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339A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3339A CN1283339A CN98812598A CN98812598A CN1283339A CN 1283339 A CN1283339 A CN 1283339A CN 98812598 A CN98812598 A CN 98812598A CN 98812598 A CN98812598 A CN 98812598A CN 1283339 A CN1283339 A CN 12833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channel
- communication
- cdma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3—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between licens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带有至少一个基站控制器和一个第一基站的GSM移动无线网中,在第一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一个频带内至少采用一个第一频道以进行数据传输和信令信息传输。依据本发明,在第一基站另外采用了一个宽带的第二频道,该频道使用TD/CDMA数据传输方法。通信在第一或第二频道建立后,通过基站控制器可使通信向相应的另一个频道转移,而不需要选择一个第二基站。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GSM移动无线网内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使用了一个TD/CDMA无线接口。
在移动无线网中,消息(如语音,图像信息或其它数据)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无线接口在发射电台和接收电台(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传输的。在此,电磁波通过载频发射出去,载频位于给相应系统预定的频带内。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载频范围是900~1800或1900MHz。未来的移动无线网,例如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或其它第3代系统的频带内频率规定约为2000MHz,这些系统在无线接口上使用TDMA或TD/CDMA传输方法。
德国专利DE 195 49 158曾公开过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它采用了CDMA用户分离方法(CDMA码分多址),其中,无线接口还另外提供了一种时分复用方法(TDMA时分多址)。因而,在无线接口中可使用TD/CDMA传输方法。接收侧使用JD方法(JD联合检测),以在知道多个用户扩展码的情况下,实现传输数据的改进检测。在此还公布了:通过无线接口的通信可分配有至少两条数据信道,其中,每条信道通过一种专用的扩展码来区分。这里所说的无线通信系统是第3代移动无线系统的一种可用模型。
在IEEE 1989的页4-17至4-22上,P.Vary的论文“泛欧数字移动无线系统的实现方法(Implementation Aspects of the Pan-Europeandigital mobile radio system)”公布了一种GSM无线电台的结构,它带有高频部分、滤波器、信道估测器、调制/解调器、以及信道编码/信道解码器等。这种GSM标准在无线接口上结合使用FDMA(频分多址)和TDMA,并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仅在欧洲就有2千万用户使用这种标准。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本设施和移动台的建设上。
从第2代移动无线系统(GSM)向第3代移动无线系统的过渡要求网络经营商重新进行大量的投资,因为到时必须互换或另外安装网络单元-如移动交换站、基站控制器或基站等。由基本设施和移动台的制造者投入巨大的研制费用也是必要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无线网内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适当的开销由现有的GSM移动无线网迁移而成。这些任务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方法和专利权利要求18的特征无线通信系统来实现。优选的扩展方案由附属权利要求给出。
在带有至少一个基站控制器和一个第一基站的GSM移动无线网中,为便于数据传输和信令信息传输,在第一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至少采用了一个第一频道。依据本发明,在第一基站另外还采用一个宽带的第二频道,该频道使用TD/CDMA传输方法。通信在第一或第二频道建立后,通过基站控制器可使通信向相应的另一个频道转移,而不需要选择一个第二基站。
这意味着,从一个已经开发的基站位置出发,通过再装配一个在GSM网中已安装的基站-对载频900~1800或1900MHz同样适用-来提供一种新的传输方法。由此取消了开发一个新基站位置所需的附加费用。通过逐步地对基站进行再装配,其覆盖作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得以改善,使那些有足够无线技术容量需求的地方先解决其附加的无线技术容量问题。由此,网络运营者的投资风险得以降低。
为了不忽略对GSM移动台的供给,可以逐点地确保对移动台的供给-该移动台是根据TD/CDMA传输方法来使用无线接口的。对于可给其两个频道提供服务的混合模式移动台,可实现满覆盖,而且,对于一定的地区,还可提供其它新的、较高速率的业务。
通信转移不仅包括已经建立的通信连接,在以下情况也是可用的:即移动台在一个频道-优选地为第一频道-内接收组织或信令信息,或将信令信息发送出去,而有效信息的传输却在另一个频带,例如第二频带内进行。
通过上述方法,从现有的GSM移动无线网迁移到第3代无线通信系统就大大简化了。TD/CDMA传输方法结合了已公布的TDMA传输方法优点和CDMA用户分离方法所提供的简单实现可变数据速率的高速率业务优点,其中,两种传输方法使用同样的时帧。
通过对第二频道进行宽带设计,发射/接收装置在生产时要比多数的窄带频道更为经济,原因是,它使用很少的高频元件,而且更先进、更便宜的数字信号处理手段使接收和发射侧的信号处理变得更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扩展,第一和第二频道的频带是叠加的。这意味着,GSM移动无线系统中的TD/CDMA传输方法可以使用保留的频带。通过相应的频率设计,给至少单个的基站分配多个相关的频带,这些频带也可由宽带的第二频道使用。尤其在第二频道的频带至少包括8个与第一频道带宽相同的频道时,这种实现就更为有利。例如,第二频道的带宽为1.6或3.2MHz,并由此包括8或16个迄今为200KHz的窄带GSM频带。于是,第二频道符合GSM移动无线网的频帧和时帧。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特征规定,第一和第二频道的频带相同,但在不同的时隙内实现。这在无线小区中是尤其有利的,在无线小区中,无需附加的频带,也可以为GSM、TD/CDMA和混合模式移动台提供供给。根据需要,时隙可以按两种传输方法进行分配。
