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3340C - 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3340C CN1273340C CN01819727.2A CN01819727A CN1273340C CN 1273340 C CN1273340 C CN 1273340C CN 01819727 A CN01819727 A CN 01819727A CN 1273340 C CN1273340 C CN 127334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element
- anchor fitting
- parts
- described anchor
- connecting b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8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Fe2+ Chemical compound [Fe+2]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38 ethylene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multiple interengaging protrusions on the surfaces, e.g. hooks, coi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62—Clamped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用于汽车中调整机构(3;117)的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装置(88),包括一个用于部件(89、90)的连接装置(88),其中每一部件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65、72),并且各连接元件(65、72)设有可嵌接的、至少稍微突出于其安装的部件的安装表面(53、54)的许多连接部分,其中各连接部分构成为弹性挠曲可逆的并且通过一调整装置(50、51)构成为在其任一相对位置可部分地相互连接,用以定位、可分开式固定各个部件。部件(89、90)可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的方向传递施加的力,并且通过一调整装置(50、51)至少倾斜于安装表面(53、54),特别是垂直于安装表面(53、54)可相对调整地设置,用以连接或脱开可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固定装置,以及该固定装置作为能量吸收的变形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US 6092957 A、US 5595399 A和US 5787759 A已知一种用于汽车的转向轴的调整装置,它相对于一在汽车中固定设置的固定件可沿转向轴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移动,并沿其径向方向可偏转地设置以及通过一在固定件与承重元件之间设置的连接装置可保持固定在其调准的相对位置。连接装置包括一在夹紧螺栓上沿其纵向轴线的方向借助于一操纵杆克服弹簧力的可调的连接元件和一邻接固定件中的穿口的固定的连接元件。可调整的和固定的连接元件分别在其面对的嵌接表面设有一种外形,并按照齿条的方式构成有刚性的或不挠曲的许多连接部分,以及通过一调整装置平行于夹紧元件的纵向轴线可调整地设置在一脱开的卸压的打开位置与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之间。各连接元件的刚性的或不挠曲的连接部分的嵌接表面在锁定位置利用一压力相互支承并且形锁合地固定转向轴一调准的相对位置。该已知的连接装置的缺点主要在于,连接部分的栅格式设置只能以一预定的距离固定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
由US 5657516 A已知多个连接元件,它们分别设有许多从其安装表面稍微突出的、由弹性挠曲可逆的塑料构成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的嵌接表面具有一种外形并且设有沿其分布设置的并突出的微小的弹性挠曲的许多凸出部或一弹性挠曲的涂层。该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装置一般称为所谓“芒刺锁定装置”并且例如用作为在服装上的锁定装置。
该已知的连接装置中的缺点是,连接的各连接元件只利用由连接部分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有限的附着力而没有外压力相对支承或相互附着,因此连接装置沿平行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只能承受小的力,而不引起相互在相对位置固定的各部件或连接元件的偏移。
此外由WO 01/81149 A已知一种用于固定转向轴的调准的相对位置的连接装置,它包括一具有多个刚性的或不挠曲的以两个齿条形式的连接部分之可调的连接元件,并且在其嵌接表面上设有一种外形。一部件的表面构成固定的连接元件,它形成一平面的嵌接表面。在一连接的锁定位置可调的连接元件的各齿条利用可预调的压力压向部件上的平面的嵌接表面,并且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通过刚性的连接部分与平面的嵌接表面之间的点形和/或线形摩擦锁合可分开式相互固定。不利的是,在部件上的嵌接表面有微小的不平度时就只有减少的齿条的连接部分的部分与部件上的嵌接表面相嵌接,并因而产生对调准的转向轴的相对位置夹紧不足的危险。
由US 6092955 A已知一种用于汽车的转向轴的调整与固定装置的连接装置,其中固定的连接元件具有平面的嵌接表面并由塑料构成,而可调的连接元件构成齿条形式的连接部分并由金属构成,其中在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可调的连接元件的各齿条进入固定的连接元件的较软的塑料内并固定转向轴的调准的相对位置。在该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装置中考虑到由软塑料制成的固定的连接元件的提高的磨损,并且它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由GB 2087808 A已知一种用于汽车的转向轴的调整装置,它包括一在汽车的车身上的和横截面大致呈U形构成的固定件,和一在其间设置的承重元件用以支承转向轴。连接装置包括一在横向于转向轴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夹紧元件上可在操纵杆与固定件之间调整的连接元件。在固定件的各侧边之间设置一支承承重元件的导向成型件和一在其中的由夹紧元件容纳的间隔套。在一锁定位置通过在操纵杆与固定件之间存在的连接元件以及导向成型件和固定件的各侧边实现平面的摩擦锁合。
由FR 1498802 A已知一种用于汽车的转向轴的调整与固定装置,其中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的调准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在各部件间设置的连接装置固定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一为其配置的具有连接装置的固定装置的调整装置,它能够连续地固定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的调准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的该目的上述的固定装置来达到,即一种用于汽车调整机构的固定装置,该调整机构具有可相互相对调整的第一和第二部件,所述固定装置包括:(a)至少一个调整装置,它与所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配合作用;(b)一个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元件和一个第二连接元件:(1)第一连接元件设置在调整机构的第一部件上,(2)第二连接元件设置在调整机构的第二部件上,(3)各连接元件具有连接部分,(4)这些连接部分通过调整装置在一脱开的、卸压的打开位置与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之间可重复地调整,其中,连接部分能够彼此定位在其各自的相对位置上;并且在锁定位置上,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的嵌接表面通过一由调整装置提供的压力彼此紧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和一个平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一个朝向所述部件中的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对置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该第一表面连接于一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设置在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和一个平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一个朝向所述部件中的第二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对置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元件通过该第一表面连接于一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设置在第二部件上;所述连接元件的各连接部分(1)由一种弹性挠曲可逆的塑料构成,(2)从基体(92)的第二表面突出,以及(3)包括一不平的、与基体的第一表面对置的嵌接表面;在各连接元件处于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元件的各连接部分在压力的作用下都是可弹性变形的。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连接元件由具有不同强度或韧性的材料构成。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具有不同于另一连接元件的机械特性。至少其中一个连接元件在嵌接表面的区域内具有不同于其余的连接部分的机械特性。至少一个连接部分由具有不同强度或韧性的材料构成。
由按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得到的惊人的优点是,通过可相互连接的连接元件的各连接部分由弹性挠曲可逆的塑料的构成,即使在各个连接部分相互发生冲突时它们被横向压离或本身压入或相对偏压,并从而处于嵌接的连接部分的大部分可用于传递沿平行于安装表面或倾斜的方向作用的力,按这种方式现在各连接元件可在任一相对位置相互连接,并从而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的调准的相对位置的连续的固定和各部件沿多个空间方向的细调是可能的。小型结构的连接元件的另一优点主要还在于,一方面由于其小的结构尺寸只需要不大的安装空间,而另一方面为了连接或脱开可嵌接的连接元件只需要短的调整位移。
通过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得到防止连接的锁定位置脱开的高度的可靠性,并且由连接装置在各连接元件间调准的很大的压力可以承受沿平行于安装表面的方向的很大的力。
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也是有利的,因为通过在各连接元件嵌接时对其施加压力可以防止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的意外的分开。
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公开了连接元件的构成的变型。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进一步构成证明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将整个的外形表面用于传递力,并且防止两相互固定的部件的相对位置沿平行于安装表面的方向的不符要求的位移。其优点还有,各连接部分的由磨损引起的损耗不会减弱各部件的固定。
