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743C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8743C CN1308743C CNB2004100319418A CN200410031941A CN1308743C CN 1308743 C CN1308743 C CN 1308743C CN B2004100319418 A CNB2004100319418 A CN B2004100319418A CN 200410031941 A CN200410031941 A CN 200410031941A CN 1308743 C CN1308743 C CN 130874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viewing angle
- mentioned
- crystal panel
- driving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8—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changing the viewing angle properties, e.g. widening the viewing angle, adapting the viewing angle to the view directio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06—Manual adjustmen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viewing angle adjus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下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以及驱动电压设定部(LUT,驱动电压生成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LUT,驱动电压生成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这样,能够提供用简单的结构来消除开口率下降,而且可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的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能够利用液晶的视角特性,并按照需要来切换显示画面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例如专利文献(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153968号公报(1998年6月9日公开))中予以公开。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对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通过将1个像素分割为2个像素区并对2个像素区供给相同的驱动电压,使斜视角下的灰度反转,实现窄视角特性化,另外,还通过对2个像素区供给不同的驱动电压,抑制斜视角下的灰度反转,实现宽视角特性化。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于1个像素内的2个像素区,必须切换并供给驱动电压。因此,利用已有的布线来进行驱动电压的切换就非常困难,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另外设置驱动电压的切换用的开关或布线等时,由于像素的一部分有被开关或布线等覆盖的可能性,所以产生了导致开口率下降的问题。
此外,由于1个像素由2个像素区构成,会产生液晶显示装置难以高精细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简单的结构来消除开口率下降,而且可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锐意研究的结果是:通过使用比在扭曲向列(TN)模式下工作的液晶视角特性宽的垂直取向模式下工作的液晶,并利用在该垂直取向模式下工作的液晶的可以说是缺点的低灰度侧(黑显示侧)的斜视角下的亮度过大现象和高灰度侧(白显示侧)的斜视角下的灰度崩溃(极度情况下发生反转)现象,使液晶面板的对比度和灰度表现能力发生变化,看到了对显示画面上的视角特性的切换。即,看到了下述情况:如果上述亮度过大现象或灰度崩溃(反转)现象变得更加显著,就会使视角特性恶化(进行窄视角特性化),而如果使亮度过大现象或灰度反转现象变弱,就会使视角特性变好(进行宽视角特性化)。
这里,上述低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亮度过大现象以及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灰度反转现象都是在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的透射率分别为1时,通过使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变得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而产生的现象。
因此,如果能够调整斜视角的透射强度,那么就能够调整上述亮度过大现象和灰度反转现象的强弱。例如,如果使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变大,使亮度过大现象或灰度反转现象变强,就能够实现窄视角特性化,相反,如果使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变小,使亮度过大现象或灰度反转现象变弱,就能够实现宽视角特性化。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晶面板,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
根据上述结构,在液晶面板中,由于供给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所以由驱动电压决定的透射强度也对应于视角特性。由此,由于只通过对应于视角特性来设定供给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可以进行液晶面板中的视角特性的切换,所以像现有技术那样,没有必要为了对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成2个像素区。
因此,能够消除在为了对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成2个像素区时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即开口率下降、高精细化困难等问题。换言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用简单的结构来消除开口率下降,而且可高精细化的、能够切换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根据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所以只通过改变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及驱动电压,就可以容易地切换成宽视角特性还是窄视角特性。
这里,所谓窄视角特性,是指与宽视角特性时相比,满足发生灰度崩溃(发生灰度反转)、对比度小的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的视角特性。在窄视角特性时,由于相对于正面而言在斜视角下不容易看到显示内容,所以在显示不希望被他人看到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一般使用于显示在笔记本计算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等方面的个人用信息时。
另外,在宽视角特性时,由于不只是在正面而且从斜向也能恰当地看到显示内容,所以一般用于电视或展示等的多人同时使用1个显示装置时。这样,就能够针对显示的内容来切换窄视角特性与宽视角特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面所示的记载就可以充分被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了附图的下述说明而变得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的详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电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盒的图,是表示根据施加于液晶层的电压,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开始变化的状态(导通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盒的图,是表示根据施加于液晶层的电压,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后的恒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对置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层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对于图8所示的显示特性的液晶面板,实现宽视角特性化时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对于图8所示的显示特性的液晶面板,实现窄视角特性化时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电极一分为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对于图11所示的结构的像素电极的液晶面板,实现了宽视角特性化时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进行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特性控制的查阅表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进行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特性控制的程序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VA模式中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变化的示意图。
图16(a)~图16(c)是示意地表示在MVA模式下工作的液晶盒的结构的图。
图17(a)~图17(c)是表示图16(a)~图16(c)所示的液晶盒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18(a)~图18(d)是表示对图11所示结构的液晶盒的电压施加条件的曲线图。
图19(a)(b)是表示在图18(a)~(d)所示的电压施加条件下当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图11所示的液晶盒时的显示特性的曲线图。
图20(a)(b)是表示像素分割与显示特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1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分子中采用扭曲结构时的、对置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分子中采用扭曲结构时的、液晶层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在RTN模式下工作的液晶盒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24(a)~(c)是用于说明图23所示的液晶盒中的4分割畴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如下。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采用了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作为液晶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成为具备:驱动信号生成部2、LUT(Look Up Table:查阅表)3、驱动电压生成部4、源驱动电路5、栅驱动电路6、液晶面板(显示面板)7的有源矩阵型的结构。
