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149C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Google Patents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3149C CN1283149C CN 200410010395 CN200410010395A CN1283149C CN 1283149 C CN1283149 C CN 1283149C CN 200410010395 CN200410010395 CN 200410010395 CN 200410010395 A CN200410010395 A CN 200410010395A CN 1283149 C CN1283149 C CN 12831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amounts
- attractant
- benzaldehyde
- moth cl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对夜蛾类成虫进行引诱以利于杀灭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体积份数为:苯甲醇0.5-20份、苯乙醇0.5-20份、物质X0-60份、助剂60-1000份,物质X可以为苯乙醛0.5-20份或苯甲醛0.5-20份或乙酸苯甲酯0.5-20份或苯甲醛0.1-20份和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香豆素0.1-10份的混合物,具有经济实用、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对夜蛾类成虫进行引诱以利于杀灭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背景技术:
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的统称,其中的棉铃虫、烟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是常见的重要农业害虫,我国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种植抗虫棉防治棉田棉铃虫。
2、个别地区采用雌性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如诱杀棉铃虫、烟夜蛾、甜菜夜蛾等。
3、喷施杀虫剂。这是主要的防治措施。杀虫剂有2类,一类的常规的化学杀虫剂,如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另一类为Bt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其中第一类占杀虫剂使用量的70%以上。
4、个别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的方法。
以上防治措施对夜蛾类害虫的危害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种植抗虫棉后,虽然棉铃虫危害棉花减轻,但一些刺吸类害虫如棉盲蝽、棉蚜等对棉花的危害日益严重,迫使棉田使用化学杀虫剂增加。同时,棉铃虫寄主广泛,种植抗虫棉后,棉铃虫危害其他作物更严重。因此仍然不能解决棉铃虫的危害问题。(2)田间多种害虫往往重叠发生,但雌性引诱剂只能诱杀同一种害虫的雄虫,而夜蛾类雄虫具有多次交尾习性,因此诱杀雄虫起不到应用的防治效果,故该技术目前仅局限于各地害虫测报部门使用。(3)由于多数化学杀虫剂具有广谱、速效等作用,因此不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探索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高效、无公害的防治新途径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夜蛾类成虫对灯光、蜜源植物等具有很强的趋性,特别是1956年河北省南宫县群众发现萎蔫杨树枝把能够诱集棉铃虫等成虫后,许多植保工作者围绕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不同树种萎蔫枝把的诱蛾效果、杨树枝把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诱蛾机制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杨树枝把对棉铃虫危害的控制作用,并明确了其释放的气味物质在杨树枝把诱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如果探明杨树枝把的诱虫范围,分离和鉴定其挥发性诱虫物质,就有望研制出对多种夜蛾有效的广谱引诱剂。萎蔫杨树枝把具有十分广泛的诱虫范围,特别是对夜蛾类害虫的诱集效果最好,而且兼诱雌、雄成虫。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采用现代化学生态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技术,在广泛筛选植物源挥发性诱虫气味物质和虫源引诱物质的基础上,可进行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的配方筛选和应用剂型的研究,可以把常规的诱虫技术变成简单、易用的产品,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资料支持体系提供支撑,为控制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危害提供无公害的技术保障。
在害虫引诱剂研究方面,目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是只能引诱雄虫的性引诱剂,而能够引诱雌虫的引诱剂极少。国内应用非性引诱剂作为诱集剂防治害虫的报道主要见于林间害虫松墨天牛、松褐天牛等,国外已经成功应用的有诱杀日本弧丽金龟、松根颈象、松墨天牛等鞘翅目害虫的引诱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采用现代化学生态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技术,在广泛筛选植物源挥发性诱虫气味物质和虫源引诱物质的基础上,筛选出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的配方,使其达到经济实用、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的体积份数为:苯甲醇0.5-20份、苯乙醇0.5-20份、物质X0-60份、助剂60-1000份,物质X可以为苯乙醛0.5-20份,或者苯甲醛0.5-20份,或者乙酸苯甲酯0.5-20份,或者苯甲醛0.1-20份和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香豆素0.1-10份的混合物。
助剂可为520%的琼脂水溶液60-1000份,或者液体石蜡60-1000份。
