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2685C -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2685C CN1302685C CNB2004100451303A CN200410045130A CN1302685C CN 1302685 C CN1302685 C CN 1302685C CN B2004100451303 A CNB2004100451303 A CN B2004100451303A CN 200410045130 A CN200410045130 A CN 200410045130A CN 1302685 C CN1302685 C CN 13026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terminal
- network
- comprehensive
- comprehensive wireless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4—WLL [Wireless Local Loop]; RLL [Radio Local Lo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包括:当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不可到达时,通过使用综合无线终端自动地登记服务用户的位置,经由另一网络自动尝试呼叫转发,并且当用户在呼叫期间从一个网络移动到另一网络时,利用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网络之间的切换,服务用户可以进行无断线的通话。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信息,所述各项包括: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的数据库、扩展是位于内部还是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此外,在存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的情况下,当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屋内时,移动交换中心参考归属位置寄存器,利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呼入。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3年2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2003-8930和2003年10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2003-75254的优先权,将上述专利所公开的内容全文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其中当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不可到达时,通过利用该综合无线终端对服务用户的位置进行自动登记,通过另一网络自动尝试呼叫转发,并且当该用户在进行呼叫期间从网络移动到另一网络时,利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网络之间的之间的切换,该服务用户能够进行通话而没有任何中断。
背景技术
针对一般公众的最普遍的通信可以被称作利用公用电话网的普通有线电话。
另外,从1970末开始,在韩国出现了其移动用途限制在用户住宅内的家用通信设备,即,所谓的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的使用频率为46/49Mhz(兆赫),普通室内可达大约50m(米)的距离,信道间隔为25Khz(千赫),FM(调频)调制方案。所述无绳电话通常使用MCA(多信道接入)方案,该方案从1980中期开始被称作请求信道方案,尽管在更早的时期采用的是固定信道方案。
从九十年代早期开始,考虑到通话质量增强,出现了900Mhz带宽的无绳电话。
通过使普通电话机可在无线环境下操作而改为只在住宅内使用的无绳电话也被称作CT-1(第一代无绳电话)。
因为这种CT-1是为室内使用设计的,所以其不能用于公共场所。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在1989年,在英国首次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专用移动电话,即,所谓的CT-2(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并在欧洲作为欧洲标准采用。CT-2系统目前服务于多个国家,在1997年初,在韩国作为商业服务运行。
为了直接表示CT-2的特性,CT-2可以被称作行人的无线公用电话,其屋内用作CT-1而在公共场所用作公用电话,使用户能够在行走时在200m范围内从该公用电话进行通话。
CT-2的缺点在于:不存在呼叫转发和切换功能。出现了CT-3(第三代无绳电话)以弥补了这样的缺陷。
通过根据CT-3的用途,将其分类为专用和公用网络范围,可以对CT-3进行声明,在专用网范围内,可以围绕PBX(专用小交换机)为中心来进行解释。
在现有建筑物内能够商用的通信系统通常使用PBX系统,能够通过使该PBX系统可在无线环境下操作来实现大楼内的移动通信的系统是无线PBX,对应于包括DECT(数字欧洲无绳电话)的许多系统。
被认为是CT-3的代表的这种DECT系统于1992年3月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作为欧洲标准采用。
该系统的主要特性在于其无线连接是在TDMA(时分多址接入)方案下进行,其带宽是2Ghz(千兆赫),信道带宽是1.73Mhz,因此,每个信道具有12个时隙。
当通过增补诸如切换和漫游这样的系统功能将CT-3系统发展到公用网络范围时,出现了低层(Low Tier)PCS(个人通信服务),作为一种个人通信,该个人通信使用户不管何时、何地、与任何人都能进行通话,并正在从无绳电话演化。
该低层PCS(个人通信服务)是一种能够根据诸如欧洲的DECT、日本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和美国的PACS(个人接入通信服务)等无绳电话来提供行人和室内服务的方案。
另一方面,存在与这种低层PCS(个人通信服务)相对应的高层PCS(个人通信服务),成为了从模拟蜂窝技术发展起来的微小区,以便提供以车辆(包括行人)为中心的服务。
成为该高层PCS(个人通信服务)基础的模拟蜂窝是1983年10月在Bell实验室帮助下由AMPS(先进移动电话服务)发展起来的,其特性之一在于:其引进小区概念,其信道带宽是30kHz,位于824到894MHz内,其调制方案是FM。
模拟蜂窝模式系统用作欧洲的NMT(北欧移动移动电话)和TACS(全体接入蜂窝系统)使用,还用作日本的NTT方法。
然而,随着在1980年末移动通信订购者突然增加,系统本身容量有限,由于该增加和对服务的多种请求造成的通信质量下降,需要出现一种方法改善该问题。
为了改进模拟蜂窝的缺陷,例如,低容量、低通信质量和有限的数据服务,韩国开发了窄带CDMA(码分多址)系统,并在1996年初进行了商用服务,1993年7月由美国对IS-95CDMA进行了标准化,并还开发了IS-54TDMA系统。
并且,在1992年末,首次起动了GSM(Group Specific Mobile)方案,商业上使用泛欧方式的TDMA,并具有可以连接到欧洲每个国家的特性。
在1993年初,日本对利用TDMA的PDC(公用数字通信)系统进行商业化。
然而,这种数字蜂窝式系统即使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解决了话音质量和容量的问题,但对公众来说价格似乎不合理。也就是说,该系统看来不适合提供普通服务。
从而,高层PCS(个人通信服务)似乎得到了发展,使数字车辆移动式电话系统成为一般化的服务,并具有提供高速可动性和简单网络结构的优点,而且,能够利用数字蜂窝技术。
该高层PCS(个人通信服务)系统包括从IS-95CDMA演化而来的高波段(up-band)IS-95CDMA系统、以及从GSM演化而来的DSC-1800(数字通信系统)方案。
尽管PCS(个人通信服务)系统的开发能够被分成如上所述的高层PCS(个人通信服务)和低层PCS(个人通信服务),但近来正在对高层方案进行修改以接纳低层方案,反之亦然,因此这些系统的趋势是将其归并到IMT-2000中(FPLMTS,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信系统)。
IMT-2000的通信网络是集成了彼此互连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的一种网络,其中,许多专家期望通过构造在无线环境下能够提供低速数据传送(14.4kbps(每秒千比特))和高速数据发送(384kbps),能够使具有与有线因特网的相同传输速度的无线因特网的启用具体化。近来,正在开发多种有线和无线集成系统,通过集成诸如公用电话网络的有线网络、以及诸如已经作为后期IMT-2000构造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使有线和无线集成服务能够进行。
此外,考虑到移动终端,正在开发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移动终端(在下文中,被称为综合无线终端,因为其利用移动终端提供多波段服务和多模式服务)。例如,存在一种双波段/双模式的移动终端,能够同时提供移动电话功能和移动通信功能。
同时提供无线电话功能和移动通信功能的双波段/双模式的移动终端被称作双带宽终端,因为该终端能够支持无线电话使用的频带和移动通信使用的频带,并且还被称为双模式终端,由于其能够支持无线电话和移动通信模式。
除此之外,存在有作为双模式移动终端的PCS/AMPS类型的移动终端和作为双波段移动终端的GSM900/GSM1800。
这种多波段/多模式移动终端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工操作,可在单波段/单模式和双波段/双模式两种方式下操作。当然,在存在有从通信网络向另一个通信网络自动进行传送的情况下,能够与可以保证较高话音质量的通信网络保持连接。
近来,与无线通信网络相关的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并且提出了许多技术标准。在这些技术中,蓝牙技术标准和无线LAN(局域网)领域是正在关注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与移动终端密切相关,并产生了多波段/多模式的移动终端的发展。
然而,利用多波段/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当网络未能接收到呼叫时,由于这些网络是单独的,所以接收机必须再次尝试与另一网络建立呼叫。
因此,在提供宽带服务区域的CDMA、GSM和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的情况下,遮蔽区、地下室和房屋内的服务会发生恶化,从而应该对这些地点安装转发器,产生单独的费用。
尽管在较窄区域中提供服务的通信系统例如WLAN和蓝牙能够以低费用提供优质服务,但其服务区域不宽并且其移动性有限,因此,需要开发增大服务区域和确保移动性的技术。
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当具有多波段/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用户在进行呼叫期间从普通的公用电话网移动到移动通信网,或者从移动通信网移动到普通的公用电话网时,由于在这两个网络之间未提供切换,则通话会断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和方法,其中,当即使对其进行尝试,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话音和数据呼叫也不可到达时,通过利用提供了多波段/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自动地登记服务用户的位置,通过另一个网络自动地尝试该呼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和方法,其中,在服务用户在呼叫期间在网络之间移动的情况下,当综合无线终端的服务区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同时该综合无线终端的话音和数据呼叫正在进行服务时,通过在网络之间提供切换,能够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话音和数据服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设备和技术,当从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向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传送呼出电话号码和扩展号码时,利用呼出电话显示功能,容易地传送这些号码,并且提供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多波段和多模式的切换,能够提高该综合无线终端的使用便利性,并确保了移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无线设备的设备和技术,其中,通过经由扩展无线网络自动地为该综合无线终端提供服务,能够节省通信费用,并且通过为综合无线终端提供网络之间的切换,能够产生对该综合无线终端的要求,并且克服了该综合无线终端的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设备和技术,便于实现和经济合算,同时更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该设备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数据库,所述各项包括:支持多波段/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该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的唯一号码;移动交换中心,当由综合无线终端请求扩展位置登记时,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执行针对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以及当在综合无线终端中进行呼入请求时,在参考归属位置寄存器,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屋内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呼入,而当综合无线终端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内时,使用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来尝试呼入;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呼入请求时,利用使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来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与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
优选地,所述综合无线终端包括:用于支持多波段的高频部件和用于支持多模式的基带单元,并且所述综合无线终端支持码分多址接入、GSM、宽带码分多址、无线局域网和蓝牙通信方法间的多波段和多模式。
优选地,当系统通过从处于空闲状态的相应系统中获得多波段和多模式信号以收集信息、并且通过确认是否向系统提供服务,来提供服务时,综合无线终端周期性地监视另一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并且当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当感知到在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时,将移动交换中心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
优选地,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关于在管理的数据库中是否支持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服务的信息,并且当存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时,移动交换中心确认与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的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当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屋内,并且能够支持扩展服务时,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呼入。
优选地,包括针对移动交换中心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呼入请求使得:能够由移动交换中心利用呼出电话显示服务,将移动终端唯一号码和呼出号码传送到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数据库,所述各项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移动交换中心,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同时通过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并且利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无任何中断的通信;以及,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同时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对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时,通过执行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并且通过基站控制器向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来提供无任何断线的通信;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通信线路建立请求时,利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建立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数据库,所述各项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移动交换中心,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同时利用通过基站控制器的呼出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并且利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无任何中断的通信;以及,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同时利用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的呼出对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时,通过执行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并且通过基站控制器向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来提供无任何断线的通信;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通信线路建立请求时,利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来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建立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数据库,所述各项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移动交换中心,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同时利用通过基站控制器的呼入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并且利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无任何中断的通信;以及,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同时利用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的呼入对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时,通过执行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并且通过基站控制器向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来提供无任