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29953C -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9953C
CN1229953C CN02142610.4A CN02142610A CN1229953C CN 1229953 C CN1229953 C CN 1229953C CN 02142610 A CN02142610 A CN 02142610A CN 1229953 C CN1229953 C CN 12299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system
uni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6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2778A (zh
Inventor
江孝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ative S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021426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9953C/zh
Publication of CN1482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99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9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跨区时确保数据无漏失的方法,在该无线通讯系统中包含数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其包含一服务子系统及一目标子系统。当一移动通讯单元从该服务子系统的有效通讯区域移动到该目标子系统的有效通讯区域时,该服务子系统会提供一运送信息至该目标子系统,该运送信息包含未经移动通讯单元回报确认收讫的数据单元、第一个未经确认收讫数据单元的序号、以及最后一个已传送但尚未经确认收讫数据单元的序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尤指一种无数据漏失的无线网络子系统跨区方法。
(2)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是绘示一习知无线通讯网络10的方块图,无线通讯网络10包含有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adio network subsystems,RNSs)20,以及一可与该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20传输数据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30,每一无线网络子系统20包含有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22,以及多个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22传输数据的基站(node B)24,每一基站24皆包含一收发器,用以传送及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讯网络10可将一移动通讯单元(mobile unit)40的通讯数据收发处理权赋予某一特定的无线网络子系统20,此时,该特定的无线网络子系统20即称为移动通讯单元40的服务子系统(servingRNS,SRNS)20s。要送到移动通讯单元40的下传数据得先经由核心网络30传送至服务子系统20s,该下传数据是以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SDUs)28的形式先储存于服务子系统20s的无线网络控制器22内,然后再经由某一基站24将其发送出去,接着无线网络控制器22会依据移动通讯单元40在服务子系统20s有效通讯区域内的所在位置,选择一最佳的基站24将数据单元28的数据精确地发送到移动通讯单元40。移动通讯单元40将其内多个数据单元48的上传数据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无线通讯系统10,其是由服务子系统20s先接收该数据,再传送至核心网络30。有些时候,移动通讯单元40会移动到接近另一无线网络子系统20的有效通讯区域的位置,此时,即称该无线网络子系统20为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drift RNS,DRNS)20d,而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内的某一基站24即可接收由移动通讯单元40所发送的数据单元48上传数据,然后,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的无线网络控制器22会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单元48数据运送到服务子系统20s,服务子系统20s再将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单元48数据传送到核心网络30。所以,在这种习知通讯系统中,所有于移动通讯单元40与核心网络30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均需通过服务子系统20s。
请参考图1及图2。图2是绘示图1中服务子系统20s内的无线网络控制器22的方块图,移动通讯单元40与无线网络控制器22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经由一多层通讯协定(multi-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所完成,该多层通讯协定包含有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22p、一上级层22u及一下级层22L。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22p可分别和上级层22u及下级层22L进行数据转换。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22p可从上级层22u接收多个数据单元28数据,每一数据单元28包含有一标题(header)28h及一数据区28d。数据单元28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区28d的数据传送到标题28h所指定的目的地,标题28h的功能类似于互联网通讯协定的标题功能,标题28h可能内含一些冗余的数据或内含一些与其他数据单元s28的多个标题28h重复的数据。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层22p的主要功能是压缩标题28h内的数据以使通讯频宽能够充份利用,而该压缩程序是藉由一标题压缩/解压缩处理器(headercompressor/decompressor)22c来完成。标题压缩/解压缩处理器22c接收数据单元28数据,然后据以产生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通讯协定数据单元(PDCPprotocol data unit,PDCP PDU)29,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包含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及一数据区29d,而数据区29d又包含由标题压缩/解压缩处理器22c根据标题28h所产生的压缩标题29x。