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934C - 线体卷绕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体卷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13934C CN1213934C CN 99108412 CN99108412A CN1213934C CN 1213934 C CN1213934 C CN 1213934C CN 99108412 CN99108412 CN 99108412 CN 99108412 A CN99108412 A CN 99108412A CN 1213934 C CN1213934 C CN 121393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winding diameter
- tension
- measuring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体卷绕设备,其中:一筒管安装在一筒管卷绕轴上,一导线体安装在借助一伺服电动机作往复运动的一横动轴上,一卷绕直径测定臂固定在一测定轴上,安装在卷绕直径测定臂上的一测定辊压靠在筒管上,并通过一电位器来测定测定轴的转动以测量卷绕直径。一控制器根据所测得的卷绕直径控制伺服电动机,以使横动轴的往复行程变化、并将横动宽度变至一个值,并且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筒管的转速以控制张力而将其维持在一定值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具有锥形凸缘的筒管来卷绕诸如拉链的单丝材料、纱线、绳等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借助筒管来卷绕线体的设备包括一旋转驱动筒管的机构以及沿筒管的轴向方向横向移动(traverse)导线件的一横动机构,该设备将线体以适当的层叠方式卷绕在筒管的圆筒部上。
倘若上述筒管是一种具有锥形凸缘的筒管,即在圆筒部的相对端具有在其内侧上包含锥形卷绕面的对置的锥形凸缘,则卷绕宽度随着线体卷绕直径的增加而连续增加。因此,导线件的横动宽度必须随卷绕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58-167358中揭示了一种卷绕设备,其中导线件的横动宽度根据筒管上线体的卷绕直径而增加。
上述卷绕设备借助两根横向螺杆的转动将一摆动杆沿着筒管的轴向方向移动。一移动触头安装成可借助一电动机以及螺杆移动到位于筒管的相对端部上、并具有一导线件的一构架斜坡(framing tilting)上,该移动触头可沿摆动杆的纵向方向滑动。通过电动机根据卷绕直径来转动螺杆,并使移动触头沿着摆动杆进行滑动,可使导线件沿着筒管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横动宽度。
当线体由筒管进行卷绕时,倘若筒管在一用于旋转驱动该筒管、以便用固定张力来卷绕线体的机构控制下进行转动,则可借助处于将固定张力施加给线体的状态中的筒管来重绕线体。因此,可高精度地连续重绕该线体。
在上述卷绕设备中,由于需要使多个部件动作才能改变横动宽度,因此与卷绕直径相对的横动宽度容易产生误差。
此外,由于使用了许多部件,比如两根横向螺杆、摆动杆、构架、电动机、螺杆以及移动触头,因此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在各部件的操作中容易产生误差。这些操作误差可在与卷绕直径相对的横动宽度中综合产生一总误差。
另一方面,虽然已试着通过各种张力调节机构来调节张力,以使筒管用固定张力来卷绕线体,但由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或者该机构无法高精度地调节张力,因此该机构并不令人完全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线体卷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线体卷绕设备,该设备包括:由第一旋转驱动源所转动的一筒管转轴,具有锥形凸缘、并由筒管转轴所转动的一筒管,具有一导线件、并借助第二转动驱动源沿着筒管作往复运动的一横动机构,用于测量被卷绕在筒管上的线体卷绕直径的一卷绕直径测定机构,以及一控制器。在该设备中,控制器通过根据所测定的卷绕直径来控制第二旋转驱动源,从而使导线件的横动宽度和与卷绕直径相适应的值相等。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由筒管卷绕的线体卷绕直径是被实际测定的,并根据该测定的实际卷绕直径来控制第二旋转驱动源以改变横动宽度,因此可高精度地根据卷绕直径来改变横动宽度。