何断线的通信;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通信线路建立请求时,利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建立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接入网关,作为与专用网络相连的因特网协议-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设备,用于向订户提供超高速的数据业务,通过与数据网络互连,向网络提供数据服务,以及通过与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网络进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服务;因特网协议-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进行办公或家用位置登记,以及包括综合无线终端订户的忙状态和空闲状态的状态管理,并且通过与公用归属位置登记互连,或者独立地,进行订户认证管理;位于专用网络中的移动网关,用于管理专用网络中的多个接入点,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专用网络位置登记,以及进行专用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以及软交换和介质网关,用于进行在有线网络、专用无线网络以及无线数据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以及向不同网络进行从用户接收的的呼叫的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采用窄带无线协议的接入点,根据从公用网络或专用网络连接的有线网络结构,通过接入点中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与第一区域中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器相连,并且与第二区域中的专用交换机相连,通过有选择地向与综合无线终端或专用网络的内部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终端传送信息,或传送针对终端呼入的寻呼信息,以及从无线综合终端中接收连接信号,来分配网络连接信道,并且通过公用交换电话网连接来提供网关功能,通过任意有线通信线路连接来提供局域网连接功能,以及在安装在专用网络中的接入点之间提供切换功能;以及,向或从与专用网络相连的所有终端传送或接收呼叫信号;作为因特网协议-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设备的接入网关,用于向订户提供超高速的数据服务,通过与数据网络互连,向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并且通过与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网络互连,进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服务;归属位置寄存器,作为安装在每一专用和公用网络中的数据库,并且存储公用或专用网络订户的信息,具有能够实现以下功能的结构,所述功能为:进行极佳地故障监视和实时数据库处理,以及进行与专用或者公用订户和综合无线终端有关的信息的登记和取消、和所有信息的更新;以及位于专用网络中的、并且管理在专用网络中的多个接入点的软交换和介质网关,用于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专用网络位置登记,并且在专用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以及进行有线网络、专用无线网络、以及无线数据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进行不同网络间的漫游,并且向不同网络进行从用户接收到的呼叫的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当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到来自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信号时,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执行位置登记;第二步骤,当存在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利用归属位置寄存器来确认相应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是否登记在移动通信服务区中;以及第三步骤,a)当作为确认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在移动通信服务区中时,通过利用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来尝试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以及b)当作为确认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在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通过利用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通过公用交换机来提供通信。
优选地,第三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第四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同时进行通信并请求扩展位置登记时,保持通信;以及第五步骤,当呼叫完成时,释放所述呼叫并执行在综合无线终端中的扩展位置登记。
优选地,第三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并请求扩展位置寄存器时,进行扩展位置登记;以及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释放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建立,在第五步骤之后,由移动交换中心经由公用交换机,通过其位置登记的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
优选地,第四步骤包括子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进行位置登记;以及通过公用交换机和扩展无线网络释放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建立,并且由移动交换中心经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接收到已经通过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交换机的呼入呼叫时,识别所述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以及第二步骤,a)当作为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时,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b)当作为位置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另一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经由公用交换机,通过综合无线终端所位于的另一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以及c)当作为位置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时,通过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通过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到针对移动通信订户的呼入请求时,通过呼入侧的移动通信订户、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建立呼叫;第二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位置登记;以及第三步骤,当移动交换中心控制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以断开上述呼叫,并且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释放所述呼叫时,由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与基站控制器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当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从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到呼入请求时,建立对呼入侧的呼叫;第二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并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位置登记;以及第三步骤,由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并且由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提供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时,同时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进行通信,并且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第二步骤,由移动交换中心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服务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通信;第三步骤,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同时使用扩展无线服务网进行与公用交换机的通信,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执行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第四步骤,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并且由移动交换中心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通信。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更完整的意图和许多附加的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会得到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组件,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综合无线终端的任务结构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出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位于扩展服务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出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扩展无线网络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在移到外部网络的移动节点和HA之间登记处理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从另一方的节点向位于外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传输分组的处理的视图;
图12是示出了针对IP分组的IP-in-IP封装的处理的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在办公室区域中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的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在住房区域中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在图14所示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流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图14所示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信号的呼入和呼出流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图14所示用于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处理的信号流程的视图;和
图18示出了包括具有完成本发明技术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该发明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而不应当看作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更确切些,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此公开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这些层的厚度和区域受到夸大。在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组件。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视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包括: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公用交换机130、长途交换机135、移动交换中心140、基站交换控制器150、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和归属位置寄存器170。
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是支持主要能够处理WLAN和蓝牙以及CDMA、GSM和WCDMA的多波段/多模式的移动终端。
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感知多波段/多模式的所有信号,从相应系统(例如CDMA、GSM、WCDMA、WLAN、蓝牙等等)中获得和收集信息,并确认相应的系统是否可用于服务。
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由系统提供服务时,这些综合无线终端周期地监视另一个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
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可以针对想要由用户手工操作来提供服务的系统,建立优先权或者给予设置权利。
当在通过接入点(AP)121进行扩展服务期间,从移动通信网络呼叫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时,这些无线终端具有能使用户选择并处理呼叫的功能,或者具有发送忙消息作为响应消息的功能。
然而,在移动交换中心(MSC)140接收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的转发请求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了呼叫转发功能,以便提供扩展的无线网络服务,因此,难以想象以下情况:在扩展服务期间呼入呼叫正在从移动通信网络中进入。
此外,在扩展服务期间呼入呼叫正在从移动通信网络进入的情况下,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可以发送忙消息,而不是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发送忙消息。
这里,在扩展无线网络包括在诸如公共办公室、企业和法人这样的订户中,并具有许多电话机的情况下,该扩展无线网络是用于在这些电话机之间通信的交换网,用来表示具有其中结合本发明向普通扩展无线网络提供服务的区域的电话交换网络。
利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以及空中协议,接入点121在无线局域网或者以BLUETOOTH中进行通信,并通过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提供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与扩展网络和公用电话网络的连接。
接入点121通过向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传送导频信号、同步信号和寻呼信号,从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接收接入信号,然后建立业务信道,来进行通信。
接入点121能够通过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通话,即使当其发生移动时。
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提供了:扩展网络和公用电话网络之间的连接;当从公用电话网络为有线订户请求服务时通过导线与有线终端122的连接;以及,当为无线订户请求服务时通过接入点与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连接。
在其希望与扩展网络中的公用电话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利用公用交换机130,通过公用电话网络提供服务。
在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接收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扩展号码转发请求的情况下,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设法通过接入点121接收呼叫。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未能接收到该呼叫时,其可以发送不存在用户消息,或者设法利用从归属位置寄存器170发送来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位置登记信息,根据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来接收该呼叫。
该公用交换机130是普通公用电话网络的交换机,长途交换机135是与公用交换机彼此相连的交换机。
另一方面,该公用移动通信网络通称为PLMN(公用陆地移动网),包括MSC(移动交换中心)140,BSC(基站控制器)150、BTS(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以及其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HLR 170/VLR(归属位置寄存器/访问位置寄存器)。
移动交换中心140与基站控制器150连接,基站控制器150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连接。
移动交换中心140进行与在PSTN/ISDN(公用电话交换网/综合服务数字网)或者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另一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150的连接控制。
当通过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接收到对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呼入呼叫请求时,移动交换中心140确认扩展无线网络当前是否能够为该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提供服务,并向相应扩展无线网络传送该呼入呼叫(当向下表1中所示出的移动通信网络电话号码016-9540-4360进行呼入请求时,可以该呼入传送到公用电话号码031-270-1000(1200)中)。
当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在通话期间从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该通话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保持,直到该通话完成为止,以便保证通话的继续并解决了技术实施的困难。
当该移动交换中心140在通信期间接收到呼入呼叫时,它向该呼叫者发送忙消息,以表明移动交换中心正处于忙状态。
