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601998A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601998A CN119601998A CN202311170976.9A CN202311170976A CN119601998A CN 119601998 A CN119601998 A CN 119601998A CN 202311170976 A CN202311170976 A CN 202311170976A CN 119601998 A CN119601998 A CN 1196019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terminal
- contact arm
- elastic contact
- grounding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6—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 H01R13/6587—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for mounting on PC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屏蔽安装座。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屏蔽安装座包括第一凸肋以及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分别作为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本发明改善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弹性接触臂式的接地端子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包括所述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组、位于每一信号端子组的一侧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每一组信号端子组的另一侧的第二接地端子。每一信号端子组通常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通常情况下,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都设有弹性接触臂,以与电路板上相应的导电片实现电性连接。
为了解决信号串扰的问题,每一信号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需设置得较大,当所述导电端子的数量增加时,则需要更大的尺寸空间,不利于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另外,为了改善对每一信号端子组的屏蔽效果,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正在被设计得越来越宽,一方面,这种设计增加了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与电路板相抵接的作用力,容易导致接触不良;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也不利于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较好且易于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组,其中每一个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以及
屏蔽安装座,所述第一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上;所述屏蔽安装座包括安装面、暴露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一凸肋、暴露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二凸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之间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凸肋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配置为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分别作为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上;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间接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上的安装板,所述导电薄膜被夹持在所述屏蔽安装座和所述安装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设有镂空槽,所述导电薄膜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镂空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凸肋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凸肋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共面且均位于第一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平面齐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槽以及凸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中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绝缘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相卡接的第一定位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组,其中每一个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三信号端子以及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包括第三弹性接触臂;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第四弹性接触臂;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上;所述屏蔽安装座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三凸肋、暴露于所述安装面的第四凸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肋和所述第四凸肋之间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三凸肋、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凸肋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三信号导电片以及第四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凸肋以及所述第四凸肋分别作为第三接地端子以及第四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三接地导电片以及第四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凸肋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呈第一排;
所述第三凸肋、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凸肋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呈第二排;
所述第一排与所述第二排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沿第四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沿所述第三方向对齐布置;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沿所述第三方向对齐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弹性接触臂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以及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凸肋以及所述第四凸肋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安装座还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面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且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三凸肋以及所述第四凸肋;
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位于所述连接梁的一侧;所述第三凸肋以及所述第四凸肋位于所述连接梁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一线缆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一接地片,所述若干第一线缆包括第一信号线缆、第二信号线缆、第一接地线缆以及第二接地线缆;所述第一接地片包括第一安装脚以及第二安装脚;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安装脚、所述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二焊接脚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脚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一安装脚相连,所述第一信号线缆与所述第一焊接脚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缆与所述第二焊接脚相连,所述第二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二安装脚相连;
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屏蔽安装座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二线缆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接地片,所述若干第二线缆包括第三信号线缆、第四信号线缆、第三接地线缆以及第四接地线缆;所述第二接地片包括第三安装脚以及第四安装脚;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包括第三焊接脚,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第四焊接脚,所述第三安装脚、所述第三焊接脚、所述第四焊接脚以及所述第四安装脚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三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三安装脚相连,所述第三信号线缆与所述第三焊接脚相连,所述第四信号线缆与所述第四焊接脚相连,所述第四接地线缆与所述第四安装脚相连;
所述第二接地片与所述屏蔽安装座和/或所述第一接地片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安装座由金属和/或导电塑胶制成。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前述的电连接器;以及
