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301485A - 眼镜镜片 - Google Patents
眼镜镜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301485A CN119301485A CN202380046617.4A CN202380046617A CN119301485A CN 119301485 A CN119301485 A CN 119301485A CN 202380046617 A CN202380046617 A CN 202380046617A CN 119301485 A CN119301485 A CN 119301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ion
- group
- mass
- compound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2—Priming pai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6—Laminated or compound len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yeglass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裂纹产生的抑制性和耐损伤性优异的眼镜镜片。本发明的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和硬涂层,其中,硬涂层包含通过涂布多层组合物而形成的多个树脂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聚合性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X、选自由无机氧化物粒子和倍半硅氧烷组成的组中的无机化合物Y、以及聚合引发剂,在组合物包含聚合物的情况下,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与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结合,所述眼镜镜片满足条件1和条件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眼镜镜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包含无机氧化物粒子和有机系硅化合物等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硬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63465号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和硬涂层,其中,硬涂层包含通过涂布多层组合物而形成的多个树脂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聚合性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X、选自由无机氧化物粒子和倍半硅氧烷组成的组中的无机化合物Y、以及聚合引发剂,在组合物包含聚合物的情况下,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与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结合,所述眼镜镜片满足条件1和条件2。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眼镜镜片的截面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内容的眼镜镜片进行详述。
本公开内容的眼镜镜片的裂纹产生的抑制性和耐损伤性优异。
在本说明书中,“~”是指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意思。
本说明书中,作为卤素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本说明书中,作为卤化,例如可以举出氟化、氯化、溴化和碘化。
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系”是包括丙烯酸系和甲基丙烯酸系这两者的概念,“(甲基)丙烯酰基”是包括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的概念。
本说明书中,固体成分是指溶剂以外的成分,即使该成分的性状在常温常压(25℃、101.3kPa)下为液态,也作为固体成分进行计算。另外,固体成分也可以是在固化处理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成分。
但是,在后述的组合物和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选自由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表面活性剂、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活性聚合催化剂和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助催化剂组成的组中的特定化合物的情况下,在后述的组合物和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固体成分中不包括上述特定化合物。例如,在由有机化合物X、无机化合物Y、聚合引发剂和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表面活性剂构成的组合物中,有机化合物X、无机化合物Y和聚合引发剂的总量对应于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不对应于组合物的固体成分。
[眼镜镜片]
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和硬涂层。
图1是眼镜镜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所示的眼镜镜片10在眼镜镜片基材12的两面包含配置于眼镜镜片基材12上的底漆层14和配置于底漆层14上的硬涂层16。
图1所示的眼镜镜片10在眼镜镜片基材12的两面配置有底漆层14和硬涂层16,但也可以在眼镜镜片基材12的单面配置上述各层。
以下,对眼镜镜片可具有的各种构件进行详述。
<条件1>
眼镜镜片满足条件1。
条件1:在多个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中的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的质量比A(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各自不同,且为0.7~5.3,
随着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构成多个树脂层的各树脂层的组合物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逐渐增加。
关于各种成分的含量的优选方式,如后所述。
质量比A在多个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中各自不同,且为0.7~5.3。
上述质量比A各自不同是指在各树脂层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不同。即,构成多个树脂层的各树脂层分别使用质量比A不同的组合物形成。
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使用组合物形成树脂层时,在最靠底漆层侧的树脂层(与底漆层邻接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优选为0.7~2.0,更优选为0.7~1.0。
在最靠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树脂层(在眼镜镜片具有防反射层的情况下,为与防反射层邻接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优选为4.0~10.0,更优选为4.0~5.3。
例如,在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使用组合物1形成的树脂层1、使用组合物2形成的树脂层2和使用组合物3形成的树脂层3的情况下,在最靠底漆层侧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是指组合物1,在最靠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是指组合物3。
随着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在构成多个树脂层的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逐渐增加。
例如,在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使用组合物1形成的树脂层1、使用组合物2形成的树脂层2和使用组合物3形成的树脂层3的情况下,是指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树脂层1、树脂层2和树脂层3,组合物1的质量比A、组合物2的质量比A和组合物3的质量比A依次逐渐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质量比A时,在已知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的有机化合物X和无机化合物Y的用量的情况下,可以由其用量计算质量比A。
