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5223A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95223A CN1295223A CN00126802A CN00126802A CN1295223A CN 1295223 A CN1295223 A CN 1295223A CN 00126802 A CN00126802 A CN 00126802A CN 00126802 A CN00126802 A CN 00126802A CN 1295223 A CN1295223 A CN 12952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eiling
- blowing
- air conditioner
- embed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在面对室内空间的装饰面板上设有空气吸入口及吹风口。设有水平叶片进行引导,可上下改变空调空气的吹出方向,使之相对天花板的角度为45°以下。在装饰面板与天花板之间设置衬垫构件,使吹风口上缘部位于天花板下方45mm以上。从装饰面板的吹风口上缘部起向着壳体外周侧,形成向接近天花板下侧面的方向倾斜的外部倾斜面,其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吹风口上缘部距空调装置与天花板的边界位置75mm以上。本发明可调节制冷运行时的空调空气吹出方向,防止其中所含的尘埃附着于天花板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的吹风口的配置结构,尤其涉及制冷运行时调节冷气吹出方向、防止该冷气中含有的微粒状尘埃附在天花板上的防污技术领域。
传统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的吹风口设有可将空调空气的吹风方向上下变化的水平叶片。在制暖运行时利用该水平叶片使空调空气的吹风方向相对朝下,制冷运行时则以接近与天花板平行的状态相对朝上(即所谓的水平吹风),以在各运行状态下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高空调效率。
但是,上述水平吹风状态有时会使吹出的空调空气中含有的微粒状尘埃附在天花板上而部分地污染天花板。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从水平方向看空调装置时,以水平吹风状态从吹风口(a)吹出的空气沿其流向看呈大致V字形,在吹出口(a)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空气的吹出初速度大,故气流在离开天花板(b)的区域流动。另外,该吹出空气中含有的微粒状尘埃惯性大,故几乎不附在天花板(b)上。
而在吹风口(a)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气流向边上扩散或形成涡,其吹出初速度低于前述中央部分的气流,因此附壁效应使气流沿天花板(b)流动。并且该吹出空气中含有的尘埃惯性小,容易附在天花板(b)上,故在与吹风口(a)的两侧部接近的天花板(b)的区域(D)(见图2)附有空气中的尘埃,容易污浊。
为了防止这种污浊,特开平3-160266号公报中建议在水平叶片上装拆自如地设置辅助翅片以使吹风方向朝天花板侧移动,这种辅助翅片可根据天花板发生污浊的难易而装拆。比如在室内空气中尘埃多、天花板容易发生污烛的环境或系医院那种对防止污浊要求特别高的场所就将辅助翅片拆卸,并将水平叶片朝下,而在不易发生天花板污浊的环境或对防止污浊的要求较低的场所则可安装辅助翅片进行水平吹风。
但是,即使安装了前述传统例子的辅助翅片,在容易发生天花板污浊的环境等中又不得不拆除,结果造成吹风口出来的空调空气一直朝下吹出,导致本应作水平吹风的制冷运行时空调效率低,不仅如此,冷风直接吹向室内人员,引起不适感。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空调空气的吹风口的配置结构等进行研究,既能获得与空调装置的运行状态相适应的吹风方向,又能防止天花板的污浊。
本发明为解决前述问题采用了如下方案。
第1方案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吹风口16埋设在天花板70内,朝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导风装置18,其特点是,被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配置在距天花板70为45mm以上的下方处。作为前述导风装置18,比如只要将连接至吹风口16的上游空气通道弯曲以引导吹出的空调空气的方向即可。另外,前述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最好距天花板70为45mm(第2方案)。
采用该方案,在制冷运行时等,从空调装置1的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通过导风装置18的引导成为吹向室内空间的喷流,其喷流轴因附壁效应而向天花板70方向弯曲。但由前述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处于天花板70下方,距其45mm以上,故只要是一般的吹风速度,即使是吹风初速度较低的吹风口16长度方向两侧部分的气流,该气流也不会到达天花板70,而是因与室内空气间的温度差而下降流动。
这样,即使将空调空气的吹出方向向上,以近似于与天花板平行,气流也不会沿着天花板流动,因此可防止所谓水平吹风状态下的天花板污浊。
第3方案是在前述第1方案中,空调装置本体10固定于天花板上,具有面向室内空间设置吹风口16的面板构件14以及调节面板构件14与天花板70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隔的衬垫构件72。
采用该方案,在对天花板防污要求高的情况下可通过衬垫构件72调节面板构件14与天花板70间的间隔,即调节吹风口16与天花板70间的间隔,以将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确实设定在距天花板70为45mm以上的下方处。当防污要求较低时,设置空调装置1时也可不用衬垫构件72,这样可提高空调装置1与天花板70的整体感,使其更加美观。
第4方案是在第1方案中,在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上,从吹风口16的端缘部起向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外部倾斜面14a,该外部倾斜面14a至少在前述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处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为10度以上。而该倾斜角最好为10.8度(第8方案)。
该方案使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与吹风口形成构件的外部倾斜面14a之间的附壁效应减弱,可提高前述第1方案的作用效果。
第5方案是在第1方案中,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的连线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该倾斜角最好为10.8度(第10方案)。
