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141955A -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41955A
CN119141955A CN202410523714.4A CN202410523714A CN119141955A CN 119141955 A CN119141955 A CN 119141955A CN 202410523714 A CN202410523714 A CN 202410523714A CN 119141955 A CN119141955 A CN 119141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package
angle
corner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237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泓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46083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002077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46084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002078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914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41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4Inserts or accessori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filling of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4Inserts or accessori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filling of containers
    • B65D77/28Cards, coupons, or drinking stra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先将至少两个待加工的筒状坯料相同姿态并排布置;或将筒状坯料以同一姿态装载至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再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坯料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或将至少两个同一姿态加工小车并相互贴近;随后将两者折叠时,其中一个包装的凸角或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封合以成型凹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逐个加工包装上待成型凹角,自动成型且强制凹角形状为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制作具有凹角的包装结构,譬如制作屋顶式包装的加工方法,需要逐个对包装上待成型凹角区域进行外力干涉使其呈稍向内凹的预成型凹角状态,加工过程繁琐,因此这种包装结构不能实现更快速的加工,产率不能与现有技术制作方砖的快速加工设备的产率相提并论。
综上,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成为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将至少两个待加工的筒状坯料相同姿态并排布置;或将筒状坯料以同一姿态装载至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S2、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坯料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或将至少两个同一姿态加工小车并相互贴近;S3、将两者折叠时,其中一个包装的凸角或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封合以成型凹角。
进一步的,将至少两个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同姿态沿同一轨道运动,并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在轨道的第一速度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之间保持间距运行,此时用于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在轨道的第二速度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紧挨在一起,使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以形成预成型的凹角结构;随即封合以成型凹角。
进一步的,先制作与密封具有凹角的封合面,随即进行灌装,再密封剩余的封合面;或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挡板使预成型的凹角结构上的两侧封合区相互靠近;或将多个包装结构的预成型的凹角结构同时或连续封合。
进一步的,将扁平的坯料推送至装载模块,推动形成筒状坯料,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上,小车位于具有两个速度区的轨道上行进,在运行较快的区域内小车之间以一定间距行进,在装载模块处装载筒状坯料,随后进入运行较慢的区域,使得加工小车的凸角压在前一个待成型凹角的区域,将此区域向包装内倾倒,随后被位于轨道左右侧的挡板限制并推动,使凹角的两边封合区相互贴近,最后通过连续封合或一次性封合多个包装的密封方式成型包装结构。
进一步的,包括连续的轨道,轨道上运行小车,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速度区,运行较快的速度区用于承载小车前进,运行较慢的速度区用于使小车堆积,所述小车上具有形成角的部件,该部件与物料上待成型角的位置配合,且与轨道同向。
进一步的,加工小车具有一个可用于支撑的模块,还具有至少一个向前凸的具有角的部件,每个加工小车的姿态一致,根据需要加工的包装的内折角数量决定部件位置,
如加工单凹角的包装,可将此部件设置在行径方向的的前面,凸角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且所有部件的底部安装在加工小车的底盘上,牵引机构牵引底盘于轨道上行进,当牵引至慢速的第二轨道区时,减慢速度,或直接将小车推入轨道区不做牵引,使相互堆积在第二轨道区的所有加工小车整体向前进,将最前端的加工小车推离第二轨道区,以进入环形轨道的第一轨道区或其他轨道区,以继续牵引;
加工双凹角的包装,第一加工小车仅具有支撑模块,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工小车具有两面凸角的部件,且角的方向与行径方向一致,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同样第一第二加工小车以一定间距在第一速度区的上行驶并加装筒状坯料,位于第二速度区的轨道上互相堆积,第一第二加工小车组合为一组,位于其前后还有其他组加工小车。
以下内容作为技术参考,但不限制本方法的应用范围,本方案实际上能制备的包括现有技术。一种包装结构,所述包装结构由单片包装结构片材折叠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结构具有因卷曲或折叠而成型的角,为向内凹的凹角或向外凸的凸角。
进一步的,所述角包括锥状角或扁平角,分为凹角与凸角;凹角向内凹陷,为内折角或插角,用于容纳其他包装体的角,或者设置开口,以供一种由凹角开启包装的方式;凸角向外凸出,为锥状角或外折角,用于设置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结构还包括预设形状的开口结构,开口结构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位于该角处,和/或开口结构由角来辅助开启;
包装片材为单一层材料或由多层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的层压材料;开口结构包括开口与密封结构;
开口由包装片材的至少一层材料层上所具有的撕裂线和/或通孔所界定预设形状的区域;所述区域至少包括局部的角封合区和/或下角面;
密封结构为覆盖在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装片材,或与包装片材并不相连的一种独立覆盖结构;密封结构被破坏前,开口位于密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角为凸角,且开口结构至少位于凸角封合区,即至少移除位于凸角封合区的密封结构,以形成至少位于角顶面的开口,和/或,
角为凸角,开口结构的密封结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外折角的顶点位置,当移除密封结构后,能够成型吮吸口。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外折角的外设密封结构为折叠构成的包裹套,或为另一包装结构的内折角,即通过外设密封结构来包裹向外凸的角、且能通过拉拽外设密封结构来破坏开口结构;和/或
外折角上未连接的区域为吮吸口与嘴相接触的卫生区。
进一步的,角为凹角或外折角,密封结构处设有撕裂线,至少撕裂线的一部分位于角的面上和包装结构的顶面,撕裂线被破裂后,从而由角的位置将包装结构的顶面分离以形成开口;和/或
密封结构上设有提手区,提手区设有提手,提手为凸出顶面的部件。
进一步的,角为外折角,开口结构位于下角面,外折角可折叠贴附于侧壁,且开口结构连接侧壁,以通过掀起外折角从而破坏隐蔽的开口结构,和/或开口结构是通过导撕部连接侧壁,导撕部为对折状态的导撕片,导撕部的开口方向朝向外折角与侧壁的交线的方向,导撕部包括第一导撕片以及与第一导撕片连接的第二导撕片,第一导撕片与侧壁粘接,第二导撕片和密封结构粘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内壁上、用于覆盖所述倒出口的单向倒出结构,所述单向倒出结构可供所述包装结构主体中的饮品由所述倒出口倒出,并可阻挡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包装结构主体的内腔;所述单向倒出结构包括:
第一材料层,固定连接于内层结构的内壁上,且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供包装结构主体中的饮品引流至所述倒出口;
第二材料层,设于第一材料层和内壁之间,用于阻挡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包装结构主体的内腔;
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为两层材料层,或同一材料层折叠呈长短不一的双层结构。
进一步的,角为外折角,开口结构包括整个外折角与外折角封合区,以完整分离外折角从而成型倒出口,或,
具有开口的所述角的顶面具有纵向的痕线,以辅助成型倒出口,或,
将呈扁平的外折角边缘局部封合并在封合区内设置剪切口,以使通过剪切口撕开包装,或,
将呈扁平的外折角的上面与下面局部封合,并在封合的区域打孔以形成拉环、提手。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上部具有凹角,位于凸角的另一侧,具有可以被凸角嵌入的凹角;和/或凸角可由另一包装结构具有的凹角所包覆或连接,即可以此实现两个以上的包装整齐排布或连接,两个以上具有凸角的包装结构得以相契合。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结构为以下三种之一:
S1、包装结构的顶部呈屋顶型,凸角突出于所述侧壁,且呈三棱锥角;
S2、所述包装结构的顶部为四边形,凸角呈扁平状外折角;
S3、所述包装结构的底面为四边形,随着其逐渐向上延伸,其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当其延伸到最上端时呈线状,其正视呈梯形,即具有斜向的凸角。
进一步的,角为凹角,凹角的角封合区对折线不被主封合区覆盖,通过凹角打开包装而不受到折痕线的阻碍,所述包装为枕型包装或直立包装;或开口结构至少包括凹角的角封合区的内折叠线,使通过掰开凹角的封合区并破坏内折叠线,以沿着顶部封合区继续破开以开启包装顶部。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具有开口,包装内壁具有连接的内置层,内置层用于构成腔体以隔离或容纳内置的配件,或用于构成吸管结构。
