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000695B -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00695B
CN119000695B CN202411456134.4A CN202411456134A CN119000695B CN 119000695 B CN119000695 B CN 119000695B CN 202411456134 A CN202411456134 A CN 202411456134A CN 119000695 B CN119000695 B CN 119000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r
profilometer
detected
detec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4561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000695A (zh
Inventor
范厚杰
马丁
路峰
雷志明
何阿妙
赵宝云
刘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Wa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Wa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Wa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Wa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4561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0006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9000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00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000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00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87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仪器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执行终端和数据库,本发明基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确定轮廓仪的哪些表面区域需要进行检测,针对性检测,保障对轮廓仪的检测精准性,降低轮廓仪后续运行时的误差,且缩短检测时长、节约了检测资源;本发明基于路径长短、光源切换和镜头切换的便捷性综合筛选拍摄机构的路径,避免拍摄机构在进行图像检测时的光源频繁切换和镜头频繁切换,提高图像检测的效率,同时避免光污染,减少镜头受到环境中的污染,从而确保拍摄到的图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制造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环节。轮廓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轮廓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半导体、光学元件等多个领域。轮廓仪的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例如,在半导体行业,任何微小的表面瑕疵都可能导致芯片性能下降甚至报废,对轮廓仪表面进行质量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因此,对轮廓仪表面进行质量检测是极其有必要的。
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114486902B的发明申请专利公开的质量检测系统和方法,用于检测彩色隐形眼镜铸模的印刷质量,包括:相机、机械传动模块、电气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分别与相机和电气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机械传动模块包括水平模组和设置在水平模组上的旋转模组,旋转模组放置待检测铸模。电气控制模块包括电机组和控制电机组的控制器,用于驱动水平模组的平移和旋转模组的旋转。处理模块用于对控制器进行设置并且根据从相机接收的图像确定铸模的印刷质量信息。本公开以自动化的质量检测系统代替了人工,可以解决人工主观目测法存在的检测标准不统一、无法保证准确性、检测效率低等问题。
结合上述方案可以发现,现有技术中鲜少有针对轮廓仪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一方面对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的关注度不高,而轮廓仪的先验数据,则可以表明轮廓仪的哪些表面区域容易出现质量缺陷,从而进行针对性检测,现有技术中对这一层面的忽视导致轮廓仪的检测不精准,增加误差,且延长检测时长、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检测资源,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路径最短的方式选择检测路径,而轮廓仪的待检测区域的不同也表明了需求的光源和镜头不同,因此需要考虑到光源和镜头切换的便捷性,现有技术中对这一层面的忽视容易导致拍摄机构在进行图像检测时的光源频繁切换和镜头频繁切换,降低图像检测的效率,增加光污染,镜头在频繁切换时也易受环境中的污染,从而降低拍摄到的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包括: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执行终端,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的方法,包括:S1.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S2.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S3.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S4.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S5.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基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确定轮廓仪的哪些表面区域需要进行检测,从而进行针对性检测,保障对轮廓仪的检测精准性,降低轮廓仪后续运行时的误差,且缩短检测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检测资源。
本发明基于路径长短、光源切换和镜头切换的便捷性综合筛选拍摄机构的路径,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避免拍摄机构在进行图像检测时的光源频繁切换和镜头频繁切换,提高图像检测的效率,同时避免光污染,减少镜头受到环境中的污染,从而确保拍摄到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包括: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执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包括数据库,用于存储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标准三维模型,各缺陷类型对应的允许缺陷体积、制造材料的标准应力值、内部缺陷风险阈值,各监测数据的安全区间,适宜使用时长、安全磁场强度,允许插拔次数和允许制造尺寸偏差,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标准三维形貌图,轮廓仪的各质量关联硬件区域,轮廓仪的适宜清理间隔时长,各光源的各特征参量和轮廓仪的各功能对应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与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连接,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与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连接,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和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均与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连接,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与执行终端连接,数据库与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和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连接。