基站控制器150进行无线链路控制和切换功能,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与包括在通信服务区域中即小区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一起,构成了无线通信线路,而且执行控制无线资源的功能。
在HLR/VLR,HLR 170执行对用户位置进行数据库登记,并且存储该订户的信息的功能,VLR(未示出)是暂时存储存在于移动交换中心140负责的小区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信息的数据库。
在HLR 170寄存器中登记了典型用户信息,例如,MIN(移动标识号)、ESN(电子序列号)、MDN(移动电话簿号码)、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当前位置信息、漫游信息、和服务状态。此外,HLR 170存储与以下各项有关的信息,所述各项为:是否支持扩展服务、是否存在扩展位置、是否存在扩展忙线、公用电话号码、以及针对综合无线终端服务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扩展号码),如在示例表1中所示。
表1
MIN号 | 位置信息 | 是否支持扩展服务 | 是否存在扩展位置 | 是否存在扩展忙线 | 公用电话号码 | 无线终端唯一号码 |
016-9540-4360 | MSC2,BSC3,BTS4 | 服务 | 在其中 | 忙 | 031-270-1000 | 1200 |
016-9540-4370 | MSC2,BSC3,BTS4 | 服务 | 在其中 | 闲 | 031-270-1000 | 1201 |
016-9540-4380 | MSC2,BSC3,BTS4 | 服务 | 不在其中 | 闲 | 031-270-1000 | 1202 |
参考表1,应该注意,其MIN号码是016-9540-4360的综合无线终端111位于支持扩展服务的扩展无线服务区域,其公用电话号码031-270-1000,其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是1200,并且不能够与该综合无线终端111进行通信,因为其正处于忙状态。
注意,其MIN号码是016-9540-4370的综合无线终端112位于支持扩展服务的服务区域内,其公用电话号码是031-270-1000,其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是1201,并且能够与该终端进行通信,因为其正处于空闲状态。
这里,是否支持扩展服务表示:是否存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扩展服务请求,并且只有当能够进行该扩展服务时,才提供该服务(也就是说,只有当在付费服务情况下,订户进行请求时,才能够提供该服务)。
下面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构造的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操作。
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位于移动通信的服务区域时,这些无线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140,150和160,在归属位置寄存器170中登记其位置。
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在空闲状态下通过接入点121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感知该接入点121的导频信号,同时按照多波段/多模式进行监视。
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向移动交换中心140通知接入点感知消息,所述感知消息表示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和基站控制器150感知到了接入点121的导频信号。
然后,移动交换中心140确定接入点是否为利用其参考归属位置寄存器170的登记信息,提供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扩展无线网络服务的接入点121,并且当该接入点是利用其提供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扩展无线网络服务的接入点121时,进行扩展位置登记。也就是说,移动交换中心140在归属位置寄存器170上记录可以利用该扩展网络通过接入点121来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服务。
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感知该移动通信网络的导频信号,并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和基站控制器150,向移动交换中心140通知它们的移动。
然后,该移动交换中心140在归属位置寄存器170上记录:能够通过基站控制器150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来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当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接收到针对其他公用电话网络用户的呼出呼叫时,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通过公用交换机130和长途交换机135来提供通信。
此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用户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停止该通信。
当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用户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从移动交换中心140接收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位置信息,并将服务转换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所位于的其他扩展无线网络,或者转换到该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所位于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接收到针对其他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订户的呼出呼叫的情况下,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通过公用交换机130、长途交换机135和移动交换中心140来提供通信。
此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用户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当移动交换中心140感知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提供无任何干扰的通信。
也就是说,当移动交换中心140与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公用电话相连,并感知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用户移到该移动通信服务区域时,该移动交换中心利用从该综合无线终端接收的移动通信网络导频感知消息对其进行感知,同时,提供通信服务,通过基站150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160立即建立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通信线路,并可以提供无任何干扰的通信。
另一方面,当移动交换中心140与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公用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互连,并感知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用户从移动通信服务区域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利用从该综合无线终端接收的扩展无线网络导频感知消息来对其进行感知,并通过公用交换机130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提供无任何干扰的通信。
当然,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从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可以维持通话,直到该通信完成为止,以便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并解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具体实现该技术的困难。
在通过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进行呼入请求的情况下,当通过接入点121感知到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当前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移动交换中心140向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通知呼入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呼叫者的电话号码和扩展号码,并使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尝试呼入。当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此时处于忙状态的情况下,移动交换中心140向呼入方通知忙消息,以表示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处于忙状态。
移动交换中心140利用移动交换中心140向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通知呼叫者号码和扩展号码的方式,通过呼叫者电话号码指示服务,来通知该消息。例如,移动交换中心140可以使用“1200*011-333-3333”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呼出号码”。
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提取放置在“*”之前的号码时,无线综合网关120将该号码识别为该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扩展号码),并设法接收该号码,作为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扩展号码)。另外,当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提取放置在“*”之后的号码时,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设法接收该呼叫,并能够与相应的呼叫者进行通信。
在存在来自外部源的呼入,并且该呼出方是公用电话网络,而且其是针对利用扩展无线网络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呼入请求的情况下,通过公用交换机130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来提供针对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服务。
此时,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没有位于其中扩展无线网络服务不可用的区域中的情况下,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存储与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相应的位置,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服务/移动通信网络服务。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结构的视图,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的综合无线终端的任务结构的视图。
如图2所示,综合无线终端包括:高频单元200和基带单元240,所述高频单元包括:双工器210、接收机220a、发射机220b、接收方的的中频处理单元230a、以及发送方的中频处理单元230b,而所述基带单元240包括:基带处理单元250和诸如存储器的外部单元260。
此外,如图3所示,综合无线终端的任务包括:主控制任务300,用于进行处理任务生成、处理任务控制、用于删除处理任务的所有任务管理、以及呼叫处理;接收任务310,用于处理接收相关消息,包括对接收消息的分析;听筒任务(handset task)320,用于管理综合无线终端的输入和输出,例如键盘输入;诊断任务330,用于控制综合无线终端、以及利用外部通信来加载数据;用户界面任务340,用于向用户显示综合无线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库任务350;监示器任务360,用于监控软件;传送任务370;以及搜索任务380,用于获得导频信号和诸如定时改变的系统。
该综合无线终端是用于支持多波段/多模式的终端,主要能够处理WLAN和蓝牙,以及CDMA、GSM和WCDMA。
如果将滤波器添加到无线终端的接收单元220a,则能够接收多波段,并且可以通过基带处理单元250来具体实现多模式。
综合无线终端的搜索任务380从处于空闲状态的相应系统中获得多波段/多模式的所有信号,收集信息并确认是否能够向该系统提供服务。此外,即使向系统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周期性地监视另一个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
在搜索任务380从移动通信服务区域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当感知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将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并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登记和管理。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的结构的视图;
如图4所示,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包括:干线连接单元410、控制单元420、订户连接单元430和交换单元440。
控制单元420控制系统并管理订户和数据库,分析从订户连接单元430和干线连接单元410接收到的信号,然后,请求连接到交换单元440。
当控制单元420通过干线连接单元410从交换机中接收到针对无线订户的服务时,该控制单元420控制交换单元440和订户连接单元430,然后,建立去往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此外,当控制单元420接收到针对有线订户的服务请求时,该控制单元420建立通过交换单元440和订户连接单元430去往有线订户的通信线路。
在执行该通信的同时,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控制单元420断开该通信线路。
在当控制单元420尝试呼入以便为综合无线终端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服务时,控制单元420未能接收到呼叫的情况下,该控制单元420从移动交换中心中接收与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将该呼入转换到综合无线终端当前所位于的扩展网络、或者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控制单元420的控制,交换单元440执行以下功能:向相应端口传送被传输到订户连接单元430和干线连接单元410、或从订户连接单元430和干线连接单元410接收到的订户业务数据。
根据控制单元420的控制,订户连接单元430负责针对有线或无线订户的服务,并且在有线订户的情况下,建立对该有线终端的呼叫,在无线订户的情况下,建立对该无线终端的呼叫。
该干线连接单元410与公用交换机互连,并执行将呼叫从内部连接到外部的功能。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出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移动交换中心从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呼出呼叫(步骤S110),其向呼入方发送呼叫建立消息,并且当在传送呼叫建立消息之后,从呼入方接收呼叫响应消息时,建立通信线路(步骤S112)。
接下来,在监视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之后(S114),当其未移到该扩展无线网络服务网时,当呼叫完成时,则释放该呼叫(步骤S116和S118)。当该呼叫未完成时(步骤S116),则再次监视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步骤S114)。
然而,当该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移动交换中心和呼入终端保持通信线路(步骤S120),当呼叫完成时(S122),释放该呼叫(步骤S124),然后,将该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步骤S126)。如果该呼叫未完成(步骤S122),则移动交换中心和呼入终端再次保持通信线路(S120)。
这里,尽管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时,综合无线终端保持通信线路,也可以对呼入进行转换,以便通过允许位置登记,经由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服务,反之亦然。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位于扩展服务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出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接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从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出呼叫时(即,当呼入方的电话是移动式通信终端时)(S210),则利用移动交换中心建立对呼入终端的呼叫(步骤S212)。
接下来,在确定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之后(S214),当无线终端未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当呼叫完成时释放该呼叫(步骤S216和S218)。如果该呼叫未完成时(步骤S216),则确定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步骤S214)。
然而,在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移动交换中心对综合无线终端进行位置登记,然后,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断开该呼叫(步骤S220),并且移动通信网络利用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建立该呼叫(步骤S222)。接下来,直到该呼叫完成后,才释放该呼叫(步骤S224和S226)。
这里,尽管已经解释了呼入方是移动通信网络订户的情况,但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来具体实现呼入方是公用电话网络订户的情况。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7所示,在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到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310),该移动交换中心对位置进行确认(步骤S312),并且当该移动交换中心位于该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步骤S316),通过该基站转接中心和该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步骤S314)。此时,当综合无线终端处于忙状态时,该移动交换中心向呼入方发送忙消息,并向呼入方通知综合无线终端正处于忙状态。
接下来,在监视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之后(S318),在综合无线终端未移到该区域(步骤S328和S330)的状态下,当完成呼叫时,释放该呼叫(步骤S318)。如果该呼叫未完成时(步骤S328),则仍然监视该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步骤S318)。
