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217952A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本体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217952A CN119217952A CN202310802180.4A CN202310802180A CN119217952A CN 119217952 A CN119217952 A CN 119217952A CN 202310802180 A CN202310802180 A CN 202310802180A CN 119217952 A CN119217952 A CN 1192179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vehicle body
- mounting
- battery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55—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辆本体和车辆。车辆本体包括支架组件和多个第一连接器,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每组第一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电池,第一连接器的数量与第一挂载部的组数相等,每个第一连接器用于与一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本体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车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人们对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的要求也在提高,为满足新能源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动力损耗能够及时得到补充,通过换电以及时补充动力损耗的方案应运而生。
对于新能源车辆而言,如何降低换电成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本体和车辆,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本体,车辆本体包括支架组件和多个第一连接器,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每组第一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电池,第一连接器的数量与第一挂载部的组数相等,每个第一连接器用于与一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包括支架组件和多个第一连接器。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器以及在支架组件上设置多组第一挂载部,以能够基于续航需求,调节需要更换的电池的数量(也即,按需换电,例如,当需求续航较短时,可以将较少数量的电池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中对应组数的第一挂载部上,且每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当需求续航较长时,可以将较多数量的电池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中对应组数的第一挂载部上,且每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从而节省出额外的电池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包括车架。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为车辆本体的主要支撑,能够承受车辆本体内外的各种载荷。车架可以设置有第一挂载部,一方面能够稳定地承载电池,提高电池与车辆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车架处于车辆本体的底部,为此电池可以由车辆本体的下方进行换电,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的电池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还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连接于车架,支架设置有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固定连接于车架,一方面能够降低因设置支架而对车辆本体的结构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支架稳定地设置于车辆本体以有效地承载电池;再一方面支架可加装于目前车辆本体的车架中,其加装难度小,加装效率快,能够快速地使得目前车辆具备按需换电的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支架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纵梁的上端面,支架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二纵梁的上端面。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将支架设置于车架上,且不超出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上端面,能够不占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方的空间,一方面可以降低因安装支架对车辆本体内部造成的干涉;另一方面针对于目前车辆本体加装支架而言,支架的加强难度低,可实施性强;再一方面,当电池安装于支架、或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时,电池可以由车辆本体的下方进行换电,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的电池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一纵梁指向第二纵梁的方向,支架超出第二纵梁。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设置为超出第二纵梁,能够为电池提供面积更大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安装更多的电池或者体积更大的电池,以适应不同的车辆的续航需求或者车辆的不同的续航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超出第二纵梁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超出第二纵梁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能够连接超出于第二纵梁的电池的部分,使得电池稳定地连接于支架,提高电池和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二纵梁指向第一纵梁的方向,支架超出第一纵梁。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设置为超出第一纵梁,能够为电池提供面积更大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安装更多的电池或者体积更大的电池,以适应不同的车辆的续航需求或者车辆的不同的续航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超出第一纵梁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超出第一纵梁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能够连接超出于第一纵梁的电池的部分,使得电池稳定地连接于支架,提高电池和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的重心可以处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为此,一方面通过将支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能够降低因设置支架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电池安装于支架时,因电池的部分或者部分电池可以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的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的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能够连接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电池的部分,使得电池稳定地连接于支架,提高电池和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上设置有第二挂载部,第二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电池。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第二挂载部,并配合第一挂载部与电池可拆卸地连接,能够提高电池与车辆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二挂载部设置于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将第二挂载部设置于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能够有效地与第一挂载部配合,使得电池有效地连接于车辆本体上,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横梁,横梁连接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二挂载部设置于横梁。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横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横梁。通过将第二挂载部设置于横梁,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与第一挂载部配合,使得电池有效地连接于车辆本体上,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横梁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中,故将第二挂载部设置于横梁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空间,降低第二挂载部对支架的干涉,提高车辆本体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具有多个容纳空间,多个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一个电池,每个容纳空间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多个容纳空间,且每个容纳空间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能够使得每一个电池有序地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中,电池与电池之间互不干涉,提高车辆本体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容纳空间具有向下开放的开口,开口用于供电池进入或离开容纳空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向下开放的开口,能够便于电池由车辆本体的下方进入或者离开容纳空间,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的方案而言,一方面能够节省车架之上的空间,降低换电机构在换电时对车架之上的空间的占用导致对车辆本体的干涉致使车辆本体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改变了车辆本体的电池的位置布局,使得电池位于车辆本体的底部,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方向与车架的纵向平行。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纵向可以平行于车辆本体的行驶方向,车架的纵向可以为车架中纵梁的延伸方向。通过将第一方向设置为与车架的纵向平行,也即多个电池沿车架的纵向排列设置,能够使得电池的重心趋近于车架的横向上的中心,降低因安装电池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每个容纳空间被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隔为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和第三子空间,第一子空间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二子空间位于第一纵梁背离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三子空间位于第二纵梁背离第一纵梁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以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为基准,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以及第三子空间,将电池的重量基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位置分布,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第二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第三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以及第三子空间分布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能够有效地连接电池,使得电池稳定地安装于车辆本体,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第二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第三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以及第三子空间分布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也即在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六个第一挂载部,且六个第一挂载部按照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以及第三子空间布设,能够受力均匀地连接电池,使得电池稳定地处于容纳空间内,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沿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第一子空间的相对两侧。和/或,第二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沿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第二子空间的相对两侧。和/或,第三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沿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第三子空间的相对两侧。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设置于第一子空间沿车架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在车架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受力均匀,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同理,通过将第二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设置于第二子空间沿车架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在车架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受力均匀,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同理,通过将第三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设置于第三子空间沿车架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在车架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受力均匀,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方向与车架的横向平行。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可以垂直于车辆本体的行驶方向,车架的横向可以为车架的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车架的横向也可以理解为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通过将第一方向设置为与车架的横向平行,也即多个电池沿车架的横向排列设置,能够沿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进行换电,较由车辆本体的长度方向换电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池的移动路径,提高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容纳空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容纳空间位于第一纵梁背离第二纵梁的一侧,至少一个容纳空间位于第二纵梁背离第一纵梁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在第一纵梁背离于第二纵梁的一侧设置容纳空间,在第二纵梁背离于第一纵梁的一侧设置容纳空间,也即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布置电池,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容纳空间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一个容纳空间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布置电池,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对车辆本体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挂载部设置于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挂载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约束连接电池,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挂载部设置于容纳空间的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挂载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一端,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约束连接电池,使得电池受力均匀,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挂载部与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容纳空间中的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一方面,针对电池的安装起到防呆效果,降低电池错装的风险;再一方面,针对支架的安装起到防呆效果,降低支架错装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