<条件2>
眼镜镜片满足条件2。
条件2:聚合引发剂包含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对于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之比(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为50以上的聚合引发剂V、以及上述摩尔吸光系数之比小于30的聚合引发剂W,
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相对于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的质量比B(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为0.2~0.8。
聚合引发剂V是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单位:(mol/L)-1cm-1)相对于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单位:(mol/L)-1cm-1)之比为50以上的聚合引发剂。
上述摩尔吸光系数之比为50以上,优选为100~500,更优选为120~300。
作为聚合引发剂V,例如可列举出Ominirad127 (IGM树脂公司制)和Ominirad1173(IGM树脂公司制)。
聚合引发剂W是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对于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之比小于30的聚合引发剂。
上述摩尔吸光系数之比小于30,优选为1.0~25,更优选为1.0~20。
作为聚合引发剂W,例如可列举出Ominirad819(IGM树脂公司制)和Ominirad369(IGM树脂公司制)。
上述摩尔吸光系数之比例如可以如下计算:制备将各聚合引发剂溶解于溶剂(例如乙腈等)而成的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U-4100,日立制作所公司制)对该溶液进行分析,测定摩尔吸光系数,由这些值计算。
质量比B为0.2~0.8。
在最靠底漆层侧的树脂层(与底漆层邻接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B优选为0.2~0.6,更优选为0.2~0.4。
在最靠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树脂层(在眼镜镜片具有防反射层的情况下,为与防反射层邻接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B优选为0.3~0.8,更优选为0.7~0.8。
随着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构成多个树脂层的各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B优选逐渐增加。关于上述逐渐增加的说明可以参照上述的质量比A的说明。
<眼镜镜片基材>
眼镜镜片具有眼镜镜片基材。
眼镜镜片基材是支撑底漆层和硬涂层等的构件。
作为眼镜镜片基材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由有机系材料或无机系材料构成的眼镜镜片基材,优选由无机系材料构成的眼镜镜片基材(例如玻璃基材等)。
作为眼镜镜片基材,例如可以举出凸面和凹面均被光学精加工、根据期望的度数成形的成品镜片,仅凸面被作为光学面(例如球面、旋转对象非球面和渐进面等)精加工的半成品镜片,以及半成品镜片的凹面根据佩戴者的处方被加工研磨后的镜片。
作为有机系材料(所谓的树脂),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硫代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烯丙基系树脂、环硫化物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4-甲基戊烯-1系树脂及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系树脂(CR-39)。
作为无机系材料,例如可举出硅、陶瓷和玻璃,优选玻璃。
眼镜镜片基材的厚度在操作性方面可以为1~30mm。
上述厚度(平均厚度)例如通过测定任意5点的厚度、将它们算术平均而求出。
眼镜镜片基材优选具有透光性,可以是透明和不透明中的任一种。另外,也可以进行着色。
<底漆层>
眼镜镜片具有底漆层。
底漆层是提高硬涂层对眼镜镜片基材的密合性的层。
作为构成底漆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树脂。具体而言,可列举: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酚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及聚烯烃系树脂。
底漆层的厚度可以为0.3~2μm。
上述厚度(平均厚度)可以利用与眼镜镜片基材的厚度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硬涂层>
眼镜镜片具有硬涂层。
硬涂层是配置于底漆层上的层,是对眼镜镜片基材赋予耐损伤性的层。
硬涂层包含通过涂布多层后述的组合物而形成的多个树脂层。
构成硬涂层的树脂层的数量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5。
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上限优选为3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硬涂层的厚度相当于硬涂层所具有的多个树脂层的合计厚度。
上述厚度(平均厚度)可以利用与眼镜镜片基材的厚度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构成硬涂层所具有的多个树脂层的各树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硬涂层优选包含后述的组合物中可包含的各种成分、其固化物及其分解物。
(组合物)
组合物包含有机化合物X、无机化合物Y和聚合引发剂。
通过涂布多层组合物,能够形成多个树脂层(硬涂层)。
在将使后述的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反应后的混合物用于组合物的制备的情况下,组合物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X、无机化合物Y和聚合引发剂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为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X、无机化合物Y和聚合引发剂的未反应成分。
-有机化合物X-
组合物包含有机化合物X。
有机化合物X为选自由聚合性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即,有机化合物X可以为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以为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单体或低聚物。
聚合性基团可以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和阳离子聚合性基团中的任一种。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及苯乙烯基等烯属不饱和基团,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基团,例如可列举出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等脂环式醚基、环状缩醛基、环状内酯基、环状硫醚基、螺环原酸酯基及乙烯基氧基,优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
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为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和多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中的任一种,优选多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
在使用多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能够在得到的聚合物中导入支链结构和/或网状结构(交联结构),耐损伤性优异。
聚合性化合物所具有的烯属不饱和基的数量优选为1或2以上,更优选为2~5。
聚合性化合物除了聚合性基团以外,还可以具有其它官能团。作为其它官能团,例如可列举出氨基甲酸酯键、羟基、以及乙烯基和苯乙烯基等烯属不饱和基团,优选氨基甲酸酯键。
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式(1)中,X和Y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X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有机基,更优选为甲基。
