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2673A -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2673A CN1432673A CN02132107A CN02132107A CN1432673A CN 1432673 A CN1432673 A CN 1432673A CN 02132107 A CN02132107 A CN 02132107A CN 02132107 A CN02132107 A CN 02132107A CN 1432673 A CN1432673 A CN 14326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opening roller
- roller
- fibre
- yar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slivers into fibres; Orienting or straightening fibres, e.g. using guide-rolls
- D01H4/3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slivers into fibres; Orienting or straightening fibres, e.g. using guide-rolls using opening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其具有一旋转的用来把纤维条开松成单根纤维的开松辊。该开松辊具有固定设置在其圆周上的一个同其一起旋转的开松元件,并在一精梳位置上对纤维条进行精梳。按照本发明,开松辊(6)具有同其一起旋转的机械式剥取装置。该剥取装置包括可摆动地固定在该开松辊上的抛纱器(17),它们各设置在开松元件(14)之间,并与旋转方向成横向地在该开松辊上延伸。该抛纱器把被梳出的纤维从该开松元件上剥出,并对该开松辊的开松以及纤维从该开松辊上的传递起改进的作用。按本发明的开松装置能有利地应用在自由端纺纱机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开松装置。
技术背景
除了在转子纺纱法中以外,还有在其它的自由端纺纱法中,例如在摩擦纺纱法中也是借助一开松辊把纤维条开松成单根纤维。在这类纺纱法中为了消除纤维填塞,一般希望纤维材料在从开松辊的喂入装置到纱线的落纱装置的整个途径中能稳定地加速,并使纤维保持在拉伸状态而不填塞。在这里不采用太高的牵拉速度,因此开松辊的周边速度是受限制的,因为它必须低于纱线牵拉速度。这种开松辊所允许的转速明显低于一般自由端转子纺纱法中开松辊的转速。在转子纺纱中,开松辊的高的周边速度有利于消除纤维条的开松不均匀和未开松或不完全开松的纤维绒头损失的增加。在转子纺纱中,开松辊以一般约8,000转/分的转速运行,而在摩擦纺纱或气流纺纱中由于上述条件例如只限于1,800转/分。在这类低的开松辊速度下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从而不足以支持开松辊对纤维的开松。从开松辊到任何集束机构例如一具有多孔外壳的抽吸辊的纤维转移也相应减弱。为了至少减轻这些缺点的影响,采用了这样的开松辊,其梳理或开松元件由在开松辊运行方向上不倾斜的针构成的。
开松辊上的开松元件一般是沿开松辊运行方向以15°~20°的角度倾斜设置,以利于纤维的引入和从纤维条(即所谓的纤维须丛)的自由端的梳理。在运行方向上开松元件的前部边缘在针布上称为齿端面,其在运行方向上的倾斜作为正的前角表示。但是正的前角对纤维从开松辊上的松开造成了一些困难。
采用不倾斜的针对于从100%纯棉纤维条的开松或转移当然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放弃了倾斜,所以梳理过程的质量明显受损。
但对于由聚酯和棉混纺的纤维条而言,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开松和转移到集合机构上,这种措施还远远不够。经过很短的时间,往往在几秒钟以后,纤维就缠在开松辊上而持续对开松过程产生干扰或完全中断。
从DE-AS 24 18 516已知有一种用来把一纤维条输送到一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梳理机构的针辊,在针之间设有可弯曲的棒。该棒取代了一弹性的垫板,其中针被置入在一已知装置中直到其针尖为止,并阻止在针辊上形成缠绕。该棒在两个设在辊筒的两个端面上的垫板之间延伸,并允许于靠在棒上的位置上压缩或压实纤维条。纤维条通过该棒压在给棉板上。由于此压力的作用使纤维条变得如此紧密,从而它使该棒从其静止位置偏移。因此在开松装置中,在给棉辊上采用可弯曲棒条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CH-PS 620 949描述了一种用于精梳滚筒的给棉辊,它在给棉辊外皮的径向孔中具有导向针。该针可在一落纱位置与一拉出位置之间移动。因此纤维的开松在给棉辊与梳棉滚筒之间得到改善。具有可移动的针的装置在机械上较昂贵并容易产生干扰。通过针沿径向向内部移动,纤维被一起拉入在针与辊筒外皮之间的间隙内并粘在那里。当针再次拉出时,纤维可能被夹紧在径向孔内,使针由于楔子作用而断裂,在这里根本不可能采用锯齿来代替针,所以这类装置未被通过。
在一个以比喂入辊的速度大好几倍的速度运行的开松辊中会产生一附加的气流,其对纤维的输送和开松过程有一定影响。
DE 196 08 828 A1示出了一种开松辊,其在圆周上设有开孔用来产生径向的气流。此开松辊配备以锯齿针布。
但气流的产生对每一纺纱部位都造成一附加的压缩空气消耗,这对具有多个纺纱部位的纺纱机来说意味着一个明显的成本因素。采用气流的另一个缺点在于:从这种多孔辊上产生的气流速度高于刚从该辊上松开的纤维的速度,因此气流吹向纤维,从而纤维以不希望的方式填塞。
DE 198 50 518 A1表示一种开松辊的另一种结构,它与一个支撑辊一同来精梳纤维条。从而能消除一附加的压缩空气消耗。纤维条的开松当然有所改善,但它不能解决纤维缠绕或纤维不能充分从开松辊转移到集束机构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善开松辊的功能。
