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9895C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9895C CN1209895C CNB028029453A CN02802945A CN1209895C CN 1209895 C CN1209895 C CN 1209895C CN B028029453 A CNB028029453 A CN B028029453A CN 02802945 A CN02802945 A CN 02802945A CN 1209895 C CN1209895 C CN 120989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user
- connection
- input
- jock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其与蓝牙连接总是建立的情况相比较,用于抑制功率消耗。如果在步骤S221确定网络连接请求被接收时,那么确定拨号连接的对话框在步骤S222显示。如果在步骤S223确定连接按钮被按下,那么在步骤S226建立蓝牙连接。如果在步骤S227确定到蓝牙设备的连接被建立,那么在步骤S228建立拨号连接。本发明可应用于摄录一体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当经过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或不同于前面连接的连接连接到网络时,只在实际连接到上述网络时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
背景技术
当经过公共电路网络连接个人计算机到如因特网的网络,用户通过所谓拨号连接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该个人计算机因而可经上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浏览发布在因特网上的网页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使用电缆的有线连接是上述个人计算机与上述公共电路网络之间的主要连接类型。近来,无线连接技术的蓝牙(商标)备受关注。
蓝牙是使用2.4GHz频带的无线传输系统。蓝牙技术使用短程无线通信交换信息。蓝牙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将蜂窝电话、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外围设备容易地相互连接。因为上述无线通信使用可应用于世界范围的2.4GHz ISM(工业科学医疗,Industry Science Medical;它是非专用频带),所以与蓝牙技术兼容的装置可应用于世界范围。例如,在个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中使用该技术使包括鼠标、键盘、调制解调器和打印机的所有设备无线化。在用于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的如蜂窝电话和调制解调器的设备与个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中使用蓝牙技术使原来必需的电缆不必要了。
如图1所示,个人计算机1使用基于蓝牙的短程无线通信连接到蓝牙适配器2,而且从蓝牙适配器2经公共电路网络3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4连接到因特网5。个人计算机1因而变成能够,例如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或访问预定的网络服务器和浏览网页。个人计算机1和蓝牙适配器2之间基于蓝牙的连接总是在线。
最近,不同于个人计算机1的用户可携带的如PDA(个人数字助理)和蜂窝电话的所谓移动设备已被广泛使用。包括这些移动设备的这类便携和可连接网络的设备由电池运行。当这些设备处于蓝牙连接总是在线模式时,功率消耗增加因而电池很快耗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当通过蓝牙代表的短程无线通信建立拨号连接时,只在连接必要而且同时拨号连接必要时建立蓝牙连接,由此抑制功率消耗,而无需用户执行复杂的连接操作。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用户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根据上述输入装置的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与由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上述第一连接同步,建立第二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根据上述输入装置的用户操作输入,中断由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二连接的第一中断装置;及与由上述第一中断装置中断上述第二连接同步,中断由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中断装置。
上述短程无线通信可以是基于蓝牙的通信。网络可以是因特网。上述第二连接可以是拨号连接。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可以使用拨号连接经公共电路网络连接到因特网。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装置。上述电子邮件发送/接收装置可经由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一连接和由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二连接发送/接收电子邮件。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浏览网页的浏览装置。上述浏览装置可经由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一连接和由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二连接访问上述网页存储于其上的预定服务器。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捕获图像的图像捕获装置;和对由上述图像捕获装置捕获的图像,执行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将已经过上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输出到预定服务器的输出装置。上述输出装置可经由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一连接和由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上述第二连接,输出上述图像到预定服务器。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操作的输入的输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步骤;与由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的处理建立上述第一连接同步建立第二连接的第二连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中断在上述第二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二连接的第一中断步骤;及与由在上述第一中断步骤中的处理中断上述第二连接同步中断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中断步骤。
记录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包括接收用户操作的输入的输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步骤;与由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的处理建立上述第一连接同步建立第二连接的第二连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中断在上述第二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二连接的第一中断步骤;及与由在上述第一中断步骤中的处理中断上述第二连接同步中断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中断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包括接收用户操作的输入的输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步骤;与由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的处理建立上述第一连接同步建立第二连接的第二连接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用户操作输入中断在上述第二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二连接的第一中断步骤;及与由在上述第一中断步骤中的处理中断上述第二连接同步中断在上述第一连接步骤中处理的上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中断步骤。
用户操作为输入。根据上述用户操作输入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被建立。与建立上述第一连接同步,建立第二连接。根据上述用户操作输入,中断上述第二连接。与中断上述第二连接同步,中断上述第一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网络连接系统的配置说明。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服务提供系统的配置说明。
图3是图2的摄录一体机的配置方框图。
图4是图2的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方框图。
图5是图2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的配置方框图。
图6是图2的客户数据库的配置方框图。
图7是描述通过图2的服务提供系统进行的客户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描述通过图2的摄录一体机进行的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描述通过图2的网络系统进行的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描述通过图2的摄录一体机进行的ISP-A简单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描述通过图2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库进行的ISP-A简单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图11的步骤S79中ISP-A设置信息的示例说明。
图13是图11的步骤S80中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的示例说明。
