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948410B -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48410B
CN118948410B CN202411445128.9A CN202411445128A CN118948410B CN 118948410 B CN118948410 B CN 118948410B CN 202411445128 A CN202411445128 A CN 202411445128A CN 118948410 B CN118948410 B CN 118948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nnecting part
rotation
fix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4451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48410A (zh
Inventor
张殿英
姜保国
马飞
张立佳
王艳华
付中国
徐海林
薛峰
张培训
寇玉辉
熊晨
付慧娟
高翔
武兴国
张晓萌
张一翀
葛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14451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948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948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48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48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48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其包括,4个夹持固定钩;2个交叉设置的连接部分,每个连接部分两端端部设置1个夹持固定钩,两个连接部交叉的设置构建成2组配合夹持固定肋骨的固定钩组,还包括转动锁定部分,其设置于两个连接部分中间的交叉位置,其包括圆柱形凸出结构及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圆柱形凸出结构伸入圆柱形孔槽内实现交叉组合;还包括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外侧壁或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上的锁死突与锁死齿,锁死突与锁死齿配合仅允许发生一个方向的转动,单一方向的转动使得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相对靠近且贴紧肋骨,同时锁死突进入到对应的两个锁死齿间的位置,锁定贴紧位置固定住肋骨。

Description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肋骨骨折用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肋骨是一种弧形小骨,一端连于躯干部脊椎骨的两侧,沿体壁向展面弯曲,另一端呈游肉状态或连于胸部中央的胸骨上。肋骨为扁平带肋弓骨,引起特殊的位置及特殊的形状,其也为骨折高发骨,但与其他骨不同的带弯扁平的形状导致传统的固定器械无法适用于肋骨,目前常用的肋骨骨折后的固定器械多为利用多节段的抱持结构将骨折两侧一段距离的未骨折骨都进行包围,或者利用较长的具备弹性的锁定板与锁钉结合进行固定,但因为肋骨扁平所以需要设置的锁定数量多。
不管是多节段的抱持结构固定方式如CN203777033U一中肋骨接骨板;还是锁定板与锁钉结合进行固定的贴附式的固定方式如CN202010802000.9_可降解吸收镁合金肋骨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器械系统;两者长度较长,很难通过微创手术开展,这样就会因为需要设置在一个较大区域的肋骨位置,所以手术窗口大,对患者的损伤大。
因此,需要一种整个结构小,且最好能够在微创环境下开展的固定器械,具体提供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发明内容
目前现有技术中抱持肋骨完成固定的技术方案,会采用特殊的记忆材料制备,此材料在低温下呈软质,以软质的状态贴附到骨折肋骨位置,当达到体温时,记忆材料就会恢复原来形状,且同时抱持住肋骨;而钛板与锁钉结合的现有技术则因为肋骨扁平导致锁钉短的情况,如果要将钛板固定,则需要密集设置更多的锁钉,但设置太多锁钉则影响肋骨的稳定性。但上述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整个固定结构长度长,覆盖的肋骨区域大,手术时需要开的窗口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整个手术无法在微创情况下进行,另外器械一旦置入,其容易跟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器械取出特别困难。
本发明通过交叉设置的连接有2组固定钩组的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思路构建出一种转动调节并在转动调节时同时锁定固定位置的技术方案,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其包括,
夹持固定钩,设置4个;
连接部分,2个,分别为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每个连接部分两端端部设置1个夹持固定钩,两个连接部分交叉设置,使得4个夹持固定钩构建成2对钩朝向相对的用于配合夹持固定肋骨的固定钩组,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一个为连接部分一端部的,一个为连接部分二端部的;
转动锁定部分,设置于两个连接部分中间的交叉位置,通过转动锁定部分实现2个连接部分间的转动调整角度同时的角度锁定;转动锁定部分包括
圆柱形凸出结构,设置在连接部分一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一一体连接;
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设置在连接部分二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二一体连接,圆柱形凸出结构伸入圆柱形孔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交叉组合;
