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22752C -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2752C
CN1322752C CNB011439300A CN01143930A CN1322752C CN 1322752 C CN1322752 C CN 1322752C CN B011439300 A CNB011439300 A CN B011439300A CN 01143930 A CN01143930 A CN 01143930A CN 1322752 C CN1322752 C CN 13227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ve
user
information
server
forwarding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439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9024A (zh
Inventor
毕福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l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B011439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2752C/zh
Priority to AU2002357555A priority patent/AU200235755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02/000917 priority patent/WO20030568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429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9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27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7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 H04N21/478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users, e.g. ch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04N21/64322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IP互动电视系统和方法,包括:一主控服务器,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IP互动电视系统,和分配转发服务器;至少一个转发服务器,用于在电视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终端之间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用户终端,包括一主持人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转发服务器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和观众用户终端,用于通过所述转发服务器接收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提供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并以互动方式与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交流。所述转发服务器也是用户终端之一,是由所述主控服务器在已经登录到所述IP互动电视系统上的各个用户终端中,选择有转发能力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转发服务器,在所述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终端之间传输数据。其容量大、成本低,并便于计费。

Description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互联网上的互动式视频/音频数据传输并可同时计费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IP(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Internet(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各种多媒体信息日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各种音频和视频信息等,人们也可以通过Internet在网上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多媒体信息,等等,人们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到对自己十分有用的信息。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采的需求,他不能实现观众和广播中心的互动,不能把观众的资讯与广播中心紧密的衔接。
对于传统的电视,他是通过一个电视发送广播中心,把已经录制好的节目向分布在各地的接收终端发送,接收终端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一系列处理,把音频和视频信息还原显示出来,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和收看,唯一的选择就是收看不同的电视发送中心制作的电视节目而已。而观众则完全被限制在被动接受的份上。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Internet上还有一些通过用户点播的发式获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选择的范围,但这种方式说到底还是通过一个或一组服务器,向外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同样也属于Internet用户与服务器的单向交流信息,不能把用户自己的意愿或资讯与人共享,有的也只是系统赋予其权限的寥寥几个用户,这在崇尚个性、崇尚自由的今天,无疑有其巨大的局限性。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信息提供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是有限的,二者之间不能通过现有的音频/视频技术面对面双向直接交流。
另外,一般的视频会议系统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会议主持人的服务器上和参加人的客户机上之间传输会议各方的视频/音频信号。但是这种模式,在会议参加者过多的情况下,会很快出现服务器过载的情况,造成网络堵塞,图像、声音传输的严重延迟,甚至系统崩溃。它不适合用于人数过多的应用场合。而如要增加服务器数量来分担数据流量,其成本迅速上升,而且,增加的系统容量也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互动电视系统和方法,它是一种观众和广播中心的信息互动的实现方法或系统,采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动式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它,可以让每个用户在互联网上平等、开放地参与发送或接收信息,提供服务或接收服务,不仅让我能看世界,同样也能让世界看到我,并且可以容纳大流量的数据传输,几乎不会因用户数量增加而影响系统性能。另外,通过本系统,还可以方便地对这种资讯的流动进行资费的计费和付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IP互动电视系统,包括:一主控服务器,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IP互动电视系统,和分配转发服务器;至少一个转发服务器,用于在电视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终端之间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用户终端,包括一主持人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转发服务器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和观众用户终端,用于通过所述转发服务器接收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提供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并以互动方式与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交流。
在本发明的系统中,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主持人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所述观众用户终端也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观众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所述转发服务器也是用户终端之一,是由所述主控服务器在已经登录到所述IP互动电视系统上的各个用户终端中,选择有转发能力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转发服务器,在所述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终端之间传输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P互动电视实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持人用户终端向主控服务器请求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主控服务器为该主持人用户终端分配至少一个转发服务器,完成互动电视中心的创建;观众用户终端向主控服务器请求加入所述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所述主控服务器将所述加入的观众用户终端通知给所述分配的转发服务器;所述转发服务器在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用户终端之间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使所述观众用户终端以互动方式与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交流。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采集主持人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在所述观众用户终端采集观众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所述转发服务器分配步骤包括在已经登录到所述IP互动电视系统上的各个用户终端中,选择有转发能力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转发服务器,在所述主持人终端和观众终端之间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说明了IP互动电视的系统框架结构;
图2说明了IP互动电视系统拓扑结构;
图3A说明了IP互动电视系统总体流程;
图3B说明了示于图3A的关键流程的详细步骤;
图3C示于图3b的关键部分的更详细的细节;
图4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用户与主控服务器);
图5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
图6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主控服务器,观众与转发服务器);
图7A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观众、查询/收藏与主控服务器);
图7B说明互动视频图像装置的详细流程;
图7C示出宽带判断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8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整体数据流流程图(主持人,观众与转发服务器);
图9A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的计费/付费装置流程;
图9B说明了IP个人账户识别装置;
图10A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用户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装置的详细流程;
图10B示出了互动电视中心的用户网商指数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1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表(personnetinfo)的详细结构;
图12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meetinginfo表结构);
图13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bargaininfo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考虑到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现状,宽带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也趋于提高。本发明在此提出了在Internet上实现IP互动电视的一种方法和系统。在本系统中,对于分布在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可以:
●开放地创建自己的互动电视中心;
●开放地加入其他用户创建的互动电视中心节目;
系统还可为创建和参加互动电视用户进行开放式的互动资讯计费,实现资费的划拨,并进而通过本系统,标识用户在Internet上的财富指数,或者说价值指数,以及个人网商指数。
在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中,用户通过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和其他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观众产生联系,如图3A中的1所示,同时,互动电视主持人与互动计费装置产生联系,如图3A中的2所示,另外,互动电视观众又与互动计费装置产生联系,如图3A中的3所示。通过这些联系,就产生了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3A中所示的4(详见图3B和C)。这就是互动电视的核心所在。通过它,使这三者产生相互的互动联系: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关于对图3A中的4(详见图3B和C)的详细说明参见图3B中所述。
这样,通过本系统,一般的用户或者说IP互动电视观众,能够自由地与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进行资讯的共享,观众既能收看IP互动电视中心的节目,同时又能把自己的信息发送到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主持人处,充分体现世界也能看到我的独特个性。同时,通过开放式的互动资讯计费和付费,体现用户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指数的增长,以及个人网商指数的标识与增长。
以下是本系统的详细说明。
图1说明了本发明的IP互动电视系统的框架结构。在本IP互动电视系统中,针对的是广大Internet用户,可以是一般的拨号上网用户,也可以是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的用户。用户通过Internet上网登录,与本系统的主控服务器通讯,继而系统通过调度,根据用户的具体控制指令,把该用户转移到其他服务器上,继续为其提供该用户需要的服务,这就减少了系统负载。
本系统的核心就是互动电视主持人、参加人(观众)、互动计费装置三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即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详见图3B所示。
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如摄像机,用于实时采集主持人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向外提供并可收费;所述观众用户终端也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观众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以便与主持人交流。
为实现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在主控服务器组上装有两个互动装置:互动环境装置和互动计费装置。
互动环境装置是对用户和主控服务器而言的,即用户上网登录进本系统后,主控服务器组就可接收用户的控制命令,主控服务器组在接收到用户的命令后,系统通过内部调度,找出与该用户控制命令相关的信息,并返回给该用户,同时把相关信息记录入数据库,从而在服务器上为用户建立互动环境。
对于互动环境装置,包含创建互动电视装置,用于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参加互动电视装置,用于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和视频图像装置,用于处理视频图像的传输。
所谓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是指对于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他只要登录进本系统,就可以任意地创建自己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不受任何限制。其在系统中的具体位置参见图3A中所示,另外,其详细的创建互动电视的流程参见图4和图5中所述。
