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44428A - Wtru以及在wtru中使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Wtru以及在wtru中使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44428A CN119544428A CN202411838732.8A CN202411838732A CN119544428A CN 119544428 A CN119544428 A CN 119544428A CN 202411838732 A CN202411838732 A CN 202411838732A CN 119544428 A CN119544428 A CN 119544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tru
- codeword
- rbs
- received
- mc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bits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WTRU以及在WTRU中使用的方法。一种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在第一码字内将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方案,并传输所述第一码字。所述WTRU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所述第二码字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在第二码字内,所述WTRU可将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低阶方案,并将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高阶方案。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子集。所述WTRU可传输所述第二码字。
Description
本案为2021年8月17日递交的题为“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2110943900.X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5月11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34,882的权益,其内容作为参考而被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对于无线蜂窝技术而言,新的应用正在不断涌现。对于这些新的应用,对较高数据率、较低延时以及大规模连接的支持的重要性正在持续增大。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推荐了对增强移动宽带(eMBB)通信、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的支持以及一些示例性的使用场景及期望无线电接入能力。对于大范围的应用及使用场景而言,无线电接入能力的重要性可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eMBB而言,频谱效率、容量、用户数据率(例如,峰值数据率、平均数据率或者这两者)以及移动性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eMBB使用情况而言,对于波形以及参数配置的选择可潜在地提升频谱效率。对于URLLC而言,用户平面延时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参数配置的选择可帮助解决这一方面。例如,对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的波形而言,如果宽子载波间隔被配置,则OFDM符号长度可以较短,这可帮助减小物理(PHY)层延时。
对于mMTC而言,连接密度、低设备复杂度、低功耗以及扩展覆盖范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波形类型及参数配置的选择可解决这些需求中的部分需求。例如,对于基于OFDM波形的系统而言,较长循环前缀(CP)可被配置用于较长OFDM符号。这可缓和定时需求,并可允许使用较低成本的本地振荡器。例如,较长OFDM符号可被配置有较窄的子载波间隔。
发明内容
在此讨论了用于在单个信道的相邻分区内使用混合正交频分调制(OFDM)波形参数配置时,改善系统性能及频谱效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性方法、设备及系统包含为靠近分区边缘的第一资源映射较低阶调制,以及为更靠近分区中心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第二资源映射较高阶调制。
更为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将第一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一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所述WTRU之后可传输所述第一码字。之后,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一码字。进一步的,所述WTRU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所述第二码字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之后,所述WTRU可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低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高阶调制方案。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子集。之后,所述WTRU可传输所述第二码字。之后,所述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二码字。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所述WTRU可接收来自e节点B的指派消息,该指派消息包含关于分区确定及资源指派的指令。因此,所述WTRU可基于所述指派消息,确定用于无线通信的带宽的至少两个分区,其中该至少两个分区中的每一者具有不同的符号周期、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或者这两者。进一步的,所述WTRU可基于所述指派消息,指派所述至少两个分区的资源块(RB),其中分区内在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者内靠近相邻分区的RB被指派所述较低调制方案,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通过使用所指派的RB而被传输。在一示例中,第一分区可具有第一参数配置,且第二分区可具有第二参数配置。
进一步的,基站(诸如e节点B)可基于所传输的第一码字的低信号噪声干扰比(SINR)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数据将被重传。所述e节点B可传输消息至所述WTRU,该消息包含重传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指令。基于接收的所述消息,所述WTRU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数据将被重传。另外,所述映射所述码字的所述比特可基于以下至少一者:预先定义处理、动态地用信号通知的处理以及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内用信号通知的处理。
在另一示例中,e节点B可将第一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一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之后,所述e节点B可传输所述第一码字。之后,WTRU可接收所述第一码字。进一步的,所述e节点B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所述第二码字可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之后,所述e节点B可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低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所述较高阶调制方案。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子集。之后,所述e节点B传输所述第二码字,且之后,所述WTRU可接收所述第二码字。
在附加示例中,所述e节点B可确定用于无线通信的带宽的至少两个分区,其中该至少两个分区中的每一者具有不同的符号周期、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或者这两者。进一步的,所述e节点B可指派所述至少两个分区的RB,其中分区内在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者内靠近相邻分区的RB被指派所述较低调制方案,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通过使用所指派的RB而被传输。在一示例中,第一分区可具有第一参数配置,且第二分区可具有第二参数配置。在一示例中,所述e节点B可生成并向所述WTRU传输指派消息,该指派消息包含分区确定及资源指派。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e节点B可基于所传输的第一码字的低SINR率来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被重传。例如,作为所述SINR率的附加或者替换,所述e节点B可基于其他考虑来作出所述确定。之后,所述e节点B可在所述第二码字上重传所述数据。另外,所述映射所述码字的比特可基于以下至少一者:预先定义处理、动态地用信号通知的处理以及在DCI内用信号通知的处理。
附图说明
更详细的理解可以从以下结合附图举例给出的描述中得到,其中:
图1A是可以实施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系统图示;
图1B是可以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的示例性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图示;
图1C是可以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和示例性核心网络的系统图示;
图2为示出了在信道带宽中在相邻分区内工作的波形内进行混合参数配置的带内使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在传输块(TB)内可变调制阶数的使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了针对单层单天线传输的可变调制阶数映射的框图;
图5为示出了针对重传改变调制映射的示意图;
图6为针对重传改变调制映射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了用信号通知用于分区边缘资源的调制阶数选择的偏移的示例的图示;
图8为示出了单个层上的两个码字的频分复用(FDM)传输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了针对频带边缘的干扰模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A及10B为示出了在混合参数配置时间-频率网格内布置同步信号的示例的信令图;
图11为示出了控制信道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了用于不均匀时域信号噪声干扰(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示出了用于逐资源块(RB)的不均匀时域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示出了在多个RB情况下针对不均匀时间频率域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可以实施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00的图示。通信系统100可以是为多个无线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消息传递、广播等内容的多址接入系统。该通信系统100可以通过共享包括无线带宽在内的系统资源来允许多个无线用户访问这些内容,作为示例,该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4、核心网络106、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108、因特网110以及其他网络112,然而应该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设想任意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部件。每一个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环境中工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例如,WTRU 102a、102b、102c、102d可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订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消费类电子设备等等。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基站114b。每一个基站114a、114b都可以是被配置成通过与至少一个WTRU 102a、102b、102c、102d进行无线对接来促使其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该网络可以是核心网络106、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作为示例,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站收发信台(BTS)、节点B、e节点B、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等等。虽然将每个基站114a、114b描述成单个部件,然而应该了解,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基站和/或网络部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4的一部分,并且该RAN还可以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部件(未显示),例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等。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被配置成在名为小区(未显示)的特定地理区域内部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小区可以进一步分割成小区扇区。举例来说,与基站114a关联的小区可分成三个扇区。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三个收发信机,也就是说,每一个收发信机对应于小区的一个扇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由此可以为小区中的每个扇区使用多个收发信机。
基站114a、114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来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通信,该空中接口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线(IR)、紫外线(UV)、可见光等等)。空中接口116可以用任何适当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
