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275C - 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7275C CN1327275C CNB03159381XA CN03159381A CN1327275C CN 1327275 C CN1327275 C CN 1327275C CN B03159381X A CNB03159381X A CN B03159381XA CN 03159381 A CN03159381 A CN 03159381A CN 1327275 C CN1327275 C CN 132727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body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notch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及导光板。胶框具有容置室,容置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分别具有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导光板可置放于容置室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部、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上,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分别配置于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上。当导光板置入于容置室中时,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分别与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啮合。
Description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背光组件(backlight module),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弹性体的背光组件。
(2)背景技术
在现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液晶显示器组件(liquid crystaldisplay module,LCM)已经被广泛地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移动电话(cellular phone)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装置中,以满足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的视觉感受,使得液晶显示器组件广受现代人喜爱。
请参照图1A,其是传统的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在图1A中,液晶显示器组件100包括外框(bezel)102、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108、驱动电路(driver circuit)109及背光组件120,而背光组件120包括胶框(frame)104、数层光学膜110、光源112、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114、反射片(reflecting sheet)116及灯座(lamp holder)118,胶框104用以将光学膜110、光源112、导光板114、反射片116及灯座118组装在一起,且背光组件120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组件100所需要的光线。
在背光组件120中,胶框104具有一胶框本体部104a,胶框本体部104具有一容置室105,容置室105用以置放反射片116、导光板114、光学膜110、灯管118及光源112,且反射片116、导光板114、光学膜110是以由下而上的排列方式配置于容置室105中。反射片116是配置于导光板114的下方,而光学膜110是配置于导光板114的上方。灯座118是配置于容置室105中,并靠近胶框本体部104a的一端。其中,灯座118是位于导光板114的一导光板侧边114a外,且光源112是配置于灯座118中。
驱动电路109是与液晶显示面板108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8中各像素(pixel)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待背光组件120所提供的光线通过各像素时,液晶显示面板108的画面显示区111将会显示对应的画面。液晶显示面板108及驱动电路109是藉由外框102与胶框104的结合而配置于光学膜110的上方。所以,藉由外框102及胶框104的结合作用,液晶显示面板108、驱动电路109及背光组件120可组装成液晶显示器组件100。
当液晶显示器组件100运作时,如图1B所示。其中,图1B是以图1A的xz平面为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已组合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的部分剖面图。首先,光源112是发出光线,而灯座118将反射光源112所发出的光线,使得光源112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侧边114a进入导光板114中。然后,导光板114导引所接收的光线进入光学膜110中。其中,反射片116反射由导光板114的下方所发出的部分光线,使得反射片116所反射的光线可以回到导光板114中,以防止光线外漏。接着,当光线通过光学膜110时,光学膜110例如是扩散片(diffusingsheet)及棱镜片(prism sheet)的组合,扩散片将扩散导光板114所发出的光线,而棱镜片将导引所扩散的光线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08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如图1A的z方向,光线将直射液晶显示面板108。然后,图1A的驱动电路109是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8的各像素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待光线通过各像素时,画面显示区111将会显示对应的画面。
请参照图1C,其是图1A的背光组件中的胶框、导光板及光源的俯视图。在图1C中,胶框本体部104a的容置室105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132b及第二内壁132c,第一内壁132b及第二内壁132c分别具有第一凹口134b及第二凹口134c。导光板114包括导光板本体部115、第一凸物144b及第二凸物144c,导光板本体部115具有导光板侧边114a、相对的第一侧边142b及第二侧边142c。导光板侧边114a是邻近于光源112,并连接第一侧边142b及第二侧边142c。第一凸物144b及第二凸物144c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142b及第二侧边142c上,导光板114俨然如同一具有两个耳朵的结构。其中,导光板114的材质为压克力(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当导光板114配置于容置室105中时,第一凸物144b及第二凸物144c是分别与第一凹口134b及第二凹口134c啮合。
当背光组件120于运作时沿着图1C的-x方向做落下实验以测试结构强度或受到外力撞击时,导光板114及胶框104受到外力撞击后将会产生塑性形变或永久形变。甚至,导光板114所承受的应力皆集中于第一凸物144b及第二凸物144c上,且第一凸物144b及第二凸物144c承受过大的外力撞击时,将会产生断裂现象。因此,导光板114将会与胶框104脱离,并沿着图1C的-x方向撞毁导光板侧边114a外的光源112,影响背光组件120的发光品质甚巨。
请参照图2,其是另一传统的背光组件中的胶框、导光板及光源的俯视图。在图2中,背光组件220至少包括一胶框204、一导光板214及一光源212,胶框204具有一胶框本体部204a,胶框本体部204a具有一容置室205,容置室205具有容置室内壁205a、相邻的第一内壁转角凸物234b及第二内壁转角凸物234c,容置室内壁205a用以连接第一内壁转角凸物234b及第二内壁转角凸物234c。导光板214具有一导光板本体部215,导光板本体部215具有导光板侧边214a、第一角落缺口244b及第二角落缺口244c。导光板侧边214a是连接第一角落缺口244b及第二角落缺口244c,使得导光板214俨然如同一下凸型的结构。光源212是配置于容置室205中,并邻近于导光板侧边214a。当导光板214配置于容置室205中时,第一角落缺口234b及第二角落缺口234c是分别与第一内壁转角凸物244b及第二内壁转角凸物244c啮合。需要注意的是,此背光组件220中的反射片、光学膜及灯座与导光板214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与图1A的背光组件120中的反射片116、光学膜110及灯座118与导光板114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背光组件220沿着图2的-x方向做落下实验而受到外力撞击时,导光板214将会碰触胶框204,且导光板214的重力冲击将会造成第一内壁转角凸物244b及第二内壁转角凸物产生断裂现象。因此,导光板214将会与胶框204脱离,并沿着图2的-x方向撞毁导光板侧边214a外的光源212,影响背光组件220的发光品质甚巨。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组件,通过弹性体的设计以增加导光板及胶框的吸震能力,防止导光板及胶框因受外力撞击而产生变形或断裂现象,并避免导光板与胶框脱离后撞毁光源,以维持背光组件的良好运作。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及导光板。