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2382C -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32382C CN1332382C CNB2005100529641A CN200510052964A CN1332382C CN 1332382 C CN1332382 C CN 1332382C CN B2005100529641 A CNB2005100529641 A CN B2005100529641A CN 200510052964 A CN200510052964 A CN 200510052964A CN 1332382 C CN1332382 C CN 13323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ject lens
- lug boss
- maintaining part
- objective lens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镜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保持使光源来的光会聚在光盘(2)上的物镜(1)用的可动部分(8)、及对所述可动部分(8)沿和所述光盘(2)的记录面正交的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及和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内方向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在所述可动部分(8)上设置向和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4),还具有及在上述可动部分(8)移动时通过和所述凸起部(4)抵接而限制该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对光盘等记錄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生等各种光学处理的光盘驱动器装置等所用的物镜驱动装置,更详细来说,是有关具有限制物镜驱动装置中的可动部分移动范围的限制手段的物镜驱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背景技术
CD(Compact Disk)及DVD(Digital Versatial Disk)等光盘(记錄媒体)广泛应用于保存音乐信息、图像信息、计算机信息等数字信息。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同时迫切要求上述记錄媒体实现高密度及大容量。
然而,上述光盘中,提高记录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记录容量)可以通过减小从光学头得到的光束光点直径来实现。上述光束光点的最小直径由于光的衍射,通常与λ/NA(λ为使用的光源波长、NA为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成正比。因此,为了提高上述记录容量,可知通过缩短所用光源的波长、或加大光学头的光学系统数值孔径能达到上述目的。
然而,关于缩短所用光源的波长,例如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通过采用蓝色系列的半导体激光器而正不断进行实用化。
另外,作为加大光学头的光学系统数值孔径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曾提出过使用两片一组的物镜的方法。通过使用该两片一组的物镜,能将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设定在0.8及其以上,能提高光盘的记录密度。
但是,这样两片一组的物镜在物镜制作时成形精度要求高。而且,上述两片一组的物镜由于能制作的透镜形状的限制等,光盘表面和物镜间的动作距离在0.1~0.3mm以下,变得非常小。因此,在使用两片一组的物镜时,例如在被称为伺服偏离的驱动物镜时产生控制误差的情况下,要使物镜和光盘之间避免接触是很困难的。因此,曾提出过一种在透镜保持架的凸起前端设置通过被覆等形成的保护构件的方法。通过这样,在避免物镜和光盘直接接触之同时,还通过设法使上述保护构件和光盘接触,从而能保护物镜和光盘。
可是,在现有的具有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头装置中,在未装光盘的状态下该光学头装置受到振动或冲击时,靠弹性支持构件只保持单侧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件就会移动。因而,在受到强烈的振动或冲击时,支持可动部件的弹性支持构件有时会变形。
若这样弹性支持构件产生变形,则在装光盘时,光盘和装在可动部分上的物镜间的相对位置就偏离初始位置而发生变化,会使物镜驱动装置特性变坏。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采用某种限位机构等来限制物镜驱动装置可动部分的移动范围,防止弹性支持构件的变形。
作为防止弹性支持构件变形的具体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一种安装罩盖的构成,该罩盖在装有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头外壳的光盘安装面一侧覆盖物镜驱动装置。而且,上述专利文献2揭示的构成中,通过使上述罩盖和上述物镜驱动装置可动部分接触,从而限制相对于光盘的垂直方向(以后称为聚焦方向)的物镜驱动装置可动部分的移动范围。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一种将缓冲构件设置在支持并能移动物镜保持架的底座部15上的构成。更具体来说,所述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一种将缓冲构件设置在插入设在物镜保持架上的孔中的磁路的轭铁构件上端部的构成。而且,根据专利文献3的构成,物镜保持架如想要超过规定的移动范围向聚焦方向驱动,则该物镜保持架就与上述缓冲构件的底面抵接,移动范围受到限制。
还有,上述的专利文献2或3的构成中,由于光盘表面和物镜间的动作距离(工作距离)具体为例如1mm~1.2mm,较大,所以能在光盘表面和物镜之间设置限制物镜保持架沿聚焦方向的移动范围用的罩盖或缓冲构件。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0-123410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5月15日)
(专利文献2)
特开平5-28510号公报(公开日:1993年2月5日)
(专利文献3)
特开平5-225588号公报(公开日:1993年9月3日)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构成是一种在光盘表面和物镜之间形成控制上述可动部分移动范围用的限制构件的构成,所以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用于适合动作距离小的例如0.1~0.3mm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具体来说,例如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由于所述罩盖设置在装有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头外壳上,所以如相对外壳对物镜驱动装置作姿势调整,则因每套物镜驱动装置的罩壳和物镜驱动装置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故难以在稳定的状态下限制上述可动部分向光盘一侧沿聚焦方向的移动范围。
