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0136A - 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50136A CN1350136A CN01137095A CN01137095A CN1350136A CN 1350136 A CN1350136 A CN 1350136A CN 01137095 A CN01137095 A CN 01137095A CN 01137095 A CN01137095 A CN 01137095A CN 1350136 A CN1350136 A CN 13501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ular
- tubular joint
- joint
- guard membe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9/00—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29/02—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a cut-off device in one of the two pipe ends, the cut-off device being automatically opened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接头包含一第一管接头件(12);一第二管接头件(14),其与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连接;一套管件(16),其附装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连接部分上,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连接和松开;一弹性件(18),沿着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彼此连接的方向推动所述套管件(16);以及一保护件(160,170),保护所述套管件(16)。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接头。特别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管接头的连接部分免受外力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传统的管接头通常包含:一管状的第一管接头件300;一管状的第二管接头件302,该第二管接头件与第一管接头件连接;一套管304,该套管附装在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300、302的连接部分上,其作用是连接和松开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300、302;一压缩螺旋弹簧306,该压缩螺旋弹簧沿着使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300、302相互连接的方向推动套管304;以及数个滚珠件308,这些滚珠件的作用是使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300、302彼此配合。
第一管接头件300包含:一圆柱形件312,该圆柱形件的前部插入套管304内,其后部形成有内螺纹310;以及一圆柱形连接件314,该连接件拧入圆柱形件312的内螺纹310。一容纳阀柱塞316的容纳腔318在连接件314的前部形成。带有供阀柱塞316的一部分从中插入的狭缝322的夹紧板324安装在圆柱形件312和接头件314之间。一压缩螺旋弹簧328插在容纳空间318内,因而,总是朝着夹紧板324方向推动阀柱塞316,用阀柱塞316的凸缘326关闭狭缝322。
将套管安装好,使其端面304a能与第一管接头件300的圆柱形件312的端面312a平齐。套管312总是由压缩螺旋弹簧306、沿离开第一管接头件300、朝着第二管接头件302的方向弹性地推动。但是,利用安装在圆柱形件312的端面312a附近的环形止动件330,可以防止套管304从第一管接头件300脱离开。
第一管接头件300的圆柱形件312设有多个孔332,这些孔在圆柱形件312前端(与第二管接头件302重叠的部分)沿圆柱形件312的周向等间距形成。每个孔332的直径沿朝向圆柱形件312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减小,每个滚珠件308都嵌在每个孔332内。当将第二管接头件302插入圆柱形件312的中空部分时,滚珠件308的一部分就嵌入第二管接头件302的表面上形成的环形凹槽334内并与之配合。图6仅分别表示出其中的两个孔332和两个相应的滚珠件308。
通常,通过套管304朝着圆柱形件312中心轴方向压紧滚珠件308。但是,当有外力施加到套管304上、使得接头件314沿管接头件300轴向向套管304移动时,滚珠件308就会从套管304的压紧作用中松开。这时,阀柱塞316的凸缘326由压缩螺旋弹簧328推动顶靠在夹紧板324上,从而关闭缝隙322。因此,使阀柱塞316关闭。
然后,当将第二管接头件302插入第一管接头件300的圆柱形件312的中空部分内时,阀柱塞316向后移动,利用第二管接头件302的端表面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8的推动力。因而,将阀柱塞316打开。
当施加到套管304上的外力消除时,套管304由压缩螺旋弹簧306的弹性恢复力弹性推动,同时套管304就恢复到套管304的端面304a与圆柱形件312的端面312a平齐的位置。
然后,滚珠件308就由套管304朝着圆柱形件的中心轴方向再次压紧。结果,滚珠件308与设置在第二管接头件302上的环形凹槽334配合。
滚珠件308配合的结果是,第二管接头件302不可能从第一管接头件300脱离。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300、302紧紧地彼此连接。
如果有一冲击力施加到上述管接头的套管304上,套管304会变形。特别是,如果套管是薄壁结构时,套管更容易变形。
如果套管304因此变形,套管304就不能沿着第一管接头件300的轴向运动。因此,也就不能与第二管接头件302连接或者脱离。
具体地说,薄壁结构套管304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管接头的重量。如果套管受到外部冲击力的作用,薄壁套管304就会变形。例如,接近套管304的端面304a的部分和其另一端部304b很容易受到冲击力作用。
