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245024B -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245024B
CN119245024B CN202411783057.3A CN202411783057A CN119245024B CN 119245024 B CN119245024 B CN 119245024B CN 202411783057 A CN202411783057 A CN 202411783057A CN 119245024 B CN119245024 B CN 119245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inner cavity
inlet
outlet
temp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7830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245024A (zh
Inventor
刘士香
田兆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7830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245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9245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45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245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45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pulverulent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包括:燃烧筒,其出口端为火焰出口,进口端连通等离子发生器和进粉口;外筒,套装在燃烧筒外部与燃烧筒之间形成密闭的回风腔;所述燃烧筒的内腔结构为自进口端的变径缩口部依次与变径导向部、中筒部、回火变径连接部、出口端连通构成的燃烧腔,所述中筒部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回火导向部,所述燃烧筒设置用于连通回风腔和燃烧腔的回风孔道,该回风孔道位于回火变径连接部上且位于靠近中筒部顶部的位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燃烧器持续运行需要依赖等离子点火器而使得燃烧效率低、燃烧室内腔易结焦不易清理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背景技术
本章节中的说明只提供涉及本公开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煤粉燃料进行电能生产的工厂,燃烧器则是使煤粉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常规的燃烧器是采用等离子点火器进行点火,燃烧过程中需要保持等离子点火器持续工作,才能将不断输入的煤粉点燃,以保证燃烧器的稳定运行,但等离子点火器的能耗较大,长时间工作不仅能耗高,而且等离子点火器的组成部件中阴极和阳极均属于耗材,长时间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率高,造成发电成本显著增加;如果更换等离子点火器,燃烧器需要停止待机,重新开启也会增加整体设备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公告号为CN116481024A,名称为一种强制回热循环自持燃烧器及自持稳燃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燃烧器包括点火室、自持室、回热通道、取热单元、点火器、煤粉进口和喷火出口,所述点火室和自持室之间设有所述的回热通道,所述回热通道内部设有至少一级所述的取热单元。所述的取热单元为拉法尔管结构,所述取热单元的入口处通入助燃气体,助燃气体通过取热单元的出口流向所述点火室。但是包括该专利技术在内的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①结构复杂,生产和加工工艺繁琐,不利于降低成本;②易结焦:自持室和点火室容易发生煤粉燃烧不充分,沉积结焦的现象,长时间易影响煤粉通道的正常流通,影响燃烧效率;③回热热比不足:取热单元尺寸较小,回热通道狭窄,导致回热热比不够,影响整体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以及自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燃烧器持续运行需要依赖等离子点火器而使得燃烧效率低、燃烧室内腔易结焦不易清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包括:
燃烧筒,其出口端为火焰出口,进口端连通等离子发生器和进粉口;
外筒,套装在燃烧筒外部与燃烧筒之间形成密闭的回风腔;
所述燃烧筒的内腔结构为自进口端的变径缩口部依次与中筒部、回火变径连接部、出口端连通构成的燃烧腔,所述中筒部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回火导向部,所述燃烧筒设置用于连通回风腔和燃烧腔的回风孔道,该回风孔道位于回火变径连接部上且位于靠近中筒部顶部的位置,该回火导向部用于形成供由回风孔道吹出的回流风自中筒部出口向进口流动的通道;
所述燃烧筒的内腔结构底部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变径缩口部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缩小,所述变径导向部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变大,所述中筒部的尺寸沿轴线方向不变且大于变径缩口部的尾端尺寸,所述回火变径连接部沿火焰方向尺寸逐渐缩小。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筒的进口密封安装支撑座,该支撑座底部设有与燃烧筒的燃烧腔连通的进粉口,支撑座还供等离子发生器支架的一端贯穿插入,等离子发生器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法兰固定,该支撑法兰同时与外筒的端部密封安装,外筒的另一端通过变径端口与燃烧筒密封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法兰、外筒之间形成回风风室,该回风风室通过支撑法兰上的通孔与回风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筒底部还设置吹扫筒,该吹扫筒端部穿过支撑法兰并固定安装在燃烧筒内腔底部,所述吹扫筒内滑动安装吹扫管,所述外筒的端部设置吹扫风室,该吹扫风室连通吹扫管的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导向部为中筒部向内腔凹陷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回火导向部向内腔凹陷形成的凹腔与回风腔共通。