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4869C -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4869C CN1324869C CNB2003101200168A CN200310120016A CN1324869C CN 1324869 C CN1324869 C CN 1324869C CN B2003101200168 A CNB2003101200168 A CN B2003101200168A CN 200310120016 A CN200310120016 A CN 200310120016A CN 1324869 C CN1324869 C CN 13248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a gateway
- decoding
- fax
- encoding
- facsim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两端媒体网关进行通讯时,其中的一端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后,通知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双方协商的传真编解码,同时并行向通讯双方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编解码命令;若修改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端口没有发生变化,则开始传真;若修改编解码时,某一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对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开始传真。在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前,在协商语音编解码的同时,对传真编解码进行协商。本发明减小了传真切换的时间,提高了传真协商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一代网络(NGN)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NGN(下一代网络)不断发展,在NGN网络中进行传真业务,有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透传方式,即采用G.711编解码,如图1所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和媒体网关(MG)之间采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或MGCP)通信,媒体网关控制器负责对和媒体网关相关的呼叫状态进行控制,媒体网关在媒体网关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不同网络之间媒体格式的转换。一个传真机分别连接到一个媒体网关(MG)上,在IP网络内使用G.711编解码,G.711是对语音进行64kbit/s的PCM(脉冲编码调制)编解码标准,采用透传方式,把窄带侧的码流信息原封不动打包在IP报文中,通过实时传输协议(RTP)在因特网上进行传输。透传方式受IP网络的传输质量影响较大,采用G.711编解码方式时,媒体网关需要根据呼叫类型(如传真、数据、文本或语音)来调整网关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一些参数,以便提高传输质量。两个传真机间在开始传真前,进行传真协商,采用相同的编解码模式。
一种是T.38方式,T.38协议是ITU-T(国际电联)引入的实时IP传真传输标准,T.38协议中定义了IP网络部分终端间传真系统传输的过程,传真信号首先经过语音/传真网关的调制后,通过TCP(传输控制协议)或者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在IP网络中以IP传真包的形式传送。如图2所示,媒体网关(MG)把传真机间协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解析出来,转换成T.38报文,在因特网上通过实时传输协议(RTP)进行传输,另一端的媒体网关从T.38报文中复原出原来的传真协商信号和数据信号。相对于透传方式而言,使用T.38编解码方式在IP上实现传真能够提高传真成功率和质量。
上述两种方式中,需要协商传真编解码模式,由于传真是端到端的协商方式,因此在采用T.38方式传真时,两个MG间需要快速的切换到T.38模式,否则两个传真机间的协商失败的概率就扩大了。在采用T.38方式时,由于某些网关中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切换到T.38后,本端的端口号可能和切换前的语音端口号不一样,这样,另外一端就需要修改RTP(实时传输协议)的远端属性。因此MGC需要考虑如何快速地切换到T.38模式。
如图3所示为现有的传真协商实现流程图,现有技术在语音通话时只协商语音的编解码,在检测到传真音后,再协商是否支持T.38。如果支持T.38,则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先修改其中一个媒体网关(如图3中MG2)的编解码,得到该MG2的RTP本端属性后,再修改另外一个媒体网关(如图3中MG1)的编解码和RTP远端属性,如果进行切换时该MG1的RTP本端端口变化了,还需要通知MG2修改RTP远端属性。以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为例,流程如下:
1、经过协商语音编解码,MGC向MG1发送ADD(增加)命令,在ADD Reply(响应)中得到本端RTP端点属性。
2、MGC向MG2发送ADD命令,在ADD命令中带上远端RTP端点属性,在ADD Reply中得到本地RTP端点属性。
3、MGC向MG1发送Modify(修改)命令,修改RTP端点的远端属性。
4、双方通话开始后,传真机发送传真开始信号,MG1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通过Notify(通知)命令通知MGC。
5、经过协商传真编解码,可以采用T.38方式或透传方式,如果确定使用T.38方式,则MGC向MG2发送Modify命令修改编解码为T.38。由于MG2的本地RTP端口号可能改变,因而在Reply(响应)中可能会获得新的本端RTP端口号。
6、MGC向MG1发送Modify命令修改编解码为T.38,带上远端RTP属性,如果MG2的本地RTP端口号改变了,则Modify命令同时还修改MG1的RTP远端属性。由于MG1的本地RTP端口号可能改变,因而在Reply中可能会获得新的本端RTP端口号。
7、MGC保存有MG1和MG2的本端RTP端口号,和收到的Reply进行比较,就知道本端RTP端口号是否改变了。如果MG1的本地RTP端口号改变了,MGC向MG2发送Modify命令修改RTP远端属性。
