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317464A - 用于注射器针管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注射器针管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317464A CN119317464A CN202380044936.1A CN202380044936A CN119317464A CN 119317464 A CN119317464 A CN 119317464A CN 202380044936 A CN202380044936 A CN 202380044936A CN 119317464 A CN119317464 A CN 1193174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needle tube
- base
- projection
-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16—Caps placed transversally onto the needle, e.g. pivotally attached to the needle bas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2—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needle before use, e.g. ca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16—Caps placed transversally onto the needle, e.g. pivotally attached to the needle base
- A61M2005/3217—Means to impede repositioning of protection cap from needle covering to needle uncovering position, e.g. catch mechanis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射器的针管(2)的保护装置(1),包括基部(3)以及连接到基部(3)的罩盖(4),其中,罩盖(4)可枢转地安装在基部(3)上,使得罩盖(4)可以在枢转平面(8)内相对于基部(3)从起始位置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移动到使用位置中,并且然后在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移动到保护位置中,其中,罩盖(4)在内部(6)中具有固持装置(9),在罩盖(4)移动到保护位置中时,针管(2)借助于固持装置可以互锁地锁定。为了提供可以特别容易地以自动方式放置在载针部上并且同时提供高度安全性的保护装置,从而在针管已用于注射之后防止针管意外地离开罩盖,根据本发明,固持装置(9)具有可变形凸出部(10),与凸出部(10)配合的止挡件(11)以及至少一个引导元件(12,13),其中,止挡件(11)被设计成使得凸出部(10)可以撞击止挡件(11)的止挡件表面(34),其中,引导元件(12,13)与止挡件(11)配合并且被设计成引导针管(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种用于注射器的针管的保护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保护装置和载针部的套件,针管被支撑在载针部中。
保护装置包括基部及与该基部连接的罩盖。罩盖可以相对于基部枢转,其中,基部和罩盖通常通过膜铰链彼此连接。基部被配置成通过强制形状锁定与载针部协作。载针部被配置成支撑针管。因此,针管通常居中地胶合到载针部的凹部中,从而在针管和载针部之间提供力传递连接。由于基部与载针部的形状锁定连接,基部通常固定在载针部处。
罩盖是细长的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罩盖限定可以支撑针管的内部空间,从而防止人意外的接触针管。特别地,应当保护人不会与针管的针尖的意外接触,特别是在针管已经用于注射之后。这样,可以防止传染病从用针管注射的患者向治疗该患者的人转移。
提供了罩盖相对于基部的可枢转性,使得罩盖相对于基部在枢转平面中是可移动的。如此,罩盖可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相当于基部从起始位置转移到操作位置中,在起始位置中,针管在用于注射之前被支撑在罩盖的内部中。在操作位置中,针管可用于注射,这意味着针管不再位于罩盖的内部中。在用于注射之后,罩盖可在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从操作位置转移到保护位置中,在保护位置中,针管在用于注射之后再次被支撑在内部中。因此,以上述方式保护针管不会与人发生意外的接触。
为了使针管能够在罩盖从起始位置过渡到操作位置中时从罩盖离开并且在罩盖从操作位置返回到保护位置中时最终再次进入罩盖中,罩盖的一侧在枢转平面中是开口的。特别地,包封罩盖的内部的罩盖的壁可仅在三侧处包封内部而第四侧是开口的。
罩盖包括在罩盖的内部中的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被配置成在将针管转移到保护位置中时通过强制形状锁定来使针管互锁。进行该互锁,使得在罩盖转移到保护位置中后防止针管从内部空间意外地离开。换言之,固持装置用于固持针管,使得在使用针管来注射之后罩盖相对于基部的重新枢转不会导致针管被释放。
背景技术
从WO 2021/008717 A1中已知一种通用保护装置。该文献描述了包括罩盖的保护装置,该罩盖包括被配置成可靠地固持针管的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两个凸出部,这两个凸出部分别从罩盖的壁的内展开表面朝向彼此延伸。因此,这些凸出部相对于枢转平面倾斜并且是弹性的,使得针管可以使这些凸出部变形和移位并且因此在这些凸出部后方互锁。这样,确保了当相对于保护装置的基部枢转罩盖时,针管不能从限定在凸出部后方的安全区域离开,使得防止针管对人造成意外伤害。
尽管已知的保护装置针对针管从安全区域的意外离开的安全性已经是相当高的,但是安全装置的有意的误操作仍然是可能的并且可能致使针管在用于注射之后离开安全区域,这造成随后感染的风险。