该方案使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与吹风口形成构件的表面之间的附壁效应减弱,可得到与前述第3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6方案是在前述第1方案中,形成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起向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4a以及与该倾斜面14a连续的第2倾斜面,同时,前述第1倾斜面14a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为12度以下,而第2倾斜面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超过12度。
该方案使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的一部分沿第1倾斜面14a流动,然后在该第1倾斜面14a和第2倾斜面的交界位置发生剥离,这样可提高前述第1方案的作用效果。
第7方案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吹风口16埋设在天花板70内,朝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导风装置18,其特点是,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上,从吹风口16的端缘部起向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外部倾斜面14a,该外部倾斜面14a至少在前述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处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为10度以上。该倾斜角最好是10.8度(第8方案)。
采用该方案,在制冷运行等时从空调装置1的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由导风装置18引导而成为吹向室内空间的喷流,其喷流轴首先由于与吹风口形成构件的外部倾斜面14A之间的附壁效应而向上弯曲。但由于前述外部倾斜面14A至少在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大至10度以上,故附壁效应减小,气流不易到达天花板70。这样即使空调空气的吹风方向向上,也可抑制其沿天花板70流动,可大大减轻所谓水平吹风状态下的天花板污浊。
第9方案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吹风口16埋设在天花板70内,朝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导风装置18,其特点是,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的连线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该倾斜角最好是10.8度(第10方案)。
该方案使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与吹风口形成构件下侧面之间的附壁效应减弱,可得到与所述第7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11方案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吹风口16埋设在天花板70内,朝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导风装置18,其特点是,形成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向着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并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4a以及与该倾斜面14a连续的第2倾斜面,同时,前述第1倾斜面14a相对于天花板70的倾斜角为12度以下,而第2倾斜面相对于天花板70的倾斜角超过12度。
该方案中,制冷运行时等从空调装置1的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由导风装置18引导而成为吹向室内空间的喷流,该气流的一部分沿第1倾斜面14A流动,在该第1倾斜面14a与第2倾斜面的交界位置发生剥离。这样气流几乎不会到达天花板70,可大大减轻所谓水平吹风状态下的天花板污浊。
第12方案是在前述第6或第11方案中,从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至第1倾斜面14A和第2倾斜面交界位置的距离取70mm以上。
该方案可充分得到前述第6或第11方案的作用效果。
第13方案是在前述第4、5、6、7、9或11中的任一个方案中,将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配置在沿水平方向距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75mm以上处,最好前述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沿水平方向距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79mm(第14方案)。
采用该方案,虽然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的一部分因附壁效应向上弯曲而沿吹风口形成构件流动,但因该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在水平方向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离开相当远,所以前述沿吹风口形成构件流动的气流的大部分在到达天花板70之前就下降了,这样也可大大减轻天花板70的污浊。
第15方案涉及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吹风口16埋设在天花板70内,朝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引导空调空气吹风方向的导风装置18,其特点是,将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配置在沿水平方向距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75mm以上处。最好前述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水在平方向距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79mm(第16方案)。
采用该方案,在制冷运行时等从空调装置1的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由导风装置18引导而成为向室内空间吹出的喷流,该喷流轴首先由于其与吹风口形成构件之间的附壁效应而向上弯曲,其气流中的一部分沿吹风口形成构件流动。但是,由于该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在水平方向相距75mm以上,故前述沿吹风口形成构件流动的气流很少能到达天花板70,这些气流最终就因其与室内空气间的温度差而下降。从而抑制了吹出气流沿天花板70的流动,可大大减轻所谓水平吹风状态下的天花板污浊。