按本发明,此任务是通过一个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开松装置来解决的。
本发明的有利的结构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采用按本发明的开松辊,根据所用开松元件的技术,纤维能被各根针或齿带走,并抬高到集束机构的区域内且从开松元件或针布上松开。纤维从开松辊上转移到集束机构的过程将明显得到改善。改善的程序甚至能使开松辊的针或齿在采用正的前角下也能进行良好的梳理,而不会在遇到难以加工的纤维或混纺纤维时再次对纤维从开松辊上的转移产生所不允许的影响。
当采用具有支持功能的气流时,与已知的通过压缩空气来协助纤维的松开的装置相比,能显著降低空气压力和空气消耗量。用来对开松辊进行抽吸所需的真空例如能从130毫巴减小到50毫巴。纤维在转移时的拉伸也能得到改善。
在上面所述的低转速下,纤维在开松辊上的角度倾斜能被减小或完全消除。不言而喻,包括聚酯和棉混纺的材料的喂入纤维条在采用按本发明的开松辊时也能很好地加工。
按本发明的开松装置,根据权利要求3,4和5,具有设在开松元件之间、并与运行方向成横向地在开松辊上延伸的可移动的抛纱器,它最好是可转动地固定在开松辊上。较为有利的是在每个以基本上与开松辊运行方向横向延伸的开松元件列上设置一抛纱器。这类抛纱器能以简单的方式在到达运行导轨上为纤维转移所规定的位置时,对一起被运送的纤维实行在宽度上均匀分布的和功能可靠的松开。
一个与权利要求6相应的结构为金属丝钩的抛纱器能简单地和较低成本地进行制造,并容易通过两侧的孔固定在开松辊上,而且质量很轻且易于移动。
在根据权利要求7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这样来设计和设置一个静止的环形的导板,即在其作用下,每一个运行中的用于开松辊上的抛纱器的位置是周期性变动的。一个周期相当于开松辊旋转一圈。以此方法就有可能把用于任何位置的开松辊上的抛纱器的位置设在该循环上。在这里导板如此构成较为有利,即由于曲线引导,必然使抛纱器深入在开松元件之间,其中运行中的抛纱器在经过精梳点时,在开松元件之间深入得最远,而当经过纤维从开松辊分离的点时,则从开松辊的基体上升高得最远。因为纤维总是位于抛纱器上方。所以剥取过程能毫无困难地实行。
如果开松辊的转速很高且单靠离心力就足以使抛纱器升高,则就能省掉一个相当于从开松辊产生指向外的径向力的装置。如果开松辊的转速降得很低,则为了使抛纱器可靠地从开松辊上抬起,可设置开松辊弹簧来产生指向外的力,其同离心力一起使抛纱器可靠地升起。
不仅离心力而且还有弹簧力把抛纱器压向环形的导板,并且使抛纱器始终靠放在导板的内侧表面,并跟随给定的内部轮廓。在这类结构中既不需要特殊的驱动装置,也不需要特殊的昂贵的控制装置来使抛纱器运动。
按本发明的开松装置只占据很小的位置,并且与一般常用的开松辊相比在附加的部件上仅需很少的费用,且能以较低的成本来制造。
按本发明的开松装置除了应用于一种其中由于需要稳定拉伸的纤维而使开松辊的转速受到一定限制的纺纱法中外,也适用于自由端的转子纺纱机,其中纤维以较大的倾斜角进行开松,消除了绕行的纤维或缠绕的形成,或例如可能用于在化学纤维加工中开松辊转速很低的场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可按附图来说明。附图所示为:
图1是自由端纺纱部位的原理图,
图2是一个开松装置的部分视图,
图2a是一个开松装置的部分视图,
图3是图2的开松辊的局部透视图,
图4是以截面表示的抛纱器导板的原理图,
图5是图2中开松辊的部分透视图,
图6和7是装有锯齿的带有抛纱器的开松辊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所示的纺纱部位中纤维条1通过一个条扩展装置2被引导,并以经过扩展的状态输送到开松装置3。给棉板4把经过扩展的纤维条1压向喂入罗拉5,并同喂入罗拉5构成一钳口,它把称为纤维须丛的纤维条1的端头留住。开松辊6对纤维须丛进行精梳,把纤维条1开松成单根纤维。这里开松辊6按箭头7的方向旋转。纤维被一抽吸退绕辊8转移并被共同引导成为一小的纤维条。退绕辊8的旋转方向由箭头9表示。退绕辊8与夹辊10构成一小纤维条从中通过的钳口线,空气纺纱装置11产生用来形成纱线的旋涡气流。这类空气纺纱装置例如可从DE 196 10 960 A1中获知。纱线12经过一牵拉装置13而输送到为了简化起见而未表示的络纱头。
在图2的开松装置3的局部视图中,纤维条1被夹紧在给棉板4与喂入罗拉5之间,并输送给开松辊6,开松辊6以结构为针14的开松元件伸入纤维条1的纤维须丛中并对纤维进行精梳。
位置固定的环形导板16的内部轮廓15对于开松辊6是这样偏心地运行的,即在精梳点上,内部轮廓15与开松辊6之间的距离为最小,而在转移到退绕辊8的区域内距离为最大。被制成对称的金属丝钩的抛纱器17以一分段靠放在内部轮廓15上。抛纱器17可摆动地固定在开松辊6的侧边18上,从而随同开松辊6一起按箭头9的方向而旋转。每一抛纱器17都被保持在两侧的边18上相对设置的孔中。在开松辊6旋转过程中,抛纱器17不断由一离心力加载而压在导板16的内部轮廓15上。导板16由塑料制成,因此该抛纱器毫无问题地在内部轮廓15上滑动。由于在精梳点上内部轮廓15与开松辊6之间的距离为最小,所以抛纱器17经过内部轮廓15被这样引导,从而其在经过精梳点时在针14之间深入得最远。在图3的透视图中也示出了抛纱器的这个位置。此时针14的尖端突出于抛纱器17以外。
从开松辊6的旋转方向看,内部轮廓15与开松辊6之间的间隙在精梳点以后开始逐渐增大。由离心力加载的抛纱器17在其运行导轨上逐渐从开松辊6上升起,直到它到达纤维从开松辊6上分离的点时,它从开松辊6的基体上被抬高到最远。因此抛纱器17横穿过开松辊6而延伸的部分从开松辊6的基体上离开而到达比针14的尖端更远之处,如从图4和5可见。
因此该抛纱器能把由针14在精梳点上梳出并带走的纤维抬起而从针上脱离。
图4表示开松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抛纱器17上分别设有一弹簧31。弹簧31结构为压缩弹簧,并基本上以径向向外作用的力加载在抛纱器17上。通过弹簧31能支持离心力的作用,因为它把抛纱器17压在导板16的内部轮廓上。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弹簧31可装在抛纱器17的第一端上。