对于用户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是指对于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他只要登录进本系统,就可以任意地参加自己喜欢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不受任何限制。当然,一般来说,用户会根据该IP互动电视主持人在Internet上的财富指数来决定,因为这样,该用户才用利于自己在网络上的个人财富或价值的增长。用户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在系统中的具体位置参见图3A中所示,另外,其详细的参加互动电视的流程参见图6中所述。
同时,对于用户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还涉及到一个IP互动电视的查询/收藏流程,用户通过收藏,在系统后台有为该收藏匹配的装置,使得用户在下次登录后,取得关于该收藏的更优化的信息。关于该流程的详细信息参见图7中所述。
另外,在互动环境装置中,还有一个互动图像装置,给窄带视频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高清晰度应用方法和系统,通过它,用户还可以获得视频图像,它是在视频传输的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由系统在传输的视频图像中抓取一张图像,以提供给那些需要保存图像的用户,该用户在获得这些图像后,可以通过本系统,在参加互动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或退出节目后进行浏览。其具体的实现细节参见图7B所述。
对于互动计费装置是系统根据用户在Internet上进行资讯的流动后,由于该资讯信息的流动而产生的资讯费用由系统开放地进行计时、计费的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就可以对分布于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进行付费。关于该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和流程详细描述参见图3A中和图9A所述。
由于系统中有一个计费和付费装置,由此就衍生出IP个人帐户识别装置和IP个人财富指数(或者说价值指数)装置和网商指数装置。
对于IP个人账户帐户识别装置,他是用来识别用户目前个人账户上的大致的资金余额的一种标示方式(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其具体的实现细节详见图9B所示。
对于财富指数装置,用户通过它,就可以判断某个个人在网络上的个人财富指数,并据此可以选择与何人进行资讯讯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自己本人在Internet上的财富(或价值)的增长。关于财富(价值)指数装置的更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0和图11。
对于网商指数装置,是个人财富指数/累计时间的指数,通过IP互动电视网商指数,更确切地说明了用户在网上的活跃程度。其详细描述见图11B。
图2说明了本发明的IP互动电视系统的拓扑结构。为了实现互动电视主持人、参加人(观众)、互动计费装置三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图3A中4所示的互动关系,关于4详见图3B和C),即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同时,考虑到系统负载等方面的问题,系统将采用以下所述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主要存在三种流程关系:即在Internet上的分布式的用户群流程,主控服务器组流程和在Internet上的分布式转发服务器组流程,而在转发服务器组内部,又有转发服务器组召开端和发送端之分。
在本发明的系统拓扑结构中,位于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群通过注册登录与主控服务器组建立数据流流程关系,他们之间通过C/S模式交换信息。
转发服务器组也是先通过注册登录,把其相关信息记录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内,根据转发服务器的注册信息,主控服务器组内部通过调度和控制,与转发服务器组(包括召开端和发送端)建立数据流关系,进行双向通讯,同样也是采用C/S模式。
由于有主控服务器组的控制和参与,位于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群和同样位于Internet上的转发服务器组建立起逻辑控制关系和数据流的双向流动,实现通讯。
纵观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和拓扑结构,主控服务器组是起到了联系在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群和同样分布在Internet上的转发服务器组的纽带。通过他,分布在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转而与转发服务器组通讯,进而通过转发服务器组,再把用户的信息转发至另一个或另一群在Internet上的分布是用户。
这样,就从系统架构和系统拓扑结构中解决了本发明的IP互动电视系统的在分布式Internet上的运用。IP互动电视系统正是用来解决在目前Internet广泛使用的今天,如何使得以我为中心,让世界看到我,听到我的信息为目标的Internet上的多媒体应用。通过这种系统架构和系统拓扑结构,可以让在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高效和迅捷地建立起联系,而整个系统的负载较小,一旦用户建立起联系,主控服务器基本就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其他用户的请求;已建立起联系的用户就转而通过转发服务器为其转发信息。同时在主控服务器内部,还有计费和付费装置,通过它进行资讯计费和划拨,就实现了用户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的增长以及个人网商指数的增长。
这样,通过本系统拓扑结构,从系统框架上实现了分布式用户创建互动电视,分布式用户参加互动电视,另外,通过主控服务器的调度和控制,对这两者之间产生的资讯流动进行计费和付费,从而形成了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3A中的4,即图3B和C所示)。
在本系统中,其拓扑结构和总体架构是对等(peer-to-peer)结构与传统的C/S结构的结合,它不同于传统的C/S结构,是传统的C/S结构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从系统稳定的角度,无疑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且也有较好的系统拓展性,并且系统效率大大提升。
图3A说明了本系统的总体流程。通过对IP互动电视的流程说明,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对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总体架构和系统拓扑结构的一种实现方法,同时也更详细地了解系统实现的过程和一些细节。
在本发明的系统中,对于分布在Internet上的用户,为实现互动电视主持人、参加人(观众)、互动计费装置三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图3A中4所示的互动关系,关于4的更详细的说明见图3B和C),用户必须首先通过运行本系统的客户端软件,进行用户的注册,登录,身份验证等。
具体地说,用户必须首先在本系统的主控服务器端注册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省份:
●    地址:
●    登录密码:
●    邮件地址:
●    备注:
用户填好这些个人基本信息,就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注册信息,主控服务器在接收到新用户注册时,就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的客户基本资料表(userbaseinfo)插入一条记录,来记录用户这些基本信息,并给该用户分配一个系统唯一的ID号,即用户ID号,随即返回给该用户和用户已注册成功的信息,用户需要记录下主控服务器分配的ID识别号和登录用密码等信息,以便用户在登录时使用。
一旦用户注册成功,用户就可就可登录进本系统,这要用用户注册成功时主控服务器返回给该用户的ID号和用户自己设定的登录密码等信息向主控服务器提交用户登录指令,主控服务器在收到用户的要求登录进系统的指令后,就开始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即用用户提供的登录ID号和登录密码,查询在数据库的用户基本资料表中是否有相匹配的记录,如果有,则用户身份验证通过,系统就向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反之,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记录,则表明用户还未在本系统中注册,或者是提供了错误的用户ID和密码对进行登录,此时,系统向该用户返回登录失败的信息,用户就得注册或者提供正确的用户ID号和登录密码对,重新进行登录;
由于要实现对分布于Internet上的用户群提供信息转发服务,故在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不但要记录用户登录的ID号,还要对其套接字(Socket)通讯要使用的IP地址,套接字命令端口号,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等进行登记,记录进系统主控服务器数据库的普通用户登录信息表(normalloginfo)中。其中,用户ID号,IP地址,命令端口号等信息在用户登录时就可获得,此时,把该信息记录入普通用户登录信息表(插入一条新记录),在主控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的同时,把该用户的IP地址和命令端口号返回给用户,用户在自己本地记录下来;然后,用户再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注册登记)自己的音频端口和视频端口信息,以用户ID号为区分标志,主控服务器收到后,根据用户的ID号更新普通用户登录信息记录表,并向该用户返回,同样,用户在本地记录自己的音频和视频端口信息,以备后用。
同样,对于转发服务器的登录注册,其处理方式和方法与普通用户的方法相同,只不过转发服务器的登录信息是记录在特殊用户登录信息记录表(specialloginfo)中的。
考虑到目前宽带用户的大量增加,本系统的一个处理方式就是利用分布在Internet上的这些宽带用户的资源,把客户端和转发服务器绑定在一起,在登录进系统的普通用户中,客户端判定其是否为宽带用户,如果是宽带用户,就向主控服务器注册(在specialloginfo表中再插入一条记录)该特殊用户,这样该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提供的服务的同时,系统利用其宽带的带宽,把其作为转发服务器,在后台为其他用户提供信息转发服务。
这种转发服务方式,是为满足本发明系统框架和结构提出的一种解决转发服务器成本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藏粮于民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本发明系统的硬件成本的支出,他所要求的,只不过需要提供几台PC机来作为主控服务器,组成主控服务器组,来控制和协调一般的普通用户和转发服务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Internet上的数据流的成功转发服务及其调度。
当一用户终端成功登录进系统并成功在主控服务器上登记自己的信息后(即完成了本系统对用户身份的识别流程),就可向主控服务器提交创建自己的互动电视中心,或者参加别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
如果一个用户要想创建自己的IP互动电视中心,也就是系统如何处理分布在Internet上的用户开放地、任意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见图3A中所示),即用户要把自己的信息(声音和图像等)传送给其他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Internet用户,就可向主控服务器提交要创建互动电视中心的控制命令,用户只需要提供以下信息给主控服务器:
●    互动电视中心的名称:
●    其他用户参加互动电视的密码(如果有必要):
●    其他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时需要支付的单位时间的价格(如有必要):
主控服务器在收到该用户提交的控制命令后,通过系统中心服务器组的后台调度和控制,具体地说,是从特殊用户登录信息记录表(specialloginfo)中查找还没有被系统利用的空闲的资源----转发服务器,如果找到系统还有空闲的转发服务器资源,主控服务器就通过命令端口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要求其为该用户提供转发服务,当转发服务器收到该信息时,就为用户分配资源,如建音频和视频套接字,初始化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等,并根据主控服务器传来的发送信息的目标,填充发送目标队列,这样,一旦有用户发送信息到转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就根据其发送目标队列,依次把信息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所述由主控服务器分配的转发服务器可以为一级结构,即在主持人用户终端和观众用户终端之间只分配一级转发服务器,即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本身即相当于所述召开端,该转发服务器起发送端转发服务器的作用。转发服务器也可以为两级或多级结构。在本申请中只以两级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和发送端)为例说明本发明。
初始化转发服务器队列时,对于转发服务器召开端,需要把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信息和该IP互动电视中心创建人(主持人)的信息加到其发送目标队列中,这些信息包括:
●    主持人(或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D号:
●    主持人(或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主持人(或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号:
●    主持人(或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主持人(或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其中,以ID号作为信息的主关键字。
对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一旦有用户要加入该IP互动电视中心时,主控服务器就与该发送端通讯,把该用户的信息加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目标队列里,这些信息同样包括:
●    观众的ID号:
●    观众的IP地址:
●    观众的命令端口号:
●    观众的音频端口号:
●    观众的视频端口号:
同样,以ID号作为信息的主关键字。
当所有这些初始化信息处理完成后,主控服务器就把相应信息记录在数据库的表中,这些表包括:
●    IP互动电视中心信息表(meetinginfo):
●    IP互动电视中心计数信息表(meetcountinfo):
其中IP互动电视中心信息(meetinginfo)表主要是用来记录创建互动电视中心的用户的资料和转发服务器信息的资料的,其主要信息包括:
●    互动电视创建用户的ID号:
●    互动电视创建用户的名称:
●    互动电视创建用户的IP地址:
●    IP互动电视中心的名称:
●    其他用户参加该互动电视中心的密码(如有必要):
●    参加该互动电视中心单位时间的价格: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命令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而对于IP互动电视中心计数信息(meetcountinfo)表,主要是用来对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作负载平衡时用的,因为如果参加该用户创建的互动电视中心的其它用户较多,一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是不能满足其转发服务的,这时就得考虑要增加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系统就得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系统通过主控服务器组队转发服务器进行负载平衡的调度和控制,使系统更好地利用资源。在meetcountinfo表中记录的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中心的名称(系统以该名称作为标识):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控制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    已加入到该发送端的用户的数量:
其具体的信息见图11----互动电视中心信息数据库(meetinginfo)表。
当所有这些信息成功记录在主控服务器组的数据库中并处理完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信息队列后,主控服务器就向该用户返回创建IP互动电视成功的信息,同时,主控服务器还要向该用户返回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命令端口号,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以及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命令端口号,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等信息,用户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在用户本地记录下来,此时,该用户就可脱离与主控服务器的联系,把自己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控制命令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然后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通过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再通过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把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发送到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处,这样,就完成了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到IP互动电视参加人之间的信息转发和传输。