所述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先验数据包括:先验制造存储数据: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和内部缺陷参数、制造材料的应力分布图、搬运视频、存储视频。
先验功能使用数据:显示屏使用数据、接口使用数据;
先验检测输出数据: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三维轮廓参数,其中三维轮廓参数包括三维形貌图、凹陷体积、凸起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轮廓仪在搬运、存储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方式较为简单且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其具体方法为:将轮廓仪按照功能划分为各硬件区域,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各硬件区域包括测量台基座区域、立柱区域和探针区域等。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制造存储数据,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功能使用数据,判断轮廓仪的显示屏和接口是否需要进行图像检测,若轮廓仪的显示屏或接口需要进行图像检测,则将轮廓仪的显示屏区域记为待检测区域、接口区域记为待检测区域,得到轮廓仪的各第二待检测区域。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检测输出数据,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
根据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各第二待检测区域和各第三待检测区域,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其具体筛选方法为:将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若干个子区域,并将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标准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合规值,其中形状合规值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合规值为-1时,表明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不符合标准,并将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均记为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当为1时,表明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符合标准,并进行以下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轮廓仪的制造磨具的形状合规值,其具体分析方法为:获取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与标准三维模型的重合体积和标准三维模型的体积,并将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与标准三维模型的重合体积除以标准三维模型的体积,得到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重合率,若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预置的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重合率阈值,则将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合规值记为1,反正,则将其记为-1。
基于轮廓仪的内部缺陷参数、制造材料的应力分布图,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各缺陷类型及其对应的缺陷体积、制造材料的应力值,并将其导入内部缺陷风险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内部缺陷风险值,其中分别表示为数据库中存储的第p个缺陷类型对应的允许缺陷体积、制造材料的标准应力值、内部缺陷风险阈值,为各硬件区域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为各子区域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为各缺陷类型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当内部缺陷风险值为1时,表明子区域的内部存在缺陷风险,筛选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内部缺陷子区域,并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内部缺陷子区域的表面区域,将其记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基于轮廓仪的搬运视频和存储视频,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碰撞次数、接触次数、光泽度和颜色均匀度,并将其导入到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检测需求度,若检测需求度为1,则表明表面区域需要检测,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其中为轮廓仪的第i个硬件区域的第m个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第j个监测数据及其对应的安全区间,j为监测数据的编号,分别表示为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
需要明白的是,所述监测数据具体为碰撞次数、接触次数、光泽度和颜色均匀度,所述监测数据的安全区间存储在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碰撞次数指代轮廓仪在搬运过程中与其他物品碰撞的次数,所述接触次数指代轮廓仪在存储过程中与其他物品的接触次数。
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轮廓仪的显示屏和接口是否需要进行图像检测,其具体判断方法为:从轮廓仪的显示屏使用数据中提取各次使用的时长和磁场强度,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显示屏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显示屏检测需求度,其中分别为数据库中存储的适宜使用时长、安全磁场强度,表示逻辑符号或、且,显示屏检测需求度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显示屏需求度为1时,则表明轮廓仪的显示屏需要进行图像检测。
从轮廓仪的接口使用数据中提取外部设备的插拔次数和制造尺寸偏差,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接口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接口检测需求度,其中分别表示为数据库中存储的允许插拔次数和允许制造尺寸偏差,接口检测需求度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显示屏需求度为1时,则表明轮廓仪的接口需要进行图像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若轮廓仪的接口与外部设备的插拔频繁,容易导致接口磨损,若轮廓仪的接口尺寸偏差较大,容易导致接口松动,从而影响轮廓仪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轮廓仪的接口与外部设备的插拔次数和制造尺寸偏差分析。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其具体筛选方法为:将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三维形貌图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标准三维形貌图进行对比,得到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检测准确度,并从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标准三维形貌图提取凹陷体积和凸起体积,记为标准凹陷体积和标准凸起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同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重合率的分析方法一致,分析得到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检测准确度。
