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6336C - 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和快速书写机 - Google Patents
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和快速书写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6336C CN1276336C CNB01813064XA CN01813064A CN1276336C CN 1276336 C CN1276336 C CN 1276336C CN B01813064X A CNB01813064X A CN B01813064XA CN 01813064 A CN01813064 A CN 01813064A CN 1276336 C CN1276336 C CN 127633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
- key
- input
- vowel
- conson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6—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selection techniques to select from displayed i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借助笔和触摸屏用特殊菜单选择进行文本输入的快速书写系统和快速书写机。这种类型的文本输入适合用于台式、膝上型、掌上型、移动电话(SMS和WAP)、钟表和其它电子设备。与QWERTY-键盘相比,它以练习简便获得书写效率很高。在监视器上显示字母表上所有的辅音键区以及一个位置和功能都特别的元音键。通过象选择键或象使得按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移动的笔移动、以及通过组合这些笔移动,使得书写过程的确定所述方法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实现。所述的快速书写机以一种小的和在人类工程学上优选排列的输入区见长,由此一次性地把手放上便可以够得着全部的键以进行文本输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笔和触摸屏利用菜单选择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快速书写机。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微小型化不断取得巨大进步,使得能产生许多新的移动的用途譬如SMS(短信息系统)和WAP(无线应用协议)。但是,伴随着这种发展带来的优点,却也出现了缺点象人类工程学的不足和屏幕小不易看清。最大的问题还是文本的输入。
口头语音识别比手写体识别已经有更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如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合、大型办公场所都宁可使用无声形式的文本输入而不使用口头形式的文本输入,以保护个人隐私和秘密。
已知文本输入的工具是键盘、先前用的都是QWERTY键盘。所述的键盘的做法是针对用手指操作的。因此,如果有可能用10个手指系统书写,则该键盘只能缩小到约24×8厘米。也有一种设备具有相当小的QWERTY键盘,尽管在该键盘上不能用10个手指系统进行书写。这却是没有什么意义,因为采用一个手指系统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清楚的键盘布局方案,采用此方案用手指操作前途暗淡。
尽管长期以来已证明具有有效的、操作简单的键盘布局方案,但是QWERTY键盘已经成为标准化(M.Helander出版的人机交互手册,Elsevier撰写(1988)475-479页)。
作为移动电话(SMS)的辅助装置,提供了一种大小和体积象移动电话本身那样相同的微小型QWERTY键盘。对于带触摸屏的掌上型计算机的应用具有通常大小的辅助键盘(该产品可折叠)。这种键盘约为掌上型计算机本身的4倍大。在此例中所述的措施背离了小型化的想法,并且指出了采用新文本输入方法对新机型的要求。
在移动电话的键盘上还附加用3个字母占用键。通过多次、简短连续地按动一个键可输入3个字母中的一个。这是一种相当节省位置但文本输入却不顺手和慢的形式。令人鼓舞的SMS书写机对完善数据输入的这种形式作了惊人的准备工作。
同样类型的、改进的机器(芬兰Salo,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要求只一次轻触键就行,尽管还要多次占用该键。虽然如此,机器还是要利用已存入的字典来识别指的是哪个字。如果输入的字不包含在字典中,并且机器识别多个可能的字,则书写人可在菜单中选择所指出的字,这将脱离原来的书写过程,甚至在菜单上没有所搜索的字时就中断这个过程。
为改进文本输入,一个措施是使用了所谓的触摸屏监视器,因为采用这种触摸屏监视器用作为输入和监视器表面,由此最佳地使用了紧缺的空间位置。据此,有触摸屏监视器而无键盘的机器是新颖的选择方案。
现有一些这样的机器,它们有键盘(通常为QWERTY),在此键盘上用笔轻触操作表面。确切地说它完全象已经叙述过的掌上型计算机应用(PSION计算机PLC)那样用键盘操作。即便针对笔的使用(一个手指系统)而使键盘实现最佳化,但必须为每个字母指示一个“键”,这附加需要空间位置,并且每个字母都需单个地进行触发,这将导致用笔做多次动作,出错性升高。
几种触摸屏机器提供了手写识别,但可惜操作性不佳。有一些机器试图辨认全部字,另外一些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用手写体输入。字母可用一种特殊的‘Graffiti’字母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LosAltos,U.S.Robotics,Palm计算机分部)输入。手写体常易被机器解释错误,导致用户放弃原来的书写过程。这种机器的另一个问题是编程耗费大,需要存储空间和计算容量,其结果导致延迟显示这种输入的文本。在通常使用时,还可能要改变人的手写体。
在纸上写时,需要一个垫,对此,手移动在有限空间位置上难以发挥作用。使用标准的手写体(长体)需用手做多次动作,这就是为什么用速写体譬如按照Stolze/Schery(Alge/Reber/Zürcher,德国速记教科书,1994版本105页)的速记快速书写的原因。当然,对此必须学习新符号、字词的速记常用的简略记号和缩写的拼写错误。为了能读速记,同样学习起来也很吃力。
按照US6008799文献公开发表了一种采用触摸屏的文本输入系统。在此系统上,作为键,显示所有字母和常用的字词需要92个键。这些键按字母顺序排列,业已证实这系最常见的排列(M.Helander出版的人机交互手册,Elsevier撰写(1988)479页)。附带也给出了字典列表。在监视器上占用约12×20厘米,这将敏感地限制在台式或膝上型范围的应用。也可对这些键附加地用所谓的“闪动”或划线方向输入元音。缺点是只规定了4种闪动(向左、右、上、下),这就是为什么字母’U’不能用一种闪动输入的原因。以此不可能形成工整的系统体系。由于这许多键使得不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排列,因此也很难记住。用户必须用笔划出一段长距离,来按动正确的键,这要花费很多时间。随情况还必须进行滚动的字典窗口要求额外的注意力,并脱离原来的书写过程。目前尚未设定将闪动连起来或串联起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在避免出现所提到的缺点的情况下提供一个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
另一个任务是说明实施这种方法所采用的通过笔和触摸屏用菜单选择的快速书写机,这也很适合移动应用。
通过权以下所述的方法和快速书写机来解决这个任务。
根据本发明的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其中,用笔在输入区的触屏上和在含在其中的、具有辅音键和单个元音键的键区上进行输入;通过数据处理工具产生字母或字母序列、音节、字、特殊符号的输入或执行功能;在输入时
-a)笔至少一次落在预选键上并且重新从该键上抬起,或
-b)笔落在预选的键上,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的一条挥动笔,然后重又抬起,或
-c)笔落在预选的键上,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的一条挥动笔,然后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的一条再挥动笔,接着重又抬起,重复或组合步骤a)、b)和c),以此用少量的笔移动构成快速书写系统。
本发明的快速书写机的用途尤其适用于在移动设备上譬如膝上型、掌上型等等的文本输入,用于钟表上的文本输入,用于移动电话上的文本输入,或用于固定机、特别是台式机上的文本输入。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实现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快速书写机,包括一个笔、一个具有输入平面的触摸屏、一个输入区、一个文本区和一个键区,其中,触摸屏通过第一条线路与计算机单元相连,并且通过第二线路与监视器连接;在输入平面有一个按其大小变化的输入区和一个可变的文本区;在输入区中配有一个具有单个元音键和多个辅音键的键区;提供一支笔用于输入;并在具有存储器的计算机单元中设置有输入模块和处理模块以及设有软件用于输入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说明该方法和与此方法有关的快速书写机。图中:
图1为快速书写机的简要框图结构
图2为表示德文辅音字母常见分配的输入区
图3为表示英文辅音字母常见分配的输入区
图4为分配的元音键的划线方向
图5A-5N为具有不同字例的键区
图6A-6D为输入英语的顺序
图7为具有双标记和第一类快捷方式的表格
图8为具有双标记快捷方式的表格
图9为数字输入表格
图10A-10B从元音键起具有菜单窗口的表格
图11A-11B从Z键起具有菜单窗口的表格
图12为从W键起具有菜单窗口的表格
图13为输入模块流程图
图14为处理模块总流程图
图15-21为处理模块其它流程图
图22为笔的实施例
图23A为“掌上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3B为具有可移开盖的“掌上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23C为具有斜合页的“掌上型”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24为“钟表”式的实施例
图25A为“膝上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5B为“膝上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定义了如下概念:
1、利用基本字符作为第一组笔移动的
基本移动:
标记:在同一地点落笔或抬起笔。
笔画:落笔,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作简单的或组合的笔动作(不停顿地),并抬起笔。
第一类快捷方式:在一个键落笔,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个方向上笔移动并且抬起笔。
第二类快捷方式:在一个键落笔,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个方向上笔移动,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笔移动,并且抬起笔。
双标记:在同一个键落笔、抬起笔和落笔(在短时间内)并且抬起笔,或者
在同一个键落笔、抬起笔和落笔(在短时间内),作任何一个笔移动并且抬起笔。
2、利用组合字符作为第二组笔移动的
双标记快捷方式:这种方式总是在元音区或在具有双标记的元音键上启动;然后,总是可选择出任一键,即:
-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在任一键上的双标记,或
-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在任一键上的标记,或
-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在任一键上的笔画。
3、9窗口: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窗口。字、字母、字母序列或字符位于中心;其它8个环绕排列。
4、8窗口: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窗口;这作为选择结果在9窗口显示。字、字母、字母序列或字符位于中心;其它7个环绕排列。
5、3窗口: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窗口。字、字母、字母序列或字符位于中心;其它2个排列其上。排列其上的窗口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右-上和上,右-上和左-上,上和左-上)。
6、4窗口: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窗口。字、字母、字母序列或字符位于中心;其它3个排列其上。
7、5窗口: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窗口。字、字母、字母序列或字符位于中心;3个排列其上,1个有一半掩藏在中心内。
图1给出了快速书写机100的简要框图结构。在机壳中(未画出)装有一个输入平面10、一个监视器11、一个计算机单元12、一个存储器13和线路14、15。
输入平面10位于监视器11上,是透明的并具有一个触摸敏感的表面,在该表面上有一个输入区16和一个文本区17。它们一起构成了已知类型的触摸屏。
输入区16和文本区17是可移动的,并且其大小按照已知的通常的窗口技术在触摸屏上设置是可变化的。位于输入区左边的文本区优选供惯于用右手的人实施。输入平面10通过线路14与计算机单元12连接,该计算机单元12在其一侧以已知的方式与存储器13连接。