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一个多址接入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等等。作为示例,RAN 104中的基站114a与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之类的通信协议。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与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先进LTE(LTE-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CDMA2000、CDMA20001X、CDMA2000 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用于GSM增强数据速率演进(EDGE)、GSM EDGE(GERAN)等无线电接入技术。
作为示例,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或接入点,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RAT来促成营业场所、住宅、交通工具、校园等局部区域中的无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与WTRU 102c、102d可以通过实施诸如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与WTRU 102c、102d可以通过实施诸如IEEE 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等)来建立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以直接连接到因特网110。由此,基站114b无需经由核心网络106来接入因特网110。
RAN 104可以与核心网络106通信,该核心网络可以是被配置成为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语音、数据、应用和/或借助网际协议的语音(VoIP)服务的任何类型的网络。举例来说,核心网络106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记账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因特网连接、视频分发等等,和/或执行诸如用户验证之类的高级安全功能。虽然图1A中没有显示,然而应该了解,RAN 104和/或核心网络106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和其他RAN进行通信,并且这些RAN既可以使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也可以使用不同的RAT。例如,除了与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 104连接之外,核心网络106还可以与另一个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RAN(未显示)进行通信。
核心网络106还可以充当供WTRU 102a、102b、102c、102d接入PSTN 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网关。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简易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全球性互联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的系统,并且该协议可以是TCP/IP网际协议族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网际协议(IP)。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供应商所有和/或运营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RAN相连的另一个核心网络,所述一个或多个RAN可以使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所有可以包含多模能力,换言之,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在不同无线链路上与不同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例如,图1A所示的WTRU 102c可被配置成与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进行通信,以及与可以使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进行通信。
图1B是示例性WTRU 102的系统图。如图1B所示,WTRU 102可以包括处理器118、收发信机120、发射/接收部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显示器/触摸板128、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移除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以及其他周边设备138。应该了解的是,在保持与实施例相符的同时,WTRU 102还可以包括前述部件的任何子组合。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其他任何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其他任何能使WTRU102在无线环境中工作的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至收发信机120,收发信机120则可以耦合至发射/接收部件122。虽然图1B将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描述成是独立组件,然而应该了解,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也可以集成在一个电子组件或芯片中。
发射/接收部件122可被配置成经由空中接口116来发射或接收往来于基站(例如基站114a)的信号。举个例子,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作为示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IR、UV或可见光信号的放射器/检测器。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被配置成发射和接收RF和光信号。应该了解的是,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何组合。
此外,虽然在图1B中将发射/接收部件122描述成是单个部件,但是WTRU 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部件122。更具体地说,WTRU 102可以使用MIMO技术。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WTRU 102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经由空中接口116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接收部件122(例如多个天线)。
收发信机120可被配置成对发射/接收部件122所要发射的信号进行调制,以及对发射/接收部件122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如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能力。因此,收发信机120可以包括允许WTRU 102借助诸如UTRA和IEEE 802.11之类的多种RAT来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接收来自这些部件的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输出用户数据。此外,处理器118可以从诸如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和/或可移除存储器132之类的任何适当的存储器中存取信息,以及将信息存入这些存储器。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是其他任何类型的记忆存储设备。可移除存储器132可以包括订户身份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记忆卡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8可以从那些并非实际位于WTRU 102的存储器存取信息,以及将数据存入这些存储器,作为示例,此类存储器可以位于服务器或家庭计算机(未显示)。
处理器118可以接收来自电源134的电力,并且可被配置分发和/或控制用于WTRU102中的其他组件的电力。电源134可以是为WTRU 102供电的任何适当设备。例如,电源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组(如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与GPS芯片组136耦合,该芯片组可被配置成提供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作为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的补充或替换,WTRU 102可以经由空中接口116接收来自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的位置信息,和/或根据从两个或多个附近基站接收的信号定时来确定其位置。应该了解的是,在保持与实施例相符的同时,WTRU 102可以借助任何适当的定位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周边设备138,这些设备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周边设备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卫星收发信机、数码相机(用于照片或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振动设备、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机、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等等。
图1C显示的是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RAN 104和核心网络106的系统图示。如上所述,RAN 104可以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并且RAN 104还可以与核心网络106进行通信。
RAN 104可以包括e节点B 140a、140b、140c,然而应该了解,在保持与实施例相符的同时,RAN 104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e节点B。每一个e节点B 140a、140b、140c都可以包括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在一个实施例中,e节点B 140a、140b、140c可以实施MIMO技术。由此举例来说,e节点B 140a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 102a发送无线信号以及接收来自WTRU 102a的无线信号。
每一个e节点B 140a、140b、140c都可以关联于一个特定的小区(未显示),并且可被配置成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定、切换决定、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用户调度等等。如图1C所示,e节点B 140a、140b、140c彼此可以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
图1C所示的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移动管理实体网关(MME)142、服务网关144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46。虽然前述的每一个部件都被描述成了核心网络106的一部分,然而应该了解,这其中的任一部件都可以由核心网络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所拥有和/或运营。
MME 142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充当控制节点。举例来说,MME 142可以负责验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执行承载激活/去激活处理,在WTRU 102a、102b、102c的初始附着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服务网关等等。该MME 142还可以提供一个用于在RAN 104与使用GSM或WCDMA之类的其他无线电技术的其他RAN(未显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服务网关144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个。该服务网关144通常可以路由和转发去往/来自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数据分组。并且该服务网关144可以执行其他功能,例如在e节点B间的切换过程中锚定用户平面,在下行链路数据可供WTRU 102a、102b、102c使用时触发寻呼处理,管理并存储WTRU 102a、102b、102c的上下文等等。
服务网关144还可以连接到PDN网关146,所述PDN网关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针对因特网110之类的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以便促成WTRU 102a、102b、102c与启用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核心网络106可以促成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针对PSTN 108之类的电路交换网络的接入,以便促成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的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一个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或与之进行通信,并且该IP网关可以充当核心网络106与PSTN 108之间的接口。此外,核心网络106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针对网络112的接入,该网络可以包括其他服务供应商所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其他网络112还可以进一步连接到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160。该WLAN 160可以包括接入路由器165。该接入路由器165可以包含网关功能。并且该接入路由器165可以与多个接入点(AP)170a、170b进行通信。接入路由器165与AP 170a、170b之间的通信可以借助有线以太网(IEEE 802.3标准)或是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来进行。AP170a通过空中接口与WTRU 102d进行无线通信。
随着用于无线蜂窝技术的新的应用的不断涌现,对较高数据率、较低延时以及大规模连接的支持的重要性正在持续增大。例如,对增强移动宽带(eMBB)通信、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的支持正在持续增大。当具有不同目标的多个应用可被支持时,开发用于在无线电接入网络内对不同服务进行复用的有效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3GPP LTE及IEEE 802.11)可跨所分配的系统带宽使用关于OFDM波形的固定参数配置。然而,随着用于无线蜂窝技术的新的应用及使用场景的不断涌现,混合参数配置的使用可能是在同一信道内支持不同服务的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参数配置可指以下一者或多者: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长度、或循环前缀(CP)开销。资源元素可指由一个子载波及一个符号定义的资源。
