CN1458661A -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8661A CN1458661A CN02131485A CN02131485A CN1458661A CN 1458661 A CN1458661 A CN 1458661A CN 02131485 A CN02131485 A CN 02131485A CN 02131485 A CN02131485 A CN 02131485A CN 1458661 A CN1458661 A CN 14586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electron beam
- color image
- image display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5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intensity of ray or beam, e.g. for modulation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canning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在其内表面上安装有显示屏的面板;接合在该面板上的玻锥,接合在该玻锥颈部用于朝显示屏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枪;偏转装置,用于通过相对于显示屏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偏转由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来显示图像;以及阴极射线管,其包括与显示屏以预定距离定位的荫罩。该彩色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电子枪包括具有用于产生电子束的阴极的三极管部分,与该阴极相邻定位的栅极以及与该栅极相邻定位的加速电极。图像信号电压被施加在阴极上,并且可变电压被施加在栅极或加速电极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个荧光屏亮度均匀性的改进,其中该图像显示装置带有高楔形比率的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是一种从电子枪10产生图像投射电子束的显示装置,其中电子束被一个偏转线圈6偏转并穿过一个荫罩,到达一层荧光膜7,其上覆盖有一层荧光体。
传统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用于输入图像信号的阴极3,通过加热阴极3产生热电子的加热器2,通过与阴极3的电压差来控制电子束数量的栅极4,包括三极管部分的电子枪10,该电子枪包括用于加速穿过栅极4的电子束的加速电极5,通过施加高电压将产生的电子束作用于荧光体7的阳极9,以及用于重新定向电子束使其到达荧光体7所需位置的偏转线圈6。
上述结构的阴极射线管操作如下。借助于与输入到阴极的图像信号成比例的阳极9上的高电压,由阴极3上产生的由加热器2加热的热电子被加速射向荧光体7。该荧光体7由于与加速热电子的碰撞而发光,从而将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为了能使电子束到达预定位置的荧光体,关键就在于通过从偏转线圈6流出锯齿波电流来产生磁场,并允许电子束穿过该磁场且受到一个磁场力(F=-eV×B)。
从阴极5发出的电子束的数量取决于加在阴极上的图像信号电压和加在栅极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假定栅极电压是恒定的(0V),则电子束电流就与阴极电压成反比例。
传统的曲面阴极射线管在荧光屏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间具有几乎相同的曲率。因为荧光屏面板的内表面具有显著大于荧光屏外表面的曲率,所以从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在显示屏边缘区域移动所覆盖的距离被认为大于在中间区域移动所覆盖的距离。由电子束移动所覆盖的距离上的这种差别会引起一个问题,即在发射相同数量的电子束时,由于荧光屏边缘区域的亮度小于荧光屏中间区域的亮度,从而使整个亮度的均匀性(白平衡)变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国专利公报第10-0258982号(1999年7月5日公开)提出了一种监控器,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产生抛物线信号的抛物线信号产生部分107,用于输出第一图像输出信号的第一图像输出信号产生部分106,用于输出第二图像输出信号的信号合成部分108和荧光屏的亮度调节部分101,其中第一图像输出信号被从一个黑色程度电压调节到一个亮度调整电压,该黑色程度电压是基于携带图像的图像输入信号,同时也基于输入的以调节荧光屏亮度的亮度调整电压,第二图像输出信号将抛物线信号合并入基于第一图像输出信号106的一个输入和抛物线信号的第一图像输出信号的第一图像输出信号。
如图3所示,日本专利公报第2000-125225号(2002年4月28日公开)也提出了补偿像素单元中亮度程度的一种技术,其借助于将有关图像亮度信号的预定像素参考位置和图像显示像素位置的距离作为因子的一函数。
用于补偿边缘区域亮度变差的方法是将图像信号依照其位置显示在荧光屏上。然而,这需要非常复杂和昂贵的亮度补偿电路通过天线来转化实时输入的图像信号。而且,这类亮度补偿的方法解决的是由于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移动所产生距离的差别而引起的亮度不平衡。
