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10443C -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443C
CN1310443C CNB2004100339695A CN200410033969A CN1310443C CN 1310443 C CN1310443 C CN 1310443C CN B2004100339695 A CNB2004100339695 A CN B2004100339695A CN 200410033969 A CN200410033969 A CN 200410033969A CN 1310443 C CN1310443 C CN 13104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ellular phone
phon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39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0883A (zh
Inventor
并木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 ltd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0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0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4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4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蜂窝电话终端、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程序。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终端,在每个预定时段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和监控小区电平测量。CPU使用天线选择信号控制天线切换开关,以选择不是当前所选的天线。在天线切换后,蜂窝电话终端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在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测量后,蜂窝电话终端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测量数据并确定将要选择的天线。蜂窝电话终端估计其外设状况(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各个用户接口的使用状况),并选择有效天线。

Description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电话终端、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涉及在一个蜂窝电话终端安装了多个天线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蜂窝电话终端,通过使用单个天线来向/从基站发射/接收信号。向基站发射或从基站接收的,是用于电子邮件、因特网上的内容之类的数据通信,以及用于对目标进行话音呼叫之类的话音通信。
此外,蜂窝电话终端在待机模式下有需要时则激活接收器,并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换句话说,蜂窝电话终端间歇地接收信号以实现省电(节省电池)。
在使用蜂窝电话终端的通信系统中,电磁干扰的情况随着移动、通信环境中的变化等而每时每刻变化,因此接收电场强度水平持续变化。为了防止由于电磁干扰引起的接收干扰,为蜂窝电话终端设置了具有不同增益的多个天线,并且根据检测到的接收电场强度而切换天线(参见例如JP10-93503)。
一般而言,天线发射/接收无线电信号的特性在人体附近会恶化,这是公知的。在无线电装备中,例如在人体附近使用的蜂窝电话终端,天线布置在使用时远离人体的位置,以减小靠近人体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天线都向设备外面伸出,但使用向外伸出的天线通常会妨碍设备尺寸的减小。因此,紧凑的天线被布置在蜂窝电话终端的内部。
然而,具有内置紧凑天线的蜂窝电话终端,在人体附近的影响下天线特性会恶化。具体而言,尺寸减小的蜂窝电话终端有以下问题。即,当蜂窝电话终端被手持使用时,其天线被手或头所阻碍,结果蜂窝电话终端的通信状况会明显变化。因此,利用单个天线很难保证质量。
传统蜂窝电话终端的天线,通常布置在远离当话音通话时手抓住壳体的部分。此布置避免了话音通话期间的特性恶化。
然而,在传统蜂窝电话终端通过键操作单元被操作的情况下,例如正在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或浏览因特网上的内容时,布置天线的部分被手覆盖。因此,在通过键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期间,手阻碍了无线电波的发射或接收,因此到目标的连接可能会断开。在该情况下,如果天线布置在扬声器侧,则在通过键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期间可以防止与目标的连接被断开。然而,这种布置也有问题,就是在话音通话期间天线变得靠近用户的头,因此在话音通话期间可能会使特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这样的蜂窝电话终端及其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程序,该蜂窝电话终端能够根据蜂窝电话终端放置的环境来选择最佳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码分多址系统的蜂窝电话终端包括:
多个天线;
检测器电路,用于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控制电路,一旦检测到所述数据通信,则进行控制以从安装到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所述多个天线中选择最佳的天线。
对于相对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蜂窝电话终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选择步骤,一旦检测到所述数据通信,则从安装到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多个天线中选择最佳的天线。
对于相对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蜂窝电话终端,一种用于执行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
检测处理,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选择处理,一旦检测到所述数据通信,则从安装到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多个天线中选择最佳的天线。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终端涉及在多个天线被安装到蜂窝电话终端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方法,并涉及这样的方法,其中估计有关的终端的外设状况(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各个用户接口的使用状况),以使得可以根据估计结果来选择最佳天线,并可以抑制电流消耗的增加。