Y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有机基,更优选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进而优选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另外,Y所示的取代基可以为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基团。
上述烷基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10。
上述环烷基可以是单环和多环的任一种。上述环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12。
其中,Y不是具有烯属不饱和基的基团。
式(2)中,k表示2以上的整数。Z表示k价的连接基团。其中,k为2时,Z可以为单键。X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k优选为2~10的整数,更优选为2或3,进一步优选为2。
X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有机基,更优选为甲基。式(2)中,多个存在的X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
Z可以为k价的有机基团。上述k价的连接基团所具有的氢原子以外的原子数优选为1~500。
作为k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列举出醚基(-O-)、羰基(-CO-)、酯基(-COO-)、硫醚基(-S-)、氨基甲酸酯基(-NHCOO-)、-SO2-、-NRN-(RN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10)、亚烯基(优选碳原子数2~10)和亚炔基(优选碳原子数2~10)等2价的连接基团;具有“-N<”所示的基团的3价的连接基团和具有“-CR<”所示的基团的3价的连接基团(R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具有“>C<”所示的基团的4价的连接基团;具有芳香环基和脂环基等环基的k价的连接基团;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基团。
构成上述具有环基的k价连接基团的环可以具有杂原子。
作为上述芳香环基,例如可以举出苯环、萘环和从双酚A等双酚化合物中除去任意氢原子而形成的环基等双酚环基。
作为上述脂环基,例如可列举出环己烷环基、环戊烷环基和三环癸烷环基等环烷烃环基、二噁烷环基、以及异氰脲酸酯环基。
上述亚烷基、上述亚烯基、上述亚炔基和上述环基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k价的连接基团可以具有1个以上的选自由亚烷基、(聚)氧亚烷基和氨基甲酸酯键组成的组中的基团。
Z中的存在k个与“CH2=CX-CO-”表示的基团直接结合的原子可以为氧原子。
多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中,m表示0~9的整数。R表示2官能聚酯多元醇残基或2官能聚醚多元醇残基。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L表示式(I-1)~式(I-3)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基团。
式(I)中,R表示2官能聚酯多元醇残基或2官能聚醚多元醇残基。
上述2官能聚酯多元醇残基是从具有2个羟基(OH)的聚酯多元醇中除去2个上述羟基而成的基团。作为上述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举出将己二酸或邻苯二甲酸与碳原子数2~6的二醇脱水缩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上述2官能聚醚多元醇残基是从具有2个羟基(OH)的聚醚多元醇中除去2个上述羟基而成的基团。作为上述聚醚多元醇,例如可以举出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
式(I)中,R2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
上述亚烷基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L表示式(I-1)~式(I-3)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基团。
式(I-1)~式(I-3)中,*表示结合位置。
在式(I)中存在多个由同一符号表示的基团时,存在的多个由同一符号表示的基团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
式(II)中,n表示0~9的整数。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在式(II)中存在多个由同一符号表示的基团时,存在的多个由同一符号表示的基团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
上述聚合物只要是利用公知的方法将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上述聚合物,优选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有机化合物X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2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30质量%~80质量%。
-无机化合物Y-
组合物包含无机化合物Y。
无机化合物Y为选自由无机氧化物粒子和倍半硅氧烷组成的组中的无机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倍半硅氧烷不包括在无机氧化物粒子中。
无机氧化物粒子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粒子。
作为无机氧化物粒子,例如可举出选自由Ti、Zr、Si、Al、Sn、Sb、Ta、Ce、La、Fe、Zn、W和In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金属的氧化物粒子、以及它们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粒子。复合金属氧化物粒子是指包含2种以上的金属(金属原子)的氧化物粒子。
无机氧化物粒子可以包含选自由SiO2(氧化硅)、Al2O3(氧化铝)、SnO2(氧化锡)、ZrO2(氧化锆)和TiO2(氧化钛)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包含选自由SiO2和ZrO2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SiO2。
无机氧化物粒子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无机氧化物粒子,例如可列举出选自由SiO2、Al2O3、SnO2、ZrO2、TiO2和它们的复合氧化物粒子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无机氧化物粒子分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溶胶。
倍半硅氧烷是指通过将烷氧基硅烷、氯硅烷和硅烷醇等3官能硅烷化合物水解而得到的具有式(Q)所示的基本骨架的硅烷化合物。
作为倍半硅氧烷的结构,例如可列举出无规结构等不规则的形态、梯形结构、笼型(完全缩合笼型)结构、和不完全笼型结构(为笼型结构的部分开裂结构体,即在笼型结构中硅原子中的一部分缺失的结构和笼型结构的一部分硅-氧键被切断的结构)。
RQ-SiO3/2 (Q)
式(Q)中,RQ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
作为倍半硅氧烷,例如可列举出SQ系列(例如AC-SQ系列和MAC-SQ系列等,东亚合成公司制造)。
无机化合物Y也可以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不包括在后述的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与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结合的方式中。
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出各种官能团的导入及使用公知的表面修饰剂的处理。
作为经表面处理的无机化合物Y,例如可列举后述的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
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结合。
作为结合方式,例如可列举出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氢键、范德华结合和金属键等中的任意方式,优选共价键。