另外,在综合无线终端移到该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移动交换中心还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呼叫(步骤S320),当呼叫完成时(步骤S322),释放该呼叫(步骤S324),并且对位置进行登记(步骤S326)。移动交换中心保持该通信线路(S320),直到呼叫完成为止(S322)。
另一方面,在作为接收呼入信号之后确认位置的结果(步骤S312),综合无线终端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14),利用呼出电话号码服务,将扩展和呼入号码传送到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步骤S332),并且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建立该呼叫(步骤S334)。此时,当该综合无线终端处于忙状态时,移动交换中心向呼入方传送忙消息,并向呼入方通知该综合无线终端处于忙状态。
接下来,在确定综合无线终端是否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之后,当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步骤S336),移动交换中心通过使位置登记被允许,来建立呼叫(步骤S338),当且直到该呼叫完成时,才释放呼叫(步骤S342)。
在综合无线终端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36),当呼叫完成时,释放呼叫(步骤S344和S346)。否则,如果该呼叫未完成时(步骤S344),仍确定综合无线终端是移到了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还是仍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域(步骤S336)。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扩展无线网络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接收到通过公用交换机的针对该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叫时(步骤S410),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设法呼入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叫,并确定该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不存在(步骤S412)。
作为确定结果,当该综合无线终端不存在时,该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检查出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到的或实时接收到的、与该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步骤S414)。
另外,当作为检验结果,该综合无线终端位于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区域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建立通信线路(步骤S416)。
作为确定结果(步骤S412),当该综合无线终端存在时,利用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建立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步骤S418)。
这里,尽管通过发现到该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不存在,具体减少了有线和无线网关的负荷,但是,可以具体实现:当针对该综合无线终端进行呼入尝试时,根据所发现的位置,可能首先找出该位置,然后提供无线服务。
另一方面,虽然围绕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这样的网络解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可以按相同的方式应用于GSM和WCDMA系统。
此外,虽然具体实现了:将存储在移动交换中心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与综合无线终端位置有关的信息与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进行共享,但可以具体实现:只有移动交换中心的归属位置寄存器管理与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因而只有该移动交换中心执行呼叫转发服务。
尽管该实施例解释了综合无线服务中的话音呼叫服务,但下面将参考图9简要地解释数据服务。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能够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通信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其中,将省略与图1所示的系统重叠的相同组件的解释。
如图9所示,通过将PDSN/FA(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外部代理)180和HA(本地代理)181添加到图1所示的设备上,构成了针对数据服务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
这里,PDSN/FA 180与BSC 150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互连,将针对数据服务的移动IP分配给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移动IP(因特网协议)),并且根据该移动IP分配建立PPP(点到点协议),从而能够与IP(因特网协议)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即,在给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分配了移动IP,并从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请求数据服务的情况下,通过AP 121向综合有线和无线网关120提供请求信号。
由于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向PDSN/FA发送通过AP 121请求的数据请求信号,并能够通过PDSN 180与因特网相连,则能够提供用户所希望(选择)的数据服务。
此外,HA 181管理多个FA,并保持该移动IP,从而当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移到其他服务区域时,能够提供该数据服务而无任何通信中断,即使在移动的服务区域中。
由于即使在按照上述的结构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数据服务情况下,在HLR 170中对与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按照与如上所述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位置登记处理相同的方式来执行位置登记。
并且,当在屋内的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中请求数据服务时,通过扩展内联网的因特网连接以及通过公用网络PDSN 180的连接都是可能的。该PDSN与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及BSC 150互连。
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数据服务呼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在HA/FA 181和180中所分配的移动IP,对通过HLR 170和VLR获得的相应的BTS 160或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进行相应终端的当前位置的呼入请求。即,在该相应终端当前位于屋内的情况下,则向提供到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120请求呼入请求信号,并且在相应终端位于公用网络的情况下,将呼入请求信号提供到BTS 160。
此外,在数据服务情况下,当综合无线终端被切换时,保证分配了移动IP的终端的移动性,并且通过相同的PDSN向终端提供服务。在通过内联网向终端提供数据服务的情况下,当该终端移到屋外时,该则不能够向其提供扩展数据服务。
在屋内接收数据服务的过程中,当无线终端在扩展网络的服务区域之外时,HLR 170和VLR改变相应终端的位置登记,并且给FA/HA分配给相应终端的另一移动IP。
因此,该HA 181可以使用隧穿方法,向相应的无线终端提供数据服务,而没有任何数据服务干扰,所述隧穿方法是指通过通过将登记在第一扩展网络的移动IP所接收到的数据隧道传送到通过位置移动到公用网络而新登记的移动IP。
另一方面,按照以下方式来执行利用移动IP的IP分配和数据切换的功能。
所有移动代理都有规律地广播作为扩大路由广告消息的代理广告消息,以使其移动支持获知。接收这样的消息的移动节点可以利用该消息中的信息,确定其是位于本地网络还是移动到新的外部网络。
确定移动节点的运动的典型方法包括:LCS(迟钝小区切换)以及ECS(迫切小区切换)。
在LCS情况下,当该移动节点没有接收到针对LCS当前所位于的网络的代理广告消息时,LCS确定该移动节点在当前网络之外并且执行针对新位置的登记处理。另一方面,在ECS情况下,当移动节点甚至是立刻从非当前网络的新网络中的外部代理接收到代理广告消息时,将其确定为ECS已经移动到新网络。因此,ECS的优点在于:其移动延迟确定比LCS的移动延迟确定时间要短,而ECS缺点在于:未确保其移动确定精度,并且由节点的移动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大于LCS的情况。
当识别到移动节点移到外部网络时,能够获得新的COA,该COA地址是从代理广告消息(FA COA:国外代理转交地址)中获得的外部代理的IP地址、或者经过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得的临时IP地址(CCOA:同一位置转交地址)。在CCOA情况下,由于隧道的末端变成移动节点,将外部报头通过无线信道另外发送,从而使分组开销变得大于国外代理转交地址的情况。因此,与无线环境中的CCOA相比,使用FA COA更为有效。
图10是示出了已经移到外部网络的移动节点和HA之间的登记处理的视图。
如图10所示,为了建立归属地址和COA的移动绑定,移动节点向HA传送登记请求消息,并且响应该传送,接收登记应答消息。这样的登记消息包括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转交地址、使用期限、以及用来在HA和移动节点彼此之间进行认证的信息。
由HA所管理的移动节点的绑定信息应该由移动节点在登记维护周期内周期性地更新,并且应该保持移动节点的移动性。
在对HA的登记已经完成之后,由在本地网络中执行代理ARP的HA将去往移动节点的分组隧穿传送到COA。
将由移动节点发送的分组通过正常IP路由传送到另一方的节点,并且不必必须通过FA。
图11是示出了从另一方的节点向位于外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的分组传送的处理的视图。
如图11所示,当HA执行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节点的COA的隧道处理时,采用诸如IP-in-IP封装、最小封装和GRE(一般记录封装)等封装方法。对通过隧穿处理传送到隧道目的地的分组解封装,然后传送到移动节点。在隧道的目的地是FA的情况下,上述分组由FA进行解封装,并且在一般IP转发处理中,将其传送到移动节点。另外,在隧道目的地是移动节点的情况下,由移动节点对通过隧道传送的分组进行解封装,并传送到更高层的分级上。在此,图12是示出了针对IP分组的IP-in-IP封装处理的视图。
如上所述实施例的结构是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同时具有在有线网和在无线网中使用的电话号码的情况。
这是因为用于终端认证和位置登记的HLR 170分别在有线网和无线移动网中具体实现。在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从外部源接收到呼叫的情况下,由于呼叫者可能未识别被叫方的位置,因此难以通过更便宜的网络接收该呼叫。如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无线网络的HLR和有线网的HLR通过信息交换准确地识别了终端的位置,则能够通过彼此的电话号码交换来接收呼叫。
这表示综合无线终端110、111和112的电话号码被定义为数字,而呼叫者可以记住一个数字。此外,存在一种有线网络的服务提供商可以与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共享HLR的方法。
下面,将参考图13到17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及其方法。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并且示出了在办公区域中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了在家用区域中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的结构的视图。在图13和14中,省略对与图1到9重叠的相同组件的解释。
如图13和14所示,办公区域中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包括接入网关320、软交换/介质网关350、IP HLR360和移动网关310。在此,移动网关310可以仅应用于办公区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也就是说,由于在办公区域存在多个用户,因此移动网关310管理多个AP(AP1-APn),并且可以仅应用于办公区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以便进行AP之间的切换。
上述接入网关320是IP-DSLAM设备,所述设备在订户侧提供超高速的数据服务,在网络侧通过与数据网络互连来提供数据服务,并且通过与软交换/介质网关350互连来提供VoIP服务。
IP-HLR 360执行办公或者归属位置登记、状态管理(忙,闲)以和综合无线终端订户的订户认证管理。
位于办公区域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移动网关310管理多个AP,并且参与多个AP之间的切换。此外,移动网关310与扩展公共专用交换机330互连。
如图13所示,位于办公区域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公共专用交换机330是交换系统,当多个分机用户希望有效地使用有限办公线路时,通常使用该交换系统。
公共扩展交换机330的扩展由模拟线路和数字线路组成,近来利用使用WLAN、蓝牙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如PWT、WDCT、DECT等无线解决方案。
此外,将模拟线路和数字线路用作办公线路,尤其是数字线路包括多种类型。例如,数字线路包括BRI(基本速率接口)、PRI(主速率接口)、xDSL(x数字订户线)、10/100LAN等。
图13和14所示的接入网关320是DSL订户集中器,其中,分路器位于订户侧。接入网关320向软交换/介质网关350提供了通过DSL接收到的数据的。
通过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与公用扩展交换机330相连的公用长途交换机340是一般的公用交换机,与要进行整体管理的多个公用扩展交换机相连。
另一方面,公用网络中的BTS 400与综合无线终端(例如,301和300)无线地匹配,以便向移动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以及向BSC 390提供从综合无线终端传送的语音和数据。
BTS 400执行与包括在通信服务区域即小区区域中的综合无线终端一起构造无线通信线路、以及管理无线资源的功能。
MSC 370是执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交换功能的系统,其通过将移动订户与网络中的所有种类的补充设备(SMS、VMS等)相连,进行作用以提供补充服务,或者通将移动用户与另一网络相连来提供服务。
MSC 370与BSC 390的交换PCM数据,并且与公用有线交换机相连以执行有线交换功能。
IP-HLR 360和GSM-HLR 380是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的每一个与专用网络和公用网络相连,并且存储与移动通信和专用网络订户有关的信息,其具有能够进行极佳的故障监控和实时数据库处理的结构,并且与交换中心、短信息服务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以及客户中心相连以执行功能。在此,专用网络用户的位置登记流程如图15所示。即,AP 303感知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导频信号,并且根据感知的导频强度来识别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当前位置。将与综合无线终端300的识别位置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接入网关320,然后,该接入网关320通过软交换/介质网关350向IP-HLR 360提供与综合无线终端30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登记相应综合无线终端300的订户信息。在此,下表2中描述了登记在IP-HLR 360中的订户信息。
表2
MAC | 位 | 忙 | IP电话号码 | 移动号码 |
AA-BB-CC-DD | AP2 | 忙 | 999-1234 | 010-123-4567 |
AA-BB-AA-EE | AP1 | 忙 | 999-5678 | 010-234-3212 |
…… | … | … | …… | …… |
此外,在HRL 360和380中执行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订户的订户信息的登记/释放、以及所有的信息的更新。在此,典型用户信息包括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漫游信息。此外,将是否支持“一个电话服务”的本地网络服务、本地网络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与本地网络使用状态有关的信息、以及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制作为数据库。
软交换/介质网关350执行在有线网络、有线话音网络和无线数据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使用网关的情况用于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服务,或者针对用户所接收到的呼叫,执行向其他网络的呼叫传送。
将参考相应附图详细解释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
首先,将解释来自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呼出呼叫的处理操作。
首先,当呼叫从登记在办公或家用区域的AP 303中的综合无线终端300发起时,利用支持窄带(WLAN、蓝牙、UWB)连接而不是宽带无线服务使用的AP 303,将呼叫与PSTN网络相连。
在综合无线终端300和这里所使用的AP 303之间设置PIN代码,以便仅将所分配的终端与AP 303相连。
此外,AP 303识别从综合无线终端300接收到的数字,并确定其是AP 303中的扩展通信还是位于办公线路通信,然后处理所确定的通信。
在PSTN电路已被占用并且当尝试由综合无线终端300发起呼叫时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则通过与AP 303相连的数据线路向VoIP呼叫提供服务。当然,在AP 303未连接到数据线路的情况下,通过外部网络(CDMA、GSM、GPRS、WCDMA等)向呼叫提供服务。
之后,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解释上述功能。
首先,综合无线终端300向AP 303请求呼叫建立,AP使用窄带空中协议、针对呼叫的资源确认和针对终端的认证,来执行呼叫服务建立处理。
此外,在用户通过综合无线终端300向AP 303或公用扩展交换机330传送针对有线线路的电话号码,即包括区域代码的电话号码(例如,031-****-****)的情况下,AP 303或公用扩展交换机330确定从综合无线终端传送来的电话号码是否包括区域代码。
作为确定的结果,在从综合无线终端发送过来的数字包括区域号码的情况下,对相应区域代码进行分离,并且可以仅将针对另一方的纯电话号码的数字通过PSTN链路传送到公用长途交换机340。
然后,将参考图13来解释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和呼出操作。
