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578C - 电话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话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13578C CN1213578C CN00806840.2A CN00806840A CN1213578C CN 1213578 C CN1213578 C CN 1213578C CN 00806840 A CN00806840 A CN 00806840A CN 1213578 C CN1213578 C CN 121357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uter
- telephone
- server
- link
- telephon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7—Telephone sets including 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means facilitating their use
- H04M1/2473—Telephone terminals interfacing a personal computer, e.g. using an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72—Intern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86—Signalling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04M3/4234—Remote access to features of PBX or home telephone systems-teleworking in a PB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话系统(10),其中可以只通过个人计算机(20)来使用并且实施数字电话的所有功能,由此可以不再需要电话机。通过计算机显示设备(26)以及鼠标(22)、键盘或者其它输入/输出命令设备,用户可以使用并且实施所有的数字电话功能,而不必需要物理电话机设备,而且个人计算机(20)还能够提供音频功能。在计算机显示设备(26)中可以提供电话机的图形表示或者其它电话相关形式,并且可以由鼠标(22)、键盘或其它命令设备来访问,这都可以由提供图形接口实施方案的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这种系统(10)的很大好处在于:计算机可以从远端位置,通过互联网、LAN、WAN、RAS或者其它媒体(32)去接入使用数字电话的功能。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人要求在1999年2月2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60/121755的、题目为“数字浏览器电话”的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利益,该申请在此引入做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到电话通信系统,并且特别涉及到新型改进系统,其中数字电话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
背景技术
数字计算机(特别是个人计算机)在电话系统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个人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电话集成的语音处理系统中就起到了中心作用,其中从功能上讲,个人计算机介于例如专用电话交换设备(PBX)的电话交换机与电话机之间。此外,数字电话本身在附加特征和功能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其所提供的功能要多于和优于常规电话所提供的功能。
发明内容
在基本计算机电话集成中,PBX通过计算机电话接口被连接到个人计算机上,该计算机又通过另外一个接口被连接到例如数字电话的电话机上。非常期望并且可以有利地提供如下的电话系统,即可以只通过个人计算机来使用并且实施数字电话的所有功能,由此可以不再需要电话机。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显示器以及鼠标、键盘或者其它输入/输出命令设备,用户也可以使用并且实施所有的数字电话功能,而不必需要物理电话设备,而且个人计算机还能够提供音频功能。这种系统的最大好处在于:计算机可以从远端位置,通过互联网、LAN、WAN、RAS或者其它媒体的通信去接入并且使用数字电话的功能。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话通信系统中包括:用于向用户传送电话特征的计算机装置;用于把来自电话交换机的电话信号转换为该计算机装置可用形式的电话服务器装置;用于连接该计算机装置和该电话服务器的计算机链接装置;以及用于连接该电话交换机和该电话服务器的电话链接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电话通信系统,包括电话交换机;计算机;服务器;该电话交换机和该服务器之间的同步通信链路;该服务器和该计算机之间的异步通信链路;以及该服务器包括用于在该电话交换机和与该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机电话应用之间提供数字连接的第一组件,用于根据由该第一组件所提供的信号去提供命令集供该计算机使用的第二组件,以及作为与该同步通信链路相关的同步交换和与该异步通信链路相关的异步分组交换之间的中介的第三组件。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电话通信系统,包括:电话交换机;包含显示设备、提供电话相关形式表示的图形接口方案的程序、以及用于接入各种在显示设备中呈现的特征的接入设备的计算机;包括数字电话仿真接口以及应用程序接口的接口装置;把该电话交换机操作地连接到该接口装置的同步通信链路;操作地连接到该接口装置的事件线程装置,用于监测输入电话特征光事件以及从该接口装置接收到的计算机显示变化命令;操作地连接到该接口装置和该事件线程装置的第一控件对象装置;操作地连接到该计算机的第二控件对象装置;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一控件对象装置的第一套接字线程装置;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控件对象装置的第二套接字线程装置;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一和第二套接字线程装置的异步通信链路;该第一控件对象装置把来自