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72578A - 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072578A CN119072578A CN202280095326.XA CN202280095326A CN119072578A CN 119072578 A CN119072578 A CN 119072578A CN 202280095326 A CN202280095326 A CN 202280095326A CN 119072578 A CN119072578 A CN 1190725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peripheral
- ball
- support
- rotating wash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02—Rotors having rotating wind-guiding means, e.g. associated with the hub
- F03D1/0606—Shrou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50—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围轴承支撑系统,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适于通过外围轴承稳固地支撑外围支撑涡轮机,并且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包括外围支撑固定元件、旋转垫圈元件、轴承过渡元件和非常规轴向轴承;其中,旋转垫圈元件适于与外围支撑涡轮机接触,并且旋转垫圈元件定位在非常规轴向轴承的两个球滚珠基座之间;其中,每个球滚珠基座位于所述旋转垫圈元件与轴承过渡元件的其中一个部分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涡轮机系统中的涡轮机外围轴承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围支撑风力涡轮机的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2015年5月11日公布的背景技术KR20150050927A,该背景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的带齿轮齿的变桨轴承;在该背景技术中可以看到,该变桨轴承包括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双排滚动元件。其他展示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轴承的双排球滚珠的背景技术有2019年3月19日公布的专利文件CN109488693A和2006年7月6日公布的专利文件JP2006177447A。然而,该背景技术没有提到在通过大尺寸外围圈支撑的涡轮机中进行应用的任何可能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没有公开构造无需支撑常规轴承的轴向载荷也无需支撑常规轴承的转速的大尺寸轴承(直径达数米)的可能性——该大尺寸轴承通过用单独且相同的弧形件来构造可以实现模块化,从而克服有关用单件来构造大尺寸轴承的技术限制。
为了正确理解本发明,应当考虑本发明在通过外围圈支撑而不是通过中心轴支撑这一类型的风力涡轮机中的具体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适于通过外围轴承稳固地支撑外围支撑涡轮机(A),并且根据图3,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包括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旋转垫圈元件(B1/02)、轴承过渡元件(B1/03)和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
其中,根据图4,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包括外围支撑固定元件入口部分(B1/01-E)和外围支撑固定元件出口部分(B1/01-S);其中,这两个部分均包括圆形腔(B1/01-E1或B1/01-S1,视情况而定),并且其中,每个腔均容纳轴承过渡元件的入口部分(B1/03-E)(根据图5),或者容纳轴承过渡元件的出口部分(B1/03-S)(根据图6);
其中,根据图8,旋转垫圈元件(B1/02)位于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之间;其中,每个球滚珠基座(B1/04-B)均位于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与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其中一个部分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具有两个球滚珠基座的轴承所实现的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适于外围支撑风力涡轮机(从外围处支撑而不是从轴向轴处支撑的涡轮机),即,提供一种无需支撑高转速或轴向载荷的大尺寸轴承,这种大尺寸轴承通过用单独且相同的弧形件来构造可以实现模块化,从而克服有关用单件来构造大尺寸轴承的技术限制。
附图说明
图1:风单元
301:风单元的正视图
302:风单元的斜视图
404:相邻外部部分
501: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
503:压力产生空间
504:临界空间
505:湍流抑制器空间
406:风单元入口开口
407:风单元出口开口
图2:外围支撑系统(B)
A:涡轮机
A0:涡轮机轴向轴
A3:外围旋转圈
B:外围支撑系统
图3:外围轴承支撑系统(B1)
B1: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B1/01:外围轴承支撑固定元件
B1/02:旋转垫圈元件
B1/03:轴承过渡元件
B1/04:非常规轴向轴承
图4: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
404:风单元的相邻外部部分
501:风单元的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
503:风单元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的前部
504:临界空间
505:风单元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的后部
B1/01:外围支撑固定元件
B1/01-E: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入口部分
B1/01-S: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出口部分
图5: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入口部分(B1/01-E)
A0:涡轮机轴向轴
B1/01-E: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入口部分
B1/01-E1:入口部分的圆形腔
B1/01-E2:入口部分的支撑结构
B1/01-E2C:圆形支撑件
B1/01-E2R:径向梁
B1/01-E2S:方形支撑件
B1/01-E2H:水平梁
B1/01-E2A:锚固件
B1/03-E轴承过渡元件的入口部分
图6: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出口部分(B1/01-S)
A0:涡轮机轴向轴
B1/01-S: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出口部分
