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30511A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030511A CN119030511A CN202310595183.5A CN202310595183A CN119030511A CN 119030511 A CN119030511 A CN 119030511A CN 202310595183 A CN202310595183 A CN 202310595183A CN 119030511 A CN119030511 A CN 1190305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witch circuit
- sub
- transistor
- deple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02—Switching arrangements with several input- or output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降低开关电路的功耗。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四端电连接;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设备相当一部分能量浪费在接收信号时的监听(idlelistening),对此,现有技术使用低功耗唤醒无线电(Low Power Wake Up Radio,简称LP-WUR)技术减少设备监听时能量的浪费。
LP-WUR的核心思想是无线通信设备(如蓝牙耳机,手机等)除包含主通信模块(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Bluetooth,BT)模块)外,还包括唤醒无线电WUR模块。在主通信模块处于关闭状态以节省功耗时,WUR模块一直工作在无线信号的接收状态。当其他通信设备需要与带有WUR模块和主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设备通信时,其他通信设备可以向WUR模块发送唤醒帧。WUR模块确定唤醒帧中包含的唤醒序列正确后,可以唤醒主通信模块。主通信模块被唤醒后,进行无线信号的正常收发。
其中,WUR模块与主通信模块可以分时复用同一个天线。天线通过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分别连接WUR模块和主通信模块。WUR模块工作时控制该单刀多掷开关中连接天线与WUR模块的通路连通,以使得WUR模块通过该天线接收唤醒帧。主通信模块工作时控制该单刀多掷开关中连接天线与主通信模块的通路连通,以使得主通信模块通过该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现有技术在WUR监听信号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地对该单刀多掷开关进行供电,以控制该单刀多掷开关中用于连接WUR和天线的通路连通,进而以使WUR通过天线监听信号。而持续地对该单刀多掷开关进行供电,存在该单刀多掷开关的功耗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用于降低开关电路的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四端电连接。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该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由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导通,因此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电连接,因此,该第二端和该第三端导通时,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该第三端也导通,实现了该开关电路在零功耗的情况下提供导通的路径,降低了该开关电路的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电压均为第一电压值时,该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电连接,因此可知,该第二端和该第三端断开时该第一端和该第三端也断开。由于该第一端至该第三端之间包括断开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因此,无线信号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传输至第三端的可能性更小。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可以在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断开的时候对该第三端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电连接天线,第三端用于电连接第一唤醒接收机WUR,第五端用于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可以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可以电连接第一WUR,第五端可以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由于该第一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还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电连接,则可知该第一端连接天线时该第二端和该第四端也连接天线。其次,由于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则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WUR可以通过该第一子开关电路与天线连接。由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断开,因此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由于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则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与天线断开。
综上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和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天线通过该开关电路连接第一WUR,并与第一通信模块断开。进而,第一WUR可以通过该天线监听无线信号,第一通信模块本身处于关闭状态,也不接收无线信号。由于第一WUR通过该天线监听无线信号的功耗较小,并且,该开关电路断电没有功耗,因此可以降低无线信号监听过程的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电连接电视机,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用于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用于电连接多媒体播放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第一端和第五端断开。因此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电视机电连接天线,电视与多媒体播放器断开连接。进而可以实现在该开关电路零功耗的情况下电视机通过天线接收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子开关电路,第三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端和第七端。第一端与第六端电连接。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六端和第七端导通;在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六端和第七端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三子开关电路在断电的情况下均导通,并且,第一子开关电路导通时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第三子开关电路导通时第六端和第七端导通,则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多条导通的路径(包括第二端至第三端的路径、以及第六端至第七端的路径),也就是说,该开关电路在零功耗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多条导通的路径。其中,由于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因此,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三端也导通。由于第一端与第六端电连接,因此,第六端和第七端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七端也导通。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七端用于电连接第二WUR,第二WUR和第一WUR的工作频段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都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开。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都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第一端和第七端也导通,这种情况下,第一WUR和第二WUR均连接同一个天线。进而,第一WUR和第二WUR可以同时进行无线信号的侦听,实现了在开关电路零功耗的情况下多个工作频段不同的WUR侦听无线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第四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和第九端。第一端与第八端电连接。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八端和第九端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八端和第九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端与第八端电连接,因此,第八端和第九端断开时第一端和第九端也断开,第八端和第九端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九端也导通。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的第九端用于连接第二通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电路除了增强型晶体管组成的第二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增强型晶体管组成的第四子开关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上电可以实现第二子开关电路和第四子开关电路中的一条路径导通,进而实现与第二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天线,或者与第四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天线。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第一支路包括第十端和第十一端,第十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十一端接地。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十端和第十一端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十端和第十一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也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五端也导通。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一支路的第十端和第十一端也导通,第一支路的第十端接地。
进而,如果在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时仍存在部分无线信号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向第三端泄露传输。由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上连接有接地的第一支路,则该泄露的无线信号可以通过接地的第一支路被传输至地面,不会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传输至第三端。也就是说,该第一支路可以在第一子开关电路断开的时候对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起到增强信号隔离的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支路,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第二支路包括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第十二端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十三端接地。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导通;在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五端也断开。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也导通,第十三端接地。
进而,如果在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时仍存在部分无线信号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向第五端泄露传输。由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上连接有接地的第二支路,则该泄露的无线信号可以通过接地的第二支路被传输至地面,不会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传输至第五端。也就是说,该第二支路可以在第二子开关电路断开的时候对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起到增强信号隔离的作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应用系统,开关应用系统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第三信号收发模块和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四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第三端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第五端与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电视机,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多媒体播放器。预设上电条件包括切换操作;切换操作用于触发切换电视机的信号源。