在此所述的冲击力是指一过大的力,该力不是由平常操作套管304所用的力。冲击力与上述移动套管304的外力不同。具体地说,假象冲击力是由下述情况引起的,即套管受到一工具或者类似物冲撞或者套管304落到地面或者地板上。
如果套管304受到冲击力而变形,套管304就不能沿着第一管接头件300轴向运动。滚珠件308也不能与凹槽334配合或者插入凹槽334内。套管304、滚珠件308和压缩螺旋弹簧306都会变形。
因此,第一管接头件300和第二管接头件302就不能准确地彼此连接或者彼此脱离。
套管304可以是能够防止上述问题发生的厚壁结构。但是,此时会使整个管接头的重量增加,这并不可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即使管接头落到地面或者地板上受到冲击力也不会损坏和变形的管接头。
本发明提供的管接头包含:一第一管接头件;一第二管接头件,与第一管接头件连接;一套管件,附装在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的连接部分上,用于连接和松开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一弹性件,沿着使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彼此连接的方向推动套管件;以及一保护件,至少能保护套管件。
根据本发明,如果管接头件落到地面或者地板上,能够保护套管件免受由此引起的冲击力。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管接头,利用第一和第二保护件和一夹持件,能够防止管接头的连接部分受到冲击力。管接头的元件例如套管件和螺旋弹簧不会被损坏和变形。
由于采用了保护件,套管件可以是薄壁结构。这样,管接头的尺寸可以减小且重量会变轻。
可取的是,至少在套管件在其前端轴向运动的一部分处提供有保护件。套管件的前端是指向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的连接部分的方向。
可取的是,至少在套管件在其后端轴向运动的一部分处提供有保护件。套管件的后端是与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的连接部分方向相反的方向。
可取的是,至少在套管件分别在其后端和前端两个方向轴向运动的一部分处提供有保护件。套管件的前端是指向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的连接部分的方向,其后端是与前端相反的方向。
可取的是,管接头件还包含一与保护件啮合的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被设置在套管件的前端处。如果配合部分是一个凹部,就很容易与保护件啮合。
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时,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说明书中更明显地显示出来。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接头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接头结构的纵剖图,特别表示出将第二管接头件插入第一管接头件内的状态;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接头结构的纵剖图,特别表示出第二管接头件未插入第一管接头件内的状态;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花盘结构的透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花盘结构的纵剖图;
图6表示传统管接头结构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5说明本发明中管接头的图示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接头10包含:一用金属制成的第一管接头件12;一用金属制成的第二管接头件14,其与第一管接头件12连接;一用金属制成的套管16,附装在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连接部分上,同时该套管连接和松开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一压缩螺旋弹簧18,沿着将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彼此连接的方向推动套管16;一花盘20,将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彼此配合起来;一第一保护件160,其安装在套管16的前端;一第二保护件170,被猛力插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一夹持件190,其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安装在第二保护件170内(后面将说到的);以及一环形件180,其顶靠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内壁表面上。
在下面的说明中以下述方式来具体地假定方向。第一管接头件12的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的部分定义为“前”。第一管接头件12朝着第二管接头件14的方向,即从第一管接头件12看的方向,定义为“前方或者向前”。将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第二管接头件14的部分定义为“后”。第二管接头件14朝着第一管接头件12的方向,即从第二管接头件14看的方向,定义为“后方或者向后”。
第一管接头件12带有六角柱形的中心部分30。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后面部分32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一管接头件12起到带有中空部分34的螺栓件的作用。一未表示出的管子与外螺纹部分32连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分36包含一个有较大外径的基座部分38,以及一小直径部分42,该小直径部分设置在基座部分38前面。
