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04338C -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4338C
CN1304338C CNB2004100109725A CN200410010972A CN1304338C CN 1304338 C CN1304338 C CN 1304338C CN B2004100109725 A CNB2004100109725 A CN B2004100109725A CN 200410010972 A CN200410010972 A CN 200410010972A CN 1304338 C CN1304338 C CN 13043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urea
release
slow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109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5253A (zh
Inventor
周米平
王岩
杨靖民
刘世杰
张大克
于晓斌
温思民
马振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4100109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04338C/zh
Publication of CN1715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43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43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用包膜材料高分子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及颗粒尿素为原料,两者按重量的配比为1~3.1∶100,最佳配比为2.041∶100。其制作方法是:将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将包膜材料聚醋酸乙烯酯用甲醇作溶剂溶解获得包膜溶液,将以上原料按重量计量配比后,用包膜溶液对颗粒尿素包膜,经烘干、筛分和包装后制成。本发明具有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包膜厚度来调节氮素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控制其释放时间,以便同农作物的吸氮高峰期相吻合,且包膜用料省,造价成本低,易于普及用于大田农作物,降低氮肥对环境及农产品污染,制作工艺简单,适合批量化生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田土壤普遍缺氮,施用氮肥是保障高产、稳定、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目前,世界和我国氮肥的主要品种是尿素。尿素以其有效养分浓度高,性能良好,容易贮运,使用方便等优点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但是,尿素在施用后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CO2和NH3,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降雨、灌溉,则易造成淋失和挥发损失,因此氮的利用率比较低,全国平均只有36%。吉林省作为世界玉米主产区,1999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37.5万公顷,氮肥施用量为193.6万吨(实物吨),在施用方法上以底肥和追肥的传统方式施用普通尿素为主,每年造成了大量的氮肥损失,加之劳动力的投入,导致投入产出比增大,使农民的经济收入降低,种粮的积极性减弱。
氮的低效利用,不仅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生存环境产生了不良后果,如对地下水、农产品造成污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因此,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轻或免除肥料污染,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课题。
缓释尿素具有氮素释放缓慢,肥效持续时间长,氮肥利用率高,可以全部做底肥施用等特点,所以施用缓释尿素是解决氮肥利用率低,减少氮素损失以及追肥难等问题的良好措施。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氮肥的缓释技术,包膜尿素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制法是在尿素颗粒表面包涂一层难溶性的膜,通过膜的渗透性来控制氮素的释放,达到一次施用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需氮要求,并可大大减轻由于分解、挥发、淋溶等造成的氮损失,提高氮的利用率。
目前国外包膜型尿素主要为涂硫尿素和聚合物包膜尿素,如Puresell工业公司的生产的商品名为POLYON的多种聚合物包膜肥料,还有商品名为Trirote聚合物合物包硫尿素;Vigoro工业IMC全球公司生产的聚氯乙二烯包膜肥料,商品名为V-COTE、Woodace等;LWSCO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Polyplus的聚合物包硫尿素。但国外包膜尿素有两个最大的弱点:一是昂贵的价格,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当复杂,要求精细,其每吨商品肥料价格均超过上千美元,高达普通肥料的3~9倍,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也难以接受;二是受环境胁迫,其选用的高分子材料要30年才能降解,而且包膜材料组分占包膜肥料总量的10~20%,耗用的比例偏高,若长期使用,包膜残留物必然会给土壤带来严重的环境后果。现仅能用于公园、草地、高尔夫球场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