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连接装置例如也用作能量吸收的安全装置,其中在不过大的冲击力时可将其吸收,而不损坏连接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构成也具有优点,借其可以将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特别是汽车中的部件在其任一调准的相对位置通过在各连接的连接元件之间的至少部分地力锁合和形锁合可分式相互固定。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进一步构成能够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连接元件的至少两个外形尖峰相互冲突时将其压缩,其中被排挤的材料挤入邻接于外形尖峰的外形谷部内,并且由于在处于一固定的锁定位置的各连接元件之间的压力作用,在相互碰撞的外形尖峰的区域达到摩擦锁合而通过相互冲突的外形尖峰的造型另外达到形锁合,从而可分开式相互固定的部件特别好地适合于沿平行于安装表面和/或倾斜的方向传递很大的力。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也具有优点,因为根据弹性的连接元件或连接部分的几何形状和材料使其能够简易地适应于不同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进一步构成也是有利的,因为基体的一个表面构成用于将连接元件固定在部件上,而另一方面构成为嵌接表面用以可分开式固定相对位置。此外通过连接部分沿基体表面的分布能够连续地调整和固定一调准的相对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使连接元件的特性适应于不同的要求是可能的。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能够直接在构成嵌接表面的外形表面上实现对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的影响,并因此可以实现例如最好地适应于各种要求,如力的传递。特别是通过许多凸出部的构成,即使在各连接元件之间的较小的压力时也可达到两部件间的调准的相对位置的可靠的固定,并且特别是对汽车冲击产生的能量在最大程度上由连接部分和凸出部吸收,并避免各连接元件彼此不符要求的松开并从而避免相互固定的各部件的锁定位置的分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只沿连接元件的纵向方向的移动是可能的,这同样导致能量吸收。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也具有优点,因为根据弹性挠曲可逆的连接部分的几何形状和材料使其能够简易地适应于不同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的进一步构成证明是有利的,因为提高了待传递的力和可能的力矩。此外其优点是,可以将整个的外形表面用于传递力和用于可靠地基本上形锁合和力锁合地固定各部件。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的构成,具有连接元件的部件可以用一种制造方法低成本地制造。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能够实现,特别是汽车的转向轴的斜度和/或长度或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之间的斜度、长度和高度的随意调准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例如在一座位或本身的靠背部分和座面部分与一制动元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另一部件之间的调准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其中连接装置的结构上简单的和节省空间的构造证明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所述的连接元件的设置也具有优点,借其使一迅速的而只取决于压力作用的循环时间之循环时间能够用于各部件的可预定的相互相对位置的固定或锁定。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的有利的进一步构成能够将标准化的伺服驱动用于连接元件的连接和脱开。
对于沿纵向方向和/或横向于纵向方向作用的力或能量将连接元件用作为能量吸收的变形装置也具有优点,因为通过连接元件或连接部分的变形可以吸收至少一部分的动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于下列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其更详细地加以说明。其中:
图1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转向轴的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2为按照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并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的处于卸压的打开位置的转向轴调整装置的端面视图,其包括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调整机构和固定装置;
图3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一承重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4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按照图3的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一个分部的侧剖视图;
图5为承重元件和固定元件按照图3中线V-V截取的并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的端面剖视图;
图6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一本发明的固定元件的底板元件的俯视图;
图4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承重元件的分部端面剖视图,它包括一处于卸压的打开位置的连接装置;
图8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按照图7的固定装置,特别是连接装置的分部处于脱开的卸压的打开位置的端面剖视图;
图9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固定装置的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端面剖视图,它包括处于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和嵌接的各连接元件;
图10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一汽车座位的侧视图,它包括按照本发明的调整机构和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11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汽车座位的端面视图,其中包括固定装置和调整机构的端面剖视图;
图12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汽车座位的调整机构和固定装置的分部的端面剖视图;它包括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13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和固定的部件之间不处于嵌接状态的连接装置的各连接元件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14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固定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上不处于嵌接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垂直剖面图;
图15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固定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上处于嵌接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垂直剖面图;
图16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固定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上不处于嵌接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垂直剖面图;
图17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固定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各部件上处于嵌接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垂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文中规定,在不同的描述的实施形式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标记,其中包括于整个说明书中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上转到具有相同标记或相同的构件标记的相同的部件上。同样在说明书中选定的位置说明,例如上面、下面、侧面等涉及直接描述的和示出的图,并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上应转到新的位置上。此外,由所示的和描述的不同的实施例中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同样可以构成为独立的、本发明的或按照本发明的解法。
在组合说明的图1和2中示出一转向轴调整单元1,它包括一可改变转向轴2的位置的调整机构3和一为其配置的固定转向轴2的位置的固定装置4。用于转向轴2的调整机构3具有至少一个利用一个或多个固定装置5固定连接在车身6上的固定件7、一由固定件7至少部分地包围的成型件8和一由成型件8可纵向移动地支承的承重元件9。具有多角形、特别是U形的横截面的固定件7的底面10邻接于车身6设置并且以该底面10通过固定装置5,特别是螺钉与车身6按需要可拆式相连接。在对置的和从固定件7或车身6的底面10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两翼缘11之间设有相对于固定件7优选对其转90°设置的并大致呈U形构成的成型件8。承重元件9可在成型件8的对置的两成型翼缘12之间并在成型件8与承重元件9间设置的导向装置13的配置下进行纵向移动。
转向轴2设置成相对于在汽车中固定设置的固定件7可沿一纵向中轴线14的方向即按双箭头15移动,并且可至少向一个对其的径向方向按双箭16偏转。转向轴2构成为可伸缩式的并且利用在对置的端部17、18设置的轴承19、20保持定位或支承于承重元件9中。沿转向轴2的纵向中轴线14的方向测量的承重元件9的长度21大于成型件8的长度22和固定件7的长度23。绕转动轴24相对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间轴线14可偏转地支承的成型件8在其面向承重元件9的内侧面25至少沿其长度22的一部分具有一导轨装置27,它与为其配置的导向元件26,例如导向板、导向半球面、导向滑杆、滑块等相对应。导向元件26与承重元件9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相连结,特别是螺钉连接、铆接、焊接、粘接等并且至少沿长度21的一部分,特别是沿承重元件9的全长21延伸。
如由图1和2的综述可得知的,固定件7的至少一个从车身6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翼缘11沿径向于纵向中间轴线14的方向具有一包括长度28和宽度29的弧形的、特别是面向转动轴24凸出延伸的穿口30,它使其能够按箭头16实现调整。一穿过承重元件9的纵向长口31和成型件8的孔32、特别是导向孔以及固定件7的穿口30的夹紧元件33沿一横向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轴线14的中轴线34设置。当然也可以采用多个夹紧元件33。由成型件8至少部分地包围的单体的或组合的承重元件9,如在该实施形式中所示,由第一部分35和与其连结的对置的另一部分36组成。应相互连结的部分35、36当然可以利用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形锁合和/或力锁合方式,例如熔焊、粘接、钎焊、螺钉连接、铆接等相互连结。
承重元件9在组合的状态下构成一轮廓式横截面。两部分35、36中的至少一个,合乎目的地是面向成型件8的内侧面25的部分35,具有一平行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间轴线14延伸的方向的纵向长口31。第一部分35以平行于中轴线34延伸的高度37和壁厚38构成,其中合乎目的的是,在尺寸上高度37小于而壁厚38大于另一部分36的高度39和壁厚40。和一部分35具有例如梯形的横截面,其中在另一部分36的对面的底面41上构成的宽度尺寸42小于在两个应相互连结的部分35、36的连结区域43内测量的宽度尺寸。在第一部分35的底面41与连结区域43之间构成的各部分由侧边44沿高度37的方向相互倾斜地设置,并随着离底面41逐增的距离按照一角度扩大而构成倾斜于中轴线34的中间部分和与其连接的平行于中轴线34延伸的端部。在位于第一部分35的底面41的对面的另一部分36的底面与连结区域43之间构成的各部分由侧边45沿高度39的方向首先平行于中轴线34延伸地设置,其上连接有稍微缩小的中间部分和接着平行于中轴线34延伸的端部。当然任何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单体的或组合的承重元件9可以用作为承重元件9。
此外成型件8的配备有孔32、特别是导向孔的底面46邻接固定件7的配置有穿口30的翼缘11,两成型翼缘12从底面46向相反于翼缘11或底面46的方向在两侧相互平行地延伸。一在内侧面25内在两对置的成型翼缘12之间测量的开口宽度至少稍大于在承重元件9的外周边上的最大宽度尺寸。成型翼缘12合乎目的地平行于中轴线34延伸。在成型件8的底面46与成型翼缘12之间倾斜于中轴线34延伸的过渡区47内设有凹陷的构成导轨48、49的导轨装置27。如在该实施例中所示,导向装置13由在第一部分35的侧边44的中间部分的区域内的外表面上设置的导向元件26、特别是成型板和为其配置的在内侧面25上在成型翼缘12的过渡区47内设置的导轨装置27构成。合乎目的地,导向元件26,特别是成型板在一垂直于其纵向长度的平面内具有多角形的,特别是梯形的横截面。导轨48、49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导轨48平行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轴线14延伸,而另一导轨49从底面46起向成型翼缘12的方向倾斜并随着逐增的距离向成型翼缘12的方向扩大地构成。通过绕中轴线34彼此间隔开和相互倾斜地设置的导向装置13,在固定装置4的分开状态下,从而在转向轴2的调整过程中给予承重元件9或转向轴2沿平行于纵向中间轴线14和对其垂直的方向的导向。
为调整机构3配置的固定装置4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两个由夹紧元件33防旋转地安装的调整装置50、51和一个由夹紧元件33可偏转地支承的操纵杆52。至少一个调整装置51设置在转向轴2与承重元件9之间而至少另一个调整装置50设置在固定件7与操纵杆52之间。调整装置50、51至少部分地覆盖固定件7的翼缘11的安装表面53和在承重元件9的第一部分35的底面41的区域内的安装表面54。垂直于中轴线34定位的安装表面53、54相互平行地延伸。在为固定件7配置的调整装置50与操纵杆52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相互嵌接的和可相对旋转的、由夹紧元件33可偏转地支承的操纵元件55,各操纵元件55为了可从一卸压的脱开的打开位置偏转向一固定的锁定位置,在垂直于操纵元件55的圆周方向之方向设有逐渐缩小的作用表面。此时合乎目的的是操纵元件55之一与调整装置50固定连结而另一操纵元件55与操纵杆52固定连结,特别是熔焊、钎焊、螺钉连接和铆接等。在操纵杆52从一连接的锁定位置向一脱开的打开位置偏转时,由于对置的操纵元件55的相互定位的作用表面的相互支承克服弹性复位力的作用将调整装置50、51送入一分开的或卸压的脱开的打开位置。