如图2所示,第一管接头件12带有沿轴向贯穿的中空部分34。中空部分34的空间形成容纳空间34a,该容纳空间至少供阀柱塞48和后面将讲到的第二管接头件14的后部分50的一部分插入。容纳空间34a在从其前端开口到对应外螺纹部分32的开始部分的一个范围上形成。所形成的通孔34b的空间在从外螺纹部分32的开始端到中空部分34的后面的开口52的一个范围上形成。
容纳空间34a的直径比通孔34b直径大。具体地说,在容纳空间34a和通孔34b之间形成锥形表面46。锥形表面46的直径朝通孔34b逐渐减小。
如图1所示,阀柱塞48包含:一圆柱形基底部分60;一支承件64,其带有十字形相交部分并从基底部分60的中空部分向后延伸;一主阀体68,其带有一个在支承件64的后端、与主阀体68整体形成的圆形突出部分66;以及一可移动件72,其由压缩螺旋弹簧70安装到主阀体68上。所有这些元件都由合成树脂制成。在主阀体68的突出部分66的基座部分处形成一环形凹槽74,一O形圈76安装在环形凹槽内。在可移动件72上设置的环形凹槽78,安装有一O形圈80。
如图3所示,在阀柱塞48的自然状态下,主阀体68的突出部分66的基座部分和可移动件72的后端处的内壁互相顶靠着,同时它们在压缩螺旋弹簧70的弹性推力作用下,借助置于它们之间的O形圈76互相挤压。主阀体68和可移动件72由O形圈76保持可靠的密封。因而,将阀柱塞48封闭。
如图2所示,当基底部分60沿着接近可移动件72方向、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0推力相对移动时,突出部分66的基座部分与可移动件72的后端的内壁分离。因此,在突出部分66上的空间和在基底部分60上的空间通过支承件64彼此连通,因而打开阀柱塞48。
阀柱塞48被猛力地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容纳空间34a内。随着主阀体68被向前和向后移动,阀柱塞48配装在容纳空间34a内。借助于容纳空间34a内壁上设置的环形突部82阻止阀柱塞48的可移动件72朝通孔34b方向的更用力的插入。
一圆柱形套圈件84沿着容纳空间前端的内壁安装在容纳空间34a内。套圈件84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一环形突出部分86。当套圈件84被用力推入第一管接头件12内时,环形突出部分86起止动件的作用
轴向长度短的环形件180顶靠着套圈件84的后端表面。环形件180的外径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内径大致相等。环形件180的内径与第二管接头件14的外径大致相等。当作为外力的弯曲力作用在第一管接头件12和第二管接头件14彼此连接的整个管接头10上时,环形件180的作用是保护设置在基底部分60和环形件180的后端面之间的O形圈88以及套圈件84。
换句话说,环形件180受到由弯曲力施加到该部分上的压紧力,能防止套圈件84和O形圈变形。环形件180优选是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特别是最好采用不锈钢或者类似材料。
环形件180和基底部分60由O形圈保持可靠的密封。
环形件84的外径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当环形件84被用力推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开口内时,套圈件84可以与第一管接头件12配装。
如图3所示,当第二管接头14未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内时,主阀体68的基底部分60和套圈件84以及O形圈88和设置在套圈件和O形圈之间的环形件180,在压缩螺旋弹簧70的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后面将说明的板簧部分132,利用套圈件84的前端沿相互向外伸展的方向挤压。此时,阀柱塞48的突出部分66上设置的O形圈顶靠着可移动件72的内壁,因而封闭了阀柱塞48。
如图1所示,从前端开口到后端开口贯穿的中空部分100在第二管接头件14内形成。第二管接头件14起到带有中空部分100的螺栓件的作用。第二管接头件14的中心部分102呈六角柱形,在其前面部分104上形成有外螺纹。一未表示出的管子与前面部分(外螺纹部分)104连接。一环形凹槽108,在第二管接头件14后面部分50的大外径的基座部分106的圆周内形成。
第二管接头件14的后面部分50的小外径部分110的外径与套圈件84的内径大致相等。小外径部分110的轴向长度与从主阀体68的基底部分60的端表面60a到套圈件84的前端表面的距离减去环形件180的长度得到的距离大致相等。
如图4和5所示,花盘20由金属或者类似物制成。花盘20包含:一环形圈部分120,第一管接头件12通过该环形圈部分插入;第一配合部分122从环形圈部分120、沿着环形圈部分120的中心轴m(见图5)延伸,并与第一管接头件12配合;以及第二配合部分124,从环形圈部分120、沿环形圈部分120的中心轴m延伸,同时弹性地与第二管接头件14配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环形圈部分120的内径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小外径部分42的外径大致相等。环形圈部分120安装在小外径部分42的基座部分上。
第一配合部分122包含数个设置在环形圈部分120上的板形薄片130。第二配合部分124包含数个设置在环形圈部分120上的板簧部分132,并且该部分与第一配合部分122的板形薄片130相比要长。
第一配合部分122的板形薄片130等间距地设置在环形圈部分120上。第二配合部分124的板簧部分132在与上述板形薄片130不同的位置、等间距地设置在环形圈部分120上。图4表示出相对环形圈部分120的中心对称点的位置、在环形圈部分120上、等间隔地设置了八个板形薄片130,同时在相对环形圈部分120的中心对称点的位置、等间距地设置了八个板簧部分132。
每个板簧部分132带有一个倾斜部分134,该倾斜部分朝着环形圈部分120的中心轴m方向倾斜。板簧部分132的前端是一个卷形的卷曲部分136。卷曲部分136通过向外将板簧部分132卷起和盘绕两圈而形成。
如图2所示,当第二管接头件14随着花盘20安装到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小外径部分42上而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内时,在板簧部分13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卷曲部分136与在第二管接头件14的后面部分50处形成的环形凹槽108啮合。
然后,第一配合部分122的板形薄片130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环形凹槽啮合,因而,将花盘20固定到第一管接头件12上。