不过,前述从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中的一部分沿吹风口形成构件流动,结果是该气流中含有的尘埃会附在吹风口形成构件上而使其污浊,但只要将吹风口形成构件的表面加工成不易附上污浊的状态或容易去掉附上的污浊的状态就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第17方案是在前述第1、7、9、11或15中任一方案的吹风口16中配设限制气流朝空调吹风口16长度方向流动的整流构件19。
采用该方案,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被整流构件19限制其朝该吹风口16的长度方向流动,而是被整流成朝吹出方向,故其吹出气流的初速度在吹风口16的两侧部分也增大成与中央部分一样,这样可更有效地抑制水平吹风状态下空调气流向上流动。而前述整流构件19只要设置在吹风口16的至少长度方向的近两端部即可。
第18方案将前述第1、7、9、11或第15中任一方案的导风装置18做成可上下改变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水平叶片。
该方案可利用水平叶片18将从吹风口16出来的空调气流上下改变,故可制暖运行时将吹出的气流相对朝下,而在制冷运行时则呈水平吹出状态,可提高各运行状态下的空调效率。尤其在制冷运行时,在吹出气流不沿着天花板层70流动的范围内,只要利用水平叶片18尽可能使气流接近水平,就可充分获得前述作用效果。
第19方案是在前述第18方案的水平叶片18上配置了可限制空调空气朝吹风口16长度方向流动的整流板19。
该方案通过水平叶片18上的整流板19可有效地对气流进行整流,使吹风口16的两侧部分的气流吹出初速度提高到与中央部分相同,这样在水平吹风状态下可更有效地抑制空调空气的向上流动。前述整流构件19只要对应水平叶片18上的吹风口16的至少长度方向近两端部配置即可。
第20方案是将前述第19方案的水平叶片18用在宽度方向弯曲的长条状板构件构成,整流板19在前述水平叶片18的朝内侧弯曲的面上沿整个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该第20方案用沿宽度方向弯曲的长条状水平叶片18使空调气流平稳地变化,可改变吹风方向。另外通过在其弯曲的内侧面上沿整个长度方向配置整流板,可对吹出的气流整体进行整流。
第21方案是在前述第1、7、9、11或15任一方案中,吹风口16中央部附近的气流吹出初速度为约2m/秒以上约6m/秒以下。
采用该方案,不会增大吹风噪声,即使在水平吹风状态下也能充分抑制气流的向上流动。
第22方案是在所述第1、7、9、11或15任一方案中,至吹风口16的空调空气的助跑距离在30mm以上。
该方案使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整体被整流成朝吹出方向流动,尤其提高了吹风口16两侧部分的吹出气流的速度,即使在水平吹风状态下也能抑制气流的向上流动。
第23方案是在第1、7、9、11或15任一方案中,从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最终从空调装置本体10剥离的位置距离该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90mm以上。
该方案可缓和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气流与天花板70间的附壁效应,即使在水平吹风状态下也能抑制气流向上流动。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空调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2是嵌入天花板后的空调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吹风口详细结构的放大图。
图4与图3对应,表示空调空气吹出方向朝下时的状态。
图5是水平叶片的立体图。
图6与图3对应,表示吹风口上缘部设有凸起板的变形例。
图7表示与图3对应的实施形态2。
图8表示与图5对应的实施形态2。
图9表示从传统空调装置侧面看到的从吹风口吹出的空调空气流动状态。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作详细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1的一实施形态结构的纵剖视图。如该图所示,该空调装置1的壳体10(空调装置本体)内装有风扇20和热交换器30,空调装置1埋入在天花板70开口的设置用开口71内,安装于天花板背面的空间。
前述壳体10由朝下方开口的容器状本体壳体11和覆盖该本体壳体11的底面开口部的装饰面板14组成,由未图示的吊具垂吊固定于上方的梁等上。具体地讲,前述本体壳体11由将正方形的四角切掉后呈八角形的顶板12以及从该顶板12的外缘部朝下方延伸的侧板13组成,而前述装饰面板14为近似正方形的板状,安装于前述侧板13的下端部,同时其外周缘部通过后叙的衬垫构件72固定于天花板70。
如图2所示,在前述装饰板1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正方形开口的空气吸入口15,同时在该空气吸入口15的四边外侧形成沿着四边的4个细长长方形吹风口16。在前述空气吸入口15内全面地设有空气过滤器17以除去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微粒状尘埃等浮游物,同时空气过滤器17的整个下侧面由格子状的过滤器盖支承,在前述吹风口16设有可将空调空气的吹出方向上下改变的水平叶片18。利用这样开有吹风口16的开口装饰面板14构成图3所示的吹风口形成构件。
具体如图3及图4所示,与装饰面板14的吹风口16连通的空气通道的面板外周侧(图中右侧)的侧壁由近似垂直地向下延伸的垂直面16a以及从该垂直面16a的下端朝面板外周侧向下倾斜、并与装饰面板14的下侧面相连的倾斜面16b组成。而与前述吹风口16连通的空气通道的面板内周侧(图中左侧)的侧板由朝面板外周侧向下凸出的弯曲面16c及从该弯曲面16c的下端近似垂直地往下延伸的垂直面16d组成。在吹风口16的整个长度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形成如此形状的相互面对的2个壁面,夹于两壁面间的空气通道具有助跑道的功能,能够对朝吹风口16的空调气流边整流边改变流向。助跑道至吹风口16的空调空气助跑距离约为30mm以上。
前述水平叶片18为图5所示的长条板构件,沿其宽度方向略有弯曲,安装在吹风口16上后,围绕装在该吹风口16内侧(空调气流的上游侧)的基端侧缘部的支承轴X转动自如,由未图示的电机驱动其以支承轴X为转动中心转动。在将空调空气朝最下方吹出时,如图4所示,水平叶片18的背面18b与前述面板内周侧的垂直面16d重合状地朝下,而在所谓的水平吹风状态时,如图3所示,水平叶片18的前面18b与前述面板外周侧壁面的倾斜部16b大致平行地朝上。
前述风扇20设置在本体壳体11内部的大致中央位置,是在护罩21、轮毂22间装有叶片23的所谓透平式风扇。安装在本体壳体11的顶板12上的风扇电机25的驱动轴26插入该风扇20的轮毂22中固定,由该风扇电机25的驱动力使风扇20旋转,从而将从风扇20下方吸入的空气向径向侧方送出。另外在风扇20的下方设有将从空气吸入口15流入壳体10内的空气引向风扇20的喇叭口27。