B1/01-S1:出口部分的圆形腔
B1/01-S2:入口部分的支撑结构
B1/01-S2C:圆形支撑件
B1/01-S2R:径向梁
B1/01-S2S:方形支撑件
B1/01-S2H:水平梁
B1/01-S2A:锚固件
B1/03-S:轴承过渡元件的出口部分
图7:旋转垫圈元件(B1/02)
A:涡轮机
A0:涡轮机轴向轴
A3:外围旋转圈
B1/02:旋转垫圈元件
B1/02-AI:旋转垫圈的内圈
B1/02-AE:旋转元件的外圈
B1/04:非常规轴向轴承
B1/04-AG:旋转垫圈
B1/04-BE:入口球滚珠基座
B1/04-BS:出口球滚珠基座
C1:主齿轮
C1/01-AI:主齿轮内圈
图8:轴承过渡元件(B1/03)
B1/01:外围支撑固定元件
B1/01-E1:圆形腔入口部分
B1/01-S1:圆形腔出口部分
B1/02:旋转垫圈元件
B1/03:轴承过渡元件
B1/03-E:轴承过渡元件的入口部分
B1/03-E1:入口圆形壁
B1/03-E2:入口圆形突起
B1/03-S:轴承过渡元件的出口部分
B1/03-S1:出口圆形壁
B1/03-S2:出口圆形突起
B1/04-B:非常规轴向轴承的球滚珠基座
B1/04-BE:非常规轴向轴承的球滚珠基座
B1/04-BE:非常规轴向轴承的入口球滚珠基座
B1/04-BS:非常规轴向轴承的出口球滚珠基座
图9: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
B1/04:非常规轴向轴承
B1/04-AG:旋转垫圈
B1/04-B:非常规轴向轴承的球滚珠基座
B1/04-BE:非常规轴向轴承的入口球滚珠基座
B1/04-BS:非常规轴向轴承的出口球滚珠基座
A0:涡轮机轴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风单元(WO2021034203,“风墙(Wind Wall)”)被限定且合并在本说明书中仅作为上下文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正确描述本发明部件而言是必需的。
风单元:
根据图1,风单元(301、302)应被理解为自运行、能够放大风速的单独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相邻外部部分(404)、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和临界空间(504)形成;其中,临界空间(504)是位于前部(503)与后部(505)之间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具有最高风速记录。
从这方面来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临界空间(504)应被理解为风力系统的外围支撑涡轮机(A)适于定位的空间。
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围轴承支撑系统(B1),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适于通过外围轴承稳固地支撑外围支撑涡轮机(A),并且根据图3,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由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旋转垫圈元件(B1/02)、轴承过渡元件(B1/03)和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组成。
其中,外围轴承支撑系统(B1)包括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该外围支撑固定元件包括入口部分(B1/01-E)和出口部分(B1/01-S),其中,每个部分均包括圆形腔(B1/01-E1或B1/01-S1,视情况而定),该圆形腔接收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其中一个部分(B1/03-E或B1/03-S,如适用),并且该外围轴承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旋转垫圈元件(B1/02)和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每个球滚珠基座均布置在旋转垫圈元件(B1/02)的侧面上,其中,每个球滚珠基座(B1/04-B)位于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与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上述部分之间。
外围支撑固定元件:
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特征在于,它是附接至风单元(301、302)的临界空间(504)的内部且用作对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支撑并最终用作对旋转垫圈元件(B1/02)的支撑件的结构。此外,根据图4,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特征在于,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入口部分(B1/01-E)和出口部分(B1/01-S),其中,入口部分(B1/01-E)与出口部分(B1/01-S)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且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彼此相对地布置。
入口部分:
如图5所示,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入口部分(B1/01-E)的特征在于,它包含圆形腔(B1/01-E1),并且具有支撑结构(B1/01-E2),其中,圆形腔用于接收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支撑结构通过支撑件对所述入口部分(B1/03-E)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撑件被连接且支撑在图4所示的相邻外部部分(404)和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的前部(503)上。
根据图8,入口部分(B1/01-E)的圆形腔(B1/01-E1)的特征在于,它由分别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形成,这两个圆形壁布置成防止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发生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
根据图5,入口部分(B1/01-E)的支撑结构(B1/01-E2)的特征在于以下部件:圆形支撑件(B1/01-E2C)、径向梁(B1/01-E2R)、方形支撑件(B1/01-E2S)、水平梁(B1/01-E2H)和锚固件(B1/01-E2A);其中,圆形支撑件(B1/01-E2C)的特征在于,它包含且围绕圆形腔(B1/01-E1),在轴向上连接至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的前部(503),并且在径向上由径向梁(B1/01-E2R)支撑;其中,径向梁(B1/01-E2R)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多个柱状件,这些柱状件在径向上将圆形支撑件(B1/01-E2C)连接至方形支撑件(B1/01-E2S)的每一侧,使得圆形支撑件(B1/01-E2C)的径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竖向上被固定;其中,方形支撑件(B1/01-E2S)是相邻外部部分(404)的突出延伸并且附接至相邻外部部分;其中,水平梁(B1/01-E2H)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多个水平梁,这些水平梁将方形支撑件(B1/01-E2S)连接至围绕且包含风单元(301、302)的入口开口(406)的圆形孔的壁的每个顶点,使得圆形支撑件(B1/01-E2C)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水平方向上被固定;其中,锚固件(B1/01-E2A)的特征在于,它是紧固件,其突出部固定至方形支撑件(B1/01-E2S)的每个拐角,作用是将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入口部分(B1/01-E)连接至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出口部分(B1/01-S),使得这两个部分彼此固定,从而共同构成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