将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检测准确度、凹陷体积、凸起体积、标准凹陷体积和标准凸起体积导入到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为各次先验检测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将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与预置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阈值进行对比,若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小于检测质量评估系数阈值,则从数据库中获取轮廓仪的各质量关联硬件区域,将其记为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轮廓仪的各质量关联硬件区域具体为:若轮廓仪的探头、传感器区域和其他与检测关联度高的区域易存在缺陷,则导致轮廓仪的检测质量不精准,因此需要对轮廓仪的探头、传感器区域等进行检测。
所述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轮廓仪在清理时都会产生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和环境数据的获取方式较为简单且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其具体判断方法为:从轮廓仪的清理数据中提取最后一次清理的时间点,结合当前时间点,获取轮廓仪的清理空置时长,并将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轮廓仪的适宜清理间隔时长进行对比,若轮廓仪的清理空置时长大于适宜清理间隔时长,则判断轮廓仪需要清理。
从轮廓仪的环境数据中提取各环境数据的特征值,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环境适宜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环境适宜值,若轮廓仪的环境适宜值为-1,则判断轮廓仪需要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轮廓仪的环境适宜值的分析方法与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检测需求度的分析原理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各环境数据的特征值包括温度差值、湿度差值、最高温度、最低湿度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其具体确定方法为:获取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各第二待检测区域、各第三待检测区域的功能,进而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功能,结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光源的各特征参量和轮廓仪的各功能对应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筛选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若轮廓仪的某待拍摄区域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与某光源的对应特征参量均匹配成功,则将该光源记为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光源的各特征参量,具体包括亮度、形状和对比度等。
同理,分析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镜头。
根据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和拍摄镜头,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所述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其确定方法为:基于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自动生成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导轨轨迹,并基于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获取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导轨轨迹的光源切换次数和镜头切换次数,评估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为各条待检测轨迹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将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进行相互对比,若某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最大,则将该条待检测轨迹记为拍摄执行路径,若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相同且最大,则筛选路径最小的待检测轨迹作为拍摄执行路径,得到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
根据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获取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并以轮廓仪的底座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获取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的起始拍摄点的坐标,并基于拍摄机构内置的定位器,结合坐标转换技术,得到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坐标,并将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和拍摄镜头作为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切换光源和切换镜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拍摄区域的起始拍摄点的坐标,其具体为:待拍摄区域在拍摄执行路径的方向的第一个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拍摄机构包括拍摄导轨、拍摄相机和支撑滑竿等,其中拍摄相机包括集成式光源、镜头切换机构和相机模块,光源能够紧密地附着在相机上。这样,当相机在导轨上移动时,光源也会随之移动,确保光线照射在被测表面上,镜头切换机构能够根据需要自动切换不同的镜头。
将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切换光源和切换镜头映射到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得到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所述执行终端,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的方法,包括:S1.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S2.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S3.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S4.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S5.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发明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廓仪先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所述先验数据包括:
先验制造存储数据: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和内部缺陷参数、制造材料的应力分布图、搬运视频、存储视频;
先验功能使用数据:显示屏使用数据、接口使用数据;
先验检测输出数据: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三维轮廓参数,其中三维轮廓参数包括三维形貌图、凹陷体积、凸起体积;
轮廓仪检测参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所述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其具体方法为:
将轮廓仪按照功能划分为各硬件区域,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制造存储数据,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功能使用数据,判断轮廓仪的显示屏和接口是否需要进行图像检测,若轮廓仪的显示屏或接口需要进行图像检测,则将轮廓仪的显示屏区域记为待检测区域、接口区域记为待检测区域,得到轮廓仪的各第二待检测区域;
从轮廓仪的先验数据中提取先验检测输出数据,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