锁死突及多个圆周阵列设置的锁死齿,锁死突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外侧壁或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上,对应的锁死齿设置在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或圆柱形凸出结构外侧壁上,锁死突与锁死齿配合仅允许圆柱形凸出结构在圆柱形孔槽内发生一个方向的转动,
其中,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随转动锁定部分发生单一方向的转动,单一方向的转动使得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相对靠近,同时锁死突进入到对应的锁死齿位置,锁死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位置。
通过将圆柱形凸出结构伸入到圆柱形孔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交叉组合,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绕圆柱形凸出结构转动,实现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转动,同时实现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发生相对靠近运动,直到每组的两个夹持固定钩相对的贴紧在骨折肋骨的两侧,其中一组固定钩组固定在肋骨骨折面的一侧,另一组固定钩组固定在肋骨骨折面的另一侧,当有效贴紧之后,因为存在有自锁的对应的锁死突击锁死齿,贴紧后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就不会发生方向转动,两组固定钩组稳稳的固定住肋骨。
进一步,为了保证固定器械夹持稳定性及固定构建的夹持空间不会因肋骨的弯曲度对肋骨固定造成影响,转动锁定部分设置在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正中间,以转动锁定部分为中心,每个连接部分上的2个夹持固定钩中心对称;转动锁定部分存在一个夹持固定状态,夹持固定状态下两组固定钩组间同侧的两个夹持固定钩的距离为L,L小于2cm。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都为直杆或直板结构。
进一步,每个夹持固定钩的钩弯位置的形状与肋骨的边缘弯曲基本一致,2个连接部分与2组固定钩组构建的固定空间与肋骨外形基本一致。
进一步,连接部分与夹持固定钩都为板形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夹持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锁死突上含有一个引导转动斜面一及一个防止倒转斜面一,对应在单个锁死齿上设置一个与引导转动斜面对应的引导转动斜面二及一个防止转动斜面二;且两个锁死齿间设置一个允许形变的矩形槽口及一个容纳锁死突的容纳槽,容纳槽由上一个锁死齿的防止倒转斜面二与锁死齿上的引导转动斜面二围成;当锁死突自一个容纳槽进入另一个容纳槽时实现位置的调节,通过引导转动斜面一与引导转动斜面二引导转动动作发生实现调节,通过容纳槽内的防止倒转倾斜面二与锁死突的防止倒转倾斜面一的配合保证对调节后位置的锁定,达到自锁的技术效果。
或者,锁死突为一个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或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的倾斜弹性片,一个锁死齿为带有引导面与防逆转面;两个锁死齿间为容纳槽,倾斜弹性片在引导面移动进行调整,倾斜弹性片到达两锁死齿之间的容纳槽内时由防逆转面阻挡倾斜弹性片逆转。
进一步,为了实现转动锁定部分的有效组合,采用如下实施方式,连接部分一上设置容纳圆环结构的贯穿的弧形槽,圆环结构在弧形槽中转动,通过设置弧形槽可以很好的稳定转动动作;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圆环结构底部设置防脱突出板,在弧形槽上对应开设有容纳防脱突出板的防脱槽。防脱凸出板中心对称的设置两个;对应在两侧的弧形槽内设置两个防脱槽;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与转动锁定部分配合保证结构稳定。
进一步,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如果在体外完成有效的组合将极大的减少通过微创方式进入体内进行组合的时间,那么就需要将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有效的组合且维持相对稳定的组合状态,采用如下方式,防脱突出板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为A°;连接部分一与弧形槽连接部分的弧度为B°,连接部分二与圆环结构连接部分的弧度为C°;弧形板接触连接部分二;A≤180-B-C;其中优选A=B=C为60°;组合时,将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在未设置弧形板的区域进行套接组合,初始组合位置下,锁死突插入到锁死齿构建的第一个弧形槽内,然后转动一个锁死齿的角度后,防脱突出板进入到防脱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防脱组合,构建成进入状态下的固定器械。
进一步,设置2个锁死突,对应设置2组锁死齿;锁死齿的圆周阵列角度不小于弧形板的弧度;此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合适的转动范围内完成转动。
进一步,因为固定器械整体较小,且在微创条件下完成,那么就不能通过手指完成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转动,需要借助专门的操作器械完成,那么就需要在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上设置对应的与操作器械适配的结构,具体为,在圆环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适配结构一,在圆柱形凸出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配合结构二,两种操作结构设置在操作适配结构一与操作配合结构二上,控制转动锁定结构发生转动。