上述方案中,在换电时,可以通过多个换电执行端(例如换电批头)同时作用于多个第一挂载部与电池相互连接的部位。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为此,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的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能够降低相邻的两个换电执行端相互干涉的风险,使得多个换电执行端能够同时工作,提高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重力方向相互垂直。
上述方案中,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理解为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的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即电池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电池的长度。为此,当第一挂载部设置于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挂载部对应于电池的较短尺寸的两侧,较对应于电池的较长尺寸的两侧而言,能够降低因电池中部受重力向下塌陷的风险,提高电池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包括一对纵梁,支架包括至少一个挂载单元,每个挂载单元包括挂载梁和连接部,挂载梁沿车架的横向延伸;沿车架的横向,连接部连接于纵梁的外侧面;挂载梁连接于连接部;挂载梁设置有第一挂载部。
上述方案中,车架可以包括大梁中的一对纵梁,例如车架可以包括大型车辆(如重卡)的大梁中的一对纵梁。通过设置连接部,能够有效地将挂载梁与纵梁连接,使得挂载梁通过第一挂载部有效地承载电池,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沿重力方向延伸。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延伸,以使得连接部在重力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面积连接于纵梁,从而提高挂载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挂载单元还包括肋板,沿车架的横向,肋板位于车架的外侧,肋板连接连接部和挂载梁。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外侧设置肋板,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连接部和挂载梁之间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连接部和挂载梁的结构强度,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分别从肋板的边缘朝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均连接于纵梁的外侧面。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且将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分别设置于肋板的两侧,能有效地提高连接部与纵梁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连接部、肋板以及挂载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有效地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包括多个挂载单元,沿车架的纵向,多个挂载单元间隔设置;支架还包括连接梁,连接梁沿车架的纵向延伸,连接梁连接相邻两个挂载单元。
上述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挂载单元,以实现对多个电池的承载,能够实现按需换电的目的,达到降低换电成本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梁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挂载单元,能够有效地提高相邻两个挂载单元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对电池的承载能力,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挂载单元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沿车架的横向间隔设置,一对纵梁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每个连接部连接于对应的纵梁的外侧面。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连接部连接对应的纵梁的外侧面,也即车架的两个纵梁分别被对应的连接部连接,以使得挂载单元与车架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且两个连接部沿车架的横向间隔设置,也即挂载梁能够设置更多的第一挂载部,以挂载体积更大的电池,进而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包括多个挂载单元,沿车架的纵向,多个挂载单元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挂载单元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一个电池。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挂载单元,以形成多个沿车架的纵向排列的容纳空间,能够使得每一个电池有序地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中,电池与电池之间互不干涉,提高车辆本体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挂载单元包括一个连接部;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沿车架的横向,一对纵梁位于两个支架之间。
上述方案中,一方面,挂载单元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挂载单元通过一个连接部能够使得挂载梁稳定地与其中一个纵梁的外侧面连接,也即可以使得一个支架稳定地处于车架中的其中一个纵梁的外侧。另一方面,通过在车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架,以能够承载更多的电池,提高换电电池的数量的上限,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包括多个挂载单元,沿车架的纵向,多个挂载单元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挂载单元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在车架的纵向,支架设置多个挂载单元能够形成多个空间以容纳电池,降低电池占用外部空间导致空间浪费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沿车架的纵向布置时,多个电池可以按照车架的横向排列,一个车架中多个挂载单元形成的空间可以共同容纳至少一列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沿车架的横向布置时,电池可以由两个车架共同承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还包括横梁,横梁连接于一对纵梁之间。横梁设置有第二挂载部,第二挂载部与电池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横梁上设置第二挂载部,以使得电池与横梁之间具有挂载点,提高电池与车辆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沿车架的纵向布置时,多个电池可以按照车架的横向排列,通过横梁上设置第二挂载部,可以使得横梁对应的位置承载至少一列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沿车架的横向布置时,电池可以由两个车架上的第一挂载部和横梁上的挂载部共同承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连接于横梁,加强板设置有对应第二挂载部的通孔。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板,能够有效地提高横梁的结构强度,降低横梁因承载电池而受损的风险,提高横梁与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挂载梁为方管。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挂载梁设置为方管,一方面材料成本低,再一方面,材料结构强度高,能有效地承载电池,降低电池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车架的横向,支架的投影与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方向中,车架的横向可以为垂直于车辆本体的行驶方式,通过将支架的投影设置为与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够有效地提高支架的离地间隙,降低因安装支架对车辆本体的离地间隙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具有向上开口的避让槽,车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上设置避让槽,能够避让车架的至少部分,以合理利用车架的至少部分所在的空间,降低因设置支架而对车辆本体的离地间隙的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与避让槽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连接。
上述方案中,由于车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中,故车架可以与避让槽的槽底壁或/和槽侧壁连接,能够合理利用避让槽,使得避让槽不仅可以避让支架,还能够实现支架与车架的连接,简化支架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安装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支架组件。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支架组件,以在电池安装于支架组件时,能够同时地对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提高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辆本体包括货厢,支架组件位于货厢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可以为具有货运性质的车辆本体,其可以包括用于载货的货箱,例如车辆本体可以为重卡的车辆本体。通过在支架组件设置于货箱的下方,能够合理利用货箱的下方空间,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的电池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降低对货箱所在空间的占用,能够提高车辆的载货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车辆本体和至少一个电池。每个电池与一组第一挂载部可拆卸地连接,且每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一个第一连接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的车辆本体能够按需换电,也即根据自身的续航需求,调节换电电池的数量,以实现降低换电成本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具有用于避让支架组件的避让空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电池上设置避让空间,能够合理地利用支架组件所在的空间,提高电池的电容量,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包括车架。沿车架的横向,电池的投影与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可以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也可以理解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通过将电池设置为投影与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电池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的电容量,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包括车架。电池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沿车架的横向,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的投影与车架的投影重叠。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可以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也可以理解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通过将电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设置为投影与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该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的电容量,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池的最低点低于支架的最低点。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电池的最低点设置为低于支架的最低点,使得电池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的电容量,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辆为重卡。
重卡可以为重型卡车,其在运输不同货物或者运输路径不同时,需求的电池容量是不同的(例如在短途工况下,需要一个电池,在中途工况下,需两个电池,在远途工况下,需要三个电池),通过上文提供的车辆本体,能够实现按需换电(例如,针对短途工况,仅换电一个电池,也即搭载一个电池;针对中途工况,仅换电两个电池,也即搭载两个电池,针对远途工况,换电三个电池,也即搭载三个电池),从而节省出额外的电池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和电池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和电池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和电池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架和支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挂载梁、肋板以及纵梁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和纵梁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和车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车架和支架的仰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和车架的主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和车架的主视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示意图。
图标:10000-车辆;2000-电池;2001-避让空间;3000-控制器;4000-马达;1000-车辆本体;100-支架组件;100a-容纳空间;100b-第一子空间;100c-第二子空间;100d-第三子空间;200-第一连接器;300-第一挂载部;301-第二挂载部;400-货厢;
10-支架;10a-避让槽;11-挂载单元;12-挂载梁;13-连接部;130-第一子连接部;131-第二子连接部;14-肋板;140-翻边;15-连接梁;16-加强板;17-加强片;170-第一部分;171-第二部分;172-第三部分;
20-车架;21-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横梁;
x-车架的横向;y-车架的纵向;z-重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电池模块,电池单体有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排列并固定形成一个电池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纳于箱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目前新能源车辆常采用换电的方式以及时补充新能源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动力损耗。对于新能源车辆而言,如何降低换电成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新能源车辆配置有一个整块的电池,该一个整块的电池的电容量是固定的,也即该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是固定的,在换电时,会更换该一个整块的电池。然而,针对不同的续航需求,所需要电池的电容量是不同的,若需求较短续航时,仅需要较小电容量的电池,若配置较大的电池,则需要付出额外的电容量带来的电池成本,进而在换电时,换电的成本较高。