图14A是当连接到因特网时一般ISP设置项的说明。
图14B是当连接到因特网时简单连接设置项的说明。
图15是描述通过图2的摄录一体机进行的影集使用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描述通过图2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进行的影集使用注册处理的一个流程图。
图17是描述通过图2的摄录一体机进行的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描述使用常规ID和口令的说明。
图19是描述使用蓝牙设备的连接的说明。
图20是描述网络菜单窗口的说明。
图21是描述设置菜单窗口的说明。
图22是描述蓝牙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描述蓝牙设置窗口的说明。
图24是描述显示图23的列表框的方法的说明。
图25是描述新注册窗口的说明。
图26是描述显示的搜索结果的说明。
图27是描述PIN输入窗口的说明。
图28是描述确认设置细节的显示窗口的说明。
图29是描述网络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描述浏览窗口的说明。
图31是描述影集菜单窗口的说明。
图32是描述邮件窗口的说明。
图33是描述当建立蓝牙连接时显示的对话框的说明。
图34是描述显示确认拨号连接的对话框的说明。
图35是描述当发送邮件时显示的对话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了应用本发明的服务提供系统的配置的示例。在该服务提供系统中,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图像站服务器16、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ISP-A)17、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ISP-B)18、信息提供服务器19和搜索服务器20被连接到因特网10。
网络系统1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还被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此外,蓝牙适配器12也被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摄录一体机11可通过基于蓝牙的短程无线通信连接到蓝牙适配器12,而且从蓝牙适配器12经公共电路网络13可连接到网络系统1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或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
网络系统14包括访问点(AP)31、客户数据库(C-DB)32、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和注册验证平台(RAP)34。
访问点31被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客户数据库32注册了购买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的各种信息。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控制摄录一体机11的注册处理。注册验证平台34执行与网络系统14的验证处理。
尽管访问点31、客户数据库32、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和注册验证平台34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是分开提供的,但它们也可能被集成。
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具有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注册和管理从摄录一体机11发送的图像数据。
图像站服务器16注册和管理从个人计算机(未显示)发送的图像数据。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具有访问点51、客户数据库52和邮件服务器53。邮件服务器53具有POP服务器54和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服务器55。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是一个特定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且提供由如图2所示的服务提供系统的同一个提供商或由其一个伙伴公司提供的因特网连接服务。
访问点51执行与公共电路网络13的通信处理。客户数据库52注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用户的各种信息。POP服务器54主要管理与摄录一体机11的邮件发送/接收处理。SMTP服务器55主要管理与不同SMTP服务器(在这种情形,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的SMTP服务器65)的邮件发送/接收处理。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具有访问点61、客户数据库62及由POP服务器64和SMTP服务器65组成的邮件服务器63。基本配置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相似。
信息提供服务器19提供如有关预定公司产品的各种信息。搜索服务器20提供为各种公共信息搜索因特网10的服务。
图3显示了摄录一体机11的配置的一个示例。摄录一体机11是与摄像机集成的盒式录像机且具有访问因特网10的功能。在图3中,CPU(中央处理单元)71根据存储于只读存储器(ROM)72的程序或装入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如果必要,RAM 73也存储CPU 71执行各种处理需要的数据。电子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74存储电源关闭后必须存储的数据。
CPU 71、ROM 72、RAM 73和EEPROM 74由总线75相互连接。输入/输出接口76被连接到总线75。
由各种按钮和开关组成的输入单元77、LCD(液晶显示屏)、扬声器79、由CCD(电荷耦合器件)或类似物组成的图像捕获单元80、收集声频并生成声频信号的话筒81和执行与基于蓝牙的蓝牙适配器12的短程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82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6。
读/写单元83在放置的盒式磁带上写入图像捕获单元80捕获的视频数据、话筒81生成的声频数据或类似数据。读/写单元83读出写在盒式磁带上的上述视频数据和声频数据,输出对应上述视频数据的图像到LCD 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图像,输出上述声频数据到扬声器79并从扬声器79输出该声频。
当存储卡85被放置时,存储卡接口84执行数据的上述写处理到存储卡85和从存储卡85的读处理,该存储卡是便携半导体存储器。图像捕获单元80捕获的上述视频数据和话筒81生成的上述声频数据可被写在存储卡85上。此外,从通信单元82经因特网10获得的各种数据也可写在存储卡85上。
编/解码器86以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或JPEG(联合图像编码专家组)格式编码或解码上述视频数据。
如果必要,驱动87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6。如果必要,磁盘91、光盘92、磁-光盘93或半导体存储器94被放置在驱动87上。如果必要,从被放置的介质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被装入RAM 73。
图4显示了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配置的一个示例。在图4中,CPU111根据存储于ROM 112的程序或从存储单元118装入RAM 11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如果必要,RAM 113也存储CPU 111执行各种处理需要的数据。
CPU 111、ROM 112和RAM 113由总线114相互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15被连接到总线114。
由键盘、鼠标或类似物组成的输入单元116、由如CRT或LCD的显示和扬声器等组成的输出单元117、由硬盘或类似物组成的存储单元118、由调制解调器组成的通信单元119、终端适配器或类似物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5。通信单元119通过包括因特网10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
如果必要,驱动120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5。如果必要,磁盘131、光盘132、磁-光盘133或半导体存储器134被放置在驱动120上。如果必要,从被放置的介质读出的计算机程序被安装入存储单元118。
尽管各图中未显示,但当这些部件从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被分开提供时,访问点31、客户数据库32和注册验证平台34的配置基本类似于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
图5显示了形成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配置的一个示例。形成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CPU 151对半导体存储器174的配置基本类似于图4的形成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CPU 111对半导体存储器134的配置。对应名称具有对应功能且其描述是重复的因而被省略。
图6显示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配置的一个示例。CPU 191对客户数据库52的半导体存储器214的配置基本类似于CPU 111对图4的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半导体存储器134的配置。对应名称具有对应功能且其描述是重复的因而被省略。
当访问点51和邮件服务器53(POP服务器54和SMTP服务器55)从客户数据库52被分开提供时,其配置基本类似于图6的客户数据库52的配置。
购买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可接收由图2的服务提供系统提供的服务。为了接收所述各服务,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与网络系统14执行注册摄录一体机11(及其用户)的处理。当购买摄录一体机11时,蓝牙适配器12伴随着摄录一体机11(若没有则分开购买)。通过连接蓝牙适配器12到公共电路网络13,用户与网络系统14注册摄录一体机11(及其用户)。