当然可以采用所有的随意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可克服弹性复位力作用的操纵元件55,例如偏心轮、凸轮盘等。关于固定装置4的更详细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在其他的图中对其更详细地加以讨论。
由图2还可得知,夹紧元件33在其安装位置通过在成型件8与承重元件9之间设置在塑料盘56和一与其平行地置于其上的圆板57定位。圆板57与夹紧元件33间的连结可以通过所有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形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元件来实现。操纵杆52、操纵元件55以及调整装置50、51沿夹紧元件33的纵向方向通过在夹紧元件33的自由端设置的固定装置58,特别是螺纹连接基本上无间隙地相互设置和按需要可拆式固定。
在组合说明的图3至6中以纵剖面和横截面示出承重元件9。适当的组合式构成的承重元件9在对置的端部17、18上配备有圆柱形的轴承安装位置59、60用以安装未再示出的轴承。如由该图显而易见的,圆柱形的轴承安装位置59、60绕未再示出的转向轴的纵向中轴线14同心地延伸。
纵向长口31的长度61由在对置的端部设置的止挡元件62限定。横向于纵向中轴线14定位的止挡元件62具有一安装缓冲元件63的孔。缓冲元件63合乎目的地由一种塑料,特别是由一种弹体构成。由对置的缓冲元件63限定的调整位移64至少稍小于纵向长口31的长度61。由纵向长口31对置的边缘起端挡的作用,从而在超过调整位移64时调整装置51短时地靠在一个边缘上。
由图3还可得知,承重元件9的第一部分35的平行于纵向中轴线14延伸的安装表面54配置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沿纵向方向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条形的或平面的连接元件65。合乎目的地,连接元件65,特别是其平面的基体通过胶粘剂层66与第一部分35的安装表面54固定地连结。连接元件65的长度至少等于、合乎目的的是大于纵向长口31的长度61。
图4和5中示出调整装置51和承重元件9的分部图。调整装置51优选包括一大致条形的底板元件67,底板元件67沿其纵向长度的方向在两个对置的纵向侧面部分68上具有垂直于底面69定位的大致棱柱形的纵向板条70,另一平面的连接元件72与纵向板条70的平行于底面69延伸的安装表面71相连结;调整装置51还包括至少一个在条形的导向元件73与底板元件67之间设置的可弹性变形的复位元件74。在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受由至少一个复位元件74产生的压力的作用。连接元件65、72中的至少一个受调整装置50、51的压力的作用。图4和5中未再示出调整装置50。
由图6可更好地得知,纵向板条70成单件地成型在底板元件67上或通过形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元件与其相连结。一横向于纵向中轴线14测量的底板元件67的宽度75隔开两相互平行延伸的纵向侧表面76,其与由长度77彼此隔开的横向侧表面78成直角地延伸。在底面69的反面的下面79设有一凹槽用以防旋转地安装夹紧元件33。一纵向中轴线80和一与其垂直定位的横向中轴线81构成一共同交点用于一由夹紧元件33穿过的孔82。纵向中轴线80平行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轴线14延伸。在底板元件67的各末端部83优选在其边缘区域内设有垂直于底面69定位的、大致棱柱形的导向和/或止挡元件84,它突入纵向长口31。各导向和/或止挡元件84的宽度至少稍小于纵向长口31的开口宽度。底板元件67的对纵向侧表面76成直角构成的端面重叠于导向和/或止挡元件84的止挡面85延伸,如这在图6中可看出的。
底板元件67的宽度75合乎目的地稍小于在承重元件9的底面41的区域内的宽度尺寸42。条形的连接元件72通过胶粘剂层66与纵向板条70的安装表面71相连结。为底板元件67可以配置一条形的连接元件72或多个沿底板元件67的底面69分布设置的连接元件72。在底板元件67上设置的连接元件72的连接元件宽度86合乎目的地等于为承重元件9的第一部分35配置的连接元件65的连接元件宽度87。当然也有可能将两连接元件宽度86、87中之一个构成为较大的或较小的。
支承在复位元件74上的条形导向元件73具有平面平行于第一部分35的安装表面54延伸的表面。导向元件73在其末端部具有与导向和/或止挡元件84相适应的空隙,从而导向元件73安装在各导向和/或止挡元件84与在宽度方向对置的各纵向板条70之间。
为了简明起见调整装置50只示于图2中,其中固定件7的翼缘11的面向调整装置50的安装表面53沿穿口30的纵向长度配置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相互平行地隔开的连接元件65。合乎目的地,各连接元件65相互隔开至少穿口30的宽度29。
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构成一在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优选为平面的部件89、90或元件之间的按需要可拆的连接装置88。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构成调整机构3。其中承重元件9的第一部分35和固定件7的翼缘11(图3至6中未示出)构成第一部件89并且调整装置50、57的至少一个分部,特别是底板元件67构成另一部件90。
如上述实施形式所示,固定件7、承重元件9,特别是其第一部分35以及调整装置50、51,特别是底板元件67由金属的和/或非金属的材料构成,在其固定表面或安装表面53、54、71或底面69上至少部分地设有连接元件65、72。
在组合说明的图7至9中,第一部件89的,特别是承重元件9的一分部和可通过连接装置88相互嵌接的另一部件90,特别是底板元件67构成调整装置51。如以上已详细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元件65通过胶粘剂层66与第一部件89的安装表面54。特别是与承重元件9的第一部分35相连结。
位于该连接元件65的对面的另一或多个连接元件72特别以平面的基体通过胶粘剂层66与另一部件90的纵向板条70的、特别是底板元件67的安装表面71相连结。如该图中所示,连接元件65、72不处于嵌接状态并从而处于卸压的打开位置。沿纵向方向在一限定纵向长口31的区域内设置的各连接元件65沿宽度方向相互隔开地设置并且相互平行和平行于纵向长口31延伸。连接元件65、72优选沿连接元件宽度86、87的方向具有多个彼此隔开的连接部分91,它从一优选的平面的基体92起向底板元件67的方向垂直地延伸。各连接部分91合乎目的地沿连接元件65、72的整个基体92的表面沿其长度和/或连接元件宽度87成排地或相互对角位错地设置。因此连接元件65、72具有许多沿安装表面53、54、71或基体92分布设置的连接部分91,它基本上在一固定的锁定位置相互形锁合地嵌接并可分开式地固定部件89、90的相对位置。为至少一个连接元件65、72配置至少一个调整装置,特别是电动的、机械传动的等伺服驱动。
例如以空心挤压方法制成的连接元件65、72构成成形的或挤压出的连接部分91,其基体92的空心芯部93合乎目的地至少表面浸温和/或完全填满强度高的和/或韧性高的材料,特别是聚合物。连接部分91的平面基体92的外面构造的表面94,特别是嵌接表面或连接表面具有许多小的、特别是微观的微小的弹性挠曲可逆的凸出部95。当然连接部分91的基体92的表面94,特别是嵌接表面或连接表面可以由微小的弹性挠曲可逆的涂层构成。
合乎目的地,表面94或嵌接表面的至少分部,特别是凸出部95可以构成为弹性挠曲的,而其芯部93可以构成为弹性挠曲的或刚性的。连接元件65、72至少部分地通过胶粘剂层66与第一部件89和与另一部件90力锁合地相连结。
各连接部分91当然可以构成为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几何形状,例如三角锥体、规则多边体、截锥体等。在必要时它们也可以构成为螺纹式(fadenartig)的。
关于连接元件65、72的连接部分91的不同的构成,WO97/13989A中的与此有关的详细的公开内容成为本公开内容的对象。
如图7和8中所示,构成截锥形的连接部分91是合乎目的的,其较大的横截面积邻近基体92而与其对置的较小的横截面积邻近底板元件67。连接元件65、72中的一个最小高度96、97至少稍大于另一连接元件72、65的最大高度97、96。如该图中所示,连接元件65的最小高度96至少稍大于连接元件72的最大高度97。张角98由连接部分91的表面限定。相互对置的部件89、90之间的距离99在连接元件65、72的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构成至少稍大于连接部分91的最大高度96、97。因此不会出现各平面的基体92的接触和连接部分91的破坏。
连接元件65、72当然可以由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包括聚烯烃的热塑性塑性体,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和/或聚乙烯共聚物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聚丙烯和/或聚乙烯的混合物,其具有例如高分子量或低分子量。可使用的还有热塑性塑性体,包括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例如尼龙、聚苯乙烯和聚酯。
一个或多个复位元件74的高度大于另一部件90的连接部分91的高度97。在这方面应指出,复位元件74当然可由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螺旋弹簧、碟簧、橡胶弹簧元件或弹性的塑料等构成。
连接部分91的高度96、97在0.2与8mm之间,特别是在0.8与4mm之间,例如为2mm。在连接部分91的较大横截面积处测量的直径在0.1mm与4mm之间,特别是在0.4与1mm之间,例如为0.8mm。在连接部分91的较小横截面积处测量的直径在0.05与3mm之间,特别是在0.1与2.5mm之间,例如为0.5mm。通过贴靠连接部分91的表面94的外形轮廓线间测量的张角98在5”与40”之间,特别是10”与30”之间。两个或多个相邻的连接部分9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于插入一容纳区域的连接元件91的尺寸。
关于连接元件65、72的连接部分91的该尺寸的规定,WO97/13981A中的与此有关的详细的公开内容成为本公开内容的对象。
同样,在第一部件90的,特别是固定件7的安装表面53上沿穿口30的纵向长度设置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平行于穿口30延伸的连接元件65,其长度大于穿口30的长度28。
图9中示出在第一部件89,特别是承重元件9和/或固定件7(未再示出)与另一部件90,特别是底板元件67之间的连接装置88的另一实施方案,沿连接元件65、72的纵向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彼此隔开的各连接部分91具有截锥形横截面形状,它沿表面94的圆周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沿纵向方向彼此隔开并径向环绕的凸出部95。凸出部95具有多角的,特别是三角形的、梯形的等横截面。突出表面94的凸出部95的高度和宽度优选在5μm与450μm之间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50μm与400μm之间。例如弹性挠曲可逆的凸出部95的相互倾斜设置的侧面沿径向方向随着渐增的距离而逐渐缩小。如由该图得知的,连接元件65、72分别构成为单体的和材料一致的。合乎目的的是,两连接元件65、72用同样的材料,特别是热塑性聚合物构成。当然地可能使两连接元件65、72中之一个由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或韧性的塑料。特别是热塑性聚合物构成。
此外应指出,承重元件9、固定件7和成型件8可以由铁类金属或非铁类金属或塑料例如PVC或PA成单体或组合式构成。当然这些由金属的或非金属的材料构成的构件可以附加涂覆塑料层。连接元件65、72当然可以利用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方法或连接装置,例如焊接、粘接或在必要时铆接、螺钉连接等与有关的物件相连结。
连接元件65、72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部分91的构成的型式使连接装置88能够用作为能量吸收的变形装置或安全装置。通过将适宜的、特别是具有高的韧性和/或强度的材料用于连接部分91,特别是其凸出部95、芯部93或连接部分91本身,在沿转向轴的纵向方向的力作用和/或沿对其横向的方向作用的能量时,可由连接部分91和/或凸出部95和/或芯部93在该情况下发生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当然连接部分91,如在以前所述的图中所示,可以配备有芯部93,它特别是具有吸收高能量的特性。该实施形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即使在沿转向轴的纵向方向和/或横向于其纵向方向的事故引起的力或能量的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或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止转向轴或一转向轮沿垂直于转向轴的纵向长度的方向的升起。因此可以大大减小由于转向轮的移动或升高对汽车乘客(Fahrzeuginsasse)造成的危险。
采用塑料制的承重元件9和/或固定件7也具有优点,因为可以用一种或在必要时多种制造方法在塑料制的基体上直接挤塑出连接元件65。在这种情况下以同一工序在合乎目的的单体的轮廓式承重元件9或固定件7上挤塑出连接元件65。将经校准的和冷却的形状稳定的承重元件9或固定件7在应该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65的表面区域内加热和至少使之处于粘稠状态,然后在加热的区域上挤塑出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65。
