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247C - 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0247C CN1240247C CNB038003600A CN03800360A CN1240247C CN 1240247 C CN1240247 C CN 1240247C CN B038003600 A CNB038003600 A CN B038003600A CN 03800360 A CN03800360 A CN 03800360A CN 1240247 C CN1240247 C CN 124024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base station
- transmissio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transmission peri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信息综合单元(104)基于从通信终端器件发送的CIR值确定是否执行切换。当将要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的数量等于或大于预定数量时,IDLE周期设置确定单元(105)请求设置IDLE周期。优先级计算单元(106)基于CIR值计算优先级。调度单元(107)设置IDLE周期并执行调度。数据选择单元(108)选择要发送到调度后的通信终端的数据,而调制/编码单元(110)对选择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传输开/关单元(111)执行控制,使得在已经被设置的IDLE周期期间不进行数据传输。该器件,当使用在其中数据信号和公知信号被时间多路复用以便经由相同的信道发送的CDMA系统时,能够有足够的接收质量接收该公知信号,因而提高了检测其它小区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共享信道的高速分组通信。
背景技术
作为第三代高速传输技术,已知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或HDR(高数据速率)中使用的利用共享信道来实现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和专用信道不同,共享信道是一个由多个用户在时分的基础上共享的信道,并且打算在一段预定时间向单一用户传输数据以及使用专用信道传输导频信道。
使用这种共享信道的传输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有望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OFDM-CDMA(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分多址)的传输。
这里,将说明一个使用共享信道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图1示出了一个小区的结构的例子。基站11到15被提供到它们分别所在的小区的中心。通信终端21和22存在于基站11的小区并且正在进行和基站11的高速分组通信。通信终端21位于小区的中央并且在和基站11接近的位置执行和基站11的通信。通信终端22位于接近小区的边缘并且在距离基站11很远的位置执行和基站11的通信。在图2和3中将示出通信终端21和22的接收帧的结构的例子。
图2是通信终端21的接收帧的结构的例子。DATA表示将在高速分组通信中传输的数据,CPICH和PI表示公共导频信道而CNT表示控制信号。在垂直轴方向上的长度表示从每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相对于全部接收功率的比率,并且应当意识到从基站11发送的接收功率是最高的。在另一方面,图3示出了通信终端22的接收帧的结构的例子。DATA、CPICH和CNT表示在图2中相同的部分。而且,在垂直轴方向上的长度还用如图2中同样的方式表示接收功率的比率。由于通信终端22位于小区的边缘,从各自的基站发送的信号基本上具有同样的接收功率。然而,在图2和图3中的DATA并不一定是通信终端21和22所期望的数据。
通信终端使用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帧结构的诸如CPICH等来执行(conduct)小区搜索并且在通信的开始或切换时检测小区。
然而,如上所述,通过对导频信道的时间多路复用来传输导频信道的方法和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等相比导致更低的扩散参数(SF),而在W-CDMA系统中总是使用不同的信道发送导频信道。因此,如果执行到另一个小区的切换时,使用一个时间多路复用型的导频信道,数据的接收质量就可能被保障,但很难检测具有低信号功率的另一个小区,并且检测其它小区(其它小区搜索)的性能变差,导致切换性能变差。
靠近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具体地说,远离基站的通信终端,其接收质量很可能会变差。由于这个原因,使用尽力而为(best effort)型通信,除了上述的切换性能变差的问题,还有几乎不能分配共享信道以及处在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的接收性能变差能被察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CDMA系统在接收公知信号时能有足够的接收质量,在所述的CDMA系统中数据是和公知信号一起被时间多路复用并且通过相同的信道传输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区结构的例子;
图2是通信终端的接收帧的结构的例子;
图3是通信终端的接收帧的另一个结构的例子;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IDLE周期设置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基站的帧结构中的IDLE周期设置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基站控制装置和基站之间关系的概念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旨在于当位于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不能获得足够的接收质量并且也不能检测到其它的小区时,本小区的基站调度一个时间周期,在此期间到这个通信终端的数据传输被中断。在随后的解释中,在其间传输到这个通信终端的数据被中断的周期(非传输周期)指的是在其间数据不被用单元进行传输的周期,在所述周期中共享信道被分配给该通信终端而此周期将被称为“IDLE周期”。
现在参照附图,在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此图中,发送/接收双工器102对通过天线101对接收的信号(接收信号)施加预定的无线电接收处理并且将其输出到解调部分103。而且,发送/接收双工器102对从多路复用部分113输出的一个信号施加预定的无线电接收处理并且将其通过天线101发送。
解调部分103对接收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且对CIR(载扰比)信息执行解调处理,所述CIR信息是在通信终端测量到的接收质量。在此实施例中,CIR被用作确定通信终端优先级的信息。解调后的通信终端的CIR值被输出到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和优先级计算部分106。