胶框具有容置室,容置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分别具有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导光板可置放于容置室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部、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上,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分别配置于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上。当导光板置入于容置室中时,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是分别与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啮合。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及导光板。胶框包括一胶框本体部、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容置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是分别具有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是分别配置于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的底部。导光板是可置放于容置室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部、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是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上。当导光板置入于容置室中时,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是分别与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啮合,且第一凸物及第二凸物是承靠于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之上。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及导光板。胶框包括一胶框本体部、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容置室具有第一内壁转角及第二内壁转角,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是分别配置于第一内壁转角及第二内壁转角上。导光板是可置放容置室中,导光板具有第一角落缺口及第二角落缺口。当导光板置入于容置室中,第一角落缺口及第二角落缺口分别与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啮合。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4)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B是以图1A的xz平面为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已组合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1C是图1A的背光组件中的胶框、导光板及光源的俯视图。
图2是另一传统的背光组件中的胶框、导光板及光源的俯视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3B是图3A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C是图3B的第一弹性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4B是图4A的第一弹性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4C是图4B的第一弹性体的正视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3A,其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在图3A中,背光组件320至少包括胶框304、导光板314及光源312,胶框304具有一胶框本体部304a,胶框本体部304a具有一容置室305。容置室305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332b及第二内壁332c,第一内壁332b及第二内壁332c分别具有第一凹口334b及第二凹口334c。导光板314可置放于容置室305中,导光板314包括导光板本体部315、第一弹性体343b、第二弹性体343c、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如图3B所示。导光板本体部315具有导光板侧边314a、相对的第一侧边342b及第二侧边342c,导光板侧边314a连接第一侧边342b及第二侧边342c。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342b及第二侧边342c上,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分别配置在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上。当导光板314置入于容置室305中时,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分别与第一凹口334b及第二凹口334c啮合。光源312是配置于容置室305中,并邻近于导光板侧边314a。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是于导光板本体部315、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被射出成型时,分别放置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第一凸物344b与导光板本体部315之间,以及第二凸物344c与导光板本体部315之间。
此外,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可各具有至少一通孔,例如,第一弹性体343b具有数个通孔345,如图3C所示。在图3C中,通孔345的两开口端是朝向图3B的第一凸物344b及第一侧边342b。本发明配置通孔于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的设计,可以使得导光板314于被射出成型时更具有整体性、结合性及吸震能力。
当背光组件320受到图3A的-x方向的外力撞击时,第一弹性体343b及第二弹性体343c将会吸震,可以防止导光板314及胶框304产生塑性形变或永久形变,且避免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产生断裂现象。这样,受到外力撞击后的导光板314及胶框304仍然可以啮合在一起,避免光源312被导光板314撞击而产生毁损现象,维持背光组件320的良好运作。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4A,其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在图4A中,背光组件420至少包括胶框404、导光板414及光源412。胶框404包括一胶框本体部404a、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胶框本体部404a具有一容置室405,容置室405具有一容置室内壁405a、第一内壁转角434b及第二内壁转角434c,而容置室内壁405a连接第一内壁转角434b及第二内壁转角434c,且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分别配置于第一内壁转角434b及第二内壁转角434c上。导光板414可置放于容置室405中,导光板414具有一导光板侧边414a、第一角落缺口444b及第二角落缺口444c,导光板侧边414a连接第一角落缺口444b及第二角落缺口444c。当导光板414置入于容置室405中,第一角落缺口444b及第二角落缺口444c分别与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啮合。光源412是配置于容置室405中,并邻近于导光板侧边414a。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是于胶框404被射出成型时分别固定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第一内壁转角434b及第二内壁转角434c的上方。
此外,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的表面各具有至少一突起物,例如,第一弹性体443b的表面具有数个突起物447,如图4B及图4C所示。本发明配置突起物447于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的表面上的设计,可以使得胶框404于被射出成型后更具有整体性、结合性及吸震能力。