US 5,490,841 B1公开了具有罩盖的另一种保护装置。该罩盖包括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在罩盖内部以倾斜角定向的凸出部。该罩盖在可靠地使用之后将针管封闭在罩盖的内部的安全区域中,其中,该凸出部被配置成柔性的,使得凸出部最初是可弹性变形的,以便使针管进入安全区域中。通过在罩盖的壁的内展开表面上的与凸出部相对布置的位置处配置的止挡件来防止导致针管从安全区域离开的在相反方向上的变形。
这种配置是不利的,因为凸出部在罩盖的内部内延伸,使得凸出部在用于注射之前可以与针管碰撞。这尤其对于注射器的自动化生产是不利的,该注射器被配置有包括针管的载针部和保护装置,因为该保护装置不能容易地以其基部安装在载针部上或载针部处而不引起被支撑在载针部中的针管与布置在罩盖的内部中的凸出部碰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以特别简单的方式适用于载针部,并且该保护装置还提供抵抗针管在用于注射之后从罩盖意外地离开的高度安全性。
该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示的特征的保护装置来实现的。有利的实施例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特征是,固持装置包括可变形的凸出部、与凸出部相关联的止挡件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凸出部被配置成在将罩盖转移到其保护位置中时通过针管变形,使得凸出部在第一方向上移位,使得针管可进入布置在凸出部后方的内部的安全区域。以此方式,针管在凸出部的后方互锁,使得凸出部将针管固持在安全区域中并且因此防止针管的意外释放。止挡件在罩盖或其壁的内包封表面处与凸出部相对地形成,并被配置成使得当凸出部被针管在与第一方向相反定向的第二方向上变形时接触止挡件的下接触表面,从而防止凸出部的进一步变形。
这防止针管从安全区域意外地离开。在未变形情况下,凸出部从罩盖的内包封表面延伸到罩盖的内部中,其中,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凸出部在与罩盖的纵向轴线正交延伸的截面中与枢转平面形成至少35°的凸出部角。有利地,该角至少为40°,进一步有利地为45°。
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与止挡件相关联并且被配置成引导布置在安全区域中的针管,从而在针管进入安全区域后防止针管存在于止挡件的接触表面下方。特别地,引导元件可阻挡止挡件下方的空间,使得针管侧向地接触引导元件且因此不能移动到止挡件下方的空间中。这样,能够防止针管在已经进入安全区域之后在止挡件下方并且然后在凸出部与止挡件之间移动,使得针管将再次离开安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装置具有许多优点。特别地,保护装置确保在针管已用于注射且罩盖已枢转到其保护位置中后将针管安全保持在罩盖内。原因在于,由于进入安全区域需要弹性凸出部的暂时移位,在针管已进入安全区域中之后针管不能再从安全区域离开。针管在离开安全区域的方向上的移动不可避免地致使针管从底侧接触凸出部,这再次使凸出部弹性变形,但是由于凸出部和防止凸出部的进一步变形的止挡件的适配几何形状,这种变形致使凸出部接触止挡件的接触表面。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确保针管接触凸出部的底侧并且特别地不能直接从凸出部侧向地接触止挡件的止挡侧。试验表明,在针管进入安全区域之后,即使有意地破坏保护装置,也不可能从安全区域移除针管。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保护装置可以容易地安装在被配置有针管的载针部上。因此,当罩盖在其起始位置中时,防止针管与罩盖的凸出部碰撞。这通过凸出部的倾斜来实现,该凸出部相对于枢转平面是相当陡的并且根据前面的描述是至少35°。已知的罩盖相对于枢转平面以明显更平坦的角倾斜,并且基本上居中地延伸穿过罩盖的内部。然而,当罩盖在其起始位置中时,针管填充该区域,使得在罩盖的安装期间最可能发生针管与更平坦的凸出部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的配置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软凸出部与刚性止挡件的协作提供了抵抗针管从安全区域离开的安全性。这有助于凸出部本身可配置成比较软,这意味着由于凸出部本身不能固定针管而具有很小的刚度。因此,由于在针管与凸出部的底侧接触时凸出部容易变形,凸出部的较小变形性不会损害安全性,但是,由于凸出部与止挡件的接触表面接触,能够防止凸出部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然而,凸出部的易变形性具有特定优点:当使用细针管时也可以使用保护装置。特别地,例如用于胰岛素注射器的针管具有特别小的直径,使得针管特别容易变形。当凸出部像现有技术那样配置成坚硬以便将针管固定在安全区域中时,针管可能不能够使凸出部移位,但凸出部将使针管变形。这将防止针管可靠地进入到安全区域中,这使得具有保护装置的注射器不安全。这种安全性的缺乏不会由于针管可能意外地离开安全区域而引起,而是由于针管不能可靠地进入安全区域引而起。软凸出部消除了这种风险。
在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有利实施例中,罩盖的正交于罩盖的纵向轴线的截面示出了未变形的凸出部的远离罩盖的内包封表面定向的端部与止挡件的朝向罩盖定向的端部之间的偏移量,其中,该偏移量是在正交于枢转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在朝向彼此定向的止挡件的端部与凸出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正交于枢转平面测量的偏移量。这个偏移量有利地在0.05mm与0.25mm之间,进一步有利地在0.1mm与0.2mm之间的范围内。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未变形的凸出部不会到达止挡件的接触表面下方。相反,在凸出部与止挡件之间设置最小间隙,这有助于针管进入罩盖内部中安全区域中。特别地,仅需要凸出部的小变形,使得针管可进入安全区域并卡在凸出部后方。因此,这种配置是特别有利的,以有助于利用作用在针管上的较小力使针管进入安全区域中,使得该进入是特别可靠的并且防止针管意外地变形。
