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980A - 在按需分配带宽的系统中的跳频 - Google Patents
在按需分配带宽的系统中的跳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2980A CN1312980A CN99809483A CN99809483A CN1312980A CN 1312980 A CN1312980 A CN 1312980A CN 99809483 A CN99809483 A CN 99809483A CN 99809483 A CN99809483 A CN 99809483A CN 1312980 A CN1312980 A CN 13129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hop period
- user
- assigned
- h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36—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 H04B2001/71367—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using a transfor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取了把可用的频谱划分成多个由无线通信系统来使用的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依据跳频策略来运作的,该技术允许用户在每个跳频周期内同时使用一个以上的信道,其中,只要用户在前一个跳频周期内所使用的信道至少有一个不同于所有下一个跳频周期内所使用的信道,就可以允许(但不是必须)使用户在前一个跳频周期内所使用的信道在紧接着的下一个跳频周期内仍由该用户使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任何一个用户同时所使用的信道的数量并不必和另一个用户同时所使用的信道的数量相同。
Description
背景
本发明涉及到空中接口的设计,特别是在按需分配带宽的系统中使用跳频技术。
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系统中,无线频带被划分成多个较窄的正交子频带(或称为信道)。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以通过为每个用户指定与他或她所需要的一样多的信道来对带宽需求进行定制,从而使得适合各个单独的用户(“按需分配带宽”)。
在未颁发许可证的频带或者在没有协调好信道分配的情形下,一个或者更多的信道可能会被其他系统或者没有协调好的用户所阻塞。一种减小这种干扰的影响的方法就是使用跳频(FH)技术,其中频繁地变换载频,从而避免被持续地阻塞。接着就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编码、交织和/或重发技术来减小干扰的问题。
把OFDM和跳频技术相结合将有希望提供按需分配带宽以及抵御阻塞的能力。然而,当大量的可用带宽被分配给一个用户或者仅仅是少数几个用户的时候,将没有未动用的频率可以用于跳频。因此,在这些场合下跳频将是效率低下的。举例来说,如果这些信道中有一半被按一组的形式分配给了一个用户,那么就只有另一组可以用于跳频了。类似的,如果有四分之一的信道被按一组的形式进行分配,那么在下一次跳频时就只能从三个没有用过的频率组中进行选择了。
因此就需要一种技术,使得OFDM和其他调制方案能够提供与有效的跳频技术相结合的按需分配带宽的能力。
发明概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一些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运作的方法和设备中实现了前述的目的以及其他目的,其中所使用的可用的频谱划被分成多个由该无线通信系统来使用的信道。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内,分配了多个(n个)信道同时用于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用户进行通信,其中所分配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数字n大于1。接着,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又分配了n个信道同时用于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用户进行通信。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且,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允许使用非正交跳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可以是连续发生的跳频周期。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分配了n个信道,以便同时用来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个用户进行通信。在这里,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且,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和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任何一个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系统中也允许使用正交跳频,其中某个用户有时候进行非正交跳频,而在别的时候进行正交跳频。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一个方面,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分配了第二数量的(m个)信道,以便同时用来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另一个用户进行通信,其中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接着,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又分配了m个信道同时用于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个用户进行通信。在此处,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且,数量m和数量n是不一样的。由于分配给不同用户的信道的数量不必是相同的,因而提供了一种按需分配频率的系统。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一个方面,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也就允许第二个用户使用非正交跳频。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没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m个信道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可以让一些用户进行正交跳频,而同时也允许其他用户使用非正交跳频。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得到了一种表征连接质量的度量。接着用这种度量来调整数量n(也就是说,分配给第一个用户来同时使用的相邻信道的数量)的数值。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该度量是误比特率。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案中,该度量是误帧率。而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案中,该度量是载干比(C/I)。
对附图的简单描述
通过连同附图一起来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这些附图中:
附图1阐明了一种使用了本发明技术的示例性的蜂窝系统的布局;
附图2阐明了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四个用户的跳频序列;
附图3阐明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四个用户的示例性的跳频序列;
附图4是一幅流程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性的连接管理技术;
附图5是一种和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示例性的OFDM发射机的模块图;
附图6是一种用于示例性的OFDM发射机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调制模块的示例性实现的模块图;
附图7是一种和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示例性的OFDM接收机的模块图;以及
