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143543B -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43543B
CN119143543B CN202411649975.7A CN202411649975A CN119143543B CN 119143543 B CN119143543 B CN 119143543B CN 202411649975 A CN202411649975 A CN 202411649975A CN 119143543 B CN119143543 B CN 119143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potato
organic
fertilizer
prepar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6499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143543A (zh
Inventor
郭敬功
张利鹏
黄松波
王伟
刘瑞瑞
徐治然
张晓申
建明鹏
李国文
张广银
秦亚军
黄保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any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any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any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6499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143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914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43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143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43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4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fertiliser dosage or release rate; for affecting solu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4Tablets, spikes, rods, blocks or ba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30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剂与水溶肥领域,具体为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因土壤中氮元素过多,导致植物根系吸收后地上部位生长旺盛,从而使地下部块根膨大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甘薯块根产量降低,包括有机肥料、改性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吸附料以及的植物调节剂,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比例为N:P:K=7‑10:6‑8:24‑40,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放置于氯甲醚中并加入氯化锌,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再加入三正丁胺反应,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本发明能够通过追肥的方式对高氮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减少环境中的氮源,控制地上植物生长,增加果实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剂与水溶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茎顶端多分支,甘薯喜温耐旱,是典型的喜钾作物,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地上部茎蔓容易旺盛生长,地下部不生长,导致减产,出现“空秧不结薯”的现象。
而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土地中氮肥过多导致植物根系吸收后大量集聚向上运输,并随着合成反应导致叶片疯长,且抑制了根系的发育,结果缓慢甚至于停止结果;第二点原因在于甘薯属于旱地植物,不喜多水环境,因此在前期对其进行过多的浇水,同样会产生地上部位过度生长的现象;第三点原因是由于栽种密度过于密集,地下根系生长过于拥挤,养分以及空间不足,致使根基发育与结果不能进行,因此对该现象需要进行控制,限制地面部分生长,转而增加地下部分的生长,现有解决手段都是使用植物调节剂进行喷施,于叶片表面被动吸收后控制叶片的生长,但是该种植物调节剂容易被水冲刷,不会稳定的存在,因此之后出现了缓释的植物调节剂,但是该类型植物调节严格受到浓度的影响,有些植物调节剂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相反的效果。
针对此现象相关技术人员发现使用低氮腐殖酸控钾肥,在含氮量低的环境中,甘薯的地上长势弱,地上鲜重低,低下鲜重增加,可以有效控制甘薯前期生长速度,减轻了秧蔓旺长,但是该种方式只能在理论上必会出现“空秧不结薯”的现象时,在生长种植前进行底肥施加时才有效,如果贸然施加会导致氮肥不够,中途追肥的操作不会使得土地中可供植物吸收的氮含量减少,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应对土地氮元素过多导致“空秧不结薯”现象的有机肥,来提高果实产量及其生长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因土壤中氮元素过多,导致植物根系吸收后地上部位生长旺盛,从而使地下部块根膨大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甘薯块根产量降低,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本申请提供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该有机水溶肥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50-70份有机肥料、10-20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12-35份活性炭吸附料以及2-8份的植物调节剂;
所述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比例为N:P:K=7-10:6-8:24-40;
所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放置于氯甲醚中并加入氯化锌,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再加入三正丁胺反应,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本申请通过在有机水溶肥中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环境中的硝酸根离子进行选择性吸收,在有氯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的复杂环境中,本申请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选择性的以及优先对硝酸根离子进行吸附,从而减少硝酸根离子与植物根部的接触与吸收,且本申请在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同时使用活性炭吸附料对环境中的硝酸根进行第一步的选择性吸附,然后在通过人为灌溉的水环境中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硝酸根连接在树脂单体上,从而保证硝酸根不会在此回到土壤环境中。