在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与无机氧化物粒子结合的情况下,优选在无机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结合有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换言之,在组合物中,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与无机氧化物粒子结合,可以构成包含无机氧化物粒子和结合于无机氧化物粒子的表面上的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的修饰无机氧化物粒子。
另外,在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与倍半硅氧烷结合的情况下,优选在倍半硅氧烷的表面结合有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换言之,在组合物中,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与倍半硅氧烷结合,可以构成包含倍半硅氧烷和在倍半硅氧烷的表面上结合的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的修饰倍半硅氧烷。
如上所述,在聚合物与无机化合物Y结合时,两者也可经由其它有机化合物而结合。例如,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在与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结合时,可以经由起始部位与作为有机化合物X的聚合物结合。
以下,也将修饰无机氧化物粒子和修饰倍半硅氧烷统称为“修饰无机化合物Y”。
作为修饰无机化合物Y,可以使用另外制作的修饰无机化合物Y,也可以使用使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Y反应而得到的修饰无机化合物Y。
修饰无机化合物Y优选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得到。如果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进行聚合,则能够使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能够在组合物和树脂层中均匀地分散修饰无机化合物Y,硬涂层的硬度容易提高。
无机化合物Y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200nm,更优选为1~50nm。
作为测定上述平均粒径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任意的100个无机化合物Y的各粒径并进行其算术平均的方法及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测定的方法。
测定装置:Zeta电位/粒径测定系统ELS-Z2(大塚电子公司制)
测定池:粒径池单元(散射角度165°)
测定温度:25℃
粒径分析法:Contin法
测定时,将作为测定对象的无机化合物Y或包含作为测定对象的无机化合物Y的分散液根据需要用稀释溶剂稀释。作为稀释溶剂,例如使用MEK(甲基乙基酮),在通过使用MEK而产生无机化合物Y的凝聚等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其它适当的稀释溶剂。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平均粒径是指以体积分布基准计的平均粒径。
无机化合物Y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10质量%~6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50质量%。
-聚合引发剂-
组合物包含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上述聚合引发剂V和上述聚合引发剂W。
另外,聚合引发剂只要满足条件2,则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V和聚合引发剂W以外的其它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W和聚合引发剂V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1~3.0质量%,更优选为0.1~1.0质量%。
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1~3.0质量%,更优选为0.1~1.0质量%。
-敏化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敏化剂。
作为敏化剂,例如可列举出Anthracure系列(川崎化成工业公司制)。
敏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敏化剂时,敏化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01~5质量%,更优选为0.05~2质量%。
-表面活性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硅油等有机硅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DOWSIL系列(Dow公司制)。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01~5质量%,更优选为0.01~0.5质量%。
-紫外线吸收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三嗪化合物和苯并三唑化合物。
作为三嗪化合物和苯并三唑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后述的活性聚合用混合物中可包含的三嗪化合物和后述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在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中所含的三嗪化合物和苯并三唑化合物作为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紫外线吸收剂时,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5质量%,更优选为0.1~3质量%。
-溶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溶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举出水和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烃系溶剂、卤代烃系溶剂、酰胺系溶剂、砜系溶剂和亚砜系溶剂。
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溶剂时,溶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60质量%。
-其它成分-
组合物可以包含后述的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包含的各种成分、其反应物及其分解物。
组合物根据需要除了上述的各种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抗老化剂、涂膜调整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防着色剂、染料、填充剂及内部脱模剂等添加剂。
<防反射层>
眼镜镜片可以具有防反射层。
眼镜镜片可以在硬涂层上具有防反射层。即,可以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硬涂层和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的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中的任一种。
作为防反射层,优选无机防反射层。无机防反射层是指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防反射层。
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可以是将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交替层叠而成的结构。
作为构成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钛、锆石、铝、铌、钽和镧氧化物。作为构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氧化物。
作为防反射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离子束辅助法和CVD法等干式法。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作为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公知的制造方法。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将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依次涂布而形成各层的方法。
例如,可举出具有在眼镜镜片基材上涂布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底漆层的工序和在底漆层上涂布多层组合物而形成硬涂层的工序的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涂膜后,根据需要,为了从涂膜中除去溶剂,可以实施加热处理等干燥处理和使涂膜固化的固化处理。