附图8是一种和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示例性的非OFDM接收机的模块图。
详细描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特点,其中相仿的部分是用相同的参照字符来标识的。
附图1展示了一种示例性的蜂窝移动无线系统中的十个蜂窝C1到C10。对于从C1到C10的每一个蜂窝而言都有一个相应的基站,用B1到B10来表示。显示出来的还有十个移动站,M1到M10。它们可以是小巧的手持机或者车载机。移动站可以在蜂窝内移动,也可以从一个蜂窝移动到另一个蜂窝。移动交换中心(缩写成MSC)通过电缆或者其他固定设备(诸如无线链路或者光纤链路)连接到了所有的基站。为了简洁因而在附图1中省略了这些电缆中的一部分。MSC也通过电缆或链路连接到公用电话网络或者类似的固定通信网(未画出)。
在运行期间,移动站将通过向不同的基站发送无线信号,并从不同的基站接收无线信号,从而与系统的固定部分进行联系。在系统中的一个移动站和另一个移动站之间可以建立电话呼叫、数据通信链路或者其他通信路径。还可以与另一个系统中的移动站或者固定网络中的用户建立呼叫。出于此处讨论的目的,把所有这些情形都称为连接,而无论是由移动站发起的还是移动站收到的。
当然,附图1的示例性的系统是一种简化,因为通常系统要包含更多的蜂窝和基站。举例来说,他们可以是伞状蜂窝,每一个都覆盖了一个被一组微蜂窝所覆盖的区域。而移动站的数量通常也要大得多。位于蜂窝边界附近并采用了扇区天线的基站也是常见的。一些蜂窝可以由多于一个的基站来提供服务。通常也存在一些另外的连接了基站的MSC,而移动站通常可以通过这些另外的MSC自由进行通信。
在蜂窝无线系统中使用的移动站和基站(诸如附图1中所示的)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传统跳频技术的实现也是一样。颁布给Persson等人的美国专利No.5,537,434以及颁布给Dent的美国专利No.5,425,049阐明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运用跳频的已知硬件和技术,因而在这里作为参考而包含在这里。
在美国专利No.5,537,434和5,425,049作为举例的系统中,在每一次跳跃中,每个用户都分配了一个频带(信道)。因此,每个用户都承担了相同数量的用于进行通信的频谱带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多个频率来为各个单独的用户配给额外的容量,其中对所分配的每一个频率采用了同时多重跳频序列。而分配给一个用户的同时使用的频率的数量可以是和其他用户不一样的,并且通常可以是各个用户所需求的带宽的函数。这样一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他们分配不等数量的频率的方式就提供了一种按需分配频带的系统。
当为任意一个用户在每次跳跃时分配多于一个的频带(信道)时,就产生了如何确定用于每次所分配的频率的跳频序列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跳频序列进行安排,使得序列在相应的同一时间的跳频占据相应数量的相邻频带或信道,从而简化这一复杂度。
在传统的系统中采用了正交跳频,其中是通过从一个频带(或者一组频带)到另一个不同的频带(或不重叠的一组频带)来进行跳频的。于是,正如在背景一节中所述,当大量的可用频带仅被分配给一个或少数几个用户时,将只有少数一些(如果还有的话)频率能够用于跳频。现有技术的这一问题阐明于附图2中。在这一简单的范例中提供了十二个频带(用f1到f12来指示)。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分别用用户1和用户2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四个频带。第三个和第四个用户(分别用用户3和用户4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两个频带。可以意识到,一般说来,频带的数量和用户的数量要比这里只是用于阐述的目的而用到的数量大得多。
在第一跳(跳=1),用户1分配到了频带f1到f4,用户2分配到了频带f5到f8,用户3分配到了频带f9到f10,用户4分配到了频带f11到f12。
在传统的技术中,对正交性的要求限制了能够用于确定跳频序列的选择项的数量。在本例中,在第二跳(跳=2),不能为用户1分配包含从f1到f4中的任何一个频带的任何一组频带。从f5到f8的频带是允许的选择,因此被分配给了用户1。这一分配约束了用户2所能进行的选择:要么可以分配给他频带f1到f4,要么变通地分配给他频带f9到f12。在这个范例中,把频带f1到f4分配给了用户2。这进一步约束了用户3和用户4所能进行的选择,由此只能把频带f11到f12分配给用户3,只能把频带f9到f10分配给用户4。
在第三跳(跳=3),只能把频带f1到f4或者变通地把频带f9到f12分配给用户1。如果选择了前者,那么用户1就将使用了仅仅两次跳跃之前所使用的完全一样的频率集合。因此,决定把频带f9到f12分配给用户1。因为用户2不能再继续使用频带f1到f4,于是就把频带f5到f8分配给他。可以发现用户2现在将使用仅仅两次跳跃之前所使用的相同的频率集合,因此用户1所避开的问题现在强加给了用户2。而接下来用户3和用户4将使用用户2所空出来的那些频带。在这个范例中,这就意味着把频带f1到f2分配给用户3,而把频带f3到f4分配给用户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去除在确定蜂窝中用户所使用的跳频序列时对正交性的要求来规避与传统跳频技术相关联的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每跳为用户所分配的多个频带可以使用这样的跳频序列:把某一次跳跃与后续的跳跃相比较时,分配的频率中一些甚至全部都可以是一样的。当然,也允许在任一次给定的跳跃时所分配的频带是不同于早先的跳跃时所分配的那些频带的;然而,这不是一个要求。总的来说,即使可以把信道分组组成“库”(也就是,连续的频带组),却也并不需要基于从库到库来进行跳频。相反,仍然是基于从频带到频带来进行跳频的,从而使得在任一次给定的跳跃时,完全重叠、部分重叠或者不重叠的库都是可以存在的,而这些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出现在前一跳跃中。
在附图3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跳频序列。在这一简单范例中提供了十一个频带(用f1到f11来指示)。第一个用户(用用户1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四个频带。第二个用户(用用户2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两个频带。第三个用户(用用户3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三个频带,而第四个用户(用用户4来指示)在每跳分配了两个频带。可以意识到,一般说来,频带的数量和用户的数量要比这里只是用于阐述的目的而用到的数量大得多。
在第一跳(跳=1),用户1分配到了频带f1到f4,用户2分配到了频带f5到f6,用户3分配到了频带f7到f9,用户4分配到了频带f10到f11。
在第二跳(跳=2)(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紧接着第一跳的),本发明的技术允许用户1使用任何一组频带。尽管采用使得至少有一个频带没有在第一次跳跃中同样也被使用过的方式来分配频带是优选的,但这并不是一个要求。在这个范例中,把频带f3到f6是分配给了用户1。注意到在第一跳中f3和f4也是被分配给了用户1的,但是因为本发明的分配技术并没有强加上从一次跳跃到另一次跳跃或者不衔接的跳跃之间哪些频带能够分配给用户的限制,所以这是允许的。
同样在第二跳中,决定把频带f9到f11分配给用户3。又一次,在第一跳和第二跳之间具有对频带的重叠使用(也就是说,在第一跳和第二跳都把f9分配给了用户3),但这是允许的。
为了完成第二跳的分配,把频带f1到f2分配给了用户2,把频带f7到f8分配给了用户4。对于这些用户中的每一个,在第一跳和第二跳之间都具有完全正交的频带分配。
在第三跳(跳=3)(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紧接着第二跳的),把频带f4到f7分配给了用户1。尽管在第二跳中也把频带f4到f6分配给了用户1使用,但是因为本发明的技术并没有强加上在跳频序列中的任何跳跃之间需要有正交性的限制,所以这是允许的。
同样在第三跳中,把频带f1到f3分配给用户3,把频带f8到f9分配给了用户4,把频带f10到f11分配给了用户2。对于用户4来说,在第二跳和第三跳所做的分配之间存在一些重叠(也就是频带f8)。然而对于用户3和用户2而言,是具有完全正交性的。
在第四跳(跳=4)(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紧接着第三跳的),决定把频带f8到f11分配给了用户1,把频带f1到f2分配给了用户2,把频带f3到f5分配给了用户3,把频带f6到f7分配给了用户4。对于用户1、用户2和用户4而言,在第三跳中分配的频带和第四跳中所分配的频带之间是具有完全正交性的。然而对于用户3,是有一些重叠的:在两次中都分配了f3。然而,在第四跳把频带f4到f5分配给了用户3防止了用户3在连续的跳跃中使用完全一样的频谱。
可以注意到,通过允许使用非正交跳频,大量的跳频序列能够得以使用了。因此在附图3的范例中,每个用户都能够完成所示的四次跳频却不多于一次地使用完全相同的频谱部分。然而,在其他可能的跳频序列中,用户多于一次地使用频谱带宽完全相同的部分是完全可能的。