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2是根据图像数据生成使源驱动电路5和栅驱动电路6工作的驱动用信号的电路。该生成的信号分别向源驱动电路5和栅驱动电路6输出。
上述LUT3是为了对液晶面板7的显示画面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存储用于对输入灰度进行驱动电压的变换的变换表(查阅表)的单元。该查阅表被准备了多种,并且被切换成每种视角特性使用。另外,在该LUT3中,从外部输入切换信号,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查阅表。对于使用了该查阅表的视角特性的切换控制,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而且,由上述LUT3进行变换的驱动电压信息被输入到驱动电压生成部4。
上述驱动电压生成部4是根据来自上述LUT3的驱动电压信息生成施加在液晶面板7上的驱动用的电压的电路。在该驱动电压生成部4所生成的驱动用电压(驱动电压)被输送到源驱动电路5。
这样,在LUT3和驱动电压生成部4构成了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使用的驱动电压设定部。
上述源驱动电路5是为了根据来自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2的信号和在驱动电压生成部4中所生成的驱动电压来驱动液晶面板7,而对垂直于液晶面板7配置的源总线(未图示)施加电压的电路。即,成为根据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2的信号对上述源总线施加电压。
上述栅驱动电路6是为了根据来自上述驱动信号生成部2的信号来驱动液晶面板7,而对与该液晶面板7呈水平配置的栅总线施加有源矩阵驱动用的电压的电路。即,成为根据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2的信号对上述栅总线有选择地施加电压。
上述液晶面板7是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由上述源驱动电路5和栅驱动电路6通过对源总线和栅总线施加电压进行工作,显示基于被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这里,对液晶面板7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上述液晶面板7具备: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盒100和配置在该液晶盒100的两侧的偏振片101、102。
上述液晶盒100具有有源矩阵基板(以下称为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00a、对置基板(又称作“滤色片基板”)100b、以及设置在TFT基板100a与时置基板100b之间的液晶层30。
上述液晶层30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材料形成。这样,上述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通过设置在TFT基板100a和对置基板100b的液晶层30侧的表面上的垂直取向膜13和23,在没有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时,如图2所示的液晶分子30a的状态,对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垂直地取向。这时,称为液晶层30处于垂直取向状态。
另外,处于垂直取向状态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虽然根据垂直取向膜13、23的种类或液晶材料的种类,与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基板的表面)的法线发生若干倾斜,但是一般地,液晶分子30a对垂直取向膜13、23的表面略呈垂直取向的状态,即,将液晶分子30a的液晶分子轴(又称作“轴方位”)以85~90度的角度取向的状态称为垂直取向状态。
液晶盒100的TFT基板100a具有: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1、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像元电极(第1电极)12、以及在TFT基板100a的液晶层30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取向膜13。另外,对置基板100b具有: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21、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对置电极(第2电极)22、以及在对置基板100b的液晶层30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取向膜23。每一像元区的液晶层30的取向状态随施加在经由液晶层30互相相向配置的像元电极12和对置电极22上的电压而变化。随着液晶层30的取向状态的变化,利用透过液晶层30的光的偏振状态或光量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显示。
此外,以下将对应于显示的最小单位即“像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区域称为“像元区”。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R、G、B的“像元”对应于1个“像素”。像元区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根据像元电极和与像元电极相向的对置电极来规定像元区。此外,在下述的简单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分别根据设置成条状的列电极和与列电极正交设置的行电极相互交叉的区域来规定像元区。另外,在设有黑基底的结构中,严格地说,在根据应显示状态而施加电压的区域中,对应于黑基底的开口部的区域与像元区相对应。
下面,作为液晶盒100的优选结构例,对通过在单侧的基板(101a)侧的一个像元区内形成多个被分隔的电极(子像素),形成了对电场封闭的区域,通过在该电极边缘产生的斜向电场,进行取向控制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即,上述像元电极12由导电膜(例如ITO膜)形成,在像元电极12上进行例如除去导电膜等工作,如图3所示,以形成多个开口部12a。另外,图3是从基板法线方向看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3的1B-1B’线的向视剖面图。此外,以下将存在导电膜的部分(开口部12a以外的部分)称为实心部12b。虽然在每一个像元电极12上都形成了多个上述开口部12a,但是上述实心部12b基本上由连续的单一导电膜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各自的中心形成正方晶格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开口部12a,由中心位于形成1个单位晶格的4个格点上的4个开口部12a实质上包围的实心部(称作“单位实心部”)12c近似具有圆形形状。各自的开口部12a具有4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边(边缘),并且,形成在其中心具有4旋转轴的类星形。
另外,为了遍及全部像元区A使取向稳定,最好形成单位晶格直到像元电极12的端部为止。因此,如图3所示,像元电极12的端部最好是被构图为相当于开口部12a的约二分之一(对应于边的区域)以及开口部12a的约四分之一(对应于角的区域)的形状。另外,位于像元区A的中央部的开口部12a被形成为实质上相同的形状且相同的大小。另外,位于由开口部12a形成的单位晶格内的单位实心部12c是近似的圆形,为实质上相同的形状且相同的大小。此外,相邻的单位实心部12c相互连接,通过这些单位实心部12c构成为实质上具有作为单一的导电膜的功能的实心部12b。
当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像元电极12与对置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时,通过在开口部12a的边缘所生成的斜向电场,形成分别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多个液晶畴。液晶畴在对应于各自的开口部12a的区域和对应于单位实心部12c的区域各形成一个。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盒100中,在像元电极12与对置电极22为等电位时(对液晶层30未施加电压的状态),如图2所示,像元区内的液晶分子30a对两基板100a和100b的表面垂直地取向。
另外,当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时,如图4所示,在液晶层30中,形成了用等位线EQ(与电力线正交)表现的电位梯度。该等位线EQ在液晶层30中,在位于像元电极12的实心部12b与对置电极22之间的区域中,对实心部12b和对置电极22的表面平行。对此,在对应于像元电极12的开口部12a的区域中,落入开口部12a侧。因此,在液晶层30中,在开口部12a的边缘部(开口部12a内的周边部和开口部12b与实心部12b的边界部)EG上的区域中,如图中用倾斜的等位线EQ所表示的那样,形成了斜向电场。
这里,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中,使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与等位线EQ平行(对电力线垂直)地取向的扭矩在起作用。因此,边缘部EG上的液晶分子30a如图4的箭头所示,在图中的右侧边缘部EG沿顺时针旋转方向、在图中的左侧边缘部EG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分别倾斜(旋转)。由此,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如图5所示,除去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央部和开口部12a的中央部,均为与等位线EQ平行地取向。另外,图4示意地表示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开始随施加在液晶层30的电压变化的状态(导通初始状态),图5示意地表示随施加的电压而变化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到达恒定状态的状态。
如上所述,上述液晶面板7的液晶层30是在垂直取向模式中,按CPA模式工作的液晶层。所谓按该CPA模式工作的液晶层,是指在像元内至少具有1个位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呈辐射状面向全部方位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层。
通常,按上述CPA模式工作的液晶层的液晶没有取扭曲结构。即,此时的液晶取向状态是如图6和图7所示的状态。图6表示对置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图7表示液晶层中央附近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另外,在图6、图7中,由于液晶没有取扭曲结构,所以扭距P为0。
下面,对按CPA模式工作的液晶层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即,当对上述液晶层30施加电场,产生如图4所示的等位线EQ所表示的电场时,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中,产生使轴方位与等位线EQ平行的扭矩。如上所述,用对液晶分子30a的分子轴垂直的等位线EQ表示的电场下的液晶分子30a由于液晶分子30a的倾斜(旋转)方向没有被唯一地确定,所以不容易引起取向的变化(倾斜或旋转),而置于对液晶分子30a的分子轴倾斜的等位线EQ下的液晶分子30a由于倾斜(旋转)方向被唯一地确定,所以容易引起取向的变化。
这里,本实施例的开口部12a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形状。因此,像元区内的液晶分子30a在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向开口部12a的中心倾斜。此外,在电压施加时,来自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限制力在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达到平衡。因此,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维持对基板面垂直取向的状态,其周围的液晶分子30a以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为中心,成为呈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中,上述周围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相互连续地(平滑地)发生变化。