当背光组件420受到图4A的-x方向之外力撞击时,第一弹性体443b及第二弹性体443c将会吸震,可以防止导光板414及胶框404产生塑性形变或永久形变,且避免胶框404产生断裂现象。这样,受到外力撞击后的导光板414及胶框404仍然可以啮合在一起,避免光源412被导光板414撞击,维持背光组件420的良好运作。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5,其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背光组件的部分俯视图。在图5中,背光组件520至少包括胶框504、导光板514及光源512,胶框504包括胶框本体部504a、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胶框本体部504a具有一容置室505,容置室505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532b及第二内壁532c。第一内壁532b及第二内壁532c分别具有第一凹口534b及第二凹口534c,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分别配置于第一凹口534b及第二凹口534c的底部。导光板514可置放于容置室505中,导光板514包括导光板本体部515、第一凸物544b及第二凸物544c。导光板本体部515具有导光板侧边514a、相对的第一侧边542b及第二侧边542c,导光板侧边514a连接第一侧边542b及第二侧边542c,第一凸物544b及第二凸物544c分别配置于第一侧边542b及第二侧边542c上。当导光板514置入于容置室505中时,第一凸物544b及第二凸物544c分别与第一凹口534b及第二凹口534c啮合,且第一凸物544b及第二凸物544c分别承靠于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之上。光源512是配置于容置室中505中,并邻近于导光板侧边514a。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是于胶框404被射出成型时分别固定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第一凹口534b及第二凹口534c的底部。当然,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各具有至少一通孔或突起物,以提升胶框504于被射出成型后更具有整体性、结合性及吸震能力。
当背光组件520受到图5的-x方向的外力撞击时,第一弹性体543b及第二弹性体543c将会吸震,可以防止导光板514及胶框504产生塑性形变或永久形变,且避免第一凸物544b及第二凸物544c产生断裂现象。这样,受到外力撞击后的导光板514及胶框504仍然可以啮合在一起,避免光源512被导光板514撞击,维持背光组件520的良好运作。
然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可以明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本发明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材质皆为橡胶或高分子材料,而实施例一的导光板本体部315、第一凸物344b及第二凸物344c的材质是皆为压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且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的导光板414及514的材质亦为压克力。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背光组件,其弹性体的设计,可以增加导光板及胶框的吸震能力,防止导光板及胶框因受外力撞击而产生变形或断裂现象,并避免导光板与胶框脱离后撞毁光源,以维持背光组件的良好运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出各种的更动与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一胶框,具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口及一第二凹口;以及
一导光板,置放于该容置室中,该导光板包括:
一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上;及
一第一凸物及一第二凸物,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上,当该导光板置入于该容置室中时,该第一凸物及该第二凸物是分别与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皆具有至少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是于该导光板本体部、该第一凸物及该第二凸物被射出成型时,分别放置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该第一凸物与该导光板本体部之间,以及该第二凸物与该导光板本体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橡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高分子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本体部、该第一凸物及该第二凸物的材质是皆为压克力(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
7.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一胶框,包括:
一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是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口及一第二凹口;及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的底部;以及
一导光板,是可置放于该容置室中,该导光板包括:
一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及
一第一凸物及一第二凸物,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上,当该导光板置入于该容置室中时,该第一凸物及该第二凸物是分别与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啮合,且该第一凸物及该第二凸物是分别承靠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是于该胶框被射出成型时分别固定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表面是皆具有至少一突起物。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橡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高分子材料。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材质为压克力。
13.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一胶框,包括:
一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具有一第一内壁转角及一第二内壁转角;及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内壁转角及该第二内壁转角上;以及
一导光板,是可置放该容置室中,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角落缺口及一第二角落缺口,当该导光板置入于该容置室中,该第一角落缺口及该第二角落缺口是分别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啮合;其中,
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是于该胶框被射出成型时分别固定于所使用的一模具的对应至该第一内壁转角及该第二内壁转角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橡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材质是皆为高分子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材质为压克力。
17.一种导光板,包括:
一导光板本体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上,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皆具有至少一通孔;以及
一第一凸物及一第二凸物,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上。
18.一种胶框,包括:
一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口及一第二凹口;以及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中。
19.一种胶框,包括:
一胶框本体部,具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具有一第一内壁转角及一第二内壁转角;以及
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内壁转角及该第二内壁转角上,该第一弹性体及该第二弹性体的表面是皆具有至少一突起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59381XA CN1327275C (zh) | 2003-09-11 | 2003-09-11 | 背光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59381XA CN1327275C (zh) | 2003-09-11 | 2003-09-11 | 背光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5259A CN1595259A (zh) | 2005-03-16 |
CN1327275C true CN1327275C (zh) | 2007-07-18 |
Family