另一实施形式在于,将承重元件9或固定件7的焊上连接元件65的那个区域强烈加热到使其在表面区域达到熔融状态。这样的按照共挤压原理制成的承重元件9或固定件7必要时在挤塑过程中或在挤塑后给以校准,以使其具有高的制造精度。当然这些构件在必要时也可以用有抵抗能力的和化学稳定的保护层至少部分地或全面地包封,借此可以满足汽车工业需要的高要求,用于制造轮廓式构件如承重元件9或固定件7的这样的方法和该方法所需要的设备已是公知的现有技术并且不是本申请的目标。当然可以采用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制造轮廓式构件的方法和设备。作为固定件7或承重元件9的材料优选采用相应的聚氯乙烯(PVC)或高品质的聚氯乙烯或聚酰胺。高品质的聚氯乙烯主要用于改善构件的分部或整个构件,以便使其胜任高的负荷,如温度、化学反应等。
另一实施形式还在于,一个或多个部件89、90和连接元件65、72由金属材料构成,其中金属的连接部分91本身具有弹性挠曲的凸出部95。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65、72的连接部分91以冲压法或腐蚀法制成。必要时由此制成的表面94可以涂覆具有弹性的塑料层。各连接部分91的尺寸如高度、直径、角角和宽度等大致符合由塑料构成的连接部分91的尺寸。当然芯部93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沿其表面94设置塑料层,金属的连接元件65、72的构成也是可能的。
调整装置的操作方式如下:
如果要固定一调准的位置,则通过操纵杆52的操纵产生可相互相对移动的调整装置50、51沿夹紧元件33的纵向长度的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并且此时合乎目的地分别移过一相同的调整位移101。当然调整装置50、51的复位元件74的弹簧常数可以选择成使固定装置4的连接装置88与另一连接装置88同时或交替地或正好在第一连接装置88完成嵌接以后进入嵌接。此时第一连接元件72的至少一个,合乎目的地多个彼此隔开的连接部分91与沿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之方向与其对置的另一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连接部分91的连接元件65进入嵌接。因此每一个连接元件65、72在相互隔开的和沿基体92合乎目的地均匀分布的各连接部分91之间具有许多容纳区域102。在连接元件65的任一容纳区域102内在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处插入或嵌入至少一个在该容纳区域102对面配置的连接部分91。合乎目的的是。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可与多个分别相互隔开的连接部分91形锁合地相嵌接。此时沿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之方向相互对置的各连接部分91的各表面94在必要时受至少轻微的力锁合压靠。由于各连接部分91的相互压靠其按照尺寸的相应的规定也可以被至少轻微地夹紧。连接元件65、72或其连接部分91并从而部件89、90在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处,如其在图9中借助于连接元件65、72的另一实施形式所示,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71的方向基本上无间隙地保持定位或可分开式固定。
通过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部分91的许多弹性挠曲可逆的凸起部95或弹性挠曲可逆的表面94,在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处承重元件9和固定件7相对于夹紧元件33克服一个或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元件74的作用可分开式固定于其相对位置。调整位移101由在夹紧元件33上,特别是在夹紧螺栓上支承的和相互嵌接的各操纵元件55越过。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合乎目的地平行于垂直于转向轴2的纵向中轴线14定位的夹紧元件33的中轴线34延伸。应指出,图中所示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相当于连接方向而沿与其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未再示出的调整方向相当于脱开方向。
在卸压的脱开的打开位置,如图7和8中借助于连接元件65、72的示例性实施形式所示,由适当预紧的调整装置50、51的复位元件74对沿表面53、54套上的导向元件73施加一预定的压紧力,从而操作人员为了调整一转向轮位置只必须施加很小的力。为了从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到达一脱开的卸压的打开位置,应使调整位移101越过沿平行于中轴线34并相反于承重元件9的连接元件65的基体92和固定件7的方向所需的调整位移101,以便使相互处于嵌接的各连接部分91脱开嵌接。在利用操纵杆52的打开过程中基本上只应克服在相互处于嵌接的各连接部分91之间的力,特别是压紧力,其中预紧的复位元件74减小为打开相互固定的构件,如固定件7、成型件8和承重元件9所需要的用于将其脱开的力。
在固定过程中首先要克服调整装置50、51的复位元件74的弹簧力,并在连接元件65、72嵌接以后使其取得微小的增力,因为在沿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继续移动时要附带克服在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部分91之间的机械力,特别是压紧力和/或变形力。因此在该情况下用于分开的力比用于固定的力小了一个复位元件74中的预紧力的数量级,在分开时要附加克服另一预紧力。应指出,图中所示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相应于进给运动,而相反于该进给运动的调整方向相应于打开运动。用于可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的连接或脱开的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至少倾斜于安装表面53、54、71,特别是垂直于安装表面53、54、71或垂直于可能存在的传力方向延伸,其中传力方向示例性地按图3中的双箭头103的方向。因此在部件89、90之间设置的连接装置88适合于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71或倾斜的方向传递很大的力和/或力矩。当然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之间可以接连的和/或并列地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88。
在组合说明的图10至12中,以不同的视图和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可移动的汽车座位104。具有座面部分105、靠背部分106和颈背部分107的汽车座位104与通过在车身部分108,特别是汽车地板上可拆式固定的导向装置109相嵌接。座面部分105和靠背部分106本身各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附件110,其中每个加强附件110分别挠一横向于汽车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11可偏转地支承。按此转动轴111通过转动部分112与座面和靠背部分105、106的加强附件110相连接。加强附件110例如构成为框架形的或平面的或骨架形的,转动部分112与其沿座面部分105和靠背部分106的宽度方向相互隔开的加强元件113相连接。加强附件110当然可以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塑料如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等构成为单体的或组合式的。在沿汽车座位104的宽度方向相互隔开设置的、大致呈L形构成的各支承元件114可偏转地安装在其座面部分105与靠背部分106之间。为此座面部分105和靠背部分106通过一轴颈形轴承元件与支承元件114可偏转地相连接。
合乎目的地,各支承元件114通过沿汽车的纵向方向相互隔开的并在各支承元件114之间横向延伸的各横轨115相连接。各横轨115邻近于车身部分108设置。在横轨115与车身部分108之间设置沿汽车的纵向长度并沿汽车的宽度相互隔开的导轨形的各导向装置109。相互隔开一宽度116的各导向装置109在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构成调整装置的部件89、9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装置88。第一部件89由一导轨形的导向件118构成而另一部件90由一导向件容纳件119构成。其中导向件118和与导向件118固定连结的汽车座位104可沿导向装置109的纵向方向纵向移动。汽车座位104沿导向装置109的调整位移或移动路程由在导向装置109的末端部设置的止挡元件120限定。大致呈C形包围导向件118的导向件容纳件119具有对置的侧导轨121和垂直于侧导轨121延伸的高度导轨122。具有例如T形横截面的导向件118和与导向件118固定连结的汽车座位104基本上沿汽车的纵向方向和与其横向的方向基本上无间隙地导向。导向件容纳件119与车身部分108,特别是汽车地板固定连结。在平行于导向件容纳件119的侧导轨121延伸的、构成安装表面123的纵向侧表面与导向件容纳件119之间设有连接装置88。第一连接元件65例如通过胶粘层66等与构成安装表面123的导向件118的纵向侧表面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相连结。连接元件65至少沿导向件118的长度的一部分,合乎目的地沿其长度的全部,并且沿导向件高度的至少一分部延伸。
图12中示出导向装置109的放大的示意图。一为调整机构117配置的固定装置124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装置88,它构成连接装置88的另一实施形式,并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65和72。连接元件72例如通过胶粘层66等与一构成部件90的调整装置125相连结,为后者配置至少一个弹性挠曲的复位元件74。部件90由一条形的承重件构成。复位元件74当然可以由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弹性挠曲元件,例如螺旋弹簧、橡胶弹性元件等构成。导向件容纳件119的固定部分126优选与导向件容纳件119成一件和材料相同地构成,并优选具有矩形横截面和优选沿导向件118的长度和高度的分部延伸。沿按箭头100的调整方向定位的夹紧元件127由固定部分126可纵向移动地在导向孔128中保持导向。构成面向导向件118的安装表面123的安装表面129的固定部分126的纵向侧表面构成一导轨用于在夹紧元件127上安装的条形的导向件130。一个或多个弹性的本身又可复位的复位元件74在部件90或承重件中设置的孔内沿平行于夹紧元件127的纵向长度的方向保持定位。复位元件74经微小的预紧。合乎目的地,夹紧元件127的突出部或头部防旋转地安装于在承重件中设置的凹槽内。承重件和导向元件130合乎目的地构成为条形的。夹紧元件127的自由端131配备有用连接元件132穿过的孔133。
一长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并经一次或多次倒角的杆134沿其纵向长度由两相互隔开杆134的高度的、合乎目的地在导向件容纳件119上设置的支承点135可偏转地保持支承。支承点135合乎目的地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导向件容纳件119相连结。一个在支承点135中由未再示出的销轴穿过的孔以其定位的中轴线构成转动轴,杆134绕其偏转。在与杆134的手柄部分136的相反的端部,杆134与连接元件132铰链式连接,后者穿过夹紧元件127的孔133。为此杆134在该端部具有一盲孔,连接元件132,特别是销轴插入该盲孔内。
如果不操作杆134,则固定装置124,特别是连接装置88的连接元件65和72自动地处于嵌接,此后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在其调准的相对位置相对于车身部分108相互可分开式固定。如果向面向导向装置109的方向操作杆134,则使处于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克服弹性的复位元件74的作用彼此分离或脱开嵌接。只要操作杆134,在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特别是汽车座位104,对固定设置在车身部分108上的另一部件90,特别是导向件容纳件119之间的相对调整就是可能的。
当然对于这样的应用可采用与上述的实施形式不同的连接元件65、72的构成。此外,调整机构117的构成以及为调整机构117配置的固定装置124只是一个示例性的实施形式。
此外,连接装置88也可以用于沿径向于导向装置109的纵向方向可偏转的汽车座位104中。并且这样的连接装置88还可以用于汽车座位104的靠手的位置的固定。
另一未再示出的实施形式在于,将按照本发明的连接装置88设置在构成第一部件89的靠背部分106与构成另一部件90的支承元件114之间,以便可分开式固定靠背部分106对座面部分105的相对位置。合乎目的地,为此一个连接元件65与支承元件114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相连结而另一连接元件72优选与靠背部分106内含的加强元件113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相连结。为至少连接元件65、72之一配置至少一个调整装置,特别是一个机械传动的或电动的伺服驱动以便连接或脱开可嵌接的连接元件65、72。因此现在有可能以简单的方式在设置至少一个连接装置88的情况下可分开式固定一个斜度调整装置如汽车座位104,椅子和座椅等的调准的斜度。
当然也可以将这样的连接装置88设置在颈背部分107与靠背部分106之间,借此可分开式固定用于颈背部分107的高度调整装置的调准的高度,其中例如连接元件65、72中的一个与靠背部分106的加强元件113相连结而另一连接元件72与颈背部分107的至少一个导向元件相连结。
