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096A - 呼叫建立过程 - Google Patents
呼叫建立过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0096A CN1240096A CN97180360A CN97180360A CN1240096A CN 1240096 A CN1240096 A CN 1240096A CN 97180360 A CN97180360 A CN 97180360A CN 97180360 A CN97180360 A CN 97180360A CN 1240096 A CN1240096 A CN 12400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ntrol system
- service control
- transaction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102100026009 NF-kappa-B inhibitor zeta Human genes 0.000 abstract 1
- 101710115530 NF-kappa-B inhibitor zeta Protein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9 data en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5—Provisions for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59—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 H04M3/42068—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where the identifier is used to access a prof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38—Graded-service arrangements, i.e. some subscribers prevented from establishing certain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所公开的配置允许一移动电话(11)的用户使用专对于他的家庭网络的智能网络(IN)服务,不管他当前连接至的网络(12、13、14)是否支持该业务。当移动单元11的用户进行一呼出尝试时(步骤1),相关的信令通过一信令信道被发送。移动交换中心(MSC)(13)识别一用户身份(被电子地编码在呼叫建立信号中)并访问与该作用户有关的且被存储在VLR14中的数据。该寄存器(14)中的与该用户(11)有关的数据包括一将他标识为一IN服务的用户的标志,使该MSC(13)停止该呼叫过程并将一信号(2),协议发送给用户的家庭网络中的服务控制点SCP(15)。该SCP(15)然后启动该用户的服务轮廓文件并作为该轮廓文件的部分识别从用户(11)检索附加信息,例如PIN(个人身份号)或一些其它信息的需要。识别了所需的信息,该SCP起动一信息3给该移动台,例如请求特许码,其使用USSD协议,通过该信令信道,借于交换中心MSC(13)和基站BSS(12)被传回给MS(11)。已接收到该USSD信息(3)的用户作出响应以使移动台(11)通过主网络将第二信号发送回给SCP(15)。SCP(15)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标准INAP响应(5)返回给MSC(13),随后MSC(13)对该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建立一呼叫,如果被请求其包括一全语音信道(6)。该系统允许数据直接在SCP(15)和用户(11)之间被传送,该主网络不要求与这些信令协议兼容,除初始和最后级(1,5)外。而且,由于信令信道被使用,具有较大带宽的通信(语音)信道不被使用除非且直至呼叫建立过程被完成。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电信系统。其具体应用于称为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数字蜂窝式无线电系统但不限于此。本发明有关提高高级电信服务的利用度。
已对智能网络(IN)进行了设想和开发以使在常规的电话网络上提供高级及通用的电信服务。这些服务中的一些要求用户在进行常规的呼叫建立事务处理以外,使用他们的电话进行若干事务处理,且其他的要求修改常规的呼叫建立事务处理。这样的服务包括根据例如由呼叫方建立的呼叫转移的因素,在集中控制下的呼叫的路由选择,数码翻译服务(例如,以使可通过根据呼叫的起源不同地选择呼叫的路由,从一大区内的任意点连接至不同的使用相同数码的本地服务经营者)和许多其他的功能,或以允许使用特殊费率拨号码(免费、本地费率、或优惠)。一些服务要求用户在起始一事务处理后输入信息。例如某些优惠费率服务要求传送一特定的用户识别号(通常称之为PIN一个人识别号)以允许访问该服务。这防止访问该电话的个人进行未经授权的事务处理,例如国际呼叫或对优惠费率的呼叫,同时仍允许他们对例如本地或应急呼叫的其他类别的事务处理进行不受阻的访问。
在一模拟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即常规的固定的电话网的基础上对智能网络进行了设想和大规模地开发。对于要求用户在起始一事务处理后输入信息的服务,在起始该事务处理后一特定资源必须被转换成该连接以播放一语音菜单,接收DTMF音调等。换句话说,在用户和该特定的智能网络资源之间传送信息的基于模拟的交换。概括地说该特定资源然后将其转换成一数字信令信息以发送给一智能网络服务控制系统用于在该系统上处理信息,例如特许或阻挡该事务处理尝试。
该数据蜂窝无线电系统GSM已开始开发并引进在通过CAMEL(移动增强逻辑的用户应用)所知的服务描述下的一可比较的IN开发。在现有的对该智能网络开发的建议中,要求信息的标准模拟收集以控制服务请求等。例如,如果一移动台使用例如DTMF音发送一短码号,交换中心将此识别为一对一IN服务的请求并连同该移动台的用户身份一起发送该码给一服务控制器,该服务控制器识别该事务涉及的线路(或如果该用户未被授权使用该码则停止该事务)。这产生了一具体的困难,其中在一蜂窝系统中,一全语音信道未被正常地分配直至一呼叫被终归地建立。呼叫建立使用一窄带宽信令信道被实现。这避免了一语音信道分配到一呼叫尝试将不成功。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信令连接’被用于标识与话务信道不同的用于呼叫建立的窄带宽信道。
为了话音菜单、DTMF音等可使用该‘CAMEL’系统被发送,需要一语音信道。使这样的信道被用于服务请求是不方便的,其将不导致对一语音信道的要求,(例如因为正确的特许码未被发送,该事务将失败)。
而且,当该移动台未正在其家庭网络上工作时,它要求当前(“主”)网络可处理被要求的IN服务。由于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的能力,或可使用不同的信令协议,例如使用相同的短码以表示不同的服务,这是不可能的。
