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4784A - 用于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4784A CN1434784A CN00819120.4A CN00819120A CN1434784A CN 1434784 A CN1434784 A CN 1434784A CN 00819120 A CN00819120 A CN 00819120A CN 1434784 A CN1434784 A CN 14347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fety
- elevator
- switch
- shaft
- safety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该升降机包括: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机厢;用于打开和关闭升降机竖井入口的着陆门,通过所述入口能够进入升降机竖井内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于从机厢保护在工作环境中的维护工人的竖井安全系统。所述竖井安全系统包括:一个竖井安全装置,所述竖井安全装置是这样设置的,即,当所述着陆门被打开或者被松开以准备打开时自动启动所述竖井安全装置,并且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重新设定才能够关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以及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机厢移动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并且如果所述竖井安全装置被启动,则控制系统处于一种安全模式,其中控制系统能够阻止机厢在工作环境的方向上移动超过竖井中的一个预定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该升降机包括: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机厢;用于打开和关闭升降机竖井入口的着陆门,通过所述入口能够进入升降机竖井内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于从机厢保护在工作环境中的维护工人的竖井安全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竖井安全装置和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为了能够使升降机安全和可靠地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常规的升降机,驱动和控制单元被设置在一个单独的房间中。该房间具有特定的尺寸并且不能与移动的机厢或者配重直接接触,以保证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机房的升降机,驱动单元(有时以及控制单元)被设置在竖井内,大多数情况下在井坑中或者竖井的顶部。而且,必须在竖井内对这些部件进行维护和检查。为了保证一个安全工作环境,必须采取附加的措施。
从美国专利US 5,727,657中可以得知这样一种升降机。
对于常规的大部分设备在井坑中的升降机,井坑设备受到限制并且仅需要进行临时的维护操作或者检查。因此,如相关规章(特别是EN81)所要求的,采用标准竖井安全系统以提供一种比较安全的工作环境。这种遵照EN81的标准竖井安全系统包括用于机厢的缓冲装置和配重以限制它们在井道中的最低高度以及能够在启动时防止机厢运行的井坑制动装置。
缓冲装置、橡胶缓冲装置、弹簧或者液压缓冲装置保护了一个特定的避难空间。启动的井坑制动装置能够保护在井坑中的人不会因意外的机厢运行而被移动的机厢撞击。标准的程序是在进入井坑之前启动井坑制动装置并且在离开后再关闭井坑制动装置。井坑制动装置是以人工操作的方式操作,这样容易忘记甚至忽视井坑制动装置。为了使维护工人在进入井坑之后能够到达安装在机厢下面的部件,可从井坑要求机厢运行使机厢下降以能够对这些部件进行测试或者维护操作。当维护工人在井坑中或者在某物顶部攀爬以到达更高的部件时,这会使井坑制动装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关闭,这样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工作环境。
对于驱动系统和/或相关设备设置在井坑中的升降机,该井坑被看作机房。相关的规章(EN81)规定了机房的最小尺寸以使针对设备进行的工作容易且安全(EN81-6.3.2)。特别是,在工作区域处应该提供至少2米的净高。另一方面,销售要求最小的井坑深度以降低建造成本并且与其它供应商进行竞争。这两种要求是相互抵触的。
美国专利US 5,727,657披露了通过限制机厢的移动自动地提供一种安全工作环境的设备。只要机厢离开受保护的区域并且该机厢被制动,一个或者多个制动装置在机厢的移动路径中枢转。在机厢移动过程中,制动装置自身再次缩回。开关控制这些运动。开门的钥匙启动一个位于竖井门上方的开锁和松脱装置。这将启动一个记忆电路以使安全电路保持断开并且防止机厢运行直至一个钥匙开关重新设定记忆电路。
该系统的一个缺点在于,在维护操作时,仍然难以到达位于机厢下方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机厢由于机械的制动装置而不能下降。这样迫使维护人员使用一种单独的梯子或者不得不在其它物件的顶上攀爬以到达安装在机厢下方的部件。这将带来新的危险,即,下落或者移动的部件撞击在进行维护操作后仍然在井坑中的梯子上的维护人员。另外动态维护,即,在要求机厢移动的情况下从井坑对需要维护的部件进行维护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进行的。另外,该安全系统包括多个可能会由于灰尘或者污垢而出现故障的移动部件。另外,由于部件的数量也会增加该系统的成本。
美国专利US 5,806,633披露了一种类似的在人存在于井坑中的情况下确保一种安全工作环境的构思。致动器操作被固定在井坑中的两个可枢转的柱以使所述柱能够处于延伸位置或者回缩位置。在处于延伸位置时,当机厢到达某一最低高度时固定在机厢上的两个制动元件将撞击所述柱。这样能够保证如EN81所要求的在井坑中的避难空间。两个人工操作的装置被安装在导轨或者其它结构上以提供一个适于直立在井坑中的人的安全自由高度。安装在井坑底部的底板下方的开关能够察觉是否有人存在于井坑中。当有人踏在该底板上时,一个电子警铃立即开始发出铃声。为了停止该被刺耳的声音,人们必须安装其它的停止装置。
在该致动器被启动并且安全柱处于延伸位置处后,仍然可允许机厢仅能够向上的运动。该控制装置可以防止机厢向下移动。
对于这种系统,在维护人员存在于井坑中以进行一些动态维护操作的过程中,该机厢能够向上移动。不能执行需要机厢向下移动的维护程序。另外对于该系统,由于机械制动装置阻止机厢下降,因此仍然存在着在维护操作时仍然难以到达位于机厢下方的部件的缺点。同样,迫使维护人员使用一种单独的梯子或者不得不在其它物件的顶上攀爬以到达安装在机厢下方的部件,这将带来新的危险,即,下落或者移动的部件撞击在进行维护操作后仍然在井坑中的梯子上的维护人员。