另一方面,计算机单元12通过线路15与监视器11(譬如LCD显示器)连接,通过监视器11可显示文本区17的图象结构的所有信息。
输入模块18位于计算机单元12中,该模块通过另一个线路19与处理模块20连接。内部代码通过线路19到达处理模块。
输入区16是可调用的并且其大小是可变的。按其大小同样可变的键区21也位于其中,该键区21被分成单个键、辅音键22、元音键25。用手挥动的笔23选出键22、25中的一个,这时触发输入,于是譬如就选出一个字符。
此外,用笔在输入平面10上使笔朝8个选出的或标出的划线方向1,2...,8移动,以后再详述其功能。
通过线路14,将笔-触摸屏的接触位置的x/y坐标传到计算机单元12。线路14、15以及19也可构成为双向线路。
所产生的字符显示在文本区17上,或当不存在文本区时,直接在计算机单元12中进行处理,并且在存储器4中存储。当紧张的空间位置情况不允许时,譬如将快速书写机集成在一块钟表上时(以后再叙述实施例),则无文本区17。
笔22具有一个圆形尖头,不允许进行通常所说的书写。它用来选择键或在触摸屏上选择区和执行笔移动。
属于计算机单元12的软件必须能用于借助笔在键区进行输入的全部处理工作。
图2示出了一个带键区的输入区,该键区具有德语辅音可能出现的频度分配的一种。
输入区16分布在通常为6×7方形的单元内,其中4×5个单元定为键区21,其中键区这样置于中心,以致于在键区的边上具有空出的单元行或者是空出的单元列。
键区21细分成键或T(I,K),其中用I表示键区的行,用K表示键区的列。键T(3,3)是所谓的元音键25,其功能以后叙述。其余的键T(1,1)至T(5,4)分配给辅音,即常出现的辅音放在中间,较少出现的或稀少出现的辅音主要放在外围。这样,譬如稀少出现的辅音W和Q键占用键T(1,1)和T(5,4)。所示的配置是许多考虑辅音出现的频度分配的一个可能配置。这种配置是按语言专设的。
设定将输入区细分成6×7方形的单元用于在给出x/y坐标时对键的分配。除了键区6以外,有特殊键区24,该区具有特殊字符键譬如标点符号等等。
图3示出了英语辅音的一种可能出现的频度分配的键区21。
另一方面,可看出键T(3,3)作为元音键25,该元音键由19个辅音键22围绕。辅音配置再次满足象图2所示的相同的条件,也即通往最常出现的辅音的路径最短。
图4给出了8条划线方向,从20个键的一个出发,将这些键分配给元音A、E、I、O、U和分配给3个特别标出的划线方向。当不停顿地在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之后执行时,“向上”的划线方向便被规定用于变元音和j。如果在20个键的一个上落笔后立即执行,则可实现所谓的“扩展”;r成为“rück”,s成为“schaft”,t成为“tum”。当不停顿地在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之后执行时,“向右-上”的划线方向规定用于双元音。如果在20个键的一个上落笔后立即执行该划线方向,则可实现“扩展”;b成为’bei’,c成为’chen’,d成为’dt’。如果不停顿地在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之后执行,或在20个键的一个上落笔立即执行划线方向,则划线方向“向左-上”规定用于大写(也可参见图7)。如果作为最后一个笔画或在元音键上落笔后立即执行划线方向“向左-上”,则产生空格。这些划线方向规定用于笔移动(2-8毫米),这在以后叙述。
此外,根据第一次选出的操作提示以其基本特征来说明所述的快速书写系统:
-在辅音键上开始的划线影响这些辅音或给它附加上元音。
-如果在元音键上落笔,则可写元音。
-必须用一条划线“向左-上”结束一个字(空格)。
-在行合并时,重要地只是在哪个键开始。交叉的键于此无关。
-标记(·)表示单个地和无变化地写选出的辅音。
-用一条划线从“向左-上”开始的字应大写。
用“标记”和“笔画”(这两个属于“基本移动”)可产生字母或字母序列,也即音节,象根据以下所述的简单的实施例那样: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并且重又抬起,则在文本区出现轻触或选出的辅音。由此通过验证在文本区上的输入就可得到所做输入的签收。但是,这个签收不是必须的。主要是在规定用于此的计算机单元内处理和存储该输入。
如果笔落在元音键上,执行对元音A,...,U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的笔移动,并且重又抬起,则产生轻触或所选的元音的输入。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执行对元音A,...,U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的笔移动并且重又抬起,则产生轻触的辅音,接着产生相应的元音。
然后,紧接于一个空格,可如下这样写字“so”:笔落在s上,笔“向左-下”写“o”,笔“向左-上”敲(空格)和笔重新抬起(图5A)。
这样,接着一个空格可这样写字“da”:笔落在d上,笔“向右”写“a”,笔“向左-上”敲(空格)和笔重新抬起(图5B)。
这样写字“kamen”:
笔落在K上,笔“向右”写(a),并且重新抬起;
笔落在M上,笔“向右-上”写(e),并且重新抬起;
笔落在N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新抬起。
图5C示出了笔移动写字“kamen”的划线方向的键区。除了针对字的一部分“ka”的笔移动“向右”的第一条划线方向和针对字的一部分“me”的笔移动“向右-下”的第二条划线方向外,很明显第三条划线方向为笔移动“向左-上”,字结束后打空格。
这样写字“alt”: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右”写(a),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L上,并又重新抬起(轻触);
笔落在T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D)。
这样写字“einen”: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右-下”写(e),笔“向下”写(i)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N上,笔“向右-下”写(ne)并又重新抬起;
笔落在N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E)。
这样写字“Hand”:
笔落在H上,笔“向左-上”写(大写),笔“向右”写(a),并又重新抬起;
笔落在N上,并又重新抬起(轻触);
笔落在D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F)。
这样写字“Auto”: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左-上”写(大写),笔“向右”写(a),笔“向左”写(U),并重新抬起;
笔落在T上,笔“向左-下”写(o),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G)。
如果笔落在一个键上,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个方向上执行笔移动并重又抬起,则产生“第一类快捷方式”,其数目为20×3。大写体的“NACH OBEN(向上)”在这里表示“向右-上”、“向上”和“向左-上”。
如果笔落在一个键上,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个方向上执行笔移动,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笔移动,并重又抬起,则产生“第二类快捷方式”,其数目为20×3×7。
基本上8条划线方向是可行的。如果现在将划线方向串连起来或构成一个整体,则一条划线方向取消,因为由于不同的原因,如后面将说明的那样,没规定双倍长的划线方向。
如果笔落在一个键上,抬起和在短时间内(典型的约0.3秒)第二次落在同一个键上,重又抬起,则产生“双标记”。
图7示出了一个具有双标记和快捷方式的表格。在标题部分所示的列标有“键”、“双标记”和3条划线方向。属于该表格所有的笔移动都从辅音键或元音键开始实施。
表格中的空白或空位供个人专用的分配使用,并且可填充最常见个人专用的字。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并且在这个键上执行双标记,重又抬起,则通常产生相应的双辅音、一个特殊字符或按照右数第四列的一个字(图7)。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笔“向左-上”移,重新抬起,则产生按照从右数第三列所选出的辅音为大写字母(图7)。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笔“向上”移,重新抬起,则产生按照从右数第二列字母序列(图7)。
如果笔落在辅音键上,笔“向右-上”移,重新抬起,则产生按照从右数第一列的字母序列(图7)。
如果笔落在元音键上,以3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移动,重新抬起,则执行如“空格”、“退格”或“删除”功能。
如果笔落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划影线区),则启动“双标记快捷方式”功能;接着在任何一个键上执行一个标记、双标记或按划线方向的笔移动。
如果在X键上执行双标记(划影线区),则给出具有EXIT键(退出)键、数字键和4个选择区的菜单窗口以帮助学习。在此并未迫于规定X键的选择。主要是指稀少使用的键,这无疑适用于X键。
下面说明快速书写机的几个继续进行的操作提示:
-在辅音键上的双标记(··)表示变双辅音或扩展这个辅音;从b变成bb,从c变成ch,从k变成ck。
-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表示打开具有字词表的菜单窗口。向上划动的所有划线方向通常要打开确定的菜单窗口。
由此譬如可如下写出字“verwandtschaftlich”:
笔落在V上,笔“向上”写(ver)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W上,笔“向右”写(a)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N上,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D上,笔“向右-上”写(dt),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S上,笔“向上”写“(schaft),笔重又抬起;
笔落在L上,笔“向上”写(lich),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H)。
这样来写字“knnen”:
笔落在k上,笔“向左-下”写,笔“向上”写(),并且重又抬起;
笔两次落在N上(nn),笔“向右-下”写(e),重又抬起;
笔落在N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J)。
这样写字“jeder”: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下”写,笔“向上”写“(j),笔“向右-下”写(e),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D上,笔“向右-下”写(e),重又抬起;
笔落在R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K)。
这样写字“DIY”:
笔落在D上,笔“向左-上”写(D),重又抬起;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左-上”写,笔“向下”写(I),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元音键上,笔“向左-上”写,笔“向下”写,笔“向右-上”写(Y),笔“向左-下”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L)。
这样写字“gegen”:(也可参见图7)
笔落在G上,笔“向右-上”写(gegen),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M);
这样写字“gegenüber”
笔落在G上,笔“向右-上”写(gegen),笔“向左”写,笔“向上”写(ü),并且重又抬起;
笔落在B上,笔“向右-下”写(be),重又抬起;
笔落在R上,笔“向左-上”写(空格),并且重又抬起(图5N)。
图6A-6D示出输入英语的连贯的次序。由此可说明句子“he iswalking”是如何出现在文本区的。
图6A示出了作为监视器或输入平面的一部分,有输入区16和靠其旁边的文本区17。在输入区内排列在元音键周围的辅音符合其在英语使用中常见的顺序排列。
图6B示出了用笔在键H开始输入,笔移动“向右-下”、笔移动“向左-上”和抬起笔,然后,产生字“he”,接着打空格,并显示在文本区上。
图6C示出了用笔在元音键开始的其它的输入,笔移动“向下”和抬起笔,此后笔落在s键上,笔移动“向左-上”,然后产生字“is”,并显示在文本区上。
图6D示出了用笔在W键上开始的其它输入,笔移动“向右”和抬起笔,此后轻触L键,将笔落在K键上,笔移动“向下”,抬起笔,此后轻触N键,再将笔落在G键上,笔移动“向左-上”,抬起笔,其中产生字“walking”,并显示在文本区上。
图8示出了具有双标记快捷方式的表格。在标题栏上所示的列标有“键”、“双标记”、“标记”和8条划线方向。属于该表的所有笔移动都是从具有双标记的元音键开始的;其后跟着
-在任何一个键上的双标记,或
-在任何一个键上的标记,或
-在任何一个键上的笔画。
表格中的空白或空位供个人专用的分配使用,并且可填充最常见个人专用的字。
如果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并且此后在任何一个键上执行双标记,则按照右数第十列会产生许多字(图8)。
因此,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接着在键Z上执行双标记,产生字“Zürich”。