电视机,用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接收并响应于切换操作,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和多媒体播放器接收第二信号,根据第二信号显示第二多媒体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WUR,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预设上电条件包括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第一WUR,用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一唤醒信号,唤醒第一通信模块,以使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以及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子开关电路,第三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端和第七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六端电连接。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六端和第七端导通。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二WUR,第七端与第二WUR电连接;第二WUR和第一WUR的工作频段不同。第二WUR,用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并在第三无线信号为第三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三唤醒信号,唤醒第一通信模块,以使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和第七端断开,以及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第四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和第九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八端电连接。第九端与第二通信模块电连接。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
第一WUR,还用于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二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唤醒信号,唤醒第二通信模块,以使第二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八端和第九端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八端和第九端导通。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第一支路包括第十端和第十一端。第十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十一端接地。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十端和第十一端导通。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十端和第十一端断开。
结合第二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支路,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第二支路包括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第十二端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十三端接地。第一通信模块与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使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断开。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导通。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和/或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应用方法,应用于开关应用系统,开关应用系统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第三信号收发模块和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四端电连接。第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第三端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第五端与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该方法包括: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且,第三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WUR,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预设上电条件包括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该方法包括: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WUR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一唤醒信号,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唤醒指令;第一通信模块响应于第一唤醒指令,进入工作模式,并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以使第二端和第三端断开、以及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
结合第四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电视机,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多媒体播放器;预设上电条件包括切换操作;切换操作用于触发切换电视机的信号源。该方法包括: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电视机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电视机接收并响应于切换操作,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和多媒体播放器接收第二信号;电视机根据第二信号显示第二多媒体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方案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相关方案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的剖面结构图和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的剖面结构图和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三;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四;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五;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六;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七;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八;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九;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十;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十一;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系统的结构图一;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系统的结构图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模块的结构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元件X的一端X1“电连接”另一个元件Y的一端Y1可以是指元件X的一端X1与元件Y的一端Y1为物理接触的电路连接,例如,导线连接。
目前,为了降低通信设备的功耗,相关方案提出LP-WUR技术。该LP-WUR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指通信设备除了包含主通信模块,还增加一个WUR模块。通信设备无需与其他通信设备通信时,主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WUR模块工作,WUR模块用于监听无线信号。由于WUR模块的功耗小于主通信模块的功耗,因此,通过WUR模块监听信号可以减少通信设备的功耗。如果WUR模块监听到其他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并且确定该无线信号用于触发唤醒主通信模块,则WUR模块可以唤醒主通信模块,以使主通信模块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工作模式。主通信模块在工作模式下可以收发无线信号。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的相关方案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该通信设备11包括WUR模块、主通信模块、天线1和天线2。主通信模块与天线1电连接,WUR模块与天线2电连接,WUR模块与主通信模块电连接。主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下,WUR模块通过天线2监听无线信号。若WUR模块通过天线接收到唤醒序列,并且,确定该唤醒序列用于触发唤醒主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唤醒主通信模块。主通信模块被唤醒,进入工作模式。主通信模块在工作模式下,通过天线2收发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通信设备的面积开销,相关方案提出WUR模块和主通信模块分时复用同一个天线。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的相关方案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该通信设备12包括WUR模块、主通信模块、单刀双掷开关SP2T和天线。SP2T的第一端与天线电连接,SP2T的第二端与WUR模块电连接,SP2T的第二端与主通信模块电连接。
主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时,通信设备12控制SP2T上电,以使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二端导通、以及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三端断开连接。在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二端导通,以及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三端断开的情况下,主通信模块与天线断开连接,WUR模块连接天线,WUR模块可以通过天线监听无线信号。进一步地,如果WUR模块唤醒主通信模块,主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则通信设备12可以控制SP2T上电,以使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二端断开连接、以及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三端导通。在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二端断开,以及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三端导通的情况下,WUR模块与天线断开连接,主通信模块连接天线,主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天线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可以知道的是,主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的时候,通信设备12控制SP2T上电以使SP2T的第一端和SP2T的第二端导通,进而使得WUR模块可以通过天线监听无线信号。虽然WUR模块监听无线信号时的功耗较小,但是通信设备12需要一直控制SP2T上电。通信设备12控制SP2T上电产生的功耗,导致WUR监听无线信号的过程的功耗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均可以连接天线,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可以连接WUR,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可以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由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导通,因此可知,在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在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WUR也可以通过该第一子开关电路与天线连接。由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断开,因此可知,在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和第五端断开,在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也与天线断开。
综上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包括该第一子开关电路断电和该第二子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天线通过该开关电路连接WUR,并与第一通信模块断开。进而WUR可以通过该天线监听无线信号,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不接收无线信号。由于WUR通过该天线监听无线信号的功耗较小,并且,该开关电路断电没有功耗,因此可以降低无线信号监听过程的功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路、包括该开关电路的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应用于该通信设备的开关应用方法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如图3所示,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A1,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为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两端,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为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二端B1和第五端A3断开。在开关电路上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第二端B1和第五端A3导通。该开关电路上电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上电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该第一端A1还与第四端B2电连接,则第一端A1可以称为第二端B1和第四端B2的公共节点(pole)。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称为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可以称为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则可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由于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则可知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时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导通。由于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则可知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时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断开。
