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27664A -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 Google Patents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664A
CN1327664A CN00802396A CN00802396A CN1327664A CN 1327664 A CN1327664 A CN 1327664A CN 00802396 A CN00802396 A CN 00802396A CN 00802396 A CN00802396 A CN 00802396A CN 1327664 A CN1327664 A CN 1327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call
network
intelligent network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2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基·萨洛沃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327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34A/D conversion, code compression/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5Softwar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7Call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8Mobile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3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2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9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5Intelligent networks, 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9LAN,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405Dual frequency signaling, DTM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一网络节点(DXT)与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SSP)之间的连接(Y)划分成至少两条并行总线(V1,V2,V3),用于预触发来自第一网络节点(DXT)的智能网业务。为各总线(V1,V2,V3)规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此外,保存业务数据,以指示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在处理呼叫建立请求时,第一网络节点(DXT)利用该业务数据来检查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且,如果需要,则利用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第一总线建立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该第一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表示需要智能网业务。

Description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业务触发,尤其涉及来自不含智能网业务的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的智能网业务的预触发。
在电信网中,智能是指访问所存储的数据、处理该数据和根据该数据作出判定的能力。甚至现有电信网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智能的,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处理用于例如为呼叫选择路由的存储数据。现有电信网中的一般“智能”功能程序是条件呼叫转移,其中,必须分析呼叫状态并根据所存储的呼叫转移业务概况进行呼叫转移。然而,这种智能功能程序是基本网络的不可分隔的部分,因此,改变和添加功能程序要求例如在所有网络交换中心中进行软件修改。
智能网是一种与基本网络(例如固定或移动网)连接的网络体系结构,它使得可以更快、更容易和更灵活地实现和控制业务。这可以通过将远离交换中心的业务控制移到智能网中单独的功能单元来达到。以下,将这一单元称作业务控制点SCP。这样可以使业务与基本网络的操作无关,并且当改变或添加业务时无需改变基本网络的结构和软件。负责智能网接口的网络节点称为业务交换点SSP,这些业务交换点至少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呼叫控制功能CCF不是一个与智能网有关的功能,而是一个标准交换中心功能,它包括中心的高层呼叫处理功能例如传输链路的建立和释放。业务交换功能SSF提供呼叫控制功能CCF与业务交换点SCP之间的接口。包括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例如检测可触发智能网业务的呼叫建立事件。当满足某些预定条件时,可触发智能网业务。SSP是一种通常负责连接建立的网络节点,例如基本网络中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换中心。在本申请中,业务交换点SSP等同于CCF和SSF所形成的功能实体,因此,以下将使用术语“SSP”。
上述配置的问题在于,在所有网络节点如交换中心或参与呼叫路由选择的交换机(PABX,PBX)中安排智能业务交换功能是不合理的,即便网络节点可能需要改变与呼叫有关的智能网业务或使用该业务。源于这一问题的问题是,没有获得所要求的业务。尽管通过将所有呼叫发给的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会使SSP负载过大。这一路由选择也造成了网络中不必要的负载,这是因为,即使不必要时也要通过SSP发送呼叫。再者,通过SSP的每一呼叫的路由选择还不必要地延长了呼叫交换时间。如果网络节点和SSP是不同系统的网络单元并采用不同的编码,那么还会出现一些附加问题。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多种编码,这样降低了语音质量并造成更长的延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和一种实现该方法的设备,以便使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一种用于预触发来自第一网络节点的智能网业务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该第一网络节点不含智能网业务的交换功能,并且它具有与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这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划分成至少两条并行总线;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保存第一网络节点可用的业务数据,该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接收第一网络节点中的呼叫建立请求;利用第一网络节点中的业务数据来检查呼叫建立请求所涉及的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且,如果需要智能网业务,则利用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第一总线建立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该第一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表示需要智能网业务。