本申请在制备离子交换树脂时,使用了三正丁胺,具备较长的链,具备一定的空间位阻,在土壤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硫酸根与硝酸根进行竞争吸附,以及硫酸氢根,使得常规的离子交换树脂不具备大规模选择性吸附,对于环境中硝酸根数量的吸附不明显,而本申请所使用的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对于硝酸根的选择上远远高于硫酸根与硫酸氢根离子,更容易实现对硝酸根离子的吸附,使得土壤环境中明显减少硝酸根的数量,从而抑制植物根系吸收导致叶片疯长,达到了调控植物地下部位生长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植物调节剂中含有调控因子,所述调控因子为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中的一种,所述植物调节剂中还适配有缓释层与粘接剂,所述缓释层为硅藻土、膨润土以及白泥土中的一种,所述粘接剂为淀粉或黄糊精中的一种,所述调控因子、缓释层与粘接剂按重量计的比例为7:1-2:0.5-1。
优选的,所述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3-5,所述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3-5:10。
优选的,所述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在氯甲醚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所述溶胀时间为0.5-2h,所述三正丁胺加入后的反应温度为70-80℃。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进行前处理,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改性,将活性炭置于氯化镁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0-90℃,反应时间为1.5-3h,得到改性活性炭。
本申请中通过使用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进行改性制造,从而达到较强的离子吸附,在进行各种离子改性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镁离子对硝酸根的吸附量能达到最大,优于其他金属离子改性后对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有机肥料成型,将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钾、聚谷氨酸以及有机质混合,加水调节湿度至10%,挤出成型得到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乙醇进行分散浸渍,然后加入活性炭吸附料进行连接,连接结束后进行离心,然后加入碱液处理,再水洗至中性,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对棒状的有机肥料表面进行喷洒乙醇后,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调控因子、缓释层与粘接剂按重量比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0-15%,得到有机水溶肥。
本申请通过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乙醇作为分散剂,将离子交换树脂分散成网状型态,使得离子交换树脂的分子间隙打开,便于活性炭物质进入,从而形成较大的孔隙,便于后续施肥后的硝酸根离子进入,从而优化吸收,增加了离子交换树脂与硝酸根的接触面积,且棒状的有机肥仅在圆柱面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粘接连接,端部暴露于外,便于在漫灌浇水后溶解,便于植物吸收有机肥。
优选的,所述分散浸渍用的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6-8。
优选的,S2中连接条件为:温度在25-35℃,震荡条件下反应24h,然后再升温至45℃老化后连接结束。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料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比例如下:
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钾:聚谷氨酸:有机质=20-25:10-15:10-20:5-10:50-60。
本申请的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可以在甘薯生长中进行有效控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在有机肥料中使用离子吸附树脂,对土地中的氮源进行吸附,减少植物根系对氮源的吸收,且甘薯属于旱地生长,喜硝酸根类氮源,因此针对硝酸根进行选择性吸附,可以大量减少硝酸根被植物根系吸收转化为氨基酸的概率,因此能够减缓叶片生长,其他元素未减少吸收的情况下,钾元素与磷元素的吸收,会促进果实以及地下根系得发育,从而达到控旺的效果,最终实现增产提质的目的。
2、本申请的有机肥不仅能作为底肥使用,还可以作为追肥使用,追肥施加后,只需要漫灌进行分布,使得土壤中的硝酸盐离子化,初步受到活性炭的吸引,然后再内外离子差的影响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对硝酸根的吸附,可以中途抑制地表生长过旺,且低氮有机肥所提供的其他有效成分会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双重保险的情况下使得植物达到提质增产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参考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中的有机质的制备方式如下:
将田间植物的植物纤维、腐烂瓜果以及粪便与等质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在50℃的温度下发酵,发酵菌为芽孢杆菌、乳酸菌、泾阳链霉菌、洪荒链霉菌、巨大芽孢杆菌以及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复合菌群,发酵一周即可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与腐殖酸按照5:1的比例混合,烘干,得到有机质。
制备例1
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置于足量的氯甲醚中浸泡,得到混合料A,然后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4的氯化锌加入混合料A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滤出后进行水洗,烘干后得到干燥氯球,将干燥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溶胀时间为1h,得到混合料B,然后将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重量比为4:10的三正丁胺加入混合料B中,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5h,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乙醇与水进行交替清洗,然后使用盐酸调节pH至4以下后,酸液中静置1h,在使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制备例2
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置于足量的氯甲醚中浸泡,得到混合料A,然后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3的氯化锌加入混合料A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滤出后进行水洗,烘干后得到干燥氯球,将干燥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溶胀时间为0.5h,得到混合料B,然后将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重量比为3:10的三正丁胺加入混合料B中,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4h,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乙醇与水进行交替清洗,然后使用盐酸调节pH至4以下后,酸液中静置1h,在使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制备例3