然而,随着近来具有几乎平坦外表面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的投放市场,荧光屏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厚度的差别变得更大,以通过区别阴极射线管中荧光屏内表面和外表面间的曲率来补偿荧光屏平坦外表面减弱了的强度。一般用楔形比率来表示。具有平坦外表面和弯曲内表面的平面型面板其楔形比率是在最大230%、最小170%的范围内。对于相同的信号,由于厚度的差别会引起亮度的差别。一般生产用于克服这种亮度差别的是一种采用极高透过率透明玻璃的荧光屏用面板。因为该透明玻璃具有大约80%的透过率,所以对于相同的电子束电流,由于荧光屏玻璃位置的厚度差别而产生了亮度差别。因此,已经致力于通过分级的涂层或向荧光屏玻璃的每个位置粘附上具有不同透过率的膜,使得按照荧光屏上的位置区别透过率来获得均匀的亮度。毫无疑问,如果当楔形比率较高时使用透过率约为50%的有色玻璃,就不可能获得均匀的亮度,也不能提高阴极射线管的性能或者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一个面板,在其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显示屏;一个玻锥,玻锥接合在面板上;一个电子枪,接合在玻锥的颈部用于朝显示屏发射电子束;一个偏转装置,用于通过相对于显示屏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偏转由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来显示图像;以及一个阴极射线管,包括与显示屏以一个预定距离定位的一个荫罩,其特征在于电子枪包括具有用于产生电子束的一个阴极的一个三极管部分,一个与阴极相邻定位的栅极和一个与栅极相邻定位的加速电极,一个可变电压被施加在栅极或加速电极上。
根据本发明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枪优选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阴极的三极管,用于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电压来产生电子束电流,一个与该阴极相邻定位的栅极和一个与该栅极相邻定位的加速电极。
该彩色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个亮度补偿装置,用于向栅极或加速电极施加一个亮度补偿电压用于根据面板玻璃厚度补偿亮度差,并且亮度补偿电压取决于从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电流变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传统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亮度补偿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另一传统亮度补偿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4a至图4c是电子束电流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图、玻璃厚度和光透过率之间的关系图、以及根据显示屏上位置的玻璃厚度的曲线图;
图5是根据面板厚度的光学透过率差别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玻璃厚度的补偿亮度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亮度补偿机构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d是传统电子枪三极管内的电压波形图;
图9a至图9d是根据本发明电子枪三极管中的电压波形图;
图10a至图10f是根据玻璃的透过率和楔形比率的补偿电压的波形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亮度补偿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部件。在如详细结构和电路元件的描述中所确定的内容只是被提供用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因此,很显然,本发明也可脱离这些限定的内容而实施。同时,由于会使本发明因不必要的细节而不清楚,所以已知的功能或结构并没有被详细地描述。
在阴极射线管中流动的电子束电流的量可通过改变阴极射线管的栅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来进行控制。在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操作范围内,如果栅极和阴极间的电压差变得较大[如果该电压差高于截止电压将没有电流流动],则较少量的电流进行流动,同时,如果栅极和阴极间的电压差变得较小,则较多量的电流进行流动。
如图1所示,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操作如下。栅极接地,如图8b所示的图像信号(白色信号)被施加在阴极上,从而在栅极和阴极间加载电压VCG,与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压VCG成反比例的电流I可流动以控制电子束电流。图8b中用窄宽度描述的高压间隔是回扫线间隔,其中由于电压高于截止电压(限制电压,以使电流截止),故没有电流流动。
如果电流的量被上述传统的方式控制,则相同的电子束电流就会以相同电压的图像信号程度进行流动。因此,到达面板中间区域内荧光体上的电子束电流量就等于到达面板边缘区域荧光体上的电子束电流量。即使是相同量的光被从荧光体发出,亮度也会在边缘区域周围变得比在中间区域周围暗,这是因为面板玻璃的厚度在边缘区域要比在中间区域大以及光学透过率在边缘区域要比在中间区域低。
一般而言,通过向荧光体发射电子束而产生的光的数量是与图4a至图4c所示的电子束电流量成比例的。从荧光体发出的光穿过玻璃到达人眼。但是,在穿过玻璃的过程中,一些光被吸收,而其中剩余的量穿过玻璃。在此,如果使用相同材料的玻璃,则如图4c所示,随着与偏转中心相距越远,玻璃就越厚。此外,玻璃的透过率根据玻璃的厚度变化,如图4b所示。随着玻璃变厚,穿过玻璃的光的数量就变少。
为此,当相同的电子束电流击打荧光体阴极射线管的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时,就会产生相同数量的光。然而,如图5左侧的图所示,阴极射线管面板上中间区域A附近的玻璃厚度不同于边缘区域B附近的玻璃厚度(A比B薄)。因此,如图5右侧图所示,穿过玻璃的光的量在B处就小于A处。
光的透过率,即通过荧光体的发射射向玻璃并穿过玻璃(光的透过量/光的入射量),可用曲线表示,如图4b所示,如果用T表示透过率;用R表示反射率;用k表示吸收系数;用t表示玻璃的厚度,可用下式表示:
T=(1-R)2*e(-kt)
为了补偿根据玻璃厚度而具有不同透过率而引起的亮度变化,本发明使用一种机构,以使较少量的电子束电流到达薄玻璃的荧光体,较多量的电子束电流到达厚玻璃的荧光体,如图6a所示。从而,从荧光体发出光的量在厚玻璃处就变得相对多于在薄玻璃处,即使是厚玻璃具有较低的透过率,从而使穿过厚玻璃的光的量等于穿过薄玻璃的光的量。
