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280001A -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280001A
CN119280001A CN202411725651.7A CN202411725651A CN119280001A CN 119280001 A CN119280001 A CN 119280001A CN 202411725651 A CN202411725651 A CN 202411725651A CN 119280001 A CN119280001 A CN 119280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fracture
patient
trac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7256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bei S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bei S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bei S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bei S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7256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280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928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80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包括床体,还包括有抵托组件、随动组件和牵拉按摩组件,所述抵托组件包括气囊机构和调整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用于托住患者的盆骨骨折部,且在所述气囊机构的抵压面上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调整机构用于实现气囊机构的充放气,且调整机构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情况,自适应调整气囊机构局部的充放气,本发明在患者翻身时利用抵托组件和随动组件等的配合能够使抵压气囊紧密贴合患者的盆骨骨折部位,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同步移动,持续稳定地支撑骨折部位,在患者翻身的全过程中为盆骨骨折部位提供稳定、均匀且恰到好处的支撑力,避免了因翻身导致的骨折部位受力不均或移位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背景技术
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牵引护理床是一种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牵引设备功能的创新型医疗器械,盆骨骨折患者在术后,需要静卧在护理牵引床上进行休养,并配合牵引进行康复,在修养护理期间,为了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以及避免压疮的形成,患者需要定时翻身。
盆骨骨折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的交替进行,在翻身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之而来,现有翻身时一般是工作人员配合翻身,但盆骨骨折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在翻身过程中,身体的转动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外力作用,如剪切力、扭转力等,从而引起骨折断端的移位,这不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还可能加重周围组织的损伤,如血管、神经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架体,还包括有:
抵托组件,所述抵托组件包括气囊机构和调整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用于托住患者的盆骨骨折部,且在所述气囊机构的抵压面上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调整机构用于实现气囊机构的充放气,且调整机构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情况,自适应调整气囊机构局部的充放气;
随动组件,所述随动组件设于床体一侧,所述抵托组件安装于随动组件上,所述随动组件包括移动机构和偏转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实现气囊机构的横向和纵向移动,所述偏转机构用于实现气囊机构倾斜度的调整;
牵拉按摩组件,所述牵拉按摩组件设于架体上,且牵拉按摩组件的端部与调整机构相连,通过所述牵拉按摩组件在骨折患者牵拉锻炼时同步实现气囊机构的充放气、以进行骨折处的按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机构包括容纳框以及设于容纳框内的抵压气囊,所述抵压气囊包括一个中心气囊和多个外围气囊,所述外围气囊外凸于中心气囊,所述外围气囊的外围气囊的外壁均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外围气囊的外围气囊上均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端部共同连接于第一气管,且在所述第二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床体下端一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设有可移动的L型连接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竖向固定于L型连接板上端面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中部设有通槽,所述L型连接板的下端面靠近中间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顶端安装有处于通槽内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二连接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型连接板的底端侧面和第一立板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处于第二电机的两侧,且所述L型连接板的下端面还连接有导向条,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于导向条的导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安装条安装于第二连接条