多个通信在时隙上的分配是通过基站控制器来进行优选控制的,以便将TDMA或TD/CDMA传输方法的时隙移交给相应的另外一种传输方法。由此可以实现:时隙都被通信占满,并在需求波动时给强需求的传输方法尽可能多分配几个时隙。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一个GSM时隙会对使用通过第二频道-具有较高传输容量-整个带宽的时隙造成阻塞。对反过来的通信再分配也是同样的情况。
一旦频道的满载降到第一阈值以下,或者具有TD/CDMA适用性的移动台与无线环境内其它移动台的比值达到第二阈值,通信便被转移至另一个传输方法。通过引入阈值,可以对迄今或将来的需求-该需求源于无线小区中存在的移动台-进行估计,并通过适时地对通信进行分配,以尽可能好地利用无线技术资源。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带有多个基站,其中,第一基站支持两个频道,第二基站只支持GSM标准的TDMA传输方法,这样,优选地,通信从不适用TD/CDMA的第二基站优选地转移到第一基站。第二基站通过两个频道占有了大量的无线资源。基站间的通信转移也可根据上述的原理和阈值来实现。
GSM移动无线网在每个基站都准备了组织和信令信道,它们是面覆盖可用的。优选地,为了转移通信或建立通信,使用第一频道的信令信息。从而在没有叠加的频道中,不需或只需很少的附加信令费用,其它容量可以更好的利用到有效信息的传输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扩展规定:为了转移通信或建立通信,先询问所需的数据速率,然后选择使用第一频道或第二频道。由此,在建立通信时,或对于通信期间所希望的较大或较小数据速率,已可以准备传输方法的相应分配了。在此,第一频道较适合于语音传输和较低的数据速率,而第二频道则适合较高数据速率的业务(因特网或多媒体业务)。
通过装入另外的用于TD/CDMA传输的发射/接收装置,或用两种传输方法都适用的公用发射/接收装置来代替GSM发射/接收装置,可实现基站的再装配。再装配后仍可以共同使用共用元件,如天线装置、高频元件、放大器、同步和脉冲元件、以及基站控制器接口等等。
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根据分级的小区模型,第一和第二频道被分配给不同的小区数量。在迁移阶段,下述做法是比较有利的,即只在一个确定的窄限定空间内(“热点”)为TD/CDMA传输提供第二频道,也就是说,用该办法装备微蜂窝,或者,对于具有一般低密度的无线小区,在新的混合模式移动台处为它装备宏蜂窝。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上行和下行方向的比例关系上,其构成范围是自由的。从不对称信息传输的意义上讲,正如多媒体业务所需的一样,可以在两个传输方向上使用不同的数据速率。同时,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也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但利用的是不同时隙。由此,连DECT无线通信系统的用途也可包括在内。
第二频道可采用诸如DE 195 49 158中公布的TD/CDMA方法,也可选择采用基于与GSM移动无线网相同的时帧结构的其它传输方法,但也可根据EP 97105149,采用根据频率跃变序列的扩展或根据OFDM传输的宽带传输。
借助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得到更详细地解释。
其中:
附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附图2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业务的会聚原理,
附图3,4示出了分离或叠加频道的频带示意图,
附图5-8示出了移动台和基站的不同组合,以及它们对TDMA和TD/CDMA传输方法的支持能力,
附图9示出了建立通信时的信令示意图,
附图10示出了时帧结构简图,
附图11示出了信号处理器框图,
附图12示出了发射机高频部分的框图,
附图13示出了接收机高频部分的框图,
附图14示出了发射机使用TD/CDMA传输的详细框图,
附图15示出了接收机使用TD/CDMA传输的详细框图。
在附图1中显示的无线通信系统KN其结构符合一种已公布的GSM移动无线网,它由多个移动交换站MSC组成,这些移动交换站MSC再相互连接,并建立通向固定网PSTN的通路。另外,这些移动交换站MSC每次与至少一个基站控制器BSC相连接。每个基站控制器BSC再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基站BTS进行通信。这种基站BTS是一种无线电台,它通过无线接口可以与移动台MS建立无线连接。智能网(IN)意义上的业务控制单元SCP实现了移动无线网的,或确切地说,是部分移动无线网的软件更新工作。
在划分移动无线网时,GSM标准业务、带有TD/CDMA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标准(UMTS)业务,它们可以在设备BSC、BTS内区分开,或者两种标准都支持。因此,与基站BTS(双模式)、BTS(GSM)、BTS(TD/CDMA)相应的无线小区也可以叠加。
根据本发明,不同的可用标准不会影响移动台MS的移动性。另外,只支持GSM标准的移动台MS可以与GSM标准的基站BTS建立无线通信(附图5)。但是,该移动台MS同样也可由双标准的基站BTS进行供给,该基站支持两种标准(TD/CDMA,GSM)(附图8)。支持GSM的TD/CDMA和TDMA传输的基站BTS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基站。
支持两种标准的混合模式移动台MS(附图6和附图7),既可以与GSM基站BTS(GSM)通信,也可与只支持TD/CDMA传输的或均支持两种传输方法的基站BTS进行通信。
支持TD/CDMA和GSM传输的移动台MS或基站BTS,所需的程序模块不必事先固定地装入。安装程序模块后,可以在软件更新或参数调整意义上对现有的程序模块进行代替或补充,该过程可以在网络侧的支持下,通过业务控制单元SCP来完成。
利用智能网IN(尤其是GSM移动无线网的CAMEL协议)的支持,使通信网中目前的独立功能有可能合并,如附图2所示。利用TD/CDMA传输方法,可以形成移动无线电台连接(移动台MS),也可以形成固定无线电台的无线连接(局部回路无线)。另外,在室内环境中,也可通过ISDN线与基站BTS(TD/CDMA)接通,从而在无绳用户终端意义上可采用一种家用基站。利用可配置的UMTS访问节点AN,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通过ISDN、GSM(PCM)或B-ISDN线和因特网或其它数据传输网连接起来。
由此,使用的业务和传输使用的通信网是可分的,从而也可以为不同的通信网提供不同的业务。多个应用服务器可以独立地由通信网使用,其中,不同的通信网示例地与ATM传输链路相连接。