通过以信道作为跳频的分解度,而不是信道组(也就是“库”),能够使用一个固定的跳频序列集合而不依赖于所分配的信道的数目。因此,跳频技术的所有优点都可以保留下来,即使当许多信道是被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组里的。
当有一些用户是同时活跃的时候,并不需要复杂的跳频序列。所有的用户都基于单个信道来进行跳频。如果绝大部分的频谱容量都已经被分配掉了,那么用户将发觉容量上的恶化。在这种情形下,系统可以过载,而用户所分配的频率组是可以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重叠的,但是他们仍然具有一些对干扰的抵御力。对于没有协调好的跳频系统而言这是常见的。
在友好的环境下,完全协调好了的跳频序列将导致更高级别的性能。然而,在恶劣的环境下,有一些用户将一直被阻塞。在这种情形下,基于单个信道的跳频将使得阻塞随机化。而一些跳频可能会(非恶意地)造成用户频率组的重叠并由此使得其互相阻塞,这是不可避免的,却也是相对温和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通过获取一种代表连接的质量的度量,并使用这种度量来控制应该分配给该连接的带宽的数量,使得阻塞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分配给一个连接的带宽的数量是和阻塞的可能性直接成比例的。)现在将参考附图4的流程图中所示的示例性的连接管理技术来阐述这一方面。该范例是从两个单元之间建立连接开始的(步骤401)。这些单元可以是移动终端站和基站、移动终端站和另一个移动终端站,或者任意两个能够采用这里所描述跳频技术的无线通信设备。连接的建立是根据常规技术来实现的,在这里不再讨论更多的细节。
假设在这里的情形中是一个移动终端站正在和基站进行通信,在连接建立之后,发起呼叫的单元将试图为连接分配一定的带宽(BW)。如果是终端站发起的呼叫,它可能并不知道已存在的业务水平,并可能试图获得与它认为自己所需要的一样多的带宽。基站可能对已有的业务水平比较清楚,并且有可能(在启动点)把带宽降低到它认为是合理的水平(步骤403)。然而,在一种变通的实施方案中,单元们可以从一个预设的带宽开始并稍后对其进行调整。
在协商好了初始带宽之后,通信开始了(步骤405)。两个单元都将被同步,并使用相同的伪随机数(PN)序列来选择要在任意给定时刻使用的相互连接的OFDM载波的集合。把PN序列的数值进行映射时必须既要确保带宽是停留在OFDM信道内的(当使用了可变带宽滤波器/检测器接收机的时候--见下文),又要确保起始频率是在OFDM信道内的,而后续的子载波围绕着OFDM信道(当采用了FFT接收机的时候--见下文)。这将保证OFDM信道内部所有的子载波都被以随机的方式予以使用。
每隔一定时间,通信单元就将获取一个代表连接质量的度量。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观测误比特率(BER)或者误帧率(FER)来衡量链路质量。同样也可以使用与质量相关的度量,诸如载干比(C/I)。如果误码率或者干扰电平过高(从判决模块407出来的“是”路径),那么所需要的带宽就将降低(但是不能少于一个子载波)(步骤409),而当通信继续(步骤411)之前,将对这一新的带宽数值进行协商。
如果误码率比较低,而所使用的带宽少于所需要的(从判决模块413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将请求(步骤415)并协商(步骤411)更高的带宽。
随着上述的对动态带宽的协商,在终端站和基站之间,或者在对等连接的终端站之间,可以采用局部的策略来优化频带的使用。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就是在高业务量时,每个通信链路都将占用较少的子信道,而有更多的连接是激活的。当通信量较低的时候,在不牵涉到一种集中式的控制的条件下,高速链路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子载波了。
对于因频带受限(也就是说,能够用于不同的基站的只有少数一些OFDM信道)而使得同信道干扰可能成为问题的系统,这一动态分配方案也工作得很好。跳频技术将使得干扰随机化,而可变的带宽将有效地产生更多的子信道,它们降低了同信道干扰。
现在参考附图5来描述一种示例性的用于本发明的OFDM发射机。把发射(TX)数据提供给快速逆傅立叶变换(IFFT)调制模块501,在这里采用m进制(m-ary)调制方法把mxN个比特调制到N个子载波上去。而调制产生了将要以标准方式来组合和上变频的I和Q信号。
现在要参考附图6来描述IFFT调制模块501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TX数据被送到数据格式化器601中并在此生成N个并行的m比特的数据流。带宽是由选择器603来决定的,它从数据格式化器601接收到N个并行的m比特的数据流,并每次输出选定数量的这些m比特流。每个这样选出来的m比特的数据流都在环行移位器中进行移位从而实现跳频,而相应的N个OFDM子载波是用标准的m进制调制方式来调制的。直到此处为止,数据都是在频域之中的。逆FFT模块607完成这个最后的变换而生成时域的I和Q信号,它们可以用标准方法进行利用。通过改变子载波的数量N,信号的带宽是可以调节的。举例来说,24比特可以被划分成八个3比特的数据流。每个3比特的数据流将要在频域以8PSK来调制一个子载波,而逆FFT模块607把八个子载波组合起来并转换成时域的I和Q信号。在调制子载波的时候也可以选择GMSK(N=1)或者别的方案。
如同附图7所示,本发明的OFDM实施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的接收机是发射机的反转。从天线701接收到的信号要经过天线滤波器703以及低噪声放大器(LNA)705。LNA705的输出与来自本地振荡器709的信号进行混频(在第一混频器707中)。混频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711。滤波输出的信号又接着和来自第二本地振荡器715的信号进行混频(在第二混频器713中)。第二混频器713的输出送到了FFT模块717,由它把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的子载波信息。通过对子载波的解调并对它们解复接,可以恢复出原先传送的数据流。而带宽和跳频又一次是通过把子载波映射到数据流来实现的。
OFDM是子带调制的一种特殊情形。采用结合了任意一种调制方式(譬如GMSK、QPSK、以及类似的方式)的正规的FDMA也是可能的。还可能采用一种基于CDMA的系统,其中CDMA的中心频率是跳频的而用户带宽是根据数据率而变化的。(除非应用功率控制,否则后一种方案可能是不可行的。)
因此,在变通的实施方案中,这个本发明的跳频技术可以应用在非OFDM系统中。在这样的场合,可能需要改变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结构。在附图8中描述了一个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的非OFDM接收机的模块图。在这里,跳频控制了第二本地振荡器815(尽管在变通的实施方案中也可以使用第一本地振荡器809),而可变带宽信道滤波器817设定了带宽。举例来说,现在检测器819可以看到一个正规的单载波信号并对此进行检测。采样率和其他定时信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方法和所需要的实现来设定。发射机可以改变符号速率和中心频率来实现可变带宽和跳频。
通过参考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非常明显是可能以特定的不同于上述优选的实施方案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的。而且可以在并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完成这点。
举例来说,本发明是通过联系OFDM来描述的。然而,通过使用比信道带宽(或者信道块)更为精细的跳频分解度,本发明的跳频技术甚至可以用在分配给用户的带宽大于所使用的频带的情形。
优选的实施方案仅仅是阐述性的,而无论如何不应该被当做是约束性的。本发明的范畴是由附属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面的描述来给定的,而所有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改动和等同物都是打算包含在其中的。
Claims (20)
1.一种运作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该系统把可用的频谱划分成多个由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信道来进行使用,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内,分配一定量(n个)信道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用户进行通信,其中所分配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数字n大于1;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分配该n个信道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用户进行通信,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是连续发生的跳频周期。
