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07748A -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07748A CN119507748A CN202411964481.8A CN202411964481A CN119507748A CN 119507748 A CN119507748 A CN 119507748A CN 202411964481 A CN202411964481 A CN 202411964481A CN 119507748 A CN119507748 A CN 1195077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wl
- lock tongue
- lock
- locking
- un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本公开的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包括:底板;锁舌,锁舌经由锁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上;棘爪,棘爪经由棘爪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上,棘爪与锁舌配合实现锁装置的上锁或解锁;上锁杆,上锁杆与锁舌同轴配置,当上锁杆被第一驱动力驱动时,上锁杆绕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锁舌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锁舌由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转动;解锁杆,解锁杆与棘爪同轴配置,当解锁杆被第二驱动力驱动时,解锁杆绕棘爪轴的轴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棘爪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棘爪能够脱离保持位置,解除棘爪对位于上锁位置的锁舌的保持;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由同一个电动执行器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动车的车门锁或罩盖锁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汽车等机动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期望在汽车上获得更好的进出空间。
一些车型开始采用无车身B柱的设计方案,当汽车的前后车门同时打开时,由于取消了车身B柱,前后车门之间不再被车身B柱隔断,可以大幅提升车辆进出空间。
传统车辆的前后门都是朝前打开,前车门门锁和布置在车身B柱上的锁扣进行锁止,后车门门锁和布置在车身C柱上的锁扣进行锁止。取消车身B柱后,前车门门锁必须在车身上寻找合适的布置位置。
图1示出了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参考图1,前门上部锁布置在前门门框上,前门上部锁对应的锁扣布置在车顶横梁上;前门下部锁布置在前车门下部,前门下部锁对应的锁扣布置在车身地板横梁上。前门一般采用旋转开启方式,后门可以采用滑动开启方式。由于车身没有B柱,为了提高车辆侧碰性能,前后门之间还需要增加连接,防止在侧碰时后门滑动脱开。因此,需要增加前门中锁,当前后门都锁止时,中锁自动上锁,将前后门连接起来,提升前后门系统的强度。
由于中锁需要在前后门均锁止后自动上锁,且在打开前门或者打开后门时能够自动解锁,因此,中锁需要能够电动上锁、电动解锁,并且在车辆掉电时能够机械解锁。由于中锁的这些功能需求,传统的设计方案需采用两个执行器来分别实现电动上锁和电动解锁功能,且中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可靠性受到挑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对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提供了具有简洁结构的锁装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尤其适合用作无车身B柱的机动车的中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包括:
底板;
锁舌,所述锁舌经由锁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棘爪,所述棘爪经由棘爪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棘爪与所述锁舌配合实现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或解锁;
上锁杆,所述上锁杆与所述锁舌同轴配置,当所述上锁杆被第一驱动力驱动时,所述上锁杆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锁舌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得所述锁舌由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转动;
解锁杆,所述解锁杆与所述棘爪同轴配置,当所述解锁杆被第二驱动力驱动时,所述解锁杆绕所述棘爪轴的轴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棘爪能够脱离保持位置,解除棘爪对位于所述上锁位置的锁舌的保持;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由同一个电动执行器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解锁杆能够被机械驱动杆提供的第三驱动力驱动,使得所述解锁杆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脱离所述保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上锁杆包括:
上锁杆第一端,所述上锁杆第一端具有上锁杆第一通孔,所述上锁杆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锁舌轴;
上锁杆第二端,所述上锁杆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驱动力,当所述上锁杆第二端被所述第一驱动力驱动时,所述上锁杆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锁舌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舌轴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舌具有锁舌凸轴,所述锁舌凸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锁舌轴的轴线且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锁舌凸轴与所述上锁杆均配置在所述锁舌的第一表面侧,所述上锁杆经由所述锁舌凸轴对所述锁舌进行驱动,使得所述锁舌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上锁杆第一端配置为能够与所述锁舌相对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上锁杆的第一侧形成有上锁杆驱动特征,所述上锁杆经由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对所述锁舌凸轴进行驱动;