为了通过在多个天线之间切换而采取措施来抑制天线特性在人体附近的恶化,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终端包括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具有即使在人体附近也不恶化的天线特性,所述多个天线彼此的方向性不同或者布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上。所述蜂窝电话终端根据蜂窝电话终端的外设状况在多个天线之间切换,由此使得电流消耗的增加最小并可以实现对通信质量的改善。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布置示例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另一个布置示例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1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作时序示例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收操作和电平测量操作之间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电平波动的图;
图9是示出天线的电平波动以及使用阈值的应用条件的图;
图10是示出由图1的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状态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由图1的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另一个状态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和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蜂窝电话终端1包括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中央处理单元(CPU)13、基带电路14、无线电(RF)电路15、天线切换开关16、状态检测器17、扬声器18、麦克风19、键电路20、液晶显示器(LCD)21和存储可以由CPU 13执行的程序(可以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存储设备22。
蜂窝电话终端1有两个方向性不同的天线(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从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接收的信号通过天线切换开关16分别供应给RF电路15。天线切换开关16确定将要输入RF电路15的信号,是从第一天线11还是从第二天线12接收到的。CPU 13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
在基带电路14中,输入并解调从RF电路15接收的信号,然后进行对所接收数据的电平测量。
LCD 21是由CPU 13控制的显示设备。键电路20用于通过键进行输入。扬声器18和麦克风19分别用于输出和输入话音。状态检测器17检测蜂窝电话终端1的折叠状态(打开/合上的状态),还检测预设的特定键(例如,切换进入电子邮件操作的键、切换进入用来浏览内容的屏幕的键等等)的操作。
图2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布置示例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另一个布置示例的透视图。
在图2和图3中,蜂窝电话终端1包括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上壳体1a中布置有扬声器18、LCD 21等,下壳体1b中布置有麦克风19、键电路20等,两个壳体由枢轴部分2所支承以自由转动。
在如图2所示的布置示例的情况下,第一天线11布置在枢轴部分2内部。第二天线12布置在麦克风19的附近。根据图2的布置示例,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布置在平行并且彼此分开的位置上。
在图3所示的布置示例的情况下,第一天线11布置在第一壳体1a中并与上壳体1a的纵向方向平行。第二天线12布置在麦克风19的附近。根据图3的布置示例,正交地布置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以使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方向性。此外,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布置在相互分开的位置上。
图4和图5每一个都是示出图1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作时序示例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收操作和电平测量操作之间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电平波动的图。
图9是示出天线的电平波动以及使用阈值的应用条件的图。
参考图1至图9,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1的操作。注意,当存储在存储设备22中的程序被CPU 13执行时,实现图4和图5中所示的操作。
参考图1,基带电路14在蜂窝电话终端1处于空闲或被手握持状态下检测到使用当前所选天线的接收状况恶化,并通知CPU 13该检测结果。为了不使蜂窝电话终端1的接收状况恶化,CPU 13使天线切换开关16在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之间进行切换,由此确保了通信质量。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在方向性和位置布置上不同。在蜂窝电话终端1被手握持的情况下,图2和3的布置都允许一个天线的方向性优于另一个天线的方向性。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来详细描述该操作。
蜂窝电话终端1的CPU 13使状态检测器17检测,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是处于打开还是合上的状态。如果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处于打开状态(图4的步骤S1),则CPU 13判断蜂窝电话终端1是否在进行通话(图4的步骤S2)。
在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通过枢轴部分2处于打开状态,并且蜂窝电话终端1没有进行通话的情况下,CPU 13进行以下操作。即如图6所示,当经过预定时段(T1)时(图4的步骤S3),CPU 13发出指令以在下一个时段中通过当前所选的天线,测量活动小区和监控小区的接收电平(图4的步骤S4)。
此处,监控小区用来在蜂窝电话终端1移动后的新环境中测量接收电平。
如图6所示,CDMA系统中间歇性接收的操作,以一系列时序脉冲“活动小区电平测量”、“监控小区电平测量”和“接收呼叫”的形式进行。时序脉冲在时段T2期间工作。由时段T2期间的时序脉冲引起的接收操作,在每个预定时段(T1)中重复。蜂窝电话终端1的接收电路在时段T1内的零电平期间,停止工作并转到低功耗模式,在零电平期间不产生时序脉冲。
此后,为了判断是否正在接收通话,CPU 13发出指令以接收呼叫(图4的步骤S5)。在时段T2期间进行上述操作序列。
如果CPU 13基于接收呼叫判断出不是正在接收通话(图4的步骤S6),则CPU 13在时段T3中使用“天线选择”信号,以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选择当前没有被选择的第二天线12(图4的步骤S7)。
与前面通过所选天线进行的测量相似,在天线切换后,CPU 13在时段T3中为所选第二天线12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图4的步骤S8)。在测量中,当由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RF电路15进行的模/数(A/D)转换,并且由基带电路14解码和解调之后,确定接收电平。在为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后,CPU 13比较两个测量数据的电平,并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选择具有较大活动小区电平的天线(图4的步骤S9)。