如果主控服务器在specialloginfo表中找不到足够的资源来为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主控服务器就向该用户返回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失败的信息,和失败的原因(系统资源不足)。用户可以再次提交该控制命令或控制命令。
这样,主持人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的过程结束,接下来,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创建人(主持人)就可通过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向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关于用户创建开放式的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详细流程见图4和图5所述以及见图3A中所示。
对于IP电视观众,他同样要经过系统注册,登录和系统对用户的身份识别等流程。
当其登录成功后,他可以查看IP互动电视名称,并可以选择一个加入,也可以收藏一些IP互动电视节目进自己的收藏夹,这样,当用户再次登录时,主控服务器都会主动地向这些用户发送该IP互动电视的最新的详细信息,所有这些,都是在主控服务器后台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控制命令自动完成的,再把相关信息记录在相关数据库中,在下次该用户登录时,发送到该用户。
当一个用户向主控服务器提交要参加IP互动电视(即成为IP互动电视的观众)的控制命令时,也就是系统如何处理分布在Internet上的用户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见图3A中所示,以及图6、图7中所述),他要向主控服务器提交要参加的IP互动电视的名称,在主控服务器收到用户这样的控制命令后,主控服务器通过后台调度和控制,根据用户提供的名称,在IP互动电视信息表(meetinginfo)中查找相应的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和发送端信息,找到后,再根据计数表(meetcountinfo)找到参加人数最少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命令控制端口,音频信息端口,视频控制端口等信息,然后主控服务器与该发送端通讯,把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的信息加入到这个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目标队列中,这些信息包括:参加人的ID号、IP地址、命令控制端口号、音频信息端口号、视频信息端口号等,其中,同样把用户的ID号作为主关键字。这样,发送端就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发到该IP地址和端口标识的节点上,即发到用户处。
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通讯成功完成后,主控服务器在数据库中记录下相关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在IP互动电视参加用户信息表(attendinfo)中插入一条新的纪录,记录的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的ID号:
●    IP互动电视名称:
●    参加用户的ID号:
●    参加用户的IP地址:
●    命令端口号:
●    音频端口号:
●    视频端口号等信息:
然后在计数表(meetcountinfo)中更新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用户计数。
当主控服务器把数据库相关记录更新后,主控服务器就要向该用户返回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IP地址: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命令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音频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视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命令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用户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在用户本地记录下这些信息,此时,用户就成功地参加了IP互动电视,也能够收到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发来的信息数据。关于用户开放地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详细流程见图6和图7所述。
同样,如果参加互动电视的用户要退出该互动电视节目,也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主控服务器通过后台调度和控制,再与相关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通讯,把该用户从发送端的发送目标队列中删除掉即可。也就断开了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的连接和流动。
另外,对于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而言,他一旦要结束该互动电视,当向主控服务器发送相关命令信息后,主控服务器就通知相关的转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包括召开端和发送端)就清除发送目标队列列表,释放相关资源并向主控服务器汇报自己本身的状态(空闲),以便主控服务器可根据情况重新对该转发服务器进行分配和调度。
通过以上操作和处理,成功地建立起了IP互动电视创建人,即IP互动电视主持人终端和IP互动电视观众终端之间的联系(即实现了图3A中所示的1的关系),可以实现他们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共享。
对于图3A中所示的1的逻辑关系,即分布在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可以毫无限制地创建自己的互动电视中心,另一方面,分布在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可以毫无限制地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然而,如果没有互动计费和付费装置,他们之间的资讯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个人的互动财富(或价值)指数。
所以,对本发明的系统而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系统如何自动处理IP互动资费的计费和付费问题(图3A中所示以及图9A所述)。通过他,可以实现IP互动电视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之间因为互动资讯的流动而产生的资费的流动记录和资费的划拔。也通过他,用户实现自己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的增长,并通过财富指数装置来标识和体现。关于财富指数装置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
对本系统的互动资费的计费是通过在主控服务器上安装一个互动计费装置来实现的。具体地说,IP互动电视中心创建人(主持人)是资费的收费方,而参加IP互动电视的观众是资费的付费方。IP互动电视主持人在创建互动电视时,就指定了其他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单位时间付费价格,并记录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的IP互动电视中心信息表(meetinginfo)中。当其他用户参加该互动电视节目时,主控服务器在交易记录表(bargaininfo)中,记录的信息包括:
●    收费方的ID号:
●    付费方的ID号:
●    单位时间付费价格:
●    付费开始时间:
●    付费结束时间:
●    计费付费标志:
其中,付费开始时间是从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时开始计时的,而付费结束时间是从用户离开该IP互动电视中心时的时间,其时间差就是要付费的时间段。
作为本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在主控服务器的后台运行有一个扫描程序,对数据库交易记录表(bargaininfo)进行循环扫描,一旦表中的某条记录是完整的(根据计费付费标志来判断),在主控服务器中就对该条记录进行计算处理等,并从IP个人账户中进行资金的划拔,完成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参加人)之间的资金流动。关于该计费付费装置的详细流程见图9A所述。
这样,通过互动计费/付费装置,就形成了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与本装置的联系(如图3A中的2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持人的因为提供信息资讯而应该收取的资费可以通过本计费装置记录下来;
另外一方面,互动电视观众与本计费装置也形成联系(如图3A中的3的关系),此时,用户因为参加互动电视而应该支出的资讯费用也记录下来了。
那么,系统通过1,2和3就形成了4(关于4,详见图3B和C)的互动关系,即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
在这之间,1,2,3缺一不可,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能形成4的这种互动关系。
利用本IP互动电视系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转发和数据库操作,就完成了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与互动电视观众之间的信息资讯的互动,以及在这种Internet上的分布式资讯交易时双方之间的资金流动。同时也就完成了个人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的增长和流动。
为了更好地体现用户在Internet上的个人财富和价值的增长,在本IP互动电视系统中,还涉及到一个IP互动指数(或叫IP个人价值指数)装置和个人网商指数装置,这些装置主要是用来记录用户在Internet上的互动指数(价值指数)和网商指数,通过它们,用户就可以判断其在Internet上的活跃程度,换言之,用户就可以知道其在网络上的财富和价值,这完全抛开了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等用户在Internet上一切不可确定的因素和个人登记无可查证的资料。
关于本装置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
下面就详细地说明本系统为实现图3B中所述的这种互动关系而采用的系统框架和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流程、用户开放地参加IP互动电视节目流程、系统开放地进行计费/付费流程以及由此产生的IP个人财富(或价值)指数的具体细节。
图3B说明了示于图3A的关键流程的详细步骤。在本图示中,主要说明关于图3A中的形成的互动关系4的更详细的流程步骤。
对于互动电视主持人、互动电视观众和互动计费付费装置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本着主控服务器记录第一优先(如图3B所示的4.1)和IP互动电视计费记录第二优先(如图3B所示的4.2)和)的原则,把最终形成的交易记录结果镜像显示到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处(如图3B所示的4.3)。
对于图中4.1,他通过用户互动进程的控制,即在用户刚参加一个IP互动电视节目时,如图3A所述,在主控服务器中生成一条新的关于双方开始交易的记录,并表明双方的互动应用服务正常,即用户(观众)能正常接收到主持人传来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同时,也能正常地向主持人和其他互动电视观众发送自己的音频和视频信息。
对于图中的4.2,通过与主控服务器的通讯,记录互动费用支出。在此,他本身的记录是第二优先的:即一旦在一预定的时间内,接收不到主持人的信息,就要向主控服务器发出通知,要求其停止计时和计费,另一方面,在主持人处的镜像记录也要停止计费,所以,通过第一和第二优先的原则,任何基于此计费的记录以此为基准,实现资费的计费和付费。同时,如果观众一旦又接收到主持人的信息,也要通知主控服务器,继续进行计时和计费,主控服务器又在数据库中记录下这些信息,另外,在主持人处的镜像记录也开始记录。
通过这样的一种“服务器的第一优先记录”处理,并通过对“观众记录第二优先”的处理,所有基于资讯费用的记录都是完整和可信的。那就是只要有资讯的流动,就会有资讯费用的记录,资讯流动停止,系统为之进行计时和计费的处理也停止。随后,系统通过服务器的这些记录,利用计费付费装置,实现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由于资讯讯息的流动而产生的资讯费用,通过对其进行计算和划拔,并用财富(价值)指数的增长体现出来。
在用户端,为实现这种“计费记录第二优先”的处理,他还必须要利用以下几个判断装置:
●    音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
●    视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
●    录音/发送正常判断装置;
●    视频采集/发送正常判断装置;
关于这几种判断装置的详细细节参见图3C中所述。
对于主持人的镜像记录,是以用户(观众)的记录为准,一旦用户接收信息或播放不正常,其计费过程停止(计时暂停),当用户能正常地接收和播放信息时,计费恢复(计时启动)。
这样,在互动电视支持人和互动电视观众处,只要有资讯的正常流动,资讯费用就会产生,资讯流动停止或流动异常,系统为之进行计时和计费的处理也停止,即不产生资讯费用,同时,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看到自己现在实际能收到或支出的资讯费用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数目。关于这一点,详见图3C中所述。
同时,在主控服务器中运行有计费/付费装置,通过他,在数据库中找出相应记录,进行计算和资金的划拔,这样,主持人和观众之间产生的资讯费用就成功地从其帐号中注入或扣除,也就实现了个人在网络上财富(价值)指数的增长。
图3C示于图3b的关键部分的更详细的细节。在本图示中,主要说明了关于图3B中的关键部分的详细细节,这些关键部分就是:用户端的几个判断装置以及收入/支出的动态显示装置。
具体地说,这几个判断装置是:
●    音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
●    视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
●    录音/发送正常判断装置;
●    视频采集/发送正常判断装置;
其中:音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是用来判断该观众是否能正常地接收主持人发来的音频信号,这通过音频端口号接收的数据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通过音频端口接收到音频数据,还要判断该用户端是否在正常地对此进行播放。
同样,视频正常播放判断装置是用来判断该观众是否能正常地接收主持人发来的视频信号,这通过视频端口号接收的数据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通过视频端口接收到视频数据,还要判断该用户端是否在正常地对此进行播放,即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以上两种装置是对用户收听资讯信息是否正常的判断处理,如果该观众此时是在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就要通过以下两种判断装置来处理。
录音/发送正常判断装置用来判断该用户向外发送音频数据时是否正常,这通过判断用户录音是否正常,继而判断录下来的音频数据是否能正常地发送出去。
视频采集/发送正常判断装置用来判断该用户向外发送视频数据时是否正常,这通过判断用户端在进行视频数据采集是否正常,继而判断采集来的视频数据是否能正常地发送出去。
所有这些判断的结果,如果是非正常的,就要通知主控服务器的计费付费装置,即向主控服务器发送一个信息包,其内容包括:
●    用户的ID号;
●    互动电视中心名称;
●    标志:是停止计费或是开始计费;
主控服务器在收到信息后,通知计费付费装置,然后计费付费装置根据用户传来的信息,通知计时装置启动计时或是停止计时,这样,也就控制了是否要付费的处理。
通过以上几种判断装置,就可以确定该用户在互动时是否正常地接收和发送数据,并根据情况通知主控服务器进行计时等,并把该用户的记录作为“第二优先”的处理。同时,对于服务器的记录作为第一优先处理。
这样,通过这两个优先,就能始终保证有关计费/付费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同时,也保证了由此而衍生出的IP个人财富(价值)指数的可信度。
另外,对于主持人客户端和用户(观众)客户端还有一个动态显示收入(对主持人)和动态显示支出(对观众)的装置,通过他,用户可以知道当前自己所处的状态,也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该装置中,如果用户的信息播放或信息发送是正常时,就在该用户端动态地显示出用户从参加该互动电视或创建该互动电视开始到目前的收支情况,他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如果信息发送不正常,则收支情况不会继续增长(即在这一段时间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
对于主持人,他所显示的是当前所有参加该互动电视的用户(观众)要付给他的资讯费用;对于互动电视观众,他所显示的是参加该互动电时节目需要付出的费用。
通过这些处理,就真正实现了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