国内目前形成的几种主要包膜尿素有涂层尿素、磷石膏包膜尿素和钙镁磷肥包膜尿素,这些产品均具有缓效控制作用,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国外相比尽管包膜量少,成本较低,但其缓释性多数过快,不能和农作物的吸氮高峰期相吻合,生产技术上与欧、美、目等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至今尚未较大规模地用于农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选择适当的包膜厚度来调节氮素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控制其释放时间,以便同农作物的吸氮高峰期相吻合,且具有包膜用料省,造价成本低,易于普及用于大田农作物,降低氮肥对环境及农产品污染,制作工艺简单,适合批量化生产的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已有缓释尿素存在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用包膜材料高分子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及颗粒尿素为原料,两者按重量的配比为1~3.1∶100,最佳配比为2.041∶100。其制作方法是:
a)将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b)将包膜材料聚醋酸乙烯酯用甲醇作溶剂溶解,聚醋酸乙烯酯与甲醇按重量的配比为1∶4,溶解的温度为120~150℃,对挥发的甲醇补足至挥发前的数量,获得包膜溶液;c)将以上a)、
b)步骤得到的原料按重量计量配比后,用包膜溶液对颗粒尿素包膜,经烘干、筛分和包装后制成。
制作工艺流程见图1。
包膜采用的设备为包衣锅,包膜的工艺条件为包膜温度60~70℃,包衣锅转速200转/分钟,包膜溶液用喷枪喷雾,所用气体压力2~3个大气压,用1.5~25小时喷完。
制得缓释尿素的技术指标见表1。
              表1缓释尿素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合格品
  颜色   白色或浅色
  外观   颗粒
  总氮(N)含量(以干基计)≥   45.0%
  缩二脲含量≤   1.5%
  水分(H2O)≤   0.8%
  粒度(φ2.00~3.00mm)≥   95%
  包膜脱落率≤   1.8%
  水不溶物含量≤   1.0~3.0%
缓释尿素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
总氮含量的测定:按照GB/T2441的规定进行。
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按照GB/T2443的规定进行。
水分的测定:按照GB/T2444的规定进行。
粒度的测定:按照GB/T2448的规定进行。
包膜脱落率的测定:
操作步骤:取250ml烧杯,加水150ml左右,然后随机取20~30粒(T)缓释尿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缓释尿素全部溶解后,在水面直接查得空壳数量(t)。试验重复三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计算方法:包膜脱落率(%)=(T-t)×100/T
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按照GB/T2447的规定进行。
其它按颗粒尿素国家标准(GB2440-2001)执行。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是:
颗粒尿素CO(NH2)2经高分子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包膜后施入土壤中,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起到了养分扩散的屏障作用,水分通过包膜的微孔隙进入而使尿素缓慢溶解,从而达到养分缓慢释放的目的。作为缓释尿素的包膜材料聚醋酸乙烯酯(H2C=CHOOCCH2)n,为疏水性物质,有非常好的成膜性,溶于甲醇CH3OH;而尿素与聚醋酸乙烯酯不起化学反应,且二者互不相溶,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很小。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通过选择适当的包膜厚度来调节氮素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控制其释放时间,以便同农作物的吸氮高峰期相吻合。这样达到不追肥又起到追肥作用的目的。
吉林农业大学“免追施化肥新品种的研制”课题组进行了缓释尿素的研制与田间试验工作,其研究与试验情况如下:
一、室内试验部分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不同包膜量对缓释尿素中氮的释放动态的影响
选用B(聚醋酸乙烯酯)为包膜材料的缓释尿素做培养试验。
(1)试验方案
培养试验共设(1)空白试验(空白);(2)对照试验(对照);(3)B1;(4)B2;(5)B3共五个处理,三次重复。
空白试验(空白)为不施用任何肥料,相同条件培养、取样。对照试验(对照)是在土壤中施用普通尿素,相同条件培养取样。B1,B2和B3分别代表施用聚醋酸乙烯酯和颗粒尿素两者按重量的配比(包膜量)为1∶100,2.041∶100和3.1∶100的缓释尿素。
(2)试验方法
称取约含150mg氮的样品,施于高25cm、半径7.5cm的玻璃容器内,土重500克,湿度约为30%,缓释肥料均匀施于土壤深10cm的土层中,密封,土柱部分遮光。每个处理各设7、14、21、28、35、42、49、56、63、70、77、84天(d)的不同培养时间,三次重复,置于自然温度下。定期测定相同培养天数后,各处理的土壤中NH4 +和NO3 -的含量,同时设空白和对照试验。
(3)试验结果
不同包膜量对缓释尿素中氮的释放动态的影响其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包膜量对缓释尿素氮在土壤中释放动态的影响
Figure C20041001097200071
注:表中7d为第7天,余依此类推。释放量为累积释放量,所有数据是减去空白试验后的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B1~B3的释放速度明显缓于对照。根据以上数据,对各处理中氮的释放量Q(mg/kg)对时间T(d)做散点图,如图2所示。
从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处理中氮的释放情况基本是“前期少,中期多,后期趋缓”的状态,散点图中点的分布状态基本呈S型,可用Logistic曲线去拟合这一变化规律。
对于各处理相对应的释放量及释放速度曲线见图3至图5。
从图6的释放速率曲线我们可以看出:B1的氮释放高峰大约在41~47天;B2的氮释放高峰大约在53~59天;B3的氮释放高峰大约在63~77天;对照处理的氮释放高峰大约在15~27天。而玉米的吸氮高峰长春地区大约出现在57~62天。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氮的释放高峰期B1比对照延后20天左右,B2延后35天左右,B3延后45天左右。B2与B3都与玉米吸氮高峰期接近,B2稍稍提前,B3稍稍延后,二者都可用,考虑到包膜量成本,我们选择了B2
为比较缓释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与玉米的吸氮情况,将相应时期缓释尿素中氮的释放量和玉米吸氮量相比较,结果列于表3。
