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3762A - 减小码分多址通信装置所产生调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减小码分多址通信装置所产生调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3762A CN1223762A CN97195961A CN97195961A CN1223762A CN 1223762 A CN1223762 A CN 1223762A CN 97195961 A CN97195961 A CN 97195961A CN 97195961 A CN97195961 A CN 97195961A CN 1223762 A CN1223762 A CN 12237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e
- communicator
- full
- data
- b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11878 Deaf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172 bur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56 bi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42 negative contr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小在CDMA用户通信装置(10)附近工作的敏感电子设备(如助听器等)所受干扰的系统和方法。通信装置(10)的发射机(56)不顾其工作于可变数据速率,被配置成基本上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信号功率。第一实施例中,不顾瞬时用户话音电平,指示发射机内的可变速率声码器(16)进行全速率编码。第二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8)用声码器(16)生成的重复码元建立全速率帧。第三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8)通过生成预定模式信令比特填补非满帧来建立全速率帧。
Description
发明背景
Ⅰ.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由用户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通信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针对减不码分多址(CDMA)通信装置产生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Ⅱ.相关技术的描述
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可变速度编码技术的应用,与固定速率编码技术相比,能减少体现话音或其他数据用的信息量。例如,通过采用可变速率声音编码技术,话音电平低时可传输较少比特的信息。例如,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电子工业协会(EIA)临时标准IS-95A(题为“双模宽带扩频蜂窝网系统移动台与基站兼容性标准”)所述的CDMA通信系统由通信装置用持续时间固定的一些帧发送可变速率编码话音或数据。对小于最大速率的数据速率而言,如果通信装置同时利用例如话音和数据两种任选业务,帧中可用的额外空间可载送第二业务比特,或者存在信令比特时载送该信令比特。然而,若第一业务与信令或第二业力之间无足够的比特以填满整个帧,则会以伪随机方式将帧中留下的空白处分配给发射比特,造成整个帧间歇发射数据“猝发段”。发射机在该空白期间关断。
另外,低速率编码话音或数据也可按需要重复其信息比特以填满帧,而不关断发射机。这时,由于帧中数据冗余使信噪比低时可具有良好的成功接收概率,一般仍减小发射机功率以节省电池和系统容量。
由上可见,可变速率传输技的应用导致CDMA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电平在每帧中变化显著。功率电平的变化可仅为减小(重复信息比特时)或截止(整帧伪随机分配猝发段时)。用户台发射功率这样变化产生能干扰邻近电子设备的发射信号。因为该变化调制发射的射频(RF)能量,这里将该发射功率变化引起的干扰称为“调幅干扰”,或简称为“AM干扰”。已发现诸如助听器等电子设备往往起AM检测器的作用,从而存在发射信号振幅变化的发射机时,电子设备工作期间受干扰。
因此,CDMA通信系统需要一种发射方案使对电子设备的潜在干扰降低到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减小在CDMA用户通信附近工作的敏感电子设备(诸如助听器等)所受干扰的系统和方法。如上所述,CDMA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发送会产生某种程度的AM干扰。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成大量减小或消除该干扰。本发明尤其适合用于用户按规定进行可变速率数据发送的CDMA通信系统,诸如蜂窝网、汽车通信、无线本地环路、PCS和卫星通信。
本发明为授权失聪用户所属CDMA通信装置的控制器提供减小干扰型信号。所述授权一般延伸到失聪用户配备电子助听器等。响应于该减小干扰型信号,通信装置的发射机不顾另一种场合因所提供瞬时用户话音活动程度或非话音数据速率而工作于可变数据速率,配置成大量连续以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RF能量。
可用许多方法将CDMA装置配置成响应于恒定发送型信号进行大部分连续发送。本发明用于可变速率编码话音数据的第1实施例中,不顾瞬时用户话音活动程度,指示发射机中的可变速率声码器以全速率对话音数据编码。通过进行全速率声音编码,可变速率声码器生成足够的比特填充各帧,因而连续发送全速率帧。通过连续发送全速率帧,通信装置避免产生发送可变速率声编码话音正常带有的AM干扰。
在编码话音和非话音数据均可用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发射机内的控制器只生成填满的帧。供给该控制器非全率数据时,该控制器产生包括各种重复数据的满帧。不过,含重复数据的各帧以全速率功率电平发送。响应于帧中数据冗余量,发射功率电平不降低。通过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送填满的帧,通信装置避免产生发送可变速率声音编码话音和非声编数据正常带有的AM干扰。
在编码话音和非话音数据均可用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发射机内的控制器只建立全速率数据帧用于发送。第一业务与信令和第二业务之间若无足够的比特填满,则控制器用独特码型的信令业务充入帧内以填满全速率帧。此实施例中,基站识别信令业务的独特码型,并在收到时舍弃。通过连续发送全速率帧。通信装置避免发送可变速率声编码话音和非声编码话音正常带有的AM干扰。
应注意,上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不局限于特定帧长度或复用格式。例如,本发明的思想,与用于IS-95A的9.6kbps任意业务复用格式一样,也同样可用于ANSI-J-STD-008的14.4kbps任选业务复用格式,后一规范的标题为“1.8~2.0GHz码分多址(CDMA)个人通信系统个人台与基站的兼容性”。
作为只允许所选合格用户(如失聪用户)带有的CDMA通信装置进行本发明谋求的这种减扰发送的手段,可制定一些授权方案。例如,仅失聪用户可减扰操作方式预授权的CDMA通信装置。另一种方案是,合格的失聪用户购买CDMA通信装置后可获得其蜂窝网业务提供者授权能进行减扰方式操作。此外,一旦授权,即可用通信装置数据端口或空中业务进行编排的方法启动减扰方式的操作。
附图概述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述,会更明白本发明的特色、目的和优点。全部附图,相同参考字符作相应标示。附图中:
图1为处理本发明减扰方式操作用的CDMA收发机中发射机部分的示范说明框图;
图2a-2h为一系列说明各种数据速率和方式的帧复用任选格式的图;
图3为说明图1中实现CRC和尾位生成器的示范电路图;
图4a-4e为一系列说明数据帧格式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5a-5d用一系列用表分别说明交错器中用于9.6、4.8、2.4和1.2kbps传输数据速率的码元顺序;
图6a~6c为一系列说明对应于各编码器码元组的沃尔什(Walsh)码元的图表;
图7为说明图1中长码发生器的框图;
图8a~8c为一系列说明各种信道掩蔽长码的图;
图9为说明图1中数字滤波器频率响应的曲线;
图10a~10d为一系列说明各种数据速率帧中数据位置的确定的图,同时图10e为说明帧中确定数据位置所用数据的图;
图11为能以本发明减扰方式工作的通信系统中的所选部分。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Ⅰ.CDMA发送系统范例综述
现参阅附图,图1说明CDMA通信装置收发机中发送部分10的示范实施例。下面在第Ⅱ节中讲述本发明所谋求减扰方式的CDMA收发机操作。应注意,本发明可用于非蜂窝网用途的CDMA收发机,如无线环路、PCS和卫星通信。然而,为了达到说明的目的,述及蜂窝网移动台收发机已足够。
CDMA蜂窝网通信系统中,用前向CDMA信道发送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信息。反之,用后向CDMA信道发送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信息。移动台的信号传送,其特征在于采用接入信道和业务信道通信的方式。接入信道用于短信令消息,如起呼、播叫应答和登记。业务信道用于下列通信:(1)第一业务,一般为用户话音数据,或(2)第二业务,一般为用户非话音数据,或(3)信令业务,如命令和控制信号,或(4)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组合,或(5)第一业务和信令业务的组合。
发送部分10使数据能从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的数据速率在后向CDMA信道上发送。后向业务信道上的发送可用任一上述数据速率,而接入信道上的传送用4.8kbps的数据速率。后向业务信道的发送负载周期随传输数据速率变化。表Ⅰ具体给出各速率的发送负载周期。由于发送负载周期与数据速率成比例变化,实际子帧传输速率固定是为28800码元/秒。因为将6个码元调制为64个Walsh码元中的一个用于发送,所以Walsh码元传输速率固定为4800Walsh码元/秒,因而Walsh码片速率固定为307.2kcps.
