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16999C -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6999C
CN1316999C CNB031355730A CN03135573A CN1316999C CN 1316999 C CN1316999 C CN 1316999C CN B031355730 A CNB031355730 A CN B031355730A CN 03135573 A CN03135573 A CN 03135573A CN 1316999 C CN1316999 C CN 13169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nt
group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55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3517A (zh
Inventor
陈铭
陈明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31355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6999C/zh
Publication of CN151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3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9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9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等属风温肺热证者,它是以含有黄荆子、黄芩、知母、天花粉、苦杏仁、紫菀、款冬花、葶苈子组合物为原料,按比例配制,按各味药物的不同特性分别加以处理后制成各种制剂,例如:颗粒剂、合剂(含口服液)等。本发明配方新颖,创新性高,组方精炼,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老少皆宜。

Description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温肺热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各种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等病。临床常出现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病变等症状。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医界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头孢呋辛、红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在病人出现严重感染时进行大剂量控制病情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细菌耐药性使这些抗生素的有效剂量越来越大,因而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大,费用也十分昂贵,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平均水平。如果抗生素长期大剂量滥用,将会使其敏感细菌较快地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抗生素的疗效下降、使用寿命提前缩短,从而使死于这些敏感细菌的人大大增加。因此抗生素只适合在病情较重时使用以控制病情,本发明药物在早期治疗和配合抗生素特别是在病情稳定后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发作、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等引起的咳嗽、发热、气喘和肺部病变等症。从多方面和机体整体进行治疗。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全方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扩张支气管作用。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费用低。本发明之处方来源于民间祖传密方。在民间一直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性感冒、肺脓肿的治疗已有100年历史。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为广大民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该方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到之处,处方药味不多,只有8味,无堆积之感,无怪、偏、难的药味。与现有的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完全无类同之处。方中黄荆子这一味药为民间用药材,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negundo L.的果实,药源很丰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药剂的一种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医学之温病对外感风热(或夹湿邪)袭肺、,痰热瘀毒阻肺所致之风温肺热证的机理认识,从传统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一组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津止咳的天然药物组合物而成。陈平伯《外感温病篇》:“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常为风热挟湿为患,人体发病的关键,取决于机体抗病邪的能力,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寒温失调,起居失常,饮食不节,正气、津液受损,卫外能力下降,风热病邪,乘虚侵入机体,导致本病发生。治疗多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生津止咳为辅。
本发明药物是由含有下列组合药物的组合物制成的(用量为重量比):
黄荆子4%-30%    黄芩4%-30%    知母4%-25%    天花粉4%-25%
款冬花4%-25%    紫菀2%-25%    苦杏仁2%-25%  葶苈子2%-25%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为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黄荆子10%-20%   黄芩10%-20%   知母8%-18%     天花粉8%-18%
款冬花8%-18%    紫菀6%-16%    苦杏仁6%-16%   葶苈子6%-16%
本发明方中君药黄荆子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平喘,是民间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修复肺泡细胞功能作用,对痰、咳、喘均有效,故为君药之一;另一君药黄芩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气分热,退实热,清上焦之热,尤长于清肺热的第一要药;天花粉清热生津,主治热病伤津、肺热燥咳之症,与黄芩相须为用;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温热病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助黄芩、黄荆子二君药清热,助天花粉生津,肺为娇脏,使清热泻火而不留燥,故天花粉、知母共为臣药;佐以杏仁止咳平喘;佐以紫菀化痰止咳;佐以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与紫菀相须为用;葶苈子泻肺平喘。四佐药共助黄荆子止咳化痰平喘。诸药合力,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津止咳平喘之效;对肺炎、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性感冒、肺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药理作用有:具有一定的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全方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消炎作用,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扩张支气管作用。
