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22613C -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2613C
CN1322613C CNB2005100609415A CN200510060941A CN1322613C CN 1322613 C CN1322613 C CN 1322613C CN B2005100609415 A CNB2005100609415 A CN B2005100609415A CN 200510060941 A CN200510060941 A CN 200510060941A CN 1322613 C CN1322613 C CN 13226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nc
oxide
electrode
conductive oxide
alkaline seco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09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4355A (zh
Inventor
张文魁
涂江平
黄辉
甘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B2005100609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2613C/zh
Publication of CN1744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26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6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主要化学组成为ZnO和Co2O3。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还可以含有Bi2O3、Co2O3、Nb2O5、Y2O3、La2O3等导电氧化物。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负极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添加到锌电极中可作为锌电极充电时的结晶中心,提高锌电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放电容量,减少和阻止锌枝晶的产生,提高电极循环寿命。2.可减少电极的内阻,对改善二次锌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锌—镍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高能二次电池,采用锌作为负极,氢氧化镍作为正极,具有比能量较高(理论为326Wh/kg,实际不低于115Wh/kg),可大电流放电(比功率超过200W/kg)、工作电压高(平均1.65V),放电平稳、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是一类新型的环保型动力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其他类型的碱性二次锌电池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锌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大,热力学性质不稳定,且充电产物锌酸盐在强碱溶液中溶解度高,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容易出现变形、枝晶生长、自腐蚀及钝化等现象,容易造成电极失效和电池短路等现象,从而造成电池的失效,因此锌—镍电池的产业化尚未完全实现。
目前二次锌电极(即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的制备一般采用活性氧化锌粉末,其粒度一般在微米级以上,颗粒分布范围大,同时为了解决锌负极的“枝晶”、“变形”、“自放电”以及“电极钝化”等问题,在电极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Ca(OH)2、Ba(OH)2或Sr(OH)2、In(OH)3和金属氧化物PbO、Bi2O3、CdO、Ga2O3和Ti2O3等添加剂,由于氧化锌的比重轻,不容易分散,添加剂在活性物质中不容易分散,均匀性差。因此,制成电极后,电极的导电性差,充电接受性低,同时由于目前采用的添加剂也存在导电性差,对锌电极的改性效果不持久,造成目前常用的锌电极存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充电接受性差,容量不稳定,尤其是循环寿命短等问题,是碱性二次锌电极的产业化的一个严重障碍。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制成的二次锌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导电性差、充电接受性低、容量不稳定、循环寿命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负极材料,由该负极材料制成的二次锌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高、导电性好、充电接受性高、容量稳定、循环寿命长,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所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主要化学组成为:90~98重量份的ZnO;2~5重量份的Co2O3。这里指ZnO、Co2O3为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意思是所述的添加剂可以只是ZnO、Co2O3,也可以是以ZnO、Co2O3为主要成份再加入少量的其它的导电氧化物组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0~98重量份的ZnO;2~5重量份的Co2O3;0.5~10重量份的Bi2O3
进一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0~98重量份的ZnO;2~5重量份的Co2O3;0.5~10重量份的Bi2O3;0.05~0.1重量份的Nb2O。
进一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0~98重量份的ZnO;2~5重量份的Co2O3;0.5~10重量份的Bi2O3;0.05~0.1重量份的Nb2O;0.02~0.1重量份的Re2O3,其中Re为La(镧)或Y(钇)。
进一步,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为100~300nm。
进一步,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中,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所占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5~10%。
上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超声波搅拌加热至90~100℃,保温2~3小时,冷却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的颗粒,然后在400~500℃下煅烧1~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
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洗涤优选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所述的干燥优选的是在100~120℃干燥1~3小时;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优选质量比为1∶28~59。
本发明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在碱性电解液中不溶解,具有很低的室温电阻率(2.5~4.5×10-2Ω·m),具有良好的室温导电性,因此添加到锌电极中,可作为锌电极充电时的结晶中心,提高锌电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放电容量,减少和阻止锌枝晶的产生,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2.由于掺杂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还可减少电极的内阻,阻止锌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氢气的析出,对改善二次锌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2重量份的ZnO,5.5重量份的Bi2O3,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0.025重量份的Y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2重量份的ZnO,5.5重量份的Bi2O3,2.4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0.025重量份的Y2O3,其室温电阻率约为3.76×10-2Ω·m,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95℃,保温3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500℃下煅烧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92重量份的ZnO,5.5重量份的Bi2O3,2.4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0.025重量份的Y2O3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Co2O3粉料、Bi2O3粉料和Nb2O5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中间原料;
将钛酸四丁酯溶于冰醋酸、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液中,加热搅拌得到后得到均匀的钛酸四丁酯溶液;
按化学计量比将Y(NO3)3·6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丙三醇和乙醇,加热搅拌均匀后慢慢加到所述的钛酸四丁酯溶液中,得到Y(钇)元素的掺杂溶液;
在Y元素的掺杂溶液中加入所述的中间原料,混合均匀后,加热烘干,然后在马弗炉中以100℃/h的升温到1500℃,保温5小时,冷却后再在球磨机中粉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用Hg/HgO作参比电极,电解液为8.0mol/LKOH溶液。装配好的模拟电池实验电池放置6h后采用20mA/cm2的恒电流充放电,环境温度为25±2℃,锌电极在-1.46~-1.10 V(vs.Hg/HgO)之间反复循环测量本发明的掺杂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添加剂对锌电极综合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纳米氧化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见表1:
表1
Figure C20051006094100091
实施例二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5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Co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5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Co2O3,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59。超声搅拌加热至120℃,保温2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20℃干燥1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400℃下煅烧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5%。
