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224890A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224890A CN119224890A CN202411474322.XA CN202411474322A CN119224890A CN 119224890 A CN119224890 A CN 119224890A CN 202411474322 A CN202411474322 A CN 202411474322A CN 119224890 A CN119224890 A CN 1192248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layer
- polarizing plate
- polarizer
- resin
- acrylic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非常薄、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板。本发明的偏光板具有偏光件、配置于偏光件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及配置于偏光件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第1保护层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第1保护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5℃以上。第2保护层由树脂薄膜构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26日、申请号为201980086299.8、发明名称为“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背景技术
在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中,由于其图像形成方式,常常在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配置有偏光板。近年来,图像显示装置在进一步薄型化及挠性化,随之而来,也强烈要求偏光板的薄型化。然而,偏光板越薄,加热加湿环境下的光学特性降低这一耐久性问题越显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0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非常薄、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偏光板具有偏光件、配置于该偏光件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和配置于该偏光件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第1保护层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solidified)物构成,该第1保护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5℃以上。第2保护层由树脂薄膜构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保护层的碘吸附量为4.0重量%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具有选自由内酯环单元、戊二酸酐单元、戊二酰亚胺单元、马来酸酐单元及马来酰亚胺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保护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20nm~+10n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保护层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侧,上述第2保护层配置于该显示单元的相反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偏光板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侧。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一种偏光板卷材。该偏光板卷材是上述偏光板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配置于偏光件的两侧的保护层中的一者,并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规定值以上,可获得即便非常薄、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板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中利用了加热辊的干燥收缩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偏光板的概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板的示意截面图。图示例的偏光板100具有偏光件10、配置于偏光件10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20和配置于偏光件10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30。偏光件10的厚度优选为8μm以下。偏光板100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配置于显示单元的视觉识别侧,也可配置于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背面侧)。在任意情况下,第1保护层20可配置于显示单元侧,也可配置于与显示单元相反的一侧(外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板100配置于显示单元(作为结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侧,且第1保护层20配置于显示单元侧。通过将第1保护层20配置于显示单元侧,可实现兼顾优异的光学特性与优异的耐久性的偏光板。
偏光板可为长条状,也可为单片状。在偏光板为长条状时,优选卷绕成卷状而制成偏光板卷材。
代表性的是,偏光板具有粘合剂层作为一侧(代表性的是为显示单元侧)的最外层,可贴合至显示单元。根据需要,可以以可剥离的方式在偏光板上暂时粘接表面保护薄膜和/或载体薄膜,以增强和/或支撑偏光板。偏光板包含粘合剂层时,在粘合剂层表面上以可剥离的状态暂时粘接隔离体,可以在直至实际使用为止的期间保护粘合剂层、并且将偏光板卷状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1保护层20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为这样的构成时,可使保护层非常薄(例如为10μm以下)。进而,可将保护层直接(即不隔着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于偏光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偏光件及第1保护层非常薄,且可省略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因此,可使偏光板的总厚度非常薄。第2保护层由树脂薄膜构成。通过由树脂薄膜构成第2保护层,可确保偏光板的处理性(例如辊输送性)。
偏光板的总厚度例如为50μm以下,优选为45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下。偏光板的总厚度的下限例如可为25μm。
进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1保护层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95℃以上,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特别优选为115℃以上。第1保护层的Tg在这样的范围内时,利用与在偏光件的两侧配置保护层且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第1保护层所带来的效果的协同效果,可实现即便非常薄、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板。具体而言,可实现即便在加热加湿环境下光学特性的降低也得到抑制的偏光板。另一方面,第1保护层的Tg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特别优选为160℃以下。第1保护层的Tg在这样的范围内时,可使成形性优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实现即便在加热加湿环境下光学特性的降低也得到抑制的偏光板。这样的偏光板在85℃及85%RH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的单体透射率Ts的变化量ΔTs及偏光度P的变化量ΔP分别非常小。单体透射率Ts可使用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产品名“V7100”)来测定。偏光度P由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单体透射率(Ts)、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利用下式来算出。