图16是示出了在如图14所示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信号的呼入和呼出流程的视图。
如图16所示,当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网络进行呼叫时,则分配IP。
在存在来自MSC 370的呼入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移动网络号码(例如,移动通信号码010-123-4567)时,MSC 370向BSC 390提供呼叫呼入信号,并且BSC 390通过BTS 400向对应于网络号码的无线终端传送呼叫信号以形成呼叫信道。
另一方面,当存在对具有无线网络号码(999-1234)的MSC 370的呼叫呼入情况下,MSC 370向软交换/介质网关350提供呼叫信号。
软交换/介质网关350通过搜索IP-HLR 360来识别具有相应无线网络号码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当前位置。在具有相应无线网络号码的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办公/家用区域的情况下,该无线终端向接入网关320提供相应的呼叫信号,并且接入网关320向具有接入点提供相应呼叫信号,以便将呼叫与相应的综合无线终端相连。此时,在软交换/介质网关350和接入网关320之间进行VoIP通信,并且在接入网关320和接入点之间进行IP通信。
此外,从软交换/介质网关350传送到接入网关320的话音数据为PCM数据,并且接入网关320将从软交换/介质网关350接收到的语音PCM数据变换成IP数据,并且向接入点303提供IP数据。结果,在呼叫连接在终端之间的状态下,接入网关320将从无线终端提供的语音信号变换成PCM数据,或者将PCM数据变换成IP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与如上所述操作相同的方法,将从长途交换机340接收到的呼入呼叫通过软交换/介质网关350和接入网关320传送到接入点303。
另一方面,将在呼入呼叫从PSTN网络/数据网络接收到AP的情况下,解释处理该呼入呼叫的过程。
首先,当在AP处接收到从PSTN链路或者数据网络传送来的呼入呼叫时,该AP对与AP相连的有线电话(利用PSTN线路的SLT(单线电话)或利用数据线路的VoIP)和支持窄带的双模无线终端进行呼叫,并且使所有终端执行针对呼入呼叫的同时振铃操作。
在与AP扩展网络或者双模无线终端之一(Onephone)相连的有线电话进行响应的情况下,将相应终端的响应信号传送到PSTN或者数据网络。此时,该AP取消除了已经进行了响应的终端之外的剩余终端的呼叫,并且结束振铃操作,然后,执行在已经进行了呼入响应的终端与输出终端之间的呼叫服务连接。
支持窄带有线网络服务的AP或交换机向CID(呼叫者ID(标识))提供呼入已分配的功能,并且当从办公线路请求呼入呼叫时,向OnephoneDB确认所谓的CID,并且使对找到的Onephone终端进行初始呼入呼叫。然后,当预定时间内未出现响应时,AP或交换机就使其他的终端能够进行呼入呼叫的服务。
下面将解释对采用诸如CID的特定终端执行呼叫服务的处理。
首先,在AP或者专用交换机的数据库中分配针对接收到的呼叫方ID的特定综合无线终端(以下称为Onephone终端)的呼入。
在分配针对CID的特定Onephone终端呼入之后,当从PSTN/数据网络接收到呼入呼叫时,AP或专用交换机确定接收到的呼入是否包括CID。当接收到的呼入包括CID时,就搜索分配给AP或者专用交换机的数据库的呼入Onephone终端。
在存在与针对接收到的呼入呼叫的CID的Onephone终端的情况下,对相应Onephone终端进行呼叫。
在存在来自被呼的Onephone终端的呼叫响应的情况下,AP或专用交换机对终端之间的呼叫相互连接,并提供通信服务。
也就是说,当从PSTN/数据网络接收到呼入呼叫时,AP或专用交换机确定接收到的呼入呼叫是否包含CID。
作为确定的结果,在接收到的呼入呼叫包括CID的情况下,则搜索分配给AP或者专用交换机数据库的呼入onephone终端,并且确定是否存在呼入已分配终端,即,是否存在呼入已分配的CID。
作为确定的结果,在存在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的情况下,则确定相应的Onephone终端是否位于Onephone服务区域内。在相应的Onephone终端位于Onephone服务区域内的情况下,向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请求呼入呼叫服务。
在当请求呼入呼叫服务时,存在来自针对呼入已分配的的相应Onephone终端的呼叫服务响应的情况下,则将该呼叫连接在终端之间以执行通信服务。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AP或专用交换机内的数据库中的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呼入已分配的的相应Onephone终端未处于Onephone服务区域中,并且不存在来自相应呼入已分配的的Onephone终端的呼叫服务响应的情况下,则请求针对与AP相连的所有终端的呼入呼叫服务。在对与AP相连的所有终端进行呼叫并且存在来自终端之一的服务响应的情况下,则进行与相应终端的通信。
在不存在针对通过有线线路(PSTN或数据服务网络)来自办公线路的呼叫的、来自与AP相连的所有终端的响应情况下,在对预先分配的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处所接收到的CID进行分析之后,利用SMS消息来传送与呼入呼叫有关的信息,或者执行对分配终端的呼叫转发服务。下面将解释这样的处理。
首先,将SMS服务分配给在AP或者专用交换机的数据库中的、针对接收到的CID的特定Onephone终端。也就是说,在将呼叫服务分配到针对接收到的CID的特定终端的状态下,向相应的特定终端请求呼叫服务的情况下,当不存在终端的呼叫服务响应时,则分配用于将SMS服务,SMS消息传送到相应的特定终端的SMS服务。
在将SMS服务分配给特定终端的状态下,当通过PSTN或数据网络接收到呼入呼叫时,AP或者专用交换机确定接收到的呼入呼叫是否包括CID。
作为确定的结果,在相应呼入呼叫包括CID的情况下,从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针对相应CID的的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
在存在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的情况下,则在相应的Onephone终端处请求呼入呼叫。
在不存在根据呼入呼叫的分配终端的响应的情况下,则呼叫与AP相连的所有终端。
作为呼叫结果,在不存在来自所有终端对呼叫的响应的情况下,则将包括CID的SMS消息传送到SMS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并且将包括CID的SMS消息通过PSTN或者数据网络传送到另一方终端。
另一方面,在传送SMS消息之后,执行对已分配终端的呼叫转发服务,在下文中将对该处理进行解释。
向针对在AP或专用交换机内的数据库中的接收到的CID的特定的Onephone分配呼叫转发服务。
在将呼叫转发服务分配给特定终端的状态下,当通过PSTN或者数据网络接收到呼入呼叫时,AP或者专用交换机确定接收到的呼入呼叫是否包含CID。
作为确定结果,在相应呼入呼叫包括CID的情况下,从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针对相应CID的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
在存在呼入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的情况下,则在相应的Onephone终端处请求呼入呼叫。
在不存在根据呼入呼叫请求的已分配终端的响应的情况下,则呼叫与AP相连的所有终端。
作为呼叫结果,在不存在来自所有终端对呼叫的响应的情况下,则将包括CID的SMS消息传送SMS已分配的Onephone终端,并且将包括CID的SMS消息通过PSTN或数据网络传送到另一方的终端。
此外,AP或者专用交换机向公用交换机请求包含已分配的特定Onephone终端信息的呼叫转发服务。于是,公用交换机将该呼叫传送到针对分配到AP或者专用交换机内的数据库的呼叫转发服务的特定终端,并且执行利用被传送终端的呼叫呼入请求。
下面,将解释在针对通过Onephone终端的PSTN或有线VoIP呼叫的通信(呼出和呼入)期间,处理从外部网络(GSM、CDMA等)接收到的呼叫的方法。
首先,在存在通过PSTN或者数据网络的呼入呼叫服务请求的情况下,AP或者专用交换机请求针对该Onephone终端的呼入呼叫,并且Onephone终端向该用户通知已接收到呼入呼叫。
于是,用户摘下Onephone终端,并且Onephone终端根据用户的摘机,将针对呼入呼叫的响应信号传送到AP。
所述AP根据从Onephone终端传送来的呼入响应信号,向PSTN或者数据网络(公用交换)传送呼入呼叫服务响应信号。
因此,通过PSTN或者数据网络进行与Onephone终端的针对呼入呼叫的通信。
在通过PSTN/数据网络进行通信的同时,存在通过宽带网络对Onephone终端的呼入呼叫服务请求的情况下,Onephone终端通过将宽带网络呼入呼叫服务请求显示为蜂鸣声或消息,向用户通知呼入呼叫信息,以使用户能够选择他或她是否从宽带网络中接收呼入呼叫。
在用户选择任意键来从宽带网络中接收呼入呼叫的情况下,即,用户对来自宽带网络的呼入呼叫作出响应的情况下,Onephone终端向AP请求保持先前的呼叫,即,通过PSTN或数据网络操作的呼叫。
于是,AP根据对从Onephone终端传送来的先前呼叫的保持信号,保留先前的呼叫,并且向PSTN或者数据网络通知该先前呼叫的保持。Onephone终端通过传送针对从宽带网传送来的呼入呼叫的响应信号,通过宽带网与另一方终端进行通信。
毕竟,当从外部网络产生呼入呼叫时,终端自身通过蜂鸣声或消息向用户通知呼入呼叫的出现。
在已经接收到呼入呼叫出现消息的用户按下通信按钮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现有呼叫并且响应来自外部网络的呼叫。此时,用户可以释放现有呼叫(通过有线线路的呼叫)或保持该呼叫。也就是说,这可以是终端使用的选择内容或者固定内容。
另外,可以预备特殊按键(按钮),能够取消现有呼叫并向来自外部无线网络的呼叫提供服务,而且,可以预备放弃针对新呼叫的服务的特殊按键(按钮)。
然后,将参考图17来解释当Onephone终端(综合无线终端)移动到另一服务区(覆盖范围)时网络之间的切换过程。
图17是示出了在图14所示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处理的信号流程的视图。
首先,如图17所示,当在其提供原因通信或数据服务的同时,综合无线终端300从无线网络即办公/家用的专用网络移动到移动网络时,AP 303感知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导频信号的强度,并且识别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移动。
此外,当在综合无线终端接收语音和数据服务的同时,综合无线终端300从移动网络移动到办公/家用专用网络时,AP 303感知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导频信号强度。而且,作为感知结果,如果确定综合无线终端300移到专用无线网络的服务区,则通过接入网关320将切换请求信号传送到软交换/介质网关350。
因此,当软交换/介质网关350对MSC 370请求移动网络的呼叫释放,以便释放对移动网络的综合无线终端300的呼叫时,进行对专用网络的切换,从而可以从专用网络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
在此,在综合无线终端的异类终端之间,对没有通过软交换/介质网关350的呼叫进行切换。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开呼叫并通过移动网络连续地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当综合无线终端从专用网络移动到移动网络,然后移动到另一专用无线网络的服务区时,即,当综合无线终端从专用无线网络的服务区A移动到移动网络,然后移动到专用无线网络的服务区B时,由于IP-HLR 360识别与终端位置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通过软交换/介质网关350来执行切换。
将针对这样的切换处理进行更为详细说明。
下面将解释在Onephone终端从一个服务区移动到另一服务区(例如,从窄带服务区移动到宽带服务区)的情况下的呼叫服务操作。
当窄带服务的导频(导频或者同步)信道的RSSI(无线电信号强度指示)降低,或者数据差错率增加时,发生了Onephone终端处于窄带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通过在上述每一情况下向每一服务覆盖范围分配适当的阈值,确定Onephone终端是否处于窄带服务区之外。
例如,可以将Onephone终端所处的区域划分为:在不需要进行扫描的程度上其具有高RSSI值的区域、对终端的RSSI电平进行扫描的区域、以及Onephone终端开始移出窄带区域的区域。也就是说,在该区域具有超过第一参考值的RSSI值的情况下,由于导频信号强度较高,因此确定Onephone处于相应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具有小于第二参考值的RSSI值的情况下,则由于差错率的值非常高,因此确定相应的Onephone终端在相应的区域之外。此外,如果该区域具有位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之间的RSSI值,则确定该Onephone处于离开相应区域的途中,从而通过对Onephone连续执行扫描操作,来确定该Onephone是否在覆盖范围之外。
在当Onephone终端移到另一覆盖范围时,如果Onephone终端的当前呼叫是话音呼叫,采用声音信号(语音消息、蜂鸣声、乐曲等)向用户通知该覆盖范围脱离(移动)情况。另外,在当Onephone终端移到另一覆盖范围时,如果Onephone终端的当前呼叫是数据呼叫(在接收数据呼叫的情况下),通过在Onephone终端的LCD(液晶显示器)上显示消息或图表以指示该Onephone终端的覆盖范围脱离,来向用户通知该情况。当然,可以将综合通知方法用于语音和数据呼叫。
将解释在Onephone终端的覆盖范围移动的情况下的模式转移操作。
在Onephone从外部网络移动到窄带服务区内的AP的情况下,则通过搜寻从AP到Onephone终端的周期信号传送,来执行终端的自动模式转移,或者可以通过将其通知给Onephone终端来请求使用模式转移(窄带服务或宽带服务)。
在当该Onephone终端无法接收来自AP的任何信号时,Onephone终端从AP移动到外部网络(宽带网络)的情况下,则网络在外部网络连接模式下工作。此时,执行用于周期性搜索是否存在来自AP的信号的操作。
如上所述,此时,当窄带网络的AP的信号强度降低,或者在上述AP的信号强度降低的同时信号或数据差错率增加时,发生了Onephone终端移到外部网络的情况。根据在每一窄带协议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在Onephone终端和AP中获得该情况。当Onephone终端到达针对先前所分配的服务区的RSSI和差错率的阈值之外时,确定Onephone终端在窄带服务区之外。将按照这样的阈值从AP接收到的数据确定为通常不使用的数据,从而丢弃该数据。
确定Onephone终端的扫描周期,以使Onephone终端在服务网络之间进行移动,而无需让用户知道,并且必须同时满足使终端的电能消耗最小的方法。
在下文中,将解释在Onephone终端的覆盖范围移动的情况下用于扫描终端的方法。
首先,Onephone终端的有效扫描时间至少要比AP(接入点)的寻呼间隔时间长。
存在其中AP不进行寻呼,并且只有当终端根据窄带服务协议进行请求时才进行响应的情况,这不影响终端的有效扫描持续时间,并且表示AP必须等待AP的最大响应时间。
此外,当确定Onephone终端从窄带网络移动到宽带网络时,是根据RSSI和信号/数据帧差错率来确定该运动。此外,当确定将Onephone终端移动到宽带网时,缩短扫描周期,并且在Onephone终端在服务区之外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终端的功率消耗,拓宽了扫描周期。也就是说,加长了空闲时间周期。
相反,在Onephone终端从宽带网移动到窄带网络的情况下,则由于不能识别向窄带的移动,因此,如在宽带网络中所作的那样对该Onephone终端进行扫描,并且当存在至少一个AP扫描时,通过改变扫描周期来确定该Onephone终端移动到了窄带网络。
另一方面,在Onephone从宽带网络(外部网络)移动到窄带(AP)的情况下,则在应该执行向AP内部网络的传送的状态下,通过AP有线数据网络,向外部网络的Onephone管理服务器通知内部网络的使用。
此外,当Onephone从AP移动到外部网络时,由于Onephone识别到在AP中未感知到Onephone,因此,其向Onephone管理服务器通知:该Onephone移到外部网络,或者移到外部网络的Onephone通过外部网络直接向外部网络的Onephone管理服务器通知终端的运动。
在下文中,将解释使用Onephone终端在窄带服务网络中执行数据服务的方法。
首先,将解释在窄带服务网络中登记初始Onephone终端的方法。
最初,将该窄带服务AP设置为可登记模式。
接下来,该Onephone终端需要用户输入登记系统ID(标识)、或者与用户ID或口令有关的信息。
当从用户输入用于登记Onephone终端的各种信息时,该Onephone终端将输入信息传送到AP,并且AP根据从Onephone终端传送来的各种信息来执行窄带网络登记处理。
所述AP存储与登记Onephone终端有关的信息,并且将窄带服务AP设置为登记释放模式。
另一方面,将解释在通过上述处理将Onephone终端登记在窄带网络中之后使用有线数据网络的方法。
在支持Onephone终端服务的AP或专用交换机具有除其中能够提供数据服务的PSTN接口以外的电路的情况下,这是可用的服务方法。
首先,通过IP分配过程,所有的Onephone终端可能具有临时(动态)IP(因特网协议地址)或固定(静态)IP,以便如果能够的话,使用数据服务。
在获取可以执行针对Onephone终端的认证的处理中,其中,用来认证的方法使用PPP(点到点协议)以便对用户的ID和口令进行交换(如PAP、CHAP等认证流程),则执行终端或者用户的认证,在Onephone和有线数据服务网络之间开启数据会话,并且执行针对数据会话的“Account_start”。
相反,即使可能存在在通过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分配IP之后可以使用单独的认证协议的情况,这种情况包含在第3层上一起进行加密和认证的情况。此时所使用的加密可能为802.1x等。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Onephone中设置独立的热键、或者使用子菜单上的菜单键和项目键,将Onephone用户与有线数据服务网络相连,以进行数据服务。
通过相连的有线网络,可以将Onephone用户与有线内容服务器(例如,应用服务器)相连,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容服务器来提供游戏和铃声。公用网络使Onephone用户与有线网络的内容服务器相连,并且提供用户的专用本地联网服务(例如,本地视图,应用控制服务等)。
另一方面,在附图13到17解释了HLR安装在每一移动网络和专用无线网络中的情况的同时,仅构造用于登记与订户和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一个HLR,在一个HLR中存储和登记与专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当从综合无线终端中请求语音和数据呼叫服务时,根据与在HLR中登记的相应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将呼入呼叫传送到相应的网络。该实施例使得采用真正的Onephone,即,终端号码,向专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所位于的相应终端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成为可能。
换句话说,当从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到呼入请求信号时,通过从HLR(归属位置寄存器)获得与相应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向与终端位置信息相对应的网络传送相应的呼入呼叫,能够利用终端号码来提供专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语音和数据服务。在此,可以将HLR安装在专用无线网络或者移动网络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其中,当呼叫在综合无线终端的一个网络中不能到达时,可以通过另一网络来接收该呼叫,并且当在进行呼叫期间该用户从网络移动到另一网络时,通过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网络之间提供切换,所述服务用户可以进行无断线的通信。
此外,在从移动交换中心向有线以及无线综合网关传送呼出电话号码和扩展号码时,利用呼出电话显示功能,容易对该号码进行传送,并且可以通过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多频带和多模式提供切换,来提高综合无线终端的使用方便性,然后确保了移动性。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扩展无线网络自动提供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服务,节省通信费用,并且通过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网络之间提供切换并克服综合无线终端的缺陷,可以产生对综合无线终端的要求。
