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5796C -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5796C CN1235796C CN 200410024702 CN200410024702A CN1235796C CN 1235796 C CN1235796 C CN 1235796C CN 200410024702 CN200410024702 CN 200410024702 CN 200410024702 A CN200410024702 A CN 200410024702A CN 1235796 C CN1235796 C CN 123579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 temperature
- catalyst
- copper
- nan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用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方法如下: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本发明由于含铜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碳源气体流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碳球,纯化后的颗粒分散性好,并且在纯化的过程中可打开一些纳米碳球的球壁,与电弧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方法,尤其是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用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碳球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维纳米功能材料正为大家所瞩目。纳米碳球的表面由多层石墨层组成,具有特殊的富勒烯(fullerene)结构,粒径小于1μm。其独特的结构决定了纳米碳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生物领域,可作为微型容器,能够保护和包封囊芯物质,从而隔离活性成分,改变物质颜色、气味、密度、表面性能等,还可使芯材达到缓释目的;在电子领域,可作为燃料电池中铂催化剂的载体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由于具有独特的光敏性,使其在彩色印刷与影像技术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增强改性的工程塑料体系中,纳米碳球将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目前最为广泛的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是电弧法。中国专利公开号1454839,专利申请的名称:“中空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利用脉冲电流在高温下进行电弧放电反应,需要一个内压为1-10大气压的反应室,外围需流动的冷却水,而且产物中有30%的纳米碳管,所以制备极不方便,转化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是这类方法中纳米碳球的粒径以及球壁的厚度均无法控制,而且纯化后碳球的球壁都没有被打开,这将大大限制此种纳米功能材料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使其获得高纯度的纳米碳球,并使其中部分碳球的球壁开口。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b)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加热到最终反应温度,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c)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以下对本发明各个方法步骤作进一步的说明予以限定,具体如下:
在步骤(a)中,催化剂为Cu的有机化合物。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范围为100℃-200℃,时间为20-40分钟。在这里提供两种等效的预处理方式:一种是选择温度在100℃-150℃范围内,就不必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当温度在150℃-200℃范围内,则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催化剂中的结晶水,使催化剂由大颗粒变为粉末,以提高催化剂的转化率。
在步骤(b)中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混合气体中含碳源的气体,其他为氮气(或惰性气体)。含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其特点为:(1)铜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分解后可形成纳米铜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形成纳米铜的晶粒度大小,它将决定纳米碳球的粒径(10-800nm)。(2)在一定的温度下纳米铜将裂解乙炔,为纳米碳球的形成提供部分碳源,通过控制乙炔及其他气体的流量、保温时间的长短,即可控制碳球球壁厚度(1-35nm)。
在步骤(c)中纯化处理中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为2小时。超声振动将提高纳米碳球的分散性。根据所生成纳米碳球球壁厚度的大小来选择硝酸溶液的浓度,对壁厚的纳米碳球,可配制浓度较大的溶液,纯化时间相对较长。
本发明由于含铜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碳源气体流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碳球,纯化后的颗粒分散性好,并且在纯化的过程中可打开一些纳米碳球的球壁,与电弧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发明方法的内容,提供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制备不同尺寸纳米碳球的方法是:
(1)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2)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3)收集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选择具有较低分解温度的催化剂-Cu的有机化合物。预处理催化剂,温度范围为100℃-200℃,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偏高时,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保温时间可短一些,但必须使催化剂由颗粒变为粉末。将预处理后的催化剂置于反应区,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在加热和保温的过程中,通入含碳源气和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含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对反应完后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纯化时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为2小时。
实例一:催化剂为酒石酸铜。预处理温度为200℃,氩气保护,保温时间为20分钟。然后在20分钟内升温到450℃,通入碳源气乙炔,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10ml/min,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200纳米,球壁厚度约1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二:催化剂为酒石酸铜。预处理温度为150℃,保温时间30分钟,氮气保护。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20分钟内升温到5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30ml/min,氮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250纳米,球壁厚度约25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三: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00℃,保温时间4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25分钟内升温到6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20ml/min,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300纳米,球壁厚度约2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四: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50℃,保温时间3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35分钟内升温到7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40ml/min,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500纳米,球壁厚度约35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五: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00℃,保温时间4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30分钟内升温到75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25ml/min,氮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600纳米,球壁厚度约3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Claims (1)
1、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b)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进行化学分解,加热最终反应温度,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c)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所述的步骤(a)中,催化剂为酒石酸铜,预处理温度在100℃-150℃范围内时,在空气中即可进行,温度在150℃-200℃范围内,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所述的步骤(b)中,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所述的步骤(b)中,混合气中包括含碳源的气体,以及氮气或惰性气体,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所述的步骤(c)中,纯化处理中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2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24702 CN1235796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24702 CN1235796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3553A CN1583553A (zh) | 2005-02-23 |
CN1235796C true CN1235796C (zh) | 2006-01-11 |
Family
ID=3460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247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796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3579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1951C (zh) * | 2006-08-17 | 2008-11-12 | 暨南大学 | 一种炭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02086537B (zh) * | 2010-04-12 | 2012-01-25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工业化生产纳米碳纤维的工艺方法及装置 |
CN102086036B (zh) * | 2010-04-23 | 2012-01-11 | 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西峰工贸总公司 | 连续化生产纳米碳球的工艺方法及装置 |
CN103723703B (zh) * | 2014-01-06 | 2015-07-15 | 四川理工学院 | 低温制备螺旋碳纳米管的方法 |
CN107779236B (zh) * | 2017-11-10 | 2020-08-28 | 河北中圣博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重油深加工制备高性能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
2004
- 2004-05-27 CN CN 200410024702 patent/CN123579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3553A (zh) | 2005-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hirazi et al. |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precursors on synthesis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Pur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 |
CN105000542B (zh) | 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MdáYasin et al. | Microfluidic size selective growth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on carbon nano-onions | |
Yu et al. | Coating MWNTs with Cu2O of different morphology by a polyol process | |
CN101633498A (zh) | 一种尺寸可控的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
Chen et al. |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arbonate/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s | |
CN108393501B (zh) | 一种直径可控Cu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
CN1958459A (zh) | 六角形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
CN109607513B (zh) | 一种生长促进剂可控制备不含硫杂质的单壁碳纳米管方法 | |
CN105521783A (zh) | 生物质碳基与铜和/或氧化亚铜的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83552A (zh) | 大量制备空心碳纳米笼的方法 | |
CN1235796C (zh) |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 |
CN1768002A (zh) | 由液相碳源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 |
CN1807233A (zh) | 制备高分散短碳纳米管的化学剪切方法 | |
CN113336221B (zh) | 一种附着含氧基团的多孔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 |
RU2426709C2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истого углерод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на основе терморасширенного оксида графита и материал | |
CN1915909A (zh) | 非晶碳管/四氧化三铁电缆式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07063579A1 (ja) |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精製方法 | |
CN1598046A (zh)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洋葱状富勒烯 | |
CN1931717A (zh) | 粒径均匀的洋葱状富勒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480966A (zh) | 一种在原位还原碳化钨时自生长石墨烯的方法 | |
CN100398436C (zh) | 大量制备空心碳纳米笼的方法 | |
US10421061B2 (en) | Preparation method of alumina-carbon nano tube composite powder material | |
Li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NTs–SrFe12O19 composites | |
CN106335895A (zh) | 提高碳纳米管纯度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