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包括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将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串联成一个整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屏蔽安装座和所述电路板安装固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屏蔽安装座设有第一凸肋以及第二凸肋,其中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臂以及所述第二凸肋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能够给位于它们之间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提供屏蔽,从而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另外,通过将所述第一凸肋以及所述第二凸肋分别作为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极大地改善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弹性接触臂式的接地端子所造成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2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中的电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中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去除图7中导电薄膜和安装板后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画框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1中屏蔽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屏蔽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画圈部分E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画圈部分F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5中的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中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一绝缘块以及第一接地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21是图20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中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块以及第二接地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23是图2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24是沿图1中G-G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画框部分H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路板200、安装在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电连接器100、以及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固定在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紧固件300。
请结合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片201、若干第二导电片202以及接地片203。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1沿第一方向A1-A1(例如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2沿第一方向A1-A1排列成另一排。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1所在的排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2所在的排相互平行。
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1呈若干组分布,其中每一组包括一个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一个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类似地,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2呈若干组分布,其中每一组包括一个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一个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2沿第三方向A3(例如从后向前方向)一一对齐。
所述接地片203包括接地连接部2030、自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三方向A3延伸的若干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自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三方向A3延伸的若干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自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的第二侧沿第四方向A4(例如从前向后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自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的第二侧沿所述第四方向A4延伸的若干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与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与所述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若干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沿所述第三方向A3一一对齐;所述若干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以及若干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沿所述第三方向A3一一对齐。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所述若干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所述若干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所述若干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串联成一个整体,以改善屏蔽,降低信号串扰。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也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也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沿所述第三方向A3的长度;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也大于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所述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也大于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沿所述第四方向A4的长度。如此设置,有利于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片203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路板200两侧的安装区域2035。在每一个安装区域,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沿所述电路板20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电路板200的若干第一安装孔2035a以及一个定位孔2035b。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300为若干螺栓。
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屏蔽安装座3、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上的第一端子模组1、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上的第二端子模组2、以及至少部分成型在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上的外壳体4。
请结合图4至图14所示,所述屏蔽安装座3包括安装面30(例如下表面)、沿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第一安装槽31、沿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第二安装槽32、沿所述第三方向A3凸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31中的若干第一定位块33、以及沿所述第四方向A4凸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32中的若干第二定位块34。此外,所述屏蔽安装座3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两侧的安装凸部35。每一个安装凸部35设有沿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凸部35的若干第二安装孔351、以及向下凸出所述安装面30的定位凸柱352。所述若干第二安装孔351与所述若干第一安装孔2035a相互对齐,以让所述若干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凸柱352插入对应的定位孔2035b中。
此外,所述屏蔽安装座3还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若干第一凸肋361、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若干第二凸肋362、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若干第三凸肋363、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若干第四凸肋364、以及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连接梁365。所述连接梁365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所述若干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凸肋362沿所述第三方向A3自所述连接梁365一体延伸而成。所述若干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凸肋36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所述若干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凸肋364沿所述第四方向A4自所述连接梁365一体延伸而成。所述若干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凸肋36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所述若干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凸肋362位于所述连接梁365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凸肋364位于所述连接梁365的另一侧。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凸肋361、所述若干第二凸肋362、所述若干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凸肋364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一凸肋361的抵接面(例如下表面)、所述若干第二凸肋362的抵接面(例如下表面)、所述若干第三凸肋363的抵接面(例如下表面)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凸肋364的抵接面(例如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即共面)。
所述屏蔽安装座3还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肋361和所述第二凸肋362之间的第一容纳空间371,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71大致呈U型。类似地,所述屏蔽安装座3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凸肋363和所述第四凸肋364之间的第二容纳空间372,所述第二容纳空间372大致呈U型。
