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02050C -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2050C
CN1302050C CN 200510027603 CN200510027603A CN1302050C CN 1302050 C CN1302050 C CN 1302050C CN 200510027603 CN200510027603 CN 200510027603 CN 200510027603 A CN200510027603 A CN 200510027603A CN 1302050 C CN1302050 C CN 13020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linking agent
polymer
network polymer
type su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276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7662A (zh
Inventor
印春华
殷黎晨
唐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5100276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02050C/zh
Publication of CN175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20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20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含有两种聚合物,一种是由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和多烯交联剂聚合形成交联聚合物,另一种是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交联剂聚合形成的交联多糖类聚合物,并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和超多孔结构。其按如下步骤制备:将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一种多烯交联剂、一种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一种起泡剂混合形成半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通过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交联,形成全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可用于蛋白质多肽口服给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蛋白酶抑制和打开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含有网络结构的交联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它在水中不溶,但能吸收大量的水分。水凝胶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性质,可广泛用于医学、生物学以及药学领域,到目前为止已发明了多种水凝胶。
互穿网络聚合物(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IPN),是一类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别形成的聚合物网络通过大分子链之间的永久缠结(或互穿)形成的独特聚合物合金,其聚合物网络之间交联,或既聚合又交联。按照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先后顺序,可将IPN分为两类: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SIN)和分步互穿网络聚合物。两种聚合物网络同时产生则为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而一种单体在另一种聚合物中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则为分步互穿网络聚合物。按照聚合物的交联与否可将IPN分为全IPN和半IPN两种,聚合物均为交联的,称为全IPN;两种聚合物中一个组分是交联的,另一组分是线性的,称为半IPN。聚合物的互穿网络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独特性能,如机械强度较高且柔韧性好。
1998年,Chen等合成了超多孔水凝胶(Superporous Hydrogels,即SPH)(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porous hydrogel composites,J.Contr.Rel.,2002,65:73-82)。其为一种含有大量大孔的新型的水凝胶。同传统水凝胶相比,其具有快速溶胀的性能,但机械强度较差。Chen和Dorkoosh等合成了第二代超多孔水凝胶-超多孔水凝胶复合物(SPHC)(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porous hydrogel composites,J.Contr.Rel.,2002,65:73-82;Preparation and NMR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porous hydrogels(SPH)and SPHcomposites,Polymer,2000,41:8213-8220)。即在SPH原有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骨架中加入亲水性聚合物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其既具有超多孔水凝胶的快速膨胀的性质,同时因该材料的加入,机械强度增加。SPH和SPHC具有抑酶、促渗及同小肠黏膜紧密接触的作用,可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载体。
第二代超多孔水凝胶SPHC的机械强度虽有所改善,但其在完全溶胀时,因不具有弹性,较脆,在外界各种力的作用下,易碎。Yang等和Kim等合成了第三代超多孔水凝胶-超多孔水凝胶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PH)(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uperporous hydrogels based on poly(3-sulfopropyl acrylate,potassium salt)and poly(vinylalcoho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Bioactive Compatible Polymers,2004,19(2):81-100;Swell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perporous hydrogels ofpoly(acrylamide-co-acrylic acid)/polyethylenimine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Polylmer,2004,45:189-196)。即将水溶性聚合物溶胀加入到SPH原有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骨架中,使其以网络的形式互相贯穿结合。该聚合物具有弹性,可经受拉伸、挤压、扭曲等各种力的作用。上述聚合物中使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为聚乙烯醇和聚乙二胺,因聚乙烯醇和聚乙二胺本身的性质和毒性的限制,使得它们不宜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弹性好、无毒性限制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并提供这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
本发明的构思和原理如下:
壳聚糖(chitosan)是由甲壳质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氨基多糖。其吸水溶胀,可作为崩解剂。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黏附于黏膜,从而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滞留时间,延缓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为吸收促进剂,N,N,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N-羧甲基壳聚糖等在中性及微碱性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这是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分子带正电荷,可与细胞膜连接,使得细胞间紧密结合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而且此作用是可逆性的,不会对黏膜上皮的紧密结构造成损伤。另外,N-羧甲基壳聚糖上的羧基可以螯合酶的辅助因子和Zn2+,保护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免于消化道内多种酶的破坏。
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属多糖类的线形聚电解质,是由甘露糖醛酸(M)和古洛糖醛酸(G)1,4连结的嵌段共聚物,包括G和M各自形成的均聚物和GM形成的交替聚合物。海藻酸钠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与生物降解性。其分子上糖基具有增强蛋白质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给药。