图4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用户与主控服务器)。当有特殊用户(转发服务器)登录进本系统后,即系统有足够的转发服务器资源时,任何登录进本系统的用户就可以自己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了,系统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限制。这也表明了本系统对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的开放性,其在系统架构中的位置见图3A所示。
为了形成与观众的逻辑关系和与计费付费装置的逻辑关系,系统必须首先要创建的IP互动电视中心,通过这一实体,才能形成图3A中所示的逻辑关系1和逻辑关系2。下面在图4和图5中就详细地介绍用户/系统如何创建这一互动电视中心实体。
在图4中,主要说明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的用户和主控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控制流程,具体如下所述:
当一个登录进本系统的用户要创建自己的IP互动电视中心时,该用户首先要按下”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按钮,系统将弹出”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对话框,用户在向主控服务器提交创建命令之前,必须要填充创建信息,这包括:
●    创建的IP互动电视中心的名称;
●    其他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需要的密码(如果需要的话);
●    其他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需要在单位时间支付费用价格;
当用户填充了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在”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对话框中按下”创建”按钮,此时,用户程序即向主控服务器发送”创建”信息。
在按下”创建”按钮后,用户端程序在向主控服务器发送之前,首先要检查这些信息。如果用户填充的信息不足,用户端程序就提醒用户填充这些信息。其中,在本系统中,IP互动电视中心的名称和其他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在单位时间内所需支付的价格这两项是用户必须提供的。
在主控服务器中,当主控服务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这些信息时,通过命令分析,就进入系统后台处理,即进行调度和控制,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主控服务器首先要在转发服务器登录记录表(specialloginfo)中查找登录进本系统的转发服务器资源,通过表中的标志位判断是否有空闲(即还没有为其他用户提供服务的转发服务器)的服务器(至少要有两个转发服务器,一个作为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另外一个作为IP互动电视中心的信息发送端),系统如果没有空闲的转发服务器资源,主控服务器就向该用户返回系统转发服务器资源不足,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失败的返回信息。
如果系统有空闲的转发服务器资源,在主控服务器后台,找出系统登记的信息,如该转发服务器的IP地址,命令控制端口信息等,然后,系统就向其中一个IP地址和端口(即其中的一台转发服务器,因为IP和端口可以唯一标识一台服务器)发送创建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命令请求,把该转发服务器作为本IP互动电视中心的召开端服务器,同时向另外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发送创建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请求,把该转发服务器作为本IP互动电视中心的发送端服务器。
当召开端和发送端服务器接收到主控服务器的命令请求时,在内部进行处理和调度等,完成后,向主控服务器返回结果(这些处理过程详见图5所述)。
当主控服务器收到转发服务器的处理结果后,如果转发服务器处理失败(只要其中一个失败),主控服务器就向用户返回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失败的信息。
如果转发服务器处理成功,主控服务器就要与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再次进行通讯,把用户信息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信息发送到召开端,这些信息包括:
●    ID号;
●    IP地址;
●    命令端口号;
●    音频端口号;
●    视频端口号;
召开端把这些信息加入到发送信息目标队列,这样,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就可把接收的信息发送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和该用户(即IP互动电视主持人)处,系统再通过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发到IP互动电视观众处(所以对于IP互动电视节目的观众信息就要加入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中,关于这一点,在图6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主控服务器接下来要作的事就是把这些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具体地说要用到meetinginfo表,meetcountinfo表,以便用户在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时查询和使用,特别是主控服务器要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进行通讯,把参加人的信息加入到发送端的发送信息队列中。
对于meetinginfo表,他主要用来记录IP互动电视中心的信息,如主持人ID,IP,IP互动电视中心名称等信息。该表结构的详细说明见图12。
对于meetcountinfo表,系统用该表来对新加入到IP互动电视中心的观众进行负载平衡(关于系统如何作负载平衡,详见图6中所述),进而分配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并把该观众加到该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对列中。
当主控服务器记录下所有这些信息入数据库后,接下来就要向用户返回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成功的信息,还包括: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转发命令控制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转发命令控制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用户(此时是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端程序在本地记录下这些信息,这样该用户的IP互动电视中心就创建完成,该用户(主持人)就可以向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并通过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进而通过发送端发送到用户(即IP互动电视观众)处,从而实现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发送。关于数据流流程参见图8中所述。
图5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
当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时,主控服务器通过命令控制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转发服务器通过内部的调度和控制,为该用户创建的IP互动电视中心分配转发资源,当用户结束该IP互动电视中心时,主控服务器就通知转发服务器释放已分配的资源,系统就可再次调度该服务器为其他用户服务。对于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之间的其他通讯,其实现的流程基本相同:即转发服务器根据主控服务器传来的不同控制命令,作相应的处理,其具体的流程如下所述:
当主控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创建命令时,主控服务器首先进行命令分析,进入后台处理,进行内部的调度和控制(见图3A中所述)。然后就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
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时,主控服务器首先要确定与之通讯的是召开端服务器或是发送端服务器,并发送不同的控制命令。
对于发送端服务器,主控服务器要求其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发送端转发服务器,该转发服务器接收到该命令后,首先为该IP互动中心分配资源,这包括:
●    初始化清空发送信息目标队列;
●    激活转发服务;
当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把这些信息处理成功后,就向主控服务器发送处理成功信息,表明发送端转发服务器准备就绪,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转发服务了。此时,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已经创建(或者说分配)成功。
对于召开端服务器,主控服务器要求其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转发服务器,该转发服务器接收到该控制命令时,首先为该IP互动中心分配资源,这包括:
●    初始化清空发送信息目标队列;
●    激活转发服务;
当转发服务器召开端把这些信息处理成功后,就向主控服务器发送处理成功的信息,表明召开端转发服务器资源分配成功,可以接收和转发音频和视频信息,但对召开端而言,还要等待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信息,并把他们加入到发送目标队列中。
当主控服务器接收到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和发送端都创建成功的返回信息后,主控服务器就向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登记要发送信息的目的地,这包括IP互动电视中心创建人(主持人)信息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信息,这些信息是:
●    用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D号:
●    用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用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号:
●    用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端口号:
●    用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端口号:
在这些信息中,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信息目标队列把ID号作为其关键字,如果该IP互动电视节目支持人的IP地址、命令端口、音频端口、视频端口有变动时,系统就通过主控服务器控制,并向该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控制命令,命令信息包括:
●    ID号
●    IP地址;
●    命令端口;
●    音频端口;
●    视频端口;
此时,转发服务器召开端根据传来的ID号来定位发送信息目标队列,然后把该ID标记的信息用新传来的信息更新。
如果系统根据参加观众的多少作负载平衡时,又新增加了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则同样要通过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召开端进行通讯,把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信息(如上所述,包括ID、IP地址、端口信息)加入到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信息发送目标队列,这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就可以把信息发送到新增加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再通过该发送端,把信息转发到加入到该发送端的IP互动电视观众处。关于主控服务器在用户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时作负载平衡的详细细节参见图6中所述。
当主控服务器把这些信息成功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后,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的通讯就完成了。
至此,系统通过以上图和图中所描述的详细流程和处理装置,用户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完成,该创建人就可利用该IP互动电视中心与分布在Internet上的其他用户进行个人资讯的沟通与交流了。也就是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本身的音频和视频信息首先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召开端,转发服务器召开端查找填充到自己发送信息目标队列的信息,循环找出接收到的信息要转发到的目的地(在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其发送信息目的地包括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信息,这些信息包括IP地址,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等,然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就把接收到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转发到相应的IP地址对应的音频端口和视频端口处,即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或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处),同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在接收到音频和视频信息时,查找填充到自己发送信息目标队列的信息,循环找出接收到的信息要转发到的目的地(在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其发送信息目的地包括所有加入到该发送端的IP互动电视观众)信息,这些信息包括IP地址,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等,然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就把接收到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转发到相应的IP地址对应的音频端口和视频端口处,即IP互动电视观众处。
通过成功创建互动中心这一实体,就为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1和逻辑关系2创造了条件,一旦有用户加入到该IP互动电视节目中,就可以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1,另外,一旦系统的计费/付费装置启动,就会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2。
图6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主控服务器,观众与转发服务器)。
对于要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的用户(即成为IP互动电视观众),他同样首先要经过在本系统中注册,然后登录进本系统,当然系统要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识别验证等流程。关于这些过程或流程的说明参见图3A中所述。
因为在本系统中,对于分布在Internet上的任何用户而言,他都可以通过本系统加入到任何用户创建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所以说是开放的,对于用户的加入没有任何限制(当然他同样得注册和登录本系统)。关于用户参加IP互动电视节目在本系统架构中的位置如图3A所示。
为了形成与主持人的逻辑关系和与计费付费装置的逻辑关系,系统允许任何用户加入IP互动电视中心,通过用户的加入,才能形成图3A中所示的逻辑关系1和逻辑关系3。下面就详细地介绍用户/系统如何自由地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
当一个用户登录成功后,他不仅可以查看IP互动电视名称,并可以选择一个加入,也可以收藏一些IP互动电视节目进自己的收藏夹,这样,当用户再次登录时,主控服务器都会主动地向这些用户发送该IP互动电视的最新的详细信息,所有这些,都是在主控服务器后台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况自动完成的,并把相关信息结果记录在相关数据库中,在下次该用户登录时,通知该用户。关于查询和收藏的细节见图7所述。
当一个用户要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时,他首先要向主控服务器提交要参加IP互动电视(即成为IP互动电视的观众)的控制命令,并且要向主控服务器提交以下信息:
●    该用户的ID身份识别号;
●    要参加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名称;
在主控服务器收到用户命令后,主控服务器通过后台调度和控制,即根据用户提供的名称,在IP互动电视信息表(meetinginfo)中查找,其条件为:f_meetname等于用户提供的IP互动电视的名称。