此外,因为控制第二旋转驱动源所须做的一切即是改变导线件的移动距离以及改变横动宽度,所以在工作中只须操作少数几个部件并可减少误差。因此,可进一步精确地根据卷绕直径来改变横动宽度。
在该卷绕设备中,控制器较佳地通过根据所测定的卷绕直径的增量来控制第一旋转驱动源,从而连续地减小筒管转轴的转速。
这样,由于在卷绕直径增加时筒管的转速是由控制器来连续地减小的,因此可将线体以固定张力卷绕在筒管上。于是,可在连续的工序中进行可靠的加工,另外也不会出现诸如由于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将线体拉断之类的问题。
此外,作为横动机构的一种特定结构,该横动机构包括:具有一螺旋形槽的一横动轴,与横动轴的螺旋形槽相啮合、由第二旋转驱动源转动、并且不能轴向移动的第一螺母件,以及其一端固定在横动轴上、而另一端具有导线件的一横动连杆。
通过用第二旋转驱动源来旋转驱动第一螺母件,借助于螺旋形槽使第一螺母件的转动转换成为横动轴沿轴向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具有固定在横动轴上的导线件的横动连杆沿轴向横向移动。与此同时,通过控制用于横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可易于改变横动宽度。其结果是,可易于根据线体卷绕直径来高精度地改变横动宽度。
一种用于测量线体卷绕直径的卷绕直径测定机构的较佳的结构包括:与形成在横动轴上的键槽相啮合的第二螺母件,用于测量卷绕直径的一测定轴,用于检测测定轴的转动的一电位器,固定在测定轴上的一卷绕直径测定臂,安装在卷绕直径测定臂上、并与筒管相接触的一测定辊,固定在第二螺母件上的第一齿轮,固定在测定轴上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相啮合、并将卷绕直径测定臂和横动连杆同步地摆向筒管的一个表面或者摆离该表面的作动装置。
由于卷绕直径测定臂和横动连杆由作动装置同步地摆向筒管的一个表面或者摆离该表面,因此可使介于筒管的线体卷绕表面与安装在移向及移离该筒管的卷绕直径测定臂上的测定辊直径的距离与介于筒管的线体卷绕表面与安装在移向及移离该筒管的横动连杆上的导线件之间的距离之比一直保持恒定。尤其,每当各臂移近筒管,可获得压靠在线体卷绕表面上的测定辊的适当的接触压力,并可使介于线体卷绕表面与随着测定辊的移动同步进行移动的导线件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恒定。
此外,当作动装置具有控制对使卷绕直径测定臂和横动连杆沿一方向摆动以接近(approach)筒管的接近力进行连续(minutely)控制用的接近力控制装置时,卷绕直径测定臂的测定辊随着卷绕在筒管上的线体的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可靠且平滑地反向摆动卷绕直径测定臂。因此,测定轴根据卷绕直径精确地转动,并且该测定轴的转动是由电位器所检测的,从而可高精度地测量卷绕直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控制器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而控制第一旋转驱动源,以便连续减小筒管转轴的转速,从而将线体以固定张力卷绕在筒管上。除了对线体的卷绕张力所进行的这种控制之外,倘若直接检测所卷绕的线体自身的张力来进行张力控制的话,则能够更可靠地对张力进行控制。
换句话说,较佳的是,该卷绕设备包括用于直接测定卷绕在筒管上的线体张力的一张力测定机构,并且控制器根据该张力测定机构所测定的线体张力来控制第一旋转驱动源,从而将线体张力维持在一定值上。
较佳地,第一旋转驱动源是一伺服电动机;张力测定机构具有借助弹簧沿一方向摆动的一张力测定臂、安装在张力测定臂上并由线体所缠绕的一松紧调节辊、以及用于检测张力测定臂的摆动角度的一电位器;控制器根据基准值与电位器的实际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来增加或减小伺服电动机的被供给的电能量,当线体张力等于预定张力时,基准值就是电位器的检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台线体卷绕设备的简略侧视图。