在本申请中,呼叫建立至少包括与呼叫控制有关的信令数据的中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交换发给或发自电信系统中的用户的呼叫的第一网络节点,该第一网络节点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和从第一网络节点到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这种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可划分成至少两条并行总线,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该系统可用来保存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并且,第一网络节点可用来利用业务数据,以根据呼叫建立请求来检查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以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总线建立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网络节点,用于交换发给或发自电信网络中的用户的呼叫,该网络节点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并且该网络节点可以与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通信。这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可以用来:至少以两条并行总线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利用电信系统中所保存的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根据呼叫建立请求来检查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利用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总线建立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这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可以用来:至少以两条并行总线与第二网络节最通信,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根据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所用的总线,检测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在指示需要智能网业务的总线上接收到的呼叫,启动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本发明基于,在低层交换中心检测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并基于,通过将呼叫以特定总线发向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来预触发该业务,从而可以触发所需业务。为此,在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与低层交换中心或交换机之间安排多条并行总线,每条总线都有其特定的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含意。总线之一最好具有指示不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含意。为了检测呼叫需要智能网业务,可将业务数据安排到低层交换中心中,或者该中心可访问该业务数据。含有智能网业务的交换中心根据呼叫所用的总线检测呼入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根据这一实施方式,该中心甚至可以识别所需要的智能业务。
在本申请中,低层中心是指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或类似的网络节点。
在本申请中,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也指可能需要该业务的呼叫,在呼叫到达SSP之前并不确定对业务的实际需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必在所有网络节点中都安排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而可通过应用选择性路由选择仍能确保智能网业务的有效性,这样可节省智能网容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业务数据存储在用户数据寄存器如HLR中。这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个附加优点在于:它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即预触发。这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业务数据容易管理、便于修改,并且所有可能需要该业务数据的低层交换中心都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采用该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低层交换中心与SSP之间的连接可以划分成一些总线,其中至少有些总线是虚拟总线。这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使得可以为各智能网业务和/或业务组合确定具体的总线,这样使得可以得到很具体且有效的预触发。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被设为低层交换中心与可用智能网业务的交换中心之间的伪呼叫。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整个呼叫期间,通过具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来发送呼叫未必会加重网络负载。如果伪呼叫被设为信令消息,那么呼叫本身根本不必通过具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来发送。
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和网络节点的优选实施方式如附属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电信系统的示意图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的工作流程图;和
图4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与SSP之间的信令。