另外,所能够保证的自由高度仅为站在井坑底板上的人的高度。在进入井坑的过程中,例如站在梯子上,则不能保证自由高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升降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系统包括:一个竖井安全装置,所述竖井安全装置是这样设置的,即,当所述着陆门被打开或者被松开以准备打开时自动启动所述竖井安全装置,并且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重新设定才能够关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以及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机厢移动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并且如果所述竖井安全装置被启动,则控制系统处于一种安全模式,其中控制系统能够阻止机厢在工作环境的方向上移动超过竖井中的一个预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竖井安全系统,当在靠近被保护的竖井区域(例如,井坑或者竖井的顶部)的着陆门被打开或者被松开以准备打开时,该竖井安全系统能够立刻被自动启动。只要启动该竖井安全系统就能够在竖井中提供一种安全的工作环境,其中包括一个被保护的自由工作高度。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机厢不能从除相关的竖井位置(例如,井坑或者竖井的顶部)的其它位置运行。特别是,在井坑的情况下,可以仅利用某一有意操作从井坑操作面板控制自由工作高度以到达机厢的下部。最好控制系统仅通过检查速度即可使机厢移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即使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所述竖井安全系统也能够记忆当电力恢复时的所需条件。人们能够容易地检查所述竖井安全系统是否处于启动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所涉及的竖井安全系统包括下列部件。
一个能够在升降机竖井内上下移动的机厢。在着陆层处的能够关闭被保护的升降机竖井部分的入口的着陆门。能够察觉有人进入竖井的竖井安全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启动一个控制系统以防止机厢运行,除了从在装有安全装置的着陆门附近的竖井位置,它能够使一个临时限位开关工作并且点亮在竖井中的工作照明。该临时限位开关防止机厢移动到某一高度的下方或者上方以便保证一个如机房所能够提供的自由工作高度。在井坑的情况下,通过从井坑内部执行一个特定的有意识操作能够应付意外情况。在维护人员离开竖井后,可从着陆门对该安全装置进行人工设定并且再次关闭控制系统。
现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机器在井坑中的升降机的一个截面图,其中包括竖井安全系统;
图2示出了用于在竖井中的被保护的机器位置的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
图3示出了所述竖井安全装置的一种非稳定开关的机械锁定机构的功能;(A)是默认关闭位置,(B)是极端启动位置以及(C)是松开三角形钥匙锁后的开关的锁定启动位置;
图4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
图5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
图6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种非稳定开关的另一种机械锁定机构的功能;
图7是如图6中所示的竖井安全装置的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图;
图8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着陆门后面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
图9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着陆门后面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
图10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着陆门后面,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着陆门面板中并且包括一个附加的能够从着陆门侧面对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的机构;
图11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上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顶部侧柱中;
图12详细地示出了如图11中所示实施例的与三角形钥匙锁接合的机构;(A)是前视图;(B)是所述机构处于一个默认位置的顶视图以及(C)是所述机构处于一个极端启动位置的顶视图;
图13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上并且三角形钥匙锁位于所述顶部侧柱中;
图14和图15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开关位于顶箱的顶部上但不与三角形钥匙锁接合,这两个图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应用的安全开关的重新设定机构;
图16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非稳定安全开关的锁定机构,其中会从其他位置以电子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设定;
图17示出了竖井安全系统的实施例的一个示意图;以及
图18示出了提供关于竖井安全装置的安全电路的方法。
图1示出了一种无机房的升降机的侧视图。机厢3和配重6被一至两个绳索系统悬吊,并且变向滑轮2安装在竖井的顶部,安装在机厢下方的变向滑轮被称为下悬装置4。竖井1的下部是井坑7,缓冲装置8设置在井坑7中。在该实施例中,机器9被设置在井坑中,但是它也可被安装在其它位置,例如安装在竖井的顶部中。在竖井中的机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井坑,被工作照明10照亮。着陆门11关闭竖井的入口。升降机设有一个竖井安全系统。该竖井安全系统包括一个竖井安全装置12,竖井安全装置12部分位于靠近机器位置的着陆门后方和/或上方。该竖井安全系统还包括一个位于竖井中的临时操作限位开关5。在一个机器在井坑中的情况下,该限位开关位于竖井的下部。对于在竖井的顶部的机器,一个临时限位开关可位于竖井的顶部中。该限位开关是竖井安全系统的一部分。
现将根据机器在井坑中的无机房的升降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功能进行如下描述。为了进入井坑,必须以人工的方式打开着陆门。在以人工的方式打开最下面的着陆门时,启动竖井安全装置。这将启动竖井安全系统的一个控制系统,点亮在井坑中的工作照明,使临时操作限位开关工作并且防止机厢从除井坑以外的其它任何位置运行。除了照亮机器工作区以外,工作照明还用作一种表示竖井安全系统启动或者关闭的示警信号。当竖井安全系统启动时,临时操作限位开关防止机厢运行到如机房所提供的至少最小所需安全高度的某一高度以下。仅利用在竖井操作面板上进行特定的操作可使机厢下降并经过临时操作限位开关,例如以便对机厢的下部进行维护。在离开井坑后,必须通过拔出一个棘爪或者将按钮压按到一个钥匙锁式厅面板中从着陆层对竖井安全装置和竖井安全系统以人工的方式进行重新设定。
本发明的效果是,在一个人以人工的方式打开最下面的着陆门时,竖井安全系统立即启动。这个人可安全地进入到井坑中并且在其在井坑中期间不存在由于机厢从其他位置运行而意外地落下的危险。而且能够从井坑安全地进行动态维护,即使没有注意机厢移动到被维护的部分或者进行错误操作也不存在机厢意外地落下的危险。但是,仍然能够降下机厢以对机厢的下部进行维护。