图2是筒管装配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筒管转轴的装配部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线B-B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使第三齿轮动作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张力测定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该张力测定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一控制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若干筒管转轴2在设备本体1内沿上下两条线进行设置,并且各转轴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是固定的。各筒管转轴2从设备本体1的一个垂直侧面1a侧向伸出,并且在各转轴2的伸出部上可拆卸地装有一筒管3。
分别安装着用于在位于设备本体1的一垂直侧面1a上的每个筒管转轴2附近摆动的一横动连杆4和一卷绕直径测定臂5。在设备本体1的一横向侧部上装有一张力测定机构6。
从一线体送出机构(未图示)以固定张力送出多根线体7,各线体7经过一主导辊8、张力测定机构6的各松紧调节辊9、一导辊10等,并经过一诸如安装在横动连杆4顶端部上的一辊之类的导线件11由各筒管卷绕。
如图2和图3所示,设备本体1呈盒状,并在其一垂直侧板20上具有与筒管3一样多的开口部21。利用螺栓23将用于闭合相应的开口部21的基片22可拆卸地安装在垂直侧板20上。在各基片22上装有筒管转轴2、横动连杆4、卷绕直径测定臂5、以及用于旋转筒管转轴2的旋转驱动机构24和用于使横动连杆4沿轴方向作往复运动的一横动机构25。
因此,可将筒管转轴2、横动连杆4、卷绕直径测定臂5、旋转驱动机构24以及横动机构25与基片22一起从设备本体1上卸离,以便于检修和保养。
现在将参照图4来描述旋转驱动机构24。
筒管转轴2是一根空心轴,它包括一根底端侧的空心轴26以及一根顶端侧的空心轴27,这两根轴通过螺栓28相连。底端侧的轴26借助用于旋转的轴承30装载在一管套29内,该管套29固定在基片22上。顶端侧的轴27从基片22伸出。
具有旋转驱动源、例如一减速器(reducer)32的一伺服电动机33装在固定至管套29的一板31上。该减速器32的输出侧通过一从动同步轮34、一同步传动带35以及一随动同步轮36连接到底端侧的轴26上。当驱动伺服电动机33时,筒管转轴2转动。这样就构成了一旋转驱动机构24。
筒管3是一种具有锥形凸缘的筒管,它在其圆筒部40的对置端上具有相对的锥形凸缘42、42,该锥形凸缘的内侧具有锥形卷绕面41、41。筒管3是通过将筒管转轴2顶端侧的轴27插入到位于筒管3的轴中心处的一安装孔43来安装的。
顶端侧的轴27具有若干槽44以及面对着相应的槽44形成、以便沿直径方向移动的压板45。压板45被施压,以便借助弹簧46向中心移动。各压板45具有一凸轮面47,一安装在杆体48上的凸轮49面向该凸轮面47。该杆体48可移动地轴向安装在筒管转轴2的空心部分内,并被施压,以便借助弹簧50沿自底端侧的轴26伸出的方向移动。
当杆体48沿轴向朝一侧移动时,凸轮49紧靠在凸轮面47上。于是,压板45被向外推动,以便紧靠在筒管3的安装孔43上,从而夹住筒管3而使其无法转动。
一压力缸(cylinder)51面向杆体48的底端部进行安装。当杆体48借助顶压弹簧50的压力缸51轴向移向另一侧时,凸轮49移离凸轮面47,并且压板45借助弹簧46移向中心。于是,压板45移离筒管3的安装孔43,便可卸离该筒管3。
横动连杆4的底端部固定在横动轴60上,如图2所示,并且导线件11安装在横动连杆4的顶端部。一辊61安装在横动连杆4的中间部位上,并且线体7通过辊61且经由导线件11由筒管3来进行卷绕。
横动轴60具有一螺旋形槽62和诸键槽,如图5所示。一管套64固定在基片22上,并且第一螺母件65和第二螺母件66可转动地并且不能轴向移动地分别安装在管套64上。该第一螺母件65设有与螺旋形槽62相接触的一滚珠(ball),而第二螺母件66设有与键槽63相啮合的一啮合部。倘若第一螺母件65向前转动或反转,则横动轴60轴向移动。倘若第二螺母件66向前转动或反转,则横动轴60向前转动或反转。
具有一旋转驱动源、例如一减速器68的一伺服电动机69安装在固定至管套64的一板67上。该减速器68的输出侧通过一同步轮70、一同步传动带71以及一同步轮72连接在第一螺母件65上。
因此,当驱动伺服电动机69以使第一螺母件65向前转动或反转时,横动轴60沿轴向作往复运动,从而构成了横动机构25。
卷绕直径测定臂5的底端部固定在一测定轴80的一端部上,如图2所示,并且一测定辊81可转动地安装在卷绕直径测定臂5的顶端部上。测定轴80稍微靠近另一端的那部分通过轴承83可转动地装载在管体82内,该管体82固定在基片22上,如图5所示。电位器84的旋转部分84a连接在测定轴80的另一端部上。该电位器84通过一托架85安装到管套64上。这样就构成了一卷绕直径测定机构。