一切口138从环形圈部分120的端部向板簧部分132形成。切口138的前端到达板簧部分132高度的2/3高度处。切口138改善板簧部分132的柔软度,因而,使板簧部分132更容易弹性变形。
环形圈部分120在其端部带有一凸缘140。凸缘140是将环形圈部分120向外弯曲和变形形成的。如图2所示,压缩螺旋弹簧18的第一端顶靠着凸缘140。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8的顶靠作用,花盘20更紧地与第一管接头件12固定。
套管16带有一个中空部分150,该中空部分从开口前端到开口后端贯穿。中空部分150的直径应达到这样的程度:即第一管接头件12和第二管接头件14的连接部分可以穿过该中空部分150。
一弯曲部分16c在接近套管16的前端整体形成。弯曲部分16c向内突出,并且使安装到第一管接头件12上的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可以沿第二管接头件14的轴向方向被压紧。一部分向内弯曲并与夹持件190啮合的配合薄片204,在接近套管16的后端整体形成。
套管16的前端部分16d是弯曲的,使得前端部分16d由于下述原因可以是向内的圆形。上述结构可以使操作方便且可以将第二管接头件14平滑地插入套管16的中空部分150(准确地说是第一管接头件12的中空部分34)内。另外,套管16的强度可以更大。压缩螺旋弹簧18的第二端顶靠着弯曲部分16c的后表面。
当将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内时,套管16由处于自然状态的压缩螺旋弹簧18、沿着从第一管接头件12离开的方向、弹性地推向第二管接头件14。然后,配合薄片204顶靠在后面将说明的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的后侧表面壁上。利用接近中空部分150的前端设置的弯曲部分16c,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被向内压向第二管接头件14。
再者,第二管接头件14的后端沿向后方向推压主阀体68的基底部分60,从而打开阀柱塞48。
所设置的第一保护件160,至少覆盖套管16可以在其前端的T1范围内轴向移动的部分。套管16的前端是指向沿着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连接部分的方向。第一保护件160基本上呈圆柱形。第一保护件160内壁的前部分162的内径与套管16的前部分16a的外径大致相等。第一保护件160内壁的后部分164的内径与套管16的中心部分16b的外径大致相等。一环形突起166设置在第一保护件160内壁的前部分162和后部分164的中间。环形突起166的横断面形状与套管16的弯曲部分16c的横断面形状基本相似。
被插入的第一保护件160,覆盖从套管16的前端部分16d到弯曲部分16c的整个范围。在插入时,环形突起166和弯曲部分16c彼此啮合且不会错误的脱离。第一保护件160的前端从套管16的前端部分16d向前伸出一个足够的预定长度t。所设定的预定长度t是一个不会引起管接头10的大小和第二管接头件14之间冲突的尺寸。
第一保护件160由相对软的弹性材料形成。最好采用人造橡胶或者氟橡胶。
环形突起166可以是多个分开的隆丘形突起,而不是具有环形结构。向前的长度为t的突出部分可以是向内的弯曲形,而不是向前突出。
因为环形突起166和弯曲部分16c彼此啮合,使第一保护件160相对紧密地配合,在通常使用时不会出现错误的脱离现象。而且,第一保护件160由软材料例如人造橡胶形成,以便无需特殊工具就可拆卸。
当将第一保护件插入套管16时,第一保护件160覆盖套管16的前面部分。因此,第一保护件160的作用是保护套管160使其免受外部冲击力,这样即使是薄壁套管16也不会损坏和变形。
套管16的前端部分16d没有被第一保护件160覆盖。但是,前端部分16d设置在预定长度t深度处。从而可以保护前端部分16d使其免受冲击力。
再者,所设置的第二保护件170至少覆盖套管16在其后端沿轴向在T2范围内运动的一部分。套管16的后端与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连接部分的方向相反。第二保护件17是中空和基本上呈圆柱形的。第二保护件170带有在其后端向内伸出的突出部分174。突出部分174的内径略小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的外径。一从突出部分174向前设置的内壁部分172的内径略大于套管16后端的外径。
第二保护件170的突出部分174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的基部部分38a。突出部分174的内径比基部部分38a的外径略大一点。因此,利用专有装置将突出部分174用力插入。当将突出部分174用力插入时,内壁部分172覆盖套管16的后端。
第二保护件170的材料最好采用高防振性能的弹性件。特别是,最好选用防止高振动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 resin)(后面缩写为“PBT”)。
防振值可以通过包含悬臂梁式冲击强度(JIS K 7110)和摆锤式冲击强度(JIS K 7111)的数值准则估算出来。
可取的是,在考虑到管接头10的尺寸和所需防振值时,第二保护件170的外径设定为具有足够的壁厚。
因为第二保护件170按上述形式形成,主要防止管接头10免受沿与管接头10轴向垂直的径向施加的冲击力。
特别是,当第二保护件170受到沿径向的冲击力时,然后利用第二保护件170的防振作用缓解冲击力,并将冲击力传输到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a。第一管接头件12由具有适当壁厚和足够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所以,第一管接头件12既不会损坏也不会变形。因此,冲击力不会传输到套管16的后端,即使该套管是薄壁结构也会很安全。
将第二保护件170用力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a。因此,第二保护件170不会相对第一管接头件12转动。因此,即使采用握紧第二保护件170的外圆周的方式也能方便地完成操作。由于没有产生轴向力,也就没有压紧力施加到夹持件190和套管16上。
使用猛力插入方式使第二保护件170和第一管接头件12紧密地连接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可取的是可以采用粘接剂,另一种方式是利用螺钉将第二保护件170和第一管接头件12紧固。
套管16后端的外径比第二保护件170的内壁部分172的内径略小一点。因此,套管16能够沿轴向、不与内壁部分172接触的平滑滑动。
