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47158A - 通信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947158A CN118947158A CN202380030131.1A CN202380030131A CN118947158A CN 118947158 A CN118947158 A CN 118947158A CN 202380030131 A CN202380030131 A CN 202380030131A CN 118947158 A CN118947158 A CN 1189471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communication
- link
- overlay
- link measur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z)-7-[(1r,3s,4s,5r)-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6688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t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该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该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向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该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该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体是在无线网络中的用于覆盖对等(P2P)通信的通信设备和对应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P2P通信是指直接在同一基本服务集(BSS)的两个通信设备(具体为站(STA))之间进行的通信(例如,帧或数据单元的交换),而不经过接入点(AP)发送帧。覆盖P2P通信的概念是指在相同、重叠或相邻的频率信道中,在至少两对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的同时通信,该两对通信设备为:a)两个P2P通信设备(例如,两个P2P STA,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三通信设备),在本文中也表示为P2P链路,以及b)两个其他通信设备(例如,AP(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一通信设备)和非AP STA(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二通信设备)),在本文中也表示为AP链路。在每对内交换的数据的内容独立于另一对。然而,P2P链路和AP链路可能相互干扰。
本文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是为了总体上呈现本公开的背景。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指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满足现有技术的要求的本描述的方面既不明确地也不隐含地被承认为针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在覆盖P2P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设备和方法,该通信设备和方法使得能够与两个P2P STA之间的通信同时地执行AP和非AP STA之间的通信,避免或至少减少P2P链路和AP链路之间的潜在干扰。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对应的方法以及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其中存储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第一通信设备,该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向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
-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该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第三通信设备,该第三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第三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试验信息,该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第三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链路测量信息来参与由第一通信设备调度的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其中,第三通信设备和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根据对应的方法的又一方面,提供了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本文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工具;以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其中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由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所公开的方法、所公开的计算机程序和所公开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有与所要求保护的设备相似和/或相同的并且如从属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和/或本文所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在实际的覆盖P2P通信阶段之前引入覆盖P2P试验阶段。覆盖P2P试验阶段用以评估覆盖P2P传输内的干扰水平并调度随后的覆盖P2P通信,具体地用以限定信道接入和/或传输规则,以减轻干扰效应并支持具有AP链路的P2P链路覆盖。
前述段落已经通过一般性介绍的方式被提供,并且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通过参考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最好地理解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另外的优点。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由于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及其许多附带优点,因此将很容易获得对本公开及其许多附带优点的更完整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支持根据IEEE 802.11be的P2P通信的TXOP共享的图。
图2示出了图示WLAN内的覆盖P2P通信中的干扰场景的图。
图3示出了图示用于覆盖P2P通信操作的步骤的图。
图4示出了在WLAN中实现覆盖P2P通信的P2P试验和通信阶段的实施的简图。
图5示出了干扰测量和报告的若干不同实施的图。
图6分别示出了在UL和DL方向上的AP链路和覆盖的P2P链路的SINR计算。
图7示出了支持P2P通信覆盖仅UL流量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8示出了支持P2P通信覆盖仅DL流量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9示出了图示如何借助于P2P反馈状态阶段来支持连续的覆盖P2P操作的图。