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作为质量判定装置获得在解调部分103解调的通信终端CIR值,并且通过将其与预定的阈值比较来判定CIR值。随后,基于这个判定结果,判定通信终端是否靠近小区的边缘。即,判定切换是否应当被执行。例如,当CIR的值小于一个阈值时,通信终端远离基站100,因而判定应当执行切换。判定的结果被输出到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提供与基站100能够与之通信的通信终端同样数量的解调部分103和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
当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判定至少有预定数量的通信终端(在切换开始前的通信终端)应该执行切换时,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判定设置一个IDLE周期(在其间没有数据被发送到通信终端),并且当应该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的数量少于预定数量时,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判定不设置IDLE周期。判定结果被输出给调度部分107。
优先权计算部分106基于从解调部分103输出的每个通信终端的CIR值判定在高速分组通信中的所有通信终端的优先级。判定的结果被输出到调度部分107。在这里,优先级指的是分配共享信道的优先顺序。
调度部分107作为非传输周期设置装置基于从优先级计算部分106输出的优先级信息来确定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的顺序,以及调制系统和编码系统等将要发送到通信终端的信息。而且,调度部分107还基于从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输出的判定结果执行用于设置IDLE周期的调度。这个调度结果被输出到数据选择部分108、调制系统/编码系统确定部分109和传输开/关部分111。在这里,“调度”指的是根据优先级确定共享信道的分配。并且根据本发明,“调度”还包括设置IDLE周期。
数据选择部分108选择要发送到由调度部分107确定的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的数据并将其输出到调制/编码部分110。
调制系统/编码系统确定部分109根据由调度部分107确定的信息确定调制系统和编码系统,并且向调制/编码部分110指示所确定的调制系统和编码系统。
调制/编码部分110根据由调制系统/编码系统确定部分109所指示的调制系统和编码系统对从数据选择部分108输出的数据进行调制和编码,并且把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传输开/关部分111。
当由调度部分107确定的IDLE周期被设置时,传输开/关部分111作为传输控制装置在这个周期(传输关)不把从调制/编码部分110输出的调制信号输出到多路复用部分113。而当IDLE周期未被设置时,传输开/关部分111把调制的信号输出到多路复用部分113(传输开)。即,其根据IDLE周期的设置的存在/缺失执行是否传输调制的信号的切换控制。
调制/编码部分112对CIPCH(通用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编码,并把调制的CIPCH和控制信道输出到多路复用部分113。
多路复用部分113对从传输开/关部分111输出的信号、由调制/编码部分112调制的CPICH和控制信道执行时间多路复用的操作,并且把所述多路复用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收双工器102。
随后,将解释在上述的结构中的基站100的操作。正在和基站100通信的通信终端将作为终端信息测量的CIR值通知基站100。
在基站100,由通信终端通知的该通信终端的CIR值被解调部分103解调,并且解调的信号被输出到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和优先级计算部分106。
从解调部分103输出的通信终端的CIR值被输出到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并且经过阈值判定,CIR值被和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CIR的值小于一个预定的阈值时,通信终端很可能靠近小区的边缘。因此,这个判定的结果成为通信终端是否应当执行切换的标准。在此时,作为只使用一个CIR值的判定的替代,还可以使用在某个部分上的平均。这个判定结果被输出到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
当至少有预定数量的通信终端由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判定为应当执行切换时,IDLE周期设置部分105判定应当设置IDLE周期。在这里,由于一旦提供了IDLE周期,用于高速分组通信的分组数据在该周期中则不能再被发送,所以需要考虑应当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的数量。即,当存在很多具有高接收质量的通信终端时,通过对这些通信终端集中执行高速分组通信可以提高吞吐量,但是为少量通信终端设置IDLE周期则可能导致吞吐量的下降。相反,当很多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差时,执行对这些通信终端的高速分组通信的频率升高了,但是由于低的接收质量,重新传输的频率也升高了,并且由于吞吐量从一开始就是低的,即使设置了IDLE周期,吞吐量的降低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throughput is no problem)。
位于小区边缘附近的通信终端不能精确检测到另一个小区(其它小区搜索),这不仅仅是由于很难分配共享信道,也是由于其它小区的CPICH的CF(扩展参数)很小并且功率很低。因此,该通信终端也不能执行切换。由于这个原因,当至少有预定数量的通信终端应当执行切换时,自己所在小区的基站如上所述设置一个IDLE周期,并且通信终端在此IDLE周期期间可以因而接收到其它小区的CPICH。如果能够高精度地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则可以检测到其它小区,这样就可以执行切换。
而且,当在小区存在请求诸如高速率的服务的通信终端并且该通信终端正在执行顺利(favorable)通信时,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也可以被调整来判定为由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判定为应当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设置IDLE周期。这是由于请求诸如高速率的服务的通信终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并且应当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几乎不被(hardly)分配共享信道,并且如果它执行到其它小区的切换则分配共享信道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当在应当执行切换的通信终端中存在请求诸如高速率的服务的通信终端时,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也为这个通信终端设置IDLE周期。