下面,将参照ETS 300 374-1 CoreINAP标准中所规定的智能网的现用结构和智能网术语来描述本发明及其背景,不过,本发明同样也可适用于根据其他智能网标准(如ANSI、AIN或WIN)所实现的智能网结构和类似的应用平台中。本申请中,智能网一般是指这样的情况:含有SSF功能性并可发送呼叫、会话或分组数据的节点SSP与这样的业务控制功能联系,该业务控制功能可为节点提供与呼叫、会话或分组数据的传输有关的指令。该节点根据节点可用的业务触发数据与业务控制功能联系。智能网的特性包括触发器、状态模型和控制协议或控制功能与SSP之间的API(应用协议接口)。在SSP中,可以利用控制功能所知道的状态模型来确定呼叫、会话或分组数据的传输,该状态模型包括一些步骤和与这些步骤有关的检测点,在这些检测点中,可能暂停呼叫的处理,以便等待来自控制功能的指令。控制和操作也可以包括一些适用于呼叫实例的方法以及与这些方法有关的事件通知。本申请中,术语“呼叫”不仅是指常规呼叫,而且也可以是指与用户数据如数据会话、分组数据或单独的语音项(如果呼叫作为电信系统中单独的语音项来处理的话)的传输有关的其他可能虚拟的连接状态。呼叫的例子包括:分组无线会话(如GPRS会话),VoIP会话(基于IP的话音),根据H.323的多媒体会话,和TETRA系统或别的类似系统的语音项。
下面,将详述本发明,其中,假定不含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是一种ETSI(欧洲电信标准学会)所规定的TETRA(地面集群无线)标准的数字无线网交换机DXT,但不能将本发明局限于这种特殊情况。TETRA标准规定了例如与其他网络的接口、空中接口和与其他TETRA标准网络的接口的标准。然而,TETRA标准并未规定如何利用智能网业务,这使得TETRA网最适合于所举例子。此外,TETRA标准还规定了各种用户数据,因为符合TETRA标准的网络适用于例如公共机构。
图1示出了TETRA标准的电信系统1的结构和智能网IN的结构的与理解本发明有关的那些部分。由于在TETRA标准中尚未规定交换和管理基础设施SwMI的内部结构,因此,这里只举例描述了一种方案。以下,网络基础设施也称为传输网。移动台MS通过无线通路与基站BS通信。各基站BS通过连接线与固定传输网中的TETRA交换机DXT(TETRA网的数字交换机)之一连接,该交换机如图1中所示。TETRA交换机DXT通过固定连接与其他交换机DXT(图1中未示出)连接并与TETRA的数字中心交换机DXTc(图1中未示出)连接,其他交换机DXT和/或其他节点交换机DXTc与该中心交换机连接以提供可选择的业务路由。TETRA标准规定了各种可选择的接口,例如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其他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自动用户交换机PABX和分组数据网PDN的接口。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交换机DXT与智能网IN业务交换点SSP之间的连接Y被划分为三条总线V1、V2和V3。为各总线规定了与特定智能网业务相关的含意;换言之,各总线与所需的功能性相应,简言之,该功能性是指关于呼叫是否包括触发智能网业务的选项的信息。这些总线使得可以根据为电话技术所规定的标准来发送必要的信息,这样使得可以避免不满意的意外结果。可用总线的个数确定了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多大程度上是与特定业务相关的。例如,可以给出总线的如下含意:总线V1是用于发送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呼叫的总线;总线V2是与呼叫转移有关的总线,呼叫包括发给这一总线的呼叫转移选项;而V3是与另一智能网业务选项有关的呼叫所用的总线,即总线V3是与所有其他智能网业务有关的总线。在这种情况下,总线V2是与特定业务相关的总线,并且根据该总线,交换点可以检测到涉及到呼叫转移业务并开始触发该业务。当然,用户所提供的值不变;例如,如果呼叫转移请求不含呼叫所要转发到的号码,则在此不添加这种号码。可以规定任意多条所需总线。然而,最少需要两条总线,其中一条总线结合所有智能网业务使用,而另一条总线则当呼叫与智能网业务无关但它要通过SSP发送时使用,这是因为例如该呼叫是发向GSM移动台的。有些总线还可以是物理总线和其他虚拟总线。虚拟总线可以利用信令直接形成,或者可以例如通过IP电话路由器与PSTN交换机或呼叫处理服务器之间的网关的分组协议来形成。在该分组协议中,可以例如利用连接标识符来确定虚拟总线。虚拟通路可使特定业务分配给各智能网业务甚至分配给各种业务组合,这本身又确保了精确且有效的预触发。
智能网IN业务交换点SSP与负责提供智能网业务的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连接。就智能网业务而言,在业务控制点SCP中启动业务逻辑程序,业务逻辑程序的运行规定了在呼叫的各个阶段SCP发送给SSP的指令。在图1的例子中,SSP是位于具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泛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SSP同样也可以是别的无线或固定网如PSTN中的交换机,或者IP网中的服务器,通过它可以发送与呼叫有关的信令。低层网络节点和SSP也可以是位于同一系统中甚至同一网络中的交换机。根据所选择的总线,SSP可以将低层交换机DXT认为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与交换机认为无需智能网业务的呼叫区分开。取决于总线如何确定,SSP甚至最好可以根据使用的总线识别所要触发的业务。换言之,总线提供了一种符合标准的方法,用于间接地发送与两个交换机之间的智能网业务触发条件有关的信息。最小的信息要素是以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总线将呼叫发给SSP。通常,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总线(如总线VI)不排除满足SSP自己的触发条件之一并触发智能业务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所讨论的业务是低层交换中心中所不需要的业务。也可以这样来确定总线,使得,针对以该总线发送的呼叫,决不触发智能网业务。
系统1还包括用户寄存器,至少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一个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图1中未示出)。用户数据永久地或半永久地存储在系统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大多数用户数据被装入(复制到)移动台MS所在区域的交换中心的访问者位置寄存器中。这两个寄存器可以是单独的网络节点,分散到交换机DXT或节点交换机DXTc中的寄存器,或是集中集成到这两种交换机之一中的寄存器。在小规模实现的系统1中,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完全是所需要的,这样,该寄存器起到象VLR一样的作用。只要交换机DXT例如可以找到路由选择中所需的用户数据,寄存器如何实现就并不重要。
图1中所示的TETRA系统1网络节点是通过信令网SS7互连的。在TETRA交换机DXT与作为SSP的GSM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之间,采用了标准化的ISDN主存取ISDN PRA。SSP和SCP在它们的互逆数据传送中通常采用INAP信令。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类型的网络和信令方法,而也可以采用其他网络和信令选择方案如ATM和IP。