3.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分配第二个数量的(m个)信道,用来同时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二个用户进行通信,其中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使用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分配了m个信道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个用户进行通信,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并且
数量m和数量n是不一样的。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
5.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没有一个信道与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信道是相同的。
6.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分配n个信道,用来同时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用户进行通信,其中
第三个跳频周期是紧紧跟在第二个跳频周期之后的;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并且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和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是相同的。
7.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得到了一种表征连接质量的度量;并且
用这种度量来调整数量n的数值。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度量是误比特率。
9.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度量是误帧率。
10.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度量是载干比。
1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设备,该系统把可用的频谱划分成多个由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信道来进行使用,该设备包含:
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内分配一定量(n个)信道以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用户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所分配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而数字n大于1;以及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分配n个信道以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用户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
12.权利要求11的设备,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是连续发生的跳频周期。
13.权利要求11的设备,进一步包含:
在第一个跳频周期分配第二个数量的(m个)信道以用来同时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二个用户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使用的信道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以及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分配m个信道以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个用户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并且
数量m和数量n是不一样的。
14.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相同的;并且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至少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信道都是不同的。
15.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
在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m个信道中没有一个信道和第一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给第二个用户来使用的所有信道是相同的。
16.权利要求11的设备,进一步包含: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分配n个信道以用来同时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用户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
第三个跳频周期是紧紧跟在第二个跳频周期之后的;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信道也占据了可用频谱的相邻频带;并且
在第三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和第一个和第二个跳频周期内被分配来予以使用的n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是相同的。
17.权利要求11的设备,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用于获取一种表征连接质量的度量的装置;以及
用这种度量来调整数量n的数值的装置。
18.权利要求17的设备,其中该度量是误比特率。
19.权利要求17的设备,其中该度量是误帧率。
20.权利要求17的设备,其中该度量是载干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092,860 | 1998-06-08 | ||
US09/092,860 US6246713B1 (en) | 1998-06-08 | 1998-06-08 | Frequency-hopping in a bandwidth-on-demand syste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12980A true CN1312980A (zh) | 2001-09-12 |
Family
ID=2223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809483A Pending CN1312980A (zh) | 1998-06-08 | 1999-06-08 | 在按需分配带宽的系统中的跳频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246713B1 (zh) |
EP (1) | EP1086536B1 (zh) |
JP (1) | JP2002518872A (zh) |
KR (1) | KR20010052652A (zh) |
CN (1) | CN1312980A (zh) |
AT (1) | ATE248464T1 (zh) |
AU (1) | AU754691B2 (zh) |
BR (1) | BR9910987A (zh) |
DE (1) | DE69910779T2 (zh) |
EE (1) | EE200000724A (zh) |
HK (1) | HK1040143A1 (zh) |
MY (1) | MY119664A (zh) |
WO (1) | WO1999065155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2578B (zh) * | 2006-12-13 | 2012-01-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500238B (zh) * | 2008-02-02 | 2014-03-19 | 夏普株式会社 | 上行参考信号复用优化方法及基站 |
CN103248470B (zh) * | 2002-10-01 | 2017-03-01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ofdm跳频的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113021A (zh) * | 2015-06-02 | 2017-08-29 | 林克拉布斯股份有限公司 | 块跳频 |
