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269309A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269309A CN119269309A CN202411660235.3A CN202411660235A CN119269309A CN 119269309 A CN119269309 A CN 119269309A CN 202411660235 A CN202411660235 A CN 202411660235A CN 119269309 A CN119269309 A CN 1192693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performance
- unit
- data
- cold sh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2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1009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863 impact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6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e.g. refractory materials, to rapid heat chang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8—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by doing functionality tes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10—Pre-processing; Data cleansing
- G06F18/15—Statistical pre-processing, e.g. techniques for normalisation or restoring missing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3—Feature extraction, e.g. by transforming the feature space; Summarisation; Mappings, e.g. subspace metho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包括运行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单元、潜在影响单元、性能监管单元、安全监管单元、前端分析单元、可靠性分析单元以及执行响应单元;本发明是从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和运行状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管理,在运行性能合格前提下,从运行状态中运行外在表现和内在参数监管两个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冷冲击试验机潜在因素对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精度,并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以便合理性的加大对冷冲击试验机的监管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冲击试验机管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冷热冲击试验机是金属、塑料、橡胶、电子等材料行业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冷热冲击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出供待测样品试验的综合环境,并且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调整该综合环境,该综合环境可以为恒温环境或变温环境;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难以针对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进行监管分析,进而导致冷冲击试验机由于自身因素而对测试过程及结果造成负面影响,还使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风险增大,且无法结合冷冲击试验机的潜在干扰信息进行分析,及时的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管理,来保证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测试可靠性;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去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包括运行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单元、潜在影响单元、性能监管单元、安全监管单元、前端分析单元、可靠性分析单元以及执行响应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历史测试总次数和性能异变值,状态数据包括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并将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分别发送至性能监管单元和安全监管单元;
性能监管单元在接收到运行数据后,立即对运行数据进行运行性能评估操作,将得到的合格信号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和前端分析单元,将得到的不合格信号经安全监管单元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潜在影响单元用于响应运管指令并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潜在影响数据,潜在影响数据包括兼容风险值和热失控风险值,并对潜在影响数据进行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将得到的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
前端分析单元用于响应合格信号并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表现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并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将得到的正常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将得到的失衡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优选的,所述性能监管单元的运行性能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S1:采集到冷冲击试验机开始运行时刻到结束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设定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无效风险值和性能风险值;
S2:所述无效风险值表示历史测试总次数中温度实际测试参数所对应数值偏离设定数值的次数占比值,与无效测试次数之间的间隔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性能风险值表示故障率与间隔维护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将性能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性能风险值大于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的部分设定为性能异变值;
将无效风险值和性能异变值分别标号为WF和XP;
根据公式得到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将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性能合格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合格信号或不合格信号。
优选的,所述潜在影响单元的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过程如下:
SS1: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兼容风险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热失控风险值;
SS2:将兼容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兼容风险值大于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所对应的部分设定为排斥风险值;同时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并将热失控风险值与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损伤干扰值,将排斥风险值和损伤干扰值分别标号为PC和SS;
SS3:根据公式得到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
优选的,所述前端分析单元的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T1: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特征表现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信息风险值;
T2:将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特征表现值阈值和预设信息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正常信号或失衡信号。
优选的,所述安全监管单元用于响应合格信号并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具体的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过程如下:
TT1:将时间阈值划分为i个子时间段,i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风险值;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状态表现值,将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分别标号为YFi和ZBi;