当注册处理被执行时,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在服务提供系统中执行。具体地,在步骤S1,网络系统14执行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在步骤S2,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执行ISP-A简单注册处理。在步骤S3,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执行影集使用注册处理。
现在将分开描述步骤S1到S3中的处理。
参考图8和图9的流程图,对由网络系统14处理的数字图像客户注册进行描述。图8显示当执行注册处理时由摄录一体机11进行的处理,而图9显示由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进行的对应处理。
在步骤S11,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给出访问网络系统14的命令。上述访问目的地预先存储于ROM 72。CPU 71根据存储于ROM72的信息控制通信单元82并给出访问网络系统14的访问点31的命令。响应上述命令,通信单元82与蓝牙适配器12执行短程无线通信,并从蓝牙适配器12经公共电路网络13访问网络系统14的访问点31。
对网络系统14的上述第一次访问可通过使用向导ID来实现。具体地,当用户输入如作为ID的“GUEST”(“过客”)时,注册验证平台34允许访问。当注册验证平台34允许从摄录一体机11访问时,注册验证平台34把管理摄录一体机11的处理的权力,从这一点向前传送到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
在图9的步骤S31,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CPU 111请求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输入个人信息。该请求从通信单元119输出并经过访问点31、公共电路网络13和蓝牙适配器12发送到摄录一体机11。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经通信单元82接收上述请求时,在步骤S12,CPU 71响应上述请求输出一个消息到LCD 78,然后该消息显示在LCD78上。
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根据上述消息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个人信息。该个人信息包括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十六进制数字(16-digit)注册码(当摄录一体机11被购买时,该注册码被打印在一张附加到摄录一体机11的明信片上)、上述用户的邮政编码、名称、地址、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摄录一体机11的序列号和购买日期。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在步骤S12输入上述个人信息时,该个人信息被发送到网络系统14。
具体地,CPU 71控制通信单元82并使通信单元82发送上述输入个人信息到网络系统14。上述个人信息经过蓝牙适配器12、公共电路网络13和访问点31被供给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
当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CPU 111经过通信单元119获得上述个人信息时,在图9的步骤S31,CPU 111将该个人信息供给RAM 113并将该信息暂存在RAM 113中。
当上述个人信息在RAM 113中注册时,在步骤S32,CPU 111生成一个个人信息确认窗口,并从通信单元119发送它到摄录一体机11。上述个人信息确认窗口数据从访问点31经过公共电路网络13被供给蓝牙适配器12,然后该数据从蓝牙适配器12被发送到摄录一体机11。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经通信单元82接收上述个人信息确认窗口数据时,在图8的步骤S13,CPU 71将该数据暂存在RAM 73中,随后重读该数据,输出该数据到LCD 78,并将该消息显示在LCD 78上。因此,LCD78为确认目的,显示从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输入的上述个人信息。
当上述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用户确认由用户输入的上述个人信息时,CPU 71把从通信单元82的确认信号,发送到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
当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的CPU 111经过通信单元119接收上述确认信号时,在图9的步骤S32,CPU 111将注册RAM 113的上述个人信息传送到存储单元118并将该个人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在步骤S33,CPU 111发布暂时ID和暂时口令给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从通信单元119输出并经过访问点31、公共电路网络13和蓝牙适配器12发送到摄录一体机11。
在图8的步骤S14,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经通信单元82接收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时,CPU 71将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供给LCD 78并将它们显示在LCD 78上或供给EEPROM 74将它们存储在EEPROM 74中。
如上所述,在步骤S33,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将有关注册在存储单元118中的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的上述个人信息供给客户数据库32并在客户数据库32中注册上述个人信息。
在步骤S34,客户数据库32经因特网10将上述个人信息供给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当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CPU 151经过通信单元159接收从网络系统14发送的上述个人信息时,CPU 151将该个人信息供给存储单元158并将该个人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58中(图16的步骤S121,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S35,客户数据库32还将摄录一体机11的上述个人信息发送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经因特网10注册从网络系统14发送的摄录一体机11的上述个人信息(图11的步骤S71,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S36,当有关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的上述个人信息随后在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被改变时,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经因特网10,从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接收上述改变的个人信息,并在那里注册该改变的个人信息。客户数据库32通过因特网10将上述更新的个人信息供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并在客户数据库52中注册该更新的个人信息。
相反,当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改变有关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的上述个人信息时,上述改变的个人信息注册在客户数据库52中。客户数据库52经因特网10向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通告上述改变的个人信息。客户数据库32在旧个人信息上记录输入个人信息,并更新个人信息。
此时,客户数据库32经因特网10发送上述更新的个人信息到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用输入个人信息更新旧个人信息。
如上所述,当上述个人信息在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之一中更新时,上述更新的信息立即实时反映在另外两者中。
如上所述,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以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注册时, 随后,网络系统14经因特网10或必要时通过明信片向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通告有关摄录一体机11的各种信息。
在以上述方式完成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后,ISP-A简单注册处理被执行。具体地,当客户注册处理完成时,客户注册网络服务器33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这点向前传送管理摄录一体机11的处理的权力。
随后,在摄录一体机11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之间,执行ISP-A简单注册处理。图10显示了这样情况下由摄录一体机11的处理,而图11显示了由客户数据库52的对应处理。
当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在图11的步骤S71接收从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发送的上述个人信息时,CPU 191将上述个人信息供给存储单元198并将该个人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98中。
当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在步骤S71接收摄录一体机11的上述个人信息时,客户数据库52请求摄录一体机11输入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是否已经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而当该用户是一个成员时,输入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用户ID。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接收上述请求时,在图10的步骤S51,CPU71响应上述请求输出一个消息到LCD 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消息。用户查看显示的消息,当该用户已经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时,通过操作输入单元77输入用户ID。当该用户不是成员时,该用户输入该用户不是成员。在步骤S52,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确定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用户ID是否被输入。在步骤S53,当指出该用户不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成员的信息被输入时,CPU 71经通信单元82发送该信息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