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之间设置连接装置88的另一未示出的实施形式在于,将连接装置88用于可分开式固定椅子,特别是写字台椅子的高度和/或斜度调整装置的调整的高度和/或斜度。
另一实施形式,如图13中所示,设置两个交错设置的管形部件89、90,其中两部件89、90中的一个,特别是内部的部件89构成为可弹性变形的。气密式构成的内部的部件89相对于环境是气密隔绝的并且具有预定的自身刚度。部件89通过一未再示出的连接导管与工作介质,特别是空气、液体等导管式相连接并可以交替地受压力作用。
位于内部的部件89通过其构成安装表面137的外圆周设有至少部分例如包括连接元件139的扇形件138的形式而外部的部件90的构成面向内部的部件89的外圆周137的安装表面140的内圆周设有平面的连接元件141。通过内部的部件89的空腔142内的压力作用产生的其径向的扩张导致连接元件139、141的相互对准的连接部分91的形锁合嵌接并由此固定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的相对位置。
部件89、90可以例如由型管和柔性的管件构成。
如果使空腔142内占优势的超压匹配于环境压力或将其降低到比环境压力较低的压力,特别是负压,则弹性挠曲的部件89回到其原来的原始状态。此时连接元件139、141完全脱开嵌接。该解法的优点主要在于,借此使迅速而只取决于压力作用的循环时间之循环时间可以用于部件89、90的可预定的相对位置的相互固定或锁定。具有预定的自身刚度或弹性的部件89在空腔142内以环境压力为主时自动复位。用于连接部分91的小的尺寸为了固定只需要沿径向于部件89、90的方向的小的调整位移。
当然在使用连接元件139的一具有弹性的基体时,连接元件139可以沿管形部件89的整个外圆周延伸。
管形部件89、90中之一个的至少分部,特别是内部的部件89沿径向于安装表面139、140的方向构成为可弹性变形的。部件89为了空腔142的压力作用通过一连接导管与一调整装置,特别是与气动的或液压的伺服驱动导管式相连接。
为了可锁定的连接元件139、141的连接或脱开,将至少其中一个沿径向于安装表面137、140的方向交替地施加压力。
连接装置88设置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之间的另一未再示出的实施形式在于,将连接装置88用于弦杆高度调整装置的调准的高度的可分开式固定。
如上述各实施形式所表明的,只示出可手工操作的调整机构3、117及其配置的固定装置4、124。当然这样的固定装置4、124的调整装置50、51、125,特别是连接装置88也可以通过电动的、气动的和液压的伺服驱动来操作,其中连接装置88设置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之间。伺服驱动可以由与连接元件65、72有效连接的平面的滑轨、调整元件等构成,其根据压力、力矩和电流的作用使至少一个连接元件72与另一连接元件65进入嵌接。用于固定装置4、124和调整机构3、117的这样的具有至少一个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操纵装置可控制和调整的伺服驱动已是公知的现有技术并且不是本申请的内容。
另一未再示出的实施形式在于,根据一汽车乘客的体重的测定在必要时在操纵杆52与固定件7之间和在转向轴2与承重元件9之间沿转向轴2的方向串联地或横向于转向轴2并联地附加连接至少另一个固定装置4,特别是另一个调整装置50、51。当然这也可以转到所有其他的实施形式。这带来的优点是,借此特别是在一力或能量沿转向轴2的纵向方向和/或沿其横向的方向作用时加大了转向轴2相对于固定件7的固定的压紧力或力,并因此使转向轴2难以或阻止其沿其纵向方向的移动,依此可以吸收更大部分的能量。
在组合说明的图14和15中,示出连接元件143的另一实施形式,其如图14中所示处在未嵌接的状态,或如图15中所示处于相互嵌接状态。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元件143构成为单体的或组合式的或单层的或多层的,其各连接部分91构成为至少微小的弹性挠曲可逆的,并且在它们之间设有容纳区域144用于至少一个由另一连接元件143构成的连接部分91。如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示,各连接部分91具有棱锥形的或圆锥形等的横截面。各连接元件143的具有弹性的并沿表面145优选均匀分布设置的各连接部分91构成为沿三个空间方向可弹性变形可逆的并且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43受压力作用时被向另一连接元件143的容纳区域144的方向排挤和/或压入或弹性变形。表面145构成为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7、140中的一个(在图1中未示出)配置的连接表面用以定位安装连接元件143。当然可以将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7、140成凹槽式设置于部件89、90中,从而另一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插入该凹槽内,以便进入嵌接。
各连接元件143优选通过胶粘剂层66(未示出)分别与部件89、90相连结。如在该示例性的实施形式中所示,连接元件143配备有处于连接部分91与表面145之间的平面的基体92,其上在背离构成连接表面的表面145的基体表面146上优选均匀分布设置各连接部分91。与连接部分91一起构成单件的连接元件143的基体92在韧性、强度方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或不同于连接部分91的特性。沿基体92的基体表面146优选均匀分布的连接部分91由从基体表面146起向背离的方向构成相互趋近延伸的支承表面147的各侧面限定。各连接部分91当然可以设有许多突出支承表面的隆起形凸出部95,如图中虚线所示,这些凸出部95沿连接部分91的高度96至少稍微彼此隔开地设置。当然也有可能在连接部分91的轮廓表面或构成其的支承表面147的区域内设置全面覆盖这些表面的涂层,如未再示出的,该涂层构成为弹性挠曲可逆的。该涂层可以由一具有不同于连接部分91的特性的塑料构成。合乎目的地,该涂层由具有较高弹性的材料,特别是塑料构成。该涂层本身合乎目的地具有一呈波纹形构成的嵌接表面或外形表面。
相互对置的连接元件143,如由图14可看出的,在一连接元件143的两直接接连设置的连接部分91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齿距148a、148b,从而各连接元件143的相互对置的并可相互嵌接的分部。特别是连接部分91由于通过至少一个部件89、90的按箭头149的压力作用或力作用而被弹性变形,如由图15中可看出的,由调整装置50、51按需要施加的按箭头148的压力作用或力作用可以由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电动的、液压的、气动的和混合的伺服驱动来实现。
当然也有可能使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元件143具有相同的齿距148a、148b和在其长度内的不同的连接部分数目。通过至少一个容纳区域相对于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的位移或偏移在沿各平面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纵向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可以提高各连接元件143间的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如果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齿距148之一个是较大的或较小的,则有可能同时挤入容纳区域144内多个对置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其中各支承表面147在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交嵌的过程中相互靠紧地滑过。为了有助于一个连接元件143的多个连接部分91进入另一连接元件143的一个容纳区域144,啮合角150可以具有不同的斜度。当然还有可能使各对置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的啮合角具有相同的斜角,并且由于按箭头149的压力作用或力作用多个通过容纳区域144彼此分开的连接部分91插入另一连接元件143的对置的容纳区域144内,并且通过按箭头149的持续的压力作用和倾斜的支承表面147使插入容纳区域144内的连接部分91产生弹性可逆的变形。
在一嵌接位置插入对置的连接元件143的容纳区域144内的各连接部分91至少部分地由对置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覆盖,借此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至少部分地相互支承或相对微小地夹紧,并且在其相对位置相互保持定位。其中容纳区域144构成阻尼区域。
图14和15中所示的实施形式当然可以转到所有的以上的图1至13中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其中在一汽车中的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元件143,并且为了连接或脱开将它们构成为至少倾斜于、特别是垂直于安装表面可相互相对调整的。为此为至少一个部件89、90配置一调整装置50、51和125,如其在上述图中所述。当然两部件89、90也可以构成为可相互相对调整的。
如果使各连接元件143进入一卸压的脱开的打开位置。则各弹性变形的连接部分91自动恢复变形。通过各对置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的至少部分地偏压,在各连接元件143之间或在相互定位于其相对位置的部件89、90之间达到基本上形锁合或力锁合的按需要可分开的连接。连接元件143的至少微小地突出安装表面的连接部分91设置在基体92上或例如通过共挤压等直接设置在基体92上。
在组合说明的图16和17中示出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另一实施方案,其中图16中所示的各连接元件143处在脱开嵌接的状态而图17中所示的各连接元件143处于嵌接状态。各连接元件143同样呈平面地构成并且可以构成为单体的或组合式的或单层的或多层的。如该图中所示,各连接元件143具有一平面的基体92,它直接通过胶粘剂层66与部件89、90相连结。基体92成单件成形并且可以具有与连接部分91相同的或不同的特性。在该实施形式中连接元件143由至少一个具有表面形状151的连接部分91构成,它具有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重复的波纹152。表面形状151由多个并列设置的规则地或不规则地分布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构成,其中最大高度155和最大深度156通过底断面157和基准断面158限定。具有相同的或较小的高度155或深度156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在底断面和基准断面157、158之间延伸。应指出,高度155和深度156分别是由一位于底断面与基准断面157、158之间的中间的断面159限定的。在中间的断面159上在一外形表面160上和在两相邻的连接部分91之间测量的一个外形谷部154的开口宽度161的尺寸可以等于或不同于另一外形谷部154的另一开口宽度161。
如还由图16显而易见的,另一与第一连接元件143按需要可分开式连接的连接元件143设有具有表面形状151的连接部分91,它由多个接连设置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构成。这些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相互间和/或相对于对置的连接元件143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可以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高度155和深度156。当然也可以构成使第一连接元件143的至少一个外形谷部154的最大深度156小于或等于和大于另一连接元件143的外形谷部154的深度156。同样对于第一和另一连接元件143的外形尖峰153的最大高度155也是适用的。
如由图17可更好地看出的,各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构成为可弹性挠曲可逆的,从而即使在两连接元件143的至少二个外形尖峰153相互冲突或相互碰撞时它也可这样弹性变形,即由于两外形尖峰153的相互冲突材料被挤入一个或多个邻接于外形尖峰153的外形谷部154内或邻接的各外形谷部154内,并且仅仅部分的外形尖峰被容纳于大致相适应的外形谷部154内。如以上所述,为了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件89、90中之至少一个施加以按箭头149的力,它合乎目的地在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的嵌接位置的整个期间是有效的。通过构成连接部分91的外形尖峰153和/或外形谷部154的弹性变形并在按箭头149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达到在各连接元件143之间的提高的压紧力和由此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可相互连接和锁定的各连接元件143可以沿平行于部件89、90的安装表面162的方向传递力。该实施形式的另一优点主要在于,可看出,即使一个外形尖峰153的最大高度155大于一外形谷部154的最小深度156也能进入一连接的嵌接位置,在一方面不发生连接元件143的损坏,因为至少一个外形尖峰153和/或至少一个外形谷部154产生弹性变形,并在另一方面仍能在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89、90之间达到相对位置的可靠的固定。当然也有可能使两可相互嵌接的连接元件143的特性构成为不同的。