其结果是,当从与液晶盒10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与基板100a和100b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看时,液晶分子30a的轴方位成为对开口部12a的中心呈辐射状取向的状态。另外,这样,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呈辐射状倾斜取向的状态称作“辐射状倾斜取向”。此外,将对1个中心获得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层的区域称作液晶畴。
同样地,即使在对应于单位实心部12c的区域中,也能够获得辐射状倾斜取向,即使在该区域中,也能够形成液晶分子30a获得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更详细地说,液晶分子30a发生倾斜以使与在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生成的斜向电场的作用下倾斜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相匹配,在电压施加时,来自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限制力在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心SB附近达到平衡。因此,在电压施加时,开口部12a的中心SA附近的液晶分子30a维持对基板面垂直取向的状态,其周围的液晶分子30a以单位实心部12c的中心SB附近的液晶分子30a为中心,取向方向的面内成分呈辐射状,法线方向成分成为倾斜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中,上述周围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状态相互连续地(平滑地)发生变化。
这样,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元电极12具有多个开口部12a,当对像元电极12施加电压时,在像元区内的液晶层30内,形成用具有倾斜的区域的等位线EQ所表示的电场。液晶层30内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0a在无电压施加时虽然处于垂直取向状态,但是当对像元电极12施加电压时,以位于上述倾斜的等位线EQ上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变化作为触发来改变取向方向,并在开口部12a和实心部12b形成具有稳定的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这里,该液晶畴的液晶分子的取向随施加在液晶层30上的电压而变化。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根据施加电压而变更显示状态。
此外,在单位实心部12c形成的液晶畴中的辐射状倾斜取向与在开口部12a形成的辐射状倾斜取向相连续,并都以与开口部12a的边缘部EG的液晶分子30a的取向相匹配的方式来取向。因此,在开口部12a形成的液晶畴内的液晶分子30a的上侧(基板100b侧)以开放的锥形取向,在单位实心部12c形成的液晶畴内的液晶分子30a的下侧(基板100a侧)以开放的锥形取向。这样,由于形成于在开口部12a形成的液晶畴和在单位实心部12c形成的液晶畴的辐射状倾斜取向相互连续,所以在这些边界就不会形成向错线(取向缺陷),因此,不会引起因向错线发生而导致的显示品位的降低。
另外,如本实施例那样,当遍及全部像元区将液晶分子30a获得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排列成正方晶格状时,各自的轴方位的液晶分子30a的存在概率变成具有旋转对称性,对于所有的视角方向,能够实现光滑的高品位的显示。这里,为了减少具有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对视角的依赖性,液晶畴最好具有高旋转对称性(最好为2旋转轴以上,如为4旋转轴以上则更好)。另外,为了减少所有像元区对视角的依赖性,在像素区形成的多个液晶畴最好构成用具有高旋转对称性(最好为2旋转轴以上,如为4旋转轴以上则更好)的单位(例如单位晶格)的组合表示的排列(例如正方晶格)。
在使用了上述液晶盒10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无电压施加状态下,液晶层30的几乎全部液晶分子30a获得垂直取向状态。因此,如图2所示,当由偏振片101和偏振片102夹持液晶盒100时,入射光通过偏振片101成为线偏振光,并入射到液晶盒100。在液晶盒100中,由于不发生双折射效应,所以该入射光在大致为原来的状态下,通过液晶盒100,到达偏振片102侧。这里,偏振片101的偏振轴与偏振片102的偏振轴被配置成相互正交。因此,通过液晶盒100的光的几乎全部都被偏振片102吸收。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在无电压施加状态下成为黑显示。特别是,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盒100中的液晶分子30a由于在黑显示时可以获得大致上完全的垂直取向状态,所以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而几乎不产生光漏泄。
另外,当施加电压时,由于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0a成为辐射状倾斜取向状态,所以当由偏振片101和偏振片102夹持液晶盒100时,入射光就通过偏振片101成为线偏振光,当入射到液晶盒100时,在液晶盒100中,由于发生双折射效应,所以该入射光就在使该偏振状态变化的同时,通过液晶盒100并到达偏振片102侧。这时,在偏振片102的偏振轴方向上使该偏光状态变化的光成分通过偏振片102射出,取白显示。此外,由于通过使施加电压变化,辐射状倾斜取向的倾斜量发生变化,由此发生的双折射效应的发生量也发生变化,所以来自偏振片102的射出光量也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进行对应于施加电压的灰度显示。
此外,由于倾斜取向为辐射状,所以在像元电极中,在各方位取向的液晶分子30a的存在概率具有旋转对称性,液晶分子30a的取向方向互不相同的区域彼此进行光学上的相互补偿。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用户即使从任意一个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当在全部像素区观看时,射出光的强度(像元的亮度)变得大致相同,能够获得宽视角。
参照图8至图10说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控制。另外,在图8至图10中,用实线表示在对液晶面板7的正面倾斜60°(以下称作斜视角)的透射强度的曲线图,作为比较对象,用虚线表示正面的透射强度的曲线图。
这里,图8是表示在不对上述液晶面板7进行视角控制的状态下的显示特性(基本特性)的曲线图。在下面的表1中表示此时的透射强度的测定值。该基本特性表示在不对液晶面板7进行视角控制的初始状态下,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即,上述液晶面板7在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过率、斜视角的透过率为1时,成为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图8表示在低灰度(黑显示)的斜视角下产生亮度过大现象、在高灰度(白显示)的斜视角下产生灰度反转现象的显示特性。
[表1]
无控制 | |||||||||||||||||
正面 | 1 | 0.908 | 0.802 | 0.700 | 0.600 | 0.504 | 0.419 | 0.348 | 0.286 | 0.214 | 0.152 | 0.103 | 0.064 | 0.035 | 0.016 | 0.007 | 0.002 |
60度视角 | 1 | 1.023 | 1.030 | 1.020 | 1.000 | 0.970 | 0.920 | 0.850 | 0.770 | 0.670 | 0.570 | 0.470 | 0.370 | 0.280 | 0.200 | 0.140 | 0.080 |
此外,图9是表示在对图8所示的具有视角特性的液晶面板7进行宽视角控制的状态下的显示特性(宽视角特性)的曲线图。在下面的表2中表示此时的透射强度的测定值。这里,通过使斜视角下的黑电压(低灰度等级)维持在基本特性的电压,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驱动电压设定为不对斜视角下的白电压(高灰度等级)进行灰度反转的电压,以进行液晶面板7的视角特性的控制。
[表2]
宽视角 | |||||||||||||||||
正面 | 1.000 | 0.832 | 0.690 | 0.568 | 0.424 | 0.302 | 0.204 | 0.127 | 0.070 | 0.032 | 0.013 | 0.003 | |||||
60度视角 | 1.000 | 0.948 | 0.876 | 0.794 | 0.691 | 0.588 | 0.485 | 0.381 | 0.289 | 0.206 | 0.144 | 0.082 |
进而,图10是表示在对图8所示的具有视角特性的液晶面板7进行窄视角特性控制的状态下的显示特性(窄视角特性)的曲线图。在下面的表3中表示此时的透射强度的测定值。这里,通过将作为供给液晶面板7的驱动电压的斜视角下的黑电压(低灰度等级)设定为比基本特性的黑电压大的电压来进行测定。另外,如果将斜视角下的白电压(高灰度等级)设定为比基本特性的白电压大的电压,则在高灰度侧的灰度反转的程度会增加,还可以收窄视角。
[表3]
窄视角 | |||||||||||||||
正面 | 1 | 0.908 | 0.802 | 0.700 | 0.600 | 0.504 | 0.419 | 0.348 | 0.286 | 0.214 | 0.152 | 0.103 | 0.064 | 0.035 | 0.016 |
60度视角 | 1 | 1.023 | 1.030 | 1.020 | 1.000 | 0.970 | 0.920 | 0.850 | 0.770 | 0.670 | 0.570 | 0.470 | 0.370 | 0.280 | 0.200 |
从以上情况可知,从图8所示的曲线图看,在不对上述液晶面板7进行视角特性控制的基本特性的状态下,在正面透射强度为0的黑电压下,由于在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不为0,所以成为亮度过大状态,在正面透射强度为1的白电压侧,成为在斜视角下透射强度超过1而进行灰度反转的状态。
而且可知,在图8所示的视角特性的状态下,为了改变视角的显示特性,只要改变正面透射强度为0的黑电压和正面透射强度为1的白电压即可。
因此,在使液晶面板7的显示特性从图8所示的显示特性成为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时,只要维持黑电压不变而控制驱动电压以使白电压在斜视角下成为不反转那样的电压即可。这时,从图9所示的曲线图看,尽管维持黑电压不变,但是由于通过控制驱动电压以使白电压在斜视角下成为不反转那样的电压,在白电压侧的透射强度下降的同时,黑电压侧的透射强度也下降,所以宽视角的显示品位提高了。
这样,通过将白电压控制成在斜视角下不反转的电压,即正面透射强度不超过1的电压,能够实现显示品位高的宽视角化,而且还能够使在斜视角下的可视性提高。
此外,在使液晶面板7的显示特性从图8所示的显示特性成为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时,只要控制驱动电压以使斜视角下的对比度降低来提高黑电压,并且以使进行白灰度反转来提高白电压即可。
这样,通过使黑电压和白电压都比在基本特性下的黑电压和白电压高,能够实现窄视角化,并使在斜视角下的可视性下降。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对液晶面板7施加的驱动电压,能够从基本特性切换为宽视角特性或窄视角特性并进行显示。
另外,如上所述,不只是从液晶面板7的基本特性切换为宽视角特性和窄视角特性这两者,而且也可以从基本特性只切换为宽视角特性或窄视角特性的任意一方。
例如,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图8所示的基本特性和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这里,使图8所示的基本特性成为通常使用的液晶面板7的显示特性,按照需要,还被切换为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