该GSM系统还具有称为非结构化补充业务码(USSD)能力的一种能力。该服务被引进以允许在一终端与其家庭网络之间的补充业务控制。该能力提供了在该终端和家庭网络之间的数据的“分组”传送(反之亦然),以使经营者可引进他们自己的特殊的服务提供,允许用户运用这些特殊的服务即使这些特殊服务未在他们的家庭网络上运用。该能力允许这些服务被引入而不需要改动移动台,假设该用户被通知执行其所需的键动距的顺序。该系统可返回该移动台将识别的码,例如差错码‘10’可使移动台以根据该移动台的初始编程所选择的语言显示一正确的信息。
该USSD能力允许数据直接在移动台和服务控制系统之间直接传送而无交换中心的交互作用。这在“漫游”的前后关系中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移动台工作带有一属于经营者而非其家庭网络的开关。当一终端正“漫游”时,该开关可仅与该终端兼容到由GSM标准中的标准化隐式(implicit)所要求的程度。且因此专属于用户的“家庭”网络的服务不需要由该用户被当前连接至的该开关所支持。
迄今在标准GSM协议内还不可能将这样的信息分组的发送与一呼叫相关联以实时地管理特别的与呼叫相关的服务。USSD仅被用于更新更多的静态用户数据,例如建立表示通知用户自己的电话号码的一呼叫转移配置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有一种起始一电信事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步骤:
建立互连一终端、一交换中心和一服务控制系统的一低带宽起始信令路径;
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终端发送一起始信号给该交换中心;
根据第一信令协议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交换中心发送第一事务处理请求给该服务控制系统;
根据与第一信令协议不同的一信令协议,通过起始信令路径从该服务控制系统发送第二信号给该终端;
还根据不同于第一信令协议的一信令协议,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终端发送对第二信号的答复给该服务控制系统;
响应于第三信号,生成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从该服务控制系统传送给交换中心以控制该事务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一电信网络的服务控制系统,该服务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根据第一信令协议接收第一、事务处理请求信号的装置,该事务处理请求涉及一特定的终端;
发送装置,用于将第二信号发关给有关接收到事务处理请求的该特定终端,该第二信号是根据除第一信令协议以外的一信令协议;
用于响应于被发送的第二信号,根据第二信令协议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三信号的装置,该第三信号是根据除第一信令协议以外的一信令协议;
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三信号以生成一指令以起始所请求的事务处理;及
由该处理装置控制的用于发送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给该电信系统的一交换装置,指示该交换装置起始要被执行的该事务处理的装置。
通过本发明,在建立一高带宽全语音信道之前,没有通过主开关的任何数据处理,借助于当前的“主”开关可直接在该终端和用户的家庭网络之间传送特许和其它有关事务处理的信息。本发明避免了建立一高带宽连接直至确定这样一连接对于要被执行的事务处理是需要的。应注意到该要被执行的事务处理可不同于所请求的事务处理,例如如果对于提出请求的用户是被禁止的一事务处理被请求时。
该服务控制系统可响应于第三信号,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待被执行的该事务处理是否要求一高带宽通信路径;
只有当被要求时提供这样一高带宽路径,及
起始该待被执行的事务处理,如果提供了所述高带宽路径,该事务处理使用所述高带宽路径,而如果未提供高带宽通信路径,该事务处理使用所述起始信令路径。因此,不需要通过该主开关建立一语音信道除非该用户的“家庭”网络中的服务控制中心确定这样一语音信道被要求以支持所请求的服务。例如,即使该清求的事务处理要求一语音信道,该智能网络能力不分配一语音信道除非实际上待被执行的事务处理也要求一语音信道。
也可请求根本上不要求语音信道的服务,例如位置信息,例如依据于当前适用于他的资费,对该用户指示当前呼叫的费用(由该家庭系统而非当前的‘主,网络设定,但也可依据于该用户的目前位置)
它对第二和第三信号使用相同的信令协议是方便的。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协议是以上讨论的USSD协议。
它对第四信号使用由起始事务处理请求信号使用的相同的、第一、信令协议也是方便的。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信令协议可以是INAP(智能网络应用部分)
在待被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系统是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特别地是根据GSM标准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然而该系统可应用于其它的无论是移动的还是固定的电信网络。
从交换中心发送给服务控制系统的第三信号可包括建立该服务所需的任何信息。这可包括建立该事务处理的终端的身份,一特许码(响应于服务控制系统的提示,由用户手动地或自动的输入),该终端的位置,(例如指示当前对移动台进行服务的基台),和支持所要求的服务所需的任何其它信息。该位置信息可被重发送给该终端作为信息交换的部分。
附图概略地示出了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本元件,且一流程图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工作中所采取的各不同步骤。
一移动台(MS)11处于与形成一移动无线电系统固定部分的部分的一基站系统(BSS)12的无线电通信中,该基站是连接至一移动交换中心(MSC)13的几个基站之一。该交换中心13借助于基站12控制呼叫去/自移动台11的路由,当移动台11移动时,将与移动台11的通信线路的固定端从一基站12转移至另一基站。而移动台12通过其相关的基站12之一被连接至交换中心13,该交换中心具有存储在称为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14的一相关的数据库中的用户的细节。当通知转移到由另一交换中心控制的一基站时,该记录被删除,被加至与该新交换中心相关联的VLR。该交换中心MSC13还处于与一智能网络服务控制点(SCP)15的通信中,该智能网络服务控制点(SCP)15是移动台(MS)11的用户的家庭网络的部分。该基站BSS12在信号处理中不起作用。它是该网络固定的(12-15)部分与移动的11部分之间的接口,且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无线电接收机。