图2和图3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包括在着陆门面板13中的三角形钥匙锁19。该三角形钥匙锁也是常规的门锁系统的一部分。当以人工的方式操作三角形钥匙锁时,与三角形钥匙锁相连的杆18提升一个机构。这将转动门闩锁14a,门闩锁14a与门吊挂装置14铰链连接,门闩锁不再锁定在固定的闩锁14b后面,门面板、门吊挂装置以及每一个与门吊挂装置相连的部件可移动到旁边。在正常机厢运行过程中,利用固定在机厢门上的叶片14c使门闩锁转动,当叶片14c与门闩锁的滚子接触时使门闩锁转动。另外,对于该常规门锁系统,第二杆20被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并在与杆18相对的一侧。托架17被安装在三角形钥匙锁的后面。包括一个螺栓螺母组合件的止挡件16被固定在该托架17上。第二杆20被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并在与杆18相对的一侧。该杆20的自由端与带21铰链连接。该带通过螺栓与一个特定的弯曲带22相连,弯曲带22与带21是同方向的。狭槽设置在这些带中的其中一个中以调节带的总长度。带22的另一端与板24铰链连接。该板还与托架23铰链连接,托架23安装在门吊挂装置14。该板24的弯曲部分可与杆25接触。该杆固定在安全开关杆28上。该安全开关安装并且位于开关框架29中,开关框架29固定在顶箱15的顶部上。带有预留缺口的开关锁定杆26与开关框架铰链连接并且通过弹簧27使开关锁定杆26被压靠在安全开关杆上。
该竖井安全装置的功能如下。为了以人工的方式打开门,利用三角形钥匙使三角形钥匙锁转动。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的杆也转动。当杆20向下拉带22时,杆18将操作门闩锁。三角形钥匙锁的转动以及在相对方向上固定连接的杆受到止挡件16的限制。当杆22被向下拉时,杆24将逆时针转动并且提升杆25。这将启动安全开关并且同时锁定杆2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转动到在安全开关杆下方的一个较高的台阶。在杆24返回默认位置之后,安全开关杆在锁定杆的作用下保持在启动位置处。为了再次重新设定安全开关,必须以人工的方式或者以电的方式克服弹簧力使锁定杆转动。
该竖井安全装置的效果在于,在三角形钥匙锁转动时立刻启动安全开关。这意味着,甚至在真正打开着陆门之前,竖井安全系统已经被启动。安全开关被固定在一个静止部分上,这样不会为布线带来困难。可提供一种双稳态的安全门锁,这是由于使用锁定杆而导致的。由于部件的数量较少并且通过在顶箱上的部件与门面板上的部件相连的部件长度是可调节的,因此安装简单。
图4示出了与固定在门面板30中的三角形钥匙锁36结合的竖井安全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一个螺栓螺母组合件的止挡件33被固定在该托架34上,托架34被固定在门面板上。两个板35和37被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板37与带38铰链连接。利用螺栓使板38和39相连。在其中一个板中设置用于这些螺栓连接的狭槽以调节组合的板的总长度。板39与平板41铰链连接,平板41与托架40铰链连接。该托架被固定在门吊挂装置31上。利用杆42使安全开关杆45得到延伸。该杆在板41上方的自由端处具有一个弯曲部分。锁定杆43是一个在与安全开关杆接触的区域上预留有特定缺口的板。弹簧44在锁定杆和安全开关杆之间保持接触。安全开关被安装在开关框架46中,开关框架46固定在顶箱32的顶部上。
该竖井安全装置的功能与如图2中所示的竖井安全装置的功能是相似的。
该实施例的效果与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效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安装在顶箱内的部件具有另一种形状并且相对于门吊挂装置也不同,安全开关的位置更靠近着陆门的中心。这对于其它部件安装在门吊挂装置或者顶箱上的情况可能是一个优点。
图5示出了一种与在门面板47中的三角形钥匙锁50结合的竖井安全装置。一个止挡件54与托架53固定连接,托架53固定在门面板上。杆51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一侧具有与条52接触的自由端,而另一端与杆55铰链连接。该杆的长度是可调节的。利用两个板来对其进行设置,该两个板利用螺栓相连并且在其中一个板中设有狭槽。杆55与板56铰链连接,板56与门吊挂装置49铰链连接。围绕该连接点设置扭簧57以便在正常的门操作过程中使所述板处于默认位置。板56的一部分是弯曲的以便当其转动时能够与一个滑动条58接触。该条被板59引导,板59安装在门吊挂装置上。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弹簧60使滑动条处于默认位置。两个板61的结构件被安装在滑动条的顶部上,利用狭槽-螺栓连接件将两个板61固定在一起。最上面的板的顶部被弯曲以便当滑动条被提升时使最上面的板的顶部与杆61接触,杆61安装在开关杆62上。双稳态的开关63本身安装在开关框架64上。开关框架固定在顶箱48的顶部上。
该竖井安全装置的实施例的功能与如图2和图4中所示的竖井安全装置的实施例的功能是类似的。
该实施例的效果与图2和图4中所示实施例的效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该实施例,门吊挂装置的另一个区域可用于安装该装置的一些部件。该实施例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相比,需要更多的部件并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调整。
图6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用于一种非双稳态开关的机械锁定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具有特定缺口的板65与开关框架铰链连接66。设置扭簧67以使板65与开关杆保持接触。一个重新设定杆68与板65铰链连接。
该锁定机构的功能是将非双稳态开关改变为双稳态开关。当利用竖井安全装置的操作提升开关杆时板65钩在开关杆周围。在这种情况下,开关杆被保持在启动位置处,即使当该井坑安全装置不再工作时。必须拉起重新设定杆68以使开关杆被再次松开。
该锁定机构的效果是,利用该锁定机构能够将一种非双稳态开关用于确保为双稳态的竖井安全装置中。
图8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包括在门面板69中的三角形钥匙锁70。一种小巧的双稳态安全开关76被安装在门面板的后面。杆71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以同时操作门闩锁机构的滑动条72和安全开关销74。安全开关75的特定布线在门面板的弯曲侧后面被引导。该安全开关设有一个重新设定按钮76以对该开关进行重新设定。
竖井安全装置的该实施例的功能如下。当三角形钥匙锁转动时,接合的杆提升门闩锁机构的条并且推下安全开关的操作销。在离开井坑后,必须通过拔出在门面板后面的安全开关上的重新设定按钮对该竖井安全装置进行重新设定。
该实施例的效果是,使启动和重新设定竖井安全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
图9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种略微不同的实施例,其中包括固定在门面板77中的三角形钥匙锁78。一种特定形状的杆79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该杆具有与门闩锁机构80的滑动条以及一种小巧的双稳态安全开关81的特定开关操作杆82接触的自由端。该开关安装在托架83上。利用螺栓连接件将该托架固定在门面板的弯曲侧,在托架和门面板上设置用于螺栓连接件的狭槽。该开关的特定布线在门面板的弯曲侧后面被引导。该开关设有一个重新设定按钮85。
该实施例的功能如下。三角形钥匙锁的转动使接合杆转动,接合杆同时提升门闩锁机构的滑动条和开关操作杆。该杆的形状是这样的,即,使开关操作杆在特定的范围内被提升。在离开井坑后,必须通过拔出在门面板后面的安全开关上的重新设定按钮对该竖井安全装置进行重新设定。