如果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并且此后在任何一个键上执行标记,则按照右数第九列产生许多字(图8)。
因此,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接着在键K执行标记,产生字“kein”。
如果在元音键上执行双标记,并且此后执行笔画,则按照右数第1至8列产生许多字(图8)。
因此,从键B开始执行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接着笔移动“向下”,产生字“bisher”。
或者,从元音键开始执行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接着笔移动“向右”,产生字“andere”。
总之,由此有具备“双标记快捷方式”功能的20×10个字供使用。
图9示出了具有笔移动和其分配给数字0-9的表格。当在数字键上执行标记时,则产生数字“0”。当执行划线方向“向右”时,则产生数字“1”。以此类推产生数字2-8。当在数字键上执行双标记时,则产生数字“9”。
图10A示出了属于元音键的9个菜单窗口。它们只是单个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只要用户不清楚8条划线方向和其组合的不同的意义,这些菜单窗口就可用做为帮助提示和学习程序。所示出的菜单窗口表示帮助提示的最大变型方案。
9窗口位于中央,8个与该窗口有关的8窗口环绕排列。9窗口的外围包括8个加双边框的键。这8个8窗口的每个窗口都在中心有一个加双边的键。
如果笔落在元音键上,在此所示的9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元音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这个9窗口的中心有”进入(ENTER)”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在这个菜单窗口可进行选择。如果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右-上”(选择加双边框的“删除”键),则在中心就出现具有加双边框的“删除”键的8窗口。它以所显示的“删除”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当抬起笔,不继续写时,则选择和执行“删除”。若不抬起笔,而是譬如“向左”写(选择“und”键),则产生字“und”,接着打空格。
图10B示出了属于元音键的4个菜单窗口。它们只是单个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只要用户不清楚8条划线方向和其组合的全部意义,这些菜单窗口就可用做为帮助提示和学习程序。所示出的菜单窗口用来作为帮助提示的中等变型方案;用户应熟悉5个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
有一个5窗口位于中心,3个与此有关的8窗口排列其上。半个被盖住的划影线的键象征性地表示通往双标记快捷方式的入口,该快捷方式通过元音键上的双标记和在任何一个键上的笔移动实现。5窗口的上方部分包括3个加双边框的键。所述的3个8窗口的每一个都在中心有一个加双边框的键。
当笔落在元音键上时,在此所示的5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元音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该5窗口的中心有”进入”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条,或通过双标记在这个菜单窗口中可进行选择。如果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右-上”(选择加双边框的“删除”键),则在中心就出现具有加双边框的“删除”键的8窗口。它以所显示的“删除”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当抬起笔,不继续写时,则选择和执行“删除”。若不抬起笔,而是譬如“向左”写(选择“und”键),则产生字“und”。
图11A示出了属于Z键的5菜单窗口。它们只是单个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只要用户不清楚8条划线方向和其组合的所有的意义,这些窗口就可用做为帮助提示和学习程序。所示出的菜单窗口表示帮助提示的中等变型方案。用户要熟悉5个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
有一个5窗口位于中心,3个与此相关的8窗口排列其上,1个9窗口位于其右边。5窗口包括4个加双边框的键。第4个有半个被掩盖住的加双边框的键也可删除,因为该键在短时间内在双标记的两个标记之间几乎不是清楚可读的。3个8窗口的每个窗口和9窗口都在中心有一个加双边框的键。
如果笔落在Z键上,在此所示的5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Z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该5窗口的中心有“Z”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条,或通过双标记在这个菜单窗口中可进行选择。如果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上”(选择加双边框的“zer”键),则在中心就出现具有加双边框的“zer”键的8窗口。它以所显示的“zer”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当抬起笔,不继续写时,则选择和产生“zer”。若不抬起笔,而是譬如“向右-上”写(选择“zunchst”键),则产生字“zunchst”。
图11B示出了属于Z键的5菜单窗口。它们只是单个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只要用户不清楚8条划线方向和其组合的所有的意义,这些窗口就可用做为帮助提示和学习程序。所示出的菜单窗口表示帮助提示的小型变型方案:用户应熟悉8条划线方向的基本意义。
有一个5窗口位于中心,3个与此有关的8窗口排列其上,1个窗口位于其右边。5窗口包括4个加双边框的键。4个菜单窗口的每一个都在中心有一个加双边框的键。这就出现了2个3窗口、1个4窗口、1个8窗口。
如果在Z键上譬如执行双标记,在此所示的4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Z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该4窗口的中心有“tz”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3条划线方向“向上”中的一条来作出选择。如果笔在按下双标记后不抬起而是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上”(空键),则产生一个目前还未确定的字。
字母(组合)“tz”、“Z”、“zw”通常后面跟元音。因此,在相应的菜单窗口就无产生元音的划线方向供使用,以产生字。所述划线方向已被占用以产生组合字母譬如“tze”、“tzi”、“zwa”、“zwi”。字母组合“zer”大多数后面跟一个辅音。因此,在此就有7条划线方向供使用以产生字。
图12示出了属于W键的5菜单窗口。它们只是单个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只要用户不清楚8条划线方向和其组合的所有的意义,这些窗口就可用做为帮助提示和学习程序。所示出的菜单窗口表示帮助提示的小型变型方案。用户应熟悉8条划线方向的基本意义。
有一个5窗口位于中心,3个与此相关菜单窗口排列其上,1个窗口位于其右边。5窗口包括4个加双边框的键。4个菜单窗口的每一个都在中心有一个加双边框的键。这就出现了1个3窗口、2个8窗口、1个9窗口。
如果笔落在W键上,在此所示的5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W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该5窗口的中心有“W”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3条划线方向“向上”中的一条,或通过双标记,在这个菜单窗口中可作出选择。如果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左-上”(选择加双边框的W键),则在中心就出现具有加双边框的“W”键的3窗口。它以所显示的“W”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当抬起笔,不继续写时,则选择“W”。若不抬起笔,而是譬如“向右-上”写(选择“Wochen”键),则产生字“Wochen”。如果在W键上譬如执行双标记,在此所示的9窗口便显示在监视器上。它以W键为中心盖住了键区(部分地)。在该4窗口的中心有“wurde”键。当笔抬起不写时,选择该键。通过用笔写8条划线方向中的一条,可作出选择。如果笔执行双标记后不抬起而是譬如执行划线方向“向左-上”(空键),则产生一个目前还未确定的字。
下面根据流程图进一步说明该方法。
图13是一个输入模块流程图。在该输入模块中,测定所选的键和从此出发的笔移动(标记、双标记和笔画)。通过程序环可达到笔自由移动并测定相应的元音和功能以及将其串联起来。
在该输入模块中,主要分析笔移动和翻译成标准化的内部代码。该代码的各个字符是一位的。数字0-9规定用于笔移动象标记、划线方向和双标记。在相应的键上表示的辅音规定分别用于所选窗口。规定字母“A”用于元音键。
内部码由30个控制字符组成。测出的每个控制字符立即发送到处理模块,在那里在程序运行中被读入相应的位置。处理模块保证正确地解释单个和组合的代码字符并且产生相应的字母或相应的字母组合。下面例子给出了如何将输入的文本翻译成内部代码:
Das bekannteste Mittel zur Texteingabe ist eine Tastatur
D61S6B2K1NNT826M63TT2L6Z5R6T62XT23NG1B26A3T86A23N26T61T81T5R6
代码由输入模块发送到处理模块并在那里重新翻译成原文本。
这个程序段以笔落下(步骤1301)开始,通过此在输入平面上产生接触位置的x/y坐标,以此在步骤1302确定键,并且将测定的结果也即1个一位的控制字符(字母)作为信息发送到处理模块,该模块同样是中央处理机的部分。
对此,在步骤1303检验笔是否抬起。如果“是”,则在步骤1304检验是否笔在约0.3秒内重新落下。如果“是”,则是指控制字符“9”,该字符作为信息发送到处理模块(步骤1305)。然后,在步骤1306检验笔是否重新抬起。如果“是”(执行双标记),则程序段用“返回”(步骤1307)结束,对此程序重新开始启动。如果在步骤1304出现“否”(执行标记),则是指控制字符“0”,该字符作为信息发送到处理模块(步骤1308),此后程序段用“返回”结束(步骤1307),也可参见图9。
如果在步骤1306为“否”,则笔书写(步骤1309)继续进行并且在步骤1311测出划线方向“1”,也即当笔“向右”写时,则将划线方向“1”分配给所述的这个笔移动,并且将相应的信息或控制字符发送到处理模块。然后再进行步骤1312。
实现这种分配与笔所经过的路程无关。由此长度为2倍的笔移动并无意义,这就无须有附加的判别标准了。以此,程序运行也就简单了。文本识别几乎变得明确了,从而避免再进行故障分配和故障解释。此外,对用户来说简化了输入,因为用户无须注意划线长度。通过8条划线方向(如图4所述)可产生双元音。
用类似的方式,在步骤1312-1318可测定划线方向“2”-“8”,并且把相应的信息发送到处理模块。然后在步骤1310检验笔是否抬起。如果“是”,则程序段用“返回”(步骤1307)结束,接着再进行“启动”。
如果在步骤1310中为“否”,则再进行步骤1309。
图14参考与此相关的其它的流程图而示出了处理模块的总体流程图。
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的控制字符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控制字符的处理从接收输入模块的控制字符开始启动(步骤1401)。
然后,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A”(步骤1402)。如果“是”,则在步骤1403测定元音快捷方式,这将在图16的流程图中说明。如果应给出菜单窗口,则在步骤1402和1403之间触发这个元音快捷方式。这样,如果选择学习帮助的中等变型方案,譬如就出现9窗口(图10A)或5窗口(图10B)。
然后,在步骤1404中测定元音加入,这将在流程图21中说明。此后所述方法以“返回”(步骤1405)结束,接着再进行“启动”。
如果在步骤1402中为“否”,则在步骤1406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B”。如果“是”,则在步骤1407测定B快捷方式,这将以后在Z快捷方式的例子中说明。然后,在步骤1404中重新测定元音加入,此后所述方法以“返回”(步骤1405)结束,接着再进行“启动”。
如果在步骤1406中为“否”,则在步骤1408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C”。如果“是”,则在步骤1409测定C快捷方式,如果“是”,则在步骤1409中测定C快捷方式。然后,在步骤1404中重新测定元音加入,此后所述的方法以“返回”(步骤1405)结束。
现在,以类似的方式在步骤1410-1420中检验控制字符“D”-“X”,其中在步骤1411-1421或1422中测定分别对应的辅音快捷方式,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404)和执行“返回”(步骤1405)。
如果在步骤1420中为“否”,则在步骤1422测定Z快捷方式,这将以后在图15的流程图中说明。
图15示出了测定辅音快捷方式的流程图,也即Z快捷方式的流程图。这个程序段随步骤1501开始启动,在该步骤中识别控制字符“Z”。
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