本发明在超多孔水凝胶中加入互穿网络结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使其既具有超多孔水凝胶的快速溶胀的性质,同时因聚合物具有互穿网络结构,机械强度增加,并且具有打开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蛋白酶和保护蛋白质多肽物质的作用,从而使得该互穿网络聚合物水凝胶有利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含有两种聚合物,一种是由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和多烯交联剂聚合形成的交联聚合物,另一种是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交联剂聚合形成的交联多糖类聚合物,并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和超多孔结构。其中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与交联聚合物的重量比例在0.05∶100到40∶100的范围内。多烯交联剂与不饱和烯单体的重量比例在0.01∶100到10∶100的范围内。用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聚合的交联剂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重量比例在1∶100到100∶100的范围内。
所说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盐类、甲基丙烯酸盐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丙烯酸的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
通常所用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3-磺丙基-丙烯酸钾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多烯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哌嗪二丙烯酰胺、戊二醛、表氯醇、含1,2二醇结构的交联剂、含功能肽的交联剂和含蛋白质的交联剂。
所说的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壳聚糖盐酸盐、羧甲基壳聚糖、N,N,N-三甲基壳聚糖及其交联产物中的一种。
所说的交联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交联剂为甲醛、乙醛、戊二醛、京尼平和氯化钙中的一种。优选的京尼平或戊二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比例在1∶10。优选的氯化钙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在1∶5。
本发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平均孔径为50μm至4000μm。优选的平均孔径为100μm至800μm。由于大量孔隙的存在并且它们彼此相互连接,所以该水凝胶溶胀很快并且其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也很短。本发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溶胀比为5至1000,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为1秒至2小时。
本发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一种多烯交联剂、一种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一种起泡剂混合,室温下形成半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
(2)将上述半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置于交联剂溶液中,放置0.5~8小时,形成全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
其中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与交联聚合物(由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和多烯交联剂聚合形成)的比例在0.05∶100到40∶100的范围内。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用量太大,在聚合过程中不能将其全部包含到聚合物中,有部分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不发生胶凝。所说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盐类、甲基丙烯酸盐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丙烯酸的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
通常所用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3-磺丙基-丙烯酸钾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哌嗪二丙烯酰胺、戊二醛、表氯醇、含1,2二醇结构的交联剂、含功能肽的交联剂和含蛋白质的交联剂。其用量为交联剂与单体的比例在0.01∶100到10∶100的范围内。优选的交联剂与单体的比例在1∶100。交联剂浓度太高,引起溶胀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变得易碎,导致溶胀比的降低。反之,交联剂的浓度太低,造成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变得更软和易碎。
所说的多糖类聚合物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壳聚糖盐酸盐、羧甲基壳聚糖、N,N,N-三甲基壳聚糖及其交联产物中的一种。
所说的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交联剂为甲醛、乙醛、戊二醛、京尼平和氯化钙中的一种。其中甲醛、乙醛、戊二醛和京尼平用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氯化钙用于海藻酸钠。京尼平或戊二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比例在1∶100到50∶100的范围内。优选的京尼平或戊二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比例在1∶10。京尼平或戊二醛浓度太高,引起溶胀的互穿网络聚合物变得更脆和易碎,导致溶胀比降低,机械强度降低。反之京尼平或戊二醛的浓度太低,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变得更软和易碎。氯化钙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在1∶100到100∶100的范围内。优选的氯化钙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在1∶5。氯化钙浓度太高,引起溶胀的互穿网络聚合物变得易碎,溶胀比降低,机械强度降低。反之氯化钙的浓度太低,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变得更软和易碎。
所说的起泡剂为碳酸氢盐、碳酸盐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或从外导入气泡。其中常用的为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钙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优选的为碳酸氢钠。
上述方法中,在聚合和起泡之前可加入水或泡沫稳定剂。
上述方法中,在聚合和起泡之前可先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
形成超多孔水凝胶的两个必备的条件为聚合和起泡。为了制备均相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聚合和起泡应当同时发生。因为起泡过程较短并很难稳定气泡长于几分钟,为捕获聚合物网络中的气泡,在气泡稳定时必须发生胶凝。
起泡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试剂的热分解、机械抖动、低沸点液体的挥发、化学反应、释压时溶解气体的膨胀等化学或机械方法。起泡剂的用量决定气泡孔径的大小和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孔隙率。气泡产生后,为使其在胶凝过程中稳定,需使用泡沫稳定剂,其通过降低膜-气界面张力和增加膜粘度来稳定泡沫。理想的泡沫稳定剂应当把泡沫稳定到胶凝过程的开始。泊洛沙姆(Pluronic F127)是一种较好的泡沫稳定剂,其稳定泡沫的时间较长。但其用量有一定的要求,太少不能提供较好的泡沫稳定效果,而超过一定量同样达不到稳定泡沫的效果。一般来讲,其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1~1.2%(W/W)。优选的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5%(W/W)。
本发明中,在有酸存在时选用碳酸氢钠作为起泡剂来制备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因为碳酸氢钠-酸体系具有其它气体喷吹技术没有的优点。它安全、低廉、容易使用,且允许人为控制形成泡沫的时间和在聚合过程中导入的气体的量。