此外,保护装置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罩盖的正交于罩盖的纵向轴线的截面示出了未变形的凸出部的远离罩盖的内包封表面定向的端部与止挡件的朝向凸出部定向的端部之间的偏移量,其中,该偏移量是在平行于枢转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该偏移量有利地在0.20mm与0.80mm之间、进一步有利地在0.20mm与0.70mm之间、进一步有利地在0.30mm与0.60mm之间的范围内。这个实施例还具有的优点是:简化了针管进入到安全区域中,因为凸出部只需要移位最小量,以便针管卡锁在凸出部后方。原则上,针管可以穿过由于上述的偏移量而形成的凸出部与止挡件之间的狭缝并且以此方式离开安全区域。然而,这通过引导元件来防止,引导元件引导针管使得其不能在止挡件下方移动并且因此不能接近所提供的狭缝。因此,针管在离开安全区域的方向上的移动致使针管接触凸出部的底侧,这导致上述凸出部变形,直到凸出部接触止挡件的接触表面。
有利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从罩盖的内包封表面延伸到内部中。这是有利的,使得为针管完全阻挡罩盖的接触表面下方的空间。上文描述了相关联的优点。
特别有利的是,当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引导元件时,其中,在罩盖的纵向方向上看时,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被布置在止挡件前方并且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被布置在止挡件后方。该配置的优点在于,在针管变形、特别是沿着其长度轴线弯曲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针管移动到罩盖的接触表面的下方的空间中。因此,罩盖的接触表面下方的空间被两个支撑元件从罩盖的两侧阻挡,使得针管不能到达该空间并因此可靠地固持在凸出部下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罩盖在正交于罩盖的纵向轴线的截面中具有U形壁,其中,该壁限定了内部空间。因此,罩盖被有利地配置成使得罩盖的截面的竖向轴线平行于罩盖的枢转轴线定向。特别地,罩盖的截面可在相对的内包封表面处至少基本平行,凸出部在一侧上从该内包封表面延伸,止挡件在另一侧上从该内包封表面延伸。可以从随后的实施例中得到对应的配置。这种配置是特别有利的,以便确保凸耳与止挡件的协作。
有利地,保护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基部和罩盖在它们的起始位置中通过预设的断裂接头(“原始闭合”)以力传递的方式彼此连接。该预设的断裂接头可以通过施加手腕力来断裂,使得罩盖在预设的断裂接头断裂之后可枢转到其操作位置中。该实施例尤其有利,以便在用于注射前将针管可靠地支撑在罩盖内,其中,预设的断裂接头防止罩盖意外地枢转到操作位置中,并且因此防止针管的意外释放。此外,在将针管用于注射之前不需要使用单独的罩盖来保护针管,其中,该单独的罩盖将例如以封闭帽的形式放置在针管上。相反,在将针管用于注射之前和之后,能够通过罩盖本身执行保护针管的功能。由于相对于枢转平面以陡的角倾斜的凸出部的上述配置,这是特别容易的,这是因为在保护装置组装在载针部处过程中消除了针管与凸出部碰撞的所述风险。当预设的断裂接头被破坏时,它成为针管可能已经被使用的指示。因此,保护装置的使用者在他或她自己没有打开保护装置时将不再使用针管,这意味着他或她已经破坏了预设的断裂接头。
在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罩盖和基部通过箔铰链彼此连接。箔铰链特别好地适于建立罩盖相对于基部的枢转性,同时提供保护装置的单件形式的一体配置。因此,当保护装置以单件形式一体地提供时,这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当罩盖在其起始位置中时,保护装置的配置可以是有效有利的,在该配置中,罩盖和基部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布置。在该实施例中,基部和罩盖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地定向。有利地,罩盖的纵向轴线与基部的纵向轴线重合。
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在罩盖在其保护位置中的情况下,当罩盖在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时,使得基部的纵向轴线和罩盖的纵向轴线不是彼此平行定向的,因此相对于彼此围成大于等于0°的角,这可以是特别有利的。该配置具有以下优点:针管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被带到与凸出部接触,该方式为如上述的使凸出部移位,使得针管最终进入罩盖内部中的安全区域。在罩盖相对于基部在其起始位置和其保护位置之间以不同的角倾斜的实施例中,特别简单的是当将保护装置安装在载针部处时防止针管与罩盖的碰撞,然而当将照盖转移到保护位置中以便使针管进入安全区域中时有意地引起这种碰撞。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罩盖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附接在基部处,以便有利地通过使用强制形状锁定将罩盖固定在其保护位置中。
因此,当在基部处配置至少一个互锁装置时可以是特别有利的,其中,互锁装置通过强制形状锁定与罩盖的至少一个互锁配合部协作,使得罩盖在保护位置中是可互锁的。在将罩盖移动到保护位置中时,通过使罩盖相对于基部枢转超过起始位置,使得罩盖的互锁配合部与基部的互锁装置接触,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互锁装置与互锁配合部的协作。由于互锁配合部与互锁装置的接合,确保了罩盖不会意外地从其保护位置移动回到其操作位置中。