该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当移动单元11的用户进行一呼出尝试时,相关的信令通过一信令信道被发送(步骤1)。MSC13识别一用户身份(被电子地编码在呼叫建立信号中)并访问与该用户有关的且被存储在VLR14中的数据。该VLR14中的与该用户11有关的数据包括一将他标识为—IN服务的客户的标志,即这是当该用户初始地与移动服务经营者签订合同时该移动服务经营者同意并输入的他的整个服务支持的部分。该用户被识别为一IN用户,根据INAP(智能网络应用部分)协议,该MSC13停止该呼叫过程(作为每个标准CAMEL程序)并将一起始检测点信息(2)发送给服务控制点SCP15。SCP15然后启动该用户的服务轮廓文件(profile)并作为该轮廓文件的部分识别从用户11检索附加信息,例如PIN(个人身份号)或一些其它信息的需要。识别了所需的信息,该SCP起动一信息3给该移动台,例如请求特许码,其使用USSD协议,通过该信令信道,借助于交换中心MSC13和基站BSS12被传回给MS11。已接收到该USSD信息3的MS11可在视频显示器上显示这些内容或作为一可听闻的信息。该用户然后可输入任何请求的信息,例如被请求的特许码,且移动台11通过BSS12和MSC13将包含该信息的一第二USSD信息4发送回给SCP15。SCP15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标准INAP响应5返回给MSC13,随后MSC13对该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建立一呼叫,如果被请求其包括一全语音信道(6)。
该系统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所有在MS11和SCP15之间的检索信息中包含的事务处理在相关联的信令线路中被传送,这样不需费耗时间和指令交换中心13插入专用资源的困难的过程,该移动系统的另一优点是通过使用USSD,可使用一信令信道而替代一话务(语音)信道。一话务信道要求的容量是作为一信令信道的空气接口容量的八倍。因此使用一信令信道是更加有效地利用光谱容量。
该方案的使用意味着可以一简单的方法实现经营者特殊服务并提供给用户。作为一例子,SCP15可能生成一简单的菜单显示并密封USSD中的信号以使该菜单被显示给该用户,使由用户进行的数据输入简单且明了。该系统仅要求用户设备(MS)11和作为该用户的‘家庭’网络(他支付了其预约费)的部分的服务控制点SCP15之间的IN兼容性。该用户可通过除他的家庭系统之外的一系统的MSC13被连接(被称为“漫游”的一过程),无论该另一系统是否对其自己的用户支持相同的服务。
GSM的“CAMEL”能力所要求的USSD数据收集过程完全与起始呼叫建立1和来自SCP的响应5无关,这样本实施例完全与该能力兼容,且没有这些能力需要的附加的开发。
本发明的提高允许SCP15“通知”该终端在SCP15内被识别的一事件。这样的一例子可以是一服务,其中SCP15识别该用户11是否正在是本地呼叫区的部分的一区域中进行一事务处理,且如果不在该区域中,一信息被传送给该终端,显示该事务处理未在一便宜的费率上。其它的服务例子是可能的,例如指示在一预付服务选择中用户可用的当前金额。
第二项提高使得在SCP15请求时USSD信息可能被使用以从用户终端11检索数据。这样的一服务例子可以是预存储的PIN的数据检索。这简化了对该用户的服务,使用户避免了为了服务操作而输入数据。
Claims (27)
1、一种起始一电信事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步骤:
建立互连一终端、一交换中心和一服务控制系统的一低带宽起始信令路径;
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终端发送一起始信号给该交换中心;
根据第一信令协议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交换中心发送第一、事务处理请求信号给该服务控制系统;
根据与第一信令协议不同的一信令协议,通过起始信令路径从该服务控制系统发送第二信号给该终端;
还根据不同于第一信令协议的一信令协议,通过该起始信令路径从该终端发送对第二信号的答复的第三信号给该服务控制系统;
响应于第三信号,从该服务控制系统生成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给交换中心以控制该事务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响应于第三信号,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待被执行的该事务处理是否要求一高带宽通信路径;
只有当被要求时提供这样一高带宽路径,及
起始该待被执行的事务处理,如果提供了所述高带宽路径,该事务处理使用所述高带宽路径,且如果未提供高带宽通信路径,该事务处理使用所述起始信令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根据第一信令协议被从该服务控制系统发送给该交换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方法,其中从该交换中心发送给该服务控制系统的第三信号包括涉及建立该事务处理的该终端的身份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的方法,其中从该交换中心发送给该服务控制系统的第一信号包括涉及建立该事务处理的该终端的位置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该服务控制系统将一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表示该终端的位置。
7、根据以上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在该服务控制系统和该终端之间的第二和第三信号的交换包括对一特许码的请求和特许码的返回,其中该过程的顺序步骤的执行取决于该特许码的正确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终端在接收到该请求时自动地发送该特许码。
9、根据以上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该终端和该交换中心借助于一移动电话网络进行通信。
10、根据以上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是根据第一信令协议。
11、根据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第一信令协议是根据智能网络应用部分(INAP)标准。
12、根据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第三、答复信号根据与第二信号相同的协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系统根据GSM标准进行工作,利用非结构化补充业务码(USSD)能力用于在该服务控制系统和该终端之间交换第二和第三信号。
14、一种用于一电信网络的服务控制系统,该服务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根据第一信令协议接收第一、事务处理请求信号的装置,该事务处理请求涉及一特定的终端;
发送装置,用于将第二信号发关给有关接收到事务处理请求的该特定终端,该第二信号是根据除第一信令协议以外的一信令协议;
用于响应于被发送的第二信号,根据第二信令协议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三信号的装置,该第三信号是根据除第一信令协议以外的一信令协议;