进一步,在圆环结构外缘未设置锁死齿的对应部分设置至少1个朝向外侧的缺口,该缺口由两个垂直平面构成,所有缺口与圆环结构外缘构建出非圆的操作适配结构一;操作适配结构二为在圆柱形凸出结构内设置非圆形槽,可以为正多边形槽;对应设置与操作适配结构一适配操作结构一,与操作适配结构二适配的操作结构二,操作结构二为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第一端设有套接在操作适配结构一外侧的结构;操作结构二设置在操作结构一内侧,且操作结构二较操作结构一长;且操作结构二的第一端上设有能够插入到非圆形槽的伸入结构。
进一步,因为整个手术为微创手术,很多操作最好在体外进行,因为一旦进入体内操作将变得难度很多,因此如能在体外将操作结构与固定器械组合固定在一起,一同进入,则会极大的减少手术时的难度,节省手术时间。具体实现方式为,设置用于将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固定组合在固定器械上,且不影响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相互转动的结构,具体为,在非圆形槽内设置一个螺纹孔;及对应设置操作结构三,操作结构三上设置插入螺纹孔的螺纹杆;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都为筒形结构,操作结构一内设置操作结构二,操作结构二内设置操作结构三,操作结构三的螺纹杆与螺纹孔组合,将操作结构一到三与固定器械组合,在操作结构二第二端设置限位环,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操作结构三第二端设置限位帽,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二与操作结构三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交叉设置的连接有2组固定钩组的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且在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交叉位置设置具备自锁效果的转动锁定部分的设置,可以保证固定器械以一个两组固定钩间较小的距离的方式通过一个小的创口送入到肋骨位置,并能够直接放置到肋骨上,且通过转动自锁方式使得每组固定钩组的两个夹持固定钩距离靠近方式夹持住肋骨骨折的一侧,两组就能完成两侧位置的固定,实现对肋骨骨折的有效固定。
夹持固定状态下两组固定钩组间的距离为L,L小于2cm,较小的长度可以保证4个固定钩构建出的夹持空间与较短范围内的肋骨的空间形状一致,保证夹持的有效性,不会因肋骨弯曲对肋骨固定造成影响。
通过组合时将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在未设置弧形板的区域进行套接组合,初始组合位置下,锁死突插入到锁死齿构建的第一个容纳槽内,然后转动一个锁死齿的角度后,防脱突出板进入到防脱槽内的设置,达到组合后不能转动回退又不能上下分离的效果,构建出一种非常稳定且有效的组合进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进入状态下的固定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夹持状态下的固定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器械的连接部分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器械的连接部分一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器械的连接部分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器械的连接部分二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锁死突与锁死齿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多种操作结构与固定器械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多种操作结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多种操作结构组合状态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握持结构二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操作结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操作结构一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操作结构二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操作结构三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锁死突可缩回的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设有防滑凸出的固定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固定器械设置肋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钩组;11、夹持固定钩;21、连接部分一;22、连接部分二;31、圆柱形凸出结构;32、圆环结构;33、锁死突;331、引导转动斜面一;332、防止倒转斜面一;34、锁死齿;341、引导转动斜面二;342、防止转动斜面二;343、矩形槽口;344、容纳槽;35、弧形槽;36、防脱突出板;37、防脱槽;41、缺口;42、非圆形槽;43、螺纹孔;51、操作结构一;511、握持结构一;512、短插杆;52、操作结构二;521、伸入结构;522、握持结构二;5221、非圆形孔道;5222、限位孔道;523、限位环;524、非圆形帽;53、操作结构三;531、螺纹杆;532、限位帽;61、收纳槽;62、弹性结构;63、转轴;641、限位块;642、限位柱;65、牵拉绳;66、调节孔;7、防滑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6,图18;本发明通过交叉设置的连接有2组固定钩组1的