根据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各第二待检测区域和各第三待检测区域,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所述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其具体筛选方法为:
将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若干个子区域,并将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三维模型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标准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合规值,其中形状合规值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合规值为-1时,表明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不符合标准,并将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均记为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当为1时,表明轮廓仪的制造模具的形状符合标准,并进行以下分析:
基于轮廓仪的内部缺陷参数、制造材料的应力分布图,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各缺陷类型及其对应的缺陷体积、制造材料的应力值,并将其导入内部缺陷风险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内部缺陷风险值,其中分别表示为数据库中存储的第p个缺陷类型对应的允许缺陷体积、制造材料的标准应力值、内部缺陷风险阈值,为各硬件区域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为各子区域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为各缺陷类型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当内部缺陷风险值为1时,表明子区域的内部存在缺陷风险,筛选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内部缺陷子区域,并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内部缺陷子区域的表面区域,将其记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基于轮廓仪的搬运视频和存储视频,获取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碰撞次数、接触次数、光泽度和颜色均匀度,并将其导入到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检测需求度,若检测需求度为1,则表明表面区域需要检测,得到轮廓仪的各硬件区域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其中为轮廓仪的第i个硬件区域的第m个子区域的表面区域的第j个监测数据及其对应的安全区间,j为监测数据的编号,分别表示为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
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
所述判断轮廓仪的显示屏和接口是否需要进行图像检测,其具体判断方法为:
从轮廓仪的显示屏使用数据中提取各次使用的时长和磁场强度,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显示屏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显示屏检测需求度,其中分别为数据库中存储的适宜使用时长、安全磁场强度,表示逻辑符号或、且,显示屏检测需求度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显示屏需求度为1时,则表明轮廓仪的显示屏需要进行图像检测;
从轮廓仪的接口使用数据中提取外部设备的插拔次数和制造尺寸偏差,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接口检测需求度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接口检测需求度,其中接口检测需求度包括1和-1的数值,当轮廓仪的显示屏需求度为1时,则表明轮廓仪的接口需要进行图像检测;
所述筛选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其具体筛选方法为:
将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三维形貌图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标准三维形貌图进行对比,得到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检测准确度,并从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待测物品的标准三维形貌图提取凹陷体积和凸起体积,记为标准凹陷体积和标准凸起体积;
将轮廓仪的各次先验检测的检测准确度、凹陷体积、凸起体积、标准凹陷体积和标准凸起体积导入到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为各次先验检测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将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与预置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阈值进行对比,若轮廓仪的检测质量评估系数小于检测质量评估系数阈值,则从数据库中获取轮廓仪的各质量关联硬件区域,将其记为轮廓仪的各第三待检测区域;
轮廓仪拍摄参数调整模块,用于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轮廓仪轨迹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执行终端,用于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其具体判断方法为:
从轮廓仪的清理数据中提取最后一次清理的时间点,结合当前时间点,获取轮廓仪的清理空置时长,并将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轮廓仪的适宜清理间隔时长进行对比,若轮廓仪的清理空置时长大于适宜清理间隔时长,则判断轮廓仪需要清理;
从轮廓仪的环境数据中提取各环境数据的特征值,并将其导入到轮廓仪的环境适宜评估模型中,输出轮廓仪的环境适宜值,若轮廓仪的环境适宜值为-1,则判断轮廓仪需要清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其具体确定方法为:
获取轮廓仪的各第一待检测区域、各第二待检测区域、各第三待检测区域的功能,进而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功能,结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光源的各特征参量和轮廓仪的各功能对应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筛选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若轮廓仪的某待拍摄区域的需求光源的各特征参量与某光源的对应特征参量均匹配成功,则将该光源记为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
同理,分析得到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镜头;
根据轮廓仪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和拍摄镜头,汇总得到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其确定方法为:
基于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自动生成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导轨轨迹,并基于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获取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导轨轨迹的光源切换次数和镜头切换次数,评估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为各条待检测轨迹的编号,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将轮廓仪的各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进行相互对比,若某条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最大,则将该条待检测轨迹记为拍摄执行路径,若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待检测轨迹的拍摄便捷指数相同且最大,则筛选路径最小的待检测轨迹作为拍摄执行路径,得到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
