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36431A -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936431A CN118936431A CN202310521286.7A CN202310521286A CN118936431A CN 118936431 A CN118936431 A CN 118936431A CN 202310521286 A CN202310521286 A CN 202310521286A CN 118936431 A CN118936431 A CN 1189364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rface element
- physical
- lofting
- data center
- physical poi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32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 G01V1/2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ismic cables, e.g. stream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经过物理点数据的采集、物理点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反馈,实现同面元无重复的物理点放样。本发明提供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物探测量生产过程中物理点放样施工中的重复放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返工。本方法可应用于物探领域的物理点放样和检波器无标记布设、无标记钻井和震源无标记采集等放样及采集现场,保障同一个面元内有且仅有一个物理点成果数据,进而保障物探项目的各工序进度更加高质和高效地运行,同时还可推动物探领域生产质控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涉及物探测量中的物理点放样质量监控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快速的发展,地震勘探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向山地、沼泽、城市等复杂地区扩展的无缝勘探技术要求,都凸显了对地球物理勘探装备技术的新需求。由于勘探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尤其在山地等复杂地形野外勘探测量放样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山地、河流、建筑、山体等),需要对预设物理点进行偏移。在目前的施工方式中,一般由测量人员在现场对物理点进行偏移,按照施工要求,在同一个面元内,只能测量放样一个物理点桩号,不能重复放样多个物理点桩号。但是在野外施工工程中,往往由于地形复杂,很难在现场直接确定偏移后的物理点是否与已有的物理点处于同一面元。
将物理点位置偏移后,施工人员回到营地后,将测量成果交由测量内业计算员进行数据检查处理。若发现有不合格的物理点位,往往需要现场施工人员第二天再重新进行测量放样,测量返工对地震采集生产调度、人力物力等造成了极大的损耗,在浪费了施工时间的同时也耽误了生产的进度。同样,在排列、钻井、震源等无标记生产时也会出现此类问题,如果后期资料处理需要补炮重新采集的话,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重新铺设排列,再进行补充激发采集,进而导致放样工序作业效率低。
随着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石油物探物理点放样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探索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提高放样工序作业效率、有效降低勘探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以避免同面元内出现多个物理点桩号的问题,提升物探物理点放样作业质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以提高放样作业工作效率,满足降低勘探成本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S1. 物理点数据的采集
现场施工人员对物理点测量、放样后,将物理点的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
S2. 物理点数据的处理
基于数据中心接收的物理点的信息、根据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数据中心进行同面元计算,得同面元计算结果;
S3. 同面元计算结果的反馈
依据不同的同面元计算结果,数据中心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不同的反馈。
作为对发明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第一种限定,步骤S1中,
所述物理点的信息包括桩号信息、坐标信息、定位精度信息、对应的面元划分规则和网格编号信息;
所述数据中心为基于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
作为对发明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第一种限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服务器包括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
作为对发明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第二种限定,步骤S2中,所述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为:选取某一设计点为起点,按照线间隔及其间距、点间隔及其间距以及测线方位,将工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一个网格则代表一个面元,进一步将每个面元进行编号;
所述同面元计算包括数据中心基于物理点的信息,获取物理点与物理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通过网格关系数据对比进行同面元计算;
本发明中所述的网格关系数据对比可实现数据中心端无人值守的自动对比,支持所有地震勘探项目自动对比。
作为对发明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第三种限定,步骤S3中,所述不同的同面元计算结果包括同一面元内有重复的物理点和同一面元内无重复的物理点两种情况;
所述数据中心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不同的反馈,具体为:
①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有重复的物理点时,数据中心会通过报警提示的形式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
②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无重复的物理点时,数据中心会提示数据上传成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于物探领域的物理点放样和无标记施工。
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应用,所述无标记施工包括检波器无标记布设、无标记钻井和震源无标记采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①本发明提出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无需借助其他的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该方法主要是基于用户实时上传的所在物理点的信息,数据中心端通过网格关系数据对比的方法检查同一面元内是否已有物理点,若该面元内已放样则对第二个放样人员进行报警提示,从而保障同一个面元内有且仅有一个物理点成果数据,进而保障了物理点成果质量;
②本发明提出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物探测量生产过程中物理点放样施工中的不合格情况,并能够进行警报提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返工,从而保障物探项目的各工序进度更加高效地运行;