另外,例如在适合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因为需要较宽的伺服带宽,所以必须提高包括物镜保持架在内的整个可动部分的刚性。但是,可动部分的刚性一提高,由于难以在物镜保持架上设置让轭铁构件插入通过的孔,所以难以在磁路中设置轭铁构件。因而,上述专利文献3揭示的在轭铁构件的上端形成缓冲构件的构成极难应用于适合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这种物镜驱动装置例如即使用于适合光盘表面和物镜之间的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仍能很好地限制物镜驱动装置中的可动部分的移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是一种包括保持使来自光源的光聚焦在记錄媒体上的物镜用的物镜保持部、及对所述物镜保持部沿与所述记録媒体的记录面正交的所述物镜光轴方向及和光轴正交的面内方向上进行驱动的驱动部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物镜保持部上的向与所述物镜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及所述物镜保持部移动时通过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限制该物镜保持部移动范围用的限制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驱动具有凸起部的物镜保持部,当似要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时,上述凸起部和限制部抵接。通过这样,能可靠地将物镜保持部的移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由此,例如就能不再如现有的那样在物镜和记錄媒体之间设置罩盖等限制手段,而可限制物镜保持手段的移动范围。所以,例如能实现适合记錄媒体与物镜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等。
本申请之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后的阐述将会充分地理解。另外、本申请之长处通过参照附图的以后说明亦会进一步明嘹。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概要构成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概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光学头装置概要构成的侧视图。
图4(a)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可动部分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4(b)为侧视图,图4(c)为正视图。
图5(a)为表示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架及限位部的俯视图,图5(b)为侧视图。
图6(a)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凸起部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6(b)为正视图,图6(c)为侧视图。
图7(a)为表示限位部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7(b)为正视图、图7(C)为图7(a)中的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8(a)为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可动部分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8(b)为侧视图,图8(c)为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说明如下。
所谓光学头装置系指通过使来自光源的光聚集于光盘预定位置、从而对光盘等记錄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生中的至少一种的装置。还有,所述光盘可以列举例如袖珍光盘(Compact Disk,简称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al Disc,简称DVD)及蓝光光盘(Blue-ray Disc,简称BD)等。
图3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光学头装置概要构成的侧视图。所述光学头装置如图3所示,具有物镜驱动装置20、光源30、聚焦部(聚光手段)31、及光检测部(光检测手段)32。物镜驱动装置20是一种使物镜1相对光盘2沿聚焦方向或跟踪方向移动的装置。关于该物镜驱动装置20的详细构成将在以后叙述。光源30射出光,具体为激光。聚光部31除了物镜1以外,还具有偏振光分光镜、衍射光栅、准直透镜、1/4波长板、及柱面透镜等。聚光部31将光源30射出的激光经物镜1会聚在光盘2的记录面上。另外,光检测部32例如具有光传感器等感光元件,检测从光盘2反射来的激光。
聚焦于光盘2的记录面上的光被光盘2反射,引至光检测部32。所述光学头装置根据光检测部32对激光的检测结果,控制物镜1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的位移,从而进行光盘2的信息记录及再生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概要构成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图1中示出光盘2。
另外,图4(a)、图4(b)、图4(c)分别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透镜保持架附近概要构成的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
本实施形态中,所谓的聚焦方向是指垂直于光盘2的记录面的方向,即对于光盘2而言是靠近或离开的方向。另外,跟踪方向(参照图2,图中箭头方向)是光盘2的半径方向、即与光盘2的记录面平行的方向,是在对记录在光盘2上的信息进行再生或记录时利用来自光源30的光对光盘2的记录区域进行扫描的方向。换言之,聚焦方向是与光盘2对向配置的物镜1的光轴方向,而跟踪方向是与物镜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物镜驱动装置20如图1所示,对着光盘2的记录面2a(对向)配置。还有,以后的说明中,对于物镜驱动装置20,将装有光盘2的一面称为上面,而将与其相反的一面称为下面。