圆柱形夹持件190罩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面部分36的大外径的邻近部分38上。
在夹持件190的环形凹槽194内,配装有压缩螺旋弹簧18的第二端。环形凹槽194在夹持件190的前端形成。
夹持件190的前端向外扩展,因而,该前端的外径与套管16后端的内径大致相等。再者,夹持件190的前端具有的与套管16的内壁接触的导向部分192。导向部分192沿套管16的内壁向前延伸。因此,套管16可以沿套管16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平滑和稳定地滑动。
除了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外,后部分196的内径设定成与从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的基部部分38a向前设置的部分38b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夹持件190被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分38b时,后部分196的长度设定成在夹持件190和第二保护件170的突出部分174之间产生一个间隙。
希望夹持件190所采用的材料,与第二保护件170的防振弹性件所采用的材料相同。特别是优选PBT材料。在该方案中,套管16由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支承。因此,能够从内壁保护这一部分。
另外,套管16的前端由第一保护件160保护,其后端由第二保护件170保护。但是,套管16的中间部分是暴露的。套管16的中间部分由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支承其内壁。因此,即使受到冲击力,也会由夹持件190的防振作用缓解,再传送到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分38b。如上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不会变形。
套管16的中间部分由夹持件190在其内壁支承。因此,套管的中间部分不会沿内径方向凹陷。压缩螺旋弹簧18和花盘20也被保护起来,而不会受到冲击力。
如图3所示,如果第二管接头件14没有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且如果套管16向后移动,在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的后端表面和套管16的配合薄片204的前端表面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对应于第一管接头件12和套管16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因此,如图2所示,当将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时,第一管接头件12相对套管16向后移动,套管16的配合薄片204的前端表面就顶靠着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的后端表面。
花盘20包含:环形圈部分120的基底;第一配合部分122,与第一管接头件12啮合;以及第二配合部分124,弹性地与第二管接头件14啮合。这些元件整体形成。
下面对使用本发明中管接头10的方法作简要说明。
如图3所示,当第二管接头件14没有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内时,套管16受到外力作用,套管16就会朝第一管接头件12的后方移动。因此,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从压紧套管16的操作状态松开。
然后,如图2所示,将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直到第二管接头件14的后端表面顶靠在主阀体68(见图1或3)的基底部分60上。而且,第二管接头件14被压向第一管接头件12。因此,套圈件84和主阀体68都朝着第一管接头件12的后部方向移动。然后,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到达在第二管接头件14上形成的环形凹槽108。利用板簧部分132的弹性,卷曲部分136与环形凹槽108啮合。
另外,主阀体68的基底部分60被压向第一管接头件12的后部。设置在主阀体68的突出部分66上的O形圈与可移动件72分离且定位在第一管接头件12的中心部分30(六角柱形部分)的中心位置,从而打开阀柱塞48。
下一步,当从套管16上去掉外力时,在压缩螺旋弹簧18的弹性推力作用下,套管16向前移动,直到套管16的配合薄片204的前端顶靠在锁定机构200的夹持件190的导向部分192的后端上。利用套管16的弯曲部分16c,将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沿第二管接头件14的径向压紧。在压紧力的作用下,卷曲部分136紧密地与环形凹槽108啮合。随后,卷曲部分136咬住第二管接头件14。因此,第二管接头件14与第一管接头件12紧密地连接起来。
相反,当将第二管接头件14从第一管接头件12松开时,施加到套管16的外力,朝着第一管接头件12的后方移动套管16。因此,花盘20的卷曲部分136从套管16的压紧作用中松开。此时,套圈件84和主阀体68由压缩螺旋弹簧70弹性地推动。设置在主阀体68的突出部分66上的O形圈再次顶靠在可移动件72上。因此,主阀体68和可移动件72之间的缝隙被封闭,从而关闭阀柱塞48。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接头10中,利用第一保护件160,可以防止套管16的前端受到外部冲击力。而且,第一保护件160由柔软的弹性件例如人工橡胶形成。因此,无需任何特殊工具就可将第一保护件160拆卸下来。
再者,利用具有防振性能的弹性件形成的第二保护件170,可以防止管接头10受到沿与管接头10轴向垂直的径向施加的冲击力。第二保护件170被猛力地插入第一管接头件12的基座部分38a内。因此,第二保护件170不会相对第一管接头件12转动且不会轴向移动。因而,只是抓紧第二保护件170的外圆周,就可以方便地完成操作。压力也不会施加到夹持件190和套管16上。
再者,套管16的中间部分利用由防振的弹性件形成的夹持件190在其内壁上支承。因此,其中部也不会沿径向向内凹陷。压缩螺旋弹簧18和花盘20也得到保护而不会受到任何冲击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管接头件12和第二管接头件14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如果不经意地使套管16移动,第二管接头件14就可能会脱开。因此,需要设置一种适当的锁定机构,在第一管接头件12和第二管接头件14彼此连接之后,该锁定机构可以避免不希望出现的套管16向后方的移动的现象。