表1
位速率(kbps) | 9.6 | 4.8 | 2.4 | 1.2 |
PN码片速率(Mcps)码速率(比特/码元)发送负载周期(%)码元速率(sps)调制(码元/Walsh码元)Walsh码元速率(sps) | 1.22881/3100.02880064800 | 1.22881/350.02880064800 | 1.22881/325.02880064800 | 1.22881/312.52880064800 |
Walsh码片速率(kcps)Walsh码元(ms)PN码片/码元PN码片/Walsh码元PN码片/Walsh码片 | 307.20208.3342.672564 | 307.20208.3342.672564 | 307.20208.3342.672564 | 307.20208.3342.672564 |
所有在后向CDMA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在发送前先进行卷积编码、块交错、64进制正交调制和直接序列PN扩展。表Ⅰ还规定后向业务信道上用于各种传输速率的数据和码元的关系及其速率。除传输速率固定为4.8kbps和负载周期为100%外,接入信道在数字与表Ⅰ相同。反文将说明,后向CDMA信道上发送的每一比特用1/3比率码进行卷积编码。因此,码元速率总是数据速率的3倍。直接序列扩展功能的速率固定为1.2288MHz,因而,每一Walsh码片由4个PN码片准确地扩展。
发送部分10以存在第一业务的方式工作时,在传输媒体上作为数字信号传送声信号,如话音/或背景噪声。为了便于声信号的数字通信,用公知的技术对这些信号进行取样并加以数字化。例如,图1中将声音用话筒12转变为模拟信号,然后用CODEC14将该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CODEC14一般用标准8比特/μ律的格式进行模拟至数字的转换处理。另外,也可用均匀的脉码调制(PCM)格式直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示范实施例中,CODEC14采用8KHz取样,并以取样速率输出8比特样本,从而实现64kbps的数据速率。
将8比特样本从CODEC14输出到进行μ律/均匀编码转换处理的声码器16。声码器16中将样本组成输入数据帧,其中每帧包括预定数量的样本。在实现声码器16的较佳方法中,每帧包括8KHz取料速率话音的160个样本(或长度为20msec)。应理解为可用其他的取样速率和帧长度。声码器16将每帧话音样本进行可变输入编码,所得参数数据格式化为相应的数据分组。然后,将声码器的数据分组输出到微处理器18和相关的电路,进行发送格式化。微处理器18一般包括本技术领域公开的程序指令存储器所含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以及适当的接口和相关的电路。
声码器16的一种较佳实现方法采用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技术的方式,从而使编码话音数据具有可变速率。按恒定样本数量进行线性预测编码器(LPC)分析,并按取决于传输速率的非恒定样本数量进行音调和码本搜索。美国专利5414796号中进一步详细这种可变速率声码器,该专利标题为“可变速率声码器”,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可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声码器16。
上述可变速率声码器中,话音分析帧长度为20msec,意味着以每秒50次的猝发段将抽取的参数输出到微处理器18。此外,输出数据的速率大致从8kbps依次变化到4kbps、2kbps、1kbps。
全速率(也称为1速率)时,声码器16与微处理器18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为8.55kbps。全速率数据每帧对参数进行编码,并用160比特表示。全速率数据帧还包括11比特的奇偶校验,因而,全速率帧共包含171比特。全速率数据帧中没有奇偶校验比特时,声码器16与微处理器18之间的传输速率为8kbps。
半速率(也称为1/2速率)时,声码器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率为4kbps,用80比特对每帧进行参数编码。在1/4速率时,声码器16与微处理器18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kbps,用40比特对每帧进行参数编码。1/8速率时,声码器16与微处理器18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略低于1kbps,用16比特对每帧进行参数编码。
此外,声码器16与微处理器18之间的帧中不发送信息。这种帧称为空白帧,可用于信令或其他非声码器数据。
然后,将声码器数据输出到微处理器18,接着送到CRC和尾位发生器20,完成发送格式化。微处理器18每20msec接收参数数据分组和话音样本帧编码速率的指示。如果有第二业务数据输入,微处理器18也接收该数据以输出给尾位发生器20。微处理器18内部也生成输出给发生器20的信令数据。如果存在第一业务、第二业务或信令业务的数据,就从微处理器18每20msec帧将该数据输出给发生器20。
发生器20在全速率和半速率帧末尾生成并添加一组奇偶校验比特或循环冗余校验比特(CRC比特),用作接收机帧质量指示信号。对于全速率帧,无论数据是全速率第一、第二或信令业务,或半速率第一和第二业务的组合,或半速率第一和信令业务的组合,发生器20最好根据第一多项式生成一组CRC比特对于半速率数据,发生器20最好根据第二多项式也生成一组CRC比特。无论帧的数据速率如何,发生器20对所有的帧都进一步生成编码器尾位。如果有CRC比特,编码器尾位接在该比特之后,如果没有CRC比特,则接在数据之后,但在两种情况下声码器尾位都在帧的末尾。后文参照图3和4进一步详细微处理器18和发生器20的运作。
图2a~2h说明后向业务信道各种数据速率和数据类型的数据帧格式化。应注意,图中说明的帧格式化仅为范例,为此,不难代之以其他帧格式。具体而言,图2a~2e画出9.6kbps数据速率时,各种数据(即声码器和非声码器或其组合的数据)的数据格式化。因此2f-2h分别画出4.8、2.4和1.2kbps等速率时,声码器数据的格式化。图2a~2h中,除第一业务比特和/或信令/第二业务比特业务外,帧内区发送附加控制比特。下列标号用于图2a~2h的控制比特及其值。
混合模式比特(MM):
“0”为仅有第一业务,
“1”为第一业务和/或信令业务或第二业务;
业务类型比特(TT):
“0”为信令业务,
“1”为第二业务;
业务模式比特(TM):
“00”为80个第一业务比特加上128个信令业务比特或88个第二业
务比特,
“01”为40个第一业务比特加上128个信令业务比特或128个第二业
务比特,
“10”为16个第一业务比特加上152个信令业务比特或152个第二业
务比特,
“11”为168个信令业务比特或168个第二业务比特”;
帧质量指示比特:CRC(F);以及
编码器尾位(T)。
从发生器20以9.6kbps速率提供的后向业务信道帧为长192比特,覆盖20msec的帧。如图2a~2e所示,这些帧包括一个混合模式比特、辅助格式比特(如果有的话)、消息比特、12比特的帧质量指示(CRC)和8个编码尾位。任何帧中消息比特仅为第一业务信息时,混合模式比特置“0”。混合模式比特为“0”时,该帧包括混合模式比特、171个第一业务比特、12个CRC比特和8个编码器尾位。
包含第二或信令业务的帧,混合模式比特置“1”。这些帧中,后随混合模式比特的第一比特为来务类型比特。业务类型比特用于说明帧中包含第二业务还是信令业务。若业务类型比特为“0”,这帧中包含信令业务,为“1”,则包含第二业务。图2b~2e说明业务类型比特的应用,而且业务类型比特置“0”以表示信令。
后随业务类型比特的2个辅助格式比特为业务模式比特。这些比特指示用于第一业务信息的比特数,以及该帧中信令用的比特数或第二业务信息用的比特数。参阅图2b,较佳示范实施例中,第一业务(半速率声码器数据分组)用80比特,而信令业务或第二业务用88比特。
较佳实施方法中,以4.8kbps、2.4kbps和1.2kbps等速率在帧中仅传递第一业务。9.6kbps以外的其他速率一般不支持混合模式操作,尽管不难配置。图2f~2h中示出这些特定速率的帧格式。对于4.8kbps速率,帧长度为96比特,各比特分布在帧的20msec时间段,下文将讲述、4.8kbps速率的帧包含80个第一业务比特、8比特帧质量指示(CRC)和8比特编码器尾位。对2.4kbps速率帧长度为48比特,各比特分布在帧的20msec时间段,下文也将述及。2.4kbps速率的帧包含40个第一业务比特和8比特编码器尾位。对于1.2kbps速率,帧长度为24比特,各比特分布在帧的20msec时间段,下文也将述及。1.2kbps速率的帧包含16个第一业务比特和8比特编码器尾位。
在较佳实施例中由微处理器18产生接入信道数据,以便用4.8kbps速率进行传送。这样,以诸如编码、交错和Walsh编码等与4.8kbps帧格式数据相同的方式准备数据。实现4.8kbps数据编码方的案中,不管是后面业务信道数据还是后向接入信道数据都产生冗余数据。与发送中去除冗余数据的后向业务信道不同,接入信道中发送包含冗余数据的所有数据。后文将详述接入信道中帧发送的各种情况。
图3说明按照图2a~2h实现数据格式化的各组件的范例。图3中,数据从微数据器18(图1)送到发生器20。发生器20包括数据缓存和控制逻辑60、CRC电路62和64,以及尾位电路66。和微处理器18提供的数据一起,可任选地提供速率命令。每20msec帧,将数据从微处理器传至逻辑60加以暂存。在对数据帧进行格式化时,逻辑60对每一帧计算从微处理器送来的比特数,或者利用速率命令和时钟周期技术。
业务信道的每一帧包括帧质量指示。对于9.6kbps和4.8kbps传输速率,帧质量指示为CRC。对于2.4kbps和1.2kbps的传输速率,帧质量指示默契,不发送额外的帧质量比特。帧质量指示支持接收机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为确定帧的传输速率,第二种功能为判决帧是否出错。接收机中,利用解码器信息和CRC校验值进行这两种判决。
对于9.6kbps和4.8kbps的速率,根据除帧质量指示(CRC)本身和编码器尾位外的帧中所有比特计算帧质量指示(CRC)。逻辑60对CRC电路62和64分别提供9.6kbps和4.8kbps速率的数据。电路62和64一般做成移位寄存器、模2加法器(一般为异门)和开关的序列,如图中所示。
9.6kbps传输速率的数据采用参照图2a~2e所讨论192比特长帧中要发送的12比特质量指示(CRC)。按照图3中对CRC电路62的说明,9.6kbps速率的发生器多项式如下:
g(x)=x12+x11+x10+x9+x8+x4+x+1 (1)
4.8kbps传输速率的数据采用参照图2f所讨论96比特长帧要发送的8比特CRC。按照图3中对CRC电路64的说明,4.8kbps速率的发生器多项式如下:
g(x)=88+87+x4+x3+x+1 (2)
首先,由来自逻辑60的初始化信号将电路62和64的所有移位寄存器单元置为逻辑“1”。此外,逻辑60将电路62和64的开关置于上部的位置。
然后对9.6kbps速率的数据,电路62的寄存器记录172次时钟信号,以获得第一业务、第二业务或信令比特或三种比特的混合以及相应的模式/格式指示比特这一序列中的172比特,作为电路62的输入。通过电路62记录172比特后,逻辑60将电路62的开关置于下部的位置,使电路62的寄存器对时钟信号附加记录12次。作为电路62附加记录12次的结果,生成12个附加输出比特。这些比特为CRC比特,并按计算顺序附加在172比特的末尾作为电路62的输出。应注意,通过电路62并从逻辑60输出的172比特不受计算CRC比特的干扰,因而,以同样的顺序从电路62输出并具有与输入时相同的值。
9.6kbps速率的数据比特以下列顺序从逻辑60输入到电路62。仅在第一业务的情况下,以一个混合模式(MM)比特后续171个第一业务比特的顺序将各比特从逻辑60输入到电路62。在图2b所示具有半速率第一业务相信令业务的“模糊加字符”的情况下,以一个MM比特、一个业务类型(TT)比特、一对业务模式(TM)比特、80个第一业务比特和88个信令业务比特的顺序,将各比特从逻辑60输入到电路62。在图2e所示仅有信令业务的“空白加字符”数据格式的情况下,以1个MM比特、1个TT比特。一对业务模式(TM)比特和168个信令业务比特的顺序,将各比特从逻辑60输入到电路62。
4.8kbps速率的数据也相同,电路64的寄存器记录80次时钟信号,以获得80比特第一业务数据或80比特接入信道数据,作为从逻辑60到电路60的输入。通过电路60记录80比特后,逻辑60将电路64的开关置于下部的位置,使电路64的寄存器再记录8次。作为电路64附加记录8次的结果,生成8个附加输出比特。这些比特为CRC比特,并按计算顺序也添加在80比特的末尾作为电路64的输出。应注意,通过电路64并从逻辑60输出的80比特不受计算CRC比特的干扰,因而,按同样的顺序从电路64的输出,并具有与输入相同的值。
电路62和64输出的比特都提供给逻辑60控制下的开关66。同样,开关66的输入为逻辑60为2.4kbps和1.2kbps数据帧输出的40比特和16比特第一业务数据。开关66在提供输入数据的输出(上部位置)和提供逻辑“0”值的尾位(下部位置)之间进行选择。开关66通常置于上部位置,使逻辑60的数据和电路62、64的数据(如果存在话)可从发生器20输出到编码器22(图1)。对于9.6kbps和4.8kbps的帧数据,通过开关66按时钟信号对CRC比特进行记录后,逻辑电路60将该开关置于下部位置8个时钟周期,从而生成8比特全零尾位。因而,对9.6kbps和4.8kbps的数据帧,输出到帧编码器的数据包括添加在CRC比特后面的8比特尾位。2.4kbps和1.2kbps的帧数据也相同,通过开关66从逻辑60记录第一业务比特后,逻辑60将该开关置于下部位置8个时钟周期,从而也生成8比特全零尾位。因而,对于2.34kbps和1.2kbps的数据帧,输出到帧编码器的数据包括添加在第一业务数据比特后面的8比特尾位。
