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1199A -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1199A CN1371199A CN 01104719 CN01104719A CN1371199A CN 1371199 A CN1371199 A CN 1371199A CN 01104719 CN01104719 CN 01104719 CN 01104719 A CN01104719 A CN 01104719A CN 1371199 A CN1371199 A CN 1371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acceptance point
- wireless network
- wireless
- transfer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借助于一第一接收点(AP,Access Point)及一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一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三接收点,它具有接收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的所述信号的能力;以及于所述第一接收点传送所述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点时,所述信号是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所述第三接收点,再传送至所述第二接收点,借助于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所述信号。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的发展已成为局域网络中的新秀,比起传统有线局域网络而言,无线局域网络有许多优点,例如可免去配线的困扰,客户端可以摆设在一特定空间内的任何地点,对于使用可携式数字产品(例如笔记本式计算机)而言,可轻易在可接受的任一角落与主机联机,进行通讯或联机,相当方便。因此,无线局域网络在未来势必会凌驾于传统的局域网络之上而成为局域网络的主流。
图1所示为一般无线局域网络的架构。无线局域网络中的各个无线客户端11可通过接受点AP(Access Point)10来与另外的无线客户端11联机,进而通过集线器(HUB)来与有线网络12上的各主机13进行联机,无线客户端11也可直接通过主机13连上有线网络12,进而与外部的网络(例如网际网络)进行联机。各无线客户端11摆设在信号可达的区域内没有空间的限制,通常在800尺之内,皆可与主机或AP连上线,因此,通过无线区域网络来进行联机,远比有线的局域网络方便。在硬件配备上,只需架设一AP,或在主机加设一AP界面卡,而在无线客户端加设一无线网络卡14,即可利用无线传输达到与各主机联机的效果。其中,信号分布范围101及131内的各无线客户端皆可借助无线通讯的方式来与各主机或各无线客户端11通讯,但无线客户端15因为在各信号分布范围之外,所以只能独立作业,无法与其它主机13或无线客户端11进行联机。
请参见图2。现有的楼信息大楼里第二层楼是计算机机房,第三层楼是办公室,而第四层楼是研究室。各楼层的计算机有通过接收点10无线的方式联机,也有通过有线网络12来联机。
在现有的无线网络架构中,各接收点(AP)虽可独自形成一无线局域网络,但彼此的联机仍以有线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大型无线局域网络中,通常有许多接收点(AP),若各接收点都以有线的方式来联机,无疑将使无线局域网络在免除配线困扰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目前无线网络各接收点仍以有线方式连接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它将中继站的观念导入无线局域网络,使各接收点也能以无线的方式来联机,使大型无线局域网络完全摆脱配线的困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借助于一第一接收点(AP,Access Point)及一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一信号,其特点是,它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三接收点,它具有接收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的所述信号的能力;以及于所述第一接收点传送所述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点时,所述信号是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所述第三接收点,再传送至所述第二接收点,借助于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所述信号。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点是:
所述无线网络为一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
各接收点与数个无线客户端形成一无线局域网络;
所述第三接收点的运作包括下列步骤:接收一封包;判断所述封包的来源地址是否与所述第一接收点一致;判断所述封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与所述第二接收点一致;以及传送所述封包;
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于所述第二接收点传送所述信号至所述第一接收点时,所述信号是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所述中继站,再传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点,借助于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所述信号;
所述第三接收点为一无线中继站(Repeater);
所述信号的传递符合IEEE802.11的规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中继站使无线网络上的各个接收点不必再用有线网络来连系,直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先将封包或信号传至中继站,再借助中继站传予目的接收点,这样即可完全免除各接收点配线上的困扰,在架构无线局域网络时也会变得更有效率及更有灵活性。当然,也可以将中继站包含进一个接收点内,这样,接收点(AP)除了与若干无线客户端形成一无线局域网络之外,还可提供各AP的间的通讯。
为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络的架构一;
图2是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络的架构二;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中继站的无线局域网络规划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中继站传输数据的流程图。
请参见图3。本发明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借助于一第一接收点31(AP,Access Point)及一第二接收点33之间传递一信号,第三接收点为一中继站32,具有接收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点31及所述第二接收点33的所述信号的能力,当所述第一接收点31传送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点33时,所述信号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所述第三接收点的中继站32,再传送至所述第二接收点33,借助接收点与接收点之间的传递可以摆脱有线网络的束服,使整个大型局域网络的配线大为简化。图3是以平面楼层为例,其应用当然也可扩充至楼层与楼层之间,或者大楼与大楼之间。例用中继站,可以使二个原先只能通过有线网络联机的接收点(AP)变成可以直接进行以无线的方式来联机,因此,可简化许多线路配线上问题,无线局域网络的架设也会变得更有效率及灵活性。
图4为本发明中继站传输数据的流程图,首先输入一封包,封包里包括来源地址(SA,Source Address)与目的地址(DA,Destination Address),从封包的来源地址先判断其是否超过路径更新的时间,若超过,则跳到重置路径更新时间,若未超过,则进一步判断所述输入封包的路径是否与登记在表格上的内容一致,如果不一致,也是放弃不予处理,若是一致,则代表中继站所接收的封包确实是原接收点传来的信号或资料,因此予以接收。
接着重置路径更新时间,预设为15秒。封包的来源确定的后,接着要确定封包的目的地,所以要判断封包里的目的地址是否超过更新的时间,超过则广播(Broadcast)给所有的中继站知道,若还没超过则判断目的地址是否为群组地址,若是群组地址,则一样广播给所有的中继站知道,若非群组址址,则判断目的地(PortID(DA))为何?若是以太网络(Ether Net)就将信号传至以太网络,若是接收点AP则将信号传至IEEE802.11无线网络上指定的接收点AP,若是另一个中继站,则传至下一个中继站,若什么都不是,从目的地址无法判断去处,则广播出去,让所有网络上的用户来认领。
若以图3为例,本发明中继站32的运作流程是将第一接收点31传来的封包,传递至第二接收点33,当然其实施的方式很多,图4只是其中的一个实例而已。
Claims (7)
1、一种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借助于一第一接收点(AP,Access Point)及一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一信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三接收点,它具有接收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的所述信号的能力;以及