其中,第二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串联的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至第五端A3之间包括断开的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因此,无线信号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传输至第五端A3的可能性更小。串联的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可以在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的时候对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
还可以理解的是,该开关电路可以提供从第一端A1到第三端A2和从第一端A1到第五端A3的两条路径。因此,该开关电路可以用于多个第一设备连接同一个第二设备的场景(例如,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Antenna,ANT)的场景,多个信号源连接同一个电子设备的场景),第一端A1用于电连接第二设备,第三端A2和第五端A3用于电连接不同的第一设备。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实现了零功耗的情况下使得第一设备和一个第二设备连接。
例如,以第一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或BT模块)和WUR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为例,如图3所示,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可以用于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用于电连接WUR(可以称为第一WUR),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其中,由于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因此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WUR电连接天线,第一通信模块与天线断开连接。
还可以理解的是,耗尽型晶体管(如,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处于导通状态,增强型晶体管(如,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可知,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断电的情况下,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导通;在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的情况下,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断开。
其次,通过控制耗尽型晶体管(如,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上电可以使耗尽型晶体管处于断开状态,通过控制增强型晶体管(如,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可以使增强型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可知,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的情况下,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由于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则可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时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由于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则可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时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3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路的应用场景的一种示例,不对该开关电路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第一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断开,第四端B2和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导通。
其中,第一电压值可以是使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处于断开状态的任意一个电压值。第二电压值可以是使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的任意一个电压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电压均为第一电压值时,该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至第三端A2之间包括断开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因此,无线信号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传输至第三端A2的可能性更小。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可以在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的时候对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可以是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Negative 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或者是耗尽型的PMOS晶体管(positive channel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可以是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或者是增强型的PMOS晶体管。
示例性地,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为例,介绍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的控制过程。如图4中的(a)所示的一种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的剖面结构图,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包括源极S1、漏极D1和栅极G1。通过控制栅极G1的电压值Vgs1来控制源极S1和漏极D1之间的电流ID1大小,以实现控制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的断开或导通。如图4中的(b)所示,栅极G1的电压值Vgs1等于不同的数值时,源极S1和漏极D1之间的电流ID1大小不同。其中,Vgs1=0伏特(V)时,ID1不等于0,源极S1和漏极D1之间存在导电沟道,表示源极S1和漏极D1导通(即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因此可知,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电的情况下,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
其次,Vgs1=-2.5V时,ID1等于0,表示源极S1和漏极D1断开,即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因此可知,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的控制端(即栅极G1)的电压为-2.5V时,该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第一电压值可以等于-2.5V。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都可以导通。不同的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时所需的第一电压值的大小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为例,介绍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的控制过程。如图5中的(a)所示的一种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的剖面结构图,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包括源极S2、漏极D2和栅极G2。通过控制栅极G2的电压值Vgs2来控制源极S2和漏极D2之间的电流ID2大小,以实现控制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的断开或导通。如图5中的(b)所示,栅极G2的电压值Vgs2等于不同的数值时,源极S2和漏极D2之间的电流ID2大小不同。其中,Vgs2=0伏特(V)时,ID2等于0,表示源极S2和漏极D2断开,即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因此可知,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断电的情况下,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
其次,Vgs2大于0V时,ID2不等于0,源极S2和漏极D2之间存在导电沟道,表示源极S2和漏极D2导通(即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因此可知,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的控制端(即栅极G2)的电压大于0V时,该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第二电压值可以大于0V,例如,第二电压值等于2.5V。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都断开。不同的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时所需的第二电压值的大小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结合图3,参考图6所示,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6所示,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电连接,第一端A1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电连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是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的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两端。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是该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的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1,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1;或者,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1,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1。第一子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栅极G1。
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为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2,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为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漏极D2;或者,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为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漏极D2,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为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2。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为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栅极G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晶体管(如,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互易的,因此可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也可以是晶体管的漏极;相应地,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是晶体管的漏极,也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同理,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是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
示例性地,结合图6所示的开关电路,以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为图4所示的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以及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为图5所示的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为例,介绍该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如下表1所示。
表1一种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
其中,该开关电路断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0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0V。Vgs1=0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导通。Vgs2=0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断开。
其次,该开关电路上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2.5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2.5V。Vgs1=-2.5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Vgs2=2.5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导通。第一电压值可以为-2.5V,第二电压值可以为2.5V。