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条的端部铰接于第二连接条,且所述第一连接条的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上端面和容纳框的背面之间铰接有第二伸缩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拉按摩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拉绳、活塞件和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背离活塞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管,所述拉绳背离活塞件的一端安装有拉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包括螺纹连接的筒体和连接筒,所述筒体的底端贯通,所述第三气管背离第三气管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筒,所述筒体的内部下端设有活塞,所述拉绳背离拉环的一端连接于活塞上端面,所述活塞上端面和筒体内部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翻身安全性:在患者翻身时利用抵托组件和随动组件等的配合能够使抵压气囊紧密贴合患者的盆骨骨折部位,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同步移动,持续稳定地支撑骨折部位,在患者翻身的全过程中为盆骨骨折部位提供稳定、均匀且恰到好处的支撑力,避免了因翻身导致的骨折部位受力不均或移位风险,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疼痛与不适,还为盆骨骨折的顺利愈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提升患者舒适度:能够在翻身过程中给予患者盆骨骨折部合适的支撑,与人工辅助相比,随动支撑的动作更加平稳、精准,不会因为医护人员操作的小失误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由于它能有效避免骨折部位的疼痛加剧,患者在翻身时会更加放松,减少了对翻身的恐惧心理。
3、优化康复效果:翻身过程中,持续性的稳定支撑有助于维持骨折部位的良好环境,保证骨折愈合的正常进行,确保了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良好的血液循环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修复,同时,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也有利于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加快康复进程。
4、提高训练康复效果:设置牵拉按摩组件与抵托组件联系起来,通过患者反复地拉动拉环与松开拉环,气囊的体积便会在大小之间交替变化,利用交替变化的气囊能够对患者的臀部产生有节奏的按摩效果,使得在患者进行手臂自主锻炼的同时,臀部也能得到持续且有效的按摩刺激,这对于促进盆骨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加速骨折愈合以及提高盆骨整体的功能恢复都具有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盆骨骨折的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随动组件、抵托组件和牵拉按摩组件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随动组件和抵托组件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抵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偏转机构和气囊机构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气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筒体和连接筒分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活塞件在筒体剖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架体;
3-随动组件;31-移动机构;311-第一电机;312-第一丝杆;313-第一立板;314-L型连接板;315-第二立板;316-第二丝杆;317-第一伸缩杆;318-第二电机;319-导向条;32-偏转机构;321-第三电机;322-第一齿轮;323-第二齿轮;324-连接杆;325-第一连接条;326-第二伸缩杆;327-第二连接条;
4-抵托组件;41-气囊机构;411-容纳框;412-抵压气囊;4121-外围气囊;4122-中心气囊;42-调整机构;421-气泵;422-第一气管;423-第二气管;424-电磁阀;
5-牵拉按摩组件;51-活塞件;511-筒体;512-连接筒;513-活塞;514-弹簧;52-拉绳;53-第三气管;
6-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为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牵引床护理床体,该牵引床护理床体内置了先进的通信模块,如WiFi或蓝牙模块等(未图示),能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实时上传至大数据共享平台在患者使用牵引床的过程中,系统还会持续收集患者的实时数据,如心率、血压(通过外接可穿戴监测设备获取)、患者对牵引力度的主观感受反馈等,并将这些数据再次上传至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更新分析,如果发现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血压异常升高等,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设的应急方案暂停或调整牵引操作,同时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处理,在床体1上设有架体2,架体2上设有吊环或滑轮组,吊环(滑轮组)内穿设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用于连接配重法兰,牵引绳的另一端可连接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可为夹板,牵引带等,以思实现对骨折患者的牵引,上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该骨折患者牵引床还包括有随动组件3和抵托组件4,抵托组件4包括气囊机构41和调整机构42,气囊机构41用于托住患者的骨折部,优选的用于盆骨骨折处,且在气囊机构41的抵压面上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用于监测气囊机构41抵压患者盆骨部的压力,调整机构42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的充放气,且调整机构42可根据压力传感器6的监测情况,自适应调整气囊机构41局部的充放气,以实现低抵压压力的自适应调整,随动组件3设于床体1一侧,抵托组件4安装于随动组件3上,随动组件3包括移动机构31和偏转机构32,移动机构31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的横向和纵向移动,以实现气囊机构41位置较大范围的移动,偏转机构32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倾斜度的调整,以在盆骨骨折患者翻身时,根据患者翻身角度的改变能够自适应调整气囊机构41的倾斜度,在患者翻身的全过程中为盆骨骨折部位提供稳定、均匀且恰到好处的支撑力,这不仅有效避免了因翻身导致的骨折部位受力不均或移位风险,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疼痛与不适,还为盆骨骨折的顺利愈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