优先级计算部分106基于从解调部分103输出的每个通信终端的CIR值确定每个通信终端的优先级,即,哪个通信终端应当被分配具有高优先级的共享信道。由于共享信道是由多个通信终端共享的信道,所以可以通过向具有高优先级的通信终端,即,向具有良好传播环境和高的接收质量的通信终端分配信道来提高吞吐量。
调度部分107基于从优先级计算部分106输出的优先级向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分配共享信道,并且基于从IDLE周期设置判定部分105输出的信号设置IDLE周期。
当调度部分107设置IDLE周期时,传输开/关部分111在该IDLE周期期间停止向多路复用部分113输出从调制/编码部分110输出的信号的操作。多路复用部分113对分组数据、CPICH和控制信道执行时间多路复用的操作,因此在该IDLE周期不进行数据传输。
图5是IDLE周期设置的概念图。在此图中,DATA表示成为高速分组通信的目标的数据。CPICH表示通用(common)导频,CNT表示控制信息而IDLE指示不发送信息。采用这样的帧结构允许其它小区的CPICH在不进行数据传输的IDLE周期期间能够被精确地接收。下面将简单地解释这个原因。
当接收来自自己小区的数据时,其它小区的CPICH具有比传统的W-CDMA小的SF和弱的信号功率,因此来自自己小区的数据构成干扰。由于这个原因,通信终端不能精确地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于是,通过设置在其间自己的小区不能发送数据的IDLE周期,有可能降低对其它小区的CPICH的干扰。这允许位于小区边缘的具有低的接收质量并且不能接收数据的通信终端能够在设置的IDLE周期期间内以足够的接收质量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因此,该通信终端能够通过使用CPICH检测到其它小区并执行切换到其它相邻小区,并借此接收来自其它小区的数据。由于通信终端在IDLE周期期间执行直到切换的处理,它接收不到从自己小区发送的数据的干扰。
随后,当视线转移到设置IDLE周期的图5中的帧时,CPICH和CNT而不是DATA在和与该帧之前和之后的情况一样的正常时间被发送。这是由于这样做从同步和信道估计等的方面来看,对给小区中的通信终端提供稳定的通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设置了IDLE周期,如图5所示只有数据部分没有被发送。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当使用共享信道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位于小区的边缘并且很难向该通信终端分配共享信道时,自己所在的小区设置在其间什么也不发送的IDLE周期。这使得该通信终端在该IDLE周期精确地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并且提高了检测其它小区的精度。
本实施例使用由通信终端测量的CIR值作为终端信息,但是作为使用CIR值的替代,也可以基于从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使用指示在下行链路传播途径的功率衰减的量的路径损耗值或位置信息等。简单地说,如果至少允许估计靠近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的存在,任何信号(参数)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虽然CIR值被用作计算优先级的标准,但是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诸如优先级信息、由主网络通知的语音或邮件等实时特性,而使用服务内容(服务类)的重要性程度作为计算优先级的标准或者可以把它们和CIR值一同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将说明由基站调度的信息被通知给通信终端的例子。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站300结构的方框图。然而,在此图中,和图4中相同的元件被分配和图4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图6和图4的区别在于它提供了调度信息产生部分301和调制/编码部分302。
调度信息产生部分301作为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产生装置产生调度信息,并且将其输出到调制/编码部分302,以通知自己所在小区的通信终端由调度部分107所确定的调度结果。
调制/编码部分302作为传输装置对由调度信息产生部分301产生的调度信息执行编码和调制,并且通过发送/接收双工器102和天线101将其发送到在自己小区中的通信终端。
采用这样一种结构,IDLE周期设置时间被通知给在自己小区中的通信终端。接收在其中被设置了IDLE周期的帧的通信终端能够事先知道分配的IDLE周期,因此通过只允许在IDLE周期获得CPICH,有可能有效率地解调并检测到其它小区信号。而且,调度信息被发送到通信终端,并且通信终端计算通信终端由调度信息它自己被分配的频率,并且借此可以概要性(schematically)地了解优先级。
图6说明了要传输的包括每个通信终端的所有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但是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就是每个专用信道包括指示IDLE周期的信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将说明通信终端向基站请求IDLE周期的例子。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此图中,发送/接收双工器402通过天线401对接收的信号(接收信号)施加预定的无线电接收处理,并将其输出到解调部分403和其它小区解调部分408。发送/接收双工器402也对从调制/编码部分411输出的信号施加预定的无线电接收处理,并通过天线401将其发送。
解调部分403对于接收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且将解调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IR测量部分404和调度信息接收部分406。CIR测量部分404作为接收质量测量装置使用由解调部分403解调的接收信号的CPICH来测量CIR,并且将测量的结果输出到CIR判定部分405。CIR判定部分405作为接收质量判定装置把由CIR测量部分404测量的CIR和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判定的结果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调度信息接收部分406作为非传输周期检测装置,在基站,从由解调部分403解调的接收信号中提取调度信息,并且将其输出到调度判定部分407。调度判定部分407判定通信终端400是否被调度,并且将判定结果输出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其它小区解调部分408对于由发送/接收双工器401输出的接收信号中的其它小区信息(其它小区的CPICH等)进行解调、执行CIR测量等,并且将解调的其它小区信息和测量的CIR值输出到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基于由其它小区解调部分408解调的其它小区信息检测其它小区、判定其它小区是否被检测到,并且将判定的结果输出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当来自CIR判定部分405的判定结果小于预定的阈值时,来自调度判定部分407的判定结果指示通信终端400未被分配,而来自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的检测结果指示未检测到其它的小区,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作为非传输请求信号产生装置请求基站设置IDLE周期。当IDLE周期设置的请求被发送,请求信号被产生并且被输出到调制/编码部分411。调制/编码部分411作为传输装置,对由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产生的请求信号执行编码/调制,并且将其输出到发送/接收双工器402。