图10示出了覆盖P2P状态反馈阶段操作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远程手术和智能制造的应用的兴起对无线网络提出了严格的潜伏时间和吞吐量要求。覆盖对等(P2P)通信可以经由三个主要增益来减少潜伏时间并提高频谱效率:
i.直接链路增益:P2P STA之间交换的帧不需要经过AP,这可以减少潜伏时间,因为当数据直接从源去到目的设备时,信道只需要被接入一次。
ii.空间重用增益:通过使P2P链路覆盖AP链路(两条链路同时操作),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导致更大的总体吞吐量。
iii.邻近增益:当P2P STA彼此非常邻近时,构建P2P链路。这带来了更好的信道条件,该更好的信道条件可以支持高数据速率或具有降低的传输功率的功率节省操作。
在WLAN IEEE 802.11标准中,通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描述了支持P2P设备发现、链路建立和信道切换操作的机制。在标准修订IEEE 802.11ax中,可以由AP使用静默时间周期以减少干扰。AP减少STA之间的争用并提供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期间,P2P STA具有用于其P2P链路的优选信道接入。在正在进行的标准修订IEEE 802.11be中,引入传输机会(TXOP)共享作为一种机制,其中,AP可以在其TXOP内分配时间窗口并与另一STA(包括如图1所示的P2P STA)共享该时间窗口。
在支持P2P流量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中,总是在与AP链路分开的时间窗口和/或频率信道中限定P2P链路(例如,经由TDLS信道切换过程),以便避免干扰。然而,这可能导致在P2P链路(在STA_P2P1和STA_P2P2之间)以及AP链路(在AP和STA之间)两者中的无线介质的利用不足和非期望的延迟,如图1所示。
由于P2P STA通常彼此非常邻近,因此它们需要更少的传输功率以进行通信。因此,只要很好地管理了链路之间的干扰水平,P2P链路和AP链路就可以在相同或相邻的频率信道中同时操作(达到它们的性能要求,例如,吞吐量和潜伏时间)。
图2示出了图示WLAN内的覆盖P2P通信中的干扰场景的图。存在两个主要干扰源,一个从P2P链路3朝向AP链路(图2A),并且另一个从AP链路朝向P2P链路3(图2B),其中,指示了干扰链路1和2。确切的干扰水平取决于每条P2P和AP链路内哪些设备正在进行传输和接收。P2P链路和AP到STA链路中的传输和接收不同步。因此,观察到的干扰是时变的。因此,为了减轻干扰,有必要估计图2A和图2B所示的干扰链路。取决于该估计,可以采用用于覆盖P2P通信的三种主要传输配置,如图2C、图2D和图2E所示。P2P链路3可以与AP链路的上行链路4(UL;图2D所示)、下行链路5(DL;图2E所示)或两个方向6(图2C所示)同时地操作。为了支持WLAN中的覆盖P2P通信,可以使用两种机制:1)干扰估计阶段,以评估干扰链路,以及2)干扰管理通信阶段,其中,限定了用于传输参数的配置、信道接入和链路的时间/频率对齐的规则。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在WLAN中实施这些机制的解决方案。
在详细描述提议的解决方案之前,应提及基本系统模型假设。一个基本服务集(BSS)被认为包含一个AP(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一通信设备)和若干非AP STA。STA(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与AP通信以形成在本文中表示为AP链路的链路,或者在彼此之间(那些STA在本文中也表示为第三通信设备)通信以形成P2P链路。假设P2P发现过程已经发生,使得P2P STA知晓彼此的存在,AP知道可能具有P2P流量的所有STA的身份,并且AP知晓STA的P2P流量的缓冲状态。
如图3所示,可以在两个阶段中开发所公开的解决方案:P2P试验阶段10和覆盖P2P通信阶段20。在P2P试验阶段10中,评估P2P干扰水平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覆盖P2P通信,并且如果可以进行,则确定AP链路和P2P链路配置的最低要求以管理干扰。P2P试验阶段10可以以三个步骤完成:P2P试验通告步骤11、干扰测量和报告步骤12以及覆盖P2P决策和配置步骤13。
在P2P试验通告步骤11中,通过AP来传输指示以指示P2P试验阶段的开始。指示包含关于干扰测量和报告过程的信息,并且允许干扰测量和报告帧的时间对齐。此外,该指示使得所有STA能够测量该所有STA和AP之间的信道条件。这也可以在单独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中完成,表示为链路测量PPDU。
干扰测量和报告步骤12包括来自引起干扰的设备的链路测量PPDU的传输。传输配置应当能够实现传输设备在覆盖P2P通信阶段期间可能引起的最大干扰(例如,最大的空间流的数量和传输功率)的测量。覆盖P2P通信中涉及的并未进行传输的所有设备应当测量由传输链路测量PPDU的设备引起的干扰水平。链路测量报告允许设备向附接到链路测量PPDU的传输的AP报告所测量的干扰,或者在由AP请求的单独的链路测量报告PPDU中报告所测量的干扰。可以在P2P试验通告中或者在单独的帧中指定报告请求。
在覆盖P2P决策和配置步骤13(在AP处)中,收集有关干扰链路的信息,并且计算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度量,以评估干扰对潜在覆盖P2P通信的影响。如果AP链路和P2P链路的SINR可以保持高于确定的阈值,则决定是否调度覆盖P2P通信。如果调度覆盖P2P通信,则确定所涉及的STA的发送机配置的限制以支持SINR目标。
在覆盖P2P通信阶段20(如果通过P2P试验阶段来调度)中,AP和P2P链路在时间和/或频率上进行配置和调度。可以以两个步骤实施覆盖P2P通信阶段:P2P通信阶段通告步骤21和覆盖P2P通信步骤22。
在P2P通信阶段通告步骤21中,AP向即将到来的覆盖P2P通信阶段中涉及的所有STA发送指示,以指示即将到来的覆盖P2P通信的配置,该配置包括覆盖链路的方向(即,UL+P2P、DL+P2P、UL/DL+P2P)、传输功率、空间流的数量和/或波束成形操作、带宽和/或子载波的子集或资源单元(RU)、PPDU大小、调制和编码方案(MCS)、AP链路和P2P链路可以在其期间以指定的配置同时操作的时间窗口、以及AP链路和P2P链路可以操作的频率(子)信道中的一项或多项。这些可以是重叠或相邻的。
在覆盖P2P通信步骤22中,AP和STA经由AP链路交换帧,同时,P2P STA遵守由AP施加的设定在相同、相邻或部分重叠的频率中经由P2P链路交换帧。取决于覆盖链路的方向(即,UL+P2P、DL+P2P、UL/DL+P2P),可以实施另外的机制以在时间和/或频率上对齐P2P链路传输。
图4中描绘了实施P2P试验和通信阶段的基本原理。AP通过发送可以被实施为触发帧(TF)变体的P2P试验通告“指示符A”(本文中也称为“试验信息”)来发起P2P试验阶段,其中,请求响应的STA在发送TF之后的特定时间发送链路测量PPDU。该指示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每个STA应当发送链路测量PPDU(本文中也称为“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顺序,由图4中的“指示符B1”、“指示符B2”和“指示符C”图示。
·对齐链路测量PPDU的传输的时间参数(即,如图4所示的Tb1、Tb2和Tc)。
·链路测量PPDU的配置。作为可选特征,AP可能想要预定义用于链路测量PPDU的配置的一些初始限制。配置链路测量PPDU的主要原因可以是限制初始传输,以避免重复若干P2P试验阶段或以在链路之间预分配某种优先级(例如,P2P链路具有更高优先级流量,并且因此可以以比AP链路更高的最大功率或SS的数量进行传输,反之亦然)。
·报告机制可以:
-指示是否将在链路测量PPDU之后的分离帧中报告链路测量,以及STA将报告的顺序。
-指示是否将由AP经由TF收集链路测量(如图4所示,本文中也称为“报告触发”),在这种情况下,STA将在链路测量完成之后等待TF。
-指示是否将链路测量包括到链路测量PPDU中(如图5所示)。
·报告度量:信道质量指示(CQI)或压缩波束成形反馈报告可以用作链路测量报告(由“R”图示;本文中也称为“链路测量信息”)的基础,以获得特定RU或子载波上的平均信噪比(SNR)水平和SNR偏差和/或特定子信道、RU或子载波子集上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链路测量PPDU的配置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传输功率:可以应用两个选项:
-STA以与其对等设备构建成功链路所需的最大功率水平进行传输,并且AP估计最大的接收干扰水平。