本发明药物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其中优选颗粒剂、合剂(含口服液)。
颗粒剂制备方法:
将黄荆子全量制成细粉(过80目筛),余药按照制备颗粒剂的煎煮方法,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黄荆子药粉混合,加入糖粉(浸膏∶糖粉=1∶0.15)混合均匀,制成混悬性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标本兼治,可较快地降低体温,消除咳嗽和咳痰,止喘、消炎。服用方便,病人易接收,副作用小,费用低,见效快。
下面从动物药效学试验研究本发明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
                本发明制成的浸膏动物试验研究
1抗细菌作用
1.1体外抗菌试验
1.1.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试验时称取20克本发明浸膏,加至55.8ml融化的50℃M-H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即成100mg/ml浓度,再取出40ml该药液用于试验。即从40ml中吸出20ml含药培养基倾倒平皿,余下的20ml含药培养基中再添加20ml无药培养基稀释,混匀后再吸出20ml倾倒平皿,依次类推,即以此二倍稀释法制备含有本发明浸膏终浓度(以生药量计)为1000mg/ml、500、250、125、62.5、31.2、15.6、8、42、1、0.5、0.25、0.125、0.06、0.03mg/ml的一系列含药平皿待用。
红霉素:规格:0.2g/片,批号:65835061,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试验时用无菌水溶解配制,终浓度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0.06、0.03、0.015、0.008μg/ml的系列含药平皿待用。
细菌:临床分离菌株:试验所用菌株均为2000.1~2002.4从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附二院收集的临床致细菌,并经常规检验方法重新鉴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肺炎链球炎26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0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0株、克氏肺炎杆菌10株、大肠杆菌10株、卡它球菌10株。
标准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肺炎链球炎NCTC10662为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保存菌株。
培养基:M-H培养基:水解酪蛋白17.5g、牛肉粉5g、可溶性淀粉1.5g,加蒸馏水1000ml,pH7.2。固体培养基中加15g琼脂粉。用于革兰氏阳性、阴性需氧菌。
1.1.2实验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本发明浸膏的最低抑菌浓度。用多点接种仪将细菌接种于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琼脂平皿表面上,每点含菌量约为105CFU/ml,37℃孵育18~20小时观察结果,以无细菌生长平皿培养基中所含药物的最低浓度过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1.1.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浸膏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细菌(株)   本发明浸膏(mg/ml)   红霉素(μ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26)   MICRangeMIC50MIC90   0.05-60.515.662.5   0.06-1283264
肺炎链球炎(26)   MICRangeMIC50MIC90   0.06-60.515.6125   0.5-64432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0)   MICRangeMIC50MIC90   2-16516.6135   0.5-65530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0)   MICRangeMIC50MIC90   2-14516.6135   0.5-64631
克氏肺炎杆菌(10)   MICRangeMIC50MIC90   0.06-62.562.562.5   0.06-1280.5128
大肠杆菌(10)   MICRangeMIC50MIC90   15.6-62.531.262.5   0.5-414
卡它球菌(10)   MICRangeMIC50MIC90   0.06-65.511.262.5   0.5-45212
质控菌株                      MIC
  本发明浸膏(mg/ml)   红霉素(μg/ml)
 大肠杆菌ATCC25922肺炎链球炎NCTC1066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5.60.0615.6   0.250.532
1.1.4结论:由表1中可见,本发明浸膏对所试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力。本发明浸膏对金葡球菌的抑菌活力较强,MIC范围为0.05-60.5mg/m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MIC值范围在2-165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IC值范围在2-145mg/ml;本发明浸膏对肺炎链球炎、克氏肺炎杆菌抑菌活力较强,MIC值范围在0.06~62.5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在15.6-62.5mg/ml;对卡它球菌的抑菌活力较强,MIC值0.06-65.5mg/ml。
1.2体内保护试验
1.2.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
红霉素片:规格:0.2g/片,批号:65835061,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实验菌种:用于感染动物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11915、肺炎连球菌,系2001年从成都地区收集的临床分离致病菌。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动物繁殖室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饲动第85号。
1.2.2实验方法
试验菌液的制备:将试验菌株接种于MH肉汤中,37℃培养18小时,用5%灭菌干酵母液适当稀释备用。
最小致死菌量(MLD)的测定:取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小鼠,雌雄各半,吸取上述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腹腔注射入小鼠体内,每鼠0.5ml,感染后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小鼠死亡数,以引起小鼠100%死亡的最低菌量作为最小致死菌量(MLD)。用该菌量作为体内保护试验的感染菌量。
药液的配制:试验用药均用0.5%CMC及生理盐水配制,本发明浸膏配制成浓度为235.8mg/ml、157.2mg/ml、78.6mg/ml、39.3mg/ml、19.65mg/ml的药液(以生药量计)。红霉素的浓度为2.80mg/ml、2.24mg/ml、1.80mg/ml、1.44mg/ml、1.15mg/ml、0.92mg/ml、0.74mg/ml。
感染及治疗实验:将实验动物按性别、体重随机均匀分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小鼠,各组分别给药剂量为:5895mg/kg、3930mg/kg、1965mg/ml、983mg/kg、491mg/kg(以生药量计,分别为临床成人日用量的30、20、10、5、2.5倍。临床日用量:196.5mg(生药)/kg,阳性对照药红霉素的给药剂量为:70mg/kg、56mg.kg、45mg/kg、36mg/kg、28.8mg/kg、23.0mg/kg、18.5mg/kg。
小鼠灌胃本发明浸膏粉药液,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天,每只小鼠0.5ml/20g,于第4天给药后各组小鼠腹腔感染受试菌液,每鼠感染菌量为0.5ml(1MLD)。红霉素于感染菌液后即刻及4小时后各灌胃给药一次,同时设感染对照组,继续给药至第10天,记录感染后七天内小鼠死亡数,根据感染后七天动物存活数计算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限。