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从我国防治棉铃虫的杨树枝把诱蛾这一现象出发,首次探明了黑杨萎蔫枝把在农区的诱虫范围,肯定了化学气味物质在黑杨萎蔫枝把诱蛾中的作用,明确了昆虫与这种特殊的非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2)夜蛾类成虫引诱剂是基于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识别机制研制的仿生行为调控剂,用于诱杀多种夜蛾类害虫的雌、雄成虫,将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变传统的防治幼虫为控制成虫,达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由于引诱剂不直接接触昆虫和作物,因此不会引起昆虫产生抗性,也不污染环境,而且研制的引诱剂具有低毒无害、微量高效、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与环境相容性好,顺应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要求。
(3)本发明是一种可同时引诱多种夜蛾类雌、雄成虫的广谱引诱剂产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既汲取了化学杀虫剂物化程度高、田间使用技术简单的优点,又克服了化学杀虫剂毒性大、不容易在环境中分解等缺点,且用量少,贮存、运输方便,因此实现了害虫诱杀技术的产品化。引诱剂使用经济、安全、高效,使用方便。
(4)本发明研制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既能诱集夜蛾科多种害虫的雄成虫,又能诱集雌成虫。
(5)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夜蛾类害虫如棉铃虫、烟夜蛾、甜菜夜蛾等的性引诱剂相比,一种性引诱剂只能诱杀同一种的雄虫,其作用效果是通过影响昆虫的交配率减少其产卵量,但由于夜蛾科雄虫具有多次交配的习性,因而仅靠诱杀雄虫达不到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的效果。而本发明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可以同时诱杀多种夜蛾的雌、雄成虫,而且兼诱玉米螟、桃蛀螟等其它鳞翅目雌、雄成虫,其作用效果是通过直接减少雌虫数量而有效地降低田间落卵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引诱剂的制作方法:先将各物质按体积份数混合均匀,然后再与已经配好的5-20%的琼脂水溶液(冷却至70℃时使用)混合后分装备用;或直接将各物质按体积份数与石蜡油混合均匀后备用。
(二)、
试验时间:2003年8月26日~9月7日。
试验地点: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棉花田。
诱捕器:直径30cm的水盆,水中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悬挂在水盆中上方距水面1~2cm处,每亩3个引诱剂诱芯。
试验设计: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方法:每天早上调查杨树枝把和各诱捕器中的蛾子种类及其数量。
引诱剂:每个诱芯含有的引诱剂按以下体积比配制。将配制好的引诱剂分装于5-6mL的盘尼西林小瓶中或其它类似容器,使用时打开瓶盖,即为诱芯。
(三)、实施例1:
引诱剂A: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十六酸5份共计25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十六酸5份共计250μL
香豆素2份共计1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表6种夜蛾成虫引诱剂对夜蛾类成虫的累计(12天)诱集效果
引诱剂 | 平均每盆诱集成虫数量(头/盆) | ||
蛾类 | 夜蛾类 | 夜蛾雌/雄 | |
A | 235.3a | 198a | 1.03 |
B | 112.7c | 63.6c | 1.27 |
C | 210.3b | 160.3b | 1.15 |
D | 225.7ab | 175.3b | 1.5 |
E | 210.7b | 166b | 1.36 |
杨树枝把 | 224.3ab | 16.3d | 1.06 |
对照 | 2.3d | 0.7d | 1.33 |
由表可以看出,5种引诱剂对蛾类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引诱剂A和D的诱蛾效果最好,其与杨树枝把无显著差异,引诱剂C、D、E与杨树枝把的诱蛾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但5种引诱剂对夜蛾类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其中引诱剂A的效果最好。可见,夜蛾成虫引诱剂不仅能诱集大量夜蛾类成虫,而且还能引诱其它多种蛾类,且诱到的夜蛾类多为雌性,这对降低田间落卵量,把害虫控制在幼虫为害之前具有主要作用。
(四)实施例2:
引诱剂A: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醛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乙酸苯甲酯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与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F: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
十六酸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G: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
十六酸0.1份计5μL、香豆素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五)实施例3:
引诱剂A: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醛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与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的
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F: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十六酸10份共计500μL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G: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十六酸10份共计500μL、香豆素10份共计500μL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Claims (4)
1、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各原料按体积份数配制而成:
苯甲醇 0.5-20份
苯乙醇 0.5-20份
苯甲醛 0.1-20份
乙酸苯甲酯 0.1-20份
十六酸 0.1-10份