当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经通信单元199接收上述输入时,在图11的步骤S72,CPU 191确定该用户不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成员。在步骤S73,CPU 191发送成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的个人信息。该个人信息基本等同于通过在图9的步骤S35处理从网络系统14已经被发送的信息,该信息在步骤S71已经被接收和存储。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经通信单元82接收成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的上述个人信息时,在图10的步骤S54,CPU 71输出上述个人信息到LCD 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消息。
因为上述个人信息是由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在该用户以网络系统14注册他/她自己时输入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基本没有错误。用户查看显示的上述个人信息,并确定个人信息是否需要改正。当个人信息需要改正时,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改正。
在步骤S55,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确定改正是否被输入。在步骤S56,当改正被输入时,CPU 71从通信单元82发送一(多)个改正项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当没有改正被输入时,在步骤S56的处理被跳过。
在图11的步骤S7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确定改正是否经通信单元199被接收。当改正被接收时,在步骤S75,CPU 191根据接收的改正细节改正已经注册的个人信息。当没有改正被接收时,在步骤S75的处理被跳过。
如上所述,上述个人信息基本等同于购买摄录一体机11和以网络系统14注册他/她自己的用户的信息(对于个人信息,只有成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的用户必要的信息被显示)。因此,该用户不被要求再次输入与为了成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以网络系统14注册他/她自己而输入的那些基本相同的项目。结果,用户友好性改善。
在步骤S57,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根据来自客户数据库52的输入向导,在LCD 78上显示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的消息。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根据上述消息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用户用于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用户名和口令。CPU 71经通信单元82发送上述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
当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在步骤S76经通信单元199接收上述用户名和口令时,CPU 191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98中的数据确定该用户名和口令是否已经被不同的用户使用。当该用户名和口令已经被不同的用户使用时,CPU 191从通信单元199发送一个指示此的消息到摄录一体机11。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经通信单元82接收上述消息时,CPU 71在LCD 78上显示该消息。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查看显示的消息并确定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已被注册时,该用户输入新的一个用户名和口令。
因此,当上述用户名和口令从摄录一体机11被发送时,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在图11的步骤S76经通信单元199获得上述用户名和口令。在步骤S77,CPU 191根据上述用户名确定用户ID。该用户ID有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成员资格。
在服务提供系统中,常规ID和口令由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使用。如上所述,当用户以网络系统14被注册时,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已经被赋予暂时ID和暂时口令(图8的步骤S14和图9的步骤S33)。
为了使得用户基于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能接收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17中的各服务,在步骤S78,CPU 191生成描述关联由网络系统14在图9的步骤S33中发布且由步骤S71中的处理接收的暂时ID和暂时口令的关联关系的表,其中用户ID在步骤S77中被确定,然后以ISP-A简单连接注册该表。
因此,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根据由网络系统14,在图9的步骤S33中发布,且由摄录一体机11在图8的步骤S14中接收的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时,客户数据库52搜索上述表,以查找与上述暂时ID和暂时口令关联的用户ID。结果,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被允许使用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提供的各服务。
如上所述,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作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的注册完成时,CPU 191在步骤S79把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必要的设置信息发送到摄录一体机11。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接收上述ISP-A设置信息时,在图10的步骤S58,CPU 71输出该ISP-A设置信息到LCD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信息。因而用户可确认上述ISP-A设置信息。该ISP-A设置信息描述如图12中所显示的PPP登录、PPP口令、访问点电话号码、POPID、POP口令、电子邮件地址、POP服务器、SMTP邮件服务器和新闻服务器。
若必要,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写下图12所示的细节。随后,该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以输出确认信号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
在步骤S80,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发送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
当摄录一体机11接收上述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时,在图10的步骤S59,摄录一体机11在LCD 78上显示上述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
图13显示如上所述的从客户数据库52发送到摄录一体机11的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的示例。在这个示例中,该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由DI客户ID、DI口令和访问点电话号码组成。
上述访问点电话号码代表当摄录一体机11连接到因特网10时被访问的点(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访问点51)的电话号码。
在步骤S60,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将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的、以作为连接到因特网10的条件这样的方式显示设置到摄录一体机11。上述设置被存储于EEPROM 74中。
例如,购买个人计算机的用户为了经一般的服务提供商(图2示例中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连接到因特网10,如图14A所示,用户被要求设置12项,即PPP连接ID、PPP连接口令、访问点电话号码、主DNS服务器、次DNS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端口号码、POP验证ID、POP验证口令、POP服务器、SMTP服务器和邮件地址。相反,通过执行ISP-A简单注册处理,购买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只被要求设置3项,如图14B所示,即统一ID(对应图13中的DI客户ID)、口令(对应图13中的DI口令)和访问点电话号码(对应图13中的访问点电话号码)。甚至不熟悉设置操作的用户也能容易地执行建立与因特网连接的操作。
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已经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该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以响应来自客户数据库52的上述请求,并输入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用户ID。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获得从用户输入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用户ID,CPU 71在图10的步骤S61,使通信单元82发送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该用户ID到客户数据库52。
