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071C -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3071C CN1283071C CN 03104066 CN03104066A CN1283071C CN 1283071 C CN1283071 C CN 1283071C CN 03104066 CN03104066 CN 03104066 CN 03104066 A CN03104066 A CN 03104066A CN 1283071 C CN1283071 C CN 128307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bel
- path
- network
- service
- business 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网络中的承载控制实体为用户业务在业务承载网络中分配路径,并通知承载网络中服务该用户业务起始端的边缘节点该路径在业务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栈;业务流起始端的边缘节点将所述标签栈压入发出的业务流数据包中形成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以及,承载网中的节点根据标签栈配置的标签转发该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本发明具有扩展性好,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网络投资以及实施难度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争相涌现,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层出不穷。由于实时业务对网络传输时延、延时抖动等特性较为敏感,当网络上有突发性高的FTP或者含有图像文件的HTTP等业务时,实时业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多媒体业务占去了大量的带宽,这样,现有网络要保证的关键业务就难以得到可靠的传输。于是,各种业务服务质量(以下简称QoS)技术应运而生。IETF已经建议了很多服务模型和机制,以满足QoS的需求。目前业界比较认可的是在网络的接入和边缘使用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在网络的核心使用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仅设定优先等级保障QoS措施虽然有线路利用率高的特点,但具体的效果难以预测。因此,业界开始为骨干网区分业务Diff-Serv引入一个独立的承载控制层,建立一套专门的Diff-Serv QoS信令机制,如为了推动Diff-Serv的应用,IETF和一些厂商以及研究机构共同推动的QBone试验网上,使用带宽代理器(Bandwidth Broker)模型来实现网络资源和拓扑管理,有其他一些厂商提出了类似的QoS服务器/资源管理器技术来管理拓扑资源和协调各个区分业务Diff-Serv区域的QoS能力。这些方法都是为区分服务Diff-Serv网络专门建立一个资源管理层,管理网络的拓扑资源,统称这个资源管理区分服务Diff-Serv方式为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参考图1所示。
在有独立的承载控制层的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中,承载网控制服务器(包括带宽代理器(Bandwidth Broker)或者QoS服务器/资源管理器)配置了管理规则和网络拓扑,为客户的业务带宽申请分配资源。每个管理域的承载网控制服务器相互之间通过信令传递客户的业务带宽申请请求和结果,以及承载网资源管理器为业务申请分配的路径信息等。
当承载控制层处理用户的业务带宽申请时,将确定用户业务的路径。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会通知边缘路由器E按照指定的路径转发业务流。
承载网如何根据承载控制层确定的路径实现用户业务流按指定路由转发,目前业界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以下简称MPLS)技术,使用资源预留方式沿着承载控制层指定的业务流路径建立标记交换路径(以下简称LSP),使用RSVP-TE或CR-LDP的显示路由机制建立端到端的标记交换路径。
目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是:
承载控制层根据用户的业务带宽请求分配了承载路径后,通过控制信令通知边缘路由器,携带本次业务流经过的中间路由器及接口等路径信息。边缘路由器将通过MPLS的显示路由(RSVP-TE/CR-LDP)信令,为这次用户业务申请预留带宽,建立端到端的标记交换路径。
参阅图2所示,通过MPLS的显示路由技术建立端到端的承载路径的主要过程如下:
1、承载控制层为某个从边缘路由器E1->E2的用户业务流分配的路径为E1-A->B-C->D->E2。
2、承载控制层通知边缘路由器E该用户的业务流路径为E1-A->B-C->D->E2,E将为这个用户业务流预留带宽并建立一个标记交换路径:通过在RSVP-TE或CR-LDP申请消息中,指定经过的路径A->B-C->D,可以为用户预留申请的带宽和建立端到端的标签交换路径LSP,为用户业务流分配好标记交换路径标签。
3、用户的业务流在进入边缘路由器E1后,被打上为其建立的标记交换路径标签,沿着按照承载控制层指定的路径建立的标记交换路径转发。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以NEC公司的Rich QoS方案为代表。
虽然,承载网采用MPLS显示路由技术为用户业务带宽申请创建或更新标记交换路径,业务流在转发时在这个标记交换路径中转发,可以实现承载网的业务流按照承载控制层指定的路径转发。但是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只能应用于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对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公众网络而言,这个方式扩展性差,对网络中间的路由器处理能力要求高,需要中间的路由器作升级或更换。这种方法明显带来了网络成本大大升高,实施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以降低网络成本和实施难度。
本发明包括步骤:
A、网络中的承载控制实体为用户业务在承载网络中指定路径,并通知承载网络中服务该用户业务起始端的边缘节点该路径在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LSP)的标签栈;
B、业务流起始端的边缘节点将所述标签栈压入发出的业务流数据包中形成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以及
C、承载网中的节点根据标签栈配置的标签转发该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所述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节点,业务流的路径标签减少一层。