图6和7表示开松辊20的一部分,其中其开松元件的结构为齿21。带有适当的针布的开松辊例如从DE 34 39 664 C2中可知。开松装置的结构与图1和2中的开松装置3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开松辊20设有齿21以取代针。
图6表示当经过相对于开松辊20的梳理点时抛纱器22的位置。抛纱器22以其横向钩靠放在导板24的由部分虚线表示的内部轮廓23上,并深入在沿轴向构成的齿列之间的缺口25中的深处。缺口25由齿21的前面26和背面27限定。
齿21具有一正的前角β,一个正的前角β,特别是一个大的前角β,明显有助于纤维材料的良好开松。如图2所示,齿21把纤维材料前置物,例如一纤维条,精梳成纤维28。因此纤维2 8位于齿21的前面26上并被带走。抛纱器处于纤维28的下面。图中的纤维28的数目和位置仅用来举例说明。在纤维28沿开松辊20的旋转方向(如箭头29所示的旋转方向)从精梳点到纤维28被转移到退绕辊上的点的输送过程中,内部轮廓23逐渐离开开松辊20的基体。因此抛纱器22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能在开松辊20的轮缘30的支座上向外转动而从开松辊20的基体上升起。在纤维从开松辊离开的点上,抛纱器22升起到最远。在图7中表示了抛纱器22相对于开松辊20的这个位置。因此抛纱器22在开松辊20上横向延伸的部分从开松辊20的基体上离开并超过齿21的尖端。在抛纱器升起的期间,纤维28被抛纱器22抓住而一同提升。最后当它们到达各个齿21的尖端时,纤维28便从开松辊20上松开,并转移到退绕辊上。纤维28从各个齿21上的释放实际上在纤维28与齿21之间的向齿尖的相对运动时就已经开始了。
按本发明的剥取装置能毫无困难地组装在一开松装置上。该开松装置部件的制造和安装能以简单的方法和较低的成本进行,不需要附加的驱动元件。
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案和应用实例。例如能用一多孔的抽吸带来取代抽吸的退绕辊。它沿开松辊的轴向运动,并把从开松辊上松开的纤维集束在其上并进行输送。
Claims (10)
1.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其具有一旋转的用于把纤维条开松成单根纤维的开松辊,其中该开松辊具有在其圆周上固定设置的随之运行的开松元件,并在一精梳位置上把纤维从纤维条中梳出,其特征在于:开松辊(6,20)具有一个同其一起旋转的机械式剥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剥取装置具有相对于开松辊(6,20)可移动的抛纱器(17,22),它们分别设置在开松元件(14,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抛纱器(17,22)以与旋转方向成横向地在开松辊(6,20)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基本上与开松辊(6,20)的旋转方向成横向延伸的开松元件(14,21)的列设有一抛纱器(17,22)。
5.根据权利要求之2~4中任一项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抛纱器(17,22)分别可摆动地设置在开松辊(6,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抛纱器(17,22)的结构为金属丝钩。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抛纱器(17,22)的静止的环形的导板(16,24)是这样构成和安排的,即在其作用下,各个运行中的抛纱器(17,22)对于开松辊(6,20)的位置是周期性变动的,并且一个循环相当于开松辊(6,20)旋转一圈。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板(16,24)是这样形成的,即由于曲线引导,必然使抛纱器(17,24)深入开松元件(14,21)之间,并且每一运行中的抛纱器(17,22)在经过精梳点时,在开松元件(14,21)之间深入得最远,而当经过纤维(28)从开松辊(6,20)上离开的点时,则从开松辊的基体上升高得最远。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剥取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抛纱器(17,22)通过离心力从开松辊(6,20)上升起。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的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剥取装置在抛纱器(17,22)上具有抓握弹簧(31),它通过一基本上指向外的力支持对用来提升抛纱器(17,22)的离心力的作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142488.4 | 2001-08-30 | ||
DE10142488A DE10142488A1 (de) | 2001-08-30 | 2001-08-30 | Auflöseeinrichtung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2673A true CN1432673A (zh) | 2003-07-30 |
Family
ID=769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32107A Pending CN1432673A (zh) | 2001-08-30 | 2002-08-30 |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20407B2 (zh) |
EP (1) | EP1288355A1 (zh) |