需要说明的是,表1示例性地描述了控制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的第一电压值的一个数值,控制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断开的第一电压值还可以有其他的取值。表1示例性地描述了控制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的第二电压值的一个数值,控制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导通的第二电压值还可以有其他的取值。
示例性地,结合图6所示的开关电路,以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为耗尽型的PMOS晶体管,以及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为增强型的PMOS晶体管为例,介绍该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如下表2所示。
表2另一种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
其中,该开关电路断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0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0V。Vgs1=0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Vgs2=0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
其次,该开关电路上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2.5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2.5V。Vgs1=2.5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Vgs2=-2.5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第一电压值可以为2.5V,第二电压值可以为-2.5V。
需要说明的是,表2示例性地描述了控制耗尽型的PMOS晶体管断开的第一电压值的一个数值,控制耗尽型的PMOS晶体管断开的第一电压值还可以有其他的取值。表2示例性地描述了控制增强型的PMOS晶体管导通的第二电压值的一个数值,控制增强型的PMOS晶体管导通的第二电压值还可以有其他的取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图6所示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也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也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多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详情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介绍,多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详情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A,开关电路除了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子开关电路,第三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除了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电连接,还与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电连接。第三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可以为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导通。在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该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以及该第一端A1与第六端B3电连接,则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可以称为第二端B1、第四端B2和第六端B3的公共节点。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可以称为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另外,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六端B3电连接,则可知,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导通时第一端A1和第七端A4也导通,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断开时第一端A1和第七端A4也断开。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子开关电路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子开关电路的介绍,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对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三子开关电路在断电的情况下均导通,并且,第一子开关电路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第二子开关电路导通时第一端和第七端导通,则可知,在该开关电路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多条导通的路径(包括第二端至第三端的路径、以及第一端至第七端的路径),也就是说,该开关电路在零功耗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多条导通的路径。该开关电路可用于断电情况下需要多条导通路径的场景,例如,多个工作频段不同的WUR侦听无线信号的场景。
示例性地,在多个工作频段不同的WUR侦听无线信号的场景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可以用于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一WUR,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以及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二WUR。第一WUR和第二WUR的工作频段不同,例如,第一WUR的工作频段是1800兆赫(MHz),第二WUR的工作频段是2400MHz。进而,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都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开。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都导通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七端A4也导通,这种情况下,第一WUR和第二WUR均连接同一个天线,第一WUR和第二WUR可以同时进行无线信号的侦听。
其中,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通过第一滤波器连接第一WUR,该第一滤波器用于向第一WUR传输符合第一WUR的工作频段的无线信号(例如,1800MHz的无线信号)。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可以通过第二滤波器连接第二WUR,该第二滤波器用于向第二WUR传输符合第二WUR的工作频段的无线信号(例如,2400MHz的无线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一个第三子开关电路,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子开关电路。多个第三子开关电路中每个第三子开关电路的详情(包括连接方式,导通和断开情况)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三子开关电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结合图7A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7B,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以及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7B所示,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电连接。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是该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的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为该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3,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为该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3;或者,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3,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七端A4为该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3。该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为该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栅极G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A,开关电路除了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第四子开关电路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除了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电连接,还与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电连接。第四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可以为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该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以及该第一端A1与第八端B4电连接,则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可以称为第二端B1、第四端B2和第八端B4的公共节点。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可以称为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另外,由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八端B4电连接,则可知,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导通时第一端A1和第九端A5也导通,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断开时第一端A1和第九端A5也断开。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子开关电路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二子开关电路的介绍,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一个第四子开关电路,也可以包括多个第四子开关电路。多个第四子开关电路中每个第四子开关电路的详情(包括连接方式,导通和断开情况)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四子开关电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可以用于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可以用于电连接WUR,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以及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可以用于电连接第二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或BT模块)。进而,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三电压值0V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天线以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WUR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天线断开连接。其中,第三电压值可以是用于控制增强型晶体管(如,第二增强型晶体管)断开的电压值。第三电压值可以是小于或等于0V的电压值,例如,0V或-2.5V。-2.5V相较于0V,可以将增强型晶体管断开的程度更高。
可选地,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三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九端A5导通;这种情况下,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天线以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WUR和第一通信模块均与天线断开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电路除了增强型晶体管组成的第二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增强型晶体管组成的第四子开关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上电可以实现第二子开关电路和第四子开关电路中的一条路径导通,进而实现与第二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天线,或者与第四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天线。
示例性地,结合图8A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8B,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以及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8B所示,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电连接、该第一端A1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电连接,以及该第一端A1与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电连接。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为该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的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两端。