图2为示出了在信道带宽的相邻分区内工作的波形内进行混合参数配置的带内使用的示例的示意图。如示意图200内的示例所示,三个参考配置可由三个不同类型的通信使用。例如,第一参数配置210可被用于eMBB,且包含资源元素,诸如资源元素220,其具有第一子载波间隔及第一OFDM符号持续时间。进一步的,第二参考配置230可用于URLLC,且包含资源元素,诸如资源元素240,其可具有第二子载波间隔及第二OFDM符号持续时间。另外,第三参考配置250可用于mMTC,且包含资源元素,诸如资源元素260,其具有第三子载波间隔及第三OFDM符号持续时间。
OFDM波形可在频率域内具有高旁瓣以及很高的带外(OOB)辐射。如果具有混合波形参数配置的OFDM信号在同一频率信道内被相邻传输,那么可能会出现参数配置间干扰。在频谱域内,一个参数配置的侧旁瓣可能会随着频率慢慢衰减(作为1/f的函数),且可对相邻分区内的其他参数配置的子载波产生干扰。该干扰可能会严重降低相邻分区内的信噪比(SNR),从而限制系统性能。例如,干扰可能会限制所能得到的数据率。
在其他场景中,系统可在频率选择信道内工作,从而系统带宽内可能会存在显著的SNR可变性。另外,部分信道可能会遭遇到比其他信道部分更为严重的干扰。考虑到第五代(5G)应用,依赖于传统调度来缓解此SNR可变性对于此使用场景而言是不足的。
在其他情形中,系统可在具有不可忽略的延时扩展的频率可选信道内工作。在这些场景中,当在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的起始处存在转换或中断时,该传输的第一符号可能会受到干扰的影响,且针对该符号所接收的信号噪声干扰(SINR)比可能会被降低。在示例中,所述第一符号可为第一OFDM符号或第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
因此,当在同一信道的相邻分区使用混合OFDM波形参数配置时、或者当系统带宽内遇到显著的SNR可变性时,需要一些方案来改善系统性能及频谱效率。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示例及方案可被应用至信道带宽内的SNR不均匀分布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混合参数配置)。在此针对下行链路(DL)传输描述了示例及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应用的非限制性示例中,也可以使用DL传输。相应的,所述示例及实施例可应用至上行链路(UL)、侧链路(SL)等,且依旧与在此所述的方案相一致。在此描述的示例及实施例中,术语UL和/或SL可被替换为DL,且依旧与在此所述的方案相一致。在一些实施例及示例中,术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控制信息、控制信道、控制消息可被互换使用,且依旧与在此所述的方案相一致。
在此讨论了用于当在单个信道的相邻分区使用混合OFDM波形参数配置时改善系统性能及频谱效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性方法、设备及系统可包含映射针对靠近分区边缘的第一资源的较低阶调制,以及映射针对靠近所述分区中心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第二资源的较高阶调制。
在特定示例中,WTRU可将第一码字中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一码字中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之后,WTRU可传输所述第一码字。随后,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一码字。进一步的,WTRU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该第二码字可包含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之后,WTRU可将所述第二码字中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二码字中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所述第二码字中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于所述第一码字中的所述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子集。之后,WTRU可传输所述第二码字。之后,所述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二码字。
附加的进一步的示例可包含将第一码字指派给空间层,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在频域内被映射至位于分区边缘的第一资源块(RB),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被配置为使用鲁棒调制及编码方案(MCS)。附加示例包含将第二码字指派给所述空间层,其中所述第二码字在所述频域内被映射至位于朝向所述分区的中心的第二RB,且其中所述第二码字被配置为使用更为激进的MCS;以及按照频分复用(FDM)方式来复用所述第一码字及所述第二码字。
进一步的,在此讨论了用于当在单个信道的相邻分区使用混合OFDM波形参数配置时改善系统性能及频谱效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可包含在频带边缘执行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波束成形,以最小化相邻服务的WTRU的方向上的干扰并最大化所述服务自身的WTRU的传输效率。
此外,在此还给出了用于减小对具有混合参数配置的系统内的信道估计的精确度的干扰影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可包含为频带边缘传输引入附加功率偏移设置;为信道估计所需的参考信号解调使用不同的功率设置集合;以及为位于所述频带边缘的参考资源元素(RE)上的参考信号使用功率提升。
另外,在此讨论了用于具有灵活信道带宽的混合参数配置系统的同步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可包含使用公共参数配置区来携带同步信号(SS),其中所述公共参数配置区对使用第一参数配置的WTRU及使用第二参数配置的WTRU是具有易访问性的。
此外,在此讨论了用于改善混合参数配置系统内的上行链路传输性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可包含使用来自不同天线的不同频率资源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示例可包含降低分区边缘区内传输的控制信息的编码率。示例可包含在未被映射分区边缘的资源上传输控制信息。
在此讨论的其他示例为用于减小跨子帧的不均匀SINR分布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示例可包含配置所述子帧的前一个或多个符号来使用较低阶调制以及配置所述子帧的剩余符号使用较高阶调制。
以下描述可包含在资源指派内的可变调制阶数的示例。在一示例中,公开了为单个传输块(TB)指派映射可变调制阶数。
图3为示出了在TB内使用可变调制阶数的示例的示意图。如示意图300内的示例所示,对于至WTRU的单个TB指派而言,调制映射可针对靠近分区边缘的资源使用较低阶映射。另外,较高阶调制可被用于靠近所述分区的中心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从而减轻分区边缘处的SINR损失。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一个码字(CW)传输(其可在具有第一参数配置的第一分区310上的一个TB上被传输)的资源指派内,靠近分区边缘的资源(诸如RB 334)可使用较低阶调制,以减轻分区边缘处的SINR损失。在一示例中,低阶调制可为分区边缘处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如果信道条件允许,进一步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诸如RB 332)可被指派较高阶调制,诸如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类似的,对于一个CW(其可在具有第二参数配置的第二分区360上的一个TB上被传输)的资源指派,靠近分区边缘的资源(诸如RB384)可使用较低阶调制,而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其他RB 382可使用较高阶调制。
如图3所示,水平轴上的频率随水平轴上的SINR变化的图可被绘制。此图可显示出靠近分区两侧上的分区边缘的资源可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具有更低的SINR。此SINR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参数配置分区所导致的干扰。例如,具有SINR曲线350的RB 334以及具有SINR曲线355的RB 384可比具有SINR曲线320的RB 332以及具有SINR曲线370的RB 382具有更低的SINR。类似的图(未示出)可以创建,其被绘制有针对图3内的RB的时间随SINR变化图。此图表可类似地显示出靠近分区两侧上的分区边缘的资源可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具有更低的SINR。
图4为示出了针对单层单天线传输的可变调制阶数映射的框图。如上述示例所述的将不同调制阶数映射至不同RB可通过使用框图400内所示的示例而针对单层传输实现。框图400还示出了针对单天线传输而将不同调制阶数映射至不同RB的示例。
例如,输入比特可被输入至信道译码框410以进行编码。该信道译码框410的输出端可用的编码比特可通过使用“调制映射器”而被映射至调制符号。例如,编码比特子集可由高阶调制映射器框430处理并被映射至当由资源元素映射器440输出时靠近分区中心455的子载波的IFFT输入端。剩余编码比特子集可由低阶调制映射器块420处理并被映射至当由资源元素映射器440输出时靠近分区边缘450的子载波的IFFT输入端。之后,OFDM符号生成器470可接收所映射的比特并生成对应的OFDM符号。
图5为示出了针对重传改变调制映射的示意图。当需要对传输块进行重传时,发射机可改变编码比特的映射顺序。在一示例中,发射机可改变编码比特的映射顺序以使得潜在的错误在传输块上随机分布。例如,被映射至为新的传输使用较低阶调制方案的分区边缘的子集可被映射至为重传使用较高阶调制方案的分区中间(其可远离所述分区边缘)。以此方式,相比于在首次传输期间比特子集遭受到的低SINR,在重传期间,传输块比特的不同子集可能会遭遇到更低的SINR(其可位于分区边缘)。这可导致比特错误在传输块上随机分布,其可增加分集增益。以此方式,相比于重传,不同比特可能在首次传输内是错误的。新的传输可为码字传输,且重传可为码字重传。
在示意图500所示的示例中,对于新数据传输而言,码字510的编码块的前N1个比特520可被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而该码字510的编码块的后N-N1个比特520可被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对于重传而言,例如当被分配了与所述新数据传输相同的资源量时,码字550的编码块的前N-N1个比特560可被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而后N1个比特570可被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
以此方式,在码字的新数据传输及该码字的重传内,使用每一调制方案的比特数量均维持相同。例如,N-N1个比特530与N-N1个比特560包含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通过使用较低阶调制方案而被传输。类似的,N1个比特520与N1个比特570包含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通过使用较高阶调制方案而被传输。该编码比特的序列处理的改变(例如,对于新数据传输而言,高阶调制之后是低阶调制;对于重传而言,低阶调制之后是高阶调制)是可被预先定义的、或在DCI内被用信号通知的。
图6为针对重传改变调制映射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流程图600内所示的示例中,WTRU可将第一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一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620。之后,WTRU可传输所述第一码字630。之后,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一码字。进一步的,WTRU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640,该第二码字可包含于所述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之后,WTRU可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650。所述第二码字的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于所述第一码字的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包含至少所述第一码字的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集合。之后,WTRU可传输所述第二码字660。之后,e节点B可接收所述第二码字。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WTRU可从e节点B接收包含关于分区决定及资源指派的指派消息。最终,WTRU可基于所述指派消息确定用于无线传输的至少两个带宽分区,其中该至少两个分区中的每一者具有不同的符号周期、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或者这两者均具备。进一步的,WTRU可基于所述指派消息而指派所述至少两个分区的RB,其中在时间及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者上靠近相邻分区的分区的RB被指派较低阶调制方案,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通过使用所指派的RB而被传输。在一示例中,第一分区可具有第一参数配置,而第二分区可具有第二参数配置。
进一步的,基站(诸如e节点B)可基于被传输的第一码字的低SINR率来确定将被重传的第一码字的数据。在一示例中,e节点B可基于除了SINR率之外的其他考虑或者替代SINR率的其他考虑而做出所述确定。e节点B可传输包含重传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指令的消息至WTRU。之后,WTRU可确定将被重传的第一码字的数据是基于接收自e节点B的所述消息的。另外,码字的比特映射可基于以下至少一者:预先定义的处理、动态用信号通知的处理以及DCI内用信号通知的处理。
在另一示例中,e节点B可将第一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一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之后,e节点B可传输所述第一码字。之后,WTRU可接收所述第一码字。进一步的,e节点B可确定所述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在第二码字上被重传,该第二码字可包含于第一码字相同数量的比特。之后,e节点B可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一比特集合映射至较低阶调制方案,并将所述第二码字内的第二比特集合映射至较高阶调制方案。所述第二码字的第一比特集合可包含于所述第一码字的第二比特集合相同数量的比特,且可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码字的第一比特集合内的数据子集。之后,e节点B可传输所述第二码字。之后,WTRU可接收所述第二码字。