当找到记录后,同时还要找出该条记录中相应的主持人以及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和发送端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IP地址: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命令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音频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视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命令控制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控制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
然后,系统要作用户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的负载平衡调度,就是说,通过系统对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作负载平衡处理和调度,新加入的IP互动电视观众将被加入到参加人数最少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中。
对于负载平衡,主控服务器首先根据发送端的计数表(meetcountinfo)找到参加人数最少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那条记录,并查询出相关信息,这包括:
●    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号;
然后主控服务器与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进行通讯(通过IP地址和命令端口号可唯一标识一台PC,即服务器),把要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用户的信息加入到这个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中,这些信息包括:
●    参加人的ID号:
●    参加人的IP地址:
●    参加人的命令控制端口号
●    参加人的音频信息端口号
●    参加人的视频信息端口号
其中,在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中把该用户的ID号作为主关键字。这样,发送端就会把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从发送信息目标队列中循环找出信息转发的目的地)转发到该IP地址和端口标识的节点上,即发到用户处。
另外,如果在用户要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时,系统为该互动电视分配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已满,即发送端的负载已达到最大状态,系统此时就必须为该IP互动电视中心再分配一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为其提供服务。
这时,系统就要在特殊用户登录记录表中查询有无空闲资源,如果没有空闲资源,则系统向用户返回因系统资源不足而加入该IP互动电视节目失败的信息。如果系统还有空闲的资源,选中一个作为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又一个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并找出以下信息:
●    ID号;
●    IP地址;
●    命令控制端口;
●    音频转发端口;
●    视频转发端口;
主控服务器就通过命令端口与该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要求其作为发送端为该IP互动电视中心提供信息转发服务,当该转发服务器收到该信息时,就为IP互动电视中心分配资源,如激活音频和视频套接字,初始化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等,然后向主控服务器返回成功信息,此时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准备就绪。
当主控服务器收到该转发服务器准备就绪的信息,就向该发送端发送要加入互动电视节目的用户的信息,这同样包括:
●    参加人的ID号:
●    参加人的IP地址:
●    参加人的命令控制端口号
●    参加人的音频信息端口号
●    参加人的视频信息端口号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根据主控服务器传来的发送目标信息,填充到发送目标队列,这样,一旦有信息发送到该转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就根据其发送目标队列,依次把信息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当主控服务器与转发服务器发送端通讯成功完成后,主控服务器就要在数据库中记录下相关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在IP互动电视参加用户信息表(attendinfo)中插入一条新的纪录,记录的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的ID号:
●    IP互动电视名称:
●    参加用户的ID号:
●    参加用户的IP地址:
●    参加用户的命令端口号:
●    参加用户的音频端口号:
●    参加用户的视频端口号:
然后在计数表(meetcountinfo)中更新该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发送用户计数(加1),如果是新分配的一台转发服务器,就要在该表中新插入一条记录(其用户计数为1)。
当主控服务器把数据库相关记录更新后,主控服务器就要向该用户返回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IP地址: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命令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音频端口号:
●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视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命令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召开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IP地址: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命令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音频转发端口号:
●    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视频转发端口号:
用户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用户端程序在本地记录下这些信息,此时,用户就成功地参加了该IP互动电视,也能够收到该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发来的信息数据。
同样,如果参加互动电视的用户要退出该互动电视节目,也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主控服务器通过后台调度和控制,再与相关的转发服务器发送端通讯,把该用户从发送端的发送目标队列中删除掉即可(以用户的ID号唯一标识)。也就断开了转发服务器发送端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的连接和流动。
用户如果成功参加了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就为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1和逻辑关系3创造了条件,一旦用户加入到该IP互动电视节目中,就可以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1,另外,一旦系统的计费/付费装置启动,就会形成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3。
同样,通过图4、图5说明的用户创建互动电视中心,以及在图6中说明的用户参加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已经形成了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1,如果系统的计费/付费装置启动,就可以产生图3A中所述的逻辑关系4(详见图3B和C),即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从而实现个人财富(价值)指数的增长。
图7说明了用户开放地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图(观众、查询/收藏与主控服务器)。
IP互动电视中心的查询/收藏就是在主控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查找已在主控服务器上登记的已创建好的IP互动电视节目,然后再传给用户,如果用户对某个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感兴趣,就可以进行收藏,这时,主控服务器把这些用户感兴趣的IP互动电视节目信息内容发送给用户,用户存储在自己本地,以便可以进行离线浏览或在下次登录时能够收到关于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最新信息。具体如下所述:
用户登录进本系统后(当然要经过身份识别等处理过程),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查询IP互动电视中心的节目的控制命令,这首先要经过用户互动环境装置发送到主控服务器。
当主控服务器收到该信息后,同样经过互动环境装置,进入后台控制、调度和处理:
首先到IP互动电视中心信息记录表(meetinginfo)中去查询,即把用户需要的信息查询出来,然后返回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
●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名称:
●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名称:
●单位时间价格等信息:
主控服务器把这些信息查询出来后,发送给用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把自己感兴趣的IP互动电视节目收藏下来,以便可以进行离线浏览或在下次登录时能够收到关于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最新信息。
当用户要收藏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时,首先选定一个节目,通过用户互动环境装置,向主控服务器发送该控制命令信息。
当主控服务器收到该控制命令信息后,根据用户要收藏的IP互动电视的名称在IP互动电视中心信息记录表中去查找,找到后,主控服务器通过IP收藏装置记录相关信息并发送到用户处,用户在本地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自己本地离线浏览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了。
另一方面,用户通过收藏,主控服务器运用IP收藏装置在数据库里记录用户关于收藏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用户ID号:
●    被收藏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名称:
●    IP互动电视主持人信息:
●    收藏目录ID号:
●    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而在主控服务器后台,同样还运行有一个匹配装置,他的作用就是循环地去扫描记录IP互动电视收藏用户信息表和IP互动电视信息记录表,把二者的信息进行匹配,把关于该用户的收藏的最优化的信息记录下来,形成IP收藏通知信息,并通过该IP收藏装置,当用户在线时,及时地通知用户有最新的信息。这也是本系统互动的另外一个层面。
图7B说明了互动视频图像装置的详细流程。在本图中,主要说明了系统处理视频图像的一些细节,通过它们,系统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由在本系统传输期间的一些视频信息中,抓取一幅图像,以传给那些需要图像的用户,用户在收到图像后,保存在本地以便离开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时进行浏览或者直接在用户的屏幕上显示该图像。
在本视频图像装置中,基本涉及到了用户,主控服务器,转发服务器等本系统的几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通讯和控制,而这些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在其他图示中有更详细的说明,这里主要说明本装置的实现和流程的细节问题:
首先,用户必须要向主控服务器登记自己需要图像的请求,当然是以该用户的ID号作为标识,当主控服务器收到用户的请求后,就要通过内部的调度和控制,在数据库中以该ID来定位记录,查询该用户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该用户所在的转发服务器的ID号;
●    该用户所在的转发服务器的IP地址;
●    该用尸所在的转发服务器的命令控制端口;
当主控服务器查询初这些信息后,就通知该用户参加互动电视节目时所在的转发服务器(以上查询出的IP地址和命令端口)。
转发服务器在收到主控服务器的通知请求后,就以该用户的ID号标识,从该服务器的信息发送队列中取出用户的信息,并更新用户的信息需求,即把该ID标识的用户作上标志,表明该用户需要视频图像信息。
当转发服务器更新该队列记录后,就向主控服务器返回,主控服务器接收到该返回信息后,就在数据库中记录下该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然后再向提出该请求的用户返回成功信息,或者返回失败信息。用户接收到该成功信息后,就可以再自己本地保存系统定时抓取的视频图像,并通过该用户的控制,要么实时地把这些图像显示出来,要么在离开互动电视节目后浏览。
另一方面,当转发服务器在接收到视频信息时,首先判断该次接收到的视频信息是否是视频图像,如果是视频图像,转发服务器就循环从自己要发送信息的目的队列中找出需要视频图像的用户信息进行发送,这些信息包括:
●    用户ID号;
●    用户需求信息标识;
●    用户IP地址;
●    用户视频端口号;
●    用户音频端口号;
当转发服务器找出这些信息后,根据用户需求信息标识和要转发的信息类别来判断是否要发给该用户,如果要发送,就把该信息发送到找出的IP地址和相应的端口处,即该用户处。
在用户端,当接收到的信息是视频图像信息时,他首先在本地把该图像保存下来,然后根据用户的控制,可以把接收到的这些视频图像信息实时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也可以在用户离开该IP互动电视节目后,在自己本地进行离线浏览。
这样,通过本视频图像装置,给窄带视频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高清晰度应用方法,不仅能让用户在参加IP互动电视节目时看到动态的视频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保存一些视频图像,以供离线浏览或作为永久参考。
图7C说明了宽带判断装置流程。在本图中,主要说明了系统为了利用宽带用户的资源而采用的一种”藏粮于民”的装置,通过他,转发服务器就可以在宽带用户的后台进行信息的转发服务。
本装置是在用户成功登录进本系统并在用户完成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后启动本装置的,具体流程如下所述:
本装置首先判断该用户目前的网络状态是否是宽带网络,也就是判断该用户的网络带宽,当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512K),就可以认该用户为宽带用户,系统可以在其后台进行服务信息的转发,同时又不会影响该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因为其网络带宽足够)。当然,如果系统经判断后确定该用户不是宽带用户,则本装置关闭,这一处理过程结束。
如果该用户是宽带用户,则在该用户端为了实现其进行信息的转发服务,首先要创建三个通讯套接字:
●    命令控制套接字;
●    音频转发套接字;
●    视频转发套接字;
当用户端程序创建好这些套接字后,就要向主控服务器进行注册登记,表明该用户可以在其后台作为转发服务器,为其他用户提供信息转发服务。
此时,在用户段记录该转发服务器的ID号,可以该用户的ID号,外加上一个标识(如在用户的ID号后加一个’S’),这样,该转发服务器在系统中也有一个唯一的标识ID号。
当用户端程序处理完成后,就要向主控服务器发出登记指令,即要用刚刚创建的三个套接字分别注册登记该用户用于转发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该转发服务器的ID号;
●    转发服务控制命令端口号;
●    转发服务音频端口号;
●    转发服务视频端口号;
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套接字,均向主控服务器的套接字命令控制端口发出登记命令,并以用户端字指定的转发服务器唯一ID标识号来进行标识主控服务器收到的命令属于那个转发服务器发出的,同样,在主控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也是用该ID号来标识的。
主控服务器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就在数据库中记录下来,当所有的这些信息都登记好以后,主控服务器把该条记录信息的标志位置位,标识该转发服务器可以进行转发服务了。在系统进行调度时,就从该记录表中找出信息并处理。
当然,主控服务器还要把这些登记信息返回给用户端,用户端程序同时也要记录下这些信息。
至此,宽带判断装置的处理过程结束,在该用户的后台,就可以进行服务信息的转发服务了。
图8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整体数据流程图(主持人,观众与转发服务器)。
在本图示中,主要说明互动电视节目支持人和互动电视观众之间的资讯数据流动的流程,即图3A中的逻辑关系1之间的数据流动过程。
一旦IP互动电视中创建完成,同时又有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中心(即该IP互动电视中心有观众)时,他们之间(即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的数据流动与主控服务器完全没有关系,他只是通过转发服务器进行信息的转发,即把主持人的信息发给观众,或者把观众的信息发给主持人和其他观众。这样,通过本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系统拓扑关系,就实现了系统的目标:既让我能考到世界,又能让世界看到我!