该实施例的效果与图8中所示实施例的效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重新设定按钮的位置更靠近门面板的侧面,因此更容易接触到。由于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的特定形状的杆,因此不存在因三角形钥匙锁转过的角度太大而使开关受损的危险。
图10也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种略微不同的实施例,该竖井安全装置结合有固定在门面板86中的三角形钥匙锁87。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上的杆88延伸到一侧。自由端能够与小巧的双稳态安全开关90自由接触。该开关安装在托架91上,托架91固定在门面板的上弯曲板上。开关设有重新设定按钮92。杆93与该重新设定按钮接合并且在中心某处与一个特定形状的托架95铰链连接94。该托架固定在门面板的弯曲侧板上并且引导一个滑动条97。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弹簧96使滑动条保持在默认位置处。滑动条在门面板内侧的端部能够与杆93自由接触,杆93与重新设定按钮相连。在滑动条的另一端的前面,一个小孔98设置在门面板的侧部中。
该实施例的功能如下。三角形钥匙锁的转动使接合杆转动。该转动提升门闩锁机构的滑动条并且启动竖井安全装置的安全开关。在离开井坑后,必须通过将一个笔状物推入到在门面板的侧部中的小孔内对竖井安全系统进行重新设定。这将克服弹簧力使滑动条平移并且使与重新设定按钮接合的杆围绕枢接点转动。该重新设定按钮将被拉。在笔状物离开孔后,弹簧将使滑动条回到其默认位置。
该实施例的效果与图8中所示实施例的效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从门面板的侧部容易进行重新设定。
图11和图12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包括位于顶部侧柱100中的三角形钥匙锁105。顶部侧柱在竖井壁中的门框的上梁。由一种特定弯曲板制成的框架106安装在三角形钥匙锁的下方。弯曲板108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的顶部上。弹簧104安装在该板和该框架之间。螺钉107在三角形钥匙锁的另一侧被固定在框架上。在板108的端部处,靠近弹簧装置安装缆线110的内线。靠近三角形钥匙锁的外线的端部安装在一个托架103上,托架103安装在顶部侧柱上。缆线110的另一端安装在杆112的自由端上,杆112位于顶箱的顶部上。缆线位于竖井壁和顶箱之间。一个特定的弯曲板101的一个自由端位于板108的转动路径中,而另一端与门闩锁相连。
杆112是一个特定的弯曲板,它具有一个水平弯曲部分,在那里安装缆线,另一端具有一个倾斜弯曲部分。在与两端保持一定距离处与一个托架111铰链连接,托架111固定在顶箱102上。杆112具有与开关操作杆113接触的自由端。小巧的双稳态按钮全开关114安装在框架115上,框架115也安装在顶箱的顶部上。一个重新设定杆118安装在开关的重新设定按钮116上。弹簧117设置在重新设定杆和顶箱之间以避免重新设定按钮在重新设定杆的质量作用下被拉动。
该实施例的功能如下。三角形钥匙锁的转动也将使接合的板转动。这不仅能够使板101转动以打开门闩锁,而且将内线从外线上拉出一定距离。杆112将围绕枢接点转动并且提升开关操作杆,启动该开关。在松开三角形钥匙锁后,弹簧使接合板返回到默认位置。该止挡件防止板转动得太远。这将松开被拉的线以及杆112将转回到初始位置。但是双稳态开关将保持启动状态。在离开井坑后,必须通过拉重新设定杆对开关进行重新设定。这将拔出开关的重新设定按钮。
该实施例的效果是,利用位于顶部侧柱上的三角形钥匙锁操作用于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在顶箱上的安全开关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变的,这是由于利用缆线将在顶部侧柱上的部件与顶箱上的部件连接在一起。由于缆线位于顶箱和竖井壁之间,因此位于顶箱内的部件不会出现冲突。
图13示出了与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略有不同的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三角形钥匙锁135位于顶部侧柱120中。由弯曲板134制成的框架安装在三角形钥匙锁的下方。一个长螺钉133在三角形钥匙锁的一侧被固定在该框架上。弹簧136在与三角形钥匙锁相对的一侧固定在该框架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弯曲板132上,弯曲板132固定在三角形钥匙锁的顶部上。一个钩状平板131在角部具有与顶部侧柱的枢接部分。一个自由端位于弯曲板132的转动路径内。缆线121的内线固定在另一自由端上。缆线包括内线和外线并且位于顶箱129和竖井壁之间。缆线被托架122引导,托架122固定在顶箱上。靠近三角形钥匙锁的外线固定在顶箱上。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杆124上。该杆在与自由端保持一定距离的位置处与托架128铰链连接,托架128固定在顶箱的顶部上。弹簧123安装在该杆和顶箱之间。该杆在枢接部分的另一侧处的部分具有与小巧的双稳态安全开关125的开关操作杆126接触的自由端。该开关安装在位于顶箱顶部上的一个框架上。杆127与开关操作杆的相对一端铰链连接,其中缆线固定在开关操作杆的相对一端处以操作门闩锁。利用与安全开关的重新设定按钮接合的重新设定杆再次进行重新设定。
该实施例的功能与图11和图12中所示实施例的功能类似,不同之处如下。缆线是直的不是弯曲的。内线没有直接安装在固定于三角形钥匙锁的顶部上的板上,而是利用另一个部件。固定于三角形钥匙锁的顶部上的板的转动将与该垂直安装的板接触。因此,该板也将转动,并拉出缆线的内线。设置在位于顶箱顶部上的杆和顶箱之间的弹簧能够确保所述杆在松开三角形钥匙锁后回到其默认位置。竖井安全装置或者甚至门闩锁操作装置中的部件都没有位于顶箱内。
该实施例的效果与图11和图12中所示实施例的效果类似。
图14示出了竖井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竖井安全装置是基于打开着陆门以及机厢存在于或者没有在同一着陆层的结合进行操作的。除了常规的门闩锁系统具有滚子组137以外,与连接板139相连的第二组滚子138与门吊挂装置140枢接。设置刚性弹簧以使该板保持在向上的默认位置处。利用在机厢门上的常规叶片137a操作常规的门闩锁,而在机厢门上的另一组叶片138b将操作另一组滚子。带有延伸的开关操作杆141的安全开关147固定在开关框架146上,开关框架146安装在顶箱150的顶部上。一个特定切割板144在点145处与该框架铰链连接并且利用弹簧143与框架侧部接合。线148固定在该板的自由端上,该板的自由端位于开关框架的外部。该线在变向滑轮142和149上被小物体151引导。拉环152安装在该线中在着陆门打开一个小区域时能够从着陆层接触到的一端处。
竖井安全装置的该实施例的功能如下。在机厢框架或者门上,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安装两组叶片。当门与所涉及的着陆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时,这些叶片克服弹簧力使两组滚子转动。这将打开门闩锁并且同时使与第二组滚子相连的板降低。当门打开时,该板在延伸的开关操作杆下方并且以不接触的方式平移。这样,开关将没有被启动。当以人工的方式打开门并且机厢在另一层时,产生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仅打开门闩锁,但是与板相连的第二组滚子没有被操作并且仍然保持在向上的默认位置。当门打开时,该板与延伸的开关操作杆接触。该开关被启动。利用弹簧使特定切口的板与开关操作杆保持接触,这样,当门再次关闭时,锁定机构将确保开关保持启动状态。在离开井坑后,通过拉动重新设定线可对竖井安全系统进行重新设定。这将克服弹簧力使相连的特定切口的板转动并且松开开关操作杆。