在一附加示例中,e节点B可确定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两个带宽分区,其中该至少两个带宽分区中的每一者具有不同的符号周期、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或者这两者均具备。进一步的,e节点B可指派该至少两个分区的RB,其中在时间及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者上靠近相邻分区的分区的RB被指派较低阶调制方案,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通过使用所指派的RB而被传输。在一示例中,第一分区可具有第一参数配置,而第二分区可具有第二参数配置。在一示例中,所述e节点B可生成并向WTRU传输指派消息,该指派消息可包含关于分区确定及资源指派的指令。
此外,e节点B可确定第一码字的数据将基于所传输的第一码字的低SINR率而被重传。在一示例中,e节点B可基于除了SINR率之外的其他考虑或者替代SINR率的其他考虑而做出所述确定。之后,e节点B可在所述第二码字上重传所述数据。另外,码字的比特映射可基于以下至少一者:预先定义的处理、动态用信号通知的处理以及DCI内用信号通知的处理。
以下示例可包含用于逐个TB的可变调制阶数的度量。在示例中,如果基站为至WTRU的单个TB传输指派了分区边缘及分区中心资源(诸如RB),则基站可基于信道状态报告或者更为具体地由用户报告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来选择MCS。所报告的CQI的粒度可取决于信道状态报告类型,诸如非周期性的与周期性的、宽带与WTRU所选择的。
例如,WTRU可基于整个小区带宽来提供单个CQI报告,便如同在非周期性宽带报告的情况那样。在另一示例中,WTRU可将总系统(例如,分量载波)带宽划分为数个部分,并为每一带宽部分及该带宽部分内的最佳RB子集(或子频带)提供宽带CQI。在再一示例中,WTRU可选择仅对某一子频带集合报告CQI。该子频带选择可为WTRU选择的(在此情况下,这些子频带可为其最佳子频带)或网络配置的。
如果基站为来自WTRU的单个TB传输指派了分区边缘及分区中心资源(RB),则基站可基于信道状态报告或信道测量来选择MCS。基站可通过使用WTRU所传输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例如,基站可测量WTRU所传输的探测参考信号。在分区的不同部分传输的参考信号的传输参数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边缘上传输的参考信号可具有高于在分区中间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功率。
除了信道状态报告和/或测量,基站还可在确定每一RB或RB群组的调制阶数选择时利用各种其他参数。该其他参数可包含例如可用资源集合以及需要被传输的数据量等。依赖于上述CQI报告的可用性及粒度,基站可在选择所述TB的每一资源集合(例如,分区边缘或分区中心)的调制阶数时灵活利用宽范围的CQI报告以及总的可用资源数量(RB)。CQI报告可包含例如每一带宽部分的宽带及最佳子频带CQI等。
例如,如果每一分区内被指派的RB群组具有类似的CQI值,则基站可选择为分区边缘及分区中心资源利用相同的调制阶数。这可在每一分区内指派的资源处于上述最佳子频带内的情况下、或者为每一分区报告的宽带CQI被利用且所报告的每一分区的宽带CQI是相类似的情况下发生。
在其他情形下,例如当资源可用性并非一个约束因子时,或者如果基站仅具有非常少量的数据要传输,其可为分区边缘及分区中心资源选择较低、更为保守的MCS。在此情形下,MCS可基于边界边缘资源的CQI而被选择。
以下示例可包含向WTRU用信号通知可变调制阶数。另外,以下示例可包含利用可变调制阶数计算指派的TBS。
WTRU或WTRU群组可被半静态地(例如,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以下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示例中,参数可为频域内的一区域,例如RB,其中特定调制类型(例如,QPSK)可被使用。参数可为要使用的特定调制类型,例如QPSK。参数可为为传输块启用或禁用多调制类型的使用。
通过使用控制信令(诸如DCI),基站可动态地将以下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用信号通知给WTRU或WTRU群组。例如,WTRU可从中确定编码率或传输块大小(TBS)的信息可由基站用信号通知。在另一示例中,WTRU可从中确定至少一调制类型的信息可被用信号通知。在再一示例中,WTRU可从中为所指派的TB确定RB或资源的信息可被用信号通知。
例如,当单个调制阶数被用于TB时,可使用已有的L1/L2控制信令来通知WTRU各种传输参数。该传输参数可包含例如MCS及RB分配。例如,在所指派的分区中心及分区边缘资源不连续的情况下,可使用DCI格式1,而在所指派的资源连续的情况下,可使用更为紧凑的DCI格式1A。
图7为示出了用信号通知用于分区边缘资源的调制阶数选择的偏移的示例的图示。在图示700内所示的示例中,当基站为资源选择两个调制阶数时,控制信息可携带用于分区中心资源710的MCS信息。用于分区边缘资源750的调制阶数的信息可作为针对中心资源的MCS信息的偏移在同一消息内被用信号通知。在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偏移可通过使用N比特值而被表示(例如,比特映射),从而针对偏移的零值指示TB内恒定的调制阶数,而非零值指向将用于分区边缘资源的PDSCH的调制表的特定行。例如,用信号通知的针对分区中心资源710的MCS信息可包含4的调制阶数以及大约0.4的码率。进一步的,用信号通知的针对分区中心资源750的调制阶数的偏移可包含2的调制阶数以及大约0.4的码率。在一示例中,可使用MCS至码率及调制类型的标准映射。
在另一示例中,当基站为同一TB内的资源选择两个不同调制阶数时,基站可使用L1/L2控制信令来用信号通知映射至中心或分区的资源的MCS以及映射至分区边缘的资源的MCS。在示例中,资源可为资源块或资源块群组。
在另一示例中,基站可用信号通知映射至分区中心的资源的MCS,且可用信号通知映射至分区边缘的资源的调制阶数及编码率。基站可用信号通知中心RB的MCS,并且如果例如WTRU被半静态配置了在频域内的特定区域使用特定调制类型,该基站可仅用信号通知预配置RB的编码率。在该情况下,WTRU可使用资源分配自主确定是否有任意所配置的RB处于半静态配置区域。如果是这样,其可使用半静态配置的调制阶数来映射/取消映射符号,计算TBS以用于前向纠错(FEC)编码器/解码器处理等。
在另一示例中,携带了用于中心RB及用于边缘RB的MCS信令的DCI可用信号通知资源块分配。例如,DCI可指示可被配置用于较低阶调制的分区边缘RB的数量及位置。
当WTRU被动态用信号通知或半静态配置为在传输块内使用多个不同调制阶数时,可应用可使用参数的以下一者或多者。WTRU可确定是使用一个调制类型还是多个调制类型来在UL内传输数据或者在DL内接收数据。在一示例中,多个调制类型可为两个调制类型。WTRU可基于以下至少一者作出所述确定:是否已启用了使用多个调制类型、以及RB的位置(例如,频率位置)。例如,WTRU可在一些所分配的RB的频率位置处于特定位置时使用多个调制类型。该特定位置可为频带的边缘、距频带边缘x千赫兹(kHz)之内、或者由较高层信令配置。
WTRU可将可被信号通知以确定传输块大小的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用于例如FEC编码链、解码链、或者这两者。传输参数可包含以下至少一者:针对第一RB集合的MCS(例如,中心RB)、针对第二RB集合的MCS(例如,边缘RB)、针对第二RB集合的调制阶数、对应于被映射至第二RB集合的比特的编码率、第二RB集合的编码率相对于第一RB集合的编码率的偏移、以及资源块分配。该资源块分配可以是连续的,且WTRU可自主确定所分配的RB中的哪些可位于第二RB集合。在一示例中,第二RB集合可为边缘RB。资源块分配可为非连续的,且WTRU可将针对第一RB集合及第二RB集合使用用于RB分配的不同指示。
例如,如果基站用信号通知第一RB集合的MCS、第二RB的MCS以及RB分配,WTRU可确定第一集合内的RB数量、第二集合内的RB数量,并使用预先定义的映射来确定第一RB集合可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以及第二RB集合可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从而计算可被使用的有效TBS。
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基站用信号通知第一RB集合的MCS以及第二RB集合的调制阶数,WTRU可确定第一集合内的RB数量、第二集合内的RB数量,并使用预先定义的映射来确定第一RB集合可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之后,WTRU可确定第一RB集合所支持的合适编码率,并可使用该第一编码率并结合第二集合内的调制类型及RB数量来计算第二RB集合内可支持的TBS。之后,第二RB集合的TBS可被从映射表选择为小于之前计算的值的最接近TBS。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关于WTRU如何确定可联合用于第一及第二RB集合的总TBS的其他示例也是可行的,且依然与本发明相一致。
在于此描述的示例及实施例中,MCS可指调制及编码集合,其可用于用信号通知WTRU可用于获得TBS和/或编码率的调制阶数及参数。该参数可为例如I_TBS。该MCS仅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而被使用。其他信息可以替代MCS来用信号通知WTRU所述调制阶数、编码率和/或TBS,且依然与在此所述的示例相一致。
在示例中,TTI内的多个码字的FDM可被执行。在一示例中,例如,当大量数据需要被传输至节点时,可能需要大量RB被指派给该传输,两个码字可被指派给同一空间层且按照FDM方式被复用。在诸如以下多种示例中,大量数据可能需要被传输给节点:从基站至WTRU的DL、从WTRU至基站的UL、或者WTRU至WTRU链路。在一示例中,第一码字可在频域内被映射至处于分区边缘的RB且可被配置为使用鲁棒MCS。这可减轻由于参数配置间干扰而导致的SNR损失。被指派给同一WTRU或节点的第二码字可在频域内被映射至位于朝向参数配置分区中心的RB,且可被配置为使用更为激进的MCS,其可帮助实现更高的吞吐量。该更为激进的MCS可包含例如较高阶调制、较高阶编码率等。
图8为示出了单个层上的两个码字的FDM传输的示例的示意图。如示意图800内的示例所示,两个相邻分区可使用不同的参数配置。在此示例中,第一WTRU可被指派使用第一参数配置的第一分区810内的数据,而第二WTRU可被指派使用第二参数配置的第二分区860内的数据。在分区810、860之间的边界处,SINR可能会降低。图8内示出了该降低,其示出了在水平轴上的频率随水平轴内的SINR变化的图可被绘制,类似于图3所示。此绘图示出了与分区的两侧的分区边缘最接近的资源具有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更低的SINR。该SINR的降低是由于参数配置分区产生的干扰造成的。例如,具有SINR曲线850的码字B 840以及具有SINR曲线855的码字C 880可具有比具有SINR曲线820的码字A 830以及具有SINR曲线870的码字D 890更低的SINR。针对码字830、840、880、890的时间随SINR变化的类似的绘图(未显示)也可被创建。此绘图可类似地显示出与分区的两侧的分区边缘更靠近的资源具有比远离所述分区边缘的资源更低的SINR。
如图8所示,第一WTRU可被指派可在频域被映射至邻近分区边界的RB且可使用鲁棒MCS选择的码字B 840。该鲁棒MCS选择可例如为低阶调制(诸如QPSK)及低编码率。在相同的时间资源(诸如同一TTI内),第一WTRU还可被指派在频域内被映射至分区中心且可使用激进MCS选择的码字A 830。该激进MCS选择可例如为较高调制阶数(诸如,16-QAM、64-QAM或者更高)及高编码率。类似的,对于可被指派使用第二参数配置的数据的第二WTRU而言,码字C 880可被映射至靠近分区边界,且可使用鲁棒MCS选择。也可被指派给第二WTRU的码字D890可被映射至更靠近分区中心,且可使用更为激进的MCS选择。控制信道可使用更为鲁棒的MCS选择。例如,第一控制信道可使用第一分区825内的控制区资源,且可使用更为鲁棒的MCS选择。此外,第二控制信道可使用第二分区875内的控制区资源,且可类似的使用更为鲁棒的MCS选择。
在一示例中,第二码字的参数可从第一码字的参数获得。例如,WTRU可被半静态配置为使用位于某一部分系统带宽内的某一数量的RB。该某一部分系统带宽可为例如位于频带边缘的例如4个RB。这些资源可用于映射第二码字,且除了用于第一码字的控制信息之外,从而基站可仅需要用信号通知第二码字的MCS。
在一示例中,一些信道带宽部分可被分配至未被成功接收的码字的重传。例如,信道分区的边缘(其中分区可被配置为用于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波形的传输)可被分配用于重传。分区边缘的大小可由中央控制器(诸如基站)确定,且在控制信道内被用信号通知、配置、或者两者均可。所述分区边缘的大小可被表达为赫兹(Hz)、子载波数量、资源块数量、或者其他度量方式。
在另一示例中,一些信道带宽部分可被分配用于传输码字的附加比特。数据流的信息比特可被编码并在之后通过速率匹配操作而被处理(该速率匹配操作可从信道编码器的输出选择某些比特),其中所选的比特可被进一步处理以用于传输。一个信道带宽分区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子分区。例如,一个或多个分区边缘可构成子分区。速率匹配块的输出处的比特数量可基于子分区子集内可用的资源而被决定。
对于一些WTRU而言,速率匹配进程可被配置以产生附加比特,其中该附加比特可在其他子分区的那些资源内被传输。例如,如果信道带宽被划分为2个分区(如图8所示),每一分区可被进一步划分为2个子分区,其中该子分区之一可由分区边缘处的资源构成。在一示例中,分区边缘可具有N个子载波,而剩余部分可具有M个子载波。速率匹配操作可被执行,从而速率匹配的输出处的比特数量可纳入M个子载波。在一种方法中,速率匹配操作可输出可纳入N个子载波的附加比特。
在示例中,可使用混合的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及MDRS的传输模式。在具有混合参数配置的传输中,参数配置间干扰可能会影响给定服务分配的传输质量,尤其是频带边缘或者分区边缘处的传输质量,其中存在从一个参数配置至另一参数配置的转换。最终的干扰可能是相互的,然而具有较大子载波间隔的服务可能会对具有较小子载波间隔的服务造成更大的影响。
图9为示出了针对频带边缘的干扰模型的示例的示意图。如示意图900内的示例所示,两个服务之间存在频带边缘或分区边缘。一种补偿频带边缘处产生的损失的方式为利用WTRU特定波束成形,即,在频带边缘上执行基于DMRS的波束成形,而不管频带剩余部分的传输模式。频带边缘上的波束成形可通过两个服务来完成,从而可最小化另一服务的WTRU的方向上的干扰970、980并最大化服务的自身WTRU的传输效率。图9示出了针对两个相邻服务(即,S1和S2,且具有不同子载波间隔)的示例性干扰模型。
对于图9所示的示例性情形,可设计如下的传输波束成形过程。WTRU1 910和WTRU2920可执行信道测量以提供隐性或显性信息。在信道响应H11上,可存在对于WTRU1 910对于其期望服务S1的信道响应。期望服务S1可在参数配置1上被传输。在信道响应H21上,可存在来自干扰服务S2的对于WTRU1 910的信道响应。服务S2可在参数配置2上被传输。在信道响应H12上,可存在在参数配置1上传输的来自干扰服务S1的针对WTRU2920的信道响应。在信道响应上H22,可存在在参数配置2上传输的对于WTRU2 920的针对期望服务S2的信道响应。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时,可假设H1=H11=H21以及H2=H12=H22。
通过使用WTRU提供的测量,基站可执行波束成形以:最小化服务Si对其他服务产生的影响;最大化服务Si的预期传输的SNR;最小化服务Si所产生的干扰,同时将服务Sj的预期传输的SNR限制为高于某一阈值;或者最大化服务Si的预期传输,同时将服务Sj所产生的干扰限制为低于某一阈值。
所述基站可执行波束成形,以利于两个WTRU,或者例如最大化WTRU1 910的预期S1,同时最小化来自S2的干扰。不同波束成形机制可被使用,且示例性方法可基于最大化信漏噪(SLNR)比,
其中M1,以及w1分别表示WTRU1 910处的天线数量、噪声方差以及S1所使用的波束成形矢量。波束成型矢量w1可被定义为:
w1∝max.eigenvector((M1σ1 2I+H2 HH2)-1H1 HH1)等式(2)应该注意的是可推导出针对w2的类似解。
在另一示例中,WTRU1 910可使用接收波束成形来缓解干扰对频带边缘的影响。为了设计接收机波束成形,WTRU1 910可能会需要另一S2所产生的干扰的方向。一种估计S1上的干扰的空间方向的方式可以如下。WTRU1 910可被配置为在紧挨着频带边缘的内部子频带上执行CSI-RS测量。基站可停止S1的频带边缘上的传输。WTRU1 910现在可被配置为在S1的频带边缘上执行CSI-RS测量。WTRU1 910可将来自第一步骤的测量与第三步骤的测量进行比较,以估计针对相邻干扰频带的波束成形矢量的方向。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WTRU可被配置为在频带边缘上执行CSI-RS测量。WTRU可报告所观察到的干扰的等级,以估计所述CQI。