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包含上述底漆层可具有的成分及溶剂。组合物如上所述。
作为涂布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举出浸渍涂布法、旋涂法、喷涂法、喷墨涂布法和流涂法。
例如,在使用浸渍涂布法的情况下,将眼镜镜片基材浸渍于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中,然后,提起眼镜镜片基材并进行干燥,由此能够在眼镜镜片基材上形成预定厚度的涂膜。
形成于眼镜镜片基材上的涂膜的厚度可以适当调整。
形成硬涂层的工序中的多层涂布可以是同时多层涂布和逐次多层涂布中的任一种。
多层涂布为逐次多层涂布的情况下,优选在涂布全部组合物后进行后述的固化处理。例如,在使用各组合物形成各树脂层的情况下,优选在涂布各组合物而形成各涂膜后进行固化处理。
固化处理可以是光照射处理。
光照射处理的条件可以选择适于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的条件。
作为光照射的光的种类,例如可举出紫外线和可见光线。
作为光照射的光源,例如可举出高压汞灯。
从生产率和涂膜的固化性的方面考虑,光照射的累积光量可以为100~3000mJ/cm2,更优选为100~1500mJ/cm2。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以下的方式。
一种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所述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和由多个树脂层构成的硬涂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在上述眼镜镜片基材上形成上述底漆层的工序;和
在上述底漆层上涂布多层组合物而形成多个树脂层的工序,
组合物包含选自由聚合性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X、选自由无机氧化物粒子和倍半硅氧烷组成的组中的无机化合物Y、和聚合引发剂,
在组合物包含聚合物的情况下,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与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结合,
所述眼镜镜片满足条件1和条件2。
条件1:在多个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中的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的质量比A各自不同,且为0.7~5.3,
随着从底漆层侧朝向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在构成多个树脂层的各个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的质量比A逐渐增加。
条件2:聚合引发剂包含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对于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之比为50以上的聚合引发剂V、和摩尔吸光系数之比小于30的聚合引发剂W,
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相对于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的质量比B为0.2~0.8。
<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作为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将上述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组合物中可包含的各种成分一次性混合,也可以分开而分阶段地混合各种成分。
<修饰无机化合物Y的制造方法)>
修饰无机化合物Y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在无机化合物Y的表面上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将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将聚合物结合的制造方法。
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具体而言,可以使包含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聚合性化合物和活性聚合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反应来制造。
以下,作为修饰无机化合物Y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对使上述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反应、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将聚合物结合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优选包含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聚合性化合物和活性聚合催化剂。
-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以包含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
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是指在表面上具有成为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起点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
关于无机化合物Y,如上所述。
作为起始部位,例如可举出卤化有机基团。
起始部位优选为具有式(S1)所表示的基团的部位。
式(S1)中,*表示结合位置。X表示卤素原子。RS1和RS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LS1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
上述取代基优选有机基团,更优选烃基。上述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0。
作为上述2价的连接基团,可列举出例如Z所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
作为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三氯化铝的存在下、使表卤代醇(例如表氯醇等)与在无机化合物Y的表面具有含有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甲基)丙烯酰基等)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反应的方法。
此时,相对于在表面固定有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三氯化铝和表卤代醇的合计含量,在表面固定有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优选为70质量%~99.9质量%。
三氯化铝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合计含量优选为0.001~5质量%。
表卤醇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合计含量优选为0.05~30质量%。
可以在使用包含在表面固定有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三氯化铝和表卤代醇的组合物进行用于制造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的反应后,将进行了上述反应的上述组合物直接用于制备活性聚合用混合物。
上述在表面固定有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基团的无机化合物Y例如可以通过使无机化合物Y与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甲基)丙烯酰基等)的硅烷偶联剂反应等来制作,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的情况下,在表面具有起始部位的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20质量%~99.5质量%,更优选为30质量%~96质量%。
-聚合性化合物-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以包含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上述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方式也相同。