提供本发明的功能性的电信系统除了实现现有技术业务所需的装置外,还包括:用于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总线将低层网络节点与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连接的装置,和当呼叫需要智能网业务时用于选择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总线和将呼叫从低层网络节点发送到含有智能网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的装置,和用于识别这种呼叫的装置。现有网络节点包括本发明的功能中所用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为实现本发明所需的所有修改都可以被实现成添加的或修改的软件例程,通过确定不同的参数可实现成列表,和/或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CI)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各TETRA交换机中通过保存总线表实现了这一功能性。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假定:如果用户预订了智能网业务A,那么所有用户的呼叫都总是以预留给业务A的总线发送到SSP,在此,例程检查是否满足业务A的触发条件。通常,单单总线就足以触发该业务。每一总线都有一个特定的指数,并且用户可用的业务的指数以与所涉及的智能网业务用户有关的业务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根据这些指数,交换机可以找到所讨论的用户的业务所用的一条/多条总线。也可以不用指数,而使用其他类似的关键字。不能用该智能网业务或没有预订该业务的用户的用户数据不含该指数。如果指数失去,那么只有当呼叫无论如何都要发向SSP时,交换机才利用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总线将用户的业务发向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SSP。业务数据最好保存在用户数据中,这是因为,此时该数据总要复制到访问者位置寄存器中并且其更新和修改既方便又灵活。再者,智能网业务通常是与特定用户相关的,这意味着,未必所有用户都可用所有业务。例如,TETRA系统中的用户可划分成一些级别,这些级别规定了用户所能起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指数加到在其配置中没有智能网业务的用户的用户数据中。因此,这种指数例如与条件总线数据有关,即,如果呼叫要发向SSP,那么要使用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总线(图1例子中的总线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要使用的总线具有例如用户数据中的业务数据。如果总线失去,那么呼叫象现有技术中那样发向目标地址,而如果呼叫要发向业务交换点(SSP),那么使用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总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业务数据由加到呼叫控制中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中所含的业务数据构成。加到呼叫控制中的业务数据包括为用户设定的判据和当满足条件时可使呼叫发送到与各自业务有关的总线的条件。加到呼叫控制中的业务数据涉及诸如呼叫转移等一些智能网业务,这些业务对所有满足所规定的判据的用户而言具有相同的条件(诸如特定码的键入)。业务数据可以以指数形式也可以直接作为总线出现在用户数据中。业务数据可以这样被加到呼叫控制中:例如通过将它加到程序码中和/或通过将用户总线表和为用户设定的判据和条件保存在低层网络节点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业务数据只加到呼叫控制中,并且它完全包括为用户设定的判据。根据这一实施方式,例如主叫方所拨的所有以456开始的电话号码都可以利用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总线发送到SSP。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户数据无需出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用户数据足以供低层交换机使用,并且足可以按本发明的要求容易地补充该用户数据。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低层网络节点的操作,其中,需要时可建立到智能网业务交换点的伪呼叫。伪呼叫将结合图4详述。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是TETRA网络交换机DXT之一。为简明起见,假定,在用户的业务数据中只有一个指数。同样,为简明起见,还假定,低层网络节点只与一个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SSP连接。此外,还假定,这种情况下所需的智能网业务是一种由单请求-应答对(事务)所实现的业务。
参照图2,在步骤201中,接收来自用户的呼叫建立请求,然后在步骤202中,从请求中分离出主叫方即用户A的标识符。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对用户的接收意味着呼叫建立请求来自网络分层结构中的低层,而不是来自同一层或高层的节点。这样确保了呼叫只被处理一次(单呼叫处理过程的原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这可以以不同的方法来确保。在步骤203中,将利用用户A的已知标识符在用户数据中寻找业务数据。用户数据可从作为交换机的访问者位置寄存器中检索出,该数据是从归属位置寄存器装入到访问者位置寄存器中的。在TETRA系统中,访问者位置寄存器通常被集成在交换机DXT中,这样,信息检索是网络节点的内部操作。在步骤204中,检查业务数据是否包括指数。如果包括指数,那么例程进至步骤205,找出该指数所指示的总线,然后,在步骤206中,利用指数所指示的总线建立到SSP的呼叫。SSP据此接收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的指示,并且它可以开始触发智能网业务。然后,在步骤207中,检查呼叫是否无论如何都得发向SSP。如果呼叫不发向SSP,那么例程在步骤208等待来自SSP的应答,然后在步骤209接收应答。在接收到应答后,SSP与DXT之间的连接被释放,然后例程继续进行,在步骤211将呼叫发向正确的方向,好象该呼叫是一个与智能网业务的需要无关的呼叫。如果业务涉及多个事务,那么连接SSP-DXT将不被释放。指示是否释放呼叫的信息可以加到例如总线数据中。
如果呼叫无论如何都要发向SSP(步骤207),那么例程进至步骤212,并可使SSP继续呼叫建立。换言之,在接收到应答后,DXT与SSP之间的呼叫不被释放。
如果在步骤204检测到业务数据没有指数,那么例程在步骤213检测呼叫是否要发向SSP。如果是,那么在步骤214利用其与特定智能网业务相关的含意为“非智能网业务”的总线建立到SSP的呼叫。该总线用于通知SSP呼叫无需TETRA网中的智能网业务。这使得在SSP中可以避免智能网业务的不必要的触发,而是它继续将呼叫发向(被叫)用户B。虽然必定可以满足SSP自己的触发条件并可以触发智能业务,但在这种情况下,所涉及的业务是无需在TETRA网中对其触发进行控制的业务。如果路由选择不指向SSP(步骤213),那么在步骤215中,正常地即按现有技术将呼叫转发出去。
如果交换机与多个SSP连接,那么例程可在步骤210之后检查是否将呼叫转发到另一个SSP。如果是,那么在该方向上利用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总线。
来自(发自)网络分层结构的高层或同一层的呼叫建立请求将作为没有指数的呼叫来处理。