本发明可以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可能种类的各种介质,其中,存储和包括了计算机可读数据,或者可以包含任何可由计算机或者处理单元读取的数据类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存储介质:例如,磁存储介质(例如,只读存储器、软盘、硬盘等)、光读取介质(例如,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VD(数字化通用光盘)、可重写光盘等)、混合磁光盘、有机盘、系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他任何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他半导体介质、电子介质、电磁介质、红外线,及其他如载波(例如,通过因特网或者另一计算机的传输)的通信介质。通信介质通常具体实现了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在调制信号中的其他数据,例如载波或者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的其他传输机制。诸如通信介质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诸如射频、红外线微波的无线介质、以及诸如有线网的有线介质。此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并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代码分配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协作或互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介质位于处理系统中、或者分布在位于该处理系统本地或远端的多个处理系统中。本发明可以包括其上已经存储了数据结构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数据结构包括表示本发明技术的数据的多个字段。
在图18中示出了计算机实例,然而并不限于该计算机实例,所述计算机能够读取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介质包含本发明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500包括用于控制计算机500的处理器502。处理器502使用系统存储器504、以及包括一定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506。系统总线将处理器502与网络接口508、调制解调器512或者其他的接口相连,所述其他接口容纳对另一计算机或者诸如因特网的网络的连接。系统总线还可以包括输入和输出接口510,用于容纳对多种其他设备的连接。
尽管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前述和其他改变。
Claims (26)
1.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针对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数据库;
移动交换中心,当由综合无线终端请求扩展位置登记时,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执行针对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以及当在综合无线终端中进行呼入请求时,在参考归属位置寄存器,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屋内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呼入,而当综合无线终端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内时,使用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来尝试呼入;以及
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呼入请求时,利用使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来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与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综合无线终端包括:用于支持多波段的高频部件和用于支持多模式的基带单元,并且所述综合无线终端支持码分多址接入、GSM、宽带码分多址、无线局域网和蓝牙通信方法间的多波段和多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系统通过从处于空闲状态的相应系统中获得多波段和多模式信号以收集信息、并且通过确认是否向系统提供服务,来提供服务时,综合无线终端周期性地监视另一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并且当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当感知到在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时,将移动交换中心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关于在管理的数据库中是否支持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服务的信息,并且当存在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时,移动交换中心确认与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的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当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屋内,并且能够支持扩展服务时,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呼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移动交换中心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呼入请求使得:能够由移动交换中心利用呼出电话显示服务,将移动终端唯一号码和呼出号码传送到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
6.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以下各项的数据库,所述各项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扩展位置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公用电话号码、以及无线终端唯一号码;
移动交换中心,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同时通过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登记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并且利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提供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无任何中断的通信;以及,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同时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对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时,通过执行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的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并且通过基站控制器向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来提供无任何断线的通信;以及
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当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包括综合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的通信线路建立请求时,利用通过公用交换机从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的无线终端唯一号码,建立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线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综合无线终端包括支持多波段的高频单元和支持多模式的基带单元,并且所述综合无线终端支持在码分多址接入、GSM、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无线局域网、以及蓝牙通信方法之间的多波段和多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即使当系统通过从相应的处于空闲状态的系统获得多波段和多模式信号以收集信息并确认是否向系统提供服务,来提供服务时,综合无线终端周期性地监视另一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并且在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的情况下,当感知到在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将移动交换中心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移动交换中心中,通过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和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与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均是利用呼出来实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综合无线终端包括支持多波段的高频单元和支持多模式的基带单元,并且所述综合无线终端支持码分多址接入、GSM、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无线局域网、以及蓝牙通信方法之间的多波段和多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即使当系统通过从相应的处于空闲状态的系统获得多波段和多模式信号以收集信息并确认是否向系统提供服务,来提供服务时,综合无线终端周期性地监视另一系统的导频信号强度,并且在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的情况下,当感知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将移动交换中心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移动交换中心中,通过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机子系统进行通信和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络与公用交换机进行通信均是利用呼入来实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综合无线终端包括支持多波段的高频单元和支持多模式的基带单元,并且所述综合无线终端支持码分多址接入、GSM、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无线局域网、以及蓝牙通信方法之间的多波段和多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即使当系统通过从相应的处于空闲状态的系统获得多波段和多模式信号以收集信息并且确认是否向系统提供服务,来提供服务时,综合无线终端定期监视另一系统的导频信号的强度,并且在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的情况下,当感知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中的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传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感知消息,将移动交换中心登记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
15.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到来自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信号时,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执行位置登记;
当存在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利用归属位置寄存器来确认相应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是否登记在移动通信服务区中;以及
当作为确认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在移动通信服务区中时,通过利用移动通信电话号码来尝试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而当作为确认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在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通过利用公用电话号码和无线终端唯一号码来尝试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呼入,通过公用交换机来提供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通信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同时进行通信并请求扩展位置登记时,保持通信;以及
当呼叫完成时,释放所述呼叫并执行在综合无线终端中的扩展位置登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通信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并请求扩展位置寄存器时,进行扩展位置登记;以及
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释放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建立,并且由移动交换中心经由公用交换机,通过其位置登记的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释放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建立的步骤位于释放呼叫并进行扩展位置登记的步骤之后。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保持通信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进行位置登记;以及
通过公用交换机和扩展无线网络释放对综合无线终端的通信建立,并且由移动交换中心经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
20.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接收到已经通过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交换机的呼入呼叫时,识别所述综合无线终端的位置;以及
当作为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扩展无线网络时,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当作为位置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另一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时,经由公用交换机,通过综合无线终端所位于的另一扩展无线网络来提供通信,以及当作为位置识别的结果,综合无线终端位于移动通信服务区时,通过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提供通信线路。
21.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通过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到针对移动通信订户的呼入请求时,通过呼入侧的移动通信订户、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来建立呼叫;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并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位置登记;以及
当移动交换中心控制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以断开上述呼叫,并且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释放所述呼叫时,由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提供与基站控制器的通信。
22.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机子系统从综合无线终端接收到呼入请求时,建立对呼入侧的呼叫;
当综合无线终端从移动通信服务区移动到扩展无线网络服务区并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位置登记;以及
由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并且由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提供通信。
23.一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方法,所述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支持多波段和多模式的综合无线终端;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存储关于综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屋内的信息;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自动呼叫转发和切换;以及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用于通过扩展无线服务网提供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扩展无线服务区时,同时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进行通信,并且请求位置登记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
由移动交换中心使用综合无线终端的公用电话号码和唯一号码,通过扩展无线网络服务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通信;
当综合无线终端移到移动通信服务区,同时使用扩展无线服务网进行与公用交换机的通信,并且请求扩展位置登记取消时,由移动交换中心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执行针对综合无线终端的扩展位置登记取消;
通过基站收发机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向综合无线终端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并且由移动交换中心提供没有任何中断的通信。
24.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接入网关,作为与专用网络相连的因特网协议-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设备,用于向订户提供超高速的数据业务,通过与数据网络互连,向网络提供数据服务,以及通过与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网络进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服务;
因特网协议-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进行办公或家用位置登记,以及包括综合无线终端订户的忙状态和空闲状态的状态管理,并且通过与公用归属位置登记互连,或者独立地,进行订户认证管理;