通过控制单体(种类和浓度)、引发剂(种类和浓度)、温度和溶剂可达到快速胶凝。通常水溶性的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盐和丙烯酰胺胶凝非常快,因此,优选上述单体制备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
优选使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作为催化剂,引发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可显著影响聚合的速度。通常,过硫酸铵的浓度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浓度分别为单体重量的0.1~5%(W/W)。优选的过硫酸铵的浓度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浓度分别为单体重量的2%(W/W)。
本发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溶胀比和密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溶胀比的测定:溶胀比的定义为Q=(Ws-Wd)/Wd,其中Ws是溶胀后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重量,Wd是干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重量。首先称重干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得到Wd,把样品置于过量的双蒸水中,用带筛网的容器定时取出,去掉筛网中剩余的水,然后称重,得到Ws,即可求得溶胀比Q。
密度的测定:密度为d=Wd/Vd,其中Wd是干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重量,Vd是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体积。其中Vd是利用溶剂替换法测得,即将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置于已测得直径和高度的、装有正己烷的圆柱形试管中,通过高度的变化得知Vd,从而求得密度。
体外抑酶试验:分别制得1.2mg·ml-1的胰蛋白酶溶液和1.6mg·ml-1的α-糜蛋白酶PBS溶液。在加有10ml PBS的三角烧瓶中分别加入100μl胰蛋白酶溶液或100μl α-糜蛋白酶溶液,然后加入200mg含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海藻酸钠的IPN-SPH,使之充分溶胀并吸收蛋白酶溶液,30min后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 100μg·ml-1的胰岛素溶液,制得样品溶液。加入蛋白水解酶但不加入IPN-SPH为胰岛素溶液阳性对照,不加入蛋白水解酶和IPN-SPH的胰岛素溶液为阴性对照。37℃、150rpm振荡上述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60min时取样100μl,样品中加入150μl三氟乙酸溶液(pH1.8)终止酶解反应。经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胰岛素含量。
表1 IPN-SPH的密度、溶胀比、溶胀时间(n=3)
实施例 密度(g/cm3) 溶胀比   溶胀平衡时间(min)
  1   0.65±0.04   127±7   15
  2   0.64±.0.05   126±6   15
  3   0.72±0.03   104±6   10
  4   0.71±0.05   95±4   10
  5   0.76±0.01   140±8   15
  6   0.69±0.02   113±5   15
  7   0.65±0.05   135±9   20
  8   0.76±0.08   89±6   45
  9   0.78±0.05   80±5   60
  10   0.82±0.06   105±6   15
  11   0.86±0.04   100±8   20
  12   0.84±0.03   106±4   20
  13   0.72±0.05   93±4   30
  14   0.76±0.03   120±7   20
  15   0.82±0.06   128±7   20
  16   0.80±0.04   83±4   30
  17   0.68±0.05   79±5   20
      表2 IPN-SPH的抑酶作用
  实施例   胰岛素残留量(%)
  1   85
  2   87
  3   84
  4   88
  5   86
  6   90
  7   84
  8   86
  9   86
  阳性对照   25
  阴性对照   97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所加入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快速溶胀的特点,其与超多孔水凝胶形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仍具有快速溶胀的特性;
(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海藻酸钠互穿网络的引入,使得该互穿网络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得到改善,有利于载药量的提高;
(3)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海藻酸钠互穿网络的引入,使得该互穿网络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给药部位药物的浓度梯度,增加药物的扩散量;
(4)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海藻酸钠的加入,使得该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具有打开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作用和蛋白酶抑制作用,有利于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
附图说明
附图1大鼠口服载有胰岛素的IPN-SPH肠溶胶囊后的降血糖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含壳聚糖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4%的壳聚糖(用2%乙酸溶解)。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震荡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壳聚糖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2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2含壳聚糖盐酸盐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4%的壳聚糖盐酸盐。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壳聚糖盐酸盐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2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盐酸盐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3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8%的T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T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4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16%的T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T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8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5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600μl 4%的C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C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2h,即可得到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6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600μl 8%的C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C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7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4%的SA。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0.5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8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8%的SA。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2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9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450μl 8%的SA。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IPN-SPH。