根据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获取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并以轮廓仪的底座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获取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的起始拍摄点的坐标,并基于拍摄机构内置的定位器,结合坐标转换技术,得到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坐标,并将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的各待拍摄区域的拍摄光源和拍摄镜头作为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切换光源和切换镜头;
将拍摄机构的各拍摄点的切换光源和切换镜头映射到轮廓仪的拍摄执行路径,得到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5.一种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轮廓仪的先验数据;
S2.根据轮廓仪的先验数据,生成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
S3.获取轮廓仪的清理数据和环境数据,判断轮廓仪是否需要清理,若轮廓仪需要清理,则通知清理人员对轮廓仪进行清理,并确定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
S4.轮廓仪的待检测参数和轮廓仪的待拍摄参数,确定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
S5.根据轮廓仪的待检测轨迹参数对轮廓仪进行图像检测。
CN202411456134.4A 2024-10-18 2024-10-18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9000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56134.4A CN119000695B (zh) 2024-10-18 2024-10-18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56134.4A CN119000695B (zh) 2024-10-18 2024-10-18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00695A CN119000695A (zh) 2024-11-22
CN119000695B true CN119000695B (zh) 2025-02-07

Family

ID=9347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456134.4A Active CN119000695B (zh) 2024-10-18 2024-10-18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000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15569B (zh) * 2025-02-27 2025-06-13 杭州映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5d成像与ai结合的安全扣全外观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869471U (zh) * 2021-12-10 2022-07-01 上海澈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廓仪光闸
CN117078891A (zh) * 2023-10-17 2023-11-17 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轮廓mesh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770B (zh) * 2016-06-27 2019-03-15 感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轮廓测量方法及系统
DE102017120218A1 (de) * 2017-09-01 2019-03-07 RobArt GmbH Bewegungsplanung für autonome mobile roboter
FR3109627B1 (fr) * 2020-04-27 2022-10-14 Michelin & Cie Systeme de generation de signal representatif du profil d’une surface en mouvement par rapport au systeme
CN118766340A (zh) * 2024-07-22 2024-10-15 衡阳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869471U (zh) * 2021-12-10 2022-07-01 上海澈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廓仪光闸
CN117078891A (zh) * 2023-10-17 2023-11-17 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轮廓mesh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00695A (zh) 2024-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0506B (zh) 镜头脏污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9000695B (zh) 一种仪器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3471910B (zh) 一种基于随机点跟踪的金属材料断裂伸长率智能测试方法
CN102538672B (zh) 一种基于cmos机器视觉零件尺寸测量系统及测量检验方法
CN105783723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模具表面加工精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TW201011284A (en) Device for inspecting resin material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588841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针脚倾斜缺陷检测装置
CN103630544B (zh) 一种视觉在线检测系统
CN107797517B (zh) 采用机器视觉实现钢带冲孔加工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88381B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微小间隙宽度测量方法
CN101576372A (zh) 手术器械使用部位尺寸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Automated vision-based inspection of mould and part quality in soft tooling injection moulding using imaging and deep learning
CN102866160A (zh) 硬币模具表面质量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CN205484096U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针脚倾斜缺陷检测装置
CN115452844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塑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02171571U (zh) 印刷钢网自动检测装置
CN116067671B (zh) 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漆面质量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8758945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793321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铸件表面缺陷动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9764048U (zh) 膜厚测量装置
CN106609395B (zh) 喷丝板纺丝孔的孔壁检测与清洁方法
CN110109945B (zh) 应用于基板的aoi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aoi检测设备
CN103063139A (zh) 尺寸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373899A (zh) 一种复杂零件几何尺寸精密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4286078B (zh) 摄像头模组镜片外观检查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