偏光度(P)(%)={(Tp-Tc)/(Tp+Tc)}1/2×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s、Tp及Tc为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视感度校正而得到的Y值。此外,Ts及P实质上为偏光件的特性。ΔTs及ΔP分别由下述式求出。
ΔTs(%)=Ts48-Ts0
ΔP(%)=P48-P0
这里,Ts0为放置前(初始)的单体透射率,Ts48为放置后的单体透射率,P0为放置前(初始)的偏光度,P48为放置后的偏光度。ΔTs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4%以下。ΔP优选为-0.05%~0%,更优选为-0.03%~0%,进一步优选为-0.01%~0%。
本发明的偏光板如上所述非常薄,因此,可适宜用于挠性的图像显示装置。更优选的是,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弯曲的形状(实质上为弯曲的显示画面),和/或可挠曲或弯折。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具体例,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不言而喻的是,上述说明不妨碍本发明的偏光板应用于一般的图像显示装置。
以下针对偏光件及保护层进行详细说明。
B.偏光件
作为偏光件,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偏光件。偏光件代表性的是可使用两层以上的层叠体来制作。关于偏光件的制造方法,作为偏光板的制造方法而之后在D项中进行说明。
偏光件的厚度优选为1μm~8μm,更优选为1μm~7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5μm。
偏光件的硼酸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3重量%~25重量%。只要偏光件的硼酸含量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可通过与后述碘含量的协同效果而将贴合时的卷曲调整的容易性维持为良好,并且良好地抑制加热时的卷曲,同时改善加热时的外观耐久性。硼酸含量例如可由中和法使用下述式以每单位重量的偏光件所含的硼酸量的形式算出。
偏光件的碘含量优选为2重量%以上,更优选为2重量%~10重量%。只要偏光件的碘含量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可通过与上述硼酸含量的协同效果而将贴合时的卷曲调整的容易性维持为良好,并且良好地抑制加热时的卷曲,同时改善加热时的外观耐久性。本说明书中,“碘含量”是指偏光件(PVA系树脂薄膜)中所含的所有碘的量。更具体而言,碘在偏光件中以碘离子(I-)、碘分子(I2)、多碘离子(I3 -、I5 -)等形态存在,本说明书中的碘含量是指包含所有这些形态的碘的量。碘含量例如可以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的标准曲线法来算出。需要说明的是,多碘离子在偏光件中以形成了PVA-碘络合物的状态存在。通过形成这样的络合物,可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吸收二色性。具体而言,PVA与三碘化物离子的络合物(PVA·I3 -)在470nm附近具有吸光峰,PVA与五碘化物离子的络合物(PVA·I5 -)在600nm附近具有吸光峰。结果,多碘离子可以根据其形态在可见光的较宽范围内吸收光。另一方面,碘离子(I-)在230nm附近具有吸光峰,实质上不参与可见光的吸收。因此,以与PVA的络合物的状态存在的多碘离子主要与偏光件的吸收性能有关。
偏光件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任意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Ts优选为40%~48%,更优选为41%~46%。偏光件的偏光度P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C.保护层
C-1.第1保护层
第1保护层如上所述由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以下简称为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以下,针对第1保护层的构成成分进行具体说明,接着说明第1保护层的特性。
C-1-1.丙烯酸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如后所述,包括2种以上丙烯酸系树脂的混合物及丙烯酸系树脂与其它树脂的混合物)的Tg如上述A项中有关第1保护层的说明中所述。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只要具有如上所述的Tg,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代表性的是,作为单体单元(重复单元),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作为构成丙烯酸系树脂的主骨架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例示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碳数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进而,也可通过共聚向丙烯酸系树脂中导入任意适当的共聚单体。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重复单元代表性的是由下述通式(1)表示:
通式(1)中,R4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表示氢原子或任选被取代的碳数1~6的脂肪族或脂环式烃基。作为取代基,可举出例如卤素、羟基。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氯甲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3,4,5,6-五羟己酯、(甲基)丙烯酸2,3,4,5-四羟戊酯、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2-(羟甲基)丙烯酸乙酯、2-(羟乙基)丙烯酸甲酯。通式(1)中,R5优选为氢原子或甲基。因此,特别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系树脂可仅含有单一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也可含有上述通式(1)中的R4及R5不同的多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
丙烯酸系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摩尔%~98摩尔%,更优选为55摩尔%~98摩尔%,进一步优选为60摩尔%~98摩尔%,特别优选为65摩尔%~98摩尔%,最优选为70摩尔%~97摩尔%。含有比率若少于50摩尔%,则有无法充分发挥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而表现出的效果(例如,高耐热性、高透明性)之虞。上述含有比率若大于98摩尔%,则有树脂变脆而容易破裂,无法充分发挥高机械强度而生产率变差之虞。
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具有包含环结构的重复单元。作为包含环结构的重复单元,可举出内酯环单元、戊二酸酐单元、戊二酰亚胺单元、马来酸酐单元、马来酰亚胺(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元。在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复单元中,可仅含有1种也可含有2种以上的包含环结构的重复单元。
内酯环单元优选由下述通式(2)表示:
通式(2)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20的有机残基。需要说明的是,有机残基也可含有氧原子。丙烯酸系树脂中可仅含有单一的内酯环单元,也可含有上述通式(2)中的R1、R2及R3不同的多种内酯环单元。具有内酯环单元的丙烯酸系树脂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08-181078号公报中,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戊二酰亚胺单元优选由下述通式(3)表示:
通式(3)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数1~8的烷基,R13表示碳数1~18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碳数6~10的芳基。通式(3)中,优选R11及R12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甲基并且R13为氢、甲基、丁基或环己基。更优选R11为甲基,R12为氢,R13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可仅含有单一的戊二酰亚胺单元,也可含有上述通式(3)中的R11、R12及R13不同的多种戊二酰亚胺单元。具有戊二酰亚胺单元的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6-30903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175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569号公报中,这些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需要说明的是,戊二酸酐单元除了上述通式(3)中被R13取代的氮原子变为氧原子之外,可适用上述有关戊二酰亚胺单元的说明。
马来酸酐单元及马来酰亚胺(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元可由名称确定结构,因此省略具体说明。
丙烯酸系树脂中的包含环结构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摩尔%~50摩尔%,更优选为10摩尔%~4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20摩尔%~30摩尔%。含有比率过少时,有时Tg低于110℃,有时得到的第1保护层的耐热性、耐溶剂性及表面硬度变得不充分。含有比率过多时,有时成形性及透明性不充分。
丙烯酸系树脂也可含有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及包含环结构的重复单元以外的重复单元。作为这样的重复单元,可举出源自可与构成上述单元的单体共聚的乙烯基系单体的重复单元(其它乙烯基系单体单元)。作为其它乙烯基系单体,可举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2-(羟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丙烯酸、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Ethacrylonitrile)、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马来酸酐、衣康酸酐、N-甲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酸氨基乙酯、丙烯酸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氨基乙酯、N-乙烯基二乙基胺、N-乙酰基乙烯基胺、烯丙基胺、甲基烯丙基胺、N-甲基烯丙基胺、2-异丙烯基-噁唑啉、2-乙烯基-噁唑啉、2-丙烯酰基-噁唑啉、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苯基氨基乙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缩水甘油基苯乙烯、对氨基苯乙烯、2-苯乙烯基-噁唑啉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它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种类、数量、组合、含有比率等可根据目的适当设定。
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00,更优选为5000~1000000,进一步优选为10000~500000,特别优选为50000~500000,最优选为60000~150000。重均分子量可使用例如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系统,东曹公司制),以聚苯乙烯换算求得。此外,作为溶剂,可使用四氢呋喃。
丙烯酸系树脂可适当组合使用上述单体单元,并通过任意适当的聚合方法来聚合。也可将具有不同单体单元的2种以上丙烯酸系树脂混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组合使用丙烯酸系树脂与其它树脂。即,可将构成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成分与构成其它树脂的单体成分共聚,并将该共聚物供于后述第1保护层的成形;也可将丙烯酸系树脂与其它树脂的混合物供于第1保护层的成形。作为其它树脂,可举出例如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酯、聚砜、聚苯醚、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组合使用的树脂的种类及配混量可根据目的及得到的薄膜的期望特性等来适当设定。例如苯乙烯系树脂(优选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可作为相位差控制剂来组合使用。
组合使用丙烯酸系树脂与其它树脂时,丙烯酸系树脂与其它树脂的混合物中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80重量%~100重量%。含量小于50重量%时,有无法充分展现出丙烯酸系树脂原本具有的高耐热性、高透明性之虞。
C-1-2.第1保护层的构成及特性
第1保护层如上所述由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只要为这样的涂布膜的固化物,则与挤出成形薄膜相比可使厚度非常薄。第1保护层的厚度如上所述为10μm以下,优选为7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第1保护层的厚度的下限例如可为1μm。此外,虽理论上尚不明确,但这种涂布膜的固化物由于在薄膜成形时的收缩与热硬化(cured)性树脂或活性能量射线硬化性树脂(例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硬化物相比更小、并且不含残存单体等,因此,具有可抑制薄膜本身的劣化且抑制由残存单体等引起的对偏光板(偏光件)的不良影响的优点。进而,由于吸湿性及透湿性与水溶液或水分散体这样的水系涂布膜的固化物相比更小,因此具有加湿耐久性优异的优点。其结果,可实现即便在加热加湿环境下仍可维持光学特性、即耐久性优异的偏光板。
第1保护层的Tg如上述A项中的说明所示。
第1保护层的碘吸附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重量%以下,尤其优选为0.5重量%以下。碘吸附量越小越优选,其下限例如可为0.1重量%。只要碘吸附量为这样的范围,则可获得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偏光板。碘吸附量可以利用后述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第1保护层优选实质上在光学上具有各向同性。本说明书中,“实质上在光学上具有各向同性”是指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20nm~+10nm。面内相位差Re(550)更优选为0nm~5nm,进一步优选为0nm~3nm,特别优选为0nm~2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更优选为-5nm~5nm,进一步优选为-3nm~3nm,特别优选为-2nm~2nm。只要第1保护层的Re(550)及Rth(550)在这样的范围,则在将包含该第1保护层的偏光板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防止对显示特性的不良影响。需要说明的是,Re(550)为在23℃下以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薄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可通过式:Re(550)=(nx-ny)×d求得。Rth(550)为在23℃下以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可通过式:Rth(550)=(nx-nz)×d求得。在此,nx为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薄膜的厚度(nm)。
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时的380nm下的透光率越高越优选。具体而言,透光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只要透光率在这样的范围,则可确保所期望的透明性。透光率例如可以利用根据ASTM-D-1003的方法来测定。
第1保护层的雾度越低越优选。具体而言,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只要雾度为5%以下,则可赋予薄膜良好的透明感。进而,即便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侧偏光板的情况下,也可良好地视觉识别显示内容。