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置于足量的氯甲醚中浸泡,得到混合料A,然后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5的氯化锌加入混合料A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滤出后进行水洗,烘干后得到干燥氯球,将干燥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溶胀时间为2h,得到混合料B,然后将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重量比为5:10的三正丁胺加入混合料B中,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6h,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乙醇与水进行交替清洗,然后使用盐酸调节pH至4以下后,酸液中静置1h,在使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制备例4--本制备例未使用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反应
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置于足量的氯甲醚中浸泡,得到混合料A,然后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4的氯化锌加入混合料A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滤出后进行水洗,烘干后得到干燥氯球,将干燥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溶胀时间为1h,得到混合料B,然后将三甲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重量比为4:10的三甲胺加入混合料B中,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5h,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乙醇与水进行交替清洗,然后使用盐酸调节pH至4以下后,酸液中静置1h,在使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制备例5
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
首先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改性,将活性炭置于氯化镁溶液中,保持温度在80℃,反应时间为2h,得到改性活性炭。
制备例6
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
首先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改性,将活性炭置于氯化镁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0℃,反应时间为3h,得到改性活性炭。
制备例7
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
首先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改性,将活性炭置于氯化镁溶液中,保持温度在90℃,反应时间为1.5h,得到改性活性炭。
制备例8--未使用氯化镁进行改性
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
首先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盐酸溶液对活性炭粉末浸泡,将活性炭置于盐酸溶液中,保持温度在70℃,反应时间为2h,得到改性活性炭。
制备例
实施例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1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制备例5的活性炭吸附料。
S1、有机肥料成型,将22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氢钾、15份腐殖酸钾、7份聚谷氨酸以及55份的有机质混合,有机质各元素比例为N:P:K=7:7:32,加水调节湿度至10%,使用挤压机挤出成型得到112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15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足量乙醇进行分散浸渍,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7,然后加入20份活性炭吸附料进行连接,连接温度在30℃,并处于震荡条件下反应24h,然后再升温至45℃老化,连接结束后进行离心,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再水洗至中性后过滤,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称量60份重量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并对棒状的有机肥料的表面进行喷洒乙醇,然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5重量份的多效唑、硅藻土与淀粉按重量比7:1.5:0.8的比例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3%,得到有机水溶肥。
实施例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2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制备例6的活性炭吸附料。
S1、有机肥料成型,将20份尿素、10份磷酸二氢钾、10份腐殖酸钾、5份聚谷氨酸以及50份的有机质混合,有机质各元素比例为N:P:K=7:6:24,加水调节湿度至10%,使用挤压机挤出成型得到95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10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足量乙醇进行分散浸渍,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6,然后加入12份活性炭吸附料进行连接,连接温度在25℃,并处于震荡条件下反应24h,然后再升温至45℃老化,连接结束后进行离心,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再水洗至中性后过滤,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称量50份重量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并对棒状的有机肥料的表面进行喷洒乙醇,然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2重量份的矮壮素、膨润土与黄糊精按重量比7:1:0.5的比例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0%,得到有机水溶肥。
实施例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3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制备例7的活性炭吸附料。
S1、有机肥料成型,将25份尿素、15份磷酸二氢钾、20份腐殖酸钾、10份聚谷氨酸以及60份的有机质混合,有机质各元素比例为N:P:K=10:8:40,加水调节湿度至10%,使用挤压机挤出成型得到130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20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足量乙醇进行分散浸渍,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8,然后加入35份活性炭吸附料进行连接,连接温度在35℃,并处于震荡条件下反应24h,然后再升温至45℃老化,连接结束后进行离心,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再水洗至中性后过滤,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称量70份重量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并对棒状的有机肥料的表面进行喷洒乙醇,然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8份乙烯利、白泥土与淀粉按重量比7:2:1的比例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5%,得到有机水溶肥。
对比例1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对比例使用的是制备例4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制备例5的活性炭吸附料。
对比例2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1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制备例8的活性炭吸附料。