此外,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图8所示的基本特性和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这里,使图8所示的基本特性成为通常使用的液晶面板7的显示特性,按照需要,还被切换为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
进而,也可以将液晶面板7的基本特性作为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并从该宽视角特性切换为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这时,通常用宽视角特性显示液晶面板7,只在需要时才切换为窄视角特性。
相反,也可以将液晶面板7的基本特性作为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并从该窄视角特性切换为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这时,通常用窄视角特性显示液晶面板7,只在需要时才切换为宽视角特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不进行视角特性的控制的初始状态下,具备: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的液晶面板7、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7的驱动电压的同时,对该液晶面板7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的作为驱动电压设定部的LIT3和驱动电压生成部4。而且,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7的视角来设定驱动电压。
由此,由于对液晶面板7供给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所以由驱动电压决定的透射强度也成为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透射强度。因此,由于通过只根据视角特性来设定供给液晶面板7的驱动电压就可以进行视角特性的改变,所以与现有技术一样,没有必要为了对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为2个像素区。
因此,能够消除在为了对液晶面板7上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为2个像素区时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即开口率下降、透射率下降、高精细化困难等问题。换言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用简单的结构消除透射率下降,而且可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1。
此外,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由于根据视角来设定驱动电压,所以将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切换为宽视角特性或窄视角特性能够容易地进行。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也可以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比供给未进行视角特性的控制的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
这时,通过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比供给未进行视角特性的控制的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能够使液晶面板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黑显示侧)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低灰度侧的透射强度大。
这样,在低灰度侧,由于透射强度的增大化所产生的亮度过大现象变得显著,所以能够使视角控制后的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比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窄。
进而,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也可以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进行灰度反转的电压。
这时,通过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进行灰度反转的电压,能够在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使灰度崩溃发生。
由此,在高灰度侧,由于发生了由灰度反转引起的灰度崩溃,所以就能够使视角特性控制后的液晶面板7的视角特性成为比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的视角特性窄的视角特性。
这时,如上所述,如果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比供给未进行视角特性的控制的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则由于在高灰度侧的灰度反转现象中加入了低灰度侧的亮度过大现象,所以就能够使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进一步成为窄视角特性。
此外,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在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的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是产生灰度反转的大小时,也可以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未进行灰度反转的电压。
这时,由于在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的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是产生灰度反转的大小,所以在高灰度侧在斜视角下发生灰度崩溃。
因此,通过将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未进行灰度反转的电压,能够消除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灰度崩溃。据此,由于能够使在斜视角下的对比度提高,所以能够使液晶面板7的视角特性成为比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宽的视角特性。
进而,在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进行的驱动电压的设定时,也可以不改变供给液晶面板7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
这时,由于低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与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中的相同,所以看不到在低灰度侧变为亮度过大现象。因此,由于通过使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比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7中的小,在实现宽视角化时,消除了在低灰度侧使视角变窄的因素,所以能够可靠地实现宽视角化。
此外,在进行上述各显示特性的切换控制时,也可以加入面积灰度法进行控制。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液晶盒100中,考虑用2个子像素14a、14b构成像素14的情况。这里,子像素14a用子像素电极18a和连接到信号线15a上的开关元件16a构成,子像素14b用子像素电极18b和连接到信号线15b上的开关元件16b构成。而且,2个开关元件16a、16b被连接到共同的扫描线17上。
上述液晶盒100通过将构成1个像素14的2个子电极14a、14b连接到共同的扫描线17上的开关元件16a、16b,通过以相同的时序将信号电压施加到子像素电极18a、18b的所谓面积灰度法来进行驱动。
因此,在上述的面积灰度法中,在保持黑电压不变,控制驱动电压以使其成为在斜视角下不将白电压进行反转的电压时,显示特性成为如图12所示的曲线图。这里,用实线的曲线图表示斜视角60°下的显示特性,用虚线的曲线图表示正面的显示特性。另外,在下面的表4中表示此时的透射强度数据。
[表4]
宽视角+面积灰度 | ||||||||||||||||||||||||
正面 | 1 | 0.916 | 0.845 | 0.784 | 0.712 | 0.651 | 0.602 | 0.564 | 0.535 | 0.518 | 0.507 | 0.502 | 0.500 | 0.416 | 0.345 | 0.284 | 0.212 | 0.151 | 0.102 | 0.064 | 0.036 | 0.016 | 0.007 | 0.002 |
60度视角 | 1 | 0.974 | 0.938 | 0.897 | 0.845 | 0.794 | 0.742 | 0.691 | 0.644 | 0.603 | 0.572 | 0.541 | 0.500 | 0.474 | 0.436 | 0.397 | 0.345 | 0.294 | 0.242 | 0.191 | 0.144 | 0.103 | 0.072 | 0.041 |
这样,如果将面积灰度法应用在用于切换为宽视角特性的控制中,则由于能够使在斜向的显示特性更接近于正面的显示特性,所以能够使在宽视角特性显示时的液晶面板7的显示品位进一步提高。
从上述图8所示的基本特性到图9所示的宽视角特性或图10所示的窄视角特性的切换通过以下的2种方法来进行。
作为第1种方法,以下参照图13,对使用查阅表的方法进行说明。
该查阅表表示输出的驱动电压与输入灰度的关系。在图13中,由于对无控制(基本特性)、宽视角特性、窄视角特性这3种进行切换,所以要准备的查阅表成为3种,并通过按照需要切换这些查阅表来进行视角特性的控制。这时,所有灰度的输出都成为可能。
上述查阅表被存储在例如图1所示的LUT3中,通过外部的切换信号等被切换成规定的查阅表。而且,驱动电压生成部4参照在LUT3中被切换的查阅表,将对应于输入数据的灰度的驱动电压输出到源驱动电路5中。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对切换液晶面板7的基本特性、宽视角特性、窄视角特性这3种视角特性的控制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3种,应准备至少2种查阅表。例如,如果只是上述的基本特性与宽视角特性的切换,用2种查阅表就能解决了。
如上所述,作为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的LUT3和驱动电压生成部4如果被安排成参照预先设定的表示输入灰度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的查阅表来设定驱动电压,则由于成为参照查阅表来设定驱动电压,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设定驱动电压。
此外,上述查阅表对每一视角特性都进行了设定,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选择对应于视角特性的查阅表。
这时,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可靠地进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的设定。
接下来,作为第2种方法,以下参照图14对进行由程序切换的方法进行说明。
该程序相对于输入灰度,通过切换输出的灰度(输出灰度)来进行视角特性的切换控制。这里,所谓无控制和窄视角虽然在除去输入灰度为0侧的一部分区域以外的区域成为大致相同的输出灰度,但是由于输入灰度为0时输出灰度为32,所以发生了灰度崩溃。由此,实现了窄视角化。
但是,由该程序引起的视角特性的切换控制由于相对于输入灰度,只改变输出灰度,所以必须生成对应于该被改变了的输出灰度的驱动电压。
因此,第1种方法由于通过对应于各视角特性的查阅表来直接设定相对于输入灰度的驱动电压,所以如第2种方法那样,可以说从求得的输出灰度来生成驱动电压的那部分处理时间是较短的。
如上所述,作为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的LUT3和驱动电压生成部4根据预先设定的用于决定输出灰度对输入灰度的程序,通过设定驱动电压,能够可靠地设定对应于输出灰度对输入灰度的驱动电压。