实施例10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SPAK(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450μl 8%的SA。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实施例11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SPAK(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600μl 8%的C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C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实施例12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AM(丙烯酰胺);200μl 50%的AA(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16%的T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T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8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丙烯酰胺-丙烯酸3-磺丙酯钾盐)IPN-SPH。
实施例13含海藻酸钠(SA)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NIPAM(异丙基丙烯酰胺);200μl 50%的MAA(甲基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450μl 8%的SA。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实施例14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NIPAM(异丙基丙烯酰胺);200μl 50%的MAA(甲基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300μl 16%的T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T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8h,即可得到含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TMC)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实施例15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50%的NIPAM(异丙基丙烯酰胺);200μl 50%的MAA(甲基丙烯酸);100μl 2.5%的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00μl DDW(双蒸水);30μl 10%的PluronicF127(PF127,泊洛沙姆);25μl 20%的APS(过硫酸铵);25μl 20%的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600μl 8%的CMC。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12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CMC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戊二醛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羧甲基壳聚糖(CMC)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IPN-SPH。
实施例16含海藻酸钠(SA)的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300μl 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60μl 2.5%Bis;60μl 10%Pluronic F127;涡旋混合;60℃保温,加入20μl 20%的过硫酸铵;450μl 8%的SA;20μl 15%TEMED。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5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IPN-SPH。
实施例17含海藻酸钠(SA)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IPN-SPH
在高型称量瓶(40mm×25mm)中依次加入下列成分:500μl N-乙烯基吡咯烷酮;200μl 2.5%Bis;100μl DDW(双蒸水);50μl 10%Pluronic F127;20μlAA;20μl 20%的APS;450μl 8%的SA;20μl 15%TEMED。在加入每种成分之后,涡旋混合溶液。85℃水浴2分钟后加入50μl 10%V545。在发生胶凝前2分钟加入50mg碳酸氢钠,涡旋振荡。85℃反应5分钟。将上述含SA的超多孔水凝胶聚合物在含1% CaCl2的HCl/无水乙醇(3∶7,v/v)中放置4h,即可得到含海藻酸钠(SA)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IPN-SPH。
实施例18胰岛素口服给药系统
胰岛素首先用0.1N的HCl溶解,加水制得2mg/ml的溶液;取出15ml,将实施例4所得样品加入其中;待其将胰岛素溶液完全吸收后,室温下干燥2天,装入供大鼠肠溶胶囊即得。
正常的SD大鼠灌胃给予胰岛素溶液和载有胰岛素的IPN-SPH(实施例4)肠溶胶囊,给药量为100U/kg,分别于0.5、1、1.5、2、3、4、5、6、8小时尾静脉取血0.2ml,待血液凝固后,12,000rpm离心4分钟,取血清20ul,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附图1。由图可知大鼠灌胃给予载有胰岛素的IPN-SPH肠溶胶囊后,产生降血糖作用。

Claims (18)

1、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含有两种聚合物,一种是由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和多烯交联剂聚合形成交联聚合物,另一种是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交联剂聚合形成的交联多糖类聚合物,并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和超多孔结构;其中,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与交联聚合物的比例在0.05∶100至40∶100,多烯交联剂与不饱和烯单体的比例在0.01∶100至10∶100,用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聚合的交联剂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重量比例在1∶100到100∶100的范围内;所用的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壳聚糖盐酸盐、羧甲基壳聚糖、N,N,N-三甲基壳聚糖及其交联产物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盐类、甲基丙烯酸盐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丙烯酸的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3-磺丙基-丙烯酸钾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多烯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哌嗪二丙烯酰胺、戊二醛、表氯醇、含1,2二醇结构的交联剂、含功能肽的交联剂和含蛋白质的交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交联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交联剂为甲醛、乙醛、戊二醛、京尼平和氯化钙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京尼平或戊二醛与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氯化钙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在1∶5。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平均孔径为50μm至40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平均孔径为100μm至8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其溶胀比为5至1000,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为1秒至2小时。
11、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1)将至少一种不饱和烯单体、一种多烯交联剂、一种线性多糖类聚合物和一种起泡剂混合,室温下形成半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
(2)将上述半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置于交联剂溶液中,放置0.5~8小时,形成全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