进一步的,内置层卷曲呈拱形或管状并连接于包装内壁以共同形成吸管结构,内置层具有至少两层材料,其中提供支撑性能的材料层局部镂空,另一层膜层至少覆盖镂空位置,使弯折后呈吸管结构的内置层能被弯折,使用者可通过开口取出吸管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为吸管、汤勺、叉子、筷子;内置层至少覆盖开口位置,吸管具体为可弯折吸管或伸缩吸管,所述弯折吸管或伸缩吸管的下部末端处不被所述腔体覆盖,并被固定于包装内侧壁上,伸缩吸管的上部或可弯折吸管的上部和弯折部被腔体容纳,可弯折吸管的上部延伸向包装结构的内顶面,可通过打开开口取出所述吸管上部以使用。
进一步的,配件与包装结构的楞不平行布置,即朝着包装的底角斜向布置,使吸管更容易吸取,或使配件可被设计的更长,或
配件的局部与开口结构同向布置并相连,以使通过拉动开口结构的同时取出配件。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为调味品,所述包装结构可为密封包装或非密封的外层包装,内置层所形成的腔体为密封结构,将内置层破坏使调味品可落入包装内容物中以调味或冲泡,或实现将外壳包装平放桌面,打开开口结构以沾取使用调味品。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主体上设有内折角结构,所述内折角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内置层,通过掀动扁平的内折角结构以撕开内置层,使不破坏密封结构的情况下将内置腔体破坏;或所述包装主体上设有内折角结构,所述内置层位于内折角的下方,通过内折角挤压内置层以破坏腔体,使腔体内溶液落入内容物。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结构至少一面存在三个顶点,且至少具有一个直立面。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结构由包装结构片材折叠成型,并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顶面和/或直立面,且直立面至少与一面垂直;包装结构的封合面包括顶面与底面;具有角,包括扁平角与非扁平角,可朝包装结构内凹或外凸设置,还具有曲面或斜面。
进一步的,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直立面,且由向内凹的非扁平角的三个顶点构成;包装结构的底面为四边形,向上渐缩至呈线,其正视呈梯形,即直立面的对侧具有斜向外凸的非扁平角。
进一步的,所述内凹的非扁平角可被所述外凸的非扁平角嵌入,或,
外凸的非扁平角可由另一包装结构具有的内凹的非扁平角所包覆或连接,即可以此实现两个以上的包装整齐排布或连接,两个以上具有凸角的包装结构得以相契合。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的直立面为四边形,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顶面;顶面的底边具有相连的扁平角,且扁平角的两条边的夹角小于90度。
进一步的,直立面的对侧具有非扁平角,角的侧面顶点位于顶面,且向内折或向外折;非扁平角的侧面底边与底面边缘共线或不共线。
进一步的,直立面的对侧具有纵向布置的扁平角,角的侧面顶点位于顶面,且向内折或向外折;和/或
向外折的纵向布置的扁平角通过封合与裁切形成提手,且通过扁平角或顶部封合区域开启包装结构,即可呈具有提手的壶状包装。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呈三棱柱,底面为三角面,且四边形直立面可作为运输和使用的底面;和/或呈三棱柱的包装结构的直立面的对侧具有一体成型的功能区结构,能用于设为提手,或夹层用于密封配件;和/或
所述三棱柱的直立面的对侧楞的位置能具有开口。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呈三棱柱,底面为三角面,且四边形直立面可作为运输和使用的底面,包装结构的直立面的对侧具有一体成型的功能区结构,用于设为提手,所述三棱柱的直立面的对侧楞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包装结构为包装结构袋。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的底面为四边形,向上渐缩呈三个顶点的面,其正视呈梯形,即直立面的对侧也具有呈三个顶点的面,呈凸角,或
包装结构的底面为四边形,向上渐缩呈斜向倾斜的三个顶点的顶面,且直立面的对侧也具有呈三个顶点的面,呈凸角。
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一面沿着朝对侧面方向渐缩,包装结构具有斜向的开口和/或斜向的流体通道,即外凸的角上设置用于开启的开口结构,或由顶面启封以形成斜向开口。
进一步的,包装结构由结构线构成直立面及底面的支撑楞,其余区域由装饰线划分,装饰线包括假想线和/或痕线,假想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曲呈曲面的弯折轴线,痕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折呈多个面交界的楞;
通过减少痕线的局部或全部,将至少两个面或区域融合为连续面,并以假想线弯曲为曲面;或通过额外增加痕线,将曲面拆分为至少两个面,或将一个平面拆分,以满足外观与设计的需要。
一种用于制作上述的包装结构的一种包装片材,其为一体结构,由结构线划分直立面及底面并用于构成其的支撑楞,其余区域由装饰线划分,装饰线包括假想线与压痕线,假想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曲呈曲面的弯折轴线,痕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折呈多个面交界的楞;且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弯折呈非扁平角的角区域,或至少具有一个三角形顶面区域。
进一步的,角区域至少包括三角形下底面与分布其两侧边缘且连接的角顶面区域,或,角区域的侧边缘呈向角区域外凸的曲线。
一种包括上述的包装结构的包装结构组,包括多个串联固定的包装结构,包装结构至少有一个为如权利要求2的包装结构,两个相邻的包装结构相连接时,其中一个包装结构的凸角嵌入到另一个包装结构的凹角内。
进一步的,当包装结构的凹角为扁平角时,被嵌入的凸角也为扁平角;或,当包装结构的凹角为锥状角时,被嵌入的凸角为与其形状匹配的锥状角。
一种包装结构组的制备方法,按照制作S1、S2、S3步骤的顺序,或者按照S2、S1、S3步骤的顺序进行制备,具体为:
S1、对至少两个的筒状坯料的下底面均完成封合,使每一个筒状坯料为可灌装的包装坯料;
S2、将至少两个的筒状坯料相同姿态并排布置,并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坯料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使这些筒状坯料成为一个坯料组;
S3、将S1步骤或者S2步骤得到的坯料组进行灌装、并封合顶部封合区以成型包装结构,即得到包装结构,且任意两个相邻包装结构间由相嵌合结构所连接;
S1步骤中“下底面”为灌装时的底面,为包装结构真正的下底面,或为包装结构的上底面。
进一步的,S2步骤中,通过外力干涉使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包装结构进行倾斜。
包装结构,具有凹角,且其对侧具有凸角,或,
用于盛放固体颗粒、半液半颗粒流食或者半凝固态的内容物的具有凹角的包装结构。
一种包装结构中凹角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至少两个待加工的筒状坯料相同姿态并排布置;或将筒状坯料以同一姿态装载至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
S2、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坯料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或将至少两个同一姿态加工小车并相互贴近;
S3、将两者折叠时,其中一个包装的凸角或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封合以成型凹角。
进一步的,将至少两个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同姿态沿同一轨道运动,并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
在轨道的第一轨道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之间保持间距运行,此时用于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
在轨道的第二轨道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紧挨在一起,使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以形成预成型的凹角结构;随即封合以成型凹角。
进一步的,先制作与密封具有凹角的封合面,随即进行灌装,再密封剩余的封合面;或
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挡板608使预成型的凹角结构上的两侧封合区相互靠近;或
将多个包装结构的预成型的凹角结构同时或连续封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包括:
1、可以在包装结构上加工内折角,具有内折角的包装结构,可供使用者从内折角开启包装,从而为用户提供除了剪开包装的另外选择,且从内折角处开启封口,可以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完整启封包装结构的主封口,方便且省力,或可以打开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倒出口。采用本包装盛装冷却后呈半凝固态的产品,比如预制菜产品,相对于铝箔为上封口区的现有技术包装,需要通过反复折叠后再撕下整个主封区域的打开方式而言,通过内折角一步启封完整的上封口区,不会额外产生垃圾,而且能实现一步打开整个上封开口,更为省力且便捷,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用本包装盛装半液半颗粒的流食产品时,比如八宝粥等产品,相较于现有技术,传统的八宝粥易拉罐包装产品,从运输成本而言,在同样的空间条件下,呈方形的包装肯定比呈圆柱体的包装容纳体积更大,从包装功能而言,本包装的开口呈斜向的开口,不仅开口横截面更大,而且更利于内容物的倒出,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若本包装内壁有一腔体用于隔离与收纳汤勺等配件,相对于易拉罐包装,可以减少产生一个用于容纳汤勺的塑料盖的垃圾;采用本包装盛装固态颗粒物产品时,比如孜然、香料等调味品产品,相对于现有的玻璃瓶包装或是软包装,在外出野炊等场景时,本包装通过拉扯出内折角即可形成一个用于倒出的斜向小开口,既可以像玻璃瓶包装一样立于桌子上,又像软包装一样轻便,而且顾客在没用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包装的内折角再塞回包装,形成防潮的半密闭包装形态,方便下次再次使用,具有可多次使用的特点;采用本包装盛装液态的产品时,比如牛奶等饮品,可以选择拉出内翻折角形成小开口,或者通过内折角打开整个上封口,内折角的这两种打开方式可以给顾客更多打开方式的选择,还有一些包装打开方式的实施例,比如内折角对侧的外折角内侧的开口,可以实现一步揭开翻折角带动包装开口破裂,省力简洁,而且具有单内折角的包装,包装的顶部是斜向开口,导致内折角对侧的外折角更大,有利于侧面倒出口的设置,还有位于内折角位置的内置吸管实施例,可以保证垃圾的一体化,减少吸管对环境的危害,并且也具有重新收纳吸管的功能,实现多次使用的卫生问题。