鉴于此,为解决因续航需求的不同,导致换电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本体,该车辆本体包括支架组件和多个第一连接器。通过在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对应数量的电池。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器,用于与对应数量的电池的第二连接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组第一挂载部以及多个第一连接器,能够基于续航需求调节需要更换的电池的数量(也即,按需换电,例如,当需求续航较短时,可以将较少数量的电池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中对应数量的第一挂载部上,且每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当需求续航较长时,可以将较多数量的电池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中对应数量的第一挂载部上,且每个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从而节省出额外的电池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辆本体可以但不限用于乘用车辆的车辆本体、商用货用车辆的车辆本体以及其他性质的车辆的本体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可以但不限用于乘用车辆、商用货用车辆以及其他性质的车辆中。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0可以为新能源车辆,新能源车辆可以是纯电动汽车、可换电的混合动力汽车或可换电的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0包括车辆本体1000和电池2000。电池2000,电池2000可以设置在车辆本体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2000可以用于车辆10000的供电,例如,电池2000可以作为车辆10000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10000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10000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车辆本体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000和马达4000,控制器3000用来控制电池2000为马达40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0提供驱动动力。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本体1000,请参见图2和图3,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和电池2000的示意图。
车辆本体1000包括支架组件100和多个第一连接器200。支架组件100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300,每组第一挂载部30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电池2000,第一连接器200的数量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相等,每个第一连接器200用于与一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连接。
支架组件100为用于挂载承载电池2000的组件。在车辆本体1000中,支架组件100可以设置于车辆本体1000的任意位置,例如支架组件100可以设置车辆本体1000的驾驶室的背部、车辆本体1000的头部、车辆本体1000的尾部或者车辆本体100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为车辆本体1000实现换电作用的主要结构。第一挂载部300为设置于支架组件100,用于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部件。第一挂载部300按组设置,每一组第一挂载部300对应一个电池2000,用于将对应的一个电池20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架组件100。支架组件100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也即支架组件100通过多组第一挂载部300能够与对应数量的电池2000可拆卸地连接,以实现多个电池2000的换电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载部300包括但不限于挂载孔、挂载螺纹件以及其他能够实现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的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可以为两组、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为与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连接的部件,且一个第一连接器200用于与一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与电池2000连接的高低压连接器或用于与电池2000连接的液冷连接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高低压连接器可以与电池2000电连接,用于实现电池2000的输入或输出,以及实现电信号的输入或者输出。液冷连接器可以用于电池2000的换热介质的输入或输出,以对电池2000进行热管理。
“第一连接器200的数量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相等”可以理解为,车辆本体1000可以按需换电,无论通过第一挂载部300挂载于支架组件100上的电池2000的数量有多少,每一个电池2000均能够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00连接,使得每一个电池2000能够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充放电。例如,基于车辆10000的续航需求,可以划分为,短途续航需求、中途续航需求以及长途续航需求。短途续航需求可以对应一个电池2000;中途续航需求对应两个电池2000;长途续航需求对应三个电池2000,为此,支架组件100可以设置三组第一挂载部300,以能够最多挂载三个电池2000,满足最长的续航需求。当需满足短途续航需求时,可以仅挂载一个电池2000,该一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与一个第一连接器200连接。当需满足中途续航需求时,可以仅挂载两个电池2000,该两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器200连接。当需满足长途续航需求时,可以挂载三个电池2000,每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00连接。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1000包括支架组件100和多个第一连接器200。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器200以及在支架组件100上设置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以能够基于续航需求调节需要换电的电池2000的数量(也即,按需换电,例如,当需求续航较短时,可以将较少数量的电池2000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中对应组数的第一挂载部300上,且每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00连接;当需求续航较长时,可以将较多数量的电池2000安装于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中对应组数的第一挂载部300上,且每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00连接),从而节省出额外的电池2000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100包括车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可以为跨接在车辆本体1000的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车辆本体1000的基体。车架20的功用可以包括支撑、连接车辆本体1000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辆本体1000内外的各种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位于车辆本体1000的底部。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一方面能够稳定地承载电池2000,提高电池2000与车辆本体10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车架20处于车辆本体1000的底部,为此电池2000可以由车辆本体1000的下方进行换电,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2000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1000的电池2000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10000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10000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3,支架组件100还包括支架10,支架10固定连接于车架20,支架10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
支架10为固定于车架20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车架20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与车架20一体成型制得。
支架10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以能够挂载承载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能够挂载承载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材料可以与车架20的材料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钢、铸铁或强化塑料等。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10固定连接于车架20,一方面能够降低因设置支架10而对车辆本体1000的结构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支架10稳定地处于车辆本体1000以有效地承载电池2000;再一方面支架10可加装于目前车辆本体1000的车架20中,其加装难度小,加装效率快,能够快速地使得目前车辆10000具备按需换电的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和电池2000的主视图。
车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支架10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纵梁21的上端面,支架10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二纵梁22的上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商用货车(例如重卡)或者客车(例如大巴),车架2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可以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对间隔的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
“支架10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纵梁21的上端面”可以理解为沿高度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一般地车辆10000在地面上行驶),支架10的离地面最远的部位不高于第一纵梁21的离地面最远离的部位,也即支架10的任意部位均不超出第一纵梁21。“支架10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二纵梁22的上端面”可以理解为沿高度方向,支架10的离地面最远的部位不高于第二纵梁22的离地面最远离的部位,也即支架10的任意部位均不超出第二纵梁22。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通过将支架10设置于车架20上,且不超出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的上端面,能够不占用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上方的空间,一方面可以降低因安装支架10对车辆本体1000内部造成的干涉;另一方面针对于目前车辆本体1000加装支架10而言,支架10的加强难度低,可实施性强;再一方面,当电池2000安装于支架10、或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时,电池2000可以由车辆本体1000的下方进行换电,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2000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1000的电池2000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10000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10000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和图4,沿第一纵梁21指向第二纵梁22的方向,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1指向第二纵梁22的方向可以平行于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也即垂直于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
“沿第一纵梁21指向第二纵梁22的方向,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可以理解为,支架10的部分处于第二纵梁22的远离第一纵梁21的一侧,或者理解为支架10的部分处于车架20的外侧。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10设置为超出第二纵梁22,能够为电池2000提供面积更大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换电更多的电池2000或者体积更大的电池2000,以适应不同的车辆10000的续航需求或者车辆10000的不同的续航需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也可以不超出第二纵梁22,例如支架10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
“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一组或者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支架10超出于第二纵梁22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为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该一个第一挂载部300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支架10超出于第二纵梁22的部分。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10超出第二纵梁22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能够连接超出于第二纵梁22的电池2000的部分,使得电池2000稳定地连接于支架10,提高电池2000和支架1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二纵梁22指向第一纵梁21的方向,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纵梁22指向第一纵梁21的方向可以平行于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也即垂直于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
“沿第二纵梁22指向第一纵梁21的方向,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可以理解为,支架10的部分处于第一纵梁21的远离第二纵梁22的一侧,或者理解为支架10的部分处于车架20的外侧。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支架10设置为超出第一纵梁21,能够为电池2000提供面积更大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换电更多的电池2000或者体积更大的电池2000,以适应不同的车辆10000的续航需求或者车辆10000的不同的续航需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不超出第一纵梁21,例如支架10的部分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支架10的部分超出于第二纵梁22。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