如果用户的用户数据含有多个指数从而需要多条总线,那么业务控制逻辑将负责按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合适的总线。业务控制逻辑可以是这样的逻辑,其中各用户都有一个类似的总线表,并且当涉及多个指数时,例程针对所需的触发在表示总线的表中查找点i。在步骤206中,使用这一总线。如果在点i没有总线,那么呼叫的处理按常规方式继续进行。
在已建立的连接不再被释放而呼叫例如总是通过SSP发送(即用户A-DXT-SSP-DXT-用户B)的实施方式中,将不执行步骤207-212。
在用户的业务数据直接指示总线的实施方式中,将跳过图2中所示的步骤205。
在所有呼叫都不通过SSP发送而各用户的业务数据均含有一个/多个指数或一条/多条总线的实施方式中,将省去步骤204中的检查。代之以,例程在步骤205和203后检查所要用的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业务相关的含意是否为“非智能网业务”。如果是,则例程进至步骤213,而如果否,则过程从步骤206继续进行。
在所有呼叫都通过SSP发送而各用户的业务数据均含有一个/多个指数或一条/多条总线的实施方式中,将省去步骤204中的检查和步骤213-215,而总是以所指示的总线建立呼叫。
在网络节点中详细检查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即仅有需要的可能性是不够的)的实施方式中,象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例如在步骤205中检查对业务的需要,如果需要,那么利用指数所指示的总线发送该业务。可以例如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条件加到用户的业务数据中来分析该需要,当需要智能网业务时应满足这种条件。这些条件也可以包含在各总线的定义中。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低层网络节点的操作。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假定:呼叫控制包括这样的业务数据,这种业务数据包括为用户设定的判据和使得可以以触发智能网业务的总线将呼叫发送给SSP的条件。为简明起见,图3中的例子假定,用户在其配置中只有一个智能网业务即呼叫转移,因此只使用两条总线。总线之一与呼叫转移有关,而另一总线供与智能网业务无关的呼叫所用。同样,为简明起见,还假定,低层网络节点只与一个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SSP连接。
参照图3,在步骤301中,接收来自用户的呼叫建立请求,然后在步骤302中,从请求中分离出主叫方即用户A的电话号码。此时,用户A的标识符是已知的,因此例程在步骤303中检查用户是否满足预定的判据。本例中,假定所有在其配置中具有智能网业务的用户的电话号码都以45开始。因此,例程在步骤303中检查用户A的电话号码是否是以45开始。如果是,则用户满足判据,并且例程进至步骤304以检查是否满足某一条件。在图3的例子中,该条件是必须键入初始呼叫转移码而不是用户B(用户B是被叫方)的电话号码。本例子假定初始码是#22#。如果呼叫建立请求包括初始码,那么满足条件,并在步骤305中以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业务总线将呼叫发送给SSP。根据这一总线,SSP认为需要智能网业务并开始触发该业务。
如果用户A的号码不是以45开始(步骤303),或者呼叫建立请求不含初始码是#22#(步骤304),那么例程进至步骤306,在此检查呼叫是否要发向SSP。如果是,那么在步骤307利用其与特定智能网业务相关的含意为“非智能网业务”的总线建立到SSP的呼叫。根据这一总线,SSP认为该呼叫是一个在TETRA网中已检测到无需智能网业务的呼叫,并继续将呼叫发向用户B(被叫方)。虽然必定可以满足SSP的触发条件并可以触发智能业务,但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在TETRA网中对所涉及的业务的触发进行控制。如果呼叫不发向SSP,那么在步骤308中,正常地即按现有技术方式将呼叫发送出去。
同样,在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单呼叫处理过程的原理,来自(发自)分层结构的高层或同一层的呼叫建立请求将作为无需智能网业务的呼叫来处理。
图3说明了使用判据和条件的一种相当简单的例子。然而,熟练技术人员可以发现,显然可结合各种业务、更复杂的判据、条件、演绎逻辑和/或多条不同的总线来应用图1中的实施方式。
在没有规定单独的条件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省去步骤304中的检查。
在呼叫控制和用户数据中都含有业务数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图2和3中的步骤相结合。将这些操作(步骤)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不是进至图3中所示的步骤307而是进至图2中所示的步骤203。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将这些操作相结合。
图2和3中所示的步骤的次序可以与以上所述不同,或者,可以按并行操作方式执行这些步骤。在这些步骤之间也可插入图中未示出的其他步骤。再者,还可以省去图中所示的某些步骤,例如在包含在用户数据中的业务数据直接指示总线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跳过寻找指数所指示的总线的步骤205。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信令。为简明起见,图4中的例子假定用户A即主叫方是智能网业务用户,该用户的用户数据已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装到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中。还假定,在SSP/MSC中满足触发业务的条件,并且所需的智能网业务是一种由单请求-应答对(事务)所实现的业务。这种业务的一个例子是号码转换。再者,还假定,呼叫被发向位于TETRA网中的另一个用户,即无需通过SSP/MSC发送呼叫。本例中,用户A所用的移动台MS、交换机DXT和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消息是一些适用于TETRA的信令系统SS7的消息,而DXT与SSP/MSC之间的信令消息是一些ISDN PRA消息。如果VLR被集成到交换机DXT中,那么数据传送在节点内进行,因此也可采用其他消息。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消息和协议,而也可采用其他协议和消息来发送同样的信息。最好按照标准在消息中发送该信息。
参照图4,用户A利用其移动台MS发出电话呼叫。MS将信令消息4-1发送到交换机DXT,在此它请求呼叫建立。在接收到信令消息4-1后,交换机DXT从消息中分离出用户A的标识符,并以消息4-2向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请求用户数据。VLR以消息4-3发送用户数据。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消息4-3包括作为业务数据指数的新参数。DXT利用指数查找(步骤4-4)与该指数相应的总线,并向SSP/MSC发送消息4-5。消息4-5包括一些可能需要用来触发智能网业务的参数,这些参数最好与总线数据一起给出。虽然这些参数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它们被使用,那么它们最好是包含在所用协议(如PRA)中的参数。也可以使用新的非标准化的参数,但此时必须对这两个网络节点(DXT和SSP)作出一些改变。另一方面,非标准参数可使操作最优化。