前述热交换器30由互相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板状翅片31及贯穿这些翅片31的传热管32组成,是所谓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30俯视时呈矩形的筒状围在前述风扇20的周围,通过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与室外机连接,制冷运行时用作蒸发器,制暖运行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用于调节从风扇20送出的空气温度。在该热交换器30下方设有承接冷凝水的接水盘33。
即,在空调装置1的壳体11内形成从装饰面板14的空气吸入口15经空气过滤器17、喇叭口27、风扇20、及热交换器30到达吹风口16的气流通道W。空调运行时一旦风扇20起动,从空气吸入口15通过空气过滤器17进入壳体10的室内空气即按喇叭口27、风扇20及热交换器30的顺序流过气流通道W,在热交换器30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调节温度(制冷运行时冷却、制暖运行时加热)后,作为空调空气由吹风口16吹向室内空间,以调节该室内空间的空气。
该实施形态1的主要特征是在空调装置1的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之间设有可调节两者上下方向间隔的衬垫构件72,由此如图3所示,将由装饰面板14上的吹风口16的上缘部、即由水平叶片18引导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与天花板70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隔h设定为45mm以上(最好是45mm),同时将该吹风口16的上缘部与装饰面板14的外周缘部(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间的间隔L设定在90mm以上。
换言之,在该实施形态中,从前述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最终从装饰面板14上剥离的位置位于天花板70下方45mm以上处,并且该位置与装饰面板14和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之间的距离L为90mm以上,这样,制冷运行时可防止以所谓的水平吹风状态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沿天花板70的下侧面流动。即,首先在制暖运行时等要求空调空气朝下吹出时,如前述图4所示,使水平叶片18接近垂直地向下,使空调空气沿着该水平叶片18和吹风口16的面板外周侧的垂直面16a而如图中箭头S所示,接近垂直地向下吹出。
而在制冷运行时等所谓水平吹风状态时,如前述图3所示,将水平叶片18向上转动,使该水平叶片18的前侧面18a与吹风口16的面板外周侧侧壁的倾斜面16b大致平行。这样,空调空气就沿着与吹风口16连通的空气通道(助跑道)的侧壁而从弯曲面16c沿水平叶片18的前侧面18a弯曲地流动,其流线方向发生很大且平缓的变化,如图中箭头S所示,通过吹风口16的面板外周侧的倾斜面16b和水平叶片18之间,从吹风口16以接近与天花板70平行的角度(比如与天花板70下侧面间的角度约为30°~35°)吹出。
此时,当从吹风口16吹向室内空间的空调空气成为喷流、其吹出角度接近与天花板70平行时,喷流轴因附壁效应而朝上弯曲,但在该实施形态中,由于前述吹风口16设置在适当离开天花板70处,故只要该吹风口16中央部附近的气流的吹出初速度为比如约2~6m/秒的一般值时,包括吹出初速度相对较小的吹风口16的两侧部分的气流在内,空调空气的气流不会上升到天花板70的下侧面,最终因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而下降流动。
即,过去在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的吹风速度较低的部分,因附壁效应而使气流容易接近天花板70下侧面,制冷运行时用水平叶片18使空调空气的吹出方向相对朝上,与天花板70下侧面比如为40~45°左右,这样一来,气流就会沿着天花板70下侧面流动,并在图2中虚线所示的区域(D)发生天花板污浊,但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通过吹风口16的适当配置结构,即使利用水平叶片18使该吹风口16的空调空气吹出方向与天花板70下侧面比如接近为30~35°左右,该气流也几乎不沿着天花板70下侧面流动,这样就可解决天花板污浊的传统课题。
表1
传统的空调装置 |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 | |||||||
吹风口类型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不发生天花板污浊的最小吹出角度 | 44° | 40° | 41° | 42° | 34° | 32° | 36° | 36° |
表1是针对吹风口尺寸形状不同的4种空调装置(类型1~4),将各自的如本实施形态那样通过衬垫构件72调节吹风口16的配置、然后安装在天花板70上的场合与不使用该衬垫构件72直接安装在天花板70上的场合对比,并在实际运行规定时间以后对天花板的污浊情况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不管吹风口16的尺寸形状如何,利用衬垫构件72就可使不会发生天花板污浊的最小吹出角度减小5~10°。
因此,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通过在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之间设置衬垫构件72而使吹风口16适当离开天花板70,这样尤其在要求空调空气水平吹出的制冷运行时,既可防止天花板污浊,又能使空调空气的吹出方向比传统的更加接近水平方向,既确保了空调效率又消除了室内居住人员的不舒服感。
另外,在防止天花板污浊的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不使用衬垫构件72设置空调装置1,这样可增加空调装置1与天花板的整体感,使外观美观。
变形例
图6是前述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该变形例在装饰面板14上设置从吹风口16的上缘部起向斜下方延伸的凸出板16e。此时,由水平叶片18引导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不再是吹风口16的上缘部,而是前述凸出板16e的前端部。因此,只要将从该凸出板16e前端部位置到天花板70的距离h设定为45mm以上,同时将该前端部位置到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的距离L设定为90mm以上,就可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形态2