TT2: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的运行管控需求系数Di,进而构建运行管控需求系数Di的集合C,获取到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并将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运行管控偏离率;
TT3:将运行管控偏离率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管控偏离率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稳定信号或风险信号,将得到的稳定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将得到的风险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优选的,可靠性分析单元在接收到正常信号和稳定信号后,立即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具体的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正常信号所对应的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同时获取到稳定信号所对应的运行管控偏离率,并将特征表现值、信息风险值以及运行管控偏离率分别标号为TB、XZ以及YP,根据公式得到可靠性评估系数,将可靠性评估系数K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可靠性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管控信号,将得到的管控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是从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和运行状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不同反馈信息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即对运行数据进行运行性能评估操作,了解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是否合格,以便及时的进行管理,降低冷冲击试验机自身对测试的影响;
(2)本发明在运行性能合格前提下,从运行状态中运行外在表现和内在参数监管两个点进行分析,即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以便及时的预警反馈管理,保证冷冲击试验机测试的可靠性,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且结合冷冲击试验机潜在因素对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精度,并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判断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整体运行情况,以便合理加大对冷冲击试验机的监管力度,提高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局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包括运行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单元、潜在影响单元、性能监管单元、安全监管单元、前端分析单元、可靠性分析单元以及执行响应单元;
运行监管平台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潜在影响单元均呈单向通讯连接,数据采集单元与性能监管单元和安全监管单元均呈单向通讯连接,潜在影响单元和性能监管单元均与安全监管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性能监管单元与前端分析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安全监管单元和前端分析单元均与可靠性分析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安全监管单元、可靠性分析单元以及前端分析单元均与执行响应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
当运行监管平台生成运管指令时,将运管指令发送至数据采集单元和潜在影响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历史测试总次数和性能异变值,状态数据包括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
且将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分别发送至性能监管单元和安全监管单元,性能监管单元在接收到运行数据后,立即对运行数据进行运行性能评估操作,以了解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是否合格,以便及时的进行管理,降低冷冲击试验机自身对测试的影响;
其中,具体的运行性能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采集到冷冲击试验机开始运行时刻到结束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设定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历史测试总次数,获取到历史测试总次数中温度实际测试参数所对应数值偏离设定数值的次数占比值,与无效测试次数之间的间隔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比值,并将其设定为无效风险值;
需要说明的是:无效风险值是一个反映冷冲击试验机的试验调控的影响参数,无效风险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异常风险越大,冷冲击试验机运行合格率异常风险越大;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故障率与间隔维护时长均值,并将故障率与间隔维护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性能风险值,将性能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性能风险值大于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的部分设定为性能异变值;
需要说明的是:性能异变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异常风险越大,将无效风险值和性能异变值分别标号为WF和XP;
根据公式得到运行性能合格系数,其中,a1和a2分别为无效风险值和性能异变值的预设比例因子系数,比例因子系数用于修正各项参数在公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a1和a2均大于零,a3为预设修正因子系数,取值为2.118,R为运行性能合格系数,将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性能合格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预设运行性能合格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小于1,则生成合格信号,并将合格信号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和前端分析单元;
若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预设运行性能合格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则生成不合格信号,并将不合格信号经安全监管单元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执行响应单元在接收到不合格信号后,立即做出不合格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操作,以便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冷冲击试验机测试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精度和可靠性;
潜在影响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潜在影响数据,潜在影响数据包括兼容风险值和热失控风险值,并对潜在影响数据进行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以了解冷冲击试验机潜在因素对运行的影响程度,以便结合潜在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
其中,具体的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兼容风险值,兼容风险值表示冷冲击试验机内部电气元件更换个数与单个电气元件超出两次更换的个数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和值,将兼容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兼容风险值大于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所对应的部分设定为排斥风险值,需要说明的是,排斥风险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潜在故障干扰风险越大;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热失控风险值,热失控风险值表示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负荷超出预设阈值的部分,与持续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同时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并将热失控风险值与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损伤干扰值,需要说明的是,损伤干扰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潜在故障干扰风险越大,对运行中冷冲击试验机造成的干扰越高,将排斥风险值和损伤干扰值分别标号为PC和SS;
根据公式得到潜在排斥评估系数,其中,f1和f2分别为排斥风险值和损伤干扰值的预设权重因子系数,f3为预设容错因子系数,f1、f2以及f3均大于零,Q为潜在排斥评估系数,并将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
实施例二:前端分析单元在接收到合格信号后,立即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表现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并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以便及时的预警反馈管理,保证冷冲击试验机测试的可靠性;