在示例中,可使用针对RE的功率提升。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功率可根据信道的选择性及质量而被调整,从而启动精确信道估计。在LTE中,CRS与数据RE之间的比率可为小区特定参数,其可被改变以启用更佳的信道估计。
在具有混合参数配置的系统内,具有较宽子载波间隔的系统的传输可能会对具有较小子载波间隔的系统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在数据信号及参考信号信这两者上造成干扰。一种减小对信道估计精确度的干扰的方式可为引入针对频带边缘传输的附加功率偏移设置。因此,WTRU可被配置为针对信道估计所需的参考信号解调使用不同的功率设置集合。参考信号的功率提升可被应用至位于频带边缘上的所有参考RE上。因此,WTRU可被配置为使用不同的功率设置集合,以便对位于频带边缘及内部RB处的参考RE进行解调及适当使用。
在另一示例中,一种减小干扰影响的另一方式则可以是对位于频带边缘的一个或多个RB处的所有RE均应用功率偏移。频带边缘功率提升所增加的分配功率可从未受到相邻服务干扰的内部RB的功率得到支持。因此,WTRU可被配置为使用不同的功率设置集合,以便对位于频带边缘及内部RB处的所有RE进行解调。在针对参考信号进行附加功率提升的情况下,WTRU可能需要应用附加功率偏移以便进行参考RE的解调。功率提升技术可适用于正在具有可变质量的频带分区上进行传输的任何节点(包含基站、WTRU等)。
在示例中,可使用下行链路同步,以支持混合参数配置及灵活信道带宽。在蜂窝系统内,同步信号一般被用于WTRU实现帧、子帧、时隙及符号同步、识别信道中心、以及提取物理(PHY)层小区标识(ID)。在LTE中,可存在两种类型的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以及辅助同步信号(SSS)。所述PSS可用于实现时域内的子帧、时隙及符号同步,识别频域内的信道带宽中心,以及推断出指向三个物理层小区标识(PCI)之一的指针。所述SSS可用于实现无线电帧同步以及推断出指向168个物理层小区标识(PCI)群组之一的指针。这些同步信号可被置于位于具有某一速率的信道的中心处的资源元素集合内。
能够部署不同OFDM参数配置的系统可能需要与网络内的一些WTRU进行同步,因此也就需要同步信号(SS)及对应的同步机制。由于SS可由具有混合参数配置能力的WTRU使用,因此可能期望为所述SS使用参数配置之一,其可被称之为公共参数配置。携带所述SS的资源还可携带需要被广播至所有WTRU或WTRU群组的其他信号。该其他信号可包含例如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公共参数配置还可携带用于稳定传输及接收的WTRU特定信号。
图10A及10B为示出了在混合参数配置时间-频率网格内布置同步信号的示例的信令图。信令图1000内的示例被示出在网格上,其中水平轴为频率,竖直轴为时间以及信道的中心频率被示为fc。具体的,图10A和10B所示的示例示出了两种可能的通过使用公共参数配置及其与信道内的其他参数配置的共存性而为信号(包含PSS及SSS)分配资源的方式。虽然仅示出了具有对称分配图案的两种其他参数配置,但一般而言,可存在许多不同的参数配置及图案。
如图10A内的示例所示,第一参数配置1010A可由第一WTRU群组用于第一部分信道带宽内,而第二参数配置1030A可由第二WTRU群组用于第二部分信道带宽内。在一示例中,第一参数配置1010A可由URLLC WTRU使用,而第二参数配置1030A可由mMTC WTRU使用。公共参数配置1020A可由SSS1050A及PSS1060A使用。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A可用于第一部分信道带宽与第二部分信道带宽之间的第三部分信道带宽内。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A可为与第一参数配置1010A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A之一相同的参数配置。在另一示例中,公共参数1020A可为第三参数配置,且可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配置1010A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A。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A可为固定参数配置。进一步的,公共参数配置1020A可独立于第一参数配置1010A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A。
如图10B内的示例所示且类似于图10A所示的示例,第一参数配置1010B可由第一WTRU群组用于第一部分信道带宽内,而第二参数配置1030B可由第二WTRU群组用于第二部分信道带宽内。在一示例中,第一参数配置1010B可由URLLC WTRU使用,而第二参数配置1030B可由mMTC WTRU使用。公共参数配置1020B可由SSS1050B及PSS1060B使用。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B可跨信道带宽被使用,且在用于第一参数配置1010B与第二参数配置1030B的时间资源之间的时间资源内被使用。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B可为与第一参数配置1010B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B之一相同的参数配置。在另一示例中,公共参数1020B可为第三参数配置,且可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配置1010B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B。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1020B可为固定参数配置。进一步的,公共参数配置1020B可独立于第一参数配置1010B和第二参数配置1030B。
对于一些场景(诸如宽带宽场景),可存在多个公共配置参数区,例如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系统信号。该公共配置参数可用于公共配置参数区。关于系统信号的示例可包含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灯等等。公共参数配置区的位置可依赖于系统带宽(例如,200兆赫兹(MHz)、高达1千兆赫(GHz)或2GHz)和/或频带(例如,28GHz频带)。在一示例中,公共参数配置区可在系统带宽内被均等间隔。该间隔和/或公共参数配置区的数量可依赖于系统带宽和/或频带。
当WTRU搜索小区时,WTRU可根据频栅(例如,对于LTE而言为200kHz)进行搜索。该频栅可依赖于频带。公共参数配置区的位置可依赖于所述频栅。
可使用或不使用多参数配置的WTRU的示例可包含低成本IoT设备。如果网络内的一些WTRU不使用多个参数配置,则基站可传输参数配置特定同步信号,该信号可以按照与图10A及10B内所示的类似方式而被分配于时间频率网格内。那些SS的特定位置可按照静态或动态方式而被从较高层用信号通知,从而那些WTRU可知晓在哪里找到所述SS。
在示例中,可使用用于混合参数配置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由于PUCCH资源可被映射至分量载波带宽的边缘,因此混合参数配置的使用可能会不利地影响到PUCCH传输。该PUCCH传输的格式(诸如,例如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可被利用以确定给予所述传输的鲁棒度。
例如,PUCCH格式2(用于信道状态报告)可在最靠近上行链路带宽的边缘被传输,而PUCCH格式1(用于HARQ报告及调度请求)可被映射在之后。由于PUCCH格式2被映射至最靠近频带边缘的资源,这些传输可对来自相邻参数配置的干扰具有较大的敏感性。
当WTRU具有多个发射天线时,一种改善PUCCH性能的方式可为利用多天线发射分集。在此情况下,WTRU可通过使用来自不同天线的多个频率资源来传输PUCCH。因此,WTRU可改善PUCCH性能,虽然这是以使用增大资源数量为代价的。在该示例中,所使用的附加资源不被仅限于频域,而且还可被扩展为包含时域内的附加资源。
另一实现较高鲁棒性的示例可为降低在分区边缘区内传输的控制信息的编码率。在一示例中,当在频带边缘或分区边缘上被传输时,控制信息可被扩展在更多子载波上。在另一示例中,控制信息可在于频带边缘或分区边缘上被传输时被重复。
另一示例可包含在未被映射至频带边缘或分区边缘的资源上传输控制信息。例如,如果OFDM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则WTRU可在其由中央控制器分配的资源内传输其控制信息。如果WTRU未被分配任何资源,则控制信息可在预留资源集合上被传输。如果单载波波形(诸如,DFT-s-OFDM)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则远离频带边缘的资源集合可被预留用于控制信道传输。一可用于指示所分配的资源集合的示例可包含用信号通知该分配至WTRU。
图11为示出了控制信道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在示意图1100内所示的示例中,可用信号通知可被从用于控制信息传输排除的子载波数量或子载波群组数量。在示例中,子载波群组的大小可被预先确定或定义。
如图11所示,第一分区1110可用于第一参数配置,而第二分区1160可用于第二参数配置。在控制区,第一分区1110内的资源1120可用于第一控制信道,而第二分区1160内的资源1170可用于第二控制信道。码字A 1130及码字B 1140可在第一分区1110内的数据区被传输,而码字C 1180和码字D 1190可在第二分区1160内的数据区内被传输。资源1150可不用于控制信道。
在一示例中,第一分区1110内的k1个子载波及第二分区1160内的k2个子载波可被从用于控制信道排除。换句话说,资源1150内的k1个子载波及k2个子载波可从被用于控制信道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此示例中,分区的左右侧可分别不具有靠近其他分区的边缘。因此,这些侧的子载波可能不需要被从用于控制信道排除。然而,一般而言,分区两侧上的子载波应该被排除。
子载波数量k1和k2可由中央控制器在所设立的时间分区用信号通知、或者被半静态配置。在一示例中,仅k1、k2或另一值可被用信号通知或配置,且对应的其他值可从所用信号通知的值计算得出。例如,180MHz的频谱可被从控制信道传输排除。WTRU可计算出180MHz对应于具有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分区内的12个子载波以及具有5KHz子载波间隔的分区内的36个子载波。所排除的子载波可用于用户数据或其他不太重要的信号的传输。例如,资源1120内的k1个子载波、资源1150内的k2个子载波可用于用户数据或其他不太重要的信号的传输。
在示例中,可使用用于缓解跨子帧/TTI的时域内的不均匀SINR分布的方法。在一些场景内,SINR可能在跨子帧或TTI的时域内部不均匀分布。这些场景可包含但不限于当存在从DTX(无传输)至传输数据的转换时或者当使用跳频时的频率选择信道内的操作。在这些情况中,中断之后的传输的第一(或前几个)符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影响,且SINR可能在子帧/TTI的起始处低于该子帧/TTI剩余位置。
图12为示出了用于不均匀时域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在示意图1200内所示的示例中,TTI1和TTI3内的转换和/或中断可能会导致TTI/子帧起始处的区域1250内的SINR减小或SINR降低。在一示例中,子帧/TTI的第一(或前几个)OFDM、DFT-s-OFDM、或者唯一字(UW)/零尾(ZT)DFT-s-OFDM符号1210可被配置为使用较低调制阶数。这可缓解第一OFDM符号1210的SINR损失。子帧/TTI的剩余OFDM/DFT-s-OFDM符号1260可被配置用于较高调制阶数。
图13为示出了用于逐RB的不均匀时域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在示意图1300内所示的示例中,子帧的第一(一个或几个)OFDM符号1310可使用低阶调制,诸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QPSK,而剩余符号1360可使用16-QAM、64-QAM或者更高阶调制。图13所示的示例是针对一个资源块(RB)。
图14为示出了用于具有多个RB的不均匀时域及频域SINR分布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在示意图1400所示的示例内,当RB被分配于较靠近分区边缘时,可能在时域和频域内更靠近分区边缘的中断的RB内的RE 1410可被分配较低调制阶数。如图14所示,分区边缘1430可处于频域,而分区边缘1440可处于时域。在示例中,分区边缘可为频域内的频带边缘。例如,分区边缘1430可为频带边缘。剩余RE 1460可被分配更高调制阶数。
虽然在上文中描述了采用特定组合的特征和要素,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每一个特征或要素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特征和要素进行任何组合。此外,这里描述的方法可以在引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计算机或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中实施。关于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传送)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局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内部硬盘盒可拆卸磁盘之类的磁介质、磁光介质、以及CD-ROM碟片和数字多用途碟片(DVD)之类的光介质。与软件关联的处理器可以用于实施在WTRU、UE、终端、基站、RNC或任何计算机主机中使用的射频收发信机。
Claims (38)
1.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
收发信机;以及
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收发信机;其中:
所述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在小区中接收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使用第一参数配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配置具有第一子载波间隔,其中与所述PSS或所述SSS同时的所述小区的其他资源使用具有与所述第一参数配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参数配置;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信机被配置成基于所述PSS和SSS来同步所述小区的定时;
所述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在所述小区中接收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使用所述第二参数配置;以及
处理器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传送用户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搜索用于所述PSS和所述SSS的频率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频率栅格基于正被搜索的频带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配置基于被搜索的所述频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参考信号和用于多个WTRU的广播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使用所述其他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被接收,并且在具有所述第二参数配置的小区带宽的部分中被接收;以及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控制信道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在资源元素(RE)集合中被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PSS在所述RE集合中的第一符号中被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SSS在所述RE集合中的第二符号中被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是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二符号是第二OFDM符号。