随后,将解释在上述结构中的通信终端400的操作。从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401被发送/接收双工器402接收,经过预定的无线电接收处理并且输出到解调部分403。解调部分403对从发送/接收双工器402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解调的信号输出到CIR测量部分404和调度信息接收部分406。
CIR测量部分404使用从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测量CIR,并且将测量结果输出到CIR判定部分。CIR判定部分405判定由CIR测量部分404测量的CIR值是否足够用于在基站的调度,并且判定的结果被输出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调度信息接收部分406获得(acquire)从基站发送的调度信息,并且判定通信终端400是否被分配,并且将判定结果输出到调度判定部分407。调度判定部分407测量被调度的通信终端400的比例,并且如果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终端400只被调度了预定的比例或更低,指示该信息的信号被输出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其它小区解调部分408对从发送/接收双工器402输出的接收信号的其它小区信息进行解调,并且执行CIR测量等。解调的其它小区信息和测量的CIR值被输出到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基于由其它小区解调部分408解调的其它小区信息检测其它小区,并且将关于是否检测到其它小区的检测结果输出到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
当判定通信终端400不能获得足够的接收质量,并且从来自CIR判定部分405的判定结果、来自调度判定部分407的判定结果和来自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的检测结果中未能检测到其它小区时,则IDLE请求信号产生部分410产生信号以请求基站设置IDLE周期。产生的请求信号经过调制/编码部分411的编码和调制,并且通过发送/接收双工器402和天线401来发送。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基站500的结构的方框图。然而,在图8中,和图6中相同的元件被分配和图6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图8和图6的区别在于终端信息综合部分104和IDLE周期综合判定部分105被取消,而提供了IDLE请求综合部分501。
IDLE请求综合部分501接收由上述通信终端400发送的IDLE请求信号,并且请求调度部分107基于该IDLE请求信号设置IDLE周期。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当位于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不能保障足够的接收质量,并且不能检测到其它小区时,产生一个用于请求基站产生IDLE周期的请求信号并且发送到基站,并且该基站即使在它不能掌握(keep track of)需要被设置IDLE周期的通信终端的情况时仍能够借此可靠地为通信终端设置IDLE周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将说明从主网络接收另一个相邻小区的帧时间和基于该信息控制自己小区的帧时间的例子。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基站6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此图中,其它小区信息接收部分601接收关于帧时间的信息,并且将其输出到帧时间控制部分602,在所述帧时间,另一个相邻小区从一个主网络(在W-CDMA的情况下的RNC等)发送CIPCH等。
帧时间控制部分602用这种方法控制帧时间,使得从其它小区信息接收部分601输出的其它小区帧时间被和自己小区的帧时间错开。
该传输部分发送,诸如要在由帧时间控制部分602控制的帧时间发送的CPICH的控制信号,并且发送该数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基站的帧结构中的IDLE周期设置的概念图,并且假定在相当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终端22的位置接收到数据的例子。在此图中,例如当集中注意CPICH时,应当理解基站A到C的帧时间被移位,并且在由基站A设置的IDLE周期很容易接收到基站B和基站C的CPICH。
采用这样一种结构使得自己小区的CPICH被发送的时间和相邻小区的CPICH被发送的时间被错开,因此可能通过把自己小区的数据传输部分设置为IDLE周期来精确地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将说明主网络控制所有在其控制下的基站的帧时间的例子。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基站控制装置800和基站之间关系的概念图。基站控制装置800控制多个基站851到855。基站设置信息部分801存储基站的设置信息等,并且能够了解小区的结构。相邻基站帧时间判定部分802从基站设置信息部分801获得该基站的设置信息等,判定相邻基站和判定相邻基站各自的帧时间。这提供了在实施例4中所解释的在图10所展示的帧时间。基站帧时间通知部分803向各个基站通知由相邻基站帧时间判定部分802确定的帧时间。
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允许基站控制装置(主网络)控制时间,在此时间各个基站发送帧,并且允许位于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通过把CPICH传输时间从基站错开而在IDLE周期期间精确地接收其它小区的CPICH。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将说明基于从基站发送的IDLE周期设置信息判定其它小区检测起始时间的例子。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900的结构的方框图。然而,在图12中,和图7中相同的元件被分配和图7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IDLE周期设置信息检测部分901作为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检测装置接收通知基站设置了IDLE周期的信息,并且检测分配给通信终端900的IDLE周期设置信息。