同时,如果蜂窝电话终端1正在进行通话,那么CPU 13就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和监控小区电平测量(图4的步骤S10)。
此后,状态检测器17检测在发出通话和接收通话时的状态,是用于电子邮件、因特网上的内容等等的数据通信,还是用于到目标的话音电话等的话音通信(图4的步骤S11)。
如果CPU 13判断该状态是话音通信(图4的步骤S12中为“是”),则CPU 13使用天线选择信号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来将天线固定为预定的一个(布置在麦克风19附近的第二天线12)(图4的步骤S13)。天线的固定一直执行到话音通信结束(图4的步骤S14和S15)。
如果CPU3判断出不是话音通信(图4的步骤S12中为“否”),则CPU 13使用天线选择信号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来选择不是当前所选的天线(图5的步骤S16)。
与前面通过所选天线进行的测量相似,在天线切换后,CPU 13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图5的步骤S17)。CPU 13为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两者都测量接收电平。此后,CPU 13通过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两者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然后CPU 13比较两个测量数据的电平,并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选择具有较大活动小区电平的天线(图5的步骤S18)。CPU 13使用所选天线执行通信,直到数据通信结束(图5的步骤S19和S20)。
通过进行上述操作,CPU 13估计蜂窝电话终端1的外设状况(是在使用数据通信的用户接口,还是在使用话音通信的用户接口),并选择有效天线。
如上所述,如图6所示,为了通过未使用的天线进行测量,蜂窝电话终端1需要比时段T3长的操作时间,导致增加了与时段T3对应的电流消耗量。因此,需要CPU 13减小对未使用天线的电平测量操作的比率。如图7所示,预定时间N中的电平测量操作对预定时间M中的接收操作的占空比被减小,由此减小了工作电流的增加。
然而,因为即使不考虑蜂窝电话终端1的外设状况,无线电环境也会不断改变,减小电平测量操作的测量时间可能会产生故障。如图8所示,在第一天线11的接收电平(ANT1)和第二天线12的接收电平(ANT2)都产生电平波动的情况下,需要防止由于波动引起的故障,例如在测量时段Tw0期间第一天线11的接收电平小于第二天线12的接收电平的衰落。因此,CPU 13设置测量时间N,使得在经过测量时间Tw1(Tw1>Tw0)后才发生天线切换。而且,当在测量时间N中测量接收电平时,除非连续S次得到相同的判断,否则不发生天线切换,由此减小了故障的可能性。
此外,本发明防止了由于蜂窝电话终端1状态的变化(被手握持的状态和处于空闲的状态之间的差别)而引起的恶化。因此,在没有恶化并且通信稳定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天线进行测量。如图9所示,如果当前所选天线的电平大于阈值L1,则CPU 13不对未使用天线进行电平测量。换句话说,当前所选天线的电平足够高,因此不必要进行天线切换,这样对未使用天线的电平测量也就不必要了。
同时,在图9的时间Ta和时间Tb之间的时段期间,对未使用天线执行电平测量。除了该时段外,因为当前所选天线的电平大于阈值,所以不执行对未使用天线的电平测量。结果,连续地使用当前所选天线。
如上所述,如图6、7和8所示,蜂窝电话终端1的CPU 13对未使用天线进行电平测量。CPU 13根据与当前所使用天线的电平的比较,来选择将被使用的天线。因此,蜂窝电话终端1能够根据蜂窝电话终端1所放置的环境来选择最佳的天线。
此外,如图7和8所示,蜂窝电话终端1为电平测量设置了启始触发及其测量时段,由此可以抑制电流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为了检测蜂窝电话终端1的外设状况(处于空闲或者被手握持),进行对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的电平测量,并根据该测量来判断哪个天线有效。在处于例如空闲的状态下就不必要对蜂窝电话终端1进行天线切换,在此状况下,直到电平低于预定的阈值才进行电平测量,从而不启动天线切换操作或者不必要的电平测量操作。
在蜂窝电话终端1处于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被折叠起来的状态时,状态检测器17作为实现与上述相同功能的电路,被用来判断蜂窝电话终端1是否处于空闲。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不进行天线切换操作以及为切换而对未使用天线的电平测量。
根据本发明,用于发出通话和接收通话的通信启动信号,可以用来启动对未使用天线的电平测量,由此实现与以上所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是基于对方向性不同的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的使用的。因此,将被使用的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可以在这样的位置上安装到蜂窝电话终端1,即当蜂窝电话终端1被手抓住时在人体附近的影响下其天线特性不会恶化(参见图2和图3)。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活动小区、监控小区和呼叫按以上顺序来检查,但可以使用任何检查顺序,并且对其没有任何限制。
图10是示出由图1的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状态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由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状态检测过程。
根据本发明,状态检测器17检测在发出通话或接收通话时是否按下了特定的键(例如,切换到电子邮件操作的键、切换到用于浏览内容的屏幕的键等等)(图1O的步骤S21)。
如果状态检测器17检测到按下了特定的键,那CPU 13就判断该状态为数据通信(图10的步骤S22),该过程前进到天线切换过程。或者,如果状态检测器17检测到没有按下特定的键,那CPU 13就判断该状态为话音通信(图10的步骤S23),该过程前进到天线切换过程。
因此,本发明可以判断发出电话和接收电话时是在进行数据通信还是话音通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执行通信切换处理。
图11是示出由图1的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另一个状态检测过程的流程图。参考图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由状态检测器17进行的状态检测过程。注意,除了状态检测过程不同以外,该配置和操作与根据本发明在上面描述的那些相同。
根据本发明,基带电路14从在发出通话/接收通话时被发送到基站/从基站接收的信号中,提取参数(数据通信或话音通信所要求的参数)(图11中的步骤S31),并检测所提取的参数是否指示数据通信(图11的步骤S32)。
如果基带电路14检测到数据通信所要求的参数,则CPU 13判断该状态为数据通信(图11的步骤S33),该过程前进到天线切换过程。或者,如果基带电路14检测到话音通信所要求的参数,则CPU 13判断该状态为话音通信(图11的步骤S34),该过程前进到天线切换过程。
因此,本发明可以判断在发出通话和接收通话时是在进行数据通信还是话音通信,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执行天线切换过程。
图12和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注意,执行图12和13所示操作的蜂窝电话终端,具有与图1所示的蜂窝电话终端1相同的配置,除了以下两点,即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是整体模制的块,并且状态检测器17不检测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的打开/合上的状态。