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如图1、图2所示,包括可动部分(物镜保持手段)8、保持部9(固定部)、第1轭铁10、第2轭铁11、第1磁铁12、第2磁铁13、弹性支持构件(支持构件)14、底座部(固定部)15、限位部(限制手段、限制部)16。
还有,底座部15具有保持部9、限位部16、第1轭铁10、及第2轭铁11。
弹性支持构件14安装在保持部9上。而且,上述弹性支持构件14的和安装保持部9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保持着可动部分8。
可动部分8具有保持物镜1的透镜保持架3、聚焦线圈(驱动线圈)5、跟踪线圈(驱动线圈)6、及基板7。可动部分8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沿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驱动装着物镜1的透镜保持架3。
近些年来为了实现高密度记录,在透镜保持架3上安装能将光束会聚得非常细的、例如NA大于等于0.8的NA较大的物镜1。物镜1用紫外线固化粘接剂等粘接剂固定在透镜保持架3上。因而,通过使上述可动部分8移动,从而能使物镜1相对光盘2沿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的两个方向移动。本发明实施形态中,作为透镜保持架3的材料是使用液晶树脂(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简称LCP)。
如图1所示,在透镜保持架3的上面设置4个包围物镜1以避免物镜1和光盘2接触用的凸部3a。再在凸部3a的的光盘2对向的面上利用涂覆等方法形成保护构件(未图示)。通过这样,上述凸部3a与光盘2接触时,能防止损伤光盘2。
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如图1及2所示,在具有透镜保持架3的可动部分8的两个侧面(与跟踪方向垂直的一侧)上分别各形成一个各向跟踪方向凸出的凸起部4(限制手段),共计形成两个。本实施形态中,凸起部4用和透镜保持架3相同的材料形成。关于上述的凸起部4将在以后叙述。
聚焦线圈5沿透镜保持架3的四周绕物镜1的光轴方向的轴线卷绕。而且,聚焦线圈5的与光盘2平行的断面(对于物镜1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大致呈矩形。
跟踪线圈6分别在与跟踪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各设两个,合计4个跟踪线圈6,4个都串联连接进行配置。另外,跟踪线圈6又如图4(c)所示,绕与跟踪方向垂直的轴线、即绕与弹性支持构件14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轴线卷绕。所述跟踪线圈6在卷轴方向的断面形状做成略呈D字形。以下将聚焦线圈5及跟踪线圈6统称为驱动线圈组。
然后,驱动线圈组相对透镜保持架3从安装物镜1的方向插入后,再用热固化粘接剂等粘接固定。
还在可动部分8具有的与聚焦线圈5的跟踪方向垂直的各侧面上,分别设置基板7。基板7是通过弹性支持构件14向驱动线圈组馈电用的电路基板。弹性支持构件14的端部(和弹性支持构件14保持在保持部9上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端部)和基板7通过焊接等进行机械及电气连接。如图4(b)所示,在基板7上形成连接弹性支持构件14的端部用的焊盘部7a的图形。另外,在基板7下面一侧的端部设置向下面一侧凸出的凸状部7b。
另一方面,底座部15如图1及图2所示,相对于上述底座部15垂直地形成由强磁性材料组成的长方形平板状的第1轭铁10及第2轭铁11。再在第1轭铁10上设第1磁铁12,第2轭铁11上设第2磁铁13。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都是沿与跟踪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N极和S极的永磁体片。所述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配置成隔着可动部分8互相对向。而且,对向的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的对向面都为N极。
弹性支持构件14与保持部9和透镜保持架3互相连接,保持并可移动可动部分8。弹性支持构件14在透镜保持架3的与跟踪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各配置两根,共计设置4根。设置在上述两个侧面(两侧面)的两根弹性支持构件14分别隔开间隔进行配置,使其与聚焦方向平行。还有,本实施形态中,使用断面略呈圆形、直径约0.1mm的磷青铜丝作为弹性支持构件14。
如图2所示,可动部分8靠弹性支持构件14从保持部9一侧进行保持。可动部分8靠弹性支持构件14的弹性,能相对保持部9移动。另外,4根弹性支持构件14中的两根与聚焦线圈5电气连接,其余两根与跟踪线圈6电气连接。然后,经弹性支持构件14使电流分别流入聚焦线圈5及跟踪线圈6,通过这样两种线圈均能独立驱动。
具体来说,在沿聚焦方向驱动可动部分8时,流过聚焦线圈5的电流通过和对向配置的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的磁场作用,产生聚焦方向上的驱动力。通过这样,能沿聚焦方向驱动可动部分8。
另外,在沿跟踪方向驱动可动部分8时,流过串联连接的4个跟踪线圈6的电流通过和对向配置的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的磁场作用,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通过这样,能沿跟踪方向驱动可动部分8。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在底座部15的和设置保持部9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具有限制可动部分8移动范围用的限位部16。所述限位部16限制可动部分8的可移动范围。本发明实施形态中采用聚碳酸脂(PC)作为限位部16的材料。
这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20中凸起部4及限位部16。
图5(a)为表示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架及限位部16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5(b)为表示上述限位部16概要构成的侧视图。
另外,图6(a)为表示所述凸起部4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6(b)为正视图,图6(c)为侧视图。
另外,图7(a)为表示所述限位部16概要构成的俯视图,图7(b)表示所述限位部16的正视图,图7(c)为表示上述图7(a)中所述限位部16的箭头方向剖面图。