当IDLE周期设置信息检测部分901检测到设置了IDLE周期,其它小区解调起始判定部分902判定用于对其它小区信号或其它小区的CIR测量等的开始解调的时间。
另一个小区解调部分903在由其它小区解调起始判定部分902判定的时间对其它小区信息和其它小区的CIR测量执行解调,并且将解调的其它小区信息和测量的CIR的值输出到其它小区检测部分409。
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允许通信终端900了解基站设置IDLE周期的时间,借此消除了对其它相邻小区的信号的持续(always)进行解调或检测的需求,并且允许在判定了对其它小区信号的解调起始之后对其它小区的信号进行解调和检测,使得有可能有效率地解调和检测其它小区。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询问(question)了位于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并且着眼于小区之间,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类似的处理也可应用于一个小区中的扇区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使用共享信道执行高速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位于小区的边缘并且不能获得足够的接收质量或无法检测到其它小区时,自己所在的小区的基站调度一个在其间不向此通信终端发送数据的IDLE周期。当通过高速分组通信不能保障足够的接收质量时,这使得有可能在IDLE周期期间接收其它小区信息,而不是当接收其它小区信号时进行接收数据而成为干扰,从而提高了检测其它小区的精度。因此,本发明使得到其它小区的切换更为便利,并且能借此避免位于小区边缘的通信终端的接收性能的变差。
本发明基于2002年3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55422号申请,其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作为参考。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最好适用于使用共享信道的高速分组通信。
Claims (11)
1.一种使用将公知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时间多路复用的共享信道的基站装置,包括:
非传输周期设置部分,在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区域设置数据信号的传输被中断的非传输周期;和
传输控制部分,以这种方式控制传输,即数据传输在设置的所述非传输周期内被中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质量判定部分,其掌握通信终端装置的共享信道的接收质量的情况和判定预定的接收质量是否被满足,其中当所述质量判定部分判定未满足预定的接收质量时,所述非传输周期设置部分在不能保障预定接收质量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切换之前设置非传输周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非传输周期设置部分通过将不能保障预定接收质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和预定的阈值相比较来进行阈值判定,并且当阈值判定的结果是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时设置非传输周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
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产生部分,其产生用于通知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由所述非传输周期设置部分设置的非传输周期的信息;和
传输部分,其将由所述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产生部分产生的信息发送到所述通信终端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非传输请求接收部分,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请求设置非传输周期的信号并且请求非传输周期设置部分设置非传输周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
另一个小区信息接收部分,其接收另一个相邻小区的帧时间信息;和
帧时间控制部分,其基于所述的帧时间信息在非传输周期对其它小区的公知信号多路复用。
7.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另一个小区解调部分,其在由基站装置设置的非传输周期内对另一个小区的信号进行解调;和
另一个小区检测部分,其基于所述解调的其它小区信号检测另一个小区,
其中在所述非传输周期内执行到所述检测到的其它小区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
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检测部分,其对从基站装置发送的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进行接收和检测;和
另一个小区解调起始判定部分,其基于所述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来判定用于起始对其它小区信号的进行解调的时间,
其中所述其它小区信号解调部分在所述判定的其它小区信号的解调起始时间开始对其它小区信号的解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
接收指令测量部分,其测量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共享信道的接收质量;和
接收质量判定部分,其判定所述测量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预定的接收质量;
非传输周期检测部分,其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的非传输周期设置信息并且检测所述非传输周期是否被设置了;
非传输请求信号产生部分,其在所述接收装置不满足预定的接收质量、所述非传输周期未被检测到和所述其它小区检测部分未能监测到其它小区时,产生请求基站装置设置非传输周期的信号;
传输部分,其向基站装置发送该非传输请求信号。
10.一种控制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个基站装置的基站控制装置,包括:
帧时间判定部分,其基于所述多个被控制的基站的位置信息通过把从相邻基站分别发送的公知信号的传输时间移位来判定帧时间;和
帧时间通知部分,其向所述在控制中的多个基站装置通知包含相邻的其它小区的帧时间的帧时间信息。
11.一种使用将公知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时间多路复用的共享信道的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区域设置在其间数据信号的传输被中断的非传输周期;和