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1~60质量%,更优选为10~60质量%。
-活性聚合催化剂-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以包含活性聚合催化剂。
作为活性聚合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过渡金属和过渡金属化合物。
作为上述过渡金属和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过渡金属,例如可举出铜、铁、钴、铬、锰、钼、银、锌、钯、铑、铂、钌、铱、镱、钐、铼和镍,优选铜、铁或钌。
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是由上述过渡金属和配体构成的过渡金属络合物。
活性聚合催化剂可以为铁化合物(例如二茂铁类等)。
上述铁化合物可以是由式(F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式(F2)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CP1-Fe-CP2 (F1)
CP1-Fe-(R)3 (F2)
在式(F1)中,CP1和CP2各自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戊二烯基环。
上述环戊二烯基环所具有的取代基的数量优选为0~5,更优选为1。
上述环戊二烯基环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为-P(RP)2。
上述“-P(RP)2”的P为磷原子,2个RP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上述取代基优选有机基团,更优选烷基或苯基。上述烷基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3。
式(F1)中,“Fe”为铁原子。
式(F2)中,CP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戊二烯基环。3个R各自独立地表示-CO、卤素原子或-PPh3。
式(F2)中,CP1与式(F1)中的CP1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上述“-PPh3”的P为磷原子,Ph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上述取代基优选有机基团,更优选烷基。上述烷基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3。上述苯基所具有的取代基的数量优选为0~5。
式(F2)中,“Fe”为铁原子。
活性聚合催化剂可以为铜或铜化合物。
作为上述铜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碘化亚铜、氰化亚铜、氧化亚铜和高氯酸亚铜。
活性聚合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活性聚合催化剂的情况下,活性聚合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001~1质量%,更优选为0.005~0.2质量%。
-助催化剂-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以包含助催化剂。
作为助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三嗪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
上述三嗪化合物是具有至少1个三嗪环的化合物。
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为具有至少1个苯并三唑环的化合物。
上述咪唑化合物为具有至少1个咪唑环的化合物。
助催化剂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助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Tinuvin400、Tinuvin384-2和Tinuvin477(巴斯夫公司制)。
助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助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001~5质量%。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活性聚合催化剂的情况下,活性聚合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助催化剂和活性聚合催化剂的合计含量优选为50质量%~99.99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99.99质量%。
-溶剂-
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可以包含溶剂。
作为溶剂,可举出例如乙酸乙酯、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酰胺、酮类、醇类和水。
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使用2种以上。
在活性聚合用混合物包含溶剂的情况下,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聚合用混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80质量%。
活性聚合的反应时间可以为1小时~10小时。
活性聚合的反应温度可以为25℃~60℃。
[实施例]
以下,关于本公开内容的眼镜镜片,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眼镜镜片的制作方法1>
按照以下的制作方法1,制作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
(底漆层的形成)
-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在纯水(289质量份)中加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Silwet L-77(Momentive公司制)(0.2质量份)和DOWSIL L-7604(Dow公司制)(0.2质量份)、丙二醇单甲醚(10.6质量份)和水系氨基甲酸酯分散体(EVAFANOL HA170,日华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37质量%)(200质量份)并搅拌,制备固体成分浓度14.8质量%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
-底漆层的形成-
将以下所示的眼镜镜片基材以90mm/分钟浸渍于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在90℃下烧成20分钟,得到在上述眼镜镜片基材的两面具有底漆层的带底漆层的眼镜镜片基材。
在制作后述的耐热性的评价中使用的眼镜镜片的情况下,作为眼镜镜片基材,使用折射率1.60 (S0.00D,Nikon Lite 3AS坯料,尼康依视路公司制)的眼镜镜片基材。
在制作后述的密合性、裂纹和耐擦伤性(铅笔硬度)的评价中使用的眼镜镜片的情况下,作为眼镜镜片基材,使用折射率1.74 (S-7.00D,尼康依视路公司制)的眼镜镜片基材。
(硬涂层的形成)
-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在构成硬涂层的树脂层1A的形成中使用的组合物1。
·倍半硅氧烷和SiO2粒子的氯加成
将丙烯酰基被覆SiO2纳米粒子分散液(MEK-AC-4130Y)(日产化学公司制)(212.7质量份)、ACSQ-TA100(东亚合成公司制)(16.7质量份)、1质量% AlCl3溶液(19.0质量份)和表氯醇(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2.73质量份)依次混合,在40℃下搅拌4小时。将得到的溶液作为溶液1。通过上述反应,得到具有氯基的SiO2纳米粒子(更具体而言,具有X为Cl的式(S1)表示的基团的SiO2纳米粒子)和/或具有氯基的倍半硅氧烷(更具体而言,具有X为Cl的式(S1)表示的基团的倍半硅氧烷)。
需要说明的是,MEK-AC-4130Y的固体成分(纳米粒子的含量)为30质量%。
·活性自由基聚合
将得到的溶液1(总质量份)、NK低聚UA-122P(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15.2质量份)、1质量% Fe溶液(3.00质量份)和0.02质量% MeIm溶液(3.00质量份,有效成分为0.0006质量份)混合,在40℃下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溶液作为LRP-SiO2溶液1。
通过上述步骤,得到溶液1中所含的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与NK低聚UA-122P的至少一部分结合而成的修饰无机化合物Y。
··1质量% Fe溶液的制作
将1,1-双(二异丙基膦基)二茂铁(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1.0质量份)和MEK(甲基乙基酮,99.0质量份)混合,充分搅拌。将得到的溶液作为1质量% Fe溶液。