实验数据处理:本发明浸膏与对照药红霉素对大肠杆菌ATCC25922、肺炎链球炎NCTC10662感染小鼠体内保护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限均按Bliss法运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编制的程序软件,使用计算机和统计学处理。
1.2.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本发明浸膏和红霉素对小鼠体内感染的保护作用(肺炎链球菌)
感染菌株(菌株号)致毒菌量(CFU/ml) 药物 给药剂量(mg/kg)   死亡数(只) 死亡率% ED50及95%可信限(mg/kg)
  动物数(只)
  肺炎链球菌No.011915(5.2×107) 本发明浸膏(按生药量计算)   589539301965983491   1/104/105/107/109/10   1040507090 2027(1208-3466)
红霉素   45.0036.0028.8023.018.5   1/103/105/107/109/10   1030507090 28.67(24.22-33.97)
  阴性对照   -   10/10   100
表3本发明浸膏和红霉素对小鼠体内感染的保护作用(大肠杆菌)
  感染菌株(菌株号)致毒菌量(CFU/ml) 药物   给药剂量(mg/kg)   死亡数(只) 死亡率% ED50及95%可信限(mg/kg)
动物数(只)
  大肠杆菌No.00125(5.2×104) 本发明浸膏(按生药量计算)   589539301965983491   3/106/108/109/1010/10   30608090100 4162(2782-9010)
红霉素   70.0056.0045.0036.028.8   1/103/106/107/109/10   1030607090 45.87(38.94-54.61)
阴性对照 - 10/10 100
结果表明:本发明浸膏、红霉素分别灌胃给给药对肺炎链球炎NCTC10662感染小鼠的ED50值分别为2027mg/kg和28.67mg/kg,对大肠杆菌9912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4162mg/kg和45.87mg/kg。
1.2.4结论:从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看出,本发明浸膏也呈现出一定的体内抗菌作用,对肺炎链球炎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2027mg(生药)/kg和4162mg(生药)/kg。
2本发明浸膏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2.1实验材料
2.1.1受试药:本发明浸膏。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
2.1.2阳性对照药: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注射液:规格100mg/ml/支,批号为
2003101;宜昌市三峡制药厂生产,购于成都西部医药集团公司。
2.1.3病毒株: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别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和本室(临床分离株)提供。
1.4细胞株
2.1.4:Hep-2细胞:由汕头市永恒辉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生长营养液为10%小牛血清Eagles液,实验前我室复苏、传代、分装试管。
2.2实验方法
2.2.1药物毒性测定
用Hanks液将本发明浸膏及阳性对照药病毒唑分别从1∶10-1∶80作倍比稀释,取以上2种药液及1∶10-1∶80药液为0.1ml分别接种Hep-2细胞管各2支,待吸附45分钟后,加2%小牛血清Eagles液0.9ml,同步设细胞对照、空白对照,置37℃温箱。每天观察细胞毒性反应,并记录结果。
2.2.2病毒毒力测定
用Hanks液将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从10-1-10-6稀释。取以上10倍稀释的各种浓度的病毒液分别接种0.1ml于4支Hep-2细胞管中,待吸附45分钟后,加2%小牛血清Eagles液0.9ml,同步设细胞对照,置37℃温箱。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以高浓度病毒管出现≥3+细胞病变(CPE),细胞对照正常,可终止试验。以最低浓度病毒管出现≥2+细胞病变(CPE)为病毒毒力终点,计算该病毒TCID50
2.2.3抗病毒试验
取100TCID50/0.1ml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Hep-2细胞管各2支,待吸附60分钟后,洗去病毒液,分别加入0.1ml本发明浸膏及阳性对照药病毒唑滴眼液的原液及1∶10-1∶80稀释药液,待吸附45分钟后,分别于各病毒Hep-2细胞管加2%小牛血清Eagles液0.8ml,同步设细胞对照、病毒对照及空白对照(以Hanks液代替药液),置37℃温箱。每天观察细胞病变,并记录结果。
2.3实验结果
2.3.1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本发明浸膏及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的原液及1∶10-1∶80药液对Hep-2细胞均无任何毒性反应。结果见表4
                            表4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药液 细胞 原液 1∶10 1∶20 1∶40 1∶80   细胞对照   空白对照
  本发明浸膏   Hep-2   0/2   0/2   0/2   0/2   0/2   0/2   0/2
  病毒唑   Hep-2   0/2   0/2   0/2   0/2   0/2   0/2   0/2
注:“0”表示细胞无病变;“2”表示细胞管数。
2.3.2病毒毒力测定结果
病毒选用敏感的易感细胞,分别加入10倍稀释的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根据细胞病变结果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细胞量(TCID50)。结果见
表5
                表5各类病毒TCID50结果
  病毒   肺炎病毒(F.m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TCID50   10-4.66   10-8.22
2.3.3抗病毒试验结果
本发明浸膏的原液(1∶1)及其他浓度药液对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抑制细胞内病变作用。
阳性对照药,病毒唑原液(1∶1)对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抑制细胞内病变作用。
结果见表6
            表6本发明浸膏及病毒唑注射液抗病毒结果
  药液   病毒                      药液浓度   细胞对照   病毒对照
原液 1∶10 1∶20 1∶40 1∶80
本发明浸膏   F.m100RSV   0/20/2   0/20/2   0/20/2   2/22/2   2/22/2   0/20/2   2/22/2
病毒唑   F.m100RSV   0/20/2   2/22/2   2/22/2   2/22/2   2/22/2   0/20/2   2/22/2
注:0/2表示2管细胞无病变。2/2表示2管细胞均有病变。
根据本发明浸膏及对照药病毒唑在细胞内的抗病毒结果,按Reed、Muench法,计算抑制细胞病毒感染量(TCID50),最小有效浓度(MTC)、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见表7。
          表7本发明浸膏及病毒唑有关数据结果
  药液   病毒   TCID50   MTC   IC50   TI
本发明浸膏   F.m100RSV   10-4.6610-4.66   1∶201∶20   1∶28.161∶28.16   2020
病毒唑   F.m100RSV   10-4.6610-8.22   1∶11∶1   1∶1.41∶1.4   11
2.4结论
本发明浸膏及对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的原液(1∶1)对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型有抑制作用。本发明浸膏对肺炎病毒(F.m100)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病毒唑.