该目的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套件来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可以从相关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该套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和具有支撑在其中的针管的载针部。保护装置的基部通过强制形状锁定与载针部连接,使得当罩盖在其起始位置中时,针管平行于罩盖的纵向轴线定向。当罩盖在枢转平面中在第一枢转方向上从其起始位置枢转到其操作位置中时,针管被释放以用于注射使用。随后,罩盖可在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在朝向起始位置的方向上枢转回,使得针管再次进入罩盖的内部中并保护免于与人意外接触。如上所述,在罩盖到达其保护位置,罩盖相对于基部被锁定时,从而防止罩盖再次移动到操作位置中,这是特别有利的。将罩盖移动到保护位置中与针管进入安全区域中超过凸出部一致,其中,凸出部由于与针管接触而弹性变形,并且因此移位,直到针管卡在凸出部后方的适当位置中且此后布置在安全区域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套件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至少当罩盖在其起始位置中时,在与罩盖的纵向轴线正交的罩盖的截面中看时,凸出部的凸出部基部被布置在与针管的共用平面中,该共用平面垂直于枢转平面。因此,凸出部基部表示凸出部的近侧部分,凸出部通过该近侧部分连接到罩盖的壁的内包封表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针管和凸出部基部相对于罩盖的枢转平面处于相同的高度水平,因此在将保护装置安装在载针部处期间防止了凸出部与针管的碰撞。由于凸出部相对于枢转平面成角地延伸,并且针管通常延伸通过罩盖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因此凸出部在朝向枢转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经过针管。以下将描述该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视图,其中,罩盖在起始位置中;
图2图示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的透视剖视图;
图3图示了根据图1的保护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图示了根据图1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5图示了根据图1的保护装置的视图,其中,罩盖在操作位置中;
图6图示了根据图5的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7图示了根据图1的保护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罩盖在保护位置中;以及
图8图示了根据图7的保护装置的罩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中所图示的实施例包括保护装置1,该保护装置1包括基部3和罩盖4。罩盖4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基部3枢转,其中,罩盖4在基部3处通过箔铰链22连接。保护装置1被整体地配置成单件,并且被制造为注射模制件。
基部3被配置成与支撑针管2的载针部25协作。针管2特别地胶合到载针部25的互补凹部中,使得细长针管2的纵向轴线平行于基部3的纵向轴线31延伸。这尤其从图1中是可见的。
保护装置1整体地安装在载针部25处,这有利地自动施行。在组装期间,保护装置1在起始位置中,在起始位置中,罩盖4在起始位置中。在该起始位置中,罩盖4通过预设的断裂接头21附接在基部3处,使得罩盖4相对于基部3的枢转被阻止。当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罩盖4的纵向轴线5和基部3的纵向轴线31被定向成彼此平行。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罩盖4被配置成与基部3同轴,使得罩盖4的纵向轴线5和基部3的纵向轴线31重合。
在将保护装置1安装在载针部25上之后,针管2被布置在罩盖4的内部空间6内,该内部空间6由罩盖4的壁30包封。这尤其从图2中是可见的。将针管2支撑在罩盖4内具有以下优点:保护操纵包括载针部25的注射器的人员免受来自针管2的针尖35的伤害。通过预设的断裂接头21阻止罩盖4相对于基部3的枢转移动,防止针管2的意外释放。
为了使针管2能够用于注射,需要释放针管2。因此,注射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在罩盖4的抓持凸出部33处施加手腕力来使罩盖4从基部3断裂,使得预设的断裂接头21被破坏。这释放使用箔铰链22使罩盖4相对于基部3的枢转。因此,通过使罩盖4在旋转平面8内在第一枢转方向上枢转,罩盖4可以移动到其操作位置中,使得针管2被释放至操作位置中。因此,罩盖4可在枢转平面8内相对于基部3枢转,其中,罩盖4的壁30在枢转平面8中在一侧处开口,使得针管2可在罩盖4的枢转期间容易地从内部空间6离开。这从图2中是清晰可见的。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壁30被配置成U形,其中,壁30的截面的竖向轴线20平行于枢转轴线8定向且正交于罩盖4的纵向轴线5定向。
当罩盖4在从图5和图6中清晰可见的其操作位置中时,针管2根据上文的描述被释放,使得针管2准备好用于注射。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基部3设置有互锁装置23,该互锁装置23被配置成与被配置在罩盖4处的互锁配合部24协作。由此,互锁装置23和互锁配合部24可彼此形成强制锁定连接,使得当罩盖4在其操作位置中时罩盖4可在基部处互锁。这样,在使用针管2进行注射时,能够防止罩盖4的不受控制的使用(将使注射器的使用者不舒服)。
在使用针管2进行注射之后,罩盖4从其操作位置在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回到基部3,直到罩盖4处于保护位置。对罩盖4的保护位置来说,使罩盖4在第二枢转方向上往回枢转足够远,使得针管2再次进入罩盖4的内部6中,并且保护针管2不会与人意外接触是重要的。由于针管2可能与已经由注射器注射了药剂的人的血液相接触,因此保护后续不会与针管2接触是重要的。因此,需要的是,罩盖4在移动到保护位置中后收纳针管2,使得此后不能意外地释放针管2。
为了促进这一点,罩盖4包括固持装置9,该固持装置9包括凸出部10、止挡件11、和两个引导元件12、13。特别地,固持装置9从根据图4和图8的截面可见。当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针管2布置在内部空间6的形成在凸出部10的近侧上的部分中,且因此布置在内部空间6的安全区域7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针管2尚未用于注射,因此不会妨碍针管2从内部空间6离开。根据上文的描述,罩盖4被配置成被移动到针管2被释放以用于使用的操作位置中。