位于专用网络中的移动网关,用于管理专用网络中的多个接入点,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专用网络位置登记,以及进行专用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以及
软交换和介质网关,用于进行在有线网络、专用无线网络以及无线数据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以及向不同网络进行从用户接收的的呼叫的传送。
25.一种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采用窄带无线协议的接入点,根据从公用网络或专用网络连接的有线网络结构,通过接入点中的有线和无线综合网关,与第一区域中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器相连,并且与第二区域中的专用交换机相连,通过有选择地向与综合无线终端或专用网络的内部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终端传送信息,或传送针对终端呼入的寻呼信息,以及从无线综合终端中接收连接信号,来分配网络连接信道,并且通过公用交换电话网连接来提供网关功能,通过任意有线通信线路连接来提供局域网连接功能,以及在安装在专用网络中的接入点之间提供切换功能;以及,向或从与专用网络相连的所有终端传送或接收呼叫信号;
作为因特网协议-数字订户线接入复用设备的接入网关,用于向订户提供超高速的数据服务,通过与数据网络互连,向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并且通过与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网络互连,进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服务;
归属位置寄存器,作为安装在每一专用和公用网络中的数据库,并且存储公用或专用网络订户的信息,具有能够实现以下功能的结构,所述功能为:进行极佳地故障监视和实时数据库处理,以及进行与专用或者公用订户和综合无线终端有关的信息的登记和取消、和所有信息的更新;以及
位于专用网络中的、并且管理在专用网络中的多个接入点的软交换和介质网关,用于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专用网络位置登记,并且在专用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综合无线终端的切换,以及进行有线网络、专用无线网络、以及无线数据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进行不同网络间的漫游,并且向不同网络进行从用户接收到的呼叫的传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域是办公区而第二区域是家用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030008930 | 2003-02-12 | ||
KR20038930 | 2003-02-12 | ||
KR20030075254A KR101007333B1 (ko) | 2003-02-12 | 2003-10-27 | 유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복합 무선 서비스 장치 및그 방법 |
KR200375254 | 2003-10-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8782A CN1538782A (zh) | 2004-10-20 |
CN1302685C true CN1302685C (zh) | 2007-02-28 |
Family
ID=3268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51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2685C (zh) | 2003-02-12 | 2004-02-12 |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0617B2 (zh) |
EP (1) | EP1448013B1 (zh) |
JP (1) | JP4221315B2 (zh) |
CN (1) | CN1302685C (zh) |
AU (1) | AU2004200486B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554392A (en) * | 1991-09-10 | 1993-04-05 | Hybrid Networks, Inc. | Remote link adapter for use in tv broadcast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
ATE510542T1 (de) | 1997-09-04 | 2011-06-15 | Novoneuron Inc | Noribogain zur behandlung von schmerzen und drogenabhängigkeit |
US20040240430A1 (en) * | 2003-05-27 | 2004-12-02 | Innomedia Pte Ltd. | IP gateway for hybrid circuit switched and IP based mobile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
KR100757860B1 (ko) * | 2003-05-29 | 2007-09-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유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복합 무선 서비스 장치 |
US8638779B2 (en) * | 2004-02-24 | 2014-01-28 | Itxc Ip Holdings Sar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voice over IP telephony |
AU2005219974A1 (en) * | 2004-03-03 | 2005-09-15 |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MAC layer handoff latency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20050207366A1 (en) * | 2004-03-16 | 2005-09-22 | Heng-Chien Chen | Method of sending a paging announcement over a roaming telephone network |
DE102004013316A1 (de) * | 2004-03-17 | 2005-10-27 | Tenovis Gmbh & Co. Kg |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s |
IL161216A (en) * | 2004-04-01 | 2010-12-30 | Eci Telecom Ltd | Suppor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ssion in a combin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7680133B2 (en) * | 2004-07-28 | 2010-03-1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imulcasting or multicasting of multimedia call sessions in a LAN/WLAN/PAN via a broadband access gateway |
CN1301023C (zh) * | 2004-07-30 | 2007-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提前接收主叫号码的系统及方法 |
US7451921B2 (en) * | 2004-09-01 | 2008-11-18 | Eric Morgan Dowling | Methods, smart car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ortable computer, VoIP, and application services |
CN1330163C (zh) * | 2004-09-06 | 2007-08-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及实现方法 |
JP2006086772A (ja) * | 2004-09-16 | 2006-03-30 | Nec Commun Syst Ltd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ダイヤルアップ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
CN100417124C (zh) * | 2005-01-17 | 2008-09-03 |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 3G和iPAS(PAS)网络之间的路由优化方法和包含3G和iPAS(PAS)网络的系统 |
FR2882485A1 (fr) * | 2005-02-18 | 2006-08-25 | Thomson Licensing Sa | Systeme a reseau local comprenant au moins un terminal telephonique et des terminaux multimedias |
US8494531B2 (en) * | 2005-03-25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wireless picocell |
US8825108B2 (en) * | 2005-04-06 | 2014-09-02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Call handling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8989813B2 (en) | 2005-04-06 | 2015-03-24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Handset registration in a dual-mode environment |
US9363384B2 (en) * | 2005-04-06 | 2016-06-07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for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9363370B2 (en) * | 2005-04-06 | 2016-06-07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s of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8014773B2 (en) | 2005-04-19 | 2011-09-06 | Sk Telecom Co., Ltd. | Mix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handover fun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handover method in the same |
JP2008537432A (ja) * | 2005-04-19 | 2008-09-11 | エスケー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 デュアルバンド/デュアルモードを支援する移動通信端末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
CN100455082C (zh) * | 2005-06-01 | 2009-01-21 |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无线语音终端设备自动选择移动或固定网络的方法 |
JP4667981B2 (ja) * | 2005-06-30 | 2011-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方法 |
US7764960B2 (en) * | 2005-07-01 | 2010-07-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reless handset in wireless and wired networks |
JP4197692B2 (ja) * | 2005-07-07 | 2008-12-17 | 株式会社東芝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式 |
JP4508051B2 (ja) * | 2005-09-06 | 2010-07-21 | Kddi株式会社 | モバイ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1158092B1 (ko) * | 2005-09-30 | 2012-06-2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네트워크 장치 제어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CN100459505C (zh) * | 2005-10-27 | 2009-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系统中用户终端切换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US20090207790A1 (en) * | 2005-10-27 | 2009-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725767B1 (ko) * | 2005-11-24 | 2007-06-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통합 단말기의 위치등록을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
US7937102B2 (en) * | 2005-12-22 | 2011-05-03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camp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hile engaged in a call and receiving a dispatch call |
EP1987690B1 (en) * | 2006-02-21 | 2013-10-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andov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back to a restricted local access point from an unrestricted global access point |
US7865583B2 (en) | 2006-03-31 | 2011-01-04 |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 Aggregating network activity using software provenance data |
TWI316373B (en) * | 2006-04-20 | 2009-10-21 | High Tech Comp Corp | Method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4860345B2 (ja) * | 2006-05-16 | 2012-01-25 | 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JP4992308B2 (ja) | 2006-06-14 | 2012-08-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動作制御方法、位置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048798B1 (en) * | 2006-07-14 | 2014-09-17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search method by means of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terminal |
US7711366B1 (en) | 2006-07-14 | 2010-05-0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eamless enterprise and consumer mobility |
JP2008040858A (ja) * | 2006-08-08 | 2008-02-21 | Hitachi Ltd | 情報処理機器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US7564795B2 (en) * | 2006-10-02 | 2009-07-2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btaining per-port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wired LAN switches |
US9661599B2 (en) * | 2006-10-02 | 2017-05-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gitally signing access point measurements for robust location determination |
US8107957B1 (en) * | 2006-11-13 | 2012-01-3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eamless enterprise and consumer mobility with multiple numbers |
US9985817B2 (en) | 2006-11-14 | 2018-05-29 | Tp Lab,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universal phone number service |
KR100784324B1 (ko) * | 2006-11-28 | 2007-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대기 전류 절약 장치 및 방법 |
JP4925805B2 (ja) * | 2006-12-11 | 2012-05-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 |
KR101240270B1 (ko) | 2006-12-21 | 2013-03-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듀얼모드 단말기 및 그의 모니터링 방법 |
JP4983345B2 (ja) * | 2007-03-30 | 2012-07-25 | サクサ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携帯電話機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201042060Y (zh) * | 2007-04-10 | 2008-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固定终端 |
US8331969B2 (en) * | 2007-04-25 | 2012-1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acquisition in a broadcast system |
DE602007013731D1 (de) * | 2007-06-15 | 2011-05-19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Vorrichtung zur Kommunikation in mehreren Modi mittels Anwendungen mit mehreren Modi |
KR100902347B1 (ko) | 2007-08-03 | 2009-06-12 | (주) 콘텔라 | 더블유씨디엠에이 네트워크에서 기업고객에게무선구내전화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
WO2009043016A2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Damak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networks that are not commonly controlled |
CN101207925B (zh) * | 2007-12-13 | 2010-12-08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交换设备及终端设备 |