当然,本发明的管接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和本质的情况下,可以提出其它各种形式的具体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管接头,包含;
一第一管接头件(12);
一第二管接头件(14),其与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连接;
一套管件(16),其附装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连接部分上,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连接和松开;
一弹性件(18),沿着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彼此连接的方向推动所述套管件(16);以及
一保护件(160,170),至少保护所述套管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60)至少覆盖所述套管件(16)在其前端沿轴向、在T1范围内运动的一部分,所述套管件(16)的前端是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所述连接部分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70)至少覆盖所述套管件(16)在其后端沿轴向、在T2范围内运动的一部分,所述套管件(16)的后端是指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所述连接部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60,170)至少覆盖所述套管件(16)分别在其前端和后端二者沿轴向、在T1、T2范围内运动的一部分,所述前端是指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件(12,14)的所述连接部分的方向,所述后端与所述前端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还包含一配合部分(16c),其与所述保护件(160)配合,所述配合部分(16c)设置在所述套管件(16)的所述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配合部分(16c)是一个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60)由人造橡胶或者氟橡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60)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拆卸下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60)具有从所述套管件(16)的所述前端向前突出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70)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件(170)和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在圆周表面上彼此连接,在所述保护件的所述圆周表面处的内径比所述第一管接头件的外径小些,可以将所述保护件猛力推入所述第一管接头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阀柱塞(68)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内,当所述第二管接头件(14)插入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时,所述阀柱塞(68)打开,使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的前部和后部之间连通起来,或者,如果所述第二管接头件(14)没有插入所述第一管接头件(12),所述阀柱塞(68)被关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322936A JP3595766B2 (ja) | 2000-10-23 | 2000-10-23 | 管継手 |
JP322936/2000 | 2000-10-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0136A true CN1350136A (zh) | 2002-05-22 |
CN1231693C CN1231693C (zh) | 2005-12-14 |
Family
ID=1880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370955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1693C (zh) | 2000-10-23 | 2001-10-23 | 管接头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57904B2 (zh) |
JP (1) | JP3595766B2 (zh) |
KR (1) | KR100485655B1 (zh) |
CN (1) | CN1231693C (zh) |
DE (1) | DE10150922B4 (zh) |
TW (1) | TW55415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7891C (zh) * | 2004-12-16 | 2008-05-14 |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 阴型接头部件 |
CN100535456C (zh) * | 2003-07-09 | 2009-09-02 | Smc株式会社 | 夹头和管接头 |
CN103241078A (zh) * | 2013-05-08 | 2013-08-14 | 宁波奥特唯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应急气源装置 |