在图11的步骤S81,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接收,并获得从摄录一体机11发送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用户ID。在步骤S82,CPU 191向摄录一体机11发送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其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用户ID与包括在由步骤S71中的处理接收的用户个人信息中的暂时ID和暂时口令进行关联。
在步骤S62,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接收摄录一体机设置信息、其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ID与从客户数据库52发送的暂时ID和暂时口令进行关联。在步骤S63,CPU 71执行处理,以设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ID、其在由用户操作输入的输入单元77上将暂时ID和暂时口令进行关联。具体地,CPU 71生成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ID与暂时ID和暂时口令进行关联的关联表。随后,当上述暂时口令和上述暂时ID被输入且连接到因特网10的命令被给出时,CPU 71将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转化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ID,并执行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访问处理。
在图11的步骤S80和S82中的处理之后,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进入步骤S83,并向网络系统14发送直到那时的处理注册的信息,或当该注册信息被用户更新时的更新的信息。
当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接收来自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上述注册信息时,该注册信息在客户数据库32中被注册。上述注册信息还被发送到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将在那里被反映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在上述ISP-A简单注册处理之后,影集使用注册处理被执行。参考图15和16的流程图,描述影集使用注册处理。图15显示摄录一体机11的影集使用注册处理,而图16显示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对应影集使用注册处理。
当ISP-A简单注册处理完成时,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的CPU 191把摄录一体机的管理处理权力传送到网络服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当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CPU 151在图16的步骤S121中,接收在图9的步骤S34经通信单元159从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发送的摄录一体机11的个人信息,CPU 151将该个人信息供给存储单元158,并将该个人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58中。在步骤S122,CPU 151从接收的上述个人信息读出名称和邮件地址,并发送该名称和邮件地址到摄录一体机11。
当摄录一体机11的CPU 71从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接收上述名称和邮件地址时,在步骤S101,CPU 71输出该名称和邮件地址到LCD 78,并在LCD78上显示该名称和邮件地址。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查看显示的名称和邮件地址,并确定它们是否正确。上述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地址)已被以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成员注册设置(图12)。
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确定上述名称和邮件地址正确时,该用户操作输入77,并在承认上述名称和邮件在影集使用注册中被使用时,输入一个认可。在步骤S102,CPU 71确定认可是否被输入。当认可被输入时,在步骤S103,CPU 71发送对应该输入的认可信号到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相反,当用户没有认可影集使用注册时,该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否定认可。在步骤S104,CPU 71发送指出影集使用注册没有被认可的否定认可信号到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
在图16的步骤S123,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CPU 151确定认可信号是否被输入。当认可信号被输入时,在步骤S124,CPU 151将在步骤S121接收的上述个人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58中。
相反,当在步骤S123确定没有认可信号被输入时,在步骤S124的处理被跳过。
如上所述,对应由网络系统14发布的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的上述个人信息被注册在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中。
随后在步骤S125,当用户输入更新上述注册信息的命令时,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CPU 151发送该命令到网络系统14。
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注册上述更新信息。客户数据库32还发送上述更新信息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并在客户数据库52中注册上述更新信息。
发布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后,网络系统14的客户数据库32通过邮件发送在其上打印实际ID和实际口令的明信片到用户的地址。当用户接收该明信片时,用户改变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为上述实际ID和上述实际口令并使用它们。
当客户数据库32发布上述实际ID和上述实际口令时,客户数据库32经因特网10发送它们到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每个都注册上述实际ID和上述实际口令。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可在发布后被使用一个预定时间段(如2周)。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只承认2周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的有效性。当上述有效期过去后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被使用时,访问被拒绝。
虽然在上述描述中用户使用摄录一体机11以网络系统14被注册,但用户可能使用个人计算机经因特网10注册或可能使用明信片注册。
现在,参考图17的流程图,将描述摄录一体机11的连接到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或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处理。该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并输入当用户以网络系统14注册时被分配的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或者随后被设置的上述实际ID和上述实际口令)。在步骤S141,CPU71获得根据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被输入的上述ID和口令。在步骤S142,CPU 71确定用户指定的访问目的地是否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
当上述访问目的地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时,在步骤S134,CPU 71确定在步骤S63中生成的转换表是否存在。当上述转换表存在时(当摄录一体机11的用户已经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一个成员且在该用户对摄录一体机11注册他/她自己前具有一个用户ID时),在步骤S144,CPU 71根据上述转换表把在步骤S141得到的上述ID和口令转换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ID。在步骤S145,CPU 71根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ID控制通信单元82,并使通信单元82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
当在步骤S134确定没有转换表时(用户购买摄录一体机11并以网络系统14注册他/她自己后,该用户以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对一个成员注册),在步骤S145,CPU 71用上述ID和口令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在这样情况下,如上所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客户数据库52具有上述转换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根据上述转换表,确定摄录一体机11是否由授权用户使用。
当在步骤S142确定访问目的地不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时,在步骤S146,CPU 71确定访问目的地是否为网络系统14。当访问目的地是网络系统14时,在步骤S147,CPU 71根据在步骤S141得到的上述ID和口令访问网络系统14。类似地,当在步骤S146确定访问目的地不是网络系统14时(当确定访问目的地是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时),在步骤S148,CPU 71使用在步骤S141得到的上述ID和口令,访问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
如上所述,在服务提供系统中,如图18所示,通过使用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同一ID和口令),接收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服务,上述暂时ID和上述暂时口令是当该用户以网络系统14注册他/她自己时发布的,其作为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中每个对应的ID和口令。