每一个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均被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层22p赋予一16位元流水递增序号(sequential number,序号)29s,譬如,若一第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被赋予的序号29s为62,则紧跟着该第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后的一第二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被赋予的序号29s即为63,其余同理类推。各序号29s并不随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一起传送,而是由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22p内部所另外保存及维护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然后可被传输至下级层22L以作更进一步的传输处理。由于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与数据单元28是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且由于每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皆有一指定的序号29s,所以每一相对应的数据单元28也有其对应的序号29s,也就是说,序号29s是同时对应到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与数据单元28。因为频宽可藉由压缩标题28h而充份利用,所以每一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数据长度理论上应比其所对应的数据单元28数据长度为小,为了确保满足上述情况,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越小越好。标题压缩/解压缩处理器22c所使用的标题压缩模式是由标题28h的格式所决定,譬如,如果标题28h是IP标题,则该标题压缩模式就必须符合IP工业标准RFC 2507。
同理,下级层22L所传来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7数据(发自移动通讯单元40)也会被送到标题压缩/解压缩处理器22c以产生相对应的数据单元s48,接着相对应的数据单元48会被传送到上级层22u。每一收到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7皆有一个被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22p所赋予的16位元序号27s,类似于序号s29s的情况,该16位元序号27s也同时对应于该相对应的数据单元48。
当移动通讯单元40越来越靠近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的有效通讯区域范围时,越来越多的数据单元48会被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接收后再运送出去,以致于无线通讯网络10最终会启动一跨区转移程序以处理由移动通讯单元40传送到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的数据,该跨区转移程序即称为一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或无线网络子系统跨区程序,此程序要求必须无数据漏失,所谓无数据漏失表示在该转移程序中,没有任何下传数据单元28及上传数据单元48数据漏失。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图3是显示习知移动通讯单元40经历该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方块图,其中临时无线网络子系统20d在图3中变为一目标子系统(target RNS,TRNS)20t,在完成该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后,目标子系统20t将成为移动通讯单元40的新的服务子系统20s。为了能使目标子系统20t可以完整地接续服务子系统20s对移动通讯单元40的所有工作,旧有的服务子系统20s必需将所有关键性信息运送至目标子系统20t(也就是新的服务子系统20s)。请参考图2、图3、及图4。图4是显示习知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信息传送图,图4中的服务子系统20s将运送信息50传送至目标子系统20t,运送信息50包含一下传发送序号(downlink sending sequence number,DL Send_序号)52、一上传接收序号(uplink receiving sequence number,ULReceive_序号)54、及所有未被确认收讫的下传数据单元(未确认数据单元)28。在这种由服务子系统20s及移动通讯单元40所共同使用的多层通讯协定中,移动通讯单40可以回报确认其所成功收讫由服务子系统20s所传送而来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任何由移动通讯单元40所接收而未被确认收讫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即称为未确认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s29。由于数据单元28与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如果有任何一个未确认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出现,即表示有一相对应的未确认数据单元28存在,而这些未确认数据单元s28可由服务子系统20s被运送至目标子系统20t,其中DL Send_序号52即为排序最早的未确认下传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所关连的序号值序号29s。由于序号29s并未明确地载于数据单元28,下传发送序号信息使目标子系统20t得以正确地赋予一序号29a给每一被运送数据单元28所对应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上传接收序号54则为服务子系统20s准备要从移动通讯单元40接收下一笔上传数据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7所关连的序号值序号27s,这将使目标子系统20t得以正确赋予一序号27s到后续每一从移动通讯单元40上传来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7。目标子系统20t传送上传接收序号54到移动通讯单元40,这样,移动通讯单元40可以据以决定由那一个数据单元48开始传送至成为新服务子系统20s的目标子系统20t,移动通讯单元40传送一下传接收序号(downlink receiving sequencenumber,DL Receive_序号)58到目标子系统20t,下传接收序号58即为移动通讯单元40准备要从目标子系统20t接收的下一笔数据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所关连的序号值序号29s,因此,服务子系统20t可以据以决定由那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28开始下传数据到移动通讯单元40。