其中,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为该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4,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为该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漏极D4;或者,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为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4,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九端A5为该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4。第四子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为该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栅极G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开关电路除了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还可以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是一条与第一子开关电路并联的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第一支路包括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是第一支路的两端。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一支路的第十一端H2接地。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中任意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0V,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导通,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支路,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支路。多个第一支路中每个第一支路的详情(包括连接方式,导通和断开情况)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支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导通。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也导通,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接地。
进而,如果在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时仍存在部分无线信号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向第三端A2泄露传输。由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上连接有接地的第一支路,则该泄露的无线信号可以通过接地的第一支路被传输至地面,不会从该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传输至第三端A2。也就是说,该第一支路可以在第一子开关电路断开的时候对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起到增强信号隔离的作用。
示例性地,结合图6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9所示,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以及第一支路包括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9所示,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与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A2电连接,第一支路的第十一端H2接地。
其中,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为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5,第一支路的第十一端H2为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漏极D5;或者,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为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漏极D5,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为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S5。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为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栅极G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开关电路除了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还可以包括第二支路。第二支路是一条与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的支路,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第二支路包括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是第二支路的两端。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电连接,第二支路的第十三端K2接地。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中任意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0V,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导通。在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支路,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支路。多个第二支路中每个第二支路的详情(包括连接方式,导通和断开情况)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二支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导通。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则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断开。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则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也导通,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接地。
进而,如果在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时仍存在部分无线信号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向第五端A3泄露传输。由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上连接有接地的第二支路,则该泄露的无线信号可以通过接地的第二支路被传输至地面,不会从该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传输至第五端A3。也就是说,该第二支路可以在第二子开关电路断开的时候对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起到增强信号隔离的作用。
示例性地,结合图6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9所示,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一支路包括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以及第二支路包括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9所示,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与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五端A3电连接,第二支路的第十三端K2接地。
其中,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为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6,第二支路的第十三端K2为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6;或者,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为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漏极D6,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为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源极S6。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为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栅极G6。
示例性地,结合图9所示的开关电路,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第三耗尽型晶体管为图4所示的耗尽型的NMOS晶体管,以及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和第三增强型晶体管为图5所示的增强型的NMOS晶体管为例,介绍该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如下表3所示。
表3又一种开关电路的控制电压和工作状态
其中,其中,该开关电路断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0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0V,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3=0V,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4=0V。Vgs1=0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Vgs2=0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Vgs3=0V时,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中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导通,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接地。Vgs4=0V时,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中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断开。
其次,该开关电路上电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1=-2.5V,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2=2.5V,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3=-2.5V,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Vgs4=2.5V。Vgs1=-2.5V时,该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Vgs2=2.5V时,该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Vgs3=-2.5V时,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断开,则该开关电路中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断开。Vgs4=2.5V时,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导通,则该开关电路中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导通,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中的第三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第三支路。开关电路中的第四子开关电路可以包括第四支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子开关电路中的第三支路的详情(包括连接方式,导通和断开情况)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子开关电路中的第一支路的介绍;第四子开关电路中的第四支路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二子开关电路中的第四支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均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结合图9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10A,该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并且,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和第四支路。该第四支路可以包括一个第四耗尽型晶体管,该第四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该第四耗尽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和第四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二增强型晶体管和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
示例性地,结合图9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10B所示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可以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以及第一支路,该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以及第二支路。该第一支路包括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该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该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该第二支路包括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该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该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和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