该第一套接字线程装置的电话特征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转换为用于执行并且与该电话交换设备交互的接口命令,以及该第一控件对象装置把从该事件线程装置接收到的电话特征光事件和显示更新转换为适于该第一套接字线程装置处理的形式;该第一套接字装置把来自第一控件对象的电话特征光事件和显示更新进行分组化,以便通过该异步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以及该第一套接字装置通过该异步通信链路接受经过分组化的电话特征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并且对该命令进行去分组化,以便由该第一控件对象对此进行处理;该第二控件对象装置把来自该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操作和电话特征敲键转换为适于该第二套接字线程装置分组化的命令,以及该第二控件对象装置把来自该第二套接字线程装置的电话特征光事件和显示更新转换为该计算机显示设备中的图形表示;以及该第二套接字装置对来自第二控件对象装置的电话特征光事件和叉簧状态命令进行分组化,以便通过该异步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以及该第二套接字装置通过该异步通信链路接受经过分组化的电话特征光更新和显示更新,并且对该更新进行去分组化,以便由该第二控件对象对此进行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用于执行电话通信系统中按键事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一输入设备,在一计算机显示设备的图像中选择图形用户接口电话键;判定图形用户接口电话键的标识,并且向一电话服务器发送按键命令;利用标识建立按键分组,并且通过一计算机链路向该电话服务器发送带有数据的按键分组命令;接受带有数据的按键分组命令,并且对该命令进行去分组化;向电话服务器发出按键命令;以及从电话服务器通过电话链路向一电话交换机发送按键命令,以便执行按键命令。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电话通信系统中执行光更新事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一电话交换设备通过一电话链路向一电话服务器发送光更新数据分组;从电话服务器发送光更新事件,并且对光事件信息进行分组化;通过一计算机链路发送经过分组化的光事件信息;接收经过分组化的光事件信息并且对光事件信息进行去分组化;以及在一计算机的显示设备中显示该光事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系统操作的概要框图;
图3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系统操作的一个方面的概要框图;
图4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系统操作的另一方面的概要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系统的操作流程图;以及
图6-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系统应用的概要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简要地总结了按照本发明的系统10。PBX或者其它标准电话交换设备由12来表示,以及线路14、16是把PBX 12连接到用户电话网络的标准接口线路。在本说明中,用鼠标22来操作标准个人计算机(PC)20。或者,本发明系统中的PC 20可以由键盘或者某些其它输入设备来操作。根据本发明,在PC 20的显示设备中提供数字电话的图形表示26。通过操纵鼠标22,把光标(没有画出)放置到电话图像26的特定部件上,然后按动鼠标来接入各种电话功能。例如发起呼叫的第一步是要把听筒或接收机从电话托架中移开。可以通过移动鼠标22,使得光标位于图像26左半部的接收机表示上,并且按动鼠标22来完成。这样就会导致向系统的其余部分发出适当的命令,指示将要进行呼叫的启动,现在来详细地描述这一过程。上述过程都是通过已知的ActiveX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或者是按照随后详细描述的方式,通过其它能够提供图形接口实施的程序来完成的。通过进一步的描述,呼叫的下一步就是要进行拨号,这要利用鼠标22把光标依次移动到图像26中的按钮图形表示,并且按动每一个按钮表示来进行。按照随后给出的描述,每一次都要向系统的其余部分发出适当的命令,用于实际的电话拨号操作。尽管本说明中利用优选图像26做为数字电话的表示,但图像26也可以具备其它电话相关的形式,例如可以列表给出用户有机会拨叫的电话号码,以菜单形式给出例如会议、停车以及购物等的电话特征,以及其它形式。
根据本发明,图1内的系统中还包括用于连接PBX 12和PC 20的电话服务器(一般用30来标识)。来自PBX 12的线路14和16被连接到服务器30。通信链路32连接服务器30与PC 20,并且它可以是LAN、WAN、RAS、互联网或者能接入到电话线的调制解调器等。与PBX 12相关的信号以及线路14、16中的信号的特征在于都采用同步定时,这是PBX操作的标准要求。链路32中的信号和与PC 20相关的信号是异步的,这也是PC 20和通信链路32的操作定时所需灵活性要求的。相应地,服务器30在PBX 12的同步操作以及通信链路32和PC 20的异步操作之间进行可能的通信。服务器30允许异步用户(例如与PC 20操作上相关的万维网浏览器)通过链路32与例如电话交换机(即PBX 12)的同步设备进行通信。
简单来说,并且按照图1所示,电话服务器30中包括数字电话仿真接口34、应用程序接口36以及用于绑定链路32和接口34、36的逻辑38。举例来说,接口34可以通过商业方法从语音技术集团公司那里获得,名称为VoiceBridge-PC和VoiceBridge 2000。接口34可以在各种PBX和电脑电话应用计算机(即PC 20)及其处理板卡之间提供直接数字连接,并且能够提高来自PBX的可被利用的集成信息量。应用程序接口36根据接口34所提供的信号,开发出一组能够被PC 20内的软件所理解的命令集。逻辑38提供上述的同步/异步转换。这样,逻辑38就可以做为服务器30 PBX侧的同步交换与服务器30另一侧上异步分组交换之间的中介。例如,逻辑38把来自接口34的请求分组化,使其可以通过链路32进行传输并且能够被PC 20利用。这就使得来自接口34的电话事件能够按如下形式转换,即在与电话图像26的连接中能够被对象所利用,也就是上述的ActiveX程序。
利用图形电话图像26和PC 20光标的各种数字电话功能的选择和执行都是通过提供图形接口方案的程序来完成的。优选程序可以通过商业方法从微软公司得到,并且已知为ActiveX控件。ActiveX控件允许基于公共对象模型(COM)去开发复杂控件,该控件能够被安装在对话框内,或者任意ActiveX控件容器应用中。ActiveX控件是基于COM的对象,它可以在其自己的窗口内进行自身的绘制,可以对例如鼠标点击等事件做出响应,并且可以通过包括特定属性和方法的接口进行管理。