CN110710120A (zh) * | 2017-04-11 | 2020-01-1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相应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70645B2 (en) | 2000-01-18 | 2009-08-04 | Viasat, Inc. | Frame format and frame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frame format |
KR100264862B1 (ko) * | 1997-07-31 | 2000-09-01 | 윤종용 | 대역확산에따른직교부호도약다중접속방식통신시스템의송수신장치및그방법 |
JP2002519888A (ja) * | 1998-06-23 | 2002-07-02 |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非編成かつ未ライセンスのシステムモードにおける無線遠隔通信システムでの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接続の出力制御方法 |
FI106329B (fi) * | 1998-10-23 | 2001-01-15 | Nokia Networks Oy | Taajuushyppelymenetelmä ja tukiasema |
US6961314B1 (en) | 1998-10-30 | 2005-11-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Burst receiver for cable modem system |
US7103065B1 (en) * | 1998-10-30 | 2006-09-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Data packet fragmentation in a cable modem system |
EP1125398B1 (en) * | 1998-10-30 | 2008-10-2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able modem system |
US6549784B1 (en) * | 1998-12-28 | 2003-04-15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easurement based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2000224139A (ja) * | 1999-02-01 | 2000-08-11 | Sony Corp |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
US6760300B1 (en) * | 1999-02-17 | 2004-07-06 | Imec | High speed wireless OFDM transceiver modem |
JP4284568B2 (ja) * | 1999-03-18 | 2009-06-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US7215650B1 (en) | 1999-08-16 | 2007-05-08 | Viasat, Inc. | Adaptive data rate control for narrowcast networks |
US6975603B1 (en) * | 1999-08-20 | 2005-12-13 |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the loss of information in cordless communications |
US6603826B1 (en) * | 1999-09-15 | 2003-08-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dynamically compensating for interference to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signal |
US8363757B1 (en) | 1999-10-12 | 2013-0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fsets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93355B (en) * | 1999-10-22 | 2004-06-30 | Virtual Access Ireland Ltd | Multi channel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US6628673B1 (en) | 1999-12-29 | 2003-09-30 |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 Scal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verlaid signals and multi-carrier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
US6477382B1 (en) * | 2000-06-12 | 2002-11-05 | Intel Corporation | Flexible paging for packet data |
JP2001358692A (ja) * | 2000-06-14 | 2001-12-26 | Nec Corp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変復調回路 |
US7230908B2 (en) * | 2000-07-24 | 2007-06-12 | Viasat, Inc. | Dynamic link ass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30810B2 (en) * | 2000-09-13 | 2015-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7295509B2 (en) | 2000-09-13 | 2007-1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US7103086B2 (en) * | 2000-09-29 | 2006-09-05 | Maxstream, Inc. | Frequency hopping data radio |
JP4067755B2 (ja) * | 2000-10-24 | 2008-03-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システムの受信機 |
US7190683B2 (en) | 2000-10-27 | 2007-03-13 |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channel bonding in a hybrid CDMA/FDMA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o provide finely variable rate channels |
WO2002069533A2 (en) * | 2000-10-27 | 2002-09-06 |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channel bonding in a hybrid cdma/fdma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o provide finely variable rate channels |
FI110903B (fi) * | 2000-10-30 | 2003-04-15 | Nokia Corp | Lähetysten ajoittaminen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 2005-09-20 | Adaptix, Inc. |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
US7433683B2 (en) * | 2000-12-28 | 2008-10-07 | Northstar Acquisitions, Llc | System for fast macrodiversity switching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
CN1215649C (zh) * | 2001-01-12 | 2005-08-17 | 旋永南 | 一种高频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处理方法 |
WO2003001696A2 (en) * | 2001-06-21 | 2003-01-03 |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tone allocation for tone hopping sequences |
US7356098B2 (en) | 2001-11-14 | 2008-04-08 | Ipwireless, Inc. |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unit for synchronisation for multi-rate communication |