图7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1的实施形态2,该实施形态2的空调装置1除了吹风口16等的详细结构以外,其它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以下对同一构件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该实施形态2的主要特征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即在空调装置1的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之间设置衬垫构件72,将吹风口16的上缘部布置在适当离开天花板70下侧面处,并为了尽量不使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向上流动、以及即使有部分气流向上流动、也不会因其中含有的尖埃使天花板70下侧面污浊而设定吹风口16外侧的装饰面板14的尺寸形状。
具体地讲,在装饰面板14上的吹风口16外侧、即由水平叶片18引导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那侧设有从吹风口16的上缘部起朝空调装置壳体10的外周侧并向接近天花板70下侧面的方向倾斜的近似平面形状的外部倾斜面14a,该外部倾斜面14a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θ为10°以上(以10.8度为佳)。这样制冷运行时等从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喷流)首先由于与装饰面板14的外部倾斜面14a间的附壁效应而向上弯曲,但通过设定该外部倾斜面14a的倾斜状态可缓和附壁效应,减弱空调空气朝上的气流。
另外,前述吹风口16上缘部与天花板70下侧面间的上下方向间隔h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设定为45mm以上,而且该吹风口16上缘部在水平方向离开衬垫构件72的外周端部相当远,换言之,吹风口16上缘部与空调装置1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间的水平方向距离A设定在75mm以上(以79mm为佳)。这样,即使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的一部分朝上流动,然后沿装饰面板14的外部倾斜面14a流动,也因吹风口16的上缘部在水平方向离开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相当远,使沿装饰面板14流动的气流大部分在到达天花板70之前就已下降。
在该实施形态2中,比如用图8所示的具有整流板19、19…的水平叶片18来取代前述实施形态1的水平叶片18。该水平叶片18由在宽度方向稍有弯曲的长条板构件组成,其弯曲的内侧面18a为前侧面,外侧面18b为背面。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各有一体成形的朝前面侧凸起的贝壳状凸起部18c、18c,在该各凸起部18c端上各自形成沿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销18d、18d。在前述水平叶片18如前述图7那样设于吹风口16的状态下,位于吹风口16内侧(空调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图的左侧)的前述2个连接销18d、18d由装饰面板14上的连接构件14b转动自如地连接支承,这样,在未图示的电机驱动下水平叶片18即以支承轴X为旋转中心上下转动。
另外,在前述水平叶片18的朝内侧弯曲的前侧面18a上,在水平叶片18整个长度方向按规定间隔固定配置用于整流空调空气流动的多个整流板19、19…。各个整流板19在整个水平叶片18的宽度方向配置并与水平叶片18的前侧面18a接近垂直地相交,如图中箭头S所示,沿水平叶片18的前侧面18a流动的空调空气在流过各整流板19之间时,在水平叶片18的整个长度方向得到整流。这样由整流板19、19…整流后的气流成为基本沿垂直面的二维气流,故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的初速度在吹风口16的两侧部分也与中央部分同样快。
因此,该实施形态2的空调装置1使用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衬垫构件72,将吹风口16的上缘部布置在沿上下方向适当离开天花板70下侧面的部位,并将该吹风口16上缘部布置在沿水平方向离开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足够远的部位,并且使与吹风口16上缘部相连的装饰面板14的外部倾斜面14a相对水平在有较大的倾斜,因此在空调空气的水平吹出状态下,首先可抑制从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朝上弯曲,进而能使沿装饰面板14朝上流动的一部分气流在到达天花板70下侧面之前下降,故可比实施形态1更有效地防止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对天花板的污浊。
另外,该实施形态2中在水平叶片18上设置整流板19、19…来对空调空气的气流进行整流,故几乎可消除吹风口16两侧部分的吹出气流速度下降,并在该部分抑制气流向上流动,可进一步提高前述作用效果。
其它实施形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形态1及2,还包括其它各种实施形态。即,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是在装饰面板14与天花板70之间设置衬垫构件72来调节吹风口16的位置,但也可事先加大装饰面板14的上下方向尺寸,不使用衬垫构件72而将吹风口16布置在适当离开天花板70下侧面的部位。
另外,前述各实施形态中都在吹风口16设置水平叶片18,以上下改变空调空气的流动,但也可不设水平叶片18,仅利用至吹风口16的空气通道的弯曲形状引导空调空气流动。此时,空气通道本身成为引导装置。
前述实施形态1的空调装置1中,对吹风口16上缘部与天花板70下侧面间的上下方向间隔h进行特别设定,另外,在实施形态2的空调装置1中,还对吹风口16上缘部至空调装置壳体10与天花板70间的边界位置为止的水平距离A以及装饰面板外部倾斜面14a的倾斜角度θ作了特别设定,但并不局限于此,即,比如只要设定前述水平距离A或倾斜角度θ中的一个即可与前述各实施形态同样地大大减轻天花板污浊的发生。或者对上下方向间隔h及水平距离A、上下方向间隔h及倾斜角度θ、或水平距离A及倾斜角度θ中的任一组进行特别设定,就能与前述各实施形态一样,基本上能完全防止天花板污浊的发生。
在前述实施形态2的空调装置1中,外部倾斜面14a相对天花板70下侧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以下,同时连着该外部倾斜面14a形成第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相对天花板70下侧面的倾斜角度可超过12度。这样,从吹风口16吹出的空调空气的一部分就沿着前述外部倾斜面14a流动并在与第2倾斜面的交界位置剥离,这样也能大大减轻天花板的污浊。
前述各实施形态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透平风扇并朝4个方向吹出空调空气的所谓天花板嵌入式4方向吹风型空调装置1中,当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应用于具有多叶片风扇并朝2个方向吹出空调空气的所谓天花板嵌入式2方向吹风型空调装置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既可根据运行状态得到合适的吹风方向,又能防止天花板的污浊,适用于在医院等对防污要求特别高的场所使用。
Claims (23)