③本发明提出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可应用于物探领域中地震队的测量与放样、无标记施工等放样与采集现场,可即时检查偏点、漏点,实现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从而解决了同面元内出现多个物理点桩号后再返工这一困扰地震队多年的难题,满足了降低勘探成本的需求,提高了施工效率;该方法的应用还可推动物探领域生产质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物探测量生产过程中物理点放样施工中的不合格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返工。本方法可应用于物探领域的物理点放样和检波器无标记布设、无标记钻井和震源无标记采集等放样及采集现场,保障同一个面元内有且仅有一个物理点成果数据,进而保障物探项目的各工序进度更加高质和高效地运行,同时还可推动物探领域生产质控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S1. 物理点数据的采集
现场施工人员对物理点进行测量并放样后,将放样物理点的桩号信息、坐标信息、定位精度信息、面元划分规则和网格编号信息等上传至基于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
所述定位精度信息包括RMS值、PDOP值、HDOP、水平精度、垂直精度、解类型和历元数等信息;
所述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存储物理点的信息;
S2. 物理点数据的处理
基于接收的物理点的信息、根据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所述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获取物理点与物理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后,通过网格关系数据对比的方法进行同面元计算,得同面元计算结果;
其中,本发明中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为:选取某一设计点为起点,按照线间隔及其间距、点间隔及其间距以及测线方位,将工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一个网格则代表一个面元,进一步将每个面元进行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存储有若干个面元划分规则,如正常面元划分规则、加密面元划分规则、井炮面元划分规则和震源面元划分规则等,当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接收到所上传物理点的面元划分规则后,可调取服务器中该物理点对应的面元划分规则,进一步用于该物理点的同面元计算;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网格关系数据对比可实现数据中心端无人值守的自动对比,支持所有地震勘探项目自动对比;
本实施例中同面元计算通过物探测量手簿软件(简称:GeoSNAP-SSField-A)实现,该软件的软件登记号为2019SR0825256。
S3. 同面元计算结果的反馈
依据不同的同面元计算结果,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不同的反馈:
①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有重复的物理点时,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会通过包含控制设备振动、警示音、提示消息等在内的报警提示的形式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纠正,避免测量成果因同面元不合格问题而出现重新偏移放样情况;
②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无重复的物理点时,数据中心会提示数据上传成功,说明该物理点的位置适宜,无需偏移。
实施例2 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提出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不仅可应用于物探领域的物理点放样,还可与无标记施工协同作业,无标记施工是将原测量放样环节融入排列、钻井和采集等物探生产的各个工序,实现测量定位与检波器布设、钻井施工乃至地震采集同步进行。因此,可将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物理点放样和无标记施工,该方法应用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中该应用包括: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无标记施工软件120、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震源无标记施工系统130和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其中110和140,120与140,130与140之间通过自组局域网、4G/5G公网等实现通信互联。
(1)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物理点放样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班组应用上述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进行物理点放样,具体为:
测量班组选用物理点采集设备对野外物理点位进行点位优选、存储、加密、上传至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其中,所述物理点采集设备中内置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所述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借助AndroidStudio开发平台及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JAVA语言开发,同时还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此外,该物理点采集设备还搭配测量主机以及电子地图、移动通讯等技术。
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可实时接收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的发出的同一面元的报警信息,并及时通过包含控制设备振动、警示音、提示消息等在内的技术提示测量组员工注意同一面元的物理点。
(2)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无标记施工
①在本实施例中,将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排列无标记布设和无标记钻井,具体为:
在排列布设或者钻井施工前,排列班组或钻井班组,应用便携式高精度GNSS设备对野外物理点位进行点位优选、存储、加密、上传至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其中所述便携式高精度GNSS设备内置无标记施工软件120,所述无标记施工软件120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开发方式及技术与上述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的开发方式及技术一致;
同样,无标记施工软件120也可实时接收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的关于同一面元的报警信息,若同一面元内已有物理点,可及时通过包含控制设备振动、警示音、提示消息等在内的技术提示排列班组或钻井班组施工人员注意同一面元的物理点。
②在本实施例中,将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震源无标记采集,具体为:
在本实施例中,震源采集班组在采集激发前,应用高精度震源导航设备,将预激发物理点的详细信息进行加密、上传、保存至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其中所述高精度震源导航设备内置震源无标记施工系统130,所述震源无标记施工系统130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开发方式及技术与上述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的物探专用测量软件110的开发方式及技术一致;