··将1-甲基咪唑(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2质量份)和MEK(甲基乙基酮,98质量份)混合,充分搅拌。将其10倍稀释进行2次,将得到的溶液作为0.02质量% MeIm溶液。
·溶剂置换和其它成分的添加
使用蒸发器(NE-1101,东京理化器械公司制),从得到的LRP-SiO2溶液A1(总质量份)中除去MEK(75质量份)。
接着,将残渣物放入容器中,进一步将烧瓶中残留的残渣物用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共洗3次,移至容器中。此时,使用合计113质量份的PGMEA。将该容器中的溶液充分搅拌。
·其它成分的添加
在经溶剂置换的溶液中进一步加入10质量% Ominirad819溶液(1.90质量份)(IGM树脂公司制)、10质量% Ominirad127溶液(IGM树脂公司制)(1.50质量份)、50质量%Tinuvin400溶液(巴斯夫公司制)(2.00质量份)和10质量% L7604溶液(1.25质量份)(Dow公司制),制作组合物1。
组合物1以外的组合物除了变更下表所示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以外,以与组合物1同样的步骤制备。
-树脂层的形成-
在得到的带底漆层的眼镜镜片基材的一个底漆层上滴加组合物4 (2.0mL),进行旋涂。在旋涂中,使涂布有组合物4的带底漆层的眼镜镜片基材依次以500rpm旋转10秒、以2000rpm旋转0.5秒、最后用1秒成为0rpm。接着,将得到的基材在100℃下加热20分钟。
进而,在组合物4的涂膜上以与组合物4同样的步骤旋涂组合物3,在100℃下加热20分钟。将组合物2和组合物1依次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步骤进行旋涂,在带底漆层的眼镜镜片基材的一个底漆层上依次形成组合物4的涂膜、组合物3的涂膜、组合物2的涂膜和组合物1的涂膜。
另外,对于得到的带底漆层的眼镜镜片基材的另一个底漆层,也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步骤,在另一个底漆层上依次形成组合物4的涂膜、组合物3的涂膜、组合物2的涂膜和组合物1的涂膜。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100mW/cm2)作为光源,对眼镜镜片基材的两面的各组合物的各涂膜进行紫外线照射(累积光量:0.8J/cm2)后,在100℃下烧成10分钟,得到在眼镜镜片基材的两面依次具有底漆层、树脂层1D、树脂层1C、树脂层1B和树脂层1A的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
<实施例2~实施例4、比较例1~比较例4>
实施例2~实施例4及比较例1~比较例4除了变更为下表所示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以外,以与制作方法1相同的顺序获得各眼镜镜片。
表中的数值表示各组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质量份。
·TA-100:倍半硅氧烷(AC-SQ TA-100,东亚合成公司制)
·4130Y:30质量%丙烯酰基被覆SiO2纳米粒子分散液(MEK-AC-4130Y,日产化学公司制)
·122P: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式(I)所示的化合物,NK低聚UA-122P,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
·232P: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式(I)所示的化合物,NK低聚UA-232P,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
·Omn127:10质量% Ominirad127溶液(聚合引发剂V:利用上述方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确认为预定的摩尔吸光系数,IGM树脂公司制)
·Omn819:10质量% Ominirad819 (聚合引发剂W:利用上述方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确认为预定的摩尔吸光系数,IGM树脂公司制)
·Tin400:50质量% Tinuvin400 (巴斯夫公司制)
·EpiCl:表氯醇(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
·Fe:上述的1质量% Fe溶液
·AlCl3:上述的1质量% AlCl3溶液
·MeIm:上述的0.02质量% MeIm溶液
·MEK:甲基乙基酮
·PGMEA: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L7604:10质量% L7604溶液(Dow公司制)
[表1]
<评价>
(密合性)
-硬涂层与底漆层的密合性-
依据JIS-K5600,通过交叉切割胶带试验按照以下的步骤评价硬涂层与底漆层的密合性(下表中的Pri.-HC)。
对于通过制作方法1制作的眼镜镜片,使用刀在眼镜镜片的凸面以1mm间隔切出到达眼镜镜片基材的切缝,形成100个方格。接着,将Scotch胶带(3M公司制造)强力按压在切出了切缝的硬涂层上后,从贴合有胶带的表面向45°方向以4kg的负荷迅速拉伸Scotch胶带使其剥离。然后,计数残留在底漆层上的方格的数量,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评价硬涂层与底漆层的密合性。
A:残留的方格的数量为90个以上
B:残留的方格的数量为89个以下
-硬涂层与防反射层的密合性-
根据JIS-K5600,通过交叉切割胶带试验按照以下步骤评价硬涂层与防反射层的密合性(下表中的HC-AR)。
在通过制作方法1制作的眼镜镜片的硬涂层的与眼镜镜片基材相反侧的两个表面上,通过真空蒸镀法(电子束法)形成多层的无机防反射层(厚度400nm,成分:SiO2和ZrO2),制作HC-AR评价用样品。
对于得到的HC-AR评价用样品,使用刀在样品的凸面以1mm间隔切出到达眼镜镜片基材的切缝,形成100个方格。接着,将Scotch胶带(3M公司制造)强力按压在切出了切缝的防反射层上后,从贴合有胶带的表面向45°方向以4kg的负荷迅速拉伸Scotch胶带而使其剥离。然后,对残留在硬涂层上的方格的数量进行计数,按照与上述硬涂层与底漆层的密合性同样的评价基准,评价硬涂层与防反射层的密合性。
(裂纹)
将通过制作方法1制作的眼镜镜片各制作3片,目视确认眼镜镜片中是否产生裂纹,评价3片中产生裂纹的眼镜镜片的数量。
A:产生裂纹的眼镜镜片的数量为0片
B:产生裂纹的眼镜镜片的数量为1片~3片
(耐损伤性(铅笔硬度))
使用通过制作方法1制作的眼镜镜片,测定各眼镜镜片的硬涂层的铅笔硬度,评价耐损伤性。
将铅笔倾斜地插入上述各眼镜镜片的硬涂层的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的凸面的表面,将产生划伤的硬度的前一个硬度作为该硬涂层的硬度。例如,在未被6H的铅笔划伤、但被7H的铅笔划伤的情况下,其硬涂层的硬度为6H。
A:硬度为7H以上
B:硬度为6H以下
(耐热性)
在通过制作方法1制作的眼镜镜片的硬涂层的与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的两表面上,进一步通过真空蒸镀法(电子束法)形成多层的无机防反射层(厚度400nm,成分:SiO2和ZrO2),制作耐热性评价用样品。
将得到的耐热性评价用样品放入烘箱中,在60℃下加热1小时后,从烘箱中取出上述样品,自然冷却至室温。自然冷却后,目视观察所得到的样品。使加热温度每次升温10℃,以各加热温度加热1小时,直至加热后的上述样品与加热前的上述样品(放入烘箱前的上述样品)相比,裂纹变大、或新产生裂纹。重复上述步骤,在加热后的样品与加热前的样品相比裂纹变大或新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将该加热温度的前一个加热温度作为耐热温度,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例如,在60℃下加热1小时和在70℃下加热1小时后裂纹变大或新产生裂纹的情况下,耐热温度设为60℃。
A:耐热温度为90℃以上
B:耐热温度为80℃以下
表中,各记载的含义如下所示。
表2和3中的数值表示各组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固体成分。
“质量比A(Y/X)”栏表示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的质量比A。
“质量比B(V/W)”栏表示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相对于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的质量比B。
“膜厚(μm)”栏表示硬涂层的厚度(树脂层的合计厚度)。上述厚度通过上述方法测定。
“Fe”栏的“余量”表示100-(表中所示的Fe以外的各种成分的合计固体成分)。
“构成”栏表示各硬涂层所具有的各树脂层的配置。例如,“底漆侧1D→1C→1B→1A”表示在底漆层上依次具有树脂层1D、树脂层1C、树脂层1B和树脂层1A的硬涂层。
“密合性”中的括号中的数值表示残留的方格数量/100个方格。
如表1所示,确认了本公开内容的眼镜镜片可得到期望的效果。
符号说明
10 眼镜镜片
12 眼镜镜片基材
14 底漆层
16 硬涂层
Claims (3)
1.一种眼镜镜片,依次具有眼镜镜片基材、底漆层和硬涂层,
所述硬涂层包含通过涂布多层组合物而形成的多个树脂层,
所述组合物包含选自由聚合性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X、选自由无机氧化物粒子和倍半硅氧烷组成的组中的无机化合物Y、以及聚合引发剂,