3免疫调节作用
3.1本发明对环磷酰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功能的影响
3.1.1试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空白对照品: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品:盐酸左旋咪唑,25mg/片,由桂林制药厂生产。批号:980901,配制成0.025%的浓度,剂量5mg/kg。
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1120。剂量80mg/kg。
试剂:Na2CO3(AR),由天津市天达进化材料精细化工厂生产,批号:010604。
—得阁墨水,由北京墨水厂生产。
仪器:UVIKON-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BIO-TEK公司制造。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3.1.2试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组随机分为6组(见表8),每组1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和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盐酸左旋咪唑组灌胃5mg/kg,连续给药7天。同时于第6、7两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剂量80mg/kg)。于末次给药30min,称体重,尾静脉注射一得阁墨水(16mg炭粒/ml)0.1ml/10g.bw,分别在注入墨水后5、10min用特制取血吸管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0.025ml,并立即吹入0.1%NaCO3液2ml中,吸管反复吸取,以免血液附于管壁,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675nm处比色。剖腹,取脾肝称重,按下式计算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校正吞噬指数)α。
K = LogO D 1 - log O D 2 T 2 - T 1 = LogO D 1 - log O D 2 10 - 1 = LogO D 1 - log O D 2 9
OD1、OD2为不同时间所取血样的光密度,T2-T1为取血样的时间差,
3.1.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对环磷酰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功能的影响( x±SD)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吞噬指数(K)×10-2 吞噬系数(α)
  空白对照   等容量蒸馏水   10   5.11±1.02*   6.58±0.84*
  模型组   等容量蒸馏水   10   3.10±1.12   4.48±0.74
  左旋咪唑   5mg/kg   10   6.18±1.67*   7.02±1.10*
  本发明低剂量组   98.2   10   6.31±1.17*   7.16±0.83*
  本发明中剂量组   196.3   10   6.51±0.98*   7.98±0.85*
  本发明高剂量组   393.0   10   6.23±2.01*   7.09±1.4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8结果显示经测定OD值计算得K和α,左旋咪唑和本发明低、中、高剂量组的K值与α值均有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1.4试验结论:小白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后,可增加小鼠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说明本发明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作用。
3.2颗粒剂对鸡红细胞作免疫原的溶血素产生的影响
3.2.1试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空白对照品: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品:盐酸左旋咪唑,25mg/片,由桂林制药厂生产。批号:980901,配制成0.025%的浓度,剂量5mg/kg。
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1120。剂量80mg/kg。
试剂:Na2CO3(AR),由天津市天达进化材料精细化工厂生产,批号:010604。
—得阁墨水,由北京墨水厂生产。
Alsever’s溶液:枸橼酸三钠,2H2O 8.0g、枸橼酸0.5g、无水葡萄糖18.7g、氯化钠4.2g、蒸馏水加至1000ml。
鸡红细胞在4℃冰箱于Alsever氏液中保存,临用时用生理盐水洗三次,配成5%混悬液即可。
补体以豚鼠血清用生理盐水配成10%。恒温箱中保温30min,0℃冰箱中中止反应
仪器:UV-75型分光光度计。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3.2.2试验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见表9),每组1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和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第一天每组每只动物ip5%鸡红细胞原液0.2ml/只进行免疫。1小时后给药,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盐酸左旋咪唑组灌胃5mg/kg,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在给药半小时后同时每天皮下注射0.1%的环磷酰胺(剂量80mg/kg)。
末次给药后并皮下注射0.1%的环磷酰胺后1h,每只动物摘眼球取血1ml,离心,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稀释血清1m1,与5%鸡红细胞悬液0.5ml,10%补体0.5ml混合,在37℃水浴保温半小时,再置0摄氏度冰箱中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40nm处比色,测光密度(OD),计算溶血素值(OD值×100),并摘取脾脏,计算脾脏指数(脾重/体重×10)。另设不加血清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差异。
3.2.3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9