2、包装结构,包括用于盛装饮品的包装主体,包装主体上设有外翻折角,进一步地,包装结构还包括倒出口和密封部,其中,倒出口设于外翻折角上,倒出口用于倒出包装主体内的饮品;密封部设于外翻折角上,密封部用于覆盖并密封倒出口。也就是说,该包装结构在包装主体的外翻折角上设置一倒出口,该侧倒出口连通包装主体的内腔,通过该倒出口可以倒出包装主体内的饮品。相较于传统包装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在非打开状态时,通过密封部密封倒出口,在需要倒出饮品时,只需要掀开包装主体上的外翻折角,并破坏密封部,从而露出倒出口,即可从倒出口倒出饮品,该设置方式无需打开整个主封口或者剪开包装,操作方便、省力,有利于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3、具有内置层的包装结构,该内置层可形成吸管或功能层:当内置层作为吸管的功能时,吸管设于包装结构的内部,相较于传统在包装结构的外壁上粘接吸管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将吸管内置于包装结构内,且吸管的连接边连接于包装结构的内壁,这样一来,吸管在包装运输或者转送过程不会丢失,也不会沾染外部脏污,以致无法使用;当内置层作为用于容纳汤勺、吸管等配件的容纳腔的功能时,相较于需配有汤勺的传统用于装具有较大固体颗粒流食饮品的易拉罐包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将汤勺置于包装结构内的内置层所构成的容纳腔,可减少一个用于容纳汤勺的塑料盖垃圾,并且顾客从内置层中取得汤勺时不需要为其卫生问题担忧;当内置层作为用于装调味品的容纳腔时,顾客可以选择的为包装内的饮品或食物添加调味品,相较于现有的饼干盒,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将调味品置于包装结构内的内置层所构成的容纳腔,顾客可以在符合个人需要的味道上多一些选择,又或者是相较于现有的饮料或奶制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将调味品或茶叶包置于包装结构内的内置层所构成的容纳腔,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通过导撕部破坏内置层,选择地添加以改变口味;当内置层位于包装的翻折角区域,且导撕部连接于包装侧壁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饮品包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可使顾客通过翻动翻折角,使带动内置层破裂,实现一步启封包装的功能,以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所带来的新功能更有利于迎合消费者的当下需求。
4、仅通过一个包装片材形成包装结构,相对于爱克林壶需要在三片材料上裁切出合适形状的包装片材,较低的包装材料的利用率与较复杂的制作工序,而本案包装的结构均由单片包装片材折叠成型,大大提高了包装材料的利用效率;同时,本发明还一个卷曲或折叠而成型的“角”,“角”方便设置开口,或者用于容纳其他包装体的“角”,或提供包装的稳定性。
5、配件上至少有一点固定在隔层上,在隔层打开时,配件的一端也会被拉出,方便使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6、拥有一个直立面,支撑性能较好;还存在一个三顶点面,利用三角形的比较稳定的特点,能提高包装结构的稳定性能。
顶面为三顶角,当破开顶面封合区时顶面能方便提供一个较大的斜向倒出口,或具有一个小于90度的扁平状角方便设置倒出口,当展开角使扁平角向凸角转变时,即可构成斜向的流体通道;
侧面为三顶角,对侧也会具有一个斜向的角方便设置开口以形成斜向的流体通道;
三角结构必然会带来个斜面或曲面,这样在货架上展示更为直观,视觉效果明显,斜面的视觉角度比直面的视觉角度要大,可让顾客从侧面就一眼看到包装。
同时由单一片材折叠且具有三角结构的包装能提升横向或纵向的稳定性。
最后,具有三角面的必然会呈斜面,斜面更具有展示性能。三角面还可作为抓手,方便从货架上抓取。
从加工工艺方面来说,通过本申请所述加工方法加工包装结构,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方法,加工单独一个包装材料,通过先制作包装的内折角并封合包装的顶部的横向开口,形成可灌装的包装本体,再通过包装的底面来灌装产品,这样加工处理的方法好处是:首先,对于固体颗粒、半液半颗粒流食或者半凝固态这类内摩擦阻力较大、流动性不强的这类产品而言,若是采用现有技术,先灌装产品后,再制作内折角并封合包装顶部主封口,是不易加工出良品率高的内折角包装,而通过本加工方法改变加工顺序即可克服摩擦阻力较大、流动性不强的这类产品在灌装物料与制角之间的工艺冲突这一缺陷,其次,由于单内折角式包装,在未成型前的包装大多都呈斜向的上部开口,这是不利于灌装的开口形态,所以需要先处理带内折角的一端开口,再从包装的另一端开口灌装。
通过连续轨道上多个加工小车进行制作内折角,可以通过加工小车间的相互挤压进行制作凹角,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步骤去完成这一工作,相互挤压即可呈预成型的凹角结构,随即封装即可,现有技术中制作屋顶式包装,需要对具有凹角(内折角)的每个包装逐个进行制作内折角的工序,操作不便利,过程繁琐,如果用本案这种加工方法,即可省略一个专门用于制作角的机构,并且还能实现共同或连续封装,以实现产率上的突破。
目前,食品包装名目繁多,各类包装的种类及特点也各异,但各类包装仅能盛装与自身特点匹配的内容物类型,包装的兼容性不强、使用不够便捷、运输成本较高、不够卫生环保。
1、现有技术中针对各种用于盛装饮品的包装,比如:装饮品的纸塑包装,普通的纸塑包装大多仅能盛装液态内容物,可盛装的内容物品种单一;带两个内折角的屋顶式包装,需要多个步骤打开不便,又因为两个内折角的影响,无法打开更大的开口,且由于其顶面为屋顶形,在运输过程中顶部无法直接承压,还有加工方法的限制导致其无法盛装除液态以外的内容物;可撕的铝箔主封区域的包装,需要反复对折铝箔后才能撕开,步骤繁琐;传统的流食易拉罐包装,市面上的八宝粥罐头,由于其圆柱形形状,运输成本上相对于长方形包装成本高,且有一个用于容纳汤勺的盖子,不能密闭不能保证汤勺卫生安全,还不能连接于包装,也与包装本体材质不同,对环境影响较大;玻璃罐头包装,体积较大,重量颇重,易破易碎,携带出行不便;装调味品塑料软包装,立于平面的能力较差,包装质地较软以至于倒出不便。
现有技术中针对具有内折角的食品包装,比如屋顶式包装结构的加工工艺,过于冗杂,需要分多个流程,且需要两三套设备才能实现加工以及灌装的全过程,费时费力,操作不便,生产效率低下;且由于现有技术采用先灌装后制角的顺序影响,内摩擦阻力较大、流动性较差的内容物无法兼容于此类包装。
综上,提供一种兼容性强、使用便捷、卫生环保、运输成本低的包装成为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2、现有技术中,饮料包装结构主要分为软体包装结构和硬体包装结构。软体包装结构因受其挤压会发生变形,不便于仓储和运输;而硬体包装结构虽然便于仓储和运输,然而,在饮用者打开硬体包装结构时,往往需要剪开包装结构或者撕开整个主封口,才能享受饮品,打开过程费时费力,非常不便。
综上,如何避免饮用者饮用饮品时打开包装结构费时费力,是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3、现有技术中的饮品包装中,多数包装不带吸管,此时,如果想要通过吸管吸取包装中的饮品,就需要找商家另取,非常不便;也有一些包装会在包装的外壁上粘接一根吸管,然而,此种方式下,吸管在包装运输或者转送过程很容易被挤掉,与此同时,外置的吸管很容易因外部薄膜破裂而导致吸管沾染外部脏污,以致无法使用,并且吸管与包装的材质不同,不利于垃圾分类与回收,装吸管的薄膜袋与吸管若不与包装主体相连,容易被顾客随意丢弃,细小垃圾不好清理,以致全球生态环境与海洋垃圾问题日益严峻。
现有技术中用于装流食的易拉罐包装,比如八宝粥易拉罐包装,顶部有一不密闭的用于容纳折叠汤勺的塑料盖,首先此塑料盖与铝制易拉罐材质不同,为垃圾分类带来困扰,其次塑料盖无法密闭存放吸管,若包装遇水容易污染内部汤勺,最后塑料盖与包装本体并没有连接,易产生额外不必要的垃圾,在形势愈发严峻的海洋垃圾及碳中和目标的全球环境背景下,垃圾化零为整是未来的趋势。
综上,基于全球环境治理及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内具有加工吸管及功能层的包装结构成为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4、现有的爱克林包装,参见申请公布号为CN107801388A的专利文献,其具有倒出口。
爱克林壶需要具有一个充气的提手以持握或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性,在销售端一般都是几个包装打包为一组来销售,如果能提供一种不需要充气即可直立的壶状包装,并且可以像积木一样组合为一排,能为运输上减少无效空间提高运输效率且提高包装稳固性。
而且爱克林壶是由三片塑料包装材料制作而成,加工繁琐,且加工过程中就会产生废料垃圾以裁切成曲线边缘的片材。
爱克林包装不利于直立于桌面上,具有倒出口但并不能保证倒出口周边的卫生而不得不提供吸管,且因其倒出口由两片柔软的材质构成,无法直接吮吸,必须配合挤压,所以从使用角度而言爱克林壶的倒出口不能作为一个吮吸口以替代吸管。
爱克林壶保质期短,而采用层压材料的壶能保质期更长。
同时,其他的现有技术包装大多都具有塑料吸管或者注塑的开口,然而,吸管等配件容易丢失,或产生吸管及其包裹膜等分离式碎片垃圾,碎片垃圾不利于后续的处理。
综上,提供一种能减少碎片化垃圾,方便设置开口以代替吸管、注塑开口等塑料配件的包装成为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5、目前,食品包装物主要分为软体包装物和硬体包装物。
现有技术中,软体包装物因受其挤压会发生变形,不便于仓储和运输;而硬体包装物虽然便于仓储和运输,然而,在饮用者打开硬体包装物时,往往需要剪开包装物或者撕开整个主封口(类似于瓶口),才能享受饮品,打开过程费时费力,非常不便。
后来人们发明了设有吸管的包装物,比如公开号为CN111137524A的专利文献。但是,其吸管设在外侧,容易脱落。
6、现有的牛奶等饮品,多是通过密封包装结构来盛放。
参见公开(公告)号为CN108349206A的专利文献,其整体为六面体,设有四个支撑楞,六个侧面均是平行四边形,但是还是容易变形,包装结构的稳定性能较差。
现有技术大多都是六个面的砖型包装,而砖型包装放在货架上不够夺目,放在货架较深的位置或靠下层的位置,一般很难看清位于正面的图形,顾客不知道是什么;并且打开方式单一,均需要外设的配件,不能倒出。
参见公开(公告)号为CN101808816A的专利文献,其正面方便展示(就是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是其没有支撑楞,包装的稳定性能较差,为此需要使用较厚的坯材或者引入其他承重支撑体如气泡。
而现有技术爱克林壶为具有斜面的包装,具有斜面或曲面,也具有可倾倒的流体通道,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但牺牲了包装的稳固性,且由三片包材组合而成,工序复杂。提供一种方便打开开口结构的包装物,使包装物内的配件(或者吸管)以从该孔内拿出的包装成为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启状态的凸角倒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图1的实施例中未开启倒出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启状态的凸角吮吸口的局部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图4的开启状态的凸角吮吸口的整体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未开启状态的凸角吮吸口的局部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吮吸口撕裂线位于包装封合区稍斜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未将包裹套安装在包装片材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拔下折叠成型包裹套后成型倒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凸角具有吮吸口并从另一包装物凹角处分离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由凹角及贯穿上部的撕裂线而开启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未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1上撕裂线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外翻折角具有倒出口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包装结构外翻折角具有倒出口且连接有导撕部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包装结构外翻折角具有倒出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的单向倒出结构爆炸图与液体流向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打开倒出口后导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完全去除外折角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倒出口具有撕裂线与辅助成型开口的痕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扁平角上封合局部区域具有剪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拉动封合并打孔的扁平外折角以开启顶部的撕裂线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