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导向部包括两处关于轴线对称且截面均为三角形的导向挡块,导向挡块沿轴线的长度l与中筒部长度L之间的关系为:L=1~1.5l,两个导向挡块底部最近的距离H、中筒部内径D、导向挡块最底面与中筒部轴线之间距离h之间的关系为:D=3.4~3.8H,H=2.5~3h,所述回火导向部向轴线凹陷的夹角δ范围为:30°<δ<90°,所述回火导向部向轴线凹陷的夹角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大小为:δ=2θ。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缩口部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顶部最高点所在直线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α,8°<α<15°,进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进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与中筒部的轴线同轴,进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1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1,出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出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2与燃烧筒出口端的中心轴线同轴,出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3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2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2,ΔT2=1.25ΔT1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导向部的进口尺寸小于出口尺寸,该变径导向部的进口与变径缩口部的出口连接,变径导向部的出口与中筒部的进口连接,该变径导向部的下半部与中筒部的下半部同轴,该变径导向部的上半部设置为由变径缩口部出口与中筒部进口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β<60°。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变径连接部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进口连接中筒部出口,回火变径连接部的出口连接出口端,该回火变径连接部的下半部与中筒部的下半部同轴,回火变径连接部的上半部设置为由中筒部出口与燃烧筒出口端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α<γ<β。
进一步的,所述中筒部外周壁设置若干个沿轴线方向延伸与中筒部壁一体成型的散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中筒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变径缩口部、变径导向部以及回火变径连接部,实现由进粉口进入的煤粉沿变径缩口部大进小出的效果,同时改变煤粉的射流方向,结合变径导向部,使得变径导向部的下方出现负压状态的空腔,而回火变径连接部的设置对气流形成阻力,此时与回火导向部协同配合,更有利于加强回流效果,提高燃烧筒内燃烧腔内的火焰循环的动力,加强自持稳燃效果;
(2)本发明通过限定燃烧筒的内腔结构底部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有利于避免煤粉两相流因重力因素下沉,同时配合设置在燃烧筒内腔底部的吹扫管,一是可以提高进粉口处的负压,避免进粉口因压力大影响煤粉进料的效率,二是增加了进粉口左侧的负压,有利于提高回流向下的负压,辅助形成负压区,同时有效避免燃烧筒内发生因气流不畅形成死区结焦的问题,降低停机维护带来的影响,且吹扫管设置为沿吹扫筒滑动安装,能够有效及时地清除燃烧筒内腔底部的结焦沉积;
(3)本发明通过设置回火变径连接部以及其上设置的回风孔道,摒弃了传统技术中对称收口的设计,而是采用底部与中筒部齐平而顶部缩口的不对称设计,一是对顺流的气流形成阻力,有利于助力回卷循环,二是设置回风孔道避免了因气流不畅形成死区而发生结焦,同时通过回风孔道进行回风射流,简化结构的同时实现了多个功能;
(4)本发明通过限定燃烧筒内腔结构的各个特征的尺寸关系以及角度参数,实现了气流在燃烧筒内流动顺畅、不易沉积结焦、初期点火后仅靠自身循环流动即可完成自持稳燃的目的,简化结构的同时达到了循环动力强,不易形成死区,燃烧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R向视图;
图4为图2中P-P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T-T方向的旋转剖视图;
图6为图2中V-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2中U向视图;
图8为图2中W-W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内筒俯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内筒仰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变径端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不含吹扫筒时的冷态粒子场模拟图;
图13为本发明不含吹扫筒时的煤粉粒径轨迹场模拟图;
图14为本发明含吹扫筒时的冷态粒子场模拟图;
图15为本发明含吹扫筒时的煤粉粒径轨迹场模拟图。
图中100、外筒;101、变径端口;
200、燃烧筒;201、回风腔;202、出口端;203、回火变径连接部;2031、回风孔道;204、中筒部;2041、回火导向部;205、变径导向部;206、变径缩口部;207、进口端;
300、支撑座;
400、等离子发生器支架;401、进粉口;
500、吹扫筒;
600、支撑法兰;
700、回风风室;701、回风进风口;
800、吹扫风室;801、吹扫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
“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