应当指出,入口部分(B1/01-E)的支撑结构(B1/01-E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长度、厚度、材料和形状将取决于圆形支撑件(B1/01-E2C)将承受的重量及轴向力和径向力。
出口部分:
如图6所示,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出口部分(B1/01-S)的特征在于,它包含圆形腔(B1/01-S1),并且具有支撑结构(B1/01-S2),其中,圆形腔用于接收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支撑结构通过支撑件对所述出口部分(B1/03-S)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撑件被连接且支撑在如图4所示的相邻外部部分(404)和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的后部(505)上。
根据图6,出口部分(B1/01-S)的圆形腔(B1/01-S1)的特征在于,它由分别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形成,这两个圆形壁布置成防止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发生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
根据图6,出口部分(B1/01-S)的支撑结构(B1/01-S2)的特征在于以下部分:圆形支撑件(B1/01-S2C)、径向梁(B1/01-S2R)、方形支撑件(B1/01-S2S)、水平梁(B1/01-S2H)和锚固件(B1/01-S2A);其中,圆形支撑件(B1/01-S2C)的特征在于,它包含且围绕圆形腔(B1/01-S1),在轴向上连接至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的后部(505),并且在径向上由径向梁(B1/01-S2R)支撑;其中,径向梁(B1/01-S2R)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多个柱状件,这些柱状件在径向上将圆形支撑件(B1/01-S2C)连接至方形支撑件(B1/01-S2S)的每一侧,使得圆形支撑件(B1/01-S2C)的径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竖向上被固定;其中,方形支撑件(B1/01-S2S)是相邻外部部分(404)的突出延伸并且附接至相邻外部部分;其中,水平梁(B1/01-S2H)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多个水平梁,这些水平梁将方形支撑件(B1/01-S2S)连接至围绕风单元(301、302)的出口开口(407)的圆形孔的壁的每个顶点,使得圆形支撑件(B1/01-S2C)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水平方向上被固定;其中,锚固件(B1/01-S2A)的特征在于,它是紧固件,其突出部固定至方形支撑件(B1/01-S2S)的每个拐角,作用是将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出口部分(B1/01-S)连接至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入口部分(B1/01-E),使得这两个部分彼此固定,从而共同构成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
应当指出,出口部分(B1/01-S)的支撑结构(B1/01-S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长度、厚度、材料和形状将取决于圆形支撑件(B1/01-S2C)将承受的重量及轴向力和径向力。
旋转垫圈元件:
旋转垫圈元件(B1/02)是位于风单元(301、302)的临界空间(504)的高度处的圆形结构,其特征在于绕轴向轴(A0)旋转,并且具有如图7所示的三个部分:旋转垫圈内圈(B1/02-AI)、旋转垫圈(B1/04-AG)和旋转垫圈外圈(B1/02-AE)。
旋转垫圈内圈(B1/02-AI)的特征在于,它是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外围旋转圈(A3)将被固定至外围轴承支撑系统(B1)所在的部分,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旋转垫圈元件(B1/02)的转速将始终与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转速(或每分钟转数)同步。
旋转垫圈(B1/04-AG)是由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双滚道垫圈组成的径向延伸部分,其特征在于,与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和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接触并位于入口球滚珠基座与出口球滚珠基座的中间,其中,旋转垫圈(B1/04-AG)在内侧上附接至旋转垫圈内圈(B1/02-AI),并且在外侧上附接至旋转垫圈外圈(B1/02-AE)。
旋转垫圈外圈(B1/02-AE)的特征在于,它具有与主齿轮内圈(C1/01-AI)相同的直径,并且此外,它是用于将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旋转所产生的转矩传递至特定动力传动系统的机械元件即主齿轮(C1)将被固定所在的部分。
轴承过渡元件:
根据图8,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特征在于,它由入口部分(B1/03-E)和出口部分(B1/03-S)组成,其中,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进而共同形成位于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和与旋转垫圈元件(B1/02)接触的球滚珠基座(B1/04-B)之间的支撑装置。
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是圆形、模块化且可互换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B1/03-E1),使得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装配且固定在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入口部分(B1/01-E)的圆形腔(B1/01-E1)内部,并且此外,入口部分具有两个圆形突起(B1/03-E2),这两个圆形突起用作用于对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进行支撑的附接点。