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时的YI优选为1.27以下,更优选为1.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3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以下。当YI大于1.3时,有时光学透明性变得不充分。需要说明的是,YI例如可由通过使用了高速积分球式分光透射率测定机(商品名DOT-3C: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测定而得到的颜色的三刺激值(X、Y、Z),利用下式求出。
YI=[(1.28X-1.06Z)/Y]×100
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时的b值(以亨特色度体系为准的色相的尺度)优选小于1.5,更优选为1.0以下。在b值为1.5以上时,有时会出现不期望的色调。需要说明的是,b值例如可如下得到:将构成第1保护层的薄膜的试样裁切成3cm见方,使用高速积分球式分光透射率测定机(商品名DOT-3C: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测定色相,并基于亨特色度体系评价该色相,由此得到。
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可根据目的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可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流平剂;受阻酚系、磷系、硫系等抗氧化剂;耐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近红外线吸收剂;三(二溴丙基)磷酸酯、三烯丙基磷酸酯、锑氧化物等阻燃剂;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抗静电剂;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树脂改性剂;有机填充剂或无机填充剂;塑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等。添加剂可在丙烯酸系树脂的聚合时添加,也可在薄膜形成时添加在溶液中。添加剂的种类、数量、组合、添加量等可根据目的适当设定。
在第1保护层的偏光件侧也可形成易粘接层。易粘接层例如包含水系聚氨酯与噁唑啉系交联剂。通过形成这样的易粘接层,可提高第1保护层与偏光件的密合性。
C-2.第2保护层
第2保护层如上所述由树脂薄膜构成。对于作为该薄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举出三醋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及乙酸酯系树脂等透明树脂。此外,还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有机硅系等热硬化型树脂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其它还可举出例如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质系聚合物。此外,也可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记载的聚合物薄膜。作为该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举出具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薄膜例如可为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形物。
在本发明的偏光板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侧且第2保护层30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与显示单元相反的一侧(视觉识别侧)时,可根据需要对第2保护层30实施硬涂处理、抗反射处理、抗粘合处理、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进而/或者,第2保护层30也可根据需要实施用于改善隔着偏光太阳镜视觉识别时的视觉识别性的处理(代表性的为赋予(椭)圆偏光功能、赋予超高相位差)。通过实施这样的处理,即使隔着偏光太阳镜等偏光透镜视觉识别显示图像时,也可实现优异的视觉识别性。因此,偏光板也可适宜用于可在室外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第2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30μm。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表面处理时,外侧保护层的厚度为包含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在内的厚度。
D.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D-1.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上述B项记载的偏光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单侧形成含有卤化物和聚乙烯醇系树脂(PVA系树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PVA系树脂层),从而制成层叠体;以及,对层叠体依次实施空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中拉伸处理和干燥收缩处理,该干燥收缩处理一边将上述层叠体沿长边方向输送一边进行加热,从而使其沿宽度方向收缩2%以上。PVA系树脂层中的卤化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PVA系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20重量份。干燥收缩处理优选使用加热辊进行处理,加热辊的温度优选为60℃~120℃。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可获得如上所述的偏光件。尤其是通过制作包含含有卤化物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将上述层叠体的拉伸设为包含空中辅助拉伸及水中拉伸的多阶段拉伸,并利用加热辊对拉伸后的层叠体进行加热,可获得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代表性的是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并且光学特性的不均得到抑制的偏光件。具体而言,通过在干燥收缩处理工序中使用加热辊,可一边输送层叠体一边使层叠体整体全部均匀收缩。由此,不仅可提高所得偏光件的光学特性,还能稳定生产光学特性优异的偏光件,并且可抑制偏光件的光学特性(尤其是单体透射率)的不均。以下,对卤化物及干燥收缩处理进行说明。对于这些之外的制造方法的详细内容,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本说明书中援用该公报整体的记载作为参考。
D-1-1.卤化物
包含卤化物与PVA系树脂的PVA系树脂层可通过将包含卤化物与PVA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热塑性树脂基材上并将涂布膜干燥来形成。涂布液代表性的是使上述卤化物及上述PVA系树脂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溶液。作为溶剂,可举出例如水、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各种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类、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胺类。这些可单独使用或可将二种以上组合来使用。这些中,优选为水。溶液的PVA系树脂浓度优选相对于溶剂100重量份为3重量份~20重量份。只要为这样的树脂浓度,则可形成密合于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均匀的涂布膜。
作为卤化物,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卤化物。可举出例如碘化物及氯化钠。作为碘化物,可举出例如碘化钾、碘化钠及碘化锂。这些之中,优选为碘化钾。
涂布液中的卤化物的量优选相对于PVA系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10重量份~15重量份。若卤化物的量过多,则有时卤化物渗出而最后得到的偏光件发生白浊。