第一齿轮86和第二齿轮87面对面地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母件66及测定轴80上,第三齿轮88分别与第一齿轮86及第二齿轮87相啮合。该实施例中的第三齿轮88是一齿条(rack),当第三齿轮88沿纵向作往复运动(即,垂直于图面的方向)时,第一齿轮86和第二齿轮87相互反向转动。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齿轮88可由一对被啮合的齿轮所替代。
具体地讲,第一齿轮86通过管套64的切口(notch)部64a向外暴露。导向件89固定在切口部64a对置的侧边缘上,第三齿轮88被沿着导向件89进行装载,以便纵向移动。
如图6所示,一板90固定在管套64上,一移动装置、例如气压缸91安装在板90上。第三齿轮88借助该气压缸91作往复运动。
气压缸91的膨胀室91a和收缩室91b连接至转换阀92控制下的气源93及大气,如图7所示。倘若该转换阀92切换至第一位置a,则空气被供至膨胀室91a,第三齿轮88沿箭头c所指的方向移动,并且横动连杆4以及卷绕直径测定臂5沿箭头方向摆动。如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测定辊81与筒管3的圆筒部相接触,并且导线件11移动到最靠近筒管3。通过对作为摆动卷绕直径测定臂5与横动连杆4的接近力进行控制的接近力控制装置的一减压阀94,将膨胀室91a的气压设定在低压、例如3kg/cm2上,并且卷绕直径测定臂5的摆动力是微弱的。当线体被卷绕、并且卷绕直径增加时,卷绕直径测定臂5反向摆动。
倘若转换阀92切换至第二位置b,则空气被供至收缩室91b,第三齿轮88沿箭头d所指的方向移动,并且横动连杆4以及卷绕直径测定臂5沿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摆动。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导线件11和测定辊81从筒管3移开。因此,导线件11和测定辊81不会妨碍筒管3安装到筒管转轴2上以及从该转轴卸离。
当卷绕直径测定臂5摆动时,测定轴80转动,并由电位器84检测该转动。电位器84向控制器100输入一检测信号,如图10所示。该控制器100根据该输入信号计算卷绕直径,并计算出与该卷绕直径相对应的横动宽度。根据所算得的横动宽度有控制地供给横动伺服电动机电能,以使实际横动宽度与所算得的横动宽度相一致。
例如,预先根据筒管3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线体7的直径计算出与卷绕直径相对应的横动宽度L。
计算出与根据横动轴60的螺旋形槽62的螺距、减速比等所设定的横动宽度相应的横动伺服电动机69的转速,并在控制器100内设定达到该转速所需的通电时间。通过选择与对应于所检测的卷绕直径的横动宽度相应的通电时间以及改变横动伺服电动机69的通电时间,可将导线件11移动与卷绕直径相对应的横动宽度的距离。
横动宽度以及伺服电动机69的转速以及通电时间可由控制器100根据所输入的卷绕直径进行计算。
控制器100根据所输入的卷绕直径控制用于转动筒管的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在卷绕直径增加时,筒管转轴2的转速被降低,以使线体7在固定张力下进行卷绕。换句话说,当卷绕直径增加时,筒管每转所卷绕的线体的卷绕量也增加,而倘若此时转速不变的话,则张力就增大了。因此,要降低筒管3的转速以维持张力恒定。
通常,通过上述的张力控制可进行可靠性极高的控制,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各线体张力中的变化是直接检测的,并且各筒管3的转速是通过控制器100来进行控制的。其结果是,还能有一种比上述仅仅根据线体7的卷绕直径的变化来进行的张力控制更为可靠的张力控制。
图8和图9示出了用于张力控制的张力测定机构6。该张力测定机构6包括通过一托架12安装在设备本体1的横向端面1b上的一盒体13。一转轴14平行于筒管转轴2安装在盒体13上。与轮15一样多的筒管转轴2沿轴向每隔一段距离固定在转轴14上。具有松紧调节辊9的一张力测定臂16固定在各个轮15上,并且第一绳索(cord)17-1和第二绳索17-2缠绕在各个轮15上。
第一绳索17-1与一弹簧18相连,各张力测定臂16被弹簧18施压而向后摆动,以便向缠绕在松紧调节辊9上的线体7施加张力。在线体7的张力与张力测定臂16的摆动力相平衡的那个位置上,张力测定臂16静止不动。各第二绳索17-2与各电位器19的旋转部分相连。当线体7的张力变化、并且张力测定臂16向上或向下摆动时,由电位器19检测臂的摆动角度,从而测定线体7的张力。标号16a表示配重。