该实施例的效果是,三角形钥匙锁不再是竖井安全装置的一部分。这样,不再利用附加的作用力迫使三角形钥匙锁操作该竖井安全装置。必须仅在一个小区域上打开着陆门以对竖井安全装置进行重新设定。当然,可提供一种电子重新设定装置从其他位置对竖井安全系统进行重新设定(见图16)。
图15示出了与图14中所示的类似的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所述的用于非双稳态安全开关的锁定机构,而采用如图6中所示的锁定机构。
图16示出了用于如图2、图3和图4中所提供的非双稳态安全开关的锁定机构,其中带有一个电子操作柱塞的延伸部分。
该实施例的功能是,从在着陆层上的其他位置以人工的方式操作开关或者按钮使柱塞平移。该柱塞克服弹簧力向下推压锁定杆并且使开关操作杆松开。
效果是,该门无需被打开即可对竖井安全系统进行重新设定并且重新设定按钮或者开关的位置更具有机动性。
图17是竖井安全系统的示意性实施例。通过以人工打开门166的操作167启动竖井安全装置165的安全开关168。通过从着陆层启动重新设定按钮或者棘爪170对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169。安全开关的状态被传送171给控制系统173。控制系统是升降机总控制172的一部分。在启动安全开关时,控制系统切断176安全链,接通174工作照明175,将信号177提供给升降机控制以及启动180所述临时限位开关184。安全链的切断也将信号178提供给升降机控制以停机。升降机控制装置通过竖井操作装置187、机厢顶操作装置188和厅操作装置189控制181升降机机厢182移动和机厢操作能力190、191和192。在升降机控制装置接收到竖井安全系统被启动的信号时,立刻通过机厢顶操作装置188和厅操作装置189断开机厢操作能力190和191。仅通过竖井操作装置使机厢操作192保持工作,但仅利用速度检查。
如果升降机机厢达到与机房所需最小高度相同的高度,那么它将操作183临时限位开关。该临时限位开关在被启动时立刻将一个信号180提供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该信号传送177给升降机控制装置,升降机控制装置将使机厢停止运行181。但是,在井坑的情况下,当竖井操作装置和临时限位开关的取消186都被启动185时,升降机机厢可下降经过临时限位开关。该指令可通过控制系统输送给升降机控制装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果着陆门处于关闭状态,那么控制系统仅对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
当控制系统接收到竖井安全装置被重新设定的信号时,它将固定安全链,断开工作照明,临时限位开关被关闭并且升降机控制装置接收到一个恢复正常操作的信号。
Claims (25)
1.一种升降机,该升降机包括: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机厢;用于打开和关闭升降机竖井入口的着陆门,通过所述入口能够进入升降机竖井内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于从机厢保护在工作环境中的维护工人的竖井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系统包括:一个竖井安全装置,所述竖井安全装置是这样设置的,即,当所述着陆门被打开或者被松开以准备打开时自动启动所述竖井安全装置,并且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重新设定才能够关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以及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机厢移动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竖井安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并且如果所述竖井安全装置被启动,则控制系统处于一种安全模式,其中控制系统能够阻止机厢在工作环境的方向上移动超过竖井中的一个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处于安全模式的控制系统还防止从除在竖井中的工作环境以外的任何位置对机厢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系统还设有一个位于所述升降机竖井中并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的临时限位开关,其中,所述临时限位开关是这样设置的,即,如果机厢移动超过预定位置,那么由机厢操作所述临时限位开关,并且如果由机厢操作所述临时限位开关,那么处于安全模式的安全控制系统使机厢停止移动。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系统还包括竖井照明,如果所述装置被启动,控制系统处于安全模式,那么所述竖井照明被启动以照亮工作环境。
5.如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装置包括一个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是这样设置的,即,如果所述着陆门被打开或者被松开以准备打开,那么所述安全开关可从第一位置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所述安全开关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如果所述安全开关处于其第二位置,那么控制系统处于安全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以机械的方式使所述安全开关从第一位置被操作到第二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装置还包括一个钥匙锁,所述钥匙锁是这样设置的,即,能够在着陆门附近从所述竖井外部进行操作,如果利用一个与所述钥匙锁相对应的钥匙操作所述钥匙锁,那么所述钥匙锁能够使着陆门松开以准备打开,并且所述钥匙锁能够控制安全开关使其从第一位置被操作到第二位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安全装置还包括一个钥匙锁,所述钥匙锁是这样设置的,即,能够在着陆门附近从所述竖井外部进行操作,如果利用一个与所述钥匙锁相对应的钥匙操作所述钥匙锁,那么所述钥匙锁能够使着陆门松开以准备打开,并且如果所述着陆门被打开,那么所述钥匙锁能够控制安全开关使其从第一位置被操作到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锁以机械的方式控制所述安全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机械装置以使所述钥匙锁的转动被转变为平动以控制所述安全开关。
11.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是一种双稳态开关。
12.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种机械锁定装置以使所述安全开关成为双稳态开关。
13.如权利要求5-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是这样设置的,即,从所述工作环境以人工的方式将所述安全开关从第二位置重新设定为第一位置。