在本系统的数据流动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是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向IP互动电视观众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又能让IP互动电视观众向IP互动电视主持人和其他IP互动电视观众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同时,对于这些音频和视频信息,还允许一个以上相应信息的叠加,具体的数据流程如下:
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发送信息时,他把自己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发送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召开端接收到该音频和视频信息时,就察看自己内部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循环从队列中取出发送目的地,把信息发送到目的地。
在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其发送信息目标队列包括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目的地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的目的地,而当是主持人在发送信息时,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就不会把信息发送到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处,而只是发送到转发服务器发送端。
当转发服务器发送端收到该音频和视频信息时,就察看自己内部的发送信息目标队列,循环从队列中取出发送目的地,把信息发送到目的地。
在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其发送信息目标队列只包括IP互动电视观众的目的地。这样,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就把该音频和视频信息发送IP互动电视观众处。
IP互动电视观众需要发送信息或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要求观众发送信息时,此时,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作为控制中心,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和调度。
当IP互动电视观众需要发送信息时,他首先向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的命令控制端口发送一个要求发送信息命令,主持人收到该命令时,如果同意,则向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一个控制命令,表明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在此之后收到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要向主持人发送,同时,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还要向发出该要求的观众发送一个同意信息,当该观众收到同意信息后,他首先向自己所在的主服务器发送端发送一个控制命令,表明在此之后的收到的音频和视频信息不向该观众发送,然后,该观众就可向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这样,该观众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就通过转发服务器召开端发送到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处和转发服务器发送端,然后,通过转发服务器发送端就把该观众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转发到其他IP互动电视观众处。
对于结束该观众的信息发送过程,其处理的流程相似,只不过控制命令相反而已。
图9A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的计费/付费装置流程。本发明的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对分布于Internet上的这种用户的资讯交流时,所产生的相应的资费的流动及其计费付费处理装置流程,通过他,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之间不仅能成功地进行资讯的互动,而且还能进行由此所产生的资费的互动。实现用户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的增长(即IP互动价值值数)。关于本系统的价值指数(或者说财富指数)装置详见图10和图11中所述。
也就是在系统启动该计费/付费装置后,他不仅实现了与主持人的逻辑关系(即图3A中的逻辑关系2),也实现了与互动电视观众的逻辑关系(即图3A中的逻辑关系3),同时,通过图4、图5和图6的描述,也就实现了本系统的核心:图3A中的逻辑关系4(详见图3B和C),即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互动电视,任何用户也可以参加互动电视,然后,通过互动计费装置,互动电视主持人还能够从任何参加其互动电视的观众处收到资讯费用。实现个人财富或价值指数的增长。
对于本系统的计费付费过程现简单的描述如下,而其较详细的描述请参考另外一个”关于在Internet上的一种计费/付费/讨价还价方法”专利。
在本系统中,如果一个用户成功地创建了一个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其具体的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流程参见图4和图5中所述),而当另外一个用户成为IP互动电视节目的一个观众(既成功参加一个IP互动电视节目,关于用户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的详细流程参见图6和图7中所述)时,在主控服务器里有一个用户交易记录表(bargaininfo)记录下该观众的交易信息,包括:
●    收费方ID号:
●    付费方ID号:
●    单位时间付费价格: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标志位:
在用户一开始加入IP互动电视节目时,主控服务器就在bargaininfo表中插入一条新纪录,其中,
●    “收费方的ID号”字段就用用户参加的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ID号来填充;
●    “付费方的ID号”字段就用参加该IP互动电视节目的用户(即该IP互动电视观众)的ID号来填充;
●    单位时间付费价格是指该IP互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创建该IP互动电视节目时,所指定的其他用户参加本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所需要在单位时间内付出的价格;
●    “开始时间”字段就是用户成功加入本IP互动电视节目时系统的当前时间;
●    当用户离开该IP互动节目或主持人结束该节目时,系统就更新该条记录,以系统此时的时间填充表中“结束时间”字段,并更新标志位;
这样,该条涉及到IP互动电视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易记录就形成了,并且当标志位复位(为1)时,即“结束时间”字段已填充数据,这样就产生了一条完整的交易记录。
同时,在本系统主控服务器的后台运行一个扫描程序,对数据库交易记录表(bargaininfo)进行循环扫描,一旦表中的某条记录是完整的(根据计费付费标志字段来判断),在主控服务器中就对该条记录进行处理。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系统取出该条记录的各个字段,包括:
●    收费方ID号:
●    付费方ID号:
●    单位时间付费价格: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标志位:
然后,系统开始计算该次交易产生的费用总额,其方法是:
①    计算出时间差: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②    转换单位:把时间差转换成以“分钟”为单位,因为单位时间付费价格是指每分钟的付费价格;
③    得出费用总额:用单位时间付费价格乘以时间差;
当计算成功完成后,系统首先在付费情况记录表中生成一条新记录,记录的信息包括:
●    收费方ID号:
●    付费方ID号:
●    付费总额:
●    标志位:
其中,收费方ID号即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的ID号;付费方ID号即IP互动电视中心观众的ID号;付费总额就是刚刚计算出来的费用总额;标志位在新插入记录时为“0”值。
当系统成功地在付费情况记录表中插入该条记录后,就要把在交易信息记录表中的相应记录备份,写入交易信息备份表,以备以后查询用。在该备份表中,除了要记录交易信息表的所有内容外,还要记录该条信息的创建时间,创建时间就用插入该条备份记录时的系统时间来填充。
当系统为该条交易信息作了备份以后,就还要从交易信息记录表中删除该条记录。
这样,系统的计费流程就处理完毕。
接下来,系统就要进行付费的处理,这就要从付费情况记录表中查询出应付费总额,以及收费方、付费方ID号,然后,系统就从付费方的IP个人帐号中扣除应付费的金额,然后在收费方的IP个人帐号中加入相应的资金。这样就完成了付费资金的划拨操作。
当资金成功划拔后,系统还要对付费情况记录表的相应记录进行备份,并在备份成功后,从付情况记录表删除相应记录。
至此,系统的计费和付费流程全部结束。也成功完成IP互动电视创建人(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参加人)之间的资金流动。并通过这种资金的流动,成功地实现了分布在Internet上的分布式用户的个人财富和价值的增长。
对于这种财富和价值,系统是通过财富指数(或价值指数)装置体现出来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在自己本地,查询其他用户或者自己本人的财富指数(或者价值指数),通过它,用户就可以判断其在Internet上的活跃程度,换言之,用户就可以知道其在网络上的财富和价值,这完全抛开了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等用户在Internet上一切不可确定的因素和个人登记无可查证的资料。关于IP个人价值指数装置的更详细信息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
图9B说明了IP个人账户识别装置。在本图示中,祥细说明了用户的个人账户识别的处理过程,通过他,用户就可以知道与之进行资讯交流的用户的个人账户资金的大致情况,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应该断开或继续与他进行资讯的交易。这也是对于计费和付费装置的一种辅助手段或装置。
其具体实现的过程如下:
当用户要加入IP互动电视节目时,它可以去察看主持人或其他用户的个人账户的大致情况,这是通过与主控服务器进行通讯来完成的。当主控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他就到用户的账户资金记录表中去查询,并把查询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在用户端,程序就根据该用户的具体情况,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如在本系统中,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十元以下,就用红色显示出来,表明用户的账户余额不足以进行长时间的资讯交流或交易;如果用户的账户余额在一百元以下,就用黄色显示出来,表明用户的账户余额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资讯交流或交易;如果用户的账户余额在一百元以上,就用绿色显示出来,表明用户的账户余额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资讯交流或交易,用户可以放心地与之进行资讯讯息的共享。
同时,当用户加入IP互动电视节目后,用户的这种帐户资金的变动情况会动态地显示。那就是,在这种资讯交流和交易中,通过计费/付费装置,用户能够实时地知到用户帐户资金的大致情况。例如,如果因为用户的费用支出,其帐户资金如果减少到十元以下,在其他与之相关的用户处,就会看到该用户的状态由黄色变为红色,以此类推,其他用户就会识别出该用户的资金大致情况。
同理,对于用户本人的资金情况,在其界面上也是通过颜色来显示的。如果为红色,表明资金不足,应该及时去充值等。充值后,系统就会根据充值情况,其状态就会由红色变为黄色或绿色。
系统通过这种个人账户识别装置,一方面,为用户选择资讯交易的时候提供参考,也能在交易的过程中看到用户帐户资金的大致情况,保证了用户资金的正常流动。另一方面,用户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资金状况,及时进行充值。
图10A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用户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装置的详细流程。
在本装置中,主要涉及到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用户端,一部分是在主控服务器端,以下就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
对于主控服务器端,有一个用来记录用户IP财富指数(价值指数)的数据库表(personnetinfo),关于该表的详细信息参见图11的说明。
在本系统的帐务模块中,当系统计算出用户的收入和支出的资讯费用时,主控服务器就要在该表中生成一条记录或更新一条旧记录,即系统首先以用户的ID号定位记录,在IP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表中进行查询,如果找到记录,就读出该记录的f_userpaynum、f_userrecvnum和f_usersumnum字段的值,然后根据该用户是支出或收入,分别更新f_userpaynum或f_userrecvnum字段的值,即用查询出的值加上新产生的值,最后,还要更新f_usersumnum字段,同样也是用查询出的值加上新产生的值。
如果在该表中用户(以ID号定位)没有记录,则系统要新插入一条新记录,用新产生的值去填充f_userpaynum或f_userrecvnum,以及f_usersumnum字段。
对于在用户端,他通过向主控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查询出用户的IP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并负责显示出来,此时,用户要向主控服务器提供要查询的用户的ID号即可。
主控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的命令后,通过本身的控制和调度,然后进入后台,去查询主控服务器的用户IP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记录表(以用户提供的ID号来定位记录),查询出指定用户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后,主控服务器再把该信息返回给用户。
当用户端程序收到主控服务器的返回信息后,就把该信息显示出来,用户就可以知道刚刚查询的用户的IP财富指数(或价值指数),而不管该用户的其他具体信息,就可以判定其在Internet上的财富和价值,并据此选择要与之进行资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便更快提高自己在网络上的财富和价值。
图10B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用户网商指数装置在主控服务器上的处理流程,而关于主控服务器和用户的交互流程与财富指数装置流程相似,请参见图10A中的描述。
当主控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命令后,首先对用户的命令进行分析,然后进入服务器后台调度处理,进行网商指数的计算并向该用户返回。具体地说,是按下述的处理过程来处理的:
主控服务器从用户的财富指数记录表中查询该用户的个人网上财富指数,包括:
●    该用户收入互动指数;
●    该用户支出互动指数;
●    该用户总的互动指数;
其中,是以要查询用户的ID号来定位表中的记录的。
当查询出这些信息后,主控服务器还要查询出该用户从在系统系统中注册到目前总的累计时间(天数),即先从用户注册数据表中查询出其注册的时间,然后取出系统时间,两者的差即为该用户在系统中累计时间(天数)。
当主控服务器获得这些值之后,就可以进行IP互动电视个人网商的计算:
●    个人收入网商指数:收入互动指数/累计时间;
●    个人支出网商指数:支出互动指数/累计时间;
●    个人总的网商指数:总的互动指数/累计时间;
主控服务器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值,然后向用户返回,用户在本地记录并显示出来。
以上主要说明了关于网商在主控服务器端的处理流程,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处理,参见图10A所示,两者的处理过程(或流程)是相似的。
这样,通过IP互动电视个人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和IP互动电视网商指数,更确切地说明了用户在网上的活跃程度,体现出该用户在网上的个人财富和价值的增长。