-STA以固定功率(由AP设定)进行传输,并在测量报告中包括其数据速率要求。AP进而估计朝向STA的路径损耗,并且基于其速率要求,其还估计作为结果的干扰。这还要求AP具有P2P直接链路的知识(即,路径损耗或信道测量),该知识可以作为通过P2P STA来发送的链路测量PPDU的部分,或者考虑到干扰环境、作为限制P2P STA之间的最大可能链路预算的上限的固定值。
·空间流(SS)的数量:
-在覆盖P2P通信阶段期间允许STA使用的SS的最大数量。
-AP可以基于其自身的天线数量来限制STA使用的SS的数量,以能够区分来自STA传输的尽可能多的空间方向。
·带宽、频率子带、RU和/或子载波子集。AP可以从P2P试验阶段开始向AP链路和P2P链路指派不同的频率资源,以平衡高频谱利用率和干扰管理。如果整个带宽用于覆盖的P2P通信,则存在高频谱利用率和高干扰,而如果带宽的一半用于AP链路并且另一半用于P2P链路,则存在较少干扰,同时具有较低的频谱利用率。
可以通过在短训练字段(STF)和长训练字段(LTF)中对链路测量PPDU的物理层前导码进行解码并测量接收功率水平,来完成在接收STA处的干扰的估计。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将参与AP链路的非AP STA与P2P STA很好地分离,并且尽管它们可能彼此干扰,但非AP STA和P2PSTA传输可能不能由彼此解码。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只能通过在发送链路测量PPDU的时间的期间测量接收功率水平来收集平均干扰水平。为了确保STA在正确的时间估计干扰,可以实施以下解决方案之一:i)AP可以经由“指示符A”指示顺序和时间(即,Tb1、Tb2和Tc),在该时间期间,每个STA必须传输链路测量PPDU(如图4所示);ii)AP可以在每个测量包之前发送指示哪个设备接下来将发送链路测量PPDU的TF。该选项消除了对时间对齐参数的需要,但其也引入了更多的信令开销。
在P2P试验阶段10之后,AP可以发送覆盖P2P通信阶段通告“指示符D”(本文中也称为“覆盖通信指示”),以指示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时间窗口(本文中也称为“时间信息”),在该时间窗口期间,覆盖P2P通信将发生,该时间窗口作为自直接在“指示符D”之后的确定的帧间空间(IFS)起计数的时间持续长度。
·每个STA(非AP STA和P2P STA)可以使用的传输配置(本文中也称为“配置信息”)。这些可以是绝对值或相对值,以调整传输功率、SS的数量、带宽、波束成形权重、频率(子)带、RU大小和位置或子载波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在P2P试验阶段中使用的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P2P试验阶段的其他方面。在图5中,呈现了干扰测量和报告的若干不同实施。图5A示出了图示多用户(MU)链路测量的图,具体是可以经由MU-MIMO在不同SS中传输链路测量PPDU的情况。为了支持该操作,“指示符A”通告每个P2P STA将在“指示符B”中使用的训练矩阵(在IEEE 802.11ax中称为P_HE_LTF矩阵)的行。这些行应当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对应于可以允许AP(并且可能是非AP STA)从每个P2P STA分离干扰水平估计的正交序列。指派给每个P2P STA的行的数量对应于SS的数量,其中,它们中的每个用以发送“指示符B”。
在覆盖P2P通信阶段,每个P2P STA使用的空间映射操作应与用以传输“指示符B”的空间映射操作基本相同,这需要以下方面:每个P2P STA使用的SS的数量应小于或等于用以传输“指示符B”的SS的数量;应保留空间映射矩阵(例如,波束成形矩阵);并且应保留每个SS和空间映射矩阵的每行(或列)的映射。
此外,由于“指示符B”是MU-MIMO传输,因此P2P STA的传输功率被设定成在AP处达到目标UL RSSI值。因此,为了实现准确的干扰水平估计,“指示符B”可以包含由每个P2PSTA使用的精确功率,这将使得AP能够估计朝向P2P STA的信道。基于这些信道估计,AP然后可以在P2P STA利用测量报告中指示的将在覆盖P2P通信阶段中使用的其他功率水平时估计P2P干扰。在非AP STA不能将SS与不同P2P STA分离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由P2P链路引起的聚合干扰的估计。
图5B示出了图示组合的测量和报告的图,具体是已经发送的链路测量PPDU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附接到随后的链路测量PPDU并且最后进行AP链路报告的情况。这具有减少在P2P试验阶段中需要发送的PPDU的数量的益处。由于STA不能报告尚未传输的链路测量PPDU,因此P2P试验阶段中的第一STA没有任何要报告的内容,并且最后的STA可以报告来自所有其他STA的干扰水平。在干扰水平是相互的情况下,即,在非AP STA处测量的来自P2PSTA 1的干扰与在P2P STA 1处测量的来自非AP STA的干扰相同,该过程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向AP提供所有干扰水平信息。然而,考虑到最后的STA的干扰测量报告将是完整的,如果干扰测量是非相互的,则该实施方式将优先级添加到P2P试验阶段中进行传输的最后的STA。AP可以通过使用关于STA的传输配置的信息(例如,波束成形矩阵和SS的数量)来估计缺失的非相互链路。
图5C示出了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的组合的图,其中,P2P STA传输MU链路测量PPDU,该MU链路测量PPDU包含从“指示符C”的非AP STA传输测量的干扰的报告,并且其中,最后进行P2P链路报告。
在P2P试验阶段之后,AP基于其已经接收的干扰测量和报告来评估所有SINR表达,并且通过以下评估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决定调度覆盖的P2P通信:
·AP和P2P链路的SINR高于预定阈值。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基于SINR值和/或干扰水平的,以优化组合的性能度量(例如,最大总吞吐量、最大最差吞吐量或最小干扰)。
·可以为AP链路支持预定的最小数据速率。
·P2P链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例如,从P2P_STA_1到P2P_STA_2,反之亦然)支持预定的最小数据速率。
·由AP链路和/或P2P链路引起的干扰水平低于预定义的值。
图6示出了分别在UL(图6A)和DL(图6B)方向上覆盖的AP链路和P2P链路的SINR计算,其中,干扰链路分别由附图标记7和8指示。SINRUL-AP和SINRDL-STA对应于AP链路接收机处的SINR,即,分别在UL和DL中的AP和非AP STA。SINRUL-P2Pi和SINRDL-P2Pi分别对应于在UL和DL传输期间充当接收机的P2P_STA_i处的SINR。传输功率和信道增益(包括波束成形效应和MIMO均衡)分别由PX和GX-Y描述,其中,“X”是指发送机,“Y”是指接收机。
对于图4中所示的基本示例,下表图示了针对每个指示的与图6中的SINR方程匹配的接收功率计算以及如何将该接收功率计算发送到AP:
表1:用于SINR计算的干扰和链路增益信息收集
干扰测量和报告方法向AP提供用于SINR计算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全部信息意味着以更多的信令开销为代价的更准确的SINR计算和对覆盖P2P性能的更好的控制。
图4中所示并在表1中详述的干扰测量和报告是最完整的,其中,可以单独地测量和报告所有干扰水平和链路增益。因此,即使在链路不是相互的情况下,干扰测量和报告也是鲁棒的。对于图5中的情况,将描述与主要实施的差异以及实施它们所需的附加要求(所有等式参考对应于图6)。
可以在MU-MIMO传输中发送“指示符B”(如图5A所示)。AP可以从每个单独的P2PSTA接收并估计干扰水平(等式(1)的分母)。非AP STA可能不能够分离每个P2P STA的干扰水平,但是它仍然可以获得组合的干扰水平(即,在等式(4)中,IDL-P2P1=1和IDL-P2P2=1),这带来了DL SINR的下限。在该方法中,不能获得P2P STA之间的链路增益,因为P2P STA同时进行传输。因此,AP可以使用预定值,这将实现最低速率。然后,P2P STA可以使用链路适配机制(例如,使用更低的MCS或SS的数量)以调整到其链路条件,而不增加其传输功率。
可以如下执行组合的测量和报告(如图5B所示)。可以包括“指示符+R B2”,即P2PSTA 1可以基于先前接收的“指示符B1”向AP报告P2P直接链路增益(等式(2、5)的分子),并且AP假设相互的P2P链路增益。可以包括“指示符+R C”,即,非AP STA可以向AP报告所有P2PDL干扰水平(等式(4)的分母)。然后,AP假设从P2P STA到非AP STA的干扰链路是相互的(GSTA-P2Pi=GP2Pi-STA)并且因此,它可以获得在P2P STA处接收的UL非AP STA干扰(等式(2-3)的分母)。不能将在P2P STA 2处的接收功率水平报告给AP,因此类似于先前的情况,AP假设从“指示符B1”的链路测量与从AP到P2P STA 2的链路测量是相互的。这将使得AP能够知道其自己的传输是否将对P2P STA 2造成太多干扰。