ActiveX控件可以被实施作为控件容器内使用的处理中服务器,通常是一个小对象。控件容器利用控件属性和方法去操作ActiveX控件,并且从ActiveX控件接收以事件形式的通知。这样,就可以通过属性、方法和事件来完整描述控件,并且ActiveX也是实施控制的一种手段。尽管本发明的当前说明中利用了ActiveX,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图形接口方案,例如JAVA-APPLET以及甚至更低级软件如C或者C++等。
图2说明了利用图1内的系统10原理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协议(IP)执行数字呼叫控制。换句话说,通过利用图2系统,在PC机上可以向用户提供数字电话所有的呼叫控制特征,其中PC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接入这些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的选择和使用都要通过带有鼠标或键盘交互的电话图形图象或者类似的形式来完成。
在图2内所说明的系统中,PBX 12’、PC 20’、鼠标22’、数字电话仿真接口34’以及应用程序接口36’都与图1内的系统1 0中的对应组件相类似。在图2的系统中,某些控件组件实际上就是相同的C++对象,但取决于该控件被配置为客户机还是服务器,它们的操作行为是不同的。出于这一原因,随后的描述也将被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部分。位于虚线区域50内的组件都处于同一个控件中,现在来更加详细地描述其方法、属性和事件。
服务器控件对象54负责完成如下的功能。对象54把来自对VoiceBridge线程56的VoiceBridge光事件以及显示更新转换为这些事件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表示,用于在服务器监视器58上显示。GUI表示60是一个由VoiceBridge接口34’模仿的、看上去与真正数字话机类似的软电话。在这个方案中,该软电话提供用户在他/她的PC 20’上正看到的镜像图像。该镜像图像就是提供用户活动状态的手段。
服务器控件对象54还把来自TCP/IP套接字线程62的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转换为这些命令的GUI表示,用于在服务器监视器58上进行显示。这样就完成了上述的镜像图像。对象54把来自TCP/IP套接字线程62的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转换为VoiceBridge API命令,用于执行并且与PBX 12’进行交互。对象54还把来自VoiceBridge事件线程56的VoiceBridge光事件以及显示更新转换为随后由TCP/IP套接字线程62进行分组化所适用的格式。
当控件50作为服务器时,TCP/IP套接字线程62负责完成如下的功能。对来自服务器控件对象54的光事件和显示更新进行分组化,用于通过套接字传送到客户机,并且接受经过分组化的、来自客户机的按键以及叉簧状态命令,对这些命令进行去分组化,并且将其提交给服务器控件对象54,利用VoiceBridge API命令执行或者在GUI中显示。VoiceBridge事件线程56负责利用VoiceBridge API 36’对VoiceBridge事件队列进行监测,查看进入的光事件以及显示变化,并且把这些事件提交给服务器控件对象54,用于进一步的处理。
VoiceBridge API 36’以及VoiceBridge板卡34’共同为PBX 12’提供适当接口。VoiceBridge板卡34’通过同步数字站链路去处理所有与PBX 12’进行的低级别交互。VoiceBridge API 36’为控件50的其它部分提供装置以利用VoiceBridge内部虚拟电话与PBX 12’进行交互操作。
客户机控件对象64负责如下的功能。对象64把来自客户机20’的鼠标点击和按键操作转换为适于随后TCP/IP套接字线程66进行分组化的命令。如上所述,用户通过软电话68的GUI表示来输入鼠标点击和按键操作。类似于服务器GUI 60,客户GUI 68是由VoiceBridge34’仿真的、看上去类似于真正数字话机的软电话。客户控件对象64还把来自TCP/IP套接字线程66的光事件和显示更新转换为用户监视器20上的图形表示。这些事件都可以在上述的GUI软电话68中显示。
TCP/IP套接字线程66的职责与服务器部分中所描述的职责相同,但是顺序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来自客户对象,并且经过分组化被发送到服务器。从服务器提取光更新和显示更新,经过去分组化,然后传递给到客户机对象用于进一步的处理。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除了套接字和线程之外的其它编程方法,以及除了TCP、IP和H.323之外的其它协议(例如ATM或MGCP或SIP)也可以被用于实施在此描述的客户机和服务器控件对象。
图3和图4说明了控件的结构,其中包括通过互联网协议(IP)的语音和数字控件。控件被用于客户机/服务器环境,提供从远端位置通过IP去接入数字话机。在图3和图4的结构中,按如下两种方式之一来处理控件中的语音组件。图3中的方法使用Dialogic公司、或者Natural Microsystems(NMS),或者其它设备可得的WAV接口,连同微软的NetMeeting(2.1版本)SDK一起,去提供具有音频能力的H.323协议栈。图4中的方法使用Dialogic DM3平台、NMS Fusion平台或者其它装置提供的H.323协议栈(中间件)。这两种方法中,在客户机一方都使用了NetMeeting(版本2.1)SDK。
首先参考图3,按与照图1和图2中说明的PBX 12、线路14、16以及接口34的安排相类似的方式,PBX 80通过数字线路(集中以82标识)被连接到数字电话仿真接口84。接口84通过语音总线86被连接到包含在服务器控件90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88。控件90中还包括WAV接口92以及协议栈94。客户机控件100中还包括协议栈102,并且服务器和客户机控件90和100分别由IP通信链路106来连接。
这样,图3中IP承载语音的方法利用Dialogic、NMS或者其它装置提供的WAV接口。采用该方法,控件90和100利用NetMeeting(版本2.1)API呼叫去处理服务器和客户机方的所有连接建立以及能力协商。在客户机/服务器对话过程中,音频信道一直保持打开。发送静音直到VoiceBridge接口84打开与PBX 80间的音频信道(即当进行或者响应电话呼叫时)。这样就可以提供期望的效果,在呼叫被启动或者被响应时,“切入”音频。
图3中的箭头110显示了音频路径。PBX 80向VoiceBridge接口84提供音频,该接口又把语音数据经过驱动放置到语音总线86中。由DSP卡88从语音总线上提取该语音数据,并且通过WAV接口92提供给服务器PC(没有画出)。NetMeeting软件94、102利用该WAV接口92去实施H.323协议,其中包括用于连接协商的规定(H.245),以及用于语音分组化和传输(实时协议-RTP)的规定。