若想考察第一基站BTS和其它无线电台MS(TD/CDMA)、MS(双模式)之间的无线接口,频带便可按照附图3和4划分成两种传输方法。在附图3中,GSM900、GSM1800或PCS1900频带包括一个为带宽200kHz的第一频道。该第一频道是通过第一发射/接收装置TRX1实现的。用于UMTS传输方法的第二频带-大约2000MHz-是独立的,它包括TD/CDMA传输所用的第二频道。第二频道通过第二发射/接收装置TRX2来实现。
对此,混合模式的移动台MS有能力充分利用两个频道。特别地,基站BS发送的组织和信令信息只在第一频道内进行接收和分析,它们也被用于建立通信、转移、以及相邻蜂窝的测量等。
在附图4中,第一和第二频道的频带叠加,也就是说,8个200kHz的窄带第一频道构成一个用于TD/CDMA传输的1.6MHz宽带频道,这是通过第三发射/接收装置TRX3实现的。由此,TD/CDMA传输方法可在GSM频带内起作用。
从附图10中可以看出,借助两种传输方法共用的TDMA帧结构内的时隙来区别两种传输方法。此处示例地画出了三个时隙,其中,第一时隙包括8个GSM频道,其中6个频道被通信V1到V6所占用。在第二时隙,根据TD/CDMA方法,利用专门扩展码进行扩展,以便传送V7到V9三个通信。在此,通信V7到V9可通过分配多个扩展码来实现相应的高数据速率。在第三时隙中,只有两个GSM频道被通信V10和Vi占用。
TD/CDMA方法的无线接口可规定如下:
-每帧8个时隙,
-每帧64个全速话音信道,
-每时隙8个扩展码,
-带宽1.6MHz(可选3.2MHz),
-无线块的长度为577μs,
-待传输的数据进行QPSK或16QAM调制,
-线性GMSK扩展调制,
-码片速率为2167兆码片/秒,
-线路或分组交换的数据速率为1兆比特/s,对室内环境为2兆比
特/s。
对于附图10所示的情况,如附图2所示的、通常在基站控制器BSC中实现的控制设备ST将通信V10和Vi从第三时隙转移到第一时隙,从而,第三时隙也可以有选择地用于TD/CDMA传输。
分配是由此引入的:即第三时隙的占用降至第一阈值3以下,且在别的GSM时隙内有足够的第一频道可用。该分配也可以由此触发:即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速率或新业务的混合模式移动台MS,给它输入通信V1这样,就有必要将通信V1变换到高速的TD/CDMA传输方法。对此,可以在基站BS内部实现从第一频道到第二频道的转移。
只要在建立通信时,混合模式的移动台MS就被优选地转移到基站BS-该基站的第二频道可提供自由的信道容量。即便在通信建立有可能转向其它基站BS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当一个无线小区有多个混合模式的移动台MS-它们可能需求高速率业务-申请时,同样也产生通信转移。例如,如果通信V1、V2、V3(混合模式)与连接V4、V5、V6的比例等于1,并由此达到第二阈值,那么同样也为TD/CDMA传输准备好一个第二时隙。
移动台MS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信号交换是通过组织信道由网络侧信息开始的。这种信息通知移动台MS,在相应的无线小区支持哪些标准、以及采用哪些频道等。在这里,使用了来自GSM移动无线网的组织信道。
一旦移动台MS的用户想开始通话(MOC),或想与移动台MS建立通信(MTC),则通知建立通信和发出所需业务的信令,然后,由基站控制器BSC分配频带、时隙和传输方法,并通过基站BS给移动台MS发送信令。此后,就在信令确定的频道上进行通信Vi。
在附图11中,简单地画出了基站内部带有两种传输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TRX3的结构,它被划分为一个数字部分-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和一个HF部分-由发射部分HF-S和接收部分HF-E组成。发射部分HF-S和接收部分HF-E与共用天线装置A相接。多个发射/接收装置TRX1、TRX2、TRX3的共用元件-如放大器、同步和脉冲元件、基站控制器接口、以及组织维护中心OMC的接口在图中没有画出。
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射通道由一个折叠编码器FC组成,它用来对有效数据和预先经过块编码器BC块编码过的信令数据进行信道编码。然后,数据在交织器I中进行扰频,再按照传输标准进入GSM-MOD调制器或JD-MOD调制器内,以进行GSM调制或TD/CDMA调制。第一转换器UM1和后面所示的第二转换器UM2一起,由控制器SE控制,转换器UM1把所选的GSM-MOD调制器或JD-MOD调制器与数字发射滤波器SF连接起来,以进一步与发射部分HF-S相连。发射功率控制器LR根据控制器SE的给定来控制发射信号tx的发射功率。
在接收通道,接收信号rx通过天线装置A进入接收部分HF-E中进行再加工,然后送给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接收滤波器EF将宽带的接收信号rx滤波,并通过第二转换器UM2将信号传到信道估测器,该信道估测器或是GSM标准的GSM-KS信道估测器,或是TD/CDMA标准的JD-KS信道估测器。经过信道估测后,信号进入相应的数据估测器GSM-D或JD-D进行信号检测。在去交织器DI中,两个通道的数据又一同进行去扰频,随后进入折叠解码器FD进行信道解码。信令信息又进入块解码器BD,它将数据解码后送至控制器SE中。
控制器SE进一步将发送或接收的信令数据送到发送或接收通道,并与通向基站控制器BSC的网络侧信令信道建立通信连接。
按照附图12,发射部分HF-S包括用于实部和虚部的数模转换器D/A、对基带信号进行低通滤波的第一模拟发射滤波器FS1、将发射信号tx变换到发射频带的第一混频级MS1、以及用来放大发射信号tx的功率放大器PA。
按照附图13,接收部分HF-E包括第一模拟接收滤波器EF1、用于测量和放大接收信号rx的接收放大器RPA、用以将接收信号rx变换到基带的第二混频级MS2(也可以采用多个混频级)、第二模拟接收滤波器EF2、以及最后一个用于实部和虚部的模数转换器A/D,该转换器A/D用来形成数字接收信号rx,以便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进行处理。
接收部分HF-E和发射部分HF-S是宽带的,例如设计为B=1.6MHz。以下只进一步阐述TD/CDMA方法。
附图14详细地示出了设备的发射通道。它以惯用说明书形式描述了一个模拟与仿真的信息工程系统,以显示不同的功能模块与整个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子模块S2中,输入数据d(k) S1, k=1…K先经过信道编码,随后再被交织,该数据来自未编码数据d(k) Q1,k=1…K或子模块S1中经过源编码的数据d(k) Q2,k=1…K。第一数据源Q1的数据通过有效数据信道TCH进行传输,而第二数据源Q2的数据通过信令信道SACCH或FACCH传输。
在子模块S3中,产生n-PSK调制,并利用调制的用户特有CDMA码c(k),k=1…K进行数据扩展。之后,所有的扩展数据序列在子模块S4中求和,接着在子模块S5的脉冲串结构中对中间序列求积分。由子模块S6中生成发射信号s的频谱构成;在模块S7到S9中,基带sS6内时间离散的4倍过采样发射信号被转换为时间与值都连续的发射频带带通区域。