凸起部4形成于可动部分8的透镜保持架3的侧面,形成于比整个所述可动部分8的重心位置还要远的和物镜保持面相反的一侧、即下面一侧。另外,如图5(a)所示,所述凸起部4的与跟踪方向垂直方向的断面略呈凹形,使得在物镜保持面即上面一侧有开口。即本实施形态的凸起部4如图6(a)~图6(c)所示,设置向下面一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4b。还有,将上述凸起部4的上面一侧的端部作为上面部4a。上面部4a是凹字形的前端部分,为和物镜保持面平行的部分,是除去凸起部4的上面一侧的凹部4b的部分。另外,将所述凸起部4的和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即与上述底座部15对向的端面作为下面部4c。下面部4c形成为与透镜保持架3下面一侧的端面几乎一致。还有,所述物镜保持面为保持可动部分8上的物镜1的面,表示是和物镜1的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并且是可动部分8的和光盘2对向一侧的面。
再将凹形凸起部4的前端部分的比凸起部4的其它部分在跟踪方向上凸得更出的部分作为侧面部4d及凸状部4e。然后,将上述凸状部4e在跟踪方向的侧面作为侧面部4d。然后,上述凸起部4将凸状部4e设置在透镜保持架3上,使其与上述限位部16对向。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物镜驱动装置20如图5(b)、图7(a)~图7(c)所示,在限位部16的可动部分8一侧的端部设置对向部16a。该对向部16a形成在比限位部16的与凸起部4对向的位置还要上面的一侧,使其向可动部分8一侧凸出。上述对向部16a如图5(a)、图7(a)~图7(c)所示,从物镜保持面一侧来看时,设置成与凸起部4的侧面部4d重叠。
另外,将上述限位部16的可动部分8一侧的端部的对向部16a以外的部分作为端壁部16b。上述端壁部16b为限位部16的对向部16a的下面一侧的侧面。端壁部16b如图5(a)、图7(a)~图7(c)所示,为与凸起部4的凸状部4e隔开规定的间隙对向的部分。更具体来说如图5(a)所示,上述对向部16a为在可动部分8沿聚焦方向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驱动时,和设在该可动部分8上的凸起部4的侧面部4d接触的部分。另外,所述端壁部16b如图5(a)所示,为在可动部分8沿跟踪方向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驱动时,和设置在该可动部分8上的凸起部4的凸状部4e接触的部分。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在可动部分8沿物镜保持面一侧的聚焦方向即上面一侧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驱动时,设在可动部分8上的凸起部4的上面部4a与上述对向部16a接触。通过这样,能限制可动部分8向上面一侧移动的移动范围。
另外,在可动部分8沿和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聚焦方向即下面一侧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驱动时,凸起部4的下面部4c与底座部15的表面15a接触。由此,能限制可动部分8向下面一侧移动的移动范围。
再有,在可动部分8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沿跟踪方向即侧面一侧驱动时,凸起部4的凸状部4e与限位部16的端壁部16b接触。通过这样,能限制可动部分8向跟踪方向移动的移动范围。
这样,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上述限位部16相对上述可动部分8配置成在侧面上对向,所以能形成上述凸起部4及上述限位部16,不使其从物镜保持面向光盘2一侧凸出。由此,物镜驱动装置20能适用于适合光盘2表面与物镜1间的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另外,上述限位部16由于设在底座部15上,故即使相对于光学头装置的外壳调整物镜驱动装置20的姿势,物镜驱动装置的限位部16的位置也不会变化。即可动部分8和限位部16间的位置关系不变。因此,在驱动可动部分8的情况下,能将物镜驱动装置20的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保持一定。所以,能进行上述可动部分8的稳定的驱动动作,与现有的相比,能使物镜驱动装置20的特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通过只设置限位部16及凸起部4,就能限制上述可动部分8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的移动范围。即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中,利用1个构件来限制跟踪方向及聚焦方向上的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通过这样,不必如现有的那样,为了限制可动部分8在聚焦方向或跟踪方向上的移动,要分别形成其它的限位部,能降低制作物镜驱动装置所花的费用。
另外,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中,在将驱动线圈组装配在透镜保持架3上时,通过让驱动线圈组的聚焦线圈5触及形成于上述透镜保持架3的凸起部4的上面部4a,能对驱动线圈组和透镜保持架3准确定位。即,上述凸起部4不仅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还能对驱动线圈组的安装位置定位。通过这样,能防止物镜驱动装置特性恶化。另外,也不需要对驱动线圈组定位用的夹具,同时,能减少装配误差,能提高物镜驱动装置20的装配工作的生产效率。再有,对于第1磁铁12及第2磁铁13产生的磁场,能使驱动线圈组平衡很好地起作用。
另外,凸起部4最好形成于比整个上述可动部分8的重心位置还要下面一侧、即和透镜保持面相反的一侧上。通过在上述位置设凸起部4,能形成上述凸起部4及上述限位部16,而使其能更确实不从透镜保持面向光盘2一侧凸出。因此,物镜驱动装置20适用于适合光盘表面和物镜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所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另外,最好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构成为,在和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具有和上述可动部分8对向的底座部15,形成凸起部4的下面部4c,使其和可动部分8的与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几乎一致。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上述可动部分8沿和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驱动时,由于上述可动部分8具有的凸起部4的下面部4c与上述底座部15接触,故能限制可动部分8的与物镜保持面相反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因而,不必将上述对向部16a形成能限制可动部分8向下面一侧移动的移动范围的形状,或再设置限制向下面一侧移动的移动范围用的别的限位部。通过这样,能简化限位部16的形状。另外,能防止力只集中在凸起部4上。