图4a~4e以一系列流程图说明将数据汇编成所揭示帧格式时,微处理器18和发生器20的运作。应注意,可实现各种方案为传输提供各种业务类型和速率优先权。在一种示范实现方法中,要发送信令业务消息时,如果存在声码器数据,可选择“模糊加字符”格式。微处理器可对声码器发生命令。使声码器以半速率对话音样本帧编码,而不顾声码器另行对样本帧编码的速率。然后,微处理器18将半速率声码器和信令业务一起汇编成图2b所示的9.6kbps帧。这时,可限制用半速率编码的话音帧的数量,以免话音质量劣化。另一种方法中,微处理18在将数据汇编成“模糊加字符”格式前,一直等待到收到声码器数据的半速率帧。这时,为了确保按时发送信令数据,可在命令声码器以半速率进行编码前,对半速率以外的其他连续帧的最大数量加以限制。可用类似的方式以“模糊加字符”格式(图2c)传送第二业务。
图2e所示“空白加字符”数据格式的情况也相同。也命令声码器不对话音样品帧编码,或者在组建数据帧时微处理器忽略声码器数据。通过在各种速率第一业务的生成帧格式之间赋予优先度,“模糊加字符”业务和“空白加字符”业务提供许多可能性。
再参阅图1,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数据的20msec帧象图中那样从发生器20输出到编码器22。示范实施例中编码器22最好为卷积编码器,这是一种本技术领域熟知的编码器。编码器22最好用1/3率且约束长度k等于9的卷积码对数据编码。作为一个例子,用g0=557(8进制)、g1=663(8进制)和g2=711(8进制)的发生器函数构成编码器22。如本技术领域所公知,卷积编码涉及串行时移延迟数据序列所选抽头的模2和。该数据序列延迟长度等于k-1,其中K为编码约束长度。由于较佳实施例中采用1/3率码,每一输入到编码器的数据比特产生三种码元:码元(c0)、(c1)和(c2)。码元(c0)、(c1)和(c2)分别有发生器函数g0、g1和g2产生。将这些码元从编码器22输出到块交错器24。以码元(c0)第一、码元(c1)第二和码元(c2)最后的顺序,将输出的码元提供给交错器24。初始化时,编码器22的状态为全零。此外,各帧末尾使用尾位,这使编码器22恢复到全零状态。
编码器22输出的码元提供给块交错器24,该交错器在微处理器18的控制下使码元重复。采用一般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按微处理器18所定地址存在于其中的码元,可用取得随数据信道变化的码元重复速率的方式存储这些码元。
在更有用的较佳实现方法中,微处理器18无需负控制数据交错器的责任。该较佳实现方法中,微处理器18仅需对编码器22提供速率信息信号和帧数据。利用速率信息,编码器22控制产生编码器码元的速率。交错器24包括以恒定速率在内部对存储器位置寻址的逻辑。编码器22与较低的速率对第一全速率数据编码,使编码后的码元存储在交错器20的多个位置。
每一实现方法中,对9.6kbps数据速率码元都不重复。4.8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码元重复一次,即每个码元出现2次。2.4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码元重复3次,即每个码元出现4次,1.2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码元重复7次,即每个码元出现8次。对于所有数据速率(9.6、4.8、2.4和1.2kbps),上述码元的重复导致交错器24的输出数据码元速率恒定为28800码元/秒。在后向业务信道,后文将仔细讨论,由于发送负载用期可变,重复的码元不同时发送多次,除非实际发送前取消一种码元的重复。应硬解为码元重复的应用是描述交错器和数据子帧随机化器工作的较佳方法,下文将详述。还要进一步理解,应用码元重复以外的其他实现方法也不难设计成取得相同结果,因而仍属于本发明思想范围内。
所有要在后向业务信道和接入信道发送的码元,在调制和发送前先进行交错。按本领域公知的方法构成的块交错器24在覆盖20msec的时间段输出码元。交错器的结构一般为具有32行和18列(即576单元)的矩形阵列。码元用重复4.8、2.4和1.2kbps速率数据的方式,按列写入交错器24,从而完全填满32×18矩阵。图5a~5d分别列出9.6、4.8、2.4、1.2kbps传输数据速率原码元和重复码元写入交错器阵列的操作顺序。
按行从交错器输出后向业务信道码元。微处理处理器18也控制交错器中存储器的寻址,以便按适当的顺序输出码元。在另一较佳实现方法中,也免去微处理器18对交错器寻址的责任。该实现方法中,交错器24也用内部寻址逻辑提供适当顺序的存储码元输出。交错器所存码元最好以下列行的顺序输出。
6.6kbps时,行顺序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4.8kbps时,行顺序为:1 3 2 4 5 7 6 8 9 11 10 12 13 15 14 16 17 19 18 20 2123 22 24 25 27 26 28 29 31 30 32。
2.4 kbps时,行顺序为:1 5 2 6 3 7 4 8 9 13 10 14 11 15 12 16 17 21 18 22 1923 20 24 25 29 26 30 27 31 28 32。
1.2kbps时,行顺序为: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16 17 25 18 26 1927 20 28 21 29 22 30 23 31 24 32。
接入信道码元也用上面讨论的技术,以适当的顺序按行从交错器24输出。交错器所存码在接入信道码元速率为4.8kbps时,以下列行的顺序输出:
1 17 9 25 5 21 13 29 3 19 11 27 7 23 15 31 2 18 10 26 6 22 14 30 4 20 12 28 8 2416 32。
应注意,诸如1/2速率等编码速率的前向传输信道所用卷积码和各种其他码元交错格式不难用发明基本思想设计。
再参阅图1,该图中交错码元从交错器24输出到调制器26。较佳实施例中,后向CDMA信道的调制采用64进制正交信令。即,每6个码元发送64个调制码元中的一个。64进制调制码元为64个正交波形中的一个,这些正交波形最好用Walsh函数生成。图6a、6b和6c中给出这些调制码元,并标以0~63的号码。根据下式选择调制码元:
调制码元号码=c0+2c1+4c2+8c3+16c4+32c5 (3)其中,c5代表组成调制码元的每一6码元组中具有最后(或最近)二进制值(“0”和“1”)的码元,c0代表该组中具有开头(或最早)二进制码元值的码元。发送一个调制码元所需的时间称为“Walsh码元”间隔,约等于208.333ms。与1/64调制码元相关的时间段称为“Walsh码片”,约等于3.2552083333…ms。
每个调制码元或Walsh码元从调制器26输出到模2加法器(异门28)的一个输入端。Walsh码元以对应于307.2kcps中Walsh码片速率的4800sps速率从调制器26输出。从长码发生器30提供门28的另一输入,该发生器与掩码电路32合作生成信噪声(PN)码(或伪随机码),并称之为长码序列。发生器30提供的长码序列具有调制器26中Walsh码片速率4倍的码片速率,即PN码片速率为1.2288Mcps。门28组合两个输入信号,以提供码片速率为1.2288Mcps的扩展数据输出。
长码序列为时间上偏移的长度为242-1码片的序列,利用下列多项式由本技术领域公知的线性发生器生成:
P(x)=x42+x35+x33+x31+x27+x26+x25+x22+x21+x19
+x18+x17+x16+x10+x7+x6+x5+x3+x2+x+1 (4)
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发生器30。发生器30包括序列发生器部分70和掩蔽部分72。70部分包括移位寄存器序列和模2加法器(一般为异门),二者相连以按照式4生成42比特状态变量。将70部分输出的42比特状态变量和掩码电路32提供的42比特宽的掩码一起提供给72部分。
72部分包括一系列输入与门741~7442这些与门各具有一个分别接收42个状态变量比特中的一个的输入端。各与门741~7442的另一输出端分别接收42个掩码比特中的一个。然后,与门741~7442的输出由加法器76相加,从而70部分中移位寄存器的每一1.228MHz时钟信号形成一个72部分的输出比特。加法器76如本技术领域所公知,一般作成异门的级连装置。因此,实际上通过对70部分的掩蔽输出比特进行模2和,来生成PN序列U_PN_SEQ输出。
PN扩展用的掩码随移动台通信信道的类型而变化。再参阅图1,从微处理器18对发生器30和电路32提供初始化信息。发生器30相应于初始化信息使其电路初始化。电路32也对初始化信息作出相应,该信息还指示电路32要提供给发生器30的掩码类型。这样,掩码电路32可配置成每一通信信道类型有42比特掩码的存储器。图8a~8c给出各信道类型掩码比特定义的范例。
具体而言,在接入信道上通信时,掩码定义如图8a所示。接入信道掩码中,掩码比特M29~M41为掩码首标,掩码比特M24~M28指示接入信道号码(ACN),掩码比特M21~M23指示与播叫通道相关的码通道,即播叫通道号码(PCN),一般为1~7;掩码比特M9~M20表示登记区(REG_ZONE),掩码比特M0-M8表示当前基站的导引PN偏移(PILOT_PN)。
在后向业务信道上通信时,掩码定义如图8b和图8c所示。移动台用户使用该移动台独特的两个长码中的一个。这两个长码为随移动台电子系列号(ESN)变化的公用长码;对各移动通信标识号(MIN)均独特的专用长码,一般为移动台的电话号码。
公用长码(图8b)中,掩码比特M32~M41为首标,掩码比特M0~M31与移动台ESN一一对应设置。因而,这些比特可直接对应于ESN,也可对应于ESN的变更。专用长码中掩码比特M40-M41为首标,掩码比特M0-M39按预定分配方案设置。
预料专用长码按图8c所示实现,尽管也可生成其他掩码。仅基站和移动站知道专用长码,因而专用长码增加数据通信的安全。专用长码最好不在传输媒体上传送。
再参阅图1,门28的输出作为一个输入分别提供给各模2加法器对(异门34和36)。各门34和32的另一输入分别为第2和第3 PN序列,即I和Q信道ON发生器38和40分别生成的I和Q信道“短码”。因此,在实际发送前,后向接入信道和后向业务信道进行偏置4相相移键控(OQPSK)扩展。后向信道上的这种偏置4个扩展采用与基站对移动台通信(即前向信道)所用相同的I和QPN码。
发生器38和40生成的I和QPN码长度为215,最好对前向信道无时间偏移。为了进一步表白,各基站在前向信道上生成导引信号。如对移动台所述,用I和QPN码扩展各基站导行通道信号。一基站的I和QPN码一起对另一基站的I和QPN码产生偏移。通过偏称,可区分不同基站发送的这两个码序列。I和Q短PN码的生成函数如下:
P1(x)=x15+x13+x9+x8+x7+x5+1 (5)
PQ(x)=x15+x12+x11+x10+x6+x5+x4+x3+1 (6)发生器38和40可做得按照式(5)和(6)提供输出序列。
I和Q波形从门34和36输出,并作为输入提供给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42和44。FIR滤波器42和44为对所得I和Q波形进行频带限制的数字滤波器。这些数字滤波器修正I和Q波形,使所得频谱包含在给定的频谱内。该数字滤波器最好具有收下表2所示的脉冲响应。
滤波器42和44可按照熟知的数字滤波器技术构成,最好具有图9所示的频率相应。然而,下文将讲述滤波器42和44的较佳示范实现方法。
表Ⅱ
h(0)=-0.025288315 =h(47) | h(12)=0.007874526 =h(35) | |
h(1)=-0.003167931 =h(46) | h(13)=0.084368728 =h(34) | |
h(2)=-0.035752323 =h(45) | h(14)=0.126869306 =h(33) | |
h(3)=-0.016733702 =h(44) | h(15)=0.094528345 =h(32) | |
h(4)=0.021602514 =h(43) | h(16)=-0.012839661 =h(31) | |
h(5)=0.064938487 =h(42) | h(17)=-0.143477028 =h(30) | |
h(6)=0.091002137 =h(41) | h(18)=-0.211829088 =h(29) | |
h(7)=0.081894974 =h(40) | h(19)=-0.140513128 =h(28) | |
h(8)=0.037071157 =h(39) | h(20)=0.094601918 =h(27) | |
h(9)=-0.021998074 =h(38) | h(21)=0.441387140 =h(26) | |
h(10)=-0.060716277 =h(37) | h(22)=0.785875640 =h(25) | |
h(11)=-0.051178658 =h(36) | h(23)=1.0 =h(24) |