上部具有凹角和具有倒出口的凸角的开启状态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上部具有凹角和凸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上部具有凹角和凸角且呈壶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14中凸角具有倒出口且为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30的连续加工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凹角封合区折叠线与顶部封合区不重合的结构示意;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开三角顶面的步骤示意图(一);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完成打开三角顶面的顶部封合区的步骤示意图(二);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枕状包装凹角封合区折叠线与顶部封合区不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内置的配件为汤勺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置层卷曲呈管并连接包装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置层形成吸管结构的内置层展开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置层卷曲呈U并连接包装内壁构成吸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实施例中将内置可弯折吸管通过开口结构拉动一同取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中将内置伸缩吸管通过开口结构拉动一同取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7中未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6中未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内折角拉动以开启全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未开启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21的拉动以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中具有内外包装且在外包装内壁设盛放调料的内置层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插角连接装有茶包等调味品的内置层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内插角挤压装有调味品的内置层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底面为四边形且侧面为三角假想直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5的后视图;
图47为图45中增加结构棱使圆滑曲面的侧面转化为多个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直立面的对面为连接底面的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直立面的对面为不连接底面的凸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直立面的对面为不连接底面的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直立面的对面为连接底面的凸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三棱柱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中具有提手的三棱柱包装或具有提手的三棱柱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两个三角面且不与对侧面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顶面与一个侧面为三角形且顶面与底面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图54的另一视角图;
图57为图50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58为图52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59为图45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60为图55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61为图56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62为图51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63为图53的包装片材展开示意图;
图64为两个相同的包装结构所嵌合而成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65为两个不相同的包装结构所嵌合而成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66为其中一个包装凸角具有吮吸口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67为壶型包装结构嵌合进另一个双内凹角包装而成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68为多个具有吮吸口的包装结构组示意图;
图69为包装结构组加工过程中包装状态示意图;
图70为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并在低速轨道区堆积以加工呈预成型凹角并由挡板608推动封合区以相贴近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包装结构100,由单片包装片材折叠成型。
包装结构100具有因卷曲或折叠而成型的角,为向内凹的凹角104或向外凸的凸角105本案包装相较于由三片包装片材构成的爱克林壶,同样提供一个角作为设置开口的位置,不同在于爱克林壶需要在三片材料上裁切出合适形状的包装片材,较低的包装材料的利用率与较复杂的制作工序,而本案包装的结构均由单片包装片材折叠成型,大大提高了包装材料的利用效率。
角包括锥状角或扁平角,分为凹角104与凸角105;
凹角104向内凹陷,为内折角104或插角,用于容纳其他包装体的角,或者设置开口,以供一种由凹角104开启包装的方式;
凸角105向外凸出,为锥状角或外折角105,用于设置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凹角104用于容纳凸角105,或提供包装的稳定性,或以供一种由凹角104开启包装的方式;而凸角105用于设置开口,方便倒出与使用。呈三棱锥状或圆锥的角,即分离位于顶角的开口结构182即可形成通道,而呈扁平状的角分离位于顶角的开口结构182后所呈现的开口为扁平的,还需要挤压变形才形成通道。且锥角可分为具有棱角的锥形或由曲面弯折的锥角。
包装结构100还包括预设形状的开口结构182,开口结构182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位于该角处,和/或开口结构182由角来辅助开启;
包装片材为单一层材料或由多层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的层压材料;
开口结构182包括开口与密封结构;
开口,开口由包装片材的至少一层材料层上所具有的撕裂线和/或通孔所界定预设形状的区域;所述区域至少包括局部的角封合区180和/或下角面112;
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为覆盖在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装片材,或与包装片材并不相连的一种独立覆盖结构;密封结构被破坏前,开口位于密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号202010010747.0中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组,主要特征在于横封处设置有切口,但它还强调了是层压材料,众所周知层压材料为多层材料制成,较难撕裂,更没法按照最佳预想的样子撕开,并且横封区与所想要撕裂的角呈T型结构,很难一步撕开,也很难撕的如设想的开口形状。而本案提供一种位于角的开口,是由预先处理的包装材料提供预先制成的开口结构182,使得撕裂而得的开口形状如预想的样子,弱化的撕裂边缘也更方便开启。本案提供普通的撕裂线的开口方式,还提供开口结构182为非常柔软的薄膜或完全的通孔,完全的通孔即为开口位置上全部材料层的通孔,由另一结构作为开口结构182的支撑或密封,并且可通过拉动另一结构从而轻松将薄膜开口破坏或完全的通孔暴露出来。或者通过掀起外翻折的角或拉动内折的角,以间接破坏隐藏在隐蔽面的开口结构182,或继续破坏预设位置的开口结构182。
见附图1-6,角为凸角105,且开口结构182至少位于凸角105封合区180,即至少移除位于凸角105封合区180的密封结构,以形成至少位于角顶面101的开口,和/或,
角为凸角105,开口结构182的密封结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外折角105的顶点位置,当移除密封结构后,能够成型吮吸口190。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位于角上的倒出口390,至少将角上的封合区180去除,进一步的可以将连接角封合区180的顶部横封合区180的局部也去除,以获得一个较大的开口;或至少将角上的封合区180去除,进一步的将连接的角的局部去除,以获得一个稍斜的开口;再进一步的,若仅去除凸角105封合区180,将在凸角105上部形成一条缝状的开口,需要再提供纵向的痕线,方便顾客推动它,以形成一个非缝状的开口,大体呈菱形或圆形的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位于角上的吮吸口190,至少将角上位于顶角的位置去除以形成开口,也就是仅将凸角105上的顶角位置去除,进一步的,可以将凸角105封合区180的局部一同去除,这样更符合人体工学,可位于锥角,或位于外折角105。
锥角顾名思义就是呈锥形的角,且为至少一个面卷曲构成的锥角,从内部看其各方向的面并不相接,即形成开口后具有流体通道;而外折角105一般呈两面扁平的角,或由至少三个平面构成的锥角,当呈扁平角时,需要捏其两侧或展开包装,将扁平状转变为锥角状以形成流体通道。
见附图7-9,位于外折角105的外设密封结构为折叠构成的包裹套,或为另一包装结构100的内折角104,即通过外设密封结构来包裹向外凸的角、且能通过拉拽外设密封结构来破坏开口结构182;和/或外折角105上未连接的区域为吮吸口190与嘴相接触的卫生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吮吸口190,并且为吮吸口190提供一种保障卫生的结构,这种结构至少包裹住吮吸口190与嘴贴合的位置,并且要求这种结构仅在开口位置或开口边缘连接,这样分离后吮吸口190的表面能保持干净整洁,没有胶水或没有出现层压材料的表面出现破损而影响口感和卫生。这种结构可以是个套,也可以是另一个包装物的凹部,包裹着吮吸口190。换言之,两个包装物可以此相连接,并且将两者拽开分离即可获得一个使用的开口,一步到位,省时省力,因为包装物较大,对于需要打开的连接位置而言,呈一个省力力臂的作用,确实能省力。再进一步的,考虑到要使吮吸口190代替吸管,顾客的使用感很重要,可以在与唇接触的位置设置一层垫片,这层垫片可以是酒精垫片,可以抑制细菌保证卫生与安全,或设置为硅胶垫片,使顾客使用体验更好。
见附图10-12,角为凹角104或外折角105,密封结构处设有撕裂线,至少撕裂线的一部分位于角的面上和包装结构100的顶面101,撕裂线被破裂后,从而由角的位置将包装结构100的顶面101分离以形成开口;和/或
密封结构上设有提手1709区,提手1709区设有提手1709,提手1709为凸出顶面101的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打开包装的方式,即通过将手指插入凹角104并上拽,就像打开罐头一样打开包装的上顶面101,当然可以是包括整个上顶面101甚至局部侧壁,但考虑到运输的承重方面,弱化线也就是撕裂线也就是开口边缘线,最好不要位于包装用于提供支撑性的楞上,除非运输过程中包装不用考虑叠放,换句话说最好撕裂线位于包装顶面101不与楞靠近的位置,甚至可以靠近封合区180,仅将局部的顶部位置撕下,或仅将封合区180撕下。上述打开所有顶部的实施例的前提是需要具有一个凹角104,位于凹角104的破裂线至少位于凹角104的上部,以将凹角104的局部分离。当然,同理,通过拽外折角105也可以将包装上部一并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角的封合区180较大于其他位置的封合区180,可以通过拉拽插角的封合区180以实现打开包装,这样插角包装较难插入手指,可通过拉动封合区180来开启包装。