现在参考图4,其中说明了利用中间件的IP承载语音,与图3中相类似的组件都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带有撇号’)来标识。服务器控件120包括中间件122,而且箭头124指示音频路径。对于该方法来说,客户机实施方案并没有发生变化。服务器一方确实发生变化,而且当前要使用中间件122(例如Dialogic的DM/3 IPLINK、或者NMS的Fusion)在客户机方提供接口。该中间件在NetMeeting SDK的位置上提供H.323协议栈。箭头所标识的语音路径非常类似于图3方法中所给出的路径。
通过随后的实例事务来进一步说明图2中的系统。第一个示范实例是要建立客户机/服务器连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前,服务器必须等待用户的连接。执行参数为FALSE、以开始远程()标识的控件方法,以便启动等待客户机连接的服务器。下面详细描述开始远程以及其它控件方法和参数。接着,客户机控件的远程主机名参数被设置为服务器的IP地址(即204.242.28.197)。然后执行参数为TRUE的控件方法开始远程()。这会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启动初始的握手序列。图5中概要给出了初始的握手序列。
下一个说明实例是客户机按键事务。随后的序列描述了参考图2中的组件从客户机到PBX整个按键的事务的执行。叉簧状态事务与随后的序列是相同的,只是数据的传递方向是不同的。
1.客户机用户利用他/她的鼠标22’按动图像68上的GUI电话键。
2.客户机控件对象64接收到按动鼠标的通知,并且判定所按动的GUI电话键的按键号码,然后告诉TCP/IP套接字线程66向服务器发送按键命令。
3.用户的TCP/IP套接字线程66建立具备适当的按键号码以及支持信息的按键分组,并且通过套接字命令向服务器发送该数据。
4.服务器的TCP/IP套接字线程62接收按键命令分组,对该命令进行去分组化,并且告诉服务器控件对象54去执行按键操作。
5.然后服务器控件对象54向VoiceBridge API 36’发出vb_press_key()命令。随后将详细地描述该按键命令。与此同时,出于对活动进行跟踪的目的,服务器控件对象54在服务器GUI 60中显示按键操作。
6.VoiceBridge API 36’把命令传递到VoiceBridge板卡34’,该板卡通过同步数字数据链路向PBX 12’发送命令。然后PBX 12’适当地执行按键操作。
下一个说明性实例是光更新序列。随后描述整个光更新事务。该序列非常类似于上述的按键序列,但是此时是由PBX 12’启动而终止于客户机GUI电话68。还应该注意的是,显示更新序列与如下序列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传输的数据不同。
1.PBX 12’通过数字数据链路向VoiceBridge板卡34’发送光更新数据分组。
2.VoiceBridge事件线程56经过由VoiceBridge板卡34’生成并且通过VoiceBridge API 36’传递的事件来接收光更新。
3.VoiceBridge事件线程56向服务器控件对象54发送光更新事件。服务器控件告诉服务器TCP/IP套接字线程62向客户机发送光事件。
4.服务器的TCP/IP套接字线程62对光事件信息分组化,其中包括光序号以及新状态,并且将该信息通过套接字命令发送给客户机。
5.客户机的TCP/IP套接字线程66接收光更新分组,对该更新进行去分组化,并且把该光更新通知给客户机控件对象64。
6.然后客户机控件对象64在GUI电话68的指示灯图像中显示新的光状态。
现在来描述各种与图2-4内系统相关的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控件的方法和属性允许其容器为电话执行按键操作(使用鼠标或者方法),设置和获取指示灯的状态,设置和获取叉簧状态以及设置和获取显示信息。此外,可以配置多种电话类型和大小。在ActiveX控件内部可以提供与VoiceBridge卡34进行交互的能力。这就可以允许从网页页面之内、Visual Basic程序、甚至Power Point展示内对单个VoiceBridge信道进行完全控制。在控件中包括客户机/服务器能力。这就允许ActiveX控件能够通过TCP/IP套接字进行完全的远程操作(呼叫控制)。如上所述,客户计算机(即膝上型)利用TCP/IP套接字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主机包括连接到PBX的VoiceBridge板卡。服务器控件接受来自客户机的按键和叉簧状态命令,允许远端用户与VoiceBridge信道进行交互工作。反过来客户机接受来自服务器的指示灯更新、显示更新以及载波事件的增益/损失,由此从远端位置提供VoiceBridge线路的全部状态。
表I中给出了控件的定制属性。在右边的一列中描述其各种特征。当容器改变这些属性时,其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表I
属性名称 | 属性类型 | 描述 |
PhoneType(电话类型) | Short | 改变所显示电话的类型1(LUCENT7434),2(MITELSS430),3(NORTEL2616),4(SIEMENSROLMPHONE400) |
SizePercent(尺寸百分比) | Short | 全部尺寸的百分比。利用该数值来衡量电话,并且维持原始的长宽比。如果该控件的尺寸受到其它装置的控制(即利用容器的对象句柄),则设置该数值为(-1)。Min-25%Max-600% |
KeyUpDownDelay(键下键上时延) | Short | 当使用PressKey()方法时,键被按下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当应用PressKey()时,按键自动弹回)。Min-0毫秒Max-1000毫秒 |
InteractiveMode(交互模式) | BOOL | TRUE-用户可以按键并且继续,及可以利用鼠标摘机。FALSE-未接收到用户经鼠标点击的输入。 |
DummyCaps(伪Caps) | BSTR | 这是一个用于帮助为控件连续(存储)所有按键信息的伪参数。该参数的内容不能由用户来设置,也不能被用户看到。 |
DisplayText(显示文本) | BSTR | 显示设备中包含的文本。该字符串可以是任意长度,并且可以在列边界处自动换行。显示时太长的字符串会被截断,但还是按全部长度来存储。为了输出到第二行,用空格填充。不使用换行符号或者控制符号。 |
EnableToolTips(使能工具提示) | BOOL | TRUE-允许弹出工具提示。FALSE-禁止弹出工具提示。 |
controlID(控件ID) | Short | 该ID用于标识记录事件文件中的电话事件。这是与每个记录事件相关的标记符号。允许将多组数据记录在一个文件中以及随后回放。当控件被用于驱动VoiceBridge信道时,该ID也被用作VoiceBridge信道序号。 |
RemoteHostName(远程主机名) | BSTR | 标识远端主机的IP地址。在利用开始远程()方法把客户机设置为远端模式之前,必须要对该参数进行设置。 |