PN扩展函数生成的数字滤波器42和44二进制输入“0”和“1”分别变换为+1和-1。数字滤波器的取样频率为4.9152MHz=4×1.2288MHz。对每一数字滤波器42和44提供与I和Q数字波形同步的附加二进制“0”和“1”输入序列。此序列称为掩蔽序列,是由数据子帧随机发生器生成的输出。掩蔽序列乘以I和Q二进制波形,以生成数字滤波器42和44的三进制输入(-1、0和+1)。
如上文所讨论,后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的数据速率为9.6、4.8、2.4或1.2kbps,并逐帧变化。由于接入信道和后向业务信道帧长度均固定为20msec,对于9.6、4.8、2.4或1.2kbps数据速率发送,每帧的数据比特数量分别为192、96、48或24。如上所述,用1/3率卷积编码器对信息进行编码。使码元重复,以提供28800码元/秒(sps)的恒定码元速度。如上所述此28800sps流进行块交错。
在发送前,用时间滤波通器选通后向业务信道交错器输出流,该滤波器使交错器的某些输出码元可发送,另一些不可发送。因而,传输门的负载周期随发送数据速率变化。发送数据速率为9.6kbps时,传输门允许所有要发送的交错器输出码元通过,等等。将20msec帧分成16个长度相等的时间段(1.25msec)(称为功率控制组),由此进行选通处理。选通(即发送)某些功率控制组,而另一些关断(即不发送)。
选通组和关断组的分配称为数据子帧随机化功能。按选通功率组在帧内的位置使该组为随机化,从而平均后向CDMA信道的实际业务负载(假设每一负载周期各帧随机分布)。选通功率控制组使输入到重复处理的每一码元发送一次。在关断周期,移动台不发送能量,因而减小对工作在在相同后向CDMA信道的其他移动台的干扰。此码元选通出现在发送滤波之前。
移动台在接入信道上发送时,不使用发送选通处理。在接入信道发送时,发送前将码元重复一次(每一码元出现2次)。
在实现数据子帧随机化函数时,数据子帧随机化逻辑46生成随机掩蔽编码重复所发生冗余数据的0和1掩蔽流。掩蔽流的模式取决于帧数据速率和从发生器30所生成长码序列取出的40比特数据块。这些掩码比特与数据流同步,并通过数字滤波器42和44的操作有选择地掩蔽数据。逻辑46中,存储各后向业务信道帧边界的末尾第2个功率控制组中出现的最后14比特。逻辑46利用此数据与比微处理器18输入的速率一起,根据预定的算法确定允许数据通过滤波器42和44进行发送的特定功率控制组。因而,根据将数据组滤除或使之通过,逻辑46对全部功率控制组的每一功率控制组都输出1或0。使用相同长码序列和为帧确定的相应速率的接收机中,具有确定存在数据的适当功率控制组的逻辑。
用于确定存在数据以进行发送的功率控制组的逻辑46中所存长码序列的14比特位置确定如下: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其中,b0代表14比特列中最早生成的比特,b13代表该序列中最近生成的比特。
将每20msec后向业务信道帧分成16个长度相等的功率控制组(即,1.25msec),并标以0~15的号码,如图10a~10d所示。数据子帧随机化逻辑46实现能为各功率控制组按各种速率发送数据的算法。应注意,为了使发送帧中数据的位置随机化,仅需要8比特。然而,如本说明所揭示,采用14比特,以确保1/4速率数据发送帧(功率控制组)中时隙的位置为半速率所用时隙(功率控制组)的子集,并确保1/8速率数据发送用的时隙为1/4速率所用时隙的子集。
图10e画示与先前帧16个功率控制组中第14功率控制组(PCG14)最后14比特对应存储的掩蔽长码的14比特。第15功率控制组用于提供足够的时间以确定在后续帧发送数据的功率控制组。然而,应理解,确定当前数据发送帧的功率控制组时,可用任何预定的PN数据比特。尽管由于接收机中对PN也用长码序列确定出现数据发送的功率控制组,所以采用该长码序列较理想,但也可用其他判决序列确定功率控制组。本例中,可用接收机也理解的任何判决序列。因此,用于计算功率控制组的序列可独立于PN扩展用户数据用的序列。
如图10a-10d所示,在帧中各发送功率控制组的1.25msce时间段内,有编码为36个码元的12个数据比特,这些码元又编码为6个Walsh码元。用64个Walsh码片代表每个Walsh码元,因而在1.25msec时间段内存在384个Walsh码片。由于每一Walsh码片有4个PN码片,每一发送功率控制组包含由1536个PN码元调制的数据。
全速率数据在每一功率控制组发送数据。然而,低于全速率的其他速率则用所选比特b0~b13的值确定发送数据的功率控制组。用于各种速率发送的功率控制组如下:
所选速率为全速率
发送出现在下列号码的功率控制组:
0、1、2、3、4、5、6、7、8、9、10、11、12、13、14、15。
所选速率为半速率
发送出现在下列号码的8个功率控制组:
b0、2+b1、4+b2、6+b3、8+b4、10+b5、12+b6、14+b7。
所述数据速率为1/4速率
发送出现在下列号码的4个功率控制组:
b0(b8=0时) 或2+b1(b8=1时);
4+b2(b9=0时) 或6+b3(b9=1时);
8+b4(b10=0时) 或10+b5(b10=1时);和
12+b6(b11=0时) 或14+b7(b11=1时)。
所选数据速率为1/8速率
发送出现在下列号码的2个功率控制组:
b0(b8=0且b12=0时), 或2+b1(b8=1且b12=0时),或
4+b2(b9=0且b12=1时), 或6+b3(b9=1且b12=1时);和
8+b4(b10=0且b13=0时), 或10+b5(b10=1且b13=0时),
12+b6(b11=0且b13=1时), 或14+b7(b11=1且b13=1时)。
综合图10e,图10a-10d举例说明b0~b13示范比特序列的各种速率的所选功率控制组。应理解,由于实际实现时每帧数据仅用一种速率发送,对特定的帧仅按照图10a~10d中之一发送数据。图10a~10e所示诸例中,采用示范的b0~b13比特序列(0,0,1,0,1,1,0,1,1,0,0,1,0,0)。采用上述各数据速率的算法,对相应的传输速率,在带斜线的功率控制组发送数据。在图10b~10d中可见,较低速率的所选功率控制组为较高速率的所选功率控制组的子集。子集的应用为各不同速率帧的解码提供方便。
逻辑46也对射频(RF)发射机电路58生成输出信号TX_PUNCT。此信号用于开通要发送的功率控制组的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并关断不发送的功率控制组的相应放大器。这种功率放大器的控制减小发射机的功耗,这对便携装置尤为重要。在系列号为08/291231的待批美国专利申请中,详述数据子帧随机化逻辑46。该专利申请题目为“数据子帧随机化器”,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资料在此引入。
Ⅱ.减小干扰的技术
上述数据子帧随机化器中,按帧中的位置使选通功率控制组伪随机化,从而在较大的频宽上扩展猝发段引入的AM干扰。本发明打算提供减小CDMA通信装置所受干扰的一些技术。本发明中配置授权CDMA通信装置的发射机不顾用户话时或数据的瞬时活动程度,以全速率功率电平大量连续发射RF能量,由此有效清除可变速率发送引起的干扰。通过通信装置仅发送全速率帧完成此连续发送。因此大部分消除CDMA发射机可变速率发送按规定伴随的AM干扰。
图11画出可工作于本发明减扰方式的CDMA通信系统的所选部分。所示通信装置正与由基站控制器(BSC)1100控制的基站1104通信。BSC1100具有内含BSC1100所控制服务器中所有用户计费文件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数据库。基站1104通过天线1106在前向链路1110上对通信装置1101发射RF信号。基站1104也通过无线1108接收通信装置1101在后向链路1112发送的RF信号。
相信本发明对数字通信装置的失聪用户尤为有利。由于这些用户经常依靠电子助听器,本发明操作带来的干扰电平减小使对助听器工作的影响减到最小。为了控制系统容量,可制定一些授权方案作为一种手段,以确保仅允许所选合格用户(如失聪用户)带有的CDMA通信装置以本发明谋求的减扰发送方式进行工作。
例如,仅失聪用户可购减扰操作方式预授权的CDMA通信装置1101。另一种方案是,合格的失聪用户购买CDMA通信装置1101后可获得其蜂窝网业务提供者授权能进行减扰方式操作。授权信息可与其他用户寄费文件一起方便地留存在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102。
一旦授权,即可用若干方法启用减扰方式。例如用户可通过包括本技术领域所熟知的键盘及其相关电路的用户接口1120启用减扰方式。这时,用户可通过用户接口1120输入预定的启用序列,对微处理器18提供减扰方式启用信号。于是,微处理器18响应该信号,配置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可用相同的方式完成解除减扰方式。在本例中,用户可随意启用和解除减扰方式。
为了更安全,可由用户的业务提供者通过数据端口1122启用和解除减扰方式。此过程一般涉及将通信装置1101连接到编程设备,如计算机(未示出)。这时,计算机生成的减扰方式启用信号通过数据端口1122在传输线路310上传送给微处理器18,然后微处理器18配置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作为任选项,为了避免非受权的启用,可要求提供业务编排码,以在数据端口1122启用减扰方式。
另一种启用技术中授权通信装置1101可请求运营BSC1100的蜂窝网业务提供者提供空中启用信号,并接收该信号。这时,用户可在将适当的请求序列输入用户接口1120。响应于该请求,微处理器18生成适当的信令比特,将其复接成帧后,将该帧传送给发射机在后向链路1122上发送给基站1104。于是,基站1104将该请求传送给BSC1101在用户的HLR1102判别是否授权。授权时,基站1104将减扰方式启用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101。天线60接收基站1104发送的减扰方式启用信号,并通过双工器1114将该信号传给接收机1116。接收机1116将该启用信号解调、解码后传送给微处理器18。响应于该信号,微处理器18配置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此外,通信装置1101“漫游”到归属服务区外时,可在等待归属服务区HLR1102授权的访问服务区进行若干非授权的应用(如呼叫)。
微处理器18可响应于上述任何技术生成的减扰方式启用信号,配置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应注意,上述技术仅为范例,还可用其他启用技术。
一旦启用减扰方式,通信装置1101即准备工作于减扰方式。为此,微处理器18生成信令消息,该消息发送给基站1104,以表明通信装置1101打算以减扰方式进行发送。例如,可以基站1104初始登记时,或在通信装置1101表示打算起呼而发来的起呼消息中,发送上述信令消息,另外,该信令消息还可在应答基站1104所发呼入播叫的通信装置1104播叫应答消息中发送。具体而言,此消息指示通信装置1101打算仅发送全速率帧。假设通过HLR1102对通信装置1101的授权合乎要求,而且基站1104有充分地系统资源支持连续全速率发送,则基站1104允许通信装置1101仅发送全速率帧。
现参阅图1,讲述通信装置1101在减扰方式下的全速率帧生成和发送。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8接收减扰方式启用信号10,指示声码器16以全速度(1速率)对各话音样本帧编码。在此第一种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全速率发送对应于8.55kpbs的声码器16对微处理器的数据速率。如上所述,响应于微处理器18汇编的帧数据,在全速率操作时,发生器20提供9.6kpbs的帧。然后,编码器22将发生器20来的9.6kpbs数据帧编码成没有重复的码元。然后,这些码元以上文参阅图1所示的方式,在交错器24进行交错后,在调制器26进行调制。
发送数据速率为9.6kpbs(全速率)时,选通(即发送)每帧中全部的16个功率控制组。作为此全速率连续信号发送的结果,大部分消除可变速率声编码话音发送按规定带有的AM干扰。可选择仅在发射机56的发射功率超过预定门限(50mV)时,引用这种迫使声码器16全速度操作的方法。在具有功率控制的CDMA系统中,当用户靠近基站覆盖区边缘时通常发生上述情况。这样,迫使全速率操作的方法不常引用,因而对系统容量的影响可忽略。此外,仅在超过预定发射功率电平时引用强制全速率,也可保护应用本发明的便携通信装置中电池的寿命。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产生重复的非全速率编码话音或其他数据,以填满全速率帧。在话音数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声码器16继续以全速率操作,而且微处理器18继续为半速率、1/4速率和1/8速率提供重复的功率控制组。然而,相应于对减扰方式的请求,微处理器18指示数据子帧随机化逻辑46制止掩蔽冗余功率控制组,发射机56保留对各帧的所有功率控制组选通。同样,微处理器18也使数据传输线路310上的非全速率的非声码数据重复,并指令数据子帧随机化逻辑46制止掩蔽冗余功率控制组。在每一情况下,微处理器18不顾重复数据的数量,指令发射机56以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每一帧,尽管有各种数据速率,CDMA通信装置这样以全速率功率电平在每一帧都大量连续发射射频能量,因而不会产生可变速率话音和其他数据发送时通常带有的AM干扰。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8通过用预定的比特序列按需要“填补”帧,生成全速率帧。在话音数据的情况下,声码器16按照用户话音活动程度的规定,继续生成可变速率话音数据分组。然而,微处理器18通过按需要增添包括预定比特序列的信令业务比特将帧填补为全速率格式,仅生成全速率帧。另外,微处理器18按照需要可用预定的第二业务比特序列将帧填补为全速率格式。和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微处理器18可配置成仅在发射机56的发射功率超过预定门限(例如50mW)时,进入此恒定全速率模式。