然后,在步骤15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产生字母“Z”(步骤1503),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02中为“否”,则在步骤15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6”。如果“是”,则由输入模块接收另一个控制字符(步骤1520)。如果给出菜单窗口,则该窗口在步骤1505和1520之间触发。这样,如果选择学习帮助的中等变型方案,则例如出现9窗口(图10A)或5窗口(图10B)。
然后,在步骤1506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产生字母“z”(步骤1503),接着为空格(步骤1508),并且产生(步骤1519)和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06中为“否”,则在步骤1507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产生音节“Zer”(步骤1508),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07中为“否”,则在步骤1509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字母序列“Zw”(步骤1510),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09中为“否”,产生字母“Z”(步骤1511),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05中为“否”,则在步骤151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Z7快捷方式(步骤1513),这将在图24B流程图中在第2类A7快捷方式的例子中说明。然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12中为“否”,则在步骤1514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Z8快捷方式(步骤1513),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14中为“否”,则在步骤1516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9”。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Z9快捷方式(步骤1517),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如果在步骤1516中为“否”,则在步骤1518中产生字母“z”,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504)。
辅音快捷方式的流程图将按Z快捷方式的例子说明。它在内容上不同,但在其结构上相同。Z7、Z8和Z9第2类快捷方式可在图11B中看清楚。
图16给出了测定元音快捷方式的流程图。程序段从识别控制字符“A”的步骤1601开始。该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
然后,在步骤16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执行功能“进入”(步骤1603),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1604)。
如果在步骤1602中为“否”,则在步骤16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6”。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A6快捷方式(步骤1606),这将在流程图17中说明。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604)。
如果在步骤1605中为“否”,则在步骤1607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A7快捷方式(步骤1608),这将在流程图18中说明。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604)。
如果在步骤1607中为“否”,则在步骤1609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测定第2类A8快捷方式(步骤1610),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604)。
如果在步骤1609中为“否”,则在步骤1611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9”。如果“是”,则测定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612),这将在流程图19中说明。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604)。
如果在步骤1611中为“否”,则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604)。
菜单窗口(类似于图15所述的)按照图10B给出。
图17给出了测定第2类A6快捷方式的流程图。程序段从按照步骤1602(图16)识别控制字符“6”的步骤1701开始。该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然后,在步骤17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执行功能“空格”(步骤1703),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如果在步骤1702中为“否”,则在步骤17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1”。如果“是”,则读入另一个控制字符(未在图中示出),并且在步骤1706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产生变元音“”(步骤1707),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如果在步骤1706中为“否”,则在步骤1708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双元音“Aa”(步骤1709),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如果在步骤1708中为“否”,则产生大写体的字母“A”(步骤1710),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另外,现在以结构上类似的方式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2”、“3”、“4”或“5”,其中分别产生对应的变元音、双元音或字母“Y”、“J”或字“eine”或大写字母,这不做详细说明。
如果在步骤1711中为“否”,则在步骤171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产生字母“als”(步骤1713),接着为空格,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如果在步骤1712中为“否”,则在步骤1714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字“aber”(步骤1715),接着为空格,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如果在步骤1714中为“否”,则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704)。
图18给出了测定第2类A7快捷方式的流程图。程序段从按照步骤1605(图16)来识别控制字符“7”的步骤1801开始。该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然后,在步骤18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执行功能“退格”(步骤1803),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804)。
如果在步骤1802中为“否”,则在步骤18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1”。如果“是”,则产生特殊符号“)”(步骤1806),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804)。
如果在步骤1805中为“否”,则在步骤1807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2”。如果“是”,则产生特殊符号“:”(步骤1810),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804)。
另外,现在以结构上类似的方式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3”、“4”、“5”或“6”,其中分别产生对应的特殊符号,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如果最后在步骤1809中为“否”,则在步骤1810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特殊符号“!”(步骤1811),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804)。
如果在步骤1812中为“否”,则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804)。
第2类A7-Z7快捷方式的流程图和第2类A8-Z8快捷方式的流程图只是在内容上不同,但在其结构上是相同的。
图19给出了测定双标记快捷方式的流程图。程序段按照所实现的在元音键上的双标记(步骤1901)随着笔落在某一个键上开始。这个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
然后,在步骤19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A”。如果“是”,则测定A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903),并且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
如果在步骤1902中为“否”,则在步骤19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B”。如果“是”,则测定B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906),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
另外,现在以结构上类似的方式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C”-“W”,其中分别测定对应的双标记快捷方式,然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这样,在步骤1907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W”。如果“是”,则测定W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908),这将在图20的流程图中说明。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
如果在步骤1907中为“否”,则在步骤1909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X”。如果“是”,则测定X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910),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
如果在步骤1909中为“否”,则测定Z双标记快捷方式(步骤1911),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1904)。
图20给出了测定W双标记快捷方式的流程图。程序段从步骤2001开始。如果识别出控制字符“W”,这个步骤则跟在步骤1907之后(图19)。
这些控制字符在输入模块中产生,由处理模块读入和处理。
然后,在步骤2002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0”。如果“是”,则产生字“wre”(步骤2003),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2004)。
如果在步骤2002中为“否”,则在步骤2005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1”。如果“是”,则产生字“waren”(步骤2006),接着测定元音加入(步骤2004)。
另外,现在以结构上类似的方式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2”-“8”,其中分别产生对应的字,然后分别测定元音加入(步骤2004),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这样,在步骤2007中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字“whrend”(步骤2008),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2004)。
如果在步骤2007中为“否”,只要在这个位置上没有配置个人专用的字,则不产生字(这用字符”表示)(步骤2009)。此后测定元音加入(步骤2004)。