组成为95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Co2O3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Co2O3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C20051006094100101
实施例三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8重量份的ZnO;2重量份的Co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8重量份的ZnO、2重量份的Co2O3,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40。超声搅拌加热至90℃,保温3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00℃干燥3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500℃下煅烧1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7%。
组成为98重量份的ZnO、2重量份的Co2O3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Co2O3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C20051006094100121
实施例四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6重量份的ZnO;0.5重量份的Bi2O3;3.5重量份的Co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6重量份的ZnO、0.5重量份的Bi2O3、3.5重量份的Co2O3,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90℃,保温3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00℃干燥3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500℃下煅烧1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96重量份的ZnO、0.5重量份的Bi2O3、3.5重量份的Co2O3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Co2O3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4:
表4
Figure C20051006094100131
实施例五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1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Bi2O3;4重量份的Co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1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Bi2O3、4重量份的Co2O3,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95℃,保温2.5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10℃干燥2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450℃下煅烧1.5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91重量份的ZnO、5重量份的Bi2O3、4重量份的Co2O3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Bi2O3粉料、Co2O3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5:
表5
实施例六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3重量份的ZnO;2.4重量份的Bi2O3;4.5重量份的Co2O3;0.1重量份的Nb2O5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3重量份的ZnO、2.4重量份的Bi2O3、4.5重量份的Co2O3、0.1重量份的Nb2O5,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95℃,保温2.5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10℃干燥2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450℃下煅烧1.5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93重量份的ZnO、2.4重量份的Bi2O3、4.5重量份的Co2O3、0.1重量份的Nb2O5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Bi2O3粉料、Co2O3粉料、Nb2O5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6:
表6
实施例七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0重量份的ZnO;6.5重量份的Bi2O3;3.4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0重量份的ZnO、6.5重量份的Bi2O3、3.4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100℃,保温3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10℃干燥2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500℃下煅烧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90重量份的ZnO、6.5重量份的Bi2O3、3.4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Bi2O3粉料、Co2O3粉料、Nb2O5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7:
表7
实施例八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92重量份的ZnO、5.5重量份的Bi2O3、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0.025重量份的La2O3
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组成为92重量份的ZnO、5.5重量份的Bi2O3、2.5重量份的Co2O3、0.075重量份的Nb2O5、0.025重量份的La2O3,所述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超声搅拌加热至95℃,保温3小时。冷却后过滤,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沉淀物,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颗粒的的颗粒,然后在500℃下煅烧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在100~300nm,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表面,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占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质量的10%。
组成为(ZnO)0.920(Bi2O3)0.055(Co2O3)0.025(Nb2O5)0.00075(La2O3)0.00025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ZnO粉料、Co2O3粉料、Bi2O3粉料和Nb2O5粉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配料,然后放入球磨罐中,并在球磨罐内加入蒸馏水和聚丙烯酸胺分散剂,粉料在球磨罐内湿磨60小时,烘干后再在1000℃煅烧2小时,冷却后过筛得中间原料;
将钛酸四丁酯溶于冰醋酸、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液中,加热搅拌得到后得到均匀的钛酸四丁酯溶液;
按化学计量比将La(NO3)3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丙三醇和乙醇,加热搅拌均匀后慢慢加到所述的钛酸四丁酯溶液中,得到La(镧)元素的掺杂溶液;
在La元素的掺杂溶液中加入所述的中间原料,混合均匀后,加热烘干,然后在马弗炉中以100℃/h的升温到1500℃,保温5小时,冷却后再在球磨机中粉碎,过筛得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
将前述得到的碱性二次锌电极的负极材料掺杂5%左右的导电石墨,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1小时,取出后加入适量的60%PTFE和3%CMC作为粘结剂,同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配制成氧化锌膏,然后将氧化锌膏填涂在镀锡或铋的泡末铜中,真空干燥后刮去表面浮粉,然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极板,电极载量为0.15g/cm2,厚度0.20mm,电极理论容量约90~100mAh/cm2。镍电极采用常规的拉浆法制备。将制备好的锌电极表面先包裹一层聚丙烯无纺布,厚度为0.18mm,然后再包裹一层Celgard2300隔膜(膜厚2.5μm,有效孔径0.02μm),和镍电极组成模拟电池,结果见表8:
表8
Figure C20051006094100201

Claims (10)

1.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所述的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纳米氧化锌颗粒;
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主要化学组成为:
90~98重量份的ZnO;
2~5重量份的Co2O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
90~98重量份的ZnO;
2~5重量份的Co2O3
0.5~10重量份的Bi2O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
90~98重量份的ZnO;
2~5重量份的Co2O3
0.5~10重量份的Bi2O3
0.05~0.1重量份的Nb2O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为:
90~98重量份的ZnO;
2~5重量份的Co2O3
0.5~10重量份的Bi2O3
0.05~0.1重量份的Nb2O5
0.02~0.1重量份的Re2O3,其中Re为La或Y。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粒度为100~300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中,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所占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5~10%。