举例来说,若服务子系统20s已经传送序号29s从0到99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到移动通讯单元40,假设该100个被传送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s29中,只有序号s29s从0到50的部分是被移动通讯单元40所确认,也就是说,另外的序号29s从51到99的被传送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尚未被移动通讯单元40所确认,同时每一个未被确认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s29均有其相对应的未被确认数据单元28。又假设服务子系统20s已从移动通讯单40接收到200个序号27s从0到199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7,在习知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中,序号29s从51到99的四十九个数据单元28是由服务子系统20s运送至目标子系统20t,此时,下传发送序号52的值会被设定为51、上传接收序号54的值会被设为200、而下传接收序号的值则会介于51和100之间,该数值范围是由移动通讯单元40所收讫但尚未回报确认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个数所决定,譬如说,若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为90,则目标子系统20t即可将序号29s从51到89的三十九个运送数据单元28抛弃,并从序号29s从90以上的运送数据单元28开始传输,另一种不该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下传接收序号58可能排序在下传发送序号52之前或排序在最后运送数据单元28的序号29s之后,这种情况的发生表示由服务子系统20s的无线网络控制器22所维护的序号29s及/或27s已经和由移动通讯单元40所维护的对应序号失去同步(out of synchronization),此时,目标子系统20t就会启动一再同步程序(re-synchronization),在该再同步程序中,目标子系统20t会传送包含相关序号29s于多个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的多个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s29,并从对应于排序最早运送数据单元28的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开始传送,一旦移动通讯单元40已经确认该多个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数据单元29中的任一个,则目标子系统20t就会停止将序号29s包含于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在一般同步情况下,包含序号29s于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是不需要的,因为这将导至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变大,不过,包含序号29s于封包数据收敛通讯协定层标题29h却具有辅助移动通讯单元40的内部序号和服务子系统20s的序号产生同步的功能。
然而,习知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并不能检测出每一次需执行再同步程序的时机。考虑某起始条件是服务子系统20s含有30个未确认的数据单元28,其中前20个未确认的数据单元28已被传送过但仍未被确认,而最后10个未确认的数据单元28还未曾传送出去过。在服务子系统转移过程中,所有该30个未确认数据单元28均被运送至目标子系统20t,假设该第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28的相关序号29s为101,则下传发送序号52的值即为101,此时,根据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有如下所述四种情况发生:
情况一:若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是小于101,则要执行该再同步程序,因为所有数据单元28均是依照序号先后次序被接收及确认,因此如果程序无误,所有小于101的序号早先已由移动通讯单元40向服务子系统20s确认收讫过,此时不应再发出该值,因而判定有失步状况发生,而应执行再同步程序。
情况二:若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是介于101与121之间,这是典型发生的情况,移动通讯单元40可以确认接收到部分或全部该前20个由服务子系统20s所传送过而尚未确认的数据单元28,此时不需要执行再同步程序。
情况三:若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是超过131,表示移动通讯单元40已收到服务子系统20s所没有、也没被运送、也更不可能被传送的数据单元28,这必然是出自于失步状况,因此需要执行再同步程序。
情况四:若下传接收序号58的值是介于122与131之间,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情况,因为服务子系统20s未曾传送过序号29s介于121与130之间的数据单元28,却有部份被该移动通讯单元认为已收讫,此显然是出自失步状况,原本应该执行再同步程序。然而,由于目标子系统20t并没有被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推断此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就如前述,排序在下传接收序号58之前的序号29s所对应的多个被运送数据单元28会被目标子系统20t所抛弃而导致数据漏失。
(3)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数据漏失的服务子系统(S无线网络子系统)跨区转移方法,使新服务子系统得以检测出当一移动通讯单元与该服务子系统任何可能发生失步而需执行再同步程序的情况,以避免任何数据漏失而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完成无数据漏失S无线网络子系统跨区转移(lossless relocation)的方法,其包含(a)提供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其共同与一核心网络交换数据,该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内包含一服务子系统及一目标子系统,该服务子系统是以无线通讯的方式由该核心网络提供数据单元s至一移动通讯单元,该服务子系统赋予每一数据单元一序号,该移动通讯单元能回报确认收讫该服务子系统所传送的该数据单元,(b)由该服务子系统提供一运送数据至该目标子系统,该运送数据包含该服务子系统的未确认数据单元s,一第一序号值,其可使该目标子系统得以判读该服务子系统中第一个未确认且未曾传送过的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以及(c)使该目标子系统取代该服务子系统而成为该移动通讯单元的一新的服务子系统。