此外,上述程序对每一视角特性都进行了设定,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也可以选择对应于视角特性的程序。
这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的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使用了作为显示模式按CPA模式进行工作的液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按上述CPA模式以外的垂直取向模式进行工作的液晶。即,在斜视角下,在γ特性变为亮度过大的同时,如果是在高灰度侧具有进行白反转的视角特性的显示模式,就能够应用本申请的发明。
作为上述的显示模式,在上述的CPA模式以外,还有VA(VerticallyAligned:垂直取向)模式、MVA(Multi-domain Vertically Aligned:多畴垂直取向)模式、在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中加入扭曲结构的模式、RTN(Reverse TwistedNematic:反转扭曲向列)模式等。
接下来,以下对这样的显示模式进行说明。
例如,图15表示关断状态下液晶分子对基板垂直取向并成为黑显示,导通状态下液晶分子对基板水平取向并成为白显示的VA模式。
此外,即使是在VA模式下成问题而视角特性得到改善的MVA模式,也能够有效地应用本申请的发明。下面,参照图16(a)~(c)和图17(a)~(c)对按MVA模式进行工作的液晶进行说明。
图16(a)~(c)表示一般的MVA模式的液晶盒的电极结构,图17(a)~(c)表示上述的MVA模式的液晶盒的显示特性。
如图16(a)所示,液晶盒100’处于在图11所示的液晶盒100中没有将像素14进行分割的状态。
上述液晶盒100’如图16(b)、(c)所示,在由玻璃基板构成的TFT基板100a上形成的像素14的像素电极18间形成狭缝18s,并且,在由对置的玻璃基板构成的对置基板100b的共用电极20上与像素电极18相向地形成肋(rib)19。
上述肋19如图16(c)所示,向肋的中心呈山字型倾斜,液晶分子成为对其倾斜面大致垂直地取向。因此,利用肋19就产生了液晶分子的倾角(基板表面与液晶分子的长轴所成的角度)的分布。此外,狭缝18s使施加到液晶层30上的电场的方向有规则地变化。其结果是,利用该肋19、狭缝18s,在对液晶层30施加电场时,由于液晶分子沿图16(b)所示的箭头方向,即右上、左上、左下、右下4个方向取向,所以能够获得具有上下左右对称特性的良好的视角特性。
这里,参照图17(a)~(c)对上述结构的电极结构的液晶盒100’的显示特性进行以下的说明。
图17(a)是表示正面方向(N1)和右侧60度视角(L1)、右上60度视角(LU1)的透射率与施加电压的依赖特性的曲线图。图17(b)是表示以施加各方向的白电压(最高灰度电压)时的透射率为100%而将图17(a)的各方向的透射率规格化了的规格化透射率的曲线图,表示正面方向(N2)和右侧60度视角(L2)、右上60度视角(LU2)的规格化透射率与施加电压的依赖特性。
从图17(b)可知,正面方向的显示特性与右侧60度视角及右上60度视角的特性不同。这表示了显示的γ特性随各观测方向而不同。
图17(c)用于进一步清楚地表现γ特性的差异,使横轴的值为横轴的值=(正面视角规格化透射率÷100)1/2.2,使横轴的值分别对应于N3、L3、LU3,作为正面灰度特性=(正面视角规格化透射率÷100)1/2.2,右侧60度视角灰度特性=(右侧60度规格化透射率÷100)1/2.2,右上60度视角灰度特性=(右上60度规格化透射率÷100)1/2.2,使γ特性的偏移显著化。上述幂指数对应于γ值,在典型的液晶盒中,正面灰度特性的γ值被设定为2.2。
在图17(c)中,正面灰度特性(N3)是纵轴的值=横轴的值,为一直线。另外,右侧60度视角灰度特性(L3)和右上60度视角灰度(LU3)为曲线。与表示该曲线(L3、LU3)的正面特性的直线(N3)的偏移量定量地表示了各自的视角下的γ特性的偏移量,即当正面观测时在各视角(右侧60度视角、右上60度视角)的观测中的灰度显示状态的偏移量(差值)。
这里,参照图18(a)~(d),对图11所示的液晶盒100按MVA模式进行驱动时的、对分别施加到构成像素14的子像素电极18a、18b上的驱动电压(V1、V2)的关系进行以下的说明。
图18(a)表示对2个子像素14a、14b的子像素电极18a、18b施加相同电压(V1=V2)的电压施加条件A。即,在电压施加条件A下,为ΔV12(gk)=0(伏)。
图18(b)表示V1>V2且ΔV12恒定、不随V1变化的电压施加条件B。即,在电压施加条件B下,对于任意的灰度gk,满足ΔV12(gk)=ΔV12(gk+1)。其中,ΔV12(gk)=1.5(伏)。另外,如果ΔV12(gk)的值较大,则白显示时的亮度(透射率)下降,由于当该ΔV12(gk)的值比液晶面板的透射率与施加电压的依赖特性的阈值(Vth)大时,有黑显示时的亮度(透射率)增加而且使显示的对比度下降的问题,所以最好是ΔV12(gk)≤Vth。
图18(c)表示V1>V2且ΔV12随V1的增大而减少的电压施加条件C。即,在电压施加条件C下,对于任意的灰度gk,满足ΔV12(gk)>ΔV12(gk+1)。
图18(d)表示V1>V2且ΔV12随V1的增大而增大的电压施加条件D。即,在电压施加条件D下,对于任意的灰度gk,满足ΔV12(gk)<ΔV12(gk+1)。
在图11所示的液晶盒100中,以满足上述电压施加条件B或电压施加条件C的方式对子像素电极18a、18b施加电压。
这里,参照图19(a)、(b),对分别采用了上述电压施加条件A~D情况的按MVA模式被驱动的液晶盒100中的灰度特性进行如下的说明。另外,图19(a)、(b)的横轴是(正面视角规格化透射率÷100)1/2.2,图19(a)的纵轴是(右侧60度视角规格化透射率÷100)1/2.2,图19(b)的纵轴是(右上60度视角规格化透射率÷100)1/2.2。此外,为了参考,一并绘出了表示正面观测时的特性的直线。
从图19(a)、(b)所示的曲线图可知以下的情况。
电压施加条件A由于是对子像素电极18a、18b施加相同电压(ΔV12(gk)=0)的条件,所以如图19(a)、(b)所示,γ特性较大地偏离了直线。
此外,电压施加条件D与电压施加条件B、C相比,γ特性与视角的依赖性的改善效果较小。即,在电压施加条件D下,虽然表示在常白模式的液晶面板7中具有改善视角特性的效果,但在常黑模式的液晶面板7中降低γ特性与视角的依赖性的效果较小。
这样,可知为了降低常黑模式的液晶面板7中的γ特性与视角的依赖性,最好采用电压条件B或C。
在图19(a)、(b)中,如图11所示,虽然是对像素14由2个子像素14a、14b构成时的各电压施加条件引起的γ特性与视角的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的曲线图,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子像素数也可以是3个以上。
这里,在图20(a)、(b)中表示了当子像素数为2个或4个时,未进行像素分割时的γ特性。在图20(a)中表示右方向的γ特性,在图20(b)中表示右上方向的γ特性。另外,使1个像素的面积相同,电压施加条件设定为B(图18(b))。
从图20(a)、(b)所示的特性曲线图可知,随着子像素数目的增加,改善γ特性的偏移量的效果也变大。特别是,可知与未进行像素分割的情况相比,将子像素数变更为2个时的效果显著。
进而,通过将像素分割数从2个增加到4个,γ特性的偏移量虽然没有大的差异,但是偏移量的变化对显示灰度的变化变得平滑并得到良好的特性。
而且,如果将像素分割数设定为4个,则由于能够将分辨率为XGA(Extended Graphic Array:扩展图形阵列)的显示数据变换为其1/4的分辨率为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的显示数据,所以通常能够良好地进行用于电视播放的VGA等级下的宽视角化。
此外,作为其他的垂直取向模式,可以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过的CPA模式,即在像元(像素)内具有位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以辐射状向全方位的至少1个取向状态的显示模式(参照图6和图7),进而也可以是液晶分子的取向对液晶层的厚度方向具有扭曲结构的显示模式(参照图21和图22)。这时,通过对按照上述CPA模式进行工作的液晶层添加手性材料,实现了液晶分子的扭曲结构。
进而,作为其他的垂直取向模式,即使是RTN模式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这里,参照图23和图24,对按照RTN模式进行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以下的说明。
如图23所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例如TFT基板)210、第2基板(例如滤色片基板)220、具有设置在第1基板210与第2基板220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230的液晶盒200。
上述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230通过用设置在第1基板210和第2基板220的液晶层230侧的垂直取向膜(未图示)对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材料进行取向控制而获得。
上述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230a在未施加电压时,对垂直取向膜的表面(第1基板210和第2基板220的表面)大致垂直地取向。这里,当施加产生与液晶层230a的层面垂直的方向的电场的电压时,使液晶分子230向与电场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力作用于该液晶分子230a上,液晶分子230a倾倒。另外,在图23中,用圆柱表示液晶分子230a,表示其顶面或底面被描绘的方向位于跟前。此外,图23示意地表示施加用于在液晶层230显示中间灰度的电压。
上述液晶盒200如图23所示,至少在电压施加状态中,包含沿位于液晶层23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230a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有第1畴D1、第2畴D2、第3畴D3、第4畴D4的方向(例如列方向)并以该顺序排列的4分割畴D。
这里,参照图23和图24(a)~(c),对在电压施加时所形成的4分割畴D的结构进行以下的说明。
图24(a)中的箭头表示第1基板210上的液晶分子230a的取向方向,图24(b)中的箭头表示第2基板220上的液晶分子230a的取向方向,图24(c)中的箭头表示液晶层23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230a的取向方向(以下称作基准取向方向)。基准取向方向决定其畴的视角依赖性。另外,图24(a)~(c)中的箭头都表示从第2基板220侧沿其法线方向看时的取向方向(方位角方向)。
第1基板210具有:具有使液晶分子230a沿第1方向R1取向的限制力的2个第1区域A1、以及具有使液晶分子230a沿与第1方向R1相反的第2方向R2取向的限制力、设在2个第1区域A1之间的第2区域A2。
另外,第2基板220具有:具有使液晶分子230a沿与第1方向R1交叉的第3方向R3取向的限制力的第3区域A3、以及具有使液晶分子230a沿与第3方向R3相反的第4方向R4取向的限制力的第4区域A4。
这些具有取向限制力的区域(也称为取向限制区域)A1~A4,就能够通过例如对垂直取向膜进行摩擦处理而形成。第1方向R1和第2方向R2与行方向平行,第3方向R3和第4方向R4与列方向平行。因此,通过对第1基板210在2个方向(相互反向平行)实施摩擦处理,对第2基板220在2个方向(相互反向平行)实施摩擦处理,能够形成取向限制区域A1~A4。
如图23和图24(c)所示,通过配置上述第1区域A1/第2区域A2/第1区域A1沿列方向以该顺序而形成的第1基板210、以及第3区域A 3/第4区域A4以该顺序沿列方向而形成的第2基板220,形成了4分割畴D。换言之,以在一个第1区域A1与第3区域A3之间形成第1畴D1、在第2区域A2与第3区域A3之间形成第2畴D2、在第2区域A2与第4区域A4之间形成第3畴D3、在另一个第1区域A1与第4区域A4之间形成第4畴D4的方式,配置第1基板210和第2基板220。
如图23和图24(c)所示,这样形成的4分割畴D中的4个畴D1~D4的基准取向方向互不相同。即,在上述结构的液晶盒200中,存在扭曲方向的右旋(D1及D3)和左旋(D2及D4)的2种。
另外,上述扭曲方向是从第2基板220向第1基板210看时的扭曲方向。因此,由基准取向方向所代表的各畴的视角依赖性互不相同,液晶盒200的视角依赖性对所有的方位角方向被平均。
在上述的RTN模式中,将像元分割为多少个畴是考虑到像元大小或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求得的显示特性等而进行合适的设定的。但是,在像元中,最好具有至少1个4分割畴(由D1~D4构成),进而,最好在具有畴时,4个畴D1~D4沿以D1/D2/D3/D4的顺序而被配置的方向,按照该排列顺序(以循环方式)形成畴。