图21示出了处理元音加入的流程图。在该程序段主要处理控制字符,这些控制字符将导致产生元音或一个空格。控制字符7和8起特殊作用,譬如产生大写黑体正体字和斜体黑体字和插入一个空格。通过程序环产生所有组合是可能的,用这些组合将元音串联起来。
同样在执行步骤2101前,由输入模块读入控制字符(未画出)。
在步骤2101中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1”。如果“是”,则在步骤2101和2102之间由输入模块读入控制字符(未画出),此后,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7”(步骤2102)。如果“是”,则产生变元音字母“”(步骤2103),并且在步骤2104中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6”。如果“是”,则执行功能“空格”(步骤2105),此后程序段以“返回”结束(步骤2106)。
如果在步骤2104中为“否”,则在步骤2107中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7”。如果“是”,则用黑体相同的字代替刚刚写好的或产生的字(步骤2108),此后程序段以“返回”结束(步骤2106)。
如果在步骤2107中为“否”,则在步骤2109中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用比题目大一点的同样的字以黑体代替刚刚写好的或产生的字(步骤2110),此后程序段以“返回”结束(步骤2106)。
如果在步骤2109中为“否”,则在步骤2111中检验是否指由按键产生的控制字符(A,B,...,Z),如果“是”,程序段以“返回”结束(步骤2106)。
如果在步骤2111中为“否”,则通过作为下一次重新读入一个控制字符和执行步骤2101来闭合所述的程序环。
如果在步骤2102中为“否”,则在步骤2112中检验是否读入控制字符“8”。如果“是”,则产生双元音“aa”(步骤2113),并在步骤2104中继续进行。
如果在步骤2112中为“否”,则产生字母“a”(步骤2114),并在步骤2104中继续进行。
另外,现在以结构上类似的方式检验,是否指控制字符“2”-“5”,其中分别产生对应的变元音、双元音或特殊符号或辅音,接着分别在步骤2104中继续进行,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如果在步骤2115中为“否”,则再进行步骤2104。
通过使用8条划线方向、标记和双标记就可省略元音键、变元音键、j键、y键、空格键、标点符号和数字键。因此,只需要和显示QWERTY键盘上键的40-50%,这就是为什么键盘很一目了然的原因(寻找区小),并且用笔只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元音和空格总计为打字过程的50%。通过记住这6条划线方向,用户在所有这些情况中节省了寻找键和键的路径。
元音连起来总计占语言的大部分。快速书写方法使得有可能象笔那样写不同的划线方向,不停顿地串联起来。由此可很快速地和简单地实现输入譬如“au”、“ei”或“eue”。
位于贴邻中心N键(德语键盘)的7个辅音包括辅音N本身在内按频度总计占字母的48%。这样,打字过程的一半几乎就在这个中心区内使用。
由此,按键和最简单的组合“书写符”(笔画、标记和双标记)的这种组合产生惊人的优点。
这种贴在屏幕上的键盘特别适合小的监视器(“钟表”、移动电话、SMS、WAP)。它只具有QWERTY键盘(10个手指用的)平面的5%,这也意味着大大节省重量。与这种方法相反(象诺基亚所用的),在输入时刚写的文本看不见。至于用在钟表上就简化了,在窄小空间上获得额外的好处(保密)。
占用8条划线方向是很容易记住的:向下方向占用I,因为I也是从上向下写。元音在在字母表序列中按照表针的顺序排列。它们都位于水平轴上和其下。位于其上的3条划线方向保留用于其它功能。譬如变元音用“向上”的一条划线方向标志,因为小点位于、和的上面,这在其它语言中也有类似的情况(é、è或à)。还有就其它方面来说所述的方法适用于具有音素字母表的所有语言。
手支架象监视器那样位于同一平面,通过此保证有一个使手放松的位置。通过舒适的手支架只有用手指移动才能准确地挥笔。与长体(手写体)和速记(譬如按照Stolze/Schrey)相反,手无须动,因此只需较小位移(臂不动)和书写过程用力不大。此外,实现固定位置的书写是没问题的,这打开了新的应用途径,譬如供新闻工作者使用。
在类似的练习耗费情况下,主要比用QWERTY键盘书写快。
已知的字形都是在考虑大/小写和全部的正字法情况下书写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从内心深处觉着没有新的、缩写的和错误的字形的原因,象在采用Stolze/Schrey速记法时所出现的情况那样。所写的文本译码并不麻烦,而是可以电子采集和进一步使用。在书写过程中,不必从建议的字的表格上选出,以此用户只需将其注意力转向输入区。
快捷方式和双标记快捷方式使缩写地输入整个字成为可能。100个常用字的句子可供调用。这100个字总计占所写语言的50%。50个最常用的占45%。
用菜单窗口显示这些字(譬如9窗口)和简单地与划线方向相适应地分配字位置,可产生出人预料的加快书写过程和学习步骤的结果。还有提供许多空闲的位置供个人专用字用,通过这些空闲位置就可保证与字相适应的、容易记住的快捷方式或双标记快捷方式。尽管只让用户熟悉基本功能,但采用快速书写机还是有益的。
如果在Q键上执行标记,则产生字母“q”,接着产生u,因为在德语里u总是跟在q后面。
出现的概率很大的永不变化的字用空格存储(譬如als、aber、dass),这产生的结果是节省工作量。有时通过直接在其后添加字母的字(譬如andere、bisherige、keine、sagte)无须用空格存储。
通过简单的字符组保证实际上为100%的输入识别。以此,借助渊博的字典帮助不需要受统计手段相当不准确地限制,这样需要的存储位置少。通过简单地建立短程序,使不延迟地显示输入的文本得到保证。
图22示出一个快速书写机的触针式书写笔或手握式笔,用它在触摸屏上选择键和指示划线方向。用触针式书写笔执行笔移动,原意在此并非指书写机。
一个很轻的拱状的手柄部分33在一端有一个尖形针32,其末端有一个球形的或圆形的尖头31。尖形针32做得尽可能的细,优选钢质制成。在手柄部分33的另一端有一个园柱形长杆34,园柱形长杆34另一端有端部35。通过端部35伸进手柄部分的部件32和34或手柄33,可再次旋压使其进行拉伸。这种特殊的构成形式使得有可能改善观察键区,这首先在书写时使用菜单窗口具有好处。
图23A作为第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作为快速书写机的“掌上型”机。监视器具有一个输入区和文本区17。监视器装入机壳26内。输入区分成键区21、具有数字键的特殊键区24和排列在其上的另一个区,在该区装有图符28。在键区21中,可看到元音键和环绕其周围排列的辅音键。监视器的如此分配特别有利于右手。这便于在右边监视器平面上输入,而在左边则显示当时的文本。
图符规定用于通常可调用的程序功能。这一点譬如以日期、地址卡片文件、袖珍计算机等名称从通常的连接界面上是已知的,譬如在体系结构应用程序中就使用这种连接界面。
图23B示出了具有旋转盖的“掌上型”第二个实施例。可看到有机壳26、具有输入区16和文本区17的监视器11。在机壳角的一个角上利用与监视器11垂直排列的旋转轴29使保护盖30可转动并可锁上固定住。由此,它用作为方便的手支架。盖可转离180度。在横着使用机器时,它可转离270度,并且键区(窗口)具有的优点是可移到上边的监视器边缘(未画出)。
图23C示出了“掌上型”第三个实施例。具有输入区16和文本区17的监视器11对应于图23B。盖37可翻转和锁住并且由此可作为方便的手支架。合页36在此以40-50度角装在机壳角上。
图24作为实施例示出了一块“钟表”,快速书写机集成在其上。在臂带38上有一个带监视器11和输入区16的机壳26。
在监视器上显示完全按许多情况填充的不同窗口,象所显示的键区窗口情况一样。此外,设定一个窗口用于通常已知的钟表功能、一个窗口用于文本区并且还有一个窗口用于日期和地址管理以及其他等等。键区窗口在X键上用“双标记”调用,其结果是显示菜单窗口。在这个菜单窗口的“出口(EXIT)”键上用“标记”离开这个窗口。其它窗口至少有2个键(向前和向后),利用这2个键的帮助由菜单窗口进行导航。
在输入期间,书写的手支撑着压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才能在停止状态方便地书写。
出现了将移动电话附加地集成在钟表上,因为快速书写机能最佳地适合于输入SMS文本。
图25A示出了具有合页39和2个打开的平面的“膝上型”第一个实施例。由此,获得两倍这么大的屏幕面,其中更有利地制作了这两部分屏幕面40、41,因为已知在制作时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加,废品率比线性增长还快。当两个屏幕折叠起来时,运输时这两个屏幕就得到保护,这是很有益处的。
在此也可能实现不同的改进型,譬如两个监视器都成彩色,或一个黑/白,一个彩色。
图25B作为改进型示出了“膝上型”第二个实施例。监视器41在此选用彩色,而监视器40小,用黑/白,其中小监视器布局要如此选择,以致于手支架42上给出许多位置。有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只用一个带印好的键区的、触摸灵敏的平面代替监视器40。类似的型式也可用于掌上型。
当然,所述的膝上型的改进型可有利地作为固定机象台式机使用。
Claims (28)
1、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笔(23)在输入区(16)的触屏上和在含在其中的、具有辅音键(22)和单个元音键(25)的键区(21)上进行输入;通过数据处理工具产生字母或字母序列、音节、字、特殊符号的输入或执行功能;在输入时
-a)笔至少一次落在预选键上并且重新从该键上抬起,或
-b)笔落在预选的键上,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1-8)的一条挥动笔,然后重又抬起,或
-c)笔落在预选的键上,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1-8)的一条挥动笔,然后作为笔移动按8条划线方向(1-8)的一条再挥动笔,接着重又抬起,
重复或组合步骤a)、b)和c),以此用少量的笔移动构成快速书写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标记”在辅音键上实现输入,其中产生辅音,或用“双标记”在辅音键上实现输入,其中主要产生双辅音和字母序列。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笔画”在一个辅音键上实现输入,通过将“笔画”按至少5条规定用于元音A,...,U的划线方向中的一条移动,其中产生所选用的辅音,后面跟有属于“笔画”的元音或属于“笔画”的元音组合。
4、按照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笔画”开始在单个元音键上实现输入,通过将“笔画”按5条规定用于元音A,...,U的划线方向中的一条移动,其中产生所分配给的元音,或
-在第6条划线方向上移动,其中产生空格,或执行功能“空格”,或
-在第7个划线方向上移动,其中执行功能“退格”,或
-在第8个划线方向上移动,其中执行功能“删除”。
5、按照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笔画”在单个元音键上实现输入,或在一个辅音键上开始实现输入,通过“笔画”
-按5条规定用于元音A,...,U的划线方向中的一条移动,并接着-不抬起和重又落下-,
-按5条规定用于元音A,...,U的划线方向中的一条移动,其中把元音彼此串联起来,或
-在第6条划线方向移动,其中给前面的元音产生空格或执行功能“空格”,或
-在第7条划线方向移动,其中给前面的元音产生变元音或字母J或字“ein”,或
-在第8条划线方向移动,其中产生一个双元音或字母Y。
6、按照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类快捷方式”在辅音键上开始实现输入,
-通过在第6条划线方向上笔移动,其中产生所选的辅音大写。或
-通过在第7或第8条划线方向上笔移动,其中产生固定的或自由配置的字母序列、音节和字。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类快捷方式”在元音键上开始实现输入,
-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个上笔移动,其中执行功能“空格”、“退格”和“删除”,或
-通过用“双标记”实现笔移动,其中启动“双标记快捷方式”功能。
8、按照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二类快捷方式”在辅音键上或元音键上开始实现输入,通过在3条划线方向“向上”的一条上笔移动,并且然后不抬起,又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条方向上笔移动,其中分别产生固定的或自由配置的字母序列、音节和字。
9、按照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在单个元音键上以“双标记快捷方式”开始实现输入,通过在此以后跟着实现在任一键上的“双标记”、“标记”或“笔画”,其中分别产生固定的或自由配置的字母序列、音节和字。
10、按照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字键上开始实现输入,其中用“标记”产生数字“0”,或用“笔画”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产生数字“1”-“8”,或用“双标记”产生数字9。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笔在第7条划线方向移动,不抬起的情况下在已经产生的字后面以“笔画”实现输入,其中已经产生的字用黑体的相同字代替,或笔在第8条划线方向上移动,其中已经产生的字用比题目大一些的、黑体的相同字代替。
12、按照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用“双标记”在稀少使用的键上、优选在X键上实现输入,其中打开一个菜单窗口,从该窗口开始选择其它功能。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它功能是指功能“学习帮助”、功能“出口”和功能“数字键”。
14、按照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标记”在Q键上实现输入,其中字母“U”跟在字母“Q”后面产生。