根据如图7所示的上述机构,本发明另外还向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10提供一个亮度补偿电路11用于控制电子束电流,以补偿由栅极4中面板的玻璃厚度差而引起的亮度差别的变化,该亮度补偿电路11是其中一个用于控制电子束电流量的终端。
为了控制电子束电流的量用于补偿根据玻璃厚度的亮度差别,如上所述,本发明向栅极4输入一个用于补偿亮度的电压波形,以控制电流而不是象如图1所示的传统阴极射线管的栅极4一样接地电压为0V。
为了补偿上述的亮度差,本发明并不向阴极射线管的栅极施加静电压(一般是0V),不像通常的方法。相反,本发明施加一电压,该电压具有与如图9a所示透过率计算一致的波形,使得该电压在中间区域是低的而在边缘区域是高的,从而使得加在阴极上的图像信号[图9b中的Vc]的电势差(栅极和阴极VCG之间的电势差)波形如图9c所示。如果这种波形的电压被施加在栅极和阴极之间,则就会有较少的电流量到达面板中间区域A的荧光体上,同时有较多的电流量(根据透过率计算的电流量,以能使与通过中间区域传输相同的光被传输)流向边缘区域,如图9d所示。从而,无论面板上的什么位置都能产生相同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亮度补偿电压通过如图7所示的亮度补偿电路11施加在栅极上。垂直的和水平的抛物线电压被输入该亮度补偿电路11中,如传统阴极射线管的动态聚焦电路那样。该抛物线输入电压通过一个放大端来施加在栅极4上,该放大端包括一晶体管Q1和电阻器R1、R2。
通过向邻近栅极4的加速电极5施加抛物线电压而不是借助于亮度补偿电路11向栅极4施加抛物线电压,也可得到相同的效果。此处将省略对该点的详细描述,因为用作对栅极4施加电压的相同机构也是可用的。
下面是对施加在亮度补偿电路11栅极4上的电压,面板的楔形比率和面板的透过率之间关系的描述,如图7中所示。
假设玻璃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则必须根据玻璃厚度的变化来区别电子束电流的变化量。例如,如果中间区域周围的厚度被设定在12.5mm-14.5mm的范围,边缘区域周围的厚度被设定在25.5mm-29.6mm的范围,使得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璃具有一般已知的透明玻璃约204%的楔形比率,则在相同水平的电子束电路用于这些区域时,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变为6.6%。如果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璃是一般已知的有色玻璃,该有色玻璃具有同透明玻璃在中间区域相同的厚度和相同的约204%的楔形比率,则在相同水平的电子束电流用于荧光屏玻璃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时亮度差变为23.2%。
另外,如果中间区域的厚度被设定在12.5mm-14.5mm的范围内,边缘区域的厚度被设定在25.5mm-29.6mm的范围内,使得在用于阴极射线管的平坦玻璃中具有一般已知黑色玻璃具有的约204%的楔形比率,则在相同的电子束电流用于荧光屏玻璃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时亮度差变为22.4%。
毫无疑问,如果为了改进荫罩的颤噪特性和隆起特性而将曲率半径设定小于前述的值,则楔形比率和电子束电流的控制范围可被设定大于上述的值。然而,在仅总体提高电子束电流的情形下,困难在于使聚焦控制能力加倍。因此,如果电子束电流被分别限于约50%和70%,在阴极射线管分别用于电视和监视器的情形下,就有可能廉价地获得上述特性而不必采用任何具体措施来控制在电子枪内的聚焦。用在平面型阴极射线管中的面板被成形为具有基本上平坦的外表面和预定曲率半径的内表面。面板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比率(楔形比率)的范围约为170%-230%。根据透过率,面板被划分为:具有大于75%透过率(吸收系数k=0.00578)的透明玻璃;具有45%-75%透过率(吸收系数k=0.04626)的有色玻璃;和具有小于45%透过率(吸收系数k=0.06737)的黑色玻璃。有色玻璃或黑色玻璃主要用于高质量的阴极射线管中以提高对比度。
假如面板的楔形比率是在170%-230%的范围内,并且图5中区域A的厚度是dA,区域B的厚度是1.7dB。相应地,区域A的透过率可被表示为TA=(1-R)2*e(-kdA),而区域B的透过率可被表示为TB=(1-R)2*e(-kdB)。即,TB=(1-R)2*e k(1.7dA)~(1-R)2*e-k(2.3dA)。
假设从荧光体区域A和区域B发出的光的量分别为LA和LB,那么穿过玻璃的光的量就分别为LA×LB,LB×LA。下面的等式满足LA×LB,LB×LA。
LB=LA×(TA/TB)
=LA×[(1-R)2*e(-kdA)/(1-R)2*e(-kdB)]
=LA×[e(-kdA)/e(-kdB)]
=LA×[ek(dB-dA)]
楔形比率的范围可作如下考虑:
LB=LA×ek(1.7dA-dA)~LA×ek(2.3dA-dA)
=LA×ek(0.7dA)~LA×ek(1.3dA)
在此,假定透明玻璃的吸收系数k是0.00578,区域A的厚度dA的范围是12.5mm-14.5mm,则LB具有下列值:
LA×e0.00578×0.7×(12.5~14.5)≤LB≤LA×e0.00578×1.3×(12.5~14.5)
(1.052~1.060)LA≤LB≤(1.098~1.115)LA
同样,假定有色玻璃的吸收系数k是0.04626,区域A的厚度dA的范围是12.5mm-14.5mm,则LB具有下列值:
LA×e0.04626×0.7×(12.5~14.5)≤LB≤LA×e0.04626×1.3×(12.5~14.5)
(1.499~1.599)LA≤LB≤(2.121~2.392)LA
此外,假定黑色玻璃的吸收系数k是0.06737,区域A的厚度dA的范围是12.5mm-14.5mm,则LB具有下列值:
LA×e0.06737×0.7×(12.5~14.5)≤LB≤LA×e0.06737×1.3×(12.5~14.5)
(1.803~1.981)LA≤LB≤(2.988~3.561)LA
荧光体的亮度与电子束电流成比例。因此,假定区域A的厚度是12.5mm,则依照各自的楔形比率,在透明玻璃的情形下,在向栅极4施加电压以使1.052~1.098倍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流向区域B的电子束电流IB时,亮度变的基本相同;在有色玻璃情形下,1.499~2.121倍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流向区域B的电子束电流IB;在黑色玻璃的情形下,1.803~2.988倍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流向区域B的电子束电流IB。