“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一组或者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支架10超出于第一纵梁21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为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该一个第一挂载部300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支架10超出于第一纵梁21的部分。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10超出第一纵梁21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能够连接超出于第一纵梁21的电池2000的部分,使得电池2000稳定地连接于支架10,提高电池2000和支架1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可以理解为支架10的部分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也即支架10的部分还可以为第一纵梁21和/或第二纵梁22的外侧;也可以理解为整个支架10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可以处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为此,一方面通过将支架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能够降低因设置支架1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稳定性;再一方面,在电池2000安装于支架10时,因电池2000的部分或者部分电池2000可以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200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稳定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不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例如支架10可以设置于第一纵梁21的背离于第二纵梁22的一侧,或者支架10可以设置于第二纵梁22的背离于第一纵梁21的一侧,或者支架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架10可以设置于第一纵梁21的背离于第二纵梁22的一侧,另一个支架10可以设置于第二纵梁22的背离于第一纵梁21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设置的第一挂载部3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
“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一组或者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为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多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该一个第一挂载部300为一组挂载部中的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挂载部300中的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10的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能够连接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电池2000的部分,使得电池2000稳定地连接于支架10,提高电池2000和支架1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的示意图。
车架20上设置有第二挂载部301,第二挂载部30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电池2000。
第二挂载部301为设置于车架20,用于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包括但不限于挂载孔、挂载螺纹件以及其他能够实现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可以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上可以设置多组第二挂载部301,第二挂载部301的组数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对应,以使得每个电池2000能够被一组第一挂载部300和一组第二挂载部301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20上设置第二挂载部301以可拆卸地连接电池2000,配合第一挂载部300可拆卸地连接电池2000,能够提高电池2000与车辆本体10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二挂载部301设置于第一纵梁21和/或第二纵梁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商用货车(例如重卡)或者客车(例如大巴),车架2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可以设置在第一纵梁2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可以设置在第二纵梁2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可以设置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上。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通过将第二挂载部301设置于第一纵梁21和/或第二纵梁22,能够有效地与第一挂载部300配合,使得电池2000有效地连接于车辆本体1000上,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20包括第一纵梁21、第二纵梁22和横梁23,横梁23连接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第二挂载部301设置于横梁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对间隔设置,横梁23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互间隔形成的间隙内,且横梁23连接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横梁23可以提高车架20的结构强度,使得车架20有效地承受车辆本体1000内外的各种载荷。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第二纵梁22和横梁23,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第二纵梁22和横梁23。通过将第二挂载部301设置于横梁23,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与第一挂载部300配合,使得电池2000有效地连接于车辆本体1000上,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横梁23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故将第二挂载部301设置于横梁23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空间,降低第二挂载部301对支架10的干涉,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3,支架组件100具有多个容纳空间100a,多个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容纳空间100a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每个容纳空间100a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容纳空间100a,多个容纳空间100a相互独立。每一个容纳空间100a可以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位于容纳空间100a中的电池2000可以被容纳空间100a中的一组第一挂载部300连接。
多个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排列可以理解为,多个电池2000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0a的尺寸可以相同,以使得支架组件100能够安装规格相同的多个电池2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0a的尺寸可以不同,以使得支架组件100能够安装规格不同的多个电池2000。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多个容纳空间100a,且每个容纳空间100a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300,能够使得每一个电池2000有序地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100a中,电池2000与电池2000之间互不干涉,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3,容纳空间100a具有向下开放的开口,开口用于供电池2000进入或离开容纳空间100a。
“容纳空间100a具有向下开放的开口”可以理解为,容纳空间100a具有朝向地面的开口,例如车辆10000支撑于地面时,容纳空间100a的开口朝向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可以由开口进入或者离开容纳空间100a。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电场所可以设置有地沟,换电机构可以设置于地沟中,车辆本体处于换电位置时,地沟能位于车辆本体的下方,电池2000通过地沟中的换电机构进入或离开容纳空间100a。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向下开放的开口,能够便于电池2000由车辆本体1000的下方进入或者离开容纳空间100a,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的方案而言,一方面能够节省车架20之上的空间,降低换电机构在换电时对车架20之上的空间的占用导致对车辆本体1000的干涉致使车辆本体1000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改变了车辆本体1000的电池2000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10000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能够提高车辆10000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第一方向与车架的纵向y平行。
第一方向为容纳空间100a的排列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电池2000的排列方向。
车架的纵向y可以为车架20中纵梁的延伸方向,车架的纵向y也可以为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电池2000可以为长条状,当第一方向与车架的纵向y平行时,电池2000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也即电池2000的长度方向可以平行于车架的横向x。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架20中一对纵梁排列方向,车架的横向x也可以为车辆10000宽度方向。参见图3,三个电池2000沿车架的纵向y排列。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纵向y可以平行于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方向,车架的纵向y可以为车架20中纵梁的延伸方向。通过将第一方向设置为与车架的纵向y平行,也即多个电池2000沿车架的纵向y排列设置,能够使得电池2000的重心趋近于车架的横向x上的中心,降低因安装电池200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车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每个容纳空间100a被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分隔为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第一子空间100b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第二子空间100c位于第一纵梁21背离第二纵梁22的一侧,第三子空间100d位于第二纵梁22背离第一纵梁2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商用货车(例如重卡)或者客车(例如大巴),车架2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可以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对间隔的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车架的横向x,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0a被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分隔为三个子空间,三个子空间包括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二子空间100c。每一个子空间能够容纳电池2000的部分。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空间100b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可以基于第一子空间100b的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的尺寸相同时,可以理解为处于第二子空间100c的电池2000的部分的体积可以等于处于第三子空间100d的电池2000的部分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通过将容纳空间100a以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为基准,分隔为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以及第三子空间100d,将电池2000的重量基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的位置均匀分布,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200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第一子空间100b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二子空间100c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三子空间100d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
每个容纳空间100a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300。“第一子空间100b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二子空间100c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三子空间100d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电池2000的处于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的部分分别能够与对应的第一挂载部3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空间100b对应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的第一挂载部300。第二子空间100c对应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的第一挂载部300。第三子空间100d对应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的第一挂载部300。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以及第三子空间100d分布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能够有效地连接电池2000,使得电池2000稳定地安装于车辆本体1000,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第一子空间100b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二子空间100c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三子空间100d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