在此第三实施例中,业务信道工作时,微处理器18确保仅发送全速率帧。当建立每一后向业务信道帧时,如果话音或数据、或信令层、或上述二者等现用任选业务都没有足够的比特,微处理器18就生成包括预定比特模式的填充信令业务,以填满全速率帧。较佳的预定比特模式为全零。然而,预定比特模式也可以为全“1”,或“1”和“0”,甚至还可为随机比特序列。
作为例子,如果可任选的只有8kbps话音业务(即没有第二数据业务在传输线路310上传给微处理器18),而且话音活动程度低到声码器16足以生成半速率话音数据分组,微处理器18就用图2b所示复用任选格式(“模糊加字符(1/2速率第一业务加信令业务)”)生成全速率帧。此帧包括由声码器16的半速率话音数据分组组成的80个第一业务比特需要88个信令业务比特中尽量多的比特完成通常的信令,88个信令业务比特中剩余的全置零。同样对于图2c和2d分别画出的1/4速率和1/8速率话音数据分组,微处理器18分别生成包括40个第一业务比特和16个第一业务比特,并将分别未用的128个或152个信令业务比特中剩余的置零。也应注意,本发明可用于采用每帧总比特数不同的其他复用格式,例如ANSI J_STD_008规范的14.4kbps复用格式,该规范的题目为“1.8~2.0GHz码分多址(CDMA)个人通信系统个人台与基站兼容性要求”。
在业务信道工作期间,如果基站1104(见图11)接收包含由全零比特构成且不组成任何信令消息部分的信令业务的后向信道帧,则基站识别为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并舍弃信令业务。因此,在上述1/2速率的例子中,基站1104接收通信装置1101发送的帧时,基站1104抽取80比特第一业务(即半速率话音和/或数据分组)并按常规进行处理。然而,那时基站1104检测剩余的信令业务比特,由于这些比特全为零,所以舍弃,不再进一步处理。另外,基站1104可不检测每比特信令业务以判断是否全零,而代之以检查信令业务的开关N个比特,N为判定信令业务是否新信令消息的开头所需的最少比特数。如果该N比特全为零,而且该帧不是在先前帧已开始的后向业务信道消息的一部分,则基站1104在进行填补时舍弃信令比特。在符合IS-95的系统中,N等于8比特。
此第三实施例的优点是:为生成全速率帧而进行的复用方案变化,在第一业务时,既适应声码器数据,也适合非声码器数据。这样,此第三实施例支持数据、传真、数据分组,以及同时有话音和数据供任选的业务。此外,通过监视后向链路以发现包含由预定独特比特模式构成的信令业务,此第三实施例使基站1104可方便地检测出何时通信装置1101工作于减扰方式。如果非授权通信装置1101发送该全速率帧,基站1104可采取适当的行动,如释放呼叫。
前面对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制作或应用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难理解这些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并且这里规定的一般原理可用于其他实施例而无需应用发明才能。因此,本发明原本不要局限于说明所述的实施例,但要符合以本发明所揭示原理和新颖特性一致的最大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减小通信装置产生的干扰的系统,所述装置按规定以可变速率发送数据,并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改变发射功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射频(RF)能量的装置;和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响应于所述指示装置,不顾所述可变速率,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的装置,从而所述通信装置因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而减小对其邻近处的所述干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装置仅在所述全速功率电平超过预定门限时,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以所述全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可变速率声码器;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令所述可变速率声码器以全速率对话音数据编码的控制器;和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发射所述全速率编码数据的发射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具有用于接收可变速率数据的输入端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生成包含重复的所述可变速率数据的全速率帧;和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全速率帧的发射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发射包含数量可变的比特的非满数据帧,而且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生成包含数量固定的比特的满数据帧的控制器;和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满数据帧的发射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按规定在所述非满数据帧中伪随机分配所述数量可变的比特,并且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满数据帧包含数量可变且具有预定模式的填补比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生成减扰方式意图信号,而且所述发射机将所述减扰方式意图信号发射给与所述通信装置相关的基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填补比特具有逻辑零的值。
9.一种减小通信装置产生的干扰的方法,所述通信装置按规定以可变速率发送数据,并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改变发射功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射频(RF)能量;
响应于所述指示步骤,不顾所述可变速率,从所述通信装置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从而所述通信装置因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而减小对其邻近处的所述干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步骤还包括:仅在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超过预定门限时,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步骤还包括下列步骤: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令所述通信装置的可变速率声码器以全速率对话音数据编码;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全速率编码数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包含重复的所述可变速率数据的全速率数据帧;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全速率帧。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发射包含数量可变的比特的非满数据帧;而且所述发射步骤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生成包含数量固定的比特的满数据帧;
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满数据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按规定在所述非满数据帧中伪随机分配所述数量可变的比特,而且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满数据帧包含数量可变且具有预定模式的填补比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减扰方式意图信号;
将所述减扰方式意图信号发射到与所述通信装置相关的基站。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填补比特具有逻辑零的值。
17.一种通信装置,按规定以可变速率发送数据,并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改变发射功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机;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发射机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射频(RF)能量的控制器,借助该控制器,所述通信装置因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而减小对其邻近处的所述干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仅在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超过预定门限时,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发射机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以全速率对话音数据进行编码的可变速率声码器。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接收可变速率数据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用于生成包含重复的所述可变速率数据的全速率数据帧,而且所述发射机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全速率帧。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发射包含数量可变的比特的非满数据帧,并且所述控制器不顾所述可变速率,生成包含数量固定的比特的满数据帧,所述发射机以所述全速率功率电平发射所述满数据帧。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按规定在所述非满数据帧中伪随机分配所述数量可变的比特,而且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满数据帧包含数量可变且具有预定模式的填补比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生成减扰方式意图信号,而且所述发射机将所述减扰方式意图信号发射给与所述通信装置相关的基站。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填补比特具有逻辑零的值。