7.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尿素为沉淀剂,将硝酸锌和尿素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超声波搅拌加热至90~100℃,保温2~3小时,冷却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以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为内核、内核外均匀包裹有硝酸锌的颗粒,然后在400~500℃下煅烧1~2小时使硝酸锌转化为纳米氧化锌,得到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涤是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所述的干燥是在100~120℃干燥1~3小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59。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基导电氧化物与所述的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28~59。
CNB2005100609415A 2005-09-28 2005-09-28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61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09415A CN1322613C (zh) 2005-09-28 2005-09-28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09415A CN1322613C (zh) 2005-09-28 2005-09-28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355A CN1744355A (zh) 2006-03-08
CN1322613C true CN1322613C (zh) 2007-06-20

Family

ID=3613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094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613C (zh) 2005-09-28 2005-09-28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261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2472B (zh) * 2012-12-17 2015-03-11 湖南丰日电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锌镍混合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9645B (zh) * 2017-04-11 2020-01-31 宁波富邦电池有限公司 一次碱性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72647B (zh) * 2022-09-02 2022-12-13 中南大学 一种脂肪酸锌改性锌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0695A (ja) * 1998-07-10 2000-01-28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亜鉛アルカリ電池用ゲル状亜鉛負極の製造方法
US6203943B1 (en) * 1998-11-13 2001-03-20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electrode additives
WO2002039517A1 (en) * 2000-11-10 2002-05-16 Powergenix Systems, Inc. Formulation of zinc negative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cells having an alkaline electrolyte
CN1434534A (zh) * 2003-03-10 2003-08-06 华南理工大学 锌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462083A (zh) * 2002-05-30 2003-12-17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锌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521876A (zh) * 2003-01-30 2004-08-18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锌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US6808847B2 (en) * 2001-09-17 2004-10-26 The Gillette Company Alkaline cell with improved cathode including copper hydroxide and a sulfur additiv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0695A (ja) * 1998-07-10 2000-01-28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亜鉛アルカリ電池用ゲル状亜鉛負極の製造方法
US6203943B1 (en) * 1998-11-13 2001-03-20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electrode additives
WO2002039517A1 (en) * 2000-11-10 2002-05-16 Powergenix Systems, Inc. Formulation of zinc negative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cells having an alkaline electrolyte
US6808847B2 (en) * 2001-09-17 2004-10-26 The Gillette Company Alkaline cell with improved cathode including copper hydroxide and a sulfur additive
CN1462083A (zh) * 2002-05-30 2003-12-17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锌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521876A (zh) * 2003-01-30 2004-08-18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锌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434534A (zh) * 2003-03-10 2003-08-06 华南理工大学 锌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可充电锌电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方飞 等,浙江化工,第35卷第7期 2004 *
钡添加剂对二次碱性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郑奕 等,电化学,第10卷第3期 2004 *
钡添加剂对二次碱性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郑奕 等,电化学,第10卷第3期 2004;可充电锌电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方飞 等,浙江化工,第35卷第7期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355A (zh) 200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7477B (zh) 一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8234B (zh) 一种高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5889B (zh) 掺杂的导电氧化物以及基于此材料的改进电化学储能装置极板
CN110556536A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六元高熵氧化物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557546B (zh) 一种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978751A (zh) 一种高电化学活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0458A (zh) 一种引入离子液体作为碳源制备含氮碳包覆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100858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7226B (zh) 一种金属酞菁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4669A (zh) 一种锌镍二次电池的锌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3030171A (zh) 一种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06299255A (zh) 一种大粒径尖晶石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7681147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13932A (zh) 一种改性单晶型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5206B (zh) 一种球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0217A (zh) 一种锌掺杂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634198A (zh) 碱性二次电池负极材料[NixCuyFe2O4]及使用该负极材料的电池
CN116207359A (zh) 一种双相比例可调控的高熵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443655B (zh) 一种层状复合氧化物包覆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33479C (zh) 一种可充电锌电极的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322613C (zh) 一种碱性二次锌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86825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548282B (zh) 一种碱性二次电池锌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49313C (zh) 一种二次锌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14744A (zh) 一种改性lncm712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