图11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财富指数(价值指数)表(personnetinfo)的详细结构。用户在Internet上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信息是记录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用户IP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基本信息表(personnetinfo)中的,如下所示:
personnetinfo表结构/字段说明
字段名 字段说明 备注
f_index 用来记录用户登录信息记录索引号
f_userid 用来记录用户身份识别ID号 主关键字
f_userpaynum 用来记录用户支出财富指数(价值指数)
f_userrecvnum 用来记录用户收入财富指数(价值指数)
f_usersumnum 用来记录用户总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
f_flag 用来记录用户标志信息
在该数据库表中,对每一个字段都需要记录,当然,最终显示的是用户总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所以,f_userpaynum字段和f_userrecvnum字段可以为空,而在f_usersumnum字段中记录用户总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即可。这样,在用户查询时,就可得到f_usersumnum字段值。
在该数据库表中,是在计费、付费部分程序根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或更新该表的相应记录的:
●    f_index字段是在插入新记录时,数据库自动递增加入的记录索引号;
●    f_userid字段是用用户的个人在本系统中的唯一ID身份识别号来填充的;
●    f_userpaynum字段是用来记录用户在本系统中支出资费时所增加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值;
●    f_userrecvnum字段是用来记录用户在本系统中收入资费时所增加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值;
●    f_usersumnum字段是用来记录用户在本系统中支出/收入资费累计所增加的财富指数(价值指数)值(其值等于f_userpaynum与f_userrecvnum字段的和);
●    f_flag用来标记用户信息,以便程序在处理过程中标识用户个人信息;
对于personnetinfo表结构/字段的说明如下:
●    f_index:       int;
●    f_userid:      int;
●    f_userpaynum:  int;
●    f_userrecvnum: int;
●    f_usersumnum:  int;
●    f_flag:        char(1)。
图12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meetinginfo)。
用户创建的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详细信息是记录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的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信息表(meetinginfo)中的,具体如下所示:
meetinginfo表结构/字段说明
字段名    字段说明 备注
F_index    记录索引号
F_meetingname    IP互动电视中心名称 主关键字
F_emcee    IP动电视中心主持人名字
F_emceeid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ID号
F_emceeip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IP地址
f_emceecomm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命令端口号
f_emceesound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音频端口号
f_emceevideo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视频端口号
F_password  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密码
F_price  IP互动电视中心单位时间价格
F_openip  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IP地址
F_opencomm  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命令端口号
f_opensound  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音频端口号
f_openvideo  IP互动电视中心召开端视频端口号
F_sendip  IP互动电视中心发送端IP地址
F_sendcomm  IP互动电视中心发送端命令端口号
f_sendsound  IP互动电视中心发送端音频端口号
f_sendvideo  IP互动电视中心发送端视频端口号
在该数据库表中,除了f_password和f_price两个字段外,对其他任何一个字段都需要提供,只有这样,在用户才能参加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而成为IP互动电视观众,系统才能正常地转发音频和视频信息给观众。
关于该表在系统插入新记录时各字段的填充信息在表的字段说明较清楚,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对于meetinginfo表结构/字段的长度说明如下:
●    f_index:        int;
●    f_meetingname:  int;
●    f_emcee:        char(18);
●    f_emceeid:      int;
●    f_emceeip:      int;
●    f_emceecomm:    int;
●    f_emceesound:   int;
●    f_emceevideo:   int;
●    f_openip:       char(18);
●    f_opencomm:     int;
●    f_opensound:    int;
●    f_openvideo:    int;
●    f_sendip:       char(18);
●    f_sendcomm:     int;
●    f_sendsound:    int;
●    f_sendvideo:    int;
图13说明了IP互动电视中心数据库(bargaininfo表结构)。
在IP互动电视系统中,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主持人和IP互动电视观众之间的交易信息(因为用户参加该IP互动电视节目时要向该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支付费用的,其支付的费用计算方法就是参加的时间段与单位时间的付费价格之积,其祥细信息参见图9A所述)是记录在主控服务器数据库IP互动电视中心主持人与观众交易基本信息表(bargaininfo)中的,具体如下所示:
bargaininfo表结构/字段说明
字段名 字段说明 备注
F_index 用来记录索引号
F_payid 用来记录付费人ID号
f_recvid 用来记录收费人ID号
f_perprice 用来记录单位时间收费/付费价格
F_starttime 用来记录计费开始时间
f_endtime 用来记录计费结束时间
F_flag 用来记录计费/付费标志
在该数据库表中,作为一条完整的记录,对每一个字段都需要提供,只有这样,系统才能计算出该IP互动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由于交易而产生的费用。系统也才能根据计算的结果在主持人和观众的IP账户上进行资金的划拔。
当用户参加IP互动电视节目时,系统就要根据用户的选择,找出该IP互动电视节目的有关信息在bargaininfo表中插入一条新纪录,其中:
●    f_payid用要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的ID号来填充;
●    f_recvid用创建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用户(即主持人)的ID号来填充;
●    f_starttime用系统当前的时间来填充;
●    f_flag用”0”来填充;
当该观众离开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或主持人结束该IP互动电视中心节目时,系统同样要更新该条记录。
对于前一种情况,以f_payid和f_flag=’0’来定位记录,而对于后一种情况,以f_recvid f_flag=’0’来定位记录。找出记录后,需要更新的字段为:
●    f_endtime用系统当前的时间来填充;
●    f_falg用”1”来填充。
本发明的IP互动电视和方法能够利用各个互联网用户终端本身的系统资源来传输数据,采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动式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它,可以让每个用户在互联网上平等、开放地参与发送或接收信息,提供服务或接收服务,不仅让我能看世界,同样也能让世界看到我,并且可以容纳大流量的数据传输,随着用户增多,其容量可随之进一步增大,几乎不会因用户数量增加而影响系统性能,避免网络数据传输延迟、拥塞的情况。另外,通过本系统,还可以方便地对这种资讯的流动进行资费的计费和付费。
以上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和处理过程,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确与范围下,本发明在结构和细节上可以修改。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形都应该落在由所附本发明权利要求定义的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包括:
一主控服务器,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IP互动电视系统,和分配转发服务器;
至少一个转发服务器,用于在互动电视的主持人用户终端和观众用户终端之间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
多个用户终端,包括一主持人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转发服务器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和观众用户终端,用于通过所述转发服务器接收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提供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并以互动方式与所述电视主持人终端交流;并且
所述主控服务器包括互动电视创建装置,用于根据主持人用户终端提出的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请求,在已登录的各个用户终端中选择有转发能力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转发服务器按照因特网协议在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和观众用户终端之间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并创建用于该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主持人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所述观众用户终端也包括视频/音频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观众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控服务器包括一用户类别识别装置,用于在每一用户终端登录时识别其是否为具备作为转发服务器的能力的宽带上网的用户终端,并将能够作为转发服务器的用户终端标记为特殊用户,以区别于不具备转发能力的一般用户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控服务器在每个用户终端登录时,对其登录的ID号、IP地址、套接字命令端口号、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进行登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互动电视创建装置,一旦找到可用的转发服务器资源,就通过命令端口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要求该转发服务器为该主持人用户提供转发服务,当转发服务器收到该通讯时,就为用户分配资源,包括建立音频和视频套接字,初始化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并根据主控服务器传来的发送信息的目标,填充发送目标队列,这样,就创建了用于该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一旦有用户发送信息到转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就根据其发送目标队列,把信息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控服务器包括互动电视参加装置,用于处理观众用户终端提出的参加一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请求,找到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转发服务器,主控服务器与该转发服务器通讯,把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的信息加入到这个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中,这些信息包括:参加人的ID号、IP地址、命令控制端口号、音频信息端口号、视频信息端口号,这样,转发服务器就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发到该IP地址和端口标识的节点上,即发到观众用户终端处。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系统,其中,对于每个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所述转发服务器包括一召开端转发服务器和至少一发送端转发服务器,所述召开端转发服务器用于从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接收数据流,并将其转发到发送端转发服务器,所述发送端转发服务器再将数据流发送到各个观众用户终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主控服务器还包括负载平衡装置,用于对转发服务器进行负载平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控服务器包括互动计费装置,用于对每个观众用户终端与一主持人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计时和计费,并在相应用户的帐户中进行资金划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观众用户终端和主持人用户终端均包括一计费装置,用于记录观众用户与一主持人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计时和计费,其中主控服务器记录第一优先,观众用户终端的记录第二优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观众用户终端包括一服务状态判断装置,用于判断用户接收信息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停止本地计费并通知所述主控服务器停止计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还包括互动视频图像装置,用于按照用户的请求,向用户提供正在传输的一部分视频图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还包括财富指数装置,用于提供表示用户的价值的指数;和网商指数装置,用于提供表示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活跃程度的指数。
14、一种IP互动电视实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持人用户终端向主控服务器请求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
主控服务器根据主持人用户终端提出的创建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请求,在已登录的各个用户终端中至少选择一个有转发能力的用户终端作为转发服务器,分配给该主持人用户终端,完成互动电视中心的创建;
观众用户终端向主控服务器请求加入所述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所述主控服务器将所述加入的观众用户终端通知给所述分配的转发服务器;