表9颗粒剂对鸡红细胞作免疫原的溶血素产生的影响(n=10, x±SD)
  组别   剂量(g生药/kg)   溶血素含量   脾脏指数(mg/10g)
  空白组   等量生理盐水   4.78±0.49**   65.14±7.34**
  模型组   等量生理盐水   3.18±0.65   40.20±8.92
  盐酸左旋咪唑   5mg/kg   4.12±0.54**   53.08±10.19*
  本发明浸膏低剂量组   98.2   3.94±0.69   53.36±8.02*
  本发明浸膏中剂量组   196.3   4.23±0.70**   53.10±8.13**
  本发明浸膏高剂量组   393.0   4.75±0.35**   64.39±5.9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显示空白组、盐酸左旋咪唑和本发明中、高剂量组的溶血素含量现模型组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左旋咪唑、和本发明低剂量组,经t检验,有差异(P<0.05),空白组和本发明中、高剂量组经t检验,有差异P<0.01。
3.2.4试验结论:本发明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的小鼠溶血素含量和脾脏指数具有明显升高作用。说明本发明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4止咳作用:本发明对小鼠氨水引起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
4.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磷酸可待因注射液:规格为30mg/支,批号20010601,由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
浓氨水:分析纯,批号20001211,成都化学试剂厂生产。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4.2实验方法
实验前选取对氨水刺激咳嗽敏感的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见表10),每组10只,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磷酸可待因组给药剂量为0.03g/kg,给药途径为腹腔注射,给药时间为后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将小鼠置500ml干燥广口瓶内,瓶内置一棉球,向棉球注入浓氨水0.5ml/只,立即密封瓶口,5秒钟后将小鼠迅速取出,观察小鼠咳嗽潜伏期(自注入浓氨水开始,到发生咳嗽所经时间为潜伏期)和自注入浓氨水开始5分种内咳嗽次数(小鼠咳嗽表现为腹肌收缩,同时张大嘴,有时发生咳声)。以各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与阴性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4.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0
表10本发明对小鼠氨水引起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药物剂量(mg生药/kg)   咳嗽潜伏期(秒, x±s)   5分种内咳嗽次数( x±s)
  蒸馏水组磷酸可待因组本发明浸膏低剂量组本发明浸膏中剂量组本发明浸膏高剂量组   1010101010   等容量蒸馏水0.03g/kg98.2196.3393.0   31.6±17.2215.8±71.2**208.2±57.4**155.2±52.6**133.2±58.4**   17.4±6.82.6±1.8**3.4±2.5**6.5±3.9**9.5±5.4**
注:与蒸馏水组比较:**P<0.01.
表中结果表明磷酸可待因组、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均有明显止咳作用。
4.4结论:本发明浸膏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有明显止咳作用。
5祛痰作用
5.1本发明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影响
5.1.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氯化铵:规格0.3g/片,批号980409,由重庆制药六厂生产。
酚红:分析纯,批号980327,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分光光度计:UVIKON-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BIO-TEK公司制造。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5.1.2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组随机分为5组(见表11),每组10只,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氯化铵组灌胃1.0g/kg,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60分钟,腹腔注射5%酚红溶液0.2ml/只,注射后30分钟脱颈椎处死小鼠。将其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剪开颈正中皮肤,分离气管,于喉头下将磨平的7号针头插入气管内约0.3cm,以丝线结扎固定后,用1ml注射器吸取5%NaHCO3溶液0.5ml,通过针头来回灌气管3次,收集并混合3次灌洗液,然后置试管中离心,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46nm波长处测定OD值。同时用酚红作一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m/ml)。将各组酚红含量与阴性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5.1.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1
表11本发明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影响(N=10,秒, x±s)
  组别   药物剂量(mg生药/kg)   气管酚红排泌量(m/ml)
  蒸馏水组   等容量蒸馏水0.2ml/10g   2.87±0.67
  氯化铵组   1.0g/kg   5.72±1.06**
  本发明浸膏粉低剂量组   98.2   4.66±0.96*
  本发明浸膏粉中剂量组   196.3   4.25±0.94**
  本发明浸膏粉高剂量组   393.0   2.76±0.76**
注:与蒸馏水组比较:**P<0.01.