当然,角的封合区180较大于其他位置的封合区180也可以单独成立,可通过掰动或拉扯角的封合区180以破开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角可为三棱锥也可为扁平的也可为卷曲成的圆锥,用平行于包装底面的假想的水平面横切上述的角来区分上下:内凹的内折角104的上部或上表面为靠上的面,凹角104的下面或下表面或底面为水平靠下的面,也就是说从包装顶部的俯视角度看凹角104,所能看到的面为上面,看不到的靠下的面为下面;同理外凸的凸角105的上与下也同样界定。换句话说,连接了角的封合区180域的那面为上。
见附图13-14,角为外折角105,开口结构182位于下角面112,外折角105可折叠贴附于侧壁,且开口结构182连接侧壁,以通过掀起外折角105从而破坏隐蔽的开口结构182,和/或开口结构182是通过导撕部连接侧壁,导撕部为对折状态的导撕片,导撕部的开口方向朝向外折角105与侧壁的交线的方向,导撕部包括第一导撕片以及与第一导撕片连接的第二导撕片,第一导撕片与侧壁粘接,第二导撕片和密封结构粘接。
此实施例为侧面103掀开口,有益效果是能通过外折的翻折角构成省力的杠杆,一步开启以轻松的打开包装,并且开口被外折角105覆盖遮挡,使得开口位置卫生安全,可直接上嘴吮吸。需要说明的是,角的顶面101或顶部为俯视所能看见的面,而角的底面为俯视所不能直接看到的面,且顶面101连接角封合区180,底面为靠近侧壁的一侧。开口结构182如果不是完全的通孔,可直接连接于侧壁上,由于考虑到如果直接连接,在运输的途中由于叠放可能导致受力而增加破包率,或可借助其他材料比如导撕材料连接间接的连接两者,使开口结构182有缓冲的余地,导撕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或铝箔之类的,对折状态就是为了能使两者间接的连接并且具有缓冲;或为通孔被侧壁密封也是可以实现,不过需要将筒状的包装材料先制作包装的顶部,并且将外折角105折叠好,通过超声波或加热高压封合紧固,现有技术线灌装后将外折角105加热贴附在侧壁的方法使不可应用于这个完全通孔的实施例。
见附图15-17,还包括设于内壁上、用于覆盖倒出口390的单向倒出结构,单向倒出结构可供挤压包装结构100时,使内容物由倒出口390倒出,当不挤压包装时可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包装结构100的内腔;单向倒出结构包括:
第一材料层,固定连接于内层结构的内壁上,且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供包装主体中的饮品引流至倒出口390;
第二材料层,设于第一材料层和内壁之间,用于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包装主体的内腔;
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为两层材料层,或同一材料层折叠呈长短不一的双层结构。
包装结构100还包括单向倒出结构,单向倒出结构设于内层结构的内壁上,单向倒出结构用于覆盖开口结构182,单向倒出结构可供包装主体中的饮品由开口结构182倒出,并可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包装主体的内腔。具体地说,单向倒出结构包括硬膜层和软膜层,其中,硬膜层固定连接于内层结构的内壁上,硬膜层设有通孔,通孔与包装主体内腔连通,通孔用于供包装主体中的饮品引流至开口结构182;软膜层设于硬膜层和内层结构之间,软膜层用于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包装主体的内腔。需要说明的是,软膜层覆盖硬膜层上的通孔,软膜层的尺寸略小于硬膜层的尺寸,软膜层的底边高于开口结构182的底边,且由于软膜层的薄膜特性,在倒出饮品的压力下,软膜层与硬膜层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供饮品经开口结构182倒出,这样即可构成连通器,且由于包装结构100整体趋向于恢复状态,因此,薄膜会受到气压作用压覆于硬膜层的通孔上,因连通器结构的存在,可以形成一个只出不进的结构,这样一来,该包装结构100的水封气密性良好,即使启封开口结构182后,也不容易发生漏气。
见附图18-21,角为外折角105,开口结构182包括整个外折角105与外折角105封合区180,以完整分离外折角105从而成型倒出口390,或,
具有开口的所述角的顶面101具有纵向的痕线,以辅助成型倒出口390,或,
将呈扁平的外折角105边缘局部封合并在封合区180内设置剪切口,以使通过剪切口撕开包装,或,将呈扁平的外折角105的上面与下面局部封合,并在封合的区域打孔以形成拉环、提手1709。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倒出口390,是通过将外折角105全部去除,即开口撕裂线环绕外折角105的底边缘,通过拽住角即可将开口撕裂,进一步的可以将呈两面的外折角105封合为一,在其上打孔,通过手指勾住孔并拽动即可方便的将角拽下从包装上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将呈扁平的所述外折角105边缘局部封合并在封合区180内设置切口,以使通过切口撕开包装的这种打开方式,可以有撕裂线,但也可以没有。对标申请号202010010747.0所示的撕裂口位于横封合区180,一般封合区180最窄仅有5-8mm,使用者很难对封合区180部位受力,而将撕裂口设置在外折角105上,使用者的受力面更大,可以轻松撕开。
包装结构100上部具有凹角104,位于凸角105的另一侧,具有可以被凸角105嵌入的凹角104;和/或
凸角105可由另一包装结构100具有的凹角104所包覆或连接,即可以此实现两个以上的包装整齐排布或连接,两个以上具有凸角105的包装结构100得以相契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壶状的包装结构100,其具有向外凸的角,可以作为壶状包装的到出口使用;其还有向内凹的角,使相同的两个包装间像积木一样组合拼搭销售,并且向外凸的角也不会成为运输的阻碍,两两嵌合能有效保护包装结构100,以及包装结构100上预设的开口结构182,甚至能在拆开组合的同时打开包装,操作简单,使用便利,运输方便,多个包装可成组共同生产灌装使得生产简单且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强调另一具有凹角104的包装物与本案的包装结构100一致,即具有合适的凹角104的其他包装结构100都可以被本案的包装结构100所契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包装随意契合地组合,以实现销售目的,或带来更多的其他功能性。
见附图22-25,包装结构100为以下三种之一:
S1、包装结构100的顶部呈屋顶型,凸角105突出于侧壁,且呈三棱锥状角;
S2、包装结构100的顶部为四边形,凸角105呈扁平状外折角105;
S3、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为四边形,随着其逐渐向上延伸,其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当其延伸到最上端时呈线状,其正视呈梯形,即具有斜向的凸角105。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包括三种新型包装,第一种是呈屋顶型包装,类似于现有技术的屋顶式包装,但将其一个内折角104向外折叠,呈现一个三棱锥角的包装物;第二种是砖型包装,类似于现有技术比较常见的砖型包装,不同在于将其一个角向内折叠呈内折角104;第三种是壶型包装,由筒状片材折叠成底部为四边形的包装片材,并将其一角折入包装内并封合顶面101即可成型,结构简单带来加工同样简单,进一步的,凹角104底部的三棱所在的假象侧壁面与包装底面垂直。
见附图26-30,角为凹角104,凹角104的角封合区180对折线不被主封合区180覆盖,通过凹角104打开包装而不受到折痕线1111的阻碍,所述包装为枕型包装或直立包装;或
开口结构182至少包括凹角104的角封合区180的内折叠线,使通过掰开凹角104的封合区180并破坏内折叠线,以沿着顶部封合区180继续破开以开启包装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要想通过内折角104的位置打开顶部封合区180,就要克服向内折叠的角封合区180的最末端折线,只要这个折线容易破,或不在要打开的顶部封合区180的位置,即可实现打开顶部封合区180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枕状包装在制作时可将凹角折入并从外部直接封合凹角封合区与顶部封合区,即凹角封合区与包装前后两面被封合为一体,此时通过凹角拆分,即可继续拆分整个顶部封合区。
见附图31,包装结构100具有开口,包装内壁具有连接的内置层102,内置层102用于构成腔体以隔离或容纳内置的配件,或用于构成吸管510结构。
见附图32-34,内置层102卷曲呈拱形或管状并连接于包装内壁以共同形成吸管510结构,内置层102具有至少两层材料,其中提供支撑性能的材料层局部镂空,另一层膜层至少覆盖镂空位置,使弯折后呈吸管510结构的内置层102能被弯折,使用者可通过开口取出吸管510上部。
见附图35-38,所述配件为吸管510、汤勺、叉子、筷子;内置层102至少覆盖开口位置,吸管510具体为可弯折吸管510或伸缩吸管510,所述弯折吸管510或伸缩吸管510的下部末端处不被所述腔体覆盖,并被固定于包装内侧壁上,伸缩吸管510的上部或可弯折吸管510的上部和弯折部被腔体容纳,可弯折吸管510的上部延伸向包装结构100的内顶面101,可通过打开开口取出所述吸管510上部以使用;
见附图39-41,配件与包装结构100的楞不平行布置,即朝着包装的底角斜向布置,使吸管510更容易吸取,或使配件可被设计的更长,或
配件的局部与开口结构182同向布置并相连,以使通过拉动开口结构182的同时取出配件。
需要说明的是,吸管510可以是内置层102自身折叠成型的,也可以是外源的伸缩吸管510或弯折吸管510,吸管510是不可被完全取出的,只能取出上部以及弯折部;当然也可以放置汤勺、叉子、筷子等,当内容物为预制菜或八宝粥之类的,需要打开整个顶面101或顶部封合区180,即可通过从内腔取出汤勺等配件以使用内容物。因为受到包装顶部的限制,可容纳吸管510的区域较少,可以通过斜向布置以容纳更长的吸管510。吸管510最好由局部连接于开口结构182,这样破开开口结构182拉动的同时即可将吸管510的局部取出,这样即可一步实现以往需要多步的动作,并且还能将分离的碎片化垃圾留在吸管510上。吸管510的实施例中,开口结构182为长条状,最好分布于两面上,并且与吸管510同向布置,这样更容易破开开口与取出吸管510,位于包装顶端的吸管510要长于开口结构182的位置,这样打开并拉出吸管510后残留在吸管510上也不影响使用。开口结构182可以具有形状,分离后可供人收集。
见附图42,所述配件为调味品,所述包装结构100可为密封包装或非密封的外层包装,内置层102所形成的腔体为密封结构,将内置层102破坏使调味品可落入包装内容物中以调味或冲泡,或实现将外壳包装平放桌面,打开开口结构182以沾取使用调味品。
见附图43-44,所述包装主体上设有内折角104结构,所述内折角104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内置层102,通过掀动扁平的内折角104结构以撕开内置层102,使不破坏密封结构的情况下将内置腔体破坏;或
所述包装主体上设有内折角104结构,所述内置层102位于内折角104的下方,通过内折角104挤压内置层102以破坏腔体,使腔体内溶液落入内容物。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饮用现场调制的饮品时,比如现泡咖啡或现泡茶,腔体内用于放调味品,比如咖啡粉、糖浆或茶包,可以通过扁平的(插角)内折角104可破坏其所相连的内置层102,使调味品落入饮品中,此时包装还是处于密封的状态,摇晃均匀即可实现即时冲泡的功能,打开包装即可饮用;又或者是现在市面上的具有外纸壳的饼干包装,将内置层102与内置层102形成的腔体的开口设置在饼干包装的外纸壳包装物上,将饼干外纸壳平放于桌面,取出饼干并将腔体开口打开即可暴露调味品比如酱料,即可沾取使用。还可以将内置层102连接开口,当开口破裂时,内置层102一同破裂,使调味品落入内容物,实现即时冲泡的功能。
作为一种实施例,见附图45-47,一种包装结构100,至少一面存在三个顶点,且至少具有一个直立面101。
具有三角结构的包装可使其结构更加稳固,当三顶点为顶面105时,因为封合区是三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垂直线,沿着垂直线将顶面105拆分以打开这个呈三角形的顶面105110,并将相连的翼片一并展开,打开顶部110的所有封合区域即可得到一个较大的斜向开口,