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三信号以生成一指令以起始所请求的事务处理;及
由该处理装置控制的用于将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发送给该电信系统的一交换装置,指示该交换装置起始要被执行的该事务处理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该处理装置包括有确定待被执行的事务处理是否要求一高带宽通信路径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服务控制系统,还包括有用于将作为第四信号的部分的、对该处理装置确定的要求一高带宽通信路径作出响应而建立这样一路径的一指令发送给该交换装置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该处理装置被配置成自第三信号中携载的数据来识别该建立此事务处理的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4、15、16或17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该服务控制系统被配置成自第一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来识别该建立此事务处理的终端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服务控制系统,包括有用于生成指示该终端的位置的一信息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4、15、16、17、18或19的服务控制系统,具有用于发送作为第二信号的部分的对一特许码的请求的装置,特许第三信号中携载的一特许码的特许装置,和由该特许装置控制的控制该处理装置的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第四、事务处理控制信号是根据第一信令协议。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该用于根据第一信令协议发送并接收信号的装置被构成为根据智能网络应用部分(INAP)标准进行工作。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第三,答复信号是根据与第二信号相同的协议。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任一项的服务控制系统,与一蜂窝移动电话网络相关联。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服务控制系统,其中该相关联的蜂窝通信网络根据GSM标准工作,其中该用于根据第二信令协议发送信号给终端和自终端接收信号的装置被构成为根据非结构化补充业务码(USSD)能力进行工作
26、如参照附图所描述的一种起始一电信事务处理的方法。
27、如参照附图所描述的一种服务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96308784 | 1996-12-04 | ||
EP96308784.6 | 1996-12-0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0096A true CN1240096A (zh) | 1999-12-29 |
Family
ID=822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80360A Pending CN1240096A (zh) | 1996-12-04 | 1997-11-27 | 呼叫建立过程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92237B1 (zh) |
EP (1) | EP0945034B1 (zh) |
JP (1) | JP2001505383A (zh) |
KR (1) | KR20000069257A (zh) |
CN (1) | CN1240096A (zh) |
AU (1) | AU725877B2 (zh) |
CA (1) | CA2272681C (zh) |
DE (1) | DE69730237T2 (zh) |
ES (1) | ES2225993T3 (zh) |
WO (1) | WO1998025426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01392A1 (fr) * | 2006-03-08 | 2007-09-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signaux dans un système d'accès cdma |
CN100438678C (zh) * | 2001-05-29 | 2008-11-26 | 迈乐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网络 |
CN100459810C (zh) * | 2006-05-30 | 2009-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分布式事务实现移动用户数据安全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207928B (zh) * | 2007-12-04 | 201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业务触发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205352T1 (de) * | 1998-02-16 | 2001-09-15 | Swisscom Mobile Ag | Identifizierungskarte und verrechnungsverfahren mit einer identifizierungskarte |
DE19818006A1 (de) * | 1998-04-22 | 1999-10-28 | Siemens Ag | Durchführung von Diensten eines Intelligenten Netzes unter Nutzung eines Datennetzes |
AU2418099A (en) * | 1998-08-11 | 2000-03-06 | Swisscom Ag |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lligent network support to a mobile subscriber |
FI107003B (fi) | 1998-09-16 | 2001-05-15 | Nokia Networks Oy | Puheluun liittyvän tiedon välittäminen puhelinkeskusten välillä |
FI105520B (fi) * | 1998-10-28 | 2000-08-31 | Nokia Networks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toliikenneverkossa |