一般而言,PVA系树脂层经过拉伸,PVA系树脂中的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性变高,但若将拉伸后的PVA系树脂层浸渍于含水的液体中,则有时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紊乱而取向性降低。尤其是在对热塑性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硼酸水中拉伸时,为了使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稳定而在较高温度下在硼酸水中对上述层叠体进行拉伸时,上述取向度降低的倾向显著。例如,PVA薄膜自身在硼酸水中的拉伸通常在60℃下进行,相对于此,A-PET(热塑性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的拉伸在70℃左右的温度这样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此时,拉伸初期的PVA的取向性会在通过水中拉伸而上升之前的阶段降低。对此,通过制作含有卤化物的PVA系树脂层与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层叠体,并在硼酸水中对层叠体进行拉伸之前在空气中进行高温拉伸(辅助拉伸),可促进辅助拉伸后的层叠体的PVA系树脂层中的PVA系树脂的结晶化。其结果,在将PVA系树脂层浸渍于液体中时,与PVA系树脂层不含卤化物的情况相比,更能抑制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紊乱及取向性的降低。由此,可提高经染色处理及水中拉伸处理等将层叠体浸渍于液体中来进行的处理工序而得到的偏光件的光学特性。
D-1-2.干燥收缩处理
干燥收缩处理可通过对区域整体加热来进行的区域加热来进行,也可通过对输送辊加热(使用所谓的加热辊)来进行(加热辊干燥方式)。优选使用这两者。通过使用加热辊使其干燥,可有效抑制层叠体的加热卷曲,制造出外观优异的偏光件。具体而言,通过在使层叠体沿着加热辊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可有效促进上述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结晶化而增加结晶化度,即使是在较低的干燥温度下,也能良好地使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结晶化度增加。其结果,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刚性增加而成为可耐受因干燥导致的PVA系树脂层的收缩的状态,从而卷曲受到抑制。此外,通过使用加热辊,可在将层叠体维持平坦状态的同时进行干燥,因此不仅能抑制卷曲的产生,还能抑制褶皱的产生。此时,层叠体通过干燥收缩处理而在宽度方向上收缩,从而可提高光学特性。这是因为,可有效提高PVA及PVA/碘络合物的取向性。基于干燥收缩处理的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的收缩率优选为2%~10%,更优选为2%~8%,特别优选为4%~6%。通过使用加热辊,可在输送层叠体的同时使其连续地在宽度方向上收缩,可实现高生产率。
图2是表示干燥收缩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干燥收缩处理中,利用加热至规定温度的输送辊R1~R6与导辊G1~G4来一边输送层叠体200一边使其干燥。在图示例中,将输送辊R1~R6配置成可交替地连续加热PVA树脂层的面与热塑性树脂基材的面,但例如也可将输送辊R1~R6配置成仅连续加热层叠体200的一个面(例如热塑性树脂基材面)。
通过调整输送辊的加热温度(加热辊的温度)、加热辊的数量、与加热辊的接触时间等,可控制干燥条件。加热辊的温度优选为60℃~120℃,更优选为65℃~100℃,特别优选为70℃~80℃。可在可良好地增加热塑性树脂的结晶化度而良好地抑制卷曲的同时,制造出耐久性极优异的光学层叠体。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辊的温度可以利用接触式温度计来测定。在图示例中设置有6个输送辊,但输送辊只要为多个就没有特别限制。输送辊通常设置2个~40个,优选设置4个~30个。层叠体与加热辊的接触时间(总接触时间)优选为1秒~300秒,更优选为1~20秒,进一步优选为1~10秒。
加热辊可设置于加热炉(例如烘箱)内,也可设置于一般的制造线(室温环境下)。优选设置于具备送风手段的加热炉内。通过组合使用基于加热辊的干燥与热风干燥,可抑制加热辊间的急剧的温度变化,可容易地控制宽度方向的收缩。热风干燥的温度优选为30℃~100℃。此外,热风干燥时间优选为1秒~300秒。热风的风速优选为10m/s~30m/s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该风速为加热炉内的风速,可利用迷你扇叶型数字风速计来测定。
优选在水中拉伸处理之后且在干燥收缩处理之前实施清洗处理。上述清洗处理代表性的是可通过使PVA系树脂层浸渍于碘化钾水溶液中来进行。
由此,可获得热塑性树脂基材/偏光件的层叠体。
D-2.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D-1项中得到的层叠体的偏光件表面贴合用于构成第2保护层的树脂薄膜。接着,将热塑性树脂基材剥离,在该剥离面上涂布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而形成涂布膜,使该涂布膜固化,由此形成第1保护层。由此,可获得具有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偏光件/第2保护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偏光板。
丙烯酸系树脂如上述C-1-1项中的说明所示。
作为有机溶剂,可使用可将丙烯酸系树脂溶解或均匀分散的任意适当的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乙酸乙酯、甲苯、甲乙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戊酮、环己酮。
溶液的丙烯酸系树脂浓度优选相对于溶剂100重量份为3重量份~20重量份。只要为这样的树脂浓度,则可形成密合于偏光件的均匀的涂布膜。
溶液可涂布于任意适当的基材上,也可涂布于偏光件上。在将溶液涂布于基材时,形成于基材上的涂布膜的固化物被转印至偏光件上。在将溶液涂布于偏光件时,通过使涂布膜干燥(固化),在偏光件上直接形成第1保护层。优选溶液涂布于偏光件上,在偏光件上直接形成第1保护层。只要为这样的构成,则可省略转印所需的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因此,可使偏光板更薄。作为溶液的涂布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作为具体例,可举出辊涂法、旋涂法、线棒涂布法、浸涂法、模涂法、帘涂法、喷涂法、刮刀涂布法(逗点涂布法等)。
通过使溶液的涂布膜干燥(固化),可形成第1保护层。干燥温度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70℃。干燥温度只要为这样的范围,则可防止对偏光件的不良影响。干燥时间可根据干燥温度而变化。干燥时间例如可为1分钟~10分钟。
如上操作,可获得具有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偏光件/第2保护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偏光板。或者,可将热塑性树脂基材直接作为第2保护层。此时,在热塑性树脂基材/偏光件的层叠体的偏光件表面涂布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而形成涂布膜,使该涂布膜固化,从而形成第1保护层,作为结果,可获得具有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偏光件/第2保护层(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构成的偏光板。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以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实施例中的“份”及“%”为重量基准。
(1)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构成第1保护层的材料溶解于规定溶剂而得到的溶液利用涂抹器涂布于基材(PET薄膜),并以60℃干燥而形成涂膜(厚度40μm)。将所得涂膜从基材剥离,裁切成条状而作为测定试样。将该测定试样供于DMA测定,测定Tg。测定装置及测定条件如下。
(测定装置)
SII NanoTechnology Inc.制,“DMS6100”
(测定条件)
·测定温度范围:-80℃~150℃
·升降温速度:2℃/分钟
·测定试样宽度:10mm
·夹具间距离:20mm
·测定频率:1Hz
·应变振幅:10μm
·测定气氛:N2(250mL/分钟)
(2)碘吸附量
将使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构成第1保护层的材料溶解于规定溶剂而得到的溶液利用涂抹器涂布于基材(PET薄膜),并以60℃干燥而形成涂膜(厚度40μm)。将所得涂膜从基材剥离,裁切成1cm×1cm(1cm2)而作为测定试样。将该测定试样供于燃烧IC法,对试样中的碘量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如下所述。取测定试样并称量而放入顶空小瓶(20mL容量)。接着,将装有碘溶液(碘浓度1重量%、碘化钾浓度7重量%)1mL的小瓶(2mL容量)放入该顶空小瓶并盖紧。之后,将该顶空小瓶在干燥机中在65℃下加热6小时后,取加热后的试样放入陶瓷皿中并使用自动燃烧装置使其燃烧,使吸收液捕集所产生的气体后,进行定量分析,求出吸附的碘的重量%。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装置如下。