另外,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20的基板7上,形成与弹性支持构件14电气连接的部位即焊盘部7a的图案。通常,在将弹性支持构件14对基板7进行定位时,使用装配夹具。但是,当基板7的对于可动部分8的安装位置偏移时,4根弹性支持构件14中的来自焊盘部7a和弹性支持构件14的连接部分的4根弹性支持构件14的自由长度就互不相同。这时,各弹性支持构件14的弹性系数产生误差。而且,如在这种状态下驱动可动部分8,就会产生力矩,可动部分8相对于光盘2发生倾斜,这种情况对于高密度光盘2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尤为困难。因此,基板7相对于透镜保持架3必须准确定位。所以,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20中,在凸起部4上形成向与基板7(在物镜保持部3的侧面向驱动线圈组供电用的基板)对向的方向相反一侧凹进的凹部4b,同时,基板7还有能嵌入上述凹部4b(能抵接)的凸状部7b。然后,在将基板7安装在可动部分8上时,基板7的凸状部7b嵌在凸起部4的凹部4b中。通过这样,能将基板7对透镜保持架3准确定位。因此,由于能可靠地制止物镜1对光盘2的倾斜,所以能防止物镜驱动装置20的特性恶化。再有,可不需要对基板7和透镜保持架3准确定位用的夹具,同时,能提高物镜驱动装置20的装配工作的生产效率。
还有,本实施形态中,凸起部4的上面部4a和限位部16a之间的距离、及底座部15的表面15a和凸起部4的下面部4c之间的距离都设定为0.8mm。另外,端壁部16b和凸起部4的凸状部4a间的距离设定为0.3mm。另外,可动部分8的可动范围不取决于动作距离,而是根据盘片的物理规格(盘面偏移量±0.3mm)、及记录再生装置的机械精度(装配误差、零件尺寸误差)来进行设定。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是一种具有包括保持将光源来的光会聚于光盘2的物镜1的透镜保持架3在内的可动部分8、及沿与上述光盘2的记录面正交的上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方向驱动所述可动部分8的驱动部的物镜驱动装置20,其构成为在与上述物镜1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限制上述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用的限制构件。
更具体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结构做成上述限制构件包括设在上述可动部分8上的、向和上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4;及在上述可动部分4移动时通过抵接上述凸起部4、从而限制该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16。
根据上述的构成,限制构件设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即能够从相于对记錄媒体的记录面平行的方向来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
通过这样,例如,不必如现有的那样在物镜1和光盘2之间设置罩盖等限制手段,就能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因而,例如能实现适合光盘2和物镜1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等。
另外,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驱动有凸起部4的可动部分8,当似要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时,上述凸起部8及限位部16就抵接。通过这样,能可靠地将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由于利用上述限位部16能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所以即使上述可动部分8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进行驱动,仍能防止弹性支持构件14的塑性变形。因此,在将光盘2装入安装有上述物镜驱动装置20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时,能防止光盘2和用弹性支持构件14保持的物镜1之间产生倾斜,并防止物镜驱动装置20的特性恶化。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光学头装置的构成包括上述物镜驱动装置20、射出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光会聚于光盘上的聚光部、检测由上述聚光部聚光并从光盘1反射的光的光检测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利用对于上述可动部分8在侧面对向配置的限位部16,能限制上述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所以上述光学头装置适用于适合光盘2和物镜1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头装置。
还有,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对与形成于透镜保持架3的凸起部4在聚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断面形状形成略呈凹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凸起部4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的形状便可。即,上述实施形态中,凸起部4虽起到对基板7及驱动线圈组安装位置定位的定位构件的作用,但该凸起部4只要至少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即可。即,凸起部4的构成也可以只是向限位部16一侧凸出的侧面部4d及凸状部4a即可。再有,上述凸起部4最好起到对基板7及驱动线圈组的安装位置定位的定位构件的作用,这一点当然无需多言。另外,对于凸起部4的设置数量及材质也无限定。
另外,对于上述限位部16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说明过的形状。具体来说,限位部16的对向部16a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和凸起部4的侧面部4d及凸状部4e浮动配合的形状。这时,凸状部4e和端壁部16b间的距离成为可动部分8在跟踪方向能移动的距离。