由包装片材折叠成型的密封结构,且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封合面和/或直立面101,且直立面101至少与一面垂直;
包装结构100的封合面包括顶面105与底面169;
具有角,包括扁平角与非扁平角,可朝包装结构100内凹或外凸设置;
还具有曲面或斜面。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顶点所界定的面为假想的三角形面,实际上包装可由平滑的曲面构成包装具有三顶角的结构,或包装的直立侧壁为内折角104上三个顶角或三个楞203所构成的结构,没有一个非常直观所得出的平面,则需要用三个顶点所限定的假想平面来界定顶部或侧面106等非直观可得的面的位置关系。
而顶面105或底面169指的是具有封合区的顶部位置和底部位置,当表述为三个顶点的面为顶面105或侧面106,意思可以解读为:三个顶点界定的假象面,用于限定包装上某面的姿态与位置关系,当这个假象面为顶面105,即这个包装顶部的倾斜方向与假象面一致,当假象面平行于底面169时,即包装正视图的上边缘与下边缘是平行的,理论而言,包装上表面是允许在运输上平稳叠放的,而当假象面不平行时,包装正视图的上下边缘呈不平行的关系,顶部即呈斜向的,当叠放上去物品是会存在滑落的可能,或压重物容易使顶面105受力不均而破裂;当这个假象面为一个侧面106并垂直于底面169时,即正视图中存在一侧边缘与下边缘为垂直关系,即这个包装的侧面106可与另一个直立包装整齐的相靠摆放。正视图是不能直接完整地观测到顶面105、底面169、侧面106的视图角度图。所以文中所述的具有三个顶点的顶面105或侧面106与底面169的位置关系,均为其构成的假象面与底面169的位置关系,可通过正视图以理解。顶面105底边或顶面105侧边所描述的就是由三个点所连线的假象边。文中单独提到但并没强调所述顶面105、底面169或侧面106技术的特征时,仅仅用于指位于包装结构100上的位置,而并不包含平面技术特征或概念。
直立面101的意思是至少与封合面中顶面105或底面169垂直,这里的顶面105依旧是假想平面。而强调封合面的含义为,在可能的灌装工序上是顶面105和底面169的位置关系,但不代表其为实际使用的真正的下底面169,或可根据使用或设计的需要将包装的任意一面作为使用底面169。
封合面指的是具有横向布置的横封合区的顶面105和底面169。因为引入了三角结构,所以肯定会存在三角结构相关两个面之间不平行,即为斜面或曲面。
角指的是包装上所形成位于侧面106的向内凹或向外凸的结构,扁平角呈角的上下两面相贴的结构,非扁平角呈锥状,上下面之间不相贴。包装由封合区封合,连续的封合区可根据位置关系划分包括角封合区和顶部封合区192,角封合区位于角的位置的封合区,当角朝包装外设置时,封合区朝角封合区方向延伸连续的,当角朝向包装内凹设置时,角封合区折叠并被顶部封合区192的局部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方案中没有强调外折角(翼片)的折叠方向时,向外折的扁平状外折角可以向相邻两面任意相贴近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所有实施例中未强调底面169的具体结构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
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直立面101,且由向内凹的非扁平角的三个顶点构成;包装结构100的底面169为四边形,向上渐缩至呈线,其正视呈梯形,即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斜向外凸的非扁平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包装结构100的底面169为四边形,所述直立面101即为向包装内凹折的内折角104120靠外侧显露的三个顶点或三个楞203所界定的假象面。而内折角104的对侧具有向外凸的角,凸角可用于设置开口,凹角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的,可以用于容纳同一包装的凸角。这样可以一同加工以实现联排的作用。这个实施例与爱克林壶外观相似,具有斜面和持握处,并且具有斜着的倒出口1053,但爱克林壶需三片不规则的片材封合,而本实施例由单一包装片材折叠成的,本包装结构100代替爱克林壶即可从加工成本和加工步骤的方面均能减少降低。
所述内凹的非扁平角可被所述外凸的非扁平角嵌入,或,
外凸的非扁平角可由另一包装结构100具有的内凹的非扁平角所包覆或连接,即可以此实现两个以上的包装整齐排布或连接,两个以上具有凸角的包装结构100得以相契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提供一种壶状的包装结构100,其具有向外凸的角,可以作为壶状包装的到出口使用;其还有向内凹的角,使相同的两个包装间像积木一样组合拼搭销售,并且向外凸的角也不会成为运输的阻碍,两两嵌合能有效保护包装结构100,以及包装结构100上预设的开口结构182,甚至能在拆开组合的同时打开包装,操作简单,使用便利,运输方便,多个包装可成组共同生产灌装使得生产简单且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强调另一具有凹角的包装物与本案的包装结构100一致,即具有合适的凹角的其他包装结构100都可以被本案的包装结构100所契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包装随意契合地组合,以实现销售目的,或带来更多的其他功能性。
如图25,两个包装整齐排布或连接在一起。
包装结构100的直立面101为四边形,存在三个顶点的面为顶面105;顶面105的底边具有相连的扁平角,且扁平角的两条边的夹角小于90度。
当三个顶点的面为顶面105位置,由于顶面105与连接在顶面105底边的扁平角均具有连续的封合区,所以当顶面105底边与顶面105侧边的夹角小于90度,要想使顶面105与底面169依旧保持平行,扁平角的面积自然就变大,但底边为固定值,则表面呈三角形的扁平角更长,其顶角会更尖锐;进一步的,缩小顶面105底边与顶面105侧边的夹角,且维持顶面105水平,则扁平角会显得更长、面积更大、顶角角度更小。更大的扁平角很合适在其上制作开口。且由顶面105的封合区打开包装即可将三角顶面105从中拆分以获得一个呈较大斜向开口。
见附图48-51,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非扁平角,角的侧面106顶点位于顶面105,且向内折或向外折;非扁平角的侧面106底边与底面169边缘共线或不共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包括以下几种方案:1、非扁平角向内折,对侧非扁平角的侧面106底边与底面169边缘共线,2、非扁平角向外折,对侧非扁平角的侧面106底边与底面169边缘共线,3、非扁平角向内折,对侧非扁平角的侧面106底边与底面169边缘不共线,4、非扁平角向外折,对侧非扁平角的侧面106底边与底面169边缘共线。进一步说明的是,非扁平角呈曲面弯折的锥角或具有楞203的棱锥。,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纵向布置的扁平角,角的侧面106顶点位于顶面105,且向内折或向外折;和/或
向外折的纵向布置的扁平角通过封合与裁切形成提手,且通过扁平角或顶部封合区192域开启包装,即可呈具有提手的壶状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纵向布置的扁平角指的是,向内折或向外折的,呈相贴的两片三角片构成的角,纵向的布置在直立面101的对侧,同样的角具有封合区。进一步的,这个角向外折并将呈相贴的两片三角片封合并在封合位置打孔裁切以形成提手。
见附图52,呈三棱柱,底面169为三角面,且四边形直立面101可作为运输和使用的底面169;和/或,
呈三棱柱的包装结构100的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一体成型的功能区结构,能用于设为提手,或夹层用于密封配件;和/或
所述三棱柱的直立面101的对侧楞203的位置能具有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具有以下几种组合:1、这个密封包装呈三棱柱2、这个三棱柱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功能区比如提手,或双层的功能区可以夹住一些配件,比如吸管、汤勺、调味品之类的,3、能通过在这个三棱柱直立面101的对侧楞203的位置设置开口打开包装,4、上述所有的技术特征的全部组合。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密封包装灌装时的底面169和顶面105与实际使用的底面169可不同。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三棱柱的直立面101的对侧楞203的位置,即功能区的边缘需要封合以保证密封性能,才能进一步作为功能区,可在功能区内打孔,就能实现提手的功能。
见附图53,其特征在于,呈三棱柱,底面169为三角面,且四边形直立面101可作为运输和使用的底面169,
包装结构100的直立面101的对侧具有一体成型的功能区结构,用于设为提手,
所述三棱柱的直立面101的对侧楞203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包装结构100为包装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包装结构100具有一个开口,为非密封的包装结构100,可以理解为包装袋,用于盛放物品。本案全部实施例均为单一包装片材折叠而成,且一个四边形使用底面169和两个三角形封合面,可使支撑包装袋直立于桌面;且两个包装单元的包装片材可以中心对称地互补,减少废料的产生。而现有技术的包装袋大多支撑性能不好,且为成型提手需要裁切较为大块的废料,需提供一种加工中废料产生少的,且支撑性能强的包装。进一步说明的是,三棱柱的两个封合面可朝彼此相互倾斜地设计,即两个封合面不平行。
见附图54-56,其特征在于,包装结构100的底面169为四边形,向上渐缩呈三个顶点的面,其正视呈梯形,即直立面101的对侧也具有呈三个顶点的面,呈凸角,或包装结构100的底面169为四边形,向上渐缩呈斜向倾斜的三个顶点的顶面105,且直立面101的对侧也具有呈三个顶点的面,呈凸角。
需要说明的是,包含两种实施例,一种是上顶面105与下顶面105平行,一种是上底面169与下底面169不平行,两者的直立面101的对侧均具有斜向的非扁平凸角,可以设置倒出口1053,或位于货架时形成易于抓取的抓手。
至少存在一面,沿着朝对侧面106方向渐缩;
包装结构100具有斜向的开口和/或斜向的流体通道,即外凸的角上设置用于开启的开口结构182,或由至少位于凹角的角封合区折叠线的开口,将顶面105封合区分离以启封形成斜向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因为具有一个三角结构,所以必然会有一面沿着三角结构向其对侧方向渐缩。为了实现倒取方便,包装结构100可在凸角或三角顶面105开启开口,即可形成到出口。扁平状的角(翼片),通过展开使其由扁平状的角转变为非扁平状的棱锥角,使设有开口的翼片通过空间变化而具有流体通道。
参见图1,由撕裂线1801、1802、1803围成的区域就是吮吸口。
包装结构100由结构线构成直立面101及底面169的支撑楞203180,其余区域由装饰线204划分,装饰线204包括假想线和/或痕线,假想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曲呈曲面的弯折轴线,痕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折呈多个面交界的楞203;
通过减少痕线的局部或全部,将至少两个面或区域融合为连续面,并以假想线弯曲为曲面;或通过额外增加痕线,将曲面拆分为至少两个面,或将一个平面拆分,以满足外观与设计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直立面101和底面169具有支撑楞203180,其他均为装饰线204。比如可以将顶面105和正面的两个面的交接痕线取消,即可得到一个从顶面105延伸至正面的一个平滑的曲面;或将这样平滑的曲面或平面拆分为预想的多个面,使满足设计上的需要。可以增加更多的痕线,痕线可以互相交汇,但痕线与假想线不能垂直相交。假想线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线,而是用于限定曲面弯折方向或弯折轴。
见附图57-63,一种包装片材,其为一体结构,由结构线划分直立面101及底面169并用于构成其的支撑楞203180,其余区域由装饰线204划分,装饰线204包括假想线与压痕线,假想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曲呈曲面的弯折轴线,痕线为使平面包装片材以其弯折呈多个面交界的楞203;且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弯折呈非扁平角的角区域,或至少具有一个三角形顶面105区域。