每一个第一凸肋361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面3611,所述第二凸肋362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面3621,所述第三凸肋363设有与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三接触面3631,所述第四凸肋364设有与所述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四接触面3641,所述连接梁365设有与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五接触面3651。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面3611、所述第二接触面3621、所述第三接触面3631、所述第四接触面3641以及所述第五接触面3651共面,且均位于第一平面内。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安装座3由金属和/或导电塑胶制成,以能够改善对信号端子的屏蔽作用,降低串扰。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包括第一绝缘块11、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上的第一接地片13、以及若干第一线缆14。
所述第一绝缘块1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中。所述第一绝缘块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33相卡接的第一定位槽111。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组T1,其中每一个第一端子组T1包括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第二信号端子S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中的第一固定部121a、自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脚123a。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的顶面。
类似地,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中的第二固定部121b、自所述第二固定部121b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121b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脚123b。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的顶面。
所述第一接地片13由金属材质冲压而成。所述第一接地片13包括第一基部130、自所述第一基部130的一侧沿所述第四方向A4一体延伸的若干第一安装脚13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30的一侧沿所述第四方向A4一体延伸的若干第二安装脚132。所述若干第一安装脚13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安装脚13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片13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相接触,以增大共用接地面积。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脚131、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脚132沿所述第一方向A-A1依次布置。
所述若干第一线缆14包括第一信号线缆141、第二信号线缆142、第一接地线缆143以及第二接地线缆144。所述第一接地线缆143与所述第一安装脚131相连,所述第一信号线缆141与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缆142与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相连,所述第二接地线缆144与所述第二安装脚132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线缆143与所述第一安装脚13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信号线缆141与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信号线缆142与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地线缆144与所述第二安装脚132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包括第二绝缘块21、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上的第二接地片23、以及若干第二线缆24。
所述第二绝缘块2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2中。所述第二绝缘块21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4相卡接的第二定位槽211。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组T2,其中每一个第二端子组T2包括第三信号端子S3以及第四信号端子S4,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中的第三固定部221a、自所述第三固定部221a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221a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脚223a。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暴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的顶面。
类似地,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中的第四固定部221b、自所述第四固定部221b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221b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脚223b。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暴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的顶面。
所述第二接地片23由金属材质冲压而成。所述第二接地片23包括第二基部230、自所述第二基部230的一侧沿所述第四方向A4一体延伸的若干第三安装脚23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230的一侧沿所述第四方向A4一体延伸的若干第四安装脚232。所述若干第三安装脚231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安装脚23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交替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地片23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和/或所述第一接地片13相接触,以增大共用接地面积。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安装脚231、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以及所述第四安装脚232沿所述第一方向A-A1依次布置。此外,所述第二接地片23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基部230的一侧向上折弯而成的若干折弯部233。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每一个折弯部233位于相应的一个第三安装脚231和相应的一个第四安装脚232之间。
所述若干第二线缆24包括第三信号线缆241、第四信号线缆242、第三接地线缆243以及第四接地线缆244。所述第三接地线缆243与所述第三安装脚231相连,所述第三信号线缆241与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相连,所述第四信号线缆242与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相连,所述第四接地线缆244与所述第四安装脚232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地线缆243与所述第三安装脚231焊接固定,所述第三信号线缆241与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焊接固定,所述第四信号线缆242与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焊接固定,所述第四接地线缆244与所述第四安装脚232焊接固定。
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后,所述第一端子组T1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沿第二方向A2(例如从上到下方向)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71中;所述第二端子组T2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所述第二方向A2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372中。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二方向A2以及所述第三方向A3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四方向A4与所述第三方向A3相反。
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呈第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分别作为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类似地,所述第三凸肋363、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呈第二排。所述第一排与所述第二排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分别作为第三接地端子以及第四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沿所述第三方向A3延伸。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所述第四方向A4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沿所述第三方向A3对齐布置。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所述第三方向A3对齐布置。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22a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122b1,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设有与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三接触部222a1,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设有与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四接触部222b1。