如上所述,本发明被适当地用于在各种垂直取向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液晶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为:具备:液晶面板,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下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以及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
因此,由于将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供给液晶面板,所以由驱动电压所决定的透射强度也对应于视角特性。这样,由于只通过根据视角特性来设定供给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可以进行液晶面板中的视角特性的切换,所以与现有技术一样,没有必要为了对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为2个像素区。
因此,能够消除在为了对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而将1个像素分割成2个像素区时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即开口率下降、高精细化困难等问题。换言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起到提供用简单的结构来消除开口率下降,而且可高精细化的、能够切换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效果。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设定为使窄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比宽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定为使窄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比宽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能够使窄视角特性时的液晶面板的斜视角下的低灰度侧(黑显示侧)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低灰度的透射强度更大。
由此,在低灰度侧,由于因透射强度的增大引起的亮度过大现象变得显著,所以对比特性恶化,起到了能够使窄特性控制后的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比宽视角特性时的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差的效果。
进而,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将供给液晶面板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斜视角下发生灰度崩溃的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供给液晶面板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斜视角下发生灰度崩溃的电压,能够在液晶面板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发生灰度崩溃。
这时,如上所述,如果设定为使窄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比宽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则由于在高灰度侧的灰度崩溃(反转)现象中加入低灰度侧的对比度下降现象,所以能够起到使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进一步恶化的效果。
此外,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设定当在宽视角特性时在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是发生灰度崩溃(反转)的大小时,在宽视角特性时,将供给液晶面板的斜视角下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降低到不产生灰度反转的电压。
进而,在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进行的驱动电压的设定时,可以不改变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低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由于与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相同,所以看不到在低灰度侧的亮度过大现象。因此,通过使高灰度侧的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比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的透射强度小,由于在实现宽视角特性化时,在低灰度侧获得了充分的对比度特性,由于没有使视角变窄的因素,所以起到能够可靠地实现宽视角化的效果。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参照表示预先设定了的输入灰度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的查阅表来设定驱动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参照查阅表来设定驱动电压,所以起到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设定驱动电压的效果。
此外,对每一视角特性都设定了上述查阅表,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选择对应于视角特性的查阅表。
在这种情况下,起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的设定的效果。
进而,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根据用于决定输出灰度对预先设定了的输入灰度的程序来设定驱动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起到能够可靠地设定对应于输出灰度对输入灰度的驱动电压的效果。
此外,对每一视角特性都设定了上述程序,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选择并执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程序。
在这种情况下,起到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的设定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在用于按显示内容要求的视角特性不同的用途的显示装置中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所以即使在近年来不断地增长、装载了在再生DVD视频的功能或接收电视的功能等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或桌上个人计算机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适当地使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在宽视角特性的显示区中将任意的显示区设定为窄视角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有窄视角特性应显示的区域的液晶,只要施加窄视角特性用的电场即可。
相反,可以在窄视角特性的显示区中,将任意的显示区设定为宽视角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有宽视角特性应显示的区域的液晶,只要施加宽视角特性用的电场即可。
在上述任何情况下,只要根据在驱动电压生成部4中生成的驱动电压,使液晶面板7的所希望的显示区与其他区域的视角特性不同即可。
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考虑使用于例如银行的ATM(automatedteller machine:自动柜员机)的操作面板。在这种情况下,考虑ATM的操作面板在操作者不使用时,为了用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公告等而实现宽视角特性化,在操作者使用时实现窄视角特性化,以使从外部看不到输入密码等的区域。
此外,本发明能够适当地用于具备:移动电话、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以及与该电子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
例如在移动电话的各种功能中,在执行邮件功能时,由于显示内容不希望被他人看到,所以希望作为显示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特性。
另一方面,作为移动电话,在电话或邮件功能之外,附加了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或动态画面的摄影的照相机摄影功能、TV显像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等的多种多样的功能的电话也正在实用化。
在上述功能中,在执行照相机摄影功能或TV显像功能时,由于其显示内容被多人看到的情况很多,所以希望作为显示设备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宽视角特性。
在这样的窄视角特性化和宽视角特性化的两种视角特性化成为必要的移动电话中,如本发明那样,可以适当地使用能够对宽视角特性模式和窄视角特性模式进行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地说,可以执行邮件功能、照相机摄影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TV显像功能中的至少2种功能,而且,是一种具备在执行上述各功能时显示执行内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考虑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下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下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以及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所执行的功能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
由此,由于根据所执行的功能,设定用于控制视角特性的驱动电压,所以可以根据在移动电话中所执行的功能对宽视角特性(宽视角特性模式)和窄视角特性(窄视角特性模式)进行切换。
此外,在移动电话中,对应于所执行的功能的驱动电压可以被预先设定。
即,对移动电话所具备的每一种功能可以预先设定优先选择的视角特性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对应于各功能的视角特性模式相关联,在执行各功能时按自动对应的视角特性模式进行显示。
进而,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可以根据用于对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进行切换的切换信号来设定对应于上述所执行的功能的驱动电压。
如果用户本身输入上述切换信号,则对移动电话所具备的每种功能,可以由该移动电话的用户决定所选择的视角特性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用移动电话的各种功能的设定键来输入上述切换信号,并对每种功能都选择设定视角特性模式即可。
此外,可以在执行移动电话所具有的功能的过程中,通过输入上述切换信号来任意地切换被设定的视角特性模式。
进而,在用移动电话执行因特网连接功能时,可以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由此,能够防止因特网连接目的内容被他人看到。
此外,在用移动电话执行邮件功能时,可以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进而,在用移动电话执行照相机摄影功能时,可以优先设定宽视角特性模式。
此外,在用移动电话执行TV显像功能时,可以优先设定窄视角特性模式。