表3缓释尿素中氮的释放量与对应时期玉米的吸氮量
玉米生育期 处理   缓释尿素中氮释放量(kg/mu) 玉米吸氮量(kg/mu)
  插种~拨节(36天)   对照   5.01   0.26
  B1   2.30
  B2   0.96
  B3   0.57
  播种~抽雄(77天)   对照   5.50   8.58
  B1   6.60
  B2   6.80
  B3   6.98
  播种~吐丝(83天)   对照   5.60   10.02
  B1   6.70
  B2   7.00
  B3   7.82
从表3的数据来看,玉米各生育期的吸氮量和对应时期缓释尿素中氮的释放量与对照处理相比,二者的接近程度要高于后者,尤其是B2和B3各时期氮的释放量与玉米的吸氮量规律基本接近,二者都可用,考虑到包膜量成本,我们选择B2作为缓释尿素品种。
二、田间试验部分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1、供试土壤
田间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四平街村、白城市东风乡友谊村、梅河口市红梅镇进行。土壤理化性状见表4。
                      表4供试土壤理化性状
地点(年份) 有机质(g/kg)   碱解氮(mg/kg)   速效P2O5(mg/kg)   速效K2O(mg/kg)   pH(水∶土=5∶1)
  吉林农大(99)吉林农大(00)吉林农大(01)吉林农大(02)吉林农大(03)农安(01)白城(01)梅河口(02)   28.727.428.327.828.522.417.926.4   113.4110.8112.4114.3113.8106.397.8134.5   11.911.711.511.411.710.38.713.6   130.2128.4126.8126.4129.3113.697.5102.4   6.626.646.636.676.817.337.686.74
土壤有机质为电砂浴加热—K2Cr2O7容量法,碱解氮为碱解扩散法,速效P2O5为Olsen法,速效K2O为1mol/l中性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2、缓释尿素用量试验
本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共设九个处理,三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1.2m2,试验处理及用量如表5所示。
               表5缓释尿素试验处理及用量
处理                        用量
  氮肥底施   磷、钾肥
  1、CK    -    -
  2、缓释尿素   4.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3、缓释尿素   6.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4、缓释尿素   8.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5、缓释尿素   10.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6、缓释尿素   12.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7、缓释尿素   14.8kg纯N/667m2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8、PK     -   重钙+氯化钾常量底施
  9、NPK   习惯施肥
上表中处理2~处理7用重钙和氯化钾做底肥,常规用量,同缓释尿素一次性施入,不追肥。处理8为无氮区。处理9为习惯施肥,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一半底施,一半追施。预计氮肥利用率提高7%左右,另外考虑处理间的间距,所以采用纯N用量8.8kg/667m2等处理方式。以下同。
1999年5月4日人工播种,品种为吉单159,所有底肥深施10cm左右,覆土后播种,株距33cm,行距65cm,小区之间纵向1米,横向空1垄过道。玉米收获后每小区取5m2(共24株)测生物产量,然后在24株中随机抽取6株按不同组织取样称鲜重,风干后测全N含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其结果见图7。全部24株玉米穗去皮后装袋风干后考种、测产,其结果见表6。
(1)缓释尿素对玉米产量构成、产量及增产率的影响
玉米收获后考种、测产,每小区取5m2,风干后测百粒重和籽粒重,计算折合产量和增产率(与处理9相比),其结果见表6。
               表6缓释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增产率的影响
处理   百粒重(g)   产量(kg/ha) 增产率(%)
  I   II   III   平均   I   II   III   平均
  1、CK   38.7   39.6   39.1   39.1   6180   5970   6255   6135   -
  2、缓释尿素   40.2   41.1   39.7   40.3   7541   7425   7324   7430   -
  3、缓释尿素   41.5   41.3   40.6   41.1   7895   7925   8024   7948   1.1
  4、缓释尿素   41.3   40.7   40.9   41.0   8778   8646   8876   8766.7   11.5
  5、缓释尿素   39.9   42.1   40.6   40.9   8464.5   8481   8596.5   8514   8.2
  6、缓释尿素   38.8   37.4   39.5   38.6   7647   7854   7743   7748   -
  7、缓释尿素   37.2   38.3   37.6   37.7   7623   7557   7408.5   7529.5   -
  8、PK   39.1   37.8   36.8   37.9   6206.2   5970.5   5903.7   6026.8   -
  9、习惯施肥   38.4   37.6   37.4   37.8   7824.4   7924.3   7847.6   7865.4   -
从表6可知,缓释尿素在一定用量下对玉米的产量为正增长,超过一定限度产量降低,缓释尿素各处理与习惯施肥相比增产率,处理4比习惯施肥增产11.5%。
(2)缓释尿素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玉米成熟期分不同部位取样,测定其全N含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其结果见图7。