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在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后,需经过传真编解码协商过程,然后需经过至少2个串行的MODIFY(修改)操作后,才能完全切换到T.38模式。如果一端或两端端口号发生变化,则需要3个串行的MODIFY(修改)操作才能切换到T.38模式。从传真开始事件发生到切换完成,时间间隔太长,造成传真经常协商不成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传真协商时间间隔长、经常协商不成功的缺点,提供一种NGN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减少传真的切换时间,提高传真协商的成功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这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两端媒体网关进行通讯时,其中的一端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后,通知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双方协商的传真编解码,同时并行向通讯双方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编解码命令;
若修改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端口没有发生变化,则开始传真;若修改编解码时,某一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对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开始传真。
如果修改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同时向两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
在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前,在协商语音编解码的同时,对传真编解码进行协商。
所述的传真编解码包括G.711编解码或T.38编解码。
在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前,双方建立连接的步骤如下:
a、在对语音和传真编解码进行协商后,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某一媒体网关发送增加命令(ADD),在返回消息中得到本端实时传输协议(RTP)端点的属性;
b、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另一媒体网关发送增加命令(ADD),在ADD命令中带上远端RTP端点属性,在返回消息中得到本端RTP端点属性;
c、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第一个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Modify),修改RTP端点的远端属性;
d、修改完成后,双方建立连接,进行通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流程中,从检测到传真开始到切换成功,比现有方案少了传真编解码协商过程,同时在切换编解码时端口号不变的情况下,把现有技术的2个串行的MODIFY命令修改为1个并行的MODIFY命令,在切换编解码时端口号改变的情况下,把现有技术的3个串行的MODIFY命令修改为至多2个并行的MODIFY命令,这样大大减小了传真开始事件发生到切换完成的时间,提高了传真协商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透传方式的传真实现原理图;
图2为采用T.38方式的传真实现原理图;
图3为现有的传真协商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传真协商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通过对传真协商实现流程进行优化,来达到减少了传真切换时间,提高传真协商成功率的目的。在语音通话的时候,同时协商语音和传真的编解码,这样将传真的编解码协商过程提前,减少了在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后到编解码切换完成所需的时间。如果支持T.38,检测到传真音后,同时并行向通讯双方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编解码命令。如果修改编解码时,某一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对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同时向两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传真协商实现流程图,流程如下(以H.248为例):
1、在语音通话的时候,同时协商语音和传真的编解码,传真编解码可采用T.38方式或透传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T.38方式传真编解码。MGC向MG1发送ADD(增加)命令,在ADD Reply(返回消息)中得到本端RTP端点属性。
协商语音通话编解码的基本原理是主叫MGC把所能支持的语音编解码传递给被叫MGC(如果主、被叫在同一MGC内,则直接在MGC内部协商),被叫根据自身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以及选择策略确定一个语音编解码,并通知主叫。同时协商语音和传真编解码,就是在协商语音通话编解码的时候,主叫同时带上所能支持的传真编解码,被叫根据自身支持的传真编解码以及选择策略确定一个传真编解码,在通知主叫语音编解码的同时也带上选定的传真编解码。
2、MGC向MG2发送ADD命令,在ADD命令中带上远端RTP端点属性,在ADD Reply中得到本地RTP端点属性。
3、MGC向MG1发送Modify(修改)命令,修改RTP端点的远端属性。
4、双方通话开始后,传真机发送传真开始信号,MG1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通过Notify(通知)命令通知MGC。
5、由于传真编解码是采用T.38方式,则MGC向MG1发送Modify命令修改编解码为T.38,由于某些DSP切换到T.38后,需要改变端口号,因此,在Reply(返回消息)中可能会获得新的本端RTP端口号。
6、在上述第5步的同时,MGC同时并行向MG2发送Modify命令修改编解码为T.38,在Reply中也可能会获得新的本端RTP端口号。
7、MGC保存有MG1和MG2的本端RTP端口号,和收到的Reply进行比较,来确定本端RTP端口号是否改变了。如果MG2的本端RTP端口号改变了,则MGC向MG1发送Modify命令修改RTP远端属性。
8、如果MG1的本端RTP端口号改变了,则MGC向MG2发送Modify命令修改RTP远端属性。
而对于传真编解码切换为T.38编解码的情况,端口号可能会变化,上述步骤7、8中,如果某一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对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开始传真。如果两端端口号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同时并行向两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双方开始传真。
对于传真编解码切换为G.711透传方式的情况,MG1、MG2的本地RTP端口号一般不会改变,则经过上述步骤4后,MGC同时并行向MG1和MG2发送Modify命令修改编解码为G.711,修改成功后,双方即开始传真,这样只需要一个并行的Modify命令即可完成传真信号开始后的编解码切换过程。
本发明的流程中,从检测到传真开始到切换成功,比现有方案少了传真编解码协商过程,同时在切换编解码时端口号不变的情况下,把现有技术的2个串行的MODIFY命令修改为1个并行的MODIFY命令,在切换编解码时端口号改变的情况下,把现有技术的3个串行的MODIFY命令修改为至多2个并行的MODIFY命令,这样大大减小了传真开始事件发生到切换完成的时间,提高了传真协商的成功率。