例如,当张力测定臂16在线体7的张力是预定张力而静止不动时,电位器19的检测值被用作为一基准值。
倘若线体7的张力变得大于预定张力,则张力测定臂16向上摆动,弹簧的力增大,臂的摆动力也增大。当臂的摆动力与张力相互平衡时,张力测定臂16停止工作。
根据电位器19的检测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此时的变化量来测定线体7的张力大小。
倘若线体7的张力变得小于预定张力,则张力测定臂16借助弹簧18的力向下摆动,弹簧18的力减少,臂的摆动力也减小。张力测定臂16停在臂的摆动力与张力相互平衡的那个位置上。
根据电位器19的检测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此时的变化量来测定线体7的张力大小。
因此,当由各筒管卷绕的各线体7的张力从预定张力进行变化时,可测定张力的变化量。
张力测定机构6的各电位器19的检测值被输入到控制器100内。当各线体7的张力从预定张力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100控制用于转动筒管的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当张力变得大于预定张力时,筒管转轴2的转速减小;而当张力变得小于预定张力时,筒管转轴2的转速增加。
例如,当线体7的张力是预定张力而张力测定臂16静止不动时,电位器19的检测值被用作为一基准值。在基准值与当张力变化、且张力测定臂16摆动时电位器19的实际检测值之间的差值被用作为一作动张力。根据该作动张力(上述差值)增大或减少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以增加或减少筒管3的转速,从而使该张力平衡至预定张力。
当基准值与实际检测值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则判断已增大了张力。则减少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以减小伺服电动机33的转速,以便减小筒管的转速,从而减小张力。当该差值为负值时,则判断已减小了张力。则增加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以增加伺服电动机33的转速,以便增加筒管的转速,从而增大张力。
这样,当筒管的转速减小而线体7的张力减小时,张力测定臂16向下摆动,张力如上所述增大。当张力与预定张力相一致时,张力测定臂16静止不动,并且电位器19的检测值与基准值相一致。
当筒管的转速增加而线体7的张力增大时,张力测定臂16向上摆动,张力如上所述减小。当张力与预定张力相一致时,张力测定臂16停止不动,并且电位器19的检测值与基准值相一致。
这种张力控制与上述通过卷绕直径的变化所进行的张力控制同时进行。然而,仅仅通过对各线体的张力进行控制即可使张力保持恒定,而不必进行上述通过卷绕直径的变化而进行的张力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由筒管3卷绕的线体7的卷绕直径是被实际测定的,并根据该测定的实际卷绕直径来控制伺服电动机69以改变横动宽度,因此可高精度地根据卷绕直径来改变横动宽度。
此外,控制伺服电动机69所须做的一切即是改变导线件11的移动距离以及改变横动宽度,这样在工作中只须操作少数几个部件并可减少误差。因此,可进一步精确地根据卷绕直径来改变横动宽度。
通过用横动伺服电动机69旋转驱动第一螺母件65而使横动轴60轴向移动,从而使具有导线件11的横动连杆4沿轴向移动。因此,通过控制横动伺服电动机69的旋转驱动,可易于根据卷绕直径高精度地改变横动宽度。
通过用一微弱的力沿一个方向使第三齿轮动作而使卷绕直径测定臂5摆动,以使测定辊81压靠在筒管3上。于是,卷绕直径测定臂5由所卷绕的线体7沿反方向平滑地摆动,并且测定轴80根据卷绕直径精确地转动。由于测定轴80的转动是由电位器84所检测的,因此可高精度地测定卷绕直径。
由于卷绕直径测定臂5与横动连杆4同时摆动,因此导线件11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而从筒管3移开。因此,可使导线件11与被卷绕在筒管上的线体7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以便将线体7平滑地卷绕在筒管3上。
Claims (7)