US7012883B2 (en) | 2001-11-21 | 2006-03-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selection for an OFDM system |
US7187647B1 (en) | 2002-01-23 | 2007-03-06 | At&T Corp. | Ultra-wide bandwid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remises wireless networking |
DE10213873A1 (de) * | 2002-03-27 | 2003-10-09 | Siemens Ag | Kombination des Frequenzsprungverfahrens mit OFDM |
US7460559B2 (en) * | 2002-10-17 | 2008-12-02 | Alereon, Inc. | Methods and sets of piconets using time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US7483711B2 (en) * | 2002-10-24 | 2009-01-27 | Bbn Technologies Corp | Spectrum-adaptive networking |
US7920538B2 (en) * | 2003-12-08 | 2011-04-05 | Investors Life Insurance Company | Spectral reuse transceiver-based aggregation of disjoint, relatively narrow bandwidth (voice) channel segments of radio spectrum for wideband R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
US7352688B1 (en) | 2002-12-31 | 2008-04-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bridging |
WO2004077712A1 (ja) | 2003-02-28 | 2004-09-10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0689382B1 (ko) * | 2003-06-20 | 2007-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분할다중화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
US7154933B2 (en) * | 2003-09-25 | 2006-12-26 | Avneesh Agrawal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oft handoff and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961513B (zh) * | 2004-03-31 | 2010-12-08 |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环境中语音业务的自适应调度 |
KR20050099906A (ko) * | 2004-04-12 | 2005-10-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순환 주파수 패턴에따른 고속 주파수 도약을 위한 송수신장치 |
US8125946B2 (en) * | 2004-05-21 | 2012-0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network and mobile stations for implementing variable bandwidth service on demand |
US7839820B2 (en) * | 2004-05-21 | 2010-1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variable bandwidth service on demand |
US7724777B2 (en) | 2004-06-18 | 2010-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xing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18930B2 (en) * | 2004-10-01 | 2011-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packet data on a subset of carrier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573851B2 (en) | 2004-12-07 | 2009-08-11 | Adaptix,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 and channel assignment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
US20060166676A1 (en) * | 2005-01-21 | 2006-07-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nd scalable bandwidth in a CDMA wireless network |
WO2006128973A1 (en) * | 2005-06-03 | 2006-12-07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ceiver, transmitter and variable bandwidth transmission method |
US8670493B2 (en) | 2005-06-22 | 2014-03-11 | Eices Research, Inc. | Systems and/or methods of increased priva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A2647022A1 (en) * | 2006-03-20 | 2007-09-27 | Data Flow Systems, Inc. | Spectral reuse transceiver-based aggregation of disjoint, relatively narrow bandwidth (voice) channel segments of radio spectrum for wideband r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
JP4738240B2 (ja) * | 2006-04-19 | 2011-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の通信周波数設定方法 |
US7589618B2 (en) * | 2006-04-25 | 2009-09-15 | Diorio Christopher J | RFID reade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opping away from a frequency channel with RF interference |
US7592897B2 (en) * | 2006-04-25 | 2009-09-22 | Impinj, Inc. | RFID reader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arly hopping out of a frequency channel in the presence of RF interference |
US20070280280A1 (en) * | 2006-06-02 | 2007-12-06 | Nokia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grouped resource units |
JP4890980B2 (ja) * | 2006-07-10 | 2012-03-07 |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CA2623823A1 (en) | 2007-03-02 | 2008-09-02 | Sean C. Carroll | Non-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non-linear transmission medium |
US9496918B2 (en) * | 2007-08-08 | 2016-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explicit frequency hopping |
KR101757097B1 (ko) | 2007-08-08 | 2017-07-12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명시적인 주파수 호핑을 사용하는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시스템 |