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是圆形、模块化且可互换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B1/03-S1),使得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装配且固定在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出口部分(B1/01-S)的圆形腔(B1/01-S1)内部,并且此外,出口部分具有两个圆形突起(B1/03-S2),这两个圆形突起用作用于对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进行支撑的固定点。
非常规轴向轴承:
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是角接触或非角接触的单向轴向球轴承或圆柱轴承;如图9所示,其特征在于由旋转垫圈(B1/04-AG)和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组成,并且呈轴向轴承部件的非常规布置形式,其中,旋转垫圈(B1/04-AG)必须始终位于轴向轴承的中间,在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之间,使得旋转圈(B1/04-AG)能够绕轴向轴(A0)自由旋转。
旋转垫圈(B1/04-AG)是双滚道轴垫圈,其特征在于绕轴向轴(A0)旋转,其中,旋转垫圈包含在旋转垫圈元件(B1/02)内,并且与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和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接触且位于入口球滚珠基座与出口球滚珠基座之间。
球滚珠基座(B1/04-B)可以是球滚珠基座,或者可以是圆柱滚子基座,其特征在于便于旋转垫圈(B1/04-AG)绕轴向轴(A0)自由旋转,并且根据其位置而采用不同的命名:当位于旋转垫圈(B1/04-AG)与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之间时,命名为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当位于旋转垫圈(B1/04-AG)与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之间时,命名为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
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的特征在于,它由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入口部分(B1/03-E)支撑,使得所述球滚珠基座(或圆柱滚子基座)不动,但是球滚珠(或圆柱滚子)在与旋转垫圈(B1/04-AG)接触时能够自由旋转,由此,旋转垫圈(B1/04-AG)旋转,而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保持固定。
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的特征在于,其由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出口部分(B1/03-S)支撑,使得球滚珠基座(或圆柱滚子基座)不动,但是球滚珠(或圆柱滚子)在与旋转垫圈(B1/04-AG)接触时能够自由旋转,由此,旋转垫圈(B1/04-AG)旋转,而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保持固定。
另一方面,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由于其是无需支撑常规轴承的轴向载荷也无需支撑常规轴承的转速的大尺寸部件(直径达数米),因此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多个单独且相同的弧形件来构建,其中通过连接弧形件,可以获得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完整的圆形结构。这克服了用单件来构建大型轴承的技术限制。
应当指出,外围轴承支撑系统(B1)提供了一种基于外围轴承的外围支撑机构,该外围支撑机构对于需要稳健的系统来支撑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过高重量的情形是理想的。
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以及上文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设计其他的装置,例如以各种方式连接至各种结构和物体以及彼此连接的各种材料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模块。本发明涵盖所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各种特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应当阐明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内容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构造本发明的改型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轴承支撑系统适于通过外围轴承稳固地支撑外围支撑涡轮机,并且包括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旋转垫圈元件(B1/02)、轴承过渡元件(B1/03)和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
其中,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包括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入口部分(B1/01-E)和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出口部分(B1/01-S);其中,每个部分视情况而定包括圆形腔(B1/01-E1或B1/01-S1),并且其中,每个腔均容纳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入口部分(B1/03-E)或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出口部分(B1/03-S);
其中,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定位在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之间;其中,每个球滚珠基座(B1/04-B)均位于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与所述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其中一个部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中,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1-E)包括圆形腔(B1/01-E1),并且进一步包括支撑结构(B1/01-E2);