“第一子空间100b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二子空间100c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第三子空间100d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在容纳空间100a中,每一个子空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也即一组第一挂载部300至少包括六个第一挂载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一子空间100b内设置有四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四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对应设置于电池20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共同连接处于第一子空间100b的电池2000的部分。第二子空间100c内设置有四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四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对应设置于电池20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共同连接处于第二子空间100c的电池2000的部分。第三子空间100d内设置有四个第一挂载部300,该四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对应设置于电池20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共同连接处于第三子空间100d的电池2000的部分。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以及第三子空间100d分布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也即在容纳空间100a内设置至少六个第一挂载部300,且六个第一挂载部300按照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以及第三子空间100d布设,能够受力均匀地连接电池2000,使得电池2000稳定地处于容纳空间100a内,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第一子空间100b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沿车架的纵向y分别设置于第一子空间100b的相对两侧。和/或,第二子空间100c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沿车架的纵向y分别设置于第二子空间100c的相对两侧。和/或,第三子空间100d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沿车架的纵向y分别设置于第三子空间100d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车架的纵向y(也可以为沿多个电池2000的排列方向),在第一子空间100b中的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一子空间100b的两侧,以与电池2000在车架的纵向y上的两侧的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车架的纵向y,也可以为沿多个电池2000的排列方向,在第二子空间100c中的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二子空间100c的两侧,以与电池2000在车架的纵向y上的两侧的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车架的纵向y,也可以为沿多个电池2000的排列方向,在第三子空间100d中的多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三子空间100d的两侧,以与电池2000在车架的纵向y上的两侧的部分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子空间100b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一子空间100b沿车架20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2000在车架20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2000受力均匀,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同理,通过将第二子空间100c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二子空间100c沿车架20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2000在车架20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2000受力均匀,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同理,通过将第三子空间100d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第三子空间100d沿车架20纵向的相对两侧,能够使得电池2000在车架20纵向两侧部分受到连接约束,使得电池2000受力均匀,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空间100b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第一子空间100b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空间100c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第二子空间100c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空间100d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于第三子空间100d的同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和电池2000的示意图。第一方向与车架的横向x平行。
第一方向为容纳空间100a的排列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电池2000的排列方向。
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架20中一对纵梁排列方向,车架的横向x也可以为车辆10000宽度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电池2000可以为长条状,当第一方向与车架的横向x平行时,电池2000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也即电池2000的长度方向可以平行于车架的纵向y。车架的纵向y可以为车架20中纵梁的延伸方向,车架的纵向y也可以为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参见图6,三个电池2000沿车架的横向x排列。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垂直于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方向,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架20的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车架的横向x也可以理解为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通过将第一方向设置为与车架的横向x平行,也即多个电池2000沿车架的横向x排列设置,能够沿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进行换电,较由车辆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换电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池2000的移动路径,提高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车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容纳空间100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00a位于第一纵梁21背离第二纵梁22的一侧,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00a位于第二纵梁22背离第一纵梁2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商用货车(例如重卡)或者客车(例如大巴),车架2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可以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对间隔的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车架的横向x,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车辆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0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个。部分容纳空间100a可以布置在第一纵梁21背离于第二纵梁22的一侧,另部分容纳空间100a可以布置在第二纵梁22背离于第一纵梁21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通过在第一纵梁21背离于第二纵梁22的一侧设置容纳空间100a,在第二纵梁22背离于第一纵梁21的一侧设置容纳空间100a,也即在车架20的两侧分别布置电池2000,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200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6,容纳空间100a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00a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
容纳空间100a的数量至少为三,也即支架10可以挂载至少三个电池2000。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00a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也即至少一个电池2000可以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布置电池2000,能够降低因安装电池2000对车辆本体10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使得车辆本体1000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6。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方向上,容纳空间100a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或者,容纳空间100a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设置第一挂载部300。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约束连接电池2000,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的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在第一方向上,容纳空间100a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容纳空间100a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挂载部30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一端,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约束连接电池2000,使得电池2000受力均匀,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2,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与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
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容纳空间100a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于电池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个边缘。
“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与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可以理解为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的投影与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一挂载部300的投影互不重叠。也即可以理解为,将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沿第一方向平移至第二端上,不会与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一挂载部300干涉。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容纳空间100a中的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一方面,针对电池2000的安装起到防呆效果,降低电池2000错装的风险;再一方面,针对支架10的安装起到目视防呆效果,降低支架10错装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100a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
“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100a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可以理解为,相邻两个容纳空间100a中两个电池2000彼此靠近的部位的对应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请参见图2,将设置于其中一个容纳空间100a的靠近另一个容纳空间100a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沿第一方向平移至该另一个容纳空间100a靠近该其中一个容纳空间100a的一端,不会与原本设置在该另一个容纳空间100a靠近该其中一个容纳空间100a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干涉。也即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100a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不仅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间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也存在距离。
上述方案中,在换电时,可以通过多个换电执行端(例如换电批头)同时作用于多个第一挂载部300与电池2000相互连接的部位。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100a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为此,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容纳空间100a的彼此靠近的一端的第一挂载部300错位设置,能够降低相邻的两个换电执行端相互干涉的风险,使得多个换电执行端能够同时工作,提高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参见图2和图3,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重力方向z相互垂直。
第一方向可以为多个容纳空间100a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重力方向z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方向为车架的纵向y时,第二方向可以为车架的横向x。当第一方向为车架的横向x时,第二方向可以为车架的纵向y。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0a可以为长方形的空间,容纳空间100a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容纳空间100a可以容纳长条形或者长方形的电池2000,电池20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上述方案中,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理解为容纳空间100a用于容纳的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即电池200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电池2000的长度。为此,当第一挂载部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挂载部300对应于电池2000的较短尺寸的两侧,较对应于电池2000的较长尺寸的两侧而言,能够降低因电池2000中部受重力向下塌陷的风险,提高电池2000与支架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和支架10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车架20包括一对纵梁,支架10包括至少一个挂载单元11,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挂载梁12和连接部13,挂载梁12沿车架的横向x延伸。沿车架的横向x,连接部13连接于纵梁车架20的外侧面。挂载梁12连接于连接部13。挂载梁12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商用货车(例如重卡)或者客车(例如大巴),车架20可以包括一对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纵梁可以为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该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辆10000的宽度方向。车架的纵向y可以为纵梁的延伸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辆10000的长度方向或者行驶方向。
挂载单元11为支架10的用于实现电池2000挂载的单元。挂载单元11包括挂载梁12和连接部13。连接部13连接于纵梁的外侧面。纵梁面向另一个纵梁的侧面可以为内侧面,纵梁的远离另一个纵梁的侧面可以为外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可以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的方式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纵梁的外侧面连接。
挂载梁12为梁结构,其可以为杆状,请参见图7,挂载梁12可以沿车架的横向x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可以位于车架20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可以位于车架20的一对纵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的部分可以位于车架20的一对纵梁之间,挂载梁12的部分可以为其中一个纵梁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的部分可以位于车架20的一对纵梁之间,挂载梁12的部分可以为车架20的沿车架的横向x的两侧。
挂载梁12可以与车架20连接。