图12和13的步骤S41至S59,是与图4和5的步骤S1至S20相同的操作(除了步骤S2)。也就是说,图12和13使用的蜂窝电话终端1,与图1的蜂窝电话终端1进行相同的操作,除了前者不进行图4的步骤S2以外。
下面,参考图1、12和1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蜂窝电话终端的操作。注意,当CPU 13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22中的程序时,实现图12和13所示的操作。
蜂窝电话终端1的CPU 13首先判断蜂窝电话终端1是否正在进行通话(图12的步骤S41)。在不是正在进行通话并经过了预定时段(T1)的情况下(图12的步骤S42),如图6所示,CPU 13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和监控小区电平测量(图12的步骤S43)。
此后,CPU 13发出接收呼叫的指令,以判断是否正在接收通话(图12的步骤S44)。
如果CPU 13根据该接收呼叫判断出不是正在接收通话(图12的步骤S45),则CPU 13使用天线选择信号切换天线切换开关16,来选择不是当前所选的天线(图12的步骤S46)。
与通过前面所选天线进行的测量相似,在天线切换之后,CPU 13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图12的步骤S47)。在测量中,在天线接收的信号由RF电路15进行模/数(A/D)转换,并且由基带电路14进行解码和解调之后,确定接收电平。
在测量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的活动小区电平之后,CPU 13比较这两个测量数据的电平,并确定被选择的天线(图12的步骤S48)。
同时,如果蜂窝电话终端1正在进行通话,那CPU 13就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和监控小区电平测量(图12的步骤S49)。此后,状态检测器17检测在发出通话和接收通话时的状态是用于电子邮件、因特网上的内容等等的数据通信,还是用于到目标的话音通话等的话音通信(图12的步骤S50)。
如果CPU 13判断该状态是话音通信(图12的步骤S51中为“是”),则CPU 13使用天线选择信号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来将天线固定为预定的一个(布置在麦克风19附近的第二天线12)(图12的步骤S52)。CPU 13执行通信直到话音通信结束(图12的步骤S53和S54)。
如果CPU3判断出不是话音通信(图12的步骤S51中为“否”),则CPU 13使用天线选择信号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6,来选择不是当前所选的天线(图13的步骤S55)。
与通过前面所选天线进行的测量相似,在天线切换后,CPU 13进行活动小区电平测量(图13的步骤S56)。CPU 13为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两者都测量接收电平。然后CPU 13比较两个测量数据,并确定要选择的天线(图13的步骤S57)。CPU 13执行通信直到数据通信结束(图13的步骤S58和S59)。
通过进行上述操作,CPU 13估计蜂窝电话终端1的外设状况(是在使用数据通信的用户接口,还是在使用话音通信的用户接口),并选择有效天线。
注意,本发明可以应用到滑动型终端,该滑动型终端配置成上壳体和下壳体沿着彼此而滑动,直到该终端的通信状态能够在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之间区别开来。
如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上述配置和操作,由此产生这样的效果,即蜂窝电话终端能够根据蜂窝电话终端所放置的环境来选择最佳天线。
注意,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终端不限于CDMA系统,而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其他类似系统。

Claims (20)

1.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蜂窝电话终端,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包括:
多个天线;
检测器电路,用于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控制电路,一旦检测到所述数据通信,则进行控制以通过基于对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的电平测量而判断哪个天线有效来从安装到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所述多个天线中选择最佳的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在方向性上彼此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布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当所述电平低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阈值时进行所述电平测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响应于发出通话或接收通话的通信启动信号,而启动对未使用天线的所述电平测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基于有关的所述蜂窝电话终端是否被折叠,来进行对未使用天线的所述电平测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基于预先设置的特定键是否已经被按下,来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基于所述数据通信和所述话音通信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参数的有或者没有,而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所述参数是从发送到基站或接收自基站的信号中提取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当所述检测器电路检测到所述话音通信时,就固定使用用于所述话音通信的预定天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布置在用于话音通信的麦克风的附近。
11.一种用于码分多址系统的蜂窝电话终端中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相对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