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思路构建出一种转动调节并在转动调节时同时锁定固定位置的技术方案,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其包括,4个夹持固定钩11;2个交叉设置的连接部分,2个连接部分分别为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每个连接部分两端端部设置1个夹持固定钩11,两个连接部交叉的设置方式使得4个夹持固定钩11构建成2对钩朝向相对的用于配合夹持固定肋骨的固定钩组1,每组固定钩组1的2个夹持固定钩11一个为连接部分一21端部的,一个为连接部分二22端部的;还包括转动锁定部分,其设置于两个连接部分中间的交叉位置,通过转动锁定部分实现2个连接部分间的转动调整角度同时的角度锁定;转动锁定部分包括圆柱形凸出结构31,其设置在连接部分一21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一21一体连接;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32,其设置在连接部分二22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二22一体连接,圆柱形凸出结构31伸入圆柱形孔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交叉组合;以及锁死突33及多个圆周阵列设置的锁死齿34,锁死突33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外侧壁或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上,对应的锁死齿34设置在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或圆柱形凸出结构31外侧壁上,锁死突33与锁死齿34配合仅允许圆柱形凸出结构31在圆柱形孔槽内发生一个方向的转动,不会发生倒转,这样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随转动锁定部分发生单一方向的转动,单一方向的转动使得每组固定钩组1的2个夹持固定钩11相对靠近,同时锁死突33进入到对应的两个锁死齿34间的位置,锁死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转动动作。
上述器械通过将圆柱形凸出结构31伸入到圆柱形孔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交叉组合,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32绕圆柱形凸出结构31转动,实现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转动,同时实现每组固定钩组1的2个夹持固定钩11发生相对靠近运动,直到每组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相对的贴紧在骨折肋骨的两侧,其中一组固定钩组1固定在肋骨骨折面的一侧,另一组固定钩组1固定在肋骨骨折面的另一侧,当有效贴紧之后,锁死突33进入到对应的两个锁死齿34间,贴紧后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同时不再发生反方向的松动转动,自然就实现了两组固定钩组1稳稳的固定住肋骨的目的,达到转动同时实现位置锁定,很好的肋骨固定目的。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转动锁定部分设置在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正中间,以转动锁定部分为中心,每个连接部分上的2个夹持固定钩11中心对称;两组固定钩组1存在两种状态一种为进入状态,一种为夹持固定状态,进入状态时每组固定钩组1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的间隔距离大于肋骨宽度,夹持固定状态下两组固定钩组1间同侧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的距离为L,L小于2cm。这样的方式通过4个固定钩构建出的夹持空间与较短范围内的肋骨的外侧面形状基本一致,不会因为构建的平直空间肋骨弯曲对肋骨固定造成影响,另外此小的尺寸较小还能够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更有选的为,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都为直杆或直板结构。
或者,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根据肋骨的弯曲度设置为对应的弯曲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根据需要设置弯曲,但此种方式的结构根据患者情况3D打印制备;以保证有效的吻合与固定效果。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每个夹持固定钩11的钩弯位置的形状与肋骨的边缘弯曲基本一致,2个连接部分与2组固定钩组1构建的固定空间与肋骨外形基本一致,此种方式可以保证固定时各个部分的贴合性,避免固定过程中发生晃动。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连接部分与夹持固定钩11都为板形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夹持固定效果更好。