以上所述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移动电话,在PDA等的多功能的便携式终端中也是适用的。即,如果将上述移动电话的描述替换为PDA,则也能够在PDA中获得相同作用效果。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事项中所进行的具体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始终是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实施形态或实施例,不应局限于这些具体例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宗旨和下面所记载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还能够进行种种变化以付诸实施。
Claims (2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液晶面板;以及
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对应于上述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为使供给液晶面板的窄视角特性时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比宽视角特性时的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将供给液晶面板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斜视角下发生灰度崩溃的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当在液晶面板的高灰度侧的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是产生灰度反转的大小时,将在宽视角特性时供给液晶面板的高灰度侧的驱动电压设定为在斜视角下不发生灰度崩溃的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不改变供给液晶面板的低灰度侧的驱动电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参照表示预先设定了的输入灰度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的查阅表来设定驱动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视角特性设定上述查阅表,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选择对应于视角特性的查阅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用于决定对预先设定了的输入灰度的输出灰度的程序来设定驱动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视角特性设定上述程序,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选择并执行对应于视角特性的程序。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是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是垂直取向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是多畴垂直取向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是反转扭曲向列模式。
14.一种电子装置,具备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又具备:
液晶面板;以及
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对应于上述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来设定驱动电压并控制视角特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15.一种电子装置,它可执行邮件功能、照相机摄影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TV显像功能中的至少2种功能,并且具备在执行上述各功能时显示执行内容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液晶面板;以及
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并且对该液晶面板供给设定了的驱动电压,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对应于被执行的功能的驱动电压来控制视角特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当分别使白显示时的正面透射率、斜视角的透射率为1时,具有斜视角的透射强度比正面的透射强度大的显示特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上述被执行的功能的驱动电压被预先设定。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根据用于切换宽视角特性与窄视角特性的切换信号来设定上述驱动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在将上述驱动电压设定为宽视角特性用的驱动电压的状态下,将施加在液晶面板的任意区域的驱动电压设定为窄视角特性用的驱动电压。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在将上述驱动电压设定为窄视角特性用的驱动电压的状态下,将施加在液晶面板的任意区域的驱动电压设定为宽视角特性用的驱动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上述驱动电压,以使在因特网连接功能中成为窄视角特性。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上述驱动电压,以使在邮件功能中成为窄视角特性。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设定部设定上述驱动电压,以使在照相机摄影功能中成为宽视角特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96627 | 2003-03-31 | ||
JP96627/03 | 2003-03-31 | ||
JP96627/2003 | 2003-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4338A CN1534338A (zh) | 2004-10-06 |
CN1308743C true CN1308743C (zh) | 2007-04-04 |
Family
ID=3315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1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743C (zh) | 2003-03-31 | 2004-03-31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83875B2 (zh) |
KR (1) | KR100624586B1 (zh) |
CN (1) | CN1308743C (zh) |
TW (1) | TWI2372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28459A1 (zh) * | 2019-12-24 | 2021-07-01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亮度视角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71524B1 (ko) * | 2004-08-30 | 2008-12-05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표시 제어 디바이스, 표시 장치,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제어방법, 표시 제어 프로그램, 및 그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
JPWO2006025326A1 (ja) * | 2004-08-31 | 2008-05-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視野角制御デバイス、表示装置、視野角制御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視野角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WO2006027995A1 (ja) * | 2004-09-07 | 2006-03-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表示装置、視野角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704349B2 (ja) * | 2004-09-15 | 2011-06-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視野角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8031273B2 (en) * | 2004-09-17 | 2011-10-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848762B1 (ko) * | 2004-10-04 | 2008-07-28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TWI297482B (en) * | 2004-11-22 | 2008-06-01 | Au Optronics Corp | Viewing-angle adjus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
JP4511375B2 (ja) * | 2005-01-26 | 2010-07-28 | レノボ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ヴェート リミテッド | 視野角の制御が可能な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GB2428152A (en) * | 2005-07-08 | 2007-01-17 | Sharp Kk | Processing image data for direction dependent viewing on a display device |
US7965268B2 (en) | 2005-07-08 | 2011-06-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JP4282641B2 (ja) * | 2005-07-29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 |
JP4621610B2 (ja) * | 2005-09-06 | 2011-01-26 |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732834B1 (ko) * | 2005-12-28 | 2007-06-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2차원 및 3차원 영상 선택 가능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20080094335A1 (en) * | 2006-10-23 | 2008-04-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TWI345653B (en) * | 2006-12-29 | 2011-07-21 | Chimei Innolux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of same |
US7952548B2 (en) * | 2007-03-09 | 2011-05-31 |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