应当注意,基于相互测量来计算的链路不那么准确,并且因此给被调度以在P2P试验阶段将近结束时传输组合的测量和报告帧的设备提供隐式优先级。
有关覆盖P2P通信配置的其它方面涉及覆盖AP链路的方向。一旦P2P试验阶段结束,AP可能会发现UL和DL SINR计算之间的重要差异,导致仅在AP链路的一个方向(UL或DL)上的可行覆盖P2P通信。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图示支持P2P通信覆盖仅UL流量(图7)或仅DL流量(图8)的设想机制的图。为了调度覆盖P2P流量,AP在可能发生覆盖P2P的每条AP链路PPDU之前发送“指示符D”。
AP包括在指示“指示符D”中的覆盖AP链路方向(DL或UL)和即将到来的PPDU的持续长度。AP为AP链路配置PPDU的持续长度,其对应于分别如图7和图8所图示的“UL+P2P时间”或“DL+P2P时间”。然后,P2P STA可以在该时间内经由P2P链路交换帧。
在UL情况下,AP可能不是TXOP的所有者,这意味着发起所有传输的为非AP STA。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P可以发送“指示符A”,以向非AP STA指示停止发送UL流量,以允许发生P2P试验阶段。非AP STA可以在接收作为“指示符D”的部分的另一指示之后恢复其UL传输。该指示可以包含特定传输配置,以支持在P2P试验阶段中计算的AP链路和P2P链路SINR水平。为了恢复常规上行链路传输,非AP STA可以:1)等待如图7中的“T_P2P_结束”所示的没有接收来自AP的指示的预定帧间空间(IFS),或者2)在“指示符D”内接收对于TXOP的其余部分将没有更多的覆盖P2P流量的通知。
接下来,将描述覆盖P2P状态反馈阶段。由于无线介质和数据流量要求的变化,可能发生的是干扰场景在覆盖P2P通信阶段内改变。这意味着在相同或不同的TXOP中可能需要若干P2P试验和覆盖P2P通信阶段。
因此,可以为AP提供P2P状态反馈阶段,以评估覆盖P2P通信的状态,并且在需要时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连续地调度覆盖P2P流量。图9示出了图示如何借助于P2P反馈状态阶段(由虚线图示)来支持连续的覆盖P2P操作的图。作为起点,假设BSS以常规AP链路操作30进行操作。然后,发生P2P试验阶段31和覆盖通信阶段32。在覆盖P2P通信阶段32期间或之后,可以实施P2P反馈状态阶段33,以使得AP能够收集关于覆盖P2P通信的状态的信息,例如,覆盖P2P通信涉及的每个P2P STA的包错误率(PER)、SINR或信道测量。基于该信息,AP可以决定执行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P2P链路表现不佳和/或产生太多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取消P2P流量并且可以返回到常规AP链路操作。此外,在干扰场景已经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发起新的P2P试验阶段31,并且可以通过收集新的链路测量报告来获得更好的性能。由于AP已经具有有关干扰场景的一些信息,因此可以实施缩减的P2P试验阶段(在本文中,该阶段还可以包括由AP进行的更新的试验信息的传输),其中,仅STA的选定子集执行链路测量PPDU和/或报告。更进一步,可以发起另一覆盖P2P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AP接收所有链路工作良好的指示,则它可以调度另一覆盖P2P通信阶段32。
图10中示出了覆盖P2P状态反馈阶段操作的示例。根据该示例,直接在覆盖P2P通信阶段结束之后发送“指示符E”,以向P2P STA指示P2P状态反馈阶段的开始。这可以通过TF变体来实施,其中,P2P STA用其先前的帧交换的性能的报告“R”(在本文中也称为“状态信息”)来回复。该报告可以是指示所有先前的帧交换均成功的简单消息,或者它可以包含更详细的信道测量和PER值,以防遭受通信中的错误高于特定目标(例如,PER>10%)。收集该信息后,以下操作之一可以发生:可以执行常规AP链路操作,意味着AP不发送任何P2P相关指示并且AP链路流量恢复;可以实现P2P试验阶段,其中,AP将发送“指示符A”;或者可以发起覆盖P2P通信阶段,其中,AP将发送“指示符D”。
总之,呈现了支持具有WLAN中的基本服务集(BSS)内的接入点(AP)和非AP站(STA)之间的通信的对等(P2P)通信覆盖的机制。由于P2P和AP链路可能相互干扰,所提议的机制在WLAN中限定了由覆盖P2P通信阶段紧随的覆盖P2P干扰试验阶段。覆盖P2P干扰试验阶段用以评估覆盖P2P传输内的干扰水平,并且覆盖P2P通信阶段限定了信道接入和传输规则,以减轻干扰效应并支持具有AP链路的P2P链路覆盖。
因此,前述讨论仅公开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不脱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体现。因此,本公开的公开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以及其他权利要求的范围。包括本文的教导的任何容易辨别的变体的本公开,部分地限定了前述权利要求术语的范围,使得没有发明主题是贡献给公众的。
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一(a)”或“一(an)”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以满足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若干项的功能。在互不相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特定措施的单纯事实并不指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
就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已经被描述为至少部分地通过软件控制的数据处理装置来实施而言,将理解,承载这样的软件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光盘、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也被认为代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这样的软件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分发,例如,经由因特网或其他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所公开的设备、装置和系统的元件可以由对应的硬件和/或软件元件(例如,适当的电路或电路系统)来实施。电路是电子部件的结构集合,包括常规电路元件、集成电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标准集成电路、专用标准产品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此外,电路包括根据软件代码来编程或配置的中央处理单元、图形处理单元和微处理器。电路不包括纯软件,尽管电路包括上述运行软件的硬件。电路或电路系统可以由单个设备或单元或者多个设备或单元、或者一个或多个芯片组、或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现。
以下是所公开主题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列表:
1.第一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向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
-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该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2.如实施方式1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接收由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基于所接收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执行链路测量,以及