使用时,进入状态下的两组固定钩组1间同侧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距离小,同组内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的距离大,可以保证整个器械通过较小的创口进入到手术位置,可以实现微创口置入,且因此状态下同组固定钩组1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的间隔距离大于肋骨宽度,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器械落入到骨折肋骨处,连接部分在肋骨上方,夹持固定钩11的下方钩边设置在肋骨的上方;进入后通过调整转动锁定部分将器械自进入状态调整为固定状态,固定状态下控制固定钩件的距离变大,但同组固定钩组1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的间距距离等于肋骨宽度,使得同组固定钩组1的两个夹持固定钩11贴紧肋骨,对肋骨进行夹持固定,且两者固定钩组1分别设置在肋骨骨折面的两侧,此操作也在胸腔镜的观察下完成,这样就能进一步保证整个手术的创口小,患者恢复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7;锁死突33与锁死齿34的设置方式可以为:锁死突33上含有一个引导转动斜面一331及一个防止倒转斜面一332,对应在单个锁死齿34上设置一个与引导转动斜面对应的引导转动斜面二341及一个防止转动斜面二342;且两个锁死齿34间设置一个允许形变的矩形槽口343及一个容纳锁死突33的容纳槽344,容纳槽344由两个锁死齿34上的一个防止倒转斜面二与一个引导转动斜面二341围成;当锁死突33自一个容纳槽344进入另一个容纳槽344时实现位置的调节,通过引导转动斜面一331与引导转动斜面二341引导转动动作发生实现调节,通过容纳槽344内的防止倒转倾斜面二与锁死突33的防止倒转倾斜面一的配合保证对调节后位置的锁定,达到自锁的技术效果,这样可以减少调整及操作的难度,且能保证夹持固定钩11对肋骨的有效固定不反复。
或者,锁死突33为一个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或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32的倾斜弹性片,一个锁死齿34为带有引导面与防逆转面;两个锁死齿34间为容纳槽344,倾斜弹性片在引导面移动进行调整,倾斜弹性片到达两锁死齿34之间的容纳槽344内时由防逆转面阻挡倾斜弹性片逆转(图中未示出)。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连接部分一21上设置容纳圆环结构32的贯穿的弧形槽35,圆环结构32在弧形槽35中转动,通过设置弧形槽35可以很好的稳定转动动作;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圆环结构32底部设置防脱突出板36,在弧形槽35上对应开设有容纳防脱突出板36的防脱槽37。防脱凸出板中心对称的设置两个;对应在两侧的弧形槽35内设置两个防脱槽37;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与转动锁定部分配合保证结构稳定。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防脱突出板36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为A°;连接部分一21与弧形槽35连接的部分的弧度为B°,连接部分二22与圆环结构32连接的部分的弧度为C°;弧形板接触连接部分二22;A≤180-B-C;其中优选A=B=C为60°;组合时,将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在未设置弧形板的区域进行套接组合,初始组合位置下,锁死突33插入到锁死齿34构建的第一个弧形槽35内,然后转动一个锁死齿34的角度后,防脱突出板36进入到防脱槽37内,实现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防脱组合,构建成进入状态下的固定器械。通过此种方式构建出的进入状态下的固定器械为一个细长的状态,以此种状态进入需要的手术创口最小,且此种状态下的固定器械为有效的组合位置,既能够将锁死突33与锁死齿34组合,又能将防脱出版与防脱槽37组合,达到不能转动回退又不能上下分离的效果,为一种非常稳定且有效的进入状态。达到了从体外有效构建成组合状态结构,避免进入到肋骨处后组合的困难。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设置2个锁死突33,对应设置2组锁死齿34;锁死齿34的圆周阵列角度不小于弧形板的弧度;此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合适的转动范围内完成转动。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参考图8-15;因为固定器械整体较小,且在微创条件下完成,那么就不能通过手指完成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的转动,需要借助专门的操作器械完成,那么就需要在连接部分一21与连接部分二22上设置对应的与操作器械适配的结构,具体为,在圆环结构32上设置有操作适配结构一,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上设置有操作配合结构二,两种操作结构设置在操作适配结构一与操作配合结构二上,控制转动锁定结构发生转动;更具体为,在圆环结构32外缘未设置锁死齿34的对应部分设置至少1个朝向外侧的缺口41,该缺口41由两个垂直平面构成,所有缺口41与圆环结构32外缘构建出非圆的操作适配结构一;操作适配结构二为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内设置非圆形槽42,可以为正多边形槽;对应设置与操作适配结构一适配的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适配结构二适配的操作结构二52,操作结构一51为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第一端设有套接在操作适配结构一外侧的结构;操作结构二52设置在操作结构一51内侧,且操作结构二52较操作结构一51长;且操作结构二52的第一端上设有能够插入到非圆形槽42的伸入结构521。使用时将操作结构一51套接到圆环结构32外侧与操作适配结构一卡合,将操作结构二52的深入结构设置到非圆形槽42内,控制操作结构一51或操作结构二52不动,另外一个按照准确的转动方向转动,当不能再发生相对转动时停止转动,将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二52撤出即可。操作结构一51第二端设置方便操作的向外侧伸出的手柄或者设置方便操作的纵轴与操作结构一51纵轴一致的膨大的握持结构一511;操作结构二52的第二端设置方便操作的纵轴与操作结构一51纵轴一致的膨大的握持结构二522。更具体的为,握持结构一511第一端为过渡部分第二端为圆柱部分一,圆柱部分一长度小于1cm,握持结构二522包括第一端的过渡部分与第二端的圆柱部分二,圆柱部分二长度大于7cm;上述设置可以方便双手一手握着握持结构一511,一手握着握持结构二522,方便双手发生相对旋转时方便用力。