助剂 60-1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按体积份数配制而成的各原料中还可以加入:香豆素0.1-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助剂为5-20%的琼脂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助剂还可为液体石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10395 CN1283149C (zh) | 2004-07-08 | 2004-07-08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10395 CN1283149C (zh) | 2004-07-08 | 2004-07-08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3131A CN1593131A (zh) | 2005-03-16 |
CN1283149C true CN1283149C (zh) | 2006-11-08 |
Family
ID=3466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1039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149C (zh) | 2004-07-08 | 2004-07-08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83149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10164A4 (en) * | 2015-06-11 | 2018-12-05 | 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Plant And Food Reseach Limited | Composition and system for attracting lepidopterous insect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3495A (zh) * | 2016-02-02 | 2016-06-01 |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7279136B (zh) * | 2016-07-14 | 2019-08-1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咖啡豆象引诱剂及其应用 |
CN108124869B (zh) * | 2018-01-16 | 2020-12-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棉铃虫引诱剂 |
CN109042648B (zh) * | 2018-08-06 | 2021-02-09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以苯甲醇和苯乙醇为活性成分的蓟马引诱剂及其应用 |
CN108812666A (zh) * | 2018-08-25 | 2018-11-1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陌夜蛾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1685118B (zh) * | 2020-07-09 | 2021-10-26 |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地贪夜蛾成虫引诱剂及包含引诱剂的诱捕装置 |
-
2004
- 2004-07-08 CN CN 200410010395 patent/CN12831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10164A4 (en) * | 2015-06-11 | 2018-12-05 | 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Plant And Food Reseach Limited | Composition and system for attracting lepidopterous insec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3131A (zh) | 2005-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496C (zh) | 监控白蚁的方法及其组合物 | |
CN102302002B (zh) | 中黑盲蝽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0546484C (zh) | 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3517B (zh) | 一种诱集桃蛀螟的引诱剂及诱芯 | |
CN101554178A (zh) | 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诱捕装置 | |
CN104521635A (zh) | 一种生态环保型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 |
CN108041283A (zh) | 有机废弃物制备的黑水虻饲料及该饲料繁育黑水虻的方法 | |
CN100490645C (zh) | 金龟甲类成虫广谱引诱剂 | |
CN1283149C (zh)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
CN104996422B (zh) | 一种樟巢螟性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689238A (zh) | 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332921B (zh) |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334516A (zh) | 松墨天牛产卵前期的引诱增效剂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8095785U (zh) | 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 | |
CN104970017B (zh) | 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的成分和配方 | |
CN109042645A (zh) | 一种楚雄腮扁叶蜂引诱剂 | |
CN108124866A (zh) |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970016B (zh) | 一种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剂 | |
CN105104322A (zh) | 一种用硅藻土无毒杀灭诱捕器具中蝇类害虫的方法 | |
CN109221108B (zh) | 一种熏蒸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草菇害虫中的应用 | |
CN107372497B (zh) | 一种银纹夜蛾引诱剂及其应用方法 | |
CN202310937U (zh) | 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简易装置 | |
CN1153599A (zh) | 植物杀虫剂 | |
CN109452275A (zh) | 一种稻纵卷叶螟引诱剂及应用 | |
CN105052924B (zh) | 柠条尺蠖性诱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