附图15详细地示出了设备的接收通道。在子模块E1中,来自发射频带的接收信号rx被转换为低通区域,并被分为实部和虚部。在子模块E2内产生模拟低通滤波,最后,在模块子E3内利用13/3MHz和12比特字宽对接收信号进行2倍过采样。
在子模块E4中,利用一个带宽为13/6MHz的滤波器进行数字低通滤波,该带宽具有尽可能高的边缘陡度,以用于分离信道。随后,在模块E4内对2倍过采样信号进行2∶1的抽取。
这样得到的接收信号e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一部分是通往信道估测器的信号em,另一部分是去数据估测器的信号e1和e2。在模块E5中,利用在相应时隙内传输的所有数据信道的一种已知中间序列基本码,来实现对所有信道脉冲响应h(k)的估测。
在子模块E6中,通过采用CDMA码c(k),为每个数据信道确定匹配滤波器的参数b(k)。在子模块E7中,消除掉中间序列m(k)造成的干扰,然后输入用于数据估测的接收块e1/2中。通过已知h(k)和m(k),这有可能实现。
在子模块E8中,计算交叉关联矩阵A*TA。因为A+TA具有托普里兹(Toeplitz)结构,所以在此只需计算矩阵的一小部分,然后利用这一小部分扩展到整个矩阵。在子模块E9中,将A*TA丘勒斯基(Cholesky)分解为H*TH,其中,H是上三角矩阵。根据A*TA的托普里兹(Toeplitz)结构,H也近似具有Toeplitz结构,所以不必全部进行计算。向量s代表H对角线元素的倒数,它可优选地在解方程组时使用。
在子模块E10中,利用参数b(k)接收符号序列e1/2产生一种匹配滤波(匹配滤波器)。子模块E11实现了方程组1:H+T*Z1/2=e1/2的求解,子模块E12实现了方程组2:H*d1/2=z1/2的求解。在子模块E13中对估测数据d1/2进行解调、去扰频,最后通过维特比(Viterbi)解码器进行折叠解码。解码后的数据块d(k) E13有选择地送到第一数据接收点D1,或通过源解码器E14送到第二数据接收点D2。在数据块通过信令信道SACCH或FACCH传输时,源解码器对数据块是必须的。
在实施例中介绍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一种集FDMA、TDMA和CDMA于一体的移动无线网,该无线通信系统适合第3代系统的要求。它尤其适合在已有的GSM移动无线网中实现,对该网只需要很少的改造费用。
Claims (20)
1.带有至少一个基站控制器(BSC)和一个第一基站(BS)的GSM移动无线网内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基站(BS)和移动台(MS)之间至少采用一个第一频道,用以传输数据和信令信息,
第一基站(BS)另外采用了一个宽带的第二频道,该频道使用TD/CDMA传输方法,
通信(V1)在第一或第二频道内建立,
通过基站控制器(BSC)产生通信(V1)向相应另一个频道的转移,而不需要选择第二个基站(BS)。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频道的频带叠加。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频道的带宽至少是第一频道带宽的8倍。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频道位于相同的频带,但在不同的时隙内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控制器(BSC)优选地控制多个通信(Vi)在时隙上的分配,即:将一个TDMA或TD/CDMA传输方法的时隙转交给相应的另外一种传输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控制器(BSC)优选地控制多个通信(Vi)在时隙上的分配,即:一旦时隙满载降到第一阈值以下,就产生通信(V1)向相应的另外一种传输方法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控制器(BSC)优选地控制多个通信(Vi)在时隙上的分配,即:一旦在适用TD/CDMA的移动台(MS)与其它无线环境内移动台(MS)的比例达到第二阈值,就产生通信(Vs)向相应的另外一种传输方法转移。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不适用TD/CDMA的第二基站(BS)的通信(Vi)也优选地产生向第一基站(BS)转移。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转移通信(Vi)或建立通信,采用了第一频道的信令信息。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转移通信(Vi)或建立通信,先询问所需的数据速率,之后选择使用第一频道还是第二频道。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信(V1)用于附加的业务期间,产生通信(V1)向第二频道的转移。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频道和第二频道通过第一基站(BS)的不同发射/接收装置(TRX1,TRX2)来实现,但其它元件(A,HF-S,HF-E)是共用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1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频道和第二频道在第一基站(BS)的公共发射/接收装置TRX3内实现。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分级的小区模型,第一和第二频道分配给不同的小区数量。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不同的数据速率。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相同的频带,但使用不同的时隙。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不同的频带。
18.带有至少一个基站控制器(BSC)和一个第一基站(BS)的无线通信系统,该基站被构造用来在第一频道根据TDMA方法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基站(BS)包含至少一个发射/接收装置(TRX2,TRX3),以适用于使用TD/CDMA传输方法的第二宽带频道,且
基站控制器(BSC)的特征在于,
-在第一或第二频道内控制通信(V1)的通信建立,且
-产生通信(V1)向相应的另一个频道转移,而不需要选择第二基站(BS)。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控制器(BSC)被构造用来:对应两个不同传输方法,利用不同的数据速率进行数据交换。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无线通信系统,
带有至少一个代码转换单元(TRAU),它被构造用来:对应两个不同传输方法,利用不同的数据速率对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746894.2 | 1997-10-23 | ||