通过对氮肥的利用率计算可知,缓释尿素在较低用量下,氮肥利用率高,处理2为54.2%,随着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处理4氮肥利用率为44.2%,而处理9(习惯施肥为32.5%),说明施用缓释尿素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每亩施用8.8公斤N比习惯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11.7个百分点。
3、缓释尿素在不同土壤肥力上的使用效果
本试验在农安、白城、梅河口三地进行,共设九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m2,试验处理及用量见表7。
                    表7试验处理及用量
  处理   用量   备注
  1、CK    -    -
  2、习惯施肥   PK常规用量   追氮肥
  3、PK+缓释尿素   8kg纯N/667m2   PK常规用量
  4、PK+缓释尿素   10kg纯N/667m2   PK常规用量
  5、PK+缓释尿素   12kg纯N/667m2   PK常规用量
  6、PK   PK常规用量   无N区
上表中处理3至处理5中的缓释尿素随PK肥一次性做底肥施入,免追肥。处理6为无氮区,磷、钾肥常规用量底施。
本试验2001年在农安县新农乡、白城市友谊村,2002年在梅河口红梅镇分三地进行,农安试验点2001年4月28日人工随水播种,品种为四密21。白城试验点2001年5月1日人工随水播种,品种为四单19。梅河口试验点2002年5月4日人工播种,品种为本育9。所有底肥深施10cm左右,覆土后播种,株距33cm,行距65cm,小区之间纵向1米,横向空1垄过道。玉米收获后每小区取5m2(共24株)测生物产量,然后在24株中随机抽取6株按不同组织取样称鲜重,风干后测全N含量,其结果见表9。全部24株玉米穗去皮后装袋风干后考种、测产,其结果见表8。
(1)缓释尿素在不同土壤肥力上的产量及增产率
玉米收获后按每小区5m2采样,风干后测定籽粒产量,计算折合产量和增产率,其结果见表8。
                    表8不同试验点产量及增产率结果
  处理   农安   白城   梅河口
  产量kg/ha   增产率%   产量kg/ha   增产率%   产量kg/ha   增产率%
  1、CK   5834.7    -   4956.7   -   5382.4   -
  2、习惯施肥   7746.3    -   7124.3   -   7657.8   -
  3、PK+缓释尿素   7524.2    -   6974.1   -   7425.3   -
  4、PK+缓释尿素   8063.4   4.1   7362.5   3.3   7968.2   4.1
  5、PK+缓释尿素   7842.5   1.2   7426.2   4.2   7824.5   2.2
  6、PK   5983.6    -   5011.1   -   5215.7   -
(2)缓释尿素在不同土壤肥力上的氮肥利用率
收获时分部位采样,风干后测定不同部位的全N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其结果见表9。
根据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在农安氮肥施用量以10kgN/667m2为最优,比当地习惯施肥产量提高4.1%~4.3%,氮肥利用率提高4.1%~5.0%。白城地区氮肥施用量以12kgN/667m2,比当地习惯施肥产量提高4.2%~5.6%,氮肥利用率提高8.0%~9.2%。梅河口市效氮肥施用量以10kgN/667m2为最优,比当地习惯施肥产量提高4.1%~4.4%,氮肥利用率提高3.9~4.9个百分点。
                   表9缓释肥料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处理   农安   白城   梅河口
  氮肥利用率(%)   比对照高   氮肥利用率(%) 比对照高   氮肥利用率(%) 比对照高
  2、习惯施肥   32.9   31.9   31.3
  3、PK+缓释尿素   359   3.0   36.6   4.7   33.6   2.3
  4、PK+缓释尿素   37.0   4.1   38.5   6.6   35.2   3.9
  5、PK+缓释尿素   28.9    -   39.9   8.0   28.6   -
4、缓释尿素的大面积示范试验
本试验2003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共设三个处理,1次重复,示范面积每个处理200m2。2003年5月10日播种,人工条播,正常田间管理,其处理及用量见表10。
                         表10试验处理及用量
  序号   处理   用量(Nkg/667m2)   用法
  1   缓释尿素(免追尿素)   8.5   全部做底肥
  2   习惯施肥   10   一半底肥一半追肥
  3   对照   8.5   全部做底肥
5月23日开始出苗,由于春季干旱少雨,致使出苗率稍低,但对照处理缺苗较多,主要是因为底施氮肥过多引起烧种所致,总的出苗率在80%以上。在各生长期间没有进行其它项目调查,在成熟期测产。9月24日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10月6日收获后课题组又进行了采样测产。两次测产结果见表11。
               表11玉米成熟期测产结果
  处理   专家测产(kg/ha)   比对照增产(%)   课题组测产(kg/ha)   比对照增产(%)
  免追尿素   8115   15.1   8257   15.7
  习惯施肥   6800   7065
  对照   7050    -   7136    -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因采用了成膜性好的高分子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作包膜材料,以及合理的制作工艺,能通过选择包膜厚度来调节氮素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控制其释放时间,以便同农作物的生物吸氮高峰期相吻合。对玉米施用2%的包膜量的包膜尿素后,可比习惯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3.9~11.7个百分点。
对于包膜尿素中氮素释放规律的评价,可以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释放量与时间、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函数,其曲线与作物的吸氮规律相吻合,可在玉米上应用,亦可据此在不同农作物上研究其它种类的包膜尿素。
2、包膜用量仅为1~3%,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10~20%的用量水平。国产尿素价格为1600元/吨,尿素包膜后吨成本增加200元左右,仅增加生产成本12.5%左右,而国外同类产品最低价格也得是其3倍以上,故相比之下,其价格优势很明显而使用效果却基本相同。