(4)附图说明
图1为一习知无线通讯系统的方块图。
图2为图1该服务子系统(SRNS)的该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方块图。
图3为图1该移动通讯单元经历该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方块图。
图4为习知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信息传送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无线通讯系统的方块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信息传送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叙述中,移动通讯单元可以代表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手持收发器(handheld transceiver)、基地台(base station)、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或是任何其他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元件,也就是说,任何在实体层可影响无线传输而可应用于本发明所揭示系统的机构。
请参考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无线通讯系统50的方块图。无线通讯系统50包含一可与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adio network subsystems,RNSs)70通讯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60,每一无线网络子系统70包含有一可与多个基站74互传数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72,每一基站74包含一收发器(transceiver),用以对一移动通讯单元80传送及接收无线信号。每一无线网络控制器72控制其个别的多个基站74,以使其和移动通讯单元80之间有最佳的通讯效率。在特别情况下,移动通讯单元80的通讯数据收发处理权可被赋予某一特别的无线网络子系统70,此时,无线网络子系统70即被称为一服务子系统(serving RNS,SRNS)70s。由于移动通讯单元80是经由服务子系统70s与核心网络60传输数据,所以服务子系统70s即为移动通讯单元80与核心网络60间的主要数据传输通道。
经由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到移动通讯单80的数据是以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SDUs)78形式传送,每一数据单元78皆被赋予一16位元序号(sequence number,SN)78s,序号s78s是由服务子系统70s的无线网络控制器72所赋予。每一序号78s的值是根据各下传数据单元78的排序而定。因此,排序在前面的数据单元78所对应的序号78s应小于排序在后面的数据单元78所对应的序号s78s。同理,移动通讯单元80会指定一序号88s给每一被服务子系统70s所接收的上传数据单元88,对一被服务子系统72传送的下传数据单元78而言,其序号78s应该和其所对应的被移动通讯单元80所接收到的下传数据单元88的序号88s相等,这种相等情况即表示服务子系统70s和移动通讯单元80同步,如果下传序号78s和下传序号88s间以及上传序号78s和上传序号88s间没有上述相等同步情况,则必须启动一再同步程序。
当移动通讯单元80成功地接收到对应于一被传送数据单元78的数据单元88时,移动通讯单元80具有将已成功收讫的信息回报服务子系统70s的功能,通常称这种回报工作为对数据单元78的接收确认,而且数据单元78必须依序确认,也就是说,移动通讯单元80在确认排序在前面的数据单元78之前不可先确认排序在后面接收的数据单元78,任何数据单元78在还没有被移动通讯单元80确认收讫之前即称为一未确认数据单元78。因此,未确认数据单元78有两种可能状况,一种是数据单元78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但尚未被确认,移动通讯单元80则可能成功接收到也可能未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单元78,另一种则是数据单元78根本还未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通常,序号78s并不会随着数据单元78传送出去,但是若该再同步程序被启动,则序号78s就会随着数据单元78被传送出去,当移动通讯单元80接收到此内含序号78s的数据单元88时,移动通讯单元80就会利用序号78s而赋予对应的序号值序号88s,然后,移动通讯单元80就可以执行对应数据单元78的确认,接着终止该再同步程序。
当移动通讯单元80渐渐移出服务子系统70s的有效通讯区域时,也代表移动通讯单元80将渐渐移入另一无线网络子系统70的有效通讯区域时,此时必须决定准备将移动通讯单元80的通讯处理权赋予一称为目标子系统(target RNS,TRNS)70t而使之成为新的服务子系统70s,因此就要对服务子系统70s及目标子系统70t执行一无数据漏失的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待该程序完成后,目标子系统70t就取代旧有的服务子系统70s而成为新的服务子系统70s以执行对移动通讯单元80的通讯处理权。请参考图5及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无数据漏失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的信息传送图,为了确保目标子系统70t可以完整地取代服务子系统70s而足以担当一新的服务子系统70s,服务子系统70s会将移动通讯单元80所有相关的信息运送传送到目标子系统70t,运送信息90包含一第一值91(下述称的为第一序号91)、一第二值92(下述称的为第二序号92)、一第三值93(下述称的为第三序号93)、以及不管是否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的所有未确认数据单元78。目标子系统70t因此就能从运送信息90中取得运送数据单元78f。第一序号91是为一下传最后发送序号(downlink last_send sequence number,DLLast_序号)91,其值设为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且未确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78的下一笔数据单元78的序号值序号78s,亦即运送信息90中排序最早且未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的未确认数据单元78的序号78s。第一序号91因此将使目标子系统70t得以区分出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的运送数据单元78f与未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的运送数据单元78f,而这就是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关键。