示例性地,结合图9所示的开关电路,参考图10C所示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可以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该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以及两个第一支路,该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以及两个第二支路。每个第一支路包括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一个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串联的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一个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另一个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另一个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每个第二支路包括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一个第二支路中的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串联的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一个第二支路中的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另一个第二支路中的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一端,另一个第二支路中的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两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两个第一支路中的第三耗尽型晶体管均导通,两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和两个第二支路中的第三增强型晶体管均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为例,介绍应用于该场景的通信设备。
请参考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系统,该开关应用系统20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2、第三信号收发模块23和开关电路24。开关电路24包括第一端A1。开关电路24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24和第二子开关电路24,第一子开关电路24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24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一子开关电路24包括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第二子开关电路24包括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第一端A1与第二端B1电连接,第一端A1与第四端B2电连接。第一端A1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电连接,第三端A2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2电连接,第五端A3与第三信号收发模块23电连接。开关电路24可以为图3或图6所示的开关电路。
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2,用于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24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进行信号传输。第三信号收发模块23,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24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进行信号传输。其中,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
其中,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断开。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开关电路2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24的详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开关电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参考图11B,在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下,开关应用系统20中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可以为天线31,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2可以为第一WUR32,第三信号收发模块23可以为第一通信模块33。预设上电条件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3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第一WUR32,用于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24和天线31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一唤醒信号,唤醒第一通信模块33,以使第一通信模块33进入工作模式。第一通信模块33,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开关电路2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24和天线31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模块33,还用于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第一通信模块33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一通信模块33可以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该休眠条件可以包括:在第一时长内停止接收第二无线信号,或者接收到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无线信号传输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WUR32和第一通信模块33复用同一个天线31。第一通信模块33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一WUR32需要进行第一无线信号的监听。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开关电路24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导通,进而第一WUR32通过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连接天线31,第一WUR32可以通过天线31监听第一无线信号。由于WUR通过天线31监听无线信号的功耗较小,并且,开关电路24断电没有功耗,因此可以降低无线信号监听过程的功耗。
示例性地,第一WUR32接收的第一无线信号可以为唤醒序列。第一WUR32判断接收的第一无线信号是否为第一唤醒信号,该第一唤醒信号用于触发唤醒第一通信模块。若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则第一WUR32可以生成第一唤醒帧,并向第一通信模块33发送该第一唤醒帧。第一通信模块33接收并响应于该第一唤醒帧,进入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33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33还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33,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以及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导通。
示例性地,结合图11B所示的开关应用系统,参考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模块。该第一通信模块33可以包括:解码器(decoder)331、电平转换模块(levelshift)332、负压生成器333、以及正压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334。电平转换模块332与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例如,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栅极G1)电连接,电平转换模块332还与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例如,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栅极G2)电连接。
图12所示的第一通信模块33在工作模式下控制开关电路24的过程可以包括:s1、第一通信模块33接收到第一WUR32发送的第一唤醒帧,响应于该第一唤醒帧,进入工作模式;s2、第一通信模块33进入工作模式时,第一通信模块33中的各个模块(包括解码器331、电平转换模块332、负压生成器333、以及正压LDO334)上电;s3、解码器331上电后,响应于该第一唤醒帧,生成第一初始信号(如,0V)和第二初始信号(如,1.8V),并将第一初始信号和第二初始信号发送至电平转换模块332;s4、电平转换模块332通过负压生成器333将第一初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值(例如,将0V转换为-2.5V),并将该第一电压值输出至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s5、电平转换模块332还通过正压LDO334将第二初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值(例如,将1.8V转换为2.5V),并将该第二电压值输出至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开关电路除了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还可以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第一通信模块33与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进而,第一通信模块33,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导通。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第一支路的第十端H1和第十一端H2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路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支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开关电路除了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还可以包括第二支路。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第一通信模块33与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进而,第一通信模块33,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使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断开。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第二支路的第十二端K1和第十三端K2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路的详情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二支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下,开关应用系统20还可以包括第二WUR,开关应用系统20中的开关电路24可以为图7A或图7B所示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24包括第一子开关电路、第二子开关电路和第三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开关电路24的第七端A4与第二WUR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33可以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
第二WUR,用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并在第三无线信号为第三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三唤醒信号,唤醒第一通信模块33,以使第一通信模块33进入工作模式。
第一通信模块33,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和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断开,以及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第三子开关电路的第六端B3和第七端A4断开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七端A4也断开。第二子开关电路的第四端B2和第五端A3导通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也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下,开关应用系统20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开关应用系统20中的开关电路24可以为图8A或图8B所示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24包括第一子开关电路、第二子开关电路和第四子开关电路。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与第八端B4电连接。开关电路24的第九端A5与第二通信模块电连接。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
第一WUR32,还用于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二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唤醒信号,唤醒第二通信模块,以使第二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24和天线31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断开。在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导通。
示例性地,第二通信模块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导通。第一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B1和第三端A2断开时,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也断开。第四子开关电路的第八端B4和第九端A5导通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九端A5也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模块的详细(包括唤醒第二通信模块的方式,第二通信模块满足的休眠条件等等)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通信模块33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WUR32、第一通信模块33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复用同一个天线31。第一通信模块33和第二通信模块均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一WUR32连接天线进行第一无线信号的监听。第一WUR32唤醒第一通信模块33或第二通信模块后,第一通信模块33或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请参考图13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应用方法,应用于上述开关应用系统中。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