US8379688B2 (en) * | 2008-02-04 | 2013-02-19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adapted for localized hopping OFDMA and power efficient OFDMA multiplexing |
US8787873B1 (en) | 2011-11-04 | 2014-07-22 | Plus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bandwidth on demand |
US11678313B2 (en) * | 2015-02-04 | 2023-06-13 | Alcatel Lucent | Network controlled acquisition of uplink channels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US9564932B1 (en) | 2015-07-16 | 2017-02-07 | LGS Innovations LLC | Software defined radio front end |
US10884132B1 (en) * | 2015-10-28 | 2021-01-05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Beacon-based precision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 system |
US10334633B2 (en) * | 2016-01-07 | 2019-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rrow 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s and detection schemes |
US10912101B2 (en) * | 2018-11-12 | 2021-02-0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requency-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50036A (en) | 1987-08-21 | 1989-07-18 |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ynchronous frequency hopping transmissions |
US5121408A (en) | 1989-10-16 | 1992-06-09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Synchronization for entry to a network in a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CA2072373C (en) | 1990-02-27 | 1998-10-06 | Michael D. Kotzin | Shared-carrier frequency hopping |
US5210771A (en) | 1991-08-01 | 1993-05-11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user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
IL103620A0 (en) | 1992-11-03 | 1993-04-04 | Rafael Armament Dev Authority | Spread-spectrum,frequency-hopping radiotelephone system |
US5263047A (en) | 1992-07-02 | 1993-11-16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cavity tuning of a transmitter outpu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269075B (en) | 1992-07-24 | 1996-04-10 | Roke Manor Research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bile cellular radio systems |
US5381443A (en) | 1992-10-02 | 1995-01-1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hopping a signalling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459759A (en) | 1993-02-17 | 1995-10-1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Frequency hopp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
US5537434A (en) | 1993-10-25 | 1996-07-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Frequency hopping control channe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425049A (en) | 1993-10-25 | 1995-06-13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Staggered frequency hopping cellular radio system |
JPH07147553A (ja) | 1993-11-24 | 1995-06-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5442660A (en) | 1994-01-10 | 1995-08-1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 using galois field |
FR2717329B1 (fr) * | 1994-03-08 | 1996-07-05 |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 Système cellulair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
AUPM448194A0 (en) * | 1994-03-15 | 1994-04-14 | Telstra Corporation Limited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alloc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5502722A (en) | 1994-08-01 | 1996-03-2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adio system using variable transmission reservation |
US5528622A (en) | 1994-09-29 | 1996-06-18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channel hopping protocol and multiple entry points |
JP3780551B2 (ja) | 1996-01-29 | 2006-05-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多元接続による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US5999818A (en) * | 1996-08-06 | 1999-12-07 | Cirrus Logic, Inc. | Frequency re-used and time-shar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H1065604A (ja) | 1996-08-23 | 1998-03-06 | Sony Corp |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
US6009332A (en) * | 1996-08-28 | 1999-1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ly allocating a frequency hopping traffic channel in a private radio system |
US5946624A (en) * | 1996-08-29 | 1999-08-31 |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 Synchronized frequency hopping |
US6112094A (en) * | 1998-04-06 | 2000-08-29 | Ericsson Inc. | Orthogonal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re-use scheme |