Claims (4)
1、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两端媒体网关进行通讯时,其中的一端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后,通知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双方协商的传真编解码,同时并行向通讯双方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传真编解码命令;
若修改传真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端口没有发生变化,则开始传真;若修改传真编解码时,某一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对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开始传真;若修改传真编解码时,两端媒体网关的本端端口发生了变化,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同时向两端的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对实时传输协议远端属性进行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前,在协商语音编解码的同时,对传真编解码进行协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真编解码包括G.711编解码或T.38编解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媒体网关检测到传真开始信号前,双方建立连接的步骤如下:
a、在对语音和传真编解码进行协商后,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某一媒体网关发送增加命令,在返回消息中得到本端实时传输协议端点的属性;
b、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另一媒体网关发送增加命令,在增加命令中带上远端实时传输协议端点属性,在返回消息中得到本端实时传输协议端点属性;
c、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第一个媒体网关发送修改命令,修改实时传输协议端点的远端属性;
d、修改完成后,双方建立连接,进行通话。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3101200168A CN1324869C (zh) | 2003-11-28 | 2003-11-28 |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
AU2004310476A AU2004310476A1 (en) | 2003-11-28 | 2004-11-08 | A method of performing fax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BRPI0408860-3A BRPI0408860A (pt) | 2003-11-28 | 2004-11-08 | método para implementar os serviços de fax na rede da próxima geração |
PCT/CN2004/001266 WO2005053232A1 (fr) | 2003-11-28 | 2004-11-08 | Procede de traitement par fax dans un reseau de nouvelle generation |
US10/554,958 US20060285171A1 (en) | 2003-11-28 | 2004-11-08 | Method of performing fax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RU2005129326/09A RU2005129326A (ru) | 2003-11-28 | 2004-11-08 | Способ реализации факса в сети следующего поколения |
HK05110802A HK1079021A1 (en) | 2003-11-28 | 2005-11-28 |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facsimile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3101200168A CN1324869C (zh) | 2003-11-28 | 2003-11-28 |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22583A CN1622583A (zh) | 2005-06-01 |
CN1324869C true CN1324869C (zh) | 2007-07-04 |
Family
ID=3476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0016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4869C (zh) | 2003-11-28 | 2003-11-28 |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24869C (zh) |
HK (1) | HK10790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1006B (zh) * | 2006-03-03 | 201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ip的汇接局多业务传输方法 |
CN101043424A (zh) * | 2006-03-24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ip分组网络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1056452B (zh) * | 2006-04-18 | 2010-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协商语音编解码格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155095B (zh) * | 2006-09-29 | 201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协商数据信号检测器能力的方法及系统、网关 |
CN101166302B (zh) * | 2006-10-16 | 2010-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切换方法和系统 |
CN101166300B (zh) * | 2006-10-19 | 2010-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切换方法和系统 |