SSP/MSC接收消息4-5,并根据总线(IN总线)检测到(步骤4-6)所涉及的事件与智能网业务有关。于是,SSP/MSC开始(步骤4-6)检查触发条件,在满足条件后,SSP/MSC触发智能网业务并发送该业务。该业务在SCP中以完全正常的方式被激活,而SCP不知道它正服务于TETRA用户。当业务完成后,SSP/MSC向DXT发送一个应答消息4-7,在例如号码转换业务情况下,该应答消息包括所转换的号码。在接收到消息4-7后,DXT释放(步骤4-8)连接DXT-SSP/MSC并继续发送呼叫。
如果呼叫与多个事务有关,那么,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整个呼叫期间都通过SSP发送呼叫。
DXT利用消息4-5来建立到SSP/MSC的伪呼叫。为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伪呼叫实际连接到SSP/MSC,但在智能网业务之后,将呼叫退回到DXT,据此去掉DXT与SSP/MSC之间的语音链路和编码。建立伪呼叫的另一种方法是不准备连接呼叫,而只是以标准信令消息来发送信息。然而,脱离不连接的呼叫是非标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SSP中需要较小的软件变化。在单事务业务如号码转换业务中,伪呼叫是最好的。
以上结合图4所述的信令消息只是一些例子,甚至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消息,用于发送单则信息,除此之外,这些消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再者,这些消息也可以随意组合。取决于运营者和系统,还有其他一些包括不同的分散功能的网络单元可以参与数据传输和信令。在IP电话中和在其他类似的业务中(其中,信令以不同的单元并且甚至以不同的路由而非实际语音或数据来发送),至少控制呼叫的信令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在整个呼叫期间或只在智能网业务期间通过SSP来发送的。
尽管以上针对用户A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将本发明应用于用户B的智能网业务的方法对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再者,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它们的特征相结合,以得到符合本发明的新的实施方式。
尽管以上以移动通信网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无线网的交换中心或其他无线网,熟练技术人员可以发现,显然,可利用无论在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网络中还是在含有低层交换中心或类似网络节点(如不同的交换机)的固定网中的其他电信系统来应用本发明。本发明尤其可结合VoIP技术一起应用,在该技术中,虚拟总线实现起来既容易又简单。
应当理解,以上描述以及有关附图仅旨在说明本发明。显然,对熟练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违背附属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多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24)

1.一种预触发来自不含智能网业务的交换功能并与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连接的第一网络节点的智能网业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划分成至少两条并行总线;
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
保存第一网络节点可用的业务数据,该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
接收(201,301)第一网络节点中的呼叫建立请求;
利用第一网络节点中的业务数据来检查(204,303,304)呼叫建立请求所涉及的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且,
如果需要智能网业务,则利用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第一总线建立(206,305)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该第一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表示需要智能网业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需要智能网业务的呼叫设为伪呼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该至少两条总线中的至少一条总线是第二总线;
确定第二总线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是无需智能网业务;和
如果在呼叫中无需智能网业务,
那么检查(213,306)是否将呼叫发向第二网络节点;并且,
如果要发向第二网络节点,那么利用第二总线建立(214,307)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从第一总线接收到的呼叫建立,在第二网络节点中启动智能网业务的触发;和
根据从第二总线接收到的呼叫建立,在第二网络节点中将呼叫转发出去。
5.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存第一网络节点可用的用户数据;和
将至少部分业务数据保存在用户数据中。
6.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些业务数据保存在第一网络节点中。
7.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不同的单元发送与呼叫有关的信令和呼叫的内容;和
通过至少在第一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形成信令连接,建立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8.一种电信系统(1),包括:
用于交换发给或发自电信系统用户的呼叫的第一网络节点(DXT),该第一网络节点(DXT)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和
从第一网络节点到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SSP)的连接(Y),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Y)可划分成至少两条并行总线(V1,V2,V3),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
该系统(1)可用来保存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V1,V2,V3);并且,
第一网络节点(DXT)可用来利用业务数据,以根据呼叫建立请求来检查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以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总线(V1,V2,V3)建立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检查是否将呼叫发向第二网络节点;并且,如果呼叫不发向第二网络节点,则将该呼叫设为伪呼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一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通过将呼叫从第一网络节点(DXT)连接到第二网络节点(SSP)来形成伪呼叫,并且根据智能网业务作业的完成来释放伪呼叫。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通过以信令消息将信息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SSP)来建立伪呼叫;而