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位于所述上锁杆第一端与上锁杆第二端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为凹形特征,所述锁舌凸轴为圆柱体。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解锁杆包括:
解锁杆第一端,所述解锁杆第一端与所述棘爪同轴固定连接;
解锁杆第二端,所述解锁杆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当所述解锁杆第二端被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驱动时,所述解锁杆绕所述棘爪轴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棘爪的第一表面侧配置有棘爪凸轴,所述棘爪凸轴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与所述棘爪轴的轴线重合;
所述解锁杆第一端与所述棘爪凸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解锁杆与所述棘爪在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解锁杆第二端在平行于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具有远离所述棘爪的延伸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解锁杆第二端配置为弯折形状以使得所述解锁杆第二端具有外凸曲面和内凹槽,以利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舌仅具有一个锁止位,所述锁止位位于所述锁舌的锁舌第一端部上,当所述棘爪的棘爪第一端部抵靠于所述锁止位时,所述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还包括:
第一开关,当所述锁舌转动至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被所述锁舌触发并生成指示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舌上形成有开关触发部,当所述锁舌转动至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开关触发部触发所述第一开关。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开关触发部形成在所述锁舌的外周,并在锁舌的径向方向上具有延伸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底板具有底板通孔,所述锁装置之外的锁扣能够穿过所述底板通孔与所述锁舌配合以执行所述锁装置的锁止或解锁。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当所述锁舌第一端部由所述解锁位置动作,穿过所述锁扣的锁扣通孔并动作至所述上锁位置,所述棘爪第一端部能够动作至所述保持位置并将所述锁舌第一端部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实现所述锁装置的上锁。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当所述棘爪第一端部脱离所述保持位置并解除对所述锁舌第一端部的保持,所述锁舌第一端部能够脱离所述上锁位置及所述锁扣通孔并复位至所述解锁位置,实现所述锁装置的解锁。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在穿过所述底板通孔的过程中不与所述锁舌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舌第一端部在穿过所述锁扣通孔的过程中以及位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锁舌不与所述锁扣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电动执行器包括:
电机;
第一拉索,所述电机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经由所述第一拉索输出所述第一驱动力;
第二拉索,所述电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经由所述第二拉索输出所述第二驱动力。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电动执行器还包括:
中位开关,当所述电机完成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机能够被机械地或电动地复位至中位状态并触发所述中位开关,所述中位开关生成触发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车身;车门和/或罩盖;以及本公开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锁装置用于执行所述车身与所述车门和/或罩盖之间的上锁或解锁。
根据本公开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所述罩盖为前舱盖或后备箱盖。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现有技术中无B柱机动车的车门锁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基于机械驱动杆进行机械解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被电动执行器操作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上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械驱动杆与解锁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解锁杆与棘爪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解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下文结合图2至图12对本公开的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2、图5和图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100,包括:
底板101;
锁舌102,锁舌102经由锁舌轴(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101上;
棘爪103,棘爪103经由棘爪轴(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101上,棘爪103与锁舌102配合实现锁装置100的上锁或解锁;
上锁杆104,上锁杆104与锁舌102同轴配置,当上锁杆104被第一驱动力驱动时,上锁杆104绕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锁舌102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锁舌102由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转动;
解锁杆105,解锁杆105与棘爪103同轴配置,当解锁杆105被第二驱动力驱动时,解锁杆105绕棘爪轴的轴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棘爪103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棘爪103能够脱离保持位置,解除棘爪103对位于上锁位置的锁舌102的保持;
其中,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由同一个电动执行器300输出。