其中,参阅图9所示,气囊机构41包括容纳框411以及设于容纳框411内的抵压气囊412,抵压气囊412包括一个中心气囊4122和多个外围气囊4121,外围气囊4121外凸于中心气囊4122,使得在接触患者盆骨部时,能够更好的包裹托住患者臀部,外围气囊4121的外围气囊4121的外壁均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6。
参阅图7和图8所示,调整机构42包括气泵421,气泵421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422,外围气囊4121的外围气囊4121上均连接有第二气管423,第二气管423的端部共同连接于第一气管422,第二气管423上还连接有排气管(未图示),第二气管423和排气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424,在盆骨骨折患者翻身时,可先利用随动组件3使气囊机构41靠近患者盆骨部,随着患者翻身的进行,中心气囊4122和多个外围气囊4121上的压力传感器6的压力不同,压力传感器6将各自的压力传递给该牵引床的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能够对与之对应的第二气管423上的电磁阀424的开度实施精准控制,当检测到某些气囊压力过小时,它会调节电磁阀424开启合适的开度,让气体顺利流入这些气囊,从而实现充气操作;而一旦检测到有气囊压力过大,控制器又会操控电磁阀424改变开度,使气囊内的气体能够排出,达成放气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有效地对各个气囊的压力进行动态平衡与精准调节,保障对患者翻身过程中的持续性支撑,防止患者骨折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外力作用而引起骨折断端移位的发生。
其中,在外围气囊4121、中心气囊4122充气时,通过及时启动气泵421来实现送气。
且外围气囊4121和中心气囊4122的整体外形可根据人体工学进行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支撑。
参阅图4-图7所示,移动机构31包括安装在床体1下端一侧的第一电机311,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312,第一丝杆312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一立板313,第一立板313的顶端设有可移动的L型连接板314,启动第一电机311,即可利用第一电机311输出端带动第一丝杆312转动,进而实现安装于丝杆螺母座的第一立板313沿着床体1长度方向移动。
移动机构31还包括竖向固定于L型连接板314上端面的第二立板315,第二立板315中部设有通槽,L型连接板314的下端面靠近中间处安装有第二电机318,第二电机318的顶端安装有处于通槽内的第二丝杆316,第二丝杆316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二连接条327,L型连接板314的底端侧面和第一立板313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一伸缩杆317,第一伸缩杆317优选的为电动伸缩杆或气动伸缩杆,两个第一伸缩杆317分处于第二电机318的两侧,且L型连接板314的下端面还连接有导向条319,第一立板313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于导向条319的导向槽,启动第二电机318,即可利用第二电机318输出端带动第二丝杆316转动,进而实现安装于丝杆螺母座上第二连接条327的上升或者下降,可根据实际的翻身需求,灵活且精准地调整气囊机构41的高度位置,为盆骨骨折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和适宜的翻身辅助。
其中,利用第一伸缩杆317可实现气囊机构41沿床体1宽度方向上的伸缩,从而有效地适配各种情况下自适应支撑的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合身体曲线、稳定且舒适的支撑体验。
参阅图7所示,偏转机构32包括第三电机321和第一连接条325,第三电机321通过安装条安装于第二连接条327的一侧,第三电机32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齿轮322,第一连接条325的端部铰接于第二连接条327,且第一连接条325的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324,连接杆324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齿轮323,第二齿轮323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322,第一连接条325的上端面和容纳框411的背面之间铰接有第二伸缩杆326,第二伸缩杆326优选的为电动伸缩杆或气动伸缩杆,启动第三电机321,可利用第三电机321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322转动,第一齿轮322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23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324转动,进而实现气囊机构41更大角度地径向偏转,以适配骨折患者的翻身需要,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安全且符合其身体状况特殊要求的随动支撑条件,极大地提升了牵引床在骨折患者护理方面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其次,通过启动第一伸缩杆317,可实现气囊机构41的偏转角度进行在小范围内进行细致且有效的调整,能够进一步提升在辅助支撑翻身功能方面的灵活性与精准度。
综合上述,在实际使用时,以下以盆骨骨折患者作具体说明:
盆骨骨折患者一般采用俯卧式和仰卧式的交替修养方式,在需要从仰卧式翻身至俯卧式时,先启动随动组件3,利用随动组件3使气囊机构41靠近至患者臀部处,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够精准地定位并逐步靠近目标位置,随着患者开始翻身动作的逐渐推进,随动组件3持续发挥其动态调整的功能,使气囊机构41紧密地贴合在患者臀部处,这一贴合过程并非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翻身角度的不断增大而实时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患者在翻身时,身体的姿态和受力情况在持续改变,原本位于外围气囊4121和中心气囊4122上的压力传感器6便会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在压力传感器6反馈压力变化后,可及时利用控制器控制对应电磁阀424的开度,实现对应气囊的充气或放气操作,这种充气或放气的过程并非盲目进行,而是紧密配合随动组件3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其目的在于,无论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姿态如何改变,都能够确保各个气囊始终对患者臀部处保持大致相同的压力,这样一来,在整个翻身过程中,患者的身体能够得到持续性的稳定支撑,有效避免了因翻身操作而可能导致的身体不适、损伤风险,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中,针对气囊充放气可坐以下具体说明:例如,如果患者侧翻身至30度时,随动组件3随动调整气囊机构41运动至与患者侧翻身至30度相适配,且在调整过程中,调整机构42调节气囊机构41下部分的气囊适当放气,同时上侧部分的气囊适量充气,以保证臀部的稳定支撑。
另外,上述随动组件3和抵托组件4的配合还可用于其他部位骨折患者的翻身支撑,利于腿部,同样可利用气囊机构41自调整托住患者骨折的腿部,实现在反翻身过程中的保护。
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该骨折患者牵引床还包括牵拉按摩组件5,牵拉按摩组件5设于架体2上,且牵拉按摩组件5的端部与调整机构42相连,通过牵拉按摩组件5在骨折患者牵拉锻炼时同步实现气囊机构41的充放气、以进行骨折处的按摩。
其中,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牵拉按摩组件5包括依次相连的拉绳52、活塞件51和第三气管53,第三气管53背离活塞件5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管423,拉绳52背离活塞件51的一端安装有拉环,拉绳52穿过牵引床上的滑轮组,活塞件51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架体2上,以在上拉拉绳52时,保证活塞件51的稳定。
第一气管422、第二气管423和第三气管53均为软管。
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活塞件51包括螺纹连接的筒体511和连接筒512,筒体511的底端贯通,第三气管53背离第三气管5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筒512,筒体511的内部下端设有活塞513,拉绳52背离拉环的一端连接于活塞513上端面,活塞513上端面和筒体511内部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514。
通过上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场景中,当需要对盆骨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可采用如下操作方式:首先,使患者调整至俯卧位,确保患者处于舒适且稳定的状态,随后,启动随动组件3,在其精准的动力传输与控制下,促使气囊机构41的抵压气囊412缓缓地贴合患者的臀部,并施加适度的抵压力度,接着,指导患者用手握住拉环,此时,患者手部施力拉动拉绳52,拉绳52在受力过程中,会将这一拉力有效地传递至筒体511内部的活塞513,从而驱动活塞513沿着筒体511的内壁向上平稳移动,在活塞513上移的过程中,各个气囊内部的空气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逐步抽取进入筒体511内,使得气囊的体积逐渐缩小,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弹簧514会因活塞513的上移而受到挤压,从而处于压缩状态,弹簧514的弹性势能也随之逐渐积累;
当患者完成一次拉环拉动动作并松开拉环时,弹簧514所积蓄的弹性势能便会得到释放,其自身会迅速恢复到原始的形态与状态,在恢复过程中,弹簧514会对活塞513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推动活塞513沿着筒体511的内壁向下移动,随着活塞513的下移,筒体511内的空气又会在压力的驱动下重新回流进入各个气囊之中,使得气囊的体积再次增大。
通过患者反复地拉动拉环与松开拉环,气囊的体积便会在大小之间交替变化,这种大小交替变化的气囊能够对患者的臀部产生有节奏的按摩效果,模拟出类似人工按摩的手法与力度变化,在患者进行手臂自主锻炼的同时,臀部也能得到持续且有效的按摩刺激,这对于促进盆骨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加速骨折愈合以及提高盆骨整体的功能恢复都具有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盆骨骨折的恢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设有架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抵托组件(4),所述抵托组件(4)包括气囊机构(41)和调整机构(42),所述气囊机构(41)用于托住患者的盆骨骨折部,且在所述气囊机构(41)的抵压面上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所述调整机构(42)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的充放气,且调整机构(42)可根据压力传感器(6)的监测情况,自适应调整气囊机构(41)局部的充放气;
随动组件(3),所述随动组件(3)设于床体(1)一侧,所述抵托组件(4)安装于随动组件(3)上,所述随动组件(3)包括移动机构(31)和偏转机构(32),所述移动机构(31)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的横向和纵向移动,所述偏转机构(32)用于实现气囊机构(41)倾斜度的调整;
牵拉按摩组件(5),所述牵拉按摩组件(5)设于架体(2)上,且牵拉按摩组件(5)的端部与调整机构(42)相连,通过所述牵拉按摩组件(5)在骨折患者牵拉锻炼时同步实现气囊机构(41)的充放气、以进行骨折处的按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机构(41)包括容纳框(411)以及设于容纳框(411)内的抵压气囊(412),所述抵压气囊(412)包括一个中心气囊(4122)和多个外围气囊(4121),所述外围气囊(4121)外凸于中心气囊(4122),所述外围气囊(4121)的外围气囊(4121)的外壁均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42)包括气泵(421),所述气泵(421)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422),所述外围气囊(4121)的外围气囊(4121)上均连接有第二气管(423),所述第二气管(423)的端部共同连接于第一气管(422),且在所述第二气管(423)上安装有电磁阀(4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1)包括安