CN109073117A (zh) * | 2016-05-04 | 2018-12-21 | 迅捷装配有限公司 | 混合推入式连接配合装置、布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13961U1 (de) * | 2002-09-09 | 2004-02-12 | Voss Automotive Gmbh | Aufnahmeteil einer Fluid-Steckkupplung |
US6890004B2 (en) * | 2003-08-01 | 2005-05-10 | Smc Kabushiki Kaisha | Coupler |
US7455280B2 (en) * | 2003-12-16 | 2008-11-25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Tube activated cartridge/fitting valve |
US7762279B2 (en) | 2005-11-05 | 2010-07-27 | Snap-Tite Technologies, Inc. | Threaded coupling with flow shutoff |
US8485193B2 (en) * | 2006-02-06 | 2013-07-16 | Lazarus Medical, LLC | Ventilator to tracheotomy tube coupling |
US20070181130A1 (en) | 2006-02-06 | 2007-08-09 | Worley Brian D | Ventilator to tracheotomy tube coupling |
US9468730B2 (en) | 2006-02-06 | 2016-10-18 | Lazarus Medical, LLC | Ventilator to tracheotomy tube coupling |
JP2007292126A (ja) * | 2006-04-21 | 2007-11-08 | Daikin Ind Ltd | 管継手用継手本体、分離型空気調和機及び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
JP2007292128A (ja) * | 2006-04-21 | 2007-11-08 | Daikin Ind Ltd | 管継手用結合部材 |
GB0723646D0 (en) * | 2007-12-03 | 2008-01-16 | Guest John Int Ltd | Tube couplings |
JP5268100B2 (ja) * | 2008-10-15 | 2013-08-21 |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 管継手 |
TWI387697B (zh) * | 2008-10-23 | 2013-03-01 | Yugen Kaisha Hama Int | 管接頭 |
FR2948435B1 (fr) * | 2009-07-23 | 2011-08-12 | Staubli Sa Ets | Element femelle de raccord et raccord rapide incorporant un tel element |
GB201010501D0 (en) | 2010-06-22 | 2010-08-04 | Guest John Int Ltd | A tube coupling |
US10578230B2 (en) * | 2010-07-09 | 2020-03-03 | Wayne Fueling Systems Sweden Ab | Fuel dispensing unit comprising a locking member for retaining a fuel conduit in a locked position |
CN103459911B (zh) * | 2011-02-15 | 2015-09-02 | 海特斯供应股份公司 | 用于液体容器的阀 |
TWI490132B (zh) * | 2012-04-27 | 2015-07-01 | Wen San Chou | 車載用空氣壓縮機之串接軟管的接頭結構 |
KR101235578B1 (ko) | 2012-10-09 | 2013-02-21 | 주식회사 우정메카트로닉스 | 원터치 배관연결구 조립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관 연결 방법 |
CN111601997B (zh) * | 2017-09-13 | 2022-08-09 | 可得制品公司 | 流体处理部件 |
US11608919B2 (en) * | 2018-02-27 | 2023-03-21 | Intel Corporation | Universal quick disconnect |
TWI747295B (zh) * | 2019-09-12 | 2021-11-21 | 日商日東工器股份有限公司 | 管接頭構件 |
CN110726021B (zh) * | 2019-10-11 | 2024-08-02 | 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止水装置 |
KR102349574B1 (ko) * | 2020-07-31 | 2022-01-10 | 박학수 | 원터치식 착탈 구조를 갖는 샤워 헤드 |
US11780275B2 (en) * | 2020-09-02 | 2023-10-10 | Deere & Company | Valve fitting for a tire assembly of a working vehicle equipped with a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CTIS) |
DE102021114973A1 (de) * | 2021-06-10 | 2022-12-15 | Norma Germany Gmbh | Ventil für eine Fluidleitung eines Fahrzeug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07909A (en) * | 1975-10-16 | 1977-02-15 | Aeroquip Corporation | Full flow valved fitting |
US4481977A (en) * | 1983-07-18 | 1984-11-13 | Imperial Clevite Inc. | Dust cap for fluid coupling |
JPH0623825Y2 (ja) * | 1987-10-20 | 1994-06-22 | 和男 矢野 | 管継手装置 |