11.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小区中接收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使用第一参数配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配置具有第一子载波间隔,其中与所述PSS或所述SSS同时的所述小区的其他资源使用具有与所述第一参数配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参数配置;
基于所述PSS和SSS来同步所述蜂窝小区的定时;
在所述小区中接收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使用所述第二参数配置;以及
传送用户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搜索用于所述PSS和所述SSS的频率栅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率栅格基于正被搜索的频带而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配置基于正被搜索的所述频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参考信号和用于多个WTRU的广播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使用所述其他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被接收,并且在具有所述第二参数配置的小区带宽的部分中被接收;以及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控制信道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是在资源元素(RE)集合中被接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SS是在所述RE集中的第一符号中被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SS是在所述RE集中的第二符号中被接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是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符号是第二OFDM符号。
21.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指派信息,所述指派信息用于在第一资源块(RB)集合中使用第一调制及编码方案(MCS)接收第一码字,并且用于在第二RB集合中使用不同的第二MCS接收第二码字,其中所述第一RB集合和所述第二RB集合在使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第一带宽部分内的第一时间区间中;以及
在使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中,在所述第一RB集合中使用所述第一MCS接收所述第一码字以及在所述第二RB集合中使用不同的所述第二MCS接收所述第二码字,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码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中的至少第一符号中被接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MCS具有比所述第二MCS更低阶的调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使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带宽部分内的第二时间区间中,在第三RB集合中接收第三码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使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带宽部分内的第二时间区间中,在第四RB集合中接收第四码字。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派信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被接收。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派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B集合和所述第二RB集合在时域中的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MCS具有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MCS具有QPSK调制、16-QAM或64-QAM。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码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中的第二符号中被接收。
30.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
收发信机;以及
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收发信机;其中:
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接收指派信息,所述指派信息用于在第一资源块(RB)集合中使用第一调制及编码方案(MCS)接收第一码字,并且用于在第二RB集合中使用不同的第二MCS接收第二码字,其中所述第一RB集合和所述第二RB集合在使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第一带宽部分内的第一时间区间中;以及
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使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中,在所述第一RB集合中使用所述第一MCS接收所述第一码字以及在所述第二RB集合中使用不同的所述第二MCS接收所述第二码字,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码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中的至少第一符号中被接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MCS具有比所述第二MCS更低阶的调制。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该WTRU还包括:
在使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带宽部分内的第二时间区间中,在第三RB集合中接收第三码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WTRU,还包括:
在使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带宽部分内的第二时间区间中,在第四RB集合中接收第四码字。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指派信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被接收。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指派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B集合和所述第二RB集合在时域中的重叠。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MCS具有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二MCS具有QPSK调制、16-QAM或64-QAM。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码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中的第二符号中被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34882P | 2016-05-11 | 2016-05-11 | |
US62/334,882 | 2016-05-11 | ||
CN201780042025.XA CN109417448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PCT/US2017/032222 WO2017197155A1 (en) | 2016-05-11 | 2017-05-11 | Physical (phy) layer solutions to support use of mixed numerologies in the same channel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2025.XA Division CN109417448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44428A true CN119544428A (zh) | 2025-02-28 |
Family
ID=5876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43900.XA Active CN114826847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CN202411838732.8A Pending CN119544428A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Wtru以及在wtru中使用的方法 |
CN201780042025.XA Active CN109417448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43900.XA Active CN114826847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2025.XA Active CN109417448B (zh) | 2016-05-11 | 2017-05-11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638473B2 (zh) |
EP (2) | EP4075704A1 (zh) |
CN (3) | CN114826847B (zh) |
WO (1) | WO20171971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63505B2 (en) | 2016-06-01 | 2023-0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
KR102329949B1 (ko) * | 2016-07-05 | 2021-11-2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뉴머롤러지를 이용한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뉴머롤러지를 이용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935814B (zh) * | 2016-07-18 | 2021-11-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CN109478946B (zh) * | 2016-08-03 | 2021-09-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EP3494681B1 (en) * | 2016-08-10 | 2021-06-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a new radio carrier supporting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
WO2018027810A1 (zh) * | 2016-08-11 | 2018-0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7733561B (zh) * | 2016-08-12 | 2019-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发送装置、信号检测装置及方法 |
CN106303929B (zh) * | 2016-09-14 | 2019-11-1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区聚合方法和装置 |
US10602507B2 (en) * | 2016-09-29 | 2020-03-2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
US10206232B2 (en) | 2016-09-29 | 2019-02-1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
US11356193B2 (en) | 2016-10-07 | 2022-06-07 | Idac Holdings, Inc. | Rate matching and HARQ with irregular modulation |
CN117998637A (zh) * | 2017-01-05 | 2024-05-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指示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226404B (zh) * | 2017-07-31 | 2022-05-03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 |
US10791558B2 (en) * | 2017-10-02 | 2020-09-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transmissions |
US11277862B2 (en) | 2017-10-26 | 2022-03-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configured grant |
CA3022244A1 (en) | 2017-10-27 | 2019-04-2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Group common dci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CA3023709A1 (en) | 2017-11-09 | 2019-05-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si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bandwidth parts |
US10945172B2 (en) | 2017-11-16 | 2021-03-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control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
EP3723321B1 (en) | 2017-11-16 | 2023-08-16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on bandwidth part |
KR102543097B1 (ko) * | 2018-01-04 | 2023-06-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10728079B2 (en) * | 2018-01-09 | 2020-07-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ource grid offset indication in mixed numerologies |