更具体的为,圆柱部分二外侧设置纵向凹陷或凸起,通过此种方式增加操作时的摩擦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提高操作结构一51与圆环结构32的适配结合,操作结构一51的第一端还伸出两个短插杆512,使用状态下短插杆512入插入到圆环结构32两侧且与连接部分接触;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提高适配效果及位置维持状态。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器械整体由可吸收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手术后的取出,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7;在连接部分及夹持固定钩内侧即接触骨面侧设置防滑凸出7,进一步提高固定位置的稳定性;防滑凸出7设置为金字塔形的尖锥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使得防滑凸出7的尖端插入到肋骨内,提高抓持力度,进一步保证固定后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图10-14;整个手术为微创手术,很多操作最好在体外进行,因为一旦进入体内操作将变得难度很多,因此如能在体外将操作结构与固定器械组合固定在一起,一同进入,则会极大的减少手术时的难度,节省手术时间。具体实现方式为,设置用于将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二52固定组合在固定器械上,且不影响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二52相互转动结构,具体为,在非圆形槽42内设置一个螺纹孔43;及对应设置操作结构三53,操作结构三53上设置插入螺纹孔43的螺纹杆531;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二52都为筒形结构,操作结构一51内设置操作结构二52,操作结构二52内设置操作结构三53,操作结构三53的螺纹杆531与螺纹孔43组合,将操作结构一51到三与固定器械组合,在操作结构二52第二端设置限位环523,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二52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操作结构三53第二端设置限位帽532,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二52与操作结构三53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使用时首先将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适配结构一适配,后将操作结构二52伸入到操作结构一51内,其操作结构的第一端的伸入结构521插入非圆形槽42内,后再将操作结构三53的螺纹杆531旋转进入到螺纹孔43内,因为有限位环523及限位帽532的准确设置,能够保证操作结构一51到三相对固定器械不分离,且能通过操作结构一51与操作结构发生相对转动实现对转动锁定部分的转动调整。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操作结构二52第二端还设置一个非圆形帽524,非圆形帽524上设置供操作结构三53伸入的通道,握持结构二522上设置与非圆形帽524适配的非圆形孔道5221,握持结构二522内还设置容纳限位帽532的限位孔道5222;非圆形帽524与握持结构二522组合,且将限位帽532设置在握持结构内,此种设置可以缩短操作结构三53的距离,避免因为距离太大影响操作结构三53的强度;达到通过多节组合适配的方式通过转动握持结构二522实现对操作结构二52的控制。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参考图16;为了避免固定钩组1的夹持位置固定后不能调整导致的对肋骨骨折固定不合适的意外情况的发生,将锁死突33设置为能够缩入到圆柱形凸出结构31内的结构;具体设置为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上设置有收纳槽61,锁死突33与收纳槽61的侧壁通过一个弹性结构62结合,正常状态下锁死突33在弹性结构62的弹性作用下伸出,完成自锁,当需要进行回退调节时,则借助工具将锁死突33推入或拉入收纳槽61内,进行回退重新对肋骨进行固定。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为:锁死突33第一端自圆柱形凸出结构31伸出,收纳槽61内设置在边缘的限位块641及中间位置的限位柱642,锁死突33第二端在限位块641及限位柱642间运动,锁死突33中间设置有转轴63,通过转轴63控制锁死突33的第一端的伸出与缩回到收纳槽61内,且通过对第二端的限位第一端在合适的范围内移动。更具体的方式为,在锁死突33第一端连接牵拉绳65,另设置一个栓系结构,通过转动栓系结构将牵拉绳65缠绕到栓系结构上实现将锁死突33第一端收回到收纳槽61内,对固定好的固定器械进行松开;更进一步,将两个锁死突33的牵拉绳65设置在一个栓系结构上,牵拉绳65固定设置在栓系结构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同一个方向转动对两个位置的牵拉绳65进行缠绕,并达到将两个锁死突33收纳进入收纳槽61的目的。栓系结构上设置调节孔66,自体外伸入一个操作结构四,通过将操作结构四伸入调节孔66内对栓系结构进行转动,达到缠绕牵拉绳65的目的。将牵拉绳65的孔道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内部的孔道内,且栓系结构也隐藏在圆柱形凸出结构31内部,此种设置不会增加各个结构的空间。
以上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其包括,
夹持固定钩,设置4个;
连接部分,2个,分别为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每个连接部分两端端部设置1个夹持固定钩,两个连接部分交叉设置,使得4个夹持固定钩构建成2对钩朝向相对的用于配合夹持固定肋骨的固定钩组,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一个为连接部分一端部的,一个为连接部分二端部的;
转动锁定部分,设置于两个连接部分中间的交叉位置,通过转动锁定部分实现2个连接部分间的转动调整角度同时的角度锁定;转动锁定部分包括
圆柱形凸出结构,设置在连接部分一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一一体连接;