在罩盖4从操作位置枢转回到保护位置中的过程中,固持装置9使得针管2可靠地固持在罩盖4的内部6中。因此,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罩盖4在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超过起始位置,使得罩盖4的纵向轴线5和基部3的纵向轴线31相对于彼此围成角32并且因此不是彼此平行定向的。因此,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角32为约20°。罩盖4的这种移动使得针管2不仅在罩盖4的壁30的开口侧处再次进入内部空间6,而且进入远离凸出部10的安全区域7。这是由于在凸出部10与针管2第一次接触时,凸出部10因其弹性而变形,凸出部10移位。从罩盖4的预定位置开始,针管2卡在凸出部10后方的适当位置中,凸出部10随后变形回到其初始形状。这种情况从图8中是可见的。
针管2从安全区域7的移动因此不再可能。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即使在罩盖4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的受迫移动下,针管2本身朝向操作位置接触凸出部10的底侧,这使得凸出部10在朝向壁30的开口侧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在该变形期间,凸出部10(至少凸出部10的远离壁30定向的端部16)接触止挡件11的下接触表面34,从而防止凸出部10的进一步变形。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实现了凸出部10和止挡件11之间的这种类型的协作,其中,凸出部10和止挡件11从罩盖4的壁30的相对的内包封表面14延伸。沿着罩盖4的纵向轴线5布置在止挡件11的两侧上并且与止挡件11相关联的引导元件12、13防止针管2在进入安全区域7之后在止挡件11下方的空间中移动。因此,针管2不能与止挡件11的接触表面34直接接触。由此,这防止针管2从凸出部10的一侧移动到凸出部10的端部16上方的区域而从安全区域7脱离。
根据本发明,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0相对于枢转平面8以凸出部角15延伸,该凸出部角15为40°。此外,凸出部10相对于针管2布置在壁30处,使得当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凸出部基部26基本在与针管2相同的高度水平处。因此,当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凸出部基部26和针管2处于共用平面27中,其中,共用平面27垂直于枢转平面8。在将保护装置1安装在载针部25处时,这种配置有助于排除针管2与凸出部10的碰撞。这从图4中是清晰可见的,图4清楚地示出了针管2与凸出部10之间的对应偏移量。
为了进一步简化针管2进入安全区域7中,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是,在凸出部10的朝向凸出部基部26定向的端部16与止挡件11的朝向凸出部10定向的端部17之间设置垂直于枢转平面8测量的偏移量18。换言之,在正交于枢转平面8的方向上看,在凸出部10和止挡件11之间设置有间隙。这同样适用于平行于枢转平面8的方向,其中,在凸出部10和止挡件11的两个端部16、17之间设置偏移量19。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正交于枢转平面8测量的偏移量18为0.15mm,而偏移量19约为0.040mm。该实施例已被证明是特别有用的,以便使凸出部10和针管2之间的碰撞风险最小化,便于针管2容易地过渡到安全区域7中,并且还使得凸出部10在止挡件11的接触表面34处的可靠止挡。相对于进入安全区域7的针管2,为了使凸出部10变形而使针管2可以进入安全区域7,由针管2在凸出部10上施加的作用力特别小,这是明显的。这具有以下优点:保护装置1还适用于注射用具有特别小直径的针管2注射的物质。特别地,这适用于使用具有直径小于0.2mm的针管2的胰岛素注射。
特别有利地,除了这些引导元件12、13之外,保护装置1还包括额外的引导元件28,其中,这些额外的引导元件28被布置在内部空间6中、沿着罩盖4的纵向轴线5分布。这些引导元件28像引导元件12、13一样从罩盖4的壁30的内包封表面14延伸。这从图1中是清晰可见的。
此外,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基部3包括安全元件29,如从图3和图7中可见的。当罩盖4移动到其保护位置中时,安全元件29通过强制形状锁定将罩盖4锁定在基部2处,从而防止罩盖4在第一枢转方向上意外地枢转回到操作位置中。这将需要有意地将力施加在罩盖4上,以便脱离与安全元件29的形状锁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针管2被固持装置9可靠地固持在内部6的安全区域7中,针管2也不会被释放。试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针管2弯曲并且变形。
附图标记和名称
1 保护装置
2 针管
3 基部
4 罩盖
5 纵向轴线
6 内部空间
7 安全区域
8 枢转平面
9 固持装置
10 凸出部
11 止挡件
12 引导元件
13 引导元件
14 包封表面
15 凸出部角
16 端部
17 端部
18偏移量
19偏移量
20 竖向轴线
21 预设的断裂接头
22 箔铰链
23 互锁装置
24互锁配合部
25 载针部
26 凸出部基部
27平面
28 引导元件
29 安全元件
30 壁
31 纵向轴线
32 角
33 抓持凸出部
34 接触表面
35 针尖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注射器的针管(2)的保护装置(1),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基部(3);以及
-罩盖(4),所述罩盖(4)连接至所述基部(3),
其中,所述基部(3)被配置成通过强制形状锁定与载针部(25)配合,其中,所述载针部(25)支撑所述针管,
其中,所述罩盖(4)被配置成沿纵向轴线(5)伸长并限定内部空间(6),所述针管(2)能够储存在所述内部空间(6)中,从而保护人免于与所述针管(2)意外接触,