S401、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可以通过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连接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而,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可以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S402、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且,第三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开关应用系统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晶体管均导通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时,第三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连接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而,第三信号收发模块可以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示例性地,以多个通信模块连接同一个天线的场景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应用方法。参考图13B,该方法中的S401可以包括S501,S402可以包括S503-S504,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502和S505。
S501、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第一WUR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
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第一WUR可以通过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连接天线。进而,第一WUR从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如,射频信号)。
S502、在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第一WUR响应于第一唤醒信号,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唤醒指令。
第一WUR接收到第一无线信号后,判断第一无线信号是否为第一唤醒信号。若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响应于该第一唤醒信号,第一WUR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唤醒指令(如第一唤醒帧)。
S503、第一通信模块响应于第一唤醒指令,进入工作模式,并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以使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以及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
第一通信模块响应于第一唤醒指令,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模式。第一通信模块在工作模式下,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输出第一电压值,向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晶体管均导通。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均断开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至少一个第一增强晶体管均导通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
S504、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时,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连接天线。进而第一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S505、第一通信模块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
第一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停止向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供电,即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都断电。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都断电时,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断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导通。进而,第一WUR通过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连接天线,继续进行无线信号的侦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信号源连接同一个电子设备的场景可以包括:天线和多媒体播放器(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k,DVD),视频压缩盘片(Video CompactDisc,VCD))连接同一个电视机。
示例性地,在天线和多媒体播放器连接同一个电视机的场景下,如图14所示,开关应用系统20中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21可以为电视机,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2可以为天线,第三信号收发模块23可以为多媒体播放器。开关电路24的第一端A1可以用于电连接电视机,开关电路24的第三端A2可以用于电连接天线,开关电路24的第五端A3可以用于电连接多媒体播放器。预设上电条件可以包括切换操作,该切换操作用于触发切换电视机的信号源。
其中,电视机,用于在开关电路24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开关电路24和天线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再接收并响应于切换操作,控制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开关电路24和多媒体播放器接收第二信号;然后,根据第二信号显示第二多媒体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三端A2导通,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A1和第五端A3断开。因此可知,在该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电视机连接天线,电视与多媒体播放器断开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关应用系统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分别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和/或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开关电路。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通信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式设备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制。
示例地,以通信设备为手机为例,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手机50可以包括处理器501,外部存储器接口502,内部存储器503,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504,无线通信模块505,显示屏506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5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5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501可以是手机5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501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501中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5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5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5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处理器501的工作效率。
手机5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504,无线通信模块505,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5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
移动通信模块504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5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50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504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504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504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5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504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501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505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5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BT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505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505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501。无线通信模块505还可以从处理器5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5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504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505耦合,使得手机5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如,服务器)通信。该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BT,和/或WLAN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50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50的存储能力。内部存储器503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503的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手机5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当然,可以理解的,上述图15所示仅仅为通信设备的形态为手机时的示例性说明。若通信设备是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PC,PDA,可穿戴式设备等其他设备形态时,通信设备的结构中可以包括比图15中所示更少的结构,也可以包括比图15中所示更多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其中,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如,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如,通信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如,通信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如,通信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导通,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断开,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用于电连接天线,所述第三端用于电连接第一唤醒接收机WUR,所述第五端用于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用于电连接电视机,所述第三端用于电连接天线,所述第五端用于电连接多媒体播放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端和第七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七端导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七端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端用于电连接第二WUR,所述第二WUR和所述第一WUR的工作频段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和第九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九端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九端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端用于电连接第二通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十端和第十一端,所述第十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端接地;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十端和所述第十一端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十端和所述第十一端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所述第十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十二端和所述第十三端导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十二端和所述第十三端断开。