第二网络节点(SSP)可用来处理伪呼叫。
12.如上述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总线(V1,V2,V3)的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是无需智能网业务。
13.如上述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网络节点(SSP)还可用来根据总线检查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从指示需要该业务的总线上接收到的呼叫启动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14.如上述权利要求8-13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总线(V1,V2,V3)是虚拟总线。
15.如上述权利要求8-14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1)还可用来将至少一些业务数据保存在系统的用户数据(HLR)中。
16.如上述权利要求8-15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节点(DXT)是第一电信系统(1)中的网络节点;而
第二网络节点(SSP)是第二电信系统中的网络节点。
17.如上述权利要求8-16任一所述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可用来以不同的单元发送与呼叫有关的信令和呼叫的内容;而
第一网络节点还可用来通过至少建立与第二网络节点的信令连接来建立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18.电信系统网络中的一种网络节点(DXT),用于交换发给或发自电信网络中的用户的呼叫,该网络节点(DXT)不含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并且该网络节点可以与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通信,
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可以用来:
至少以两条并行总线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利用电信系统中所保存的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指示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并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所要用的总线;根据呼叫建立请求来检查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利用业务数据中所指示的总线(V1,V2,V3)建立到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节点(DXT),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根据对智能网业务的需要检查是否将呼叫发向第二网络节点;并且,如果呼叫不发向第二网络节点,则将该呼叫设为伪呼叫。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节点(DXT),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通过将呼叫从该网络节点连接到第二网络节点来建立伪呼叫,并且根据智能网业务作业的完成来释放伪呼叫。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节点(DXT),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DXT)还可用来通过以信令消息将信息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来建立伪呼叫。
22.如上述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网络节点(DXT),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DXT)包括至少一些业务数据。
23.如上述权利要求18-22任一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DXT)是符合TETRA标准的交换机。
24.一种含有智能网业务交换功能的网络节点(SSP),其特征在于:
该网络节点(SSP)可以用来:至少以两条并行总线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为该至少两条并行总线确定与特定智能网相关的含意;并且,根据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呼叫所用的总线,识别呼叫中是否需要智能网业务,并根据从指示需要智能网业务的总线上接收到的呼叫,启动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CN00802396A 1999-09-23 2000-09-22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Pending CN1327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92040A FI19992040L (fi) 1999-09-23 1999-09-23 Älyverkon palvelun liipaiseminen
FI19992040 1999-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664A true CN1327664A (zh) 2001-12-19

Family

ID=855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2396A Pending CN1327664A (zh) 1999-09-23 2000-09-22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131918A1 (zh)
CN (1) CN1327664A (zh)
AU (1) AU7294000A (zh)
FI (1) FI19992040L (zh)
WO (1) WO20010226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6327B (zh) * 2005-03-17 2011-08-03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交换和多媒体子系统语音连续性