25.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站,所述通信系统中,多个通信装置按规定以可变速率发送数据,并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改变发射功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装置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射频(RF)能量的装置,借助该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因连续发射而减小对其邻近处的干扰;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连续发射的所述RF能量的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用于判决是否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一个不顾所述可变速率,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的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装置检查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所发射帧内的开头N比特信令业务,以判决是否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连续发射RF能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开头N比特信令业务符合预定比特模式,则所述判决装置判定为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连续发射RF能量。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比特模式为全零比特。
30.一种减小通信装置产生的干扰的方法,所述通信装置为多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装置,所述多个通信装置按规定以可变速率发送数据,并响应于所述可变速率,按规定改变发射功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不顾所述可变速率,指示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装置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从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因连续发射而减小对其邻近处的干扰;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连续发射的所述RF能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决是否多个通信装置中的一个通信装置不顾所述可变速率,以全速率功率电平连续发射RF能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查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所发射的帧内的开头N比特信令业务,以判决是否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连续发射RF能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如果所述开头N比特信令业务符合预定比特模式,则判定为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所述一个装置连续发射RF能量。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比特模式为全零比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639,572 US6205190B1 (en) | 1996-04-29 | 1996-04-29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a CDMA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08/639,572 | 1996-04-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3762A true CN1223762A (zh) | 1999-07-21 |
CN1135754C CN1135754C (zh) | 2004-01-21 |
Family
ID=2456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9596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5754C (zh) | 1996-04-29 | 1997-04-28 | 减小码分多址通信装置所产生调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205190B1 (zh) |
EP (1) | EP0896765B1 (zh) |
JP (1) | JP3923531B2 (zh) |
KR (1) | KR100493484B1 (zh) |
CN (1) | CN1135754C (zh) |
AT (1) | ATE316718T1 (zh) |
AU (1) | AU2928297A (zh) |
CA (1) | CA2252808A1 (zh) |
DE (1) | DE69735164T2 (zh) |
IL (1) | IL126823A (zh) |
TW (1) | TW325613B (zh) |
WO (1) | WO1997041653A1 (zh) |
ZA (1) | ZA97357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0110C (zh) * | 2003-02-05 | 2007-08-01 | 西门子测听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与助听器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N101692685B (zh) * | 2009-10-29 | 2012-05-3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彩铃音质改善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77967B1 (en) * | 1995-03-31 | 2005-1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347616B (en) * | 1995-03-31 | 1998-12-11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disclosed. |
US6678311B2 (en) | 1996-05-28 | 2004-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 data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variable sized channel codes |
US7787647B2 (en) * | 1997-01-13 | 2010-08-31 | Micro Ear Technology, Inc. | Portable system for programming hearing aids |
US6424722B1 (en) * | 1997-01-13 | 2002-07-23 | Micro Ear Technology, Inc. | Portable system for programming hearing aids |
US6449662B1 (en) | 1997-01-13 | 2002-09-10 | Micro Ear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programming hearing aids |
US20060262832A1 (en) * | 1997-03-12 | 2006-11-2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Convolutionally encoding and decod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
US6404828B2 (en) * | 1997-03-12 | 2002-06-1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decoder |
JP3652837B2 (ja) * | 1997-05-12 | 2005-05-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Tdma通信システム |
JP2861985B2 (ja) * | 1997-06-16 | 1999-02-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用高速セルサーチ方式 |
KR100252932B1 (ko) * | 1997-11-06 | 2000-04-15 | 서평원 |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셀룰러전화시스템에서주파수간핸드오프제어방법 |
US6366863B1 (en) * | 1998-01-09 | 2002-04-02 | Micro Ear Technology Inc. | Portable hearing-related analysis system |
DE69937277T2 (de) * | 1998-02-19 | 2008-07-17 | Qualcomm Inc., San Diego | Übertragungstaktverfahren und -System in einem schnur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
JP2000004169A (ja) * | 1998-06-15 | 2000-01-07 | Ricoh Co Ltd | Crc演算方法及びcrc演算回路 |
DE19832554C2 (de) * | 1998-07-20 | 2000-06-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preizvorrichtung für multiple Datenraten |
US6490260B1 (en) * | 1998-08-03 | 2002-12-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tter with increased traffic throughput in digit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US6252865B1 (en) * | 1998-10-02 | 2001-06-26 | Qualcomm,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st power control of signals transmitted on a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
US6871303B2 (en) | 1998-12-04 | 2005-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access multi-directional CDMA2000 turbo code interleaver |
US6304991B1 (en) * | 1998-12-04 | 2001-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urbo code interleaver using linear congruential sequence |
EP1252799B2 (en) | 2000-01-20 | 2022-11-02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tting hearing aids |
DE60101291T2 (de) * | 2000-02-18 | 2004-09-09 | Nokia Corp. | Kommunikationssystem |
US6845104B2 (en) * | 2000-06-14 | 2005-01-18 | Ipr Licensing, Inc. | Receiver for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 without explicit time slot assignment |
AU2006200633B2 (en) * | 2000-10-11 | 2007-0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mplified quality indicator bit test procedures |
US6735216B2 (en) * | 2000-10-11 | 2004-05-11 | Qualcomm, Inc. | Simplified quality indicator bit test procedures |