表II中给出了控件的定制方法。中间一列的参数表示要采取的行动。右边一列的定义是部分ActiveX定义。ActiveX控件的容器能够与表II中提出的方法进行交互。当通信链路不是IP时,利用StartActivePCMode方法。当通信链路采用IP内时,利用开始远程方法。
表II
属性名称 | 属性类型 | 描述 |
PressKey(按下键) | INT KeyNum | 按动keyNumber指定的键在经过‘KeyUpDownDelay’毫秒之后,按键自动释放。 |
SetLightState(设置光状态) | INT lightNumINT newState | 设置指定灯为新的闪烁状态。闪烁速率由电话类型来预定,并且不能被用户修改。有效状态为:黑 0稳定 1突闪 2闪动 3快速闪烁 4 |
SetHookState(设置叉簧状态) | BOOL state | TRUE-摘机FALSE-挂机 |
GetLightState(得到光状态) | INT lightNum | 作为短型整数返回光状态。上述的SetLightState中讨论了该状态。已添加一个附加的返回值。未知99如果无效光序号被传递到GetLightState,则返回未知。 |
GetHookState(得到叉簧状态) | NONE | 返回当前叉簧钩键的状态TRUE-电话摘机FALSE-电话挂机 |
SetKeyCaption(设置键标题) | Short keyNumBSTR caption | 设置指定按键的标题文本。显示时,过长的字符串将 |
被截短。 | ||
GetPhoneSize(得到电话大小) | Long*sizeXLong*sizeY | 返回HIMETRIC单元内控件的尺寸 |
GetKeyCaption(得到键标题) | Short keyNum | 返回keyNum指定的按键的标题 |
IsValidKey(是有效键) | Short keyNum | 如果keyNUM规定的按键是有效的(即如果按键号码在话机上),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sValidLight(是有效光) | Short lightNum | 如果lightNum指定的光是有效的光(即光序号在话机上),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StartActivePCMode(开始活动PC模式) | Long password | 利用该方法去开始控制VoiceBridge信道。该信道序号在必须于调用该方法之前就已经设定的controlID属性中规定。注意:活动PC电话模式只能在Windows NT中得到支持。VoiceBridge SDK必须安装在系统上,并且VoiceBridge板卡必须在进入活动模式之前被加载。 |
StartRemote(开始远程) | BOOLclientOrHost | 根据clientOrHost的取值,该命令的意义会稍微发生变化。如果是主机,则设置clientOrHost参数为FALSE。然后控件等待客 |
户机在机器的套接字序号333上连接。一旦连接成功,主机就自动启动活动PC模式,并且与客户机协商信道序号以及PBX类型。注意:主机模式仅在windows NT中得到的支持。VoiceBridge SDK必须被安装在系统上,并且VoiceBridge板卡在连接为主机模式之前必须被加载。如果是客户机,则设置clientOrHost参数为TRUE。然后控制将设法与Remote Host Name中规定的IP地址处等待的主机建立连接。如果没有主机正在等待,或者如果出现另一个网络错误,那么该错误被报告给应用。注意:客户模式只能在Windows NT和windows95下得到支持。用户的control ID。 |
表III中给出了控件的定制事件。从控件到容器的所产生的事件去指示所发生的状况,即它们提供通知。表III中的六个状态事件与表II中的记录/回放方法相关,并且告诉容器该如何去做,即允许或者禁止键。
表III
KeyPressed(键按下) | int keyNumber | 用户利用鼠标按下键。 |
KeyReleased(键释放) | int keyNumber | 用户释放先前用鼠标按下的键。 |
OffHook(摘机) | NONE | 用户利用鼠标摘机。 |
OnHook(挂机) | NONE | 用户利用鼠标挂机。 |
KeyCaptionChanged(键标题已修改) | Int keyNumber | 用户改变keyNumber所规定的按键标题 |
KeyPressed(键按下) | int keyNumber | 用户用鼠标按下键。 |
LightChange(光改变) | Short lightNum | lightNum规定的光改变突闪状态。 |
结合图2-5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系统结构通过IP执行数字呼叫控制。如上所述,控件可以被用于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以提供从远端位置到数字话机的接入。这一能力可以带来多种非常有用的、并且是所期望的应用。图6中说明了利用上述能力向远程工作者提供完全数字话机特征的框图。PBX 150和电话服务器152都类似于图1内系统中的PBX 12和服务器30。远端接入服务器(RAS)154被连接到局域网(LAN)156,该局域网又连接到本发明的电话服务器152。RAS 154提供到达LAN 156的拨入连接。远程工作者的个人计算机158经过各自的调制解调器160和162以及电话网164被连接到RAS 154。
这样,远程工作者可以利用远端接入软件(RAS)154连接到办公室的局域网(LAN)156,并且可以在家中使用数字话机的所有能力。而且如果远程工作者在办公室内也装有电话,则当办公室电话振铃时,控件也可以被设置成去振铃(即远程工作者的桌面电话可以被桥接在控件上)。这可以允许主叫方在远程工作者在家里办公时能够利用远程工作者正常的办公室电话号码找到他们。此外,远程工作者能够同时通过其RAS线路去访问数据(即e-mail、文件服务器等)。
上述系统中还允许建立远端呼叫中心。由于控件可以为远端用户提供所有的PBX特征,所以PBX的ACD特征可以被远程地扩展。这就允许呼叫中心代理可以是同一ACD队列的一部分,即使它们相距有几千英里远。这样就可以节省办公室空间的开支,并且也大大提高呼叫中心过载情况中的灵活性。
图7给出了类似于图6中的安排,但是其中远程工作者经过互联网接入通过万维网服务器170连接到办公室的LAN 156’。
图8中所说明的应用实例提供远端办公室回到公司的PBX和邮件系统的链接。PBX 180和电话服务器182类似于图1的系统中的PBX 12和服务器30。广域网(WAN)的专线184和186分别把分支办公室或者位置188和190连接到中心办公室或者位置。这样由于多个远端办公室已经都具备了专用数据线路,用于访问公司的数据库、电子邮件等,所以本发明的控件能够把PBX的连接扩展到远端分支。并且由于远端办公室都使用相同的PBX,因此可以只部署一个单一的公司语音邮件系统。这样就能够消除试图把多个单独的电话系统和/或语音邮件系统绑定为单一的无缝系统而带来的所有困难以及开销。