其中,所述罩盖(4)可枢转地支撑在所述基部(3)处,使得所述罩盖(4)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3)在枢转平面(8)内从起始位置在第一枢转方向上转移到操作位置中,在所述起始位置中,所述针管(2)在被用于注射之前储存在所述内部空间(6)中,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针管(2)能够用于注射,并且最后,所述罩盖(4)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转移到保护位置中,在所述保护位置中,所述针管(2)在被用于注射之后再次储存在所述内部空间(6)中,
其中,所述罩盖(4)的一侧在所述枢转平面(8)中开口,使得所述针管(2)被配置成由于所述罩盖(4)的枢转移动而最初从所述内部空间(6)离开以用于注射,并且被配置成在被用于注射之后再次进入所述内部空间(6),
其中,所述罩盖(4)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间(6)中的固持装置(9),其中,所述固持装置被配置成在将所述罩盖(4)转移到所述保护位置中的过程中通过强制形状锁定来将所述针管(2)互锁,从而在所述罩盖(4)完全转移到所述保护位置中后防止所述针管(2)从所述内部空间(6)意外离开,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9)包括可变形的凸出部(10)、与所述凸出部(10)相关联的止挡件(11)、以及至少一个引导元件(12,13),
其中,所述凸出部(10)被配置成在将所述罩盖(4)转移到其保护位置中的过程中被所述针管(2)变形并在第一方向上移位,使得所述针管(2)能够进入布置在所述凸出部(10)后方的安全区域(7)中,在所述安全区域(7)中,所述针管(2)在所述凸出部(10)后方互锁,
其中,所述止挡件(11)被配置在所述罩盖(4)的与所述凸出部(10)相对的内包封表面(14)处,使得所述凸出部(10)在被所述针管(2)变形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止挡件(11)的接触表面(34)接触,从而防止所述针管(2)从所述安全区域(7)意外离开,
其中,所述引导元件(12、13)与所述止挡件(11)相关联并配置成引导所述针管(2),从而在所述针管(2)进入所述安全区域(7)之后防止所述针管(2)存在于所述止挡件(11)的止挡件表面(34)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处于未变形状态的所述凸出部(10)从所述罩盖(4)的内包封表面(16)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6)中,并且在与所述罩盖(4)的所述纵向轴线(5)正交的截面中看时,处于未变形状态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枢转平面(8)限定至少35°、有利地至少37.5°、更有利地至少40°的凸出部角(15)。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4)的与所述罩盖(4)的所述纵向轴线(5)正交的截面中、在未变形的所述凸出部(10)的远离所述罩盖(4)的所述内包封表面(14)定向的端部(16)与所述止挡件(11)的朝向所述凸出部(10)定向的端部(17)之间设置在与所述枢转平面(8)正交的方向上测量的偏移量(18),其中,所述偏移量(18)有利地是在0.05mm与0.25mm之间、有利地在0.10mm与0.20mm之间的范围内。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4)的与所述罩盖(4)的所述纵向轴线(5)正交的截面中,在未变形的所述凸出部(10)的远离所述罩盖(4)的所述内包封表面(14)定向的端部(16)与所述止挡件(11)的朝向所述凸出部(10)定向的端部(17)之间设置偏移量(19),其中,所述偏移量(19)在平行于所述枢转平面(8)的方向上测量,其中,所述偏移量(19)有利地在0.20mm与0.80mm之间、有利地在0.25mm与0.70mm之间、进一步有利地在0.30mm与0.60mm之间的范围内。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2、13)从所述罩盖(4)的所述内包封表面(14)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6)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引导元件(12、13),其中,有利地,在所述罩盖(4)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看,至少一个引导元件(12)布置在所述止挡件(10)的前方,并且至少一个引导元件(13)布置在所述止挡件(10)的后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罩盖的所述纵向轴线(5)的截面中,所述罩盖(4)被配置成为U形,其中,所述截面的竖向轴线(20)有利地平行于所述罩盖(4)的所述枢转平面(8)定向。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所述基部(3)和所述罩盖(4)通过预设的断裂接头(21)彼此连接,其中,所述预设的断裂接头(21)能够通过手腕力断裂,使得在使所述预设的断裂接头(21)断裂之后,所述罩盖(4)能够枢转到其操作位置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4)和所述基部(3)通过膜铰链(22)彼此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4)和所述基部(3)在它们的起始位置中同轴布置,其中,当所述罩盖(4)在其保护位置中时,所述罩盖(4)有利地在所述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超过所述起始位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其特征在于,互锁装置(23)被配置在所述基部(3)处,其中,所述互锁装置被配置成通过强制形状锁定而与所述罩盖(4)的互锁配合部(24)接合,使得所述罩盖(4)能够在所述保护位置中互锁。