相较于现有设计,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分别能够起到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的作用,本发明的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分别能够起到第三接地端子以及第四接地端子的作用。如此设置,接地端子无需设置成类似于信号端子的结构,从而减少了弹性接触臂的数量,减小了与所述电路板200的抵接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安装可靠性。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类似地,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所述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的安装板5以及夹持在所述屏蔽安装座3和所述安装板5之间的导电薄膜6。所述安装板5设有镂空槽50,所述导电薄膜6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镂空槽50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图示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导电薄膜6是已经被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二凸肋362、所述第三凸肋363、所述第四凸肋364、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的第一接触部122a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的第二接触部122b1、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的第三接触部222a1以及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的第四接触部222b1挤压以后的状态(导电状态)。
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导电薄膜6安装在所述安装板5上,形成组合件;其次,将所述组合件安装到所述电路板200的对应位置;然后,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后的整体部件安装到所述组合件上;最后,安装所述紧固件30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薄膜6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
请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安装板5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之间设有让位空间39,所述让位空间39用以收容所述导电薄膜6的边缘。在拧紧所述紧固件300的过程中,所述导电薄膜6将会从初始的平整状态变成中部向下凸伸入所述镂空槽50中的凸起状态。所述安装板5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导电薄膜6向下变形的距离,对于控制抵接所述导电薄膜6的所有元件的共面度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薄膜6覆盖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上;所述导电薄膜6还覆盖在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上。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间接电性连接。
类似地,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所述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间接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的第一接触部122a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的第二接触部122b1、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的第三接触部222a1以及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的第四接触部222b1沿所述第二方向A2凸出所述第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平面齐平。
所述导电薄膜6沿其挤压方向上包括若干导电粒子。当所述导电薄膜6未被挤压时,所述若干导电粒子相互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使所述导电薄膜6不具有导电性能。当所述导电薄膜6被挤压后,相邻的所述若干导电粒子相互靠近并接触,从而使所述导电薄膜6具有导电性能。所述导电薄膜6的工作原理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是熟知的,本发明不再赘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导电薄膜6的厚度较薄,其导电粒子在被挤压而实现导电时,对挤压力的要求较高。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如果将本发明图示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替换成非弹性结构,要能顺利地借助所述导电薄膜6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导电片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则对这些非弹性结构本身的共面度和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二凸肋362、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的共面度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这种苛刻的要求将会极大地增大制造难度,不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而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二凸肋362、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对所述导电薄膜6施加作用力,有利于保证施力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具备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其能够弥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的第一接触部122a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的第二接触部122b1、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的第三接触部222a1以及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的第四接触部222b1由于共面度差异而导致与所述导电薄膜6相抵接时发生抵接力不合格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凸肋与弹性接触臂的混合结构,巧妙地解决了制造端的问题,具备突出的技术效果。
另外,相较于直接接触的方式,通过设置所述导电薄膜6有利于对所述电路板200的导电元件进行保护,降低所述导电元件被刮损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模组(1),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包括第一绝缘块(1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组(T1),其中每一个第一端子组(T1)包括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第二信号端子(S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沿第一方向(A1-A1)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以及
屏蔽安装座(3),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上;所述屏蔽安装座(3)包括安装面(30)、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第一凸肋(361)、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第二凸肋(36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肋(361)和所述第二凸肋(362)之间的第一容纳空间(371),所述第一端子组(T1)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沿第二方向(A2)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71)中;
其中,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分别与电路板(200)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分别作为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导电薄膜(6),所述导电薄膜(6)覆盖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上;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间接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上的安装板(5),所述导电薄膜(6)被夹持在所述屏蔽安装座(3)和所述安装板(5)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设有镂空槽(50),所述导电薄膜(6)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镂空槽(50)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1a)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22a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1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122b1),所述第一凸肋(361)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面(3611),所述第二凸肋(362)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面(3621),所述第一接触面(361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3621)共面且均位于第一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122a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122b1)沿所述第二方向(A2)凸出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方向(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或者,所述第一接触部(122a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122b1)与所述第一平面齐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包括第一安装槽(31)以及凸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31)中的第一定位块(33),所述第一绝缘块(1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中,所述第一绝缘块(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33)相卡接的第一定位槽(1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端子模组(2),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包括第二绝缘块(2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组(T2),其中每一个第二端子组(T2)包括第三信号端子(S3)以及第四信号端子(S4),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相互靠近且并排布置;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包括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包括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上;所述屏蔽安装座(3)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第三凸肋(363)、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第四凸肋(364)、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肋(363)和所述第四凸肋(364)之间的第二容纳空间(372),所述第二端子组(T2)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所述第二方向(A2)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372)中;