另外,上述是对下面部4c形成与透镜保持架3的下面一侧的端面几乎一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做成将下面部4c例如形成于比透镜保持架3的下面一侧的端面还要向下的一侧,即凸起部4更加向底座部15凸出。这时,透镜保持架3不会与底座部15直接接触。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是采用聚碳酸脂作为限位部16的材料,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形成高精度尺寸的廉价材料就可,此外,也能用ABS等材料。另外,对于设置在限位部16的对向部16a的形状或材质、设置数量、设置位置等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在可动部分8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进行驱动时,触到凸起部4,能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即可。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是用液晶树脂(LCP)作为透镜保持架3的材料,但透镜保持架3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对于从可动部分8的外部来的振动具有吸振效果好的材料、即衰减特性好的材料便可。另外,由于凸起部4一般和透镜保持架3一起同时形成,所以材料和透镜保持架3相同。作为上述凸起部4及透镜保持架3的材料,如能用尺寸精度±0.03mm的材料则更佳。还有在透镜保持架3和凸起部4分开形成时,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还有,关于设在透镜保持架3上的凸部3a的形状、材质、设置个数、设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例子。
另外,作为涂布在凸部3a的与光盘2对向的面上的涂覆材料,最好用有弹性的材料。通过这样,涂覆材料即使与光盘2接触,也能防止损伤光盘2。再有,所述涂覆材料最好是摩擦系数低的材料。通过这样,利用涂覆材料和光盘2接触时的旋合等,能够防止支持可动部分8的弹性支持构件14变形。因此,由于能防止用弹性支持构件14的变形而引起的可动部分8的位置偏移,故能防止物镜1的光轴偏离位置调整好的位置等。
[实施形态2]
本发明其它的实施形态现说明如下。还有,为便于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1所示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说明省略。
本实施形态中,对凸起部的其它形状进行说明。图8(a)、图8(b)、图8(c)分别为本发明其它实施形态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可动部分8概要构成的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
如图8(a)~图8(c)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可动部分8在透镜保持架3的各侧面上各设置两个圆柱形凸起部24·24′,以取代上述略呈凹形的凸起部4,除此之外则具有和图4示出的可动部分8同样的构成。所述凸起部24·24′的与跟踪方向垂直的断面形状略呈圆形。
这里,设上述凸起部24·24′的上面侧的端部为上面部24a·24a′。则如图8(a)所示,凸起部24形成比凸起部24′还要从透镜保持架3向外凸出。通过这样,限位部16只要形成只和凸起部24对向即可,就能简化透镜保持架3的凸起部形状。本实施形态中,也通过使聚焦线圈5与上述上面部24a·24a′接触,从而,在透镜保持架3上设置聚焦线圈5时,能将聚焦线圈5相对透镜保持架3准确定位。另外,在透镜保持架3的各侧面上各设置两个的凸起部24·24′之间,通过与基板7的凸状部7b配合,从而能进行基板7对透镜保持架3的定位。由此,不需要将聚焦线圈5或基板7准确定位在透镜保持架3上用的夹具,同时,还能提高物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作的生产效率。
根据上述的构成,和凸起部形状略呈凹形时比较,由于凸起部24·24′的形状简单,故能方便地制作凸起部24。再有,由于能将凸起部24·24′做得小,所以可动部分8的重量能减轻。通过这样,能在稳定的状态下驱动可动部分8。
还有,上述说明中,以采用凸起部24·2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仅限制可动部分的移动范围时,也可以采用只设置从可动部分8向限位部16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24的构成。即,上述说明中,凸起部24·24′不仅限制可动部分的移动范围,还作为决定基板7及驱动线圈组安装位置用的定位构件起作用。因此,如只限制可动部分8的移动范围,则只要具有凸起部24便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是一种包括保持将光源来的光会聚于记錄媒体上的物镜的物镜保持手段、及沿与上述记錄媒体的记录面正交的上述物镜的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方向驱动上述物镜保持手段的驱动手段的物镜驱动装置,其构成包括设在上述物镜保持手段上的向与上述物镜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及在上述物镜保持手段移动时通过上述凸起部与抵接而限制该物镜保持手段移动范围的限制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驱动具有凸起部的透镜保持手段,当似要超出规定的移动范围时,上述凸起部抵接上述限制部。通过这样,能可靠地将物镜保持手段的移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由此,例如不必如现有的那样在物镜和记錄媒体之间设置罩盖等限制手段,就能限制物镜保持手段的移动范围。因而,例如能实现合适记錄媒体和物镜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凸起部的结构最好做成从保持物镜的物镜保持面来看,设置在比上述物镜保持手段的重心位置还要远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上述凸起部从物镜保持面来看,设置在比上述物镜保持手段的重心位置还要远的位置上。即凸起部设在离开物镜的位置上。通过这样,能防止上述凸起部配置在比物镜还要靠近记錄媒体的位置上。因此,适用于适合记錄媒体和物镜之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凸起部最好构成为这样设置该凸起部的侧面,使得和上述物镜保持面的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同一平面
根据上述的构成,凸起部设置成该凸起部的侧面和保持物镜的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同一平面。即,和物镜保持手段的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变成平面形状。通过这样,物镜保持手段在沿物镜光轴方向移动时,在凸起部和物镜保持手段的同一平面内与限制部抵接。因此,利用凸起部和物镜保持手段的两部分能限制该物镜保持手段的移动范围。通过这样,能防止力只集中在凸起部上。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上述驱动手段包括设置在透镜保持手段上的有电流流过的线圈、及对上述线圈产生磁场作用的磁铁,上述凸起部如结构做成与上述线圈抵接则更好。
由于上述驱动手段含有线圈和磁铁,从而能利用电磁感应来驱动物镜。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上述线圈和凸起部抵接,所以例如在将上述线圈安装在物镜保持手段上时,通过使上述线圈与该凸起部抵接,从而能将上述线圈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物镜保持手段还包括向上述线圈供电用的基板,上述凸起部包括上述基板对物镜保持手段进行定位用的定位部,如结构做成上述基板和定位部抵接则更佳。