12.一种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和载针部(25)的套件,针管(2)被支撑在所述载针部(25)中,其中,所述保护装置(1)的所述基部(3)通过强制形状锁定与所述载针部(25)连接,使得当所述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所述针管(2)平行于所述针管(2)的所述纵向轴线(5)定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4)的正交于所述罩盖(4)的所述纵向轴线(5)的截面中看,当所述罩盖(4)在其起始位置中时,在所述罩盖(4)的所述内包封表面(14)处连接所述凸出部(10)的所述凸出部(10)的凸出部基部(26)与所述针管(2)布置在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8)的共用平面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2111083.4A DE102022111083A1 (de) | 2022-05-05 | 2022-05-05 |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Nadelrohr einer Spritze |
DE102022111083.4 | 2022-05-05 | ||
PCT/EP2023/061677 WO2023213883A1 (de) | 2022-05-05 | 2023-05-03 |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nadelrohr einer spritz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317464A true CN119317464A (zh) | 2025-01-14 |
Family
ID=8642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44936.1A Pending CN119317464A (zh) | 2022-05-05 | 2023-05-03 | 用于注射器针管的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357768B2 (zh) |
EP (1) | EP4518930A1 (zh) |
JP (1) | JP2025515106A (zh) |
KR (1) | KR20250004054A (zh) |
CN (1) | CN119317464A (zh) |
DE (1) | DE102022111083A1 (zh) |
MX (1) | MX2024013425A (zh) |
WO (1) | WO2023213883A1 (zh) |
ZA (1) | ZA20240922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0841A (en) * | 1994-07-29 | 1996-02-13 | Landis; Robert M. | Safety sheath device |
CN101790396A (zh) * | 2007-07-12 | 2010-07-28 | 星赛瑞有限公司 | 防针刺装置 |
CN106999680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 | 针和针护罩组件 |
WO2019048432A1 (de) * | 2017-09-06 | 2019-03-14 | Schreiner Group Gmbh & Co. Kg | Schutzkappe für injektionsspritzen-kanüle |
CN110198750A (zh) * | 2016-12-14 | 2019-09-03 | 星赛瑞有限公司 | 防针刺装置 |
WO2021008717A1 (de) * | 2019-07-15 | 2021-01-21 | Stephan Fischer | Schutzvorrichtung für das nadelrohr einer spritz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3254A (zh) * | 2001-03-14 | 2005-11-30 |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 医用针头的安全防护罩 |
US7488306B2 (en) * | 2001-09-26 | 2009-02-10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Needl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dampener |
US7201736B2 (en) * | 2003-08-28 | 2007-04-10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Needle protection assembly |
US8251961B2 (en) * | 2003-09-22 | 2012-08-28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Safety need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US8057431B2 (en) | 2006-12-21 | 2011-11-15 | B. Braun Melsungen Ag | Hinged cap for needle device |
US8038654B2 (en) * | 2007-02-26 | 2011-10-18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Syringe having a hinged needle shield |
US8827955B2 (en) * | 2007-08-01 | 2014-09-09 | Suddeutsche Feinmechanik Gmbh | Cannula device having pivotable needle guard |
HU227413B1 (en) * | 2009-05-06 | 2011-05-30 | Dispomedicor Zrt | Pivotable needle protector |
AU2012279498B2 (en) * | 2011-07-05 | 2016-02-11 | Vigmed Ab | Needle guard with an active state and a passive state |
CN102363056B (zh) * | 2011-08-01 | 2013-06-05 | 上海萌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针头保护装置和安全针组件 |
SE1350137A1 (sv) * | 2013-02-05 | 2014-08-06 | Vigmed Ab | Nålanordning |