US10461966B2 (en) | 2018-02-26 | 2019-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rom one numerology on another numerology in mixed numerologies |
CA3038595A1 (en) | 2018-03-30 | 2019-09-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using bandwidth parts |
EP3934150A1 (en) | 2018-05-15 | 2022-01-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Multiple active bandwidth parts |
CA3043813A1 (en) | 2018-05-18 | 2019-11-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with multiple active bandwidth parts |
US11246163B2 (en) | 2018-05-21 | 2022-02-0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using multiple active bandwidth parts |
US10750564B2 (en) | 2018-05-21 | 2020-08-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covery for multiple active resources |
TR201808131A2 (tr) * | 2018-06-08 | 2018-07-23 | T C Istanbul Medipol Ueniversitesi | Beşi̇nci̇ nesi̇l hücresel haberleşme si̇stemleri̇nde numeroloji̇ kenarlarindaki̇ kullanicilarin beli̇rlenmesi̇ yöntemi̇ |
US11388755B2 (en) | 2018-08-03 | 2022-07-12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Uplink an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s |
WO2020165421A1 (en) * | 2019-02-14 | 2020-08-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layer harq transmission technique |
EP3923494A4 (en) * | 2019-03-05 | 2022-03-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N114223174B (zh) * | 2019-08-16 | 2024-06-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多trp pdsch传输方案的tbs确定 |
CN115299018A (zh) * | 2020-03-25 | 2022-11-04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不规则资源元素映射 |
US20220330231A1 (en) * | 2021-04-05 | 2022-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ci multiplexing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reliability |
US11546111B2 (en) | 2021-06-24 | 2023-01-03 | Ultralogic 6G, Llc | Demarking the start and end of 5G/6G downlink messages |
US11387960B2 (en) | 2021-06-14 | 2022-07-12 | Ultralogic 6G, Llc | Downlink demarcations for rapid, reliable 5G/6G messaging |
US20230066898A1 (en) * | 2021-08-30 | 2023-03-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a transport block across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
WO2024160248A1 (en) * | 2023-02-02 | 2024-08-08 | Mediatek Inc. | Sub-resource unit based adaptive modula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38437B2 (en) * | 2003-01-21 | 2010-06-1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and initial access schemes in an unsynchroniz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077595B2 (en) | 2006-02-21 | 2011-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time-frequency multiplexing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0950654B1 (ko) | 2006-03-03 | 2010-04-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3188050A (zh) * | 2007-07-04 | 2013-07-0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
KR101720475B1 (ko) | 2007-11-09 | 2017-03-27 | 지티이 (유에스에이) 인크. | 통신 시스템용의 유연한 ofdm/ofdma 프레임 구조 |
KR101530712B1 (ko) * | 2008-03-31 | 2015-06-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JP5400136B2 (ja) * | 2008-05-05 | 2014-01-29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前回の送信試行とは異なるレイヤ数での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再送信サポート |
WO2010024603A2 (en) * | 2008-09-01 | 2010-03-04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KR101460107B1 (ko) | 2008-10-27 | 2014-11-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환 전치 길이 변경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
KR101481435B1 (ko) | 2008-12-18 | 2015-01-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매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8958494B2 (en) * | 2009-03-16 | 2015-02-1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IMO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clustered-DFT |
CN102783210B (zh) * | 2010-02-23 | 2015-07-2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基站及其自适应调制控制方法 |
US8942223B2 (en) * | 2010-04-08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ing edge signal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on |
KR101832759B1 (ko) | 2010-04-20 | 2018-0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경쟁기반의 상향링크 채널을 통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
WO2011132926A2 (ko) | 2010-04-20 | 2011-10-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경쟁기반의 상향링크 채널을 통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
US8891461B2 (en) | 2010-06-21 | 2014-11-1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
HUE038240T2 (hu) * | 2010-06-21 | 2018-10-29 | Sun Patent Trust | Végberendezés és annak kommunikációs eljárása |
EP2586149A1 (en) * | 2010-06-28 | 2013-05-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ulti-bit harq-ack and rank indicator transmission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with 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operation |
US8848557B2 (en) | 2010-08-25 | 2014-09-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in UL MIMO system based on SC-FDM |
US8638761B2 (en) * | 2010-10-06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latency interleaving fo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ing |
WO2013017154A1 (en) | 2011-07-29 | 2013-02-07 | Fujitsu Limited |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232540B2 (en) | 2011-09-30 | 2016-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system |
EP3681050A1 (en) | 2011-09-30 | 2020-07-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014135B2 (en) | 2012-01-03 | 2015-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single user and multi-user MIMO |
US9461766B2 (en) * | 2012-03-09 | 2016-10-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reference signal |
CN103327591A (zh) | 2012-03-21 | 2013-09-2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 |
EP3358766A1 (en) * | 2012-03-23 | 2018-08-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
TWI580235B (zh) | 2012-09-26 | 2017-04-2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在長期發展(lte)系統中操作之方法、系統及裝置 |
JP6079129B2 (ja) * | 2012-10-24 | 2017-0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CN103795668B (zh) | 2012-11-02 | 2017-08-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
US9906325B2 (en) | 2012-11-06 | 2018-02-27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Simplified multi-modulation coding set (MCS) or multiple profile transmission (MPT)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s |
US9407417B2 (en) * | 2013-01-09 | 2016-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dentify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 2022-06-0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807719B2 (en) | 2013-03-14 | 2017-10-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987385A2 (en) * | 2013-04-15 | 2016-02-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mmw) dual connectivity |
US9839018B2 (en) | 2013-07-03 | 2017-12-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messages on a downlink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950494B1 (en) | 2013-08-27 | 2017-11-15 | Huawei Device Co., Ltd. |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 equipment |
US9634802B2 (en) | 2013-08-30 | 2017-04-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mapping to handle bursty interference |
US9865783B2 (en) | 2013-09-09 | 2018-01-09 | Luminus, Inc. |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on an aluminum package for an LED |
CN103580807B (zh) * | 2013-11-05 | 2017-01-18 |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针对特定度分布ldpc码字的bicm传输方法及系统 |
EP3141065B1 (en) | 2014-05-09 | 2020-01-2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unding and channel selection |
US10003480B2 (en) * | 2014-05-29 | 2018-06-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nchronou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
JP6422999B2 (ja) | 2014-06-13 | 2018-11-14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 省電力化、範囲の改善、及び改善された検出のための拡張されたprachスキーム |