表中结果表明氯化铵组、本发明浸膏粉中、高剂量组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5.1.4结论:本发明浸膏中、高剂量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因而具有祛痰作用。
5.2本发明对家兔离体气管纤毛黏液流运动的影响
5.2.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氯化铵:规格0.3g/片,批号980409,由重庆制药六厂生产。
动物:家兔50只,体重2.1-2.2k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5.2.2实验方法
取家兔50只,随机分为5组(见表12),每组10只,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氯化铵组灌胃1.0g/kg,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用锤子击昏兔子,股动脉放血处死,迅速剥离并取出喉头至气管分叉处的整段气管,立即放入充氧的台氏液中,剪取一段气管,纵向分为两段,取一段放入37℃台氏液湿润的棉花上,气管内膜向上,气管同棉花一起放在培养液中,保持30°倾斜,喉端向上,外周以37℃水浴恒温,其上用冷光源照射,稳定5分钟,以针头蘸少许印度墨汁放于下端,用放大20倍的解剖镜对准气管,观察墨汁颗粒运行2mm所需的时间。每个样本观察3次,取3次时间的平均值。每次观察完毕,将气管段置台氏液中漂洗,以除去墨汁,
5分钟后再测1次,对运行时间进行统计处理。
5.2.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2
表12对家兔离体气管纤毛黏液流运动的影响(N=10,秒, x±s)
  组别   剂量(g/kg)   运行时间(秒)
  蒸馏水组   等容量蒸馏水0.2ml/10g   260.00±50.62
  氯化铵组   1.0g/kg   37.50±8.20**
  本发明低剂量组   98.2   39.00±15.55**
  本发明中剂量组   196.3   26.12±10.03**
  本发明高剂量组   393.0   23.00±5.15**
注:与蒸馏水组组比较,**P<0.01
表中结果表明氯化铵组、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对家兔离体气管纤毛黏液流运动有明显促进加快的作用。
5.2.1结论:本发明浸膏低、中、高剂量具有祛痰作用。
6平喘作用
6.1本发明对氯化乙酰胆咸和磷酸组胺引起豚鼠哮喘的影响
6.1.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氨茶碱:规格0.3g/片,批号001017,四川省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致喘液:2%氯化乙酰胆咸和0.1%磷酸组胺1∶1混合液自配。
动物:豚鼠,体重150-20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5103102号。
6.1.2实验方法
实验前将豚鼠逐一置密闭钟罩内,以53kPa恒压通过射流喷雾化器向钟罩内喷致喘液(2%氯化乙酰胆咸和0.1%磷酸组胺1∶1混合液)15秒,喷雾停止后,观察豚鼠2.5分钟内是否出现喘息性抽搐,若不出现视为不敏感动物,弃之。共选50只符合要求的敏感豚鼠,随机分为5组(见表13),每组10只,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氨茶碱组给药剂量为86mg/kg,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时间为后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将豚鼠置4L容积的密闭钟罩内,用WM-6型气体压缩机,以53kPa恒压通过射流喷雾化器向钟罩内喷致喘液(2%氯化乙酰胆咸和0.1%磷酸组胺1∶1混合液)15秒,喷雾停止后,观察豚鼠5分钟,记录各豚鼠自停止喷雾后至出现喘息性抽搐为哮喘潜伏期,若超过5分种不发生喘息性抽搐,则其咳嗽潜伏期仍按300秒计。以各组豚鼠哮喘潜伏期时间与阴性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6.1.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3
表13本发明对氯化乙酰胆咸和磷酸组胺引起豚鼠哮喘潜伏期的影响(N=10,秒, x±s)
  组别   药物剂量(mg生药/kg)   喘息性抽搐哮喘潜伏期
  蒸馏水组   等容量蒸馏水0.2ml/10g   142.6±28.8
  氨茶碱组   0.086g/kg   267.6±32.6**
  本发明浸膏粉低剂量组   98.2   221.3±46.9**
  本发明浸膏粉中剂量组   196.3   239.0±48.8**
  本发明浸膏粉高剂量组   393.0   280.9±20.5**
注:与蒸馏水组比较:**P<0.01.
表中结果表明氨茶碱组、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对氯化乙酰胆咸和磷酸组胺引起豚鼠哮喘潜伏期有延长作用。
6.1.4结论:本发明浸膏对氯化乙酰胆咸和磷酸组胺引起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6.2本发明浸膏对乙酰胆碱引起支气管收缩的影响
6.2.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阳性药:川贝枇杷膏,九寨沟天然药物制药厂生产,批号010408,100ml/瓶。
试药:乙酰胆碱:上海化学试剂总厂出品。
K-H(Krebs-Henseleit)液,(95%O2+5%CO2)混合气体,
仪器:XWTD-264台式平衡记录仪,上海大华仪器厂生产
超级恒温器:重庆实验设备厂生产
动物:豚鼠,体重150-20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8103002号。
6.2.2实验方法
取400-500g豚鼠50只,分为5组(见表14),击毙,分离出气管,于K-H(Krebs-Henseleit)营养液中制备气管螺旋条,置于盛有15ml K-H(Krebs-Henseleit)营养液恒温37℃麦氏浴槽中,下端固定,上端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持续通入(95%O2+5%CO2)混合气体,气管条负荷3g,标本平衡90min,稳定后开始试验,先加入乙酰胆碱,终浓度为10-5mol,待作用达峰值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川贝枇杷膏组给药剂量为QQQmg/kg,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使浴槽终浓度分别为27、54、108mg生药/ml),观察药物对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
6.2.3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14
表14本发明浸膏对乙酰胆碱引起支气管收缩的影响(N=10, x±s)
  组别   剂量(g/kg)   解痉百分率(%)
  蒸馏水组川贝枇杷膏组本发明浸膏粉低剂量组本发明浸膏粉中剂量组本发明浸膏粉高剂量组   等量蒸馏水12.3mg膏重/ml98.2196.3393.0   2.52±0.8282.55±7.04**27.89±5.17**50.39±10.64**72.57±10.33**
注:与蒸馏水组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川贝枇杷膏组和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浓度依赖性的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支气管作用P<0.01。而蒸馏水组无此作用。
6.2.4结论:本发明药物具有平喘作用。
7解热作用
7.1本发明对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7.1.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白色片剂,0.3g/片,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生产,批号981201,用蒸馏水配制成0.06g/ml备用。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剂量1.0ml/kg体重。
仪器:WMZ-03温度指示仪,上海医用仪表厂。
动物:家兔50只,体重2.1-2.2k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7.1.2实验方法
实验前以温度指示仪选择肛温38.5-39.6℃,而温差不超过0.3℃家兔若干只,在室温20℃条件下,各兔耳缘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1.0ml/kg体重,1小时后测肛温,选取升温在0.6℃以上的发热家兔50只,按升温情况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一次性给药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阿斯匹林组给药剂量为86mg/kg,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后0.5、1、2、3、4、5、6小时测肛温,记录各时间段动物肛温,与阴性组进行组间比较