在所述组合物包含所述聚合物的情况下,所述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无机化合物Y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结合,
所述眼镜镜片满足条件1和条件2,
条件1:在所述多个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所述组合物中的所述无机化合物Y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有机化合物X的含量的质量比A各自不同,且为0.7~5.3,
随着从所述底漆层侧朝向与所述底漆层侧相反的一侧,构成所述多个树脂层的各所述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所述组合物的所述质量比A逐渐增加,
条件2:所述聚合引发剂包含波长254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对于波长365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之比为50以上的聚合引发剂V和所述摩尔吸光系数之比小于30的聚合引发剂W,
所述聚合引发剂V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合引发剂W的含量的质量比B为0.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粒子包含选自由SiO2、Al2O3、SnO2、ZrO2和TiO2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中,在所述硬涂层上还具有防反射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96386 | 2022-06-15 | ||
JP2022096386 | 2022-06-15 | ||
PCT/JP2023/021765 WO2023243610A1 (ja) | 2022-06-15 | 2023-06-12 | 眼鏡レン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301485A true CN119301485A (zh) | 2025-01-10 |
Family
ID=8919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46617.4A Pending CN119301485A (zh) | 2022-06-15 | 2023-06-12 | 眼镜镜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542267A1 (zh) |
JP (1) | JPWO2023243610A1 (zh) |
KR (1) | KR20250002701A (zh) |
CN (1) | CN119301485A (zh) |
WO (1) | WO202324361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59894B2 (ja) * | 1998-04-01 | 2004-09-0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樹脂製ウィンドウ及びその製法 |
JP2002036436A (ja) * | 2000-07-19 | 2002-02-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及び機能性薄膜付き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 |
JP2003080644A (ja) * | 2001-09-10 | 2003-03-1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を適用した製品 |
JP5663875B2 (ja) * | 2007-10-30 | 2015-02-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ハードコート層付積層体 |
JP2009286035A (ja) * | 2008-05-30 | 2009-12-10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ハードコート層付積層体 |
JP2010137400A (ja) * | 2008-12-10 | 2010-06-24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ハードコート付積層体 |
EP3136139A4 (en) | 2014-04-24 | 2017-09-13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Eyeglass lens |
JP6507493B2 (ja) * | 2014-06-06 | 2019-05-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ガスバリア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7455777B2 (ja) * | 2021-03-31 | 2024-03-2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23
- 2023-06-12 CN CN202380046617.4A patent/CN11930148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6-12 WO PCT/JP2023/021765 patent/WO20232436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06-12 EP EP23823900.8A patent/EP454226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6-12 JP JP2024528854A patent/JPWO2023243610A1/ja active Pending
- 2023-06-12 KR KR1020247039766A patent/KR20250002701A/ko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43610A1 (ja) | 2023-12-21 |
EP4542267A1 (en) | 2025-04-23 |
KR20250002701A (ko) | 2025-01-07 |
JPWO2023243610A1 (zh) | 2023-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78212B (zh) | 塑料镜片和塑料镜片的制造方法 | |
CN101498794B (zh) | 光学物品和光学物品的制造方法 | |
EP2718750B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optical articles having superior abrasion resistant properties, and coated articles prepared according to such method | |
CN101238394B (zh) | 塑料镜片以及塑料镜片的制造方法 | |
CN100590460C (zh) | 塑料透镜以及制造塑料透镜的方法 | |
JP2020187188A (ja) | 眼鏡レンズ | |
KR102596091B1 (ko) | 하드 코트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안경 렌즈 | |
WO2020230655A1 (ja) | 眼鏡レンズ、組成物 | |
JP2021009205A (ja) | 眼鏡レンズ | |
JP2023554564A (ja) | 抗菌及び/又は抗ウイルス特性を有する眼鏡レンズ、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
JP4293593B2 (ja) | 防曇性光学体及び光学体への防曇層形成方法 | |
JP3959095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CN118265739A (zh) | 液态组合物、硬涂层、眼镜片 | |
CN119301485A (zh) | 眼镜镜片 | |
JP2020187240A (ja) | 眼鏡レンズ、組成物 | |
WO2022138287A1 (ja) | 組成物、眼鏡レンズ | |
CN118556098A (zh) | 膜、眼镜片、组合物 | |
CN115516343B (zh) | 光学部件 | |
JP2007188103A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JPH095679A (ja) | 眼鏡用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 |
JPH02275901A (ja) | 高屈折率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 |
WO2025004913A1 (ja) | 眼鏡レンズ | |
JP2024101767A (ja) | 眼鏡レンズ | |
WO2025004934A1 (ja) | 積層体、眼鏡レンズ | |
WO2024004600A1 (ja) |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