为了脱开可嵌接的各连接元件143,使其克服按箭头149施加的压力的作用相互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依此弹性挠曲可逆的连接元件143或其连接部分91自动恢复到其原来的原始位置。因此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元件143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仅仅部分地处于交嵌的嵌接位置。特别有利的是,为了能够传递平行于安装表面162和/或其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预定的力,现在有可能使可相互嵌接的外形尖峰和外形谷部153、154的相互形锁合的部分为约30至100%,特别是在50与90%之间,例如70%就足够了。外形尖峰和外形谷部153、154的剩余的形锁合和力锁合的交嵌的部分,因此为70%至0%,特别是在50%与10%之间,例如30%,则部分受弹性变形。应指出,以百分数度量的该部分,理解为对于沿基体表面146或表面145分布的各连接部分91或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而言。例如也有可能例如在强度、韧性、弹性模量等方面使连接元件141、143中之一个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使第一连接元件141的至少一个外形尖峰153可以在另一连接元件143的至少一个外形尖峰153上低力地成形。借此还可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如防止连接的连接元件141、143的分开的可靠的固定。
另一未再示出的实施形式在于,各连接部分91构成为螺纹式的(fadenartig)并且通过压力作用的连接元件65、72;141、143的相互嵌接使其至少部分地被弯曲和/或覆盖和/或包围。通过连接元件65、72;141、143的各连接部分91的大致圆柱形表面的直接的彼此靠紧提高了它们之间的摩擦锁合,这基本上可以传递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7;140、162的方向延伸的力。这些螺纹式的连接部分91合乎目的地设置在平面的基体92上,后者通过胶粘剂层66或形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元件与部件89、90相连结。各连接部分91通过一容纳区域彼此分开地设置。
通过上述的各种构成,如图1至17中所述,可以传递特别大的基本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7;140、162的方向延伸的推力,而不会引起部件89、90的偏移。该推力可以比为了锁定部件89、90用于嵌接所需要的压力大约1%至30%,例如5%至20%。
最后还应指出,连接装置88的连接元件65、72、141、143经简化并以大大放大的视图和为了更好的理解只以不多的连接部分91示于各图中。更确切地说连接元件65、72配备有许多连接部分91。当然可以在部件89、90之间接连地和/或并列地设置沿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62分布的多个连接装置88。此外,图14至17中所示的实施形式和应用按意义上可转到图1至13中所示的实施形式和应用中。
为了条理性最后应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连接装置88和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将它们或其构件部分不按比例地和/或大大地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由本说明书可得知基于独立发明的解法的目的。
特别是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中所示的各个实施形式和措施构成独立的、按照本发明的解法的对象。由这些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得知与此有关的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和解法。
附图标记清单
1 转向轴调整装置 2 转向轴
3 调整机构 4 固定装置
5 固定装置 6 车身
7 固定件 8 成型件
9 承重元件 10 底面
11 翼缘 12 成型翼缘
13 导向装置 14 纵向中轴线
15 双箭头 16 双箭头
17 端部 18 端部
19 轴承 20 轴承
21 长度 22 长度
23 长度 24 转动轴
25 内侧面 26 导向元件
27 导轨装置 28 长度
29 宽度 30 穿口
31 纵向长口 32 孔
33 夹紧元件 34 中轴线
35 部分 36 部分
37 高度 38 壁厚
39 高度 40 壁厚
41 底面 42 宽度尺寸
43 连结区域 44 侧边
45 侧边 46 底面
47 过渡区 48 导轨
49 导轨 50 调整装置
51 调整装置 52 操纵杆
53 安装表面 54 安装表面
55 操纵元件 56 塑料盘
57 圆板 58 固定装置
59 轴承安装位置 60 轴承安装位置
61 长度 62 止挡元件
63 缓冲元件 64 调整位移
65 连接元件 66 胶粘剂层
67 底板元件 68 纵向侧面部分
69 底面 70 纵向板条
71 安装表面 72 连接元件
73 导向元件 74 复位元件
75 宽度 76 纵向侧表面
77 长度 78 横向侧表面
79 下面 80 纵向中轴线
81 横向中轴线 82 孔
83 端部 84 导向和/或止挡元件
85 止挡面 86 连接元件宽度
87 连接元件宽度 88 连接装置
89 部件 90 部件
91 连接部分 92 基体
93 芯部 94 表面
95 凸出部 96 高度
97 高度 98 张角
99 距离 100 箭头
101 调整位移 102 容纳区域
103 双箭头 104 汽车座位
105 座面部分 106 靠背部分
107 颈背部分 108 车身部分
109 导向装置 110 加强附件
111 转动轴 112 转动部分
113 加强元件 114 支承元件
115 横轨 116 宽度
117 调整机构 118 导向件
119 导向件容纳件 120 止挡元件
121 侧导轨 122 高度导轨
123 安装表面 124 固定装置
125 调整装置 126 固定部分
127 夹紧元件 128 导向孔
129 安装表面 130 导向元件
131 端部 132 连接元件
133 孔 134 杆
135 支承点 136 手柄部分
137 安装表面 138 扇形件
139 连接元件 140 安装表面
141 连接元件 142 空腔
143 连接元件 144 容纳区域
145 表面 146 基体表面
147 支承表面 148a齿距
148b齿距 149 箭头
150 啮合角 151 表面形状
152 波纹 153 外形尖峰
154 外形谷部 155 高度
156 深度 157 底断面
158 基准断面 159 中间断面
260 外形表面 261 开口宽度
262 安装表面
Claims (38)
1.一种用于汽车调整机构(3;117)的固定装置(4;124),该调整机构具有可相互相对调整的第一和第二部件(89、90),所述固定装置(4;124)包括:
(a)至少一个调整装置(50;51;125),它与所述部件(89、90)中的至少一个部件配合作用;
(b)一个在各部件(89、90)之间的连接装置(88),该连接装置(88)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和一个第二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
(1)第一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设置在调整机构(3;117)的第一部件(89)上;
(2)第二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设置在调整机构(3;117)的第二部件(90)上;
(3)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具有连接部分(91),
(4)这些连接部分(91)通过调整装置(50;51;125)在一脱开的、卸压的打开位置与一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之间可重复地调整,其中,连接部分(91)能够彼此定位在其各自的相对位置上;并且在锁定位置上,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连接部分(91)的嵌接表面通过一由调整装置(50;51;125)提供的压力彼此紧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和一个基体(92),该基体具有一个朝向所述部件(89、90)中的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对置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该第一表面连接于一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9、140;162),该安装表面设置在第一部件(89)上;
所述第二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和一个基体(92),该基体具有一个朝向所述部件(89、90)中的第二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对置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元件通过该第一表面连接于一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9、140;162),该安装表面设置在第二部件(90)上;
所述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各连接部分(91)
(1)由一种弹性挠曲可逆的塑料构成,
(2)从基体(92)的第二表面突出,以及
(3)包括一不平的、与基体(92)的第一表面对置的嵌接表面;在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处于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各连接部分(91)在压力的作用下都是可弹性变形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中的一个通过压力被压入到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该压力至少稍微大于由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可弹性变形的连接部分(91)产生的反力。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部件(89、90)中的至少一个与调整机构(3;117)的调整装置(50;51;125)连结。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处在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时,通过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之间的形锁合和摩擦锁合可分开式地固定所述部件(89、90)。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沿平行于安装表面(53、54、71;123;129;137、140;162)的方向可传递的力比用于嵌接所需要的压力大1%至3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分别具有一种表面形状(151),该表面形状具有规则地或不规则地分布在基体的第二表面上的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形状(151)由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重复的波纹(152)构成。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可部分地相互连接的各连接元件(143)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状(151)。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可部分地相互连接的各连接元件(143)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151)。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基体(92)的第二表面(145)延伸的、由外形尖峰(153)和外形谷部(154)构成的中间的断面(159)上测量的外形谷部(154)的开口宽度(161)构成为不同的。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各连接元件(143)的至少两个外形尖峰(153)的直接相互冲突或相互碰撞,可促使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43)在外形表面(160)上弯曲,并且可形锁合和力锁合地相互固定各连接元件(143)。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构成为单件的和材料一致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构成为组合式的或多层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由具有不同强度或韧性的材料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分别设有许多沿基体(92)的第二表面分布的连接部分(91),并且每个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各连接部分(91)具有所述不平的、与基体(92)的第一表面对置的嵌接表面。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具有不同于另一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的机械特性。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在嵌接表面的区域内具有不同于其余的连接部分(91)的机械特性。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在嵌接表面的区域内设有可弹性变形的可逆的涂层。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元件(65、72;143)的连接部分(91)具有至少一个突出于嵌接表面的可弹性变形的可逆的凸出部(95)。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元件(65、72;143)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具有多个沿嵌接表面分布设置并沿径向、周边延伸的凸出部(95)。