-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链路测量信息指示由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基于所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测量的链路。
3.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传输试验信息,该试验信息包含作为单个数据单元的部分或者作为单独的数据单元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4.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向第二通信设备和/或第三通信设备传输更新的试验信息,该更新的试验信息包括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或至少一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和/或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的请求。
5.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向第二通信设备和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覆盖通信指示,覆盖通信指示向第二通信设备和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指示已经针对第二通信设备和两个第三通信设备调度了覆盖通信。
6.如实施方式5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系统路被配置成在覆盖通信指示中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配置信息,用于为覆盖通信配置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配置信息包括传输功率、空间流的数量、带宽、波束成形权重、频率子带、资源单元大小和/或位置以及子载波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
-指示用于执行覆盖通信的时间窗口的时间信息;
-仅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同时地调度两个第三通信设备的覆盖通信的信息。
7.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与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覆盖通信至少部分同时地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信。
8.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与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覆盖通信的带宽至少部分重叠的频率带宽中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
9.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试验信息中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开始试验阶段的指示,
-关于链路测量过程、测量报告机制和/或报告度量的信息,
-关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应当执行链路测量和测量报告的时机的时间信息,
-测量相应的通信设备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信道条件的请求,
-第二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顺序,
-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配置,配置包括传输功率、空间流的数量、带宽、波束成形权重、频率子带、资源单元以及子载波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
10.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过基于所测量的链路和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确定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信噪比(SNR),来调度覆盖通信,并且被配置成:基于SINR或SNR来决定是否允许覆盖通信。
11.如实施方式10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的SINR或SNR值以及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覆盖通信涉及的每条链路的SINR或SNR值,以及
-基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来决定是否允许覆盖通信:
-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的SINR高于预定阈值;
-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中的一条或两条链路的SINR高
于预定阈值;以及
-基于来自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或覆盖通信链路的联合SINR或SNR值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2.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知第二通信设备在传输试验信息之前或与传输试验信息一起停止传输数据单元,以允许进行试验阶段,在该试验阶段中,为了随后调度覆盖通信阶段而执行链路测量,和/或被配置成:通知第二通信设备在试验阶段之后恢复传输数据单元。
13.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知第二通信设备在在覆盖通信阶段之后的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传输数据单元,在该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仅发生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14.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覆盖通信阶段期间或之后收集关于覆盖通信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并且被配置成:基于所收集的状态信息来决定:返回到非覆盖通信阶段,在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仅发生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者发起新的试验阶段或发起新的覆盖通信阶段。
15.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试验信息包括试验通告或触发,该试验通告或触发被直接传输到在同一基本服务集内的第二通信设备和/或第三通信设备,或者被在基本服务集内广播。
16.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接收之后,传输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的报告触发。
17.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接收被包括在链路测量数据单元中或附接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链路测量信息。
18.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为了在覆盖P2P通信期间由P2P通信设备传输数据单元,基于所测量的链路和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优选地在时间和/或频率上确定用于为覆盖P2P通信配置至少两个P2P通信设备的传输参数。