DE19746894A DE19746894C2 (de) | 1997-10-23 | 1997-10-23 | Verfahr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Datenübertragun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3339A true CN1283339A (zh) | 2001-02-07 |
Family
ID=784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12598A Pending CN1283339A (zh) | 1997-10-23 | 1998-10-22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81461B1 (zh) |
EP (1) | EP1048132B1 (zh) |
JP (1) | JP2001521319A (zh) |
KR (1) | KR20010031411A (zh) |
CN (1) | CN1283339A (zh) |
AU (1) | AU1661699A (zh) |
DE (2) | DE19746894C2 (zh) |
WO (1) | WO1999021297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1483C (zh) * | 2005-07-29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无线系统 |
CN100459412C (zh) * | 2002-05-09 | 2009-02-04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并列训练序列消除的方法与装置 |
CN1889385B (zh) * | 2005-06-30 | 2010-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
CN101217719B (zh) * | 2008-01-16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模基站的接收机实现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2070B2 (en) * | 1994-03-04 | 2002-07-23 | Robert Bosch Gmbh |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ass of a flowing medium |
US7570645B2 (en) | 2000-01-18 | 2009-08-04 | Viasat, Inc. | Frame format and frame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frame format |
DE19746894C2 (de) | 1997-10-23 | 1999-10-2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Datenübertragung |
DE19813182B4 (de) * | 1998-03-25 | 2005-05-1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Kanalzuweis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US6895248B1 (en) * | 1998-06-02 | 2005-05-17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a wireless ATM network |
US6483826B1 (en) * | 1999-02-19 | 2002-11-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tilization of plural multiple access types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
US6597922B1 (en) * | 1999-05-14 | 2003-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candidate frequency search while initiating a handoff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69928241T2 (de) * | 1999-06-29 | 2006-07-13 | Siemens Ag | Mobiltelefo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
WO2001008434A1 (en) * | 1999-07-22 | 2001-02-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A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operating capabilit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DE19935438A1 (de) * | 1999-07-28 | 2001-02-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Signalisierung in einem GSM-Mobilfunksystem |
US7215650B1 (en) | 1999-08-16 | 2007-05-08 | Viasat, Inc. | Adaptive data rate control for narrowcast networks |
US6865393B1 (en) * | 2000-03-03 | 2005-03-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ess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R2809904B1 (fr) * | 2000-05-30 | 2005-04-29 | Cit Alcatel | Procede de synchronisation du fonctionnement d'au moins deux interfaces |
US7230908B2 (en) * | 2000-07-24 | 2007-06-12 | Viasat, Inc. | Dynamic link ass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0019534D0 (en) * | 2000-08-10 | 2000-09-27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70380B (en) | 2000-12-19 | 2003-12-31 | Picochip Designs Ltd |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US6930990B2 (en) * | 2001-03-23 | 2005-08-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erial communications link for a base stations |