本公开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将上锁杆104和解锁杆105分别配置为与锁舌102和棘爪103同轴配置,使得上锁杆104和解锁杆105能够被相反方向的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驱动,且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能够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从而使得用于上锁的第一驱动力和用于解锁的第二驱动力能够由同一个电动执行器300输出,简化了锁装置100的结构。
由于锁舌轴的轴线平行于棘爪轴的轴线,且上锁杆104与锁舌102同轴配置,解锁杆105与棘爪103同轴配置,使得上锁杆104的转动平面平行于锁舌102的转动平面,解锁杆105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棘爪103的转动平面,节省了上锁杆104和解锁杆105的占用空间。
上文描述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
参考图2、图5和图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动执行器300包括:
电机(图中未示出);
第一拉索301,电机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经由第一拉索301输出第一驱动力;
第二拉索302,电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经由第二拉索302输出第二驱动力。
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可以是电机的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和反转状态(正转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拉索301直接向上锁杆104输出第一驱动力(拉力),第二拉索302直接向解锁杆105输出第二驱动力(拉力)。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装置100的解锁杆105能够被机械驱动杆400提供的第三驱动力驱动,使得解锁杆105沿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棘爪103沿第二方向转动以脱离保持位置。
继续参考图2、图5和图12,第二拉索302的第二驱动力优选地输出给机械驱动杆400,机械驱动杆400基于该第二驱动力向解锁杆105输出第三驱动力,从而驱动解锁杆105转动。
机械驱动杆400也可以基于人员的手动操作箱解锁杆105输出第三驱动力,从而实现机械解锁。
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动执行器300和机械驱动杆400均集成于锁装置100,作为锁装置100的部件。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械驱动杆400集成于锁装置100,作为锁装置100的部件,电动执行器300作为锁装置100之外的部件。
对于上文描述的锁装置10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动执行器300还包括:
中位开关(图中未示出),当电机完成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时,电机能够复位至中位状态并触发中位开关,中位开关生成触发信号,指示电机到达中位状态(也即复位状态)。
其中,电机能够被机械地或电动地复位至中位状态。
其中,中位开关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触发开关,本公开对中位开关的类型不做特别限定。
参考图3、图6和图7,本公开对上锁杆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锁杆104包括:
上锁杆第一端1041,上锁杆第一端1041具有上锁杆第一通孔,上锁杆第一通孔套设于锁舌轴;
上锁杆第二端1042,上锁杆第二端1042用于接收第一驱动力,当上锁杆第二端1042被第一驱动力驱动时,上锁杆104绕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锁舌102绕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
参考图3、图6和图7,本公开的锁装置100的锁舌102与锁舌轴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
当锁舌102与锁舌轴固定连接时,锁舌102和锁舌轴能够被同步的驱动,当锁舌102与锁舌轴可转动连接时,锁舌轴固定于底板101,锁舌102能够被驱动以相对于锁舌轴相对转动。
参考图3、图6和图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舌102具有锁舌凸轴1022,锁舌凸轴1022的轴线平行于锁舌轴的轴线且具有预设间距,锁舌凸轴1022与上锁杆104均配置在锁舌102的第一表面侧(图3中的上表面侧),上锁杆104经由锁舌凸轴1022对锁舌102进行驱动,使得锁舌102沿第一方向转动。
其中,上锁杆104的上锁杆第一端1041配置为能够与锁舌102相对转动,也能够与锁舌轴相对转动,即上锁杆第一端1041不与锁舌轴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3、图6和图7,本公开的上锁杆104的第一侧(图7中的左侧)形成有上锁杆驱动特征1043,上锁杆104经由上锁杆驱动特征1043对锁舌凸轴1022进行驱动;
上锁杆驱动特征1043位于上锁杆第一端1041与上锁杆第二端1042之间。
参考图3、图6和图7,本公开优选地将上锁杆驱动特征1043设计为凹形特征,将锁舌凸轴1022设计为圆柱体。
参考图8至图11,本公开对解锁杆的结构进行了设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解锁杆105包括:
解锁杆第一端1051,解锁杆第一端1051与棘爪103同轴固定连接;
解锁杆第二端1052,解锁杆第二端1052用于接收第二驱动力或第三驱动力,当解锁杆第二端1052被第二驱动力或第三驱动力驱动时,解锁杆105绕棘爪轴的轴线沿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棘爪103沿第二方向转动。
继续参考参考图8至图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棘爪103的第一表面侧(图9和图11中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棘爪凸轴1032,棘爪凸轴1032与棘爪10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棘爪凸轴1032的轴线与棘爪轴的轴线重合;
解锁杆第一端1051与棘爪凸轴1032固定连接,且解锁杆105与棘爪103在棘爪凸轴1032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
参考图8至图11,解锁杆第一端1051上可以形成矩形孔以与棘爪凸轴1032顶端形成的矩形块配合,将解锁杆第一端1051与棘爪凸轴1032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启示下,可以对两者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调整,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9和图10,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解锁杆第二端1052在平行于棘爪凸轴1032的轴线的方向上具有远离棘爪103的延伸尺寸。该结构设计使得解锁杆第二端1052能够便于被机械驱动杆400操作。