14.如权利要求5-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是这样设置的,即,从所述竖井外部以人工的方式将所述安全开关从第二位置重新设定为第一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利用与所述安全开关机械链接的棘爪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并且当拉动或者推压所述棘爪时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电子操作柱塞和一个重新设定按钮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并且如果所述重新设定按钮被操作,那么所述柱塞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电子操作柱塞和一个重新设定按钮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并且如果所述重新设定按钮被操作,那么所述柱塞对所述安全开关进行重新设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设定按钮位于能够从竖井外部的一个厅接近的一个钥匙锁厅面板或者其他钥匙锁柜后面。
19.如权利要求13-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着陆门处于关闭状态,那么可仅实现对所述安全开关的重新设定。
20.如权利要求5-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这样的装置,即,如果机厢没有在所述着陆门的后面,那么可仅使所述安全开关从第一位置被操作到第二位置。
21.如权利要求5-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在竖井中设置一个第一重新设定按钮,从所述竖井的外部设置一个第二重新设定按钮,如果在第一重新设定按钮被操作后使第二重新设定按钮被操作,那么可仅使所述安全开关从第二位置被重新设定到第一位置。
22.如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在所述工作环境中的一个人进行预定的操作能够对阻止机厢在工作环境的方向上移动超过竖井中的一个预定位置进行控制。
23.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控制系统。
24.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2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25.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2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竖井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99204429.7 | 1999-12-20 | ||
EP99204429A EP1110900B2 (en) | 1999-12-20 | 1999-12-20 | Shaft safety system for an elevat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4784A true CN1434784A (zh) | 2003-08-06 |
CN1227150C CN1227150C (zh) | 2005-11-16 |
Family
ID=824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1912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7150C (zh) | 1999-12-20 | 2000-12-20 | 用于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10900B2 (zh) |
CN (1) | CN1227150C (zh) |
AT (1) | ATE299835T1 (zh) |
AU (1) | AU3244201A (zh) |
DE (1) | DE69926244T3 (zh) |
WO (1) | WO2001046058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2723B (zh) * | 2004-12-03 | 2010-11-10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用于在电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装置 |
CN103991762A (zh) * | 2014-05-23 | 2014-08-20 | 苏州莱茵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 斜行电梯井道用的应急保护装置 |
CN104968593A (zh) * | 2013-01-07 | 2015-10-07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和用于形成安全空间的设备 |
CN107473061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升降电梯系统的维护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10775757A (zh) * | 2018-07-31 | 2020-02-11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检测电梯系统中的电梯机械工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534707A (ja) * | 2001-07-09 | 2004-11-18 |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エレベータシャフトの底部および/または頂部に実質的な保護区域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これ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
US6603398B2 (en) * | 2001-11-16 | 2003-08-0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Hoistway access detection system |
CN100522787C (zh) * | 2004-03-23 | 2009-08-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层门的解锁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
BRPI0419237B1 (pt) * | 2004-12-21 | 2014-11-25 | Otis Elevator Co | sistema de elevador, e, método para prevenir lesão de uma pessoa subindo no topo de um carro de elevador em um sistema de elevador de pavimento baixo |
WO2008004022A1 (en) | 2006-06-30 | 2008-01-1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having a shallow pit and/or a low overhead |
ATE486809T1 (de) | 2006-06-30 | 2010-11-15 | Otis Elevator Co | Sicherheitsvorrichtung zur sicherung von mindesträumen am oberen oder unteren ende eines gerade inspizierten aufzugschachts und aufzug mit solchen sicherheitsvorrichtungen |
FI20070486A (fi) | 2007-01-03 | 2008-07-04 | Kone Corp | Hissin turvajärjestely |