以这种方式执行传输,即数据传输在设置的所述非传输周期内被中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55422A JP2003259413A (ja) | 2002-03-01 | 2002-03-01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
JP55422/2002 | 2002-03-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5126A CN1515126A (zh) | 2004-07-21 |
CN1240247C true CN1240247C (zh) | 2006-02-01 |
Family
ID=2778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03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0247C (zh) | 2002-03-01 | 2003-02-24 | 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46017A1 (zh) |
EP (1) | EP1401230A1 (zh) |
JP (1) | JP2003259413A (zh) |
CN (1) | CN1240247C (zh) |
AU (1) | AU2003211266A1 (zh) |
WO (1) | WO20030755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41516A (ko) | 2004-07-16 | 2007-04-18 | 마쓰시다 일렉트릭 인더스트리얼 컴패니 리미티드 | 멀티 캐리어 전송에 있어서의 이동국 장치, 기지국 장치 및셀 서치 방법 |
RU2376705C1 (ru) * | 2005-11-28 | 2009-12-2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цифровой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 системе |
JP4869256B2 (ja) * | 2006-01-13 | 2012-02-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同期チャネル信号送信方法 |
EP2036265A4 (en) | 2006-06-30 | 2013-06-2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IMPROVING THE COVER FOR A HSDPA CHANNEL (HSDPA -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CN101203032B (zh) * | 2006-12-15 | 2010-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wcdma系统hs-scch码道调度选择方法 |
EP2120475B1 (en) * | 2007-01-31 | 2012-08-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xchange of an interference table between base stations |
JP5137547B2 (ja) * | 2007-12-07 | 2013-02-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ギャップ割当方法 |
CN101471831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动态跳频无线区域网络中基于时分的信道碰撞合作方法 |
US8432878B2 (en) * | 2008-05-02 | 2013-04-30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5393672B2 (ja) * | 2008-07-03 | 2014-01-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5180109B2 (ja) * | 2009-01-26 | 2013-04-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CN101877903B (zh) * | 2010-05-31 | 2012-07-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基站识别码的搜索方法和装置 |
US20150085829A1 (en) * | 2013-09-26 | 2015-03-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ling handover of a high-priority user equipment operating near a cell ed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306102B (zh) * | 1993-06-14 | 1997-05-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
US6526039B1 (en) * | 1998-02-12 | 2003-0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timing of base stations in an asynchronous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1187358B9 (en) * | 1998-03-26 | 2005-04-2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
DE69923517T2 (de) * | 1998-04-23 | 2006-02-09 | Mitsubishi Denki K.K. | Mobil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für mobil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mobilen funkkommunikation |
JP3118801B2 (ja) * | 1998-09-18 | 2000-12-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通信方式によ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ビスエリア補完方法 |
US6321090B1 (en) * | 1998-11-06 | 2001-11-20 | Samir S. Solima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position detection to facilitate hard handoff |
US6961583B2 (en) * | 1999-05-24 | 2005-1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selection mechanism within a mobile station |