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相关技术种的燃烧器普遍存在的需要等离子点火器持续工作,耗能大且成本高的问题,另外相关技术中虽然公开了对燃烧器内部进行结构设计以实现循环自持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结构复杂、容易存在沉积结焦以及燃烧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参见附图1-3,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包括:燃烧筒200,其出口端202为火焰出口,进口端207连通等离子发生器的火焰出口和进粉口401,此处等离子发生器用于将由进粉口401处输入的煤粉进行点燃;外筒100,套装在燃烧筒200外部与燃烧筒200之间形成密闭的回风腔201,此处回风腔201的目的是对燃烧筒200内输入回风气流以助力燃烧筒200内腔的部分火焰气流进行循环流动,从而等离子点火器初期点火稳定后即可停止工作,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具体地,燃烧筒200的内腔结构为自进口端207的变径缩口部206依次与变径导向部205、中筒部204、回火变径连接部203、出口端202连通构成的燃烧腔,此处可以理解的是,煤粉自进粉口401进入后先后依次经过变径缩口部206、中筒部204、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由出口端202输出火焰,在燃烧腔内流动时,部分火焰在回火变径连接部203上设置的回风孔道2031吹出的回流风的作用下被抽吸向上,以实现沿中筒部204顶壁反向流动后重新加入顺流的火焰中,形成一个大循环,目的就是节省等离子点火器的持续工作能耗,循环的火焰不断点燃由进粉口401进入的煤粉并向前推进。具体地,中筒部204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回火导向部2041,燃烧筒200设置用于连通回风腔201和燃烧腔的回风孔道2031,此处回风孔道203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回风孔道2031的轴线延长线均位于回火导向部2041的内部,该回风孔道2031水平设置且位于回火变径连接部203上且位于靠近中筒部204顶部的位置,该回火导向部2041用于形成供由回风孔道2031吹出的回流风自中筒部204出口向进口流动的通道,此处回火导向部2041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半封闭腔,使得回流的气流少受其他气流的影响,但是还能允许与下方气流部分产生热交换;燃烧筒200的内腔结构底部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变径缩口部206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缩小,变径导向部205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变大,此处进粉方向可以理解为燃烧筒200进口向出口的方向,中筒部204的尺寸沿轴线方向不变且大于变径缩口部206的尾端尺寸,回火变径连接部203沿火焰方向尺寸逐渐缩小,此处火焰方向可以理解为由燃烧筒200进口向出口的方向,此处限定各部位的尺寸大小关系,主要目的是对燃烧筒200的内腔结构进行设计以实现对气流的引导和助力,更好的实现内部气流循环流动和降低死区产生沉积结焦的目的。
参见附图1和附图9-11,燃烧筒200的进口密封安装支撑座300,支撑座300固定安装在外筒100内壁底部,该支撑座300底部设有与燃烧筒200的燃烧腔连通的进粉口401,可以理解的是,进粉口401穿过外筒100与外部的煤粉原料仓连通,另外进粉口401还与燃烧筒200的内腔连通,支撑座300还供等离子发生器支架400的一端贯穿插入,等离子发生器支架400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法兰600固定,该支撑法兰600同时与外筒100的端部密封安装,外筒100的另一端通过变径端口101与燃烧筒200密封安装,变径端口101的形状设计是为了匹配回火变径连接部203,同时有利于助力回风气流进入回风孔道2031。支撑法兰600、外筒100之间形成回风风室700,该回风风室700通过支撑法兰600上的通孔与回风腔201连通,回风风室700安装回风进风口701。燃烧筒200底部还设置吹扫筒500,该吹扫筒500端部穿过支撑法兰600并固定安装在燃烧筒200内腔底部,吹扫筒500的出口处位于进粉口401上方,吹扫筒500内滑动安装吹扫管,外筒100的端部设置吹扫风室800,吹扫风室800安装吹扫进风口801,该吹扫风室800连通吹扫管的进风口,吹扫管可以进行移动,主要用于对燃烧筒200内腔底部沉积的煤粉进行吹扫以防止其结焦。另外,中筒部204外周壁设置若干个沿轴线方向延伸与中筒部204壁一体成型的散热片,此处散热片的设置有利于保护燃烧筒200的使用寿命,防止内部燃烧温度过高影响其结构稳定性。
参见附图2-5,回火导向部2041为中筒部204向内腔凹陷一体成型形成,回火导向部2041向内腔凹陷形成的凹腔与回风腔201共通,此处和散热片的目的一样,均是用于对燃烧筒200进行及时散热。回火导向部2041包括两处关于轴线对称且截面均为三角形的导向挡块,此处需要知晓的是,导向挡块的尾端端部靠近中筒部204的出口处,导向挡块沿轴线的长度l与中筒部204长度L之间的关系为:L=1~1.5l,此处长度设计的目的是为火焰气流循环流动预留转向空间,两个导向挡块底部最近的距离H、中筒部204内径D、导向挡块最底面与中筒部204轴线之间距离h之间的关系为:D=3.4~3.8H,H=2.5~3h,回火导向部2041向轴线凹陷的夹角δ范围为:30°<δ<90°,优选δ=60°,回火导向部2041向轴线凹陷的夹角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大小为:δ=2θ,优选θ=30°,另外,回火导向部2041沿轴线方向向内凹陷时与中筒部204外壁采用斜面过渡,靠近中筒部204进口侧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λ,靠近中筒部204出口侧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ζ,15°<λ<ζ<60°,优选λ=30°,ζ=45°。
参见附图2、图7和图8,变径缩口部206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顶部最高点所在直线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α,8°<α<15°,优选α=10°,进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进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与中筒部204的轴线同轴,进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1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1,出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出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2与燃烧筒200出口端202的中心轴线同轴,出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3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2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2,ΔT2=1.25ΔT1,可以理解的是,D为中筒部204的内腔直径,d为燃烧筒200出口端202的内腔直径,进口曲线和出口曲线分别指的是变径缩口部206的进口处和出口处的轮廓曲线,且进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1位于出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2上方。