7.1.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5
表15本发明对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N=10,℃: x±SD)
组别   剂量   正常体温   致热体温                                            给药后体温
0.5h 1h 2h 3h 4h 5h 6h
  空白对照   39.2±0.3   40.0±0.3   39.9±0.3   39.8±0.7   40.0±0.3   40.0±0.4   39.3±0.5   39.4±0.6   39.3±0.5
  阿斯匹林组 0.6   39.2±0.3   40.2±0.4   39.4±0.5*   39.4±0.3*   39.6±0.5*   39.6±0.5*   39.2±0.4*   38.7±0.6*   38.7±0.6*
  本发明低剂量组 98.2   39.0±0.3   40.0±0.2   39.3±0.6*   39.4±0.6*   39.5±0.5*   39.4±0.4*   39.0±0.5*   38.9±0.8*   39.0±0.8*
  本发明中剂量组   196.3   39.0±0.3   40.1±0.2   39.3±0.5*   39.3±0.4*   39.4±0.3*   39.4±0.4*   39.1±0.5*   38.6±0.4*   39.1±0.7*
  本发明高剂量组   393.0   39.1±0.3   40.2±0.3   39.1±0.5*   39.1±0.4*   39.2±0.2*   39.2±0.2*   39.0±0.4*   38.2±0.2*   39.0±0.3*
注:与蒸馏水组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阿斯匹林组、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7.1.4结论
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具有显著抑制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的作用,此解热作用可持续3小时以上。
7.2本发明对新鲜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作用的影响
7.2.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白色片剂,0.3g/片,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生产,批号981201,用蒸馏水配制成0.06g/ml备用。
新鲜啤酒酵母:成都啤酒有限公司提供。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以上清液的酵母湿重计算,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5%的悬溶液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动物:Wistar大鼠,雄性,140-25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8号。
仪器:欧姆龙MC-3B型电脑数字式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生产。
7.2.2实验方法
实验前测大鼠肛温两次(温度指示仪探头插入肛门2cm处),选择正常体温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5%的新鲜啤酒酵母1ml/100g致热,选取致热后6小时升温超过0.8℃的大鼠50只依体重随机分为5组(见表16),每组10只,随即按以下一次性给药: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阳性药阿司匹林0.6g/kg(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20倍),给药体积为1ml/100g,分别测定给药后0.5、1、2、3、4小时肛温,计算与正常肛温的差值,比较各组与阴性组的差异。
7.2.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6
表16本发明对新鲜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作用的影响(n=10,℃, x±SD)
组别   剂量g/kg   正常体温   致热6h后的温差                        给药后肛温差值
  0.5h   1h   2h   3h   4h
  蒸馏水组   等容量蒸馏水   36.9±0.4   1.5±06   1.6±0.4   1.8±0.4   1.5±0.4   1.4±0.6   1.1±0.5
  阿司匹林组 0.6   37.0±0.4   1.3±0.2   0.8±0.3**   0.3±0.4***   0.2±0.5***   0.1±0.5***   0.2±0.5**
  供试品低剂量组 98.2   36.9±0.5   1.3±0.6   0.9±0.5*   0.5±0.7**   0.2±0.9***   0.2±0.7***   0.1±0.7***
  供试品中剂量组 196.3   36.9±0.4   1.4±0.4   0.9±0.6*   0.7±0.6**   0.3±0.4***   0.3±0.6***   0.2±0.5***
  供试品高剂量组 393.0   36.9±0.5   1.5±0.4   1.0±0.4**   0.9±0.6**   0.5±0.7***   0.4±0.4***   0.2±0.6***
注: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P<0.01,***P<0.001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使新鲜啤酒酵母致热后的大鼠肛温显著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本发明浸膏高、中、低剂量也能使新鲜啤酒酵母致热后的大鼠肛温显著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
7.2.4结论:本发明浸膏高、中、低剂量能使新鲜啤酒酵母致热后的大鼠肛温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8抗炎作用:本发明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8.1实验材料
药物:本发明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用蒸馏水配制35.2、70.4、140.9mg/ml(分别相当于98.2、196.3、393.0mg生药/ml)供低、中、高剂量组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白色片剂,0.3g/片,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生产,批号981201,用蒸馏水配制成0.06g/ml备用。
伊文思蓝:上海试剂三厂,以生理盐水配制成0.5%的溶液备用。
0.6%的醋酸液:用无水醋酸加生理盐水配制。
仪器:UVIKON-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BIO-TEK公司制造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24101102号。
8.2实验方法
选择健康小鼠50只依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见表17),每组10只,本发明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予98.2、196.3、393.0m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倍、10倍、20倍),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动物体重,阴性组以等容积量的蒸馏水代替,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0天;阳性药阿司匹林0.6g/kg(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20倍),给药体积为1ml/100g。阳性药阿司匹林0.6g/kg(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20倍),给药体积为1ml/100g,给药周期为3天,于末次给药后半小时,每只尾静脉注射0.5%的伊文思蓝0.1ml/10g,随即腹腔注射0.6%的醋酸液(剂量0.2ml/只),2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用6ml生理盐水(分三次,2ml/次)洗涤腹腔,用吸管吸出洗液于试管中(已编号),加生理盐水定溶至10ml,3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于590nm处分光光度计比色,比较各组光密度值(OD)与阴性组的差异。