参考图8和图9,本公开优选地将解锁杆第二端1052配置为弯折形状以使得解锁杆第二端1052具有外凸曲面和内凹槽,以利于接收第二驱动力或第三驱动力。
参考图3和图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舌102仅具有一个锁止位,锁止位位于锁舌102的锁舌第一端部1021上,当棘爪103的棘爪第一端部1031抵靠于(即啮合于)锁止位时,锁装置100处于上锁状态。
参考图3和图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装置100还包括:
第一开关107,当锁舌102转动至上锁位置时,第一开关107被锁舌102触发并生成指示信号,指示锁舌102位于上锁位置。
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舌102上形成有开关触发部1023,当锁舌102转动至上锁位置时,开关触发部1023触发第一开关107,生成触发信号以指示锁舌102到达上锁位置。
其中,开关触发部1023可以形成在锁舌102的外周,并在锁舌102的径向方向上具有延伸尺寸。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触发部1023与锁舌第一端部1021相对地设置。
参考图2和图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锁装置100的底板101具有底板通孔,锁装置100之外的锁扣200能够穿过底板通孔与锁舌102配合以执行锁装置100的锁止或解锁。
优选地,当锁舌第一端部1021由解锁位置动作,穿过锁扣200的锁扣通孔并动作至上锁位置,棘爪第一端部1031能够动作至保持位置并将锁舌第一端部1021保持在上锁位置,实现锁装置100的上锁。
当棘爪第一端部1031脱离保持位置并解除对锁舌第一端部1021的保持,锁舌第一端部1021能够脱离上锁位置及锁扣通孔并复位至解锁位置,实现锁装置100的解锁。
更优选地,当锁舌102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扣200在穿过底板通孔的过程中不与锁舌102接触。
锁舌第一端部1021在穿过锁扣通孔的过程中以及位于上锁位置时,锁舌102不与锁扣200接触。
本公开的锁装置100的锁舌102,可以基于锁舌弹簧的弹性力的驱动由上锁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图2中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本公开的锁装置100的棘爪103,可以基于棘爪弹簧的弹性力的驱动由初始位置(图2中的棘爪处于初始位置,棘爪可以基于机械驱动杆400的阻挡保持在该初始位置)向保持位置转动,以实现棘爪第一端部1031与锁舌102的锁止位的啮合。
锁舌弹簧和棘爪弹簧的使用属于现有技术,本公开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电动执行器300可以使用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CN202111476814.9中的电动执行器装置或类似结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包括:车身;车门和/或罩盖;以及本公开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锁装置100,锁装置100用于执行车身与车门和/或罩盖之间的上锁或解锁。
其中,罩盖可以是前舱盖或后备箱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锁舌,所述锁舌经由锁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棘爪,所述棘爪经由棘爪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棘爪与所述锁舌配合实现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或解锁;
上锁杆,所述上锁杆与所述锁舌同轴配置,当所述上锁杆被第一驱动力驱动时,所述上锁杆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锁舌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得所述锁舌由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转动;以及
解锁杆,所述解锁杆与所述棘爪同轴配置,当所述解锁杆被第二驱动力驱动时,所述解锁杆绕所述棘爪轴的轴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棘爪能够脱离保持位置,解除棘爪对位于所述上锁位置的锁舌的保持;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由同一个电动执行器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能够被机械驱动杆提供的第三驱动力驱动,使得所述解锁杆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脱离所述保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包括:
上锁杆第一端,所述上锁杆第一端具有上锁杆第一通孔,所述上锁杆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锁舌轴;以及
上锁杆第二端,所述上锁杆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驱动力,当所述上锁杆第二端被所述第一驱动力驱动时,所述上锁杆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锁舌绕所述锁舌轴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舌轴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具有锁舌凸轴,所述锁舌凸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锁舌轴的轴线且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锁舌凸轴与所述上锁杆均配置在所述锁舌的第一表面侧,所述上锁杆经由所述锁舌凸轴对所述锁舌进行驱动,使得所述锁舌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第一端配置为能够与所述锁舌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的第一侧形成有上锁杆驱动特征,所述上锁杆经由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对所述锁舌凸轴进行驱动;
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位于所述上锁杆第一端与上锁杆第二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驱动特征为凹形特征,所述锁舌凸轴为圆柱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包括:
解锁杆第一端,所述解锁杆第一端与所述棘爪同轴固定连接;以及
解锁杆第二端,所述解锁杆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当所述解锁杆第二端被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驱动时,所述解锁杆绕所述棘爪轴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驱动所述棘爪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棘爪的第一表面侧配置有棘爪凸轴,所述棘爪凸轴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与所述棘爪轴的轴线重合;