KR100909955B1 (ko) * | 2007-12-17 | 2009-07-3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기종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
EP2245868B1 (en) * | 2007-12-31 | 2012-0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ptimized mobile internet access |
US20090227253A1 (en) * | 2008-03-05 | 2009-09-10 | Wes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 dual-mode calling instrument in a plurality of networks |
US20090227254A1 (en) * | 2008-03-05 | 2009-09-10 | Wes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calling instrument |
JP4535163B2 (ja) * | 2008-04-08 | 2010-09-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通信端末、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291009A4 (en) * | 2008-06-13 | 2014-01-29 | Fujitsu Ltd | GATEWAY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205150B2 (ja) * | 2008-07-08 | 2013-06-05 | Kddi株式会社 | 呼接続中にアクセス区間を切り替える方法、構内交換装置、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864766B2 (en) * | 2008-12-12 | 2011-01-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rectory number mobility utilizing dynamic network distributed dial-peer updates |
KR20110028038A (ko) * | 2009-09-11 | 2011-03-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WiMAX/GSM 통합 지원 단말에서 발신자 번호 표시 방법 |
US8488541B2 (en) * | 2009-10-22 | 2013-07-16 | Scott Allen Schlack | Portable transceiver device that operates as a gateway to a proprietary wireless network |
CN102196357A (zh) * | 2010-03-19 | 201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给用户提供呼叫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US8548439B2 (en) | 2011-05-30 | 2013-10-01 | Curtis E. Quady | Interactive property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87778B2 (en) | 2011-05-30 | 2014-04-01 | Curtis E. Quady | Interactive property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83064B2 (en) * | 2011-05-30 | 2014-03-25 | Curtis E. Quady | Interactive property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64533B2 (en) * | 2011-12-14 | 2015-02-24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obile wireless call failover |
JP2013239817A (ja) * | 2012-05-14 | 2013-11-28 | Sharp Corp | 中継装置、無線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CN103546621A (zh) * | 2012-07-11 | 2014-01-29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智能手机当前位置的方法、系统和智能手机 |
CN102883261B (zh) * | 2012-09-06 | 2015-06-24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获取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US9467828B2 (en) | 2013-11-08 | 2016-10-11 | Gogo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ellular-based communications |
US9503956B2 (en) * | 2014-05-30 | 2016-11-22 | Gogo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riginating from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
CN105323720A (zh) * | 2014-06-30 | 2016-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集群通信业务处理方法、集群核心网设备及用户设备 |
US20160112939A1 (en) * | 2014-10-16 | 2016-04-21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thered device to select external data network |
CN105704836B (zh) * | 2014-11-27 | 2019-03-01 |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切换装置身份以提供无线通讯的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888445A (zh) * | 2017-03-01 | 2017-06-23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 一种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覆盖语音业务补盲的方法与系统 |
CN107018094B (zh) * | 2017-05-23 | 2022-10-25 | 信联安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电源分立的无线管理交换机 |
CN107104842B (zh) * | 2017-05-23 | 2022-11-04 | 信联安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电源分立的集成无线管理交换机 |
CN107426008B (zh) * | 2017-05-23 | 2022-11-22 | 信联安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集成无线管理交换机 |
US11349986B2 (en) | 2020-10-27 | 2022-05-31 | T-Mobile Usa, Inc. | Customization of call forwarding or voicemail greetings based on location of wireless device |
CN113141586B (zh) * | 2021-04-14 | 2023-01-13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管廊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29970A2 (en) * | 1996-09-09 | 1998-03-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ual mode transceiver for TDMA and FDD modes |
US5881369A (en) * | 1996-07-03 | 1999-03-0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Dual mode transceiver |
WO2002027953A1 (en) * | 2000-09-29 | 2002-04-04 | Spirea Ab | Baseband front-end for multi standard re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72458B2 (ja) * | 1994-11-08 | 2000-07-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端末−屋内通信システム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JP2966750B2 (ja) | 1995-02-21 | 1999-10-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話装置 |
FI106671B (fi) | 1995-03-13 | 2001-03-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atkaviestinkokonaisuus, matkaviestinpäätelaite ja menetelmä 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matkaviestinpäätelaitteelta |
WO1998011760A2 (en) | 1996-09-12 | 1998-03-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ultimode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
US5987331A (en) * | 1996-11-20 | 1999-11-16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communication system gateway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359896B1 (en) * | 1998-02-27 | 2002-03-19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Dynamic selection of interworking fun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154465A (en) * | 1998-10-06 | 2000-11-28 | Vertical Network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mode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using intelligenty bridged TDM and packet bus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elephony and data functions using the same |
US6353621B1 (en) * | 1998-09-15 | 2002-03-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to allow seamless service to mobile subscribers across various mobile switching centers supporting multiple intersystem standards |
JP2001036963A (ja) * | 1999-07-21 | 2001-02-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6424639B1 (en) * | 1999-12-22 | 2002-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otifying a mobile terminal device of a change in point of attachment to an IP internetwork to facilitate mobility |
AU2001245827A1 (en) * | 2000-03-17 | 2001-10-03 | America Online, Inc. | Home-networking |
KR100365790B1 (ko) * | 2000-05-24 | 2002-12-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공중용 및 사설용 이동통신서비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7039027B2 (en) * | 2000-12-28 | 2006-05-02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
JP3654189B2 (ja) * | 2001-01-17 | 2005-06-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8019335B2 (en) * | 2001-01-29 | 2011-09-13 | Nokia Corporation | Identifying neighboring cells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2002325049A (ja) * | 2001-04-26 | 2002-11-08 | Hitachi Ltd | 異なる通信方式に共用可能な通信端末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アンテナ共用器、電力増幅器 |
JP2002359875A (ja) * | 2001-06-01 | 2002-12-13 | Nec Corp | 携帯型端末装置 |
JP2002101469A (ja) | 2001-07-13 | 2002-04-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の親機 |
US20030134650A1 (en) * | 2002-01-17 | 2003-07-17 | Rangamani Sundar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ternetworking a mobile station to operate in a WWAN environment and in a WLAN environment with PBX services |
US7835751B2 (en) * | 2002-10-18 | 2010-11-16 | Ibe Oliver C | Method of seamless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cellular carrier networks |
-
2004
- 2004-02-10 AU AU2004200486A patent/AU200420048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4-02-11 EP EP04003007A patent/EP144801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2-12 JP JP2004035794A patent/JP422131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2-12 US US10/776,517 patent/US757061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2-12 CN CNB2004100451303A patent/CN13026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1369A (en) * | 1996-07-03 | 1999-03-0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Dual mode transceiver |
EP0829970A2 (en) * | 1996-09-09 | 1998-03-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ual mode transceiver for TDMA and FDD modes |
WO2002027953A1 (en) * | 2000-09-29 | 2002-04-04 | Spirea Ab | Baseband front-end for multi standard receiv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196810A1 (en) | 2004-10-07 |
EP1448013A2 (en) | 2004-08-18 |
EP1448013B1 (en) | 2010-09-08 |
JP2004248291A (ja) | 2004-09-02 |
CN1538782A (zh) | 2004-10-20 |
AU2004200486A1 (en) | 2004-09-02 |
EP1448013A3 (en) | 2007-12-05 |
US7570617B2 (en) | 2009-08-04 |
JP4221315B2 (ja) | 2009-02-12 |
AU2004200486B2 (en) | 2007-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2685C (zh) |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 |
CN1153488C (zh) | 由互连的峰窝专用小交换机网络构成的专用网络 | |
CN100341379C (zh) | 无线电信系统中移动站重选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 |
CN1574986A (zh) |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 |
CN1110983C (zh) | 带有集成无线局系统的移动电信网 | |
CN1231094C (zh) | 通过iur接口传输过滤信息或已过滤信息 | |
CN1898984A (zh) | 无线局域网和蜂窝通信系统之间的切换 | |
CN1167288C (zh) | 多模式个人无线通信系统 | |
CN1243627A (zh) | 分组通信网 | |
CN101077031A (zh) | 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无线电局域网中继装置、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通信方法 | |
CN1348664A (zh) | 网关中的电信业务标识 | |
CN101043701A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电路域用户提供注册和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203725A (zh) | 使用收集器陈列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及方法 | |
CN1633780A (zh) | 无线通信方案 | |
CN1094882A (zh) | 无线数字个人通信系统 | |
CN1416658A (zh) | 在混合gsm/cdma网络中用于切换的基站同步 | |
CN1722868A (zh) | 系统间基站切换 | |
CN1722904A (zh) | 通信系统、用户设备、控制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 |
CN1764294A (zh) | 用于在移动电话终端之间建立数据传送路径的系统 | |
CN1918924A (zh) |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无线网络控制设备和基站 | |
CN1223130C (zh)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 | |
CN1505413A (zh) | 双模移动台在cdma系统和gsm系统之间切换的方法 | |
CN1361996A (zh) | 呼叫控制与载体控制分离的呼叫建立过程的实施 | |
CN1310554A (zh) | 用于移动性的终端、用户和业务的h.323移动性结构 | |
CN101048991A (zh) | 使用异类无线网络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