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设置在连接部分二中间且与连接部分二一体连接,圆柱形凸出结构伸入圆柱形孔槽内实现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交叉组合;
锁死突及多个圆周阵列设置的锁死齿,锁死突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外侧壁或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上,对应的锁死齿设置在圆柱形孔槽的内侧壁或圆柱形凸出结构外侧壁上,锁死突与锁死齿配合仅允许圆柱形凸出结构在圆柱形孔槽内发生一个方向的转动,
其中,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随转动锁定部分发生单一方向的转动,单一方向的转动使得每组固定钩组的2个夹持固定钩相对靠近,同时锁死突进入到对应的锁死齿位置,锁死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锁定部分设置在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的正中间,以所述转动锁定部分为中心,每个连接部分上的2个夹持固定钩中心对称;所述转动锁定部分存在一个夹持固定状态,夹持固定状态下两组固定钩组间同侧的两个夹持固定钩的距离为L,L小于2cm,
连接部分与夹持固定钩都为板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持固定钩的钩弯位置的形状与肋骨的边缘弯曲基本一致,2个连接部分与2组固定钩组构建的固定空间与肋骨外形基本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锁死突上含有一个引导转动斜面一及一个防止倒转斜面一,对应在单个锁死齿上设置一个与引导转动斜面对应的引导转动斜面二及一个防止转动斜面二;且两个锁死齿间设置一个允许形变的矩形槽口及一个容纳锁死突的容纳槽,容纳槽由上一个锁死齿的防止倒转斜面二与锁死齿上的引导转动斜面二围成;当锁死突自一个容纳槽进入另一个容纳槽时实现位置的调节;
或者,锁死突为一个设置在圆柱形凸出结构或带圆柱形孔槽的圆环结构的倾斜弹性片,一个锁死齿为带有引导面与防逆转面;两个锁死齿间为容纳槽,倾斜弹性片在引导面移动进行调整,倾斜弹性片到达两锁死齿之间的容纳槽内时由防逆转面阻挡倾斜弹性片逆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一上设置容纳圆环结构的贯穿的弧形槽,圆环结构在弧形槽中转动;
圆环结构底部设置防脱突出板,在弧形槽上对应开设有容纳防脱突出板的防脱槽;
防脱突出板中心对称的设置两个;对应在两侧的弧形槽内设置两个防脱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防脱突出板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为A°,连接部分一与弧形槽连接部分的弧度为B°,连接部分二与圆环结构连接部分的弧度为C°;弧形板接触连接部分二;A≤180-B-C;组合时,将连接部分一与连接部分二在未设置弧形板的区域进行套接组合,初始组合位置下,锁死突插入到锁死齿构建的第一个弧形槽内,然后转动一个锁死齿的角度后,防脱突出板进入到防脱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锁死突,对应设置2组锁死齿;锁死齿的圆周阵列角度不小于弧形板的弧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圆环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适配结构一,在圆柱形凸出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配合结构二,另对应设置两种操作结构,将两种操作结构设置在操作适配结构一与操作配合结构二上,控制转动锁定结构发生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圆环结构外缘未设置锁死齿的对应部分设置至少1个朝向外侧的缺口,该缺口由两个垂直平面构成,所有缺口与圆环结构外缘构建出非圆的操作适配结构一;操作适配结构二为在圆柱形凸出结构内设置非圆形槽;对应设置与操作适配结构一适配操作结构一,与操作适配结构二适配的操作结构二,操作结构二为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第一端设有套接在操作适配结构一外侧的结构;操作结构二设置在操作结构一内侧,且操作结构二较操作结构一长;且操作结构二的第一端上设有能够插入到非圆形槽的伸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在非圆形槽内设置一个螺纹孔;及对应设置操作结构三,操作结构三上设置插入螺纹孔的螺纹杆;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都为筒形结构,操作结构一内设置操作结构二,操作结构二内设置操作结构三,操作结构三的螺纹杆与螺纹孔组合,将操作结构一到三与固定器械组合,在操作结构二第二端设置限位环,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一与操作结构二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操作结构三第二端设置限位帽,用于组合后限制操作结构二与操作结构三发生纵轴方向的移动。
CN202411445128.9A 2024-10-16 2024-10-16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Active CN118948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45128.9A CN118948410B (zh) 2024-10-16 2024-10-16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45128.9A CN118948410B (zh) 2024-10-16 2024-10-16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48410A CN118948410A (zh) 2024-11-15
CN118948410B true CN118948410B (zh) 2024-12-24

Family