角区域至少包括三角形下底面169与分布其两侧边缘且连接的角顶面105区域,或,角区域的侧边缘呈向角区域外凸的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形成非扁平角的内折角104或外折角的角区域,侧边缘向外凸会获得一个更平滑的曲线支撑楞203180,使包装看起来更加圆滑平顺,且形成拱形的结构,同样具有支撑性。
见附图64-67,一种包装结构组,包括多个串联固定的包装结构100,包装结构100至少有一个为如权利要求2的包装结构100,两个相邻的包装结构100相连接时,其中一个包装结构100的凸角嵌入到另一个包装结构100的凹角内。
见附图68,其特征在于:
当包装结构100的凹角为扁平角时,被嵌入的凸角也为扁平角;
当包装结构100的凹角为锥状角时,被嵌入的凸角为与其形状匹配的锥状角。
36、一种如权利要求34的包装结构100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制作S1、S2、S3步骤的顺序,或者按照S2、S1、S3步骤的顺序进行制备,具体为:
S1、对至少两个的筒状片材的下底面169均完成封合,使每一个筒状片材为可灌装的包装片材;
S2、将至少两个的筒状片材相同姿态并排布置,并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片材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使这些筒状片材成为一个片材组;
S3、将S1步骤或者S2步骤得到的片材组进行灌装、并封合顶部封合区192以成型包装结构100,即得到包装结构100,且任意两个相邻包装结构100间由相嵌合结构所连接;
S1步骤中“下底面169”为灌装时的底面169,为包装结构100真正的下底面169,或为包装结构100的上底面169。
见附图69,S2步骤中,通过外力干涉使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包装结构100进行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1、制作筒状片材的两种方法为:具有压痕或折痕线的多个包装单元的连续包装片材形被切割为单个包装单元的包装片材,随即制作在容器的纵向上被垂直封接的单个包装单元的筒状坯件;或具有压痕或折痕线的多个包装单元连续的包装片材形成为在纵向上垂直封接的长筒状包装坯材,随即被裁切为单个包装单元的筒状坯件。即筒状片材为呈单一包装片材折叠并封合纵封合区的。
2、本案提供了两种制作包装结构100组的实施方法,包括先制作底面169后制作顶面105,与先制作顶面105后制作底面169的两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先制作顶部需要注意底部的横截面为方形,且底部的封合区应与顶部的封合区方向不同,也就是先制作顶部再制作底部会导致两个包装的底部折角相互冲突,需要改变封合区的加工方向。而先制作顶部仅为了避免在加工方砖型包装在加工上可能会出现顶部不平整的现象,但诸如像斜顶包装并没有这方面的加工忧虑,可以采用多个制成底部的包装同向并排放置并连接,一起灌装一起封合,成组地灌装和封合,加工效率更高,能有效提升产率。
5凹角的痕线要更宽,以获得一个较大的内凹空间,本质而言,通过包装材料卷曲或折叠成的任意一种角,向包装内折与向包装外折都可以,当任意两个包装具有相同的角,唯一区别就是向内折和向外折,可以视作两个角是可互补、可嵌合、可像凹凸的积木一样拼合在一起,但考虑到包装材料是具有厚度的,若想让外凸的角完全进入内凹的角,需要让内凹的角空间更大,即让包装材料上用于折叠成型角的折叠线的线宽度更宽即可。当然两个角本质不相同也可以,只要让凹角的空间足够大,能容下凸角的存在即可。
6连接位置为开口区域,因为有另一个包装作为支撑物,开口区域可为较为柔软的薄膜,或开口区域为完全的通孔,则另一包装物上内凹的位置即充当开口区域的密封部,将通孔的周围封合在另一个包装物的相应位置,再一同封合即可实现密封的效果,随即通过拽即可破开密封的开口结构182。
7吮吸口的实施例中,位于凸角封合区的开口区域应当更大,仅有一小部分尚留存在凸角,不会使吮吸口变成倒出口1053,也能减少两个包装分离或打开时的阻力,即减少非开口区域的连接面积即可减少打开时的阻力,若是不便开启还得将凹角的两侧掀起以从凸角上的分离。也就是倒出口1053与吮吸口的在凸角封合区的主要区别在于,吮吸口要求凸角封合区不完全分离,而倒出口1053要求凸角封合区甚至顶部封合区192分离的越多越好。
8、两者的痕线应相对应,以相对应地连接并共同折叠而成;凹角因需与凸角相贴合并耦合,则所述凹角区域的痕线应宽于凸角的痕线,优选的,凹角区域的所述痕线宽度不小于包装材料的测量厚度(存在测量误差的);而方砖上的凹角也就是插角的实施例是不小于包装材料的对折厚度。
9、任意两个包装本体间具有配件,位于两者的侧壁间;和/或两者间具有用于固定并排包装组或封合配件的连接处,或具有用于固定或印刷的包裹结构或贴合一层可拆分的固定板。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两个包装间的开口不会被意外的开启或破裂,降低破包率的做法是增加固定的装置或结构。
10、所述角的封合区较大于其他位置的封合区。
横封合区的裁切边缘为Z形,使角的封合区的面积更大;成对且中心对称的两个包装片材或筒状包装坯件为一个裁切单元组,并以Z形裁切边缘以裁分呈两个包装单元的包装片材或筒状包装坯件;和/或Z形裁切边缘圆滑,即裁分的同时进行修饰以去除多余部分。也就是为了让无论是位于内凹的还是外凸的角上的开口结构182,更容易通过拉拽封合区以实现破开开口结构182,比如通过内插角打开顶部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拉拽封合区以实现打开包装,而不用将手指插入其内;甚至可以应用在申请号202010010747.0的技术中,解决切口位于狭窄的横封合区上难以打开的窘迫境地。
包装结构,具有凹角,且其对侧具有凸角,或,用于盛放固体颗粒、半液半颗粒流食或者半凝固态的内容物的具有凹角的包装结构。
见附图70一种包装结构100中凹角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至少两个待加工的筒状片材相同姿态并排布置;或将筒状坯料以同一姿态装载603至具有凸角601的加工小车602;
S2、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片材上待成型凸角601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或将至少两个同一姿态加工小车602并相互贴近;
S3、将两者折叠时,其中一个包装的凸角601或加工小车602的凸角601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封合以成型凹角。
将至少两个具有凸角601的加工小车602同姿态沿所述轨道运动,并将筒状片材装载603至加工小车602;
在轨道的第一轨道605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602之间保持间距运行,此时用于将筒状坯料装载603至加工小车602;
在轨道的第二轨道606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602紧挨在一起,使加工小车602的凸角601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以形成预成型的凹角607结构;
随即封合以成型凹角。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包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作与密封具有凹角的封合面,随即
进行灌装,再密封剩余的封合面;或
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挡板608使预成型的凹角结构607上的两侧封合区相互靠近;或
将多个包装结构的预成型的凹角结构607同时或连续封合。
见附图70,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包装结构100以相对应待成型的区域相贴,并一同封合即可获得
一凹一凸的契合的包装结构100,这样即可得到一个凹角;或者通过加工小车602的凸角601嵌入待成型
凹角的区域,随后封合也能得到一个凹角。进一步的,至少两个加工小车602位于同一个轨道,分有两个不同速率区间,,第一区间运行时有间距,第二区间运行时没有间距并相互挤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加工小车602先制作具有内折角封合面再制作另一个封合面,以成型具有内折角的包装。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承装颗粒物较为大的食品比如八宝粥之类的,若是反着来,在制作内折角的时候涉及到有两个面相贴,若有颗粒物卡在两面之间,就不能完美成型,会出现较低的良品率,所以对于装颗粒物较大的食品时,先制作具有内折角的封合面更有利于良品率。
将扁平的坯料推送至装载模块,推动形成筒状坯料,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上,小车位于具有两个速度区的轨道上行进,在运行较快的区域内小车之间以一定间距行进,在装载模块处装载筒状坯料,随后进入运行较慢的区域,使得加工小车的凸角压在前一个待成型凹角的区域,将此区域向包装内倾倒,随后被位于轨道左右侧的挡板限制并推动,使凹角的两边封合区相互贴近,最后通过连续封合或一次性封合多个包装的密封方式成型包装结构;
详细的,通过吸盘或拨片将折叠呈扁平的坯料推送至装载模块,并将折叠状态扁平的筒状坯料推动以形成筒状坯料,随后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可移动的加工小车上,加工小车位于一个环形的轨道上行进,环形轨道至少包括第一速度区和第二速度区,运行较快的区域就是通过传动机构推动小车以一定间距行进,在装载模块处装载筒状坯料,随后被牵引进入第二速度区,即第二速度区域为堆积区,加工小车之间相互堆积,以使加工小车的凸角压在前一个待成型凹角的区域,将此区域向包装内倾倒,随后被位于轨道左右侧的挡板限制并推动,使凹角的两边封合区相互贴近,最后通过连续封合或一次性封合多个包装的密封方式成型包装结构。
如上述的加工设备,包括连续的轨道,轨道上运行小车,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速度区,运行较快的速度区用于承载小车前进,运行较慢的速度区用于使小车堆积,所述小车上具有形成角的部件,该部件与物料上待成型角的位置配合,且与轨道同向,
详细的,加工小车具有一个可用于支撑的模块,还具有至少一个向前凸的具有角的部件,每个加工小车的姿态一致,根据需要加工的包装的内折角数量决定部件位置,
如加工单凹角的包装,可将此部件设置在行径方向的的前面,凸角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且所有部件的底部安装在加工小车的底盘上,牵引机构牵引底盘于轨道上行进,当牵引至慢速的第二轨道区时,减慢速度,或直接将小车推入轨道区不做牵引,使相互堆积在第二轨道区的所有加工小车整体向前进,将最前端的加工小车推离第二轨道区,以进入环形轨道的第一轨道区或其他轨道区,以继续牵引;加工双凹角的包装,第一加工小车仅具有支撑模块,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工小车具有两面凸角的部件,且角的方向与行径方向一致,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同样第一第二加工小车以一定间距在第一速度区的上行驶并加装筒状坯料,位于第二速度区的轨道上互相堆积,第一第二加工小车组合为一组,位于其前后还有其他组加工小车。
加工设备还包括码放单元,用于码放折叠呈扁平的坯料,随后通过吸盘或拨片将折叠呈扁平的坯料推送至装载模块,并将扁平的筒状坯料推动以形成筒状坯料,随后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可移动的加工小车上,加工小车位于一个环形的轨道上行进,环形轨道至少包括第一速度区和第二速度区,运行较快的区域就是通过传动机构推动小车以一定间距行进,在装载模块处装载筒状坯料,随后被牵引进入第二速度区,即第二速度区域为堆积区,两个加工小车之间相互堆积,以使加工小车的凸角压在前一个待成型凹角的区域,将此区域向包装内倾倒,随后被位于轨道左右侧的挡板限制并推动,使凹角的两边封合区相互贴近,最后通过连续封合或一次性封合多个包装的密封方式成型包装结构。
加工小车具有一个可用于支撑的模块,至少还具有一个向前凸的具有角的部件,每个加工小车的姿态一致,可根据需要加工的包装的内折角数量决定这个部件的数量,比如加工现有技术屋顶式包装也就是双凹角的包装,可以在加工小车上用于支撑的模块前后(角朝运行方向)加装两个凸角部件,此部件不与用于支撑的相连,所有部件的底部安装在加工小车的底盘上,牵引机构牵引底盘于轨道上行进,当牵引至慢速的第二轨道区时,可以减慢速度,或直接将小车推入轨道区不做牵引,以使相互堆积在第二轨道区的所有加工小车整体向前进,将最前端的加工小车推离第二轨道区,以进入环形轨道的第一轨道区或其他轨道区,以继续牵引。