其中,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与交联聚合物的比例在0.05∶100至40∶100,多烯交联剂与不饱和烯单体的比例在0.01∶100至10∶100,用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聚合的交联剂与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重量比例在1∶100到100∶100的范围内;所用的线性多糖类聚合物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壳聚糖盐酸盐、羧甲基壳聚糖、N,N,N-三甲基壳聚糖及其交联产物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盐类、甲基丙烯酸盐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的盐类或酸类、丙烯酸的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甲基丙烯酸的N-烷基酰胺类的盐类和酸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不饱和烯单体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3-磺丙基-丙烯酸钾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哌嗪二丙烯酰胺、戊二醛、表氯醇、含1,2二醇结构的交联剂、含功能肽的交联剂和含蛋白质的交联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线性多糖类聚合物的交联剂为甲醛、乙醛、戊二醛、京尼平和氯化钙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起泡剂为碳酸氢盐、碳酸盐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或从外导入气泡。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合和起泡之前,在混合物中加入水或泡沫稳定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合和起泡之前,在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
CN 200510027603 2005-07-07 2005-07-07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205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7603 CN1302050C (zh) 2005-07-07 2005-07-07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7603 CN1302050C (zh) 2005-07-07 2005-07-07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662A CN1757662A (zh) 2006-04-12
CN1302050C true CN1302050C (zh) 2007-02-28

Family

ID=3670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276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2050C (zh) 2005-07-07 2005-07-07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205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I2347775T1 (sl) 2005-12-13 2020-10-30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Ogrodja za celično transplantacijo
JP5324070B2 (ja) * 2007-08-27 2013-10-2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高分子ゲル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24615B1 (fr) * 2007-12-07 2010-01-22 Vivacy Lab Hydrogel cohesif biodegradable.
US10328133B2 (en) 2008-02-13 2019-06-25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Continuous cell programming devices
CN101857683A (zh) * 2010-06-09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不同类型的壳聚糖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PT2624873T (pt) 2010-10-06 2020-03-04 Harvard College Hidrogéis injectáveis formadores de poros para terapias celulares à base de materiais
CN101974192B (zh) * 2010-10-15 2012-07-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智能高吸水保水材料与制备方法及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
EP2701745B1 (en) 2011-04-28 2018-07-11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Injectable preformed macroscopic 3-dimensional scaffol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dministration
CN102977534B (zh) * 2011-09-07 2015-01-07 江南大学 海藻酸钠与聚双丙酮丙烯酰胺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
CN102492093B (zh) * 2011-12-02 2013-08-28 宁夏医科大学 含天然植物多糖的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T2838515T (lt) 2012-04-16 2020-03-10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zoporinės silico dioksido kompozicijos, skirtos imuninio atsako moduliavimui
CN103980440A (zh) * 2014-04-28 2014-08-13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半互穿智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5168379A2 (en) 2014-04-30 2015-11-05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Combination vaccin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killing cancer cells
CN104311859A (zh) * 2014-10-10 2015-01-28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双网络纳米氧化铝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4558420A (zh) * 2015-01-24 2015-04-29 福州大学 一种温度和pH敏感性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US11786457B2 (en) 2015-01-30 2023-10-17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eritumoral and intratumoral materials for cancer therapy
CN104628936B (zh) * 2015-02-25 2017-05-10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3d打印制备高强度双网络水凝胶支架的方法
EP3277307B1 (en) * 2015-04-03 2021-12-08 Biochange Ltd. Powder compositions for generating cross-linked protein foa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EP3280464A4 (en) 2015-04-10 2018-09-26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Immune cell trapp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8602016B (zh) * 2015-09-15 2021-06-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正渗透汲取材料
CN106496598B (zh) * 2015-09-30 2019-04-30 四川大学 高生物活性的壳聚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232467B (zh) * 2015-10-26 2018-06-26 佛山市顺德区易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速溶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2197A (zh) 2016-02-06 2018-12-21 哈佛学院校长同事会 重塑造血巢以重建免疫