US9602235B2 (en) * | 2014-06-27 | 2017-03-2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for concatenated turbo and RS coding |
US20160073339A1 (en) | 2014-09-05 | 2016-03-10 | Apple Inc. | Enhanced DCI Formats for Link Budget Improvement in LTE |
WO2016043569A2 (en) | 2014-09-21 | 2016-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546185B2 (ja) | 2014-09-26 | 2019-07-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US20160142241A1 (en) * | 2014-11-14 | 2016-05-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ell Search Procedure Frame Format |
EP3257308B1 (en) | 2015-02-11 | 2024-06-05 | Apple Inc.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
US9678528B2 (en) | 2015-02-15 | 2017-06-13 | Skyworks, Solutions Inc. | Voltage supply system with boost converter and charge pump |
US11050503B2 (en) | 2015-03-31 | 2021-06-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
MY182312A (en) | 2015-06-22 | 2021-01-1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Blanking pattern ind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
CN107925536B (zh) | 2015-07-06 | 2021-10-2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系统中数据传送的资源分配 |
WO2017014715A1 (en) | 2015-07-17 | 2017-01-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Nb-prach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echniques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
TWI763633B (zh) | 2015-08-25 | 2022-05-11 | 美商Idac控股公司 |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及在其中執行的方法 |
WO2017031725A1 (en) | 2015-08-26 | 2017-03-0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cells |
US10757637B2 (en) * | 2015-09-01 | 2020-08-25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849170B2 (en) | 2015-10-08 | 2020-11-24 | Apple Inc. | Signaling methods for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11089579B2 (en) | 2016-01-13 | 2021-08-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RU2734168C2 (ru) * | 2016-01-15 | 2020-10-13 |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JP6944881B2 (ja) | 2016-01-15 | 2021-10-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JP6791485B2 (ja) | 2016-01-29 | 2020-11-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4007415A1 (en) | 2016-02-03 | 2022-06-01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in dual connectivity or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multiple numerology |
JP2019057745A (ja) | 2016-02-04 | 2019-04-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2019057746A (ja) | 2016-02-04 | 2019-04-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6624604B2 (ja) | 2016-02-05 | 2019-12-25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アップリンクサブキャリア間隔指示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US10716020B2 (en) * | 2016-02-23 | 2020-07-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
TWI846080B (zh) | 2016-03-10 | 2024-06-21 | 美商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及由其實施的通信方法 |
US10419177B2 (en) * | 2016-03-22 | 2019-09-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in a filtering-based 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
EP3437418A1 (en) | 2016-03-30 | 2019-02-06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using signatures |
WO2017184837A1 (en) * | 2016-04-20 | 2017-10-26 | Convida Wireless, Llc |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
US10299283B2 (en) | 2016-04-29 | 2019-05-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grant-free and grant-based uplink traffic |
EP3442141B1 (en) | 2016-05-09 | 2022-07-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677807B1 (ko) | 2016-05-09 | 2024-06-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의 동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512046B2 (en) | 2016-06-09 | 2019-1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
WO2018004251A1 (ko) | 2016-06-28 | 2018-01-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WO2018008916A2 (ko) | 2016-07-02 | 2018-01-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US10728852B2 (en) | 2016-07-18 | 2020-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power utilization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
US10868643B2 (en) | 2016-07-22 | 2020-12-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thogonal multi-protocol transmissions |
EP4096330A1 (en) | 2016-07-26 | 2022-11-3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TWI737783B (zh) | 2016-08-10 | 2021-09-01 | 美商Idac控股公司 | 彈性資源使用方法 |
KR102683634B1 (ko) | 2016-08-22 | 2024-07-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506534B2 (en) * | 2016-10-14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and data channel numer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389567B2 (en) | 2016-11-03 | 2019-08-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sign |
EP3327977A3 (en) | 2016-11-04 | 2018-08-2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e of guard bands supporting mixed numerology use in new radio |
US11102818B2 (en) * | 2017-02-10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llision handling in new radio (NR) |
-
2017
- 2017-05-11 CN CN202110943900.XA patent/CN11482684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11 CN CN202411838732.8A patent/CN11954442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5-11 EP EP22177291.6A patent/EP4075704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5-11 CN CN201780042025.XA patent/CN10941744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11 EP EP17725442.2A patent/EP345597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11 WO PCT/US2017/032222 patent/WO2017197155A1/en unknown
- 2017-05-11 US US16/300,336 patent/US1063847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7 US US16/859,479 patent/US202002604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2
- 2022-01-21 US US17/581,492 patent/US11638247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2 US US18/299,396 patent/US12058698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5-23 US US18/672,632 patent/US2024031479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6847A (zh) | 2022-07-29 |
US20200260420A1 (en) | 2020-08-13 |
EP3455974A1 (en) | 2019-03-20 |
CN114826847B (zh) | 2024-12-27 |
US11638247B2 (en) | 2023-04-25 |
CN109417448A (zh) | 2019-03-01 |
EP4075704A1 (en) | 2022-10-19 |
US20230254875A1 (en) | 2023-08-10 |
US20220150875A1 (en) | 2022-05-12 |
US10638473B2 (en) | 2020-04-28 |
US20240314794A1 (en) | 2024-09-19 |
WO2017197155A1 (en) | 2017-11-16 |
US20190150132A1 (en) | 2019-05-16 |
US12058698B2 (en) | 2024-08-06 |
CN109417448B (zh) | 2021-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26847B (zh) | 支持在同一信道内使用混合参数配置的物理(phy)层方案 | |
US11601246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92554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9111619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4465702B (zh) | 用于窄带lte操作的方法和过程 | |
US10609702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AU2018216827B9 (en) |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 |
US11329761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1557107B (zh)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CN113169779B (zh) |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CN117749341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参考信号设计 | |
WO2017130967A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0291745A (zh) | 用于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
JPWO2018008459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2020047982A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8144471A1 (en) |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 |
WO2017169366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2019054306A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7130966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9854080A (zh) | Wtru以及在wtru中使用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