根据上述的构成,基板和定位部抵接。通过这样,例如在将上述基板安装在物镜保持手段上时,通过使上述基板抵接该定位部,从而能将上述基板安装在规定位置。即,在将基板安装在物镜保持手段上时,能更简单地对基板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是具有上述物镜驱动装置而构成的。
因此,本发明能提供例如适合记錄媒体和物镜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头。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装在光学头装置上,通过对CD或DVD等各种记錄媒体进行记录及再生,从而能应用于进行音乐信息、图像信息、计算机信息等数字信息保存等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尤其适用于适合光盘和物镜间动作距离小的高密度光盘用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说明书中详细说明的具体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归根结底是便于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理解,不应限于所述的具体示例而狭义地进行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及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作各种变更并实施。
Claims (8)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保持使光源来的光会聚在记录媒体(2)上的物镜(1)用的物镜保持部(8)、以及
对所述物镜保持部(8)沿和所述记录媒体(2)的记录面正交的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内方向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所述物镜保持部(8)上的、向和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4);以及
在所述物镜保持部(8)移动时通过与所述凸起部(4)抵接从而限制该物镜保持部(8)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16),
所述凸起部(4)从所述物镜保持部(8)的保持物镜(1)的物镜保持面来看,设置在比该物镜保持部(8)的重心位置还要远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4)设置成该凸起部(4)的侧面与所述物镜保持部(8)的相对于所述物镜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物镜保持部(8)上的有电流流过的线圈、及
对所述线圈产生磁场作用的磁铁,
所述凸起部(4)抵接所述线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保持部(8)包括向所述线圈供电用的基板(7),
所述凸起部(4)上设置所述基板(7)对物镜保持部(8)进行定位用的定位部(4b),
所述基板(7)和定位部(4b)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4)的形状为圆柱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4)和物镜保持部(8)形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16)限制物镜保持部(8)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
8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具有保持使光源来的光会聚于记录媒体(2)上的物镜(1)用的物镜保持部(8)、
对所述物镜保持部(8)沿和所述记录媒体(2)的记录面正交的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及和光轴正交的面内方向进行驱动的驱动部、
设置在所述物镜保持部(8)上并向和所述物镜(1)的光轴方向正交方向凸出的凸起部(4)、
在所述物镜保持部(8)移动时通过和所述凸起部(4)抵接而限制该物镜保持部(8)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16),
所述凸起部(4)从所述物镜保持部(8)的保持物镜(1)的物镜保持面来看,设置在比该物镜保持部(8)的重心位置还要远的位置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56657A JP3892444B2 (ja) | 2004-03-01 | 2004-03-01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2004056657 | 2004-03-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4937A CN1664937A (zh) | 2005-09-07 |
CN1332382C true CN1332382C (zh) | 2007-08-15 |
Family
ID=3487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296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382C (zh) | 2004-03-01 | 2005-03-01 |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02878B2 (zh) |
JP (1) | JP3892444B2 (zh) |
CN (1) | CN133238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61390B2 (en) * | 2004-03-16 | 2008-12-02 | Pioneer Corporation | Optical pick up apparatus |
JP2008021346A (ja) * | 2006-07-11 | 2008-01-31 | Canon Inc |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7936946B2 (en) * | 2007-02-23 | 2011-05-03 | Apple Inc. | Migration for old image database |
JP2012113780A (ja) * | 2010-11-24 | 2012-06-14 |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28698A (ja) * | 1998-05-11 | 1999-11-30 |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2000182260A (ja) * | 1998-12-15 | 2000-06-30 | Sharp Corp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2000260041A (ja) * | 1999-03-09 | 2000-09-22 | Fujitsu Ten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 |