FI109319B (fi) * | 1999-12-03 | 2002-06-28 | Nokia Corp | Päätelaitteelle välitettävän elektronisen informaation suodattaminen |
CA2382379C (en) * | 2000-06-21 | 2005-04-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ing transmission of a data rate control channel in an hd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583353B2 (ja) * | 2000-07-03 | 2004-11-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DE60106460T2 (de) * | 2000-08-04 | 2005-10-1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Wilmington |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zellsuche in einem tdma-cdma kommunikationssystem |
KR100433893B1 (ko) * | 2001-01-15 | 2004-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협대역 시분할 듀플렉싱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JP3946014B2 (ja) * | 2001-09-03 | 2007-07-1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送信フレーム構成方法 |
US7596090B2 (en) * | 2001-10-04 | 2009-09-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pacity-efficient flow control mechanism |
-
2002
- 2002-03-01 JP JP2002055422A patent/JP2003259413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02-24 EP EP20030705396 patent/EP140123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2-24 CN CNB038003600A patent/CN124024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24 WO PCT/JP2003/001963 patent/WO2003075598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2-24 AU AU2003211266A patent/AU20032112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2-24 US US10/476,415 patent/US200401460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01230A1 (en) | 2004-03-24 |
WO2003075598A1 (fr) | 2003-09-12 |
JP2003259413A (ja) | 2003-09-12 |
AU2003211266A1 (en) | 2003-09-16 |
US20040146017A1 (en) | 2004-07-29 |
CN1515126A (zh) | 2004-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895C (zh)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JP4920721B2 (ja) | 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データサービスを支援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識別子を使用する上りリンクデータの伝送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0828800B1 (ko) | 하이브리드 tdm/ofdm/cdm 역방향 링크 전송 | |
CN1170391C (zh) | 高速分组传输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 |
KR100987204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604687A (zh) | 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调度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7866C (zh)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263681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 |
CN1278576C (zh) | 通信终端及基站选择方法 | |
CN1473448A (zh) |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732639A (zh) |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491518A (zh) | 调度设备、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240247C (zh) | 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
CN1642312A (zh) | 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 |
CN1515127A (zh)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 |
CN1791242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台 | |
CN1604663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853386A (zh) | 虚拟集中的上行链路调度 | |
CN1650547A (zh) |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装置 | |
CN1830161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666446A (zh) |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96527A (zh) | 分组发送调度方法及基站装置 | |
CN1871796A (zh) | 宽带无线存取通信系统中执行交接的系统与方法 | |
CN1882154A (zh) | 按需协调上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网络 | |
CN1386351A (zh) |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