8.3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17
表17本发明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N=10, x±SD)
  组别 药物剂量(mg生药/kg)     光密度值(OD)
  蒸馏水组     等容量蒸馏水     0.370±0.137
  阿司匹林组     0.06g/kg     0.211±0.111**
  本发明浸膏粉低剂量组     98.2     0.214±0.102**
  本发明浸膏粉中剂量组     196.3     0.190±0.106**
  本发明浸膏粉高剂量组     393.0.     0.196±0.112**
注: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P<0.01.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和本发明浸膏高、中、低剂量均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8.4结论:本发明浸膏高、中、低剂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下面举例制备方面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并没有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制成一天成人日用量:
黄荆子20g    黄芩20g    知母15g      天花粉15g
款冬花15g    紫菀12g    苦杏仁12g    葶苈子12g
生产方法如下:
将黄荆子全量制成细粉(过80目筛),余药按照制备颗粒剂的煎煮方法,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黄荆子药粉混合,加入糖粉(浸膏∶糖粉=1∶0.15)混合均匀,制成混悬性颗粒剂。

Claims (5)

1.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为:
黄荆子10%-20%  黄芩10%-20%  知母8%-18%     天花粉8%-18%
款冬花8%-18%   紫菀6%-16%   苦杏仁6%-16%   葶苈子6%-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为:
黄荆子20g    黄芩20g    知母15g      天花粉15g
款冬花15g    紫菀12g    苦杏仁12g    葶苈子12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医风温肺热证为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病属中医风温肺热证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制成的是颗粒剂或合剂或口服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将黄荆子研成过80目筛的细粉,另将黄芩、知母、天花粉、苦杏仁、紫菀、款冬花、葶苈子加水煮提三次,将三次煎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将黄荆子细粉加入稠膏中混匀,制粒,整粒,干燥,分装。
CNB031355730A 2003-08-11 2003-08-11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99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355730A CN1316999C (zh) 2003-08-11 2003-08-11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355730A CN1316999C (zh) 2003-08-11 2003-08-11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3517A CN1513517A (zh) 2004-07-21
CN1316999C true CN1316999C (zh) 2007-05-23

Family

ID=3424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55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999C (zh) 2003-08-11 2003-08-11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6999C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19A (zh) * 1991-02-05 1992-08-26 王柱亭 一种克增膏的配方
CN1365710A (zh) * 2001-01-15 2002-08-28 杨孟君 纳米消炎止咳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19A (zh) * 1991-02-05 1992-08-26 王柱亭 一种克增膏的配方
CN1365710A (zh) * 2001-01-15 2002-08-28 杨孟君 纳米消炎止咳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3517A (zh) 2004-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0249A (zh) 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568B (zh) 一种中药复方组合物
CN101053600A (zh) 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316999C (zh)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78824A (zh) 几种均一体银耳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CN1119107A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606979A (zh) 黄芩素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剂的作用
CN1602886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314418C (zh)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0890A (zh) 繁缕中磺酸总黄酮苷类成份的组合物及其抗病毒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01077380A (zh) 一种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76099A (zh) 银贝止咳颗粒
CN1190223C (zh) 一种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07030C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抗自由基损伤和调节免疫的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
CN1579455A (zh) 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84573C (zh) 治疗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的口服或口含药物
CN1989953A (zh) 氨溴索或其盐和抗感染药物的组合物
CN1282460C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589892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229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鼻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96088C (zh) 一种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23681C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复方制剂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742845A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4486B (zh) 一种二联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772026A (zh) 一种返魂草提取物,它的提取方法及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