图9中说明了一个应用实例,其中向优选的销售商和用户提供免费呼叫以及语音邮箱。PBX 200和电话服务器202类似于图1内系统中的PBX 12和服务器30。万维网服务器204被操作地连接到电话服务器202。销售商206、208以及210分别通过其PC机212、214和216以及互联网220访问万维网服务器222,并且最终接入电话服务器202。通过在公司内联网或互联网网址222上为销售商和用户提供包含控件在内的个人网页,可以为它们分配一个PBX 200分机。当需要联络销售商/用户或者需要向公司内部发起呼叫时,可以只需要拨叫三位或者四位数字分机号码,而不是他们的长途PSTN号码。由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呼叫,所以不会加上长途话费。而且由于它们都是PBX 200的分机,因此可以为销售商或者用户分配一个公司语音邮箱,并且能进行消息留言、应答以及添加到语音邮件分布列表上。
在另一实例中,通过客户机控件(例如语音邮件应用)以及电话设备可以使能其它的客户机应用。上述的客户机控件利用鼠标、键盘或者其它输入设备向服务器控件传递命令。语音邮件应用是另一种可以被连接作为远端客户机控件的输入设备。由于呼叫被从PBX传递到服务器控件,因此这些事件也被传递到语音邮件客户机控件。响应于这些事件,语音邮件应用可以典型地对入呼叫进行回答,从主叫方提取输入信息,并且录制消息或者把呼叫重定向给其它的电话分机。语音邮件应用所采取的这些行动都被表示为给客户机控件的输入,然且如上所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服务器控件。由此本发明消除了语音邮件应用必须要处于PBX距离限制之内的需要,并且还允许用类似于图1中的链路32的、到达PBX的可选连接装置。电话也能够作为客户机控件的输入/输出设备。电话的按键操作可以被客户机控件作为输入,并且传递到服务器控件。来自PBX的命令通过服务器控件,可以被传递给客户机控件,并且可以提供给附带于客户机控件上的电话以便由用户做出解释。
因此很明显,本发明可以完成其期望目的。尽管在此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所作的这些都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Claims (26)
1.一种电话通信系统中包括:
用于向用户传送电话特征的计算机装置;
用于把来自电话交换机的电话信号转换为该计算机装置可用形式的电话服务器装置;
用于连接该计算机装置和该电话服务器的计算机链接装置;以及
用于连接该电话交换机和该电话服务器的电话链接装置;
其中电话服务器装置包括:
将电话链路终止在电话交换机的接口装置;
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去控制该接口装置以终止电话链路的应用编程接口;以及
以该计算机装置可用的格式提供电话特征的逻辑装置。
2.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装置包括以视觉方式把多个数字电话特征呈现给用户的计算机显示设备。
3.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装置使用鼠标去接受来自用户的控制输入,以便控制虚拟电话。
4.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装置包括为该用户提供图形接口以便传递电话特征以及从该用户接受命令的计算机程序。
5.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电话服务器装置还包括能够提供该接口装置状态的监视器装置。
6.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应用编程接口包括数字电话应具有的特征,包括拨号、转接、会议、持线、显示信息、多种外观、重拨、消息等待指示、拆断呼叫、叉簧切换控制、手柄、扬声器和话筒。
7.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逻辑装置在该电话链接装置的电话协议与该计算机装置和该电话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链路协议之间提供变换装置。
8.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电话协议是同步协议。
9.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电话协议支持作为PBX上的话机的专用数字电话机。
10.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该链路协议是以太网上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异步协议。
11.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接口装置把语音信息连接到语音分组化装置,以便通过该计算机链接装置进行传递。
12.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根据H.323协议标准对语音分组化。
13.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接口装置把控制信息连接到控制分组化装置,以便通过该计算机链接装置进行传递。
14.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该控制分组化装置中包括TCP/IP套接字。
15.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该控制分组化装置包括服务器控件对象,它管理多个装置间的命令和事件,这些装置中包括该接口装置、该计算机链接装置以及该监视器装置。
16.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链接装置可包括局域网、带有调制解调器的远端接入服务器、公共交换电话网以及客户机调制解调器。
17.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链接装置可包括局域网、万维网服务器以及互联网。
18.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链接装置连接到多个计算机装置。
19.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多个计算机链接装置连接到多个计算机装置。
20.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多个电话服务器装置连接到多个计算机链接装置以便与多个计算机装置相连。
21.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用户是计算机控制的应用。
22.权利要求2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控制的应用是语音邮件应用。
23.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计算机装置是无线电话系统。
24.一种电话通信系统,包括