1.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具有埋入天花板(70)内并向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风口(16),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对空调空气吹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导风装置(18),其特征在于,
将由前述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布置在离开天花板(70)45mm以上的下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位于天花板(70)下方45m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空调装置本体(10)具有固定于天花板面且设有面向室内空间的吹风口(16)的面板构件(14),
并设有衬垫构件(72)来调节前述面板构件(14)与天花板(70)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上,从吹风口(16)的端缘部起向着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侧,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外部倾斜面(14a),
前述倾斜面(14a)至少在前述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度在10度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之间的连线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起向着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侧,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4a)以及接着该第1倾斜面(14a)的第2倾斜面,
前述第1倾斜面(14a)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2度以下,前述第2倾斜面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大于12度。
7.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具有埋入天花板(70)内并向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风口(16),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对空调空气吹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导风装置(18),其特征在于,
在由前述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上,从吹风口(16)的端缘部起向着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侧,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外部倾斜面(14a),
前述外部倾斜面(14a)至少在前述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倾斜面(14a)至少在前述吹风口(16)端缘部附近相对天花板的倾斜角度为10.8度。
9.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具有埋入天花板(70)内并向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风口(16),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对空调空气吹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导风装置(18),其特征在于,
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之间的连线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装置本体(10)及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之间的连线相对于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0.8度。
11.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具有埋入天花板(70)内并向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风口(16),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对空调空气吹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导风装置(18),
其特征在于,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起向着空调装置本体(10)的外周侧,形成向接近天花板的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4a)以及接着该第1倾斜面(14a)的第2倾斜面,
前述第1倾斜面(14a)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为12度以下,前述第2倾斜面相对天花板(70)的倾斜角度大于12度。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至第1倾斜面(14a)与第2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距离为70m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4、5、6、7、9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在水平方向距离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75mm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在水平方向距离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79mm以上。
15.一种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具有埋入天花板(70)内并向室内空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风口(16),同时在该吹风口(16)设有可对空调空气吹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导风装置(18),其特征在于,