挂载梁12与连接部13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以使得挂载梁12能够与车架2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纹件连接的方式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连接部1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可以与连接部13一体成型制得。
挂载梁12设置有第一挂载部300,可以理解为支架组件100上的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在挂载梁12上,挂载梁12通过第一挂载部300承载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可以与车架20连接,例如挂载梁12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车架2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可以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电池2000,电池2000可以位于挂载单元11的两侧,例如位于挂载单元11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可以配合车架20上的第一挂载部300共同地承载电池2000。
上述方案中,车架20可以包括大梁中的一对纵梁,例如车架20可以包括大型车辆10000(如重卡)的大梁中的一对纵梁。通过设置连接部13,能够有效地将挂载梁12与纵梁连接,使得挂载梁12通过第一挂载部300有效地承载电池2000,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13沿重力方向z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力方向z垂直于车架的纵向y以及车架的横向x。
“连接部13沿重力方向z延伸”可以理解为,连接部13具有平行于重力方向z上的表面,该表面能够贴合于纵梁的外侧面。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13设置为沿重力方向z延伸,以使得连接部13在重力方向z上具有较大的面积连接于纵梁,从而提高挂载梁12与纵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和图8,挂载单元11还包括肋板14,沿车架的横向x,肋板14位于车架20的外侧,肋板14连接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
肋板14为连接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可以为用于加强连接部13、挂载梁12以及纵梁结构强度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可以为设置于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之间的加强筋、加强梁或者加强肋。
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可以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连接部13连接。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可以与连接部13一体成型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可以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挂载梁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挂载梁12、肋板14以及纵梁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肋板14可以呈板状,其可以通过两个板状结构件相互贴合形成,两个板状结构件在面向挂载梁12的一端分别形成有翻边140,且两个板状结构件的翻边140朝向相反的两侧翻折以共同地焊接或者通过螺纹件连接的方式与挂载梁12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20的外侧设置肋板14,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之间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的结构强度,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肋板14面向挂载梁12的端面形成有缺口,缺口对应于挂载梁12上的第一挂载部300设置,缺口用于避让第一挂载部300以降低肋板14对电池2000与第一挂载部300相互连接的部位造成的干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的示意图。连接部13包括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分别从肋板14的边缘朝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均连接于纵梁的外侧面。
第一子连接部130为连接肋板14和纵梁的外侧面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部130呈板状,其背离于肋板14的表面能够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纵梁的外侧面连接。第二子连接部131为连接肋板14和纵梁的外侧面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部131呈板状,其背离于肋板14的表面能够通过焊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纵梁的外侧面连接。
“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分别从肋板14的边缘朝相反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为,沿肋板14的厚度方向,或者说沿车架的纵向y,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位于肋板14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部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部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子连接部130沿重力方向z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部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部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子连接部131沿重力方向z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部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子连接部130沿重力方向z间隔设置,第二子连接部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子连接部131沿重力方向z间隔设置,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挂载单元11还可以包括加强片17,加强片17包括第一部分170、第二部分171以及第三部分172,第一部分170连接于纵梁的顶面,第二部分171和第三部分172的端部与第一部分170连接,第二部分171和第三部分172沿车架的纵向y相对设置,第二部分171和第三部分172之间形成避让缝,避让缝能够避让肋板14以使得第二部分171和第三部分172能够位于肋板14的相对两侧。第二部分171能够接触第一子连接部130,也即第一子连接部130位于第二部分171和纵梁之间,第三部分172能够接触第二子连接部131,也即第二子连接部131位于第三部分172和纵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70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纵梁的顶面,第二部分171通过螺纹件穿过第一子连接部130与纵梁的外侧面连接,第三部分172通过螺纹件穿过第二子连接部131与纵梁的外侧面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且将第一子连接部130和第二子连接部131分别设置于肋板14的两侧,能有效地提高连接部13与纵梁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连接部13、肋板14以及挂载梁12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有效地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支架10包括多个挂载单元11,沿车架的纵向y,多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支架10还包括连接梁15,连接梁15沿车架的纵向y延伸,连接梁15连接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
请参见图7,沿车架的纵向y,多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可以位于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请参见图7,挂载单元11的数量为四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的间隙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请参见图7,支架10还包括连接梁15,连接梁15为梁结构,连接梁15连接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其作用可以包括提高两个挂载单元1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可以呈板状、管柱或者杆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可以通过粘接、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挂载梁12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肋板14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3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部分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肋板14的端部,部分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肋板14的端部,部分连接梁15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3的端部。
上述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挂载单元11,以实现对多个电池2000的承载,能够实现按需换电的目的,达到降低换电成本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梁15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挂载单元11,能够有效地提高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对电池2000的承载能力,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0和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和纵梁的主视图。
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两个连接部13,两个连接部13沿车架的横向x间隔设置,一对纵梁位于两个连接部13之间,每个连接部13连接于对应的纵梁的外侧面。
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纵梁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两个连接部13,以对应两个纵梁,也即对应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其中一个连接部13连接于第一纵梁21的外侧面,另一个连接部13连接于第二纵梁22的外侧面。
请参见图11,挂载梁12的部分可以一对纵梁之间,挂载梁12的其余部分可以位于一对纵梁的两侧(例如,挂载梁12的部分超出于第一纵梁21,挂载梁12的部分超出于第二纵梁22)。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梁12的位于一对纵梁之间的部分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挂载梁12的超出于第一纵梁21的部分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挂载梁12的超出于第二纵梁22的部分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挂载部300。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部13,一方面能够使得连接部13连接对应的纵梁的外侧面,也即车架20的两个纵梁分别被对应的连接部13连接,以使得挂载单元11与车架20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提高车辆10000行驶的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设置有两个连接部13,且两个连接部13沿车架的横向x间隔设置,也即挂载梁12能够设置更多的第一挂载部300,以挂载体积更大的电池2000,进而有效地提高车辆10000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支架10包括多个挂载单元11,沿车架的纵向y,多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00a,每个容纳空间100a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挂载单元11沿着车架的纵向y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能够形成容纳空间100a。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挂载单元11沿着车架的纵向y间隔设置,该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的容纳空间100a,其余的电池2000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挂载单元11背离于另一个挂载单元1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载单元11的数量可以至少为三个,以在车架的纵向y形成沿车架的纵向y排列的至少两个容纳空间100a。每个容纳空间100a相互独立。每一个容纳空间100a可以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位于容纳空间100a中的电池2000可以被容纳空间100a中的一组第一挂载部300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纵向y间隔设置多个挂载单元11,以形成多个沿车架的纵向y排列的容纳空间100a,能够使得每一个电池2000有序地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100a中,电池2000与电池2000之间互不干涉,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换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和车架20的示意图。
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一个连接部13。支架10的数量为两个,沿车架的横向x,一对纵梁位于两个支架1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一个连接部13”可以理解为,挂载单元11包括一个挂载梁12和一个连接部13。挂载梁12可以位于纵梁的外侧,连接部13位于纵梁的外侧并连接纵梁的外侧面。挂载梁12与连接部13连接。一个支架10可以位于车架20的一侧,也即当车辆本体1000中的支架10数量为一个时,该一个支架10可以设置于车架20的一侧。
“支架10的数量为两个,沿车架的横向x,一对纵梁位于两个支架10之间”可以理解为,支架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10分别位于车架20的两侧,其中一个支架10与车架20的其中一个纵梁连接,另一个支架10与车架20的另一个纵梁连接。
上述方案中,一方面,挂载单元1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挂载单元11通过一个连接部13能够使得挂载梁12稳定地与其中一个纵梁的外侧面连接,也即可以使得一个支架10稳定地处于车架20中的其中一个纵梁的外侧。另一方面,通过在车架20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架10,以能够承载更多的电池2000,提高换电电池2000的数量的上限,进而能够提高车辆10000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2,支架10包括多个挂载单元11,沿车架的纵向y,多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2000的空间。
在车架的纵向y,支架10包括多个挂载单元11,多个挂载单元11中的挂载梁12间隔设置,每个挂载梁12与对应的连接部13连接。相邻的两个挂载单元11相互间隔以形成空间,该空间能够容纳电池2000的部分,例如沿车架的纵向y,电池2000的投影能够与挂载梁12和或连接部13的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挂载单元11。请参见图12,四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以形成三个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可以为长条形或者长方形。电池2000可以沿车架的纵向y延伸,一个电池2000可以被一个支架10车载。请参见图12,在车架20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支架10,故能承载两个电池2000,该两个电池2000沿着车架的横向x排列。