15、按照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性地把手放上去移动笔,以进行输入,其中全部的键都能够得着。
16、按照权利要求1-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笔落在任一键上打开菜单窗口作为9窗口,其中一个字、字的部分、字母、一个字母序列或一个特殊字符位于中央,其它8个环绕排列,只要由用户选此作为学习帮助。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出9窗口后,笔在8条划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其中菜单窗口作为8窗口打开,在该窗口上,字、字的部分、字母、字母序列或特殊字符位于中央,其它7个环绕排列。
18、按照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的用途,用于在移动设备上譬如膝上型、掌上型等等的文本输入。
19、按照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的用途,用于钟表上的文本输入。
20、按照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的用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文本输入。
21、按照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的用途,用于固定机、特别是台式机上的文本输入。
22、实现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方法的快速书写机,包括一个笔(23)、一个具有输入平面(10)的触摸屏、一个输入区(16)、一个文本区(17)和一个键区(21),其特征在于,触摸屏通过第一条线路(14)与计算机单元(12)相连,并且通过第二线路(15)与监视器(11)连接;在输入平面(10)有一个按其大小变化的输入区(16)和一个可变的文本区(17);在输入区(16)中配有一个具有单个元音键(25)和多个辅音键(22)的键区;提供一支笔(23)用于输入;并在具有存储器(13)的计算机单元(12)中设置有输入模块(18)和处理模块(20)以及设有软件用于输入处理。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键区以其大小是可变的,优选2×4厘米。
24、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笔(23)具有一个球状的或圆形的笔尖(31)、手柄(33)、端部(35)、园柱形长杆(34),其中通过旋压使所述的端部和园柱形长杆伸进手柄,并再次旋压对其进行拉伸。
25、按照权利要求22-24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保护盖(30)可旋转和锁住,并且旋转的盖作为手的支架用于使笔移动。
26、按照权利要求22-24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盖(37)可翻开和锁住,并且可翻开的盖作为手的支架用于使笔移动。
27、按照权利要求22-24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机壳构成为手支架,该支架可位于左边或右边,大体上与触摸屏平行,比触摸屏高4毫米,面积约9×13厘米。
28、按照权利要求22-24之一所述的快速书写机,其特征在于,除监视器外还装有独立的输入平面,该平面具有触摸灵敏的、印有或贴有键区的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1450/00 | 2000-07-21 | ||
CH14502000 | 2000-07-21 | ||
CH1450/2000 | 2000-07-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3320A CN1443320A (zh) | 2003-09-17 |
CN1276336C true CN1276336C (zh) | 2006-09-20 |
Family
ID=456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130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6336C (zh) | 2000-07-21 | 2001-07-20 | 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和快速书写机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45554B2 (zh) |
EP (1) | EP1303805B1 (zh) |
CN (1) | CN1276336C (zh) |
AT (1) | ATE457486T1 (zh) |
AU (1) | AU2001270420A1 (zh) |
CA (1) | CA2416835A1 (zh) |
DE (1) | DE50115344D1 (zh) |
RU (1) | RU2277719C2 (zh) |
WO (1) | WO20020088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37698B1 (en) * | 1998-11-20 | 2002-01-0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en-based interface for a notepad computer |
AU780674B2 (en) * | 1999-10-27 | 2005-04-07 | Keyless Systems Ltd. | Integrated keypad system |
AU2003266092A1 (en) * | 2002-10-09 | 2004-05-04 | Raphael Bachmann | Rapid input device |
DE60212976T2 (de) * | 2002-11-20 | 2006-11-16 | Nokia Corp. | Verfahren und Benutzerschnittstelle zur Zeicheneingabe |
US6999758B2 (en) * | 2003-05-06 | 2006-02-14 | Ocmc,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
US20050052431A1 (en) * | 2003-09-05 | 2005-03-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 recognition |
KR100651396B1 (ko) | 2003-09-05 | 2006-11-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문자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
US20050066291A1 (en) * | 2003-09-19 | 2005-03-24 | Stanislaw Lewak | Manual user data entry method and system |
KR100593993B1 (ko) * | 2003-10-22 | 2006-06-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문자인식장치 및 방법 |
AU2005253600B2 (en) * | 2004-06-04 | 2011-01-27 | Benjamin Firooz Ghassabian | Systems to enhance data entry in mobile and fixed environment |
US7761814B2 (en) * | 2004-09-13 | 2010-07-2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Flick gesture |
US7554524B2 (en) * | 2005-02-03 | 2009-06-30 | Advanced Management Systems, Inc. |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
NZ589382A (en) * | 2005-06-16 | 2012-03-30 | Keyless Systems Ltd | Data Entry System |
US20070013667A1 (en) * | 2005-07-12 | 2007-01-18 | Chong Tsun Y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tering characters therein |
US8462118B2 (en) | 2006-06-19 | 2013-06-11 |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 Data entry system and method of entering data |
WO2008020446A1 (en) * | 2006-08-15 | 2008-02-21 | N-Trig Ltd. | Gesture detection for a digitizer |
RU2451981C2 (ru) * | 2006-10-23 | 2012-05-27 | Ей Джин ОХ |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вода |
USD565588S1 (en) * | 2006-10-25 | 2008-04-0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Instructional image for a portion of a display screen |
EP1953623B1 (en) * | 2007-01-30 | 2018-09-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putting characters on touch keyboard |
KR100832800B1 (ko) * | 2007-02-03 | 2008-05-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후보 전화번호를 제공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IL188523A0 (en) * | 2008-01-01 | 2008-11-03 | Keyless Systems Ltd | Data entry system |
LV13941B (lv) | 2007-11-01 | 2012-09-20 | Klaviatåŗra 21, Sia | Informācijas ievades paņēmiens un ierīce ar pieļaujamo trajektoriju aprakstu |
CN101667091A (zh) * | 2008-05-15 | 2010-03-10 | 杭州惠道科技有限公司 | 实时预测用户输入的人机界面 |
DE102008037750B3 (de) * | 2008-08-14 | 2010-04-01 | Fm Marketing Gmbh | Verfahren zur Fernsteuerung von Multimediageräten |
US8769427B2 (en) * | 2008-09-19 | 2014-07-01 | Google Inc. | Quick gesture input |
US8856690B2 (en) * | 2008-10-31 | 2014-10-0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Associating gestures on a touch screen with characters |
US8326358B2 (en) | 2009-01-30 | 2012-12-0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KR20110018075A (ko) * | 2009-08-17 | 2011-0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터치스크린을 이용한 문자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473066B (zh) * | 2009-09-09 | 2014-03-12 | 美泰有限公司 | 在多功能手持设备上显示、导航和选择电子方式存储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EP2513755A2 (en) | 2009-12-20 | 2012-10-24 | Keyless Systems Ltd | Features of a data entry system |
KR101650339B1 (ko) * | 2010-03-12 | 2016-09-0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문자 입력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휴대 단말기 |
US20110260829A1 (en) * | 2010-04-21 | 2011-10-2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of providing security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
FR2966945B1 (fr) * | 2010-10-29 | 2014-03-21 | Schlue Volker | Dispositif de saisie de signes comprenant une zone de base et au moins deux zones peripheriques, procede et programme associe |