根据上述方法:
所述承载网络是预先在基础网络上规划配置出来的业务承载逻辑网络,该网络由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连接组成。
所述中间转接点为网络资源管理区域内的部分核心路由器。
所述的标签采用全局标签或/和接口局部标签。
当处理使用全局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时,直接将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全局标签依次放入标签栈。
在承载网的转接节点预先设置标签交叉连接功能,使从接口进来的业务流多协议交换包可以按多协议标签交换标准转发过程转发到下一段指定的使用了接口局部标签或全局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可以通过设置标签交叉连接项来实现标签交叉连接功能。
承载控制实体在根据业务流路径确定使用的标签栈过程中,处理路径中采用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时,把标记交换路径起始端转接路由器在这个业务路径入口上配置的到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交叉连接项的标签号放入标签栈。
步骤C中,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节点,刚刚经过的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终结,业务流标签栈中表示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在该转接节点或在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弹出,转接节点根据指示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的栈顶标签继续转发。
本发明在承载控制层为用户业务流在承载网上指定路径后,通知边缘路由器该路径在业务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栈,在业务流起始端(边缘路由器位置),一次把承载控制层所指定的业务流标记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栈压入业务流包中;对中间的转接路由器而言,只需要支持静态配置的标记交换路径功能和普通的MPLS转发功能,业务流MPLS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路由器,刚刚经过的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终结,业务流标签栈中表示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在此转接节点(或在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弹出,转接节点根据指示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的栈顶标签继续转发。这样承载网的业务流就可以按照承载控制层指定的路径转发。
本发明所采用的MPLS多级标签栈方式对中间的网络设备而言,只需要支持MPLS基本转发功能,无需升级或更换,因而具有扩展性好,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网络投资以及实施难度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独立的控制层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2为采用MPLS显示路实现指定路径转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MPLS标记交换路径建立的业务承载逻辑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承载控制层在业务承载逻辑网中为业务流分配路由的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发明使用全局标签的多级标签栈转发的示意图;
图7为使用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在其他接口配置的标签交叉连接项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LSP使用局部标签时多级标签栈转发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使用局部标签及LSP倒数第二跳弹出的多级标签栈转发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业务承载网为采用MPLS技术建立标记交换路径组成的业务承载逻辑网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0所示流程图,网络中的承载控制实体为用户业务在业务承载逻辑网中指定路径,并通知相应业务承载逻辑网中服务该用户业务的边缘节点该路径在业务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LSP)的标签栈;业务流起始端的边缘节点将所述标签栈压入发出的业务流数据包中形成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业务承载逻辑网中的节点根据标签栈配置的标签转发该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所述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节点,业务流的路径标签减少一层。
业务承载逻辑网是在基础网络上使用MPLS技术建立标记交换路径而成,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对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划分出多个。承载控制层为用户业务流在该业务承载逻辑网上分配路径后,通知边缘路由器这个路径在这个业务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栈,在业务流起始端(边缘路由器位置),一次把承载控制层所指定的业务流标记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栈压入业务流数据包中;对中间的转接路由器而言,只需要支持静态配置的标记交换路径功能和普通的MPLS转发功能,业务流MPLS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路由器,刚刚经过的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终结,业务流标签栈中表示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在此转接节点或在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弹出,转接节点根据指示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的栈顶标签继续转发。这样承载网的业务流就可以按照承载控制层指定的路径转发。