其中,具体的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特征表现值,特征表现值表示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特征参数所对应的数值超出预设阈值的部分,与持续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运行特征参数包括运行振动幅度、运行异响值等,需要说明的是,特征表现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运行过程中表现异常风险越高;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信息风险值,信息风险值表示冷冲击试验机的显示数据与采集数据之间存在偏差的个数,与传输延误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显示数据包括温度值、电流值等,采集数据包括实际温度值、实际电流值等,传输延误时长表示采集数据时刻到显示数据时刻之间的时长超出预设阈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风险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运行过程中数据失真风险越高;
将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特征表现值阈值和预设信息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特征表现值小于预设特征表现值阈值,且信息风险值小于预设信息风险值阈值,则生成正常信号,并将正常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
若特征表现值大于等于预设特征表现值阈值,或信息风险值大于等于预设信息风险值阈值,则生成失衡信号,并将失衡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执行响应单元在接收到失衡信号后,立即做出失衡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操作,进而及时的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调整,以保证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失;
安全监管单元在接收到合格信号、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以及状态数据后,立即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以判断冷冲击试验机运行是否安全,以便及时的进行预警反馈管理,以保证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精度,具体的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过程如下:
将时间阈值划分为i个子时间段,i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风险值,运行风险值表示温控组件的瞬时温度变化值与预设瞬时温度变化值阈值之间的差值,再与电压离散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和值,电压离散值获取过程:
将子时间段划分为o个子时间节点,o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节点内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电压值,构建运行电压值的集合A,获取到集合A的离散系数,将集合A的离散系数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电压离散值,需要说明的是,运行风险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故障风险越大;
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状态表现值,状态表现值分析过程:在冷冲击试验机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刻时将冷冲击试验机的内部空间划分为g个子区域块,g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各个子区域块内的温度均值,进而构建温度均值的集合B,将集合B中的最大子集与最小子集之间的差值设定为温度梯度系数,将温度梯度系数与预设温度梯度系数阈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状态表现值,需要说明的是,状态表现值的数值越大,则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故障风险越大,测试误差风险越大,将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分别标号为YFi和ZBi;
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的运行管控需求系数,其中,v1、v2以及v3分别为运行风险值、状态表现值以及潜在排斥评估系数预设误差因子系数,v1、v2以及v3均大于零,v4为预设补偿因子系数,取值为1.286,Di为各个子时间段的运行管控需求系数,构建运行管控需求系数Di的集合C,获取到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并将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运行管控偏离率,将运行管控偏离率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管控偏离率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运行管控偏离率与预设运行管控偏离率阈值之间的比值小于1,则生成稳定信号,并将稳定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
若运行管控偏离率与预设运行管控偏离率阈值之间的大于等于1,则生成风险信号,并将风险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执行响应单元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立即做出风险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操作,以便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调整,以保证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测试误差;
可靠性分析单元在接收到正常信号和稳定信号后,立即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以判断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整体可靠情况,具体的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正常信号所对应的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同时获取到稳定信号所对应的运行管控偏离率,并将特征表现值、信息风险值以及运行管控偏离率分别标号为TB、XZ以及YP,根据公式得到可靠性评估系数,将可靠性评估系数K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可靠性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可靠性评估系数K与预设可靠性评估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小于1,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若可靠性评估系数K与预设可靠性评估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则生成管控信号,并将管控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执行响应单元在接收到管控信号后,立即做出管控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操作,以便加大对冷冲击试验机的监管力度,以提高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从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性能和运行状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不同反馈信息对冷冲击试验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且在运行性能合格前提下,从运行状态中运行外在表现和内在参数监管两个点进行分析,即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以便及时的预警反馈管理,保证冷冲击试验机测试的可靠性,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
且结合冷冲击试验机潜在因素对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判断冷冲击试验机运行是否安全,以便及时的进行预警反馈管理,保证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冷冲击试验机的测试精度;
以及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判断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整体运行情况,以便合理加大对冷冲击试验机的监管力度,提高冷冲击试验机测试过程的稳定性。
阈值的大小的设定是为了便于比较,关于阈值的大小,取决于样本数据的多少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每一组样本数据设定基数数量;只要不影响参数与量化后数值的比例关系即可,上述公式均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出且选取与真实值接近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系数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单元、潜在影响单元、性能监管单元、安全监管单元、前端分析单元、可靠性分析单元以及执行响应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历史测试总次数和性能异变值,状态数据包括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并将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分别发送至性能监管单元和安全监管单元;
性能监管单元在接收到运行数据后,立即对运行数据进行运行性能评估操作,将得到的合格信号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和前端分析单元,将得到的不合格信号经安全监管单元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潜在影响单元用于响应运管指令并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潜在影响数据,潜在影响数据包括兼容风险值和热失控风险值,并对潜在影响数据进行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将得到的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发送至安全监管单元;