DE10054473A1 (de) * | 2000-11-03 | 2002-05-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Datenpaketen zwischen zwei Diensteerbringern eines Funkübertragungssystems |
EP2627008A3 (en) | 2000-12-29 | 2013-09-11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Channel codec processor configurable for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
US8199696B2 (en) * | 2001-03-29 | 2012-06-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88899B2 (en) * | 2001-05-17 | 2010-03-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
US7072413B2 (en) | 2001-05-17 | 2006-07-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
US6751187B2 (en) * | 2001-05-17 | 2004-06-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transmission |
US7113778B2 (en) * | 2001-09-14 | 2006-09-26 | Atc Technologies, Llc | Aggregate radiated power control for multi-band/multi-mode satellite radio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
KR20050039726A (ko) * | 2001-11-05 | 2005-04-29 |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해 부분적으로 채우는 블록 인터리버 |
US6590528B1 (en) * | 2001-12-05 | 2003-07-08 | Rockwell Collins, Inc. | Low cost interference reduction system for GPS receivers |
US7236480B2 (en) * | 2002-06-07 | 2007-06-26 | Sandbridg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first interleaving of a two interleaver transmitter |
US7003703B2 (en) | 2002-06-21 | 2006-02-21 | Sandbridg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interleaving/deinterleav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220052A1 (en) * | 2002-12-27 | 2005-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
US6970439B2 (en) * | 2003-02-13 | 2005-11-2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orthogonal code space in a CDMA RAN |
KR100754794B1 (ko) * | 2004-05-29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셀 식별 코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7359728B2 (en) * | 2004-06-01 | 2008-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ified power control for reduction of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
FI20045220A0 (fi) * | 2004-06-14 | 2004-06-14 | Nokia Corp |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vastaanotin |
US7197087B2 (en) * | 2004-07-09 | 2007-03-27 |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IQ delay compens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tilizing adaptive AQM compensation |
EP1622290B1 (en) | 2004-07-27 | 2008-03-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bandwidth mixed-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7292826B2 (en) * | 2004-07-29 | 2007-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rake finger processing |
KR100625247B1 (ko) * | 2004-11-19 | 2006-09-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레인징 의사 잡음 부호 발생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8477731B2 (en) * | 2005-07-25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a wide area network |
US8483704B2 (en) * | 2005-07-25 | 2013-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fingerprin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0739180B1 (ko) * | 2005-10-20 | 2007-07-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및 그 방법 |
US7769105B1 (en) * | 2005-11-03 | 2010-08-03 | L-3 Communications,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low data rate information with a radar system |
KR100654861B1 (ko) * | 2005-12-21 | 2006-12-06 | (주)미라콤테크놀로지 | 청각언어장애인용 문자통화 단말기 및 송수신 방법 |
US8655355B2 (en) * | 2006-02-02 | 2014-02-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Wireless device that receives data and scans for another access point |
EP1989826A4 (en) * | 2006-02-14 | 2010-09-15 | Finisar Corp | DIAGNOSTIC FUNCTIONS IN AN ONLINE DEVICE |
US8125906B2 (en) * | 2006-03-03 | 2012-02-28 | Kiranmai Vedanabhatla | Capture RCDT and SNTT SAS speed negotiation decodes in a network diagnostic component |
US8769152B2 (en) | 2006-02-14 | 2014-07-01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Align/notify compression scheme in a network diagnostic component |
US8607145B2 (en) * | 2006-02-14 | 2013-12-10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Show OOB and speed negotiation data graphically in a network diagnostic component |
US20070189175A1 (en) * | 2006-02-14 | 2007-08-16 | Finisar Corporation | Capture timing and negotiation data with repeat counts in a networking diagnostic component |
US8576731B2 (en) * | 2006-02-14 | 2013-11-05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Random data compression scheme in a network diagnostic component |
CA2601662A1 (en) | 2006-09-18 | 2008-03-18 | Matthias Mullenborn | Wireless interface for programming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
US8279889B2 (en) * | 2007-01-04 | 2012-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mming a first packet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bit rate to a second packet associated with a second bit rate |
US8419454B1 (en) * | 2012-02-02 | 2013-04-16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ard connector |
SG2013067723A (en) * | 2012-09-07 | 2014-04-28 |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bandwidth and low power body channel communication |
US10284330B2 (en) * | 2015-04-03 | 2019-05-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US10429491B2 (en) | 2016-09-12 | 2019-10-01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lse descriptor word generation us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US10324167B2 (en) | 2016-09-12 | 2019-06-18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ng functional grid elements to stochastic sparse tree grids for spatial filtering |
US9954561B2 (en) | 2016-09-12 | 2018-04-24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izing and pipelining a tunabl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filter |
US10324168B2 (en) | 2016-09-12 | 2019-06-18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tial filtering using data with widely different error magnitud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914888D0 (en) * | 1989-06-29 | 1989-08-23 | Ferranti Creditphone | Burst mode transmitter/receiver unit |