参阅图3,业务承载逻辑网是为了满足实时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而在基础网络上规划配置出的一个逻辑上的业务承载网络,这个业务承载逻辑网络由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逻辑连接组成:其中边缘路由器E就是业务承载网的边缘节点,可以在每个IP网资源管理区域内选取的一些核心路由器RH作为中间转接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使用MPLS技术预先建立的标记交换路径LSP连接。如可以使用RSVP-TE或者CR-LSP等信令,结合MPLS流量工程,静态配置好标记交换路径,并预留好该标记交换路径设计的带宽及其他QoS属性。这些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及其标记交换路径连接就构成了业务流的逻辑承载网。配置一个相对静态的MPLS逻辑承载网简化了网络设计,有利于简化承载控制层分配资源的复杂度,有利于网络的稳定和维护方便性,并能与Internet业务流分开维护和设计。
在MPLS逻辑承载网上也可以运用层次化的标签交换路径技术,也就是说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间的标记交换路径连接除了可以经过一些路由器的物理链路,也可以经过一些低逻辑层次的标记交换路径。但是这些低逻辑层次的标记交换路径只是在承载网上作为一种隧道接口处理,并不出现在业务逻辑承载网上,承载控制层只需要处理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间的标记交换路径连接,无需处理比这些标记交换路径更低层次的标签交换路径。
承载控制层为用户的一个需要质量保证的业务申请预留好路径后,业务会话流进入边缘节点(边缘路由器),边缘节点让这个业务流进入业务逻辑承载网,从起点边缘节点发出,经过一些中间转接节点路由器后,到达终点的边缘节点路由器。这样一个业务会话流可以由其经过的标记交换路径唯一确定,而承载控制层负责在这张由边缘节点/转接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MPLS标记交换路径组成的逻辑网络上,为用户的业务申请选择端到端的业务流路径。
承载控制层为用户业务申请选择了承载路径后,通知承载网络的边缘路由器设备某个业务流的转发路径,采用MPLS技术的多级标签栈方式在承载网上实现业务流按照承载控制层所制定的路径方式传送。边缘路由器按照承载控制层命令把相应的业务流IP包打上对应路径的多级标签栈,在业务流起始端(边缘路由器位置),一次把承载控制层所指定的业务流标记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栈压入业务流包中;对中间的转接路由器而言,只需要支持静态配置的标记交换路径功能和普通的MPLS转发功能,完成预先配置的标签转发。业务流MPLS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路由器,刚刚经过的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终结,业务流标签栈中表示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在此转接节点或在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弹出,转接节点根据指示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的栈顶标签继续转发。转接的路由器是在业务承载网络中一些标记交换路径终止和起始的汇接点,可以只需要支持两级标签栈的处理能力。标签交叉连接功能会在逻辑承载网的转接节点上配置,以实现业务流从一段标记交换路径进入下一段标记交换路径的转发。
参阅图4,逻辑承载网络的两个边缘路由器E1和E2之间有一些核心路由器。有一个用户业务是从边缘路由器E1到E2的业务流。承载控制层为这个业务流分配的承载路径为:边缘路由器E1-LSPa->转接路由器RA-LSPb->转接路由器RB-LSPc->转接路由器RC-LSPd->边缘路由器E2。
如果在各个节点,这些标签交换路径(LSP)对应的标签都是全局标签,如:标签交换路径LSPa在边缘路由器E1的全局标签为La,标签交换路径LSPb在转接路由器RA的全局标签为Lb,标签交换路径LSPc在转接路由器RB的全局标签为Lc,标签交换路径LSPd在RC的全局标签为Ld,那么承载控制层确定按路径LSPa->LSPb->LSPc->LSPd转发的MPLS标签栈就是La/Lb/Lc/Ld,其中La是栈顶。
如果该路径经过的路由器没有配置倒数第二跳弹出功能,用户业务流在承载网上进行MPLS转发的标签情况参阅图5:首先,业务流包到达边缘路由器E1,边缘路由器E1按照层载控制层的命令,把这种业务流打上标签La/Lb/Lc/Ld,其中La为栈顶。边缘路由器E1把这个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a发出。标签交换路径LSPa中间会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仅仅根据最顶层的标签进行转发,可能对最顶层标签进行标签交换。
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a到达转接路由器RA,转接路由器RA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a终止于转接路由器RA,转接路由器RA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b转发。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转接路由器RA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b转发,且标签栈已减少一层;
同样,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b继续转发。标签交换路径LSPb中间会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仅仅根据最顶层的标签进行转发,可能对最顶层标签进行标签交换。路由器RB收到包后,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b终止于转接路由器RB,转接路由器RB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c转发。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转接路由器RB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c转发,且标签栈又减少一层;
到达路由器RC后,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c终止于RC,RC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d转发。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RC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d转发,且此时标签栈只剩下最后一层;