前端分析单元用于响应合格信号并采集冷冲击试验机的表现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并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将得到的正常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将得到的失衡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监管单元的运行性能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S1:采集到冷冲击试验机开始运行时刻到结束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设定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无效风险值和性能风险值;
S2:所述无效风险值表示历史测试总次数中温度实际测试参数所对应数值偏离设定数值的次数占比值,与无效测试次数之间的间隔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风险值表示故障率与间隔维护时长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将性能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性能风险值大于预设性能风险值阈值的部分设定为性能异变值;
将无效风险值和性能异变值分别标号为WF和XP;
根据公式得到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将运行性能合格系数R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性能合格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合格信号或不合格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影响单元的部件潜在运行干扰分析过程如下:
SS1: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兼容风险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热失控风险值;
SS2:将兼容风险值与存储的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兼容风险值大于预设兼容风险值阈值所对应的部分设定为排斥风险值;同时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并将热失控风险值与内部区域最大温差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损伤干扰值,将排斥风险值和损伤干扰值分别标号为PC和SS;
SS3:根据公式得到潜在排斥评估系数Q。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分析单元的运行表现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T1: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特征表现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冷冲击试验机的信息风险值;
T2:将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特征表现值阈值和预设信息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正常信号或失衡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监管单元用于响应合格信号并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具体的分段式运行监管分析过程如下:
TT1:将时间阈值划分为i个子时间段,i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运行风险值;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冷冲击试验机的状态表现值,将运行风险值和状态表现值分别标号为YFi和ZBi;
TT2: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的运行管控需求系数Di,进而构建运行管控需求系数Di的集合C,获取到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并将集合C的离散系数和均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设定为运行管控偏离率;
TT3:将运行管控偏离率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管控偏离率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稳定信号或风险信号,将得到的稳定信号发送至可靠性分析单元,将得到的风险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可靠性分析单元在接收到正常信号和稳定信号后,立即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具体的运行稳定性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正常信号所对应的特征表现值和信息风险值,同时获取到稳定信号所对应的运行管控偏离率,并将特征表现值、信息风险值以及运行管控偏离率分别标号为TB、XZ以及YP,根据公式 得到可靠性评估系数,将可靠性评估系数K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可靠性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管控信号,将得到的管控信号发送至执行响应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660235.3A CN119269309A (zh) | 2024-11-20 | 2024-11-20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660235.3A CN119269309A (zh) | 2024-11-20 | 2024-11-20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269309A true CN119269309A (zh) | 2025-01-07 |
Family
ID=9412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660235.3A Pending CN119269309A (zh) | 2024-11-20 | 2024-11-20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269309A (zh) |
-
2024
- 2024-11-20 CN CN202411660235.3A patent/CN11926930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94286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an individual machine | |
CN104573850B (zh) | 一种火电厂设备状态评估方法 | |
CN1103946C (zh) | 分析测量值的方法以及实施此方法的测量值分析器 | |
CN112415947B (zh) | 一种基于dtu设备的cnc机床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5894027A (zh) | 基于密度聚类的主元关联度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 |
KR101843365B1 (ko) | 규칙 및 사례 기반 통합 진단 시스템 및 데이터베이스 | |
CN118549035A (zh) | 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压力传感器故障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17689269B (zh) | 一种智能手表加工阶段的故障溯源方法 | |
CN106017729A (zh) | 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电机温度监控方法 | |
CN110321583A (zh) | 用于技术系统的故障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8655488B (zh) | 一种电源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8483573B (zh) | 继电器状态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 |
CN117723852A (zh) | 风能电缆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7289045A (zh) | 用于预测避雷器剩余寿命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6295948B (zh) | 大温差环境下工业温度传感器的异常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0262417B (zh) | 一种生产设备故障预测诊断方法 | |
CN119471552A (zh) | 一种电能表故障自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9269309A (zh)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冷冲击试验机运行管控系统 | |
CN118603796A (zh) | 一种纺织物耐磨性检测方法和装置 | |
KR20220086931A (ko) | 배관 파손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7538597A (zh) | 一种光学电流互感器关键组部件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411730A (zh) | 一种旋转设备故障判断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Haves et al. | Model-bas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Review of diagnostic methods and chiller case study | |
CN118311343B (zh) | 一种电容器生产用质量监管系统 | |
CN114232032A (zh) | 一种基于LoRa无线测控技术的铝电解槽况诊断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