上述方案中,在车架的纵向y,支架10设置多个挂载单元11能够形成多个空间以容纳电池2000,降低电池2000占用外部空间导致空间浪费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2000沿车架的纵向y布置时,多个电池2000可以按照车架的横向x排列,一个车架20中多个挂载单元11形成的空间可以共同容纳至少一列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2000沿车架的横向x布置时,电池2000可以由两个车架20共同承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和支架10的仰视图。车架20还包括横梁23,横梁23连接于一对纵梁之间。横梁23设置有第二挂载部301,第二挂载部301与电池2000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纵梁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相对间隔设置,横梁23位于一对纵梁相互间隔形成的间隙内,且横梁23连接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横梁23可以提高车架20的结构强度,使得车架20有效地承受车辆本体1000内外的各种载荷。
第二挂载部301为设置于横梁23,用于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包括但不限于挂载孔、挂载螺纹件以及其他能够实现与电池2000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部301可以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可以有多个横梁23。多个横梁23能够设置多组第二挂载部301,第二挂载部301的组数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对应,以使得每个电池2000能够被一组第一挂载部300和一组第二挂载部301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横梁23上设置第二挂载部301,以使得电池2000与横梁23之间具有挂载点,提高电池2000与车辆本体10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2000沿车架的纵向y布置时,多个电池2000可以按照车架的横向x排列,通过横梁23上设置第二挂载部301,可以使得横梁23对应的位置承载至少一列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池2000沿车架的横向x布置时,电池2000可以由两个车架20上的第一挂载部300和横梁23上的挂载部共同承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3,支架组件100还包括加强板16,加强板16连接于横梁23,加强板16设置有对应第二挂载部301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16可以为板状,加强板16可以设置于横梁23面向地面的表面,也即加强板16可以设置于横梁23的下表面。加强板16设置有通孔,以避让横梁23上的第二挂载部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架的横向x,加强板16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车架20的一对纵梁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板16,能够有效地提高横梁23的结构强度,降低横梁23因承载电池2000而受损的风险,提高横梁23与电池20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0,挂载梁12为方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管可以为内部具有腔室的管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方管可以为方钢。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挂载梁12设置为方管,一方面材料成本低,再一方面,材料结构强度高,能有效地承载电池2000,降低电池2000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4,沿车架的横向x,支架10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架20中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车架的横向x也可以为车辆10000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x,支架10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理解为,在高度方向(也即重力方向z)上,支架10利用车架20所在的空间。或者可以理解为,在同等规格的支架10之间,通过将支架10向上抬升以使得支架10的在车架的横向x上的投影落在车架20上,能够使得支架10的离地间隙增加。
上述方向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垂直于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方式,通过将支架10的投影设置为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够有效地提高支架10的离地间隙,降低因安装支架10对车辆本体1000的离地间隙的影响,提高车辆本体1000的行驶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和车架20的主视图。支架10具有向上开口的避让槽10a,车架20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上开口”可以指,当车辆本体1000位于地面时,可以由车架20的下方安装支架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具有避让槽10a,该避让槽10a用于容纳车架20的至少部分,例如避让槽10a用于容纳车架20的一对纵梁(如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也即用于避让一对纵梁,使得纵梁能够在车架的纵向y贯穿支架1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和车架20的主视图。在图15中,避让槽10a可以用于容纳车架20的一个纵梁(如第一纵梁21或第二纵梁22),也即用于避让一个纵梁,使得该一个纵梁能够在车架的纵向y贯穿支架10。
“车架20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10a”也可以理解为,在高度方向上,支架10的部分能够利用车架20所在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10上设置避让槽10a,能够避让车架20的至少部分,以合理利用车架20的至少部分所在的空间,降低因设置支架10而对车辆本体1000的离地间隙的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架20与避让槽10a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可以与避让槽10a的槽底壁连接,车架2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避让槽10a的槽底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可以与避让槽10a的槽侧壁连接,车架2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纹件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避让槽10a的槽侧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20可以与避让槽10a的槽侧壁和槽底壁连接。
上述方案中,由于车架20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10a中,故车架20可以与避让槽10a的槽底壁或/和槽侧壁连接,能够合理利用避让槽10a,使得避让槽10a不仅可以避让支架10,还能够实现支架10与车架20的连接,简化支架10与车架20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安装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第一连接器200安装于支架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铆接或者螺纹件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支架组件100。或者第一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捆扎件安装于支架组件100。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器200安装于支架组件100,以在电池2000安装于支架组件100时,能够同时地对接第一连接器200和第二连接器,提高换电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可以安装于车辆本体1000的其他部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本体1000的示意图。车辆本体1000包括货厢400,支架组件100位于货厢400的下方。
车辆本体1000应用于货车,货车可以包括货厢400,货厢400用于载物。支架组件100设置于货厢400的下方,能够承载货厢400以及货厢400内货物的载荷。
“支架组件100位于货厢400的下方”也可以理解为,电池2000位于货厢400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车辆本体1000可以为具有货运性质的车辆本体1000,其可以包括用于载货的货箱,例如车辆本体1000可以为重卡的车辆本体1000。通过在支架组件100设置于货箱的下方,能够合理利用货箱的下方空间,较目前重卡的背包式换电(电池2000安装于重卡的驾驶室的背部)而言,改变了车辆本体1000的电池2000的位置布局,能够有效地节省车辆10000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降低对货箱所在空间的占用,能够提高车辆10000的载货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10000,车辆10000包括上文描述的车辆本体1000和至少一个电池2000。每个电池2000与一组第一挂载部300可拆卸地连接,且每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与一个第一连接器200连接。
上述方案中,提供一种车辆10000,该车辆10000中的车辆本体1000能够按需换电,也即根据自身的续航需求,调节换电电池2000的数量,以实现降低换电成本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和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的示意图。电池2000具有用于避让支架组件100的避让空间2001。
避让空间2001可以为电池2000的用于避让支架组件100的凹陷部位。请参见图3和图17,在高度方向上,电池2000的上表面可以为凹凸面,凹陷的部位形成避让空间20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0包括车架20,避让空间2001能够避让车架20的一对纵梁,也即电池2000的上表面凸出的部分能利用车架20所在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电池2000上设置避让空间2001,能够合理地利用支架组件100所在的空间,提高电池2000的电容量,为车辆10000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参见图3,支架组件100包括车架20。沿车架的横向x,电池2000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车架的横向x可以为车架20中一对纵梁的排列方向,也可以为车辆10000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x,电池2000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理解为,在高度方向上,电池2000具有向上凸出的部分,该凸出的部分在车架的横向x上的投影能够落在车架20上。“沿车架的横向x,电池2000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也可以理解为,在高度方向上,电池2000能够利用车架20所在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垂直于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也可以理解为车辆10000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x,通过将电池2000设置为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电池2000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1000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2000的电容量,为车辆10000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架组件100包括车架20。电池2000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沿车架的横向x,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重叠。
电池2000可以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体积影响着电池2000的电容量。
“沿车架的横向x,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的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重叠”可以理解为,在高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能够利用车架20所在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车架的横向x可以垂直于车辆10000的行驶方向,也可以理解为车辆10000的宽度方向。沿车架的横向x,通过将电池2000中的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设置为投影与车架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该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1000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2000的电容量,为车辆10000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池2000的最低点低于支架10的最低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0的最低点可以理解为电池2000最接近地面的部分。支架10的最低点可以理解为支架10最接近地面的部分。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电池2000的最低点设置为低于支架10的最低点,使得电池2000能够合理利用车辆本体1000的高度空间,提高电池2000的电容量,为车辆10000提供更长的续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车辆10000为重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卡可以为重型卡车,其在运输不同货物或者运输路径不同时,需求的电池2000容量是不同的(例如在短途续航需求下,需要一个电池2000,在中途续航需求下,需两个电池2000,在远途续航需求下,需要三个电池2000),通过上文提供的车辆本体1000,能够实现按需换电(例如,针对短途续航需求,仅换电一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一个电池2000;针对中途续航需求,仅换电两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两个电池2000,针对远途续航需求,换电三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三个电池2000),从而节省出额外的电池2000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本体1000,请参见图1-图16。
车辆本体1000可以应用于重卡,也即重型卡车。重型卡车在运输不同货物或者运输路径不同时,需求的电池2000容量是不同的,例如在短途续航需求下,需要200度的电池2000(例如一个电池2000),在中途续航需求下,需400度的电池2000(例如两个电池2000),在远途续航需求下,需600度的电池2000(例如三个电池2000)。为节省换电成本,车辆本体1000可以包括支架组件100和多个第一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200可以为与电池2000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第一连接器200可以为高低压连接器或/和液冷连接器。
支架组件100包括车架20和支架10,车架20可以为重卡的大梁,车架2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沿车架的横向x间隔设置,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沿车架的纵向y延伸。支架10设置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上,支架10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300,每组第一挂载部30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电池2000,第一连接器200的数量与第一挂载部300的组数相等,每个第一连接器200用于与一个电池2000的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上设置有三组第一挂载部300。第一连接器20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
请参见图2,支架10具有三个容纳空间100a,三个容纳空间100a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容纳空间100a用于容纳一个电池2000,每个容纳空间100a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一挂载部300。每个容纳空间100a被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分隔为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第一子空间100b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第二子空间100c位于第一纵梁21背离第二纵梁22的一侧,第三子空间100d位于第二纵梁22背离第一纵梁21的一侧。一个电池2000可以分别被第一子空间100b、第二子空间100c和第三子空间100d所容纳,以受力均匀地设置于支架10上。