其中,所述圆形腔(B1/01-E1)由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形成,所述两个圆形壁布置成防止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发生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B1/01-E2)包括以下部件:圆形支撑件(B1/01-E2C)、径向梁(B1/01-E2R)、方形支撑件(B1/01-E2S)、水平梁(B1/01-E2H)和锚固件(B1/01-E2A);其中,所述圆形支撑件(B1/01-E2C)包含且围绕所述圆形腔(B1/01-E1),在轴向上连接至空气动力学内部腔室(501)的前部(503),并且在径向上由所述径向梁(B1/01-E2R)支撑;其中,所述径向梁(B1/01-E2R)具有多个柱状件,所述多个柱状件在径向上连接在所述圆形支撑件(B1/01-E2C)与所述方形支撑件(B1/01-E2S)的每一侧之间,使得所述圆形支撑件(B1/01-E2C)的径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竖向上被固定;其中,所述方形支撑件(B1/01-E2S)是相邻外部部分(404)的突出延伸并附接至所述相邻外部部分;其中,所述水平梁(B1/01-E2H)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方形支撑件(B1/01-E2S)连接至外部固定支撑件,使得所述圆形支撑件(B1/01-E2C)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且在水平方向上被固定;其中,所述锚固件(B1/01-E2A)是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突出部固定至所述方形支撑件(B1/01-E2S)的每个拐角,作用是将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的所述入口部分(B1/01-E)连接至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所述出口部分(B1/01-S),使得这两个部分彼此固定;
其中,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所述出口部分(B1/01-S)具有与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1-E)相同的特征,从而共同构成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B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中,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适于绕所述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轴向轴(A0)旋转,并且所述旋转垫圈元件包括三个部分:旋转垫圈内圈(B1/02-AI)、旋转垫圈(B1/04-AG)和旋转垫圈外圈(B1/02-AE);
其中,所述旋转垫圈内圈(B1/02-AI)是所述外围支撑涡轮机(A)的外围旋转圈(A3)固定至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所在的部分;
其中,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是径向延伸部分,由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双滚道垫圈构成,并且与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和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接触且位于所述入口球滚珠基座与所述出口球滚珠基座之间;其中,所述旋转垫圈(B1/04-AG)在内侧上附接至所述旋转垫圈内圈(B1/02-AI)并且在外侧上附接至所述旋转垫圈外圈(B1/02-AE);
其中,所述旋转垫圈外圈(B1/02-AE)具有与主齿轮的内圈(C1/01-AI)相同的直径,并且此外,所述旋转垫圈外圈是所述主齿轮(C1)被固定所在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是圆形、模块化且可互换的结构,具有垂直于轴向轴(A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两个圆形壁(B1/03-E1),使得所述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装配且固定在所述外围支撑固定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1-E)的所述圆形腔(B1/01-E1)内部;其中,此外,所述入口部分具有两个圆形突起(B1/03-E2),所述两个圆形突起用作用于对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进行支撑的固定点,使得所述球滚珠基座固定不动,但是球滚珠在与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的旋转垫圈(B1/04-AG)接触时能够自由旋转,其中,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旋转,而所述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保持固定至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
其中,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出口部分(B1/03-S)具有与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相同的特征,从而共同构成所述轴承过渡元件(B1/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轴承支撑系统,其中,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通过多个单独且相同的弧形件被模块化地构建,其中通过将所述弧形件连接在一起,得到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B1/04)的完整圆形结构,所述非常规轴向轴承包括旋转垫圈(B1/04-AG)和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其中,所述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附接至所述轴承过渡元件(B1/03);其中,所述旋转垫圈(B1/04-AG)位于所述两个球滚珠基座(B1/04-B)之间,以允许所述旋转垫圈(B1/04-AG)绕轴向轴(A0)自由旋转;
其中,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是双滚道垫圈,所述双滚道垫圈绕所述轴向轴(A0)旋转,包含在所述旋转垫圈元件(B1/02)内,并且与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和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接触且位于所述入口球滚珠基座与所述出口球滚珠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球滚珠基座(B1/04-B)是可互换的球滚珠基座或圆柱滚子基座,并且适于根据其位置而采用不同的命名:当位于所述旋转垫圈(B1/04-AG)与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之间时,命名为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而当位于所述旋转垫圈(B1/04-AG)与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出口部分(B1/03-S)之间时,命名为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