KR100836495B1 (ko) * | 2007-04-18 | 2008-06-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KR101533995B1 (ko) * | 2007-05-31 | 2015-07-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GB2455061A (en) * | 2007-10-30 | 2009-06-03 | Sharp Kk |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ree sets of electrodes for controlling tilt and azimuth angles |
GB2457691A (en) * | 2008-02-21 | 2009-08-26 | Sharp Kk | Display with regions simultaneously operable in different viewing modes |
GB2457693A (en) * | 2008-02-21 | 2009-08-26 | Sharp Kk | Display comprising a parallax optic for providing private and public viewing modes |
US8952978B2 (en) * | 2010-09-28 | 2015-02-10 | Sony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viewing angle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storage device with viewing angle control program, and mobile terminal |
US8675061B2 (en) | 2010-11-01 | 2014-03-18 | Richard D. Balentine | Digital video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
CN102854670B (zh) * | 2012-06-01 | 2015-10-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视角控制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
CN103728748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屏可视角度的调节方法、液晶显示屏与终端 |
CN107515485A (zh) * | 2017-08-25 | 2017-12-2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505744A (zh) * | 2017-08-25 | 2017-12-2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492356A (zh) * | 2017-08-25 | 2017-12-19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TWI627419B (zh) * | 2017-11-21 | 2018-06-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測試系統和顯示面板測試方法 |
CN111459230B (zh) * | 2020-04-07 | 2022-11-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设备 |
US11862113B2 (en) * | 2020-08-13 | 2024-01-02 | Chongqing Konk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14033A2 (en) * | 1991-05-15 | 1992-11-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H0990910A (ja) * | 1995-09-26 | 1997-04-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H10153968A (ja) * | 1996-11-22 | 1998-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
JPH10301092A (ja) * | 1997-04-25 | 1998-11-13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10319373A (ja) * | 1997-03-18 | 1998-12-04 | Advanced Display:Kk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89918A (en) * | 1991-06-14 | 1996-02-06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nd adjustably generating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gray level voltages |
US5969700A (en) * | 1997-07-07 | 1999-10-19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improving viewing angle and contras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JP3598913B2 (ja) | 1999-11-22 | 2004-12-0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2014347A (ja) * | 2000-06-30 | 2002-01-18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
TW554221B (en) * | 2001-01-09 | 2003-09-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5067684B2 (ja) * | 2001-06-14 | 2012-11-07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999081B2 (ja) * | 2002-01-30 | 2007-10-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823972B2 (ja) * | 2003-05-09 | 2006-09-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視角制御素子、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2004
- 2004-03-29 US US10/811,306 patent/US76838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31 KR KR1020040022176A patent/KR10062458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31 CN CNB2004100319418A patent/CN130874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31 TW TW093108976A patent/TWI23722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14033A2 (en) * | 1991-05-15 | 1992-11-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H0990910A (ja) * | 1995-09-26 | 1997-04-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H10153968A (ja) * | 1996-11-22 | 1998-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
JPH10319373A (ja) * | 1997-03-18 | 1998-12-04 | Advanced Display:Kk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 |
JPH10301092A (ja) * | 1997-04-25 | 1998-11-13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28459A1 (zh) * | 2019-12-24 | 2021-07-01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亮度视角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显示装置 |
US11538429B2 (en) | 2019-12-24 | 2022-12-27 |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for adjusting luminance viewing ang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683875B2 (en) | 2010-03-23 |
KR20040088370A (ko) | 2004-10-16 |
US20040207594A1 (en) | 2004-10-21 |
TW200424984A (en) | 2004-11-16 |
KR100624586B1 (ko) | 2006-09-20 |
TWI237220B (en) | 2005-08-01 |
CN1534338A (zh) | 2004-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8743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216315C (zh) | 具有由子电极区限定的子象素区的液晶显示器 | |
CN1180300C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268978C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924678A (zh)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基片以及使用该基片的液晶显示器 | |
CN1716011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215355C (zh) | 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 |
CN1677181A (zh) | 液晶显示器件、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482593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385738A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67381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694152A (zh) | 具有改善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器 | |
CN1892323A (zh) | 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 |
CN133865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疵点修复方法 | |
CN101055394A (zh) | 液晶显示器件及使用其的终端器件 | |
CN1379271A (zh) | 带延迟板的液晶显示器 | |
CN1991507A (zh) | 显示器件 | |
CN1825416A (zh) | 显示装置及使用了该显示装置的大型显示装置 | |
CN1967334A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47959A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892319A (zh) | 具有触摸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550835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00343744C (zh) | 电光装置用基板、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959501A (zh) | 显示器件 | |
CN1716016A (zh) | 具有由子电极区限定的子象素区的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