CN105885065B (zh) * 2016-05-13 2018-07-3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刺激-近红外双重响应高强度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5404196A (zh) 2016-07-13 2022-11-29 哈佛学院院长等 抗原呈递细胞模拟支架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7591540A (zh) * 2017-08-27 2018-01-16 长沙小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03106B (zh) * 2017-09-22 2020-04-17 山东大学 一种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丙烯酸-氯化钙三网络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802879B (zh) * 2017-11-15 2021-01-22 爹地宝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尿不湿用吸水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7573A (zh) * 2017-11-26 2018-03-23 来安县杭姑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黄瓜无土栽培基质制备方法
CN107867940A (zh) * 2017-12-05 2018-04-03 定远县英华种植家庭农场 一种提高旱藕产量的复合缓释肥
CN108359054A (zh) * 2018-02-10 2018-08-03 西北大学 一种葡萄糖敏感型全互穿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324A (zh) * 2018-08-10 2019-01-22 廊坊市思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改性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9096438B (zh) * 2018-08-29 2021-03-26 江南大学 一种瓜尔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分步互穿网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9095B (zh) * 2018-12-19 2021-03-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壳聚糖衍生物自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64077B (zh) * 2019-04-24 2021-06-08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宫腔黏连治疗的丝素蛋白水凝胶
CN111867318B (zh) * 2019-04-25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438830B (zh) * 2019-06-17 2021-12-24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元复合凝胶层与多功能组装层的棉织物的喷墨印花方法
CN110204777A (zh) * 2019-07-02 2019-09-06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海藻酸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3603528B (zh) * 2021-08-05 2023-02-03 四川大学 一种利用制革牛毛制备角蛋白基水凝胶缓释肥料的方法
CN113943429A (zh) * 2021-10-23 2022-01-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58558B (zh) * 2022-04-19 2023-09-08 成都理工大学 掺杂凹凸棒石的双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16132A (zh) * 2022-08-18 2022-10-21 常州大学 GOx@F68/F127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59297B (zh) * 2024-04-16 2024-07-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具有温敏性的抗菌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662A (zh) 2006-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050C (zh) 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ovea et al. Interpenetrated chitosan-poly (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hydrogel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ustained protein release studies
Xu et al. Preparation of dual crosslinked alginate–chitosan blend gel beads and in vitro controlled release in oral site-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253147C (zh) 一种超多孔水凝胶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US7988992B2 (en) Superporous hydrogels for heavy-duty applications
AU622699B2 (en) Biodegradable hydrogel matrices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CN107855080B (zh) 高分子凝胶颗粒、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复合凝胶颗粒及用途
CN1835792A (zh) 含水两相体系的可注射水凝胶微球
CN108676178A (zh) 改性多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改性多糖水凝胶
TW200902097A (en) Method of formation of viscous, shape conforming gels and their uses as medical prosthesis
CN105175756B (zh) 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角蛋白/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Gümüşderelioğlu et al. Superporous polyacrylate/chitosan IPN hydrogels for protein delivery
CN110193007B (zh) 一种pH响应型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619488A (zh) 一种负载微球的phema水凝胶载药体的制备与应用
CN1718616A (zh) 一种药用智能纳米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rrukh et 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hydrate-based hydrogels
CN105218835B (zh) 一种角蛋白基双敏感高分子凝胶的制备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CN1887273A (zh) 制备多糖玻璃体微粒的方法
Jeong et al. Hydrog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CN112225937B (zh) 一种温敏型大孔生物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10480B (zh) 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Qaiser et al. Mucoadhesive chitosan/polyvinylpyrrolidone-co-poly (2-acrylamide-2-methylpropane sulphonic acid) based hydrogels of captopril with adjustable properties as sustained release carrier: Formulation design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Dumitriu et al. A drug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stimuli-responsive alginate/N-isopropylacryl amide hydrogel
Üzüm et al. Swelling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ternary semi‐IPNs: acrylamide/1‐vinylimidazole/PEG hydrogels
CN105017495B (zh) 一种大豆蛋白基双敏感性高分子微孔凝胶的制备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