·自动试样燃烧装置: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制,“AQF-2100H”
·IC(阴离子):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ICS-3000”
(3)脱色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得的偏光板裁切出试验片(50mm×50mm),该试验片形成分别与垂直于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的方向及吸收轴方向相对向的两条边。以第1保护层成为内侧的方式利用粘合剂将试验片贴合于无碱玻璃板,制成试验样品,将该试验样品放置于85℃及85%RH的烘箱内48小时进行加热加湿,目视观察配置成与标准偏光板成交叉棱镜的状态时加湿后的偏光板的脱色状态,并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无问题:未观察到脱色
部分脱色:在端部观察到脱色
全部脱色:偏光板整体明显脱色
(4)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得的偏光板裁切出试验片(50mm×50mm),该试验片形成分别与垂直于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的方向及吸收轴方向相对向的两条边。以保护层为外侧的方式利用粘合剂将试验片贴合于无碱玻璃板,制成试验样品,对该试验样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产品名“V7100”)测定单体透射率(Ts)、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并利用下式求出偏光度(P)。此时,使测定光从保护层侧入射。
偏光度(P)(%)={(Tp-Tc)/(Tp+Tc)}1/2×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s、Tp及Tc是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视感度校正所得的Y值。此外,Ts及P实质上为偏光件的特性。
然后,将偏光板放置于85℃及85%RH的烘箱内48小时进行加热加湿(加热试验),之后,由加热试验前的单体透射率Ts0及加热试验后的单体透射率Ts48,用下述式求出单体透射率变化量ΔTs。
ΔTs(%)=Ts48-Ts0
同样地,由加热试验前的偏光度P0及加热试验后的偏光度P48,用下述式求出偏光度变化量ΔP。
ΔP(%)=P48-P0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试验与上述脱色时同样地制作试验样品来进行。
<实施例1>
1.偏光件/树脂基材的层叠体的制作
作为树脂基材,使用长条状且吸水率0.75%、Tg约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100μm)。对树脂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
在以9:1混合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GOHSEFIMER Z410”)而成的PVA系树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钾13重量份,制备PVA水溶液(涂布液)。
在树脂基材的电晕处理面涂布上述PVA水溶液并在60℃下干燥,由此,形成厚度13μm的PVA系树脂层,制作层叠体。
将得到的层叠体在130℃的烘箱内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边方向)进行自由端单轴拉伸至2.4倍(空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使层叠体浸渍于液温4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4重量份硼酸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30秒(不溶化处理)。
接着,以最终得到的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Ts)成为41.5%±0.1%的方式一边调整浓度一边使其浸渍于液温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以1:7的重量比配混碘与碘化钾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60秒(染色处理)。
接着,使其浸渍于液温4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3重量份碘化钾并配混5重量份硼酸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30秒(交联处理)。
然后,一边使层叠体浸渍于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4.0重量%)中,一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边方向)进行单轴拉伸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水中拉伸处理)。
之后,使层叠体浸渍于液温2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4重量份碘化钾而得到的水溶液)中(清洗处理)。
之后,一边在保持于90℃的烘箱中干燥,一边使其接触表面温度保持在75℃的SUS制加热辊约2秒(干燥收缩处理)。基于干燥收缩处理的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的收缩率为5.2%。
如上操作,在树脂基材上形成厚度5μm的偏光件,制作偏光件/树脂基材的层叠体。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初始单体透射率)Ts0为41.5,偏光度(初始偏光度)P0为99.996%。
2.偏光板的制作
借助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将环烯烃系薄膜(日本Zeon公司制,ZT-12,厚度23μm)作为构成第2保护层的薄膜贴合于上述得到的偏光件的表面。具体而言,以硬化型粘接剂的总厚度为1.0μm的方式进行涂覆,并使用辊轧机进行贴合。其后,从薄膜侧照射UV光线使粘接剂硬化。接着,剥离树脂基材,从而获得具有第2保护层(ZT-12)/偏光件的构成的偏光板。
将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内酯环单元30摩尔%)20份溶解于甲乙酮80份中,得到丙烯酸系树脂溶液(20%)。使用线棒将该丙烯酸系树脂溶液涂布于上述得到的偏光板的偏光件表面,并在60℃下使涂布膜干燥5分钟,形成以涂布膜的固化物的形式构成的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19℃,碘吸附量为0.25重量%。如上操作,得到具有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偏光件/第2保护层(ZT-12)的构成的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上述(3)及(4)的评价。进而,目视观察保护层形成后有无收缩。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除了使用为具有马来酸酐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马来酸酐单元7摩尔%)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15℃。