请参见图7和图8,支架10包括多个挂载单元11,沿第一方向,多个挂载单元1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00a。挂载单元11包括挂载梁12、连接部13以及肋板14。挂载梁12沿车架的横向x延伸,挂载梁12的部分位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挂载梁12的部分超出于第一纵梁21,挂载梁12的部分超出于第二纵梁22。挂载梁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挂载部300。相邻两个挂载单元11可以承载一个电池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组第一挂载部300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挂载单元11的挂载梁12。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两个连接部13,两个连接部13沿车架的横向x间隔设置,一对纵梁位于两个连接部13之间,每个连接部13连接于对应的纵梁的外侧面。每个挂载单元11包括两个肋板14,与连接部13对应。肋板14设置于对应的连接部13和挂载梁12之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器200以及在支架10上设置多组第一挂载部300,以能够基于续航需求调节需要换电的电池2000的数量(也即,按需换电),例如,针对短途续航需求,仅换电一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一个电池2000;针对中途续航需求,仅换电两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两个电池2000,针对远途续航需求,换电三个电池2000,也即搭载三个电池2000,从而能够节省出额外的电池2000的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换电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2)
1.一种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挂载部,每组所述第一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电池;
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挂载部的组数相等,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一个所述电池的第二连接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车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支架设置有所述第一挂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支架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纵梁的上端面,所述支架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二纵梁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或所述第二纵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纵梁指向所述第二纵梁的方向,所述支架超出所述第二纵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超出所述第二纵梁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纵梁指向所述第一纵梁的方向,所述支架超出所述第一纵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超出所述第一纵梁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第二挂载部,所述第二挂载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挂载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或所述第二纵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挂载部设置于所述横梁。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具有多个容纳空间,多个所述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一个所述电池,每个所述容纳空间对应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挂载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具有向下开放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电池进入或离开所述容纳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车架的纵向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每个所述容纳空间被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隔为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和第三子空间,所述第一子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二子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三子空间位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所述第二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所述第三子空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载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所述第二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所述第三子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相对两侧;
和/或,所述第二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空间的相对两侧;
和/或,所述第三子空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载部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子空间的相对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车架的横向平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容纳空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一个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挂载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挂载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挂载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空间彼此靠近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挂载部错位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重力方向相互垂直。
3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一对纵梁,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挂载单元,每个所述挂载单元包括挂载梁和连接部,所述挂载梁沿所述车架的横向延伸;
沿所述车架的横向,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所述挂载梁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挂载梁设置有所述第一挂载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沿重力方向延伸。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载单元还包括肋板,沿所述车架的横向,所述肋板位于所述车架的外侧,所述肋板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挂载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别从所述肋板的边缘朝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挂载单元,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多个所述挂载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延伸,所述连接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挂载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挂载单元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车架的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一对纵梁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每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纵梁的外侧面。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挂载单元,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多个所述挂载单元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挂载单元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一个所述电池。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挂载单元包括一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沿所述车架的横向,所述一对纵梁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挂载单元,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多个所述挂载单元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挂载单元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空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一对纵梁之间;
所述横梁设置有第二挂载部,所述第二挂载部与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连接。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加强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挂载部的通孔。
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载梁为方管。
4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车架的横向,所述支架的投影与所述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向上开口的避让槽,所述车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避让槽。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与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货厢,所述支架组件位于所述货厢的下方。
4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本体;
至少一个电池,每个所述电池与一组所述第一挂载部可拆卸地连接,且每个所述电池的第二连接器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支架组件的避让空间。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车架;沿所述车架的横向,所述电池的投影与所述车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车架;
所述电池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沿所述车架的横向,至少一部分所述电池单体的投影与所述车架的投影重叠。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的最低点低于所述支架组件的最低点。
52.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为重卡。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180.4A CN119217952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PCT/CN2024/080170 WO2025001285A1 (zh) | 2023-06-30 | 2024-03-05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180.4A CN119217952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217952A true CN119217952A (zh) | 2024-12-31 |
Family
ID=9393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02180.4A Pending CN119217952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217952A (zh) |
WO (1) | WO202500128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81631B1 (en) * | 2020-10-12 | 2024-12-18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A battery assembly |
CN218858213U (zh) * | 2022-07-15 | 2023-04-14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CN116118445A (zh) * | 2022-07-15 | 2023-05-16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 |
CN116118449A (zh) * | 2022-07-15 | 2023-05-16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 |
CN116252667A (zh) * | 2022-07-15 | 2023-06-13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10802180.4A patent/CN119217952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3-05 WO PCT/CN2024/080170 patent/WO2025001285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5001285A1 (zh) | 2025-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2850B2 (en) | Quick-change universal power battery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 |
CN113733885B (zh) | 一种电动车底盘及电动车 | |
CN219257118U (zh) | 电池、支架和车辆 | |
CN219544890U (zh) |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 |
CN111923750A (zh) | 一种动力锂电池系统 | |
CN221393685U (zh) | 车架总成及新能源卡车 | |
US20250096390A1 (en) |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 |
CN220562803U (zh) | 车架和车辆 | |
CN116252667A (zh)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
CN119217952A (zh) | 车辆本体和车辆 | |
CN218858213U (zh)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
CN219350519U (zh) |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 |
CN119261519A (zh) | 支架、支架组件以及车辆 | |
CN222329823U (zh) | 车架和车辆 | |
CN115832587A (zh) | 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滑板式电池模块及汽车 | |
CN211391451U (zh) | 一种续航式电动汽车储能备用车体 | |
CN114348113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ctc的车身结构 | |
CN220934298U (zh) | 快换支架和用电装置 | |
CN221757614U (zh) | 底盘和车辆 | |
CN119217950A (zh) | 电池安装架、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222555000U (zh) | 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222126771U (zh) | 电池系统的支撑框架、电池系统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9217949A (zh) | 电池安装架、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119217948A (zh) | 电池安装架、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219696613U (zh) |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