一旦检测到所述数据通信,则通过基于对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的电平测量而判断哪个天线有效来从安装到所述蜂窝电话终端的多个天线中选择最佳的天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在方向性上彼此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布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选择最佳天线的步骤中,当所述电平低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阈值时进行所述电平测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选择最佳天线的步骤中,响应于发出通话或接收通话的通信启动信号,而启动对未使用天线的所述电平测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选择最佳天线的步骤中,基于所述蜂窝电话终端是否被折叠,而进行对未使用天线的所述电平测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在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的步骤中,基于预先设置的特定键是否已经被按下,而检测出所述数据通信和所述话音通信中的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在检测是在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或者在进行所述话音通信的步骤中,基于所述数据通信和所述话音通信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参数的有或者没有,而检测出所述数据通信和所述话音通信中的一个,所述参数是从发送到基站或接收自基站的信号中提取的。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当检测到所述话音通信时,就固定使用用于所述话音通信的预定天线。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布置在用于话音通信的麦克风的附近。
CNB2004100339695A 2003-04-23 2004-04-20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7734A JP4192665B2 (ja) 2003-04-23 2003-04-23 携帯電話端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アンテナ切替え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117734/2003 2003-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0883A CN1540883A (zh) 2004-10-27
CN1310443C true CN1310443C (zh) 2007-04-11

Family

ID=3309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39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43C (zh) 2003-04-23 2004-04-20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14607A1 (zh)
EP (3) EP1480352B1 (zh)
JP (1) JP4192665B2 (zh)
CN (1) CN131044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5312A (ja) * 2004-04-01 2005-10-20 Hitachi Ltd 携帯無線装置
US7586863B2 (en) 2005-04-08 2009-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receive diversity to extend standby time in QPCH mode
KR100751187B1 (ko) 2005-08-05 2007-08-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다치 고쿠사이 덴키 다이버시티 수신기
US8666445B2 (en) * 2005-10-25 2014-03-04 Kyoc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tenna switching in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039015A2 (en) * 2006-06-22 2009-03-25 Nxp B.V. Dual band receiver with control means for preventing signal overloading
JP5025356B2 (ja) * 2007-07-10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なら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20090141682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udio switch during call handoff
CN102983894B (zh) * 2011-09-05 2016-01-2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天线分集机制的无线通信电路与相关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761296B2 (en) * 2012-06-01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tuning and transmit path selection
US20140052884A1 (en) * 2012-08-14 2014-02-20 Zyxel Communications, Inc. Mobile device case with wireless high definition transmitter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14449636A (zh) * 2022-02-25 2022-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率确定装置、功率确定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2825A2 (en) * 1988-03-18 1989-09-20 Motorola, Inc. Cellular data telephon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US5802471A (en) * 1994-12-28 1998-09-01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tomatic call receiving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EP1056220A2 (en) * 1999-05-25 2000-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1083759A1 (en) * 1999-04-02 2001-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20010039198A1 (en) * 2000-03-22 2001-11-08 Teruo Onishi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antenna selection
US20020149517A1 (en) * 2001-04-17 2002-10-17 Uniden Corporation Diversity antenna switich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6892B2 (ja) * 1979-10-23 1983-10-19 文夫 池上 移動無線受信方式
DK0666002T3 (da) * 1992-10-26 1996-08-26 Siemens Ag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antenneudvælgelses-diversitet i en modtager til et trådløst telefonapparat
US5649306A (en) * 1994-09-16 1997-07-15 Motorola, Inc. Portable radio housing incorporating diversity antenna structure
DE69634834D1 (de) * 1996-12-23 2005-07-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unktelefon mit gesonderter antenne für bereitschaftsmodus