US7492737B1 (en) * | 2001-05-23 | 2009-02-1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ervice-driven air 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systems |
JP4030964B2 (ja) * | 2002-02-28 | 2008-01-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Cdma通信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無線基地局 |
DE10211587B4 (de) * | 2002-03-15 | 2006-11-09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US7555028B2 (en) * | 2002-05-03 | 2009-06-30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fining additional spread spectrum channels within a coverage area of an existing wireless network |
US7769073B2 (en) * | 2002-05-03 | 2010-08-03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overlapping frequency bands in a hybrid frequency reuse plan |
US7388899B2 (en) * | 2003-03-10 | 2008-06-1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preading code structure for ultra wide band communications |
US7586872B2 (en) * | 2003-04-11 | 2009-09-08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User assignment strategies for hierarchical and other overlay networks |
WO2004095792A1 (en) * | 2003-04-23 | 2004-11-04 | Telecom Italia S.P.A. | Radiotelephony network with multi-carrie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CN101860876B (zh) * | 2003-04-23 | 2015-07-29 |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 具有多载波分组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话网络 |
US7437135B2 (en) | 2003-10-30 | 2008-10-1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Joint channel equalizer interference canceller advanced receiver |
DE10355643B4 (de) * | 2003-11-28 | 2006-04-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Mobilstation zum Verarbeiten von Signalen des GSM- und des TD-SCDMA-Funkstandards |
GB2409370A (en) * | 2003-12-20 | 2005-06-22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A storage switch and plurality of data sinks |
US7400692B2 (en) * | 2004-01-14 | 2008-07-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elescoping window based equalization |
US20050226185A1 (en) * | 2004-04-07 | 2005-10-13 | Tell Daniel F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
EP1622290B1 (en) | 2004-07-27 | 2008-03-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bandwidth mixed-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20060240864A1 (en) * | 2005-04-22 | 2006-10-26 | Sehat Sutardja | Wireless phone system |
US20060240863A1 (en) * | 2005-04-22 | 2006-10-26 | Sehat Sutardja | Wireless phone system |
US20060240816A1 (en) * | 2005-04-22 | 2006-10-26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Wireless phone system |
WO2007091157A2 (en) * | 2006-02-08 | 2007-08-16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a transport format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another transport format that uses spreading codes |
JP4637026B2 (ja) * | 2006-02-08 | 2011-02-23 |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 高周波回路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
US7483407B2 (en) * | 2006-09-21 | 2009-01-27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bandwidth on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GB2454865B (en) * | 2007-11-05 | 2012-06-13 | Picochip Designs Ltd | Power control |