同样地,假定区域A的厚度是14.5mm,则根据各自的楔形比率,在透明玻璃的情形下,在向栅极4施加电压以对电子束电流IB提供1.060~1.115倍的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时,亮度变的基本相同;在有色玻璃情形下,对电子束电流IB提供1.599~2.392倍的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在黑色玻璃的情形下,对电子束电流IB提供1.981~3.561倍的区域A的电子束电流IA。
设定截止电压Vcut为180V、白色程度电压为70V,则γ指数为3.04。从而,加在阴极上的信号程度可由下述等式来表示:
I=(180-VCG)γ×10-3=(180-VCG)3.04×10-6(mA)
相应地,当信号程度是白色信号时,电流I可用下述等式表示:
I=(180-70)3.04×10-6=1.61mA
因此,在透明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内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1.052~1.060)=(1.69~1.71)mA。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1.098~1.115)=(1.77~1.80)mA。
另外,在有色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1.499~1.599)=(2.41~2.57)mA。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2.121~2.392)=(3.41~3.85)mA。
在黑色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1.803~1.981)=(2.90~3.19)mA。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流向区域B的电流IB是1.61mA×(2.988~3.561)=(4.81~5.73)mA。
如上所述,根据各个楔形比率流向区域B的所需电压可用下式表示:
I=(180-VCG)3.04×10-6(mA)
VCG=180-(3.04×106)1/3.04
在透明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1.69~1.71)×106}1/3.04=(68.2~67.8)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1.77~1.80)×106}1/3.04=(66.5~65.9)V
在有色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2.41~2.57)×106}1/3.04=(54.3~51.7)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3.41~3.85)×106}1/3.04=(39.1~33.4)V
在黑色玻璃的情形下,如果区域A的厚度在12.5mm~14.5mm的范围且楔形比率是17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2.90~3.19)×106}1/3.04=(46.5~42.2)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所需电压如下:
VCG=180-{(4.81~5.73)×106}1/3.04=(22.3~12.9)V
因此,前述电压和信号电压间的差别就是抛物线电压边缘区域校正波形的电压。
为了清楚起见,如图10a至图10f所示,抛物线电压边缘区域的校正波形的电压VV是一个加在栅极4上在信号程度是白色时显示B的电压。
如果透明玻璃的楔形比率是17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68.2~67.8)V=(1.8~2.2)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66.5~65.9)V=(3.5~4.1)V
如果有色的楔形比率是17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54.3~51.7)V=(25.7~28.3)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39.1~33.4)V=(30.9~36.6)V
如果黑色的楔形比率是17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46.5~42.2)V=(23.5~27.8)V
如果其楔形比率是230%,则根据A厚度的该电压VV如下:
VV=70V-(22.3~12.9)V=(47.7~57.1)V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在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的情形下,动态聚焦电路的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被输入到如图7所示的亮度补偿装置11的栅极4。抛物线输入电压通过放大终端被施加在栅极4上,该放大终端包括晶体管Q1和电阻器R1、R2。
但是,亮度补偿装置11始终向栅极4施加一个预定抛物线电压。因此,当在整个显示屏上显示一个黑色程度或白色程度时,亮度总会出现问题。换句话说,亮度补偿装置11即使是在显示黑色程度时也施加亮度补偿电压,从而就使背景亮度和对比度变差。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亮度补偿装置的示意图。参看图11,该亮度补偿装置包括一个电压控制部分,用于接收输入阴极射线管操作电路其动态聚焦电路的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第一放大部分Q1,用于接收依照电子束电流的电压并将放大电压作为电压控制部分的控制电压输入,和第二放大部分Q2,用于放大由第一放大部分Q1的输出电压控制的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将其施加在电子枪的栅极4上。