EP2039642A1 (en) * | 2007-09-19 | 2009-03-25 | Mac Puar, S.A. | Trigger device for the end positions of an elevator and operating procedure thereof |
DE102007049737A1 (de) * | 2007-10-16 | 2009-04-23 | Exclusive Lift Gmbh | Aufzuganlage für Personen und/oder Lasten mit zumindest einer Aufzugkabine |
FR2977881B1 (fr) * | 2011-07-13 | 2015-08-21 | Arnoult Patrice | Dispositif de blocage de cabine d'ascenseur dans une gaine a une distance determinee du plafond ou du sol de la gaine |
WO2013092493A1 (de) | 2011-12-21 | 2013-06-27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riegeln einer aufzugs-stockwerktür |
DE102012005541A1 (de) * | 2012-03-21 | 2013-09-26 | Aufzugswerke M. Schmitt & Sohn Gmbh & Co. | Schachtsicherheitsvorrichtung sowie Aufzugsanlage |
EP3056460B1 (en) * | 2015-02-13 | 2023-04-05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resetting an elevator control from inspection mode to normal mode |
CN107592852B (zh) | 2015-05-07 | 2020-03-24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电梯系统井道通道控制 |
US11505428B2 (en) | 2015-09-11 | 2022-11-22 | Inventio Ag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maintenance mode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
DE112016006793T5 (de) * | 2016-04-26 | 2019-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ufzuginspektionsbetriebsvorrichtung |
EP3301051A1 (de) | 2016-09-29 | 2018-04-04 | Inventio AG | Aufzugsanlage mit schachtbeleuchtung |
EP3366628B1 (en) | 2017-02-27 | 2019-06-19 | KONE Corporation | Safety system for a service space within an elevator shaft |
EP3418238B1 (en) * | 2017-06-22 | 2020-07-0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lintel door lock safety devices |
US10889465B2 (en) | 2017-07-31 | 2021-01-1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Mechanical hoistway access control device |
US11390492B2 (en) | 2018-05-01 | 2022-07-19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positioning an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
US11524877B2 (en) * | 2019-12-13 | 2022-12-13 | Robert Webster | Elevator safety mechanism |
JP7473885B1 (ja) | 2023-12-08 | 2024-04-24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03821B (it) * | 1983-05-25 | 1989-02-23 | G M V Service Srl | Dispositivo automatico per creare un vano di sicurezza in apparati per ascensore o montacarichi privi di buca |
SE456417B (sv) † | 1984-03-20 | 1988-10-03 | Sven Agren | Hissanordning |
JPH0416472A (ja) † | 1990-05-11 | 1992-01-2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
GB9105298D0 (en) * | 1991-03-13 | 1991-04-24 | Thames Valley Lift Company Lim | Improvement in lift control systems |
CA2166841C (en) * | 1995-01-31 | 2006-08-22 | Heinrich Foelix | Temporary working space protection |
JPH08259137A (ja) † | 1995-03-28 | 1996-10-08 |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保守運転装置 |
US5806633A (en) * | 1995-12-22 | 1998-09-15 | Macuga; Henry J. | Elevator safety system incorporating false pit |
JPH11130355A (ja) † | 1997-10-31 | 1999-05-18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FI108124B (fi) * | 1998-03-18 | 2001-11-30 | Kone Corp | Hissin turvalaite |
-
1999
- 1999-12-20 DE DE69926244T patent/DE69926244T3/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2-20 EP EP99204429A patent/EP11109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2-20 AT AT99204429T patent/ATE29983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
- 2000-12-20 CN CN00819120.4A patent/CN122715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12-20 AU AU32442/01A patent/AU3244201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12-20 WO PCT/NL2000/000936 patent/WO200104605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2723B (zh) * | 2004-12-03 | 2010-11-10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用于在电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装置 |