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使用为10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楠本化成公司制,产品名“B-728”)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16℃,碘吸附量为0.34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除了使用为具有戊二酰亚胺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戊二酰亚胺环单元4摩尔%)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03℃,碘吸附量为2.3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除了使用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内酯环单元20摩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04℃,碘吸附量为2.8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除了使用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摩尔比80/20)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系树脂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95℃,碘吸附量为3.8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使用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摩尔比55/45)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系树脂(楠本化成公司制,产品名“B-722”)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39℃,碘吸附量为1.7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所得偏光板供于脱色评价,结果为不良(“全部脱色”),因此未进行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摩尔比35/65)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系树脂(楠本化成公司制,产品名“B-734”)来代替为具有内酯环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71℃,碘吸附量为12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所得偏光板供于脱色评价,结果为不良(“全部脱色”),因此未进行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除了使用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酸系树脂(共荣社化学制,产品名“LIGHT ACRYLATEHPP-A”,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丙烯酸加成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硬化物)。具体而言,将配混该丙烯酸系树脂97重量%及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907,BASF公司制)3重量%而成的组合物涂布于偏光件上,并在氮气气氛下使用高压汞灯以累积光量300mJ/cm2照射紫外线,形成硬化层(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83℃,碘吸附量为6.6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除了使用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酸系树脂(东亚合成公司制,产品名“ARONIX M-402”、二季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五丙烯酸酯为30%~4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硬化物)。第1保护层的形成方法与比较例3相同。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除了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环氧系树脂(DAICEL公司制,产品名“CELLOXIDE 2021P”)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硬化物)。具体而言,将配混该环氧系树脂95重量%及光聚合引发剂(CPI-100P,San-Apro公司制)5重量%而成的组合物涂布于偏光件上,并在空气气氛下使用高压汞灯以累积光量500mJ/cm2照射紫外线,形成硬化层(第1保护层)。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95℃,碘吸附量为9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除了使用水系聚酯系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产品名“POLYESTER WR90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碘吸附量为12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所得偏光板供于脱色评价,结果为不良(“全部脱色”),因此未进行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7>
除了使用水系聚氨酯系树脂(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 SF21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Tg为107℃,碘吸附量为19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所得偏光板供于脱色评价,结果为不良(“全部脱色”),因此未进行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8>
除了使用水系聚氨酯系树脂(Unitika公司制,产品名“ARROW BASE SE120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形成第1保护层(涂布膜的固化物)。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碘吸附量为15重量%。除了使用该第1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偏光板。将所得偏光板供于脱色评价,结果为不良(“全部脱色”),因此未进行单体透射率及偏光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溶)表示有机溶剂系,(水)表示水系
<评价>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光板是如下的偏光板:虽然非常薄,但在加热加湿环境下也可抑制光学特性降低,耐久性优异,并且不会发生保护层形成后的收缩,可耐受实际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偏光板适合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可举出例如便携信息终端(PDA)、智能手机、移动电话、钟表、数码相机、便携游戏机等便携设备;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OA设备;摄像机、电视、微波炉等家庭用电气设备;后方监视器、汽车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设备;数字标牌、商业店铺用信息用显示器等展示设备;监视用监视器等警备设备;看护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看护·医疗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偏光件
20第1保护层
30第2保护层
100偏光板
Claims (6)
1.一种偏光板,其具有包含碘及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偏光件、配置于该偏光件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和配置于该偏光件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
该第1保护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5℃以上;
该第1保护层的碘吸附量为4.0重量%以下;
该第2保护层由树脂薄膜构成;
该第1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以下;
该第1保护层直接形成在该偏光件上,其由通过将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直接涂布于该偏光件的表面而形成的涂布膜的固化物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具有选自由内酯环单元、戊二酸酐单元、戊二酰亚胺单元、马来酸酐单元及马来酰亚胺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20nm~+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侧,所述第2保护层配置于该显示单元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光板,其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侧。
6.一种偏光板卷材,其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4813 | 2018-12-27 | ||