-
2022
- 2022-05-05 DE DE102022111083.4A patent/DE102022111083A1/de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5-03 EP EP23725136.8A patent/EP4518930A1/de active Pending
- 2023-05-03 JP JP2024564963A patent/JP2025515106A/ja active Pending
- 2023-05-03 KR KR1020247040040A patent/KR20250004054A/ko active Pending
- 2023-05-03 CN CN202380044936.1A patent/CN11931746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5-03 WO PCT/EP2023/061677 patent/WO2023213883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10-30 MX MX2024013425A patent/MX2024013425A/es unknown
- 2024-11-04 US US18/935,754 patent/US12357768B2/en active Active
- 2024-12-02 ZA ZA2024/09226A patent/ZA202409226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0841A (en) * | 1994-07-29 | 1996-02-13 | Landis; Robert M. | Safety sheath device |
CN101790396A (zh) * | 2007-07-12 | 2010-07-28 | 星赛瑞有限公司 | 防针刺装置 |
CN106999680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 | 针和针护罩组件 |
CN110198750A (zh) * | 2016-12-14 | 2019-09-03 | 星赛瑞有限公司 | 防针刺装置 |
WO2019048432A1 (de) * | 2017-09-06 | 2019-03-14 | Schreiner Group Gmbh & Co. Kg | Schutzkappe für injektionsspritzen-kanüle |
WO2021008717A1 (de) * | 2019-07-15 | 2021-01-21 | Stephan Fischer | Schutzvorrichtung für das nadelrohr einer spritz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2024013425A (es) | 2025-02-10 |
ZA202409226B (en) | 2025-01-29 |
EP4518930A1 (de) | 2025-03-12 |
DE102022111083A1 (de) | 2023-11-09 |
WO2023213883A1 (de) | 2023-11-09 |
US20250135123A1 (en) | 2025-05-01 |
KR20250004054A (ko) | 2025-01-07 |
JP2025515106A (ja) | 2025-05-13 |
US12357768B2 (en) | 2025-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09119B (zh) | 用于手动注射装置的抓持附件 | |
JP4191491B2 (ja) | 注射器ホルダに関する改良 | |
US5836920A (en) | Needle guard | |
JP5698747B2 (ja) | 外装取外し器具 | |
CN110691619B (zh) | 用于手动注射装置的抓持附件 | |
JP6302459B2 (ja) | 注射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針刺し防止安全デバイス | |
JP5520255B2 (ja) | 安全注射針装置 | |
US7854723B2 (en) | Needle shield assembly having hinged needle shield | |
US7537581B2 (en) | Needle shield assembly having hinged needle shield and flexible cannula lock | |
JPH08294533A (ja) | 注射器用安全装置 | |
EP3527246A2 (en) | Safety pen needle assembly having shield for non-patient end | |
JP2007521918A (ja) | ニードル先端保護装置 | |
JPH01135354A (ja) | 薬物収容壜に注射器を接読するための安全ロック部材付装置 | |
KR20080080551A (ko) | 플런저 잠금 수단을 구비한 안전 주사기 | |
CN108025146A (zh) | 用于从体内抽取液体的安全针组件及方法 | |
EP3165249A1 (en) | Safety needle assembly | |
CN118542998A (zh) | 用于自动注射器的盒主体夹 | |
WO2008150273A1 (en) | Stick-resistant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 |
US20190151566A1 (en) | Safety clip | |
CN219050059U (zh) | 带有防针刺功能的药剂输送装置 | |
US20220016356A1 (en) | Activation prevention cap assembly | |
CN119317464A (zh) | 用于注射器针管的保护装置 | |
KR102733761B1 (ko) | 주사기의 바늘 튜브를 위한 보호 장치 | |
KR102089718B1 (ko) | 일회용 안전 주사기 | |
KR20240121678A (ko) | 바늘 안전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1177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