19.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传输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覆盖链路的方向,
-传输功率,
-空间流的数量和/或波束成形操作,
-带宽和/或子载波的子集或资源单元,
-数据单元的大小,
-调制和编码方案,
-用于同时的覆盖P2P通信的时间窗口,
-用于覆盖P2P通信的频率信道,具体是相同、相邻或至少部分重叠的频率信道。
20.第三通信设备,该第三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第三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试验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第三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链路测量信息来参与由第一通信设备调度的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其中,第三通信设备和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21.如实施方式20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传输一个或多个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接收由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基于所接收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执行链路测量,
-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链路测量信息指示所测量的链路。
22.如实施方式20至21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接收包含作为单个数据单元的部分或作为单独的数据单元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试验信息。
23.如实施方式20至22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使用能够实现在覆盖通信阶段中能够出现的最大接收功率的测量的传输配置来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24.如实施方式20至23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传输链路测量信息,该链路测量信息被包括在链路测量数据单元中或附接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或者作为单独的链路测量报告。
25.如实施方式20至24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传输之后接收请求第三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的报告触发。
26.如实施方式20至25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过对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前导码进行解码并测量接收功率水平来执行链路测量。
27.如实施方式20至26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使用已经用于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同一配置来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
28.如实施方式20至27中任一项所限定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第三通信设备和/或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是由第一通信设备服务的基本服务集的成员。
29.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方法,该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第一通信方法包括:
-向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
-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该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30.第三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方法,该第三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第三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试验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试验信息请求第二通信设备、第三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链路测量信息来参与由第一通信设备调度的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其中,第三通信设备和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31.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由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执行根据实施方式29或30的方法。
32.一种包括程序代码工具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在在计算机上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实施方式29或30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Claims (20)
1.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所述试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
-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基于所接收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执行链路测量,以及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所述链路测量信息指示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基于所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测量的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传输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包含作为单个数据单元的部分或者作为单独的数据单元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试验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第三通信设备的更新的试验信息,所述更新的试验信息包括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至少一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和/或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的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覆盖通信指示,所述覆盖通信指示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指示已经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调度了覆盖通信,和/或被配置成:在所述覆盖通信指示中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覆盖通信配置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传输功率、空间流的数量、带宽、波束成形权重、频率子带、资源单元大小和/或位置以及子载波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