所述转发服务器在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和观众用户终端之间按照因特网协议转发音频和视频数据流,使所述观众用户终端以互动方式与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交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主持人用户终端采集主持人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在所述观众用户终端采集观众的音频/视频信号,以形成音频/视频数据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包括用户识别步骤,在每一用户终端登录时识别其是否为具备作为转发服务器的能力的宽带上网的用户终端,并将能够作为转发服务器的用户终端标记为特殊用户,以区别于不具备转发能力的一般用户终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包括用户登录步骤:在每个用户终端登录时,所述主控服务器对其登录的ID号、IP地址、套接字命令端口号、音频端口号、视频端口号进行登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转发服务器分配和互动电视创建步骤一旦找到可用的转发服务器资源,就通过命令端口与转发服务器进行通讯,要求该转发服务器为该主持人用户提供转发服务,当转发服务器收到该通讯时,就为用户分配资源,包括建立音频和视频套接字,初始化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并根据主控服务器传来的发送信息的目标,填充发送目标队列,这样,就创建了用于该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一旦有用户发送信息到转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就根据其发送目标队列,把信息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控服务器响应于观众用户终端提出的参加一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的请求,找到该IP互动电视中心的转发服务器,主控服务器与该转发服务器通讯,把参加该IP互动电视的用户的信息加入到这个转发服务器的发送目标队列中,这些信息包括:参加人的ID号、IP地址、命令控制端口号、音频信息端口号、视频信息端口号,这样,转发服务器就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发到该IP地址和端口标识的节点上,即发到观众用户终端处。
20、如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服务器分配步骤包括:对于每个主持人的IP互动电视中心,分配一召开端转发服务器和至少一发送端转发服务器,所述召开端转发服务器用于从所述主持人终端接收数据流,并将其转发到发送端转发服务器,所述发送端转发服务器再将数据流发送到各个观众用户终端。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负载平衡步骤,用于对转发服务器进行负载平衡。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互动计费步骤,用于在主控服务器处对每个观众用户终端与一主持人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计时和计费,并在相应用户的帐户中进行资金划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动计费步骤还包括在所述观众用户终端和主持人用户终端均进行计费,用于记录观众用户终端与一主持人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计时和计费,其中主控服务器记录第一优先,观众用户终端的记录第二优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观众用户终端处的一服务状态判断步骤,用于判断用户接收信息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停止本地计费并通知所述主控服务器停止计费。
CNB011439300A 2001-12-26 2001-12-26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75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439300A CN1322752C (zh) 2001-12-26 2001-12-26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U2002357555A AU2002357555A1 (en) 2001-12-26 2002-12-26 An ip interactive tv system and method
PCT/CN2002/000917 WO2003056826A1 (fr) 2001-12-26 2002-12-26 Systeme de television interactive ip et procede associ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439300A CN1322752C (zh) 2001-12-26 2001-12-26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9024A CN1429024A (zh) 2003-07-09
CN1322752C true CN1322752C (zh) 2007-06-20

Family

ID=467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9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752C (zh) 2001-12-26 2001-12-26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322752C (zh)
AU (1) AU2002357555A1 (zh)
WO (1) WO2003056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1854C (zh) * 2006-01-05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tv业务频道化方法
US8059662B2 (en) * 2006-04-18 2011-11-15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tent and delivery of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services
CN102438119B (zh) * 2010-09-29 2014-07-30 深圳Tcl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字电视的音视频通讯系统
CN102469409A (zh) * 2010-11-02 2012-05-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媒体会议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2546995B (zh) * 2010-12-20 2015-03-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分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00036A (zh) * 2011-08-05 2011-12-28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互动演播室的视频数据调度方法
CN102386988A (zh) * 2011-08-05 2012-03-21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用于互动演播室中的互动门户系统及互动方法
CN102263993A (zh) * 2011-09-02 2011-11-30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互动演播室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
CN104486093B (zh) * 2014-11-19 2018-02-23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互动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6549994A (zh) * 2015-09-21 2017-03-29 张生福 窄数据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系统
US10547559B2 (en) * 2015-12-26 2020-01-28 Intel Corporation Application-level network queueing
US12153962B2 (en) 2020-04-15 2024-11-26 Intel Corporation Storage transactions with predictable latenc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8013A (en) * 1996-06-03 1999-06-29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of transcoding document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a proxy server
US5935207A (en) * 1996-06-03 1999-08-10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mote site administrators with user hits on mirrored web sites
CN1251723A (zh) * 1996-10-16 2000-04-26 杰姆斯达发展公司 经由电视系统访问因特网数据
CN1282429A (zh) * 1997-09-22 2001-01-31 世界门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urls的电视交互式接入系统
CN1309871A (zh) * 1997-09-15 2001-08-22 世界门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网络分布系统提供交互式接入信息源的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315113A (zh) * 1998-08-26 2001-09-26 联合视频制品公司 电视聊天系统
CN1314758A (zh) * 2000-03-17 2001-09-26 孙其超 利用电视广播频道进行互联网上的信息配送技术
JP2001265645A (ja) * 2000-01-14 2001-09-28 Web Tv Networks Inc モジュラー・プロキシ・サーバによるリフォーマッ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8013A (en) * 1996-06-03 1999-06-29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of transcoding document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a proxy server
US5935207A (en) * 1996-06-03 1999-08-10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mote site administrators with user hits on mirrored web sites
CN1251723A (zh) * 1996-10-16 2000-04-26 杰姆斯达发展公司 经由电视系统访问因特网数据
CN1309871A (zh) * 1997-09-15 2001-08-22 世界门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网络分布系统提供交互式接入信息源的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282429A (zh) * 1997-09-22 2001-01-31 世界门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urls的电视交互式接入系统
CN1315113A (zh) * 1998-08-26 2001-09-26 联合视频制品公司 电视聊天系统
JP2001265645A (ja) * 2000-01-14 2001-09-28 Web Tv Networks Inc モジュラー・プロキシ・サーバによるリフォーマット方法
CN1314758A (zh) * 2000-03-17 2001-09-26 孙其超 利用电视广播频道进行互联网上的信息配送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56826A1 (fr) 2003-07-10
CN1429024A (zh) 2003-07-09
AU2002357555A1 (en) 2003-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18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media
US100038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ynchronized content presentations using dynamically updated playlists
US71912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media
US8112774B2 (en) On demand dynamic advertisement insertion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stream
CN1146187C (zh) 多媒体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US76897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media
CN1322752C (zh) 一种因特网协议互动电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0501385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live personal performances over the internet
JP2002533023A (ja) アナウンスされたセッション記述
CN101087401A (zh) 在视频直播平台上实现投票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35865A (zh) 一种可视电话上的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JP2002532011A (ja) アナウンスされたセッション制御
US7184526B1 (en) Telephone-based selection, ordering, and billing of digital content delivered via a network
JP4984917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2702754B1 (en) 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charge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US20150382036A1 (en) Method and access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p broadband video service
JP2000156851A (ja) 番組配信システム
JP3627631B2 (ja) パケット情報転送処理装置とストリーム情報転送処理装置およびストリーム情報転送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US20140075462A1 (en)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elivering media content
CN100531363C (zh) 一种基于智能网的iptv业务控制和计费实现方法
KR20220129293A (ko) 무인 당구장 게임 관리를 위한 키오스크와 스코어보드간의 통신 프로토콜
KR101350064B1 (ko) 프로그램의 참여에 따른 추가 영상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852415B (zh) 一种视讯流媒体系统及实现流媒体增值业务的方法
CN116320647A (zh) 一种酒店iptv一体化结算系统及方法
JP2002232605A (ja) 次世代携帯電話端末等で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映像広告視聴による加入者通信料金軽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