WO2000033264A1 (de) * | 1998-12-02 | 2000-06-08 | Swisscom Ag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aufladen oder nachladen eines kontos mit einem geldbetragswert |
US6330445B1 (en) * | 1999-03-01 | 2001-1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of a USSD message |
DE69932360T2 (de) * | 1999-04-20 | 2007-08-02 | Nokia Networks Oy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informationssammlung |
US6535741B1 (en) * | 1999-04-26 | 2003-03-1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coming calls for MTC services |
JP2003533071A (ja) * | 1999-09-03 | 2003-11-05 |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ショートメッセージをscpで交換するための移動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パート(map)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
BR0013845A (pt) * | 1999-09-09 | 2002-05-14 | Siemens Ag | Processo para a realização de um serviço de chamada de retorno em uma rede de rádio - móvel |
JP2001189950A (ja) * | 1999-12-28 | 2001-07-10 | Fujitsu Ltd | 移動加入者の移動を制限する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無線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移動交換局 |
KR100384943B1 (ko) * | 1999-12-30 | 2003-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인증 실패/권한 부정 가입자에 대한 지능망적 처리방법 |
GB2366693B (en) * | 2000-08-31 | 2002-08-14 | F Secure Oyj | Software virus protection |
KR100408822B1 (ko) * | 2001-05-09 | 2003-12-06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상태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
US6792543B2 (en) | 2001-08-01 | 2004-09-14 | Networks Associates Technology, Inc. | Virus scanning on thin client devices using programmable assembly language |
US7096368B2 (en) | 2001-08-01 | 2006-08-22 | Mcafee, Inc. | Platform abstraction layer for a wireless malware scanning engine |
US7401359B2 (en) * | 2001-12-21 | 2008-07-15 | Mcafee, Inc. | Generating malware definition data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CN100387091C (zh) * | 2003-09-22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快速呼叫建立的方法 |
CN100364255C (zh) * | 2004-03-15 | 2008-01-23 |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 Cdma网络分组数据业务中并发话音业务的处理方法 |
IL165362A0 (en) * | 2004-11-24 | 2006-01-15 | Vascode Technologies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532629B2 (en) * | 2004-11-24 | 2013-09-10 | Vascode Technologies Ltd. |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call control manager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532630B2 (en) * | 2004-11-24 | 2013-09-10 | Vascode Technologies Ltd. |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application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ES2301295B1 (es) * | 2005-09-08 | 2009-05-01 | Vodafone España, S.A. | Metodo de marcado/etiquetado de una llamada/sesion en redes de telecomunicaciones. |
KR100726231B1 (ko) * | 2005-12-05 | 2007-06-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화상통화 연결 방법 |
US20070183596A1 (en) * | 2006-02-09 | 2007-08-09 | Festin Enterprises Corporation | Personal short code translation |
US7720489B2 (en) * | 2006-10-12 | 2010-05-18 | At&T Mobility Ii Llc | Network initiated USSD in mixed networks |
WO2009036789A1 (en) * | 2007-09-20 | 2009-03-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requesting and providing in-call services |
JP5217688B2 (ja) * | 2008-06-30 | 2013-06-19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0245A (en) * | 1990-03-09 | 1995-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Method of carrying out an authentication check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radio system |