-指示用于执行所述覆盖通信的时间窗口的时间信息,以及
-仅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同时地调度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的所述覆盖通信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与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覆盖通信至少部分同时地和/或在与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覆盖通信的带宽至少部分重叠的频率带宽中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试验信息中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开始试验阶段的指示,
-关于链路测量过程、测量报告机制和/或报告度量的信息,
-关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应当执行链路测量和测量报告的时机的时间信息,
-测量相应的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信道条件的请求,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顺序,
-所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配置,所述配置包括传输功率、空间流的数量、带宽、波束成形权重、频率子带、资源单元以及子载波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过基于所测量的链路和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确定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信噪比(SNR),来调度所述覆盖通信,并且被配置成:基于SINR或SNR来决定是否允许覆盖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的SINR或SNR值以及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覆盖通信涉及的每条链路的SINR或SNR值,以及
-基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来决定是否允许覆盖通信:
-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的SINR高于预定阈值;
-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中的一条或两条的SINR高于预定阈值;以及
-基于来自所述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或覆盖通信链路的联合SINR或SNR值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传输所述试验信息之前或与传输所述试验信息一起停止传输数据单元,以允许进行试验阶段,在所述试验阶段中,为了随后调度所述覆盖通信阶段而执行链路测量,和/或被配置成: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试验阶段之后恢复传输数据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覆盖通信阶段之后的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传输数据单元,在所述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仅发生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覆盖通信阶段期间或之后收集关于所述覆盖通信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并且被配置成:基于所收集的状态信息来决定:返回到非覆盖通信阶段,在非覆盖通信阶段中仅发生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或者发起新的试验阶段或发起新的覆盖通信阶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试验信息包括试验通告或触发,所述试验通告或触发被直接传输到在同一基本服务集内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或者被在所述基本服务集内广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接收之后,传输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所述链路测量信息的报告触发。
14.第三通信设备,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试验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所述试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链路测量信息来参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调度的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其中,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和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传输一个或多个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传输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
-基于所接收的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来执行链路测量,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链路测量信息,所述链路测量信息指示所测量的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使用能够实现在所述覆盖通信阶段中能够出现的最大接收功率的测量的传输配置来传输所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和/或被配置成:使用已经用于传输所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的同一配置来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三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传输所述链路测量信息,所述链路测量信息被包括在链路测量数据单元中或附接到所述链路测量数据单元、或者作为单独的链路测量报告。
18.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所述第一通信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试验信息,所述试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
-执行链路测量和/或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三通信设备接收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所接收的链路测量信息来调度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中,两个第三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19.第三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方法,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与另一第三通信设备通信,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包括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