于所述第一接收点传送所述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点时,所述信号是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所述第三接收点,再传送至所述第二接收点,借助于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所述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为一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接收点与数个无线客户端形成一无线局域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收点的运作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一封包;
判断所述封包的来源地址是否与所述第一接收点一致;
判断所述封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与所述第二接收点一致;以及
传送所述封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于所述第二接收点传送所述信号至所述第一接收点时,所述信号是以一无线传输的方式,先传送至中继站,再传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点,借助于所述第一接收点及所述第二接收点之间传递所述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收点为一无线中继站(Repeater)。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的传递符合IEEE802.11的规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047194A CN1137561C (zh) | 2001-02-20 | 2001-02-20 |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047194A CN1137561C (zh) | 2001-02-20 | 2001-02-20 |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1199A true CN1371199A (zh) | 2002-09-25 |
CN1137561C CN1137561C (zh) | 2004-02-04 |
Family
ID=465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047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561C (zh) | 2001-02-20 | 2001-02-20 |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561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7859C (zh) * | 2002-11-28 | 2007-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帧传送方法 |
CN101203845B (zh) * | 2004-01-08 | 2010-05-05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无线局域网无线资源管理的允许控制 |
CN101686168B (zh) * | 2008-09-27 | 2012-05-30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自组网络架构下独立网络群组的无线连接装置与方法 |
CN101662402B (zh) * | 2008-08-29 | 2012-11-21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链接补强方法与系统 |
CN104853419A (zh) * | 2015-04-29 | 2015-08-19 | 上海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对称双向网络架构及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
-
2001
- 2001-02-20 CN CNB011047194A patent/CN11375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7859C (zh) * | 2002-11-28 | 2007-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帧传送方法 |
CN101203845B (zh) * | 2004-01-08 | 2010-05-05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无线局域网无线资源管理的允许控制 |
CN101662402B (zh) * | 2008-08-29 | 2012-11-21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链接补强方法与系统 |
CN101686168B (zh) * | 2008-09-27 | 2012-05-30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自组网络架构下独立网络群组的无线连接装置与方法 |
CN104853419A (zh) * | 2015-04-29 | 2015-08-19 | 上海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对称双向网络架构及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61C (zh) | 2004-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42167B1 (ko) | 2단 고속 무선 통신 링크 | |
CN110049512B (zh) | 一种前传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 |
JP516141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可変出力制御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2377764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
JP4864647B2 (ja)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内の自己バックホール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679369B (zh) | 用于把QoS业务规划和带宽分配提供到一个无线台的设备和方法 | |
JP4885413B2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のアドレス指定によるwlanにおける移動ユニットのローカル・アドレス指定 | |
CN101346935B (zh) | 用于改进基于UPnP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和设备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043666B (zh) | 一种基站的维护系统、维护接入装置及维护方法 | |
CN101895822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
CA2419151A1 (en) | Audio data processing | |
CN101997916B (zh) | 一种基于网络进行文件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EP1460809A3 (en) | Layer module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
CN101631392A (zh) | 一种网关设备中用于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137561C (zh) |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递方法 | |
US7177643B2 (en) | Wireless network for routing a signal without using a tower | |
CN101027914B (zh) | 多点到多点的无线自组织数据传输协议 | |
US6577621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igh-speed local telecommunications access | |
FI112757B (fi) |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 |
CN101365185A (zh) | 一种实现回程数据传输的基站、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 |
CN1258152A (zh) | 通信系统中用于将数据传送到基站的数据网关和方法 | |
CN101686562B (zh) | 网络系统、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点设备和基站 | |
CN100469178C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CN100558074C (zh) | 使白噪声数据分组对信道利用率影响最小的系统及方法 | |
JPH11212603A (ja) |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