3、试验表明,包膜尿素的施用量,长春为130kgN/ha左右,农安为150kgN/ha左右,白城为180kgN/ha左右,梅河口为150kgN/ha左右。一般施用范围为130~180kgN/ha,比常规氮肥用量降低30kgN/ha,降低成本20%左右,并可以比习惯施肥增产玉米2.3~11.5%。
在施用量上,因提高氮肥利用率,而且不需追肥,降低了氮肥用量,减少农民氮肥经济投入,足以将包膜增加的吨生产成本200元相抵消,故增产增收为农民新增的纯收入。
4、田间示范试验表明,包膜尿素可应用于大田农作物,便于大面积推广,具有用量低产量高的特点,增产增收明显,非常符合农民的利益要求,特别适合我国的现有国情。
5、尿素包膜后,延缓了尿素的释放时间和速率,增加了作物的吸收,减少了淋失和挥发损失,而且包膜残留物质比例很小,仅为1.0~3.0%,故减缓了对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的污染,以及所带来的水体营养化和温室效应等问题。
6、包膜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原料、设备易得,制作造价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其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故特别适合农村、农民批量化生产,使用也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缓释尿素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2为不同包膜用量缓释尿素中氮在土壤中的释放量散点图;
图3为B1中氮在土壤中的释放量曲线;
图4为B2中氮在土壤中的释放量曲线;
图5为B3中氮在土壤中的释放量曲线;
图6为不同包膜用量缓释尿素中氮在土壤中的释放速率曲线;
图7为缓释尿素不同用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将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合格品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用台秤计量后留取10kg;取上海三维制药公司张江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聚醋酸乙烯酯0.1kg,北京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甲醇0.4kg,将聚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边加入边搅拌加热溶解,溶解温度为120℃,全部溶解后用台秤计量,对挥发的甲醇补足至挥发前的数量获得包膜溶液。
将上述颗粒尿素置于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设为200转/分钟,包膜温度设为60℃;同时将上述包膜溶液用喷枪对包衣锅中颗粒尿素间歇喷雾,喷枪中所用气体压力为2个大气压,用1.5小时喷完包膜溶液后即完成包膜及烘干,将包膜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每积累25kg后用编织袋包装备用。
实施例2:
将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合格品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用台秤计量后留取10kg;取上海三维制药公司张江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聚醋酸乙烯酯0.31kg,北京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甲醇1.24kg,将聚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边加入边搅拌加热溶解,溶解温度为150℃,全部溶解后用台秤计量,对挥发的甲醇补足至挥发前的数量获得包膜溶液。
将上述颗粒尿素置于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设为200转/分钟,包膜温度设为70℃;同时将上述包膜溶液用喷枪对包衣锅中颗粒尿素间歇喷雾,喷枪中所用气体压力为3个大气压,用2.5小时喷完包膜溶液后即完成包膜及烘干,将包膜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每积累25kg后用编织袋包装备用。
实施例3:
将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合格品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用台秤计量后留取10kg;取上海三维制药公司张江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聚醋酸乙烯酯0.2041kg,北京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甲醇0.8164kg,将聚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边加入边搅拌加热溶解,溶解温度为135℃,全部溶解后用台秤计量,对挥发的甲醇补足至挥发前的数量获得包膜溶液。
将上述颗粒尿素置于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设为200转/分钟,包膜温度设为65℃;同时将上述包膜溶液用喷枪对包衣锅中颗粒尿素间歇喷雾,喷枪中所用气体压力为2.5个大气压,用2小时喷完包膜溶液后即完成包膜及烘干,将包膜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每积累25kg后用编织袋包装备用。

Claims (4)

1、一种缓释尿素,含有颗粒尿素及包膜用料高分子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醋酸乙烯酯,聚醋酸乙烯酯与颗粒尿素按重量的配比为1~3.1∶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尿素,其特征在于:聚醋酸乙烯酯与颗粒尿素按重量的配比为2.041∶1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释尿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颗粒尿素筛分成φ2.00~3.00mm的粒度;
b)将包膜材料聚醋酸乙烯酯用甲醇作溶剂溶解,聚醋酸乙烯酯与甲醇按重量的配比为1∶4,溶解的温度为120~150℃,对挥发的甲醇补足至挥发前的数量,获得包膜溶液;
c)将以上a)、b)步骤得到的原料按重量计量配比后,用包膜溶液对颗粒尿素包膜,经烘干、筛分和包装后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释尿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膜采用的设备为包衣锅,包膜的工艺条件为包膜温度60~70℃,包衣锅转速200转/分钟,包膜溶液用喷枪喷雾,所用气体压力2~3个大气压,用1.5~2.5小时喷完。