经过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处理计算,如发现同面元物理点,震源无标记施工系统130会即时收到报警提示,同时也会收到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根据附近当前预设计点位完成状况计算的推荐点位,降低采集选点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所属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的差异,110和140,120与140、130与140之间通过自组局域网、3G/4G/5G公网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实现通信互联,用于进行物理点数据加密上传、报警信息传输等。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根据具体生产的条件选择基于本地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通过上述通信技术获取包含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软件110、软件120或软件130等物理点采集模块上传的加密物理点信息,经过解密、计算,合格点位即进行存储,发现位于同一面元物理点则将具体报警信息发送至该数据所在采集模块,提醒该工序有同面元重复物理点布设。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140可针对如前叙数据采集模块进行生产数据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反馈同面元情况,做出推荐选点位置,指导工序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S1. 物理点数据的采集
现场施工人员对物理点测量、放样后,将物理点的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
S2. 物理点数据的处理
基于数据中心接收的物理点的信息、根据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数据中心进行同面元计算,得同面元计算结果;
S3. 同面元计算结果的反馈
依据不同的同面元计算结果,数据中心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不同的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物理点的信息包括桩号信息、坐标信息、定位精度信息、对应的面元划分规则和网格编号信息;
所述数据中心为基于服务器的智能化地震队数据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所述地震勘探面元划分规则为选取某一设计点为起点,按照线间隔及其间距、点间隔及其间距以及测线方位,将工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一个网格则代表一个面元,进一步将每个面元进行编号;
所述同面元计算包括数据中心基于物理点的信息,获取物理点与物理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通过网格关系数据对比进行同面元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关系数据对比可实现数据中心端无人值守的自动对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
所述不同的同面元计算结果包括同一面元内有重复的物理点和同一面元内无重复的物理点两种情况;
所述数据中心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不同的反馈,具体为:
①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有重复的物理点时,数据中心会通过报警提示的形式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
②当同面元计算结果为同一面元内无重复的物理点时,数据中心会提示数据上传成功。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物探领域的物理点放样和无标记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标记施工包括排列无标记布设、无标记钻井和震源无标记采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1286.7A CN11893643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1286.7A CN11893643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36431A true CN118936431A (zh) | 2024-11-12 |
Family
ID=9334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21286.7A Pending CN11893643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936431A (zh)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10521286.7A patent/CN11893643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2381B (zh) | 无线探测地震的系统 | |
CN101158993A (zh) | 土木建筑工程gps-rtk测量一体化pda装置 | |
CN112282847A (zh) |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形变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
CN205581306U (zh) | 一种用于记录压路机碾压轨迹的数据采集设备 | |
Mattioli et al. | The GAGE data and field response to the 2019 Ridgecrest earthquake sequence | |
Chousianitis et al. | NOANET: A continuously operating GNSS network for solid‐earth sciences in Greece | |
Presti et al. | Linear versus non-linear earthquake location and seismogenic fault detection in the southern Tyrrhenian Sea, Italy | |
CN118936431A (zh) | 一种避免同面元物理点放样重复的方法及其应用 | |
Nordin et al. | Ability of RTK-Based GPS Measurement Method in High Accuracy Work in Geomatics Study | |
Mahmud | USE OF GNSS SYSTEM AND SGN POINTS IN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 |
Gordon et al. | Results from the CDP mobile VLBI program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 |
Aleem et al. | The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igerian geodetic control network | |
KR100597857B1 (ko) | Gps 위성 측량계획 시스템 | |
CN102831180A (zh) | 土地监管数据空间基准转换设备及方法 | |
Dumrongchai et al. |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using the deemed rover analysis approach with NRTK GNSS technique in Thailand | |
KR100438003B1 (ko) | 실시간 측량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측량 방법 | |
Thomson | Geomagnetism review 2019 | |
CN110598039A (zh) | 电力线路迁改勘察方法及系统 | |
Kovalev et al. | Structural design of satellite geodetic networks using mobile monitoring stations | |
CN111473771A (zh) | 一种rtk直线放样测量在矿山地形图测量的方法 | |
Baltiyeva et al. | Approval of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a software and technical complex for a high-precis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at the Kacharsky open-pit mines | |
EP450282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ieval of two dimensional drawings | |
CN112748458B (zh) | 用于现场精细变观的在线实时面元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elms et al. | Research of National Geodetic Network Elevations in Eastern Part of Latvia | |
CN114006970A (zh) | 地下管网信息采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