EP2568767A1 (en) * | 2008-09-12 | 2013-03-13 | Koninklijke KPN N.V.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exchanging user data with a user terminal |
US8964692B2 (en) * | 2008-11-10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pectrum sensing of bluetooth using a sequence of energy detection measurements |
GB2466661B (en) * | 2009-01-05 | 2014-11-26 | Intel Corp | Rake receiver |
US10536990B1 (en) * | 2009-02-03 | 2020-01-14 | Dominic M. Kotab | Telephone base station for combining mobile and terrestrial telephone service |
GB2470037B (en) | 2009-05-07 | 2013-07-10 | Picochip Designs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n uplink |
GB2470891B (en) | 2009-06-05 | 2013-11-27 | Picochip Designs Ltd | A method and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GB2470771B (en) | 2009-06-05 | 2012-07-18 | Picochip Designs Ltd | A method and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1038103A1 (en) * | 2009-09-25 | 2011-03-31 | Neuronetrix Solutions, Llc | Electrode system with rigid-flex circuit |
GB2474071B (en) | 2009-10-05 | 2013-08-07 | Picochip Designs Ltd | Femtocell base station |
GB2482869B (en) | 2010-08-16 | 2013-11-06 | Picochip Designs Ltd | Femtocell access control |
GB2489919B (en) | 2011-04-05 | 2018-02-14 | Intel Corp | Filter |
GB2489716B (en) | 2011-04-05 | 2015-06-24 | Intel Corp | Multimode base system |
GB2490311B (en) * | 2011-04-18 | 2015-08-26 | Intel Corp |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base station |
GB2491098B (en) | 2011-05-16 | 2015-05-20 | Intel Corp | Accessing a base station |
WO2013162243A1 (en) * | 2012-04-24 | 2013-10-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eriv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65127B (en) * | 1984-09-26 | 1988-04-07 |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MX9301888A (es) * | 1992-04-10 | 1993-11-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cceso multiple de division de tiempo para acceso de un movil en un sistema de acceso multiple de division de codigo. |
US5539730A (en) * | 1994-01-11 | 1996-07-23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TDMA/FDMA/CDMA hybrid radio access methods |
US5600707A (en) * | 1994-08-31 | 1997-02-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Wireless channel setup using low bandwidth network for selecting high bandwidth data bearer channel of another network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
US5790527A (en) * | 1994-12-20 | 1998-08-04 | Research Triangle Park | Trunked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ccommodating both frequency and time division based RF communications |
JP3351653B2 (ja) * | 1995-03-30 | 2002-12-03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再送制御方式および端末装置 |
US5887256A (en) * | 1995-05-04 | 1999-03-23 |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 Hybri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5802046A (en) * | 1995-06-05 | 1998-09-0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Effici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leaved format and timing adjustment control |