JP2944582B2 (ja) * 1997-06-25 1999-09-06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US6094165A (en) * 1997-07-31 2000-07-25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Combined multi-beam and sector coverage antenna array
JP2001036949A (ja) * 1999-07-19 2001-02-09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778815B1 (en) 1999-11-24 2004-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US6801790B2 (en) * 2001-01-17 2004-10-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 for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JP3815224B2 (ja) * 2001-01-26 2006-08-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JP2002232346A (ja) * 2001-02-06 2002-08-16 Nec Corp 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cdma通信方法
JP2003069700A (ja) * 2001-08-29 2003-03-07 Toshiba Corp 通信端末
JP3782330B2 (ja) * 2001-09-14 2006-06-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Ofdm受信方法及びofdm受信装置
JP2003244056A (ja) * 2002-02-14 2003-08-2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2825A2 (en) * 1988-03-18 1989-09-20 Motorola, Inc. Cellular data telephon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US5802471A (en) * 1994-12-28 1998-09-01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tomatic call receiving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EP1083759A1 (en) * 1999-04-02 2001-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EP1056220A2 (en) * 1999-05-25 2000-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010039198A1 (en) * 2000-03-22 2001-11-08 Teruo Onishi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antenna selection
US20020149517A1 (en) * 2001-04-17 2002-10-17 Uniden Corporation Diversity antenna switich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0883A (zh) 2004-10-27
EP1601121B1 (en) 2014-01-08
EP1802001A1 (en) 2007-06-27
JP2004328172A (ja) 2004-11-18
EP1480352A1 (en) 2004-11-24
EP1601121A3 (en) 2006-10-25
JP4192665B2 (ja) 2008-12-10
EP1480352B1 (en) 2013-07-17
EP1601121A2 (en) 2005-11-30
EP1802001B1 (en) 2013-10-23
US20040214607A1 (en)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443C (zh) 蜂窝电话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CN103645845B (zh)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494462B (zh)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US894808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2003169011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574682A (zh) 天线分集收发器和切换接收天线的方法
US8447368B2 (en) Base st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797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product
CN105071848B (zh)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578429A (zh) 便携式图像接收设备
CN108023628B (zh) 终端设备移动性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05323362A (zh) 一种终端工作模式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9661783A (zh) 配置天线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天线电路
CN1764084A (zh) 移动终端设备和天线开关
CN1852335A (zh) 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
US20040192406A1 (en) Antenna circui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787566A (zh) 耳机、便携式通信系统和耳机呼叫方法
WO2012081475A1 (ja) 無線端末、無線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673656B2 (ja) 携帯無線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027673B2 (en) Desense with adaptive control
JP2005101930A (ja) 携帯通信端末
CN111343703A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1953389B (zh) 天线调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US20130100885A1 (en) Selectively invoking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power-up/initial acquisition and out of service modes
JP2006180193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2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2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