其中,所述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由所述轴承过渡元件的所述入口部分(B1/03-E)支撑,使得所述球滚珠基座保持不动,但是球滚珠在与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接触时保持自由旋转,由此,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旋转,而所述入口球滚珠基座(B1/04-BE)保持固定;
其中,所述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由所述轴承过渡元件(B1/03)的所述出口部分(B1/03-S)支撑,使得所述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保持不动,但是球滚珠在与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接触时能够自由旋转,由此,所述旋转垫圈(B1/04-AG)旋转,而所述出口球滚珠基座(B1/04-BS)保持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PE2022/050008 WO2023211293A1 (es) | 2022-04-25 | 2022-04-25 | Sistema de soporte periférico de rodamiento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072578A true CN119072578A (zh) | 2024-12-03 |
Family
ID=8851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95326.XA Pending CN119072578A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517081A1 (zh) |
CN (1) | CN119072578A (zh) |
WO (1) | WO202321129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77447A (ja) | 2004-12-22 | 2006-07-06 | Ntn Corp | 複列転がり軸受 |
US8102073B2 (en) * | 2010-09-20 | 2012-01-24 | Daniel Morrison | Wind turbine alternator module |
US8853881B2 (en) * | 2012-04-09 | 2014-10-07 | Steven James Andrews Hoegg | Split venturi ring maglev generator turbine |
KR20150050927A (ko) | 2013-11-01 | 2015-05-11 |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 이중 치형을 지닌 피치 베어링 |
WO2017200504A1 (en) * | 2016-05-16 | 2017-11-23 | Oran Avci Elif | Shaftless multi blade wind turbine |
CN109488693B (zh) | 2018-12-06 | 2024-07-12 | 谷爱明 | 风力发电设备专用轴承 |
JP7488604B2 (ja) | 2019-08-20 | 2024-05-22 | マドリード、アルフレド ラウル カル | 風壁 |
CN211874640U (zh) * | 2020-02-24 | 2020-11-06 | 沈阳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无轴集风式风力发电机 |
-
2022
- 2022-04-25 EP EP22940409.0A patent/EP451708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4-25 CN CN202280095326.XA patent/CN1190725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4-25 WO PCT/PE2022/050008 patent/WO2023211293A1/es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11293A1 (es) | 2023-11-02 |
EP4517081A1 (en) | 2025-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45844B2 (ja) |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 |
JP5411111B2 (ja) |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 |
JP5161958B2 (ja) | 風力発電装置用の増速機および風力発電装置 | |
US6951443B1 (en) | Wind turbine ring/shroud drive system | |
JP6147765B2 (ja) | 風力発電所の搭載部品のためのローラーベ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ように設計されたブレードベアリングを有する風力発電所 | |
US7410442B2 (en) | Transmission containing helical gearing and bear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 |
US20120231923A1 (en) | Modular assembly for an integrated flex pin drive with generator | |
JP5950649B2 (ja) | 波動歯車装置 | |
JP2009503415A (ja) | フレックスピンを備えた遊星ギアシステム | |
JP5845003B2 (ja) | 垂直軸型流体発電装置 | |
JP2007525623A (ja) | 遊星歯車装置を備える歯車伝動装置 | |
JP2020098034A5 (zh) | ||
JP2007518938A (ja) | プラネット・キャリアを有するギア・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ユニット | |
KR101548348B1 (ko) | 동축 반전식 코어리스 발전기 | |
JP5732689B2 (ja) | ウェブ付き貫通ピボット | |
CN119072578A (zh) | 外围轴承支撑系统 | |
JP2007205557A (ja) | 転がり軸受、保持器セグメントおよび風力発電機の主軸支持構造 | |
US5443317A (en) | Rolling bearing having ball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 |
JP6650724B2 (ja) | 変速機 | |
JP2008025687A (ja) | 波動歯車装置用軸受 | |
JP2008298274A (ja) | ころ軸受、ころ軸受の保持器セグメントおよび風力発電機の主軸支持構造 | |
JP2006052669A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KR102396667B1 (ko) | 풍력 터빈의 회전자 블레이드를 위한 회전식 연결부 | |
JP6338538B2 (ja) | 撓み噛合い式歯車装置 | |
JP2006177447A (ja) | 複列転がり軸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