1.一种线体卷绕设备,包括:由第一旋转驱动源所转动的一筒管转轴(2),具有锥形凸缘、并由所述筒管转轴(2)所转动的一筒管(3),具有一导线件(11)、并借助第二转动驱动源沿着所述筒管(3)作往复运动的一横动机构(25),用于测量被卷绕在所述筒管(3)上的所述线体(7)的卷绕直径的一卷绕直径测定机构,以及一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根据所述所测定的卷绕直径来控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源,从而使所述导线件(11)的横动宽度和与所述卷绕直径相适应的值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根据所述所测定的卷绕直径的增量来控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源,从而控制所述筒管转轴(2)的转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机构(25)包括具有一螺旋形槽(62)的一横动轴(60),与所述横动轴(60)的所述螺旋形槽(62)相啮合、由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源转动、并且不能轴向移动的第一螺母件(65),以及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横动轴(60)上、而另一端具有所述导线件(11)的一横动连杆(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测量所述线体(7)的所述卷绕直径的卷绕直径测定机构包括:与形成在所述横动轴(60)上的键槽(63)相啮合的第二螺母件(66),用于测量所述卷绕直径的一测定轴(80),用于检测所述测定轴(80)的转动的一电位器(84),固定在所述测定轴(80)上的一卷绕直径测定臂(5),安装在所述卷绕直径测定臂(5)上、并与所述筒管(3)相接触的一测定辊(81),固定在所述第二螺母件(66)上的第一齿轮(86),固定在所述测定轴(80)上的第二齿轮(87),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86)以及第二齿轮(87)相啮合、并将所述卷绕直径测定臂(5)和横动连杆(4)同步地摆向所述筒管(3)的一个表面或者摆离所述表面的作动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装置具有对使所述卷绕直径测定臂(5)和横动连杆(4)沿一方向摆动以接近所述筒管(3)的接近力进行连续控制用的接近力控制装置(94)。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定卷绕在所述筒管(3)上的线体(7)的张力的张力测定机构(6);所述控制器(100)根据所述张力测定机构(6)所测定的所述线体(7)的张力来控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源,从而将所述线体(7)的张力维持在一定值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体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源是一伺服电动机(33);所述张力测定机构(6)具有借助弹簧(18)沿一方向摆动的一张力测定臂(16)、安装在所述张力测定臂(16)上并由所述线体(7)所缠绕的一松紧调节辊(9)、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张力测定臂(16)的摆动角度的一电位器(19);所述控制器(100)根据基准值与所述电位器(19)的实际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来增加或减小所述伺服电动机(33)的被供给的电能量,当所述线体(7)张力等于预定张力时,所述基准值就是所述电位器(19)的检测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63398/1998 | 1998-06-11 | ||
JP16339898A JPH11349226A (ja) | 1998-06-11 | 1998-06-11 | 線状体の巻取装置 |
JP163373/98 | 1998-06-11 | ||
JP163373/1998 | 1998-06-11 | ||
JP163398/98 | 1998-06-11 | ||
JP16337398A JP3451425B2 (ja) | 1998-06-11 | 1998-06-11 | 線状体の巻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9066A CN1239066A (zh) | 1999-12-22 |
CN1213934C true CN1213934C (zh) | 2005-08-10 |
Family