CN1980472B (zh) * | 2006-11-08 | 2010-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网络互通功能业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1217529B (zh) * | 2007-01-05 | 2011-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因特网中实现et.38传真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060504B (zh) * | 2007-04-13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一代网络媒体网关传真切换方式的协商方法 |
CN101312479B (zh) * | 2008-06-27 | 2010-06-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电话网关间的传真方式协商方法 |
CN101662552B (zh) * | 2008-08-26 | 2011-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加密传真的方法、系统以及媒体网关 |
CN101883112B (zh) * | 2010-06-25 | 2014-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t30传真软交换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
CN111107231A (zh) * | 2019-12-03 | 2020-05-05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切换到t.38传真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9549A (zh) * | 2000-12-01 | 2003-04-09 |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 | 新型多功能传真机 |
KR20030056171A (ko) * | 2001-12-27 | 2003-07-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FoIP에 있어서 네트워크 상태 적응형 오류 제어 방법 |
CN1441337A (zh) * | 2002-02-27 | 2003-09-1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传真自动管理的系统及其方法 |
-
2003
- 2003-11-28 CN CNB2003101200168A patent/CN13248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11-28 HK HK05110802A patent/HK107902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9549A (zh) * | 2000-12-01 | 2003-04-09 |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 | 新型多功能传真机 |
KR20030056171A (ko) * | 2001-12-27 | 2003-07-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FoIP에 있어서 네트워크 상태 적응형 오류 제어 방법 |
CN1441337A (zh) * | 2002-02-27 | 2003-09-1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传真自动管理的系统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079021A1 (en) | 2006-03-24 |
CN1622583A (zh) | 2005-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6845B2 (en) | Support for fax and modem in SIP/SIP-T networks and the interworking of these networks with ISUP+/BICC | |
CN1324869C (zh) |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真的实现方法 | |
EP1845687B1 (en) | A method for ip-based service transmission | |
CN1192588C (zh) | 改变因特网协议电话话音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US20030193696A1 (en) | Voice and fax over IP call establish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24062C (zh) | 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音频信息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
CN1361994A (zh) | 电信网络中的能力协商 | |
CN1902621A (zh) | 分析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媒体路径 | |
CN1930905A (zh) | 无线ip电话机 | |
CN1227892C (zh) | 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 |
CN1501650A (zh) | 一种呼叫流程的建立方法 | |
CN101031006B (zh) | 基于ip的汇接局多业务传输方法 | |
CA2619086C (en) | A media gatewa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497903A (zh) | 为电信交换领域提供控制和监测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52296A (zh) | 一种多协议支持系统及方法 | |
CN1622581A (zh) | 下一代网络中进行呼叫处理的方法 | |
CN1874349A (zh) | 媒体网关实现内部连接的方法 | |
CN101060504A (zh) | 一种下一代网络媒体网关传真切换方式的协商方法 | |
US20060285171A1 (en) | Method of performing fax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
CN1147105C (zh) | 一种实现网络互通的服务器 | |
CN1716945A (zh) | 媒体流服务质量检测方法 | |
CN1921636A (zh) | 长时间静音告警方法及装置 | |
CN101043520A (zh) | 一种利用初始会话协议实现传真和拨号上网业务的方法 | |
CN1610372A (zh) | 一种通过t.38协议实现v.34高速传真的方法 | |
US8102989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from overlap signaling to en bloc signaling in a data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90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