电话交换机;
计算机;
服务器;
该电话交换机和该服务器之间的同步通信链路;
该服务器和该计算机之间的异步通信链路;以及
该服务器包括用于在该电话交换机和与该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机电话应用之间提供数字连接的第一组件,用于根据由该第一组件所提供的信号去提供命令集供该计算机使用的第二组件,以及作为与该同步通信链路相关的同步交换和与该异步通信链路相关的异步分组交换之间的中介的第三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电话通信系统,其中该异步通信链路经过互联网。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电话通信系统,其中该计算机包括提供电话相关形式表示的图形接口方案的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175599P | 1999-02-26 | 1999-02-26 | |
US60/121,755 | 1999-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5145A CN1375145A (zh) | 2002-10-16 |
CN1213578C true CN1213578C (zh) | 2005-08-03 |
Family
ID=2239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068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578C (zh) | 1999-02-26 | 2000-02-25 | 电话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57510A4 (zh) |
JP (1) | JP4494644B2 (zh) |
CN (1) | CN1213578C (zh) |
AU (1) | AU3383000A (zh) |
CA (1) | CA2364680C (zh) |
WO (1) | WO200005129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1146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话机控制方法及电话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13827B (fi) | 2000-02-17 | 2004-06-15 | Wicom Comm Oy | Pakettiverkkopuhelinjärjestelmä |
KR100365796B1 (ko) * | 2000-08-17 | 2002-12-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웹서버를 이용한 간이 교환 시스템용 사용자 프로그래밍시스템 |
JP2003259405A (ja) * | 2002-02-28 | 2003-09-12 | Nec Infrontia Corp | 電話システム |
CN1630246B (zh) * | 2003-12-15 | 2011-04-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远程桌面获取数据的实现方法 |
JP5346193B2 (ja) * | 2008-09-19 | 2013-11-20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着用物品 |
US10324733B2 (en) | 2014-07-30 | 2019-06-1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hutdown notifications |
US9787576B2 (en) | 2014-07-31 | 2017-10-1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opagating routing awareness for autonomous networks |
US10678412B2 (en) | 2014-07-31 | 2020-06-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ynamic joint dividers for application windows |
US10592080B2 (en) | 2014-07-31 | 2020-03-1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ssisted presentation of application windows |
US10254942B2 (en) | 2014-07-31 | 2019-04-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daptive sizing and positioning of application windows |
US9414417B2 (en) | 2014-08-07 | 2016-08-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opagating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20160149959A1 (en) * | 2014-11-26 | 2016-05-2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ntrolling a PBX Phone Call Via a Client Appl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63356A (en) * | 1986-12-11 | 1988-08-09 |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 Touch screen form entry system |
US5453986A (en) * | 1993-01-08 | 1995-09-26 | Multi-Tech Systems, Inc. | Dual port interface for a computer-based multifuncti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754636A (en) | 1994-11-01 | 1998-05-19 | Answersoft, Inc. | Computer telephone system |
FI955093A0 (fi) * | 1995-10-25 | 1995-10-25 | Finland Telecom Oy | Datornaetelettelefonsystem och foerfarande foer styrning av det |