电压控制部分包括量控制IC。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被分别通过电阻器R1和R2输入进电压控制部分。第一和第二放大部分分别包括晶体管Q1和Q2。该抛物线电压,其中混合有垂直和水平周波,连接在晶体管R1和R2上,该垂直和水平电压在产生动态聚焦电压的电路内的第二沉积器的前终端处达几十伏。电阻器R1和R2将电压分配来控制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波形的量。分配的电压被输入量控制IC,并且ABL终端处的电压通过该量控制IC被连接使得能检测依照电子束电流的电压变化。
ABL终端的电压被第一放大部分(晶体管Q1)极性反转的放大,并被输入量控制IC的控制电压。量控制IC的输出根据控制电压的量具有不同的放大比。从而,在较大的电子束电流处量就较大,而在较小的电子束电流处量就较小。量控制IC的电压,其量非常小,被第二放大部分(晶体管Q2)放大并被输入电子枪的栅极。
因此,该ABL终端就检测到从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电流的量,并根据检测的值控制输入进电子枪栅极4的抛物线电压以防止对过亮或亮度不足的补偿。
虽然上述的描述举例说明了对栅极4施加亮度补偿电压的情形,但通过对邻近栅极4的加速电极5施加亮度补偿电压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具有几乎平坦外表面显示屏的阴极射线管近来已投放市场。该显示屏在其内表面和外表面间具有曲率半径差。这就造成显示屏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间厚度的差别。一般被称作楔形比率。在使用通常成形的荫罩时,楔形比率是在最小170%和最大230%的范围内。具有高透过率的透明玻璃被用于制造显示屏的面板以克服由该厚度差引起的亮度差。然而,透明玻璃也仅具有高于75%的透过率。因此,为了区别由楔形比率的增加而引起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就提出通过使用ABL终端处的电压依照电子束电流的变化来区别补偿的程度,其中该楔形比率的增加是由于在几乎平坦阴极射线管显示屏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间不同的曲率半径而引起的。从而,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亮度就被保持在一个均匀或恒定的比率,而无论显示屏的亮度程度如何。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各种更改,变化,和等同物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涵盖。
Claims (18)
1.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一个面板,在其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显示屏;
一个玻锥,所述玻锥接合在所述面板上;
一个电子枪,用于朝所述显示屏发射电子束;
一个偏转装置,用于通过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偏转由所述电子枪发出的所述电子束来显示图像;以及
一个阴极射线管,包括与显示屏以一个预定距离定位的一个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枪包括具有用于产生电子束的一个阴极的一个三极管部分,一个与所述阴极相邻定位的栅极和一个与所述栅极相邻定位的加速电极,一个可变电压被施加在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阴极射线管包括一个具有曲线内表面和基本平坦外表面的显示屏,并且施加在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上的所述可变电压是一种抛物线波形的电压,其从所述显示屏的中间区域朝边缘区域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具有高于75%的透过率且满足下式(1),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1.052~1.098)IA≤IB≤(1.060~1.115)IA…(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具有高于45%但低于75%的透过率且满足下式(2),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1.499~2.121)IA≤IB≤(1.599~2.392)IA…(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具有低于45%的透过率且满足下式(3),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1.803~2.988)IA≤IB≤(1.981~3.561)IA…(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4),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1.69~1.71)mA≤IB≤(1.77~1.80)mA…(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5),电压VV代表施加在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上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屏边缘的电压:
(1.8~2.2)V≤VV≤(3.5~4.1)V…(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6),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2.41~2.57)mA≤IB≤(3.41~3.85)mA…(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7),电压VV代表施加在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上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屏边缘的电压:
(25.7~28.3)V≤VV≤(30.9~36.6)V…(7)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8),假定电子束电流IB代表所述边缘区域并且电子束电流IA代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中间区域:
(2.90~3.19)mA≤IB≤(4.81~5.73)mA…(8)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信号程度为白色时满足下式(9),电压VV代表施加在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上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屏边缘的电压:
(23.5~27.8)V≤VV≤(47.7~57.1)V…(9)
12.一种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一个面板,在其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显示屏;
一个玻锥,所述玻锥接合在所述面板上;
一个电子枪,用于朝所述显示屏发射电子束;
一个偏转装置,用于通过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偏转由所述电子枪发出的所述电子束来显示图像;以及
一个阴极射线管,包括与显示屏以一个预定距离定位的一个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枪包括具有用于产生电子束的一个阴极的一个三极管部分,一个与所述阴极相邻定位的栅极和一个与所述栅极相邻定位的加速电极,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亮度补偿装置,用于向所述栅极或所述加速电极施加一个亮度补偿电压用于根据所述面板玻璃厚度补偿亮度差,并且所述亮度补偿电压取决于从所述阴极发出的所述电子束电流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亮度补偿装置包括:
一个电压控制部分,用于依照电子束电流值控制输入的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
第一放大部分,用于依照所述电子束电流放大电压;以及
第二放大部分,用于放大所述电压控制部分的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子束电流被一个ABL输出终端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垂直和水平抛物线电压是来自一个动态聚焦电路输出的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压控制部分是一个量控制IC。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2之一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的楔形比率(所述面板的所述边缘区域相对于所述中间区域的厚度比)是在170%~230%的范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2之一所述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的所述中间区域的厚度是在12.5mm~14.5mm的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020026921 | 2002-05-15 | ||
KR200226921 | 2002-05-15 | ||
KR200232245 | 2002-06-10 | ||
KR10-2002-0032245A KR100474331B1 (ko) | 2002-05-15 | 2002-06-10 | 컬러 화상표시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8661A true CN1458661A (zh) | 2003-11-26 |
Family
ID=2927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31485A Pending CN1458661A (zh) | 2002-05-15 | 2002-10-16 |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98155B2 (zh) |
EP (1) | EP1363312A3 (zh) |
JP (1) | JP2003330402A (zh) |
CN (1) | CN145866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04558A (ja) * | 2002-04-09 | 2003-10-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ブルーストレッチ回路及びレベル検出回路 |
CN103376343B (zh) * | 2012-04-28 | 2015-11-04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一种用于强流电子注分析仪的可移动极间距电子枪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0384A1 (de) * | 1969-06-30 | 1971-01-14 | Sony Corp Tokio | Kathodenstrahlrohre |
US4319163A (en) * | 1980-06-30 | 1982-03-09 | Rca Corporation | Electron gun with deflection-synchronized astigmatic screen grid means |
JPS63237334A (ja) * | 1987-03-25 | 1988-10-03 | Iwatsu Electric Co Ltd | 電子管の電子銃 |
DE3721326A1 (de) * | 1987-06-27 | 1989-01-12 | Triumph Adler Ag | Ansteuerverfahren fuer eine bildroehre mit unterschiedlich dicker frontscheibe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US4916365A (en) * | 1987-08-31 | 1990-04-10 | Anritsu Corporation | Color CRT displaying correction circuit |