标签交换路径LSPd中间可能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可能进行标签交换。这样业务流会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d到达目的地边缘路由器E1。边缘路由器E2收到包后,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d终止于边缘路由器E2,将把标签弹出,恢复出了业务流的IP包。
当业务流路径中经过的一些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配置了倒数第二跳弹出时,标记交换路径终止的前一个路由器就把最上层的标签弹出了。参阅图6所示,标签交换路径LSPa、LSPb、LSPc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配置了倒数第二跳弹出。
如果路径中有些标记交换路径分配的标签是局限于路由器接口的,如图4的情况下:标签交换路径LSPb在转接路由器RA发出于某接口X2,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b,标签交换路径LSPc在转接路由器RB发出于某接口X3,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c,标签交换路径LSPd在RC发出于某接口X4,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d。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限定于接口,承载控制层不能简单地把各段标记交换路径的接口局部标签通知边缘路由器。
标签交叉连接功能会在逻辑承载网的转接节点上配置,以实现业务流从一段标记交换路径进入下一段标记交换路径的转发。下面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标签交叉连接功能的实现,根据各设备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由其他形式实现标签交叉连接功能。
有局部标签的转接路由器需要预先设置各个接口的输入标记映射表(ILM),具体方法如下:为每个使用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在其他各个可能的业务入接口的输入标记映射表(ILM)中增加一项(在这个入接口分配一个新标签,该标签的输入标记映射表指向的下一跳标记转发条目表(NHLFE)项就是使用其接口局部标签的那个标记交换路径表项)。我们称入接口的这个输入标记映射表项为标记交换路径标签交叉连接项,实现了从其他接口进来的MPLS包可以通过MPLS标准转发过程转发到下一段指定的使用了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
参阅图7,以一个转接路由器为例对标签交叉连接项设置作说明:这个转接路由器是标签交换路径LSPb的起始端,而标签交换路径LSPb在端口P2,使用的是端口局部标签Lb;在路由器的下一跳标记转发条目表NHLFE的第Np项存放的是标签交换路径LSPb的转发信息。为了使从接口P1进入的MPLS包能转接到标签交换路径LSPb中去,需要在接口P1的输入标记映射ILM表项中,增加分配一项,分配的标签为Lb1,指向的下一跳标记转发条目表项为Np(LSPb的转发信息);依次类推,为了使从接口Pm和Pn进入的MPLS包能转接到标签交换路径LSPb中去,需要分别在接口Pm和Pn的输入标记映射ILM表项中,增加分配一项,分配的标签分别为Lbm和Lbn,指向的下一跳标记转发条目表项均为Np(标签交换路径LSPb的转发信息)。
承载网需要预先为那些局部标签标记交换路径的起始端转接路由器配置好标签交叉连接项。这样承载控制层在顺着业务流路径确定转发标签栈的过程中,处理使用局部标签的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将把标记交换路径起始端转接路由器在这个业务路径入接口上配置的到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交叉连接项的标签号依次放入标签栈的底部。处理使用全局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时,可直接将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全局标签依次放入标签栈的底部。
在边缘路由器E1到E2之间的业务流路径经过的标签交换路径LSP分配的标签是局部标签情况下:标签交换路径LSPb在转接路由器RA发出于某接口X2,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b,标签交换路径LSPc在转接路由器RB发出于某接口X3,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c,标签交换路径LSPd在RC发出于某接口X4,其接口标签分配为Ld。
承载网预先为这些使用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配置交叉连接项:转接路由器RA为标签交换路径LSPa入接口分配的到标签交换路径LSPb的交叉连接项的接口标签为Lb1,转接路由器RB为标签交换路径LSPb入接口分配的到标签交换路径LSPc的交叉连接项的接口标签为Lc1,转接路由器RC为标签交换路径LSPc入接口分配的到标签交换路径LSPd的交叉连接项的接口标签为Ld1。
承载控制层依据标签栈计算原则,用户业务流按路径LSPa->LSPb->LSPc->LSPd转发的MPLS标签栈就是La/Lb1/Lc1/Ld1,其中La是栈顶。这样,在使用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存在时,如果网络没有配置倒数第二跳弹出功能,图4所示的用户业务流在承载网上进行MPLS转发的标签情况参阅图8:首先,业务流包到达边缘路由器E1,边缘路由器E1按照层载控制层的命令,把这种业务流打上标签La/Lb1/Lc1/Ld1,其中La为栈顶,边缘路由器E1把这个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a发出。标签交换路径LSPa中间会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仅仅根据最顶层的标签进行转发,可能对最顶层标签进行标签交换。
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a到达转接路由器RA,转接路由器RA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a终止于转接路由器RA,转接路由器RA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b1转发。由于标签Lb1是一个为标签交换路径LSPb在该入接口上配置的标签交叉连接项,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转接路由器RA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b转发,且顶部标签变为标签Lb,并已减少一层;