21.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的固定的锁定位置,相互对置和面对的各连接元件(65、72)处于嵌接状态,并且各连接元件(65、72)的凸出部(95)相互支承。
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由具有不同强度或韧性的材料构成。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部分(91)具有一芯部(93),该芯部构成为至少微小可弹性挠曲的。
24.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91)具有截锥形的、棱锥形的、圆柱形的横截面或构成为螺纹式的。
25.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元件(143)的连接部分(91)的数目或两相邻的连接部分(91)间的齿距(148a、148b)构成为不同的。
2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相互嵌接的各连接元件(65、72;143)分别构成有至少一个在两相邻的连接部分(91)之间设置的容纳区域(102、144),用以容纳多个插入其中的连接部分(91)。
2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相互形锁合嵌接的各连接部分(91)的传力的部分为在30%与100%之间。
2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相互摩擦锁合嵌接的各连接部分(91)的传力的部分为在70%与0%之间。
2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89)由一固定件(7)或一承重元件(9)构成,以便可旋转地支承一转向轴(2),而所述第二部件(90)由调整机构与固定装置(3、4)的一个底板元件(67)构成;并且第一连接元件(65;143)与固定件(7)或承重元件(9)相连结而第二连接元件(72;143)与底板元件(67)相连结,其中第一连接元件(65;143)是条形的。
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元件(9)具有至少一个沿转向轴(2)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长口(31),并且在一内部的安装表面(54)上、在界定纵向长口(31)的区域内设置所述条形的第一连接元件(65;143),该第一连接元件(65;143)沿纵向长口(31)的纵向长度延伸。
31.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件(7)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转向轴(2)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中凸地弯曲的穿口(30),并且在固定件(7)的一外部的安装表面(53)上、在界定穿口(30)的区域内设有平行于穿口(30)延伸的所述条形的第一连接元件(65;143)。
32.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124)包括两个调整装置(51;50),其中第一调整装置(51)设置在转向轴(2)与承重元件(9)之间而第二调整装置(50)设置在固定件(7)与一操纵元件(55)之间,并且调整装置(50、51)和操纵元件(55)通过一夹紧元件(33)同心地相互保持定位。
3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89)由一导向件(118)构成而第二部件(90)由一调整与固定机构(117、124)的一承重件构成,并且第一连接元件(65;143)与导向件(118)相连结而第二连接元件(72;143)与承重件形锁合或摩擦锁合地相连结,其中第一连接元件(65;143)是条形的。
3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89)由一框架式支承件(114)构成而第二部件(90)由一汽车座位(104)的靠背部分(106)构成,并且连接元件(65、72;143)设置在支承元件(114)与靠背部分(106)之间,用以可分开式固定靠背部分(106)与座面部分(105)间的调准的可改变的斜度。
3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89)由汽车的车身部分构成而第二部件(90)由一带式制动元件的高度调整装置构成,并且连接元件(65、72;143)设置在车身部分与高度调整装置之间,用以可分开式固定其调准的可改变的高度或长度。
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89)和第二部件(90)呈管形构成和相互交错地设置,并且内部的第一部件(89)区段状地设有沿其构成安装表面(137)的外周边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元件(139),而外部的第二部件(90)在其面向第一部件(89)的外周边、构成一安装表面(140)的内周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141),以及,管形部件(89、90)之一个的至少部分区域,沿径向于安装表面(137、140)的方向构成为可弹性变形的,并且为了向一空腔(142)内施加压力,将其通过一连接导管与一调整机构导管式相连接。
3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连接元件(65、72;139、141;143)中至少一个的调整装置(50;51;125)可由电动的、机械式的、气动的和液压的伺服驱动之一来操纵。
38.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固定装置作为能量吸收的变形装置,用于吸收沿转向轴(2)的纵向方向和横向于其纵向方向作用的力和能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TA1831/2000 | 2000-10-25 | ||
AT18312000 | 2000-10-25 | ||
ATA270/2001 | 2001-02-21 | ||
AT0027001A AT411353B (de) | 2000-10-25 | 2001-02-21 | Kupplung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zumindest zwei relativ zueinander verstellbare tei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8029A CN1478029A (zh) | 2004-02-25 |
CN1273340C true CN1273340C (zh) | 2006-09-06 |
Family
ID=2560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81972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3340C (zh) | 2000-10-25 | 2001-10-23 | 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057786A1 (zh) |
EP (1) | EP1328433B1 (zh) |
CN (1) | CN1273340C (zh) |
AT (1) | AT411353B (zh) |
AU (1) | AU2001295241A1 (zh) |
CA (1) | CA2435271A1 (zh) |
DE (1) | DE50109174D1 (zh) |
HK (1) | HK1063616A1 (zh) |
MX (1) | MXPA03003653A (zh) |
WO (1) | WO20020346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55607A1 (de) * | 2000-11-09 | 2002-05-23 | Daimler Chrysler Ag | Mantelrohr einer Lenk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es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Mantelrohres |
FR2841524B1 (fr) * | 2002-06-27 | 2005-12-16 | Nacam |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energie d'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GB0308911D0 (en) * | 2003-04-17 | 2003-05-21 | Lucas Automotive Gmbh | A steering assembly |
DE10318691B4 (de) * | 2003-04-24 | 2005-05-12 | Nacam Deutschland Gmbh | Klemmmechanismus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
JP4740722B2 (ja) * | 2005-07-29 | 2011-08-03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DE102006034714B4 (de) * | 2006-07-27 | 2009-03-19 | Daimler Ag | Klemm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eines Kraftwagens |
JP5382066B2 (ja) * | 2011-06-03 | 2014-01-08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FR2979881B1 (fr) * | 2011-09-14 | 2013-11-22 | Zf Systemes De Direction Nacam Sas | Colonne de direction comprenant un mecanisme de blocage en profondeur ameliore. |
KR101585421B1 (ko) * | 2012-09-18 | 2016-01-15 | 주식회사 만도 |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
JP2014218228A (ja) | 2013-05-10 | 2014-11-20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GB201408170D0 (en) * | 2014-05-08 | 2014-06-25 | Trw Ltd | A clamp mechanism |
GB201412973D0 (en) * | 2014-07-22 | 2014-09-03 | Trw Ltd |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s |
DE102014011889A1 (de) * | 2014-08-13 | 2016-02-18 | Daimler Ag | Lenksäule für einen Kraftwagen |
JP6558572B2 (ja) * | 2015-07-08 | 2019-08-14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10287982B2 (en) | 2015-08-14 | 2019-05-14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Folded heat exchanger for cooled cooling air |
US10253695B2 (en) * | 2015-08-14 | 2019-04-09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for cooled cooling air with adjustable damper |
DE102015014723A1 (de) * | 2015-11-17 | 2017-05-18 | Grammer Ag | Fahrzeugausstattungsvorrichtung sowie Armlehne |
DE102015222873B4 (de) | 2015-11-19 | 2022-08-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Höhenv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aufbaus eines Kraftfahrzeuges |
GB201705272D0 (en) * | 2016-07-07 | 2017-05-17 | Trw Steering Systems Poland Sp Z O O |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FR3056651B1 (fr) * | 2016-09-28 | 2018-11-30 | Alstom Transp Tech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reglable en hauteur pour vehicule ferroviaire |
CN109079472B (zh) * | 2018-06-30 | 2020-11-13 |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自锁滑块连接钣金的方法 |
CN112776870B (zh) * | 2019-11-06 | 2024-05-28 | 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 一种转向调节管柱及车辆 |
US11180223B1 (en) * | 2020-08-07 | 2021-11-23 | Robert M. Kohen | Roller mount for marine seat |