JPH04342820A (ja) * | 1991-05-17 | 1992-11-30 | Tokai Rubber Ind Ltd | 車両の排気管用可撓性継手 |
US5305984A (en) * | 1992-01-10 | 1994-04-26 | Chen Kun Yang | Faucet assembly |
DE4207302C2 (de) * | 1992-03-07 | 1995-02-02 | Wagner Gmbh J | Steckkupplung |
JPH09196271A (ja) * | 1996-01-19 | 1997-07-29 | Itachibori Seisakusho:Kk | 消防用ホース結合金具 |
US6065779A (en) * | 1997-08-13 | 2000-05-23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Clip for releasable push-to-connect tube fittings |
DE19735491C1 (de) * | 1997-08-16 | 1998-07-16 | Rasmussen Gmbh | Steckkuppl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Fluidleitungen |
JPH11287377A (ja) * | 1997-11-26 | 1999-10-19 | Yone Sangyo Kk | 消防用ホースのカップリング構造 |
JP4572283B2 (ja) | 1999-03-04 | 2010-11-04 | Smc株式会社 | チャック及び管継手 |
-
2000
- 2000-10-23 JP JP2000322936A patent/JP359576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10-05 TW TW090124644A patent/TW55415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0-18 DE DE10150922A patent/DE10150922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19 KR KR10-2001-0064827A patent/KR1004856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0-22 US US09/982,870 patent/US65579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23 CN CNB011370955A patent/CN123169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35456C (zh) * | 2003-07-09 | 2009-09-02 | Smc株式会社 | 夹头和管接头 |
CN100387891C (zh) * | 2004-12-16 | 2008-05-14 |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 阴型接头部件 |
CN103241078A (zh) * | 2013-05-08 | 2013-08-14 | 宁波奥特唯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应急气源装置 |
CN109073117A (zh) * | 2016-05-04 | 2018-12-21 | 迅捷装配有限公司 | 混合推入式连接配合装置、布置和方法 |
CN109073117B (zh) * | 2016-05-04 | 2019-07-16 | 迅捷装配有限公司 | 混合推入式连接配合装置、布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1693C (zh) | 2005-12-14 |
US20020047266A1 (en) | 2002-04-25 |
JP2002130573A (ja) | 2002-05-09 |
DE10150922A1 (de) | 2002-07-04 |
JP3595766B2 (ja) | 2004-12-02 |
TW554151B (en) | 2003-09-21 |
US6557904B2 (en) | 2003-05-06 |
KR20020031310A (ko) | 2002-05-01 |
DE10150922B4 (de) | 2004-06-17 |
KR100485655B1 (ko) | 2005-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1693C (zh) | 管接头 | |
CN1576615A (zh) | 夹头和管接头 | |
CN1144969C (zh) | 卡头和管接头 | |
CN1022345C (zh) | 管接头 | |
CN100335834C (zh) | 用于流体系统的插接装置 | |
CN1299041C (zh) | 插式接合器 | |
CN1106246C (zh) | 连接方法 | |
CN1097130C (zh) | 将土木工程设备上的挖掘齿和连接器相连接的装置和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1036017A (zh) | 管固定系统 | |
CN1298957C (zh) | 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圆柱形锁 | |
CN1420972A (zh) | 可扩张接合的连接器 | |
CN1837876A (zh) | 光连接器 | |
CN1799170A (zh) | 电插入连接 | |
CN1577978A (zh) | 通用压接连接器 | |
CN1940372A (zh) | 快速连接器 | |
CN101032389A (zh) | 内窥镜 | |
CN1227471C (zh) | 管装配组件 | |
CN1576670A (zh) | 阀芯 | |
CN1098990C (zh) | 管接头装置 | |
CN1306205C (zh) | 快速连接器 | |
CN1388393A (zh) | 用于光信号的变换插头及该变换插头的制造方法 | |
CN1897995A (zh) | 皮下注射器 | |
CN1076794C (zh) | 具有啮合机构的汽车起动机及用于该起动机的啮合机构 | |
CN1287997C (zh) | 一种书写工具 | |
CN1330576A (zh) | 热交换器用传热管的扩管方法及扩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