CN104968593A (zh) * | 2013-01-07 | 2015-10-07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和用于形成安全空间的设备 |
US9878877B2 (en) | 2013-01-07 | 2018-01-30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nd means for forming a safety space |
CN104968593B (zh) * | 2013-01-07 | 2019-03-15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和用于形成安全空间的设备 |
CN103991762A (zh) * | 2014-05-23 | 2014-08-20 | 苏州莱茵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 斜行电梯井道用的应急保护装置 |
CN107473061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升降电梯系统的维护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07473061B (zh) * | 2016-06-08 | 2020-10-16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升降电梯系统的维护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10775757A (zh) * | 2018-07-31 | 2020-02-11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检测电梯系统中的电梯机械工 |
US11548761B2 (en) | 2018-07-31 | 2023-01-1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Detecting elevator mechanics in elevator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3244201A (en) | 2001-07-03 |
ATE299835T1 (de) | 2005-08-15 |
WO2001046058A1 (en) | 2001-06-28 |
DE69926244D1 (de) | 2005-08-25 |
EP1110900A1 (en) | 2001-06-27 |
WO2001046058A9 (en) | 2002-09-06 |
DE69926244T3 (de) | 2012-01-05 |
EP1110900B1 (en) | 2005-07-20 |
EP1110900B2 (en) | 2011-07-27 |
CN1227150C (zh) | 2005-11-16 |
DE69926244T2 (de) | 2006-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34784A (zh) | 用于升降机的竖井安全系统 | |
EP3097037B1 (en) | Elevator provided with a safety device arrangement | |
CN109476462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9476456B (zh) | 电梯装置和电梯 | |
JP4712314B2 (ja) | エレベータ設備に保護帯域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バッファ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保護帯域形成方法 | |
EP2072450A1 (en) | Circuit for resetting an elevator safety chain | |
EP3309101A1 (en) | Elevator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checking, maintaining and/or repairing an elevator system | |
JP2003519061A (ja) |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点検開口 | |
EP2259992B1 (en) | A system for limiting horizontal movements in a lift | |
CN109476460B (zh) | 用于安全维护工作的电梯装置 | |
CN109476461A (zh) | 具有低净空的电梯装置 | |
EP3257803B1 (en) |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system | |
US10544009B2 (en) | Elevator service panel | |
EP3366628B1 (en) | Safety system for a service space within an elevator shaft | |
CN109132745B (zh) | 电梯装置 | |
CN220580939U (zh) | 一种螺旋升降机构驱动的升船机承船厢逃生梯结构 | |
CN100551808C (zh) | 防坠落电梯层门闭锁装置 | |
EP2075211A1 (en) |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 apparatuses and eleva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said safety device | |
JP2010030725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CN100519389C (zh) | 一种电梯控制装置 | |
EP3599211B1 (en) | Elevator car apron | |
CN207645561U (zh) | 电梯井道防护装置 | |
KR100644080B1 (ko) | 엘리베이터 조속기의 원격작동 및 해제장치 | |
CN212639603U (zh) | 一种用于较浅地坑深度的自动伸缩式缓冲器装置 | |
EP1329410B1 (en) | Elevator and car position confirmation device for the elev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MISSUBISHI ELECTRI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ELEVATOR EUROPE B.V. Effective date: 20111028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0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hl,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vator Europe B.V.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