SE506775C2 (sv) * | 1996-06-04 | 1998-02-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samtidig telefon- och Internetförbindelse på en telefonlinje |
WO1998006201A1 (en) * | 1996-08-08 | 1998-02-12 | Intelligence At Large | Teleserver for interconnection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5892764A (en) * | 1996-09-16 | 1999-04-06 | Sphere Communications Inc. | ATM LAN telephone system |
-
2000
- 2000-02-25 EP EP00912030A patent/EP115751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2-25 WO PCT/US2000/005037 patent/WO200005129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0-02-25 CN CN00806840.2A patent/CN12135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2-25 AU AU33830/00A patent/AU33830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2-25 JP JP2000601795A patent/JP44946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2-25 CA CA002364680A patent/CA236468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1146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话机控制方法及电话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2538667A (ja) | 2002-11-12 |
EP1157510A4 (en) | 2005-04-06 |
CA2364680C (en) | 2008-07-08 |
CN1375145A (zh) | 2002-10-16 |
CA2364680A1 (en) | 2000-08-31 |
EP1157510A1 (en) | 2001-11-28 |
WO2000051299A1 (en) | 2000-08-31 |
JP4494644B2 (ja) | 2010-06-30 |
AU3383000A (en) | 2000-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80219240A1 (en) | Digital browser phone | |
US6131121A (en) | Point-to-point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utility utilizing dynamically assigned network protocol addresses | |
CA2302397C (en) | Internet call waiting | |
US622667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defining data communication utilities | |
CA2394008C (en) | A client-server network for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voice packets | |
US703144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access to a telephone | |
US799095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lephone calls using a computer assistant | |
CN1213578C (zh) | 电话通信系统 | |
WO2000051299A9 (en) | Digital browser phone | |
WO2001003399A2 (en) | A thin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US2005002512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web services | |
US20020064153A1 (en) | Customizable scripting based telephone system and telephone devices | |
WO2005062594A1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telephone call conferencing system | |
WO2002039681A9 (en) | Unified communications client | |
CN101505343B (zh) | 一种实现语音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AU764583B2 (en) | Point-to-point internet protocol | |
CN1384617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pc终端的无线移动通讯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 |
KR20020043325A (ko) | 통합된 전용 브라우저 기반의 쌍방향 엑스트라넷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INTE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IALOGIC INC. Effective date: 20040917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917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new jersey Applicant before: Delllogic Inc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