DE102020211564A1 (de) * | 2020-09-15 | 2022-03-17 |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 Rasteinrichtung, Lenk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Rast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ormschlüssigen Rastverbindung mit einer solchen Rasteinricht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66113A (en) * | 1963-10-07 | 1966-08-16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Interreacting articles |
GB1152349A (en) * | 1965-11-05 | 1969-05-14 | Recaro A G | Seat Hinge Fitting |
US3557413A (en) * | 1968-09-23 | 1971-01-26 | William H Engle | Nonmechanical closure |
US4322875A (en) * | 1980-03-31 | 1982-04-06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facturing Company | Two strip materials used for forming fasteners |
JPS5758557A (en) * | 1980-09-26 | 1982-04-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Locking mechanism for tilting steering column |
DE3117547A1 (de) * | 1981-05-04 | 1982-11-18 | Hilti AG, 9494 Schaan | Vorrichtung zur halterung von verkleidungsplatten u.dgl. an bauwerksteilen |
US4691373A (en) * | 1985-08-05 | 1987-09-01 | Minigrip, Incorporated | Zipper closure with unitary adhesive cover sheet |
DE3619125C1 (de) * | 1986-06-06 | 1987-10-22 | Daimler Benz Ag | Aufnahmevorrichtung fuer eine verstellbare Lenksaeule eines Kraftwagens |
US4731911A (en) * | 1986-08-08 | 1988-03-22 | Minigrip, Inc. | Extruded closure strip carrying reactivatable adhesive layer |
US5201101A (en) * | 1992-04-28 | 1993-04-13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ethod of attaching articles and a pair of articles fastened by the method |
US5338064A (en) * | 1992-11-25 | 1994-08-16 | Nsk Ltd. | Tilting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
FR2714648B1 (fr) * | 1994-01-06 | 1996-03-15 | Nacam |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énergie à tenue axiale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
US5461937A (en) * | 1994-10-31 | 1995-10-3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
JP2938784B2 (ja) * | 1995-05-30 | 1999-08-25 | 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チャック |
FR2737172B1 (fr) * | 1995-07-26 | 1997-10-10 | Nacam | Systeme de guidage et de verrouillage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s automobile |
US5588187A (en) * | 1995-08-17 | 1996-12-31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Extruded zippers for upholstery applications |
US5791810A (en) * | 1995-09-21 | 1998-08-11 | Williams; Douglas | Connecting apparatus |
US5657516A (en) * | 1995-10-12 | 1997-08-19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Dual structured fastener elements |
JP2951883B2 (ja) * | 1996-03-21 | 1999-09-20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ロック機構の噛合同期構造 |
DE19643203A1 (de) * | 1996-10-19 | 1998-04-23 | Supervis Ets | Vorrichtung an einer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zur Längen- und/oder Höhen- bzw. Neigungsverstellung |
US5787759A (en) * | 1997-02-11 | 1998-08-0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
FR2764951B1 (fr) * | 1997-06-23 | 1999-09-03 | Lemforder Nacam Sa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en position d'un systeme de serrage de deux elements |
FR2768205B1 (fr) * | 1997-09-05 | 1999-10-29 | Lemforder Nacam Sa | Securite d'engagement a etrier d'un dispositif de maintien en position d'un systeme de serrage de deux elements |
US6220754B1 (en) * | 1998-09-09 | 2001-04-24 |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 Closure device and slider |
US6223401B1 (en) * | 1998-10-01 | 2001-05-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ntermeshable articles |
DE19846292C2 (de) * | 1998-10-08 | 2001-06-21 | Nacam Deutschland Gmbh |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in Höhe und Neigung einstellbare Kraftfahrzeuglenksäule |
US6217215B1 (en) * | 1999-07-07 | 2001-04-17 | Reynolds Consumer Products, Inc. | Closure mechanism having a perceptible feedback system |
US20030172765A1 (en) * | 2000-04-20 | 2003-09-18 | Roland Heiml | Adjust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a steering shaft, whose height and/or length can be adjusted |
AT410778B (de) * | 2000-04-20 | 2003-07-25 | Sticht Fertigungstech Stiwa |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lenkwelle |
US6792824B2 (en) * | 2002-08-24 | 2004-09-21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Tilt-telescope steering column |
-
2001
- 2001-02-21 AT AT0027001A patent/AT411353B/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0-23 US US10/399,814 patent/US2004005778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0-23 DE DE50109174T patent/DE5010917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23 CA CA002435271A patent/CA24352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0-23 EP EP01975830A patent/EP1328433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23 MX MXPA03003653A patent/MXPA0300365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0-23 WO PCT/AT2001/000342 patent/WO2002034607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0-23 CN CN01819727.2A patent/CN127334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0-23 AU AU2001295241A patent/AU20012952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
- 2004-08-25 HK HK04106358A patent/HK106361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1295241A1 (en) | 2002-05-06 |
EP1328433A1 (de) | 2003-07-23 |
AT411353B (de) | 2003-12-29 |
DE50109174D1 (de) | 2006-05-04 |
CA2435271A1 (en) | 2002-05-02 |
WO2002034607A1 (de) | 2002-05-02 |
HK1063616A1 (en) | 2005-01-07 |
MXPA03003653A (es) | 2005-07-01 |
ATA2702001A (de) | 2003-05-15 |
WO2002034607A8 (de) | 2002-11-14 |
CN1478029A (zh) | 2004-02-25 |
EP1328433B1 (de) | 2006-03-08 |
US20040057786A1 (en) | 2004-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3340C (zh) | 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固定装置 | |
CN1062058C (zh) | 摩擦离合器 | |
CN1288051C (zh) | 用于输送工件支架的生产设备 | |
CN1203955C (zh) | 结构体及摩擦移动焊法 | |
CN2752368Y (zh) | 具有对接贴板的面板 | |
CN1113286A (zh) | 混凝土模制模板构件及装配模板构件的间隔保持件和连接件 | |
CN1306134C (zh) |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 |
CN1212462C (zh) | 地板和锁定系统 | |
CN1252395C (zh) | 滚子链 | |
CN1291872C (zh) | 车轮速度检测装置 | |
CN1084861C (zh) | 能量吸收器 | |
CN101048257A (zh) | 由金属元件构成的多件式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81878C (zh) | 盘式制动器 | |
CN1191003A (zh) | 复式阻尼器以及该阻尼器的结构 | |
CN1258658C (zh) | 不平衡力支撑装置 | |
CN1907802A (zh) | 具有嵌入件的合成材料自行车组件以及相关制造方法 | |
CN1309543C (zh) | 可移动的机器,包括路面施工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666052A (zh) | 关闭阀件 | |
CN1263579A (zh) | 能量吸收器 | |
CN1814375A (zh) | 散热片堆叠器组件 | |
CN1338018A (zh) | 使用抗剪环连接若干钢构件的结构和方法 | |
CN1684790A (zh) | 工件结构的改进 | |
CN1589374A (zh) | 装在螺杆上的安装件和螺母 | |
CN101078293A (zh) | 由硬地板块构成的地板以及制造这种地板块的方法 | |
CN101044289A (zh) | 具有柔性舌榫的地板镶板的机械锁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6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0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