其中,所述第三凸肋(363)、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分别作为第三接地端子以及第四接地端子,且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第四接地导电片(2034)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36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呈第一排;
所述第三凸肋(363)、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呈第二排;
所述第一排与所述第二排相互平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沿第三方向(A3)延伸;所述第三方向(A3)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A1-A1)和所述第二方向(A2);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第四方向(A4)延伸;
所述第三方向(A3)与所述第四方向(A4)相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2a)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沿所述第三方向(A3)对齐布置;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2b)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沿所述第三方向(A3)对齐布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弹性接触臂(22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弹性接触臂(222b)配置为通过弹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2a)以及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2b)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配置为通过刚性抵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三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直接或者间接电性连接。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还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面(30)的连接梁(365),所述连接梁(365)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
所述连接梁(365)连接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且所述连接梁(365)连接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
所述第一凸肋(361)以及所述第二凸肋(362)位于所述连接梁(365)的一侧;所述第三凸肋(363)以及所述第四凸肋(364)位于所述连接梁(365)的另一侧。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包括若干第一线缆(14)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1)上的第一接地片(13),所述若干第一线缆(14)包括第一信号线缆(141)、第二信号线缆(142)、第一接地线缆(143)以及第二接地线缆(144);所述第一接地片(13)包括第一安装脚(131)以及第二安装脚(132);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包括第一焊接脚(123a),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包括第二焊接脚(123b),所述第一安装脚(131)、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脚(13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接地线缆(143)与所述第一安装脚(131)相连,所述第一信号线缆(141)与所述第一焊接脚(123a)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缆(142)与所述第二焊接脚(123b)相连,所述第二接地线缆(144)与所述第二安装脚(132)相连;
所述第一接地片(13)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相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包括若干第二线缆(24)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上的第二接地片(23),所述若干第二线缆(24)包括第三信号线缆(241)、第四信号线缆(242)、第三接地线缆(243)以及第四接地线缆(244);所述第二接地片(23)包括第三安装脚(231)以及第四安装脚(232);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包括第三焊接脚(223a),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包括第四焊接脚(223b),所述第三安装脚(231)、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以及所述第四安装脚(23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依次布置;
所述第三接地线缆(243)与所述第三安装脚(231)相连,所述第三信号线缆(241)与所述第三焊接脚(223a)相连,所述第四信号线缆(242)与所述第四焊接脚(223b)相连,所述第四接地线缆(244)与所述第四安装脚(232)相连;
所述第二接地片(23)与所述屏蔽安装座(3)和/或所述第一接地片(13)相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安装座(3)由金属和/或导电塑胶制成。
17.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如权利要求1至16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电连接器(100);以及
电路板(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接地连接部(2030),所述接地连接部(2030)将第一接地导电片(2031)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2)串联成一个整体。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紧固件(300),所述紧固件(300)将所述屏蔽安装座(3)和所述电路板(200)安装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70976.9A CN119601998A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TW113103174A TWI856919B (zh) | 2023-09-11 | 2024-01-26 | 電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US18/645,620 US20250087943A1 (en) | 2023-09-11 | 2024-04-25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effe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70976.9A CN119601998A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601998A true CN119601998A (zh) | 2025-03-11 |
Family
ID=9364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70976.9A Pending CN119601998A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50087943A1 (zh) |
CN (1) | CN119601998A (zh) |
TW (1) | TWI85691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2368B (zh) * | 2020-06-19 | 2021-08-03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 |
-
2023
- 2023-09-11 CN CN202311170976.9A patent/CN119601998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1-26 TW TW113103174A patent/TWI856919B/zh active
- 2024-04-25 US US18/645,620 patent/US2025008794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56919B (zh) | 2024-09-21 |
US20250087943A1 (en) | 2025-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460337U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TWI398050B (zh) | 電連接器 | |
TWI764267B (zh) | 電子連接器 | |
US781112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plate | |
US7458829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llent grounding function | |
US5466161A (en) | Compliant stacking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JP3412771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100576657C (zh) |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 |
US739021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outer shield | |
JPH0294377A (ja) | 高密度バックプレーン・コネクタ | |
US802117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module | |
KR20020021385A (ko) | 모듈방식 전기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시스템 | |
KR20080007625A (ko) |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10867700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114621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50020134A1 (en) |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638111B1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terminals | |
US20080248695A1 (en) | Modular jack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CN1182502A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US676159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8002064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ner shileding plate | |
US691879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therein | |
US7153144B2 (en) | Module connector | |
CN119601998A (zh)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TW202512587A (zh) | 電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