第二序号92是为一下传发送序号(downlink sending sequence number,DL Send_序号)92,其值设为运送信息90中排序最早的未确认数据单元78的序号78s。由于在运送信息90中没有将每一个序号78s随着其对应的数据单元s78运送出去,第二序号92将使目标子系统70t能够据以对每一运送数据单元78f均赋予对应的序号78fs,使每一序号78fs皆和其所对应的序号78s相等。第三序号93是为一上传接收序号(uplink receiving sequence number,UL Receive_序号)93,其值等于服务子系统70s预计从移动通讯单元80接收的下一笔数据单元78r且被服务子系统70s所设定的对应的序号78rs,第三序号93因此将使目标子系统70t得以对移动通讯单元80未来所传送的每一笔上传数据单元正确赋予对应的序号值。收到运送信息90之后,目标子系统70t传送第三序号93到移动通讯单元80,并使移动通讯单元80得以决定从那一个数据单元开始上传。另外,移动通讯单元80传送一第四值94(以下称的为第四序号94)到目标子系统70t,第四序号94是为一下传接收序号(downlink receivingsequence number,DL Receive_序号)94,并且等于移动通讯单元80预计从目标子系统70t接收的下一笔数据单元88而为移动通讯单元80所赋予对应的序号88s,第四序号94因此将使目标子系统70t得以决定应从运送过来的数据单元78f中的那一个数据单元78f开始传送。由于排序在第四序号94之前的运送数据单元78f都已被移动通讯单元80成功收讫,不需再行传送,因而可被目标子系统70t所抛弃。目标子系统70t在拥有了运送信息90及第四序号94后,就有了执行服务子系统70s的工作所需的所有信息。因此,有关移动通讯单元80的所有通讯处理工作均被转移至目标子系统70t,而目标子系统70t就变成处理移动通讯单元80通讯工作的新服务子系统70s。
本发明方法藉由提供运送信息90内的第一序号91,可使目标子系统70t得以检测下传序号88s与其对应的下传序号78fs的失步状况,并因而启动所需的再同步程序。还是以前述的例子为例,仍假设相同的起始条件,也就是服务子系统70s有30个未确认数据单元78,其中前20个未确认数据单元78是曾传送出去过,但未被确认,而最后10个未确认数据单元78是未曾传送出去过。在服务子系统转移程序中,所有该30个未确认数据单元78均被运送至目标子系统70t,用以提供对应的被运送数据单元78f,假设第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78的相关序号78s的值为101,那么在运送信息90中的第二序号92的值即为101。因为已有20个被运送数据单元78f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所以第一序号91的值就是121。至于第三序号93的值则是根据服务子系统70s预期从移动通讯单元80接收到的数据单元78r的序号78rs所决定,譬如说,如果服务子系统70s从移动通讯单元80接收到100个数据单元78r,而该100个数据单元78r的序号78rs的值是介于0到99,则第三序号93的值即为100。此时,根据第四序号94的值,同理也有如下的四种情况发生:
情况一:第四序号94的值是小于101,因移动通讯单元80此时不应要求目标子系统70t再传送已确认收讫的数据单元88,目标子系统70t推断出有序号失步状况发生,所以要执行该再同步程序,并将所有的运送数据单元s78f传送至移动通讯单80。
情况二:若第四序号94的值是介于101与121之间,包含101与121,这是典型发生的情况,移动通讯单元80可以确认接收到部分或全部该前20个由服务子系统70s所传送过的未确认数据单元78,此时不需要执行该再同步程序,目标子系统70t开始从序号78fs等于第四序号94的数据单元78f循序传送出去,而其他排序在第四序号94的前的数据单元78f则全被抛弃不用。
情况三:若第四序号94的值是超过131,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移动通讯单元80已接收到服务子系统70s所没有、当然也未曾传送过的数据单元88,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失步状况发生,因此目标子系统70t需要执行该再同步程序,并将所有运送数据单元78f由目标子系统70t传送出去。
情况四:若第四序号94的值是介于122与131之间,包含122与131,因为第四序号94的值超过第一序号91的值,目标子系统70t知道服务子系统70s并没有传送过序号78fs的值介于121与130之间的运送数据单元78f,然而这些序号值此时却有一部分被移动通讯单元80回报为确认收讫,判定必然有失步的状况,所以目标子系统70t需要执行该再同步程序,所有被运送数据单元78f均被目标子系统70t传送到移动通讯单元80。
虽然本发明的第一序号91的定义及用途已如上揭示,但其他类似的序号信息也可能达成所需的用途,譬如说,第一序号91可以被定义成运送数据单元78中曾被服务子系统70s传送出去过且序号排序最后的数据单元78的序号78s。总之,不管是用那种定义,第一序号91的用途就是使目标子系统70t得以去区别曾被服务子系统70s所传送过的数据单元78f与未曾被服务子系统70s所传送过的数据单元78f,而这也就是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关键所在。同理可以分别类推到第二序号92、第三序号93、及第四序号94。
相较于习知服务子系统转移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第一序号91到运送信息90,第一序号91可以让目标子系统70t据以区别曾被服务子系统70s所传送的数据单元78f与未曾被服务子系统70s所传送的数据单元78f,如此就可以检测到所有可能序号失步的情况,而完成本发明的一种确保无数据漏失的服务子系统转移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等效替换,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完成无数据漏失跨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其共同与一核心网络传输数据,该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内包含一服务子系统及一目标子系统,该服务子系统是以无线通讯的方式由该核心网络提供多个数据单元至一移动通讯单元,该服务子系统赋予每一数据单元一序号,该移动通讯单元能回报确认收讫该服务子系统所传送的该数据单元;
由该服务子系统提供一运送数据至该目标子系统,该运送数据包含:
该服务子系统的未确认数据单元;以及
一第一值,其可使该目标子系统得以判读运送数据单元中该服务子系统第一个未曾传送过的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以及
使该目标子系统取代该服务子系统而成为该移动通讯单元的一新的服务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数据包含所有尚未被确认的数据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数据另包含一第二值,其可使得该目标子系统得以判读该运送数据中排序最前的未确认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数据另包含一第三值,其是相关于该服务子系统准备要自该移动通讯单元所接收的下一笔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由该移动通讯单元提供一第四值至该目标子系统,该第四值是该移动通讯单元将要自该目标子系统所接收的下一笔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其中,若该第四值是为该运送数据中排序最前的未确认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之前的号次,或是若该第四值是为该服务子系统未曾传送过的第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之后的号次,则进行一再同步程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值是该服务子系统未曾传送过的第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值是该服务子系统曾经传给该移动通讯单元过的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单元所对应的序号。