KR20120080474A (ko) * | 2011-01-07 | 2012-07-17 | 윤정호 | 선긋기방식으로 문자를 입력하는 방법 |
US8656315B2 (en) | 2011-05-27 | 2014-02-18 | Google Inc. | Moving a graphical selector |
US8826190B2 (en) | 2011-05-27 | 2014-09-02 | Google Inc. | Moving a graphical selector |
CN102207925B (zh) * | 2011-07-08 | 2013-01-23 | 山西大学 | 一种触摸屏计算器及其按位输入和按位运算的方法 |
CN102221977B (zh) * | 2011-07-08 | 2013-01-02 | 山西大学 | 一种触摸屏系统及其按位输入数字的方法 |
US9477320B2 (en) * | 2011-08-16 | 2016-10-25 | Argotext, Inc. | Input device |
US8641306B2 (en) | 2011-08-16 | 2014-02-04 | Argotext | Wristwatch keyboard |
US8490008B2 (en) | 2011-11-10 | 2013-07-1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Touchscreen keyboard predictive display and generation of a set of characters |
US9652448B2 (en) | 2011-11-10 | 2017-05-16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ving or replacing on-keyboard prediction candidates |
US9122672B2 (en) | 2011-11-10 | 2015-09-01 | Blackberry Limited | In-letter word prediction for virtual keyboard |
US9715489B2 (en) | 2011-11-10 | 2017-07-25 | Blackberry Limited | Displaying a prediction candidate after a typing mistake |
US9310889B2 (en) | 2011-11-10 | 2016-04-12 | Blackberry Limited | Touchscreen keyboard predictive display and generation of a set of characters |
US9557913B2 (en) | 2012-01-19 | 2017-01-31 | Blackberry Limited | Virtual keyboard display having a ticker proximate to the virtual keyboard |
CA2789827C (en) | 2012-01-19 | 2017-06-1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Virtual keyboard providing an indication of received input |
US9244612B1 (en) | 2012-02-16 | 2016-01-26 | Google Inc. | Key selection of a graphical keyboard based on user input posture |
US20130222255A1 (en) | 2012-02-24 | 2013-08-2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
CN103380407B (zh) | 2012-02-24 | 2017-05-03 | 黑莓有限公司 | 在触摸屏键盘与候选字母靠近关联的分区中提供词预测的触摸屏键盘 |
US8667414B2 (en) | 2012-03-23 | 2014-03-04 | Google Inc. | Gestural input at a virtual keyboard |
US9201510B2 (en) | 2012-04-16 | 2015-12-01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device having touchscreen keyboard with visual cues |
US9292192B2 (en) | 2012-04-30 | 2016-03-22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xt selection |
US9354805B2 (en) | 2012-04-30 | 2016-05-31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xt selection |
US10025487B2 (en) | 2012-04-30 | 2018-07-17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xt selection |
US8484573B1 (en) | 2012-05-23 | 2013-07-09 | Google Inc. | Predictive virtual keyboard |
EP2852877A1 (en) | 2012-05-23 | 2015-04-01 | Walter Hunziker | Input device for a logographic script and method to represent a logographic script |
US9207860B2 (en) | 2012-05-25 | 2015-12-0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gesture |
US9116552B2 (en) | 2012-06-27 | 2015-08-25 | Blackberry Limited | Touchscreen keyboard providing selection of word predictions in partitions of the touchscreen keyboard |
USD731543S1 (en) * | 2012-07-03 | 2015-06-0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Digital camera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9063653B2 (en) | 2012-08-31 | 2015-06-23 | Blackberry Limited | Ranking predictions based on typing speed and typing confidence |
US9524290B2 (en) | 2012-08-31 | 2016-12-20 | Blackberry Limited | Scoring predictions based on prediction length and typing speed |
US9081482B1 (en) | 2012-09-18 | 2015-07-14 | Google Inc. | Text input suggestion ranking |
WO2014047161A2 (en) | 2012-09-18 | 2014-03-27 | Google Inc. | Posture-adaptive selection |
US8656296B1 (en) | 2012-09-27 | 2014-02-18 | Google Inc. | Selection of characters in a string of characters |
US8782549B2 (en) | 2012-10-05 | 2014-07-15 | Google Inc. | Incremental feature-based gesture-keyboard decoding |
US9021380B2 (en) | 2012-10-05 | 2015-04-28 | Google Inc. | Incremental multi-touch gesture recognition |
US9569107B2 (en) | 2012-10-16 | 2017-02-14 | Google Inc. | Gesture keyboard with gesture cancellation |
US8701032B1 (en) | 2012-10-16 | 2014-04-15 | Google Inc. | Incremental multi-word recognition |
US8850350B2 (en) | 2012-10-16 | 2014-09-30 | Google Inc. | Partial gesture text entry |
US8843845B2 (en) | 2012-10-16 | 2014-09-23 | Google Inc. | Multi-gesture text input prediction |
US8612213B1 (en) | 2012-10-16 | 2013-12-17 | Google Inc. | Correction of errors in character strings that include a word delimiter |
US8713433B1 (en) | 2012-10-16 | 2014-04-29 | Google Inc. | Feature-based autocorrection |
US9557818B2 (en) | 2012-10-16 | 2017-01-31 | Google Inc. | Contextually-specific automatic separators |
US8914751B2 (en) | 2012-10-16 | 2014-12-16 | Google Inc. | Character deletion during keyboard gesture |
US8994681B2 (en) | 2012-10-19 | 2015-03-31 | Google Inc. | Decoding imprecise gestures for gesture-keyboards |
US9304595B2 (en) | 2012-10-19 | 2016-04-05 | Google Inc. | Gesture-keyboard decoding using gesture path deviation |
US8704792B1 (en) | 2012-10-19 | 2014-04-22 | Google Inc. | Density-based filtering of gestur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a user interface of a computing device |
US8819574B2 (en) | 2012-10-22 | 2014-08-26 | Google Inc. | Space prediction for text input |
US9804777B1 (en) | 2012-10-23 | 2017-10-31 | Google Inc. | Gesture-based text selection |
US8806384B2 (en) | 2012-11-02 | 2014-08-12 | Google Inc. | Keyboard gestures for character string replacement |
US8832589B2 (en) | 2013-01-15 | 2014-09-09 | Google Inc. | Touch keyboard using language and spatial models |
WO2014111959A2 (en) | 2013-01-21 | 2014-07-24 | Keypoint Technologies India Pvt. Ltd. | Text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
IN2013CH00469A (zh) | 2013-01-21 | 2015-07-31 | Keypoint Technologies India Pvt Ltd | |
KR20140094744A (ko) * | 2013-01-22 | 2014-07-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휴대 단말의 음성 인식 결과 편집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9047268B2 (en) | 2013-01-31 | 2015-06-02 | Google Inc. | Character and word level language models for out-of-vocabulary text input |
US9454240B2 (en) | 2013-02-05 | 2016-09-27 | Google Inc. | Gesture keyboard input of non-dictionary character strings |
US8782550B1 (en) | 2013-02-28 | 2014-07-15 | Google Inc. | Character string replacement |
US8701050B1 (en) | 2013-03-08 | 2014-04-15 | Google Inc. | Gesture completion path display for gesture-based keyboards |
US20140306898A1 (en) * | 2013-04-10 | 2014-10-16 | Barnesandnoble.Com Llc | Key swipe gestures for touch sensitive ui virtual keyboard |