US5600706A (en) * | 1992-04-08 | 1997-02-04 | U S West,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mobile receiver |
SE501943C2 (sv) * | 1993-11-24 | 1995-06-26 | Telia Ab | Förfarande och arrangemang för semipermanent lagring av tjänsteprofil i personkommunikationssystem |
US5600707A (en) * | 1994-08-31 | 1997-02-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Wireless channel setup using low bandwidth network for selecting high bandwidth data bearer channel of another network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
FI98971C (fi) * | 1994-11-01 | 1997-09-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älyverkkopalvelujen käynnistämiseksi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sek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
EP0717570A3 (de) * | 1994-12-12 | 2000-01-0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Nutzung von nicht-anrufbezogenen Diensten durch Netzteilnehmer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
US5752188A (en) * | 1994-12-23 | 1998-05-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from a home location register to an external node |
US5577103A (en) * | 1995-03-10 | 1996-11-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 information to subscriber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the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
DE19509000C2 (de) * | 1995-03-13 | 1998-07-3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Teilnehmerdaten zwischen Netzknoten mindestens einem die Struktur eines intelligenten Netzes unterstützenden Kommunikatiionsnetz |
US5920820A (en) * | 1996-01-25 | 1999-07-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bined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nd service control point for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5794142A (en) * | 1996-01-29 | 1998-08-11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Mobile terminal having network services activ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point-to-point short message service |
US5924035A (en) * | 1996-03-27 | 1999-07-13 | Ericss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ling a B-number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5915225A (en) * | 1996-03-28 | 1999-06-22 | Ericsson Inc. | Remotely retrieving SIM stored data over a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
US5903845A (en) * | 1996-06-04 | 1999-05-11 |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r for updating a tele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profile |
US5966653A (en) * | 1996-06-24 | 1999-10-12 | Ericsson Inc. | Validating a forward-to-number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5930699A (en) * | 1996-11-12 | 1999-07-27 | Ericsson Inc. | Address retrieval system |
-
1997
- 1997-11-27 CA CA002272681A patent/CA2272681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1-27 JP JP52532498A patent/JP2001505383A/ja active Pending
- 1997-11-27 KR KR1019997004863A patent/KR2000006925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11-27 AU AU51288/98A patent/AU72587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11-27 US US09/029,572 patent/US619223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27 ES ES97945967T patent/ES2225993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27 EP EP97945967A patent/EP094503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27 CN CN97180360A patent/CN1240096A/zh active Pending