CN1330366A (zh) * | 2000-05-08 | 2002-01-09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光学式拾波器 |
CN1337686A (zh) * | 2000-07-05 | 2002-02-27 | 先锋株式会社 | 拾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41815B2 (ja) | 1991-07-22 | 1997-08-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H05225588A (ja) | 1992-02-07 | 1993-09-03 | Ricoh Co Ltd |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 |
JP3932578B2 (ja) | 1996-10-24 | 2007-06-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US6377521B1 (en) * | 1998-08-14 | 2002-04-23 | Sony Corporation | Biaxial actuator, optical part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
-
2004
- 2004-03-01 JP JP2004056657A patent/JP38924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3-01 US US11/070,325 patent/US70028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3-01 CN CNB2005100529641A patent/CN13323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28698A (ja) * | 1998-05-11 | 1999-11-30 |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2000182260A (ja) * | 1998-12-15 | 2000-06-30 | Sharp Corp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2000260041A (ja) * | 1999-03-09 | 2000-09-22 | Fujitsu Ten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 |
CN1330366A (zh) * | 2000-05-08 | 2002-01-09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光学式拾波器 |
CN1337686A (zh) * | 2000-07-05 | 2002-02-27 | 先锋株式会社 | 拾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190664A1 (en) | 2005-09-01 |
JP3892444B2 (ja) | 2007-03-14 |
JP2005251245A (ja) | 2005-09-15 |
US7002878B2 (en) | 2006-02-21 |
CN1664937A (zh) | 2005-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19599B2 (ja)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20070014205A1 (en) | Objective lens holding device and usage thereof | |
CN1332382C (zh) |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 |
US7408848B2 (en) |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 |
EP1887574B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an optical pickup device | |
EP1895525A2 (en) | Optical pickup | |
CN102770919A (zh) | 弹性部件、光学元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具备它的拾取装置 | |
US7542384B2 (en) |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 |
CN1159049A (zh) | 光学头执行器 | |
US7602565B2 (en) | Optical pickup | |
EP1909273A1 (en) | Optical picku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pickup | |
CN100419884C (zh) | 光记录与/或再生装置用的光学拾取器 | |
US8254220B2 (en) |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 |
JP3551075B2 (ja) |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
JPH05197982A (ja)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S6013332A (ja) | 光学系の支持装置 | |
KR0178596B1 (ko) | 대물렌즈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 |
JP4239762B2 (ja)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
KR200235189Y1 (ko) | 광픽업액츄에이터의보빈어셈블리구조 | |
KR100201311B1 (ko) | 광 픽업 구동장치 | |
JP2005203037A (ja) |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
JP2014044770A (ja)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
JP2007179672A (ja) | 光ヘッド | |
JP2008243251A (ja) | 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H09320082A (ja)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