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在水平方向距离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75mm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风装置(18)引导吹风方向的吹风口形成构件的最下部在水平方向距离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的边界位置79mm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7、9、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吹风口(16)中设置对空调空气吹风口(16)长度方向的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构件(19)。
18.根据权利要求1、7、9、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装置(18)为可将空调空气的吹风方向上下改变的水平叶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平叶片(18)上设置对空调空气吹风口(16)长度方向的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19)。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平叶片(18)由在宽度方向弯曲的长条状板构件组成,在
整流板(19)在前述水平叶片(18)的朝内侧弯曲的面上沿整个长度方向按所定间隔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9、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吹风口(16)中央部附近的气流吹出初速度在大致2m/秒且大致6m/秒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7、9、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吹风口(16)的空调空气助跑距离为30mm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7、9、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吹风口(16)吹出的气流最终从空调装置本体(10)剥离的位置距该空调装置本体(10)与天花板(70)的交界位置90mm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582199 | 1999-11-05 | ||
JP315821/1999 | 1999-11-05 | ||
JP34121599A JP3285023B2 (ja) | 1999-11-05 | 1999-11-30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
JP341215/1999 | 1999-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5223A true CN1295223A (zh) | 2001-05-16 |
CN1153027C CN1153027C (zh) | 2004-06-09 |
Family
ID=2656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268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027C (zh) | 1999-11-05 | 2000-08-28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CN002483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442166Y (zh) | 1999-11-05 | 2000-08-29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2483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442166Y (zh) | 1999-11-05 | 2000-08-29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85023B2 (zh) |
CN (2) | CN1153027C (zh) |
AU (1) | AU6730100A (zh) |
WO (1) | WO200103503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5937C (zh) * | 2004-03-18 | 2009-0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格栅和使用该送风格栅的空调换气系统 |
CN102607111A (zh) * | 2008-09-30 | 2012-07-25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7830578A (zh) * | 2017-11-23 | 2018-03-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779935A (zh) * | 2016-05-31 | 2018-11-09 |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空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28205B1 (ko) | 2003-05-28 | 2006-09-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0782989B1 (ko) | 2006-11-20 | 2007-1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
WO2015111281A1 (ja) * | 2014-01-24 | 2015-07-30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WO2018216415A1 (ja) * | 2017-05-24 | 2018-1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9114687B (zh) * | 2017-06-23 | 2021-07-3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WO2018235946A1 (ja) * | 2017-06-23 | 2018-12-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6523538B1 (ja) * | 2018-08-29 | 2019-06-05 |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 喫煙ボック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43142Y2 (zh) * | 1981-04-08 | 1986-12-06 | ||
JPS5860119U (ja) * | 1981-10-19 | 1983-04-2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の配設装置 |