所述解锁杆第一端与所述棘爪凸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解锁杆与所述棘爪在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
可选地,所述解锁杆第二端在平行于所述棘爪凸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具有远离所述棘爪的延伸尺寸;
可选地,所述解锁杆第二端配置为弯折形状以使得所述解锁杆第二端具有外凸曲面和内凹槽,以利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力或所述第三驱动力;
可选地,所述锁舌仅具有一个锁止位,所述锁止位位于所述锁舌的锁舌第一端部上,当所述棘爪的棘爪第一端部抵靠于所述锁止位时,所述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开关,当所述锁舌转动至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被所述锁舌触发并生成指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锁舌上形成有开关触发部,当所述锁舌转动至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开关触发部触发所述第一开关;
可选地,所述开关触发部形成在所述锁舌的外周,并在锁舌的径向方向上具有延伸尺寸;
可选地,所述底板具有底板通孔,所述锁装置之外的锁扣能够穿过所述底板通孔与所述锁舌配合以执行所述锁装置的锁止或解锁;
可选地,当所述锁舌第一端部由所述解锁位置动作,穿过所述锁扣的锁扣通孔并动作至所述上锁位置,所述棘爪第一端部能够动作至所述保持位置并将所述锁舌第一端部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实现所述锁装置的上锁;
可选地,当所述棘爪第一端部脱离所述保持位置并解除对所述锁舌第一端部的保持,所述锁舌第一端部能够脱离所述上锁位置及所述锁扣通孔并复位至所述解锁位置,实现所述锁装置的解锁;
可选地,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在穿过所述底板通孔的过程中不与所述锁舌接触;
可选地,所述锁舌第一端部在穿过所述锁扣通孔的过程中以及位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锁舌不与所述锁扣接触;
可选地,所述电动执行器包括:
电机;
第一拉索,所述电机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经由所述第一拉索输出所述第一驱动力;以及
第二拉索,所述电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经由所述第二拉索输出所述第二驱动力;
可选地,所述电动执行器还包括:
中位开关,当所述电机完成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机能够被机械地或电动地复位至中位状态并触发所述中位开关,所述中位开关生成触发信号。
10.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车门和/或罩盖;以及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装置,所述锁装置用于执行所述车身与所述车门和/或罩盖之间的上锁或解锁;
可选地,所述罩盖为前舱盖或后备箱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964481.8A CN119507748A (zh) | 2024-12-30 | 2024-12-30 |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964481.8A CN119507748A (zh) | 2024-12-30 | 2024-12-30 |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07748A true CN119507748A (zh) | 2025-02-25 |
Family
ID=9465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964481.8A Pending CN119507748A (zh) | 2024-12-30 | 2024-12-30 |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507748A (zh) |
-
2024
- 2024-12-30 CN CN202411964481.8A patent/CN11950774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21454B2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 |
US5069491A (en) | Vehicle door lock system | |
KR102750539B1 (ko) |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 |
US8522583B2 (en) | Door latch with emergency lock actuator and ‘impatient passenger’ feature | |
US5454608A (en) | Vehicle door latch | |
US4917412A (en) | Vehicle door lock system providing a plurality of spaced rotary latches | |
US5715713A (en) | Door latch locking actuator assembly | |
EP1296844B1 (en) | Fuel door lock actuator | |
CN111663864B (zh) | 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 | |
EP0285412A2 (en) | Latch mechanism | |
CN112302437B (zh) | 用于车辆的电动门锁 | |
US20210054666A1 (en) |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 |
CN1746455A (zh) | 闩锁释放机构 | |
MXPA03009822A (es) | Caja de vehiculo automotor para camioneta. | |
CN117545905A (zh) | 用于车辆的盖板的关闭组件 | |
CN119507748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及机动车 | |
CN222414478U (zh) | 锁系统及机动车 | |
JPH01247677A (ja) | 車輌用ドアのロツク装置 | |
CN115306237B (zh) | 机动车锁的锁定装置、机动车锁及机动车 | |
CN222066461U (zh) | 锁系统 | |
CN119531683A (zh) | 锁系统及机动车 | |
JPS5831960Y2 (ja) | ドアロツク装置 | |
JP2024537364A (ja) | 自動車用ロック、特に、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 |
CN119466451A (zh) | 侧门锁及机动车 | |
AU2020204253A1 (en) | Double door lock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