CN (1) | CN1432673A (zh) |
CZ (1) | CZ20022316A3 (zh) |
DE (1) | DE1014248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5126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气流纺纱设备的纤维条子开松装置 |
CN110528125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纺织纤维网的拉伸装置、气流纺纱设备和相关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51365A1 (de) * | 2003-10-16 | 2005-06-02 | Saurer Gmbh & Co. Kg | Speisemulde für eine Faserbandauflöseeinrichtung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
EP2695982A1 (de) * | 2012-08-06 | 2014-02-12 | Oskar Dilo Maschinenfabrik 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gleichmäßigung oder Profilierung einer Faserflockenmatte |
CN103938308B (zh) * | 2014-04-11 | 2017-04-05 | 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羊绒分梳短纤维提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28809A (en) * | 1937-07-06 | 1941-01-14 | Solanas Ramon Balmes | Mechanism for drawing textile rovings provided with needle rollers |
US2847718A (en) * | 1955-02-10 | 1958-08-19 | Whitin Machine Works | Drawing frame needle bar mechanism |
CH391529A (fr) * | 1961-04-12 | 1965-04-30 | Hattori Ryosuke | Machine à peigner les fibres |
US3889318A (en) * | 1974-01-25 | 1975-06-17 | Albert Arturovich Leinek | Device for feeding lap of fibres to carding member of ringless spinning apparatus |
CS184602B1 (en) * | 1976-06-04 | 1978-08-31 | Jaromir Kasparek | Fibre separating device for open-end rotor spinning units |
DE2932562C2 (de) * | 1979-08-10 | 1983-10-06 | Hollingsworth Gmbh, 7265 Neubulach | Auflösevorrichtung für Offenendspinnmaschinen |
FR2479857A1 (fr) * | 1980-04-04 | 1981-10-09 | Alsacienne Constr Meca | Separateur de fibres pour l'alimentation d'un poste de filature a fibres liberees |
DE3439664C2 (de) | 1984-10-30 | 1995-06-29 | Fritz Stahlecker | Garniturring für eine Auflösewalze einer OE-Spinnvorrichtung |
IN170121B (zh) * | 1986-07-08 | 1992-02-15 | Rieter Ag Maschf | |
DE59003585D1 (de) * | 1989-06-21 | 1994-01-05 | Rieter Ag Maschf | Kardierelement. |
CH681458A5 (zh) * | 1990-03-16 | 1993-03-31 | Rieter Ag Maschf | |
DE4323364A1 (de) * | 1993-07-13 | 1995-01-19 | Schlafhorst & Co W | Auflösewalze für eine OE-Spinnvorrichtung |
US5446945A (en) * | 1994-04-05 | 1995-09-05 | Hachenberger; Steven C. | Waste removal system for processing animal fibers |
DE19608828A1 (de) | 1996-03-07 | 1997-09-18 | Fritz Stahlecker | Vorrichtung zum Auflösen von Fasermaterial zu Einzelfasern |
DE19608830A1 (de) * | 1996-03-07 | 1997-09-18 | Fritz Stahlecker |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und Auflösen von bandförmigem Fasermaterial zu Einzelfasern |
DE19610960A1 (de) | 1996-03-20 | 1997-09-25 | Fritz Stahlecker | Verfahren zum Offenend-Spinnen |