换句话说,用上述处理,用户使用摄录一体机11连接到网络系统14、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并执行如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使用影集这样的处理。
如用图2描述的,摄录一体机11通过基于蓝牙(商标)的短程无线通信连接到蓝牙适配器12,而且从蓝牙适配器12经公共电路网络13,连接到网络系统1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或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而如图19所示,代替经蓝牙适配器12,而经基于蓝牙的蜂窝电话301和基站302或者蓝牙调制解调器303和模组化插座304,摄录一体机11还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连接到网络系统1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或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并连接到因特网10。
响应由用户操作输入单元77的预定键,摄录一体机11的LCD 78显示图20所示的网络菜单窗口311。网络菜单窗口311提供进入发送和接收邮件的操作窗口的邮件按钮321;进入将捕获的图像数据上载到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编辑上载的图像数据或浏览该图像数据的操作窗口的影集按钮322;进入浏览网页的操作窗口的浏览按钮323;进入执行各种设置的操作窗口的设置按钮324和终止该网络菜单时选择的结束按钮325。
当用户选择设置按钮324时,LCD 78显示图21所示的设置菜单窗口331。设置菜单窗口331提供进入执行上述客户注册的操作窗口的客户注册按钮341、进入执行简单(easy)设置的操作窗口的简单设置按钮342、进入执行蓝牙相关设置的操作窗口的蓝牙设置按钮343、进入执行各种其它手动设置的操作窗口的手动设置按钮344和关闭设置菜单窗口331并显示用图20描述的网络菜单窗口311时选择的结束按钮345。
现在,参考图22的流程图将描述蓝牙连接的设置处理。
在步骤S201,根据指示经输入/输出接口76和总线75从输入单元77的用户操作输入的信号,CPU 71确定用图21描述的蓝牙设置按钮343是否已经被选择。当在步骤S201确定没有选择蓝牙设置按钮343时,重复在步骤S201的处理,直到确定选择蓝牙设置按钮343。
当在用图21描述的设置菜单窗口331中选择蓝牙设置按钮343时,显示如图23所示的蓝牙设置窗口351。蓝牙设置窗口351提供选择设置一个已连接器件的已连接器件按钮361、显示一个已连接器件的设置信息的列表框362、被选择以终止蓝牙设置并返回到用图21描述的设置菜单窗口331的返回按钮363和选择执行连接处理并确认蓝牙设置是否正确的确认按钮364。
当已连接器件按钮361被选择时,如图24所示,列表框362显示多个列表框。因为现在将描述新的蓝牙器件被注册的情形,显示<返回>的列表框362-1和显示<新注册>的列表框362-2被显示。当蓝牙器件已注册时,该已注册蓝牙器件的名称显示在列表框362上。
当在步骤S201确定选择蓝牙设置按钮343时,显示图23的蓝牙设置窗口351。在步骤S202,CPU 71确定已连接器件按钮361是否被选择,以执行已连接器件以及显示的列表框362的新注册,和确定标注<新注册>的列表框362-2是否被选择。当在步骤S202,确定没有选择已连接器件的新注册时,重复在步骤S202的处理,直到确定选择已连接器件的新注册。
当在步骤S202,确定选择已连接器件的新注册时,在步骤S203,CPU 71执行自动蓝牙器件检测处理,并显示图25中所示的新注册窗口371。
在搜索处理期间,正在搜索对话框381被显示在图25中所示的新注册窗口371之前。正在搜索对话框381包括取消按钮382。当用户想在完成搜索前取消搜索处理时,用户操作取消按钮382。新注册窗口371还提供操作返回到蓝牙设置窗口351的返回按钮383、选择执行再次搜索的再次搜索按钮384和显示搜索结果的搜索结果显示区385。
当搜索处理完成,且蓝牙器件被检测到时,如图26所示,正在搜索对话框381被立即停止显示。检测到的蓝牙器件的名称和蓝牙地址被显示在搜索结果显示区385。当检测到的蓝牙器件的多个名称和蓝牙地址被显示在搜索结果显示区385时,用户按下如输入单元77的光标键,并改变显示在搜索结果显示区385的多个名称和蓝牙地址中的被选择的名称和蓝牙地址(图中的阴影部分)。因此,所要的器件可从多个蓝牙器件中间被指定和选择。
在步骤S204,CPU 71确定显示在搜索结果显示区385中的检测到的多个蓝牙器件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选择。当在步骤S204确定选择没有器件时,重复在步骤S204的处理,直到选择任何一个器件。
当在步骤S204确定显示在搜索结果显示区385中的任何一个蓝牙器件被选择时,在步骤S205,CPU 71显示图27中显示的PIN(个人身份号码)输入窗口401,并接收从用户输入的PIN。
PIN输入窗口401提供显示一个输入PIN的文本框411和输入PIN的按钮群412。用户使用输入单元77操作按钮群412并输入PIN。当用户参考文本框411并确定正确的PIN被输入时,用户选择按钮群412的结束按钮。
在步骤S206,如图28所示,CPU 71显示例如蓝牙设置窗口351的设置细节。CPU 71生成对应设置确认窗口的数据,经总线75和输入/输出接口76输出该数据到LCD 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数据。处理完成。
用上述处理,摄录一体机11经上述设置的蓝牙器件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
例如,基于蓝牙的连接处理还在用图8描述的摄录一体机11的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的步骤S11中,或者在用图17描述的摄录一体机11的访问处理的步骤S145、步骤S147或步骤S148中被执行。
参考图29的流程图,现在将描述网络连接处理。
在步骤S221,根据指示一个经输入/输出接口76和总线75从输入单元77输入的用户操作的信号,CPU 71确定网络连接请求是否被接收。
当在用图8描述的、摄录一体机11的数字图像客户注册处理的步骤S11中的处理,或者在用图17描述的、摄录一体机11的访问处理的步骤S145、步骤S147或步骤S148中的处理被执行时,网络连接请求被提出。除了这样的情况,网络连接请求也在下面的情形被提出,如浏览按钮323在用图20描述的网络菜单窗口311中被选择,图30所示的浏览窗口431被显示及预定操作被执行。当这样的处理被执行时,在必要时输入ID和口令。
图30所示的浏览窗口431提供显示与如因特网10的网络连接的摄录一体机11的当前连接状态的连接状态显示部件441;输入摄录一体机11要连接的网页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地址)或摄录一体机11当前正在连接的网页的URL的文本框442;及当输入各种命令时由用户选择的工具条443。
例如,当连接状态显示部件441显示摄录一体机11断开连接,且URL在文本框442输入并被确认时,CPU 71认可作为网络连接请求的操作,并执行访问由在文本框442中的URL输入代表的网页的处理。
网络连接请求还在这种情形下被提出:影集按钮322在用图20描述的网络菜单窗口311中被选择的情形、图31所示的影集菜单窗口451被显示及预定操作被执行的情形,或者在邮件按钮321在用图20描述的网络菜单窗口311中被选择、图32所示的邮件窗口471被显示及预定操作被执行的情形被提出。
图31所示的影集菜单窗口451提供上载按钮461、浏览/编辑按钮462和结束按钮463。上载按钮461被选择,以执行上载数据到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处理,上述数据被记录于RAM 73、存储卡85或被放置在驱动87上的磁盘91、光盘92、磁-光盘93或半导体存储器94。
浏览/编辑按钮462被选择执行浏览或编辑存储于网络服务业务中心15的摄录一体机图像站41的数据的处理。结束按钮463被选择取消影集菜单窗口451的显示,并返回到网络菜单窗口311的显示。
图32所示的邮件窗口471提供被选择创建要发送的邮件的发送标签481、被选择接收邮件的接收标签482、当显示和编辑地址簿时显示的地址簿标签483,及被选择执行有关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的各种设置的设置标签484。
发送标签481被选择的邮件窗口471提供各种操作按钮,如按下以输入目的地的目的地按钮485、按下以选择要附加的文件的附件按钮486、按下以发送已创建邮件的发送按钮491和按下以取消邮件窗口471的显示并返回到网络菜单窗口311的显示的结束按钮492。邮件窗口471还提供输入邮件地址的文本框487、输入要附加的文件名称的文本框488、输入邮件主题的文本框489和输入邮件消息的文本框490。
当在步骤S221确定上述网络连接请求没有被接收时,重复在步骤S221的处理,直到确定接收上述网络连接请求。
当在步骤S221确定上述网络连接请求被接收时,在步骤S222,CPU 71经总线75和输入/输出接口76输出对应图34所示的对话框511的数据到LCD78,并在LCD 78上显示对话框511,以便使用户确认是否用预定的电话号码建立用于经公共电路网络13访问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邮件服务器53的拨号连接。
对话框511提供显示电话号码的列表框521、选择取消拨号连接的取消按钮422和选择建立拨号连接的连接按钮423。当用户想用不同于预先显示在列表框521中的电话号码的号码建立拨号连接时,用户操作列表框521,并用另一个预先注册的电话号码建立拨号连接。
在步骤S223,CPU 71确定对话框511的连接按钮423是否被按下。
当在步骤S223确定对话框511的连接按钮423没有被按下时,在步骤S224,CPU 71确定对话框511的取消按钮422是否被按下。当在步骤S224确定对话框511的取消按钮422没有被按下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223且前面从步骤S223的处理被重复。
当在步骤S224确定对话框511的取消按钮422被按下时,在步骤S225,CPU 71在LCD 78上显示在连接处理前显示的图32所示的状态中的邮件窗口471,然后处理完成。
当在步骤S223确定对话框511的连接按钮423被按下时,在步骤S226,CPU 71执行经总线75、输入/输出接口76和通信单元82建立蓝牙连接的处理,以及连接到蓝牙适配器12、允许蓝牙的蜂窝电话301或蓝牙调制解调器303的处理。
现在如下情形中对网络连接请求进行描述:在邮件按钮321在用图20描述的网络菜单窗口311中被选择、图32所示的邮件窗口471被显示、文本框487到490被填上必要信息及发送按钮491被按下的情形。
具体地,CPU 71从“备用状态”到“查询状态”改变其有关蓝牙连接的状态并经通信单元82接收由作为主件(master)的蓝牙适配器12、允许蓝牙的蜂窝电话301或蓝牙调制解调器303广播的IQ包。CPU 71发送FHS包响应上述接收的IQ包。
当在步骤S226的处理被执行时,如图33所示,显示“正在建立蓝牙连接”消息的对话框501被显示。当在步骤S226的处理在短时间内完成时,对话框501的显示可能被省略。
当多个蓝牙器件被设置且可由用图22描述的蓝牙设置处理连接时,用户可能在步骤S226从多个被设置可连接的蓝牙器件中选择用户要连接的一个蓝牙器件。
蓝牙适配器12、允许蓝牙的蜂窝电话301或已接收FHS包的蓝牙调制解调器303改变到“广播状态”(page status)并发送ID包。
在步骤S227,CPU 71根据通信单元82是否已接收上述ID包确定连接是否用如蓝牙适配器12、允许蓝牙的蜂窝电话301或蓝牙调制解调器303这样的蓝牙器件被建立。