参见附图2、图9和图10,变径导向部205的进口尺寸小于出口尺寸,该变径导向部205的进口与变径缩口部206的出口连接,变径导向部205的出口与中筒部204的进口连接,该变径导向部205的下半部与中筒部204的下半部同轴,该变径导向部205的上半部设置为由变径缩口部206出口与中筒部204进口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β<60°,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竖直方向的平面内,β为变径导向部205的顶部的轮廓线与水平中心轴线的夹角。
参见附图2,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进口连接中筒部204出口,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出口连接出口端202,该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下半部与中筒部204的下半部同轴,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上半部设置为由中筒部204出口与燃烧筒200出口端202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α<γ<β,此处可以理解的是,γ为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顶部的轮廓线与水平中心轴线的夹角。
本发明的燃烧器工作时,参见附图1,煤粉自进风口经由支撑座300进入燃烧筒200内,等离子点火器工作,将煤粉点燃,火焰沿燃烧筒200向前推进,经由变径缩口部206时火焰方向改为向下向前的射流,此时在变径导向部205的顶部形成负压,然后进入中筒部204,运行至回火变径连接部203时,回流风经回风孔道2031吹出,同时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斜面对火焰气流形成一定阻力,两者共同形成回流负压,该负压将部分火焰向上卷吸后沿回火导向部2041反向前行,运行至变径导向部205时,火焰气流向下加入主流火焰,形成一个大循环,稳定后即可关闭等离子点火器,持续输入的煤粉经循环的火焰不断点燃,形成稳定的自持燃烧状态。同时,吹扫管通入的吹扫风可以对燃烧筒200内腔底部沉积的煤粉进行吹扫以防止结焦。
参见附图12-15,采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模拟,本发明所公开的结构中,在燃烧腔内能够形成一个稳定且流畅不存在死区的循环,进而实现自持燃烧的状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筒(200),其出口端(202)为火焰出口,进口端(207)连通等离子发生器和进粉口(401);
外筒(100),套装在燃烧筒(200)外部与燃烧筒(200)之间形成密闭的回风腔(201);
所述燃烧筒(200)的内腔结构为自进口端(207)的变径缩口部(206)依次与变径导向部(205)、中筒部(204)、回火变径连接部(203)、出口端(202)连通构成的燃烧腔,所述中筒部(204)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回火导向部(2041),所述燃烧筒(200)设置用于连通回风腔(201)和燃烧腔的回风孔道(2031),该回风孔道(2031)位于回火变径连接部(203)上且位于靠近中筒部(204)顶部的位置,该回火导向部(2041)用于形成供由回风孔道(2031)吹出的回流风自中筒部(204)出口向进口流动的通道;
所述燃烧筒(200)的内腔结构底部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变径缩口部(206)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缩小,所述变径导向部(205)沿进粉方向尺寸逐渐变大,所述中筒部(204)的尺寸沿轴线方向不变且大于变径缩口部(206)的尾端尺寸,所述回火变径连接部(203)沿火焰方向尺寸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筒(200)的进口密封安装支撑座(300),该支撑座(300)底部设有与燃烧筒(200)的燃烧腔连通的进粉口(401),支撑座(300)还供等离子发生器支架(400)的一端贯穿插入,等离子发生器支架(400)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法兰(600)固定,该支撑法兰(600)同时与外筒(100)的端部密封安装,外筒(100)的另一端通过变径端口(101)与燃烧筒(200)密封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法兰(600)、外筒(100)之间形成回风风室(700),该回风风室(700)通过支撑法兰(600)上的通孔与回风腔(2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筒(200)底部还设置吹扫筒(500),该吹扫筒(500)端部穿过支撑法兰(600)并固定安装在燃烧筒(200)内腔底部,所述吹扫筒(500)内滑动安装吹扫管,所述外筒(100)的端部设置吹扫风室(800),该吹扫风室(800)连通吹扫管的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导向部(2041)为中筒部(204)向内腔凹陷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回火导向部(2041)向内腔凹陷形成的凹腔与回风腔(201)共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导向部(2041)包括两处关于轴线对称且截面均为三角形的导向挡块,导向挡块沿轴线的长度l与中筒部(204)长度L之间的关系为:L=1~1.5l,两个导向挡块底部最近的距离H、中筒部(204)内径D、导向挡块最底面与中筒部(204)轴线之间距离h之间的关系为:D=3.4~3.8H,H=2.5~3h,所述回火导向部(2041)向轴线凹陷的夹角δ范围为:30°<δ<90°,所述回火导向部(2041)向轴线凹陷的夹角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大小为:δ=2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缩口部(206)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顶部最高点所在直线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α,8°<α<15°,进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进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与中筒部(204)的轴线同轴,进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1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1,出口曲线由半径为d/2的下半圆和半径为r的上半圆