JPS6096521U (ja) * | 1983-12-06 | 1985-07-0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H0628517U (ja) * | 1992-09-01 | 1994-04-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の化粧パネルの吹出口 |
JPH07167487A (ja) * | 1993-12-16 | 1995-07-0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の空気吹出口 |
JPH0886504A (ja) * | 1994-09-16 | 1996-04-02 |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3240854B2 (ja) * | 1994-09-26 | 2001-12-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 |
JP2947236B2 (ja) * | 1997-08-08 | 1999-09-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
JP3061026B2 (ja) * | 1997-12-18 | 2000-07-1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1999
- 1999-11-30 JP JP34121599A patent/JP328502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8-25 AU AU67301/00A patent/AU67301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8-25 WO PCT/JP2000/005734 patent/WO200103503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0-08-28 CN CNB001268023A patent/CN115302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9 CN CN00248308U patent/CN244216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5937C (zh) * | 2004-03-18 | 2009-0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格栅和使用该送风格栅的空调换气系统 |
CN102607111A (zh) * | 2008-09-30 | 2012-07-25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1713572B (zh) * | 2008-09-30 | 2013-11-13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2607111B (zh) * | 2008-09-30 | 2014-10-22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8779935A (zh) * | 2016-05-31 | 2018-11-09 |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7830578A (zh) * | 2017-11-23 | 2018-03-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7830578B (zh) * | 2017-11-23 | 2024-04-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027C (zh) | 2004-06-09 |
WO2001035030A1 (fr) | 2001-05-17 |
AU6730100A (en) | 2001-06-06 |
CN2442166Y (zh) | 2001-08-08 |
JP2001193960A (ja) | 2001-07-17 |
JP3285023B2 (ja) | 200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442167Y (zh)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
CN1209586C (zh) |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 |
CN2442168Y (zh) |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 |
CN1193196C (zh) | 吹出口 | |
CN1064123C (zh) | 空调机 | |
CN1175221C (zh) | 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 | |
CN1125285C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771415A (zh) | 空调装置 | |
CN2442166Y (zh)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
US20150219348A1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2694153Y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232767C (zh) | 顶棚型空调机 | |
CN2694154Y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 |
CN1175222C (zh) |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 |
CN1097198C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2526722Y (zh) | 空调机 | |
CN1389672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
CN105805026A (zh) | 送风装置 | |
CN101048622A (zh) | 遮蔽部件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100337063C (zh) | 具有扩散器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2577164Y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
CN115479341A (zh) | 空气净化装置 | |
CN1548814A (zh) | 一体型空调的加热器绝缘构造 | |
CN1721774A (zh) | 天窗型空调机 | |
CN1502944A (zh) |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53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