US8825474B1 (en) | 2013-04-16 | 2014-09-02 | Google Inc. | Text suggestion output using past interaction data |
US9665246B2 (en) | 2013-04-16 | 2017-05-30 | Google Inc. | Consistent text suggestion output |
US9122376B1 (en) | 2013-04-18 | 2015-09-01 | Google Inc. | System for improving autocompletion of text input |
US8887103B1 (en) | 2013-04-22 | 2014-11-11 | Google Inc. | Dynamically-positioned character string suggestions for gesture typing |
US20140317564A1 (en) * | 2013-04-23 | 2014-10-23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Navigation and language input using multi-function key |
US8756499B1 (en) | 2013-04-29 | 2014-06-17 | Google Inc. | Gesture keyboard input of non-dictionary character strings using substitute scoring |
US9081500B2 (en) | 2013-05-03 | 2015-07-14 | Google Inc. | Alternative hypothesis error correction for gesture typing |
US8997013B2 (en) | 2013-05-31 | 2015-03-31 | Google Inc. | Multiple graphical keyboards for continuous gesture input |
US9229612B2 (en) | 2013-08-27 | 2016-01-0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for screen,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thereof |
JP5989740B2 (ja) * | 2014-02-12 | 2016-09-07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文字入力装置、文字入力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10725650B2 (en) * | 2014-03-17 | 2020-07-28 | Kabushiki Kaisha Kawai Gakki Seisakusho | Handwritten music sign recognition device and program |
CN104133527A (zh) * | 2014-06-08 | 2014-11-05 | 蒋国昌 | 手机电脑和操作系统与输入装置及其应用 |
US20150379476A1 (en) | 2014-06-27 | 2015-12-31 | Apple Inc. | Reduced size user interface |
EP4439231A3 (en) | 2014-07-21 | 2024-12-11 | Apple Inc. | Remote user interface |
KR102511376B1 (ko) | 2014-08-02 | 2023-03-17 | 애플 인크. | 상황 특정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
CN115623117A (zh) | 2014-09-02 | 2023-01-17 | 苹果公司 | 电话用户界面 |
CN104932826B (zh) * | 2015-06-26 | 2018-10-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AU2017100667A4 (en) | 2016-06-11 | 2017-07-06 | Apple Inc. | Activity and workout updates |
KR20210013323A (ko) | 2016-09-23 | 2021-02-03 | 애플 인크. | 아바타 생성 및 편집 |
USD836659S1 (en) | 2017-03-31 | 2018-12-2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36657S1 (en) | 2017-03-31 | 2018-12-2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36658S1 (en) | 2017-03-31 | 2018-12-2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35123S1 (en) * | 2017-03-31 | 2018-12-0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JP1677473S (ja) * | 2020-04-01 | 2021-01-25 | 情報表示用画像 | |
US11921998B2 (en) | 2020-05-11 | 2024-03-05 | Apple Inc. | Editing features of an avatar |
WO2022245928A1 (en) | 2021-05-21 | 2022-11-24 | Apple Inc. | Avatar sticker editor user interfaces |
US11714536B2 (en) | 2021-05-21 | 2023-08-01 | Apple Inc. | Avatar sticker editor user interfa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46337B2 (ja) * | 1993-12-21 | 2004-07-28 | ゼロ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計算システム用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グラフィック・キーボード使用方法 |
US6008799A (en) * | 1994-05-24 | 1999-12-2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tering data using an improved on-screen keyboard |
US5521986A (en) * | 1994-11-30 | 1996-05-28 | American Tel-A-Systems, Inc. | Compact data input device |
JP3727399B2 (ja) * | 1996-02-19 | 2005-12-14 |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 画面表示式キー入力装置 |
US6177926B1 (en) * | 1996-10-22 | 2001-01-23 | Intermec Ip Corp. | Hand-held computer having input screen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actuation of keys |
US6031525A (en) * | 1998-04-01 | 2000-02-29 | New York Universit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ing |
US6724355B2 (en) * | 2002-02-26 | 2004-04-20 | Charles P. Resor |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display array for displaying arithmetic operation symbols |
-
2001
- 2001-07-20 DE DE50115344T patent/DE5011534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7-20 EP EP01949176A patent/EP1303805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7-20 WO PCT/CH2001/000453 patent/WO2002008882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07-20 AU AU2001270420A patent/AU20012704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7-20 CA CA002416835A patent/CA241683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7-20 US US10/168,983 patent/US71455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7-20 AT AT01949176T patent/ATE45748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7-20 CN CNB01813064XA patent/CN12763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7-20 RU RU2003104809/09A patent/RU227771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145554B2 (en) | 2006-12-05 |
RU2277719C2 (ru) | 2006-06-10 |
ATE457486T1 (de) | 2010-02-15 |
EP1303805A1 (de) | 2003-04-23 |
AU2001270420A1 (en) | 2002-02-05 |
DE50115344D1 (de) | 2010-03-25 |
WO2002008882A1 (de) | 2002-01-31 |
US20020180797A1 (en) | 2002-12-05 |
CA2416835A1 (en) | 2002-01-31 |
CN1443320A (zh) | 2003-09-17 |
EP1303805B1 (de) | 2010-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6336C (zh) | 实现快速书写系统的方法和快速书写机 | |
CN1099629C (zh) | 屏幕显示键输入单元 | |
CN1293450C (zh) | 触击式按键输入装置 | |
CN1103953C (zh) | 键输入装置 | |
CN1290031C (zh) | 字符信息的转换处理系统 | |
CN1218233C (zh) | 依据歧异编码及方法而设计的可键入装置 | |
CN1678975A (zh) | 仿效qwerty型布局和键入的缩减键盘系统 | |
CN1577227A (zh) | 输入键和输入装置 | |
CN1408144A (zh) | 集成袖珍键盘系统 | |
CN1577229A (zh) | 输入音符串进入计算机及文句生产方法及其计算机与媒体 | |
CN1280748C (zh) | 使用计算机键入字母表中字母的方法 | |
CN1148633C (zh) | 虚拟键盘式中文汉字输入方法及系统 | |
CN1598744A (zh) | 一种基于按键的输入装置及其操作方式 | |
CN1694049A (zh) | 一种基于五键的汉字输入系统 | |
CN1348559A (zh) | 携带式文字输入装置 | |
CN1048343C (zh) | 自由组合码汉字输入方法及键盘 | |
CN1241101C (zh) | 一种基于汉语音节双读方案的信息输入方法 | |
CN1258037A (zh) | 中文键盘及汉字语音码输入方法 | |
CN1026924C (zh) | 汉字析音编码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 | |
CN1275732A (zh) | 汉语键盘输入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 |
CN1102488A (zh) | 中文数码电脑汉字输入法及其键盘 | |
CN1019527B (zh) | 字符的图元输入方法及其键盘 | |
CN1402110A (zh) | 一种信息输入的方法和应用 | |
CN1489024A (zh) | 多键并击式汉字输入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 |
CN1110806A (zh) | 智能五笔双拼码字—词链环式定位联想输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JIESH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APHAEL BACHMANN Effective date: 20060825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825 Address after: Zurich Patentee after: Bachmann Raphael Address before: Zurich Patentee before: Raphael Bachmann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