组成,出口曲线下半圆的圆心O2与燃烧筒(200)出口端(202)的中心轴线同轴,出口曲线上半圆的圆心O3位于下半圆的圆心O2下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ΔT2,ΔT2=1.25ΔT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导向部(205)的进口尺寸小于出口尺寸,该变径导向部(205)的进口与变径缩口部(206)的出口连接,变径导向部(205)的出口与中筒部(204)的进口连接,该变径导向部(205)的下半部与中筒部(204)的下半部同轴,该变径导向部(205)的上半部设置为由变径缩口部(206)出口与中筒部(204)进口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β<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进口尺寸大于出口尺寸,其进口连接中筒部(204)出口,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出口连接出口端(202),该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下半部与中筒部(204)的下半部同轴,回火变径连接部(203)的上半部设置为由中筒部(204)出口与燃烧筒(200)出口端(202)之间过渡的弧面,该弧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α<γ<β。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部(204)外周壁设置若干个沿轴线方向延伸与中筒部(204)壁一体成型的散热片。
CN202411783057.3A 2024-12-06 2024-12-06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Active CN119245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83057.3A CN119245024B (zh) 2024-12-06 2024-12-06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83057.3A CN119245024B (zh) 2024-12-06 2024-12-06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45024A CN119245024A (zh) 2025-01-03
CN119245024B true CN119245024B (zh) 2025-03-04

Family

ID=9402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783057.3A Active CN119245024B (zh) 2024-12-06 2024-12-06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24502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4464A (zh) * 2011-08-18 2013-03-06 徐军 外燃式微油稳燃节能燃烧装置
CN108870385A (zh) * 2018-08-02 2018-11-23 贵州富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稳燃的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441627U (zh) * 2022-05-11 2022-09-16 烟台百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自持内燃燃烧器
CN219624025U (zh) * 2023-03-27 2023-09-01 国能河北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粉自持燃烧装置
CN116481024A (zh) * 2023-05-29 2023-07-25 烟台百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回热循环自持燃烧器及自持稳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4464A (zh) * 2011-08-18 2013-03-06 徐军 外燃式微油稳燃节能燃烧装置
CN108870385A (zh) * 2018-08-02 2018-11-23 贵州富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稳燃的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45024A (zh) 2025-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39904U (zh) 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02660534U (zh)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108679608A (zh) 一种超低NOx排放大负荷锅炉气体燃烧器
CN201203108Y (zh) 微油热强化喷口可摆动煤粉燃烧器
CN114992671B (zh) 一种组合型燃气轮机燃烧室
CN113819462B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779014A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CN201787567U (zh) 直流煤粉燃烧器
CN207407340U (zh) 低氮燃烧器
CN101900324A (zh) 大气式燃气辐射加热装置
CN108167826A (zh) 一种用于燃油或燃气注汽锅炉的旋流燃烧器
CN211146482U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CN119245024B (zh) 一种内腔结构改进的自持稳燃燃烧器
CN206037029U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01606876U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CN101963352B (zh) 双旋流煤粉燃烧器
CN202598522U (zh) 燃气灶燃烧器
CN106196044B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16769413U (zh) 一种带烟气回流的低氮氧化物的w型辐射管燃烧器
CN203384976U (zh) 蓄热式燃气燃烧器
CN210267218U (zh) 一种浸没式纯氧燃烧器
CN103900083A (zh) 玻璃熔窑用燃气烧嘴
CN110006032A (zh) 生物质燃烧器
CN109945192B (zh) 一种高热值燃料同心射流空气单蓄热烧嘴
CN105371299B (zh) 一种用于回流燃烧室的火焰稳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