US5881060A (en) * | 1996-05-30 | 1999-03-0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Integrated cellular voice and digital packet dat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
DE19549148A1 (de) * | 1995-12-29 | 1997-07-03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Funk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Signalen |
US5793757A (en) * | 1996-02-13 | 1998-08-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time orthogonal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sytems |
US6091715A (en) * | 1997-01-02 | 2000-07-18 | Dynami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Hybrid radio transceiver for wireless networks |
US5924026A (en) * | 1997-03-04 | 1999-07-13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Exchange of system and terminal capabilities over the same analog control channel |
DE19746894C2 (de) | 1997-10-23 | 1999-10-2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Datenübertragung |
-
1997
- 1997-10-23 DE DE19746894A patent/DE19746894C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10-22 CN CN98812598A patent/CN1283339A/zh active Pending
- 1998-10-22 AU AU16616/99A patent/AU1661699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10-22 EP EP98961035A patent/EP1048132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0-22 KR KR1020007004431A patent/KR20010031411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8-10-22 WO PCT/DE1998/003119 patent/WO1999021297A2/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8-10-22 DE DE59807346T patent/DE5980734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0-22 JP JP2000517500A patent/JP200152131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
- 2000-04-24 US US09/556,661 patent/US638146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9412C (zh) * | 2002-05-09 | 2009-02-04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并列训练序列消除的方法与装置 |
CN1889385B (zh) * | 2005-06-30 | 2010-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
CN100421483C (zh) * | 2005-07-29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无线系统 |
CN101217719B (zh) * | 2008-01-16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模基站的接收机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1521319A (ja) | 2001-11-06 |
US6381461B1 (en) | 2002-04-30 |
EP1048132B1 (de) | 2003-02-26 |
DE19746894A1 (de) | 1999-04-29 |
EP1048132A2 (de) | 2000-11-02 |
WO1999021297A3 (de) | 1999-07-01 |
DE59807346D1 (de) | 2003-04-03 |
DE19746894C2 (de) | 1999-10-28 |
KR20010031411A (ko) | 2001-04-16 |
WO1999021297A2 (de) | 1999-04-29 |
AU1661699A (en) | 1999-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3339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KR100713435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중 데이터 전송률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
US930665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pectrally compliant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695095B2 (ja) | スペクトル方式セルラー通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255258A (zh) | 有选择地使用具有可变偏移时间的多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 |
CN1265794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站 | |
CN1278392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 |
El-Ganainy et al. | An efficient bandwidth sharing strategy through users' cooperation for multirate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