- 1997-11-27 DE DE69730237T patent/DE69730237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27 WO PCT/GB1997/003273 patent/WO1998025426A2/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8678C (zh) * | 2001-05-29 | 2008-11-26 | 迈乐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网络 |
WO2007101392A1 (fr) * | 2006-03-08 | 2007-09-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signaux dans un système d'accès cdma |
CN1867084B (zh) * | 2006-03-08 | 201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处理方法 |
CN100459810C (zh) * | 2006-05-30 | 2009-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分布式事务实现移动用户数据安全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207928B (zh) * | 2007-12-04 | 201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业务触发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272681A1 (en) | 1998-06-11 |
KR20000069257A (ko) | 2000-11-25 |
EP0945034A2 (en) | 1999-09-29 |
WO1998025426A3 (en) | 1998-08-06 |
DE69730237T2 (de) | 2005-08-04 |
WO1998025426A2 (en) | 1998-06-11 |
AU725877B2 (en) | 2000-10-26 |
AU5128898A (en) | 1998-06-29 |
ES2225993T3 (es) | 2005-03-16 |
DE69730237D1 (de) | 2004-09-16 |
EP0945034B1 (en) | 2004-08-11 |
US6192237B1 (en) | 2001-02-20 |
CA2272681C (en) | 2007-11-20 |
JP2001505383A (ja) | 2001-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0096A (zh) | 呼叫建立过程 | |
KR100393503B1 (ko) | 홈위치레지스터로부터외부노드로의비구조적부가서비스데이타 | |
JP3987127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アクセス可能な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電話サービス | |
USRE43277E1 (en) |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WVPN (Wireless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for CDMA | |
EP0622936A1 (en) | Access to capabilities of other telephone stations | |
US7844261B2 (en) | Number portability and services utilizing number range owner information | |
CN100574498C (zh) | 专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处理方法和设备 | |
US8060087B2 (en) | CDMA intelligent network system and its method, device for realizing international roaming service | |
CN1137589C (zh) | 处理专用交换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KR20010090478A (ko) | 지적 네트워크형 원격 통신 시스템 및 중복 요금 청구회피 방법 | |
KR100367832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홈-죤 부가 서비스가 가능한호처리 방법 | |
KR20010030078A (ko) | 지원 네트워크 및 그 운용 방법 | |
US6792264B1 (en) | Reception forcing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anaging center | |
US2007019097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wireless intelligent services | |
CN1126386C (zh) | 远程移动用户呼叫请求处理方法、远程网络及其节点装置 | |
KR100362568B1 (ko) | 사설이동교환 시스템에서 내부 사설망 착신호 거부방법 | |
KR100368595B1 (ko) | 메시지 사서함 직접 억세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KR100280211B1 (ko) | 이동통신망에서의 불법 단말기 사용 감시 방법 | |
EP174245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KR100278740B1 (ko) | 전자교환시스템에서의차세대지능망착신과금호처리방법 | |
KR20000059443A (ko) | 이동통신 교환기의 발신 제한 방법 | |
CN1311945A (zh) | 用户业务的管理方法 | |
KR20040098229A (ko) | 이동통신망의 통화중 호 처리 방법 | |
JPH0686352A (ja) | デジタル方式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070009856A (ko) | 이동통신망에서의 후불제 통화 서비스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