CN02142610.4A 2002-09-12 2002-09-12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2995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142610.4A CN1229953C (zh) 2002-09-12 2002-09-12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142610.4A CN1229953C (zh) 2002-09-12 2002-09-12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778A CN1482778A (zh) 2004-03-17
CN1229953C true CN1229953C (zh) 2005-11-30

Family

ID=3414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261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9953C (zh) 2002-09-12 2002-09-12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995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8841B1 (ko) * 2004-03-24 2006-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ms 메시지의 분할 전송 및 자동 재전송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778A (zh) 200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6027B (en) Lossless SRNS relocation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3776406B2 (ja)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確認方法
US6590905B1 (en) Changing XID/PDCP parameters during connection
US8411652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mobile radio network
US6611535B2 (en) Method for flow control
US6987981B2 (en) Robust RLC reset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95583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에 따른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58878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hand over reconnection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including an accumulation portion for holding data
US20120275324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acket reception system
KR2007007779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제어를 위한 상태보고의요청/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03500982A (ja) パケット・ネットワークでデータ・パケットを再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04054178A1 (en) Sequence number orde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606894A (zh) 无线小区切换时分组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452830A (zh) 数据传输协议
US20030177437A1 (en) Erroneous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data unit handling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29953C (zh) 无线通讯系统无数据漏失的跨区方法
US20080212505A1 (en) Method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rq block in wibro system
CN111327403B (zh) 一种增强的rlc层数据传输方法
CN115022922A (zh) 用于lte系统中的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053883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의 확인
US7142542B2 (en)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of data
KR20030008553A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재전송장치및 방법
KR20030004959A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시스템의 데이터재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2

Address after: Mauritius eibner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Sonic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Taipei City Beitou District China Road No. 150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ASUSTEK COMPUTER In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