同样,业务流的MPLS包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b继续转发。标签交换路径LSPb中间会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仅仅根据最顶层的标签进行转发,可能对最顶层标签进行标签交换。路由器RB收到包后,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b终止于转接路由器RB,转接路由器RB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c1转发。同样,由于标签Lc1是一个为标签交换路径LSPc在该入接口上配置的标签交叉连接项,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路由器RB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c转发,且顶部标签变为Lc,且标签栈又减少一层;
到达路由器RC后,在作最顶层标签处理时,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c终止于路由器RC,路由器RC将把最上层标签弹出,根据第二层标签Ld1转发。这样,业务流MPLS包在路由器RC又将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d转发,且此时标签栈只剩下最后一层;
标签交换路径LSPd中间可能经过一些路由器,这些路由器可能进行标签交换。这样业务流会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d到达目的地边缘路由器E2。边缘路由器E2收到包后,由于标签交换路径LSPd终止于边缘路由器E2,将把标签弹出,恢复出了业务流的IP包。
以上是网络没有配置倒数第二跳弹出功能时的转发过程。标签交换路径使用倒数第二跳弹出的转发过程如图9所示,就是中间每段标签交换路径LSP终止的前一个路由器就把最上层的标签弹出了。在实际逻辑承载网络中,可能有一些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是接口局部标签,有一些标记交换路径是路由器的全局标签,对于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需要为他们在它的起始端转接路由器上的各个可能的入接口上配置相应的标签交叉连接项。承载控制层在选路后,需要为路径中所经过的使用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根据路径信息选择转接路由器入接口标签交叉连接项所指定的标签。
为方便维护,逻辑承载网的标记交换路径应尽量使用全局标签。同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推荐不使用倒数第二跳弹出。
本发明的业务承载网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承载逻辑网络,例如在NEC公司的Rich QoS方案中的承载网络中也可以使用。
Claims (8)
1、一种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网络中的承载控制实体为用户业务在承载网络中指定路径,并通知承载网络中服务该用户业务起始端的边缘节点该路径在承载网络中所经过的所有标记交换路径(LSP)的标签栈;
B、业务流起始端的边缘节点将所述标签栈压入发出的业务流数据包中形成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以及
C、承载网络中的节点根据标签栈配置的标签转发该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所述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节点,业务流的路径标签减少一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网络是预先在基础网络上规划配置出来的业务承载逻辑网络,该网络由边缘节点、中间转接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连接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接点为网络资源管理区域内的部分核心路由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签采用全局标签或/和接口局部标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控制实体在根据业务流路径确定使用的标签栈过程中,处理使用全局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时,直接将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全局标签依次放入标签栈。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载网络的转接节点预先设置标签交叉连接功能,使从接口进来的业务流多协议交换包可以按多协议标签交换标准转发过程转发到下一段指定的使用了接口局部标签或全局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控制实体在根据业务流路径确定使用的标签栈过程中,处理路径中采用接口局部标签的标记交换路径(LSP)时,把标记交换路径起始端转接路由器在这个业务路径入口上配置的到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交叉连接项的标签号放入标签栈,该标签交叉连接项是实现标签交叉连接功能的控制表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业务流多协议标签交换包每经过一个转接节点,刚刚经过的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终结,业务流标签栈中表示该标记交换路径的标签在该转接节点或在该标记交换路径的倒数第二跳路由器弹出,转接节点根据指示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的栈顶标签继续转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04066 CN1283071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04066 CN1283071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23819A CN1523819A (zh) | 2004-08-25 |
CN1283071C true CN1283071C (zh) | 2006-11-01 |
Family