DE19850518A1 (de) | 1998-11-03 | 2000-05-04 | Schlafhorst & Co W | Vorrichtung zum Auflösen von Faserbändern |
-
2001
- 2001-08-30 DE DE10142488A patent/DE1014248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
- 2002-06-06 EP EP02012587A patent/EP128835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7-02 CZ CZ20022316A patent/CZ20022316A3/cs unknown
- 2002-08-27 US US10/228,686 patent/US682040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8-30 CN CN02132107A patent/CN143267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5126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气流纺纱设备的纤维条子开松装置 |
CN104005126B (zh) * | 2013-02-26 | 2017-07-28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气流纺纱设备的纤维条子开松装置 |
CN110528125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纺织纤维网的拉伸装置、气流纺纱设备和相关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142488A1 (de) | 2003-03-20 |
US20030041587A1 (en) | 2003-03-06 |
EP1288355A1 (de) | 2003-03-05 |
CZ20022316A3 (cs) | 2003-04-16 |
US6820407B2 (en) | 2004-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3572A (zh) | 产生包芯纱的方法和纺纱机 | |
CN101333704B (zh) | 用于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 |
US3543500A (en) | Spinning of textile yarns | |
US6212738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bre production | |
WO2017016049A1 (zh) | 短流程无牵伸聚绒纺纱装置 | |
CN1602373A (zh) | 带有纤维带压缩器的环形纺织机的拉伸机 | |
CN109763229A (zh) |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 |
CN101984162B (zh) | 一种生产多组份纱线的短流程高效纺纱机 | |
US344081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ringless spinning of yarn from separated staple fibers in a rotating spinning chamber | |
CN1432673A (zh) |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 | |
CN1436254A (zh) | 生产有类似环锭纱特性的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 |
GB2089845A (en) | Dra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pinning machine | |
JPH03180515A (ja) | 繊維フアイバを除塵又はカーデイ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GB2192010A (en) | Open-end rotor spinning unit | |
Hunter | The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aple-fibre yarns made by recently developed techniques | |
US6796116B2 (en) | Sliver opening device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 |
GB2062023A (en) |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 |
CN1422998A (zh) | 借助一个纺纱转子对纺织短纤维进行纺纱的方法和装置 | |
JPH11279853A (ja) | 圧縮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 |
CN1408909A (zh) | 气流纺纱装置 | |
CN202247075U (zh) | 用于控制纺纱机中的气流的改进配置 | |
CS263602B1 (en) | Method of spinning of yarn with open en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this method | |
CN1370860A (zh) | 纺织纤维丛的加工机器 | |
CN113502577B (zh) | 环保滤料基布用纱的生产方法 | |
CA1112524A (en) | Slubbed open end spun yar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