CNB2004100109725A 2004-07-01 2004-07-01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433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09725A CN1304338C (zh) 2004-07-01 2004-07-01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09725A CN1304338C (zh) 2004-07-01 2004-07-01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253A CN1715253A (zh) 2006-01-04
CN1304338C true CN1304338C (zh) 2007-03-14

Family

ID=3582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109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4338C (zh) 2004-07-01 2004-07-01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433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2105B (zh) * 2018-07-15 2021-05-14 秦皇岛天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包膜缓释肥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398A (zh) * 1986-07-07 1988-01-27 窒素公司 降解性覆盖膜肥料
KR890002550B1 (ko) * 1986-08-01 1989-07-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피복형 지속성 입상 비료의 제조방법
CN1214667A (zh) * 1996-02-02 1999-04-21 Basf公司 由包膜与未包膜肥料颗粒组成的颗粒混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398A (zh) * 1986-07-07 1988-01-27 窒素公司 降解性覆盖膜肥料
KR890002550B1 (ko) * 1986-08-01 1989-07-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피복형 지속성 입상 비료의 제조방법
CN1214667A (zh) * 1996-02-02 1999-04-21 Basf公司 由包膜与未包膜肥料颗粒组成的颗粒混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253A (zh) 2006-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4075B (zh) 生物炭基聚天冬氨酸缓释尿素、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058794B (zh) 芒果用保水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7515A (zh) 夏玉米包膜控释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3642A (zh) 烟草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
CN103865216A (zh) 一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5900729A (zh) 一种客土喷播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4305B (zh) 一种果树专用有机缓释肥料及其应用
CN101538470B (zh) 用于马铃薯的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088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0968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土豆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4324A (zh) 一种新型炭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6853A (zh) 一种改性生物质炭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6858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087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玉米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5392B (zh) 温室甜瓜控释专用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8625C (zh) 土壤保水剂
CN115259947A (zh) 一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全水溶提苗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09966B (zh) 一种增效螯合叶面肥
CN106747899A (zh) 一种包膜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制作设备
CN1431175A (zh) 一种三元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04338C (zh) 一种缓释尿素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92460A (zh) 一种在镉污染稻田种植能源高粱的方法
CN105036902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钾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7255A (zh) 一种复合生物基化肥提效方法及提效化肥
CN105315052A (zh) 一种冬瓜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