当在步骤S227确定用蓝牙器件的连接被建立时,在步骤S228,CPU 71控制通信单元82经蓝牙器件建立拨号连接并经总线75、输入/输出接口76、通信单元82、蓝牙适配器12(或允许蓝牙的蜂窝电话301或蓝牙调制解调器303)和公共电路网络13发送已创建的邮件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的邮件服务器53。处理完成。
如图25所示,在邮件正在发送时,通知用户邮件正在发送的实情的对话框531被显示。对话框531提供按下取消邮件发送处理的取消按钮541。
当在步骤S227确定用蓝牙器件的连接没有被建立时,在步骤S229,CPU71经总线75和输入/输出接口76输出对应一个错误消息的数据到LCD 78并在LCD 78上显示该错误消息。处理完成。
当在步骤S221接收的网络连接请求不是邮件发送请求时,CPU 71通过类似处理建立蓝牙连接以便对应用户操作从网络系统14、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 17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B 18中间访问服务器。随后CPU 71建立访问对应服务器的拨号连接。
用上述处理,拨号连接被建立。例如,邮件被发送和/或接收,影集被编辑或者希望的网页被浏览。随后,在用户断开拨号连接的同时蓝牙连接被断开。摄录一体机11处于摄录一体机11从蓝牙器件被断开连接的状态(备用状态)直到随后的网络连接请求被提出。不分开建立蓝牙连接和拨号连接,功率消耗可减少。
在这里的描述中,摄录一体机11以运行的链接方式(operatively linkedmanner)建立蓝牙连接和拨号连接。本发明不仅应用于摄录一体机11而且应用于如个人计算机、PDA或经蓝牙连接能连接到公共电路网络13的蜂窝电话这样的任何装置。
在这里的描述中,描述了经公共电路网络13与因特网10建立连接的情形。本发明还应用于使用蓝牙连接经如以太网(注册商标)或类似物连接到不同于因特网10的如LAN(局域网)或WAN(广域网)的网络的情形。
一系列上述过程可通过硬件或软件执行。当执行基于软件的处理时,组成软件的程序从网络或记录介质被安装入包括专用硬件的计算机或如通过在其中安装各种程序能执行各种处理的普通个人计算机。
上述记录介质,如图3到6所示,不仅包括:含磁盘91(包括软磁盘)、131、171和211的封装介质(package media);光盘92(包括CD-ROM(只读光盘)和DVD(数字多功能光盘))、132、172和212;磁-光盘93(包括MD(小磁盘,Mini-Disk(注册商标))、133、173和213或半导体存储器94、134、174和214;而且包括以各装置中的内置存储器形式提供给用户的ROM 72、112、152和192以及包括在存储单元118、158和198中的硬盘。
在这里的描述中,编写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的步骤不要求在根据上述描述的顺序的时间序列中处理。还包括与其它步骤同时执行或单独执行的各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词语“系统”是指由多个装置组成的一个装置的整体。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当经基于如蓝牙的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或经不同于前面连接的连接连接到一个网络时,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只在实际连接到该网络时建立。与蓝牙连接一直建立的情形比较,可抑制功率消耗。
Claims (7)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经由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而连接到网络,包括:
输入装置,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输入;
第一连接装置,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
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第一连接相同步,建立第二连接;
第一中断装置,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用户操作输入,中断由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二连接;和
第二中断装置,与所述第一中断装置中断第二连接相同步,中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短程无线通信是基于蓝牙的通信;
所述网络是因特网;
所述第二连接是拨号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使用所述拨号连接,经公共电路网络连接到所述因特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电子邮件发送/接收装置经由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一连接和由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二连接,发送/接收电子邮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浏览网页的浏览装置,
其中所述浏览装置经由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一连接和由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二连接,访问网页存储于其中的预定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图像捕获装置,用于捕获图像;和
图像处理装置,对由所述图像捕获装置捕获的所述图像,执行预定图像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出装置,用于将已由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的所述图像,输出到预定服务器,
其中所述输出装置经由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一连接和由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建立的所述第二连接,输出所述图像到所述预定服务器。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经由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连接而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输入步骤,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输入;
第一连接步骤,根据在所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所述用户操作输入,建立基于所述短程无线通信的第一连接;
第二连接步骤,与由在所述第一连接步骤中的处理建立所述第一连接相同步,建立第二连接;
第一中断步骤,根据在所述输入步骤中处理的所述用户操作输入,中断在所述第二连接步骤中处理的所述第二连接;和
第二中断步骤,与由在所述第一中断步骤中的处理中断所述第二连接相同步,中断在所述第一连接步骤中处理的所述第一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5993/2001 | 2001-08-14 | ||
JP2001245993 | 2001-08-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3416A CN1473416A (zh) | 2004-02-04 |
CN1209895C true CN1209895C (zh) | 2005-07-06 |
Family
ID=1907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29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895C (zh) | 2001-08-14 | 2002-08-06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42107B2 (zh) |
EP (2) | EP2268095A1 (zh) |
KR (1) | KR20040032083A (zh) |
CN (1) | CN1209895C (zh) |
WO (1) | WO20030175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72135B2 (en) * | 2002-10-18 | 2008-12-30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alling details regarding past events |
JP3927133B2 (ja) * | 2003-03-05 | 2007-06-06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および同機器で用いられる通信制御方法 |
US8131280B2 (en) | 2003-04-16 | 2012-03-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terminal, base device, wireless system, wireless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terminal control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same program |
JP2004336343A (ja) * | 2003-05-07 | 2004-11-25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WO2005078943A1 (ja) | 2004-02-13 | 2005-08-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表示装置および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表示方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US7038574B1 (en) * | 2004-06-14 | 2006-05-02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Packet differentiation services |
EP1613106A1 (en) | 2004-06-28 | 2006-01-04 | Noki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etween at least two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2006146460A (ja) * | 2004-11-18 | 2006-06-08 | Sony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記憶装置、並びに制御装置 |
JP4550636B2 (ja) * | 2005-03-18 | 2010-09-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その登録方法及び登録プログラム |
US7653352B2 (en) * | 2005-12-22 | 2010-01-2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assigning addresses |