ID=3466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59381X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7275C (zh) | 2003-09-11 | 2003-09-11 | 背光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2727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8078C (zh) * | 2005-03-29 | 2008-05-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JPWO2007037250A1 (ja) * | 2005-09-28 | 2009-04-09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光拡散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CN100403127C (zh) * | 2005-11-25 | 2008-07-16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US7359614B2 (en) | 2006-01-20 | 2008-04-15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Backlight module |
CN100485489C (zh) * | 2006-02-16 | 2009-05-06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1149529B (zh) * | 2007-11-01 | 2010-04-21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CN101452148B (zh) * | 2007-12-05 | 2011-12-2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2322600A (zh) * | 2011-10-12 | 2012-01-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620184B (zh) * | 2012-02-10 | 2014-01-0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8752992B2 (en) | 2012-03-26 | 2014-06-17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
CN102606960A (zh) * | 2012-03-26 | 2012-07-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 |
JP5666645B2 (ja) * | 2013-03-26 | 2015-0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04390179B (zh) * | 2014-11-21 | 2016-07-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 |
CN105629551A (zh) * | 2016-03-28 | 2016-06-01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0161753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2255841A (zh) * | 2020-11-05 | 2021-01-22 |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2988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Toshiba Corp | 導光板の保持構造 |
CN1156297A (zh) * | 1995-03-31 | 1997-08-06 | 精工爱普森株式会社 | 噪声屏蔽板及使用该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JPH11109398A (ja) * | 1997-10-02 | 1999-04-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2042535A (ja) * | 2000-07-05 | 2002-02-08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表示装置及び面上光源装置 |
JP2002133935A (ja) * | 2000-10-26 | 2002-05-10 | Enplas Corp |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431545A (zh) * | 2002-01-08 | 2003-07-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液晶显示装置 |
-
2003
- 2003-09-11 CN CNB03159381XA patent/CN132727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2988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Toshiba Corp | 導光板の保持構造 |
CN1156297A (zh) * | 1995-03-31 | 1997-08-06 | 精工爱普森株式会社 | 噪声屏蔽板及使用该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JPH11109398A (ja) * | 1997-10-02 | 1999-04-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2042535A (ja) * | 2000-07-05 | 2002-02-08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表示装置及び面上光源装置 |
JP2002133935A (ja) * | 2000-10-26 | 2002-05-10 | Enplas Corp |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431545A (zh) * | 2002-01-08 | 2003-07-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5259A (zh) | 2005-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7275C (zh) | 背光组件 | |
CN101435954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4575486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210601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7609334B2 (en) | Receiving container,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thereof | |
CN100485489C (zh) | 液晶显示器 | |
US8471975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1476697B (zh) |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 |
US7675584B2 (en) | Housing structure with frame and bezel for a display module having protrusion/s at lower portion of bezel to create up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front-surface portion of bezel covering the display module when fastened to frame | |
JP200916313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892337B (zh) | 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 |
US20070229726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050018604A (ko) | 양면 조명 장치 | |
KR20070006242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070126947A1 (en) |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ea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 |
CN101655636B (zh) |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KR20110019823A (ko) |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단말기 | |
CN114185197A (zh) | 背光模块及包括背光模块的显示设备 | |
JP2001272509A (ja) | 光拡散材および該光拡散材を用いる液晶表示装置 | |
US7463316B2 (en) |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source reflector having wider top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 |
US20070147091A1 (en) | Backlight module with frame having side opening and cooperative sliding guid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 |
CN101583900A (zh) | 显示设备 | |
KR20070078293A (ko) | 집광 부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 |
TWI229768B (en) | Backlight module | |
KR20070052082A (ko) |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