JPH03205966A (ja) * | 1988-10-18 | 1991-09-09 | Samsung Electron Devices Co Ltd | 輝度補生回路 |
JPH087537B2 (ja) * | 1989-06-23 | 1996-01-29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Crt表示装置の輝度むら補正回路 |
US5077502A (en) | 1990-04-26 | 1991-12-31 | Honeywell Inc. | Compensation for drift in a cathode ray tube |
TW272299B (zh) * | 1994-08-01 | 1996-03-11 | Toshiba Co Ltd | |
JP3510339B2 (ja) * | 1994-08-01 | 2004-03-29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カラー陰極線管 |
JPH08298080A (ja) * | 1995-04-27 | 1996-11-12 | Nec Kansai Ltd | 電子銃 |
JPH08336062A (ja) * | 1995-06-08 | 1996-12-17 | Sony Corp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KR100258982B1 (ko) | 1997-12-02 | 2000-06-15 | 윤종용 | 모니터의 화면 휘도 조정부 |
JP2000125225A (ja) | 1998-10-15 | 2000-04-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輝度補正装置 |
KR100298408B1 (ko) * | 1998-11-18 | 2001-08-07 | 구자홍 | 음극선관의코너포커스및휘도보정장치 |
JP2002042698A (ja) * | 2000-07-27 | 2002-02-08 | Hitachi Ltd | パネル表面がフラットなシャドーマスク型カラー陰極線管 |
-
2002
- 2002-09-17 US US10/244,739 patent/US67981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0-16 CN CN02131485A patent/CN1458661A/zh active Pending
- 2002-10-30 JP JP2002315465A patent/JP2003330402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05-15 EP EP03253043A patent/EP136331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330402A (ja) | 2003-11-19 |
EP1363312A3 (en) | 2006-03-08 |
US20030214261A1 (en) | 2003-11-20 |
EP1363312A2 (en) | 2003-11-19 |
US6798155B2 (en) | 2004-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275C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 | |
CN1135651A (zh) | 小颈径彩色阴极射线管 | |
US5786669A (en) | CRT electron gun with luminance controlled by a minimum spot diameter aggregate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
CN1458661A (zh) |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58103C (zh) | 改善聚焦的阴极射线管 | |
US20060267507A1 (en) | 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oltage thereof | |
CN1203515C (zh) |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及其截止调整方法 | |
JPH1079234A (ja) | カラー陰極線管のコンバーゼンス補正方法 | |
CN1236471C (zh) | 阴极射线管 | |
CN1181669C (zh) |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 | |
TW492035B (en) | Colour display device | |
CN1061168C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 | |
CN1267958C (zh) | 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 | |
KR100474331B1 (ko) | 컬러 화상표시장치 | |
CN1863270A (zh) | 控制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束扫描速度的方法及相应控制装置 | |
JP2776236B2 (ja) | 陰極線管及び陰極線管の駆動方法 | |
CN1282214C (zh) | 结构改进的单色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 | |
CN101083199A (zh) | 一种无荫罩高清彩色显像的实现方法 | |
KR100634692B1 (ko) | 칼라 음극선관 | |
CN1337730A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 | |
JPH0430704B2 (zh) | ||
CN1606122A (zh) | 具有改进聚焦特性的投影式阴极射线管 | |
JP2002099233A (ja) | 陰極線管およびその輝度変動抑制回路 | |
JPH07201292A (ja) | Crtディスプレイの鮮鋭度改善回路 | |
CN1396621A (zh) | 采用具有改进的γ特性的阴极结构的阴极射线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