-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试验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被配置成:与被配置成作为站(STA)操作的第二通信设备通信,所述试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和至少另一第三通信设备执行链路测量并传输链路测量信息,以及
-考虑到所测量的链路和/或链路测量信息来参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调度的一个或多个覆盖通信阶段,其中,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和另一第三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地彼此通信。
20.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由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所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2166262.0 | 2022-04-01 | ||
EP22166262 | 2022-04-01 | ||
PCT/EP2023/056785 WO2023186563A1 (en) | 2022-04-01 | 2023-03-16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47158A true CN118947158A (zh) | 2024-11-12 |
Family
ID=8139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30131.1A Pending CN118947158A (zh) | 2022-04-01 | 2023-03-16 | 通信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505776A1 (zh) |
CN (1) | CN118947158A (zh) |
WO (1) | WO202318656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409993A1 (en) * | 2020-06-25 | 2021-12-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idelink on resources shared with direct link |
-
2023
- 2023-03-16 WO PCT/EP2023/056785 patent/WO202318656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03-16 CN CN202380030131.1A patent/CN11894715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16 EP EP23712014.2A patent/EP4505776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86563A1 (en) | 2023-10-05 |
EP4505776A1 (en) | 2025-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25004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AP j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
US9655123B1 (en) | Group management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 |
JP5065500B2 (ja) |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00177717A1 (en) | Grouping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the same, and grouping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roller | |
US8385288B2 (en) | Multi-channel SDMA | |
EP3599727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uplink pathloss in a wlan | |
US8977282B2 (en) | Multi-channel management and load balancing | |
KR20160040197A (ko) | 기반구조 장비,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및 방법 | |
EP3599780B1 (en) | Client device group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lan | |
JP2023535801A (ja) | マルチtrp urllc方式のためのcsiフィードバック | |
EP3220701B1 (en) | Multi-transceiver configuration method, multi-transceiver channel reuse method and apparatuses | |
CN114667759A (zh) | 接入点、站和对应方法 | |
US20100246399A1 (en) | Multi-channel management and load balancing | |
CN108476476B (zh) | 功率指示系统和方法 | |
US10667284B2 (en) |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of scheduling radio resources | |
US2013028873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manage inter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nodes | |
EP3391700B1 (en) | A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ng periodic allocations | |
CN106714248A (zh) | 一种基于d2d的虚拟mimo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8947158A (zh) | 通信设备和方法 | |
JP5403840B2 (ja) |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12200702B2 (en) | Access poi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suppor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eceiver/transmitters in a device supporting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 |
US2023010579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eceiver/Transmitters In A Device Supporting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 |
WO2023148704A1 (en) | Csi-rs reception for high mobility | |
JP2020107937A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