对比例3--未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而是直接在有机肥外部包覆活性炭吸附料,具体不同如下: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5的活性炭吸附料。
S1、有机肥料成型,将22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氢钾、15份腐殖酸钾、7份聚谷氨酸以及55份的有机质混合,有机质各元素比例为N:P:K=7:7:32,加水调节湿度至10%,使用挤压机挤出成型得到112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10份麦芽糊精用12份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加入20份活性炭吸附料进行混合,搅拌12h,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称量60份重量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并对棒状的有机肥料的表面进行喷洒乙醇,然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5重量份的多效唑、硅藻土与淀粉按重量比7:1.5:0.8的比例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3%,得到有机水溶肥。
对比例4--未使用活性炭吸附料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制备例1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S1、有机肥料成型,将22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氢钾、15份腐殖酸钾、7份聚谷氨酸以及55份的有机质混合,有机质各元素比例为N:P:K=7:7:32,加水调节湿度至10%,使用挤压机挤出成型得到112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15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足量乙醇进行分散浸渍,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7,水洗至中性后过滤,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称量60份重量份的棒状的有机肥料,并对棒状的有机肥料的表面进行喷洒乙醇,然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最后将5重量份的多效唑、硅藻土与淀粉按重量比7:1.5:0.8的比例混和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3%,得到有机水溶肥。
实验与数据
对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至对比例4得到的有机水溶肥进行追肥试验田的施用,分别为试验田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试验田均出现了地表生长过旺的现象,且地下未结果,按照每亩地15kg的追肥施加量,均匀地洒在田间土地上,然后开启水阀进行漫灌,使得有机水溶肥充分溶解与吸收,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不超过5cm的干土,每隔15d进行一次追肥2-3kg,并设置3块正常空白田地,施加普通的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
分别对实验田最终的产量以及所产甘薯质量进行计量,其中甘薯质量按照甘薯形状、大小区分,计算各种果实数量,具体标准如下:
劣果:畸形,果小,表皮发黑,有结节。
良果:无畸形,不饱满,果大小中等,表皮发暗,少量结节。
优果:无畸形,果实饱满,体型较大,表皮光滑,颜色艳红,无结节。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甘薯的正常平均产量按照三个空白田的平均亩产为标准,为2033kg/亩。
分析
根据试验田1至试验田3的表1数据可知,本申请通过追肥改善了甘薯地表生长旺盛地下不结果的现象,不仅产量相较于空白田相同,而且劣果含量大大减少,优果含量最高,能够实现对甘薯生长的控旺,以及对甘薯果实的增产提质。
根据试验田4的数据可知,该田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中所用三甲胺进行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反应,数据显示,该田减产18%,且劣果较多,占据将近一半,可以证明使用三正丁胺改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遏制硝酸根被植物根系吸收,有效的增加产量与质量。
根据试验田5的数据可知,该田的活性炭吸附料未使用氯化镁进行改性,而是使用盐酸增加其活性位点,数据可以看出产量下降23%,劣果以及良果更多,优果较少,证明活性炭吸附料使用镁离子能够增大对硝酸根的吸引,使更多的硝酸根与离子交换树脂反应,而未经镁离子改性的活性炭会吸附较多的不相关物质,减少了硝酸根的通过与吸附。
根据试验田6的数据可知,该田未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而是直接在有机肥外部包裹活性炭吸附料,实际证明该步骤对于甘薯果实的产量以及质量没有改善,产率最低,优果最少,证明离子吸附树脂对于硝酸根的结合力最强,其他吸附物还是能够被植物根部吸收掉,不会造成土地氮源的减少,更无法造成提质增产的目的。
根据试验田7的数据可知,该田未使用活性炭吸附料,根据数据显示,试验田7的产量降低较少,且劣果率在对比例的试验田中最低,可以证明活性炭吸附料具有增强离子吸附树脂吸附硝酸根的作用,且更进一步的证实了本发明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改善土地中硝酸根数量,延缓地上部分的生长,起到了提质增产的目的。
至此,本申请通过以上优选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有机肥料成型,将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钾、聚谷氨酸以及有机质混合,加水调节湿度至10%,挤出成型得到棒状的有机肥料;
S2、将改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后使用乙醇的水溶液进行分散浸渍,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6-8,然后加入活性炭吸附料进行连接,连接结束后进行离心,然后加入碱液处理,再水洗至中性,得到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3、将胶体状态的包覆料平铺,对棒状的有机肥料表面进行喷洒乙醇后,将棒状的有机肥料置于胶体状态的包覆料表面进行滚动,使棒状有机肥料的圆柱面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
S4、植物调节剂包括调控因子、缓释层以及粘接剂,所述调控因子、缓释层与粘接剂按重量计的比例为7:1-2:0.5-1,最后将调控因子、缓释层与粘接剂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缓释粉体,将涂满胶体状态的包覆料的棒状有机肥料置于缓释粉体上进行滚动,然后烘干,保持湿度在10-15%,得到有机水溶肥;
所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放置于氯甲醚中并加入氯化锌,反应后得到氯球,将氯球置于二氯乙烷中溶胀,再加入三正丁胺反应,得到改性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活性炭吸附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进行前处理,将活性炭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清洗研磨成粉,使用25mM的氯化镁对活性炭粉末改性,将活性炭置于氯化镁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0-90℃,反应时间为1.5-3h,得到改性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连接条件为:温度在25-35℃,震荡条件下反应24h,然后再升温至45℃老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有机肥料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比例如下:
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钾:聚谷氨酸:有机质=20-25:10-15:10-20:5-10:5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与氯化锌的重量比为10:3-5,所述三正丁胺与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3-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在氯甲醚中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5℃,所述溶胀时间为0.5-2h,所述三正丁胺加入后的反应温度为70-80℃。
6.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其特征在于,该有机水溶肥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比例为:50-70份有机肥料、10-20份改性离子交换树脂、12-35份活性炭吸附料以及2-8份的植物调节剂;
所述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比例为N:P:K=7-10:6-8:24-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调节剂中含有调控因子,所述调控因子为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中的一种,所述植物调节剂中还适配有缓释层与粘接剂,所述缓释层为硅藻土、膨润土以及白泥土中的一种,所述粘接剂为淀粉或黄糊精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在甘薯控旺生长中的应用。
CN202411649975.7A 2024-11-19 2024-11-19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9143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649975.7A CN119143543B (zh) 2024-11-19 2024-11-19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649975.7A CN119143543B (zh) 2024-11-19 2024-11-19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43543A CN119143543A (zh) 2024-12-17
CN119143543B true CN119143543B (zh) 2025-02-14

Family

ID=9381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649975.7A Active CN119143543B (zh) 2024-11-19 2024-11-19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14354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2074A (zh) * 2013-12-26 2014-05-07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长效旱作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169A (zh) * 2017-07-05 2017-11-17 安徽华联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生物质炭包裹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86060A (zh) * 2018-06-25 2018-09-28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以聚烯烃蜡为底涂层的功能型复合包膜控释肥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8365A1 (en) * 2011-11-23 2013-05-30 Cornell University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2074A (zh) * 2013-12-26 2014-05-07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长效旱作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169A (zh) * 2017-07-05 2017-11-17 安徽华联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生物质炭包裹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86060A (zh) * 2018-06-25 2018-09-28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以聚烯烃蜡为底涂层的功能型复合包膜控释肥及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硝酸根高效滤除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与应用;郭汉法;《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160914;第1-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43543A (zh) 202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5588B (zh) 抗旱保水自松土型绿萝专用保水剂、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2121A (zh) 一种缓释型掺混肥
WO2021000665A1 (zh) 提高植物维c的调节液、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及制备和应用
CN113480357A (zh) 一种掺混肥料
CN113149766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8068A (zh) 一种抗旱保水有机肥料
CN111646851A (zh) 一种黄腐植酸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8625C (zh) 土壤保水剂
CN111139081A (zh) 一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9143543B (zh)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提质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49927B (zh) 一种添加生物酶的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2754A (zh) 一种防治明日见裂果的种植方法
CN113185352A (zh) 一种保水型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62757A (zh) 利用氢氧化镁生产的有机中量元素肥及其制备方法
Prisa et al. Innovative hydrogels use i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ree species Paulownia tomentosa and Cupressus sempervirens
CN110590454A (zh) 一种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2729B (zh) 一种碧根果的有机种植方法
CN115010538B (zh) 一种双组份复合微生物保水控温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03524A (zh) 一种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7216A (zh) 一种提升番茄长势的种植施肥方法
CN109896906B (zh) 一种盐碱地油莎豆种植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145A (zh) 一种适于节水栽培的水稻专用营养套餐肥
CN112851425A (zh) 一种适用于土壤培育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工艺
CN112341273A (zh) 一种山楂套餐肥及其施用方法
CN111848284A (zh) 一种蔬菜种植地有机土壤调节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