ID=3428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04066 Expired - Lifetime CN1283071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83071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19333B2 (en) | 2014-09-05 | 2019-09-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label st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mpressing label stack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0077C (zh) * | 2004-09-15 | 2009-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网络中路由转发的方法 |
CN100365992C (zh) * | 2005-01-19 | 200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信设备间资源一致性的管理方法 |
CN101990247B (zh) * | 2009-08-07 | 2013-08-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5450528B (zh) * | 2014-08-29 | 2018-06-08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对数据包进行路由转发的方法和对应的设备 |
CN112367251A (zh) * | 2016-03-29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信息库表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及网络设备 |
EP3432613B1 (en) | 2016-06-29 | 2022-04-2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device |
CN107872388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9922011B (zh) * | 2017-12-13 | 2020-1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9962850B (zh) * | 2017-12-14 | 2021-10-2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分段路由的方法和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039919B (zh) * | 2018-10-11 | 2021-09-21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转发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03
- 2003-02-20 CN CN 03104066 patent/CN128307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19333B2 (en) | 2014-09-05 | 2019-09-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label st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mpressing label stac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23819A (zh) | 2004-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76292B2 (ja) | リアルタイムサービスデータ伝送路の選択方法 | |
CN1283079C (zh) | Ip网络业务质量保证方法及系统 | |
US7184434B2 (en) |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supporting multiple classes of service in a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network, methods and MPLS network using thereof | |
US6785737B2 (en) |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 |
TW588524B (en) | System and method to apply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in GPRS | |
US902561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in a broadband network | |
CN1691605A (zh) | 用于管理网络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283071C (zh) | 网络中指定路由的方法 | |
CN1705292A (zh) |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 |
CN108924054A (zh) | 一种多优先级的跨域资源预约集成服务保障方法 | |
CN103765834B (zh) | 用于最小化数据网络中的抢占的软抢占的方法及装置 | |
EP1753176A1 (en) | A method for realizing route transmitting in the network | |
CN1750504A (zh) | 一种在网络中路由转发的方法 | |
WO2007069256A2 (en) | Resource sharing among network tunnels | |
EP1838039B1 (en) | An implementing method of multiple service flows resource application | |
CN1905517A (zh) | 在ngn网络中为媒体流选择转发路径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283066C (zh) | 一种标签展开的多级标签转发方法 | |
CN1901497A (zh) | 建立交换路径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 |
CN1756186A (zh) | 一种资源管理的实现方法 | |
CN100433699C (zh) | 一种根据签约业务级别分配服务质量资源的方法 | |
CN100589401C (zh) | 一种在承载网资源管理器上配置路由路径的方法 | |
CN100391154C (zh) | 一种资源管理器中路由的选路方法 | |
CN1791050A (zh) | 一种保证异种网络互通时服务质量的方法 | |
CN100382540C (zh) | 一种实现业务连接资源管理的方法 | |
CN100508521C (zh) | 绑定工作标签交换路径和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