11.一种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应用系统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第三信号收发模块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导通,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断开;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唤醒接收机WUR,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所述预设上电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WUR,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在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唤醒信号,唤醒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使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电视机,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多媒体播放器;所述预设上电条件包括切换操作;所述切换操作用于触发切换所述电视机的信号源;
所述电视机,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切换操作,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多媒体播放器接收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显示第二多媒体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断开、以及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和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端和第七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七端导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二WUR,所述第七端与所述第二WUR电连接;所述第二WUR和所述第一WUR的工作频段不同;
所述第二WUR,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并在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为第三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三唤醒信号,唤醒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使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及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断开,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七端断开,以及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2和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子开关电路,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并联;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八端和第九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
所述第一WUR,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二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式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九端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九端导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2和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十端和第十一端,所述第十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增强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二电压值,以使所述第十端和所述第十一端导通;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十端和所述第十一端断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2和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十二端和第十三端,所述第十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十三端接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工作模式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耗尽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压值,以使所述第十二端和所述第十三端断开;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十二端和所述第十三端导通。
2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12和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系统,和/或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
23.一种开关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开关应用系统,所述开关应用系统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第三信号收发模块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电路和第二子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子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在满足预设上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且,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导通,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唤醒接收机WUR,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所述预设上电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WUR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在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唤醒信号,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唤醒指令;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唤醒指令,进入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以使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断开、以及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导通;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在满足休眠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断电。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为电视机,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为天线,所述第三信号收发模块为多媒体播放器;所述预设上电条件包括切换操作;所述切换操作用于触发切换所述电视机的信号源;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开关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电视机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天线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
所述电视机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切换操作,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耗尽型晶体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型晶体管上电,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多媒体播放器接收第二信号;
所述电视机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显示第二多媒体信息。
2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应用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95183.5A CN119030511A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PCT/CN2024/078591 WO2024239739A1 (zh) | 2023-05-23 | 2024-02-26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95183.5A CN119030511A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030511A true CN119030511A (zh) | 2024-11-26 |
Family
ID=9353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95183.5A Pending CN119030511A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030511A (zh) |
WO (1) | WO202423973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0055A (zh) * | 2007-10-24 | 2009-04-29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基于e phemt的单刀双掷开关 |
WO2018062772A1 (ko) * | 2016-09-30 | 2018-04-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전력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세스 포인트 |
CN108712741B (zh) * | 2017-04-01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设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994918B (zh) * | 2017-12-21 | 2024-05-10 | 武汉华讯国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射频收发切换的单刀双掷开关 |
-
2023
- 2023-05-23 CN CN202310595183.5A patent/CN1190305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2-26 WO PCT/CN2024/078591 patent/WO2024239739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239739A9 (zh) | 2025-01-23 |
WO2024239739A1 (zh) | 2024-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1258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
US9529412B2 (en) | System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for | |
KR101636456B1 (ko) | 복수의 모뎀을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심카드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893926A (zh) | 控制双处理器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10194397B2 (en) |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 |
JP2009163699A (ja) | 携帯インターネット及びデジタル放送の同時サービスを支援するusb方式の無線モデム装置 | |
CN103413165A (zh) | 控制nfc标签的方法和受控nfc标签 | |
CN102403035A (zh)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控制系统 | |
US20160323821A1 (en) | Power Sa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ode Terminal | |
US1194371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extender nodes | |
CN212796765U (zh) | 一种车载功耗控制装置、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及车辆 | |
CN106060911B (zh) | 一种射频单元的休眠、唤醒方法及基站 | |
EP202505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
US11372470B2 (en) |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system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bluetooth device | |
JP6275478B2 (ja) | 電源装置、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電源装置を含む通信装置 | |
CN203660044U (zh) | 一种能复用高低频天线的智能终端 | |
CN119030511A (zh) | 一种开关电路、开关应用系统、通信设备及开关应用方法 | |
CN107395530B (zh) | 一种交换芯片、网络设备和功耗控制方法 | |
CN117130462B (zh)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696867B (zh) | 一种射频电路、控制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 | |
CN114500622B (zh) | 实现远程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无线接入终端、介质 | |
JP7148553B2 (ja) | 電源制御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22509288U (zh) | 射频开关模式控制电路 | |
TW202501206A (zh) | 具有用位準偏移器實施的深度睡眠模式的電性裝置 | |
CN118508948A (zh) | 射频开关模式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