以上为PCT/CN2023/091891,2023.4.28,优先权文本原文,以下进一步说明的是,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不用一个一个地对单个包装进行加工,而是成排地自动地成型凹角,如上述可知,通过加工小车间或包装间的互相挤压而成型包装,这样加工速度将不在受限于加工凹角这一最复杂的工序,现有技术需要顶一下包装用外力逐一地对包装进行处理,而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的了这个问题,这一阶段的加工速度不在受限于如现有技术一样的对此区域的挤压这个工序的速度。按照本案提出的方法,只要足够快的装载包装到加工小车上或装载到流水线上,封合其实都是现有的滚动封合或成排的机械封合。并且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是强制性按照加工小车提供的样子进行制作包装凹角,而不是向现有技术一样,挤压一下就送到封合工序,现有技术这样具有较高的不可靠性质,良品率不高,因为加工就不够精准。当然,直接将两包装拼在一起加工,同样也是这一道理,以此经加工一排,速度肯定上的去,而且相互间形成模具,在封合前都具有强制性,而不像现有技术一样用外力对凹角挤压一下就松开了,当然现有技术没有出什么纰漏,是因为现有技术所加工的包装材料足够硬,层数足够多,稍加挤压就能具有向内折的趋势,但如果采用更软的包材,就现有技术稍微挤一下松开,包装就自然而然的回弹至初始状态,这样挤压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最终封合之前包装还是自由的,没有强制固定一个形态,所以本案主要的先进性,体现在凹角具有强制形状进入封合工序,无论是通过包装之间互相固定,还是通过加工小车提供的模进行固定塑造形状,最终进入封合阶段都是具有一个固定的形态。除此以外,轨道区分了挤压区域和装载区域,挤压区体现在,只需要把小车推进这个慢速的轨道中,通过小车的挤压自然而然地就成型,就让小车失去动力在这个区间被动地互相挤压,一个接一个地推进这个区域,自然就把另一头加工好的挤出来,这样还减少了不少对这个加工阶段的控制模块,只需要一个传送装置负责传送小车,并控制给进此区域的速度,速度想多块就多块,它必须要互相挤压才能出得了这个工序轨道区域,所以至少在这个工序可以放心不会因为加工设备造成凹角的制作失败,也就是只要进去就能得到一个凹角出来。进一步带来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将凹角和凸角相互连接,并且同一封合,这样不仅如上的加工优势,还可以呈组地加工,两个相贴靠的面被挤压封合为并在一起的两个三角结构,提高了稳定性,使运输时提高稳定性。并且,凹角和凸角的两个区域互相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在一个角上设置的预设结构,在用户拆分包装组的时候能翼并被破坏,并且在这个开口周边由于是互相包裹嵌套的,这个位置会很卫生,从而体现出本案先进性。综上所述,无需逐个加工包装上待成型凹角,适应更多包装材料而不局限于现有的特定硬度的包装材料、成排加工的快速加工、自动成型且强制凹角的形状、仅由轨道传送速度即可控制加工速度而不用复杂的设备进行凹角的制作而节省成本,这些都是本方法的先进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至少两个待加工的筒状坯料相同姿态并排布置;或将筒状坯料以同一姿态装载至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
S2、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筒状坯料上待成型凸角与凹角的两个区域相对应地接触或连接,或将至少两个同一姿态加工小车并相互贴近;
S3、将两者折叠时,其中一个包装的凸角或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封合以成型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至少两个具有凸角的加工小车同姿态沿同一轨道运动,并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
在轨道的第一速度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之间保持间距运行,此时用于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在轨道的第二速度区运行时,两个加工小车紧挨在一起,使加工小车的凸角嵌入待成型的凹角中,以形成预成型的凹角结构;随即封合以成型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作与密封具有凹角的封合面,随即进行灌装,再密封剩余的封合面;或
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挡板使预成型的凹角结构上的两侧封合区相互靠近;或
将多个包装结构的预成型的凹角结构同时或连续封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扁平的坯料推送至装载模块,推动形成筒状坯料,将筒状坯料装载至加工小车上,小车位于具有两个速度区的轨道上行进,在运行较快的区域内小车之间以一定间距行进,在装载模块处装载筒状坯料,随后进入运行较慢的区域,使得加工小车的凸角压在前一个待成型凹角的区域,将此区域向包装内倾倒,随后被位于轨道左右侧的挡板限制并推动,使凹角的两边封合区相互贴近,最后通过连续封合或一次性封合多个包装的密封方式成型包装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方法所应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的轨道,轨道上运行小车,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速度区,运行较快的速度区用于承载小车前进,运行较慢的速度区用于使小车堆积,所述小车上具有形成角的部件,该部件与物料上待成型角的位置配合,且与轨道同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加工小车具有一个可用于支撑的模块,还具有至少一个向前凸的具有角的部件,每个加工小车的姿态一致,根据需要加工的包装的内折角数量决定部件位置,如加工单凹角的包装,可将此部件设置在行径方向的的前面,凸角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且所有部件的底部安装在加工小车的底盘上,牵引机构牵引底盘于轨道上行进,当牵引至慢速的第二轨道区时,减慢速度,或直接将小车推入轨道区不做牵引,使相互堆积在第二轨道区的所有加工小车整体向前进,将最前端的加工小车推离第二轨道区,以进入环形轨道的第一轨道区或其他轨道区,以继续牵引;
加工双凹角的包装,第一加工小车仅具有支撑模块,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工小车具有两面凸角的部件,且角的方向与行径方向一致,朝向上一个加工小车上加载的筒状坯料的凹角区域,同样第一第二加工小车以一定间距在第一速度区的上行驶并加装筒状坯料,位于第二速度区的轨道上互相堆积,第一第二加工小车组合为一组,位于其前后还有其他组加工小车。
CN202410523714.4A 2022-04-28 2024-04-28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Pending CN1191419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0830.7A CN117002077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及包装结构
CN202210460840.0A CN117002078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及包装结构
CN202221017576 2022-04-28
CN202320871546 2023-04-18
CN202310472692 2023-04-27
CNPCT/CN2023/091891 2023-04-28
PCT/CN2023/091891 WO2023208237A1 (zh) 2022-04-28 2023-04-28 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片材、包装结构组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41955A true CN119141955A (zh) 2024-12-17

Family

ID=8851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23714.4A Pending CN119141955A (zh) 2022-04-28 2024-04-28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9141955A (zh)
WO (1) WO2023208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6440A (ja) * 2009-08-28 2011-03-10 Kirin Brewery Co Ltd ストロー内蔵紙容器、その紙容器を用いた飲料製品及びその紙容器の製造方法
MX2013005970A (es) * 2010-12-07 2013-07-29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Metodo para fabricar recipiente de empaque y recipiente de empaque.
CN207072549U (zh) * 2017-07-31 2018-03-06 莫梦娜 饮料包装盒
CN209972989U (zh) * 2019-02-27 2020-01-21 浙江财经大学 一种便捷式一次性杯
CN210556114U (zh) * 2019-07-18 2020-05-19 林鸿吉 具有撕离构造的饮品包装结构
CN210391856U (zh) * 2019-08-21 2020-04-24 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包装容器的坯料及其包装容器
CN113859758A (zh) * 2020-06-30 2021-12-31 顺启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品杯
CN218987556U (zh) * 2022-04-28 2023-05-09 黄泓润 一种包装结构
CN218878160U (zh) * 2022-04-28 2023-04-18 黄泓润 一种包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8237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3200997B2 (en) Composite packaging, packaging laminate, and packaging casing blank for a composite packaging
JP5606428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US8955738B2 (en) Food scoop with top closure
JP5748643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CN105658534B (zh) 两隔间塑料容器以及包括这种容器的食品包装
CA2655154A1 (en) Pouring package as well as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85990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CN218987556U (zh) 一种包装结构
CN106573697A (zh) 零食食品容器
WO2014010612A1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CN211167760U (zh) 坯件和用于储存食品的包装
CN119141955A (zh) 一种制备包装结构中凹角的方法
CN220948663U (zh) 包装结构与包装结构组
TWI481532B (zh) 具有分配器之包裝和紙箱及其胚片
WO2014010613A1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WO2024222928A1 (zh) 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片材、包装结构组及制备方法
JP4229438B2 (ja) 液体紙容器
CN101360654B (zh) 具有用于形成开口的撕裂开始部的包装
CN211766912U (zh) 一种六角的罐装产品包装盒裁片
JP2012121577A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JP2016064848A (ja) パウチ容器および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5085963A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