US20080032627A1 (en) * | 2006-08-02 | 2008-02-07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luetoo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in real time |
JP4935909B2 (ja) * | 2007-12-27 | 2012-05-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回線提供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01600211B (zh) * | 2008-06-06 | 2013-07-17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共用系统资源的无线通讯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
DE102010021925A1 (de) | 2010-05-28 | 2011-12-01 | Mtu Aero Engines Gmbh | Schaufel einer Strömungsmaschine mit passiver Grenzschichtbeeinflussung |
KR101721225B1 (ko) * | 2010-09-28 | 2017-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와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 매체 |
JP5725844B2 (ja) | 2010-12-21 | 2015-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430624B1 (en) * | 2013-04-30 | 2016-08-30 |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 Efficient logon |
US9509676B1 (en) * | 2013-04-30 | 2016-11-29 |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 Efficient startup and logon |
JP6300467B2 (ja) * | 2013-08-20 | 2018-03-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39430B2 (ja) * | 2017-01-31 | 2020-0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8650669A (zh) * | 2018-05-18 | 2018-10-12 |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0563B2 (ja) * | 1993-05-19 | 1996-07-3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交換網 |
US6118778A (en) * | 1996-12-09 | 2000-09-12 |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network call processing |
US6292830B1 (en) * | 1997-08-08 | 2001-09-18 | Iterations Llc | System for optimizing interaction among agents acting on multiple levels |
GB2332809A (en) * | 1997-12-24 | 1999-06-30 | Northern Telecom Ltd | Least cost routing |
US6005603A (en) * | 1998-05-15 | 1999-12-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trol of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stream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content |
JP4172120B2 (ja) | 1999-06-29 | 2008-10-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 |
JP2001069265A (ja) * | 1999-08-31 | 2001-03-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ブラウザー搭載の携帯端末装置 |
JP2001186214A (ja) | 1999-10-13 | 2001-07-06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方法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通信カード |
EP1093272A3 (en) | 1999-10-13 | 2003-09-03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ards |
JP3842500B2 (ja) * | 1999-11-10 | 2006-11-08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携帯端末装置 |
SE521557C2 (sv) * | 1999-12-01 | 2003-11-1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och metod för att manövrera en elektronisk konsumentprodukt från en portabel telekommunikationsapparat |
GB2358729B (en) * | 2000-01-31 | 2002-07-17 | Bernard James Payne | A dedicated digital image data storage, indexing and presentation device |
-
2002
- 2002-08-06 US US10/398,958 patent/US684210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06 KR KR10-2003-7005200A patent/KR2004003208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8-06 EP EP10011460A patent/EP226809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8-06 CN CNB028029453A patent/CN12098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8-06 WO PCT/JP2002/008038 patent/WO20030175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8-06 EP EP02755866A patent/EP132638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054783A1 (en) | 2004-03-18 |
EP1326382A1 (en) | 2003-07-09 |
EP2268095A1 (en) | 2010-12-29 |
KR20040032083A (ko) | 2004-04-14 |
CN1473416A (zh) | 2004-02-04 |
WO2003017578A1 (fr) | 2003-02-27 |
EP1326382A4 (en) | 2006-07-19 |
US6842107B2 (en) | 2005-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09895C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168034C (zh) | 报文搜寻系统与终端机 | |
CN1287622C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和介质 | |
CN1181702C (zh) | 通信网络结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CN1254049C (zh) | 具有通信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0347623C (zh) | 用于管理内容使用权的设备和方法 | |
CN1716922A (zh) | 移动装置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 |
CN1757027A (zh) | 新式的个人电子装置 | |
CN1547829A (zh)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00343835C (zh) | 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751492A (zh) | 在网络通信中压缩报文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42480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520123A (zh) | 对地址询问的回答方法、程序、装置和地址通知方法、程序、装置 | |
CN1917664A (zh) | 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 |
CN1598851A (zh) | Oma设备管理扩充管理移动设备配置设定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95465A (zh) | 操作履历利用系统 | |
CN1757020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684423A (zh) | 信息提供控制方法和信息再现系统 | |
CN1620066A (zh) | 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服务器、方法和程序 | |
CN1407454A (zh) | 使多个移动装置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 |
CN1437379A (zh) | 实现高安全级别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携带终端 | |
CN101067955A (zh) | 内容列表显示方法及装置、内容选择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692364A (zh) | 相互评价的系统和在同样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和程序 | |
CN1738248A (zh)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 |
CN1136666C (zh) | 移动体通信终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