JP2018-244813 | 2018-12-27 | ||
PCT/JP2019/051288 WO2020138358A1 (ja)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ロール |
CN201980086299.8A CN113272688A (zh)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299.8A Division CN113272688A (zh)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224890A true CN119224890A (zh) | 2024-12-31 |
Family
ID=7112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299.8A Pending CN113272688A (zh)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CN202411474322.XA Pending CN119224890A (zh)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299.8A Pending CN113272688A (zh) | 2018-12-27 | 2019-12-26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527971B2 (zh) |
CN (2) | CN113272688A (zh) |
TW (1) | TWI835966B (zh) |
WO (1) | WO20201383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61860B2 (ja) * | 2020-11-30 | 2024-04-0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38508B2 (ja) * | 2002-02-19 | 2006-10-2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
JP4260538B2 (ja) * | 2002-05-15 | 2009-04-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位相差板、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4042653A (ja) * | 2002-07-12 | 2004-02-12 | Nitto Denko Corp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CN100422772C (zh) | 2004-03-09 | 2008-10-01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光学元件 |
EP1865347B1 (en) * | 2005-03-31 | 2012-06-20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olarizer prot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unit |
CN101253431A (zh) * | 2005-08-30 | 2008-08-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光件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TWM294654U (en) | 2006-01-24 | 2006-07-21 | Optimax Tech Corp | Polarizer structure |
JP4974971B2 (ja) * | 2007-06-14 | 2012-07-1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樹脂成形品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ならびに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2009053492A (ja) * | 2007-08-28 | 2009-03-12 | Toray Ind Inc |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補償層付き偏光板 |
JP2010095567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Kaneka Corp | 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
KR101650235B1 (ko) * | 2013-09-30 | 2016-08-2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편광판 |
JP6407660B2 (ja) * | 2013-10-31 | 2018-10-1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
JP6508961B2 (ja) | 2015-02-12 | 2019-05-0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
WO2017057255A1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803675B1 (ko) * | 2016-01-19 | 2017-11-30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JPWO2017170527A1 (ja) | 2016-03-29 | 2018-10-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80086299.8A patent/CN113272688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2-26 WO PCT/JP2019/051288 patent/WO20201383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2-26 JP JP2020562451A patent/JP75279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26 CN CN202411474322.XA patent/CN11922489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2-27 TW TW108148147A patent/TWI835966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10109533A (ko) | 2021-09-06 |
WO2020138358A1 (ja) | 2020-07-02 |
CN113272688A (zh) | 2021-08-17 |
TWI835966B (zh) | 2024-03-21 |
JP7527971B2 (ja) | 2024-08-05 |
JPWO2020138358A1 (ja) | 2021-10-14 |
TW202032174A (zh) | 2020-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230002535A (ko) | 편광판 및 광학 기능층 부착 편광판 | |
JP2025038087A (ja) | 偏光板、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7513594B2 (ja) | 偏光板 | |
CN119224890A (zh)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材 | |
KR102794387B1 (ko) | 편광판 및 편광판 롤 | |
KR102794381B1 (ko) | 편광판 및 편광판 롤 | |
KR102740420B1 (ko) | 편광자 보호용 적층체 및 해당 적층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 |
JP7527970B2 (ja) |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ロール | |
TWI875866B (zh) | 偏光板及偏光板捲材 | |
JP7412972B2 (ja) |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ロール | |
CN113227854B (zh) | 带相位差层的偏光板 | |
TWI876029B (zh) | 偏光板及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 |
CN114730038A (zh) | 偏光板及偏光板卷 | |
KR20230002505A (ko) | 편광판 및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