US5267262A (en) * | 1989-11-07 | 1993-1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system |
FI86352C (fi) * | 1989-11-14 | 1992-08-10 | Nokia Oy Ab | Digitaliskt radiolaenksystem och foerfarande foer reglering av en saendingseffekt i ett digitaliskt radiolaenksystem. |
US5659569A (en) | 1990-06-25 | 1997-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burst randomizer |
US5103459B1 (en) | 1990-06-25 | 1999-07-06 | Qualcom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ignal waveform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
AU671952B2 (en) * | 1991-06-11 | 1996-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able rate vocoder |
IL104412A (en) * | 1992-01-16 | 1996-11-14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t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
EP0632609A3 (en) * | 1993-06-30 | 1995-12-27 | At & 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US5515375A (en) * | 1993-07-30 | 1996-05-0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fixed length message data and variably coded speech |
ZA946674B (en) * | 1993-09-08 | 1995-05-02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transmission data rate in a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088590A (en) * | 1993-11-01 | 2000-07-1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ntrolled handoff and link maintenance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
JP2877248B2 (ja) * | 1994-05-20 | 1999-03-31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C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MY121893A (en) * | 1995-04-28 | 2006-03-31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ariable rate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
US5629934A (en) * | 1995-06-30 | 1997-05-13 | Motorola, Inc. | Power control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1996
- 1996-04-29 US US08/639,572 patent/US62051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4-24 ZA ZA973577A patent/ZA973577B/xx unknown
- 1997-04-28 DE DE69735164T patent/DE6973516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4-28 IL IL12682397A patent/IL126823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4-28 CN CNB971959617A patent/CN11357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4-28 AU AU29282/97A patent/AU29282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7-04-28 WO PCT/US1997/007174 patent/WO1997041653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04-28 EP EP97923491A patent/EP089676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4-28 KR KR10-1998-0708685A patent/KR10049348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4-28 AT AT97923491T patent/ATE31671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4-28 CA CA002252808A patent/CA225280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7-04-28 JP JP53916197A patent/JP39235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6-04 TW TW086107694A patent/TW325613B/zh active
-
2000
- 2000-09-01 US US09/654,179 patent/US67145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0110C (zh) * | 2003-02-05 | 2007-08-01 | 西门子测听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与助听器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N101692685B (zh) * | 2009-10-29 | 2012-05-3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彩铃音质改善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L126823A0 (en) | 1999-08-17 |
AU2928297A (en) | 1997-11-19 |
TW325613B (en) | 1998-01-21 |
EP0896765A1 (en) | 1999-02-17 |
JP2000510667A (ja) | 2000-08-15 |
CN1135754C (zh) | 2004-01-21 |
KR20000065096A (ko) | 2000-11-06 |
ATE316718T1 (de) | 2006-02-15 |
US6205190B1 (en) | 2001-03-20 |
KR100493484B1 (ko) | 2005-07-25 |
DE69735164D1 (de) | 2006-04-13 |
ZA973577B (en) | 1998-10-26 |
EP0896765B1 (en) | 2006-01-25 |
IL126823A (en) | 2002-07-25 |
JP3923531B2 (ja) | 2007-06-06 |
DE69735164T2 (de) | 2006-10-26 |
CA2252808A1 (en) | 1997-11-06 |
US6714597B1 (en) | 2004-03-30 |
WO1997041653A1 (en) | 1997-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754C (zh) | 减小码分多址通信装置所产生调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6161C (zh) | 用于格式化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306729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用于确定接入网模式的方法 | |
CN1144390C (zh) | 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0856C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码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255959C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向链路调度方法和设备 | |
CN1299460C (zh) | 用于格式化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48535C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诸如硬切换等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 |
CN1250026C (zh) | 在软和较软切换期间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向链路调度 | |
CN1087533C (zh) |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与装置 | |
CN100448321C (zh) | 动态信道化码分配 | |
JP4624992B2 (ja) | 音声チャネルを介してデータ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24754C (zh) | 高速率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39364A (zh) | 用于确定可变速率数据的传输速率的装置和方法 | |
CN1489834A (zh) | 通信系统内的前向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91733A (zh) | 用基本信道发射功率测量预测有利补充信道发送时隙的方法和设备 | |
CN1836458A (zh) | 通信终端和通信系统 | |
CN1363157A (zh) | 通信系统 | |
CN1836389A (zh) | 在支持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专用信道对用户设备分页的方法 | |
CN1640008A (zh) | 通信系统中用于估计以-速率进行数据传输所需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41841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422095A (zh) | 信息终端装置 | |
CN1507764A (zh) |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资源管理方法 | |
CN1894934A (zh) |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报告正确解码的传输块数目的方法和设备 | |
JP3994967B2 (ja) | 通信装置の送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Holy land, California, Egypt Patentee after: Qualcomm Inc. Address before: Holy land, California, Egypt Patentee before: Qualcomm Inc.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