CN101115094B (zh) * 2006-07-29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通信业务的方法和系统及触发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31C (zh) * 2001-04-06 2004-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智能网中实现节点位置和状态信息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CA2609942C (en) 2005-05-27 2020-07-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ircuit-switched and multimedia subsystem voice continuity with bearer path interruption
EP1897301B1 (en) 2005-06-21 2014-10-08 BlackBerry Limited Bearer path optimization
EP1920572B1 (en) 2005-08-22 2015-10-14 Genband US LLC Multimedia subsystem service control for circuit-switched subsystem calls
US8811954B1 (en) 2005-10-31 2014-08-19 Genband Us Llc Network domain selection
US8180338B1 (en) 2006-06-14 2012-05-15 Genband Us Llc Selective call anchoring in a multimedia subsystem
US8045568B2 (en) 2006-09-29 2011-10-25 Genband Us Llc Enterprise mobility
US8600006B2 (en) 2006-12-27 2013-12-03 Genband Us Llc Voice continuity among user terminals
US8644298B1 (en) 2007-09-12 2014-02-04 Genband Us Llc Adding a service control channel after session establish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2903A (en) * 1995-08-21 1998-01-27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Split intelligent peripheral for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services
US5680446A (en) * 1995-08-24 1997-10-21 Southwestern Bell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screening
GB2307374A (en) * 1995-11-13 1997-05-21 Motorola Ltd Optimised Trigger List For Use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0792074A3 (en) * 1996-02-20 1998-11-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method of providing a service in a 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message interceptor suitable for use in such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6327B (zh) * 2005-03-17 2011-08-03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交换和多媒体子系统语音连续性
CN101115094B (zh) * 2006-07-29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通信业务的方法和系统及触发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31918A1 (en) 2001-09-12
AU7294000A (en) 2001-04-24
WO2001022657A1 (en) 2001-03-29
FI19992040L (fi) 200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39C (zh) 在多节点电信网络中提供增强的用户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AU658400B2 (en)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service routing
JP3481334B2 (ja) 通信ユニットに対して位置従属型と位置独立型の機能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115772B2 (ja) 電話呼処理方法
US7450938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uccess rate in simultaneous call trial between subscrib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163340A (zh) 一种实现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91469A (zh) 语音被叫业务和主叫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66228C (zh) 用于在未完全升级的蜂窝电话网络内提供呼叫业务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A236490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parallel calls
CN1327664A (zh) 智能网业务的触发
CN1209901C (zh) 处理电话呼叫的方法和电话系统
CN1293716C (zh) Cdma网络中显示主叫号码的方法
CN1929519A (zh) 一种遇忙提醒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406077A (zh) 基于扩展补充业务实现移动网一号多机业务的方法
CN1117498C (zh) 电信网中的业务启动方法,电信网以及电信网的交换点
CN1197426C (zh) 用于在无线本地环路系统中建立呼叫的方法
EP1761011A1 (en) A method for dailing directly to a pbx extension across regions and a system thereof
CN1142686C (zh) 电话系统及其服务提供方法
JPH118694A (ja) 仮想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機能を有する交換機および交換システム
CN100471311C (zh) 移动通信中呼叫伴侣实现方法
CN1203687C (zh) 呼叫分配系统的附加功能及业务特征的实现
CN1276616C (zh) 通信网络中对固定终端实现移动管理的方法
CN1193625C (zh) 管理通信业务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62044C (zh) 基于公共电话交换网的业务嵌套方法
JP3013988B1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サービス方法と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