ID=9340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445128.9A Active CN118948410B (zh) 2024-10-16 2024-10-16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94841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406A (zh) * 2013-12-09 2015-06-17 比德尔曼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将杆插入骨锚固件内的杆插入装置,特别用于微创手术
CN111265348A (zh) * 2020-03-18 2020-06-12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椎间孔镜下融合术的持取器及手术器械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9962A1 (de) * 2002-12-02 2004-06-17 Mathys Medizinaltechnik Ag Implantat für die knochenfixation
KR101993362B1 (ko) * 2017-09-08 2019-06-26 (주)케어테크 늑골 시술용 플렉시블 드라이버 구조체
US10835292B2 (en) * 2018-06-13 2020-11-17 Nuvasive, Inc. Rib fix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9899548U (zh) * 2018-12-27 2020-01-07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
US20230285060A1 (en) * 2022-03-14 2023-09-14 Zimmer Biomet CMF and Thoracic, LLC Fracture and nonunion rib implants
US20240206928A1 (en) * 2022-12-22 2024-06-27 Adam J. Hansen Minimally invasive rib fracture repai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406A (zh) * 2013-12-09 2015-06-17 比德尔曼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将杆插入骨锚固件内的杆插入装置,特别用于微创手术
CN111265348A (zh) * 2020-03-18 2020-06-12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椎间孔镜下融合术的持取器及手术器械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48410A (zh) 2024-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7408B2 (en) Flexible anchor delivery system
US9254126B2 (en) Non-rigid surgical retractor
US6146386A (en) Cable operated bone anchor compressor
ES2523435T3 (es) Placas poliaxiales
KR101233954B1 (ko) 나사산이 전체적으로 형성된 생체흡수성 봉합 앵커
US10123824B2 (en) Coupl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117662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rvical midline fixation
ES2255258T3 (es) Implante anatomico de fijacion.
US6860887B1 (en) Sutur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US20050192627A1 (en)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devices, delivery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ES2397309T3 (es) Aparato de fijación de retractores quirúrgicos
JP2007513702A (ja) ガイド型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7529268A (ja) 脊椎固定素子および脊椎固定方法
ES2640719T3 (es) Dispositivo para aproximar tejido
US20200138426A1 (en) Organ retraction device
ES2899849T3 (es) Conexión indirecta de una aguja a una sutura de malla
BR112015022570B1 (pt) Dispositivo para reparar um disco intervertebral
ES2936825T3 (es) Dispositivo para hacer un nudo
US97637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rvical midline fixation
CN118948410B (zh) 一种腔镜手术下自锁式可旋转肋骨骨折固定器械
BR112021000810A2 (pt) Membro de sutura, agulha de sutura e dispositivo de sutura.
US20120101506A1 (en) Tissue retra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CN219021335U (zh) 锚钉及锚钉植入装置
CN118948409B (zh) 一种方便调整的肋骨骨折自锁抓持固定器
EP2391287B1 (en) Laparoscopic tool for a laparoscopic surg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