-
1998
- 1998-06-08 US US09/092,860 patent/US624671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
- 1999-05-26 MY MYPI99002084A patent/MY119664A/en unknown
- 1999-06-08 BR BR9910987-5A patent/BR9910987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6-08 EE EEP200000724A patent/EE200000724A/xx unknown
- 1999-06-08 EP EP99930083A patent/EP108653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6-08 JP JP2000554063A patent/JP200251887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06-08 KR KR1020007013886A patent/KR2001005265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6-08 CN CN99809483A patent/CN1312980A/zh active Pending
- 1999-06-08 WO PCT/SE1999/000986 patent/WO1999065155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6-08 DE DE69910779T patent/DE6991077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08 AU AU46692/99A patent/AU75469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6-08 AT AT99930083T patent/ATE24846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
- 2002-03-07 HK HK02101766.8A patent/HK1040143A1/zh unknow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8470B (zh) * | 2002-10-01 | 2017-03-01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ofdm跳频的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202578B (zh) * | 2006-12-13 | 2012-01-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500238B (zh) * | 2008-02-02 | 2014-03-19 | 夏普株式会社 | 上行参考信号复用优化方法及基站 |
CN107113021A (zh) * | 2015-06-02 | 2017-08-29 | 林克拉布斯股份有限公司 | 块跳频 |
CN107113021B (zh) * | 2015-06-02 | 2019-07-02 | 林克拉布斯股份有限公司 | 操作端节点之一的方法、端节点、操作中心节点的方法及中心节点 |
CN110710120A (zh) * | 2017-04-11 | 2020-01-1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相应的方法 |
US11368186B2 (en) | 2017-04-11 | 2022-06-21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
CN110710120B (zh) * | 2017-04-11 | 2022-08-30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相应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9065155A1 (en) | 1999-12-16 |
HK1040143A1 (zh) | 2002-05-24 |
KR20010052652A (ko) | 2001-06-25 |
DE69910779D1 (de) | 2003-10-02 |
EE200000724A (et) | 2002-04-15 |
EP1086536A1 (en) | 2001-03-28 |
ATE248464T1 (de) | 2003-09-15 |
MY119664A (en) | 2005-06-30 |
DE69910779T2 (de) | 2004-07-01 |
EP1086536B1 (en) | 2003-08-27 |
US6246713B1 (en) | 2001-06-12 |
BR9910987A (pt) | 2001-02-13 |
JP2002518872A (ja) | 2002-06-25 |
AU4669299A (en) | 1999-12-30 |
AU754691B2 (en) | 2002-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2980A (zh) | 在按需分配带宽的系统中的跳频 | |
KR100860663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
JP5379269B2 (ja) |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
KR101036258B1 (ko) |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물리채널의 무선 리소스 할당방법 및이동기용 송신기 | |
KR100964703B1 (ko) | 효율적이고 효과적인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자원을 이용하고 조작하는 방법 | |
CN1089531C (zh)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2307057B (zh) | 无线发送装置 | |
CN10112479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受约束跳频 | |
DE112005000551T5 (de) | Dualträgermodulator für einen Mehrfachband-OFDM-Sender/Empfänger | |
CN101171779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未编码信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547818A (zh) |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432245A (zh) | 无线通信用双信息包组态 | |
CN1585394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分配副载波的装置和方法 | |
KR20050031839A (ko) |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CN1890906A (zh) | 多重使用者正交分频多任务系统的实时服务的次载波及位分配 | |
CN101043693A (zh) | 一种在小区间消除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 |
US748347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frequency hopping-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H112723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EP2044705A1 (en) | Broadcast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070034905A (ko)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자원 운용 장치및 방법 | |
CN1910880A (zh) | 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
EP0944197A1 (en) |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 |
KR20040076438A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시스템 기반의 멀티셀에서의부반송파 운용 방법 | |
CN1893410A (zh) | 实现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频率复用、调制方法及接入设备 | |
KR20100004034A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01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