ID=2648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1084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934C (zh) | 1998-06-11 | 1999-06-08 | 线体卷绕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13934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00096A1 (de) * | 2008-01-18 | 2009-07-23 | Voith Patent Gmbh | Rollenwickel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wickeln einer Materialbahn zu einer Wickelrolle |
CN101513966B (zh) * | 2009-01-20 | 2012-01-11 | 常州工学院 | 线型收卷机 |
CN105731183A (zh) * | 2016-04-05 | 2016-07-06 | 孟书芳 | 一种用于粗纱机的纤维条卷绕装置 |
CN108216794B (zh) * | 2017-12-30 | 2020-07-14 | 连云港海润包装有限公司 | 包装纸缠绕装置 |
JP2019137480A (ja) * | 2018-02-07 | 2019-08-2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
CN112027749A (zh) * | 2020-10-12 | 2020-12-04 | 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 | 高精密金属丝网的收网机构及编织设备 |
-
1999
- 1999-06-08 CN CN 99108412 patent/CN121393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9066A (zh) | 1999-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4850B (zh) | 绕线装置、张紧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 |
KR101485443B1 (ko) | 필라멘트 와인딩 장치 | |
CN1175994C (zh) | 卷绕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CN112388851B (zh) | 线切割装置 | |
CN206810868U (zh) | 一种电缆拉丝用张紧装置 | |
CN106986277A (zh) | 一种具有自动排绳及测力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及方法 | |
CN101830371A (zh) | 纱线的卷绕方法 | |
CN1213934C (zh) | 线体卷绕设备 | |
CN103433580A (zh) | 一种丝杠齿轮运动排丝方式的双丝筒运丝机构 | |
JP5502613B2 (ja) | ワーク切断方法及びワイヤソー | |
CN1257787C (zh) | 线放电加工装置 | |
CN1656003A (zh) |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 |
CN1303825A (zh) | 光纤张紧装置和控制施加在光纤上的张力的方法 | |
US3565357A (en) | Fine wire winding device | |
CN1023782C (zh) | 丝条的横动方法和装置 | |
CN216945978U (zh) | 带有张力控制调节的泊系液压绞车 | |
CN218860019U (zh) | 排线收卷机 | |
CN111453532B (zh) | 一种能够自动排线的线缆收集装置 | |
CN110407121A (zh) | 一种卷扬机 | |
JP2006515825A5 (zh) | ||
CN201132715Y (zh) | 盘卷收卷机 | |
CN212503389U (zh) | 一种扁平线缆智能绕线排线机 | |
CN210366329U (zh) | 一种胶布缠绕机用的传送机构 | |
CN203541375U (zh) | 柱形工件外绕丝机的柱形工件旋转机构 | |
JP3451425B2 (ja) | 線状体の巻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