装床体(1)下端一侧的第一电机(311),所述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312),所述第一丝杆(312)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一立板(313),所述第一立板(313)的顶端设有可移动的L型连接板(3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1)还包括竖向固定于L型连接板(314)上端面的第二立板(315),所述第二立板(315)中部设有通槽,所述L型连接板(314)的下端面靠近中间处安装有第二电机(318),所述第二电机(318)的顶端安装有处于通槽内的第二丝杆(316),所述第二丝杆(316)的外部通过丝杆螺母座安装有第二连接条(3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板(314)的底端侧面和第一立板(313)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一伸缩杆(317),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317)分处于第二电机(318)的两侧,且所述L型连接板(314)的下端面还连接有导向条(319),所述第一立板(313)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于导向条(319)的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机构(32)包括第三电机(321)和第一连接条(325),所述第三电机(321)通过安装条安装于第二连接条(327)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32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齿轮(322),所述第一连接条(325)的端部铰接于第二连接条(327),且所述第一连接条(325)的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324),所述连接杆(324)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齿轮(323),所述第二齿轮(323)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3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325)的上端面和容纳框(411)的背面之间铰接有第二伸缩杆(32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按摩组件(5)包括依次相连的拉绳(52)、活塞件(51)和第三气管(53),所述第三气管(53)背离活塞件(5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管(423),所述拉绳(52)背离活塞件(51)的一端安装有拉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折患者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件(51)包括螺纹连接的筒体(511)和连接筒(512),所述筒体(511)的底端贯通,所述第三气管(53)背离第三气管(5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筒(512),所述筒体(511)的内部下端设有活塞(513),所述拉绳(52)背离拉环的一端连接于活塞(513)上端面,所述活塞(513)上端面和筒体(511)内部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514)。
CN202411725651.7A 2024-11-28 2024-11-28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Pending CN119280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25651.7A CN119280001A (zh) 2024-11-28 2024-11-28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25651.7A CN119280001A (zh) 2024-11-28 2024-11-28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80001A true CN119280001A (zh) 2025-01-10

Family

ID=9414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725651.7A Pending CN119280001A (zh) 2024-11-28 2024-11-28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2800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483A (zh) 用于卧床不起的患者的复健机构以及包括该复健机构的床
CN107854245A (zh) 一种康复护理床
CN210932406U (zh) 多功能起立床
CN106137504A (zh) 一种复合康复系统
KR100664725B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의 베드구조
CN209464266U (zh) 一种腰颈椎康复训练装置
CN119280001A (zh) 一种骨折患者牵引床
CN206463108U (zh) 一种分段式脊柱牵伸床斜度调节结构
CN112675491B (zh) 一种风湿患者恢复用肢体训练装置
CN111530030B (zh)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CN212548141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辅助装置
CN115105359A (zh) 具有良好包裹舒适性的康复护理用肢体关节屈伸装置
CN114587817A (zh) 一种妇科肿瘤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KR20220113574A (ko) 요추 및 경추 견인 무게 측정 장치
CN208926733U (zh) 一种腰椎牵引治疗床
CN113662807A (zh) 一种脊柱外科腰椎康复训练护理装置
KR200363859Y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의 베드구조
CN203524828U (zh) 颈椎牵引器
CN209900025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
CN222399341U (zh) 一种用于脊柱畸形松解术后牵引患者的多功能床
CN221411561U (zh) 一种病患康复护理装置
CN203506948U (zh) 颈腰椎牵引器
CN2032873U (zh) 一种气动式按摩、牵引两用健身器
CN222341488U (zh) 一种下肢抬高装置
CN112336986B (zh) 一种精神科医疗康复用腿部刺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